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2:17:11

点击下载

作者:罗军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

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试读:

罗军

排版:KK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18027460本书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罗军

著名茶文化专家,资深茶叶品牌策划顾问,浙江大学茶学系课程讲座教授。“茶香书香”品牌创始人,喜马拉雅FM《老罗说茶》主播,上海世博会“中国茶叶联合体”总策划。成功挖掘云南古树茶价值,主持研发的茶品成为第十届全运会唯一指定茶类礼品。创建中国首家“国茶实验室”,专注茶叶消费与传播模型研究。

央视茶主题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策划之一;并著有《中国茶密码》、《舌尖上的中国茶》、《中国茶品鉴图典》和《图说中国茶典》,其中《图说中国茶典》获得2011年度南国书香节“最受大众关注生活类图书”。

出版说明

标准茶样:

本书收录了220种中国茶样,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图书中拍摄茶样彩图所达到的最大品种数目。所有茶样均来自“茶香书香”,包括了从祖国大江南北采集的最具代表性的大众茶种和具备传播价值的小众珍稀茶类,共计220种,所有茶样均保存于专业恒温冷库。

用标准审评方法冲泡:

本书的220种中国茶的冲泡均是由专业审评师于茶叶感官审评室内按照国家标准审评方法进行,冲泡而成的茶汤汤色和叶底形态均是标准形态。

专业评审器具:

本书所使用的评茶专用杯碗均采用精制成品茶审评杯碗:杯呈圆柱形,容量150毫升,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个呈锯齿形的滤茶口;杯盖上有一个小孔;碗容量250毫升。

1:1原大比例:

本书提供的干茶图片(紧压茶和工艺茶除外),均为1:1原大比例展现实物,是目前国内图书的首创,便于读者对比干茶条索、色泽、嫩度等。

绝不误导读者:

目前国内茶市场并不规范,茶价混乱,品质不一,缺乏相应权威的界定标准。仅“茶香书香”国茶实验室在2013年铁观音应季时,就采集了70多种安溪铁观音的样本,每个样本价格都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品种的茶品,也存在茶叶产地、年份、时令季节、加工制作、品牌等差异,故本书不主张向读者提供茶品价格参考,并且我们认为标注价格的茶书是不负责任、毫无参考价值并误导读者的。

权威专业:

本书内容的策划、编写、审定等技术环节,均由“茶香书香”国茶实验室专业团队、专家团队、瑞雅书业团队等资深专业人员合作精心创制而成。

本书使用说明

茶树的植物形态

图 树龄达3200年的“世界茶王之母”,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

茶树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Camellia是拉丁文“山茶属”的意思,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

茶树的树型

茶树的树型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之分。乔木型茶树树势高大,有明显的主干,一般树高达3~5米及5米以上,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生长的野生大茶树可高达10米以上,每当采茶季节,茶农往往要用梯子或爬到树上采茶;小乔木型茶树在福建、广东及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栽培较多,有较明显的主干,离地20~30厘米处分枝;灌木型茶树树冠较矮小、叶片较小,树高1.5~3米,无明显主干,栽培最多。

茶树的根

茶树的根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主根可垂直深入土层2~3米,一般栽培的灌木型茶树根系入土1米左右。主根和一二级侧根构成根系的骨架,起固定茶树、疏导养分、贮藏养分等作用。

茶树的茎

茶树的茎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矿物质和有机养分的轴状结构。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长有芽,当叶片脱落后,在节上留有的痕迹称为叶痕。

茶树的叶

茶树的叶片由芽发育而成,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给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茶树叶片是单叶互生,边缘有锯齿(一般为12~32对),末端有短柄,面上有网状脉(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5~15对侧脉)。叶片形状以椭圆形和卵圆形最为常见。叶尖形状有圆尖、钝尖、渐尖、急尖(锐尖)四种,叶尖形状为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

茶树的芽

茶树的芽是枝、叶、花的原生体。位于枝条顶端的称顶芽,位于枝条叶腋间的称腋芽。顶芽和腋芽生长而成的新梢,是用来加工茶的原料。还有生长在茶树树干基部的不定芽,又称潜伏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一旦地上部被砍去, 或老枝灰枯,潜伏芽就能萌发生长成新枝,以延续生命周期。

茶树新梢具有轮性生长的特点,即第一次生长(春梢):3月下旬~5月上旬;第二次生长(夏梢):6月上旬~7月上旬;第三次生长(秋梢):7月中旬~10月上旬。

茶树的花

茶树大多在10~11月开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微有芳香,常为白色,少数呈淡黄色或粉红色。

茶树的果

茶树的果为蒴果,一般为三室,也有一室或二室的,少有四室或五室。每室1~5粒种子,茶树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茶籽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榨油。

中国茶叶的分类

中国茶叶的制作过程

新鲜嫩绿的茶叶采摘下来需要经过加工制作才能成为令人唇齿留香、久久回味的茶饮。中国古代人民自从发现茶之后,就开始探索如何制作才能品到茶的真味,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茶香。在历代不断探索之下,制茶工艺也在不断进步,直至今天,已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

绿茶的制作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是人类制茶史上最早出现的加工茶,保留了鲜叶较多的天然物质,含有儿茶素、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得此名。绿茶品质特征为清汤绿叶,形秀、香高、味醇,性凉而微寒。制作绿茶需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序。

杀青:即在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反应,保持绿茶应有的绿汤绿叶,同时,还可以发散青臭气,产生茶香。杀青主要有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形式。

揉捻:目的在于使芽叶卷紧成条,并使茶汁溢出,便于冲泡,使成茶滋味变得更加香浓。揉捻分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

干燥:即挥发掉茶条中的水分,提高茶叶的香气。干燥的方法主要有炒干、烘干、晒干等。炒干是炒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在炒锅中进行;烘干是烘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多在烘笼、烘干机中进行;晒干是晒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利用日光晒干。

红茶的制作

红茶品质特征为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它是我国最大宗的出口茶,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英国、巴基斯坦等地。

因为红茶的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均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但红茶开始创制时被称为“乌茶”,所以英语称之为“Black Tea”,而非“Red Tea”。

红茶起源于16世纪的明朝,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省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开始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初制红茶的基本工序是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小种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增加了过红锅和熏焙两道工序。

萎凋:是使鲜叶适度失水和内含物得到转化的过程,从而使叶片变得柔软,为揉捻和发酵做好准备。萎凋方法有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机萎凋等。

揉捻:破坏茶叶组织细胞,增加茶汤浓度;同时塑造茶叶的外形。

发酵:多酚类等成分发生酶促氧化变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汤的品质特征。

干燥:散失水分,发散青草气,从而提高香气,增厚滋味,同时烘至较低的含水量(控制在4%~5%),防止茶叶陈化变质。

过红锅:制作小种红茶的特殊工序。其作用在于停止发酵,保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可溶性茶多酚,使茶汤更加醇厚,并提高小种红茶的香气。

熏焙:将复揉茶叶放于烘青间的吊架上,地面放置未干的松木以明火燃烧,当松烟上升被茶叶吸收后,干茶便会带有独特的松烟香。

乌龙茶的制作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其味甘浓而气馥郁,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性和不寒,久藏不坏。乌龙茶具有“绿叶红镶边”或“三红七绿”的色泽,高级的乌龙茶还有独特的“韵味”,如武夷岩茶具有岩韵,安溪铁观音具有观音韵。

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包揉)及烘焙等工序。

晒青:即在阳光下散发鲜叶中的水分,使叶内物质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破坏叶绿素,除去青臭气,并为摇青(即做青)做好准备。

凉青:即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将晒青后的茶叶放置于室内通风阴凉处散失热量,让鲜叶中的各部位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摇青。

做青:又称摇青,在滚筒式摇青机中进行,目的是使茶叶相互摩擦、碰撞,使叶缘细胞破裂从而促进茶多酚氧化,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特色,同时提高茶香浓度。

杀青:相当于绿茶杀青,目的是利用高温停止酶的活性,从而终止发酵,防止叶子继续变红,并进一步挥发出茶香和便于揉捻。

揉捻和烘焙:一般分两次进行,工序为初揉、初烘、复揉、复烘。这两个步骤是用来做形的,以便于茶叶达到弯曲成螺旋的外形,并揉出茶汁,使溢出的茶汁浓缩而凝固在叶子表面,方便冲泡。

黄茶的制作

黄茶起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产于浙江、四川、安徽、湖南、广东、湖北等省。

在炒青绿茶制作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杀青后未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炒干,堆积过久,叶色即变黄,产生黄叶黄汤,于是就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制作工序主要包括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其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自身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

杀青:杀青的目的是挥发掉鲜叶中的一部分水分,钝化多酚酶的活性,发散出青草味,形成黄茶清纯的香气特征。

闷黄:在揉捻前或揉捻后,或在初干前或初干后加以闷黄。目的在于通过湿热作用使茶叶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形成黄茶“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闷黄工艺分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黑茶的制作

黑茶因其茶色呈黑褐色而得名,其品质特征是茶叶粗老、色泽细黑、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

黑茶属后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其中渥堆工序是形成黑茶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

杀青:在炒锅中利用高温快炒成暗绿色。

揉捻:鲜叶经过杀青之后,再揉捻、晒干就可以作为黑茶的原料茶(即生散茶,或叫晒青毛茶)了。

渥堆:将晒青毛茶堆积起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洒水),用湿布盖好,然后发酵。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借助微生物产生的大量热能与分泌的酶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酚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还会产生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抗氧化成分。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黑茶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干燥:如果制成紧压茶,将毛茶高温蒸软后,放入固定的模具定型,晒干后即成为紧压茶品。

白茶的制作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白茶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干茶表面满披白色茸毛,如银似雪。

白茶是由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素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之说。

白茶在历史上还曾被摆到药铺里售卖,这是因为白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功效堪与犀牛角媲美。据古代医书记载:白茶性寒,具有解毒、退热、祛暑之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辅助治疗麻疹的圣药,且其医药价值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长。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其制作方法很特殊,也很简单,既不杀青、揉捻,又不发酵,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萎凋:分为日光萎凋、自然萎凋、加温萎凋等几种方法,这一点要视气候环境而定,以室内自然萎凋为最好。萎凋是形成白茶披满白毫的主要原因,且这一道工序并没有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让白茶本身就保持了茶的清香和鲜爽。日光萎凋必须选择在太阳不猛烈且有微风的天气下进行。加温萎凋控制室温在28~30℃。

干燥:有直接阴干、晒干和烘干几种方法。阴干者,阴干达九成时收藏;晒干者,当天晒不干,第二天可继续晒;烘干者,一般要求萎凋初干达七八成干后,再行焙干。

花茶的制作

花茶是我国独特的茶叶品类,属于再加工茶的一种,也称窨花茶、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茶,由一种茶叶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加工,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

熏花用的原料茶称茶坯或素坯,茶坯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中的某一种(以绿茶为最多)。

花茶窨制的基本工序:茶坯复火、玉兰花打底、窨制、通花散热、起花、复火、提花、匀堆装箱等。其中窨制是最关键的环节。

窨制:即鲜花吐香和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窨制工艺主要体现在茶叶与花之间吐纳吸香的火候掌握,窨制的时间长短决定着花茶最后成品的香味浓淡。也就是说,窨制的过程要掌握好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分、窨堆厚度、时间6个要素。

中国茶叶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阶段

从鲜叶晒干到加工成饼茶、团茶

在神农时代,古人开始咀嚼鲜叶,后又用鲜叶煮做羹饮,饮用或解百草之毒。如《晋书》中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就把鲜叶晒干后像中药一样贮藏、利用。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将茶叶制成茶饼,饮用时碾碎煮饮,这就是制茶的开始。后来饼茶发展成团茶,使茶叶从解毒、饮用发展成为饮料。

第二阶段

从蒸青到炒青

1.蒸青绿茶。大约在唐代末年,人们创制了蒸青绿茶。这种蒸青绿茶蒸后直接烘干,使茶的香味和内含成分完整地保存下来。

2.炒青绿茶。到了明代,人们在蒸青绿茶的基础上创制了炒青绿茶。以后饼茶、团茶被逐渐淘汰,形成了今天的炒青绿茶。

第三阶段

从茶条到碎茶、速溶茶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红碎茶,这是我国茶叶加工的一次重大变革,把原产于中国的、统治全球的条茶变革成了碎茶。20世纪70年代后速溶茶加工制作技术发展更快,从单一的红茶速溶茶发展到绿茶速溶茶、乌龙茶速溶茶等。目前,我国生产的速溶茶主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根据产品的速溶度可分为热溶型和冷溶型。

第四阶段

变茶为“水”,进入现代饮料家族

新兴的食品企业、饮料企业开始涉足于茶水饮料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茶水饮料市场将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古老的茶叶将因此而得到新生。

茶叶的三大特性

茶叶易陈化变质,保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茶叶的品质与价值。茶叶具有的特性,是由茶叶的理化成分、品质特点所决定的。想要很好地保存茶叶,就要了解茶叶的三大特性。

吸湿性

由于茶叶中含有许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而且茶叶又是疏松多孔物质,内部有很多细微小孔,具有毛细管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气体。因此,茶叶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储存茶叶时一定要避免潮湿。

吸味性

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萜烯类等物质及其多孔性的组织结构,因此,茶叶具有吸收异味的特性。根据茶叶的这一特性,人们一方面利用它来窨制各种花茶;另一方面又要禁止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放在一起,避免使茶叶串味和污染。当然,如果鞋柜有异味,可以放点茶叶渣吸味。

陈化性

一般来说,绿茶、红茶的品质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降低、滋味平淡、汤色浑暗等。这一变化即被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这些变化在绿茶或红茶中更为明显。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素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上升、包装不严密、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极大加快茶叶的陈化。

茶叶功效大盘点

常用泡茶技艺

醒茶

所谓醒茶,就是使茶叶苏醒、焕发茶性,以便于冲泡饮用。比如,冲泡黑茶时,要将其放入冲泡器皿中,用95~100℃的沸水来醒茶;冲泡嫩度较好的绿茶、白茶时,要将其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0℃左右的开水醒茶。

浸润茶

用杯泡茶时,应先在杯中加入少量热水,然后将茶叶投入其中浸润,等到芽叶舒展,片刻后再冲入热水至七分满。

淋壶

选用紫砂壶、陶壶等泡茶时,淋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淋壶,是指正泡冲水后,再于壶的外壁回旋淋浇,以提高壶的温度,也称“内外攻击”。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这三种方法是指杯泡绿茶的三种投茶方式。“上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热水,再投茶,特别适用于碧螺春等细嫩紧致的茶,外形松散的茶叶忌用此法。“中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1/3的热水,再投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水七分满,条索松散的绿茶一般都用此法冲泡。“下投法”是指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注入1/3的热水浸润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入开水至七分满。此法适用于条索扁平、自重轻的茶,如龙井茶。

高冲水,低斟茶

高冲水是指将水壶提高,向盖碗或茶杯内冲水,要做到水流不间断、不外溢,使茶叶随水翻滚。低斟茶是指出汤、分茶时,茶壶、公道杯等宜低不宜高,略高过杯沿即可。

茶具介绍

品茗杯和闻香杯

两者常搭配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白瓷品茗杯

男士拿品茗杯手要收拢,以示大权在握;女士拿品茗杯可轻翘兰花指。

紫砂壶

用来泡茶的主要器具,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可以吸收有害物质。

盖碗

用盖碗品茶时,揭开碗盖,应先嗅盖香,再闻茶香。

杯托

使用杯托给客人奉茶,显得卫生。使用后的杯托要及时清洗、晾干。

茶荷

茶荷用来欣赏茶叶,白色瓷质的茶荷更能衬托茶叶的性质、色泽。

锡罐

锡罐是储装茶叶的最佳容器之一,常用来贮藏高级茶叶。

陶罐

陶罐一般用来存放红茶、黑茶这些全发酵、后发酵的茶。

公道杯

用来分茶,使茶汤均匀一致。分茶时,每个品茗杯应保证七分满。

水盂

水盂用来盛接凉了的茶汤和废水,功效相当于废水桶。

过滤网

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使用后要及时去除茶渣,并用清水冲净。

过滤网和滤网架

滤网架用来放置过滤网,过滤网和滤网架可以成套使用。

盖置

盖置用来放置壶盖,防止壶盖直接与茶桌接触,以示洁净。

茶盘

茶盘是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茶道用具组合

也称“茶道六君子”,包括茶则、茶匙、茶漏、茶针、茶夹、茶筒。

竹质茶则

用来量取茶叶,即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放入茶荷中。

茶巾

茶巾只能擦拭茶具的外部,不能用来擦拭茶具的内部。

茶锥

使用茶锥撬紧压茶(如沱茶紧结,不易拆散),一边施力一边撬动。

中国四大茶区

茶区是自然、经济条件基本一致,茶树品种、栽培、茶叶加工特点以及今后茶叶生产发展任务相似,按一定的隶属关系较完整地组合而成的区域。我国分四大茶区,即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区域范围

江南茶区的区域范围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等地。

气候特征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1400毫米,以春季为多。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江南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茶树容易受到冻伤。部分茶区夏日高温可达40℃以上,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茶树品种

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主要以灌木型为主,小乔木型茶树也有一定的分布,如鸠坑种、龙井43、浙农12、福云6号、政和大白茶、水仙、肉桂、福鼎大白茶、祁门种、上梅洲种等。

茶类品种

生产的茶类品种主要有绿茶、乌龙茶、黑茶、白茶、花茶等,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安化黑茶、福鼎白茶等。

江北茶区

区域范围

江北茶区的区域范围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 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南部和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气候特征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个别地方更少。整个茶区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土壤多为黄棕土,部分茶区为棕壤。与其他茶区相比,江北茶区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年平均极端低气温-10℃左右,个别地区可达-15℃,容易造成茶树严重冻害,因此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茶树品种

江北茶区的茶树品种主要是抗寒性较强的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如信阳群体种、紫阳种、祁门种、黄山种、龙井系列品种等。

茶类品种

生产的茶类品种主要为绿茶,如信阳毛尖、紫阳毛尖、雪青茶等。

华南茶区

区域范围

华南茶区的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区,还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台湾。

气候特征

华南茶区的水热资源丰富,高温多湿,整个茶区年平均气温19~22℃,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少,容易形成旱季。部分被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近年来,不少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使土壤理化性状不断趋于恶化。

茶树品种

华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类品种,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中小叶类品种也有分布,如海南大叶种、勐库大叶茶、铁观音、凤凰水仙、英红九号等。

茶类品种

生产的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黑茶、乌龙茶和花茶等,如海红工夫、滇绿、凤凰水仙、铁观音、六堡茶、高山乌龙、冻顶乌龙等。

西南茶区

区域范围

西南茶区的区域范围包括米仑山及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云南中北部、四川、重庆、贵州及西藏东南部。西南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气候特征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地势较高,大部分茶区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属于高原茶区,也有部分茶区分布在盆地。整个茶区土壤类型较多,在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重庆、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则以黄壤为主。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雾多,对茶树的生长十分有利。

茶树品种

西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栽培的茶树也多,乔木型大叶种和小乔木型、灌木型中小叶品种全有,如南江大叶茶、崇庆枇杷茶、早白尖5号、十里香等。

茶类品种

生产的茶类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如永川秀芽、贵定云雾茶、康砖、方包茶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