全世界学生爱问的300个医学问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23:32:00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世界学生爱问的300个医学问题

全世界学生爱问的300个医学问题试读:

前 言

人的一生要经历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最后到老年期几大阶段。其中在青少年期有一个特殊阶段,这就是青春期,它正处在学生求知的黄金年代。

青春期的学生是个体从性机能迅速发展至性机能成熟的阶段,也是人生各方面变化最大的阶段。青春期的变化非常快,因此它是一个短暂的发展阶段,重叠着少年期至青年初期。从时间上看,青春期的年龄因人而异,大致发生在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之间。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青少年学生时代是身体、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身体系统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对男女青少年在心理、情绪、行为上有很大影响,这种急剧变化,往往令他们无所适从,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给他们以正确的健康指导,解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摆脱种种不健全的心理,稳定地度过青春期。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全世界学生爱问的300个医学问题》,尽量选取青少年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一些医学问题,并给出科学简练、明白易懂的回答,切实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本书一共分为10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的是一些

医学常识

问题,第二部分聚焦青春期生理发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三部分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健康忠告,第四部分介绍了青少年关注的一些疾病的病因和防治,第五部分提到的问题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第六部分介绍的是一些意外事故发生时的急救措施,第七部分关注的是青少年学生“爱美”的问题,第八部分解答的是青少年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第九部分帮你规避一些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第十部分提出的多是一些有趣的问题并给出科学的回答。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变化迅猛而急剧,他们会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自然会提出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或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一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还有些重要问题可能被忽视,由此给你造成的阅读遗憾敬请谅解!医学常识

皮肤有什么作用

皮肤分3层。从外向内数分别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表皮是由许多死去的细胞像砖头砌墙一样地堆起来的。表皮里没有血管,没有神经,因而弄破了表皮既不会流血也不会疼。手脚上的“老茧”就是增厚了的表皮。由于表皮的细胞排列得很紧密,且又角质化,所以一般的细菌是无法侵入的,因而表皮是人体抵抗各种病菌的第一道天然防线。

真皮里有血管和神经,真皮里的这些神经有许多是管人们的感觉的,比如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真皮富有弹性,能经受一定的摩擦和挤压,对内部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真皮内有大量血管,这些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又能控制人体的热量散发的多少。

皮下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具有保温作用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

另外,皮肤的皮脂腺分泌油脂,滋润皮肤和毛发;皮肤中还有汗腺可以排汗、散热、降温,且汗液中还有少量的盐和尿素,使排汗兼有排泄的作用。

还有就是表皮中含有黑色素细胞和一种胆固醇,前者能阻挡紫外线穿过皮肤,而后者在日光下会变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防止缺钙。

唾液有什么作用

唾液是由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成人每天平均要分泌1000毫升左右的唾液,所以,人在一天中,总是时不时地在咽唾液,只是因为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游乐等上面,没有感觉到罢了。

人的口腔里始终保持着湿润,这就是唾液不断分泌的结果,特别是饥饿时见到食物,唾液分泌还会加速。那么唾液的作用仅仅是滋润一下口腔吗?不!唾液的功能多着呢!

除了水分外,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氨基酸、激素,以及钠、钾、氯等无机物。

唾液是“消化液”。它含有的淀粉酶,能使淀粉类食物一进入口腔就开始了消化过程。

唾液是“溶解剂”。它有湿润和溶解食物的功能。

唾液是“滋润剂”。我们说话、发声,要靠声带、咽喉、舌头、牙齿、嘴唇,但是没有唾液,要顺顺利利地说话,那是不可能的。

唾液是“清洁剂”。可以清除口腔中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清洁;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随时消灭口腔内的细菌。

另外,唾液又是“保护剂”。唾液中的碳酸氢钠和黏蛋白,进到胃后,可中和过多的胃酸,并附着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以增强胃的消化功能。

最后,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唾液对食物中的某些致癌物质具有解毒作用。所以,有人甚至称唾液为“天然防癌剂”。一些医学科学家提议,每口食物起码应该咀嚼30秒钟,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这不仅有助于消化,还可以充分“瓦解”那些致癌物质。

胃酸有什么作用

胃的内容物呈酸性,这是由于胃腺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所致。盐酸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用,它能激活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要的酸性环境,它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消化,它还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它进入小肠后还可以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

盐酸是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的。胃内有大量的胃底腺,它主要由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等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这种酶原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转化成胃蛋白酶,发挥消化作用。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严密盖在胃的内壁上,构成一道防御屏障,保护胃壁不受盐酸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

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倘若不小心沾上一点就会把那一块皮肤烧烂。所以胃里的盐酸浓度很淡,要不早就把胃给蚀烂了。胃内盐酸有2种形式,一种是处于游离状态,称为游离酸;另一种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称为结合酸。壁细胞一直在不停地加工生产盐酸,但是加工生产的速度在一天之内不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生产的盐酸数量一天之内有小小的波动,在清晨5点至中午11点最少,而在下午2点至次日清晨1点最多,天天如此。

怎样看待人体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个体大小只有1/1000毫米左右,人们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这类小生物分布得特别广泛,在土壤、水乃至空气中都有它们存在,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微生物这个大家族的主要成员是细菌、病毒和真菌。

提起细菌和病毒,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危险。其实绝大部分微生物对人是无害的,有些微生物对人还有益处;仅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能使人感染或得传染病。这些能使人生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致病性微生物。人只有接触病原微生物才有可能感染疾病,大家如果注意讲究卫生,尽量少接触它们,就会少受其害。不过人并不是一接触病原微生物就感染疾病,因为正常人体具有免疫功能,能够识别和清除它们。

什么是免疫系统

免疫学的中心法则是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新的观点认为免疫系统主要识别“危险信号”。1798年英国人Jenner开始使用牛痘预防天花,但是实际上中国在11~16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人痘预防天花。使用人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牛痘则是无危险的。

免疫学的进步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消灭的第一个疾病。100年来共有17届26人因为免疫学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现代免疫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人的免疫系统有防御、稳定和监视的功能,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类似之处,具有记忆性、特异性和反应性。我们平常注射的各种疫苗就是利用了记忆性的功能。

人的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等。胸腺和骨髓是中枢免疫器官,其他的为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各种细胞功能不同,其中淋巴细胞最为重要。

免疫方面的疾病有免疫缺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排斥等。免疫缺陷可导致感染、肿瘤等疾病,而变态反应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过敏,如青霉素过敏、哮喘等。

人体怎样抵抗病原微生物

首先,人体健康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具有机械阻挡及排斥作用,能够防止病原菌侵入。这种屏障结构保护机体免受了大量微生物的危害。当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某些病原菌突破皮肤和黏膜进入体内组织后,人的吞噬细胞可以把病原菌吞进细胞内,进行杀伤消化。同时,人体内的补体和溶菌酶等成分也发挥溶解、破坏病原菌的作用。因为皮肤黏膜、吞噬细胞和补体等对病原菌的作用无选择性,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能够随时排斥和清除多种病原菌,在防止感染的发生上起主要作用。

如果某种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仅靠非特异免疫就难以抵抗,这时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协同作战。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主要由淋巴细胞及其产物完成,其主要特点是对病原菌的作用有针对性,即特异性。淋巴细胞准确地识别特定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之后,释放出抗体和淋巴因子。抗体特异性地与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结合,结合后第一可以中和毒性,第二能促使吞噬细胞和补体目标明确地杀伤这些病原菌。淋巴因子能够招引大量吞噬细胞聚集到有病原菌的部位,并且活化这些细胞,使之吞噬和杀伤病原菌的能力大大增强。由于特异性免疫集中了机体的免疫力量针对特定的病原菌,因此作用更加有效,在阻止感染的发展上起主要作用。

另外,特异性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部分淋巴细胞接触病原菌后,形成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菌时,这些记忆细胞便立即释放出大量抗体和淋巴因子,从而迅速有力地消灭再次入侵的病原菌。预防接种依据的就是这种记忆性。

为什么说扁桃体是机体防御的信号灯

扁桃体是腭扁桃体的习称,它是咽部主要的淋巴器官,左右各一,形状似卵圆形,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扁桃体的内部结构较复杂,主要由许多淋巴滤泡、支架组织及扁桃体隐窝等构成。扁桃体处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通要塞,又是外界病菌等侵入呼吸道的必经之地,再加上扁桃体内的淋巴细胞在病原体入侵后便会作出积极反应,因此扁桃体有人体防御的“信号灯”和“卫士”的美称。扁桃体

扁桃体是咽喉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主要力量,也是阻止病菌侵入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当病原菌侵入咽喉部时,扁桃体中淋巴细胞会毫不退缩地和病原体作坚决斗争,为此扁桃体本身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血流增加、病原体引起的光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增殖导致了扁桃体充血、肿大、包膜紧张,其中的淋巴细胞在和病原菌的激烈战斗中,随着病原体的消灭,部分淋巴细胞也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以上就是患急性扁桃体炎症病人感到咽痛、扁桃体发红肿大甚至化脓的病理基础。

其实,在健康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都存在某些病原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及腺病毒等,在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不会引起扁桃体炎症,但当某些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原先潜伏着的病原菌就会大量繁殖,外界的病原体也会乘虚而入,这样就可能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有:受凉、过度疲劳、体质变得虚弱、过度抽烟饮酒、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等。因此,发生急性扁桃体炎也是提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的一种信号。

什么是激素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出来的。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因为这些腺体的分泌物并不进入分泌管而是直接进入血流。某些器官例如肝脏和肾脏也产生激素,但体内的大多数激素都来自腺体。

这多种多样的激素中,每一个都对身体产生特殊的效果。一般说来,激素的功能是调节身体的内部活动,例如生长和营养,食物的储藏和利用,以及各种生殖过程。如果腺体分泌过量或不足,一个人的外貌就会变得不正常了。

位于颅底的脑下垂体包含2个部分。我们知道其中一部分所产生的一种激素能促进生长。

脑下垂体的另外一部分则产生2种激素,它们调节对水和脂肪的利用、血压,以及体内的热量。

在每一个肾的顶部还有2个重要的腺体。其中一个腺体产生的激素叫做肾上腺素。这种激素同血压以及情绪和应急反应有关。一个人激动或者受惊吓时,这种激素分泌就增加。

身体内还有其他腺体,它们产生的激素关系到你的表现是像个男性或是像个女性。所以,激素同你的身体和健康有极大的关系。

为什么流血会自动止住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有的与动脉相伴行而位置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而可用肉眼看见,如手臂或其他处可看见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和动脉相比,静脉的血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有静脉瓣膜。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的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很慢,我们割破了点皮,一般只破了毛细血管或小血管,所以能自行止住,如割破了大血管要自行止住就难了,那就要去医院治疗。

那么,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出血为什么能自行止血呢?原来,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含91%~92%的水,7%左右的蛋白质,0.1%左右的葡萄糖,0.9%左右的无机盐等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和血小板与止血有关。

血液从伤口流出后,发生了三件大事。首先,小血管在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其次,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来的内膜下组织,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黏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最后,在受伤局部,血小板所释放出来的和血浆中存在的血液凝固物质能引起一系列化学变化,使原来溶解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像细丝一样交织成网,并把血细胞网罗在内,使液体血液变成凝胶状态的血块。小血块堵住了伤口,有效地制止了出血。

心脑的电波是怎样产生的

人体中的大脑和心脏能发出电波,其实除此之外,内耳听声,视网膜接受视觉,胃肠活动,子宫收缩时,都能出现电现象,而肌肉则更是发电的集中场所,看来人体真有点像台“发电机”了。

医学家对这些电流,总名为“生物电”。但这种电流,非常微弱,所以尽可放心,它绝不会伤人的。

不论是大脑,还是心肌或骨骼肌,它们都由各自的结构构成。在细胞的外围有一层薄薄的膜,叫做细胞膜。细胞膜以内,含有以钾离子为主的细胞液;膜外,又有以钠离子为主的细胞外液,包裹着细胞。我们知道钾和钠都是电解质,细胞内外,它们的深度不同,细胞外略带正电,细胞内略带负电,人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在安静时都处于这种状态。

但如果刺激一下人体细胞,情况立即会发生变化。顷刻之间,有大量钠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细胞内部就会忽然涌入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这时,只要用微电流计测量一下,细胞内原为负电位(具体的数值为-90毫伏),现在却变为正电位(这时确切数值可能达到20~40毫伏)。细胞膜上的这种电位改变,会由受刺激的一端开始,逐渐地沿着细胞膜扩展,这就如同给平静的水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水面出现了涟漪,涟漪会慢慢地由近及远一点一点地扩散开来。微弱的生物电就这样产生了。

等整个细胞膜这一变化完成之后,涌入细胞内的钠离子,又返回到细胞外,钾离子也有移动,等这些离子浓度恢复原状以后,一切又像未产生生物电前的平静状态。

而医学家设法将这种生物电放大后记录下来。于是,记录心脏收缩时的电流,称为心电图;记录脑神经电兴奋活动的,称为脑电图。此外,还有肌电图、视网膜电流图等。医学家利用所记录的生物电,就可以进行生理现象的研究,而医生们则用这些描记所得的图形,来诊断疾病,观察治疗效果等。

心脏为什么能不停地跳动

心脏停止跳动往往是生命终结的标志,的确,人只要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一个正常人,如果以心跳每分钟70~75次计算,则一个活了70岁的人,在一生中心脏要跳动26亿次左右。

心脏为什么能不知疲倦地工作呢?

首先,从表面上看,心脏似乎没有一刻休息,其实不然。心脏的工作,就像我们用气筒往车胎里打气,而它却是往血管里打血。它一收缩,就像个握紧了的拳头,血液就从它的室内往血管里冲去,然后,它就舒张,像松开的拳头一样,这样一缩一张,是很有规律的。收缩是心脏在工作,而舒张则是它的休息过程。

其次,心脏这种有节律、有次序的收缩,有赖于心脏肌肉中一种特殊的传导系统来维持,这种特殊的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化了的心肌纤维组成,它的起点位于大静脉进入右心房的部位。这是一个密集的组织团,称为“窦房结”,它犹如发报机一样,每隔一定的时间,便向外发出一次兴奋或冲动,这种冲动波沿着传导系统向心房肌肉传播,并到达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结。由这里,再次分出神经肌肉纤维,分别走向左右心室,称为左束支和右束支。这样,从窦房结发出的兴奋和冲动,就传到心肌的每一条纤维、每一个角落,这样,心脏就能整体有规律地跳动起来。心脏示意图

最后,心脏的这种规律性的跳动,是完全由神经中的自主神经系统来控制的,它不受人的意志支配,但它会受到如体温、年龄、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都是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自动控制的。

血型是怎么回事

人的血型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A、B、O血型。大约在1900年,奥地利的一个血液专家和他的学生发现,人血浆中有一种叫“凝集素”的化学物质,而红血细胞上有一种叫“凝集原”的化学物质,凝集素分为抗A、抗B两种,凝集原也分为A、B两种,当相同的凝集素与凝集原相遇时(例如A凝集原遇到抗A凝集素),就会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会皱缩、变形、堵死血管,失去输氧功能,严重的会发生生命危险。

但是正常人每种血型血液中含的凝集素与凝集原都不一样,亦即不会“自相残杀”。A型血,即指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浆中含抗B凝集素的血液;而把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浆中含抗A凝集素的血液叫做B型血;凡血浆中不含任何凝集素,而红细胞上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的血液为AB型血;如果红细胞上不含任何凝集原,而血浆中既有抗A凝集素又有抗B凝集素的,则为O型血。

输血时,为了避免A凝集原碰到抗A凝集素,或者B凝集原碰到抗B凝集素,要求同血型输血。如果遇到抢救伤员,而一时又拿不到同型血液的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的异型血。

血液中的红细胞有什么作用

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红细胞是红颜色的。如果没了红细胞,血液呈一种淡淡的黄颜色。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什么情况下与氧气结合呢?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如在我们的肺里。什么情况下与氧容易分离呢?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就是各种组织里。红细胞就像是一只只的小船,在肺里把货物——氧气装上,到各种需要的组织里,又把货物——氧气卸下,整天忙忙碌碌的。

红细胞能活多久呢?不长,120天左右。不要怕,虽然红细胞不久就会死去,可我们的红骨髓又会造出许许多多的红细胞来。但是,造红细胞需要大量的铁元素,因为血红蛋白需要铁,如果体内铁元素不够,就不会造出足够的红细胞而出现贫血。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多吃些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什么作用

在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要比红细胞少得多,可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红细胞。

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看,比红细胞更大,而且分为许多种,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为最多,它能够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保护人体的健康。比如身体某处受了伤,病菌乘机入侵,这时就会有大量的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与此同时,伤口周围还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白细胞在与病菌作斗争时,自己也会有伤亡。当一个白细胞吞噬了过多的病菌时,就会“壮烈牺牲”。有时伤口周围会有脓液流出,脓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战死”的白细胞。病菌都消灭了,炎症也就消失了。有时为了快些“结束战斗”或白细胞打不过敌人,我们就用药物来治疗。有的时候,白细胞也吞噬人体自身死亡或变异的细胞。

每当身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浓度都会大大增加。医生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通过验血查白细胞的数量而知道身体内是否有炎症。

白细胞“战死”后,也一样由红骨髓产生新的白细胞来补充。

人体骨骼是怎么构成的

人有206块骨头。骨骼具有赋形、支持体重、保护体内脏器和运动功能。此外,骨骼也是体内制造血液,贮存钙、磷的器官。根据骨的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3大部分;根据骨的外形,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人体骨骼结构图(1)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①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以及骶骨和尾椎各1块。②肋骨共有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2)四肢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对。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骨)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27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块。一侧的下肢有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跖骨5块和趾骨14块)26块,共31块。两侧下肢骨共62块。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跖骨和足底的韧带、肌腱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3)颅骨(头骨)。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脑颅骨围成的颅腔保护着脑。头骨仅下颌骨能活动,其余的骨都连接得很紧密,不能活动,有利于保护大脑、眼等器官。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块听小骨。

骨骼系统为全身结构提供基本框架,而以肌肉为动力和以骨头作杠杆组成的运动系统,是一切人类行为的物质基础。

人体七大营养素是什么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共有七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及纤维素。它们又分为常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常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及脂类;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及无机盐;水及纤维素一般不归入这两类,但却是生命的重要元素。

蛋白质有什么作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约占人体总重的20%,占总固体量的45%,是构成和制造肌肉、血液、皮肤、骨骼等身体组织的主要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作用:①制造和修复人体组织。构成人体的肌肉、血液、皮肤、骨骼、头发、指甲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制造新组织,修复损伤组织,如帮助伤口愈合。②构成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酶在人体内主要起催化作用,参与人体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在人体内主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和控制身体各种腺体、器官的活动信息。③提供热能。每克蛋白质提供16.7千焦(4千卡)热能。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占总热能的10%~15%。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1.2克/千克体重;儿童到青春期:2.5~1.7克/千克体重。

脂类有什么作用

脂类是脂肪、胆固醇、磷脂、脂蛋白、糖脂的总称。脂类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肪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15%左右,最低13%,最高占50%。动物油提供的主要是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提供的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

作用:①细胞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定身体组织和器官,脂肪又是器官、关节的隔离层,填充和避免摩擦。②供给能量和储存能量。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25%。1克脂肪提供37.6千焦热能。每天还需要脂肪量70~80克。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④维持体温。

糖类有什么作用

糖类是由碳氢氧组成的碳水化合物。糖类分单糖、双糖、多糖。单糖是糖类的基本单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常见的食物中有葡萄糖、果糖。双糖是两个单糖组成,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双糖基本上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和利用。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主要指食物中的淀粉、膳食纤维。多糖需要经过淀粉酶分解之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作用:①提供能量。主要是提供能量,并可以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储存的能量一般在5020千焦(1200千卡)左右,即一天的基本能量。人体的60%~70%能量靠糖类提供。1克葡萄糖能提供16.7千焦(4千卡)热能。纯糖(葡萄糖、蔗糖)的摄入应限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1罐汽水含热能627.6千焦(150千卡)。②构成人体组织,如糖蛋白、核糖、糖脂等。③维持肝脏解毒。肝糖原充足时,肝脏对乙醇、砷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维生素是什么

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人体又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大部分需要经食物来提供。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人们将其分为2类: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C)。

①脂溶性维生素是指只溶于脂肪中,而不溶于水的维生素。所以,如果饮食中脂肪摄入过少,就可影响此类维生素的吸收。

②水溶性维生素是指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中的维生素。因此,在食物的洗涤、加工时,如过度淘米、遗弃米汤、先切菜后洗菜等,均容易使水溶性维生素流失。

作用: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在调节人体广泛的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能有效地保护视力,并有增加免疫力、抗癌的作用。每天维生素A的正常摄入量为1000毫克。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动物肝脏含量最多,其次是奶类、蛋类或鱼类。而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等可经人体吸收后也可转化为维生素A。

若缺乏维生素A,可影响机体的正常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皮肤粗糙、干燥、角质软化、干眼病、夜盲症(夜间视物困难)等。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能促进钙和磷在肠道的吸收与骨中钙的沉积,有利于骨的钙化。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只有部分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大量的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得到的。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类。但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切不可过量。

若缺乏维生素D,可引发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等。鱼肝油中含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另外,人体皮肤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因此,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即可保证维生素D的供给。

什么是维生素E

维生素E,又称生育醇,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殖系统。此外,还可降低胆固醇,清除体内垃圾,在抗衰老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及芝麻油等,蛋类、菠菜、红薯等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高。

什么是维生素K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必要物质。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引起机体的凝血机能下降,导致人体损伤后易出血或出血不止的现象,女孩有月经量过多的表现。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什么是维生素B

维生素B是水溶性维生素。这是一个大家族,有维生素B、维生1素B、维生素B等,同样具有增加免疫力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的261人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的人可能患口角炎、口腔溃疡,严重2的还可能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则易患某种类型的皮炎6等。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谷物中;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12中,尤以肝、肾、心脏器官最多,其次是奶类和蛋类,绿叶蔬菜中含量也较高。维生素B则主要存在于蛋黄、鱼、肉、奶、豆中。6

维生素B和叶酸能参与体内辅酶的合成及氨基酸的代谢,缺乏12时可致贫血、周围神经炎、神经痛等。维生素B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酵母、绿叶蔬果等。

什么是维生素C

维生素C是水溶性抗生素,又称抗坏血酸。能增加免疫力、防癌、促进伤口愈合、抗衰老,较大量的维生素C还有治疗感冒的作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青椒、甜瓜、花椰菜、苹果。

维生素C有助于形成并维持胶原蛋白,加速伤口愈合,防治贫血,促进骨骼和牙齿结构的形成,增强血管弹性。

叶酸是什么

叶酸是维生素B复合体之一,相当于蝶酰谷氨酸,最初是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的,故而命名为叶酸。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亦称为维生素BC或维生素M;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帮助蛋白质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是制造红血球不可缺少的物质。12在制造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人体在利用糖分和氨基酸时的必要物质。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莴苣、菠菜、西红柿、猕猴桃、草莓、香蕉、动物的肝脏、蛋类、黄豆、核桃、栗子、糙米等。补叶酸首选猕猴桃,猕猴桃中含有大量叶酸,有“天然叶酸大户”之美誉。

无机盐有什么作用

无机盐是指人体必需的无机盐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摄入,用量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缺乏就会有相应的症状。无机盐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每日需要在100毫克以上,包括钙、镁、钾、钠、氯、硫等。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等。

作用:构成组织,构成酶,构成激素、激活酶,参与代谢,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

钙有什么作用

钙是人体内第5位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1.5%~2%,其中99%在骨骼和牙齿中,1%在体液和软组织中。

作用:①构成骨骼和牙齿。②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血压有调控作用。③维持和增强神经传导作用,有安定、镇静作用。④维持和增强肌肉神经的兴奋性,肌肉的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⑤参与血液凝固,钙离子担任着激活酶的作用。⑥参与合成胶原蛋白,使血管和软组织增加弹性。

在含钙量较高的食物中,除了虾皮,其他大多数看起来很黑。每100克食物中,钙的含量大于300毫克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黑木耳、黑芝麻等。

铁有什么作用

铁在人体中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人体中含4~5克。铁在人体存在有2种形式: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含铁酶中,储存性铁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脏等处。

作用: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构成细胞色素和含铁酶,参与能量代谢。

含铁量高的有动物肝脏、血液、瘦肉、鸡蛋黄、黄豆、芝麻酱、木耳和蘑菇。其中木耳每100克含铁185毫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食品。

锌有什么作用

锌在人体内含锌总量为2.0~2.5克,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

作用: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进性器官和功能的正常发育。③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减少毒素吸收,增加记忆。④参与构成味觉细胞。

含锌较多的有牡蛎、肝脏、血、瘦肉、蛋、粗粮、核桃、花生、西瓜子等,一般蔬菜、水果、粮食均含有锌。平时只要饮食合理安排好,一般不会造成缺锌。

水有什么作用

水是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约占体重的2/3。

作用: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反应和润滑的作用。水的来源主要是每天所饮用的水,以维持体内所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对人体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超过食物。它是构成人体的原料,它能够润滑组织器官并维持它们的形态,它能够维持和调节体温,它还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总之,没有水,人体内的许多生命活动便不能进行。当人体失去20%以上的水分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纤维素有什么作用

纤维素近年来被列为第7大营养素,被称为“肠道的清道夫”。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纤维食品指导大纲指出,健康人每日常规饮食中应有30~50克(干重,指把其中所有水都去掉,剩下的是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纤维素。膳食纤维主要是从植物性食品(谷物及各种瓜果蔬菜)中获得。全麦粉的纤维含量可达25%以上,每人每天只吃200克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精白面粉的纤维含量低于5%。大米的纤维含量更低,以米饭为主食的人群纤维缺乏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要想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只能依靠多食些杂粮。

作用:①能与胆固醇、三酰甘油结合,再随粪便排出体外,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②刺激肠蠕动并保持水分,增大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排便,防治便秘。③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防治糖尿病。④促进毒素排泄,预防肠癌,并有养颜功效。

食物如何被消化吸收

首先,牙齿会通过切、撕、磨,把大块食物变成小颗粒组成的食团。当食团到了胃肠以后,胃肠道的蠕动又对食团进一步地挤揉,直到变成稀烂的食糜,当然,这食糜中是掺和了各种消化液的。以上的过程一般称之为物理性消化。

那么,如何把这些较小的食物颗粒变成人们能够吸收的营养成分呢?这就要靠消化液里的各种酶了。酶就像一把“大剪刀”,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子一一切断,使其最后变成人们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的氨基酸;把淀粉(米饭面包中的主要成分)切成麦芽糖,再切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葡萄糖;脂肪则被酶切成甘油和脂肪酸。这些酶都有自己的名称,而且分类很严格,切蛋白质的酶不能切淀粉,切淀粉的酶不能去切脂肪,甚至把淀粉切成麦芽糖的酶和把麦芽糖切成葡萄糖的酶也不一样。这些酶都来自什么地方呢?它们来自口腔中的唾液、胃里的胃液、肠里腺体的分泌液及胰腺分泌的胰液。以上的过程,一般称为化学性消化。

当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后,在不断地往下输送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被切碎、挤压,一方面也与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和,一旦被变成人体可吸收的成分,就会被胃和小肠不断地吸收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而那些无法被消化的成分,最后就进入大肠,被吸干水分形成粪便后排出体外。

什么是阑尾

阑尾似乎是我们没有它也可以过活的身体的一部分,而且即使它很健全,也对我们起不到什么重要作用。阑尾是一个中空的肠管,8~16厘米长,终端是密闭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往哪里都不通的“盲”管。它位于大肠的肠头,腹部的右下部。

因此,它是个类似大肠分枝的东西。阑尾内壁与肠内壁的分层是一样的。内层排放出一种黏液。在内层底下是淋巴组织层。就是在这个淋巴组织中往往出毛病。

当人身内出现感染时,这个淋巴组织可能会逐渐膨胀起来。肠子里面的东西能进入阑尾但不能流畅地排压出来。如果这个淋巴组织膨胀起来,阑尾管道里面的东西就可能留下并且变硬。阑尾的静脉很可能被变硬的物质和膨胀的淋巴组织所挤压而变窄。这就会截断血流而可能引起感染。阑 尾

由于阑尾炎极为常见,因此许多人经常提防着它的症状。典型的症状是疼痛、一触即痛以及腹部右侧痉挛。有时最初是在心窝处感到疼痛,然后集中在右侧。

当一个人得了急性阑尾炎时,只有一种治疗办法——立即动手术割掉阑尾。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而且能十分安全地做到。

为什么“B超”能诊断疾病

B型超声诊断(简称“B超”)就是在现代电子学发展的基础上,将雷达原理与声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无损害、无痛苦、无放射性、无需有害的造影剂和比较经济等优点,不仅能检测人体内脏,如肝、肾、脾、胰和子宫等病变,还能用于了解母亲子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情况。“B超”为什么能发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病变呢?这还得从“B超”的超声成像原理讲起。超声是声波的一种,它每秒钟的振动次数(频率)很高,超越人耳听力范围的高频声(频率超过20000次/秒)。超声具有与一般声音共同的物理性质,以纵波的方式和一定的速度在空气、水和固体介质中传导,当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反射产生回声以及可以被介质吸收和减弱。同时,超声还具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物理特点,如与光线相似的方向性,能够成束发射、直线传导等。“B超”检查就是利用超声的这些特点,由医生和一台B型超声诊断仪来完成。“B超”诊断仪既有发射超声的功能,又具有接收反射信号的功能。当“B超”诊断仪工作时,产生一种相应高频的机械振动,即超声,再由探头定时发射短促的超声信号。医生手握探头在病人所需要检查的部位进行来回探测。由于人体正常组织的密度、声阻抗及吸收系数不尽相同,尤其当抗体组织发生炎症、积液、肿瘤、钙化和气体等时,从器官组织内部反射而来的回声也各不相同。这时,探头能将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仪器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处理,转换成该组织器官的断面图像即声像图,在“B超”仪的屏幕上展现出来。医生就根据这些不同的断面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CT能检查什么病

自从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X射线在医学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特别是CT的出现,更使医学诊断“如虎添翼”。

CT的全称叫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问世于1972年。CT的应用使X线诊断来了个飞跃,过去不能用一般X线检查的部位与内脏器官,现在都可以用CT进行检查,所以人们称CT的发明,是X射线发现以来,在放射医学领域中的一次最大的进展。

CT最早应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特别对颅内的肿瘤有很高的诊断率,95%以上的脑瘤可由CT检出,它对脑脓肿、脑囊肿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CT对鉴别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更是拿手,因为脑出血在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改变,脑缺血则表现出低密度改变,两者完全不同。

随着CT机器的改进和不断完善,CT又被扩大应用于胸、腹、盆腔、脊柱和四肢疾病的诊断。肝脏是一个巨大的实质性器官,一般的X线摄片难以显示其病变,而CT则能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肿瘤、囊肿、脓肿等病变。

CT在诊断胰腺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为胰腺深藏在后腹腔,一般的X射线和超声波检查常难以清晰地显示,而CT却能较早诊断出胰腺癌、急性胰腺炎以及胰腺的其他疾病。

此外,CT对盆腔的检查,也可提供卵巢肿瘤、子宫肿瘤、膀胱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断资料。CT对脊柱、脊髓和四肢的检查,能将骨形态、脊椎旁的肌群和周围软组织清楚显示,从而获得有价值的诊断资料。

照“X光”会损害身体吗

“X光”在医学上称为X射线,是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手段。健康检查时要用X射线透视胸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有了病,也常用X射线进行检查。有些在用X射线检查时会产生顾虑:它会不会损害身体健康?神奇的X光

因为X射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所以人体受到X射线照射后,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过量照射后,还会造成组织破坏,影响生理机能,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但适量的照射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为做疾病检查时,X射线透视和摄影所用的剂量是很小的,仅限在安全剂量之内。医生如需重复摄影或透视,也会考虑延长检查间隔时间。尤其是偶然做一次胸部透视,做一次胃肠道检查,拍一张骨骼X射线片或做一次血管造影,更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同时,为了加强防护,不论在检查或治疗时,在不必要照射的部位,特别是敏感组织部位,都用铅板或含铅橡皮加以遮盖,并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所以,在医生用X射线进行检查时,你可以不必有什么顾虑。

放射线对人体有什么利弊

放射线是指一些原子核在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流,这些粒子流可以是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也可以是不带电的粒子,如光子、γ粒子和X射线。放射线可以由一些天然核素自发产生,也可以通过人工核装置产生。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放射线有3个来源:来自地球的放射线;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射线;来自医疗仪器的放射线。因此,人类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一个有放射性的环境之中。那么应该怎样认识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呢?

由于放射线具有电离、激发、散射和吸收的特性,因此对于生物组织能产生生物效应,使细胞或组织结构中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使分子腱断裂,导致组织或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严重破坏。由于放射线对生物细胞的破坏程度与细胞自身的增殖能力成正比,因此,放射线损伤最易发生于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产生血液病和不育症。有资料表明,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以诱发癌症,还可以通过遗传影响子孙后代。

那么放射线是否万害而无一利呢?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的研究已表明,小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能对人体有利,低水平的放射线照射可以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增加对疾病的免疫力、延长动物的寿命,经放射线照射后的种子不仅发芽快,而且抗病能力强;此外,由于放射线对增殖能力强的细胞杀灭作用大,因此医学上还通过放射线的照射来杀灭肿瘤细胞。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并且已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放射线,那么,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放射线来造福人类。

生理发育

婴儿出生时为什么要啼哭

人们常常以呱呱坠地来形容孩子的诞生,正是哭声宣告一个小生命来到世间。胎儿是通过胎盘由母亲供给氧气,一旦出生,这条通路被切断,孩子就靠自己的肺呼吸了。有刚生下来不哭的,多是身体较弱,发育不好的胎儿,必须在背部敲打让婴儿尽快哭出来,否则孩子会由于缺氧导致脑瘫或者窒息死亡。刚出生的宝宝

第一声哭是肺已张开的表示,如果生下来没有这第一声哭那就麻烦了。生后不哭会引起多种疾病及后遗症。哭与呼吸运动一开始就密切地联系着,有力的哭声就是深呼吸。医生可以通过哭声大小来衡量新生儿的成熟程度,足月产的婴儿哭声洪亮,相反早产儿的哭声很小很弱。我们还能从新生儿的哭声中发现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哭声小、弱,有时声音发哑;孩子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气管炎时,因为呼吸急促、浅弱,所以哭声是又小又弱。

婴儿是在哭声中一天天成长的,哭的原因很多,当妈妈的应当学会理解孩子这种最原始的“语言”。

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变化

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人体的外部形态、身体功能、心理、智力、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方面都比儿童时期有明显的发展。青春期主要有三大生理变化:(1)性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理的角度讲,少年期也即青春发育期。孩子进入少年期后,性腺功能开始成熟和发生作用,第一、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主要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特征(即性腺的发育),女性主要是卵巢,男性主要是睾丸。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主要指男女两性在发育时期从体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化,如男少年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并且出现胡须;女少年的声调变高,乳腺形成,乳房突起,开始有月经,皮下脂肪增多等。性功能的发育成熟,对少年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一是刺激了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二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2)身体外形急剧变化。少年期是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一个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一般有2个高峰时期:①第一个高峰时期是从出生到1岁左右,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得最快,身高一般从出生时的50厘米左右长到70~75厘米;体重从3~4千克增加到7~8千克。②第二个高峰时期就在少年期。一般身高平均每年增加7~10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3~5千克。(3)体内功能迅速健全。学生进入少年期后,性腺功能的逐渐完善和性激素的作用,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作用。体内功能迅速健全,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少年期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青春期延迟是怎么回事

从性和身体发育的观点看,青少年如果比同龄孩子发育要慢得多的话,则可以认为是“青春期延迟”。标准是:男孩如果在14岁时睾丸还不发育,或在16岁时才出现骨骼生长突增;女孩到了14岁时乳房还未发育,或到15岁才出现骨骼生长突增,则可考虑青春期延迟。如果女孩身体和性发育正常,但无月经来潮,则不应作为青春期延迟的诊断。女子年过18岁而仍无月经来潮,称为“原发性闭经”。这是不正常的,应请医生检查。

引起青春期延迟的原因:(1)先天因素:一是遗传因素,发育延迟有家族倾向,其父母和亲属中也有生长及性发育延迟的情况。一般身高发育和青春期开始比同龄人晚3~4年。二是内分泌功能异常,如垂体促性腺激素异常导致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的呆小症;先天性促性腺激素缺乏而导致的性器官发育不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性激素缺乏,不能引起乳房发育和月经来潮,同时常伴有其他先天畸形。(2)后天因素:常与某些疾病有关,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腹泻、重症肺结核、营养不良、营养代谢障碍等。尤其是锌元素的缺乏,又称为“锌营养不良性青春期发育延迟”。这些人除了性发育不全外,常伴有矮小、食欲不振的现象。某些脑外伤和脑炎后遗症、垂体肿瘤等,都可导致青春期延迟。(3)心理影响:青春期延迟对青少年男女的心理影响各有不同,男子由于肌肉不发达和身材矮小,缺乏男子汉的气质,常造成社会心理问题,而女性这种心理影响则不明显。因为青春期延迟只是发育时间的推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延迟可能不复存在,而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青春发育延迟常伴随着发育不良,对生育有无影响要根据发育不良的程度而定。

什么是性早熟

(1)正常性发育:关于性的发育成熟年龄,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丈夫二八肾气盛,精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又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明确指出男子在16岁开始排精,并具有生殖能力;女子在14岁左右月经初潮。由于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性成熟比古代人提前了2年左右,即男性的性成熟期约在14岁,女子月经初潮则在12岁。(2)性早熟:一般来说,女孩子8岁前、男孩子9岁前呈现性发育征象即为“性早熟”。据专家介绍,正常性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女孩乳房开始发育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然后出现阴毛和外生殖器发育,最后初潮和腋毛出现,整个过程需1.5~6年,平均4年;男孩从青春期开始睾丸增大,随即阴囊皮肤变薄、变红,继而阴茎增长增粗,然后出现阴毛、腋毛、声音低沉和胡须等成年男性体态特征,整个过程需时5年或更久。在第二性征出现时,孩子身高和体重增长加速,女孩在初潮前达到高峰,而男孩则在外生殖器发育以后,较女孩迟约2年。(3)真假性早熟的区分:①真性性早熟。这是内、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也叫完全性性早熟,这样的孩子性发育过程遵循上述正常规律,具有生育能力。②假性性早熟。患儿没有生育能力,只表现为副性征的出现,如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外阴生殖器发育、阴道流血等。性早熟无论真假,都可同时伴有身高和体重增长加速、骨骼成长过快和骨骺提前融合,以致孩子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生长过速、骨龄超前,但最终成人期身高反较矮小,常不足150厘米。

为什么会出现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的常见原因有特发性性早熟、颅内肿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假性性早熟是由于性腺肿瘤、肾上腺增生或肿瘤产生大量性激素,或摄入含有性激素的药物与食物所致。在临床上,真性性早熟只占少数,而大多数患儿均属假性性早熟,大部分可表现为单纯的某一种或几种性发育征象。

调查显示,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1)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长发育加速,儿童及青少年普遍比上一代人身材高大,性发育及性成熟有提前趋势。(2)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者误服避孕药。近年来各种保健品及滋补品争先上市,不少家长为孩子增营养、促长高,将其作为“健康投资”,往往给年幼的孩子长期服用。现已证实,人参、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增高素等均存在较多性激素,甚至有促性腺激素样物质,结果促成性早熟。这是个沉痛的教训啊!(3)环境污染。这是个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学者报道,由于洗涤剂、农药及塑料业制造厂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及其分解物质,自然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

从食物中进入的激素和类激素物质破坏了生理平衡,这可以成为儿童假性性早熟的直接原因。而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则成为其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这可能是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

性早熟有什么危害

(1)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专家认为,性早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性早熟的孩子身高偏矮。由于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愈合也提前,虽然开始阶段身材较同龄的孩子高,但最终性早熟儿童的身高低于常人,典型的真性性早熟的患儿往往达不到150厘米。很多性早熟的儿童其实是提前进入青春期,在一段时间内身高可以增长得很快,但是增长时期相对较短,也就是青春期缩短了。性早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和心理;使人不再单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可能使人堕落。其危害严重,需要及时治疗。(2)影响孩子心身健康。性早熟对于儿童的心理发育也会造成影响。性早熟的儿童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由于年龄太小,受教育不多,他们的心理无法跟上生理成熟的步伐。于是就会出现问题,如发生早恋、早孕或受到性侵犯等。在这方面,对女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3)影响孩子的性格类型。性早熟还会对儿童的性格造成影响。10岁以前是儿童性格的形成时期,如果发生性早熟,将给他(她)们带来巨大困惑。性早熟儿童会产生不自在的感觉,还可能遭受同伴的讥笑,产生自卑心理,时间久了,性格将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和交往。专家认为,自卑和孤僻的性格,加上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差异,往往是导致青少年早期出现性犯罪的诱因。

如何树立性健康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性的神秘感正在逐渐打破。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其中性器官的发育、性意识的萌动尤为突出,并引起了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好奇和重视。因此,青少年朋友们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念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性健康呢?所谓的“性健康”是指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正常并无疾病,性生理功能、性心理正常,并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1)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正常。作为第一性征的男女内外生殖器官解剖形态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两性畸形、阴茎短小、包茎、尿道下裂、隐睾、阴道闭锁、子宫和阴道缺如、双子宫、双阴道或其他先天异常。青春期性器官发育良好,第二性征的喉结、乳房发育,以及阴毛、腋毛和其他体毛的分布正常。(2)性生理功能正常。是指女性月经周期规律,排卵正常,生育能力完好。男性阴茎勃起和射精功能正常,精液内精子数量、形态、活动能力正常。(3)性心理正常。性欲正常,性欲指向正常,没有任何形式的性心理异常,具有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性欲克制能力。(4)生殖系统没有疾病。既没有生殖器官的功能障碍,也没有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5)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大好时机,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应该沉湎于追求性的快感中。当然,由于性意识的萌动及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有强烈的性冲动或性好奇是正常的现象。应该注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性冲动。例如,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欣赏健康向上的文娱艺术等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