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养生治病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3:39:40

点击下载

作者:周建党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穴位按摩养生治病一本通

穴位按摩养生治病一本通试读:

前言

按摩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医疗保健学科,即使在西方,也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东方魔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穴位按摩的原理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更没有人能做令人信服的科学论证,但往往治病于无形,其效果为世人所公认。长期以来,穴位按摩一直被当成是“无创伤”养生治病方法,至今广为推崇。

按摩有什么功效?

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中医养生提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的人体经络,将身体各部分有机联系起来。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就会疾病缠身,所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方式即可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强身健体。

按摩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医宗金鉴·骨心法要旨》中曰“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个磕磕碰碰,一个明显的体会是,损伤处会有肿胀,其实也就是局部气血淤积所致,通过穴位按摩就能使筋骨复旧,淤血消散,肿胀减轻,疼痛随之缓解。

按摩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阙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挢……”又曰“寒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不难看出,对于寒证古人早有受益经络穴位按摩的体验与总结。

穴位按摩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比如,还能平衡阴阳、调整脏腑,还能解除粘连、滑利关节。总之,是一种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自然疗治方法。

按摩有什么养生优势?

除了穴位按摩本身的功效之外,它还有其独到的养生优势。穴位按摩不用专门去医院,不用兜里包里装着这药那药,也不需要特别担心没有按时服用,更没有输液那种几乎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无奈,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上班办公室可以做,在家可以做,边看电视可以边做,边乘公交车边做,非常方便。

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人认为按摩不是吃药,总不至于按摩出什么问题来,更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这里有认识上的误导。按错了不能养生治病,但会帮倒忙,或者无病弄出个病来,或者会加重病情。因此,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对症取穴,采取科学、合理的穴位按摩方式才是上上之选。

从书中能收获什么?

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穴位按摩养生治病一本通》。它不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字通俗,而且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掌握所述知识及各种保健推拿手法要领,为广大按摩学习者提供了好的参考学习资料,只要按图索骥,便可“手到病除”。编者

第一章 穴位按摩,“掌”握健康

经络相当于身体这个城市的各种“道路”,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穴位按摩是一种备受当今医学推崇的“自然疗法”,安全可靠,疗效奇特,而且无不良反应。只需双手在体表部位上施行正确的手法,就可以起到健体养生、调养治病的作用。本章主要为你介绍了按摩的常识和方法,以及按摩的好处和注意事项,让你做到有备无患。

第一节 穴位按摩常识

第二节 穴位按摩方法第一节 穴位按摩常识

按摩养生的独特魅力

按摩又称推拿、按跷等,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手法为主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同时,穴位按摩又是一种非药物疗法,疗效奇特,无不良反应,日益被医学界和社会大众所看好。

1.经济实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价值观念的增强,人们对医疗保健有了更高的要求。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医学的进步,要求医疗方法经济实用,效果确凿,不但能治病防病,更能在无病时强体健身。穴位按摩不但符合这些要求,更是不需任何设备,不用任何药物,只要自己一双手,在家庭内就可治病防病了。因此,学会穴位按摩疗法,可谓省钱省时又实用。

2.安全有效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是穴位按摩疗法的最大优点。这一疗法不用打针吃药,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有病治病,无病可以强身,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穴位按摩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上百种疾病,如头痛、牙痛、急性腰扭伤、岔气、腹泻等,往往只需要按摩一次,就可手到病除。至于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只要有恒心坚持按摩,也多有奇效。

3.简便易学

实践证明,穴位按摩疗法是简便易学的医疗保健方法。

简便:穴位按摩疗法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不需器械和药物,身体某脏器或部位出现不适,随时可在田野、工场、房室内外进行按摩,甚至看书、看电视或做手工时脚踩鹅卵石按摩,十分简便,大众易于接受。

易学:穴位按摩疗法男女老幼都可以学会,懂一些生理解剖知识的人学起来就更容易了,关键在于记住穴位或反射区,认真反复实践即能掌握,适应社会大众医疗保健需要。

4.疗效奇特

穴位按摩疗法不仅具有易学、易掌握、易操作、见效快的优点,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时,穴位按摩疗效奇特,是一种无针、无药、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物理疗法,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全身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症和痛症的治疗,能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目前多数的医疗检查手段和方法,只有当人体不适有明显症状或反应时才能做出诊断。即使这样,有时也有误差。如冠心病在不发作时,其心电图往往也无异常变化。有很多疾病一旦被现代手段检查出来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也就很大了。因此,寻求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使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目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穴位按摩疗法正符合这个大趋势。当人们感觉机体稍有不适或精神不振时,穴位反射区或穴位就会有反应。我们通过对穴位进行观察、触摸、按压等诊断方法,就会发现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进而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按摩的4大基本功效

据说早在原始社会,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出血时,人们便本能地用手按压以止血;当损伤使局部部位隆起时,人们又本能地通过抚摩、揉动使隆起变小或消失,从而缓解肿痛。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就曾经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由此看出,在古代医疗设备有限的情况下,按摩疗法已成为人们治疗疾病最好的选择。

按摩治病安全可靠,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这种疗法方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疗效奇特,无不良反应,且不受外部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用双手在体表部位实施手法,就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经济简便、疗效可靠,归纳来说,有以下好处:

1.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沟通表里内外,贯穿左右上下,网络全身、运行气血,使人体各部位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而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活动,保持人体机能的协调和相对平衡。

而按摩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就可以调整相关的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系统功能,调节相关脏器的生物信息,改变相关脏器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

2.调和气血

由于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提高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开,从而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黏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通过按摩,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平衡阴阳

人体为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经常以阴阳观念解释人体内部变化。以阴阳鱼来看,不管黑鱼还是白鱼,其中任何一方的势力范围过大,都会引起体内的阴阳不平衡。所以调整阴阳一直都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营卫不和、气血失和等都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而穴位按摩则是刺激特定的穴位,使得人体阴阳调和,比如当我们熬夜特别想睡觉,但工作没有做完,又不能睡觉时,就可以按摩四神聪(以两耳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以1横指为半径作1圆,该圆周与两耳尖连线和前后发际正中线的四个交点即是此穴,共有4个穴),可以直接把元气调上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战斗了。

4.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的人,也就是指动不动就容易生病的那些人,这些人除了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外还包括体质较弱的人等等。而通过按摩就可以帮助这些人提高免疫力。这是因为,按压特定的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功能。比如按压大椎穴,可以促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增多。再比如预防感冒可以按摩腹部,接着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手法应该先轻缓后用力。每天持续10分钟,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强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种按摩异常现象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按摩进行保健和治疗,虽然无不良反应,比较安全,但如果操作不当,疏忽大意,临床上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1.晕厥

晕厥是指在按摩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倒昏厥现象,有人称为“晕推”。

症状

受术者突然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神呆目定、四肢发凉、出冷汗,甚至出现惊厥和昏倒等症状。

病因

病人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劳、过饥过饱,或因按摩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而造成。

处理

当按摩中发现患者晕厥时,应立即停止按摩,让患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给患者喝些茶和开水,一般经休息后可好转和解除。如果晕厥严重,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拿合谷、掐十宣、按足三里等方法,促使其苏醒。

预防

当患者紧张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对按摩的恐惧感;对体质虚弱、空腹和初次接触按摩的受术者,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使诊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和安静,防止晕厥现象的发生。

2.破皮

用擦法和指柔法时会出现皮肤破损现象。

症状

皮肤表面有擦伤、出血、破损。

病因

手法不正确。

处理

皮肤破损后应在局部涂上红药水,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

预防

在使用擦法时,不能硬性摩擦,使用指揉法要柔和圆滑,可以视情况使用介质。

3.骨折

按摩手法不当或过于粗暴可超过受术者的生理限度和耐受范围。

症状

按摩部位疼痛剧烈,不能活动。

原因

按摩手法不当或超过受术者生理限度和耐受范围。

处理

出现骨折时要及时进行整复和固定。

预防

对怀疑有骨折的受术者,要注意手法不要过重,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但不要超过正常生理幅度),并密切注意患者耐受情况,以免引起骨折。

4.出血

按摩时除了刮(拧、挤)瘀之外,一般无皮下出血现象。若出现皮肤红肿或皮肤青紫、淤斑现象,说明是皮下出血。

症状

按摩局部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原因

按摩时手法过重。

处理

微量的皮下出血或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烈时,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柔按摩,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预防

按摩时手法不要太重,特别是对血友病受术者,手法更要柔和,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受术者不要急于使用湿热敷(一般在一两天后,皮下出血停止,再配合使用),可以防止出血现象。

按摩养生的禁忌与适用

现如今,按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在疲乏的时候通过按摩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而且还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此外,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对于一般慢性病或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对于某些复杂疾病,还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的或高热的传染病,或脏器有病变,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肿瘤或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发病凶急,应速转医院急诊,决不可应用按摩而延误病情。对于闭经两个月左右,突然发生下腹部剧烈疼痛的已婚妇女,为了确诊是否有宫外孕或其他急性病发作的可能,也应该急速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耽误。

1.适应证

a.内科疾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失眠、咳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腹泻、神经衰弱、阳痿、早泄、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

b.外科疾病

乳痛初期、乳腺增生症、术后肠粘连、冻疮、褥疮等。

c.骨伤科疾病

各种扭挫伤、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急慢性损伤等。

d.五官科疾病

黑眼圈、眼袋、面部皱纹、颈纹、青春痘、麦粒肿、近视、鼻炎、咽喉炎等。

e.妇科疾病

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性冷淡、产后小便失常等。

f.儿科疾病

腹泻、近视、小儿臀肌挛缩、胃肠炎等。

2.禁忌证

①年老体弱、病重、极度虚弱经不起按摩者。

②骨折早期。

③一些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骨关节炎、脊髓炎、丹毒等。

④皮肤破损、感染、烫伤,或有严重的皮肤病患者,其病损局部和病灶部位禁止按摩。

⑤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有脑血管意外先兆者;有精神情绪不稳定者。

⑥急性传染病患者,如急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脑膜炎等。

⑦高热者、酒后神志不清者;恶性肿瘤和艾滋病患者。

⑧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如外伤出血、胃肠溃疡性便血、呕血、恶性贫血等。

警惕按摩误区

一般的保健按摩,正常的感觉是有一定的酸胀感,如果出现刺痛或疼痛到难以忍受甚至大叫出来,都是不正常的,极有可能已经造成软组织的挫伤以及皮下出血,当时可能没有症状,可是第二天症状就会显现出来。

不正规的按摩所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所谓的放松按摩。在经过卫生部门审批,获得准许可以经营的医疗机构里,按摩属于中医科的治疗项目。患者筋骨方面出现了问题,首先要经过医生的诊断,配合照X线片确定发病部位后才会加以按摩治疗,正规医疗基构绝不会在没有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就胡乱为患者按摩。

第二节 穴位按摩方法

11种常见的按摩手法

1.按法

功效:本法具有安心宁神、镇静止痛、开通闭塞、矫正畸形的作用。常用于心绞痛、胃脘痛、头痛、腹痛、筋骨劳伤等症。

操作: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压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是一种逐渐用力、深压捻动的按摩手法。

2.推法

功效: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消肿活血等作用。本法常用于外感头痛、神经性头痛、脾胃不和与风湿疼痛等症。

操作:操作者放松上肢,肘关节微屈下垂,腕关节自然微屈,拇指着力,以螺纹面螺旋式向前推动;向后回旋,压力均匀,一推一回,动作灵活。

3.摩法

功效:本法具有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散瘀消积的功效。常用于消化道疾患及软组织急性损伤者。

操作: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按摩,直至肌肤产生热感为止。

4.揉法

功效:本法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操作:用手指或手掌,贴在患者皮肤等有关部位、压痛点或穴位处不移开,进行左右、前后的内旋或外旋揉动。

5.抖法

功效: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松解粘连、疏理肌筋、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以及肩和肘等关节的功能障碍。

操作: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其关节有松动感。

6.捏脊法

功效:疏通经络,通达气血,祛除邪气。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面顶住脊柱两侧皮肤,食指和中指与拇指相对,交替捏起皮肤并轻轻向上提捻,边提捻,边向上慢慢推进。

7.擦法

功效:本法刺激柔和、温热,可以打通脉络,适用于胸腹、腰背、四肢。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冷痛、颈项酸、手臂僵硬麻木等症。

操作: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自然伸开,注意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8.拍法

功效:本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的作用。常用于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

操作: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部微屈曲,掌心空虚,用虚掌有节奏地拍击体表治疗部位的皮肤,拍击时常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可以单手拍打,也可以双手交替拍打。

9.滚法

功效:本法可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常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多种病症。

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使手背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地滚动。

10.捻法

功效:本法具有滑利关节、畅通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僵硬等病症。

操作:用拇指与食指末端捏住施治的部位,着力于对合的左右或上下或前后的旋转捻动,捻动时,拇指、食指的搓揉动作要快,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但移动要慢,即所谓紧捻慢移。

11.搓法

功效: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的功效。常用于四肢疼痛、胸肋疼痛等病症。

操作:用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患者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3种常见按摩定位法

1.根据身体的标尺定穴

如果对于身体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的话,对于穴的位置确定也会有所帮助,这一点可以借助绘画等相关知识来做一些了解。比如小孩,一般在比例的处理上,头部占到身体的1/4,而成年人在采用立姿的时候,应该占到约1/7,如采用坐姿的时候,头部占到1/5左右。事实上,在找寻穴位的时候,一般不大可能带着尺子,比照着书去具体量化,所以,这个时候尽可能地去采用身体的一些标尺,去做一些大体的量化,因为身体本身就具有发展的协调性,所以,如果利用自身的一些尺度去衡量的时候,往往可以较为准确地帮你找到穴之位。事实上,人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尺度标准,这不仅让你在生活中少了“郑人买履”的麻烦,甚至还被刑事上用于侦破案件。如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一下你的脚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了;量一量你父母的身高和脚长,你就会发现,身高是脚长的7倍。这样,孝顺的儿女在为父母买鞋的时候,就不用打电话问穿多大鞋了,只要知道身高一算就有了,这一点还可以作为一些年轻人是否还会长个子的标准。因为长个子往往先长脚,如果你的身高比脚长的7倍还矮,那你还会长个子;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手腕的周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而一个人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于此种种,中医里也有了“同身寸”的说法,比方说,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作为寻找穴位的一个尺度,如一般情况下,大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是“一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宽度是1寸,把四指并拢的时候,第二关节的宽度是“三寸”;从结构上来看,低头的时候,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七颈椎,紧接着的凸骨就是第一胸椎,而平常在系腰带的时候,左右两侧突出的骨头与第四腰椎的位置约在一条线上。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2.根据疼痛反应点来定穴

在知道了大体部位的情况下,如何找准穴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压痛感,即用手指的指腹略微重压,身体就会有疼痛感,比如肝胆疾患,在期门、日月穴有压痛,肠道疾患在天枢穴有压痛等,或者穴位较浮于体表的话,往往会在触摸的时候,有一种硬结的感觉。再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色素沉淀,出现类似黑痣和黑斑的外在特征。当然,如果和周围的皮肤具有明显温差的话,往往也说明你是找对了位置。痛点或者结节点的出现,多是由于经络阻滞,造成缺氧指标很高。正是利用这样的一种反应,从而找到了对应的穴位。前些时候,同单位的会计对话就印证了这一点,她说她母亲胃痛,她在给她母亲按压“足三里”的时候,母亲感觉舒服多了。

从上面听起来,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意思,就是说,哪里痛就专找哪里的问题,但这里需要提醒你的是:不要太过了。自己给自己按压自然有个轻重缓急,毕竟由于身体的原因和穴位位置的关系,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家人的帮助,所以,这就要顾及其感受,不能超出了对方所能承受的范围。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关公刮毒疗伤”的精神可嘉,但行动不可取,因为在忍受的时候,不是你在忍受,是那些身体的细胞在超越其极限的忍受,忍受大多数时候意味的都是破坏。所以,在通过经络进行防治疾患寻找穴位的时候,最好在范围上采取先大后小,在手法的力度上采取一个由轻缓到重急的渐进的方式。

3.顺藤摸瓜,大药长在经络上

经络对于自己辖区的大药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因为经络各有各的“领地”,而且因为大家协调配合,共谋身体的健康大业。就拿肺经来说吧,从上半身来看,前臂偏外为肺经,所以一切肺系统的疾病都和它有关。比如,一个人咳嗽了、气喘了、气虚了等,都可以在这个区域找到大药,而且要进行肺部的调养,也多需在此线上下工夫。除此之外,前臂靠里侧还有心经,中间还有心包经,后臂里侧还有小肠经,外侧还有大肠经,中间还有三焦经。而下肢则有肝经、胆经、脾经、胃经和肾经、膀胱经,其中肾经和膀胱经在下肢的后侧和里侧,而其余的在下肢的前侧和外侧,肾经和膀胱经作为身体肾药的盛产地,可以称为性冷淡、性功能低下、尿频、尿急等的福田,而干呕、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则可以在前侧和外侧找到大药。

按摩力度的3种把握法

有人认为穴位按摩只需有力气就行,甚至认为力气越大越好,在治疗中妄用蛮力,动作生硬粗暴,强拉硬搬,把患者搞得痛苦不堪,甚至造成不良后果。诚然,对穴位按摩力度的标准无法用一个精确的物理量去规范,例如在给患者进行按摩时,是5千克的用力合适还是10千克的用力恰当,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是说穴位按摩的力度就没有一个衡量的尺度。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穴位按摩的力度,让你不再茫然。

1.从按摩者的角度看

按摩用力的大小是可以通过按摩者的主观明确把握的,如轻手法力度作用部位仅限在局部,甚至只限在皮肤或皮下组织。而重手法则不然,力的冲击波可深达筋骨脏腑,甚至向远端传递到对侧及全身。按摩者的施力速度和频率决定着按摩的力度。无论何种手法,施力的速度和频率越慢,力的冲击越小,越不容易突破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因此当施力的频率和速度加快时,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将减小,不容易接受较大的按摩力度。反之亦然,施力的速度与频率变慢时,被按摩者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将增大。

2.从被按摩者的角度看

被按摩者总是以感觉轻松舒适并在此过程中病痛解除为最佳体验。为了解除病痛,被按摩者需要忍受一定程度的疼痛,比如被按摩者产生酸疼、胀麻等感觉,就不必减轻力度。当然,如果按摩的力度已经超过你自身的耐受程度,请叫按摩者减小按摩的力度。若按摩力度太轻,是不能解除病痛的,应视为无效手法。

3.从手法本身的角度看

各类手法,虽然各有特点,但都遵循着压力、压强和受力面积三者关系的原理,使按摩力度控制在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内;反过来,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随着手法类型的选择,力的合理有效的调节控制,有时会增大,有时会缩小。

具体来说揉摩类手法作用层次较浅,一般在皮下较浅的组织,感觉柔和舒适,即使压力增大,因接触面积较大,压强也并不成比例增加,很难超过被按摩者所允许的最佳刺激范围,因此这种按摩手法可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受术者;拿捏类按摩手法用力方向多相对向上,作用多在肌肉层次,故感觉较柔和舒适,一般很难超过受术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颤抖类按摩手法以小而频的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刺激量一般不大,但其冲击波易沿血脉传递较深远,甚至波及全身,当被按摩者所允许力的最佳范围较小时,容易出现不适感觉和不良反应;弹拨类按摩手法作用层次较深,一般在深层筋膜、肌腱、韧带等处,也容易突破受术者所允许力的最佳范围,常常配合揉法,以缓冲力的冲击;按压叩击类按摩手法多垂直向下用力,并且伴有垂直向下的冲击波,作用深度直达骨骼甚至向体腔对侧传播,很容易突破被按摩者所允许的最佳范围,因此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压力和压强。

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人的体质有强弱,疾病有虚实,不同体质按摩的方法不同。按摩时要分清方向、虚实,明补泻。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不分虚实、妄行补泻,反而对身体有害。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按摩的方向、补泻及手足相对论。

第一,按摩方向

一般认为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促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向心回流,有利于代谢产物及其有害物质及时排出体外;消化道的按摩应按照其生理运行方向进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利于废物的排出。定点按压,到位后可向上下滑动或向左右旋转,有利于寻找敏感点。重点固定按摩一个主要反射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应间歇性的进行按压。

第二,按摩的补泻之道

一般说来,顺着经络循行方向按摩为补,逆着经络循行方向按摩为泻,力度轻者为补(适用于体弱多病、儿童、妇女以及患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病者),重者为泻(适用于身强力壮),实践证明强刺激见效快,疗效显著。按摩补法方向应为(泻法方向相反):

上肢内侧面:胸→上臂→下臂→手心;

上肢外侧面:手心→下臂→上臂→头面;

下肢前面、外侧面、后面:大腿→小腿→足背→足趾;

下肢内侧面:足→小腿→大腿;

躯干侧面:上→下;

躯干前后正中线:下→上。

如不明虚实的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即顺推之后再行逆推。

另外,如果按摩时反射区的局部因外伤、骨折、扭伤、炎症、疮疖等,不能直接按摩时,可按另一只脚的相应部位及同侧足的相对部位亦能取得明显效果。

穴位按摩有哪些注意事项

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进行穴位按摩均应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和疗效。

①室内要保持清静、整洁,避风、避强光、避免噪声刺激,保持空气新鲜。

②对于长时间服用激素和极度疲劳者,不宜进行穴位按摩。

③按摩者的手、指甲要保持清洁。有皮肤病者不能给他人按摩,也不能让他人为自己按摩,以防相互传染。

④按摩者在按摩每个穴位和反射区前,都应测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点,以便有的放矢,在此着力按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⑤饭后、酒后、洗澡后、大运动量后,不宜立即进行按摩。

⑥治疗时应避开骨骼突起部位,以免损伤骨膜。老人的骨骼变脆,关节僵硬,儿童皮薄肉嫩,在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

⑦淋巴、脊椎、尾骨外侧反射区,一定要朝心脏方向按摩,以利于推动血液和淋巴循环。

⑧治疗过程中,如有不良反应,应随时提出,保证治疗的安全可靠。如出现发热、发冷、疲倦等全身不适症状,属正常现象,应坚持治疗。

⑨足部按摩后,不可用冷水洗脚,可用手纸擦去多余的按摩膏,穿上袜子保暖。晚上睡前洗净油脂并用热水泡脚15分钟。

⑩在按摩后半小时内,必须喝开水500毫升以上。严重肾脏病患者,喝水不能超过150毫升。

第二章 头部养生治病要穴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同时五官又居于头面,根据中医脏象学说,内在五脏,各与外在五官九窍相连。通过头面部的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节神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养生祛病。

养生穴:承泣、下关、颧髎、瞳子髎、耳门……

调养治病穴:大迎、阳白、浮白、听会、正营、上官……

第一节 穴位按摩健体养生穴

第二节 穴位按摩调养治病穴第一节 穴位按摩健体养生穴

承泣穴

【名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物质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简易取穴】目视前方,食指与中指并拢,中指贴于鼻侧,食指指尖位于眼眶边缘处即是。【功效主治】明目止泪,清热散风。适用于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动,视神经炎,白内障,口眼歪斜。【配伍治病】配太阳治目赤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养生妙法】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本穴,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眼疾。

下关穴

【名解】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因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简易取穴】闭上嘴巴,食指与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所在处有一骨头会移动,该处为下关穴。【功效主治】消炎止痛,通络聪耳。适用于耳聋,耳鸣,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配伍治病】配翳风治耳疾。【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远离耳聋、耳鸣、牙痛、面痛。

颧髎穴

【名解】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简易取穴】位于面部,眼外交直下的颧骨下缘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消肿,镇静祛风。适用于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颊肿。【配伍治病】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预防面部神经麻痹,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调养气色,延缓衰老。

睛明穴

【名解】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该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简易取穴】在脸上,眼睛内角稍上方紧贴眼球,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络祛风,泻热明目。适用于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视神经萎缩,近视,夜盲,色盲。【配伍治病】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养生妙法】用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改善视物模糊,恢复视力,保护视神经。

瞳子髎穴

【名解】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头面部的寒湿水气汇集之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简易取穴】位于面部,先找到目外眦(靠近耳朵侧的眼角),从目外侧眦向外,摸至眼眶,其外缘处即是。【功效主治】明目退翳,平肝息火。适用于治疗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目视不明,内障,目翳。【配伍治病】配合谷、临泣、清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视物昏花。【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可以缓解眼部疲劳,长期按摩,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淡化眼角纹。

耳门穴

【名解】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简易取穴】位于面部,耳屏(耳朵前面的小珠样解剖标志)上缘的前方,一张口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泄热活络,开窍聪耳。适用于耳聋,耳鸣,齿痛,颈颔痛,唇吻强。【配伍治病】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本穴,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预防听力减退,预防耳疾,还可缓解齿痛、颈颔痛。

通天穴

【名解】通,通达也;天,天部也。该穴名意指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经由本穴吸热后才上行至与头部阳气相同的天部层次,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简易取穴】位于头部,先找到承光穴垂直向上3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通利开窍,清热祛风。适用于头痛,眩晕,嗅觉障碍,鼻塞,鼻衄,鼻渊。【配伍治病】配迎香、合谷治鼻疾。【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能保养鼻部,改善头晕、眩晕,使呼吸通畅。

目窗穴

【名解】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该穴名意指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简易取穴】目视前方,位于头部,沿眉中直上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祛风定睛,明目开窍。适用于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水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配伍治病】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水肿。【养生妙法】用食指和中指压按本穴,早、晚各1次,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够缓解眼部疲劳、酸涩,预防近视、远视。

强间穴

【名解】强,强盛也;间,二者之中也。该穴名意指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简易取穴】先找到脑户穴,在其直上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配伍治病】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有助于改善失眠、头痛,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工作压力。

百会穴

【名解】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简易取穴】端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按压有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醒脑宁心,息风止痉。适用于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高血压,低血压。【配伍治病】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综合征;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肾俞(回旋灸)主治炎症。【养生妙法】两手中指相叠压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开慧智根,延缓衰老,还可提升人体阳气,平衡人体机能。

巨髎穴

【名解】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孔隙。该穴名意指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降,而因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简易取穴】目视前方,沿瞳孔垂直向下,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明目退翳,清热息风。适用于口眼歪斜,鼻衄,齿痛,唇颊肿。【配伍治病】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附注说明】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养生妙法】用两手拇指指腹点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纠正口歪眼斜,预防老年中风,远离白内障、青光眼。

丝竹空穴

【名解】丝竹,古指弦乐器,八音之一,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本穴名意指禾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简易取穴】位于面部,眉毛外侧缘眉梢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祛风镇惊,清头明目。适用于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配伍治病】配耳门穴治牙痛。【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由外向内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预防面神经麻痹,消减鱼尾纹,治疗牙齿疼痛。

完骨穴

【名解】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简易取穴】用手摸至耳后下方,有一明显突起,即为乳突,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祛风清热,通络宁神。适用于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配伍治病】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痫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五处穴

【名解】五,东南西北中五方也;处,处所也。该穴名意指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基本无物传入本穴,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简易取穴】端坐抬头,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再旁开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明目镇静,清热散风。适用于头痛,目眩,鼻塞,三叉神经痛,癫痫,视物不清。【配伍治病】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养生妙法】常用食指指腹按摩本穴,每次左右同时按压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改善头晕眼花,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第二节 穴位按摩调养治病穴

大迎穴

【名解】大,多也、尊也;迎,受也。该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也有浩荡之势,故名。【精确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简易取穴】咬紧牙关时,由嘴角触摸面颊肌肉紧绷的下缘,找到面部动脉搏动处即是。【功效主治】消肿止痛,通络祛风。适用于口歪,口噤,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龋齿,齿痛。【配伍治病】配颊车治齿痛。【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面部疾病引起的疼痛,预防龋齿、口歪。

听宫穴

【名解】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颧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雨降强度较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地部宫殿,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简易取穴】微微张嘴,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耳鸣,耳聋,齿痛,癫痫。【配伍治病】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双侧同时按压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保养耳部,促进内耳血液循环,防治耳聋、耳鸣。

阳白穴

【名解】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已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精确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简易取穴】位于前额部,目视前方,自眉毛中间垂直向上1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祛风泻热,清头明目。适用于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配伍治病】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置于本穴上,垂直按揉1~3分钟,能有效治疗眼疾,促进皮肤吸收营养和血液循环,淡化抬头纹。

浮白穴

【名解】浮,飘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湿云系。该穴名意指天冲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势弱缓行,散热吸湿后化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气,如同云气飘浮于天部,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简易取穴】位于头部,先找到天冲穴和完骨穴,在两穴之间做弧形连线,在连线上缘1/3处即是浮白穴。【功效主治】聪耳开窍,理气镇痛。适用于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配伍治病】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养生妙法】两手手指指腹按压本穴,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促进颈部、头部血液循环,延缓衰老。

听会穴

【名解】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该穴名意指瞳子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简易取穴】位于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时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开窍聪耳。适用于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斜,面痛,头痛。【配伍治病】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本穴,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改善听力,缓解耳部不适。

正营穴

【名解】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该穴名意指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行变化的作用,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简易取穴】位于头部,先找到前发际百会穴,在其中点做水平线,再找到目窗穴做垂直线,两线相交处即是。【功效主治】疏风止痛,平肝明目。适用于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配伍治病】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疏风止痛,预防头痛、面部神经痛。

承灵穴

【名解】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简易取穴】位于头部,先找到前发际百会穴,在其向前1横指处做水平线,再找到目窗穴做垂直线,两线相交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祛风,通利鼻窍。适用于头晕,眩晕,面部痉挛,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配伍治病】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揉按本穴,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疏通面部经络,预防鼻炎、感冒,治疗面部痉挛。

上关穴

【名解】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简易取穴】位于面部,靠经耳朵可以摸到一个横着的骨头,即为颧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散风活络,聪耳镇惊。适用于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斜,面痛,齿痛,惊痫,瘈疭。【配伍治病】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轻柔按摩本穴,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预防视力减退,远离耳、口、面部疾病。

头维穴

【名解】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故名。【精确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简易取穴】端坐,目视前方,食指与中指并拢,中指指腹位于头侧部发际点处,食指指腹处即是。【功效主治】安神止痛,明目除烦。适用于偏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动,结膜炎,面神经麻痹。【配伍治病】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改善面部、头部微循环,远离偏头痛、目眩、面部麻痹。

翳风穴

【名解】翳,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精确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简易取穴】头微微偏向一侧,用手将耳垂下压,压盖部位的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散内泻热,聪耳通窍。适用于耳鸣,耳聋,口眼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配伍治病】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轻轻揉按本穴,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改善听力,疏通面部经络,远离颊肿、口眼歪斜。

瘈脉穴

【名解】瘈,指犬的发狂之状,此指穴内气血为急速运行之状;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该穴名意指

颅息穴

下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和翳风穴上传的阳热风气,二者相会后,水湿之气吸热并急速胀散冲出穴外,气之外冲如犬发狂时的狂奔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简易取穴】在耳后,先找到翳风穴,再找到

角孙穴

,在两穴之间,做环耳郭连线,在其连线下缘1/3处即是瘈脉穴。【功效主治】活络通窍,息风解痉。适用于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配伍治病】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轻柔揉按本穴,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疏通经络,改善听力减退,预防耳疾、头痛、泄痢。

率谷穴

【名解】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简易取穴】先找到角孙穴,再垂直向上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理气活络,醒脑息风。适用于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配伍治病】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养生妙法】两手手指指腹按压本穴,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迎香穴

【名解】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故名。【精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简易取穴】鼻翼外缘,鼻唇沟中即是。【功效主治】理气止痛,疏风通窍。适用于鼻塞,鼻炎,鼻衄,嗅觉减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配伍治病】配印堂、合谷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地仓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丘墟主治胆道蛔虫症。【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使鼻子呼吸舒畅,能保养肺部,远离呼吸道疾病。

地仓穴

【名解】地,脾胃之土也;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简易取穴】目视前方,从眼睛黑睛中点垂直向下,与口角处水平交汇点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祛风止痛。适用于口歪,流涎,口角炎,面肌痉挛,面部神经麻痹,眼睑动。【配伍治病】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养生妙法】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左右两侧本穴,稍用力掐揉,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调节微循环,改善面部松弛,舒缓口周皱纹,远离口角炎、面部神经麻痹。

颊车穴

【名解】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该名意指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简易取穴】咬紧牙关,面颊部绷紧肌肉隆起最高点,按压放松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络,祛风,清热。适用于腮腺炎,口歪,齿痛,颊肿,三叉神经痛,口噤不语,下颌关节炎,脑血管后遗症,面部麻痹。【配伍治病】配地仓治口眼歪斜。【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起处揉按,揉至酸楚感为止,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消除面部水肿,颈项粗大,预防面部疾病,还能美容舒皱。

攒竹穴

【名解】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该穴名意指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简易取穴】在眉毛内侧端凹下处即是攒竹穴,按压时有酸痛感。【功效主治】通络散结,清热明目。适用于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伍治病】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养生妙法】用手指指腹端由上往下按压,或用刮痧板从鼻根部内侧沿上眼眶骨,从下至上外侧刮拭眉头攒竹,每次1~3分钟,能舒经活络,舒眉展目,缓解过度眼睛疲劳。

水沟穴

【名解】水,别名人中,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素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简易取穴】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功效主治】镇静安神,开窍醒脑。适用于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瘟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配伍治病】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有节律地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经常按摩可使口唇滋润,舌体灵活,对口腔也有保健作用。

眉冲穴

【名解】眉,眼眶上的毛发也,其色黑,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寒冷的水湿之气;冲,冲射也。该穴名意指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受外部所传之热,寒冷水气复又胀散,胀散之气则循膀胱经向上冲行,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简易取穴】用中指自眉毛向上推,入发际半横指处即是,按压时会有酸痛感。【功效主治】宁神镇静,清热散风。适用于头痛,眩晕,鼻塞,癫痫。【配伍治病】配太阳治头痛。【养生妙法】用手指指腹端由上往下按压,或用刮痧板刮拭眉目周围经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保护视力,治疗感冒头痛,远离鼻炎。

曲差穴

【名解】曲,隐秘;差,派遣。该穴名意指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输送头之各部,但因其气血水湿成分少如若有若无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简易取穴】正坐,低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半横指,再旁开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安神开窍,清热明目。适用于头痛,鼻塞,鼻衄,目视不明。【配伍治病】配合谷治头痛、鼻塞。【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左右各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有通窍明目之功效,能治疗鼻部疾病,改善头痛、鼻塞、目视不明等症状。

承光穴

【名解】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该穴名意指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简易取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再旁开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祛风开窍,清热明目。适用于头痛,鼻炎,目眩,鼻塞,热病。【配伍治病】配百会治头痛。【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按摩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放松身心,缓解身体乏力、烦躁等不适症状。颅息穴【名解】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简易取穴】在耳后,先找到翳风穴,再找到角孙穴,在两穴之间,做环耳郭连线,在其连线上缘1/3处即是。【功效主治】泄热通窍,聪耳镇惊。适用于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配伍治病】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养生妙法】用中指、食指指腹贴于耳后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调理耳疾、头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远离病痛困扰。角孙穴【名解】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风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既处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现出肾水的润下特征,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简易取穴】用手将耳郭向前折叠,摸到耳尖,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即是。【功效主治】散风止痛,清热消肿。适用于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配伍治病】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缓解耳、眼、头等部位疼痛,有效治疗偏头痛。

悬厘穴

【名解】悬,吊挂也;厘,治理也。该穴名意指

悬颅穴

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简易取穴】位于头部鬓发上,先找到头维穴,再找到曲鬓穴,两穴连线的下缘1/4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散风,通络消肿。适用于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配伍治病】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养生妙法】用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本穴1~3分钟,每天坚持可消除疲劳,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还能益智健脑,预防记忆力减退。

天冲穴

【名解】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简易取穴】位于头部耳根后缘,垂直向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消肿,祛风定惊。适用于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配伍治病】配目窗、风池治头痛。【养生妙法】用刮痧板由上至下刮拭本穴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消除头痛、齿痛、惊恐,增强五脏六腑功能。

风池穴

【名解】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该穴名意指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精确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简易取穴】位于后头骨下缘,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平行处即是。【功效主治】解毒祛风,平肝息风。适用于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配伍治病】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养生妙法】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本穴,每次5~8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预防感冒,疏通经络,远离各种疼痛不适。

哑门穴

【名解】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精确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简易取穴】沿着脊柱向上,入后发际半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开窍醒神,散风祛湿。适用于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配伍治病】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养生妙法】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用手指指腹轻缓揉按本穴,每次1~2分钟,可预防颈部疾患,治疗音哑、重舌、舌缓不语。此穴较特殊,若按摩不对法,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失声,所以按摩时需谨慎。

风府穴

【名解】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该穴名意指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精确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简易取穴】沿着脊柱向上,入后发际1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解表,舒经活络,镇静宁神。适用于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配伍治病】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鼻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养生妙法】用梳子从上而下刺激本穴,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疾病,还可预防感冒。

脑户穴

【名解】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简易取穴】先找到风府穴,用手垂直向上摸至后枕部突起的骨性标志,在其上缘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息风平肝,醒脑开窍。适用于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配伍治病】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重、头痛、眩晕、面痛等头部疾患。

太阳穴

【名解】太,形容词,高、大、极、最;阳,阴阳之阳。头颞部之微凹陷处,俗称太阳,穴在其上,故名。【精确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简易取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

横指的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祛风镇静。适用于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配伍治病】配小骨空、合谷、攒竹、二间、睛明、行间、光明治偷针眼;配攒竹、前顶、上星、内迎香治暴盲不见物;配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合谷治口眼歪斜;配印堂、合谷治感冒头痛。【养生妙法】手掌搓热,贴于本穴,顺时针方向转揉,再以逆时针方向转揉,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健脑提神,养目护身,消除疲劳。

神庭穴

【名解】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简易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醒脑宁神,通窍息风。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配伍治病】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咳、目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有节律的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失眠,远离头痛、眩晕、目翳。

四白穴

【名解】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故名。【精确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简易取穴】目视前方,找到承泣穴,垂直向下摸,在面部颧骨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明目祛风。适用于青光眼,近视,目赤痛痒,角膜炎,口眼歪斜,头痛眩晕。【配伍治病】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动。【养生妙法】双手食指伸直,以食指指腹揉按本穴,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缓解眼部疲劳、干涩,改善近视,远离各种眼部疾病。悬颅穴【名解】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该穴名意指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简易取穴】位于头部鬓发上,先找到头维穴,再找到曲鬓穴,两穴连线中点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散风,通络消肿。适用于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配伍治病】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养生妙法】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本穴上,轻柔按揉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消除肿痛,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

第三章 颈肩部养生治病要穴

颈肩部连接着人体的头部和胸椎,在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较长时间从事伏案工作和体力劳动者,颈肩部都容易劳损。通过按摩颈肩部穴位,可以使颈肩部舒适、放松,头脑清醒,精神焕发。

养生穴:人迎、天宗、气舍、巨骨……

调养治病穴:肩髃、肩髎、肩井、天容、天髎……

第一节 穴位按摩健体养生穴

第二节 穴位按摩调养治病穴第一节 穴位按摩健体养生穴

人迎穴

【名解】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该名意指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尊,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名。【精确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简易取穴】正坐,头微侧,在颈部喉结旁,颈动脉搏动处旁的胸锁骨乳突肌前缘即是。【功效主治】理气降逆,利咽散结,平衡血压。适用于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配伍治病】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轻轻上下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压,清利咽喉,远离高血压、咽喉疾病。

天宗穴

【名解】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简易取穴】位于肩胛部,以对侧手,由颈下过肩,手伸向肩胛骨处,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功效主治】理气消肿,舒经活络。适用于肩胛疼痛,肩背部软组织损伤,气喘,乳痈。【配伍治病】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促进上半身血液循环,缓解肩胛疼痛,使颈、肩、胸部气血畅通,远离肩痛、气喘。

气舍穴

【名解】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该穴名意指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也更大,故名。【精确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简易取穴】正坐抬头,在颈部人迎穴垂直向下,锁骨上缘处即是。【功效主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适用于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百日咳,食道炎,颈项淋巴结核,瘿瘤,瘰疬。【配伍治病】配水突治瘿瘤。【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保养肺部,预防感冒。

巨骨穴

【名解】巨,大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肩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凹陷处,经水聚集于本穴,故名。【精确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简易取穴】端坐于板凳上,上身挺直,沿锁骨向外摸至肩峰端,再向下缘触摸找到背部肩胛冈,在两者之间的凹陷处即是巨骨穴。【功效主治】止血消炎,通经活络。适用于肩臂挛痛不遂,颈下淋巴结核,上肢软组织挫伤,瘰疬,瘿气。【配伍治病】配肩治肩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缓解炎症疼痛,预防肩臂挛痛不遂。

臑俞穴

【名解】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该穴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

肩贞穴

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精确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简易取穴】手臂内收,位于肩关节下方腋后纹末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是。【功效主治】消肿止痛,舒筋活血。适用于肩臂疼痛,肩周炎,脑血管后遗症,瘰疬。【配伍治病】配肩、曲池治肩臂疼痛。【附注说明】手、足太阳及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舒缓肩背,有效预防半身不遂、肩周炎。

第二节 穴位按摩调养治病穴

肩髃穴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也;,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精确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简易取穴】端坐,一手臂向外平举,肩部会出现两个凹陷处,前面的凹陷处即是肩穴。【功效主治】疏风散热,通经活络。适用于肩臂挛痛,半身不遂,关节炎,瘾疹,瘰疬。【配伍治病】配肩治肩臂疼痛。【养生妙法】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本穴,或用中指指腹点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预防关节炎、肩臂挛痛,远离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肩髎穴

【名解】肩,指穴在肩部也;,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简易取穴】上臂平举外展,肩膀后下方有一凹陷处即是,按压时有酸痛感。【功效主治】通经活络,疏风祛湿。适用于臂痛,胸膜炎,肩周炎,中风偏瘫,肩重不能举。【配伍治病】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养生妙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本穴,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疏通血脉,缓解肩臂疼痛,预防肩周炎、中风偏瘫。

肩井穴

【名解】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精确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简易取穴】先找到大椎穴,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两者连线,连线中点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消肿祛风。适用于肩背痹痛,手臂不举,落枕,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配伍治病】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为治疗乳腺炎特效穴。【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活血通络,预防上半身疼痛。

秉风穴

【名解】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该穴名意指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故名。【精确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简易取穴】端坐手臂内收,先找到天宗穴,再向上可摸到一个凹陷处,即为秉风穴。【功效主治】疏风活络,消炎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肩胛疼痛,肩周炎,上肢酸麻。【配伍治病】配天宗、曲垣治肩胛疼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天早、晚各按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促进颈肩部血液循环,远离肩周炎的困扰。

大杼穴

【名解】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为水湿成分较多的凉湿水气,再进一步地吸热胀散并化为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的风气,故名。【精确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简易取穴】俯卧,位于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向下推1个椎体,在此椎体的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络,活血脉,清邪热。适用于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配伍治病】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左右各揉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保持血脉畅通,远离项强肩痛。

天容穴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该穴名意指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简易取穴】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后方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利咽,降逆消肿。适用于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喉炎,哮喘,颈项强痛。【配伍治病】配列缺治颈项强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病,还可以护咽消炎,预防呼吸道疾病。

天髎穴

【名解】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简易取穴】位于肩胛部,在肩胛骨上角有一凹陷处即是,按压时有酸痛感。【功效主治】通经止痛,祛风除湿。适用于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配伍治病】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缓解颈项强痛,预防肩关节炎。

天牖穴

【名解】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该穴名意指肩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以及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精确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简易取穴】位于耳后方,乳突后垂直向下与下颌角平行的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清头明目。适用于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配伍治病】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轻轻揉按本穴,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有效缓解肩颈不适,治疗头晕、面肿、暴聋。

扶突穴

【名解】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

天鼎穴

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精确定位】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简易取穴】端坐,抬头直视前方,一手放于颈部,拇指弯曲,其余四指并拢,手心向内,小指放于喉结旁,其食指所在处即是。【功效主治】理气降逆,清咽利喉,消肿止咳。适用于干咳,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配伍治病】配合谷治瘿气。【养生妙法】经常用指腹点压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预防咽喉疾病,远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有效保养咽喉部。

缺盆穴

【名解】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该穴名意指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锁骨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简易取穴】正坐,目视前方,乳中线上锁骨上方凹陷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功效主治】止咳平喘,开胸顺气,宽胸利膈。适用于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配伍治病】配肺俞治咳嗽。【养生妙法】用拇指沿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从上至下来回推擦,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有效缓解咳嗽、气喘症状,预防乳腺增生。

肩外俞穴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外俞。【精确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简易取穴】位于背部,低头,后颈部最突起的椎体(第1胸椎棘突)在其下方旁开3寸处即是。【功效主治】祛风止痛,舒经活络。适用于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神经衰弱,肩胛神经痛。【配伍治病】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缓解肩背酸痛,远离颈椎病。

肩中俞穴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精确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简易取穴】低头,在后颈部最突起的椎体往下数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方旁开2寸处即是。【功效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适用于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配伍治病】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养生妙法】以拇指按压本穴,其余四指捏揉肩部,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舒缓颈肩血脉,使肩背气血循环舒畅,还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天柱穴

【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简易取穴】端坐低头,后发际正中旁开2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强筋骨,清头目。适用于头痛,项强,鼻塞,癫痫,肩背病,热病。【配伍治病】配大椎治头痛项强。【养生妙法】用食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醒脑提神,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改善内脏机能,远离疾病困扰。

水突穴

【名解】水,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该穴名意指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部,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大量气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简易取穴】正坐,抬头,在颈部,找到人迎穴与气舍穴,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即是。【功效主治】降逆平喘,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伍治病】配天突治咳嗽、气喘。【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预防咽喉疾病,缓解咽部不适,远离咽炎、喉炎。肩贞穴【名解】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占卜问卦之意。该穴名意指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由于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同占卜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简易取穴】手臂内收,肩关节后下方的腋后纹末端向上1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通经活络,醒脑聪耳。适用于肩臂疼痛,肩周炎,瘰疬,脑血管病后遗症,耳鸣。【配伍治病】配肩、肩治疗肩周炎;配肩、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有效缓解肩膀酸痛、肩周炎,还可以治疗耳疾,预防脑血管病后遗症。天鼎穴【名解】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该穴名意指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简易取穴】端坐,抬头直视前方,在颈外侧部,先找到扶突穴,再找到锁骨上窝中央,两者连线中点处即是。【功效主治】理气散结,消炎利喉。适用于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炎症,瘰疬,瘿气,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核。【配伍治病】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用力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缓解咽喉肿痛,远离咽痛、扁桃体炎。

廉泉穴

【名解】廉,廉洁、收廉之意;泉,水也。该穴名意指

天突穴

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精确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简易取穴】正坐抬头,沿着喉结向上摸到舌骨,在其上缘凹陷处即是。【功效主治】消肿止痛,清利咽喉。适用于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配伍治病】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养生妙法】用拇指指腹点揉本穴,点揉时用力要轻且均匀,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保护咽喉,远离中风失语。

云门穴

【名解】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门,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该穴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故名。【精确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简易取穴】两手叉腰,胸廓上部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陷正中处即是。【功效主治】清肺泻热,理气平喘。适用于胸痛,胸中烦痛,咳嗽,气喘,肩背痛。【配伍治病】配中府、肺俞、隐白、期门等穴治胸中痛。【养生妙法】每日以指腹点揉本穴1~3分钟,早、晚各1次,可远离胸痛、咳嗽、气喘症状。

天窗穴

【名解】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该穴名意指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以及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由于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精确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简易取穴】转头,从耳下向咽喉中央紧绷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即是。【功效主治】聪耳利咽,息风宁神。适用于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配伍治病】配列缺治颈项强痛。【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窗,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预防听力减退,缓解颈项强痛,预防耳疾。天突穴【名解】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该穴名意指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精确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简易取穴】沿着颈部正中线向上,一直摸到骨性标志结束的地方,胸骨上窝的中央即是。【功效主治】化痰止咳,宣肺理气。适用于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配伍治病】配定喘、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养生妙法】用中指指腹缓慢轻柔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宣肺化痰,养护咽喉,可以预防声音嘶哑、胸中气逆。

第四章 胸腹部养生治病要穴

胸腹部按摩能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各组织器官,并对胸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养生穴:大赫、大巨、天枢、气海、膻中……

调养治病穴:四满、阴都、渊腋、辄筋、腹通谷……

第一节 穴位按摩健体养生穴

第二节 穴位按摩调养治病穴第一节 穴位按摩健体养生穴

大赫穴

【名解】大,大也、盛也;赫,红如火烧,十分显耀也。大赫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该穴名意指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其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耀,因其高压而气强劲盛大,故名。【精确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简易取穴】先找到横骨穴,再向上量取1横指处即是。【功效主治】调经止带,益肾固阳。适用于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配伍治病】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痿、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养生妙法】用刮痧板隔着衣服从上至下刮拭本穴,每次3~5分钟,有助于补充肾气,增强肾功能,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大巨穴

【名解】大巨,二词合解,该穴名意指外陵穴传来的地部水液,其下传之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来源及流经区域巨大,如同巨大的浅溪,故名大巨。【精确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简易取穴】仰卧或直立,在下腹部,取肚脐中点直下2寸,再旁开2寸即是。【功效主治】补肾气,调肠胃。适用于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阳痿,膀胱炎,睾丸炎,疝气,遗精,早泄。【配伍治病】配中极、次治小便不利。【养生妙法】用食、中、无名三指指腹由内而外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碍,补养肾气,预防肠胃疾病。

天枢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