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沟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0:22:28

点击下载

作者:郭津宏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品质沟通

高品质沟通试读:

前 言

人的一切价值,都是社会的价值。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和人类保持密切联系。

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社会角色定位,通常会按照角色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角色行为,这既是符合社会角色的要求,也是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

约束自己的行为是指对人、事的欲望加以控制或增强。人的社会角色定位需求和动物的本能需求有所差别,它不仅是动物之间简单的行为方式的扩展和延伸,而且是使自己的生活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

例如,在人的社会角色定位需求结构中,有安全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认可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能否实现是以社会能够提供一定的标准为尺度,以社会和他人需求的同样满足为前提的。

这种情形下,每个人都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社会即人际沟通、交往的规范的制约。

外在的环境对人的心理会有很大的影响。

人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在接受外来的信号时,会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积极的信号会给人一种积极的影响,如果是消极的信号,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经常接收到积极的信号,会加速人大脑层波的扩散,刺激平时很难能够刺激到的部分,激发出潜在的力量,使人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这里所说的信号不就是我们开口说出的话吗?话说得好,不但帮助人获得成功,而且能给人带来幸福。话说得烂,则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

我们必须正视事实:工作与生活中,那些会高品质沟通的人,往往令人愉快,获得很好的人缘,与同事相处融洽,深受领导赏识,容易获得升迁机会。而那些不太注意使用沟通技巧的人,则往往默默无闻,被人无视,甚至有时还会因为不会说话而得罪人,影响人际关系,导致事事不顺。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与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认为,普通人只开发了蕴藏于自己体内1/10的能力。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语言天才。任何人一旦生气之后,就会言辞巧捷,变得很会说话。即使一个最笨嘴笨舌的人在被别人打倒后,他也会立即站起来与你理论,而且一点都不亚于第一流的演讲家。因此,只要拥有自信,内心有表达的冲动,那么你也一定会说得十分动人。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掌握沟通技巧,学会高品质沟通,从而活出高品质人生。第一章如何做到高品质沟通

一个人说“是”的时候,潜意识里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神经系统和肌肉处于前进、接受、开放的状态。这个时候,人潜意识里是一种放松的状态,防御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能引起的“是”越多,就越容易进行高品质沟通。适当运用“读心术”

具体的心理活动总会通过相应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只要你足够认真地观察,一定能够摸清楚对方的心理活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心理学中,我们——你和我——与这个世界通过4种方式与外界接触,而他人正是通过这4种方式来判断我们某种行为的动机、心理——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看起来像什么样子,我们说了什么,我们怎么说——这4种方式完全由心而发。

佛家有句话叫“相由心生”,一个人做什么,像什么,说什么,这些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大学毕业之前,我和一个同学冒冒失失地进一家单位去面试。

面试的过程波澜不惊,面试官简单地看了我们的简历,简单地询问了我们几个问题,面试就算结束了。

面试官对我们说道:

行!先这样吧!你们的条件我们基本上都掌握了,我们研究一下,会告诉你们消息的,再见。

说不出什么感觉,第一次面试就这样结束了。

回去之后,同学立刻着手安排下一场面试,这让我颇为不解,问:“我们还没有得到消息,如果面试成功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同学则很自信地告诉我,面试已经失败了。

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学回答说:“面试官对我们说话的时候,右手总是撑在脸上,中指支着下颚,食指伸直指向右眼角,左臂又横在胸前,很少直视过我们。这种体态就是表示:我们对他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不是他所需要的人。”

事实证明,我们没有接到单位的复试通知。

他是一个懂得肢体语言的人,能够通过对方的表现来得到一些信息,这是很多人都需要学习的本领。“人心难测,海水难量。”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无法对对方有全面的、准确的了解,也就很难能够采取应对的措施。人心隔肚皮。

大脑思维发出指令,人的肢体会采取某些行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受到外来条件刺激,表现出恐惧的特征,你的神经会收缩,肌肉会紧绷,脸色会发生变化等,都是具体的形体表现。

大脑发出的指令,即便人的表现在语言上有所掩饰,也会通过其他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如果你善于观察,同样能够捕捉到一些不易觉察的细节,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摸清楚对方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的肢体语言具有习惯成自然的下意识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比语言更能表现出人的心理动机。

当然,一些沟通高手,历经百战,或许早就已经习惯了掩饰自己的真实心理。心理学家梅奥也注意到了这个方面,但是能够掩饰一部分,并不能掩饰全部。

以著名教育家卡耐基为例,他经历复杂,人际沟通经验丰富,对别人了如指掌,当然,对自己的心理同样能够了如指掌。然而,卡耐基先生却这么说:即便你是天生的伪装大师,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一个人经验丰富、经历复杂,只能说明能够意识到或者做到伪装自己的一些动作,在一些肢体语言上进行掩饰、伪装,但却依旧有一些细节动作,会被别人发现。 不管是什么人,要做到完全不露痕迹、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孩子撒谎时,常把手藏在身后;而成年人撒谎时,常常是眼神游离不定,或者是偶尔摸一下嘴巴。

或许你会说,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在撒谎的时候,眼神镇定就可以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比如,你可以在打喷嚏的时候睁开眼睛吗?或许你会说行,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打喷嚏的时候眼睛一定是闭着的。

说谎话的时候,即便你经过了针对性的训练,肢体语言方面依然会传递出一些信号。如果你的眼神表现得很镇定,但仍然会表现为一些特征,如语言不连贯、神情不自然、肌肉紧张、眼神不自然等。

这些传递出来的信号与坚定的眼神不和谐,仍然会让别人察觉。

科学家发现,当人的大脑发出某种行为的信号时,大脑中传递的信息波会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各种行为的信号,这是不能完全控制的,同时也是难以充分意识到的。

即便你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但较长时间内依然很难做到,一旦某种行为语言是在强行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旦这种强行力消失,就会瞬间被打回原形。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大师吉拉德就擅长通过对方的小动作来发现对方的心理,这给他提升工作效率带来了很大帮助。吉拉德回忆说:“这天,我与一个潜在的客户进行沟通,在他的询问下,我说了商品的价格。当我说出价格的时候,看到客户搓了搓手掌,我意识到客户是在思考。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应该赶紧介绍产品的好处,进行第二轮攻击。我没有,我会继续观察客户搓手的速度,搓得较快,表示事情好办;慢慢地搓几下,表示事情难办。此时,我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这样,我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维尔博士根据十几年的研究实践,得出了一些小动作代表的心理: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皱眉头,则表示对方在思考,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打扰;

双手纠缠在一起,则表示此人正处于紧张、不安或害怕的情绪中;

眯着眼睛,嘴角歪向一边,则表示不同意,心生厌恶或不欣赏;

来回走动,则表明对方在发脾气或者受到挫折,难以安静;

不敢正视对方,眼神闪烁,则表明此人不自信,或者在说谎;

正视对方则传递着一种友善、诚恳的态度,同时表明此人性格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搔头,则表示处于迷惑的阶段,或不相信;

坐在椅子上,来回抖脚,则表明内心的紧张;

身子向前倾,表示注意或感兴趣;

身子向后倾,表示心不在焉;

头部挺得笔直,说明对谈判和对话人持中立态度;

低头则说明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或持否定态度。

……

除了身体上肢的动作之外,下肢的动作更为明显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

比如,交谈的过程中跷二郎腿,这一般是表示一个人不露声色,保持一种观望态度。不过职场中,有些人长期养成习惯,经常随便这么坐,没有任何潜台词,不过只要你参照其他的行为,就可以理解此时跷起二郎腿的心理了。

比如,和你交谈的人,如果跷起二郎腿,两手交叉在胸前,收缩肩膀,则说明你此时的谈话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对眼下的谈话已经不再感兴趣。

如果对方此时坐在你的对面,跷起的腿成一个角度,则说明他这个人很懂礼貌,性格方面比较好强,争强好胜。如果他还双手抱膝,则说明沟通结果很难预料,因为这种人一般不会让步,口齿伶俐,反应快,是一个职场沟通的高手。

如果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叉腿站着,说明他不自信,紧张而不自然。人们在一个陌生而不舒适的场合多半爱这么站。

坐在你面前跷起二郎腿的时候,手指叉在一起而面朝上,说明对方精力集中,果断和有几分优越感。此时的你需要改变一些策略,要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采取策略。

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在耳朵部位搔痒痒或轻揉耳朵,你就需要改变一种沟通策略,因为对方已不想再听你说下去。

如果对方用手指轻轻触摸脖子,则说明对方对你并不相信,至少对你说的持怀疑态度。

如果对方把手放在脑袋后边,你要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因为对方准备反驳或者质询你的某些谈话内容。

交谈的过程中,对方用手指敲击桌子,说明对方无聊或不耐烦。

如果用手托腮,用手指顶住太阳穴,说明对方在仔细斟酌你说的话,此时你要做的只是旁敲侧击。

如果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在有意无意之间清除衣服上看不见的尘土,你已经可以收起你的谈话了,因为对方内心里不同意你说的,但因某种原因不说出来。

人相应的肢体语言都会反映相应的心理活动,只要你注意观察,细细体会,就能够在具体的沟通过程中,察觉到别人的内心活动。学会换换位,沟通才到位

想实现有效沟通,你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不要一味地只想着自己,超过了别人的承受范围,可能会一拍两散。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的演讲很生动,打算捐款。10分钟之后,牧师还在进行重复的说教。马克·吐温有点不耐烦了,决定放弃捐款的念头;又过了一刻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开始心生厌恶。

一刻钟之后,牧师的演讲终于结束了,开始募捐时,气愤难平的马克·吐温不仅放弃了捐款,还从捐款的盘子里拿走了一美元,作为自己的精神补偿。

安德鲁·卡内基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作为美国钢铁巨头,他为钢铁厂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使得员工的服从意识空前提高。

在钢铁厂逐步走向全美的时候,安德鲁·卡内基发现,车间技师对他的“严格要求”微词颇多。诸多管理关系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批评的效果越来越糟糕了。

为了提高车间的工作效率,卡内基对那些违反钢铁厂规定的技师,总是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有一次,一位技师在检验钢铁的过程中,未按厂里规定的“技师复核制度”复核,就将钢材销售给铁路部门,铁路部门发现产品的验收者不是自己指名想要的,于是找钢铁厂进行调换,并向卡内基投诉了那名技师。卡内基按照钢铁厂的规定,对技师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卡内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到此本该结束。但是,在以后的几个见面中,我常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督促他在检验钢铁时一定要‘引以为戒’,甚至三番五次在会议上将这个案例搬出来,并直接道出了技师的名字。“半个月之后,我收到技师的辞职信:我要辞职。顺便说一句,生产器械出现故障,希望你能够在下批订单来临之前检修好。“我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过了火。”

心理学中有一种“超限效应”,指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对对方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对方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事例一中的牧师在演讲的过程中,对马克·吐温刺激过多,时间过长,和事例二中的安德鲁·卡内基出现同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出现与预期效果完全相反的事情。

要避免超限效应,人际沟通中,需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把握“度”,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

再来说一个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去天津出差,就合作中的一些事项与客户展开谈判。

双方交谈得很顺利,在履行具体的合同事项时,对方的两个人提出了异议。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轮番轰炸,无外乎现在物价飞涨,生产成本提高,要提高价格之类的。

面对他们的轮番轰炸,我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这样告诉他们:

当然,现在生产成本提高,站在你们的立场上,我希望你们多赚一点钱,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这样想。现在让我来帮助你们分析一下,价格提高以后你们是多赚钱了,还是少赚钱了。看起来价格提高你多赚钱了,而这一单的价格我们公司当然可以承担得起。但是,以后我还会与你们合作吗?我这一走对你们来说丢掉了一个很重要的生意,而且我是做生意的,如果我给你们宣扬出去,谁还会来?相反,现在成本提高,如果我将你们没有提高价格的事情宣扬出去,等于是给你做了广告,让很多人都知道你们是讲究诚信的。你们觉得提高价格好还是不提高价格好呢?

他们考虑了一下,认真地点点头。最后双方达成了合作。

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帮别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别人同时也会站在你的角度帮你思考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常会存在许多分歧。当分歧存在的时候,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再根据对方的立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心的劣根性决定了人的大脑中只能考虑到自己、只能看到自己。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避免人心的缺陷性,需要转变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才能了解对方的思想立足点、意识支撑点,才能对对方有个基本的了解。在各种交往中,你就可以从容应对。

围棋高手在比赛的过程中,常常扮演两个角色——对方的进攻和己方的进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对方出什么着,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当然,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运用这条规则,这是导致他们人生失败的一大原因。

然而,很多人低估了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的力量,由此,他们也丧失了许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因为他们对别人一无所知。

人性的劣根性,决定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的标准来衡量某一事情。只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的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因此,当我们考虑某一问题时,眼中仅仅能够看到自己,而完全忽视他人,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做错事情。

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凡事设身处地,换一个角度思考,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了。在思维上,这又称为逆向思维。

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一个人只有从镜子里才能看到脸上的痦子,站在镜子前面,就是最好的方式。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就如同站到镜子前,可以看到自己脸上的痦子,这仅仅是实现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如何让脸蛋与痦子之间实现和谐,让痦子不会成为影响你展现自己美丽的因素,而是让你更漂亮,这才是关键。

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小事情:

我的一个人事部的同事,由于人事部人员调动,公司的人事几乎全部由他负责,任务的繁重可想而知。午休时,他恰好遇到了我,向我喋喋不休地抱怨,抱怨每天需要加班三个小时,中间不能有丝毫松懈,老板是想把自己当牲口使之类的话。说实话,我实在是没有耐心听。

我很想对他说:你不要抱怨,抱怨对工作于事无补。在我们公司,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你就自认倒霉吧。

当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对他说:“是的,你说得很对,换作是我,我也会和你的反应一样。公司的人事部人员调动,几乎所有的人事工作都需要你一个人担着,只能把你当牲口用了。但是,这正是你表现自己的机会啊,受任于公司变动之际,奉命于人员缺乏之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副肩膀担起一个部门的重担,领导会视而不见吗?”

这句话让同事几乎两眼放光,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这句话对他很受用。

开始时我对他说:“是的,你说得很对,换作是我,我也会和你的反应一样。”

这句话让同事的抱怨瞬间消失,而且这句话完全是出于理解他的心理、意愿,假如我是他,当然也同他感觉一样。“是的,你说得很对,换作是我,我也会和你的反应一样。”这是一句有神奇力量的语句,一个可以停止争论、消除怨恨,甚至制造好感,使对方注意听你谈话的一句话。

就是这样一句话,能够让世界上最固执的人,瞬间软化下来。人性的需要,需要自己被别人理解,特别是一种不同于普通人的思想,更需要得到别人的了解。比如,一个不被身边的人所接受的人,或者是思想,或者是行为,但不管是何种思想和行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支持理由。想和他实现有效沟通,首先需要同情、认可他的理由,“是的,你说(做)得对,换作是我,我也会和你的反应一样。但是……”

要记住,那些到你面前抱怨、倾诉,甚至失去理智的人,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责任并不全在他身上。

对这些人,要对他表示认可、理解,不要求你一定要接受他的思想,但前提是要理解。“我无法接受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里,要将这一句话改为“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是……”,这是有效沟通的需要。

中国的人际关系很复杂。因此,在中国,有很多人感慨,在中国做人太难。

几年前,我的一个乡下亲戚让我给他的儿子在我任职的公司安排一个职位。这完全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当时我也只是一个小职员,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五天,每个月拿着不多不少的薪水。这些在我的亲戚看来,就是成功了。

很明显,我无法帮他实现。

后来,他对我的父亲说:你的儿子现在混好了,我们是高攀不上了。

我知道,他在生我的气。

我给他打电话:

你说得很对,换作是我,我也会这么认为。但是我也在为别人打工,如果他(指亲戚的儿子)有公司需要的专业技能,我就是拼了命,也一定帮他谋得一份工作。他现在还只是个少年,应该以学业为重。我保证将来会拉他一把。

于是,与这个亲戚冰释前嫌。

因为道歉,并认同他的观点,我和他得以冰释前嫌,让他同情我的处境。

实现有效沟通,必须要用真诚的态度说出那些话来,假如你是对方的话,你当然有他同样的感觉。

人性使然,普遍追求别人的理解、顺从,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前面我们说过,一些年幼的孩子会急切地显示他受伤的地方,以得到成人的关心和同情,这个时候,成人在同情的同时,还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需要别人认可自己的心理。

不仅仅是孩子,成人也有类似的情形,他们会到处向人说明他曾经的经历,而且这种经历越是坎坷,越是急切地想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添油加醋,极力渲染,说出他们的经历。“自怜,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习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人喋喋不休地向你抱怨,而你确实很没有耐心;你正愁手头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时候,领导又给你安排了一项重要任务;你人手不足的时候,有人突然向你请假……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直接应对,如向他人表示:“不,这样不行。”恐怕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如果我们换一个策略,采用同情他人意愿的原则,如向对方说:“是的……,但是……”这样效果会明显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因为,你首先对别人的要求或者意愿表示了认可,这等于你满足了对方的心理,对对方的要求与意愿表示了认可,接着又讲出了自己的意愿,让对方面对两种情况自我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方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都会做出让你感觉到舒服的选择。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意愿,这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手段。让沟通从称赞及欣赏开始

称赞是全世界最美的语言,发挥嘴巴的功效,将最美的语言送到别人的耳朵里,这样,别人才能将耳朵放进你的手中。

在创业初期,我经常到工商所、银行等机构为公司奔波忙碌。特别是在工商所,替我办事的服务人员,因为一整天面对太多琐碎的事情,态度都不是很好,办事效率很差,办一张营业执照,都要跑好几次。

这次,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再次光临了机关的服务窗口,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孔(此前已经接触了三次)。我问:“小姐,你在这做多久了?”她用疑惑的口气说:“做了4年了,有什么问题吗?”一开始她显出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我对她说了一句话,我说:“今天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个工商所里面,我发现你是工作最认真、长得最漂亮的女员工。”

当我说完这句话,我发现她的眼神立刻变得非常有精神。随即,她很高兴地跟我说:“你太客气了。”

短短五分钟,她就给我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并承诺关于税务方面的问题,可以联系她的一个同学。

在她的引荐下,到税务局办理事务非常顺利。

人性中,很多人都是很吝啬称赞别人的,所以大部分人也就听不到对自己称赞的话。假如你经常和别人说:“你今天看起来真漂亮!”“你看起来红光满面!”这样会让别人非常喜欢你的。

这种方法似乎太明显了,但所用的心理学原理却是很巧妙的。

女人不会拒绝甜言蜜语,因为出发点是你的称赞和欣赏。

理发师在替人修面之前,总是先涂肥皂水,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修面任务,还能够引起客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留恋。

对男人而言,修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负担。

但理发师却能够轻松解决男人的修面问题,涂上肥皂水会起到润滑的作用,简单的肥皂水能够让令男人烦心的事情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

当听到别人对自己的优点的称赞以后,再去听一些逆耳的话,会乐意接受原本抵触的话。如果想说服他人,应该首先从由衷地称赞和真诚地欣赏开始。

一个做家具生意的朋友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他的一个业务员在为一个人介绍业务的过程中,将柞木与榆木材质的办公用品的报价给弄错了,直到签订合同、拿到预付款才发现。柞木与榆木的价格,一方相差百元左右,这意味着朋友要损失一笔不少的钱。

面对着无缘无故的损失,朋友发火是当然的了。

当他要发火的时候,想到了陈鹤琴先生的一句话:“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这个业务员是一个头脑灵活、踏实勤奋的小伙子,朋友不愿意伤害此人的感情——他一定不能打击业务员的热情,但他不得不说“不”。

注意他的方法:“你的业务能力非常出色,这单业务谈得非常顺利”,朋友继续说道,“很少有业务员能够在谈判方面如此顺利,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内让客户签订订单。但是,这次业务出现如此特殊的问题,合适吗?从你的立场来说,你签单的速度和质量无可挑剔。但我必须要从公司的效益来考虑,现在,我要告诉你,要扣发你这个月的奖金。”

业务员按照朋友的话做了。后来,这个人成为朋友手下的金牌业务员。

不可否认,这个业务员犯的绝对是严重的错误,有的时候,这种错误甚至会毁掉一个公司,但请注意在谈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前,他首先称赞他。

这个严重的错误,给朋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朋友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用委婉的口气对待他。

朋友说:“批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能够起到作用的批评却很难得。”

人们总喜欢自己的耳朵能接收到来自别人嘴巴里关于自己的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听到来自别人赞赏的语言时,会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总是忘记了别人也需要这种语言。

在社交场合中,改变他人最重要的规则是从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开始,发挥嘴巴的功效,将最美的语言送到别人的耳朵里。

我们总期望从别人的嘴里听到赞赏的语言,却忘记了我们自己也有一张能够说赞赏话的嘴巴。

有一个朋友,总是抱怨婚姻生活平淡如水,毫无波澜,拉着妻子的手,就像是自己的左手拉着右手。以前总是能听到来自妻子的赞赏:你真是一个优秀的老公,知道如何疼爱我……可是,如今,再也听不到妻子的任何赞美,妻子的眼中也没有任何对自己留恋的眼神。

我对他说:“你只想听到来自妻子的赞美,你赞美过你的妻子吗?”

朋友恍然大悟。

过了几天,朋友见到我,传递给我一个消息:国庆黄金周他们准备去北戴河度假!

如果朋友继续用“左手拉右手”的方式,能有这样的结果吗?

要想幸福的生活,就要给予对方认可,多看闪光点。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夫妻之间要做的事情都起源于两种动机:性的冲动和成就伟大的欲望。

记住这句话——性的冲动和成就伟大的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

欧·亨利的小说《善良的骗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

小妇人沙利又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惫。沙利的丈夫在客厅里对沙利大呼小叫:“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为什么我在桌上什么都没有看到?”

愤怒的沙利在她的丈夫面前放下一大堆草。她的丈夫质问:“你是不是发疯了?”

沙利回答说:“啊!我怎么知道你注意了?我为你做了20年的饭,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从未听见一句话让我知道你们吃的不是草!”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在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对这个情节记忆犹新。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著名教授琼斯在读完这本小说后写道:

好好地赞赏与你距离最近的人,她做的排骨汤很新鲜,我非常喜欢吃,我这样告诉她:“你的排骨汤做得棒极了,我希望不久之后你可以教教我,让我做给你吃。”

这句话让我的妻子非常高兴。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喜欢被人欣赏和称赞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所需要的是——

健康;

食物;

睡眠;

性生活的满足;

自重感。

所有的这些需要差不多都能满足——唯独一种欲望差不多同食物或者睡眠的欲望一样迫切,却常常难以得到满足,这就是——需要别人的欣赏。

弗洛伊德的需求层次论与梅奥的观点,都提到了一点:需要被认可。

需要被认可,不仅仅是人所迫切需要的,包括动物,也需要认可——只是满足的方式不同而已。

安德鲁·卡内基的父亲威尔·卡内基是一位纺织亚麻格子布的纺织工人,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我成长在一个继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荣传统的家族。”安德鲁·卡内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的父亲经常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的市场上展览他亲自纺织的布匹,父亲作为工人时,曾经得到过6枚奖章——尽管奖章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用布匹缝制的图案,但我父亲依旧乐此不疲。每次,当有朋友或者客人来访的时候,他就取出这些图案,他抓住一端,让我抓紧另一端,将这些展示给众人看。包括我的母亲,她也经常讲给我一些她在为别人缝鞋时发生的开心事情——他们非常在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带给他们的被认可感。

正是这样一种被认可感,激发了一个毫不起眼的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后来管理起一个庞大的企业。

被认可是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人们对于满足这种人性的需求的渴望程度丝毫不亚于在饥渴时对喝到沁人心脾的可口可乐、饥饿时对吃到可口的肯德基的渴望。

设身处地,你需要别人的认可,别人同样需要来自你的肯定。既然这样,何不找一些理由去认可别人,充当人际沟通的润滑剂呢?

记者拉斯里曾经跟踪报道了得克萨斯州家喻户晓的盗窃案,盗窃案的作案手法非常先进,每一个细节都让得克萨斯州的警察费解。

警方布下天罗地网,终于在一周之后将该小偷捉拿归案。

拉斯里负责全程报道。后来,《得州报》花去整整三版的版面来报道他的作案手法,让市民惊呼:这简直是科学家与小说家的合体。

拉斯里在文章的最后写上这段话:

一个科学家与小说家的结合体!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科学、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不,我宁愿称他为科学小说家!如果他不做窃贼,或许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能走进得克萨斯州的名人堂!

十年后,拉斯里接到一个电话:希望你可以观看今晚19时播出的访谈节目。

拉斯里如约坐到电视机前。

电视里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坐在演播室中,拉斯里感觉他的表情很熟悉,但没有想到他是谁。直到主持人说了这句话——十年前,他曾是得克萨斯州家喻户晓的大盗——如今,他已经成为三家饭店的老板。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拉斯里的那段话。

如果没有拉斯里对大盗的认可和期盼,恐怕也就没有如今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认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人性渴望被认可,渴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占有一个位置,并且位置是越重要越好,这是一种需要被对方欣赏和认可的心态。因此,在人际沟通中,你要想得到对方的认可,那就从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开始——真诚地欣赏对方。

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如此,你身边的人是最需要你欣赏和认可的人——他们是每一天陪你吃饭、睡觉,让你不孤单的人,十几年之后,几十年之后,只有他们能陪伴你左右。

忽略了对身边人的欣赏,是你最大的损失;忽略了让身边人欣赏你,同样是很大的损失。

你需要知道,让你身边的人知道你确实很欣赏她(他),这是保持家庭生活幸福、增进双方感情的有效办法。“女为悦己者容”,这里的悦己者,就是认可自己和自己认可的人。婚后的生活,让所有的男人忘记了他当初追求她是出于何种动机,让所有的女人忘记了,她当初信任他、崇拜他、依赖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

真诚地欣赏对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因此,对于那些仍然以质疑的口吻说“我一无所有”的朋友,请给予身边人最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认可。认可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你生活得更顺畅。来一招“蒙娜丽莎的微笑”

想要别人喜欢你,和你成为朋友,首先就要对别人微笑,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微笑。

中国人好像是一种不会笑的动物。

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中国人脸上的微笑日渐稀少。

白岩松在《你幸福了吗》一书中写道:中国人什么都有了,却唯独缺少幸福感。

英国社会研究学家鲁尔塞到中国旅游了一周,回去之后写道:

中国人好像是一种不会笑的动物,他们严肃的面孔没有让我看到德国人的严谨,反而看到了内心的冷漠。严谨是德国人的代名词,德国人严谨的外表下,掩盖的是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而中国人,他们的心脏就像死海一样……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从不会主动对陌生人微笑;超过八成的人表示,主动微笑越来越少。但是他们都传递着一个信号——很高兴看到别人的微笑。

微笑是相互传递的,需要一种互动。毫无疑问,微笑传递的是一种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是可以“传染”的。

几年前,一位老同学到北京参加投标。作为老朋友,我理所当然要带他到北京的名胜去观光。朋友忙完之后,特地向公司请了三天假。

那天,当我和老朋友刚走出电梯,大厅的保安员看见我,给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赶在我们的前面,热情地给我们拉开了门。我们出门的时候,保安提醒我们,出行尽量错开上下班高峰,颐和园今天不开放。我微笑着向他点头致意。

晚上回到宾馆的时候,保安又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热情地为我们开了电梯。老朋友感到奇怪,问我是不是认识保安。

我摇摇头。朋友更加奇怪了,说:“保安不认识你,怎么对你这么热情呢?我住这家宾馆有好几天了,都没有享受他这么热情友好的待遇啊?”

我说的确不认识,朋友有些不相信。

我回过头来认真地想想,确信自己不认识他。可他对我真的很热情,其他客人下楼,进出大门,我没看到他为其他客人如此服务,怎么偏偏对我这么客气呢?我感到奇怪,难道他是认错人了?

这天,我们从楼上下来,保安见我们走出电梯,满脸微笑地接待我们,把门拉好,等着我们。朋友忍不住,对保安开了一句玩笑:“你对我朋友的服务这么周到,他不会给你小费了吧?”

保安笑着说,说:“不,我们宾馆有规定,拒绝收小费。”

朋友笑着说:“那你为什么对我们格外热情?”

保安腼腆地笑了,说:“第一次为这位客人服务时,他微笑着看着我,并表示感谢。这让我很开心,乐于为你们服务。”

我突然想了起来,第一次走进宾馆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心情很高兴,一直冲着保安微笑。

我没有想到,我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让保安这么快乐,并给予我们最好的服务。

面对别人的服务,我们只要用微笑表示认可、感谢,就有可能享受上帝般的待遇,这是物质刺激不能达到的。

我有一个在俄罗斯长大的中国朋友,是个足球迷,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只身一人去南非看球。

去之前,我提醒他:在经济上,南非是发达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在治安上,南非是发展中国家中的落后国家。言下之意,提醒他,南非的治安很混乱。

他似乎并不在意。

观看南非世界杯期间,不断传来有中国人被抢的消息,我很担心朋友的安全。

一个月之后,朋友安全地从南非回来,我去机场接他。

见到他之后,我问:“看来你长得很安全,没有被抢劫。”

他摇摇头,告诉我他被抢过。

他说,去的第九天,他被抢过,自己当时没有带现金。根据常规思维,我问,他们打你了吗,朋友摇摇头,回答说,没有,因为我一直对他们微笑着。

我说,他们抢劫你,你还对他们微笑?

朋友说:全世界除了妈妈这个词语的发音是通用的语言之外,还有一种语言——微笑。

朋友很聪明,用微笑化解了冲突。

人际沟通的过程中,真诚的微笑传递着一种友善的信号:我喜欢你,你让我快乐,我喜欢看到你。

这就是为什么狗让人喜欢的原因。狗是一种最喜欢“微笑”的动物,见到你的时候,它们会热情地摇动着尾巴,在你的身边打圈圈,蹭来蹭去,由此来表达他们的感情。这种“微笑”是很真诚的,很自然的,因此,我们喜欢看到它们,并用爱心去喂养他们。

出自真诚的微笑才能够打动人,才能够传递友善的信号。

虚情假意的笑是不是也有此功效呢?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经过研究,得出:虚情假意的微笑绝对是骗不了人的,那种笑容是机械、僵硬的,只会让别人看了感觉到厌恶。

表面上看来,动作表现是随着情绪变化而生的,事实上它们两者是相依相存的。需要有技巧地引导我们的情绪,然而情绪都是非意志所能控制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享受到快乐,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挺直腰杆,精神抖擞地坐起来,表现出一副快乐的模样。

在人际沟通中,只有发自内心真诚地微笑,才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引起友善的回响。

微笑是人际沟通中的润滑剂,凡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往往更能将别人吸引住,会使人感到心情愉快。一个人真诚地微笑往往比语言更能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奋斗》中露露的哑巴弟弟,他不会说话,却能够用真诚的微笑打动很多电视观众,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演员——郑恺。

当他向别人微笑的时候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我很喜欢你,请不要拘束,有什么就说什么。”这种无声的语言,感染了电视机前的千万观众。微笑这种行为,能胜过任何感动的语言。

然而,现实中的很多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板起面孔,冷若冰雪,尤其是一些高管、领导。其实,板起面孔不会让别人更加尊敬你,只会让别人远离你。

不管是谁,都要学会轻松地微笑,因为微笑能使自己放松。

微笑不会让你自降身价,只会让你寻求到更多的快乐。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散发出一种永恒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它。

如果你希望别人很高兴见到你,你必须高兴地会见别人。

记住雷蒙德的这句话:

每天早晨外出的时候,抬头挺胸,在阳光下深呼吸,投入全部的精力对朋友微笑。不要觉得对别人微笑是低三下四。在你心中确定你行动的目标,然后,带着微笑,直奔目的地。

人性的缺陷让我们失去了微笑的动力,却不能使我们失去微笑的本能。如果你忘记了微笑,等于浪费了你嘴角的弧度,浪费了脸部肌肉的张弛性。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

要实现有效沟通,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

在我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自营书店,书店的地理位置并不太好,主要是以租书为主。书店的主人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视书如命,里面的书主要为历史方面,古今中外的历史资料很全。

这天,我突然想看一下关于英国圈地运动方面的详细资料。于是,我走进了那家书店,准备租来看。

书店的老板听过我的询问之后,表示非常遗憾,他的书店已经不做这种服务了。然后他问我,是否以前向店里租借过。我回答:“是的,在两个月前我还租借过一次。”他提醒我,那时一本书的租金是否在3元到8元之间。我又回答:“是的。”

接下来,他问我是不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我当然回答:“是的。”

接着,他解释说,他们正好有一本关于圈地运动的史料在销售,里面的资料很详细,总价才20元。也就是说,我只需多付几元钱便不需租借,便可以拥有这本书的资料。他解释说,这就是他们店里不再办理租借的缘故,因为那样太划不来了。

后来,我很高兴地购买了我所需要的资料,并且还购买了额外的其他东西。

从此以后,我成了他们店里的常客。

这个老板很聪明,让我在潜意识里避免说出冰冷的“不”,而他则让我在说“是”的过程中,实现了预期的沟通目的。

人性中,“不”属于逆向心理,当一个人说“不”,并潜意识里有这种意思的时候,他的逆向心理比说一个“不”的反应要大得多:在潜意识的支配下,神经系统和肌肉会收缩,成为一个拒绝的整体。就像是刺猬一样,在接近一个物体时,接收到物体反馈回来的不友好的信号,它就会本能地收拢身体以自卫。

反过来说,一个人说“是”的时候,潜意识里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神经系统和肌肉处于前进、接受、开放的形态。这个时候,人潜意识里是一种放松的状态,防御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能引起的“是”越多,我们越容易进行有效沟通。

首先获得“是”的反应,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却常常被人忽略。

我的外甥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最近他看上了一支价值不菲的玩具狙击枪,他的爸爸妈妈担心他会用枪伤到人,同时,担心因为玩枪会让他有暴力倾向,为此,一直拒绝为孩子购买。

然而,外甥却整天哭闹,甚至通过拒绝上学、拒绝考试的手段进行抗议。

这天,他来我这里玩,又想到了这件事,闹开了。小家伙的心思我很明白,他是寄希望于自己的舅舅身上,希望舅舅能够帮他实现愿望。

下面是我和他对话的过程:

我说:你非常喜欢狙击枪对不对?

他点点头,说:是。

我说:有了狙击枪你就可以在你的小伙伴面前炫耀了,对不对?

他说:是的,俊文也有一把,但是我没有。

我说:俊文的狙击枪是通过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购买的,是不是?

外甥点点头。

我说:这把玩具枪属于计划外的玩具,需要你自己积攒零花钱进行购买。从今天起,你要注意节约用钱,等你通过自己攒的钱购买狙击枪的时候,你在你的小伙伴面前就会更有面子,是不是?

外甥点点头。

此后,他再也没有提过购买狙击枪的事情了。

要实现有效沟通,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而是要强调,同时不断地创造两个人之间的相同点,增加让对方说“是”的机会,而且不停地强调你所同意的事。因为两个人的沟通过程,是在为同一个结论而努力,所以你们的不同之处只在方法,不在目的。

人的逆向心理,使人在说“不”的方面反应很强烈,一旦说出了“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一旦说了一个“不”字之后,人本性中的自尊就会迫使人继续坚持下去,增加逆向的可能性。

如何让对方一开始就朝着肯定的方向做出反应,这对你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

问些对方同意的问题,然后渐渐引导对方进入设定的方向。对方只好继续不断地回答“是”,等到他察觉时,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已得到设定的结论了。

打消别人不同的意见时,首先要问一些温和的问题——一些能引起别人做出“是”的反应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从一开始便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不正好可以显示自己的重要和有主见吗?

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的思维和物体的运动一样,存在着极强的惯性,当朝某一个方向思考问题时,你就会倾向于一直考虑下去,这就是有些人一旦沉醉于某些消极的想法之后,就难以自拔的原因所在。思维的惯性让人在进入一种思维之后,很难能够把持,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结论中。

在人际沟通中,要懂得并运用这一原理。与人就一些事情讨论时,不要一开始就将双方的分歧摆到桌面上,而应先讨论一些你们有共同观点、相同意见的东西,让对方不断说“是”,让逆的意见转为顺的意见。渐渐地,你开始提出你们存在的分歧,这时对方也会习惯性地说“是”,他的思维倾向于一种惯性,一旦他发现之后,已经很难能够把持,只好继续说下去。

懂得沟通技巧的人,会让对方在开始就说许多“是”,这是最有效的答复。第二章高品质的沟通需先交心

人是群居动物,人性使然,注定人类普遍需要关心,儿童急切地展示他所受到的伤害,来获取他人的关心。同样的道理,成年人会急切地叙述他们的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的详情,目的只有一个——获得对方的关心。这是一种自怜,是人性的需要。把向下的手掌伸向对方

要实现有效沟通,首先要真诚地关心他人。

众所周知,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国民上下能够正确反思这段历史,而且特别重视对孩子爱心的教育。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德国家庭会特意为孩子饲养宠物,比如小猫、小狗等,让孩子在亲自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细致入微地关心、爱护小动物。

德国的孩童入学后,会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赚取零花钱,用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对虐待动物的孩子,轻则会对其进行教育、批评,严重的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如果效果不明显,会被送去做心理治疗。因为在德国人看来,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严重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的教育绝非是小题大做,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认识到:只有真心关心动物的孩子,长大后才能真心地关心他人,从而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德国人的善良教育已经影响了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

这传达着一个信号:沟通好人际关系,需要真心地关心他人。

做一个小测验:

自然而然地伸出你的手,观察你的手掌是向上还是向下?

手掌向上表示“拿来”,一种心理的需求;手掌向下,则表示“给”,代表一种给予。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习惯于“拿来”,而不喜欢“给”。

人际沟通的场合中,关心他人与其他人际关系的原则一样,必须出于真诚,人的本质是爱的相互存在。被人关心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心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往往被我们忽略。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板给三个员工分别布置了同样的任务:“我的头有点疼,你给我找出至少30种治疗头疼的药物资料,尽快拿到我的办公室来。”

这个简单的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三个人立刻开始了工作。第一位在办公室里给所有的药店都打了电话,中午的时候告诉老板:治疗头疼的药,市场有50多种。然后将这些药逐一汇报给老板。

第二位员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市内的所有药店,临下班时气喘吁吁地出现在老板的办公室里,说:“我把市里的药店全问遍了,治疗头疼的药有31种。”然后逐一报出来。

第三位员工也没有上网或给药店打电话,只是简单地跑到附近的药店,给老板买了一盒头疼药。

这里提醒一下,接到任务的时候,他问了一句:“您发烧吗?以前有过这种症状吗?”

老板摇摇头。

几天后,第三位员工被提拔为老板的助理。

这位员工只是出自真心的关心,甚至没有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却把握住了升迁的机会。

这就是关心别人的魅力所在。

人是群居动物,人性使然,注定人类普遍需要关心,儿童急切地展示他所受到的伤害,甚至会故意伤害自己,来获取他人的关心。同样的道理,成年人会急切地叙述他们的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的详情,目的只有一个——获得对方的关心。这是一种自怜,是人性的需要。在沟通交际的过程中,你必须先去关心别人,要不然别人怎么会去关心你、对你产生兴趣呢?社交场合中,用尽心机,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给别人留下印象,这样不可能交到真心、诚恳的朋友。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实在,更有影响力。因为雪中送炭是出自真诚的关心,锦上添花则失去了这层意思,还会增加一层巴结的含义,尽管两者付出的代价是相同的,效果却完全不同。雪中送炭交上的是真心的朋友,锦上添花则不具备这种效果。

只有你真正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注意、帮忙与合作,即便是最忙碌的重要人物也不例外。

想结交朋友,首先就要把手掌朝下,要先为别人做些事情——那些需要用心,花费时间、精力、情感的事。

与陌生人成为朋友,最快的方式是关心他,发自内心地关心。

人际交往中,记住别人的生日,记住别人的爱好,偶尔询问别人的住所、工作或对未来、对人生的看法,并真心地帮助别人。

想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要克服自己人性的缺陷,将“拿来”放到后面,将“给予”放在前面。如果你想让别人手掌向下“给”你,想获得他人的关心与帮助,那你得做到一点:首先把向下的手掌伸到对方面前,去关心他人。一个自私、小气,只懂得让别人关心的人,怎会赢得他人良好的回报?

如果我们想结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情——那些需要花时间、精力、情感、奉献才能做到的事情。

你需要记住下面的话:

倘若我们的付出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想表现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只是想使别人看到你的能力,而不是去真诚地关心他人,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有很多真诚的朋友,你也将不会受到他人对你的欢迎。《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能成为老A部队中出色的一员,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多么突出,而是他懂得真心地关心别人。成才的能力如此突出,却因为只知道表现自己、展现自己,不懂得关心他人,第一次就与老A部队擦肩而过。

你想结交朋友,想让他人喜欢你,那么在你向人表达情意时,一定要热情、真诚。

像装点外在一样装点内心,像关心自己一样关爱他人……当我们爱别人时,我们就得到了爱

要让别人喜欢你,首先要去真心地喜欢别人。

握手,是人际沟通中常用的方式,初衷是为了向别人表示友好和接纳。握手的礼节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是身着戎装的骑士侠客盛行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是头顶铜盔,身披铠甲,腰挂一柄利剑,让人敬而远之。

可是见了亲朋好友则不能这般冰冷待人。为此,他们将左手缩在铠甲里,右手解放出来,表示友好。

握手的效果并不一致,不同的握手可以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习惯常见的握手方式应该是:右手(握手习惯是用右手)向前稍下伸出,迎接对方伸出的手,然后两手虎口接触,手掌紧贴,有力地握住对方伸出的手,小幅度但利索地上下晃动几次。

除了常见的握手形式,还有几种比如指尖式、死鱼式等,但任何一种握手方式,都需要建立在双方都伸出右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即所谓的礼尚往来。

以前的一个同事,进入公司三个月之后,选择离开,我算是和他关系比较好的,理所应当去送送他。

离开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你们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我走了,想听你说实话。”

直来直去的问答,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先回去吧!当面说很别扭,我等会给你信息。”我找了这个托辞。

回头,我在给他的信息中这样说道:

不是大家不喜欢你,是你不喜欢大家。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人类能够进步的基础,也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桥梁,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依据。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喜欢不喜欢我们,而是我们值不值得别人喜欢。

走在大街上,一条小狗与你对视的同时,热情地摇了摇尾巴。相信见到这一幕,你也会很高兴,如果能够停下脚步拍拍它的脑袋,相信它会对你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它对你摇尾巴,是在告诉你,它是多么喜欢你。你拍拍它的脑袋,同样是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我也很喜欢你!

然而,如果你见到一只可爱的小狗,想上去摸摸它,却遭到它的抗议,对你龇牙咧嘴,相信它在表现出这些举动之后,在你心里,它可爱的形象荡然无存。

这是常识,心理学的常识。

生活中,握手的举动需要建立在两只手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友好的氛围同样需要彼此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你想让别人喜欢你,对你感兴趣,首先需要你喜欢别人,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喜欢周围的人,相信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你会结交身边所有的朋友。

然而,很多人一直都在用错误的方式与别人交往——除非你伸出你的右手,否则我们就没有可能握手。

当然,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人们不会去喜欢你,也不会去喜欢我,他们只会喜欢喜欢他们的人,喜欢与喜欢他们的人握手。

当你看到一张集体照片时,你首先要在照片中寻找的人是谁?“我!”“其次呢?”

其次是照片中的夸奖我好看的人,我会主动去寻找别人所在的位置,同时会赐予一段同性质的话——更多的是赞扬的话。

如果我们只想让别人喜欢我,我们将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心理学家亚德罗在他的著作《生活对你的意义》一书中写过这样的话:

不喜欢别人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大,对别人的损害也最大。人类的所有失败,都发生在这类人之间。

在竞选总统之前,林肯是一个普通的律师。

有一次林肯负责一个棘手的案子,他的对手是高级律师道格拉斯,曾经为很多人成功地辩护过。林肯处于被动,他想得知对方的一些证据,于是主动和道格拉斯套近乎。

道格拉斯毫不留情地嘲笑他:“你的脸真够长的,一分为二的话,前后面都能遮住。”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嘲笑他是个两面派。

林肯回答说:“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还会戴这副难看的面孔吗?”

道格拉斯冷笑了几下。

林肯说:“如果我有你的这副面孔,我想当总统的愿望早就实现了。”

这句话成功地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通过短暂的交谈,林肯基本掌握了对手的情况。

最终,林肯成功地赢了这件官司。

林肯真诚地向他人求教,表达了对对方的喜欢,从而为自己争取了有利条件。这正是林肯受欢迎的一个秘诀。

竞选总统时,林肯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与民主党的卡特赖特进行激烈的竞争。

卡特赖特是位牧师。为了战胜林肯,他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大肆攻击林肯不承认耶稣,甚至诬蔑过耶稣是“私生子”的事情,导致林肯在美国公民中的威信大大降低。

林肯成竹在胸,决心挫败对手。

这天,林肯获悉卡特赖特又要在教堂作布道演讲了,就按时走进教堂,虔诚地坐在显眼的位置上。卡特赖特一走进教堂,便认出了林肯,心里一阵窃喜,认为羞辱林肯的机会来了。

卡特赖特的演讲进行得很顺利,进入高潮时,他突然对信徒们说:“愿意把心献给上帝,想进天堂的人请站起来!”

信徒全都站了起来,唯独林肯没站。“请坐下!”卡特赖特接着说:“所有不愿下地狱的人站起来吧!”教徒们又霍然站起。林肯又未站起。

这时,卡特赖特用特有的威严而又充满挑衅的声调问:“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献给上帝而进入天堂,我又看到除一人例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两次都没有做出反应。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里去?”

林肯从容地站起来,面对卡特赖特平静地说:“我是以一个耶稣的信徒的身份来这儿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我感到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回答问题。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接着,林肯诚恳地说道:“耶稣在布道时,告诉虔诚的信徒们,‘当我们爱别人时,我们就得到了爱’,这一直是我人生的信条。”

在场的教徒们被林肯雄辩风趣的语言征服了,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处教堂而热烈地鼓掌。卡特赖特望着这场面,十分狼狈。尊重别人的意见

尊重别人的意见,切勿直接对对方说:“你错了!”

去年发生的一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周末,我和妻子去她父母家吃饭。正在吃饭的时候,我谈到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又中断了,我说:“真是不给力。”

但岳父的反应则很高兴,说:“那条高速路根本不该修,它破坏了很多珍贵的古迹。”

考虑到修建高速公路之后,我每天上下班就会方便很多,没有这条高速公路,我上班需要花一个多小时。想到这里,我说:“那条高速路即便不该修,也必不可少,因为现在汽车数量是十年前的四倍之多。”

岳父又补了一句:“你们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只考虑节省行车时间,完全不顾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我顿时失去了耐心,说:“你们这代人,思想太保守,往往会阻碍现代化的发展。”

我刚刚说完这句话,岳父“霍”地站起,说:“我想你没必要在一个思想保守、阻碍时代进步的人家里吃饭吧?”说完转身而去。

我很后悔我当时的反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