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8:05:34

点击下载

作者:孟群,孙洪亮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视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制作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电视节目制作作者:孟群,孙洪亮排版:skip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ISBN:9787565712944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本章重点

1.三网融合

2.电视制播系统

3.云计算

4.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与方式

5.电视节目制作环节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一、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

当今世界充满变革与创新,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更是深刻影响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下一代电视(3D和超高清4K)、广播电视业务的互联网化、接收方式和终端的智能化开始成为影响未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指标。目前,基于3D技术的电视机、节目和频道的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针对超高清4K家庭播放设备制定了3个条件:清晰度至少800万有效像素;宽高比至少16∶9;必须有能传输原始4K视频能力的数字输入,[1]而不靠上变换。

2013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大量使用虚拟植入、3D仿真、视频切分等多种制作技术,把电视技术与现场空间充分融合起来,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听觉体验,而这些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数字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创新与发展演

[2]变。

电影胶片制作: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初,在电视录像技术出现以前,电视制作技术大多采用电影胶片制作的方式,通过胶片拍摄后直接播出,或按电影方法冲印胶片再播出。最初的摄制技术完全采用35mm电影胶片制作,而后渐渐被轻便灵活、成本低的16mm电影胶片制作所取代。16mm胶片的特点是图像清晰度和像素都较高,宽容度范围大,但由于无法录制现场声音导致现场感不明显。

模拟制作:1956年,第一台实用化的用于商业广播的可记录黑白全电视信号的录像机VR-1000诞生于安培公司,并于当年11月30日在美国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视频磁带的广播试验。从此以后,电视制作进入磁带制作阶段。磁带不仅减少了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消耗,而且其反复使用也降低了胶片制作时期的成本,提高了节目[3]的时效性。由于模拟制作易产生噪声、图像清晰度在远距离传输中[4]容易受损、稳定性较差等缺点,目前渐渐淡出电视节目制作领域。

数字化制作:数字化制作是指节目从采集到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比普通模拟电视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图像的清晰度显著提高,接收图像的宽高比为16∶9,配合多声道数字伴音,可达到35mm宽银幕电影的放映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带来巨大变革,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高清节目制作:高清晰度电视,尤其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带来的不仅仅是图像质量的提高,还包括现有频率资源的大幅度增值,引起了电视业务、经营方式、制作方式的巨大变化。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水平和可看性。高清电视节目制作采用1920×1080i/50Hz的高清晰图像格式的视频信号,与标清节目相比,画质更加精细,色彩还原度也更好。除了与标清节目一样的制作技术环节外,高清节目还需要经过调色处理,这样才能使节目的表现力更[5]加逼近电影画面。(一)电视制作技术发展的特点1.数字化

电视制作系统的数字化是指电视制作从拍摄、采集、编辑、制作、[6]合成、切换、播出到存档等全过程全部实现数字化。电视系统的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融合带给人们更加多元化的视听体验,也让更多的普通人进入电视制作领域,使视音频节目制作成为大众娱乐和消费的一部分。

如今,各种摄录设备不断朝着体积小型化、清晰度更高、质量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合家用的DV摄像机操作灵活简便,在存储方面也逐渐摆脱了录像带的束缚,向着硬盘、光盘、存储卡等不断推进。这一巨大的变化使电视节目制作的素材来源更加快捷和多样化,在后期编辑中更是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

所谓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二[7]进制数字所构成的数字流来完成的。其传输速率为19.39Mbps,极大地保证了数字电视信号的高清晰度,提高了电视画面质量。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高清晰画面、高保真立体声伴音、能够与计算机构成多媒体系统、频率资源利用充分等多项优点。2.网络化

数字化电视系统使不同平台下的媒体文件自由往来与组合成为可能,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网络化媒体管理方式。从摄录、采集、编播到储存,都是统一在网络中进行的。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之间,不同的制作单元之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互相调用资源制作节目,因此,节目制作水平、稳定性和工作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互联网视频大行其道,欧洲的HbbTV等将传统的广播电视接收方式和互联网视频传输结合起来,IPTV成为互联网技术视频网中最有名的模式。互联网OTT TV也正蓬勃发展。

网络与电信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电视台与通信运营商联合,手机在线观看视频已不再是新鲜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已经出现利用3G网络通信技术向赛场各类需求人员提供便利的服务,当时有很多人通过互联网观看了北京奥运会赛事。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电管局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颁发4G经营许可证,标志着中国通信网络正式全面进入4G时代。4G时代带来了上网速度的提升,这一变化将方便越来越多的人用移动终端上网观看视频节目。

新闻制作网络系统在节目采集、编辑、制作、播出和管理上都实现了网络化,从而实现新闻的收录、制作和演播室播出等子模块的无缝结合。中央电视台的网络制播系统是一个全高清、全流程、分布式、多地址的大型制播网络,支持不同高清节目摄录格式的采集和混合编辑,并运用多服务器集群系统实现录播一体。3.高清化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高清化是指拍摄、编辑、制作的各个环节都实[8]现高清化制作。2009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真正实现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全国范围内正式播出,CCTV高清频道、CCTV-1都以高清的方式直播了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盛况。同时,9个卫视频道在2009年10月1日正式进行高、标清节目同步播出。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采用高清晰度设备制作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及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的电视台都对高清晰度电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大多数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单位都已开始采用高清晰度设备制作电视节目。(二)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制作1.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这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并不意味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而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并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后,通过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通过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通过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在任何一个网络中都可以完成上网、看电视、打电话等所有的日常信息处理。

三网融合并非各类企业的最终融合,也并非网络线路合三为一。而是电信、广电、互联网三个主要运营企业在业务上的相互开放,进入对方的领域,最终都成为全牌照经营的同类企业,不再有电信、广电、互联网名义之分。

三网融合主要是应用层次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可以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网融合使信息服务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三网融合是业务的整合,不仅继承原有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范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广播电视,如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三网融合下的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广播电视系统利用网络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等优势,打造了一批网络电视台,将广播电视内容上的优势同网络的传播优势有效结合。用户只要将终端插上网线或连接到无线网络,就可以在线观看互联网上的电影、电视剧及娱乐节目,同时也能够直接快速地下载影视资源。

网络电视台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电视台并不是电视台的网络版,它突出视频、互动、自制节目三部分,设置有新闻、电视剧、综艺、直播和博客等频道。同时,网络电视台可以充分发挥互动优势,无论是网络自制剧还是电视台热播剧,都能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性。近年来还出现了视频网站自制剧反哺电视的现象,如土豆原创中心自制[9]偶像剧就曾被深圳卫视、安徽卫视购买,并与土豆网同步播出。

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作为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国家网络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并在2013年7月23日推出“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中国网络电视台已建设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联网电视五大集成播控平台,通过部署全球镜像站点,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互联网用户,并推出英、西、法、阿、俄、韩6个外语频道以及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频道,建立了拥有全媒体、全覆盖传播体系的网络视[10]听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断提速,对电视媒体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经营方式和战略转型等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双向的渗透和融入:新媒体融合了电视的一些元素;新的技术元素进来之后,电视业态也发生变化,延伸或者提升为新媒体,两者相互交融。全媒体是广播电视行业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融合业务系统和多功能融合终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和监控为一体的多媒体业务服务,实现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及交换。

在媒体的形式和传播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特别认识到技术并非主导,技术只是为业务提供更好的表现手段。2.OTT TV与IPTV

OTT TV(Over The Top TV)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从用户角度讲,OTT TV可称为互联网电视,具有集成互动功能。它的出现标志着用户从“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化,显示出开放、多屏和互动等优势。OTT TV(互联网电视)可以理解为电视终端网络化的一种新型技术,而且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模式也可以在OTT TV终端得到[11]延伸。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于一体,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技术。3.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NGB)的概念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的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千千兆比特,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每秒40兆比特,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使电视机成为最基本和最便捷的信息终端,使带宽互动数字信息消费遍及千家万户,让电视机真正成为下一代的家庭信息和娱乐中心。

NGB解决了互联互通的问题,全国的广播电视网联成一个整体,每一台机顶盒相当于一台计算机、有线电视前端,或者是电视台的节目库和各种媒体的节目库。

NGB的基本特征可归纳如下:可交互、定制;可迁移、漫游;可沟通、联网;可互通、扩展;可管理、运营;可控制、追踪。NGB的业务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业务类、信息类、娱乐类、应用类、消息类。从技术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双向互动类、跨越互动类、同样互动类。NGB是一个多业务的战略网络,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业务形态是全业务。

NGB的理想境界是不仅能让用户通过电视机看到、用到广播电视业务,同时,还要让用户看到、用到互联网的业务。用户在看单向广播电视时,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节目,可以点击进入互联网选项,屏幕中将会弹出一个小屏幕,将互联网的内容呈现在里面。

NGB通过机顶盒方式入户,安装机顶盒之后,电视机将跃升为互联网终端,观众可以在电视机上点播自己需要的内容,同时通过对机顶盒功能的扩展实现多业务的应用,机顶盒和电视的组合将是下一代的家庭信息和娱乐中心。

NGB的概念不仅仅限于固定的家庭终端,高速移动的多媒体终端也是其内涵的一部分,已成规模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和正在研发与试验中的数字调频广播(DFM),可以为移动中的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音视频服务。

NGB的发展将促进“三网融合”的整体竞争和综合发展,使我们感受到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感受科技创新给广播电视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传播手段。二、电视节目制播系统(一)电视演播系统

电视演播系统指的是电视演播中心内的节目制作、播出控制和局部传输等系统,除布景、灯光音响系统外,还包括摄像机、录像机、同步机、视音频放大器、特技切换台、字幕、动画、台标、监视器、帧同步机、灯光、音响等各种设备。

电视节目制播工作都是在电视演播中心完成的,它既包括系统设备,又包括电视节目制播流程及控制信息。电视演播中心是电视台的核心部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节目制作、节目播出和新闻中心。机构设置有总编室、制作部、新闻部、技术部、播出部、广告部等。如图1-1和图1-2所示,分别为电视演播中心的构成及电视演播中心运行的总工艺流程。图1-1 电视演播中心的构成图1-2 电视演播中心的总工艺流程图(二)电视制作系统

在传统概念的节目制作系统中,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它们是由具有不同制作功能的各种硬件(如录像机、切换台、特技台和调音台等)组合而成的,外景地或演播室拍摄的节目素材录制到录像机的磁带上之后,可以直接编辑,也可以复制成低带,供脱机编辑之用;在脱机编辑中得到镜头编辑清单,据此进行联机编辑,包括图文制作、特技制作和声音的混录,如图1-3所示。图1-3 传统概念的节目制作系统

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是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处理,同时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完成的。图像、声音直接作为数字数据记录在服务器上;外景素材储存在磁盘存储器中,然后传送到服务器上;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集编辑、特技、动画、字幕、切换台和调音台的功能于一身,能做到对图像和声音要素的复杂处理。把编导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电视台的艺术创作人员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度,节目的表达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制作节目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如图1-4所示。图1-4 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三)网络化制播系统

随着数字图像压缩技术、高速带宽数字传输技术、海量数据冗余存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标准化,网络化制播日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主流,不仅使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

网络化制播系统主要由节目生产管理系统、视音频网络制作系统、节目收录系统、播出系统、广告串片播出系统及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等组成。

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是电视媒体从磁带到全面的网络化制作、播出、存储、交换的技术平台,也是电视媒体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节目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生产管理、辅助管理、运营管理、技术资源管理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生产管理子系统包括节目规划与生产管理两个环节,是节目生产管理系统中的核心。节目生产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计划阶段(节目规划、选题选定、生产流程的确定等)、生产阶段(生产流程和节目质量监控、版权管理、服装道具舞美业务管理等)、入库播出阶段(节目文件管理、播出节目编排等)、播后管理阶段(版权管理、节目播出统计和综合评价、观众反馈等)。

视频网络制作系统打破了以往各工作站相互孤立的模式,实现了节目资源共享,提高了节目编辑的质量和效率。视频网络制作系统由专业化应用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专业音频处理系统、上下载系统和审片系统等)、文件共享系统、核心服务器、网络架构、存储设备、传统视频设备和其他设备组成。

音频网络制作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管理部分(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数据库)、中央存储部分(音乐资料、音频制作资料及其备份存储)及音频工作站部分(I/O模块、逻辑运算模块、存储单元模块、控制同步模块等)。

节目收录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和录制各种视音频信号,并向网络制播系统提供其所需素材,同时兼容各种接口与格式。主要包括应用系统(视频录制系统、简单编辑和转码打包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服务器系统、以太网设备和存储设备。

播出系统是网络制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网络传输信息,可以自动控制视频服务器播放和切换台切换。播出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控制系统、切换系统、应急系统、节目存储、视频服务器等组成。

广告串片播出系统可以作为网络化制播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系统,通常由管理信息系统、广告播出素材管理系统、广告硬盘控制系统组成。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针对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业务需求而开发的内容管理平台。主要由存储管理、内容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处理、采集管理、系统监控、资料编目、检索查询、素材输出、信息发布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央视新址面向新闻类节目构建了高标清兼容的新闻网络化制播系统,该网络制播系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生产的基础平台与核心力量,可以满足央视新闻业务灵活、多样的需求,同时实现新闻生产的快速反应与安全保障。新闻网络化制播系统以中央电视台全台整体智能化管理为基础,建立新闻业务管理系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新闻生产的管理流程与具体操作相分离。新闻网络制播系统在编辑、配音、审片和播出等环节配备了约500台工作站,依托技[12]术进步多方优化系统,实现快捷高效的新闻生产。(四)电视节目文件化播出

电视节目文件化播出是指将制作完成的备播节目以文件化方式通过网络传输到播控系统缓存区,再经文件化上载、入库、技审、软审、迁移、播前审看、段落包编辑、编单等环节,最终由视频服务器完成[13]播出的过程。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播出系统采用全高清、全文件的播出方式,应用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实现节目制作、播出、存储全程文件化,构建了制播一体化的现代电视媒体业务平台。全文件制播流程要求各档[14]录播节目都以文件形式备播。如图1-5所示。图1-5 现、新址文件传输示意图(五)云计算

2006年Google、Amazon等公司提出“云计算”构想。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地(如计算设施、存储设备、应用程序等)的计算模式。云计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计算机资源服务化,可以为用户屏蔽数据中心管理、大规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部署等一系列问题。

云计算已经成功应用到移动互联网、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正日渐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云计算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必将迅速扩大。

云计算能够有效整合传统广播电视、OTT TV、IPTV、网站视频等,实现内容共享和智能分发,降低制作成本,满足媒体内容生产和交易的需要。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未来混合电视用户的终端呈现多屏融合趋势。多屏融合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一云多屏”,即内容服务商通过统一内容前端,向电视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屏终端分发不同码流的视频内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享[15]用数字内容服务。

云电视是一种多媒体综合服务的云设备,是应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电视产品。除外观时尚、画质立体高清外,云电视还具有开放性操作系统、专业可扩展云电视平台、双核CPU和10Gbit内存空间,这样的硬件标准可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下载与在线升级。此外,云电视还具备强大的云应用和云功能,能够快速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云服务,如在线购物、炒股、在线游戏等。第二节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与方式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电视传媒的兼容性,充分体现在它节目制作手段的多样化。电视屏幕上传出的信息,代表着人类传播技术的综合成果,它把广播的、电影的、印刷文化的、舞台剧场文化的最有效手段,兼收并蓄,融为一体。

电视节目制作有以下三种手段:电视直播、录像制作、电子制作。(一)电视直播

电视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直接进行广播的制播方式。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的同步或合一。因此,现场性、即兴性、观众参与性都十分强烈。

电视直播使用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通过设在主控室或转播车里的电缆和导演台(或叫切换台),对图像、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电视直播又可以分为:现场转播、演播室直播两类:1.现场转播

1999年10月1日,盛大的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以现场直播的方式真实转播和记录了庆典盛况。中央电视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动用大批先进的技术设备,共设置摄像机讯道47个,摄像机机位50个,17米高的升降车4台,10米吊杆车4台,滑轨摄像车1辆,音频车1辆,检阅摄像车2辆,激光传输设备3套,微波传输设备数十套,以及大批ENG型、EFP型、55倍广角镜头等先进的摄像设备,其中激光传输设备运用到信号传输中,在国内大型直播报道中尚属首次。

为保证电视图像更加清晰明亮,在信号源设备上首次全部使用数字设备,而且首次采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并获得成功。

这一类重大节庆活动、重大会议的直播,虽然不可能预先进行构思,但需要事先制订一个周密的计划,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估计进去,并预先安排好应急措施。然后,还要建立严密的组织、指挥系统,确立摄制、音响、照明、传送、编导、后勤、保卫等各工作的岗位责任,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实况转播。

单摄像机的实况直播,常用作电视新闻报道。比如,对一些突发事件的目击报道就是这样。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一些中小城市的电视台,在电视中心高空建筑物顶端架设昼夜转动的“奴隶摄像机”,这种摄像机配有高倍望远镜头,可以把一定半径范围内发生的火灾、抢劫及其他暴力行动或交通事故的情况拍摄下来,编辑记者可以直接选用并随即播送出去。2.演播室直播

实况直播方式还大量运用在电视演播室里,世界上大多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教育节目和综合艺术节目都采用这种方式。

如2012年11月,“十八大”直播报道的后方总报道点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演播区,由三个演播室构成:主演播室为250平方米的演播室,备演播室为150平方米的演播室,D229演播室提供延时后的公共信号。新闻中心演播区的三个演播室均为新闻直播专用的高清演播室,250平方米的演播室作为主演播室向CCTV-1、CCTV-1(高清)、CCTV-1(香港)和新闻频道提供“十八大”报道各场直播(经演播室在线包装后)的节目信号;150平方米的演播室作为备份演播室可随时接替主演播室承担所有的播出工作;D229演播室负责为其他频道新闻演播室和播送中心总控提供延时后的公共信号。直播时,所有演播室各岗位人员均在线值班。

在用实况直播手段来制作传播时事、生活常识、猜谜、综合艺术、教育等节目时,还可以使用电话、电子计算机等反馈系统,让观众直接参加到节目制作、演播过程中来,并随时获取观众的反馈和意见。例如,使用演播室谈话或讨论的直播方法时,需要在节目演播过程中公布观众反馈专用电话号码、主持人和其他节目演播人员(各种专家和电视台的嘉宾——影视明星、球星及政界要人)的姓名,在节目中实现演播人员、主持人同观众的对答、论辩。(二)录像制作

随着20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以及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已经不仅仅在电视播出和发送系统中运用,还扩展到电视新闻采访、节目合成以至整个节目的制作和传送等各个领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电视台、电视系统中,都装备了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了电视节目制作、管理及播出的全自动控制。

电视节目的制作如果不是送入播出线直接播出,而是用录像机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时间播出,就称为录像制作。通常录像制作的时候,不必在现场直接做出最终的节目,可以在后期制作中进行二次剪辑,加入视频特技特效,加入字幕说明等,所以录制时的制作方法与设备应用与现场直播有所不同,可简化。可以将大量的工作留待后期制作阶段再进行。(三)电子制作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的融合应用,产生出新的制作手段——电子制作。它完全依靠计算机来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及制作,人物、景物全部由计算机虚拟制作,没有真实的人物和景物。如动画片、电视节目中的虚拟主持人等。二、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进行描述,制作方式是指使用录像手段和直播手段中的几种制作方式,着重于所使用的设备系统及与此有关的软件系统。(一)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指使用便携式摄像和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所有电视台摄制的电视新闻都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制作的。因为那时候的电视摄像机和录像机都是庞大笨重的设备,一般都安装在演播室、机房内,或是将转播车改装成录像车,并用专用运载车辆送到体育竞赛场馆、剧场完成实况录像任务,不能适应新闻采访的运动及灵活性。新闻事件的突发性、电视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性,要求新闻记者携带小型、轻便、灵活、机动的采录设备。便携式电子摄录设备诞生后,立即被广泛运用到电视新闻采集中来,而且也为拍摄电视纪录片、文艺专题片、电视剧所采用,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故宫》《森林之歌》等就是采用ENG方式拍摄制作的。

ENG非常方便于现场拍摄,但它所获取的素材还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编辑。因此,它很接近电影制作方式,分为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两个阶段。

ENG方式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结合后,就如虎添翼了。有些新闻节目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有的则可在进行简单编辑后,经过电缆、微波或卫星由记者直接进行广播报道。这样,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二)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FP方式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一整套适用于“野外”(准确地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这套系统包括三台或三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

由于使用三台以上的摄像机进行现场摄制,又经过现场切换,因此,EFP方式提供的视频信号是连续不断的,一次完成的,这样大大简化了节目制作的工艺。采用EFP方式制作电视节目需要摄制团队的协调一致,摄像机提供的画面应当有变化,如景别、角度、技巧、节奏的变换和穿插,要依靠导播高超、娴熟的指挥,更依赖全体现场操作人员的密切配合。

不论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都同步进行,现场感强烈,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如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第22届索契冬奥会赛事等转播节目都采用EFP方式拍摄制作而成。因此,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由于EFP必须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的概念相通。EFP方式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必须具备EFP制作能力。(三)ESP方式

ESP,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ESP)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也包括演播室直播。因为演播室设备的不断现代化,增加了演播室制作方式的适应能力。如室内灯光系统的全自动化,高清晰度的广播级摄像机系统,高保真音响系统;特别是数字特技、动画特技系统,组成了一个高科技制作系统。

ESP方式既可以先摄录、后编辑,也可以即摄、即播、即录(实况播出/录像),是电视台制作自办节目的主要手段。由于ESP方式常常需要搭景排练,演播室要被占用一定时间,因此,加强对演播室的科学管理,改进电视布景、道具的搭置工艺,提高导播和摄录效率,缩短演播室制作周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演播室的制作管理水平不提高,演播室制作方式就会被不必要的非业务因素拖累,不能发挥更大效用。第三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一、电视节目制作环节

媒体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电视机将会是“智能”可视信息终端,能够进行交互式存取,人们在任何方便的时候,都能够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或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广播电视台不仅进行广播电视服务,而且还要使用各种数字媒体为人们提供高质量、多品种的信息服务。因此,节目制作必将做出相应的变化。

先来讲一下网络化制播系统中的视音频制作流程。

视频网络制作系统主要包括选题策划、采访拍摄、节目粗编、节目编辑、节目配音、演播室录制、广告编排等一系列环节。

选题策划的流程如图1-6所示。图1-6 选题策划流程图

采访拍摄的流程如图1-7所示。图1-7 采访拍摄流程图

节目粗编的流程如图1-8所示。图1-8 节目粗编流程图

节目编辑的流程如图1-9所示。图1-9 节目编辑流程图

节目配音的流程如图1-10所示。图1-10 节目配音流程图

演播室录制的流程如图1-11所示。图1-11 演播室录制流程图

广告编排的流程如图1-12所示。图1-12 广告编排流程图

音频制作的工作流程如图1-13所示。图1-13 音频制作工作流程图

总体来说,电视节目制作包含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被习惯性地称为“软件”,后者则称“硬件”。在制作的实践中,软件和硬件同属于一个完整的节目生产系统的不同部分,往往互相依存而不可分离,而且是相互渗透的。

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要重视节目制作工艺流程,加强制作节目的计划性,遵循制作流程的科学性,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目制作工作,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效率。节目制作流程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增加版数,即使设备是一样的,节目的技术质量也会有差异。

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可以分成若干阶段,一般分为“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前期制作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工作包括画面编辑、混音合成。(一)前期制作工作流程1.第一阶段:构思创作(1)构思节目,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2)主创人员碰头、写出分镜头方案。分镜头脚本的常见格式如表1-1所示。表1-1 分镜头脚本案例常见格式(3)制订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制片人根据节目性质确定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的人选;向制片、服装、美工、化装人员说明并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装、服装等方面的要求。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人员。制片部门要确定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租赁合同,建造场景道具、图版,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2.第二阶段:现场录制

不同类型的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讲解流程:(1)排演剧本。(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和切换键编号、提词器的内容。(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检验,通话联络,录像磁带配备。(5)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存储设备的检查,调整灯光,声音操作演练,化装材料的准备,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演练。(6)走场(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各工种总协调。(8)录像。正式录制,记录场记以及备份镜头的拍摄。(二)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后期工作即总工作流程的第三阶段:编辑混录。(1)决定采用直接编辑还是间接编辑(是否进行脱机编辑)。(2)素材审看。检查镜头的内容及质量、选择所需镜头,在场记单上做标记。(3)素材编辑。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和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4)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5)审看。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检查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6)混录。录解说词的配音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处理音调、音量等。(7)成片审看。负责人审看成片后提出意见。(8)播出带复制存档。

电视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节目制作者要熟悉各个工序,根据节目内容和节目规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使制作的工序更加合理,高质量、高效率地制作电视节目。(三)工作效率

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在制作方法上存在着差异,采取什么样的工作程序取决于节目本身对时效性的要求、节目的规模及场面、工作人员及演艺人员的素质以及经费等诸多因素。电视节目是集体创作的结晶,电视节目制作的管理和效率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受许多因素制约。首先要强调的因素是设备,技术进步是提高效率的前提。设备的高性能和完善的系统性是基础,但是操作设备的是人,所以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效率的直接原因之一。其次,影响电视节目制作效率的因素还有时间的制约和经费的制约,而后两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因人的因素而转化和克服。所以说,影响电视节目制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

如何检验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呢?节目制作效率是由节目的艺术质量、技术质量、设备的损耗时间和制作周期等方面体现的。

节目的艺术质量:包括主题提炼、剧情结构处理、演员表演、摄像构图、照明艺术、镜头剪辑、音响混录等所有因素所体现出的综合效果。

节目的技术质量:包括画面的彩色重现、图像的清晰度、信噪比等。

设备的损耗时间:所有制作设备都有其工作的最佳时期,使用是有期限的。如录像机的磁头会磨损,需定期更换。所以,制作节目时,如果能减少设备使用的时间,便能减少设备的磨损时间,降低制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目的制作周期:节目构思,就是节目制作的周期开始。一人或多人构思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写出节目脚本,然后进入最繁忙的拍摄录制,而后进行编辑混录直至所有工作全部完成。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就是制作周期。延长周期,付出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制作周期。

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性;了解它、掌握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践。实践出真知。二、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一)节目制作人员

电视节目是集体创作的作品,电视节目制作是通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创作。

制片人:负责节目的构思,摄制计划的制订,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对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作出决定。应当了解熟悉节目制作的过程和手段,具有组织能力。要有效地监督、管理和协调全部制作活动,帮助导演按期完成拍摄计划,并且掌握财务大权。

编剧:以文字形式完成整个节目设计的工作。影视剧的脚本创作者,一般仅从事文字工作,不参与摄制工作。

导演:负责把节目构思转变为节目,塑造具体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是影视剧创作的负责人,是节目制作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全部创作工作都是在导演的指导下全面展开的,所有辅助性创作人员必须服从导演调遣。其工作从编写分镜头脚本、收集素材、选择演员、组织拍摄,直至编辑完成。

助理导演:导演的助手,在准备阶段根据导演的要求,找寻演员、安排道具、选择服装、收集素材等;在拍摄现场协助导演进行人员调度,给出各种提示。

现场导演:演播室制作时,导演在控制室切换画面,摄像师、演员在演播室工作,因此,需要有一个人在现场协助导演指挥,这就是现场导演。

编辑:非文艺类电视节目的构思设计者,这类节目一般都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不能任意虚构。编辑要构思设计,参与摄制,编辑合成,是节目的负责人。

技术导演:负责技术上的各项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节目的技术质量。演播室制作时,技术导演在导演身旁操纵视频开关,并在技术上给予协助。

切换员:节目制作时,需要在多个信号源的信号中频繁切换。有来自摄像机的信号、有来自素材放像机的信号、有来自字幕机的信号等等,常常需要切换员来操作。简单的节目中,切换员的工作有时由导演或技术导演、助理导演兼任。

视频工程师:监视各个信号源的图像亮度和色彩,进行必要的调整。

音频工程师:布置和选择话筒,负责声音的拾取,调音师负责录音和音响合成。

摄像师:将文字的表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画面,即根据节目要求摄取画面,熟练操纵摄像机。正确地选择镜头画面和拍摄角度,是一项重要的创作工作。

灯光师:负责灯光设计、布置和调整灯具、创造节目所需要的意境。

场记:在拍摄现场准确记录摄像工作,每一个镜头都要记录在案。包括拍摄失误的镜头的内容和原因。场记单上记录有镜头顺序号码、次数号码以及所需提示内容,是后期编辑的重要依据。场记是导演的得力助手,凡是与导演有关的活动,都会涉及场记。

美工师:负责布景、大小道具和图表的设计。制片人和导演一开始就应当与美工进行讨论,交代节目构想,由美工据编导意图先行设计草图。

道具师:根据美工设计师的要求制作大小道具。

化装师:负责演艺人员的化装,有时需进行造型的设计及特殊化装,使出镜人员更加符合节目角色的要求。

当然,还有很多制作人员参与节目创作,如录像师、特技制作人员、烟火师、剧务等等,不一一列举,他们同样都是不可缺少的。(二)素质要求

电视制作技术发展迅速,为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必须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制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都需要融入艺术性的思维和创作。因此,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不断提高综合艺术素养,才能制作出优良的电视节目。

思考与研讨题

1.简述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2.网络化制播系统的构成及流程是什么?

3.云计算的特点及应用有哪些?

4.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方式有哪些?

5.如何策划与制作一部电视节目?

6.论述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徐明:《影视制作技术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刘建福:《电视制作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 参见《现代电视技术》编辑部:《迎接新的技术变革》,《现代电视技术》2013年第1期。

[2] 参见《现代电视技术》编辑部:《得“意”而忘“形”——看春晚舞台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现代电视技术》2013年第3期。

[3] 徐明:《影视制作技术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4] 徐明:《影视制作技术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5] 徐明:《影视制作技术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6] 刘建福:《电视制作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7] 刘建福:《电视制作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8] 刘建福:《电视制作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9] http://tech.qq.com/a/20120308/000436.htm.

[10] http://www.cntv.cn/special/guanyunew/PAGE13818868795101875/index.shtml.

[11] 参见罗松:《OTT TV推动新一轮三网融合的兴起》,《电信网技术》2013年第1期。

[12] 赵震:《中央电视台新址新闻网络制播系统设计与优化概要》,《现代电视技术》2013年第3期。

[13] http://www.chinadmd.com/file/6wu33soiuz6x6iiwx6zucpcu_1.html.

[14] 刘晶晶:《浅析中央电视台新址播出文件化适配系统的整备流程与技术实施》,《现代电视技术》2013年第9期。

[15] 《现代电视技术》编辑部:《也谈多屏融合》,《现代电视技术》2013年第6期。第二章图像画面采集

本章重点

1.摄像机类别

2.摄像机性能指标

3.数字摄像机的使用

4.前期拍摄制作要点

5.单反视频拍摄相关性能

6.单反视频拍摄操作步骤第一节摄像机的主要性能一、摄像机的分类(一)摄像机发展进程

美国安培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摄像机,当时的摄像机采用电子管作为成像器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像机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电子管时期(20世纪30至40年代):该时期生产的摄像机采用电子管电路,其成本高,体积大,耗电多,绝大多数为黑白摄像机,图像质量也较差。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期(20世纪60至70年代):由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光学成像器件在技术上不断提升,摄像机在性能上也有了较大改进,广播级、专业级等多种摄像机不断推出。这一时期彩色摄像机的研制获得了较大成功。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摄像机技术中,使摄像机某些调整和控制技术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摄像机的功能和质量产生了巨大飞越,如信噪比、图像清晰度等技术指标得到较大提高。小型、轻便摄像机开始广泛出现在新闻现场,电子管式摄像机开始逐渐被淘汰。

数字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字摄像机引发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拍摄变革,各种类型的摄像机各方面性能指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控制功能更加趋于多样化、自动化、小型化和人性化。摄像机逐[1]渐过渡到高清式摄像机。(二)数字摄像机的类别

摄像机种类繁多,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从多个侧面对其进行分类。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1)广播级摄像机

广播级摄像机主要用于专业电视制作机构。其拍摄的图像质量最好,色彩、灰度都很逼真。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图像质量变化很小。即便是在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能拍出比较令人满意的图像,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遥控功能全面,体积稍大,价格也最高。

广播级摄像机可分为小型手持式摄像机、ENG摄录一体机和EFP摄像机三种常见类型。小型手持式摄像机具有电视节目拍摄所需的最常用的功能,体积轻巧,耗电量低,便携性与操控性高,多用于新闻采访和特殊环境下的拍摄。例如,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登顶珠峰的画面和声音就是由小型手持式摄像机摄取的。

ENG摄录一体机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主力机型,也是电视台等节目制作机构拥有数量最多的机型。ENG摄录一体机能够获取最高图像质量,提供全面细致的拍摄功能。当前ENG摄录一体机已广泛用于纪录片、专题片、新闻和影视剧的拍摄。

通常EFP摄像机不带有信号记录模块,仅提供信号输出,常用于电视演播室及电视转播车,为综艺节目、情景剧、体育比赛、重大事件直播等现场切换提供信号源。(2)专业级摄像机

专业级摄像机主要用于一般的电视制作部门,如电化教育、闭路电视、各种小型演出机构、中小型电视制作公司等。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摄像机,价格便宜、小巧轻便。(3)家用级摄像机

家用级摄像机主要用于家庭娱乐,如旅游、婚礼、生日聚会等场合,图像质量一般,价格低廉。但它也可以用于电视新闻当中,使用家用级摄像机拍摄的突发事件经常被当作第一手资料播出,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4)特殊用途摄像机

特殊用途摄像机是指除了广播电视用摄像机之外,还有工业、医疗、交通、刑侦、通信等行业所使用的摄像机。这类摄像机都要求机体体积小巧轻便,但不同行业对摄像机的要求也不一样,往往需要有比较特殊的功能。如夜晚监视交通情况或银行、商店安全情况的摄像机都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刑侦监视用摄像机的镜头都很小,便于隐蔽;医疗方面的摄像机对X光有高敏感度。这些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同样能够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特殊用途的摄像机。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俯视拍摄。当前,通过远程控制的小型旋翼航拍器被广泛使用。以Parrot旗下的AR Drone 2.0四螺旋桨飞行器(如图2-1所示)为例,它采用Wi-Fi连接,可以通过iPhone进行控制,GPS外设可以预先给飞行器设定飞行轨迹,机身前方内嵌高清摄像头分辨率为1280×720,支持720p视频录制,可以满足拍摄者享受空中俯拍视野的需求。图2-1 AR Drone 2.0小型航拍飞行器图2-2 GoPro极限运动专用相机

极限运动专用摄像机:以GoPro相机(如图2-2所示)为例,小型、便携、易固定、防水及防震是它的特点。它可以承受运动中的极端环境,达到高清拍摄质量,为用户记录下极限运动中的精彩瞬间。GoPro相机现已广泛被冲浪、滑雪、跳伞等极限运动团体使用,因而“GoPro”也几乎成为“极限运动专用相机”的代名词。

行车记录仪(如图2-3所示)是汽车的“黑匣子”,汽车发动引擎后即可进入录像状态,始终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若发生行车意外,可以凭借它所记录的影像保障驾驶人的权益。此外,行车记录仪也可作为DV、家庭监控或停车监控使用。

监控摄像机(如图2-4所示)属于安防类摄像机,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平安城市等领域,很多案件的解决都离不开它所提供的视频线索或证据。

摄录望远镜:以索尼的摄录望远镜DEV-30/DEV-50为例(如图2-5所示),体积小巧并具有防雨防尘功能。其内置双Exmor R CMOS影像传感器、双索尼G镜头及双BIONZ影像处理器,可以在使用望远功能的同时拍摄1920×1080分辨率的3D/2D高清视频,以及2D静态图像。摄录望远镜在观察野生动物、自然景观,观看体育比赛以及刑侦取证等方面均具有实用价值。图2-3 行车记录仪图2-4 监控摄像头图2-5 索尼摄录望远镜DEV-30

摄像机有时也常以制作方式来区分:演播室(ESP)用摄像机,图像质量最好,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体积也稍大;现场节目制作(EFP)用摄像机,图像质量等指标略低于演播室用摄像机;电视新闻采集(ENG)用摄像机主要用于外景工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

由于摄像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质量、小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等程度不断提高,有些新一代专业级摄像机的性能质量也高于上一代广播级摄像机。2.按摄像器件分类

根据摄像器件的种类不同,摄像机可分为固体器件摄像机和摄像管摄像机两大类。

固体器件摄像机的光电转换是由半导体摄像器件完成的,其中广播电视用摄像机是由电荷耦合器件(CCD)构成的。其主要方式有三种:行间转移方式,简称IT方式;帧间转移方式,简称FT方式;“帧-行”间转移方式,简称FIT方式。

摄像管摄像机已经被淘汰。3.按摄像器件的数量分类

三片CCD摄像机:摄像机采用三个CCD芯片,分别产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电信号,能够得到很高的图像质量,色彩还原好,清晰度与信噪比高,用于广播级和专业级摄像机。

两片CCD摄像机:摄像机采用两个CCD芯片,图像质量低于三片CCD摄像机,价格不便宜,是一种过渡型机种。

单片CCD摄像机:摄像机采用一个CCD芯片,用特殊的方法产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电信号,图像质量一般,多用于监视系统及家庭娱乐类摄像机。4.按摄像器件的尺寸分类

摄像器件的尺寸大小与图像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尺寸大,有效像素数多,图像清晰度也就好,当然体积也大。5.按清晰度等级分

标准清晰度摄像机:主要是指现行电视体制下清晰度一般在250~850条电视线之间的摄像机。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它与标准清晰度摄像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扫描格式。它的扫描格式有很多种类,包括1080/50i、1080/60i、[2]1080/50p、1080/60p、720i、720p等。6.一体化摄录机

一体化摄录机是指摄像机和录像单元结合成一体的设备。可分离型摄录一体机中摄像机配以摄像机附加器,可单独作为摄像机用;不可分离型摄录一体机中摄像机与录像单元完全组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

一体化摄录机按存储单元类型分类,使用硬盘作记录单元的摄像机称为硬盘摄录机;使用光盘作记录单元的摄像机称为光盘摄录机;使用存储卡作记录单元的摄像机称为卡式摄像机。

此外,还有按适用场所、电视制式、摄像方式等来分类的,这里不一一列举。随着摄像机的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上述分类方法并非一成不变。(三)感光单元

感光单元位于镜头与机身的衔接处,是摄像机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目前,电视摄像机普遍使用CCD或CMOS两种感光单元。

根据摄像机中所安装光电转换模块的器件数量,摄像机可分为单CCD摄像机、3CCD摄像机、单CMOS摄像机和3CMOS摄像机。广播级摄像机通常使用3CCD感光单元,安装在3CCD前方的高精度分光棱镜可以利用光线的折射、全反射等原理,将光线筛选为红、绿、蓝三种,分别投射至不同方向。3个独立的CCD感光靶面置于红、绿、蓝三束光线的成像面上,将这三束光线转换为RGB信号,输出至摄像机的视频处理电路。

在摄像机的光电转换模块中,感光靶面上集成有大量的感光单元。由于制造工艺和感光材料上的局限,在特定面积中能够置入互不干扰的感光单元的数量是有限的。感光靶面的尺寸越大,能够置入的感光单元数量就越多(或者每个感光单元面积就越大),摄像机的成像像素就越高,灵敏度也越高,画面自然就越清晰。因此,大尺寸的感光单元可以为摄像机提供更高的画面清晰度和感光灵敏度,但也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