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0:13:41

点击下载

作者:马志国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品味幸福

品味幸福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品味幸福/马志国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1109-3

Ⅰ.①品… Ⅱ.①马…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9329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品味幸福

主  编:马志国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1109-3

策划编辑:王缔

责任编辑:王缔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序: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什么?

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播放着一个非常家庭的非常一幕——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丈夫,把一曲颂歌献给他的妻子。他说:妻子因为身体原因,医生警告生育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妻子不顾丈夫一再劝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妊娠,生下了他们的宝贝儿子。随着热烈的掌声,他们健康可爱的宝宝由姥姥抱着上台,更热烈的掌声后,妻子扶着小凳子上台。

妻子的身躯变形厉害,却是满脸的幸福。她说:上天非常眷顾我,让我有一个可爱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宝宝,有一个可爱的小家庭,有一个可爱的大家庭,今天又圆梦成功。女人该有的幸福我都有了,我为什么不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面对女人来自心底的幸福告白,人们由惊愕到同情,到敬仰,到震撼,最后全场的掌声经久不息!所有在场嘉宾被强烈地感染了,都悄然抹掉了同情的泪水,纷纷真情点赞:祝福你,幸福的女人,祝福你,了不起的女人!

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的了不起,在于她练就了非凡的幸福能力,在于她凭幸福的能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是的,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你,我,他,我们大家,无不在寻找幸福。我们不必拿别人的不幸,来反衬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本来就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幸福的能力。一旦练就了幸福的能力,我们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就生活在幸福中!

你的幸福能力有几分?你怎样练就幸福的能力?你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让我们在本书中一同寻觅答案吧!

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一本幸福心理学的随笔散文集。

我从事心理学工作几十年,如果说有什么收获,一句话,心理学帮我找到了幸福。这是因为,心理学就是在人心田播种幸福的科学。为此,多年来各报刊相继约我开办心理专栏,谈生活中的心理学,谈生活幸福的心理学,很受读者欢迎。现在,精选其中的部分篇章结集出版,让我同更多的朋友来一起品味幸福。

走进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心理学很生活,很亲切,很舒服,很通俗,很实用,很有味道,很值得我们茶余饭后慢慢品味。

走进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幸福是这样多,幸福离我们是这样近,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幸福真的等着我们用幸福能力去细细品味!马志国甲午仲秋于空心斋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让我们从下面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逢军阀割据,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当时,罗素刚写完他的巨著《幸福论》,他希望以自己的思想来引导中国人摆脱苦难。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作为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罗素,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为什么自己命运这样苦?

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

但是,罗素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在整个交谈过程中,罗素不时听到轿夫们开心的笑声。

谈笑间,一丝惭愧和自责从罗素心头陡然涌起: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是的,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不是幸福的。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那些真正找到人生幸福的人,不是因为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有了大学问,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健康乐观的心灵,因为他们会用这样的心灵去体验幸福。

人生幸福,原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你的生活让别人导演了吗

看过题目,也许不少朋友会拍胸脯:我是谁?我的生活怎么可能让别人导演?

但是,且慢,看过下面的故事,你也许就会对这份自信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相交甚厚。一日,苏东坡作了一首诗,叫书童乘船从江北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诩之意尽在其中。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苏东坡一见,不禁火起,当即亲自过江,去找佛印理论。佛印迎上前来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一听,顿时默然无语,颇有愧省之意。

你看,苏东坡无名火起打过江来,不是被别人导演了吗?

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请教:“真有天堂和地狱吗?”白隐禅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答:“武士。”白隐故意激怒他:“看你面如乞丐,哪像个武士!”只见武士怒目圆睁,拔剑而出。白隐缓缓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为之一震,心有所悟,遂收起宝剑,向禅师深鞠一躬。“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欣然道。

这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学会了为自心做主,才有八风不动,才能不被人导演。

什么叫八风不动?所谓“八风”,是说人生难免的八种境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境遇就像八种风,能吹动人心,吹乱人心。心乱了,人生脚步就会乱,就会误入地狱之门。如果谁能面对这八种境遇心不为所动,就是“八风不动”了。不用说八风不动,能做到毁誉不动,就是了不起的境界了。

白隐禅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禅寺附近一户人家的女孩,与男友相爱后不小心怀孕了。面对家人的逼问,女孩用手朝禅寺指了指:“白隐。”女孩的家人找到白隐大闹。白隐没做任何的辩解,只是淡然说道:“是这样吗?”多年以后,女孩受不住良心的折磨,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一家人到白隐面前赎罪。白隐还是淡然地说:“是这样吗?”

这才是八风不动,这才是为自心做主,这才是真正导演自己的人生。

其实,所谓八风,不外乎顺风逆风:称、誉、利、乐是四顺风;讥、毁、衰、苦是四逆风。人生正是这样,虽然境遇各不相同,但不外这顺境逆境。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往往在这顺境逆境中沉浮,不能自主,还一个劲儿地怨天尤人。

那晚,正赶上江西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说的是一位老先生,因当年工作上的一次不公正待遇,走了上访的路,家庭,老婆,孩子,都不顾了,从年轻告到年老。结果,30年的人生搭进去了,一切物是人非,连当年单位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谁还能给个什么说法?现场专家一致看法是:同情,但不同意。也是,30年,完全可以自己再创业走出更美好的人生,何必如此让别人来导演自己的人生?

更有甚者,哪怕根本算不上顺风逆风,只是生活中小小的风吹草动,都会方寸大乱,坏了好事。就说我吧。一个周末,头天就计划好了,要带小外孙去公园好好玩。这是多好的事儿?没想到,到公园门口刚下车,小外孙要买零食。我们说回头再买。为此,大人孩子闹翻了,孩子哭,大人闹。一气之下我当即叫了车,回家。花了往返路费,公园门都没进,却买了个孩子大人都烦恼。过后想想,孩子也没多大过错,何必把一件好事瞬间就砸个粉碎?

看来,“八风不动”真不是随便吹的。有多少人因为一点小事,哪怕是人家不经意的一句话,大生闷气,大动肝火,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结果伤了别人,害了自己,坏了好事,惹了麻烦,甚至砸了饭碗,丢了前程,毁了人生。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生舞台上,大大小小的闹剧,甚至大大小小的悲剧,一幕一幕地上演着。

也许有朋友说,人生最难面对的是四逆风。其实不然,四顺风才更容易吹动人心。君不见,有多少英雄豪杰,困境中守住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却在顺境中迷失了自己,葬送了自己;更有多少寻常百姓,赢了苦日子,却输给了好日子。有人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说到底,不是钱不钱的事,也不是男人不男人的事,而是人性的事。这是为什么?因为顺境中的诱惑更多,因为顺境中的人心更容易散乱,因为顺境中人性的弱点更突出——禁得住打击,却禁不住诱惑。所以,顺风更容易吹乱人心,吹乱人的脚步。于是,有那么多的人生喜剧,却最终以悲剧收场。

不错,人离不开社会的影响,离不开人际的影响,因此我们很难做到八风不动。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心多一份坚守:荣辱面前,毁誉面前,苦乐面前,顺逆面前,少一些计较,少一些狂乱,多一些淡定,多一些沉静。这样,我们在人生舞台上就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圆满。

别再怨天尤人了,还是好好修炼自心吧。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让别人导演了,都在于我们能不能为自心做主。

一切福田皆在心中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案发,受害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批准逮捕关进铁窗。

一场惨剧,一场悲剧,再次刺痛大众的神经,再次触发人们的反思。

一个研究生,谋杀了另一个研究生,两个天之骄子,以悲惨和耻辱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凋零。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天之骄子为什么走上了蓄谋杀人的道路?

从心理角度说,姑且不论具体案情,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犯罪嫌疑人严重的心理扭曲。表面看来,这样蓄谋杀人的恶性案件似乎事发偶然,实质上却是自我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化解,自我心理制衡机制严重失控,自我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终导致了积压已久的心理病毒的突然总爆发。一句话,是心理不健康惹的祸。

如果有人问:“你健康吗?”“健康。”不少朋友会把胸脯拍得山响。因为,那么多朋友的确都身体健康,身板硬朗。这有什么不对吗?至少不全对。如果一个人看什么都不合意,看谁都不顺眼,这是否算健康?如果一个人不敬畏生命,不懂得生存,不珍爱生活,动辄就心起杀机,自杀或杀人,这是否算健康?

传统的医学模式只考虑到人的生物属性,这种生物医学模式太陈旧了。人有七情六欲,人组成熙熙攘攘的社会。因之,近年来便出现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做这样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缺陷和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正是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首先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是那个“1”,其余都是“1”后面的“0”。更重要的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通常他的生命质量是健康的,他的生存状态是健康的,他的生活品味是健康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生命质量,拥有健康的生存状态,拥有健康的生活品味,必须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一切福田,皆在心中。”健康的心灵,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只要我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灵,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

为此,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有关专家经过几年的研究,2012年5月,发布了最新的也是最权威的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一共概括为五条,每一条提出了三个相应的评价要素。

第一是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第二是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第三是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第四是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第五是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接受现实,合理应对。

具体说来,怎样才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一是在认知上智力正常、记忆良好、思维敏捷。二是在情感上当喜则喜,当忧则忧,喜不忘形,忧不沮丧。三是在意志上努力进取,面对困难和挫折,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悟透“不如意事常八九”。四是在人格上自信自尊而不自傲自负;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不沉湎于过分的幻想;能审时度势而不趋炎附势;承认物质世界而不崇拜世上的物质,追求财富的创造而不迷恋财富的占有。五是在处世上懂得人生需要嬉戏,而不玩弄人生:常向光明处看问题,而不往黑暗里钻牛角尖;追求独立而不自我孤立。六是待人上从七大姑八大姨到邻里、朋友、同仁、上司、下属,都能和睦相处,连竞争对手也被其折服;面对他人的成功不嫉贤妒能,面对他人的失败不幸灾乐祸;能分担别人的忧愁,也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喜欢别人,也让别人喜欢。当然,心理健康是动态的,心理健康更在于不断地营造。

我们该怎样营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既是从生存标准寻求低层次的静态的心理平衡,使人乐观地正视现实,更是从发展标准寻求高层次的动态的心理平衡,使人积极地创造生活。

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了什么镜头留在心中,全由自己说了算。一个人,如果从早到晚睁着两只眼睛,总是看到阴暗面,久而久之,他心灵的录像带,左一盘右一盘全是消极的东西,于是他愤懑,他悲观,他觉得天昏地暗,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光明。反过来,多看光明面,时间长了,他心灵深处,充满了这些积极的东西,于是他昂扬,他乐观,他觉得天清地朗,自己的内心也一片光明。

当我们遭遇不如意的时候,尤其需要心灵自救。

有很多具体的心灵自救方法可以帮助你。比如,“回避法”能让你“耳不听心不烦”;“转视法”能让你“横看成岭侧成峰”;“自慰法”能让你获得“精神胜利”;“幽默法”能让你“欢笑中精神消毒”;“低调法”能让你“拥有一颗平常心”;“宣泄法”能让你心中“大雨过后是晴空”;“补偿法”能让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升华法”能让你“塞翁失马”,一样收获幸福人生。

快乐的验方

一封年轻朋友的来信展开在我的书桌上,他说他不是以心理病人的身份来咨询的,而是慕名来信,只是想和我谈谈心,交流交流。

他说:我一年前毕业,在一个机关单位谋到了一个小差使。亲友说我挺走运,同学说我有本事。可是,最初的一点新鲜感觉消失之后,现在我自己一点好感觉也找不到了,我的全部的感觉就是没劲,没意思,心中的天空总是阴云笼罩,排遣不去的重重忧虑,让我愁眉不展。都说年轻人正是快乐的时候,可我就是找不到快乐。整天的满脸阴云,抑郁寡欢的样子……您说,我这是怎么了?

此刻,我的眼前浮现出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一张张阴云满天的面孔。他们的问题概括起来也是一句话:找不到快乐。这些朋友到底是怎么了?他们确实算不上心理病人,如果说这是“心病”,叫做“快乐缺失症”也许是名副其实。据病因不同,快乐缺失症可分若干类型,这里择要分类开列心理验方,需要的朋友不妨“对症下药”,找到自己的快乐。

有的人不快乐属于认知偏差型。

病因主要是认知上出了偏差,比如,总是有这样的消极认知:我注定不会有快乐;我想快乐会给人带来害处;我不配享受快乐……“认知纠偏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找到快乐。

扔掉那些糊涂观念,矫正自己的认知,确立积极的观念:其一,人生的最高目标原本是为了快乐。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人生,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来奋斗拼搏?其二,快乐不是灾难的孪生子,快乐和灾难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世上难免有乐极生悲,但那不是因为你享受了快乐,而是因为你可能糟蹋了快乐。其三,享受快乐不是哪个人的特权。你不要以为快乐的光临是找错了门,把快乐拒之门外是不是你太胆小了?

有的人不快乐属于目标障碍型。

病因主要有:一是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在哪里;二是目标不定,朝秦暮楚。人生目标出现障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正如哲人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朋友出现的快乐缺失症,常常与此有关。“目标定位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找到快乐。

一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目标。把自己学习期间的各种成绩汇总一下,分门别类,你会看到自己的特长在哪里。由此你也就明了了自己进取的目标。二是如果已经工作就结合职业明确目标。职业不等于目标,有了职业不等于事业的成功。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应在头脑中有个明晰而具体的目标。古今中外,虽然不乏事业取向与当初职业不相吻合而获成功的实例,但更多的还是二者基本一致的成功者。因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确定事业的目标还是与职业保持同一取向较为理想。三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正确目标。目标正确,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收获;目标不正确,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荒谬。因而,应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要,在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中确定一个方向,才有望获得成功。

有的人不快乐属于感觉迟钝型。

病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开发等缘故,感觉神经有些麻木迟钝或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快乐就在身边,却感觉不到。“快乐日记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找到快乐。

快乐日记可以有两种写法:一是客观性的。不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提“我”字,尽可能地记录外界的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这样,逐渐会让你看到生活中的阳光,心中也就会充满快乐的阳光。二是主观性的。专写自己快乐的感受,哪怕一点小小的快乐也不让它转瞬即逝,记下来,留在心里。过后自己时常重温一下快乐的感觉。如此,你就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身边原来快乐的事越来越多。

有的人不快乐属于消极后悔型。

主要病因在于总是消极地追悔往事,用“如果”两个字来自我折磨:“如果我去年考上大学”、“如果我当年不放弃的话”、“如果我当时急流勇退”、“如果我当初能换一个工作的话”……于是,没有了快乐。“积极进取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找到快乐。

一个叫恩格的资深心理治疗专家,介绍了三千多种治疗方法和一万多样药物。可是他在一次演讲中却说,心理疗法虽然有数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将“如果”换成“下次”。比如,“下次我有机会再去考”、“下次我决不放弃”……

将“如果”换成“下次”,并不是简单的换个词,而是转换了心态。“如果”流露的只是消极的甚至是懒惰的心态,对未来没有多大益处,类似的事情来了还会用“如果”加以搪塞;而“下次”反映的却是积极上进的心态,展望的是未来美好的前景,对人大有裨益。其实,幸福和快乐并不遥远,只因我们没有积极的心态。一旦将“如果”换成“下次”,改变了你的心态,幸福和快乐就会在你眼前显现。

有的人不快乐属于情境干扰型。

主要病因是因为陷入某种情境的时候,心境受到情境的干扰,被当时的情境所困,让自己无法展开欢颜。“想象快乐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找到快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遭遇坏心情的时候,如果能够主动地去想快乐的事情,九成以上能够带来好心情。这启示我们,当你陷入某种消极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时,请努力让自己想一件快乐的事情,快乐就会结伴而来。如果还没有效果,那就请找一面镜子,看看自己忧郁的脸是多么难看。然后,对着镜子笑笑,也就激发了你的快乐想象,你就会发现,好心情已在心底慢慢开始生长。

有的人不快乐属于放大痛苦型。

主要病因是因为心里有个消极放大镜,总是习惯盯住痛苦不放,在心里不断地放大它,于是与快乐无缘了。“放大美好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人找到快乐。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他的儿子对她很不好。她被儿子安排到一个平房里住,吃的是剩菜剩饭,每月给她10元钱的零花钱。有人怂恿她:“这样不孝的儿子,去告他。”老太太笑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对我不是还好吗?”众人不解。老太太说:“我有屋住,有饭吃,已经不错了。”别人说:“你对儿子付出了这么多,难道就求这些吗?”老太太说:“这还不够吗?我儿子工作辛苦,要养活那么多人,太难为他了。他能够照顾我这老太婆,我觉得他已经不错了。”有人把话传给她的儿子,儿子听了,良心发现,羞愧难当。儿子来接母亲回家,并向老母亲道歉。老母亲说:“儿啊,你没什么大错啊,要是你待我不好,我会活得这样开心吗?”

老太太把儿子的缺点缩小了,而把儿子的好处无限放大了。所以,她能够找到快乐。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学会放大美好,就会让自己的心情也好起来。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哭泣,更要找出一万个理由微笑。

享受当下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这一天,一位美国人在墨西哥海边村庄的码头上漫步,看见一艘停泊的小船,船上有几条大黄鳍鲔鱼。

美国人向墨西哥人赞美鱼的质量,然后问他:“花多长时间能捕到这些鱼?”墨西哥渔夫回答:“只一会儿的工夫。”美国人接着问:“为什么不在海上多花一点时间,捕更多的鱼?”渔夫说:“这些鱼已足够家庭所需。”美国人问:“那你其他时间去做什么呢?”渔夫说:“我每天睡到很晚,上午钓钓鱼,陪孩子玩玩,睡个午觉,每晚到村里喝点酒,跟朋友弹弹吉他,每天都活得很充实。”

美国人不无嘲弄地说道:“我是哈佛企管硕士,可以帮助你。你应该花更多时间捕鱼,接着买艘大一点的船,然后再买几艘这样的船,最后拥有一个捕鱼船队。然后,你不用再卖鱼给中间商,直接把鱼卖给加工厂。到最后,拥有自己的罐头工厂。从产品加工到营销,完全自己掌控。然后,你可以搬离这个沿海小村庄,到墨西哥市,到洛杉矶,最后住到纽约,在那里扩张事业。”

渔夫说:“但是,先生,那要花多长时间?”

美国人说:“大概15年至20年。”“然后呢?先生。”

美国人笑着说:“接着就是最棒的了。如果时机好,你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公司股票卖给大众,自己成为有钱人。这样,你就是富翁了!”“成为富翁?然后呢?”

美国人说:“然后你就可以退休了。搬到一个小渔村,你可以睡到很晚,钓钓鱼,跟孩子们玩一玩,睡个午觉,每晚遛达到村里喝点酒,跟朋友们玩玩吉他。”

听到这里,墨西哥人哂然一笑:“先生,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绕那么大一个圈子呢?我现在不正过着你设想中的生活吗?”

那个墨西哥人是睿智的。如果沿着那个美国人铺设的人生轨道,苦苦奋斗几十年所能得到的,到头来还不是当下已经拥有的生活?

但是,多少人一生在茫茫红尘中奔走,在名与利的泥潭中跋涉,总是以为自己所追求的幸福在更远的地方。结果,忙忙碌碌转了一个大圈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原来出发的地方。等到意识到什么是真正幸福的时候,生命留给自己享受幸福的时间,往往已经少得不能再少。

生命是用来享受生活的。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学学墨西哥人的睿智吧。从今天开始,学会享受当下,从每一天最平常的日子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人生需要钝感力

现在我们做一个选择题:一个敏感,一个钝感,你爱哪一个?

可以肯定,敏感是我们的共同选择,而钝感是不受欢迎的。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敏感让我们想到的是敏捷、敏锐;钝感让我们想到的是迟钝、愚钝。

但是,这里却要为钝感,为钝感的能力,说几句肯定的话。

钝感还算一种能力?钝感的能力还值得肯定?

正是这样。一次评优活动中,同样表现不错的小A和小B都落选了。小A生性敏感,对这样的事儿更是反应强烈:先是想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好,哪句话说的不好;然后想别人,哪个领导对我不满意,哪个同事对我有意见。想来想去,越想越严重,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痛苦,结果是大病一场。小B似乎天生缺少那根敏感的神经,对这样的事儿反应很钝,根本没往心里去,工作照样干,日子照样过,心情照样好。

你看,钝感是不是一种能力,是不是值得肯定的能力?

钝感的能力叫做钝感力。说起来,这个“钝感力”应该算是日本的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的能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很明显,作为心理学概念,钝感力与敏感力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力和敏感力一样,是人的反应速度和强度的一个指标。一个人的钝感力越高,敏感力就越低,反应也就越迟钝。这里的反应迟钝,不单是反应快慢的问题,还有个反应强弱的问题。人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协调,才能更好地与外界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维护身心平衡。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敏感力,我们更需要钝感力。

这是因为,尽管敏感不是坏事,问题是我们从不缺乏敏感力,正如同我们从来不用担心眨眼动作慢半拍。因为从出生那天起,上天就给了我们足够的敏感力,而忘了送给我们钝感力。所以,我们来到世上更需要好好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有人似乎怕坏了钝感力的名声,说钝感不等于迟钝。还有人觉得,应该给钝感贴上“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等漂亮的标签。其实,钝感就钝感,反应迟钝就反应迟钝,也不是坏事。钝感力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一种处世态度。适当的时候,钝感一些,反应迟钝一些,也是人生福分。

有个人说话有点拿腔拿调,朋友提醒了一句。他听后就有了种种敏感的猜想:朋友讨厌我?朋友对我不满?朋友和我的关系出现了问题?结果是影响了友情,影响了工作。你看,一个人缺乏钝感力就会这样平添苦恼。而郭靖、阿甘、许三多,毫无疑问,他们都算得上是成功者,都是很可爱的人。如果说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他们都具有较好的钝感力。

就是这样,人生需要钝感力。

养生保健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没病的时候身体容易抵御侵扰,有病了也容易身受心不受,而更好地康复。一位非常敏感的老太太得了病,总觉得身体哪都是病了,总嘀咕要完了,结果,原本不太重的病反而越来越厉害。相反,另一位老太太虽然做了癌症切除手术,却不大往心里去,照样拄着拐杖到处去转,照样乐呵呵,一年多下来,病情反而有所好转。

营造人缘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哪一天朋友开玩笑,说了一句有点刺激人的话,你没有听出来,或者入耳没入心。于是,朋友照样交往,人缘照样好。

和谐家庭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有一天对方做的饭菜不大对口,你没有吃出来,或者嘴上吃出来心里没在意。于是,饭菜照样香甜,夫妻照样亲。

成就事业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挫折,失败,压制,打击,你都没感觉出来,或者感觉出来了心不为所动。于是,事情照样做,人生照样活。

如此说来,钝感力简直就是我们心灵的天使了。

特别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更需要钝感力这位天使。不用说人生路上的泥泞坎坷,就说平时走路不慎摔倒这样的小事,钝感力差的人就会感到灰头灰脸,越想越痛苦;钝感力好的人就会呵呵一笑,甚至连笑都不笑,爬起来照样走,没事一样。

进一步说,人生得意的时候,其实依然需要钝感力。比如,名来了,利来了,权来了,好事来了,如果我们有了足够的钝感力,就会反应适度,再大的好事来了也不至于发疯。这岂不是我们的福音?

给自己放点气

一位少妇,婚后不久就常和丈夫争吵,夫妻战火一直不断。每次闹矛盾时他们各不相让,彼此指责对方的不是。因此,他们的婚姻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又一个周末,夫妻二人发生冲突后,少妇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诉说了婚姻的许多不愉快之后,她问心理咨询师:“今后自己该怎么办?”

听了少妇的诉说,心理咨询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给少妇出了一道题目:一辆装满货物的大卡车要通过一个桥洞时,因货物高出桥洞几厘米而无法通过。请问,在不卸货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卡车顺利通过桥洞?

听了这个问题,起初少妇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最后,在心理咨询师的提醒下,终于想到说:“给汽车轮胎放点气。”“对!给轮胎放点气,让汽车矮下几厘米,就可以通过了。”心理咨询师非常肯定少妇的回答,随后话锋一转,“那么,想想看,你对婚姻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为了让婚姻这辆车也顺利通过,是不是也该给自己放点气?”

听到这里,少妇深有所悟:“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次心理咨询,使少妇找到了对待婚姻的妙诀。此后,少妇和丈夫的冲突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过得和谐而幸福。因为,她学会了给自己放气,学会了示弱、退让、宽容和尊重。

原来,婚姻就像一辆车,负载着我们生活的希望。在这辆车负重前行时,我们要学会充气,好让婚姻前行顺利。同时,在遭遇生活的“桥涵隧道”时,我们要学会放气,让婚姻能够通过各种生活的障碍,顺利前行。

仔细想来,何止婚姻,人生全部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多少时候,人际冲突之中,彼此各不相让,双方狭路相逢,似乎已经到了过不去的关口。然而,只要我们学会给自己放点气,原来一切平安无事,生活的车轮照样顺利向前。不是吗?

神奇的纽扣

从前,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样样都好,就是性子太急。

这一天,他要与女友约会。小伙子来得很早,等待的过程又来了急性子。于是,他无心欣赏那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娇艳的花姿,只知道为不能立刻见到女友而急躁不安。于是,他急得头昏脑涨,一头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

忽然,朦胧中他面前出现了一个小矮人。

小矮人说:“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转而笑道,“不用愁,请拿着这纽扣,把它缝在你的衣服上。以后,你遇到着急实现什么愿望的时候,只需稍将这纽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立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倒合了小伙子的心思。他握着纽扣,试着一转。啊,女友立刻出现在眼前,还朝他笑送秋波呢!

真棒!他心里想,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那就更棒了。他又转了一下,立刻是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他和妻子并肩而坐,周围管乐齐鸣,悠扬醉人。他抬起头,盯着妻子的眸子,又想,现在要是只有我俩该多好!他悄悄转了一下纽扣,立时夜阑人静……于是,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我要座房子。他转动着纽扣,房子一下子飞到他眼前,房子宽敞明亮,就等着迎接主人。我们还缺孩子。他又迫不及待,使劲转了一下纽扣,日月如梭,顿时就有了一双儿女。他站在窗前,眺望葡萄园,真遗憾,它尚未果实累累。于是,又偷转纽扣,飞越时间……

他脑子里愿望不断,又总急不可待,将纽扣一转再转。

他哪里知道,生命就这样从他身边疾驶而过。还没来得及感受这一切,他已老态龙钟,衰卧病榻。到这时候,他再没有要为之而转动纽扣的愿望了。

回首一生,他不胜追悔自己的失算:我不愿体味生命的每一天,一味追求无穷的愿望的立刻满足。眼下,生命已风烛残年,才知道实现愿望的过程正是生命的意义。此时此刻,他多么想将时间往回转一点啊!

于是,他握着纽扣,浑身颤抖,试着向左一转。纽扣猛地一动,他从梦中醒来……

睁开眼,见自己还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可爱的女友。不同的是,现在他已学会了享受生命的过程,一切焦躁不安已经烟消云散。他平心静气地看着蔚蓝的天空,听着悦耳的鸟语,逗着草丛里的甲虫。他感受到了生命过程的快乐。

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给我们的感悟太深了。

我们来到世上,恰如一段漫长的人生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什么?还不是在于一路的景色。可是,我们常匆匆忙忙直奔目的地,没有顾上欣赏一路景色,空留遗憾。人生路上,不要被太多太急的欲望而驱使狂奔,停一停自己的脚步,让我们学会好好享受生命每一天的旅程吧!

人人皆可成圣贤

有句老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这里却要说:圣贤也是人,圣贤也会有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关键不在于无过,而在于能改过,能克己修心,能完善自我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人人皆可成圣贤了。

历史上有个叫袁黄的人,便是这样一位圣贤人。

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曾任宝坻知县,卸任后,被擢升为兵部职方主事,后追授为“尚宝司少卿”。对,他就是那本流传的《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袁黄一生政绩卓著,著述颇丰,品格高杰,成为后世称颂的圣贤人。

袁黄何以成圣贤?

太虚大师说起成佛之道,有过经典的四句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意思是说,只要像佛那样做人,人做成功了,人格发展完善至极了,也就成佛了。这就叫做现实,这就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成佛如此,成就圣贤人也是如此。谁的人生成就,都是人格的成就。

阅览《宝坻政书》的“自治书”,拜读《了凡四训》的“改过之法”,探寻袁黄的生平事迹,你会看到,袁黄为了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他真正做到了“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检点,自我约束,自我忏悔,自我改过。即便身在官场,每天处理公务后,也要反省自身所为,并填写“功过格”,记录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错了,就忏悔,就坚决改过。

改过,说来容易做来难。能知过,已然需要一番做人的功夫;能改过,更需要一番做人的硬功夫。袁黄就是练就了改过的硬功夫,才成就了一位圣贤人。

那么,我们可以向袁黄学习哪些改过的功夫呢?

一是从事上改过,也就是从改变行为着手。比如,以前爱发脾气,从现在开始,练习遇到事情不发脾气。这就是从事上改过。这,类似于与现代心理治疗的行为疗法,应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这种方法非常困难,因为它只从行动上勉强压制,没有除去病根,所以不是根本的办法。

一是从理上改过,也就是从改变认知着手。比如,以前爱发脾气,那现在就想一想:每个人都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应该互相体谅。如果是对方无理取闹,跟我有什么关系,本来就没什么好发怒的。再说,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天尤人的修养学问。生活不能称心如意,都是我自己的德行涵养修得不够,不能感化对方的缘故,必须自我反省。如果有人来毁谤,就是要磨炼我成大器,我欢迎都来不及,哪里会发怒呢?如果一听到毁谤就发怒,就立马自我辩护,岂不是作茧自缚,自取其辱?况且,发怒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身心。这样,道理想通了,改过就容易了。这,类似于现代心理疗法中的认知疗法,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改过的方法。

一是从心上改过,也就是从修习心念着手。人的过失虽然有千百种,但穷根究底,都是由心念造成的。百病从心生,百过也是从心生。如果我们的心不动念,没有私欲,怎么会产生过失呢?所以,不必逐样检讨各种不同的过错,只要一心向善,当下保持正念,邪念自然无法污染我们。这就是净化心念的真谛,这就是从真心本性上下功夫了。好比砍伐毒树,应该直接斩断树根,何必一枝一枝地剪,一叶一叶地摘?因此,最好的改过方法是修心,是当下保持清净的心念。有了清净的心念,自然不会在理上痴迷,自然不会在事上妄为。

如此改过,我们都可以走上圣贤之路,都可以走上幸福之路。

你看清方向了吗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据传说,在长安城的一个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非常要好。有一天,马被唐玄奘选中,上西天取经去了。

17年后,马凯旋而归,回来看望驴子。

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话多。说起一路的风险和半生的体验,驴子非常羡慕,吃惊地说:“太神奇了。这么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而马却说:“其实我们走的距离差不多一样的,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有停止。但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但清晰的目标,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没有目标,只是围着一个磨盘打转。”

看着往昔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伙计,如今名闻天下,衣锦还乡,驴子不由得自惭形秽,面红耳赤。

你也许说,这不过是一个寓言故事。可问题在于,寓言里的事,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事。下面这个人间的真实故事,会给我们更好的启迪。

比赛尔,宛如撒哈拉沙漠的一颗明珠。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到那儿观光。奇怪的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那里的人们从没有人能走出大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据说,那里的人们曾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沙漠。于是,祖祖辈辈就沿袭了一条经验:无论从哪个方向往外走,最终还是要转回来。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从比赛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出了沙漠。

那么,比赛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沙漠呢?肯·莱文非常纳闷。于是,他雇了一个名叫阿古特尔的比赛尔青年,让他带路,来实际看看比赛尔人是怎样转回去的。

他们二人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阿古特尔走在前面,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了一根棍子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到第11天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赛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里,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大小不一的圆圈,足迹十有八九像一把卷尺的形状。比赛尔处于浩瀚的沙漠的中心,方圆上千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极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离开比赛尔时,教会了阿古特尔如何走出沙漠: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了,3天后果然走出了大漠。

于是,阿古特尔的铜像,以开拓者的身份,竖立在比赛尔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目标方向开始的。

是的,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让我们多少人迷失了方向,而虚度了人生。可以说,真正的人生,是从看清了目标方向的那一刻开始的。

有一年,一群各方面情况基本相同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

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又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你看,有怎样的目标方向,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你看清自己的目标方向了吗?

地狱与天堂

牧师请教上帝: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

上帝带着牧师来到一间房子里。房子里围着一张圆桌坐着一群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带有长长手柄的汤勺,圆桌上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炖肉汤,可是手柄太长,他们都无法把肉汤送到自己的嘴里。因而每个人的脸上都痛苦无比。

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上帝又带着牧师来到另一间房子里。这里面的摆设与刚才那间没有什么两样,房子里同样围着一张圆桌坐着一群人,他们手里同样都拿着一把带有长长手柄的汤勺,圆桌上同样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炖肉汤。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都在舀给对方喝。因而他们都吃得很香,很满足,也很快乐。

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原来,地狱与天堂,都在我们人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在同样的生活里我们对人对己的不同态度之中。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鱼。这两个人,一个要了一篓鱼,另一个则要了那根渔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不动就用干柴打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眼间就把一篓鱼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朝海边走去。可是,当他看到那片蔚蓝的海洋的时候,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都用光了。他也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有两个同样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鱼。然而,他们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共享两种东西的好处,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那一篓鱼让他们终于经过漫长的跋涉来到了大海边。从此两个人协作,靠一根渔竿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各自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各自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乎同样的生活境遇,前面的两个人掉进了地狱,后面的两个人走到了天堂。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景象。许多时候,我们在为自己的事烦恼,根本无心去倾听和关注别人。“别理我,烦着呢!”“为什么我要帮助你?”“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还要帮他的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恰恰是这样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变得短浅,我们的心灵变得狭小,我们的生活就没有了满足和快乐。于是,我们会步入糟糕的境遇。

有些事是我们自己所无能为力的,就像无法用那带有长长手柄的汤勺,舀汤送不进自己的嘴里一样。这时候,我们多希望有人伸手帮上一把!也许别人费不了多大的气力,就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就心存感激。同样,有时我们的举手之劳,也可以帮了别人一个大忙。因而,生活的智慧让更多的人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从别人那儿得到帮助。我们就是为了自己,也要好好善待别人,帮助别人。越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越是要互相帮扶和救助。于是,生活中就另有了一番景象。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我们走过困境,走向阳光;帮助了别人,我们感到满足,收获幸福。永存生活的爱心,生活就赐给我们满足和快乐。于是,我们生活在天堂。

缩回彼此的手,我们就在苦难的地狱;伸出彼此的手,我们就在幸福的天堂。

幸福就在这里

人生何时最幸福?

人生童年最幸福。因为童年烂漫而质朴,烂漫质朴到最会自自然然踏踏实实地享受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时每一刻,而全然不在乎生命的目的和结果。

一旦走过童年,便“人生识字糊涂始”,开始容易犯一个认知上的根本的错误:被生命旅程中的太多、太重、太大、太高的一个又一个目的和结果所累,而忘记了享受生命旅程本身。于是,那么多人找不到了幸福,只落得苦叹:幸福在哪里?!

一次,我给迎接高考的毕业班学生们做复习迎考的心理指导。我问:“作为就要走上考场的年轻朋友,你们感到幸福吗?”全场哗然。一位代表说:“哪里有幸福?苦不堪言。”我讲道:“那是你们太注重考试的结果而忘记了过程。就高考说,当你把注视点转移到过程上来而淡漠结果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复习起来是那样心清气爽,你就会感到在小溪边柳荫下捧读一本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就会感到在考场上挥笔疾书简直是过一把瘾……至于结果,那是功到自然成的事,管它呢!能过把高考瘾,享受一次高考,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古往今来还不知有多少人没这个福分!如此地注重过程淡漠结果,岂不就潇洒考一回?!”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何止莘莘学子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七色社会中许多人,都容易被自己制造的注重结果而淡漠过程的误区所困扰。

单说这流行的“红道、黄道、黑道”之说,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奔仕途的人做了科长奔处长,做了处长奔局长;下商海的捞了几万惦着十几万,捞了十几万惦着几十万;做学问的评了讲师评副教,评了副教熬正教。多少人眼睛只盯住了一个个结果,每一步的不如愿都会苦从中来,而忽略了人活着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忘了人生的意义本质上不过在于生命的过程。

有一个传说很是耐人寻味。

一位年老的盲人琴师,带着一位同样双目失明的少年,四处流浪漂泊,以弹唱为生计。虽艰辛却坚毅。有一天,年老的琴师终于弹断了他一生中的第一百根琴弦。琴师大喜若狂,因为他师傅生前传给他一个药方,说只有在他弹断了一百根琴弦之后,才可以用这药方,也只有到那时这药才灵验——能让他的双目重见光明。

琴师兴冲冲带着珍藏多年的药方跑到药铺。然而药铺的人告诉他:这药方上一个字也没有!琴师木然了,那个在心中支撑了他一生的强大力量顷刻间化为乌有,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很快,他就衰老了。

走到人生尽头时,他彻底醒悟了——师傅是为了让他享受好生命的每一天。于是,临终前,他郑重地将药方传给了年少的盲童,并重复了当初师傅告诉他的那番话,他也留给盲童一个追求。因为他自己,就是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享受了人生的每一天。

故事给人诸多的启迪。琴师最终的追求是无望的,这是一种不幸,但极幸运的是,他得到一个人生秘诀,在不幸之中也能去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我们无须如盲人琴师那样,在无可奈何之下靠别人开什么药方。我们只要采取心理学的一个人生认知上的策略——转移一下注视点,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如此,我们就会发现生命过程中,脚下的每一步都蕴含着应该享受的幸福。

当我们自自然然踏踏实实去对待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返回童年,我们就会悟透:在太多、太重、太大、太高的一个个结果中去寻找幸福,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人生应该注重过程。因为幸福就在这里,就在这生命的过程之中,就在这人生奋斗的过程之中,就在这蕴含着人生幸福的每一个日子中。

你的幸福能力有几分

什么是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发现幸福的能力。

一个男人不慎遭遇了一场不小的车祸,最后的结果是失去了一条腿。亲友们都想方设法安慰他。他却笑了:不用安慰,我是个有福的人,这样一场车祸,老天不仅给我留下了一条命,还给我留下了一条腿,真的,我够幸运的了,我够有福的了。你看,伤痛来了,灾祸来了,这位朋友的心却满是幸福。

就是这样,越是经历过不幸的人往往越懂得幸福,而那些幸福的人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在感受,不是决定于外在生活,而是决定于我们对生活的看法。老天为什么给我们一双眼睛?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任何时候都会找到幸福。哪怕是身在不幸,也可以让自己的心在幸福的天堂,更不用说身处那么多平常而幸福的好日子。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体验幸福的能力。

慧眼发现了幸福,还要慧心来体验幸福,这便是幸福感。幸福感是很细腻的内心体验,是需要用一颗慧心细细品味的。但是,我们好像都学会了体验所谓的不幸,哪怕是一点点不如意,都会在我们心里无限放大,却偏偏对我们生活中的幸福那样麻木,即便谈起幸福感的时候,往往也是很粗糙的感觉,内心缺乏对幸福细腻深刻的体验。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放大镜聚焦错位。我们应该让心理放大镜重新聚焦,来充分而深刻的体验我们生活原本存在的幸福。

有对亲兄弟,却彼此如同路人甚至如同仇人,说起来总是念念不忘对方那些似乎可气可恼的往事,每到此刻总是面容扭曲声泪俱下。心理学家没有讲多少道理,只是引导他们彼此回忆从小到大的温情往事,一点点,一件件,一次次。他们心中感受幸福的触角激活了,他们的心渐渐有了柔和,渐渐找回了幸福的亲情。

就是这样,用一颗柔和的心回味往事,用一颗智慧的心品味生活,幸福就会在我们的心里放大,幸福感就会润泽我们整个身心。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承受幸福的能力。

1996年,威廉·维克里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埋头研究了几十年,此前却一直得不到公众承认。此刻终获大奖,对他来说,真是最幸福的事情了。然而,突然降临的幸福,却导致他心脏病突发,获奖三天后去开会的途中与世长辞了。

这真是,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面对幸福,我们真的得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学会享受幸福。如果不能承受幸福,如果不会享受幸福,幸福的后面就会跟来不幸:或是,幸福把人突然击倒,让不幸猝然而至,类似威廉·维克里乐极生悲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鲜见;或是,幸福把人逐渐淹没,让不幸悄然袭来,于是有了那么多人可以在苦海中拯救自己,却在幸福的汪洋中走向灭顶。如此说来,承受幸福的能力就得有点真功夫了:一是对幸福保持一份淡然;一是对幸福保持一份清醒。如此,才能在幸福中重新调整自己,不让自己在幸福中倒下。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创造幸福的能力。

善于发现幸福,善于体验幸福,善于承受幸福,你心中那颗幸福的种子,就会茁壮成长起来,就会化作强大的心理能量,帮你汇聚起来更多的善缘,帮你创造出更多的人生幸福。这样的幸福,既有内在的心灵的幸福体验,更有外在的现实的幸福生活。就是说,这时候的幸福绝非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这样的幸福,既有用心可感可悟的那份幸福,更有用手可触可摸的那份幸福。

你看序言中那对夫妻,他们虽曾遭逢不幸,但是,他们心怀幸福,他们有幸福的能力,他们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人。因而,他们赢得了老天的眷顾,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幸福,并且继续创造着未来的幸福。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幸福能力的人,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幸福会离他越来越远;有幸福能力的人,能真切感到自己有福的人,幸福必会更多地光顾他的生活。这,便是境随心转,便是命由心造。

如此说来,你有几分幸福的能力?

读懂心灵

读懂心灵

佛家的一个故事或许不难参悟。

有位和尚,每天打坐入定时,总是遇到一个大蜘蛛来搅乱他的心,让他很是烦恼。他向老禅师讨教驱逐蜘蛛的办法。老禅师让他下次入定前准备好一支笔,当蜘蛛出现时,用笔在蜘蛛的肚子上画一个圆圈。于是,再入定时,蜘蛛一出现,和尚便用笔在它的肚子上画一个圆圈,那蜘蛛立刻消失了,和尚也就安然入定。

然而,待和尚出定后一看,却见自己的肚子上赫然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圈。和尚由此大悟,人生烦恼原来都源于自己的心。

这故事离我们生活似乎太远?好,我们再看一个。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呦!”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如此愁来愁去,老太太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

幸有智者献一妙策:“老太太您该学会转念一想:晴天好晒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