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桃《行政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4:32:4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永桃《行政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张永桃《行政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学

1.1 复习笔记

一、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行政的含义及理解(1)含义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2)科学理解行政的含义

①明确行政与国家的关系。

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的客体或内容是国家事务,行政的基础是国家权力。行政是国家的行政,是阶级的行政,是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

②明确行政与管理的关系。

a.行政是一种管理活动,它具有管理的一般要素和特点;

b.行政是有特定意义的管理。只有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才是行政管理。

③明确行政与法律的关系。

行政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管理,一切行政活动均以法律为依据,要依法管理。

2.行政学的研究对象(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现象,它是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2)目的是探索和揭示行政活动的一般规律性,科学地确立国家行政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各种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原理、原则、体制、结构、方法、手段等,以指导整个社会的行政管理实践,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3.行政学的主要内容

行政学主要内容大体上包括三大部分:(1)行政的权力主体。行政是行政权力的行使及其过程。(2)行政过程和内容,包括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人事行政、公共财政、行政监督等主要环节。是一个从决策到用人、管财等事务,再到实施监控的完整过程。(3)行政效率与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推进行政改革则是保持行政活力和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

二、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1.行政学的产生(1)产生

①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②行政学真正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始于20世纪20年代。行政科学的理论体系大体形成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加强对行政实践和行政理论的独立、深入研究。

②行政学的产生同这个时期管理思想的突破性进展密切相关。科学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③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政治学是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政治学理论的发展是促进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行政学发展的几个阶段(1)科学管理时期

①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a.科学管理是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

b.提倡合作,而不是不和;

c.要求最大的产出,而不是受了限制的产出;

d.力求使个人发挥他的最大的效能和获得最多的财富。

②亨利·法约尔的行政十四项“普遍原则”

指挥的统一性原则、等级系列原则、控制幅度原则、集权原则、责任原则、分工原则、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报酬原则、秩序原则、公正原则、保持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原则等。

③马克斯·韦伯的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认为,最理想、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官僚集权组织,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通过法律确定的职位的权力进行管理。理想的官僚集权组织的特征包括:

a.实行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并且使这些权力和责任合法化;

b.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成员;

c.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都是任命的;

d.行政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e.行政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

f.行政人员要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④科学管理时期的行政学理论的缺陷:

a.过分重视和强调机械效率,忽视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b.偏重于行政现象的静态方面,忽视其动态方面的研究;

c.偏重于组织的功能,忽视组织中人的作用;

d.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寻求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忽视时空因素的影响和实际运用;

e.片面强调人的生理能力和物质需求,忽视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需要,缺乏对人的尊重。(2)行为科学时期

行为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①梅奥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有关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

a.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

b.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c.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无形的“非正式组织”;

d.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关系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②巴纳德的行为科学理论

a.运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推进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任何组织都包含三种普遍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沟通。

b.非正式组织理论。非正式组织是没有正式结构、不定型的,也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共同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习惯和规范。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起着三种作用:

第一,从事正式组织难以或不宜沟通的信息、意见;

第二,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

第三,可以避免正式的控制,维持个人品德、个人自尊和独立选择。

c.权威的接受理论。权威的来源和实质,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出命令的人,而在于被命令者接受不接受。

d.组织平衡理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协调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关系,不断将组织成员的贡献转换成满足,又利用满足促使组织成员作更多的贡献。

③西蒙的决策理论体系

西蒙在行政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把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

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行政的中心,

b.把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强调整个决策活动过程,需要对实际情况的真切了解,需要上层和下层的密切配合,需要信息沟通。

c.认为行政决策所涉及的一是价值因素,二是事实因素,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强调决策不能只注意事实和过程,而忽视社会的价值。

d.从决策过程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认为行政组织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作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e.强调行政组织要为决策活动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要确定行政组织及其所属机构的活动目标,要确定各个层级组织成员制定决策的范围,并要为达到组织目标创造各种条件和提供各种有效手段。(3)现代化管理时期

现代化管理时期行政学发展的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把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地运用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使行政学日益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①从20世纪60年代起,行政学、西方行政学进入了科学化阶段而趋于成熟。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构成整个社会科学的核心。

③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新公共行政学”。

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或“管理主义模式”。

3.中国行政学的发展(1)民国时期,行政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行政学理论研究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2)在新中国成立前,行政学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实践方面。(3)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的行政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主要由于“左”的错误,没有把行政学视为一门独立学科。(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行政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作为政治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行政学,也逐渐引起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5)中国行政学恢复、重建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这主要表现为:

①在学科建设方面,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牢固地被确定下来并获得重大发展;

②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行政学经历了从引进、学习、借鉴到消化、提高、创新的渐进发展过程,适时地提出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时代要求,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应有的理论贡献;

③在理论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行政学的教学、科研体系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政府管理和其他公共部门的专门人才。

三、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1.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掌握现代行政活动规律,正确运用国家权力,正确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有助于增强广大行政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2.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指导原则(1)首先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2)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直接面向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实际,着力为中国的改革与建设事业服务。(3)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广泛吸取各国先进的理论和经验。(4)学习研究行政学,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这门科学。

3.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把握,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探索;又要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2)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是对不同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或其中的某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异同,权衡利弊,取长补短。从比较和鉴别中更好地把握行政管理规律,积极吸取国外一切有益的东西,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优化的行政管理模式。(3)系统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行政现象和行政过程,把行政的各种构成要素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当作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对行政内部、外部的各种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和数量分析,以确定目标和实施方案的优化,求得最佳行政效率。(4)综合研究方法

在行政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要综合运用与行政学密切相联系的各种学科理论和知识,探索行政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同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将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客观规律综合地加以认识和利用。(5)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对已经发生的真实而典型的行政事件或问题,通过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并分析整理,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出结论,提出意见,以供有关方面分析研究和借鉴之用。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霍桑实验”及基本结构

答:霍桑实验指由梅奥教授所参与并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基本结构为:(1)实验过程。这个试验包括这样几个阶段:①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③大规模访问交谈;④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这一项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最初目的是要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试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地促使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2)霍桑实验的主要结果。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3)霍桑实验的意义:①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从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②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了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2.新公共行政学派

答:新公共行政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学界最活跃的一个学派,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关注社会公平,致力于对行政道德问题的研究。该学派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②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⑤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新公共行政运动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持久的,其中不乏一些建设性的争论。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尤其关于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3.西蒙的两种决策前提(南京大学2004年研)

答:西蒙将决策前提分为两大类:①事实前提,即技术、知识、情报信息这类可观察到的事物及其运动方式的陈述,陈述的正误可以由经验事实进行验证;②价值前提,即个人的某种行为及其前景、后果的主观性评价,诸如组织目的、效率标准(效率标准如果作为手段则属于事实前提)、公平标准、个人价值等。

4.行政和行政学(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答:(1)行政通常是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政务的分析和推行。具体表现为政府以为全体国民服务等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为依据,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等行政理念为指导,以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为基础,以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手段,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履行政府职能,制定国家宏观公共政策。(2)行政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发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3)行政是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即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在行政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中,行政学的研究内容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行政理论、行政功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信息、行政实施、行政监督、行政法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机关管理、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这些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

二、简答题

1.简述C.L.巴纳德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贡献。(南京大学2007年研)

答:巴纳德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推进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不是单个人的行为,而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一种协作,是有意识加以协调的系统。任何组织都包含三种普遍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沟通。(2)非正式组织理论。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没有正式结构、不定型的,往往也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共同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习惯和规范。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起着三种作用:从事正式组织难以或不宜沟通的信息、意见;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可以避免正式的控制,维持个人品德、个人自尊和独立选择。(3)权威的接受理论。巴纳德认为,权威的来源和实质,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出命令的人,而在于被命令者接受不接受。若被命令者不接受,也就不存在这个权威。所以行政主管者应力求使自己的命令被下属所接受或同意。(4)组织平衡理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一个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协调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关系,不断将组织成员的贡献转换成满足,又利用满足促使组织成员作更多的贡献,这样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发展。

2.霍桑实验所总结的人际关系原理包括什么?(南京大学2005年研)

答: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于1927年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以新的方式继续进行“霍桑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由此总结出一套有关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主要有:

①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②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③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无形的“非正式组织”;④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关系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3.简述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答: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最初被称为“人群关系学”。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始人和早期代表人物是乔治·埃尔顿·梅奥和弗里茨·朱利斯·罗特利斯伯格等。之后行为科学在巴纳德和西蒙等人的努力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行政管理全面进入了行为科学时期。

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如下:(1)梅奥

梅奥进行了“霍桑实验”,总结出一套有关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包括:

①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

②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③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无形的“非正式组织”;

④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关系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2)巴纳德

巴纳德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主要有:

①运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推进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人们自觉的、有意的、有目的的一种协作,是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的系统。不管是哪种形式或层级的组织,都包含着三种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

②非正式组织理论

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没有正式结构、不定型的,往往也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共同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习惯和规范。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起着三种作用:从事正式组织难以或不宜沟通的信息、意见;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可以避免正式的控制,维持个人品德、个人自尊和独立选择。

③权威的接受理论

巴纳德认为,权威的来源和实质,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出命令的人,而在于被命令者接受不接受。若被命令者不接受就不存在这个权威。上级的命令要被下级所接受或同意须达到:受命者对命令本身十分明确;受命者认为所下达的命令同他们的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同受命者的个人利益保持一致;受命者有能力遵守或执行这个命令。

④组织平衡理论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一个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协调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关系,不断将组织成员的贡献转换成满足,又利用满足促使组织成员作更多的贡献,这样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发展。(3)西蒙

西蒙是行政学家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研究行政管理最有成就的人之一。西蒙在行政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把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①管理就是决论策,决策是行政的中心,行政行为之根本就是组织中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

②把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强调整个决策活动过程,需要对实际情况的真切了解,需要上层和下层的密切配合,需要信息沟通。

③主张重视决策中的所谓“价值”的研究,认为行政决策所涉及的一是价值因素,二是事实因素,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强调决策不能只注意事实和过程,而忽视社会的价值。

④从决策过程的角度对行政组织进行研究,认为行政组织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作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4.简述新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观点。(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研)

答: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新公共行政学派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代价。(2)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3)主张建构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新公共行政学认为,组织结构与功能状况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需要寻求以顾客导向、应变灵活和回应性强的组织形态。(4)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两分法使得行政研究的焦点局限于行政机关的预算、组织和管理、人事以及大量其他中性问题上,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研究,使公共行政远离于社会危机处理的需要,因而过于狭窄,过于以“组织内部”为取向,理论上过于空洞。(5)主张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民主行政认为公众需要的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

新公共行政运动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持久的,其中不乏一些建设性的争论。他们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关于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第二章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2.1 复习笔记

一、国家权力与行政权力

1.国家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内涵及特点(1)国家权力的内涵及特点

①内涵

从逻辑上来看,国家权力属于政治权力的范畴,基于契约或其他关系而形成,属于特定领域的公共权力。

②特点

a.对内的特征有:

第一,不受干涉地规定本国国体与政府形式;

第二,决定内部组织以及国民行为的规范;

第三,决定对内对外政策;

第四,合法垄断使用国内暴力的权力。

b.对外的特征有:

第一,主权国家之上一般只服从国际法;

第二,国与国的关系建立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平等且互不干涉、互不侵犯;

第三,在国际上,主权国家是重要的行为体,处于首要地位,对内对外都要体现出主体的地位。

③国家权力组成

a.立法权。立法权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分为两类: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

b.行政权。行政权是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内行政、外交等各方面行政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c.司法权。司法权是一种判决权,是法官依照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就案件当事人提出的事实问题主张和法律问题主张在是非、曲直、正误、真假等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之间进行的辨别、选择与断定的权力。(2)行政权力的内涵及特点

①内涵及理解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强制力量。行政权力的性质从属于国家政权的性质,是国家政权性质的集中体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

b.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依照宪法、法律和各种行政法规履行国家行政职能,实施各种行政行为。

c.设置和运用国家行政权力的目的和任务是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d.行政权力是一种合法的强制力量,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行政法规、政策、计划、决议、命令等为表现形式,通过政府指挥命令系统来实现。

②我国行政权力的特点

a.服务性或人民性特点

国家行政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追求、参与、行使和监督行政权力的权利,享有通过行政权力获得社会公共服务的权利;而行政权力设置、变更的目的,在于更加有效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b.派生性或执行性特点

行政权力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所派生的,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行政和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

c.统一性或垂直性特点

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其他组成部分是统一的,不可分割或分立的;而且是垂直行使的,国务院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统一领导。

d.权威性或强制性特点

行政权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掌握着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同时,行政权力是国家机器的发动装置,对外代表国家或一级政府,是国家强制力的集中体现。

2.国家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1)人类社会自有国家政权以后,就有了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和国家权力有着共同特征和历史渊源。(2)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权力是在国家权力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是除立法、司法以外的那一部分国家权力。(3)以我国为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及其赖以实现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并对权力机关负责,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4)在国家权力体系中,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相比,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执行性特点。

3.现代行政权力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1)现代社会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

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①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基本来源。

②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在运用惯例处理行政事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a.惯例不得违背原有的法律和法规;

b.惯例为原有法律的推论或补充;

c.惯例必须为关系人乐于接受;

d.惯例用于处理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事务,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以克服法制的固有缺陷。

③授权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授权主要包括“法律授权”和“人为授权”。法律上的授权是依法赋予的。人为的授权分为:

a.以行政首长名义的授权;

b.必须亲自参加而分身乏术时,只得口头授权派代表出席。

④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2)现代行政权力的分类

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中,行政权力可以区分为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权力。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行政权力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行政性立法权。这是一种部门立法权,行使这种权力的结果是制定行政法规。立法权确定基本原则之后,由行政权力机关自主地制定法规加以处理。

②行政性管理权。中央政府的行政性管理权属于最高行政管理权限。

③行政性决定权。内容包括改变和撤销、批准、决定和审定等。(3)现代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

①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国家正常的社会秩序。

②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

③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4)现代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

①以民意为基础

不仅在实质上,而且要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意,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②以政策为依据

国家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以执政党的政策为依据,接受执政党的政策指导。

③以法律为准绳

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法律是最重要的依据和准绳。通过立法或行政机关,及时地将执政党的成熟政策制定为法律或法规,用来规范行政权力的运用和社会公共行为。(5)行政权力与行政管理过程

行政权力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表现:

①行政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行政组织的权威。具体包括领导权、指挥命令权、行政立法权、决策权、监察督导权等。

②行政权力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人事决定权,主要包括考试录用权、任免权、考核权、奖惩权、处分权等。

③行政权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体现为财政和财务决定权,具体包括预算决算编制权、会计检查或审计权、计划审批权、行政经费支配权等。

④行政权力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行政事务处理权,包括程序性决策权、行政事务督办权、行政经费使用权和日常事务处理权等。

二、行政权力与行政体制

1.行政体制的内涵及形式(1)行政体制的内涵及特征

①行政体制的内涵及理解

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行政体制等,是国家行政机关内部权力结构、组织形式、制度规范和事权配置方式的总称,包括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各种形式。

理解行政体制概念的内涵需要把握好的问题:

a.行政体制介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基础方面取决于经济体制,同时也有影响、制约或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而在政治价值和政治统治方面,行政体制则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决于政治体制的状况。

b.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和政府系统各级各类部门职权的配置。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权力配置和部门间的横向权力配置。

c.行政体制的状况决定了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动和运行机制。行政组织是行政体制的结构要素,行政体制则是行政组织的结构方式。

②行政体制的特点

我国现行行政体制的特点,可概括为集中管制性、转型过渡性和历史继承性。

③行政体制的作用

行政体制可以科学配置行政资源,优化行政权力结构,改善公务员工作的制度环境,推动公民的行政参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能力,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2)行政权力与行政体制的关系

①对行政权力的认识常是通过行政体制和行政实践活动得到的。

a.行政权力是抽象的“内核”,行政体制是其外在的、静态的结构形式,而行政实践则是行政权力、行政体制运行和实现的动态过程;

b.行政权力是通过行政体制实现的,行政体制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行政权力实现的程度。

②行政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结构形式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静态结构关系和动态机制的总和。包括行政系统内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关系。

③行政体制是行政权力物化的结果,是各种行政组织、行政制度和行政关系的集合体。

a.行政权力决定了行政体制的状况,行政体制是行政权力的外部表现形式;

b.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配置和划分,尤其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置和划分;

c.行政权力和行政体制的关系及其变革取决于一国的行政环境的状况,特别是政治体制的状况。(3)行政体制的基本形式

①集权制行政体制

a.集权制或中央集权制,表明国家行政权力大多集中于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行政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隶属于中央国家行政机关。

b.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上级与下级机关间,是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②分权制行政体制

a.分权制或中央与地方分权制,主要是基于国家共同体和地方共同体之间的权益划分,依法形成的权力分工体制。

b.中央政府只是把维持国家共同体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那一部分行政权力集中起来,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地方共同体的绝大部分行政权力由地方政府执掌。地方分权制行政体制也可称为“分层集权制”或“分级集权制”。

③均权制行政体制

在均权制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行政权力趋于协调,臻于合理,各尽所能,相辅相成,一方面有发达的地方自治制度,另一方面,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民主政治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集权体制与分权体制的利弊分析(1)集权制行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集权制行政体制是一种“塔式层级制”或“官僚制”行政体制,“权力线”或“指挥命令系统”是行政管理的“中枢”,它将各层级行政首长和行政“单位”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等级节制的集权制公共行政系统。

①优点

a.集权结构下,能够卓有成效地做到命令统一,步调一致;

b.指挥灵便,行动迅速;

c.事权集中,责任分明;

d.层级节制,统筹兼顾;

e.能够保证上级决策或领导意志得到最有效地贯彻执行。

②弊端:

a.集权制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

b.容易出现超强的政治与行政控制,导致过度集权。

第一,中央集权制,行政权力过分地集中于中央政府、上级政府及其行政首长,不能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二,由于严密的等级节制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不能因时、因事制宜地处理复杂多变的行政事务,容易使行政体制失去对环境的弹性适应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导致行政体制的僵化和活力的丧失;

第三,容易造成行政首长的专制擅权行为,造成一个没有限制和制约的权威系统。(2)分权制行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①优点:克服集权制消极影响和固有缺陷

②弊端:

a.行政首长的权威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各行其是,易造成地方主义泛滥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内耗,降低效率,不利于国家总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安全和主权完整。

b.责任不清、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现象司空见惯;

c.由于政令不一,力量分散,政府无法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平衡、协调、指导国家与社会的发展。(3)集权与分权的模糊选择

①在集权制和分权制之间,存在着一个“两难选择”现象。

在社会发展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之前,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心理方面没有摆脱传统束缚以前,理想的行政体制是不具有现实性的。同时,在目前条件下,无论是资产阶级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行政体制上追求绝对的(或强大的)集权制或绝对的(或彻底的)分权制都是徒劳的。

②分权制与集权制的有机结合或完美统一,是行政管理体制变化发展的理想价值取向,是人们衡量行政体制的抽象标准或参照系统。

③在现实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寻求如何集中行使行政权力,以发挥集权制的优点,如何分散行使行政权力,以发挥分权制的长处,并通过外部和内部机制,克服集权制和分权制的缺陷,把二者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行政权力集中行使和分散行使的合理机制。(4)社会主义国家为集权制和分权制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权力集中和分散行使有效结合的结论,对当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①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为集权制和分权制完美结合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主集中制是有条件的集中制,即在广泛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民主基础之上的行政集权制,是在“中央和地方都要彻底执行同样程度的民主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制。

②马克思主义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又为建立行政权力集中与分散行使的合理机制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内涵

①广义的行政责任及分类

a.内涵

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公民或全社会负责的活动。

b.分类

在行政行为中,根据行政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的不同,可把行政责任分解为:

第一,行政行为中的政治责任

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及其他政府组成人员,既是一个行政角色,履行国家公务;又是一个政治角色,执行执政党的政策,接受执政党的政治领导。

第二,行政行为中的法律责任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惩戒责任、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

第三,行政行为中的行政职责

第四,行政行为中的道德责任

②狭义行政责任的内涵

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2)行政责任的基本特征

a.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

b.行政责任具有法律的规定性(3)狭义行政责任的分类

①以行政责任产生的原因为标准分类

a.依职位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依职位而产生的行政责任是指因国家公务员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而具有的行政责任,即在职权范围内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b.依法行政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依法行政而产生的行政责任是因国家公务员或其他公民、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有关规定而产生的责任关系,即当事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可称为应负的行政责任。

分类的意义在于防止仅从法律后果的角度对行政责任作消极的理解,以充分认识作为国家公务员工作义务的行政责任。

②以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不同为标准分类

a.一般行政责任。一般行政责任是指公民或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b.专门行政责任。专门的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职权范围内应尽的义务和因违法失职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③以行政责任的不同作用为标准分类

a.程序行政责任

程序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法定程序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以及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所必须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b.实体行政责任

实体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所必须达到的预期结果以及没有达到预期结果而必须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2.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1)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①从国家行政权力层面看:

a.采用三权分立和地方自治体制的国家,实行的是基于宪法的直接授权和独立问责的政治责任机制。这种责任体制以分工负责、分权制衡为基础,以保证行政权力和责任的对应。

b.采用议行合一或中央集权体制的国家,实行的是基于宪法的间接授权和集体问责的政治责任机制,这种责任体制以集中统一领导为原则,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和整体问责。

②从现代行政组织内部职能和权责配置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权责关系:

a.基于个人行为的分工负责关系,以层级节制、岗位问责为主,通常为坚持“政治中立”的官僚制国家所采用;

b.基于集团行为的团结协作关系,以思想引导、行为自律、政治问责为主,常为坚持“政治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教合一的国家所采用。

③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行政权责关系主要表现为指导、管制、服务和社会问责。(2)行政权力与行政问责

应当问责的情形包括:

①决策失误要问责

a.超越部门权限擅自决策的;

b.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决策的等。

②执行不力要问责

a.不贯彻落实或者拒不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的;

b.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上级政府确定由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的等。

③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要问责

a.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信息的;

b.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妥善、有效处理和组织有关救援工作的等。

④内部监督管理不力要问责

a.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b.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等。

⑤行政首长言行与职务身份不符要问责

a.在公众场合发表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的;

b.违反规定泄漏国家秘密或者所掌握的工作秘密的;

c.利用工作之便掌握的未公开信息为自己或者亲属牟取利益的等。

⑥根据权威的问责信息,可以通过合议机构启动问责程序。

a.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署名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检举、控告材料;

b.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c.审计、行政监察等监督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d.部门工作考核结果;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e.其他反映部门行政首长存在问责情形的材料。

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问责方式主要有6种,包括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和建议免职。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3)行政责任与行政处罚

①行政责任的界定

行政责任不同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是因公务员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有关规定所引起的,由行政机关来追究而不是由人民法院来追究。这种违法失职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a.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b.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②行政责任的分类

a.依职务从属关系所承担的行政责任

依职务从属关系所承担的行政责任,是因国家公务员在执行职务中的一般违法失职行为所引起的,这种行政责任的后果,是国家公务员依职务从属关系承担行政处分,由国家公务员在职务上有从属关系的机关课处,其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8种。

b.非依职务从属关系所承担的行政责任

非依职务从属关系所承担的行政责任,是由国家公务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某种特定的法律或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所引起的,这种行政责任的后果是国家公务员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一般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管理法规课处,其形式有警告、罚金、拘留、没收、劳动教养等。

③我国行政处罚的分类

a.按处罚的形式可分为警告、罚款、拘留、没收和劳动教养等;

b.按所触犯的社会关系不同可分为治安管理处罚、财政金融管理处罚、工商行政管理处罚、环境和农林水利管理处罚、文教卫生和其他行政处罚等。

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分权制行政体制(南京大学2006年研)

答:分权制行政体制是指行政组织中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自主权,能自行解决、处理问题,不必事事请示上级,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过多干涉的组织体制。分权制的优点是便于发挥下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便于下级在本地区内因地制宜处理问题,应变能力增强。但分权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权力过度分散,则会破坏政令统一,导致指挥失灵,控制不力,监督困难,下级各自为政,形成本位主义,从而影响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甚至会走向失控。

2.行政权力(南京大学2005年研)

答: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它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包括以下内容: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3.行政责任(南京大学2005年研)

答: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行政责任的特征为: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是—种义务,是一种任务,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监控体系。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

二、简答题

1.我国的行政权力有什么特点?

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行政权力的实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国的行政权力具有服务性、派生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特点。(1)服务性或人民性特点,表明国家行政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追求、参与、行使和监督行政权力的权利,享有通过行政权力获得社会公共服务的权利;而行政权力设置、变更的目的,在于更加有效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2)派生性或执行性特点,表明行政权力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派生的,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任务是为了执行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形成的人民共同意志,实施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决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行政和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3)统一性或垂直性特点,表明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其他组成部分是统一的,不可分割或分立的,而且是垂直行使的,国务院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统一领导。(4)权威性或强制性特点,表明行政权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掌握着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同时,行政权力是国家机器的发动装置,对外代表国家或一级政府,是国家强制力的集中体现。依据行政权力所制定的各项行政法规、计划、政策、决议和命令,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权威性。

2.现代行政权力的来源及运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1)现代行政权力的来源

在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现代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具体说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实体法,其制定和执行不能与宪法相抵触;而行政法规是行政机关为了有效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履行政府职能而依法制定的各种行政管理规范的总和,其制定和执行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矛盾。

②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由于行政事务量巨事繁、变化多端,行政法规往往难以对各项具体的行政事务加以一一概括、项项规定,因而在行政管理中常会沿用过去已有的事例,久而久之就成为办事的惯例。

③授权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授权主要包括“法律授权”和“人为授权”。法律上的授权是依法赋予的。人为的授权亦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行政首长名义的授权,其效力与行政首长亲自裁定相同;二是必须亲自参加而分身无术时,只得口头授权派代表出席等。

④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对行政事务也可依据法理进行推论,合情合理地加以适当解决。法理是法律的来源,法律又是行政权的来源,所以,法理有时也是现代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2)行政权力的运行原则

现代行政是政治民主基础上的法治行政,因此,行政权力的运用和行政权力系统的运行,必须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民意为基础。国家行政机关是国民共同意志的执行机关,执行宪法、法律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天职。因此,现代行政不仅在实质上,而且要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意,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②以政策为依据。在现代社会,政党是综合民意、代表民意的社会政治组织,尤其是执政党通过综合民意、提炼政策,通过政策领导政府,影响政府行为,属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常规形式。所以,国家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以执政党的政策为依据,接受执政党的政策指导。

③以法律为准绳。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法律是最重要的依据和准绳。执政党基于民意提出的各项政策,虽然可以有效地影响政府权力的运行,但有时会因为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而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所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机关,及时地将执政党的成熟政策制定为法律或法规,用来规范行政权力的运用和社会公共行为,是现代国家管理的基本模式。

3.阐述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

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行政权力贯穿于国家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是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达成行政管理目标、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根本保证,其基本功能有:(1)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维护正常的国家和社会秩序。行政权力的基本目的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实现政府的行政职能,维持正常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2)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组织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努力创造更加充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国家和平时期,行政权力受到其他国家权力体系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制约,其对外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国民的安全;在国家与国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作为一种紧急措施,国家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授予行政首长更大的权力,以增强政府的迅速反应能力。(4)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建设作用,又有消极破坏作用。因此,在发挥行政权力的积极建设功能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尽量防止或降低行政权力的消极破坏作用。

4.简述行政权力的类型。

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中,行政权力可以区分为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权力。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行政权力主要分为三大类:(1)行政性立法权

这是一种部门立法权,行使这种权力的结果是制定行政法规。任何国家的行政权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立法事项,这是因为立法权力和行政权力在管辖范围上具有重叠性,立法权确定基本原则之后,在行政领域执行法律时,有许多具体事项需要法律性保障,但又不必事事都经过立法机关,而由行政权力自主地制定法规加以处理。(2)行政性管理权

①从行政层次上来看,中央政府的行政性管理权属于最高行政管理权限,管理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的工作,管理不属于各部、各委员会的全国性公共事务,管理和协调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②从内容上来看,国务院负责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工作,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工作,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工作,管理对外事务及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管理民族事务,管理侨务工作等。(3)行政性决定权力

该权力包括改变或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制和区域划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奖惩行政人员等。

5.阐述行政体制的基本形式。

答: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政府系统内部中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看,行政体制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司法机关的权力的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