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1:33:41

点击下载

作者:杨安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唤醒

唤醒试读:

前言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宝物,如果你拥有了它,你的生命中就会诞生一个又一个奇迹,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能让你有勇气去面对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它能让你如同随身携带了一根鞭子,不时鞭策你攻克难关,登上新的高度。

假如没有了它,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也抓不住机会,哪怕机会就在你眼前;假如没有了它,你会在现实面前缩手缩脚,每迈出一步都要花很大力气;假如没有了它,你的人生之旅将在黯淡中度过,你将无法体会那种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实现目标的豪情万丈。一言概之,如果拥有了它,你就会感受到真正的自我存在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它,你就会全然找不到自我。

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它就是被唤醒了的真我——最宝贵的生命本质能量。

我们生活在这个繁复、纷杂的时代,每日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间,每个人都会突生惆怅,觉得自己很渺小,渺小得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时候,又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看着拥挤的车流、忙碌的人群,忽然萌生出奇怪的想法——我是谁?

我们能清楚地看待别人,能认识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但对自己的生命本身却懵懵懂懂,仿佛陷入沉睡之中。

沉睡的生命能量体,内心会波动不停,总是愤世嫉俗,时常与人为忤,缺乏人和。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缺乏恒心,不晓自律,懒散不振,时时替自己制造借口去逃避责任。心存侥幸,空想发财,不愿付出,只求不劳而获。自卑懦弱,自我压缩,不敢信任本身潜能,不肯相信自己的智慧。沉睡的生命能量,导致人们自我行为的盲目性,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成就的绊脚石,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敌人。

反之,当一个人唤醒生命本身时,他就会在面临难题时,认真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不会不动脑筋,安于现状。在遇到挑战时,从实际出发,求变创新,而不是浑浑噩噩,回避矛盾。在选取目标、计划事情时具体而明确,而不是笼而统之、模糊不清。勇敢地正视现实,负起责任,不论是愉快还是痛苦;不会否认、逃避现实,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独立自主,积极行动;不会依赖别人,被动等待情况变化。冷静从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不会急躁任性,感情用事。

唤醒生命本身,就是破除烦恼与痛苦的牢笼,解去浮华与虚荣的负担;唤醒生命本身就是除去昨日的杂草,清理积压的污染;唤醒生命本身就是耕耘肥沃的心田,播种幸福和成就。

唤醒生命本身,能够激发人的潜意识,令人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你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唤醒的生命本身,是所有“奇迹”的根源,也是所有力量法则的玄妙神奇的发源地。

遗憾的是,花花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眼睛太容易被灯红酒绿所遮挡,人们的耳朵也太容易被喧嚣杂音所干扰;于是,在渐行渐远的岁月深处,人们往往陷入了沉睡,看不到也听不到自己内心深处清醒生命的诚挚召唤。

本着帮助大家唤醒生命本身的使命,本书共设计了十章,从唤醒沉睡的智慧、本能、自我、心轮、情感、记忆、激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辅以一些唤醒生命能量的秘籍,以及唤醒的哲思分享,让你在开卷以后,在体悟之中,能够唤醒无穷的生命能量,实现所向往的美好。

跟随本书倾注的爱,一起唤醒生命本身吧,你会看到清醒的生命本身,比水更澄明,比山更坚定。跟随本书倾注的爱,一起唤醒生命本身吧,它会予你以幸福,予人以温暖,予社会以和谐,予世界以美好。在每一个晨昏,弹奏出最美的交响乐,让你与喜悦同行,使你拥有成功、幸福、和谐、美好的人生。作者2016年12月 第一章唤醒沉睡的智慧用智慧唤醒沉睡的智慧

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潜伏着巨大的力量。只要你能够发现并利用这种力量,便可以成就你所向往的东西。

如果你能打开智慧的眼睛,看到内在无限大的“宝库”,就会发现在自己周围就有着无限财富。在你内心有一座金矿,你可以从这座金矿取得所需的一切东西,而使生活变得幸福、愉快和丰富。

如果能够唤醒这种潜在的巨大智慧,往往会出现奇迹。世界上有无数平凡的人,但在这些人的体内同样存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能够激发他们体内的一小部分潜能,就可以成就他们伟大的、神奇的事业。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20多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有90%的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这也意味着,很多看上去很难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能用智慧唤醒沉睡的智慧,使之最大限度地被发掘出来为我们所用。

被称为“新工业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当工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种新型引擎的想法。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对他的发明研究很支持,她把家里的旧棚子腾出来,供他进行实验和研究。

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钻进旧棚子里做引擎的研究工作。冬天旧棚子里很冷,他的手都冻烂了,他对自己说:“引擎的研究已经有了头绪,再坚持干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福特充分调动了自身的“自动引导系统”,在旧棚子里苦干了3年,这个当时看似异想天开的稀奇东西终于问世了。

189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一辆没有马的马车,在大街上摇晃着前进。街上的人被这景象吓了一跳,有些胆小者吓得躲在远处提心吊胆地观看。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工业,在亨利·福特的意识和潜意识的驱动下诞生了!

后来,福特决定制造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铸造8个完整的气缸。工程师们听了都直摇头说:“这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福特命令道:“没有不可能的事,谁不想干,就走人!”

这些工程人员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谁都没有把成功输入到自己的意识里。这样潜意识也就闲置起来了。

6个月过去了,研究毫无进展,没人按福特的命令去做。于是福特决定另外挑选几个对研制V8型汽车有信心的人去完成。他坚信,人一旦有了稳操胜券的潜意识心理,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新挑选的几个工程师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

是什么令V8型汽车从无到有?是什么令这“不可能”的计划奇迹般地获得成功?这就是唤醒的沉睡智慧的能量。意识层面的智慧虽然是极小的“已知能量”,而潜意识的智慧却是大脑细胞内藏匿着的巨大潜能。福特就是用这小小的已知力量,开发了那无穷无尽的大脑潜能。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人生的全部希望,都包含在这条原理中。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你、我、他——不管过去、现在怎样——我们的身心内部,都有着亟待开发的巨大潜力。因此,不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的道路,怎样的处境,都难不倒我们。只要我们善于发展和运用我们的智慧,去唤醒潜在的智慧,我们就会创造难以想象的成功。杨安谈唤醒◆ 智慧与潜能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如影随形、相得益彰。一旦遮蔽了智慧的光芒,潜能也就难以发挥出来了。◆ 只有通过智慧的成长,消融精神天空中的阴霾,重现蓝天白云,在圆融与空灵中,内在的潜能智慧才能得到良好的开发。◆ 通过智慧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底蕴,从而具备冒险性、主动性和坚韧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抓住良机,充分应用自己的潜在智慧实现创造性的工作。智慧是“思维之树”上的果实

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哈姆雷特》中借主人公之口唱出了对人类的赞美诗:“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正如莎士比亚所赞美的:人类确实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为什么人类能创造出如此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其他动物却不能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高级思维能力——智慧。智慧属于思维,是“思维之树”上的果实。

也就是说,思维给了人类巨大的力量,思维赋予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性力量,帮助人类创造了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示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思维和智慧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也还是思维和智慧的竞争。为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实力,我们必须大力优化思维,培养智慧。

爱因斯坦从小爱动脑筋,他常常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敢做的事情。

有一天,爱因斯坦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书,而他爸爸让他把一张刚买来的油画挂到墙上去。他心不在焉地将梯子靠在墙上,将油画拎着,自己爬上梯子。由于他的心思还在书上,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他眼前忽然一亮:人为什么从高处掉下来是垂直的而不是斜的呀?从此,这个问题便总在他脑子里转,促使他不断地观察、实验、思索。长大后,他得出了一个物理学界划时代的定理:“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程运动的。”

爱国斯坦上小学不久,老师在教室里教加法。他拿出一个苹果,又拿出一个苹果,然后问学生:“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两个。”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上“1+1=2”。

爱因斯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一加一也等于一。”同学们哄堂大笑。爱因斯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两块小软糖,把它们用力捏在一起,说:“你们看,一加一不是还是等于一吗?”同学们先是一愣,后来都开心地笑了。老师和气地说:“两块糖黏在一起,是一块,可那是一大块。”爱因斯坦说:“一大块也是一块啊。”老师被问住了,摊开手,耸耸肩,只是轻轻嘟哝:“对,一大块也是一块啊……”

人人都追求成功,而成功的人生源自思维之树的果实——智慧。如果不灌溉和润养思维之树,思维之树就会枯萎、败落,又怎会结出智慧之果呢?只有经常给予思维之树以均衡的营养,思维之树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甘美的智慧之果。那么,如何增强思维力呢?

第一,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封闭保守型的传统思维模式,轻者使人思想僵化,重者把人的思想引入歧途。所以,培养和增强思维能力必须着重突破与变革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其向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转变。

第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习惯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善于把握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而不是局限于一星半点的材料。拓宽知识,丰富经验,是思维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因此,拓宽知识——博学广识,充实各种经验——开阔视野,对思维广阔性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思维水平达到的深度。具有深刻思维品质的人,往往能通过表面现象,发现和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关键,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预测其发展的未来和结果。思维的深刻性品质,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训练才能形成。多阅读书籍,深入理解概念、规律、定义等,打好知识根基,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最好方法。

第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现有结论的影响,能严格按照思维规律评价与检验思维结果。在处理问题时,多加进行自我质疑和诱导,有突破创新精神。

第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及时改变先前拟订的方案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生活中,要有审时度势的思想;要多接受新的信息、新思想,改变旧观念和偏见;要多注意科学前沿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

第六,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按照逻辑规律思考问题,有系统、有层次、条理清楚,事理连贯,不犯逻辑错误。为了训练思维的逻辑性,一要学点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二要特别注意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按知识的层次序列把握实质,要理解知识迁移时的发展变化等推理过程;三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表达思想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但关键是要在生活中积极思索、运用,在问题中发展和提高思维力,这是最有效的措施。杨安谈唤醒◆ 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根基,喜欢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处理问题时会比普通人站得更高,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解决起问题来自然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要不断训练思维力,结出智慧的累累硕果,为人生开创一片充满成就、无限快乐的新天地。“智商”不等于“智慧”

门萨是一个聪明人云集的组织,它的成员的智商都在140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顶级智商俱乐部。几年前,美国旧金山市举办了一次门萨大会。会议期间,几名门萨会员来到当地的一家小餐馆吃午餐。在吃饭过程中,他们发现,餐桌上一个标着“盐”的瓶子里装的是胡椒粉,而标着“胡椒粉”的瓶子里装的却是盐。怎样在没有任何抛洒的情况下,只借助餐馆现有的工具,将两瓶调料调换过来,成为大家必须面临的一个小小的挑战。他们自然不会畏惧,而是满怀欣喜和热情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几个人热烈地争论着,探讨着,一个个主意和方法诞生了。最终,他们选定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只需要一张餐巾纸,一根吸管,两个空碟子就可解决问题。他们将一位女服务生叫了过来,打算在她面前炫耀一下他们绝妙的解决办法:“小姐,这餐桌上的盐和胡椒粉装反了,不过,你不用为难,我们已经为你想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只需要你为我们拿来一张餐巾纸、一根吸管……”“噢,对不起,”女服务生没等门萨会员将话说完,就拿起盐瓶和胡椒粉瓶,将上面分别写着“盐”和“胡椒粉”的瓶盖拧下,调换一下后,分别盖在了各自的瓶上。

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定一个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的高低也不是衡量智慧与否的标准。

智商与大智慧,犹如橘与枳“其形相似,其味不同”;好像谷与莠,植株一样,果实殊异。所谓智商,就是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这只是产生大智慧的基础和条件,但并不等于大智慧。所谓大智慧,按照古人所解“大而知之曰智,小而察之曰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才智过人、多谋善创,这是智商的升华,学识才智的闪光。

智慧者应胸襟广阔、目光远大,不囿陈说、不计私利,想大事、创大业,善于从普遍的事物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提炼真理。只要认准目标,便一头扎进去锲而不舍地苦心钻研,用生命去求索,用心血去研究,用汗水去创造,献给社会的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科技成果,还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念、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精神。这才是历史的动力、时代的希望、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智商与智慧,似乎界限不清,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便不难辨明泾渭、分清伯仲。智商与智慧,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转换。如果从谋一己小私、求一时近利,变为计天下大利、求万世英名,那么智商就会升华为大智慧;而智慧若是迷失了方向、偏歪了目标,化公心为私念、舍长远而求近利走入偏锋,就会沦落为小聪明。

老子曰:“智慧出,有大为也。”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生活既是大智慧者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小聪明们游戏人生的乐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只会照猫画虎被动工作,大智慧才能异想天开发明创造。荀子有言:“道德纯备,智慧甚明。”可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产生大智慧的沃土。

智商若是与善良结伴,那便是大智慧;智商若是孤独前行,那就只能是小聪明。人生在世,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讳的则是小聪明。小聪明总有个性的弱点,个性的弱点总会造就人生的局限,小聪明造就的是支离破碎的“成功”。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发展,才有大人生。杨安谈唤醒◆ 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为人生开阔伟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成绩。◆ 人们都说,现在的人一代比一代智商高,一个比一个精明。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其中少有大智慧者。◆ 防范狡猾,即防范小聪明。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他们虽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却并无大智。聪明人不一定是智者

不少人将聪明等同于有智慧。将聪明人等同于智者。其实,聪明人并不一定是智者。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处处精明、处处算计、处处占便宜,可总是发达不了,有时还会占小便宜吃大亏。因为,聪明过头,从不吃亏,人人都不敢和他打交道。相反,有的人憨憨厚厚,很少和人计较是吃亏还是赚便宜,人人觉得和他打交道安全,乐于和他相处。显然,聪明人未必有智慧,但智者却一定有聪明的脑瓜、长远的眼光和不俗的智慧。

智者和那些并非是智者的聪明人比较:不肯吃亏的是聪明人,肯吃小亏的是智者;拿得起的是聪明人,放得下的是智者;注重细节的是聪明人,关注整体的是智者;想改变别人的是聪明人,顺其自然的是智者;人若聪明能带来财富,人若智慧能带来快乐;聪明人人际关系易紧张,智者人际关系易和谐;聪明人耳聪目明,智者慧由心生;聪明人做生意力争每笔赚钱,智者得失荣辱不斤斤计较;聪明易被聪明误,智者更上一层楼;聪明人与生俱来,智慧后天所致。

智者有着深层的智者底蕴,关注的是社会核心价值,心思不在蝇营狗苟的小事上,因此对许多无关痛痒的烦琐事情,难得糊涂;而聪明人是一种有机智的人,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精明”优势挤兑智者,使智者常常处于被人冷落、轻视的尴尬境地。现实中缺少智者,但盛产聪明人。聪明人经常“教导”和指责智者。善于发现别人的短处是一种聪明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是人生的一种大智。

有时,智者与聪明人之间,只有让时间去检验。智者凡事拿得起、放得下,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荣辱,可以踏踏实实地走自己选定的路,认认真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非智者的聪明人的嘴巴俨然是污染听觉的噪声机,做事情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以为这样便可以捡些小便宜,殊不知却常常事与愿违,甚至还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实,太精明的人过得很累。他算计着别人,占别人的便宜,肯定也会疑心别人在算计他,也可能要侵占他的利益,因此,他必须处处提防、时时警惕,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别人很随意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也许什么目的都没有,但过于精明者心里就会受到刺激,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也要细细琢磨,生怕别人有什么谋划会使他吃亏。

宋朝名将狄青任枢密使的时候,自恃有功,得罪了一些人。当时文彦博执掌国事,建议皇上调狄青出京做两镇节度使,狄青不服,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说:“我没功,怎么能接受节度使的任命?我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离京城呢?”皇上觉得狄青说的有些道理,就没有再调他出京,而且称赞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对皇上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得了军心,就有了陈桥兵变。”皇上听了这番话,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同意了文彦博的意见。狄青对此毫无所知,就又到中书省去为自己辩解,仗着自己的军功还是不想去当节度使。文彦博则对他说:“让你出去当节度使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狄青一听此话后退数步,惊恐不安,只好出京。朝廷每月两次派使者去慰问他,只要一听说朝廷派人来了,狄青就恐惧不已,不到半年,就发病身亡了。

狄青可以说是个精明过了头的人,皇上让他去做节度使,他认为离开京城就是降职,不应受此待遇,最后被迫调离京城后又整日惶恐不安、敏感过度,到头来心神不宁致死,很是可悲。

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做人不必太精明。生活需要些温情和睦,需要建立非功利的关系,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过于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反倒是随遇而安的好。

的确,过日子有时需要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安排得既合理,又舒服。同样的收入,糊涂人就和精明人过得不一样。但是,过于精明,处处显示精明,甚至在人际关系中也如此,就显得失当了。这样的人,很难同其他人搞好关系,很难讨人喜欢。所以,即使他在物质上比他人多享受点,但精神上付出的代价却远远超过了他多享受的那些物质。

我们的日子过得轻松愉快,很大程度上要靠真诚、信赖、友好,碰到难处互相帮助,有了好处大家分享。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必太精明,不必总是患得患失。大家相互谦让、互相贡献、相互让利、关系融洽;和睦了,比什么都好。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少有功利、多有温情,不必处处抱有戒心,要使彼此有安全感。

有时候,智者显得比较内敛、不善言辞、木讷质朴;而聪明人则显得非常精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待人接物中的一招一式都十分得体、无可挑剔。但时间证明,这类聪明人除了精于算计和暂时讨人喜欢外,并没有更大的收获。

我们可以不成为聪明人,而应力求成为智者。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囿于世俗中的鸡毛蒜皮之事而自寻烦恼,这样的人心胸开阔、为人豁达,日子过得快乐自如,人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杨安谈唤醒◆ 智者想的是给别人带来什么,而不是从别人那里攫取什么。◆ 智者与否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胸怀,是哲学上的人生观、方法论。◆ 聪明人经营的是自我、利益,而智者经营的是人心向背。世间一切都是人创造的,没有人聚集在身边,怎么能成大事?智慧源:反常规思维

反常规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思考问题时,若你能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就能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反常规思维法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

1.反转型反常规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例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反常规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转换型反常规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方法,或转换思考角度,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例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反常规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方法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方法,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缺点反常规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陷,将缺陷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陷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陷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这无疑是缺陷反常规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绩。

有一个小山村因山路崎岖,几乎与世隔绝,几十户人家仅靠少量贫瘠的山地过日子,生活极为贫苦。

全村人虽然也想脱贫致富,却一直苦于无计可施。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意识到这种落后的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商业资源,便向村里的长者献了一条致富的计策。

于是,长者马上召集全村人,对村民们说:“如今,都什么年代了,咱们村的人还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我深感内疚和痛心!不过,大都市里的人过着现代化生活的时间长了,一定会感觉乏味。咱们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咱的‘落后’,出卖这‘落后’,定会招来许多城里人。咱们也可借此机会来做生意赚钱。”这一计策博得全村人的喝彩。

全村人便开始模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在树上搭房,披兽皮,穿树叶纺织的衣服。不久,那位商人便向日本新闻界透露了他发现这个“原始人”小部落的秘密,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

从此,成千上万的人都慕名而至,参观者络绎不绝,众多的游客为部落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有经营头脑的人来了,纷纷来这里修公路、造宾馆、开商店,将这里开辟为旅游点。小山村的人趁机做各种生意,终于富裕起来了。

过了若干年,这里的居民“白天上树”已成为一种职业,晚上回到地面,脱掉兽皮做的衣服,穿上现代时髦的服装,住进建筑在景点外围的豪华住宅里,过上了现代生活。

人的智慧是相差无几的。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智慧,而是因为他们懒于动脑。

反常规思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有很大的难度,只是在使用反常规思维法时,一定要选准时机。在看准大多数人的主攻方向不会成功时,改用反常规思维法,往往能获得最快的成果。但也可以在一开始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就从正反两方面都思考一下,比较一下,以发现向哪个方向走成功的把握最大。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只要凡事多动脑,多用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别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你的智慧就会被大大地开发,使你能够化不利为有利。杨安谈唤醒◆ 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事情用正向思维往往很难解决,但是,如果用反常规思维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反常规思维可以让人善于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化失意为得意。◆ 反常规思维是打破根深蒂固观念的利器,也是成功的加速器。智慧=谋略+预见力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马。他出千金想买一匹千里马,于是派人四处寻找。被派去的人寻找了两年,也没见到千里马的影子,国王非常失望。

有一天,一个小侍卫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国王,说:“请让我去买好吗?我一定能买到千里马。”国王买马心切,就派他去了。

小侍卫只去3个月,便回来报告说千里马买到了。国王听了非常高兴,让小侍卫赶紧把千里马牵来看一看。小侍卫不慌不忙,把手里的包袱打开,拿出一个又脏又臭的死马头来,说这是花500金买的死千里马的头。

国王一看之后,当即大怒说:“我要的千里马是活马,你为什么给我买个死马头回来,还浪费了我500金!”说罢,要治小侍卫欺君之罪。

小侍卫不慌不忙地说道:“尊敬的大王请不要杀我,活的千里马很快会有人给您送来了。”

国王问他为什么,小侍卫从容不迫地说:“大王您想,我们买死千里马头都花了500金,何况是活的千里马呢?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下人都知道您最爱千里马,那谁有千里马能不往您这里送呢?”

国王一听很有道理,于是没有治小侍卫的罪。

果然,花重金买死千里马头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人给国王送来5匹上等的千里马。

古往今来,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能人智士,他们以谋略与预见力著称于世,流芳千古,其中不乏诸葛亮、刘伯温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人物。

我们都知道,若要拥有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智慧是不可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而所谓的智慧,事实上就是谋略与预见力的综合体。

为人处世,如果运用适当的谋略,具备长远的预见力,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顺畅得多,也更容易抵达自己理想的高度。

古人所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预哉!预哉!”这都说明了预见性和谋略的重要意义。而在其中,预见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谋略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处于知识爆炸的今天,各种信息犹如咆哮奔腾的大海,如果不能从这些瞬息万变的信息中预见未来,也就不能认清和面对我们的问题、机会和挑战,谈不上有所创新和改进。

毫无疑问,无论是自己办企业,还是给别人打工,都离不开预见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有从市场的供求信息中预见人们在将来的需求,才有可能开发出新产品,开拓出新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好员工只有预见职业发展趋势,才能根据人才需求完善自己。没有预见力的人只会是一个步人后尘,追逐别人脚步的模仿家。

时代呼唤预见力。创造离不开预见力。预见力是谋略的核心部分。在谋略中,对事态发展变化预见得越准确,谋略运用就越高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略中的预见力极其重要。

必是先有预见力,而后有谋略。而此二者也就构成了强大的智慧。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预见能力提高呢?

第一,要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性知识素养。如果缺乏这些基本的能力和素质,那么前瞻结果往往就会发生偏差。

第二,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丰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我们分析判断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乏这些翔实资料,前瞻结果也有可能因失实而产生偏差。

第三,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也可以提高前瞻能力,避免重蹈覆辙。

第四,要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树立超前意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站得高看得远。

第五,积极的学习。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的人往往具有预见的眼光,也就是具有成功谋略的基础。博学是其足智多谋的重要源泉。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每个人都应该争取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谋略和预见力。唯此,才能在行动时,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取得充分的主动权,并能及时排除困难或利用机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未来结出自己预想的累累硕果。杨安谈唤醒◆ 只有对客观事物的矛盾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事态的发展变化。◆ 人们只有预见事物未来发展的轮廓,才能依据对未来轮廓的认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方法、措施等。◆ 预知前程中的困难与机会,能使自己心中有数、早作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应付自如。 第二章唤醒沉睡的本能背离本能是痛苦的根源

你是否会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是否对别人的需求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总是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要忍气吞声地服从?你是否费尽心力寻求别人的赞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一旦未能如愿就情绪低落?你是否在追求外物实现的过程中,很少去注意自己,并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已经背离了自己的本能。

背离本能,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曾有位年轻朋友这样诉说他的苦恼:

每当听到同事吆喝下班后一块去吃饭、喝酒、唱歌时,他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按个人意愿,他一点也不想去,只希望回家好好休息,看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乐趣。但是他知道若是把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会被同事取笑。于是他压下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在喧闹和嬉笑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他却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无味友谊,想大声对同事们说“不”,可又总提不起勇气。他甚至觉得自己就像头被人牵来牵去的牛。

还有一位书卷气很浓的人下海经商。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拉关系,不会与人讨价还价等,好像商人应具备的素质他一点也没有。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公司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竟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说:“我只做好了最基本的几点,以诚待人,守诺守信,保证质量。客户们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都挺喜欢同我打交道的,省心省力还踏实。”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常常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似乎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

不可否认,别人的正面评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欣赏,这是人之常情。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很光彩,很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

但是,一旦寻求欣赏和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就意味着你要背离本能了。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评价能力,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悟,于是,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

这不是谦虚谨慎,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背离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本能,而由别人随意抬高或贬低你的价值。

一个人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摆布,就会经常被迫去说话、去做事。这样的生活当然很累、很乏味。这样的人生只是终身受劳役,不会有任何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们大可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违背本能地去自寻烦恼,使自己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某一点的否定而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了。

当你不能主宰自己的灵魂时,灵魂就会盲从别人。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你无法取悦每一个人,如果你试着去取悦每一个人,那你将会背离本能,失去自我。

因此,我们绝不能背离本能,不能放弃独立自主的意识,也不能丧失对自我生活的理解,而要独立行事、自我仲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失去自我,不会失去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自己的能力,把握自己的幸福,远离痛苦,走出平庸,真正踏上人生的征途。杨安谈唤醒◆ 人的自我认定往往是受经验的影响或听从别人的看法。你想要把什么套在自己身上,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怎样认定自己,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背离本能,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这样的人对社会来说可有可无,谁都可以代替他,他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和感悟,那就没有什么人会与你坦诚相见,没有什么人会真正地尊重你。响应内心的召唤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成功的方式不同,成功的结果也不同。但是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条共同的规律,我们都不能忽视。那就是成功者都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有一次,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共同到南方云游,同行的还有一位小和尚,负责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跟着两位禅师学习佛法。当他们行至湖南鳌山时,遭遇大雪不能继续前进,他们便留下来小住。这段时间两位禅师整天讨论禅悟,但小和尚没什么事情可做,只好每天坐禅。

过了几天,岩头禅师责备他不该只是坐禅。受到岩头禅师的训导和指示,小和尚不再坐禅,每天不是闲散发呆就是睡觉;这样又过了几天,雪峰禅师又责备他修行懒惰,只知道睡觉却不坐禅。

面对两位禅师的责备,小和尚感到很迷茫,坐禅和睡觉都不是。两位德高望重的禅师都否定了小和尚的做法,接下来他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于是,他硬着头皮跟雪峰禅师说:“师父,不是我不坐禅,是岩头禅师责备弟子不该只知道坐禅,所以弟子……”还没等小和尚说完,雪峰禅师就一棒打过来了,大声喝道:“我的话你竟敢不听,该打!”

小和尚被打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是也不敢再说什么,便坐下来打禅了。这时正好岩头禅师路过,看到小和尚又在坐禅,便生气地喝道:“你竟敢违逆我的意思,你不想得到佛法吗?”说着也给了小和尚一棒。

小和尚还没反应过来,就又被敲了一棒,他苦着脸说:“两位师父,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可是你们又让我做完全相反的事,我真的不想违逆你们,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听完小和尚的话,雪峰禅师与岩头禅师同时拿起棍棒,正准备往小和尚脑袋上打去。小和尚突然站了起来,说:“不许你们再打我了,你们的话,我一个都不听。佛法就是让人求得自我、自在,所以,以后我想睡觉就睡觉,我想坐禅就坐禅,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说完就拿开两位师父手中的棒子,走开了。

雪峰禅师与岩头禅师相视一笑,小和尚终于开悟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两位师父的话都不要听,即使他们是高深的大师,听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上苍在赋予一个人生命的同时,一定也赋予其独特的使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每个人的使命都潜藏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每当我们静下心来,专注地倾听自己的心跳时,一定能够听到那个来自心底的声音,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在哪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幸福、荣誉和财富,当你必须作出唯一选择的时候,你会发觉,自己内心的召唤,往往比名利、地位更重要,它是使你拥有成功、幸福、荣誉和财富的最大动力。

遗憾的是,身处花花世界、滚滚红尘,我们的视线太容易被灯红酒绿所吸引,我们的听力也被喧嚣杂音所干扰。于是,在渐行渐远的岁月深处,我们往往听不清,甚至听不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召唤。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那么他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但是,仅有30%左右的人能听从内心的召唤,把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应有的成绩。与此相反,有70%左右的人总是被动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工作,说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这些人当然也就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力,很难成就大事。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最使人敬畏的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原则。”一个正直的人,在面对诱惑时,他会倾听来自内心的召唤。无论处于何种不利的境界,他始终会将原则、将内心的召唤作为良心和道德的底线。

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听从最纯洁、最真实的内心的召唤,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最想做的人,终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而被动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使是热门行业,也很难有所作为。

人生在世,听从内心召唤吧!这是一生的希望所在。当你跟随内心的召唤,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留住希望之种,那么,你自然会充满激情与活力,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你的阻碍。杨安谈唤醒◆ 我们太容易被世俗观念所左右,全然不顾自己的内心是否充实、安宁、充满成就感,就这样在尘世迷途里越走越远。最终,当自己回顾一生时,心中难免充满失落、遗憾,甚至追悔莫及。◆ 人生本来就很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并不多,为什么不能为了真正的自己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活一次?◆ 一个人,可以没有显赫威名,可以没有万贯家财,可以不是伟人巨子,可以不是达官显贵,但是必须拥有一颗纯洁的心,并顺其自然,听从内心的呼唤,才是快乐幸福的。忍耐常常是无奈的选择

很多人认为做人要“永不低头”“傲然挺立”,否则就被视为懦夫。其实不然,当直线行走不能解决当前问题时,曲线行走虽然常常出于无奈,却是一种柔术、一种权变,更是一种做人和生存的智慧。

有人说:“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逐渐给你带来好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快乐的忍耐,也没有轻松的坚持。假如忍耐和坚持变得不再痛苦,那么也就不必去做这两样事了。忍耐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无奈地选择去忍受一些不愿意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去忍受一些我们对其愤怒却又不得不暂时向其低头的人。忍耐,的确是一种对身心的磨炼。然而忍耐的目的,却是为了更快、更好、更有力地前行。

腊梅想要表现自己的美丽,想要开出灿烂的花朵,就要忍受寒风的刺骨;冰雪要想滋润大地,要想变成流淌的小溪,就要忍受自己的身躯变形、融化……忍耐种种,是为了得到种种;反之,想要得到,却不能有所忍耐,势必会为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

世间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什么时候也不能事事称心如意。忍耐可以让你看清环境,从而趋利避害,保全自己。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特点: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民族,很容易被晒伤,但是因为生存条件如此,他们不得不忍受下来,以致最后晒成了黑皮肤;大家都知道热带风光无限,风景很美,但是如果你不能够忍受高温湿热的气候,你就欣赏不到种种大自然的奇观。凡事都有正反两面,享受好的一面就要忍受差的一面,鱼和熊掌终究是不能兼得的。

如果我们对所生存的环境不满就要积极改善,一味怨天尤人、叫苦不迭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有些事情我们做了就可以享受到成果,而有些我们无能为力的,就要积极地忍耐,积蓄力量以求变通。

不得不低头的忍耐,常充满了无奈和牵强,但其实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

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叫来了几个小孩子,在每一个孩子的面前都放一块糖,并且告诉他们,他一会儿就会回来,在他走之后的时间内,假如谁不吃自己面前的那块糖的话,他回来以后就会再给那个孩子一块糖。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那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去吃面前的那块糖,可是最后有一个孩子没有忍住,他把面前的那块糖吃掉了,而其他的孩子却始终没吃那块糖。

当几个孩子都已长大的时候,科学家发现,那些当年没有去吃面前的糖果的孩子,在事业上都已经有了很好的业绩,而那个吃了面前的糖果的孩子却一直没有什么成就。

虽然很多人都明白忍耐的重要性,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我们常常会因为一点误会,便忍耐不住和别人争执起来,甚至挥拳相向;我们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便坐立不安、情绪激动;我们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干扰或挫折便犹豫观望、止步不前;我们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诱惑,便把持不住自己,甚至迷失方向……由于不会忍耐,我们常常前功尽弃,因小失大,以致后悔莫及。如果我们忍耐一下,矛盾就不会激化;如果我们忍耐一下,事情就做成了;如果我们忍耐一下,就能走出困境,赢来希望……

因此,当你面临人生逆境时,一定要善于忍耐,而不是放纵自己。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应该做的事而你做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劳累时,你要战胜自己,要继续做下去,把它做好;二是不应该做的事而你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冲动,要你去做,这时你要战胜自己,坚决不做;三是内心情感世界发生动荡时,要战胜自己,锁心猿,拴意马,让理智战胜感情,确保自己继续向理想的目标前进。

不管做任何事,都需要忍耐。永远相信忍耐后的命运会让你深情地微笑着看人生。我们每个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在成功的后面,也不是在登台接过奖杯的时候,而是在成功的前面,是在忍耐和拼搏之时。

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忍耐并不是懦弱、退让、逃避的表现,而是一种隐形的坚强,是一种平静的突破,也是一种积极地进取。只有这样的忍耐才可以稀释痛苦的“盐”,将仇恨的“冰”融化,从而以其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坚韧的意志力,以及更多的智慧去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在风雨中酝酿出亮丽的彩虹。杨安谈唤醒◆ 善于忍耐就是一定程度的克己,即克制自己的冲动,服从自己的长远目标。◆ 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 为了拥有更大局面,能够忍气吞声、能够寄人篱下、能够忍辱负重、能够韬光养晦、能够卧薪尝胆,甚至如孟子所说具有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本能与理性的平衡

在一切强调“效率”的今天,当我们为了忙碌而忙碌的时候,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向公司请长假,千里迢迢找一座寺庙,静修一段时间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心理诊所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什么健身俱乐部总是那么红火……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处于本能与理性失衡的状态,静修、拜访心理医生、健身等都是为了重新找到平衡。

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会欣赏和享受每天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悲哀。现代人总是为了赚钱而无意中透支了“此刻的生活”。在追逐利益、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很多人的生活的确慢不下来,往往为此错过了许多更为宝贵的东西。比如对父母尽孝,对子女、爱人的关爱与照顾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追求成功或事业有成的人,在谈到这些内在失衡的隐痛时潸然落泪。是不是追求成功就一定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呢?其实不然,追求成功本身是无害的,只是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往往会把目标定得很高、总想追求并非自己想要的,或者不能得到的东西,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平衡是一种心理平和、宁静、和谐的幸福心态。一个人的幸福感,不该因为财富的多少、能力的大小或者地位高低而不同。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乐观或悲观)不同,对事物的心理感受就会大不相同。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差别是,成功人士善于用积极的思维方式、乐观的态度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与此相反,其人生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悲观态度引导和支配。

奥里森·马登在《思考与成功》中说:“只要我们懂得使自己保持内心平衡的艺术,那我们就能千百倍地增加自己的力量。”要知道,平衡是一切效率、美好和幸福的秘密所在。

如何才能找到本能的理性平衡呢?

1.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拿得起放得下

学会满足的人,就不会为了没有得到的东西耿耿于怀,也不会过于计较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令人羡慕的成功,是靠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拼搏换来的,只是一味地伤感和埋怨对成功并无益,只能让内心更加不平衡。

2.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精神世界的财富

一个完整的人,是由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共同组成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那他只能算是一台赚钱的机器。不断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不仅可以控制物质上的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品德素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3.生活规律

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起居,是平衡的机能基础。

4.不追求完美

世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一个人也不可能拥有一切。用完美主义指导人生,就会终日沉湎于自我嫌弃和挑剔中,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与其空谈完美,不如踏实地努力,抓住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

5.从简单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不少人对幸福的理解很片面,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住别墅、开名车、穿名牌,手头还有花不完的钞票。其实拥有这种生活的人未必幸福。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要在意使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重要的是你欣赏到了旅途中的风景,享受到了旅行的快乐。简简单单生活,简简单单快乐。

幸与不幸的诀窍其实就在于两个字——平衡。本能和理性处于平衡状态,则会感觉幸福,反之,则感觉不幸福。“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内心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当你能够调节好自己的本能和理性,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就能平衡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幸福。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吧,通过它,你会发现幸福的光芒。杨安谈唤醒◆ 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都不以杂念为转移。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就是极大的快乐。◆ 幸福需要维持内心动态的平衡。我们醒来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心态的调节者。◆ 乐观能够为我们调整心态、维持心理平衡增添有益的元素。自我不是自私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将“自我”当成了自私的代名词。其实,自我并不是自私。

自私自利是社会意识形态里的道德概念,而“自我”则是标志人自身社会化程度的概念。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是人的特点之一。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如他特定的肉体、情感、意志、智能、品质、经验等。这种情感、意志和品性,是随着人的社会生活的加深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在一定的人生阶段上,人们开始在意识中自觉地把自己同周围的人和物区分开来,并且对自身的情感、意志、品质、行为、利害等进行反省。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能动的交往和作用而派生的。

因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一切生命都不过是基因的载体,而基因不仅要不断把环境中的物质改造成自身,以达到自我复制的目的,而且为争取生存直接同它们的等位基因发生你死我活的竞争。人,也可以看成是经过特别复杂组合的基因库之一,襁褓中的婴儿都是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这可以看作基因本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开展,“自我”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空前加强了,人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这时,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自觉地、不可遏止地产生了。心理学家斯普朗格把它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与小孩相比,成人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要求更严格,义务感和责任感有了提高,独立性、自制力也更强。

健康的自我意识,会产生合理的自尊、自信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合理追求。但人也同时会产生自私、贪婪、嫉妒等心理,显然,真正的、健康的、成熟的“自我”不是自私的,克服自私行为,不能通过消除人的自我意识来实现。消除人的自我意识,无异于消灭道德和进步的力量。道德和进步的力量,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自我”。任何道德行为之所以都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力量,就是因为我们具有一个自在而且有高度自知自省本性的自我。没有社会中无数个具体的、处于自省状态的“自我”,道德和进步的力量也就没有了存在之基和发展之根。人类社会也就不会有进化和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心中的“阴暗面”呢?

1.自我反省

依据社会公德与规范的客观标准,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回避性训练

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自私的念头或行为,一旦发现苗头,立刻纠正。

3.多做一些利他行为,通过行为改变心态

要摆脱自私心理,就要有意识地做些无私的奉献。多为他人做好事,不求回报,这样慢慢地就会改变心态。

自私是万恶之因,是万恶之源,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障碍,否则,任何进步和成功都会成为幻象。因此,只要你能克服自私,积极不懈地发展和完善自我,你也就掌握了成功的最大秘诀。杨安谈唤醒◆ 其实自私和无私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跨过那条线,你就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只有积极完善自我,活力、快乐、幸福才能一直伴随我们。本能的扭曲和还原

心理学上本能的扭曲专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压在心里,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

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致使个人产生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引发心理扭曲。

1.学习、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

作为社会人,必然要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个体就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成就感;若个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学习、工作、生活,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长期沉浸在这种消极情绪中,就容易导致心理扭曲。

2.紧张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容易使人的精神与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遭人冷遇,会感到孤立无援,结果可能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从主观原因来看,以下几种情况易产生扭曲心理。

一是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个体之间的客观条件有区别,其所处的社会条件也不同,外貌、教育、个人能力的不同,往往易引发他人的不同评价。如果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个体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这其中有些人可能会化压力为动力,加倍努力;有些人则可能会感到压抑和痛苦,承受不住压力,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二是某些人的气质与性格可能更易引发心理变化。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即胆汁质(外向、过于兴奋)、多血质(外向、灵活)、黏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心理扭曲感可能比其他气质的人更明显。

长期的扭曲感会使人产生异常心理,世界著名的长寿学者胡兰德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的、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因此,人们应时刻重视对心理的护养,以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长期存在扭曲感的人,其情绪往往表现为孤独、易怒、自卑、焦虑、妒忌、悲观、失望等,这些心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妨碍工作、家庭和事业。我国心血管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因此,对任何人而言,我们都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尽力消除心理扭曲,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人将扭曲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

前两阶段会使身体的重要组织蒙受损伤,若是不经还原,往往还会导致进入第三阶段,即衰竭阶段。因此,如果疲惫的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体内平衡,扭曲感便会引发人产生一系列人格障碍,逐渐损毁身体、情绪的健康,造成身心的崩溃。

当心理上的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心理扭曲时,个体会将某种情绪、思想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是支配所有行为的根源。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前者是有建设性的、积极向上的,能变压力为动力;后者是破坏性的、消极的、冲动的,它可能使人作出越轨的、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导致个体人格畸变。我们要认识心理扭曲的危害性,积极地调适,以将其还原。为此,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

阳光所照之处必会有阴影存在。因此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人与人也不要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整个社会,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第二,要正确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勤能补拙,用自己的勤奋和特长去弥补不足;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坚信只要积极作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减少比较,不要担心技不如人,要接受自己,努力做到自强、自信、自立。

第三,多读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