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6月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3:46:19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出版社:《海外文摘》杂志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6月号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6月号试读:

★Editors’Notes 编辑手记★

剑走偏锋的表演天才等

剑走偏锋的表演天才——“Benedict Cumberbatch, Just As Lovely As You Think He Is”

在看《神探夏洛克》之前,我不知道“卷福”是谁,也不清楚他是如何俘获了万千女性的芳心。但仅看过一集之后,我便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个才华横溢、风格多变的表演天才。“卷福”的外表并不英俊,甚至有些古怪,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所饰演的角色大多天赋异禀,还带点“邪气”,让人不禁想要了解角色背后那个真实的他。(王扬)父亲教我们的那些事——“To the Ticket Agent at the Delta Counter”

18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件对我来说最特别的生日礼物。老爸下班回家,从衣兜里掏出几张对折的信纸给我。我接过一看,标题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出生记。此前我听过很多次自己出生时候的故事,知道老妈遭了不少罪,但还是第一次有人那么详细地告诉我那几天发生的一切。看着我边读边哭,老爸很得意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现在想来,老爸给我上的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路线,或是以情动人,或是以身作则,不知不觉间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的方式。另一类走的则是“明目张胆”路线,在人生中的重要转折时刻,他会在某天酒足饭饱后突然说:“我们来开个家庭会议吧。”然后会就某些重要话题(如择业、恋爱)跟我讨论。每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在不断的摸索甚至犯错中,他们陪着我们渐渐长大。而在这些或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下,我们才成为现在的自己。(李晓涵)曾经追逐过就是一种幸福——《弗兰西丝·哈:在青春的幻梦中奔跑》

刚毕业那几年,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我几乎一无所有,但那时候并不觉得低人一等,年轻、梦想、激情、对未来的憧憬,让人忘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物质世界的匮乏。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苦,不知道什么是累,生活和工作中的小惊喜、小成就特别容易让我满足。因此,在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弗兰西丝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活得那么笨拙、青涩,却又那么充实、快乐。在最美好的年纪,我们肆意地挥霍着青春的大好时光,固执地坚守着心中的理想,相信梦想会实现,相信一切会变好。但当青春渐行渐远,梦想已然支离破碎,生活却还要继续,我们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低头……青春落幕之时,固然怅然、悲怆,只希望回望时,感动于记忆中那一抹希望的光亮。(耳海燕)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Urban Wastelands: The World’s 10 Most Polluted Places”

4月的兰州,自来水被爆苯含量超标20倍,无法饮用。这看似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又存在必然因素:一是市政规划严重不合理,位于上水区的自来水厂被化工企业包围;二是超过使用年限的排污干管无人治理,成了引爆兰州水灾的“定时炸弹”。市民哀叹,政府与企业对环境安全问题是如何的心不在焉。而读罢这篇《城之殇:全球十大污染重镇》,得出的结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政府失去对环境安全的有力监管,而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民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其结果是让城镇千疮百孔,让百姓遭殃受灾。王开岭先生在其著作《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中,借用狄更斯的话评价我们现在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的,工业的发展让我们有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却也给环境、人类健康乃至人类精神世界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令人悲叹不已。借此文,编者想说:破坏虽易,治理不易,且行且珍惜。(廖粮粮)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新四、六级听力备考Q&A

◎文/洪薇薇

2013年8月,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听力部分主要有以下变化:Section A对话题和Section B短文理解维持原状,Section C复合式听写变为短文听写,由原来听写单词和长句变为听写单词和词组。这样一来,听力部分对考生在英语语言组织和短期记忆能力方面的考查都降低了要求。但考查难度降低并不意味着听力部分就不重要,相反,分值占总分35%的听力仍旧是考生备考的重点。针对考生在备考新四、六级听力时遇到的疑问,笔者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在下文一一解答和分析,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Q1.改革后,听力部分的考试时间从3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这是不是意味着录音中说话人语速会变快,答题时间会变紧张?】

对于这个问题,考生可放心,不会发生语速变快和答题时间变紧张的情况。改革前的复合式听写考查长句听写,在播放第二遍录音原文时,每个被听写的长句后有40~50秒停顿,以供考生做记录,而现在把长句听写取消了,录音中没有任何停顿,且需要填写的空格也少了一个(原来单词听写有八处,现在变为七处),因此听力部分的考试时间缩短了,但这与说话人语速无关。同时,答题时间也不会受影响。因为听力考试各部分答题要求的内容没变,而且录音中朗读答题要求的时间也没变,这意味着考生预读审题的时间不变。对话题和短文理解的录音内容只读一遍,每一道题目的Question问完后,在下一道题目开始之前,和以往一样有五秒钟的时间间隔,考生可在这段时间内涂答题卡、看下一题的选项。短文听写的录音内容要读三遍,考生需在听第二、三遍录音时填完所有单词和词组。【Q2.对于相对简单的Section A部分,有什么解题技巧?】

Section A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两种题型。因为对话内容长短不同,所以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也不同。

就短对话来说,录音中通常第一个人的发言时间较短,而第二个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在大多情况下,短对话题目的答案信息都出现在第二个说话人的语句中。所以,第二个人的话是考生在听录音时要听的重点。

对于长对话来说,考生在录音播放之初要搞清楚对话双方的“分工”情况。所谓“分工”,是指两人在对话中谁负责“问”,谁负责“答”。负责“问”的一方在整个话题的谈论过程中起的是穿针引线、承前启后的作用。事实上,听完长对话,考生看对话后的题目时会发现,题干中提出的问题通常都与录音中“问”的问题基本一致。负责“答”的一方的谈话内容十分重要,因为其所说的话语中含有答案信息。有些长对话题的内容形式较为特殊,是interview (访谈),例如四级样题长对话Conversation 2,考生会在录音开头听到女士说:“… Welcome to this week’s ‘Business World,’ the program for and about business people. Tonight we have Mr. Steven Kane …”听到这里,相信考生都能判断出女士是访谈节目主持人,她负责“问”,这次访谈主要让我们了解Mr. Kane的事迹,所以凡是听到男士的发言,考生就要仔细听,因为答案信息就在他所说的句子中。除了interview以外,对于普通的长对话题,考生也可以通过听清录音开头对话双方的“分工”,搞清“谁的话更重要”。以2013年12月六级听力长对话Conversation 2为例,录音的第一个对话回合是这么说的。

例:M: Hello, is that the reference library?

W: Yes, can I help you?

M: I hope so. I rang earlier and asked fo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Dennis Hutton, the scientist. You asked me to ring back.

解析:这段话的开头看似简单,只有寥寥数语,其实给考生提供了很多信息:双方是在用电话交流(由以上加粗词语可得出该结论);男士要问关于一位科学家的信息,而女士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解答。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出这道题的答案信息全部在女士所说的话中,考生即使听不懂男士说的某些词语,也不太会影响答题。

就解题技巧来说,考生不能只靠识记别人归纳出的各类答题方法,还要学着自己总结。要总结一种考题的解题技巧,就要将大量题目集中在一起,通过观察和对比,按照不同话题进行总结,比如,“短对话题目的答案信息通常出现在录音中哪个人的话语中?”“在录音中,答案信息出现前说话人常使用哪些语气引导词?”等等。如果考生备考时间较短而又过级心切,就可以放弃做真题练习,直接根据真题的录音原文和题目进行书面总结。考生可以从话题词汇、常考句型、对话场景等多个角度进行总结。比如要总结“对话题常考话题词”,考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词归纳出多套高频考点词汇。例如,在历年考试中经常考查与办公室日常工作有关的话题,那么这个语境下诸如printer、photocopier、schedule、board meeting、marketing executive之类的词,考生就必须熟练掌握。考生也可以再进一步细化所归纳的内容,例如针对printer这个考过好几次的词,考生可以总结“每次考到打印机,对话内容走势如何?”接下来考生会发现,四、六级听力题中提到的打印机质量都不怎么样,因为几乎每次录音中提到它,下一句话就会出现一个词组:paper jam (卡纸)。以此类推,考生会在总结解题技巧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多类似的惊喜。例如,只要讨论家庭聚会的着装(get dressed for a family party),通常会说休闲的好(try to be leisure/jeans and T-shirts are just fine) (见四级样题听力短对话第1题);凡碰上点菜(make an order),最后往往会选择服务生推荐的特色菜(special) (见四级样题听力短对话第3题)。总之,解题技巧有很多,考生要善于总结和归纳。【Q3.有没有适用于所有听力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回答是“有”。其中,“but之后有答案”是最常用到的一条技巧。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的人说话,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强烈的语气转折,则转折词后必定是表达重点。在听中文时,考生能毫不费力地说出一句话里哪些是表达重点,但对于英语来说,考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语感”。下面笔者以2013年12月六级听力短对话第3题录音为例进行讲解。

例:W: How long do you think this project might take?

M: I’d say about three months, but it could take longer if something unexpected happened. Maybe we’d better allow an extra month, so we won’t have to worry about being late.

Q: Why does the man say extra time should be allowed for the project?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疑问词why考生可知,本句提问的是原因,即造成需要额外增加时间完成项目的原因。考生听录音原文时,可以很明显地听出原因在于but之后所说的“可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所以,考生在听录音时对于but之后的内容要重点听。【Q4.短文理解一直是令人头疼的听力题型,该如何复习?】

四、六级改革后,复合式听写趋于简单,但短文理解并未降低难度。对于该如何复习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感到毫无头绪,因此常常会问“怎么复习”之类很笼统的问题。此时,考生应先静下心来回忆以往做此类题时的感受,找出自己答题时的难点所在,搞清问题后,再想解决方案。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复习难点及其应对策略。难点1:跟不上说话人语速

应对策略:对于这个问题,在复习时考生可使用调节语速的软件来放慢听力材料的语速,在出现语气停顿的位置暂停播放,并回忆自己所听到的信息。等到“慢速版”真题听得较为适应了,再在正常语速下听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错的训练方法,就是做完听力题目后,再次听录音,对照录音原文,听一句跟读一句。考生会发现,当自己可以用与真题相同的语速朗读听力短文时,听力水平也会有惊人的提高,因为听和说这两种能力相辅相成。通过这样的练习,考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发音和语调也更地道了,这真可谓一举多得。难点2:不能理解短文中出现的难词

应对策略:短文理解题必定会出现生僻词,这是历年命题的惯例。但是,这些难词要么是录音语段中无关紧要的词汇,要么就是在该难词后有专门的解释说明。所以考生一定要养成习惯:听到陌生词汇要保持镇定,并将注意力放在生僻词之后的一句话上。2013年12月六级听力的短文理解Passage 3就很典型。录音第一句说:“Janet James was 22 years old when she was diagnosed with MS …”考生听到这里会很自然地产生疑惑:什么是MS?事实上,这篇文章之后就有一道题是专门针对这个语言点的:“What does the speaker say about MS?”虽然不明白MS是什么,但考生不用担心,录音原文中紧随MS之后就有这样一句话:“a disease that attacks the body’s nerves …”这句话让考生豁然开朗,原来M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考生甚至只要听懂disease这个初级词汇,就能猜到MS的大意。难点3:感觉短文篇幅太长,总是前听后忘

应对策略:如果在听短文时,考生有“前听后忘”之感,那么这说明考生的英语短期记忆力有待提高。考生可尝试用以下方法训练:在拿到一篇短文理解题时,不要急于做题,第一遍先从头到尾仔细听,只是回忆听到的语段中大致有几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如何展开;如果考生想进一步强化训练,可以在听第二遍时依然不做题,听几句话后停顿一下,力求更全面精确地回忆内容,碰到费解的部分也可重复播放。把这些工作做完后,考生再看选项做题,以免在没听懂原文的情况下,连蒙带猜地做题,之后又急于对答案和看原文,那么这样的训练效果就很有限。反之,如果考生坚持上述训练,则有望在短期内提高短文理解的分数。【Q5.每次短文听写部分有几处考查词组?会考什么样的词组?难度如何?怎样进行针对性复习?】

首先,笔者将目前四、六级短文听写中出现过的听写词组题目做一个归纳总结,如下表所示:

对图表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四级还是六级,每次短文听写考查的词组数量为2~3个,三个居多;每个词组一般包含的单词也是2~3个,还未出现一处空格内需要填写四个或四个以上单词的情况;要填词组的空格往往被安排在听写语段的后半部分,比较典型的是2013年12月六级听力短文听写,最后三个空格考查的都是词组。值得一提的是,在左侧图表所出现的11个词组中,介词短语占了9个,尤其是动词与介词搭配的词组居多,但考生在填写此类词组时往往容易出错。动词与介词搭配的词组在听写中的易错点主要包括两点:

1. 介词错用。六级样题听力短文听写第30题的答案是are deprived of。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不少考生听到这类词组时,往往对表达明确含义的动词印象深刻,比如该词组中的deprive,而对动词之后的介词印象模糊,以致在词组积累不够的情况下,容易把其中的介词错写成发音相近的单词,或者干脆胡乱写一个介词凑数。

2. 忽略动词时态和语态。考生填入的所有内容不仅要保证单词本身拼写无误,更要符合考题语境下的使用要求。例如四级样题听力短文听写中的三个词组figuring things out、interacting with和trying it out,都用到了动词现在分词形式。

论四、六级备考之各题型交叉运用

◎文/潘赟

很多考生与学生时代的笔者一样,以为备考四、六级考试的每一个部分都应独立进行。殊不知听、读、写、译各个部分在备考时可以协同作战。考生在复习阅读篇章的过程中,有些篇章的好词、好句和好框架就可以用在写作部分;写作题目中涉及的某些话题也可能会在翻译部分涉及,因此写作的备考也会对翻译的备考有借鉴作用。笔者今天要跟考生分享的就是四、六级备考过程中的整体思路,希望考生能做个有心人。【对立观点型阅读篇章对写作框架的借鉴作用】

四、六级阅读中有一类对立观点型文章,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这类文章都占有较大比重。这类文章的典型框架就是在开篇提出一种观点、一个话题或者一个现象,然后引出两方不同的观点来对此话题进行论述。

四级阅读考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人对于制服(uniform)的看法。文章开篇先提出制服在美国流行这一现象,并引出将要讨论的问题:“Why are uniforms so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接下来,作者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人支持穿制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理由:“Among the arguments for uniforms, one of the first is that ... Uniforms also have many practical benefits.”有人反对穿制服:“Primary among the arguments against uniforms is ... Uniforms also give rise to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这篇文章框架非常清晰,主题词是uniform,全篇都围绕这一主题词来论述。其实这样的框架与六级写作题目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目很相似。这类题目的框架是首段提出问题,中间段分正反两方面或至少从两个角度来分别论述,结尾段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类写作题目与上面的阅读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之处只在于阅读篇章没有给出作者的个人观点,而写作题目要求考生写出个人观点。

如果将上述阅读文章的框架应用于六级写作当中,就可以解决很多考生字数写不够、框架不合理等问题。下面笔者就以2012年6月六级写作题目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为例,来演示如何将上文阅读篇章的框架应用于写作中。考生可以将原来阅读篇章的主题词uniform替换为写作题目的主题词internet,得出此次六级写作的基本框架。首段提出将要讨论的问题:“Why is the internet so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 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在主体段,考生可以分正反两方面来写。其一,有人认为网络可以给人际关系带来很多益处:“Among the arguments for internet usage, one of the first is that ... The internet also has many practical benefits.”其二,反对者不认同网络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认为网络的使用产生了很多实际问题:“Primary among the arguments against internet usage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 The internet also gives rise to some practical problems.”这样一篇六级写作的基本框架就产生了。至于个人观点,考生可以参照这两个对立观点选取一方来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四、六级阅读中类似的对立观点型文章很多。在进行阅读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考生能做一个有心人,就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知识,总结出自己所需要的写作框架模板。【四、六级写作备考对翻译的借鉴作用】

2013年四、六级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于翻译部分的大变脸,之前的短句汉译英在改革后变为段落汉译英,考查考生对整段中文的英语翻译能力。在备考中考生会发现,翻译部分的某些内容在往年的写作真题中曾经出现,如果考生在写作备考中留心积累,对翻译部分的备考也会有所帮助。下面笔者来举例说明。

2013年新六级大纲样题的翻译部分是一段关于中国春节的描述。有些考生不会用英文表达“放鞭炮”,其实1995年6月的六级写作题目就是关于放鞭炮的。如果考生熟悉这道题目,就会知道“放鞭炮”的地道英语表达是set off firecrackers。

新六级大纲样题的翻译段落提到了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节日。此外,2013年12月六级考试有一套试卷的翻译部分介绍了中秋节,还提到了北美的感恩节。细心的考生会发现,这些节日的表达完全可以从2006年12月的六级写作真题中延伸出来。2006年12月的六级写作真题The Celebration of Western Festivals就涉及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比较。如果考生在备考时练习过这篇文章的写作,就会了解一些节日的正确表达。

下面来看2006年12月六级写作高分范文的一个片段。文章开头提到了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包括圣诞节、感恩节和情人节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等:“Western festivals are gaining ever-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China. However,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people are immersed in the thrilling atmosphere of western festivals including 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 and Valentine’s Day, without paying any atten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like.”考生可以做个有心人,积累范文中出现的节日名词,甚至由此进一步引申,了解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表达方法,如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等,这些对考生今后的翻译备考都会有所帮助。【改革前翻译题目对写作的借鉴作用】

改革之前的翻译题目比较简单,只是给出五句话,抠出其中含有相关语法知识的部分,让考生根据中文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相较于改革后的段落翻译,虽然改革前的句子翻译比较简单,但考生可以借鉴其中考查的特殊句型(如虚拟语气、倒装句等),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下面笔者就以一些高频考点为例来说明。★虚拟语气

改革前的六级翻译大纲样题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It was essential that we should sign the contract before the end of the month.”这句话考查的是虚拟语气中的建议类句型,句子结构为it is essential that we should do something。这种句子除了在翻译和阅读中常会出现,也可以用在写作中。在谈及重要事项时,考生常常需要表达“这是根本”“这很重要”的意思,这时就可以使用it is essential that we should do something的句型。如上文提到的2006年12月关于西方节日的六级写作题目,考生可能想要表达“牢记并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是很重要的”,这时就可以说:“It is essential that we should bear in mind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elebrate them.”又如,2013年6月六级写作的一道题目要求考生评论下面这句话:“A smile is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eople.”考生在写作时就可以说:“It is essential that we should smile to others, even strangers.”

虚拟条件句在改革前的翻译题目中也经常出现。2007年12月六级翻译考到了这样一句话:“But for mobile phones, our communication would not have been so prompt and convenient.”其中,but for相当于without,整句话意思上相当于一个虚拟条件句。这句话经过改写就可以用到写作中。如2012年6月的六级写作考查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考生只需要把这句翻译题目中的mobile phones替换成the internet,把communication替换成写作题目中的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可以得到下面这句话:“But for the internet, ou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ould not have been so prompt and convenient.”此外,在2013年12月的四级写作题目中,有一道题涉及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就是当下很流行的“手机依赖症”问题。考生在论述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就可以直接用上面提到的翻译题目中的这个句型,表明手机对人们日常通讯的影响。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避免使用常见的because或because of句型,用but for虚拟条件句使整个句子显得更漂亮。★倒装句

倒装句也是改革前的四、六级翻译中常考的句型。2010年12月六级翻译考到了下面这句话:“Only when I reached my thirties did I realize that reading cannot be neglected.”这个句子的考点在于副词only置于句首的倒装句结构。考生如果在四、六级写作中恰当运用倒装句也能给文章添色不少。以2013年6月的一道六级写作题为例,题目要求考生评论下面一句话:“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sfy every man’s need, but not every man’s greed.”在写这道题目时,考生可以从人类的贪欲和不恰当行为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最后,考生就可以仿照上面提到的翻译题目的倒装结构,写出这样一句话:“Only with these 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can we expect a more harmonious world.”这样一个倒装句用在文章末尾会使文章熠熠生辉。【六级写作对其他英语考试写作部分的借鉴作用】

事实上,阅读、写作和翻译之间都有很多可以彼此借鉴的地方。如果考生有心积累,甚至可以将六级写作的题目应用于其他英语考试的写作中。众所周知,很多高分范文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名言警句收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2013年六级改革后,六级写作题目本身更加灵活多样,题目不再以中文提纲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句名言警句的形式出现,简洁明了。这些出现在六级写作考题中的名言警句就可以为考生所用,成为备考英文写作的素材。下面来举例说明。

2013年6月六级写作的一道题目要求考生评论下面这句话:“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sfy every man’s need, but not every man’s greed.”考生在写关于环境污染、谴责人类过度开发行为等主题的文章时,就可以引用这句话。

再如,2013年12月的三道六级写作题目都可以用于其他考试的写作中。“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这句话可以用在与网络、信息有关的写作题目中;“Happiness is not the absence of problems, but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m”这句话可以用在关于幸福、挫折的写作题目中;“The greatest use of life is to spend it for something that will outlast it”这句话可以用在与奉献、人生价值相关的写作题目中。

总之,考生可以积累六级写作题目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合理运用到其他英语考试的写作中,必然能增加文章的亮点,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笔者想要提醒考生,四、六级考试的准备过程其实是一个综合复习的过程,如果只是单独练习阅读、翻译、写作等项目,考生往往会错失很多宝贵的资料。如果考生将四个部分综合起来练习,做个有心人,备考的过程往往就会事半功倍,因为英语学习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当然,笔者本文所总结的只是各部分交叉运用的一些例子,相信考生只要有心,就能总结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写作框架模板,整理出更多写作常用的句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相信考生一定能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作者简介】

潘赟,合肥新东方学校国内考试部教师,主要教授四级阅读、六级写作和考研英语写作课程。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法学硕士学位。

托福阅读词汇题的备考策略

◎文/朱甄雯

在托福考试的阅读部分中,每篇阅读文章后面一般会出13~14道题,其中有3~5道题是词汇题(Vocabulary Questions),题量占总题量的20%以上。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词汇题。

词汇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为:“The word/phrase ___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词汇题所考查的词汇大多是大学六级以上水平的词汇,以考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该题型主要考查指定单词的基本含义,偶尔也会考查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生僻含义。就词汇题的备考策略来说,笔者认为,考生应该以背单词为主要突破口,并掌握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猜测词义的方法。此外,考生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熟词僻义的情况。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讲解。如何针对词汇题背单词

词汇题的大部分题目考查的都是指定单词(偶尔也会考短语)的基本含义,考生一般只要认识所考查的单词,就能很快答对题目。因此,笔者认为,背托福词汇是解答词汇题的最主要方法。那么,该如何针对词汇题来背单词呢?

首先,考生应坚持按常规方法背诵托福考试的核心词汇。笔者建议考生选择一本条理清晰、释义得当、最好有例句的词汇书来参考和背诵,比如,就笔者所接触的词汇书而言,个人推荐《TOEFL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供考生参考。在背诵托福词汇时,考生可多关注动词和形容词的释义,因为词汇题经常考查这两个词性的单词。考生在背单词时,应采取“循环复习”的策略,即考生在背第二天的单词时,一定要把前一天记的单词先复习一遍。

其次,考生可以通过大量做题来加强对单词的记忆。考生除了要完成《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和《托福考试全真试题集》上的词汇题以外,还有必要做一下TPO (编注:指TOEFL Practice Online,即托福在线考试练习,一个全真模拟托福在线考试的平台)中的词汇题,因为这些题目里涉及的单词都是考试时经常考查的高频词汇。考生在做完题后可以进行总结归纳,把自己每次做错的词汇题记录下来,到临近考试时,可以将自己做错的词汇再好好背诵梳理一遍。按照上下文逻辑关系来猜词义

除了认真背单词以外,考生还应学会利用指定单词所在的上下文逻辑关系来猜测词义,这样考生在不认识所考单词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逻辑关系推断题目的答案。做题时,考生经常可以利用的逻辑关系有并列、转折和举例关系。下面笔者就将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猜测单词的含义。● 利用并列的逻辑关系

如果两个句子成分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的感情色彩应该相近,所讲述的内容性质也相近。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自己猜测词义。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1.Absenteeism and lateness hurt productivity and, since work was specialized, disrupted the regular factory routine. (《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Reading Practice Set 5: Artisans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word “disrupted”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

A. prolonged B. established C. followed D. upset

解析:由题干句子中的and可知,and前后的词组hurt productivity与disrupt the regular factory routine是并列关系,由此考生可以猜测两个词组中的动词hurt与disrupt的感情色彩是相似的。Hurt的意思是“损害”,是具有负面感情色彩的词汇,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中的upset的感情色彩是负面的,因此考生可推测出此处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此处的disrupt是“打乱”的意思,而upset也有“打乱,搅乱”的意思。● 利用转折的逻辑关系

如果一个句子出现转折关系词,那么转折词前后的分句意思应该相反,此时考生便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猜测指定单词的含义。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2 Cotton could be grown throughout the South, but separating the fiber—or lint—from the seed was a laborious process. (2003年1月托福真题)

The word “laborious”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

A. unfamiliar B. primitive C. skilled D. difficult

解析: 由题干句子中的but可知,but前后的分句应该是转折关系。But前的内容意思是“棉花在南方到处都可以生长”,这是一个正面信息。那么考生可以猜测出,but后面的内容应该是负面信息。结合四个选项来看,前三个选项都不是用于表达负面信息的词汇,因此考生可以推测出正确答案是选项D。题干后半部分的意思是“但是从种子里分离纤维或者皮棉是一个费力的过程”,由此考生也可以断定本题的答案是选项D (difficult)。● 利用举例的逻辑关系

举例一般是为了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论证与解释,因此考生可以通过句中所举的例子来推测前面句子的意思,进而推测出指定单词的含义。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3.Supporting evidence comes from research showing that aggressive people often distort other people’s motives. For example, they assume that other people mean them harm when they do not. (《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 Reading Practice Set 4: Aggression)

The word “distort”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

A. mistrust B. misinterpret C. criticize D. resent

解析:考生如果不知道distort的含义,也能通过for example后面所举的例子来猜测这一单词的意思。For example后面所举的例子意思是“他们认为其他人想伤害自己,而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for example前面的句子的观点应该是“有攻击性的人经常曲解别人的意图”。由此,考生可以猜测出distort的含义为“曲解”,此题的正确答案就是选项B (misinterpret)。熟词僻义要当心

在托福阅读的词汇题中,还会偶尔考查熟词僻义类的题目。考生在备考该类题目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常考的含有僻义的熟词数量有限,考生在做题时遇到这类题目可以把这些单词进行归纳与整理,并经常复习;第二,考生在背单词时,应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所背单词的词性种类以及在各类词性下的主要含义;第三,如果在做题时遇到这类题目,考生可以多研究该词所在的语境,通过上下文将单词的意思推断出来。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4 Causing participants in experiments to smile, for example, leads them to report more positive feelings and to rate cartoons as being more humorous. (《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 Practice Test 1: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The word “rate”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

A. judge B. reject C. draw D. want

解析:考生一般都知道rate的基本用法,即作名词,意思是“比率”。但此处考查的是rate用作动词的含义。考生如果知道rate作动词时的含义,那么此题可以立即迎刃而解。考生如果不知道rate作动词的含义,那么就只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答案了。就本题而言,由句中的and可知,and前后的成分to report more positive feelings和to rate cartoons as being more humorous是并列关系,考生据此可以判断出rate的含义应与report (报告,汇报)相近,进而推断出本题的答案是选项A,即rate作动词,表示“评价,评估”的意思。

2013年12月六级翻译真题点评

◎文/张曦

与四级考试相比,2013年12月六级考试汉译英题型在多套试卷中的主题同样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丝绸之路、中国园林、中秋节等。但六级汉译英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一些,考生必须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才能忠实顺畅地还原原文的信息。下面笔者以此次六级汉译英真题为例,讲解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并给出完整的真题和参考译文,希望对即将参加六级考试的考生有所启发。翻译技巧讲解1.重复现象的处理

汉语中存在较多的重复现象。为了表达得更清晰、生动,汉语经常采用原词复现的形式。而在同样的语境中,英语则倾向于省略或变化,不用重复的词语或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不至于产生重复、累赘之感,考生需要采用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省略和替代等方式,对汉语的重复信息做相应处理,以使译文自然、流畅。【例1】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是一系列连接东西方的路线。丝绸之路延伸6,000多公里,得名于古代中国的丝绸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在中国、南亚、欧洲和中东文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译文:The world-renowned Silk Road was a series of routes that connect the east and the west. It extended more than 6,000 kilometers. The Road was named after ancient China’s silk trad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South Asi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点评:原文中多次出现“丝绸之路”,甚至在连续的三句话中重复出现,如果考生重复将其译成the Silk Road,译文会显得拖沓。在第二句译文中,考生可以用代词it来指代上文的the Silk Road。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对于重复出现的名词,考生在翻译时可以用代词来替换。在第三句译文中,考生可以采用上位词(指概念上外延更广的主题词) the road来替代上文的the Silk Road。由于英语中定冠词可以起到“定指”的作用,所以the road指的就是上文提过的the Silk Road。2.注意时态和语态

时态和语态是汉译英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汉语句子的时间状语涉及过去,译成英语时就应用过去时;如果汉语句子讲述的是一般的习俗和习惯,译成英语时就应用现在时。汉语中有被动标记的句子可译成英文被动句,而一些主动句也可以通过转换用英语被动句来翻译。【例2】过中秋节的习俗于唐代早期在中国各地开始流行。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

参考译文:The celebration of Mid-Autumn Festival became popular throughout China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when people pay tribute to the moon. On this night, under the moon-lit sky, people enjoy family reunion and admire the bright, full moon.

点评:原文中第一句话的时间状语为“唐代早期”,所以这个句子译成英语时要用一般过去时。接下来的几个短句说的是中国的一般习俗,年年岁岁都是如此,翻译时其时态应采用一般现在时。【例3】月饼被视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人们将月饼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或在家庭聚会上享用。

参考译文:Mooncakes are indispensible delicacies during the festival and are sent as gifts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 or eaten in family gatherings.

点评:原文由两个句子构成,如果在译成英文时都用“月饼”作主语,就可以把两个句子连在一起。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将原文第二句话变为被动语态来处理,即“月饼被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或在家庭聚会上被享用”。3.语序调整

汉英两种语言的语序几乎是大同小异,“同”的通常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通常是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汉语的定语多前置,英语的定语位置则较灵活,但较长的定语通常后置。汉语的状语通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偶尔出现在句首;而英语的状语则一般位于谓语或宾语之后,通常出现在句尾。考生在汉译英时需要正确调整语序,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汉语短句,需要先确定出短语的中心词,而后将修饰成分重新安排,译出流畅的译文。【例4】中国园林(the Chinese garden)是经过三千多年演变而成的独具一格的园林景观(landscape)。

参考译文:The Chinese garden is a unique landscape gardening style which has evolved over three thousand years.

点评:原文中“经过三千多年演变而成的独具一格的园林景观”的中心词是“园林景观”,修饰语“独具一格的”较短,在译成英文时可将其放在中心词前,修饰语“经过三千多年演变而成的”较长,译成英文时可处理成定语从句放在中心词后。【例5】它既包括为皇室成员享乐而建造的大型花园,也包括学者、商人和卸任的政府官员为摆脱嘈杂的外部世界而建造的私家花园。

参考译文:It includes both the vast gardens built for the pleasure of the members of the Imperial Family, and the private gardens created by scholars, businessmen, former government officials, made for escape from the outside world.

点评:原文中,“为皇室成员享乐而建造的大型花园”的中心词为“大型花园”,前面的定语过长,翻译时应后置。“为皇室成员享乐而建造”的中心词是“建造”,前面的部分应该移到中心词后翻译。“皇室成员享乐”的中心词是“享乐”,“皇室成员”再向后移,如此由后而前,层层剥离,就能够处理好较为复杂的汉语句子。同样,“学者、商人和卸任的政府官员为摆脱嘈杂的外部世界而建造的私家花园”的中心词是“私家花园”,其他修饰成分按照“建造”“学者、商人和卸任的政府官员”“为摆脱嘈杂的外部世界”的顺序安排,增添一定的介词来连接,也能够很快得出译文。4.采用亮点句型

汉译英时,考生可适当采用一些地道的英语结构和句型,以使译文更具表现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例6】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等四大发明才被引介到世界各地。

参考译文:It is along the Silk Road that paper-making, gunpowder, the compass and printing—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spread across the world.

点评:汉译英时,考生可以采用英语的强调句,也就是“It is/was … who/that”结构来翻译,对“通过丝绸之路”的信息进行强调。本句也可以采用一般句型来翻译,将其之后的句子“欧洲也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各种商品和植物,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译为强调句:“It is also through the Silk Road that Europe exported various goods and pla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na’s market.”无论把强调句用于哪个句子的译文中,都能使其成为亮点句型,使译文具有更高的质量。【例7】典型的中国园林四周有围墙,园内有池塘、假山(rockwork)、树木、花草以及各种各样由蜿蜒的小路和走廊连接的建筑。

参考译文:A typical Chinese garden is enclosed by walls, inside which are ponds, rockeries, trees and flowers, and different styles of buildings connected by winding paths and corridors.

点评:对于“园内有……”这个句子,考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序,采用倒装结构“Inside the garden are …”来翻译。因为原文有两个并列的句子,所以可将前一个句子作为主句,后一个句子处理为从句,从而将倒装结构转化为定语从句“inside which are …”来翻译,如参考译文所示。这样处理的亮点在于倒装句的运用。翻译真题及参考译文

以下笔者给出此次六级考试中出现的三道段落翻译题的原文及参考译文,供考生参考。【题目一】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是一系列连接东西方的路线。丝绸之路延伸6,000多公里,得名于古代中国的丝绸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在中国、南亚、欧洲和中东文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等四大发明才被引介到世界各地。同样,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porcelain)也传遍全球。物质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欧洲也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各种商品和植物,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

参考译文:The world-renowned Silk Road was a series of routes that connect the east and the west. It extended more than 6,000 kilometers. The Road was named after ancient China’s silk trad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South Asi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Along the Silk Road, paper-making, gunpowder, the compass and printing—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spread across the world, as well as her silk, tea and porcelains. The exchange of material culture was bidirectional. It is also through the Silk Road that Europe exported various goods and pla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na’s market.【题目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中秋时节庆祝丰收。这与北美地区庆祝感恩节的习俗十分相似。过中秋节的习俗于唐代早期在中国各地开始流行。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2006年,中秋节被列为中国的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定为公共假日。月饼被视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人们将月饼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或在家庭聚会上享用。传统的月饼上带有“寿(longevity)”、“福”或“和”等字样。

参考译文:Since ancient times, Chinese people have celebrated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