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1:09:41

点击下载

作者:田兆兴,梅雪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程

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程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程/田兆兴,梅雪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1384-4

Ⅰ.①急… Ⅱ.①田…②梅… Ⅲ.①急救-教材 Ⅳ.①R45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28891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程

主  编:田兆兴 梅 雪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2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1384-4

策划编辑:张令宇

责任编辑:孙雪冰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编者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聪 北京积水潭医院

王可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永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帅学军 中日友好医院

田 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田兆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冬雪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 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 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刘小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余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桂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慧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慧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闫 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孙丽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孙建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 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 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西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杨 辰 北京积水潭医院

杨 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张 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 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 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张天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张玉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永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成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陈 洁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陈 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 琼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周 捷 北京医学会

赵金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查晔军 北京积水潭医院

洪 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钱远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徐 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徐志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高伟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高雨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栾景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唐子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梅 雪 北京朝阳医院

曹素艳 北京医院

谢 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学术秘书 高雨松 闫 崴

主编简介

田兆兴(TIAN Zhaoxing),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2005年入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事临床急诊工作,擅长并热衷临床各系统急危重症诊治及疑难病例分析,曾成功诊治千余例疑难重症患者。2015年9月,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dical Center, 公派留学1年。

2014年12月,因及时确诊1例狂犬病患者,“北京一男子患狂犬病死亡,生前频繁射精”被13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2015年3月,因“单纯简易呼吸器成功救治一例多器官功能障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浅昏迷,且家属放弃抢救患者”事迹,晋级“全国最温暖医生”50强。优势领域: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

近5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8年制急诊急救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北京市中法急救与灾害医学培训中心急救医学高级模拟教学,担任首都急诊急救医疗人才培养高级模拟教学专家组成员,教学总计超500学时,其中心肺复苏培训超过6000人次。2015年6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北京市二等奖,7月,获北京大学第六届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微课组二等奖。

201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研究方向:“不明原因猝死时空分布特征及病因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6篇,总影响因子27,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兼任 Chinese Medical Journal(Engl)、Archive of Public Health、Plos One、BMJ Open 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编简介

梅雪(MEI Xue),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国急救医学》常任编委。从事急诊工作20年,对各种急危重病的救治,特别是心肺复苏、中毒等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曾于2004—2006年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居里及居里夫人大学)和Pitié-Salpretière医院急诊科及巴黎SAMU(急救中心)进修学习。2008年主持编写首都急诊医师临床技能全员培训教材(心肺复苏部分),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急诊急救新技术学习班”负责人、“北京朝阳医院AHA ECC培训中心”副主任;2010年赴中国澳门学习高级模拟人的操作、应用,并一直担任中法培训中心“高级模拟培训教师”,是该中心主要教员之一,主持编写高级模拟培训的教材、流程,参与培训逾200次,学员超过1500人。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课题等;2011年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

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急症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急诊医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委员会委员、AHA-ECC-朝阳医院培训基地副主任、中法急诊培训中心模拟教学导师。序 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中国人口54 167万人,死亡率为20‰;2012年中国人口135 404万人,死亡率7.15‰。毋庸置疑,近50年里医学领域不断突破,现代医学不断进步,让我们在挽救更多生命的同时,将人类的健康带入了崭新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青霉素尚在实验阶段,但它在二战中的使用,使得无数的生命得到拯救,它也被称为“救命神药”;而今我们拥有的药物无论从种类,还是效用上都已经远超当初的“救命神药”。

随着1944年第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至目前微创、腔镜技术蓬勃发展,医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然而,人们似乎已经对这些进步“习以为常,麻木不仁”。

现代医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诟病。我们的医疗工作者在新时代将如何自处?就主观言,对医学的理解远比高唱赞歌或否认谩骂更重要;就客观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医学事业亦然。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每一位医疗工作者的成长都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水平的。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有经验也会有“教训”,而后者是当今社会所不能理解和容忍的。

急诊医学的实践就是如何“救命”,较之其他科室的工作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何能让急诊医师更熟练、有效地完成各项“救命”操作,尽量让“教训”发生在培训阶段。模拟培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高级模拟培训可以客观再现和无限重复临床诊疗全过程,模拟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呼吸心搏骤停等急危重症,同时可以针对学习者的诊断处置做出相应的反应,培训和考核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我相信,高级模拟培训技术将为医学教育架设起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无缝桥梁。因此,发展模拟培训对临床医师将会大有裨益,尤其对医学生的培养更是影响深远。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9月序 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何让有限的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如何让年轻的生命不意外夭折?整个医学界责无旁贷,而被喻为现代医学标志和人类生命健康守护神的急诊医学更是其中重要的承载者。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充满了蓬勃发展的无限活力,然而,像所有未来充满希望的新生儿一样,给人以无限期冀的同时,也亟待规范和提高。在这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学科里,不断完善学科理论,不断构架规范的培训体系将推动急诊医学快速发展。对新时期的医院建设而言,努力培养急诊医学优秀人才也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快速有效地培训我们的医师,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从而能从容地挽救生命,是急诊医学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是开创性的崭新培训技术,与单项模拟培训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使临床诊疗全过程实景再现,并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急救质量。由于患者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以及急诊医生临床诊疗过程可以无限制重复,从而能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势必会大幅度减少真实医疗实践过程中的惨痛代价。广泛开展模拟培训,对提高地区乃至全国急诊医学水平都将产生莫大助力。

我国急诊医学高级模拟培训刚刚起步,相关教材在国内仍为空白。我院率先联合北京多家医院急救专业人员共同编写本书,经过5年积累,历经1年准备,通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最终成书50余万字,虽不能字字珠玑,但也算抛砖引玉。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2015年9月序 三

急诊医学的发展晚于医学领域的其他学科,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才率先将急诊医学独立于其他科室。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重点是进行院前急救。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医院成立急诊科,采用分诊及专科支援的方式解决临床急诊医疗需求;第二阶段——急诊学科概念形成,自主解决内外科问题;第三阶段——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务工作者专科化。风雨几十年,急诊医学经历了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严重瘟疫等各种严峻考验,正崛起为医学领域一个新兴的、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科。急诊人的足迹令人瞩目,急诊人的未来充满希望。

急诊医学将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与其他科室“治病救人”不同,急诊科室永远是“救人治病”。没有纷繁复杂的检查、诊断过程,急诊人把这些时间用在了挽救生命的每一分努力中。对他们而言,拯救生命的技术措施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是体现在他们对每项救命措施的熟练操作中,体现在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工作中。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急救人具备武林高手般出神入化和得心应手的急救“武功”,而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正是为我们急诊医师的成长提供了这样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田君今邀我为本书作序,我反复阅读原稿,体味了无数同道的苦心孤诣。正所谓“真者,精诚之至也。”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9月前 言“Health related,life entrusted”,从步入医学道路伊始,无数临床医生为了这句神圣誓言,历经无数挫折与失败、郁闷与困顿,仍不改初心,每天孜孜不倦、勤学不辍,用生命编织着一条常人难以想象,时刻充满艰辛和惊险的涅槃之路,最后,由“菜鸟”修炼成“凤凰”。然而,颇具无奈的是,桎梏于当下的医疗环境,医学生与临床青年医生,想要用他们在医学院校传统教育中所获知的医术和仁心,“炼就”一名好医生,较过去而言,确非是水到渠成的一件易事。而对于极具挑战性,且时刻充满惊险与危机的急诊医生而言,则更是步步惊心!

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为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学科,1979年急诊医学在美国被正式列为独立的医学学科,并成为美国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必修课程。在我国,1987年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这标志着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以多种医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鲜明的自身专业特点,即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处理急、危、重症,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其次则是查找病因,寻求治疗之道。

一名青年医生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有失败,对医生而言,是经验、是教训;对患者而言,将意味着伤残、甚至死亡!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因我没有治疗结石病的专长,不宜承担此项手术,有需要治疗的,我就将他介绍给治疗结石的专家。”

如何最大限度地尽我所能,为病人谋利益,不致在医疗实践中发生差错事故?什么时机应该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疾病介绍给专科医师,不致使疾病延误诊治?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技术的蓬勃而出正当其时,它必将助力于急诊医生的快速成长。

为促进急诊医学教育与急诊青年医师的培训进程,帮助医学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我们组织编写了《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程》。本书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急诊医学教材,黄子通教授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急诊医学》第3版,结合急诊、急救医学常见急危重症以及中法急救医学的教学理念,组织北京市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急救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本书可作为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专用教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进修医师参考教材,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急诊医学教育辅助教材,也可作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规范化培训参考书。

全书共分7章,内容涵盖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介绍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典型急危重症,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具迷惑性,诊治过程中曾不乏挫折和失败。为了防止类似“短板”再次困扰临床医师,各位编者按照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教学的要求,将这些真实病例转变为模拟病例,再现临床真实场景,使青年医生身临其境,重新面对挑战、重新经历各种风险与考验,使急救技能在“挫折”中无代价提升。

培训方式摒弃过去的固有模式,症状导入式展现临床特点,问题环环相扣,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每个病例复杂多变,可能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且是一个知识“面”,最大程度保障读者在阅读和模拟实战时,在最短的篇幅中、最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收获。

本书编者均为北京市各大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教授,急诊、急救经验丰富,且具有多年急救医学高级模拟教学经历,熟悉教学要求,熟知编写过程,各项工作力求精益求精。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北京中法急救医学培训中心周捷老师和陈璠老师,以及部分培训中心专家提出了大量宝贵建议,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育处与北京中法急救医学培训中心为本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编写素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郑亚安和刘桂花主任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急诊科李硕副主任医师,沈林霞、李辉主治医师,尚文、梁杨、廉宏伟、刘磊、刘京伟、倪照军、马梦颖等住院医师,神经科马妍、刘晓鲁主治医师等,在内容的编排和校订方面,给予了大量合理化建议和鼎力协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案管理科吴虎兵主管技师在稿件的校订、排版及制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孙伯章教授对书中放射相关的全部图片进行了精心指导和认真标注。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王燕教授、研究生王立芳同学、中日友好医院叶芳博士等在稿件的编排和校对方面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美国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Dr. Xu Wang为本书精心校正了英文书名。

本书编写中,特别邀请急诊医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郑亚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韩继媛教授;放射介入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李选教授对本书全部内容进行了审阅和指导。

在本书完成之际,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柯杨教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在本书完成之际,母亲突然去世!阵痛中仅以此书作为对母亲的追忆——天之大,唯有您的爱是完美无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此,主编代表全部编者对所有关心和对本书做出重要贡献的各位专家、教授,以及亲朋挚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本书编写内容及格调实为主编突发异想,亦为打破传统教材的大胆尝试,限于主编选题水平及知识构架,难免对各位编者的编写水平形成束缚,如果您在阅读或模拟训练中发现不妥之处,或者您对本书的编写有更好的见解或建议,请与主编联系!联系方式:tian_zhaoxing@126.com。2015年9月第一章 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总论第一节 医学模拟教育的现实意义

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诞生。这位被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医生提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仍被全球数以万计的医生在就职时宣读:“……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

全世界也许没有第二个职业能像医生一样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的特殊与严肃,医生这个职业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就职前需要宣誓的职业之一。

在成为真正的“希波克拉底”之前,作为中国医生“预备役”的医学生们是否已经为践行这段誓言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正在践行这段誓言的低年资住院医师,以及主治医师是否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回天乏术?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George Miller以金字塔模型来表示医学生能力进阶要求,这就是在医学教育界甚为出名的“Miller金字塔”(图1-1),它形象地说明了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由知识积累到临床实践训练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目标。图1-1 Miller金字塔

由图1-1可以看出,在医学生成长早期阶段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图1-2)实现对医学知识和经验的灌输、理解、记忆,而后期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图1-3)来完成对临床思维、技能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理论教学不能替代、也不能减弱实践教学。图1-2 理论教学图1-3 实践教学

传统经院式教育机制基于“传道、授业、解惑”之精神,医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复老师或高年资医生的操作而习得知识。学生只能学习到所能见得到的病例,不能见到的病例则通过课本来想象。而这种“看一个,学一个”的方法,将需要一个漫长的临床过程。

和所有技术性职业一样,医疗技能更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由生至熟,医学生对任何诊疗操作总会有“第一次”,没有临床实践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理论上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或真实的人体。但是,在病人身上练习是不现实和不道德的,并且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医患关系紧张和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以病人为医学活教材的学习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模拟”作为一种对患者安全无害的学习方法便应运而生。

标准化病人(图1-4、图1-5)应用于医学教学和考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培训初学者锻炼问诊和体格检查,使得医学生临床前期理论和技能教学更加规范和客观。众所周知,医生培养内容中大量诊疗技术是有创性的,面对大量有创性的侵入性诊疗操作训练,标准化病人则显得无能为力,对于一些特殊病种、创伤体征更是无可奈何。图1-4 标准化病人图1-5 标准化病人

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全球医学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改变医学教育模式,探寻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解决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利用模拟技术创建模拟病人,建设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医学模拟中心,乃至模拟医院,模拟临床场景,架起医学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利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及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模拟教学允许学生犯错误,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可重复性强,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而且在教育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与潜力。

最近10多年来,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西方各国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使用各种模拟设备对医学生及临床医师进行着全方位的临床诊疗技能培训。模拟教学不仅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前实习的必经之路,也是使在职医师临床技能得到提高的有效方法,尤其已经成为一些新技术(如腹腔镜手术、介入性手术等)临床推广之必须。第二节 医学模拟教学器具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解剖学发展对模拟教学的影响

在医学发展史上,最早的模拟教学方法起源于解剖学的兴起。最先使用的教学模型是用于解剖教学的挂图和模具,至今仍然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已有了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多种疾病的描述。公元前四世纪,西欧著名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动物实物解剖研究。公元前3世纪前后,中国已经有法医学记载,主要包括活体、现场和尸体的勘查等。公元16年,我国《汉书》,载王莽诛翟义之徒,使太医尚方与七屠共同解剖其尸体,“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始终,云可以治病”。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Galen,130—201)的《医经》,其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描述。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的尸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而错误之处甚多。现代人体解剖学奠基人、解剖学巨匠——维扎里(Andress Vesalius,1514—1564),冒着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剖实验,首次完成了《人体构造》巨著,全书共七册,不仅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构造,而且纠正了盖伦的许多错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于后世,其所绘制的解剖学图谱,精确细致程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医学知识的传承普及,不可能永远建立在对活体或尸体的解剖上来进行,因为它受到人体来源、法律、伦理学、人道主义精神、人权维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二、高新技术领域模拟训练对医学模拟教学的影响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空军飞行员就使用Edwin Link设计的木制和金属模拟飞行坐舱练习飞行。目前,飞行员在接触真实飞行器前,均使用模拟器进行动作的规范性训练,直至动作娴熟,准确无误。飞行员在模拟器训练舱中,其操作环境和真实的飞行操作舱是完全一致的,前方电子屏幕中产生的模拟图像与真实飞行器玻璃窗中看到的外部景观完全一致,可以模拟起飞、着陆、作战以及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飞行环境。

航空航天高新技术领域,也在安全的超真实模拟环境里进行着各种训练和科研,如航天员在模拟器内适应失重状态下的生活和工作、模拟月球环境中外太空行走和样本采集等。

娱乐业也掀起了模拟和虚拟技术的革命,如3D电影、模拟射击、驾驶和飞行等,可以模拟出逼真的光电影像、明暗质感、声音、气味等,让人身临其境,在虚拟的神奇世界中尽情体验着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任务”。

医学作为高风险的行业,涉及到诸多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如同不可能让一个只学会飞行驾驶理论的人,去开一架承载众多生命的飞机一样。因此,医疗业与航空业一样选择了模拟与虚拟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培训手段。医学模拟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早期应用范围比较小,近20年来,在材料技术和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医学模拟技术日趋成熟,对医学模拟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逐步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三、不同模拟教具的作用(一)标准化病人

标准化病人(见图1-4、图1-5)又称为模拟病人、病人演员。它于1968年最早由Barrow(美国)提出,以后逐渐推广开来,主要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与考试。标准化病人是经招聘而来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以后扮演病人,在教学中逼真地表现出病人的痛苦,供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使用标准化病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接触真正病人之前,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但标准化病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模仿疾病的主观部分,难以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而且能模仿的疾病种类和症状有限,不能进行有创性操作训练,对一些特殊病种、创伤体征无能为力,还存在一些伦理学问题。(二)示教模型

示教模型多为解剖模型(anatomical model),用来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间的关系,即人体各局部是由哪些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及内脏组成,以及组成该局部的各器官间是以何种方式相互组合的(图1-6)。使用解剖模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示教使学生明确人体各局部内器官的数目形态,器官间的关系及器官内部关系。使用非常普遍的为人体解剖挂图和解剖教学幻灯片,它以精练写实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出人体的各个部位、器官以及其结构位置关系,是教授医学基础原理的绝佳素材,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图1-6 解剖模型a. 双肺;b. 心脏;c. 胸腹腔脏器(女);d. 胸腹腔脏器(男)(三)培训模型

培训模型包括:

1.局部功能训练模型

又称局部功能训练器(part task trainer)(图1-7):它主要用于训练医学生的单项临床操作技能,练习特定任务。这种任务训练器由一个代表身体部分(如胸腔或腹腔)与测量操作者操作技能的感觉器连接在一起,可以进行静脉穿刺、抽血、心导管和胸导管置入等。

2.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compute base trainer)

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依靠强大的软件功能,可以自主设置病例,实现完整的治疗过程,学生可以在该模型上练习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救治能力,如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图1-8)。

3.虚拟现实和触觉感知系统(virtua realit an hapti system)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生成一种可以完全互动的虚拟病人环境和病情,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学习者,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合局部功能训练器,按照自己的要求,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如支气管纤维镜模拟系统,腹腔镜手术模拟器,上下消化道手术模拟器等(图 1-9、图 1-10)。图1-7 局部功能训练模型a. 分娩;b. 开放气道;c. 腹腔穿刺;d. 气管插管;e. 胸腔穿刺;f. 中心静脉穿刺图1-8 计算机交互式分娩训练模型图1-9 支气管纤维镜模拟系统图1-10 腹腔镜手术模拟器

4.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physiolog drive simulator)

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称全方位模拟系统,在技术上目前属于最高端的模拟系统,能给学习者带来最接近现实的真实感受,它集人体生理功能性、软件操作便携性及知识体系贯通性于一体,借助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整合,以及数字模型技术对整个医疗环境,包括病人、病情和治疗环境,进行全面的模拟。该模拟系统具有与人同样的外形,具备呼吸、心跳、脉搏等体征,可以连接正常监护设备、呼吸机、麻醉机和诊疗设备等,模拟完整的诊疗过程(图1-11、图1-12)。它与计算机辅助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人的生理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另外,此类模拟系统可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教育环境,可以对药物、操作,产生相应的反应,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处理,完全模拟真实场景下对病人的处理过程,适时对治疗操作做出反应,从而培养和考核学习者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此类模型能够对医疗环境进行全面的、真正的模拟,可以应用于临床教学的各个阶段。图1-11 全方位模拟系统(高级仿真人)图1-12 后台监控系统第三节 急救医学模拟技术的引入和高级模拟培训的概念一、急救医学模拟技术的引入

急救医学的发展晚于医学领域的其他学科,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才率先将急救医学独立于其他科室。1979年,急救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急救医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迅速、时间性强、应急性高,是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能动性工作,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极为重要,在诊治和病情观察上,要求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迅速的判断与处理能力,“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医师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将会需要更加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更加规范有效的操作流程。在日本,医学教育专家对36所医学院六年级330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0%的学生不能完成标准的心肺复苏,患者出现室颤时,知道应该采取电除颤治疗室颤,但不知道采取同步还是非同步,也不知道采取直流电还是交流电除颤,以及除颤能量的大小,进入急诊临床实习时,面对急危重症病人和紧张而忙乱的工作环境,常感慌乱而不知所措。

要想短时间内达到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且做到标准、规范、忙而不乱,对于医学生、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主治医师而言,引入现代医学模拟培训技术成为必然。

2005年,急救医学模拟训练委员会(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Simulation Task Force)创立,急救医学模拟训练进一步得到了急诊医学界及医学教育界专家的认可和高度重视。二、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的概念

医学模拟技术自始至终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进步,且不断向医学教育领域渗透。医学模拟技术由低到高划分为五种类型: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计算机辅助模型;虚拟培训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称全方位模拟系统。

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即全方位模拟系统,目前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技术驱动,在技术上属于最高端的模拟系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利用这种高仿真模拟设备进行模拟培训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高级模拟培训,它可以对整个医疗环境包括病人、病情、治疗环境和治疗后变化进行全面的模拟,用于训练具有较高水平的医学生及临床医师。

高仿真模拟人具有与真人一样的外形,解剖标志明显,有独特的医患对话功能,可以模拟人的生理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可展示出汗、口唇发绀、流涎、瞬目、瞳孔变化、呼吸、心跳、肠鸣音、脉搏等体征,监测用显示屏可显示心电图波形、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波形、体温等。学生练习时可以通过问诊、查体,分析相关的监测指标来进行诊断,施加抢救措施,并可观察到病人的各种反应。还可以利用创伤软件模拟各种伤害,进行相关的创伤识别和处理,模拟各种临床状况(图1-13、图1-14)。可提供交互式教育环境,能够对60多种常用急救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治疗以及操作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反应,如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会使仿真人产生不同的治疗反应,学生根据不同的反应进行相应处理,完全模拟在真实场景下对病人的处理。图1-13 刀刺伤图1-14 额面部外伤

在神经系统,可以眨眼,瞳孔大小可以变化;在呼吸系统,气道解剖精确,可模拟舌后坠、喉头水肿及气道阻塞等各种呼吸道梗阻的不同体表特征及气道内病理变化,可以发出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各种声音;气管插管后会有不同反馈,可直接在连接于模拟人身上的真实的监护仪上反映出来;双侧肺脏具备自主呼吸和通气功能,查体时可以发现各种呼吸音,通气时会根据临床情况发生“驱动型变化”,如PaO升高或PaCO降低等(图1-15);在循环系统,可以进行正常的22心脏查体,包括视、触、叩、听,全身可触及双侧的颈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等6对动脉波动,而且脉搏的变化可随着血压的不同和胸外按压的效果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五导联的心电监护可以真实模拟各种不同的心律失常波形,可给予相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或起搏等治疗(图1-16);创伤灾害系统可以选择配置创伤和意外灾难伤害组件,真实模拟六个静脉和动脉出血及口腔、眼、鼻及耳道等各种分泌物,并可控制出血及分泌物的流速。图1-15 生理驱动程序设置界面图1-16 触诊颈动脉搏动

在急救医学培训中,通过使用高端模拟系统进行抢救训练和模拟演习,再现各种临床常见病例及其诊治场景,使低年资医生能够身临其境,直接参与“抢救工作”,处理“各类问题”,亲自操作并使用各种抢救仪器,可以体验到类似于真实经历的实战训练,势必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理解,增强记忆,一旦临床实践中出现这些“类似情况”会更容易被理解和处理。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在模拟“病人”身上可以反复操作,直到完全掌握,另外,可以弥补低年资医师短时间内不可能亲身幸遇各种重大抢救、各项操作的缺憾。因此,高级模拟训练是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以高仿真实战训练、无风险、病案多样、可重复训练等明显优势,深受急诊医师的欢迎和医学教育专家的广泛认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