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06:45:22

点击下载

作者:陈苗苗 李岩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

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作者:陈苗苗,李岩[著]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ISBN:9787512716384本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一给孩子最好的早期阅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给人生打底色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在孩子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养不教,父之过。”重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女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业已成为中国人历代相传的早期家庭教育理念。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育观,逐步由单纯追求孩子的数量,转变为追求孩子的质量。

子女数量的减少,促使家庭教育的模式也由过去的“粗放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式”,即由“浅耕粗作,广种薄收”,转变为“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广大家长对孩子进行“深加工”,精雕细刻,都希望把孩子塑造成为“精品”,使之成为出类拔萃的庸中佼佼者。因此,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有很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诸如创造优良家风、家庭环境熏陶、家长示范、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树立榜样、说服教育、表扬批评、家务劳动、实践锻炼、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等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但在众多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中,最行之有效,也是家长最常用的教育方式方法,就是“早期阅读”。

我们之所以大力倡导早期阅读,不仅因为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0~3岁的小孩子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空间、环境狭窄,活动范围有限,视野的开阔性、广泛性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但他们对新鲜、新奇、新颖的事物,又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希望了解不能直接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见识,让孩子了解不能直接接触的外部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除了带领他们走进社会,深入大自然以外,最为可行、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图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通过“早期阅读”的方式阅读图书,开阔他们的眼界。

0~3岁的小孩子的阅读,属于“浅阅读”。所谓浅阅读,指的是一种浅层次的、简单轻松的,甚至以娱乐为主要特征的阅读形式。

小孩子的“浅阅读”虽然是“浅层次”的,但也不能忽略它的价值。小孩子只是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更注重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早期阅读的价值,不在于理解得多么深刻,而主要在于让孩子通过阅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体验、感受、丰富感性知识,为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学习、理解、掌握理性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孩子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是要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孩子是要在老师指导之下阅读图书的。但无论孩子接受多少学校教育,老师传授给孩子的知识,孩子在课堂之内阅读的教科书,总是有限的。常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要使孩子成为高素质的人,从容应对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除了学好教科书上的知识,必须要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样才能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孩子的见识。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生机、十分活跃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我们培养教育孩子,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观念。孩子小时候,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满足孩子现实发展的需要,也必须考虑孩子未来的发展,甚至一生的发展。

培养孩子阅读图书的兴趣和能力,进而养成喜欢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孩子小时候做起。而“早期阅读”恰恰是一个奠基工程。

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及时引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有很多的好处: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只是把书本当成“纸片”,随意地撕扯,只是为听到撕扯纸片的声音,并从中获得乐趣,对图书真正的价值没有丝毫的认识。

家长通过跟孩子一起阅读图书,给孩子介绍图书的内容,让孩子从中获得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孩子的见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就会引发孩子对图书的兴趣。孩子一旦对图书产生了兴趣,就会欲罢不能,欲罢不忍。

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表达自己的情绪、感情、欲望、需求,进行人际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必备的素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但要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化,还得靠阅读图书。

在平时,家长的语言表达毕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见得很规范;而图书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斟酌、编辑精心加工过的,不仅是准确、规范化的,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家长原原本本地给孩子诵读图书的文字,逐步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欣赏到语言的美妙,提高孩子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孩子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即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将来孩子入学以后,能不能学好功课,能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能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小孩子的注意力不稳固,容易分散,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早期阅读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家长在与孩子一起阅读时,要尽可能选择有趣的,对孩子有吸引力的,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慢慢延长,从而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奠定基础。《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一书是作者对早期阅读系统、深入研究的结果,立意深刻,表述通俗,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年轻父母从中可以真正理解孩子早期阅读的真谛。该书的作者之一陈苗苗不仅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学者,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本书另外一位作者李岩,是全国首届书香家庭获得者。他们深深理解年轻父母的心理需求,书中所介绍的早期阅读启蒙的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阅读此书,年轻父母不仅会倍感亲切,指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也更胸有成竹。赵忠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18年10月推荐序二阅读陪伴,发现儿童

图画书在早期读写启蒙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画书阅读不仅能为婴幼儿提供听觉训练的机会,还能为婴幼儿提供视觉刺激和视力训练,更能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通过亲子共读,婴幼儿不仅可以丰富语言体验,还能通过重复阅读不断提高词汇量。最重要的一点,图画书为婴幼儿提供了早期的文学体验和美学经验,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图画是如何互动和叙事的。

图画书是由插画定义的,有些图画故事完全由插画来表达,也就是无字图画书。当一个孩子阅读图画书时,他的眼睛和大脑随着文本进行线性运动的同时,也在随着图像进行非线性运动。图画书中的插画以一种类似摄像镜头的叙事方式发挥作用,有时与文本协调呼应,有时与文本相抵矛盾。每次翻页,孩子都会得到新的信息,都会伴随戏剧效果产生神奇的阅读体验。婴幼儿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大多时候伴随着成人的讲解,孩子因此能够通过声音和插图来完成对故事的探索、反馈和评判,这样的亲子共读有助于儿童探索图像表达的意义。儿童通过反复阅读能获得从各种各样的视觉媒体中抽取信息的能力。图画书中有很多视觉元素,制作、出版图画书的插画家、编辑和设计师们正是通过设计图画中的视觉元素来控制孩子阅读图画书的行为方式的。阅读图画书的时候,在眼睛和大脑的协作下,孩子能从大量看似无效的画面刺激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意义解读。

图画书是适合亲子共读的一种理想读物。图画书不仅能为儿童提供各种间接经验,还能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亲子共读既是阅读训练,也是情感交流。孩子坐在家长的怀里,手上翻着书,看着书中的画面,听着家长的声音,这是不可替代且意义深远的“陪伴”。尽管他们还小,但喜怒哀乐等情感却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开始萌芽,这种细腻的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是在孩子与家庭成员的日常接触中发展起来的。在亲子共读时,家长饱含深情地给孩子朗读和演绎故事,按照故事情节变换不同的语调和声音,会增加孩子情绪分化的细腻性,有利于孩子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的科学发展。在共读的过程中,家长要观察孩子的阅读行为和情感表达,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合理的支持与反馈,正确评价孩子的心智发育和社会化发展。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图画书阅读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满足这一社会需求,我国童书出版界出版了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的适合婴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为孩子选择和阅读图画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阐释和指导。为了帮助父母做好婴幼儿早期阅读启蒙工作,解决家长们“选书难”的问题,北京市妇联与第二书房特别邀请了儿童教育、心理、语言和文学等方面的专家研发了“第一书包”项目,该项目从6000多本适合婴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中精挑细选出了200种形成婴幼儿阅读推荐书单;为了更方便更高效地实施早期阅读启蒙教育,其后又从这200种书单中优选出63本图书形成“第一书包”——中国儿童阅读启蒙工具包,提供给广大家长。

这本《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就是配合第一书包项目的阅读指南,有理论,有实践,深入浅出,条分缕析,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针对0~3岁早期阅读启蒙的百科全书,是家长开展亲子共读的入门级指导书。

阅读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亲子共读是发现儿童的最佳媒介。希望家长和幼教从业者们都能够用活图画书,让每个童年都浸润在书香里。

最后,我想说,早期阅读,从来都不晚!亲子共读,爸爸妈妈一个都不能少!还有,儿童教育,阅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阅读是万万不能的。王志庚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 研究员2018年12月推荐序三早期阅读任重道远

每个宝宝出生后,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要给他们最好的营养食品,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当我们听到“营养”二字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西蓝花、胡萝卜、鸡蛋等,这是幼儿身体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来源。实际上,除此之外,儿童还需要另一种营养,即“语言营养”,以滋养他们的大脑,并帮助他们的语言和认知技能得以发展。

什么是语言营养?根据相关儿科健康专家的解释,语言营养是指幼儿接受成人的语言输入、与成人的社交互动以及与成人进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很多研究者跟踪研究了众多0~3岁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研究案例中的幼儿包括处于不同发育水平的幼儿,比如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家庭的幼儿,以及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早产儿,甚至永久性听力受损的幼儿。结果发现影响幼儿早期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人与幼儿语言交流中语汇的使用量,语汇使用的多样性,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语法、语调韵律以及语句的完整性,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营养”的理论告诉我们,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至关重要,同时给幼儿提供的语言营养的“质量”更值得我们家长深深思考。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0~3岁是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发展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52%的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已经做好准备。换句话说,有48%的学龄儿童在入学时没有做好准备。主要问题都与儿童的阅读能力有关。美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在入学前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上学后的辍学率将要高出3~4倍。与幼儿一起阅读是培养他们语言技能的最佳方式。幼儿的图画故事配有适合幼儿阅读的文字会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多媒体效果,如声音,视频等,会使阅读更加有趣。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儿童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从小宝宝出生的那一天起,每个妈妈都一样,想把自己的宝宝培养成才。有的家长急于购买很多幼儿图书,可是拿到这些幼儿图书时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把书简单地推给孩子,孩子凭着好奇心随便翻翻,很快就会扔在一边;如果要带着孩子读书,又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阅读方法,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1000天阅读效应:0~3岁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全攻略》是由李岩和陈苗苗教授合著的一本幼儿阅读指导手册。全书通过幼儿阅读的实例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幼儿阅读背后的理论研究及实操方法。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0~3岁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相应年龄段适用的不同类型的图书。更重要的是,该书给家长们解释了如何挑选适合不同年龄月龄幼儿兴趣特点的图书,以及如何避开早期阅读的误区。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能仔细地读读这本书,你一定收获良多!李文玲美国传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序莫负1000天小时光——人生最初3年的阅读启蒙

这本书的诞生源于我和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老师的几次“神谈”。

我在高校做“0~6岁童书育儿”研究,李岩老师以第二书房为根据地,在社会舞台为儿童阅读做实事。我们虽行走于不同轨道,却因“童书·儿童·成长”而产生交集。凡见面,必谈兴不败。

一个炎热午后,我们的话题聚焦到0~3岁阅读启蒙问题,从“赫克曼曲线”聊到“3000万词汇鸿沟”,从“中国历史上最早践行胎教的周文王之母”聊到“现代阅读胎教科学实验”,从“世界各地的婴幼儿阅读计划”聊到“当前中国家庭对婴幼儿阅读启蒙重视程度不够、观念及操作仍存在诸多误区的现状”,越聊越产生一种坚定而浪漫的信仰——让每个中国新生宝宝,都能畅饮童书的“乳汁”长大,因阅读而创造更美好的自我、更美好的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李岩老师提出邀请我加入北京市妇联与第二书房联合发起的“第一书包”项目专家组。彼时正在开展“0~6岁童书育儿法”项目的我,在当下那一瞬间,我内心的想法是,如果项目组希望我做的是一本0~3岁阅读启蒙资料汇编式的书,那我就婉拒了。

所幸李老师也是一位信仰“取法乎上”的人,他完全赞同我的想法。我们都希望能完成一本全心全意服务于解决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问题的书,依托脑科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光建构“0~3岁阅读观”,更要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论。就这样,本书开始孕育。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第一书包”项目的滋养。本书为各月龄宝宝提供的书单,正来自于“第一书包”项目。

这里有必要先浓墨重彩地介绍一下“第一书包”项目组。

项目专家组组长由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王志庚馆长担任。据我观察,他爱书如宝,同时又是位“鉴宝专家”,这使他和他的职业身份水乳交融。一次开会,他一进门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他淘到一本1956年出版的立体书《萝卜回来了》,“谁说我们中国的原创立体书诞生得晚呢?”为了这个“证据”,不惜自掏腰包、重金购买,志庚馆长的专业、敬业,对童书事业的痴迷,可见一斑。

项目专家组另外几位成员分别是王林、孙莉莉、李一慢,以及我。王林老师是我国首位儿童文学博士,与我师出同门,都拜在我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门下。莉莉老师是儿童早期阅读理论权威,兼具心理学与儿童文学双重研究背景,她很直爽很幽默,选书过程中常常抛出金句,和她一起工作很有趣。至于一慢老师,人如其名,情怀和人生都投入到了儿童阅读推广事业中。

正是由于背后有这个项目组做强大的智力支持,本书顺利实现创作初衷。当然,这看起来虽然是一本书,但其实它更代表了一个持续多年的研究工程。

10多年前,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儿童文学博士,常跟随业内同仁去国内各大图书馆搞学前阶段的亲子共读的研究,那也是亲子共读在中国一线大城市刚显露星星之火的时代。在活动现场,我从阅读推广者、家长、小宝宝兴奋的脸庞看到了信仰,但也发现亲子共读因缺乏方法论研究导致其效果大打折扣。亲子共读遍地开花,但如何落地生根呢?通过多年深耕,我在大学里,团结了一批有志于此的科研力量,创建了“童书育儿法”理论,并逐步推向社会。您眼前的这本书,正是“童书育儿法”理论在0~3岁宝宝身上最好的运用,这也是它区别于珠玉在前的同类型早期阅读指导读物之处。

再加上创作本书时,我正好也是一个“目标受众”。我的二儿子刚好1岁2个月,我一边从研究者视角思考本书如何做到专业、严谨、创新,同时又从孩子家长角度思考,获得什么样的内容才算享受到高质量帮助。

0~3岁婴幼儿家长在早期阅读启蒙方面最常提出哪些问题呢?可归纳为:

不同月龄段的宝宝应该看什么书?

怎么引导宝宝看书?

怎么读,才对小宝宝的帮助更大?

为了对“怎么选”“怎么用”这些问题给予由浅入深的解答,本书不仅运用脑科学、信息传播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家长对书单、方法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知识呈现方式上也做了“家长优先”,方便求“知”若渴的家长一眼就能看到干货所在。

具体来说,本书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的使用需求,做了四个方面的提升:

提升一:长知识!讲解各月龄宝宝与阅读有关的发展特点,让家长了解宝宝都有哪些说不出口的阅读需求。

为了方便家长找到自家宝宝对应的月龄段阅读需求,我们将0~3岁的小宝宝细分为0~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18~24个月、24~36个月等5个月龄阶段。各月龄段与阅读相关的动作、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与之相对应有什么样的阅读诉求,我们也一一分析、梳理了出来。

比如,6个月的宝宝被发现通常能察觉到音乐中走调的音阶,展现出对优美音乐的感知力,无论他们面对的是熟悉的本土音乐还是从未听过的爪哇语音乐。这反过来也提示我们要多给宝宝念一些朗朗上口、自带优美旋律的童谣。

再比如,6~12个月,宝宝的触觉更加灵敏了,会主动探索各种物体的质地,表现为不断重复地抚摸手中物体的表面,如不停地玩弄布片。这其实是在暗示我们,“爸爸妈妈,快点给我准备触摸书哦!我想摸、摸、摸!”如果宝宝能从书上触摸到毛茸茸、滑溜溜、软绵绵的感觉,内心一定是欢呼雀跃的!会感叹:“哇!这个世界太棒了,宝宝真是不虚此行!”

又如,6~12个月的宝宝开始对因果关系(我的一个动作会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感兴趣。如果我们能为宝宝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书,比如一按就发声的书、带有简单机械连接的书,宝宝会感到“宝心甚喜”。这类书通常属玩具书行列,有时会被大人认为是多此一举之物,殊不知宝宝内心是有多渴望它们。

提升二:打通关!介绍0~3岁宝宝应该读的书单时,不仅说其然,更说其背后与脑科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学、信息传播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相关的“所以然”,进而培养家长选书的眼光。

参加“第一书包”项目以来,让我最为感动的场面当属6500多本备选童书铺天盖地地陈列在第二书房,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王志庚馆长以组长身份牵头,我和王林、孙莉莉、李一慢等专家一起,从冬天选到夏天,最终从这6500多本书中精选出200本,送给0~3岁宝宝作精神食粮。说到此处,还要特别感谢项目组一位关键成员——秘书长宇瑾师妹,她身兼多职,既负责“第一书包”项目细则又担当第二书房橡树湾馆馆长的重任,同时还在读教育心理学硕士,因她的面面俱到,我们对6500多本童书的“勘探任务”顺利完成了。

面对6500多本童书,怎么选呢?

脑科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学、信息传播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让“选”变得更严谨、科学、专业、公正。针对某一本童书,我们甚至会翻阅它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用户评价,且特别聚焦差评,从而了解差评原因多大程度上出自童书自身,多大程度上出自家庭使用方法不当。

本书受限于篇幅,没法把选书背后的故事一一呈现,但在呈现适合各月龄宝宝阅读的书单时,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选择理由。

比如,《脸,脸,各种各样的脸》入选了6~12个月宝宝阅读书单。这本书的口碑在家长和宝宝群体中的表现分别呈两极化趋势。有妈妈不解地问,这么丑的脸,有什么可看的呢?宝宝为什么喜欢呢?

在书里,我们给出了理论支撑。原来,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范茨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建造了一个小隔间,以此观察婴儿眼睛正在看什么。结果发现,婴儿喜欢人脸图形。再加上7个月大的宝宝越来越擅长识别大人的面孔和表情,所以他们对《脸,脸,各种各样的脸》情有独钟也就不难解释了。

又如,我们为6~12个月的宝宝推荐了“婴儿游戏绘本”系列,比如藏猫猫、挠痒痒等分册,有家长曾特别咨询,这有什么可看的呢?殊不知,这还真是小宝宝们的菜。10~12个月的宝宝搜寻物体能力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大幅提升,看到大人把物体藏在哪儿后,能找到这个物体;看到物体局部,能够猜出物体全貌。“藏猫猫”游戏书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它把我们和宝宝之间的生活游戏延伸到阅读中,算是架起宝宝通往阅读的桥梁。

本书按宝宝月龄段推荐了适读童书,每本入选童书都给出了入选理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这部分内容能帮助家长锻炼出自己的选书眼光,练就选书技能。

提升三:捅破“窗户纸”!普及童书出版专业知识,让每个妈妈都成为童书通!

都说中国妈妈撑起中国半边天,这话真不夸张。我认识的很多妈妈学习本领快通天了。就拿研究童书这件事来说吧,很多妈妈钻研得连曾在出版领域供职多年的我都快要感到惭愧了。但,隔行还是如隔山,虽然有时候只隔着一层纱。

比如常有妈妈问我,现在的童书,一会说洞洞书,一会说玩具书,一会说绘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本书会从童书出版专业视角,讲解童书的门类是如何划分的,我们应该为0~3岁的宝宝准备哪些种类的童书,以保证宝宝在阅读上营养均衡、不偏食。

此外,0~3岁童书由于特别强调游戏性、体验感,所以,洞洞、翻翻、触摸等形态,布料、纸板等材质被演绎得登峰造极,但这也容易让家长在购买时感到一头雾水。本书对这些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讲解,方便家长再遇到每种销售标签时,能像个专业买手一样迅速加以分辨,找到自己心中所需。

了解0~3岁童书的主要类别、主要形态,除了能帮助我们变成更专业的童书爸爸、童书妈妈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宝宝的阅读变得更宽广、更多元,在精神食粮这一关上,绝对不缺乏营养。

提升四:玩玩玩!详尽0~3岁童书的各种阅读法。

每次做客在线平台谈童书育儿,爸爸妈妈们的提问除了选书,就集中在怎么和宝宝一起读书上。

怎么读?

对0~3岁的宝宝来说……

还不如问,怎么玩!

0~3岁宝宝的生活,几乎就是由游戏组成的,游戏是成长途径、是学习方式、是生活内容。

而阅读,作为宝宝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离不开游戏性。“玩中读、读中玩”,是0~3岁宝宝阅读的本质。“宝宝不喜欢书呀!”“一读给宝宝听,宝宝就跑路了呀!”等等这类问题,往往都反映出大人对0~3岁宝宝阅读本质的误解。“0岁起步的阅读”概念很好,但进入阅读误区,则会事倍功半。

怎么和宝宝一起“玩中读、读中玩”呢?

本书不仅针对每个月龄段宝宝的阅读特点、阅读需求、阅读书单,给出阅读建议,最后一章还结合家长最苦恼的阅读方法的问题,给出25大妙招,包括如何使用肢体语言、如何带着书游玩、角色扮演的步骤、怎么画阅读记录单,等等。综合性地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培育出一个超爱阅读、享受阅读的宝宝,还能从多方面促进宝宝发展。

其实,有关“早期阅读的价值”,国内外很多研究都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比如英国专门为0~3岁宝宝提供的“阅读起跑线”服务,有研究发现,参与这项计划的幼儿上小学后,听说成绩和写作成绩分别超出班里平均水平20%和12%。感谢这些数据,让早期阅读这件事日益在新生儿父母心中成为信仰,即无论先天条件如何,婴幼儿通过阅读活动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每个天使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被给予的最有价值的礼物之一。

0岁起步的阅读无疑是促进宝宝发展的绝佳途径,但这项活动会因为宝宝个体差异,而对父母发出难易不同的挑战。有些爸爸妈妈遇到的挑战会更大一些。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小儿子语言发育比较迟缓,和我的大儿子形成鲜明对比。这其实给做妈妈的我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开始写这本书时,小儿子乐乐1岁2个月,我常常一边看着他穿梭在房间里的小身影,一边思索怎么才能借助阅读促进他的发展,现在他快2岁了,他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把这期间积累的亲子阅读经验也注入这本书中。比如,我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益智游戏书对婴幼儿阅读启蒙具有敲门砖作用,对宝宝观察力、注意力发展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尤其适合妈妈们口中那些“不喜欢书的淘气男宝宝”。本书中提到的《小金鱼逃走了》,我用来和小儿子一起玩着读,阅读效果怎么形容呢?这应该是他阅读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吧!被姥姥姥爷认为一本书都不爱看、读给他也不听、跟着读更不可能的他,从头到尾玩完整本书,每当从各种“障眼物”中找到藏身的小金鱼,他都会露着小白牙发出魔性的笑声。一旁的我和他6岁的哥哥,也被他的成就感感染了,使劲儿对他喊,“太棒啦!太棒啦!”

为孩子找到一本适合他的书,巧花心思使用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书的初衷,也正是希望以童书、以阅读为载体,去干预早期家庭教育。书这个载体能量超人,它可以带领我们飞跃教育的鸿沟,美育未来人生,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它。

最后,这本书的诞生,除了要感谢“第一书包”项目专家组,还要感谢很多0~3岁宝宝的家长,将育儿经验分享给我,为我提供了那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他们都是“中国好家长”。这其中还有很多媒体人,他们从家庭教育与童书传播双重视角,针对童书育儿法如何运用于0~3岁婴幼儿阅读实践,提出很多促我反思的问题。

这些你来我往的切磋,让这本书越来越接近孕育它时的初衷——全心全意为0~3岁婴幼儿服务,让每一个0~3岁的小宝宝,因阅读而快乐,因阅读而成长,因阅读而更想拥抱这个美丽世界。

读呀!读呀!当宝宝贪婪地从书中吸收成长的养分,他们的内心可能是,“哇!这个星球,我真是来对啦!”至于我们每一个把宝宝带到这个星球的大人,因为和宝宝一起阅读,一起见证成长,也将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喜悦和浪漫。

谁还会担心时光飞逝呢?这1000多天既美好又无邪的小小时光,不就这样稳稳地被我们拥抱在怀里了吗?陈苗苗2018年10月第一篇非“读”不可的0~3岁第一章非读不可之意想不到的收获

摇篮中咿咿呀呀的小婴儿;

正在蹒跚学步的1岁小娃娃;“爸爸”“妈妈”还叫不利索的小宝宝;

真的需要阅读吗?

让这么小的孩子阅读,是不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算不算拔苗助长呢?

如果你读过全球知名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的教育经典读物《朗读手册》,他将会用非常真实的案例告诉你,0岁起步的阅读,能产生多么神奇的效果。

他介绍的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女孩卡索拉的故事:

我叫卡索拉,听爸爸妈妈说,我才4个月大时,他们就读书给我听。当我9个月大时,我开始对一些故事有了反应。5岁的时候,我能自己大声读一本书。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稀奇的啊!但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奇迹。因为,我出生时由于染色体受到破坏,脾脏、肾脏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也有痉挛现象,而且我还弱视。医生们诊断我是“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建议把我送到特殊的收容机构去。

但是,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看到我对书本的反应之后,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他们坚持不懈地每天读14本书给我听。当我5岁大时,医生和心理学家惊讶地发现,我的智能发展超出了正常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我的社交适应能力也不错。

我很不幸,因为我带着那么多先天缺陷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但是,我多么幸运,因为我有每天坚持为我读14本书的爸爸妈妈。谢谢他们!我爱他们!

他介绍的第二个案例是美国小男孩史蒂芬的故事:

我叫史蒂芬,当我18个月大时,我还不会走路和说话,医生诊断后说我脑部传达信息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还请我家人做好心理准备,我很有可能会是重度智障,几乎没有办法学会做任何事情。

我的爸爸妈妈不肯放弃我。他们想,或许每天给我读故事,会有点帮助。于是,每天晚餐前,他们就开始读书给我听,还用枕头垫起我的头,让我能看到书上的图画。刚开始,我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就是呆呆地凝视着书。

我的爸爸妈妈没有灰心,他们坚持读给我听,指给我看。就在3个月后的一天,我忽然抓住一本书,用力地拍打它,直到把它翻开,然后盯着书上的一张动物图片看。

全家人都为我的反应欣喜若狂,他们更加努力地读书给我听,虽然我到4岁半时还是说不出任何一个字,但他们从没放弃。13岁时,我终于能够说话了。医生说,我现在的智力水平达到了小学生的平均水平。

上面提到的两个特殊儿童,通过早期阅读克服了很多先天缺陷。试想一下,正常儿童要是能从0岁时就开始阅读,会收获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成长呢!

这里,我们再举一些爸爸妈妈们记录下的孩子通过阅读得以成长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0岁起步的阅读,对宝宝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案例1《噗~噗~噗》这本书是我在瑶瑶11个月的时候买来的。书一到我就迫不及待撕开书封念给她听,她很感兴趣,盯着书本听我一口气连念带表演地读完。这本书我已经读了N遍,但她就是不厌烦,一看到它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拿给我,示意我读给她听。瑶瑶1岁以后能发简单的音了。有一天,当我准备给她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翻到第一页,她比我先念出来“噗……噗……”以及“轰……”念完自己就笑了,这让我很是惊喜,抱着她又亲又夸。从那以后,我就鼓励她多读。可以说这是我和瑶瑶共读的第一本绘本。

案例2

我每天都要给宝宝(1岁5个月了)讲几遍《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记得开始给她讲这个故事时,她并不理睬我,我感觉自己完全是自说自话,但我相信她听进去了。连续读了几天后,我发现,当我讲到“‘啪’的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爬了出来”时,她能跟着我说“啪”。再后来,我发现在我讲到“毛毛虫的肚子好痛啊”(声调夸张)时,她甚至会捂着肚子配合我。最让我欣喜的是,她会说“da”这个音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有时她还会张开手臂告诉我什么是“大”。

案例3

孩子快2岁的时候,我经常给他读一本书:“一群蚂蚁走过去……”有一天,我和孩子外出散步时,看见一些老人在小区散步,他忽然脱口而出:“一群爷爷走过去。”前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给他读睡前书,书里面有这样一句:“空气冷得快要凝固了。”结果,这两天天气大降温,一次外出他突然跟我说:“妈妈,空气冷得快要凝固了!”当时,我好感动!

案例4

孩子快3岁了,我常读《西游记》里的片段给他听。有一天他和姥姥去超市,回来的路上他突然说:“姥姥,我给你讲一段西游记吧。”然后他一路上一直讲了20多分钟,中间也不歇气儿。尽管,有些字发音还不是太清晰,听起来挺费劲的,但是他沉醉其中。也许这就是早期阅读的神奇效果,你不知道他记了多少东西在心里,有一天他终会让你大吃一惊。

案例5

我们一家三口牵着手走路时,孩子经常会说“爸爸牵一边,妈妈牵一边,宝宝走中间”,我想他这种对韵律的把握,应该来自他早期听过的很多富有韵律的童谣。还记得有一次,我抱着他去阳台上看外面下大雨,忽然听见他嘴里念念有词:“千条线,万条线……”那正是我们曾一起读过的一首童谣,“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当时,我还给他看过下雨的图画,让他理解为什么说下雨是千条线、万条线,看来,这些都已经内化成他内心对下雨的认识了。

案例6《小猫头鹰》里,小猫头鹰哭着找妈妈的故事情节,非常适合我和我的孩子。孩子睡觉醒来后,见不到我会大哭。有了《小猫头鹰》后,我每次给她读完这个故事都会特意放大“妈妈一定会回来”的画面,坚定孩子的信心。现在,孩子已经非常认同这一点,翻到猫头鹰妈妈回来的画面时,会大声地告诉我:“妈妈,猫头鹰妈妈回来了,小猫头鹰高兴极了!”这时,我会告诉她:“你看,小猫头鹰在勇敢地等妈妈回来,现在它们是不是抱在一起啦?”然后,我和孩子就会快乐地拥抱在一起。这像不像一个欢迎仪式?

案例7

我每天给2岁多的儿子念巧虎的故事,一直以来儿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忽然有一天,儿子摔倒了,我听到他嘴里念叨着“巧虎跌倒,站起来,拍拍手,向前走”。这正是前几天我刚念给他听的。可见,阅读是孩子的生活。

案例8

1岁1个月的宝宝非常喜欢看《小金鱼逃走了》这本益智游戏书。花盆里有很多像小金鱼一样的“障眼物”,但他总是一眼就能找到夹杂在其中的小金鱼。每一次发现小金鱼,他都特别有成就感。书上的小金鱼,让他联想到家里鱼缸里的小金鱼,因此他常常拉着妈妈去鱼缸旁边,指着鱼跟妈妈咿咿呀呀。他还不太会说话,但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无论先天条件如何,婴幼儿通过阅读活动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除了来自家庭的亲身体验,很多科学实验数据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早期阅读的价值。比如:

1.Bookstart(阅读起跑线)是英国发起的世界上第一个专为0~3岁婴幼儿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国家级计划。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对这项计划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参与这项计划的幼儿上小学后,听说成绩和写作成绩分别超出班里平均水平20%和12%。早期阅读增强了孩子的认知、理解和学习能力。

2.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国际著名的儿童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而其中20%的差异,是由家庭亲子阅读带来的。

3.美国《儿科》杂志曾发表了一项研究,科学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3~5岁幼儿听故事时,大脑“顶、颞和枕叶皮层联合区”处理视觉联系的部位,显示出大得多的活跃度。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宝宝在收听的同时会在头脑中想象。

读到此处,相信宝妈宝爸们会有点儿小兴奋,恨不得立即行动起来,把家里那个软萌萌的可爱小宝贝,培育成一个书香宝宝。

但同时,爸爸妈妈们内心深处可能也会产生这样一个小问号——早期阅读为什么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没错,作为当今时代之学习型父母,我们的确有必要从认知科学、脑科学、阅读学、教育学等方面,去专业地、深入地认识一下早期阅读的幕后秘密!第二章不可忽视的1000天阅读效应促进大脑的后天发育

本书封面,是一幅宝宝大脑画像。为什么选这幅画做封面?内在用意是希望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宝宝大脑的后天发育,这对宝宝来说如同乳汁,是不可或缺的!

大脑和人体其他器官譬如心脏、肾脏相比,很另类,另类的标志是它还没有发育完全时我们就出生了。

出生后,我们的大脑就开始疾速发展。

如果说,新生儿的脑重是成人大脑的25%;3岁时,达到成年人的85%;5岁时,达到成年人的95%。

宝宝出生后,大脑脑重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这还不算0~3岁作为“大脑发育加速期”的关键性标志。

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的连接,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神经元之间互相连接的部位叫“突触”,宝宝刚出生时,“突触”的数目非常少,但是,在新鲜刺激的作用下,更多的突触将会飞速形成。

通过神经影像研究图(见下图),我们可以深入宝宝大脑内部,看一看那里面洋溢的生命智慧。

宝宝出生第一年,神经元以每秒700~1000个的惊人速度建立连接。

宝宝2岁时,神经元连接基本达到了成人的水平。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到了3岁的时候,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目达到峰值,甚至超过了成年人。

当然,小宝宝大脑中的这些神经连接并不是只增不减。很少使用或使用不频繁的神经元会丧失“突触”,逐渐被削弱。儿童期加上青少年期,40%左右的突触会被削减掉。但同时,经常被刺激的连接会得到加强。不要怪幕后剪刀手心狠手辣,这正反映出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神经元被修修剪剪的这个过程,看起来是在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实际上,重要的操盘手是“环境”,后天的环境和父母的养育,塑造了宝宝的大脑,影响了宝宝大脑的后天发育。

而早期阅读,也是“神奇后天环境”队伍中的一员猛将。

下面这个实验有助于我们感受早期阅读对0~3岁宝宝脑发育的贡献:研究者让参与实验的3~5岁孩子听一段故事录音,听故事的同时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表明,之前在家阅读多的孩子,听故事时更有可能激活支持语义处理的特定脑区,这些脑区对口语表达以及日后真正的阅读都至关重要。

关联理论阅读过程中的大脑变化

阅读时,婴幼儿眼睛所看到的每一条直线或斜线、每一个圆圈或弧形,都会在一瞬间激活宝宝大脑枕叶区的特定部位。

枕叶(也就是视觉功能区所在位置)的视觉输入,会迅速激活临近的视觉词形区(识别字词特征的特异性功能区),此后扩散到负责口头语言加工的脑区。丰富的认知刺激,让孩子更聪明

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会去很多早教机构试听早教课,机构中的老师常把认知能力挂在嘴上。

那么,什么是认知能力呢?提升婴幼儿认知能力为什么如此重要?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多年来,研究者们不遗余力地在寻找可提高婴幼儿认知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早期亲子阅读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比如,美国儿科学会曾发布了这样一份政策声明:

建议儿科医生提倡家长,孩子出生后就开始读书给孩子听。

同时,建议所有的儿科初级护理应包括促进读写能力的内容。

早期阅读为什么是提升宝宝认知能力的好途径呢?

这和0~3岁童书越来越贴近婴幼儿认知神经科学密切相关。

儿童早期,特别是在0~3岁之间,很难进行抽象思维,主要通过各种天生的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来认识世界。

于是,针对0~3岁的童书专门服务于宝宝的“感知觉”。

比如“触摸书”,设计了毛茸茸、软绵绵、亮闪闪、滑溜溜等触感,让宝宝用指尖去探索和感知世界。再比如“洞洞书”,简直是宝宝动作敏感期的必备神器,宝宝通过抠洞洞,抚摸不同的轮廓,不光锻炼了小手的肌肉发展,还激发了探索欲。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设计童书,童书形态日新月异。早期阅读不断突破单一的视觉活动,更有助于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

以注意力、观察力来说,0~3岁童书以图画为主,画面提供了鲜明、直观、生动的刺激信息,能引发宝宝聚精会神地观察。宝宝想要理解画面内容,理解前后页画面关系,需要不断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画面,有意注意和观察能力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2岁多的宝宝还会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这就像在做思维体操。

以想象力来说,宝宝听爸爸妈妈讲书的时候,能边听边在头脑中想象。比方说,宝宝听到“小狗藏到椅子下面”,会想:我见过小狗,也见过椅子,那会是什么样的呢?宝宝的大脑开始根据线索搭建画面。

前面我们讲过,脑发育具有多层面的可塑性,与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越走越近的0~3岁宝宝书,因其丰富的活动与认知经验,当仁不让地成为促进脑发育的重要“营养剂”。

这个营养剂吃不吃,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没有影响呢?

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实验中找到答案。

关联实验阅读造就差异

研究者从那些给孩子大脑刺激比较少的家庭里选了一些妈妈,她们的孩子都在3岁左右。这些妈妈们接受了一些培训,主要是如何在家里给宝宝更多的智力和语言刺激。比如教妈妈们一些儿歌让她们回家跟宝宝一起唱,或借助一些图片引导宝宝学习分类,还送给妈妈们一些书,让她们带回家跟宝宝一起玩。

几个星期之后,这些妈妈的孩子的能力有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即没有使用这些干预方法的家庭的孩子,变化并不明显。

关联理论符号阶梯

宝宝降生到这个世界后,开始不停地认知,研究者指出,婴幼儿可以借助“符号阶梯”(Symbolization Gradient)(Moerk,1985)更好地进行这一活动。

由这个阶梯可发现,阅读是真实世界和语言之间的桥梁。难怪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复杂的语言概念被图片这一符号降阶了。”

也正因此,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爱看书的宝宝认知本领强。因阅读,宝宝的眼界更宽、步伐更远。3000万词汇鸿沟

3000万词汇鸿沟!听起来好像比玻璃栈道还惊悚。但你若了解了这鸿沟是谁和谁之间的,惊悚还会加剧。

3000万词汇鸿沟(The 30 Million Words Gap)这一著名概念,来源于两位美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堪萨斯州进行的长期追踪研究,当时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项研究招募了42个家庭,这42个家庭的宝宝都在7~9个月大,按照社会经济状况划分,处于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有13个,处于中等的有10个,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有13个,还有6个家庭处于贫困水平。

研究者持续关注这些宝宝从9个月到3岁的成长状况,每天在这些家庭中拍摄1个小时的亲子互动。最后,研究者对这42个家庭长达1318小时的亲子对话拍摄记录进行分析。

研究的结果十分发人深省。3岁之前,不同家庭背景儿童的词汇量差距越来越大(如右图所示)。

3000万词汇鸿沟是怎么产生的呢?

研究者发现,依照社会经济状况划分,不同家庭平均每小时亲子互动中,家长对儿童所说的词汇量分别是:

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2153词/小时;

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1251词/小时;

贫困家庭:616词/小时。

按照大人每周会花100个小时照顾孩子计算,研究者发现:

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215000词/每周;

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125000词/每周;

贫困家庭:62000词/每周。

而继续往后推算,到孩子4岁时:

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孩子累计听到词汇约4500万;

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孩子累计听到词汇约2600万;

贫困家庭,孩子累计听到词汇约1300万。

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词汇累计差异约3000万

3000万词汇鸿沟研究乍一看,好像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结合孩子3岁前的语言学习经历一分析,社会经济地位有影响力,但并不是绝对的。

悄悄造就宝宝不同人生的,是家长向宝宝头脑中输入的词汇。

光靠拼词汇数量吗?

语言输入可不仅仅是拼数量,要是你每天跟宝宝说100遍“不可以”,也不会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给宝宝的语言输入,不能只拼数量,还要拼质量。

怎么填平孩子头脑中的词汇鸿沟?输入高质量词汇。

对宝宝来说,什么样的语言输入算是有质量的呢?比如词汇要多样化、要契合宝宝兴趣、要蕴含丰富认知等。

哇,这会不会太为难爸爸妈妈们了呢?

不要担心,0~3岁1000天阅读启蒙,会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

词汇,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具有丰富认知含义的词汇,会频繁出现在一本本儿童书里,支持宝宝词汇学习和认知发展。这是我们日常家庭对话所不能替代的。

举例来说,当我们跟3岁左右的宝宝一起读《我爸爸》,书里有这么一句:“我爸爸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日常对话,我们未必会主动向孩子输出“轻轻松松”这个词,但借助童书,孩子有了接触这个“高质量词汇”的机会。而这其实也是跨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

如果我们在宝宝0~3岁的1000天时光中,好好利用童书这个绝佳载体,多向宝宝输入高质量语言,那对成长中的宝宝来说可谓如虎添翼。要知道,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不管宝宝们具备什么样的先天倾向,后天的刺激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次,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个人主页上晒出自己和刚满月宝宝一起阅读的照片,有网友评论,看,人家的孩子多会“投胎”。其实投胎在一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并不是影响宝宝语言能力、学业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词汇学习机会的损失,往往才是导致知识和学业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

关联实验阅读带来的影响

美国的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到两组5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教育程度、社会地位都相似,一组是父母在过去两年内每周至少5次与孩子共读,另一组则没有。实验者让孩子讲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生活故事,假装讲给洋娃娃听。

结果发现:有亲子共读那组的孩子,不但文法程度比较深,用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更多使用书面语。

无论童书多浅显易懂,用词跟口语也有差别,而且适合2岁以上小朋友的童书会用到很多形容词、很多比喻,宝宝听多了、看多了,表达能力自然会有所不同。培育情绪脑

真的要感谢婴幼儿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越是优秀的童书越像是玩具艺术品,任意拿起一本翻翻玩玩,都足以乐陶陶、美滋滋。哪怕我们已经是大人了,也难逃童书的诱惑。

如《月亮的味道》中的月亮在大画家的笔下令人垂涎三尺。

童书为宝宝营造了一个温馨、欢乐、美妙的艺术氛围。画面里的构图和色彩不但能引起宝宝视觉上的愉悦,还能把宝宝带入美好的情绪情感中,宝宝审美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心情也会变得很好。

除了材质、构图,童书各种出乎意料的表现形态,也能激发宝宝对美的感受力,比如,可以伸出手指反复戳的洞洞、可以推拉的各种隐藏机关、可以触摸的动物毛毛,再比如裁切成各种实物形状的异形书、像打开手风琴一样的拉拉书,都能让宝宝大开眼界,放飞想象力,时时被美熏陶、围绕。

而当我们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书给宝宝听,能让宝宝进一步品尝到美和快乐的滋味。

宝宝在我们温暖的怀抱里一边欣赏书,一边倾听我们妙趣横生的讲解,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宝宝的心理、生理成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宝宝能够感受到被关注、重视、接纳和了解,那种惬意是其他玩具很难代替的,可以把亲子感情建立得更加紧密、牢固。

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创始人温蒂·库琳,以一本“洗澡书”为例,讲述童书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系,她说:“洗澡书不怕弄湿,专为宝宝洗澡玩耍设计,能让小宝宝通过触感感受爱自己的家人时刻相伴左右。而且,洗澡书让宝宝在愉快的场景中度过洗澡时间,对情绪管理也有帮助。”

此外,童书带给宝宝的愉悦性、成就感还在于“发现”童书内容的过程,当宝宝从童书上认识了小猫、小狗或者苹果、鸭梨,有一天又从生活中看到了它们,那种成功指认的快乐感是一种高度满足的自我实现。一位妈妈跟我说,她给不到2岁的女儿读《母鸡萝丝去散步》,女儿当时还不太能听得懂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对2岁的宝宝来讲有点儿超龄了,但是女儿对母鸡萝丝的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不管去哪里,只要看到母鸡就高兴地喊“母鸡萝丝”。虽然这样的“成就”在成人看来有点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一个刚迷上认知世界的宝宝乐得手舞足蹈。

关联实验亲子对话的质量与早期启蒙

研究者发现,母亲在宝宝15个月大时跟宝宝围绕童书展开亲子对话的质量,能够预测宝宝24个月时在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阅读上的“马太效应”

有一次,我在北京橡树湾第二书房开设家长工作坊,一位妈妈向我咨询:“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不爱阅读怎么办?除非给她念,让她自己读,就嫌累或者说读不懂,按理说,字也认识不少了,但为什么就是不爱读书呢?”

我想,阅读上的“马太效应”可以回答这位妈妈的疑惑。

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是指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一种社会现象。

具体到阅读领域,也有令人惊诧的“马太效应”。“阅读马太效应”最早是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总结大量研究后提出来的,用来形容孩子读书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反之越不读越不爱读、越不读越不会读的现象。

阅读为什么也会有马太效应呢?

一方面,阅读和认知力相辅相成,孩子越读,理解能力越强,越爱思考,越读越有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孩子越对阅读有畏难情绪,越不愿意主动走入阅读环境,环境、文字越缺少刺激孩子大脑发展的机会,孩子阅读本领难以提高,从而慢慢形成负向循环。

跟我咨询的这位妈妈,同时也向工作坊中其他妈妈取经:“为什么你们家里的孩子就没有阅读困难呢?”

几乎所有不为这个问题发愁的妈妈,都异口同声回答她:“因为我们孩子从小在书堆里长大,自然而然就会读了!”“自然而然”这4个字说得太棒啦!

如何迎来“自然而然”呢?

第一,我们要为宝宝提供一个书香环境,让他随处可见、随手可摸到适合他的各种读物;

第二,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为宝宝读书,跟宝宝一起阅读,这是一切App不能取代的;

第三,为帮宝宝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阶段,我们需要花费一些小心思,比如把家里的书架重新布局,按照每页的文字量对书进行重新排序,鼓励宝宝先从只有一行文字的书读起。那些我们曾读给宝宝无数遍的书,最适合宝宝自主阅读用。

三管齐下,书香宝宝终会慢慢破茧而出。

不要小看书香宝宝的养成,这个过程有助于预防阅读困难。

阅读困难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对语言的知觉、记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其他儿童。

从预防阅读困难的角度提倡早期阅读,并非夸大其词,它源于美国国家研究1997~2000年、哈佛大学著名儿童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领衔的一个研究报告——《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通过这个报告,人们认识到,0岁起步的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研究者针对早期阅读,提出一些指标,用来预测儿童未来阅读能力。

比如:

早期口语词汇的丰富性;

早期口语词汇的复杂程度;

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

今日之文化与科技双轮旋转的社会,对读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孕育智慧的书香宝宝,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当宝宝像熟悉奶香一样从小熟悉书香,阅读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上当下0~3岁童书在设计上已经越来越体现分龄理念,越来越结合宝宝各方面发展需求,也就是说,书不光是书,也是宝宝的玩具,是宝宝认识世界的助手。如果摇篮宝宝、学步宝宝,能每天跟书玩下去,能在书的陪伴下一天天长大,那么宝宝的阅读广度、深度都会与日俱增。

到那时,你也会看到“阅读马太效应”正向循环在自家宝宝身上。

到那时,别忘了奖赏一下自己。“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让孩子也如这句话中所讲,有个能读书给他听的妈妈。

关联实验阅读与孩子未来的能力

哈佛大学的一项关于3~9岁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追踪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儿童早期的阅读启蒙与他们未来的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投资回报率高,投入越早回报越高

翻到这一页的时候,请先数一下,家里专门给宝宝看的书大概有多少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