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地生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1:15:03

点击下载

作者:阿伟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然而然地生长

自然而然地生长试读:

引言

仰望天空,看日月星辰,看风雨雷电变幻莫测。在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之余,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在天空中,有我们的飞机穿行,更能想象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我们会为人类的伟大和进步而感到自豪。我们也可以放胆想象,未来人类在太空中也许能和在地球上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我们也不得不由衷地为人类的智慧与进步赞叹。

站在高楼上,俯瞰地面上那些行人。他们或走,或站;或向东,或向西;或挑,或担;或步行,或坐车;或单个,或三五成群;或忙,或闲。看着这形形色色的人,谁能知道他们的这些活动与人类的发展有关系?这么拥挤、混乱无序的人类社会又如何能发展到现在这么繁盛?这常常使我迷惑。为什么会是这样?人类的行为为什么如此杂乱无序?是什么导致人类的行为这样混乱无序?这么杂乱无序的人类行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究竟有何关系?

回顾人类历史,人类在诞生于这个世界之时,也和其他动物一样,仅靠双手采摘野果、抓鱼,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对自然的认知也是极其有限的。人类冬天挨冻,夏天饱受酷热,在山间或树下遮风避雨,一切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所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源于人类本能的努力和自然界的馈赠。

闭目静思,深深地感到人类的伟大。在这个有着数以万计种类动物的世界上,独有人类这一物种能从那茹毛饮血的粗陋时代发展到今天可上天、能入地的发达时代。并且,人类还将会继续向前发展,将来一定能够在太空中自由生活。赞叹之余,我也会想,为什么人类能够不断发展,而其他动物却不能呢?

我想这个疑问里面,应该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能够发展?即发展的动力问题,也是个体为什么不得不努力的问题。怎样发展?即人类发展的轨迹问题,也即群体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个体问题,没有个体的努力与进步,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二个问题是群体问题,即社会制度的问题。社会是无数个体的集合,个体的进步如何和群体协同,并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关系问题。

个体的成功会改变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古代,一个在群体争夺中获胜的人就立即改变了他和群体的关系。首先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由此不断发展,建立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诞生了剥削关系,这也自然成为阻碍他人进步的力量。所以,个体的进步与群体的共同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人类的发展只能是轨迹,而不是道路。因为人类的发展是一辆只有前进挡的车,一路开过去,没有回头路。无论这路平与坎,走过去了,就不可能倒回去再来一回,只能留下一条曲折前进的轨迹。

一 总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人们一直以为这说的是人性的弱点,其实它也揭示了人的理性,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必须有群体的强制。

肉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因为它决定了个体必须不停地努力。肉体的存在必须有持续不断的物质供应,否则,个体的存在过程就很痛苦。因为资源匮乏和社会竞争,所以个体为了自身的存在,或为了自身能够更好地存在,起码是为了生活得不痛苦,必须做出不间断的努力。

从古到今,正是无数的人类个体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每天看到的忙忙碌碌的普通人,都在不停地努力着。他们为无法采摘到高处的果子而发愁,但总有一个努力的聪明人第一个拿起棍棒去敲打那树上的果实,从而推开了人类使用工具的大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总有人为无法突破新技术而焦急,但总有一个人会提出新的理论或发明新的技术,就像万有引力的发现和电磁技术的诞生一样,都是个体努力的结果。

就是这些无数个体的努力汇成了浩瀚如大海的发展成果,是这些无数个体的努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我总以欣赏的眼光看着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们,是他们构成了人类社会,是他们的努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贡献的,他们的存在和努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总之,没有个体的生存努力,也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个体的进步,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这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了个体的努力是如何带动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以及群体的制约与作用。简而言之,是个体推动了技术进步,群体不断改变了社会制度,同时讨论了几个对人类发展比较有影响的因素。

如果抽象、再抽象一点儿的话,那么人类整体就是一个人。人类的问题就很简单了,人类这样那样的复杂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对于只是一个人的人类而言,就只有两个问题,那就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发展自然可以包括生存,所以人类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人类的发展问题。

作为一个完整生物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非就是需求的满足和需求的升级,如果再深入讨论一下,考虑到升级后的需求也需要得到满足,这样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是需求能够得到不断满足的过程。作为整个人类中的一个人,其需求的满足问题就是需求物质的供应问题,而物质的供应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从个体的角度看,人类的发展问题就是生产技术能否得到发展的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才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如果稍稍具体一点儿来看人类问题,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人类群体。对于群体的人类而言,人类的发展无非就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这种生存和发展同样是每个个体需求的满足和升级的过程,并且升级后的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当然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水平可能有差异。

个体需求要得到满足,就必须解决所需物质的产出和分配问题。而社会的物质产出能力是由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更为现实的问题不是产出的问题而是分配的问题。人类群体的分配问题主要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如果想让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得到公平分配,那么就应主要顾及分配制度的公平性。所以,以群体来看待人类发展的问题就是社会制度是否公平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具体、再具体,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吃喝拉撒这些具体的事情,我们如果从这些问题上来探讨人类发展,那么就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对于人类问题而言,那些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艺、宗教等领域的精英,他们充其量不过是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为人类问诊治病。尽管他们或许也能为人类的生理或精神健康做出贡献,但他们的努力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治得了病,保不了命。他们的努力与人类的发展关系不大,或许他们努力的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而且还会使问题不断累积。

人类最终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就像大树能够长成什么样子一样,大树的成长在于树的基因和环境,人类的发展也在于人类的基因和环境。基因使人类长成一个具有发达大脑的完整生物体,有雌雄异体和胎生的生理特征,包括人的寿命,这些都是决定人类能否发展和最终能够发展成什么模样的原因。加上人类所处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人类为什么能够发展和最终能够发展成什么样的全部原因。

所以,如果把“人类的发展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努力”这句话当作真理,也把“没有个体的努力就不会有人类的发展”当作真理的话,那么人类的发展就是个体努力的结果。

如果要把这个判断当作真理的话,那么首先必须把三个问题搞清楚:1.什么是人类的发展?2.人类为什么能够发展?3.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如果不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这句看似真理的话,实际是个不准确的判断。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是没有毛病的;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情况看,这句话也是正确的。人类的发展没有上帝的指引与帮助,都是人类自身努力的结果。关键是要把三者的因果关系搞清楚,并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及演变的过程,才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人类发展这个问题。这正是本书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人类的发展

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哲人都对此做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观点和理论本书都不反对,而且本书也在汲取这些观点中的有益之处,然后再进行总结和提炼。但本书只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直接的论述,不对涉及的其他内容进行解释、标注。在这里,我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发展的观点,这种关于人类发展的观点是很容易提出的,但是让人们普遍接受还是个问题,或许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姑且把它当作一家之言吧。

人类的发展从很多事物的变化中都可以反映出来,如交通、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所以人们只要从历时的角度来观察这些事物的变化,就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变化,从而得出所谓的人类取得了发展和进步的结论。由此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定是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只有客观情况的变化才可以明显被感受到,而且必须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才可以称得上是发展。只有客观存在的情况,才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才能够体现出低级或是高级。所以,人类的发展大体而言是人类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人类的什么发生了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

历史上,地球上生存过无数种类的动物,但只有人类这一动物能够从诞生到现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而且人类从无知、动物本能的状态逐步发展到当今科技、文化、物质、人口极其繁盛的时代。人类摆脱了动物本能而拥有了较为清晰的自觉意识,能够为人类的行为做决策和指导;而其他物种的动物要么灭绝,要么仍然处在动物本能的阶段,基本没有什么改变,更不要说发展了。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代人类无论是生存条件,还是个体改造自然的能力,已比古人进步了很多。当今人类的智力水平和所掌握的技能,已是同时代生存的其他物种的动物远不能及的。所以说人类确实是进步与发展了,而且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人类真的进步了吗?在我们人类一代又一代诞生的婴儿之间,他们有能力和智慧的差别吗?即使有差别,又有多大的差别呢?这种差别是我们人类自然遗传的,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如果是遗传带来的,那么这些差别是由遗传带来的必然结果,还是偶然变异的结果?这种差别又是不是在我们人类的代际累积中必然有的结果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爷爷聪明——父亲更聪明——我比父亲聪明——孙子比我聪明,人类通过自然遗传,实现一代比一代更聪明,那么人类就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了,只需坐等更聪明的一代出生,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解决了。

但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人类都必须努力才能生存,更不要说发展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是无法通过自然的代际遗传而得到,爱因斯坦的后代也不尽是天才,如果他们不学习或不努力,那么他们的才能也许就一般。人类个体的素质或能力是断代的。没有人类的后天努力,是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而且这种智慧和能力也是随人的自然生命终结而归零的,无法通过人类自然的代际遗传实现传承。

每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和他的生命一样从零开始的,因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才会出现差别。皇帝的儿子即使有做皇帝的命运,也无法通过遗传得到做皇帝的能力。如果单单从人类自身素质(即个人能力)的角度看,我们远古的婴儿和现代的婴儿之间没有能力差别,所以,抛开人类生存的具体环境和后天的努力对人类能力形成的影响,我们人类实际是没有什么进步的。也就是说,任何时代中的个人,其能力与智慧都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生存的环境中进行后天的努力,才能拥有与前人或同代人不同的能力和智慧。人的能力和智慧都是随着生命的开始与消失而从零开始和归零的,无一人能够例外。

那么什么是人类的发展呢?现在的人类可以制造出各种先进的电子仪器,能够飞入太空,也可以潜入深深的海洋,享受着各种舒适高效的生活方式,而古代的人类只能使用简单粗陋的工具,既费体力,又效率低下。二者相比,自然显得今人比古人进步了。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感知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如物质的丰富、文化的多样、工业的发达、农业的进步等,但这都是客观而表象的东西,真正能从本质上体现人类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真正能够体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就是通过人类的努力而改善的生存条件,除此之外,任何所谓的发展与变化都不能够全面体现人类的发展,也不应该成为衡量人类发展的标准。

首先,人类的存在必须有物质。对于任何人来说,如果他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他要么死亡,要么经受痛苦,或者二者兼有。其次是生活的便利,现代人无论出行或在家,他们的生活都舒适而快捷,而这对古代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对于人类而言,如果不能够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即改变物质匮乏的局面或生活不便利的状况,那么人类的生存过程必然面临痛苦,因此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无论是多么高尚、伟大或有意义的所谓进步与发展对于人类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让人感觉到痛苦的存在必定不能够成为人类发展的目的,所以本书把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当作衡量人类发展的标准。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的富裕,二是生活的便利。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个体而言,改善自己生存条件的方法就是占有更多的物质或资源,以达到物质的富裕和生活的便利,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赚更多的金钱。但对于社会群体而言,生存条件的改善就是物质总量的提高,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才可以提高物质总量。

个体生存条件的改善就是简单地不断增加自己的物质累积,这似乎涉及所有权的问题;人类群体生存条件的改善是物质总量的提高,简单而言就是要追求社会总产量的提高,似乎就是追求技术的进步。

但现实情况却刚好与之相反。由于群体与个体各自受到的约束条件不同,各自的努力方向也是不同的。换言之,个体受到的条件限制使他无法去解决群体的困境,而只能够解决自己的困境,他只能在自身已有的资源条件下去努力,他无法超越这些限制,无法不顾自身条件去为群体做出贡献。同样,群体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现实的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社会物质的总量基本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无法通过多占有物质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他个体的存在是满足其物质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对于社会群体而言,个体都在努力解决自身物质匮乏的问题,群体不能够形成一致的努力去解决社会技术问题,从而社会物质总量也就得不到提高。

所以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个体之间直接的相互掠夺也是个办法,但这被社会所禁止了。个体更多的是在自己既有的资源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智慧得到发挥,去发明或改进生产技术来增加物质的数量。所以,在社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是个体的需求努力推动了技术进步。对于群体而言,群体的不满足就会导致社会分配制度发生变化,这是群体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分配制度的改变上,所以群体的存在是导致社会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因此,具体而言,衡量人类进步有两个指标:一是生产技术的进步。技术是因个体的努力而产生的,但技术却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为整个社会的物质产出提供了条件。其结果是为全体生存条件的改变提供了可能,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极大的便利。二是社会制度的公平。人类的社会制度都是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方向发展的,这是群体努力带来的进步。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下,个体的努力一定会使社会的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多数发展成果,而使多数人的生存不如意。社会制度就是要解决这发展中造成的多数人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使社会从少数人能够得到满足发展到多数人也能得到满足,最终让全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得到发展。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生产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使人类社会发展为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社会。飞机等先进的工具会使人类的生活舒适而便利,所以技术是可以作为体现人类发展程度的指标的。

人类个体的生存竞争导致个体之间的武力征服,而武力征服必然导致社会统治关系的确立。为维护统治关系,就必然建立社会制度。在有统治关系的社会制度里,统治者对社会广大群体的压迫和剥削使得广大的社会群体无法生存,群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于是群体的一致需求变为一致的行为。由于群体的力量巨大,那么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统治被推翻,新的、公平一点儿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这是因为群体需求比个体的需求更能体现公平。当然,公平的本身就是兼顾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群体利益的不断实现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制度就这样不断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方向发展。

社会制度是否公平可以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指标,是因为制度的公平与否直接决定了社会大众的生活地位、物质分配以及情感、精神的愉悦或痛苦。简单点儿说,就是社会制度向公平发展会使社会群体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即可以让社会大众生活得好一点儿。

技术进步与社会制度的变化是相互作用的。技术的进步会推动社会制度的变化,因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质供应情况发生变化,而物质供应情况的变化会使大众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变,改变了生存条件的大众,其群体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变化了的群体需求自然成为改变社会制度的动力。社会制度的存在也会对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一定的社会制度会对个体的努力程度造成影响,从而对技术的发展起到影响。

技术进步是发展的原动力,因为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够为人类提供物质,而物质供给情况的变化会引起群体需求的变化,所以是技术推动了社会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即个体的努力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制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群体的存在,使个体独立不受约束的发展变得不可能,个体的发展一定要受到群体的制约。同时群体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力量,尤其在人类社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时代,群体的力量是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变革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人类为什么能够发展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呢?是人类自身。人类是拥有发达大脑的完整生物体,这个生物体的自身需求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个结论还必然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力问题。如果把人类的需求当作社会发展动力的话,那么人类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动力和能力这两个问题,而且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理由还必须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这种发展是人类的本能和自身的特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非外力可以达到,其他物种也无法效仿,这样人类发展的独特性才容易理解。

这个原因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生理特性,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拥有发达大脑及丰富神经系统的完整生物体。

1.发达的大脑使我们具备了很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即能力条件。人类是因为有发达的大脑,才拥有了更高的智慧。现代解剖学也证明了人类大脑脑干与身体重量的比值比其他动物的都大,脑干的构造也复杂得多。

这使得人类能在生存过程中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变化进行观察,能够形成映像,通过记忆形成感性的认识,并不断抽象为各种概念和判断,再通过思维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进而系统成为各种知识。人类利用这些知识来适应和改造自然,发明不同的技术,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并在探索和改造的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总结、检验、修正和改进,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在进行抽象、归纳等思维处理的过程中,人们发明并利用文字、图像对各种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整理和规范,形成完整的人类知识体系。

发达的大脑使人类拥有了较强的想象、记忆、分析和归纳能力,从而也使人类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

较强的学习能力使人类拥有了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工具的发明、符号图像的运用、文字的创造等,这些具体的物品和符号把人类的智慧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下来。人类很强的学习能力又使人类的后代可以通过这些记录而获得前人的经验和技能,后代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可以不再从具体的实践活动开始,而是可以直接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中。这样,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就可以不再随着人的生命终止而归零,可以在前人的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新的探索,使人类认识自然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级,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

这仍然应当归功于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发达的大脑能够学习、思考、记忆、归纳、抽象和推理,使人类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人类把自然探索的经验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规律认识,并不断地累积、深入向前发展,从而提高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水平,提高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类向前发展。这个认识事物的能力,尤其是从经验中提炼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截至目前是其他动物无法相比的,这就是人类能够发展的原因。

这一切或许是因为人类会使用火。煮熟的食物可以更快更多地为人类提供能量,使人类的大脑更为灵活,从而使人类具有了比其他动物更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使人类有了很高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这让人类脱离了智人阶段的动物本能状态,而具备了现代人较为清晰的自觉意识,这也就和其他动物彻底区别开来了,人的行为和存在状态也彻底从动物本能的部落状态转向具有现代人类意识的社会关系状态。人类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心智和情感:分析能力帮助人类取得了技术的进步,增加了获得的物质数量;想象能力帮助人类拥有了丰富的情感,获得了亲密的人际关系。

如果没有发达的大脑,人类也就不可能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人类大脑的发达程度,就是人类的终极智力程度,也是决定人类未来发展的最终高度和水平的因素。由于大脑的限制,其他动物在生存的过程中只能简单地利用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即使有少数动物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它们的能力也无法形成间接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那么它们的发展也就仅限于此。

2.作为一个拥有发达大脑及丰富神经系统的完整生物体,人类在存在的过程中必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个体就会产生痛苦,甚至死亡。所以个体必须努力,努力去满足这些需求,这努力便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1)对物质有严重的依赖。作为完整的生物体,人类对物质的依赖是刚性的,这是人类生存之必需,因为肉体的存在是人类存在的前提。物质的匮乏和竞争者的存在,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物质供应的困境,物质供给的困境会使人类痛苦或灭亡。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死亡却是个简单和瞬间的事情,人类可能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之后死亡。人类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丰富的感官,所以人在缺衣少食或病痛的情况下不会立刻死亡(大多数情况下),而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感受过程。在死之前,这些感受是异常痛苦的。正是这样的痛苦刺激他开动发达的大脑,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或消除这些痛苦。正是这个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这种由饥饿、寒冷等原因所形成的困境的努力才促使个体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推动我们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对于每一个想让机体存活的人来说,在这个肉体存在的过程中,他就必须想方设法保证有持续不断的物质供应来满足自己肉体存在的需要,否则,人的生命将不存在。

我们发达的感觉系统不断强化我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尤其是因物质匮乏引起的痛苦记忆,更是让人加倍努力去获得更多的物质。人们的衣食住行每一样都需要物质来满足,而且有些是不能够间断的,一旦缺乏或者间断都会给人带来痛苦。这还仅仅是指个体的生存所必需的,是一个静态的描述,在实际生活中,个体还要发展,如结婚、繁育后代等,这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储备。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为了储备一定的物质,个体要么有过人的能力,要么得加倍努力,否则,在自然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竞争环境中,获得自己生存所需的物质是很不易的。物质需求使个体必须持续努力,这种努力促使了个体智慧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当然,因物质满足而得到的享受也会使我们增长对物质需求的欲望,但这是理性的判断,因物质匮乏引起痛苦而增强物质需求的欲望源于人的本能。在生存物质需求能够满足的情况下,更多的物质需求就不再属于本能的范畴了,而应该属于价值需求的范畴。这种需求同样也可以促进个体奋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人类更为灵活的大脑和对物质的严重依赖推动了人类智慧的发展,尤其是分析能力的发展。

技术发展是可以累积的,人类不会因个体的不再努力而退步,所以众多个体的努力就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2)人类不仅有物质需求,还必须有异性的认可和接纳。这种需求就是人类的情感需求,即渴望爱与被爱。它和人类的物质需求一样真实而必需,如同吃饭喝水一样,人需要异性,这是由人类具有高等智慧和雌雄异体的生理特性决定的。人们追求的是与异性的相互认同和接纳,但需求信息的发出和接收,并不是人类大脑的任务,而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或者说是一种不知名的电波,我们姑且称它为生物体波吧。它不是一种理性的判断,而是情感的需求,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我喜欢或讨厌。没有理由可言。这与我们对物质的需求判断截然不同,物质的需求有感觉信号的发出,而情感需求的产生则是心灵的感应。这种需求会引起我们的情绪的变化,很容易控制人的理智,左右人的行为。

这或许真的是上帝对人类的精妙安排,我们必须与异性交往,并获得认可和接纳。如果不被认可和接纳,当然也会痛苦,只不过这种需求是人到了一定年龄才开始有的。到了那个年龄以后,如果长期得不到异性的认可和接纳,那么这种需求就成为他这段时期的主要需求,而且会变得非常迫切。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为此可以不顾一切,不惜伤害自我或他人,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到现在还有强奸和拐卖人口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不能够结婚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最大问题,整个家庭都会为了这个问题而努力;如果年龄再大些还无法结婚,那么就会让这个家庭感到痛苦。当然,没有异性的认可与接纳本身也会给应该结婚的人带来痛苦,中国崇尚后续有人的文化理念更让这种事情变得苦不堪言。

煮熟的食物使人胃部的舒适感增强,同时更快更多地为人提供能量,使人的大脑更为灵活。舒服的感觉和更为灵活的大脑使人产生更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为人类增加了更多、更细致的感受,从而使人类具有了比其他高等动物更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形成更为亲密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使分散的人类在群体中形成紧密的小团体,同时还增强了人类的占有欲,人类对心仪的人或喜爱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占有欲,而且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也是其他高级动物所没有的。

异性之间的爱又衍生出对子女的爱和对父母的爱,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感情,也是人类情感需求的一种。只不过这不像异性之间的感情是基于人类的生理需求,属于本能需求,对子女和父辈的爱是对异性情感需求的延续,这种需求因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不同,而且不像异性之间的情感需求那么强烈而直接。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别也不大,基本是相同的,只不过是表现方式有些差别而已。亲情如果得不到满足,也会使人产生痛苦。舐犊情深和丧子之痛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这种情感在中国可能更突出一些。对于不能够生育子女的人而言,这种情感的缺失同样使其痛苦。

我们对社会中的其他人也有情感需求,如同胞、同族、同宗、同乡、同学等,人们期望被这些群体认同和接纳。这种非血缘关系的认可与接纳,我们称为友情,它表明了社会对其认可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一个人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所以没有友情的个体也是痛苦的。

情感需求的基础是异性之间的需求,也就是说情感的核心是两性关系,或者说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子女关系,然后是父辈关系,最后是其他社会关系。但这些并不仅仅是情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体在社会中有了事业与地位,没有人愿意同一个没有一点儿能力或事业心的人结为夫妻或成为朋友。所以,情感的缺失同样会刺激个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期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努力也就成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价值需求同样可以刺激个体努力,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价值需求的产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更为灵活的头脑使人类具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使人摆脱了动物本能的状态,具有了较强的自觉意识。人类开始使用自觉意识而非本能需求来决定对事物的看法,开始对事物有了概念判断,并赋予它们各种意义。当然也对自身的生存和生活有了看法,也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判断。

由于人类是胎生动物,那么任何人都必须有父母,可能还会有子女,以及因血缘关系形成的一个自然状态的小群体,这个小群体我们可以称为家族或家庭。家族或家庭的存在使个体有了和其他个体交往的必要条件:首先,家庭或家族内部的成员之间要有交往;其次,个体和该群体外的其他个体也要交往。群体中成员的活动范围较大,且他们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受家庭主要成员的掌控,他们会和群体以外的个体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这些行为是否有益,家庭主要成员都无法预知,但一旦发生纠纷或冲突,那么家庭主要成员就不得不和其他人交往。因为家庭成员所有问题不可能全在家庭内部解决,所以家庭成员就必须和其他社会成员交往。

个体会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就自己的努力与生存过程与其他个体进行比较。通过这个比较,个体产生了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即产生了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的思考,从而想赋予自己的人生一定的意义,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多彩,这就是人的价值需求。这种需求是纯理性的判断,它会使人产生成就感,从而使人有了精神上的追求,这种追求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

价值需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人感到活着是没有意义的,是痛苦的。对于有杰出才华的个体而言,如果不能施展才华,他会认为他的人生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自己不过是个苟活的行尸走肉。对于能力低下的人而言,他会感到自己的人生很糟糕,无法与人相比,物质富裕或人前体面会是他们的理想目标。这样的痛苦都会刺激个体努力或是寄希望于后代的发达,从而推动了个体的进步,也自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满足的愉悦和不满足的痛苦的确可以主导人的行为,而且促使人向需求满足的方向努力。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获得愉快感而减少痛苦。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人会为了增加痛苦减少愉快而努力。所以,这种感觉的变化调节着人的行为——应加倍努力还是应减少努力,全在人的感觉。痛苦程度越大,努力的程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以上这三种需求在每一个人的生存过程中都存在。通常人们可能认为价值需求是具备了一定社会地位和能力的人才会有的需求,其实不然,每一个人都具有价值需求。即便是个落魄的乞丐也会有价值需求,尽管他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吃饱饭,但他也渴望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且受到社会尊重的人,这就是他的价值追求。

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带有计划性或长期性的行为都受到这三种需求的影响,没有人能够长时间地不顾自己的需求去从事与之无关的活动。短时间的或具体的活动,我们无法预测。在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里,某一个需求是他这一段时间的主导需求,所以他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的行为,一定受其这段时间的主导需求的支配。就像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急需结婚,然后想要孩子一样,在这个时间段里,他的主要活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需求可以支配他的一切行为,直至这个阶段结束,彻底解决了这个需求或彻底表明无法解决这个需求为止。所以这三种需求都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但不是同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而是看哪个是此时的主导需求,只有主导需求才是一定阶段内影响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这三种需求中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是人的肉体产生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需求,而价值需求则是人的理性判断形成的精神需求,是依赖于前两种需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满足情况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价值需求。比如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人,他可能就想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可能追求的是衣食无忧;而一个富有的人,可能想要在社会事务中显示出自己的突出才能;而一个掌握公权的人则可能希望获得更多的个人财富;等等。对于情感需求会产生价值需求的情况,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种需求对于个体而言,只有在最低的本能需求还不能够满足的情况下,才会有等级之分,即物质需求第一位,情感需求第二位,价值需求是依附在前两个需求上的,它对前两个需求的满足情况产生判断。也就是说,人连一日三餐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他不会为了情感需求去付出努力。中国有句古话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个体在解决了最低的本能需求以后,需求的等级就没有那么明显或不存在了。哪个重要或哪个对人的行为影响大,得看个体的具体情况,由他此时的主导需求而定。基本需求满足后,要增加物质的数量,提高物质的品质和档次的需求就不再属于物质需求的范畴了,这属于价值需求的范畴。同样,情感需求满足后,对异性要求更加美丽的需求同样属于价值需求,这些变化表明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看待人生意义的问题了。

对于一个社会群体而言,其主导需求则是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的,即第一位是物质需求,第二位是情感需求,第三位是价值需求。这是因为社会群体的主导需求是由社会多数个体的主导需求决定的,只有多数个体的主导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的主导需求,所以群体的主导需求随社会大多数个体主导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大多数人的主导需求是有着明显的界限的,所以社会的主导需求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的。

对于个体而言,只有在未满足最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才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关系:物质需求是最基础的,然后是情感需求,最高级的是价值需求。物质需求的情况可以影响其他两个需求,所以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首先是由物质需求满足的水平决定的;其次,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后,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要看三个需求的满足水平是否匹配,否则,他要么幸福得很,要么痛苦难挨。就是说,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如果他的情感需求缺失,那么他会感觉到他的生活是没有一丝光彩的,更不要说幸福了;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被人看不起,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那么他一样会痛苦;反之,一个生活困难但夫妻恩爱、朋友很多的人,他一定会感到幸福。

当然,这个匹配的情况会因人而异,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对情感和价值的需求程度都会有些差别,但这都有个最低程度。如果这两个需求中的某一个需求的满足程度低于他的最低要求时,那么他的生活就要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所以我们在社会上看到许多人,在奋斗了几年后,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原因。

比如一个地位很高的人却守着一个失败的婚姻或一个很有钱的人却不被别人尊重,这常使他们十分痛苦,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这种状况会使他们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做出惊人的举动,如辞职或突然变得乐善好施起来。

完美匹配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容易实现的,所以许多人会突然放弃财富或权力,而去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这里有一张图,我们看哪个需求的满足程度最低,那么今后这个人努力的主要方向就是哪里,他的生活轨迹也将因此而改变。如下图:

如果需求满足程度低于人们的最低需求水平,人就会十分痛苦,我们把这种水平之下的生活称为“地狱”,高于最高需求水平的生活,我们称为“天堂”。每个人三种需求实现的满意度不同,就会使人在物质、精神和价值需求三方面获得不同的感受。

我们在最低和最高的状态时是不适应的,我们凡人的生活就是介于“地狱”与“天堂”之间。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每一个人而言,因其身处的具体环境不同,那么他们的地狱与天堂也不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与天堂。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他的地狱就是得不到赏识,天堂就是能够被人重用;一个贫穷的人,他的地狱就是物质生活的困苦,天堂就是衣食无忧;而对一个衣食无忧的人而言,地狱就是情感需求的缺失或没有被社会认同。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地狱与天堂之间徘徊,我们都在向往自己的天堂,殊不知许多人都因此而迅速堕入地狱。有钱的人要介入政治,有权的人要捞取钱财等。当然,我并不是鼓励每一个人安于现状。实际上,现在或历史上,那些杰出者反而经常得不到善终,那些才智一般的保守者往往可以得到善终。

每一个个体的人生都是这样起起落落,每一个人都在这起起落落中努力和享受,只不过没有多少人可以经得起几次沉浮。我们每一个个体在存在的过程中感受生存的痛苦,并由此感受到或看到自己可以忍受的极限,那就是他的地狱,同时他也可以由此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那就是他看到的天堂。我们每一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狱和天堂,而且在此间奋斗。

个体的行为就是这样,那么人类的群体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是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致行为才能改变社会,大多数人的一致需求又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所以,使社会改变的需求也是大多数人在某个时间段内的主导需求,我们称之为社会主导需求。人类社会的主导需求使大多数人产生一致行为,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主导需求推动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简单地把人类的发展归纳为三个时期:物质需求发展期,情感需求发展期,精神需求发展期。这是人类发展大的周期,我们目前处于物质需求发展期的中后期。

三种需求推动了个体努力,也推动了群体努力,自然也就推动了社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人类发达的大脑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三种需求和发达的大脑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人类是如何发展的

发达的大脑使人类拥有了发展的条件,不满足的需求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个体的智慧与需求构成了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社会是一个不断进行代际更迭的群体,个体的努力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呢?又是如何推动群体的互动,从而达到社会大众共同发展的呢?

这里我们就要详细讨论个体智慧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同时讨论群体的努力是如何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从而揭示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的。

1.个体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人类灵活的大脑和对物质的需求推动了人类的技术进步,同时技术的客观累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基础条件。(1)在既有的资源条件下,对有些个体来说,改进生产方法或工具是他们增加物质供应数量最好的方法。

个体追求物质是本性使然,也是个体生存面临的第一要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必然给个体带来痛苦,痛苦的感觉必然使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努力去消除痛苦,这个努力的过程推动了个体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受到高强度的刺激,大脑开始高效地运转,或许在瞬间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新的生产技术便诞生了。个体也可以通过掠夺他人现有的劳动成果或抢占更多的自然资源来解决物质困境,况且人类最初就是这样做的。用劳动成果进行交换也是个体获得物质的一种手段。但这三种方法都无法增加社会物质供应的总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物质匮乏的问题,总要有人面临食不果腹的困境。

对于一个普通的社会个体而言,占有更多的资源或从别人占有的资源中多拿来一部分,都是很难实现的。对一个普通个体而言,解决分配制度的问题更是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个体能够直接控制的安全又便利的方法,就是通过自我努力在既有的资源条件下改进生产方法或工具,从而达到增加物质供应数量的目的,这是普通个体在既定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下解决物质匮乏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就像一个农民要获得更多的粮食,就只能在自己的田地里精耕细作、搞好水利设施,以及采用更新的农业技术,他不能去偷割别人的庄稼或占有别人的土地,个体只能在已占有的资源上努力。

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努力,这种努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人专门从事技术的研发,以提高自己或所供职的单位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随着技术发展到较高的层次,技术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现在及以后的技术进步主要靠个体的创新来推动。当然,社会中不在大机构供职的其他个体的努力也会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力量。

个体在各行各业的努力,固然推动了政治、金融、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但这些进步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微小的,与技术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政治的变革需要群体的力量,所以个体的政治主张只能是一种思想或学说,对人类发展起不到实质的影响。即使成功了,也仅限于社会制度的变化,改变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文艺或经济等其他方面的进步,无非是对现有的社会状况的改进或修饰。

即使是经济改革,其影响也可想而知。首先,经济的实质进步还必须有技术的支持;其次,经济不过是关于人类物质的产出和分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更多的是局限在分配方面。人类的经济也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课题,在物质严重匮乏的时代,经济这个课题对社会的发展是没有多大影响的。所以,尽管个体在各行各业中努力,但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对人类的发展起实质性的作用。

从人类诞生之时,个体就开始努力了。在远古时代,人类技能低下,物质极度匮乏,人类因动物本能而群居在一起,个体和群体努力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以满足基本的生存所需。这种努力一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比如工具的制作和运用等,从而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是使可食用的物质种类范围扩大了。随着社会物质总量的丰富,人类就开始转向掠夺,这样便可以直接获得别人现成的劳动成果,使自己省去了许多努力。这样便建立了以武力掠夺为主的统治关系。

这样的掠夺已经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大众的觉醒而渐渐退出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即使现在仍然有人为了改变分配制度而进行努力,但更多的是宣传和引导。没有社会大众的参与,想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努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掠夺是不同性质的事情。

人类进步的实质是个体的智慧得到开发,产生了新的工具或方法,成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新力量。这个新工具或方法首先可以直接解决个体的物质困境,其次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供应数量,为整个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在现实中,看似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了更多的物质或权利,但实质上这种努力是个体智慧的进步,这些具体的物质或权利只是其外在的表现,算是努力的世俗成果吧。

没有个体的努力和进步,人类社会就永远不会有发展和进步,但并不是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大多数个体是为了解决自己当前的需求,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在努力的过程中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人类就是在这不断的突破中前进的,而且这种突破必须是人类的第一次,才会对人类的进步有推动作用。人类进步的关键在于个体的智慧和努力,大众只不过起到传播和推广的作用。人类站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后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困境,只有等待新技术的出现才能够解决这个困境。

个体的努力至今也没有停止,也许直至人类终结或个体之间没有了差别,个体才会停止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2)为满足物质需求而努力,促使了人类大脑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面临生存困境、饱受痛苦的时候,个体会尽全力去努力,开动大脑去解决问题。在努力的过程中,个体面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会发现自然界存在着许多种类的物质,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什么东西,能吃吗”,这种思考方式和由此做出的努力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动力。面对这么多不同的物种,人类自然就会想到“为什么它们的功用不同呢”。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思考和努力,推动了人类分析能力的提高,也使人类不断认识和揭示出客观物质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类逐渐掌握了客观世界的部分本质和规律,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提高了的能力大部分被人类直接用来改造和利用,成为人类的生产技术。

在人类追求物质需求满足的努力过程中,会面临客观新事物的出现,会不断重复“这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思考。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样不断重复的思考,促使了人类分析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使人类具备了较高的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3)技术的累积反过来又促进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人类努力最直接的结果是创造出了更新的成果,如丰富的物质、进步的技术、先进的思想观念等。生活变得舒适和高效,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这些成果可以累积,因为无论是物质文明成果还是精神文明成果都是客观存在的的。物质文明的客观存在很好理解,其实精神文明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思想、观念一经提出,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人们便可以学习、理解和传承。

技术的实质是人类智慧,技术又可以成为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工具和方法。所以,技术既具备了物质文明的表象,也具备了精神文明的本质,因而具有明显的客观属性。

因为客观,所以文明成果才可以世代累积,才不会因人的生命终结而消亡,才可以传承下去,这也是人类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群体的繁衍是人类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群体的存在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使文明成果不因个人的生命终止而消逝。群体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传承和基础的作用,使我们自然换代的人类能够直接在前一代创造的文明基础上生活,从而有更高水平的发展。

代际个体之间的能力和智慧的差别实际上是不同代际的人们在其后天的生存和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客观存在的文明成果的了解和学习形成的。人们一出生,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就不同,所以代际个体具有了典型的时代特点,有了不同的能力和智慧。比如,一个出生在现代的人,当他看到飞机、电脑时,已不会大惊小怪,但对古代人来说,这些却是很难想象的东西,更不要说理解了。

人们也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后天教育,从而形成不同的认识和解决事务的能力。比如,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很局限,而今人却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不同时代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了不同的知识,实际上是不同时代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使他们获得了不同的知识和信息。人类的进步,就是人类创造的客观文明成果的不断累积,通俗地讲,就是物质的丰富、工具的先进和观念的变化。

这些客观存在的繁华都是表象,丰富的物质和便捷的生活都只是具体表现。这些繁华的现象和先进的工具都可以灭失,但只要技术还存在,那么这些繁华和先进都还可以再现。

技术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变化是人类长期努力和不断累积的结果。现代人与古代人并没有根本的素质差别,这种差别都是由后天学习造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学习的东西都是人类先前的累积,而非凭空产生的。

人类的进步实质上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努力所产生的阶段性的技术突破和这些成果的不断累积,尤其是代际累积。代际累积的成果能够较明显地体现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也更容易让人感受到,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宏观上的差别。

当然,代际累积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由于代际累积可以为后代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从而使不同代际的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使人误以为后代人的能力和智慧看起来似乎比前代人高,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是较高能力的个体带来的。其实,发展的是人类不断累积的努力成果,也即后人学习的平台越来越高了,或者确切地说是个体存在环境的技术含量高了,而非人类自身的素质发生了变化。不同时代人类之间的能力差别,不是人类自然传承的结果,而是后代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后代人得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到更高级的知识。当然,这种代际间的能力差别也可以反映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生产生活上的技术突破可以累积是人类能够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人类的文明成果不能够累积,那么人类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这些客观存在的文明成果可以被人们感知,并对不同时代的人有启迪或教育的作用,技术的累积为下一代的努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基础,所以文明成果的累积是人类发展的原因之一,当然累积本身也是一种发展方式。

当然人类的代际更迭也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因素,对于新生的人类,他们完全适应和熟悉他们出生后的环境,这个环境中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已有的,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创新。对于前一代的人来说,许多事物是新鲜和陌生的,他们惧怕,无法接受,那么他们只能努力适应,自然没有能力来创新了。

如此看来,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实际是人类智慧的进步,文明成果就是物化了的客观的人类智慧。没有人类生产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物质。无论是高档的汽车,还是高科技的火箭,我们看到的都是具体的物质,但它的背后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智慧的结晶。哪怕一颗铆钉,都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

这样看,人类的发展就很简单,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努力使智慧得到突破,新的智慧表现为具体的方法或工具,这些具体的方法或工具便是新的技术。随着技术的传播和推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阶段,人类又会面临新的困境,而个体同样会努力把它突破,于是人类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如此循环,人类便得以不断发展。

但这只是纯粹从客观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的发展,没有考虑人类社会的群体存在。如果考虑群体的存在,那么社会的发展就更为复杂,群体的存在必然有社会制度,必然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固定的关系存在,从而使社会的发展更为曲折。但真正的发展还是人类技术的进步,这是不受社会制度制约的,还为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变化提供了条件。

2.群体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1)社会制度的形成

人类处于部落时代时,是没有所谓的社会制度的,就像狮群一样,尽管看着像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但除了狮王的武力强制外,群体的行为是没有制度约束的。除了本能需求之外,它们没有如人类一般的交往关系。它们在本能的驱使下过着“需要就强取”的生活,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链接。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不仅仅是智力的差别,人类丰富的情感也是其他动物没有的。更为灵活的大脑使人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煮熟的食物又快又多地提供能量,使人类增加了更多、更细致的感受,从而使人类具有了比其他动物更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形成更为亲密的人际关系,这就使人类结束了各自独立分散的状态,而进入了关系社会的状态。

这种亲密关系首先在异性之间形成。亲密关系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更为可靠的信任和依赖关系,他们成为一个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如同一个人一样。这改写了人类的存在状态,使人类彼此之间建立起非物质利益的关系,这种看不见但又真实存在的关系,能够把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开启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大门,使人类结束了彼此分散而相互独立的部落状态,开始有了关系紧密的小团体,如夫妻。他们之间的信任和依赖是人类社会契约关系的起源和基础,契约关系的出现使扩张得以实现,政治和军事上的同盟帮助人们进入人口更多、疆域更广的国家统治时代。

没有亲密关系就无法构成紧密的团体,在动物群落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一头能力强一点儿的狮子能够成为王者,而两头狮子的联合就足以推翻它,但我们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形。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看到人们会联合更多的力量来推翻原来的统治,这根本性的区别不在于智慧,而在于人类丰富的情感。

人们的丰富情感会在个体掌控资源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向外延伸,首先向子女延伸。良好的异性关系、丰富的物质和较多的权利,会使其将这份情感外延。他们会更加细心地呵护子女,为子女的成长、成才而费心费力,从而建立更为亲密的家庭关系。子女实际是个体愿望的延续,具有较好事业的个体希望通过子女来延续自己的事业,以证明自己过人的能力,而较差的个体则希望通过子女来改变自己不如意的人生。这样看来,对子女的亲密关系实际是个体自我情感的延续。这种带有希望的呵护就像投资要回报一样,所以在与子女的关系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得社会中彼此陌生的个体间也可以建立起关系,从而使个体之间形成相互交织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处在这关系网之中。权利义务关系为人类社会的治理提供了依据,在人类社会中,除了血缘形成的关系之外,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基本上都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也是人类法律的核心内容,为治理社会和约束个体的行为提供了依据。

个体在竞争中获得的优势使个体把这种优势作为一种成就感去享受,那么沿着亲密关系的方向,个体自然会将这份成就分享给他的父辈,所以就诞生了尊重老人等观念,即社会伦理和道德。动物中没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