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5:40:44

点击下载

作者:罗宇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作者:罗宇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506447300

本书由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  逆境生存,王者必胜狼的背景:有一种野生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超过100万年的时间,山野、荒原、树林、草原是它们的栖息地,它们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注视它们的目标。这就是——狼。它们经历了人类的猎捕、诱杀、毒害,这一切的变化都没有使它们毁灭,正因人类对狼不断地侵肆杀戮,造就了狼相当强的适应能力。它们能适合复杂艰苦的环境,善于长途奔袭,南征北战,能忍饥挨饿。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穷山恶水,它们都能够忍受生存,因此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平原、陡峭的高山、起伏的丘陵以及一望无际的荒漠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狼是食肉者,这是自然界给予它的权力,它们由此而生存着,延续着它们的生命。它们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处处充斥着血腥和弱肉强食。狼群在捕食猎物时,总是选择一头弱小或年老的动物作为猎取的目标。开始它们会从不同方向包抄,然后慢慢接近,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发起进攻;若猎物企图逃跑,它们便会穷追不舍,而且为了保存体力,往往分成几个梯队,轮流作战,直到捕获成功。这就是狼的品性和精神——逆境生存、王者必胜。狼性坚韧狼的自述狼之道一:废墟中崛起的精神非洲草原上经常出没狮子、老虎和豹子,它们体格强壮,动作迅猛,食量也很大。对于草原上那些体格较小的肉食动物(比如说狼)来说,这些凶猛的大家伙,无疑是他们肉食竞争中的强势对手。从体格、速度、力量还是格斗武器(爪子和牙齿)上来说,狼都不是这几种猫科动物的对手,但草原上的狼却没有都饿得瘦骨嶙峋的,它们常常会吃“大猫”们吃剩余下的猎物余物,靠着自身的灵活性还时常能够从“大猫”们嘴边抢走食物,而且通过集体合作还偶尔能围杀猎豹。作为肉食者的狼,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下,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在种种恶劣的环境下,它们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即使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也不会轻易认输。这就是狼生存的法则一:废墟中崛起的精神。日本是个崇拜强者的民族。从古至今莫不如此,盛唐时的中国成了日本负笈求教的老师,直到1853年美国的东印度舰队用大炮轰开了他锁国的大门。美国的炮舰让日本醒悟过来,进行了明治维新,全面向欧美学习,不数十年遂为强国。作为强国后,日本开始谋求霸权,并向昔日赢了自己的美国挑战。二战中再次失败后,日本又一次表现出那种忘记屈辱、以对手为师的理性务实的精神,再一次将对手先进的精神和文明,化为自己的强悍,迅速从废墟中崛起,并俯首称臣,称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为“恩帅”。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使我们明白失败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最可怕的事情是你从此一蹶不振,永远再也不想站起来,只有遇挫愈勇,才能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古时项羽自刎乌江而不肯渡江,是愧对江东父老,而项羽殊不知因此而错过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后人常引以为恨事。像项羽这样一死了之,是不足以成大事的。只有在失败中寻找失败的原因,以此为鉴,留得青山在,忌怕无柴烧?话说一日,韩信在街上闲逛。一个无赖少年迎面挡住韩信的去路,故意侮辱他说:“韩信,你平时腰里总挂着个宝剑,能干什么用?别看你是高高的个头,其实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弱夫。”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而韩信像是没有听见那无赖的话似的,继续向前走。那无赖见状,更加得意,当众拦住韩信说:“你如果是条汉子,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没有这点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说着便叉开两腿,作骑马式,立在街上。韩信默默地注视他好一会儿,虽然感到很难堪,最后还是忍气吞声地伏下身子,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哄然大笑,那无赖也显得神气十足。但韩信却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似的,起身而去。与项羽相比,韩信就可为“大英雄”了,首先,且不论韩信的其他功过,单此能忍跨下之辱就表现了韩信的大智若愚和非凡的气度。少年时这一特殊的经历锻炼了韩信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性格,而这一性格成了他日后成为杰出将领的潜在条件。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吴越夫椒之战中,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他们小心地侍候着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整整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他已臣服了,决定放他回国。越王回国后,为了牢记亡国之痛、石室之辱,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他撤下锦绣被,铺上柴草,餐饮时先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历史惊人地重演了,这一次品尝胜利滋味的是越王勾践。他没有接受吴国的投降,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从此之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代代相传、佳话千秋,也成为从失败的废墟中崛起的典型教材。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任何事业的成功,离开了艰难险阻和挫折、失败的孕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失败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促使他走向成功。项羽和拿破仑从开始带兵打仗,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然而垓下一战、滑铁卢一败,使二人再也爬不起来,这就是缺乏失败的孕育所导致的一朝惨败便彻底失败。只有那些不为畏惧失败,愈挫愈勇、屡败屡战之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再说刘邦,汉军自出关中以来,遇楚必败,但是刘邦从未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在那里跌倒便在那里爬起来,失败了再挑战,终于卒败项羽于垓下,开创汉家几百年江山。在三国中,曹操联同鲍信,统军三万五千,向黄巾军发动攻击。黄中军兵力强大,号称百万,实际兵力亦达五十万。强弱十分悬殊,曹操屡战屡败,但依然屡败屡战。几经艰苦拼战,才把反攻的黄巾军一部击败。近代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世界人民从一开始就遭到严重失败。但是,世界人民却没有屈服于法西斯,而是同法西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到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我们看到中国人民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多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又遭受了多少刻骨铭心的失败啊!可是,无数次的失败,使中国人民奋勇直前,顽强抗争,终于换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这一切,正是中华民族百折不饶的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无论是想在事业上取得胜利,还是想攀登人生的高峰,没有像狼一样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不可能摘得胜利的果实。但是,也不是说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还应该具备狼一样生存于逆境的精神。对于一个有志之人,逆境、困难、艰苦,正是磨炼的好机会,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也。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历史上一切身处逆境而终有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炼。张海迪的事迹众所周知,张海迪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终于成为战胜病魔而大有益于人的典型。张海迪就是这样扼紧命运的咽喉,奋斗在逆境中。另一个用双手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就是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在1800年4月举行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帝,数次失恋等)。至1819年完全失聪,仍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正是这样的环境和经历促使贝多芬向命运挑战,扼住命运的咽喉,写下了震撼人心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每当我们开始干一件事时,总难免要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你将一事无成。家长们常说:“孩子只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个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摔跤是学不会不走和跑的。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事实上,所有人都是这样长大的。生活是如此,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在失败中,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本领。你想长大成人,想夺得第一,就应该记住,“在失败中崛起”。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在日本有“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者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这给予当时在座者以极大的鼓舞。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骄傲自大、过分自满、夸海口、滥用职权等等。总之,大体上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导致巨大的损失。中国春秋战国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所以,一个真正的有志者,应该具备以下两种品质:第一,能过经受失败的打击,并向失败挑战,夺取事业上的胜利和人生的成功;第二,实现自我的持久战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在失败的废墟中崛起不仅只有成功的摩天大厦,还应该有失败的意志家园。这样才是狼的生存法则的真实体现。因此,只有在逆境中学会生存,我们的才华才不至于被它消磨,反而会更加耀眼,正像巴尔扎克所说的:“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狼之道二:坚韧狼在猎取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一些大型猎物有时还会伤及狼的生命。但只要狼锁定目标,不管跑多远的路程,耗费多长时间,冒多大的风险,它是不会放弃的,不捕获猎物誓不罢休,永不言败。这就是狼的另一个成功要素——坚韧。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之时,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精美华丽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想象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的意志磨砺得像箭一样坚韧,我们在生活中、事业上才能“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平步青云”。毁灭它的是我们自己,拯救它的也是我们自己。毁灭,还是生存?选择的权利在我们手中。狼选择了坚韧,朝着自己锁定的目标,奋勇直前,永不放弃,因为它知道:它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类似的考验。如果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战,那么它一定会成功。精卫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海上遭遇风浪,溺水而死。死后化做一只名叫“精卫”的鸟,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足。它愤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青春,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发誓要填平东海,使它不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的品格更为伟大。古人云: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需要坚韧,但是坚韧与坚硬不同,坚韧如同荒野中觅食的狼、春风中的野草,坚硬则像花岗岩。野草的种子在面对黑黝黝的泥土时,它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放弃,而是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泥土中。它珍爱每一束阳光,珍爱每一滴雨露,甚至珍爱每一缕清风。当它迎风霜、顶烈日、经雨雪,终于挺身焕发出生命绿色!人和草一样,在生命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求索的艰辛,遍布荆棘和坎坷。我们只有像那不为人知的野草,萌发坚韧萌芽,使它达到根本不能被摧毀的程度。即使是受到打击也要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毅力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向成功一步一步迈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换来无比丰硕的成功果实。荒野中觅食的狼在任何因难下都是勇往直前,而一个意志坚韧的人应该是思想开通,不屈不挠,行为自律,做事灵活。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生存的坚韧的狼!在任何挫折下要记得“不要轻言放弃”。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当面将曾先生所读的内容背出,然后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而曾先生的坚韧意志却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再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虽有天赋,但他的一生也终是不知所终。克服自己,这就是狼的坚韧。在学校中有这样一群学生——“问题学生”,他们在学校中却是最有毅力的学生,因为他虽然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但他们却老老实实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每天上完七、八节课,没有讲话,没有乱动,没有打瞌睡,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应该说他们也是最能承受挫折的学生,因为他经过了面临着无休止的考试,屡考屡败,但他还能屡败屡考。他经常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早就筑起了抗挫折的“长城”,再遇失败,也能勇敢地、乐观地面对人生。他们的品质是这样的纯朴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这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这样的美丽和宽广!他们差在知识上,但他们在个性品质方面有这些优势,还有什么不能战胜、不能克服、不能容纳呢?也有一些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萌发极端的想法,如果说,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容易使人产生极端的想法。那么使他们萌发极端想法的直接因素就是个人的挫折容忍力,而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同样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中有时很多人处于同样的动机冲突、挫折情绪的精神刺激之中,但由此而产生自杀行为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显然,这与人们的心理承受力相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狼一样拥有锲而不舍的坚韧意志,那么在严重的挫折面前,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坚韧,百折不挠,而不会惊慌失措,颓废沮丧,一蹶不振。彭端淑在《为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边远地区有贫富悬殊的两个和尚,都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几年间一直打算雇船顺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终没有去成;穷和尚却凭着一只盛水的瓶和一只讨饭的钵,步行到达了南海并且胜利返回。一般人都认为,这说明逆境能培养人才,而顺境则埋没人才。我倒不这样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逆境、顺境都是外部条件,而不是成才的根本原因,成才的关键在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身处顺境的富和尚未到达南海而身处逆境的穷和尚却最终到达,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穷和尚有着坚韧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意志和信念的存于心中,穷和尚才能到达南海。这也为我们学习狼性的法则提供了动力的源泉。铁木耳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被敌人紧追不舍,不得不躲进了一间坍塌的破屋。就在他陷入困惑与沉思时,他看见一只蚂蚁吃力地背负着一粒玉米向前爬行。蚂蚁重复了59次,每一次都是在一个凸起的地方连同玉米一起摔下来,它总是翻不过这个坎。哦,瞧!到了第60次,它终于成功了!这只蚂蚁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这位彷徨的英雄,使他开始对未来的胜利充满希望。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许多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之所在,依靠坚韧的意志延续他们的生命力,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把他们的意志磨练更加坚韧,也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狼的坚韧让我们看到不仅仅只有这些。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在少年时为了写得一手好字,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回望岁月,我的思绪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敬爱的党虽然有过挫折,甚至失败,但她一直以民族大业为己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点燃中国人迷惘的心,二万五千里长征写出中华民族坚韧的精神,宝塔山的灯光,照亮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天安门城楼浓重的湖南乡音宣告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深圳高速的步伐,踩出现代化的乐章……在国外也有不少例子是狼的坚韧法则的体现。19世纪末,电灯、电话、电报、电唱机等电器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乐。然而,这些电器都是要用电的。没有了电,这些东西就毫无利用价值,成了一堆废物。但当时的蓄电池的使用时间却很短。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意识到解决蓄电池“短命”问题的重要性:如果不延长蓄电池的供电时间,将会影响许多电器的利用。于是,爱迪生把研制新型蓄电池的工作排上了日程。一旦确定了目标,爱迪生便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他的头脑里,其他事情,包括衣食住行似乎都淡化了,只清晰地留下研究工作。一天,爱迪生在家里吃饭时,突然举着刀叉的手停在空中,面部表情呆板。他的夫人看惯了他的这类事,知道他正考虑蓄电池的问题,便关切地问:“蓄电池‘短命’的原因在哪里?”“毛病出在内脏。要治好它的根,看来要给他开个刀,换器官。”“不是大家都认为,只能用铅和硫酸吗?”夫人脱口而出。她想了想,对她的丈夫——爱迪生说这种话毫无意义。他不是在许多“不可能”之中创造了奇迹吗?于是,夫人连忙纠正道:“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吗?”爱迪生被夫人的这番话逗乐了。“是啊,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我一定要攻下这个难关。”爱迪生暗暗地下定决心。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做起来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夜以继日地做实验。一个春天过去了,又一个春天过去了,苦战了3年,爱迪生试用了几千种材料,做了4万多次的实验,可依然没有什么收获。这时,一些冷言冷语也向他袭来,可爱迪生并不理会。他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有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记者向他问道:“请问尊敬的发明家,您花了3年时间,做了4万多次实验,有些什么收获?”爱迪生笑了笑说:“收获嘛,比较大,我们已经知道有好几千种材料不能用来做蓄电池。”爱迪生的回答,博得在场的人一片喝彩声。那位记者也被爱迪生的坚韧的意志所感动,红着脸为他鼓掌。正是凭着这种意志,爱迪生将他的试验继续下去。1904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爱迪生终于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代替硫酸,用镍、铁代替铅,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镍铁碱电池。它的供电时间相当长,在当时可以算是“老寿星”了。再比如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他和他的父亲在拿破仑三世的资助下研究甘油炸药,曾发生过多次爆炸事故。在1867年9月3日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工厂完全被炸毁,诺贝尔的弟弟和许多工人被炸死,他本人也被炸伤,造成轰动一时的“海伦波事件”,引起一些人的极大恐惧和强烈反对。面对困难诺贝尔并未认输,先后发明了“诺贝尔安全炸药”、“无烟炸药”。如果诺贝尔不具备坚韧的意志、非凡的创造力他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更不会成为举世瞩目的化学家。玫琳凯·艾施女士是美国商界难得的奇才,1963年,玫琳凯·艾施化妆品公司建立时,全部投资只有5000美元,加上她自己在内,公司员工只有11人。而现在她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分公司遍布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拥有美容顾问近120万名,改变了千百万妇女的命运。她手持着“坚韧”的“宝剑”和乐观的自信向困难挑战,创造了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继续往前的使命感。努力奋斗是每个人的责任,我对这样的责任怀有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念。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此路破败不堪又容易滑倒。我一只脚滑了跤,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回过气来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掉都爬不起来了。”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亚伯拉罕·林肯如是说。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始终向自己的目标努力,永不言败,才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而对于弱者,挫折成了他们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在此徘徊、唉声叹气。却没有想到这条鸿沟正是他们自己,只有征服自己,超越自我,拥有狼性,成功自然而然随之而来。但是他们没有勇气面对挫折,因而也失去了“目标”,自己放弃了很多本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曾经有一位日本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得到的消息是没有被录取。他在绝望中准备自杀,自杀未遂后才得知“没被录取”是由于计算机故障带来的误报。正当他接到聘书喜形于色之时,一纸解聘书又飞到他手中,说他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必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想想看,这位青年的成功机会就在他自己手中,他却因为承受不了挫折,不能征服自己,而让这机会从他指缝间溜走了。没有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也就意为着本已积累起的成功的筹码也将失去它的份量,而新的筹码你又没有拿到,那么怎么能达到成功的顶峰呢?狼是不畏惧失败的,促使它们勇往直前的是“猎物”,它们知道如果放弃,就要面临饥饿,甚至死亡。它们更不会害怕失去。有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遭受的挫折很大,或许有的人会说我遭受的打击太沉重了,而且成功的希望也非常渺茫。但是,只要我们像狼一样锁定“目标”,紧随“目标”,依靠坚韧的承受力,我们就还有希望,“猎物”就不会逃出我们的掌心。生活中的苦涩,曾使人失望流泪;漫漫岁月的辛苦挣扎,曾催人衰老,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的向上仰望,我们的生命也因坚韧而超越在所有的忧患与磨难之上。当有一天,我们一生的剧目终于要落下帷幕,我们想要表达的,终究不是那些功名,而是内心的感受和那些曾经深深触动我们的细节。我们经历的种种外在的打击也好,磨练也好,机遇也好,最终都将化为我们内心不断磨炼的意志。不断地去抵达,不断地穿越我们的抵达,直到有一天,它和我们本身合二为一,成为一颗种子——一颗坚韧的种子,那顽强坚韧的种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瘦弱、渺小而退缩,它只是拼命地钻、拼命地挺,要在困境中求生。最后,就这样长成了一棵挺拔的参天大树。狼之道三:生命与意志一个狼妈妈,生下几只小狼。当小狼能够自己行走的时候,狼妈妈就把儿女赶出安乐窝,让它们自己去觅食。在冰天雪地里,寒风刺骨,又可能遭到凶猛动物的袭击,那种艰难与危险是可以想见的。有的小狼咬紧牙关,抗住严寒与饥饿,勇敢地挺了下来;而有的挺不住,便逃回安乐窝。狼妈妈并没有因为小狼可怜巴巴的样子而宽容,还是铁着心把它们赶出去。狼妈妈知道,如果今天不让它们出去受冻挨饿,不去适应艰险的环境,那么明天,它们就不能自立,就会被冻死、饿死,被狮子、老虎、猎豹吃掉。生命的延续从狼能够独立行走的第一天开始接受挑战——学会自己觅食。狼妈妈考虑的是它的后代的生存,所以,在它的后代能够自己行走的时候,就把它们赶出“安乐窝”,让它们自己觅食,这对它的后代来说是一种锻炼。也只有经历苦境、险境、逆境的磨练,狼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意志也就更加坚强。果戈里在《肖像》中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年轻的恰尔特柯夫是个有才能的前途远大的画家。他的教授曾告戒他:要珍惜自己的才能,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只知道怎样设法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可是,他经受不住金钱和虚荣的诱惑。为了迎合上流社会仕女们的心理,就违反生活的真实,尽力把肖像画成她们自己希望的样子。于是,他的名声大噪,求画者一个个都称他是稀世奇才。他变得富有和阔绰起来,但他的画笔却冷淡了、迟钝了。正当盛年,他的才华就已经凋谢。这时,美术学院请他去评判一件新作。这是一幅真正的杰作!作者是他熟悉的朋友。他战栗了!他想起自己也曾有过的才能……他心中充满了恼恨和嫉妒。他决心用自己巨万家财去高价收买艺苑中的精品,然后把它们一一扯成碎片。在一次这样的发作中,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生命自从赋予我们的那天起,就告诉我们珍惜它,还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谱写不朽的篇章。有一位猎人曾给我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次打猎的时候在一个山洞中遇到一只刚出生的小狼,在确认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他把这只小狼抱回家,并决定驯服这只小狼。在这只狼长大一些的时候,它开始不安份起来,它常常咬脖子上束缚它的铁链,忍受着疼痛与铁链搏斗,企图摆脱它的束缚回到山林中。血慢慢地从它的脖子中流下来,它依然没有停止。连续几天,它终于倒下了。它知道生命不是依靠他人的施舍存在的——即使它从未其他狼的教导,也绝对是狼与狗、狼与狮虎熊象、狼与大部分人的根本界限。山野中没有一条狼会越出这道界限,向人投降。拒绝服从,是作为一条真正的狼绝对准则。它具有太多让人感到羞愧和敬仰的精神力量。没有多少人能够像狼那样不屈不挠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抗击几乎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在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叫谈迁的人,学习非常用功。在读了很多历史书籍之后,他决心写一部明史。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就去借,然后一件件地进行整理。天长日久,资料越积越多,经二十多年的努力,编写出了书稿。不料,一天夜里,小偷闯进了他家,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偷,便把他的书稿全部盗走。谈迁发现后,伤心至极,大哭一场。在严重的打击面前,他没有灰心,决心从头再写。他对自己说:“我人不是还在吗?我手不是还在吗?那就重新做起吧!”由于他矢志不移,义无反顾,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编写上,又经过十多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写出了一部500多万字的《国榷》,给后人研究明朝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意志的力量支撑着许多人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河南南阳,有一个苦命的姑娘——薛玉双。薛玉双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全家8口人挤在铁道边的一间房子里,过着清苦的生活。在薛玉双两岁多时,有位邻居小姑娘带着她到铁轨上玩,被一列飞驰而来的火车轧断了双手腕,头也磕出了一个血窟窿。薛玉双在医院里昏迷了7天7夜之后,医生说,抛弃她吧。她姥姥做了床新被子,她爸爸就用这条被子裹着薛双到了乱坟岗。挖好坑后,一直舍不得埋她,毕竟这是他的新生骨肉,他抱着玉双在那儿转悠。也是命不该绝,玉双突然醒了,在她父亲的怀里叫了声爸。她爸吓了一跳,抱紧了玉双就往家跑。玉双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双腕疮口溃烂,难以愈合。医生没办法,只得截肢。3年之间,玉双做了8次截肢手术,才止住溃烂。现在的玉双,右臂截肢及肩,左臂只剩一小截。说起身残后心灵上的创伤,真是一言难尽。“这么多年,我感觉是在人们的歧视中走过来的。一些人的眼睛透着讥笑和冷酷,有的人盯着看,专看残缺的地方,有的人说三道四,以戏弄残疾人为乐事。1984年的一个傍晚,我在政协开完会,下起雨,有两个打伞的男青年从背后追上我,回头看我一眼,一个说道:要是我像她这样雨天不能打伞,还不如死了。这话像霹雳一样炸在我心头,我不顾一切跑到家里,紧闭房门,把一瓶来苏水一饮而尽。幸亏妈发现得早……今年(1996年)7月,几个邻居议论,故意叫我听见:‘30的人了,啥也不啥’。我想我该走了。回家后先洗澡,换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然后一下吃了20片安眠药。这时候我对自己说,睡觉吧!睡觉吧!结果我睡了两天两夜。”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与死的考验中,薛玉双开始了人生的艰难历程。即使是上学这样简单的事,薛玉双这位断臂姑娘,也经历了难以忘怀的波折。首先是妈妈不同意,接着是学校不肯收。为了满足玉双的愿望,薛玉双的妈妈竟当众给学校老师跪下了,玉双自己也哭了。学校之门终于向他敞开了。可是每到写作业时,玉双只好傻傻地坐着。没有手,怎样写字呢?有一天,妹妹嘴含铅笔玩儿,妹妹的这一动作使薛玉双受到启发,她开始咬着笔杆练习写字。刚开始练习时,头和身子都得随笔晃动,不一会儿就头晕、恶心。有一次用力过大,折断了铅笔头尖,笔杆突破牙齿的防线,戳破了她的喉咙,鲜血直流,一连几天都不能吃饭。为了替妈妈分担家务,玉双背着妈练习用脚指穿针引线,缝衣做被,还学会了刺绣。为了这,她的脚不知被针扎破了多少次。玉双凭着坚强的意志练就的这些绝技,不知惊倒了多少人。但是,与她的书法技艺比起来,这些不过雕虫小技罢了。1984年,玉双决定参加残疾人运动会,指导教练是安阳体校校长曾庆红。这位曾经是闻名全国的跳远选手的教练是这样描述玉双的艰苦顽强的:“她的体质并不适宜田径,就是凭着苦练。她从空中滚落下来,像受伤的鸟,直接拍到地上,脸和头扎进沙里,有时候她会翻滚起来。她往外吐沙子,用残臂揉眼里的沙子,两眼揉得红肿起来,往外沁出水来。她没有手臂,在练习时翻倒后都由腿来承担。她的膝盖伤痕累累,两条腿肿得就像病人。”艰苦的训练得到了回报。这年10月,玉双在全国伤残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得了1500米和跳远两枚金牌。薛玉双成了名人。电视台、报纸上经常有她的事迹和形象出现。人们从她的事迹中感受着催人奋进的意志的力量。而从下面的故事中我们将看到:意志力薄弱的人所面临的生命的考验。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者是一名军医,而实验对象则是一个即将被处死的俘虏。军医将俘虏的双眼蒙住,绑在一张床上。军医在俘虏的手腕静脉处扎入一支注射针头,并导上一根导管,在床侧放一个盆,然后告诉俘虏说:“我们将放你的血,直到你流尽最后一滴血为止!”不一会儿,俘虏就听到液体滴落在盆里的声音—嘀嗒,嘀嗒。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俘虏镇定的心开始慌乱起来。后来神志就不怎么清醒了,并渐渐地失去了知觉……两天后,那个军医再观察俘虏时,发现他已经死了。其实,军医并没有放俘虏的血,那根导管的另一端是封闭的。那种液体滴在盆里的嘀嗒声,是由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容器装水让其滴落在盆中发出的。俘虏的死乃因在于其求生的欲望和意志,已被那误以为是血滴在盆中的一直持续不断的嘀嗒声消磨殆尽。这就是意志所产生的力量所发挥的效力,它看不到,摸不着,也是不可估量的,你的成败、未来没有它不行,所以,我们要磨励我们的意志,并把它凝聚起来,让它爆发,助我们一臂之力,使我们勇攀人生、事业的高峰!1950年12月的一个雪夜,在朝鲜长津湖以南某高地上,一个被手榴弹炸伤的战士慢慢地苏醒过来了。弹片从他的左脸切入,从左眼穿出。昏死中,又被冲上高地的美国兵刺破腹部,肠子流出体外。苏醒后,他惟一的念头是绝对不能当俘虏。他爬到北面的崖沿,跌下去,顺坡滚下去几十米,又昏死过去。再次醒来后,他把头拱进雪里,大口大口地啃雪,肚子不再火烧火燎。单薄的军裤被撕裂至膝盖,力士鞋与脚冻在一起,他就是特残军人——朱彦夫。彻骨的严寒麻木了伤痛。朱彦夫时昏时醒,他爬到一条河边时,再也爬不动了。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侦察兵发现了他。他俩凿冰取水,替朱彦夫洗掉沾到肠子上的脏物,把肠子塞回腹中,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然后把朱彦夫背到一个可能获救的地方,留下一点炒面和一件军大衣,走了。一天两夜之后,朝鲜老乡发现了他,把他背回家中,放在热炕上。一冻一化,朱彦夫的手和脚算是废了。10几天之后,朱彦夫被送进长春军医大学医院。在长达93天的昏迷中,朱彦夫接受了47次手术,他的双手双脚都被截掉。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他清醒了,瞧见自己短了一大截的身子时,精神几乎崩溃。是啊,他还不到20岁,青春才刚开始,以后的日子还那么长,怎么过?一天,朱彦夫想以死结束他漫长的生命,于是他从床上滚到地上,想爬到桌子上,再从窗户上翻下去,他累得大汗淋漓,伤口都挣裂了,却没有成功。这个14岁参军,参加过淮海、渡江战役,打过大小上百仗的青年军人痛苦地发现,自己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了。出了医院,又进了荣军院。像他这样的超特残军人,可以在这里踏踏实实地让人伺候一辈子。可是到了1956年,朱彦夫坚决要求回老家。他不要让人伺候的生活,他要自立。一辆独轮车和一本伤残军人证书伴随着他回到了阔别9年的家乡,迎接他的是他10岁以后惟一的亲人——母亲。一个目标一旦确定,不在奋斗中死亡就在奋斗中成功。朱彦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荣军院回来,就想学习自立。“对当时的我来说,什么是幸福?一顿饭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吞进肚里就是幸福;上厕所不从座位上掉下来就是幸福。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不用人帮,我自己做!”可母亲就是要帮他。最后,朱彦夫只好采取措施了。他骗过老娘,实现了自己关“禁闭”的预谋。伴随他的有10来斤地瓜干、半瓦罐水、勺子、碗。他把勺子和碗分成三等份,搁在床上、桌上、地上,他要练习用三种姿势吃喝。最难的是使勺子,勺子滑,夹不住,床上地下穷折腾。更糟的是,截肢断面一碰就痛。他整天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还有安假腿,也不是好做的。第一次缠绷带的时候,绑带一连掉下床100多次。套假腿相对容易,可怎么也锁不上皮带扣。只好用牙把假腿叼到床上,用棉被把假腿固定牢固,然后拿舌尖舔,用嘴吸,用牙咬。20天后,地瓜干没了,水喝光了,他也终于第二次安上了假腿。朱彦夫兴奋地撑着双拐,猛地一使劲,站了起来,可一迈步,铛!摔倒了,昏死过去。大雨。雨水顺着墙缝、门缝灌进屋,朱彦夫被水泡醒了。他把嘴贴到地上,一顿狂饮。他练习用勺子把地上的泥弄到碗里,吃进嘴里。他知道要自立就坚决不能喊人,饿死也不!要么练成,自己从小屋里走出去,要么就饿死在这里……当县民政局局长和朱彦夫的母亲发现他时,他们还以为他死了,赶紧把他送进医院。他没有死,这连医生也对他的生命力惊诧不已!1958年,朱彦夫已能衣食自理,而且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每月有42块钱伤残补贴,过日子不愁,可他觉得不能一辈子只会进食和解便,不能与低等动物相似。他要干点什么,就在自己的小村子里。他用自己的伤残补贴买回了上百册书,办了个家庭图书室。他的家一天比一天热闹,不久,他被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这村支书一当就是25年。他还为村民做了几件大事:一是治山造林,发展果树,建成了桑园、胡椒园、苹果园;二是修田造地;三是修渠引水;四是架电线。别小看这电,那是他从1971年起,前后断断续续跑了7年,行程几万里,才备齐这20里的架电用料,将光明送到村里。沿途11个村也因为朱彦夫的奔波而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几万里的行程,对一个无手无脚的人意味着什么?别的不说,有一次,他骑驴过松仙岭,摔下来几十次!可他不愿别人可怜他、照顾他。自己能办的事,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办。他曾对女儿说:“咱家已经有个特等残疾的特了,绝不允许第二个特字——一个特殊公民出现。”他是这样教育女儿的,也是这样激励自己的。1982年,朱彦夫卸任了。他的内脏出了毛病,得了肝病、胃病、心脏病。他该歇歇了。可他不!这位没上过一天学的老头子又有了新的目标:写书!把自己40年来的经历付诸笔端。在荣军院时,朱彦夫上过几天速成班,后来就自学读和写。他从不敢在外人面前提笔,因为他不知道哪个笔画该先写,哪个笔画该后写。他说写书,起初连家里人都没有当真,可朱彦夫玩真的,说写就写。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写就是7年。写书不比当年“禁闭”练吃喝容易。开始,朱彦夫用嘴咬着笔写,眼离纸太近,写不多久头就晕。他左脸受过伤,肌肉不时痉挛,嘴吃不住劲。好不容易写成的字,也被顺着笔杆流下的口水浸得一塌糊涂,稍后,再练用断臂写字。那字由大如拳头,到小如铜钱,最后一点点缩进小格子里,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朱彦夫把写好的部分拿给县里会写作的人看,人家看后,告诉朱彦夫的孩子说:“回家告诉你爸,别受罪了,写得再好上10倍也出版不了。不是写谈恋爱、跳舞的题材,谁看?”没人看,也要写下去!出版不行当家史,家史不行当遗嘱。他把自己写的书命名为“血蚯”。“蚯蚓是个低等动物,也无手无脚,可它还能松土肥田哪!我有血有肉有感情,我就是要在人们板结了的思想里松松土。”朱彦夫亲自把40多万字的手稿送到济南。1996年8月,《血蚯》更名为《极限人生》出版了,这本书风行一时。无论是无臂姑娘面对厄运的挑战,还是特残军人用意志谱写的生命之歌。都让我们看到:“意志为我们成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而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有这个目标在那里等待我们去达到,我们就会觉得有理由把自己发动。当一颗种子具有了足够坚强的生命力之后,无论在它的上面压上多重的石块,它总能够找到破土而出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真的具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全面的个人素质,无论外部的环境多么不利,自己的起点多么低,他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当大多数人始终在财富的大门外徘徊而无法进入的时候,弄丢了阿里巴巴咒语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他自己。成功显然不会属于所有人,以前不会,现在不会,以后也永远不会。只要永不屈服,就不会失败。不管失败过多少次,不管时间早晚,成功总是可能的。对于一个没有失掉勇气、意志、自尊和自信的人来说,就不会有失败,他最终是一个胜利者。如果你是一位强者,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让意志的法则唤醒你的雄心,让你更强大,无往不胜!我们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话,我们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宁,我不希望生在国家的照顾之下成为一个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我决不用人格来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障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标时的激动而不愿要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去与慈善做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的食物做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被任何恐吓所屈服。我们的敌人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勇敢的面对这个世界,请相信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会因我们而不同。第二章  无畏,无往而不胜狼性无畏狼之道四:有所为,无所畏狼群特别喜欢生活在森林地区,但也会被发现于沙漠、平原和冻原地带。狼很聪明,它们透过气味、面部及身体语言和发声来彼此交流。吼叫可以帮助它们彼此追踪、建立地盘、组成狼群和防御外来攻击。它们也会因高兴而吼叫。在安静的夜晚,远在192公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它们的吼叫。除了灵敏的听觉外,狼还具有敏锐的嗅觉,并能察觉远在两公里之外的猎物。挫折时它们也会狂吠和吼叫。狼在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时,是不会害怕、胆怯的,它们知道一只真正的狼是不会采取逃跑的手段,而是战斗。只有战斗才有生的希望,而逃跑却只能死。这是狼族的准则。只有战斗而生的狼,没有因惧怕战斗而生的狼,它们的生活就是战斗,即使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中。这就是狼能够一直生存的法则——无畏。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孟子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生存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战国策·魏策》中,记述了魏国使臣唐且不辱使命的历史。秦王凭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借口用五百里的土地与魏国斢换安陵,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但安陵君既不愿换地,又不能得罪秦王,只好派外交官唐且出使秦国。在态度强硬、性格暴躁的秦王面前,唐且巧言善辩、针锋相对,使秦王自觉就范,别无选择。唐且说,如果作为布衣的我发怒了,就会倒下两具尸体,流血五步之远,天下人都穿素戴孝。随之挺剑而起,寒冷的剑光逼得秦王真正懂得了“布衣之怒”比“天子之怒”更为现实,“伏尸二人”比“伏尸百万”更刺刀见红。唐且不畏强权,维护正义,创造了新的外交奇迹。魏国傲视强秦,不仅在于主权平等,真理在握,更在于有唐且这样一个文武兼备的外交官身份的剑侠。也正是由于他的无畏给了他勇气和力量,让他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安陵君十分棘手的问题。由此可见,无畏,不仅是狼生存的重要法则,也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存活的法则。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杀死了齐庄公,太史毫不隐讳,据实在简策上直书“崔杼弑(杀)齐君。”崔杼恼羞成怒,便把太史杀掉了。太史的弟弟接着仍这样写,又被杀掉。太史的另一个弟弟仍然坚持不改,崔杼无可奈何,只好听其所为。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相继被杀,毫不畏惧,操起竹简赶往朝廷,要继续如实记载这件事情。路上听说崔杼弑君之事已被如实记载,才返回家中。齐太史三兄弟不畏强权,置生死于度外,为真理而亡,而祖冲之更是无谓于权贵,推翻旧历。英姿勃发的祖冲之,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特别是“频年测候”的艰苦劳动,反复验证、比较,使他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公元461年,祖冲之把《大明历》写就以后,又写了一篇《上“大明历”表》。第二年,即公元462年,年轻职卑的祖冲之怀着满腔热情,把他精心编成的《大明历》连同《上“大明历”表》一起送给封建朝廷,请求宋孝武帝,改用新历。公布施行。他满以为会得到理所当然的支持,可是宋孝武帝根本不懂历法,朝廷许多人都提不出意见,唯有思想保守的太子旅贲中郎将戴法兴,竭力加以反对。一天,孝武帝下了一道议历的诏书。侍立两旁的满朝文武官员,慑于戴法兴的权势,一个个噤若寒蝉。而戴法兴却摆出了一副历法权威的架势,气势汹汹地指着祖冲之的鼻子说:“古人编制的历法,万代都不能变,你祖冲之一个区区浅陋的凡夫俗子就能‘妄可穿凿吗’?”祖冲之面对着戴法兴这个庞然大物的威胁,是屈服于他的压力而放弃真理,还是为捍卫真理而坚决斗争?祖冲之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坚定地说:“就算我是个凡夫俗子,但我决不盲目迷信古人,我‘专功数术,搜练古今’,对周朝以来的历法,都加以校定、验证,改正了很多错误的地方,所依据的道理和事实是昭然若揭的。凡夫就是能议历。”戴法兴见以势压人,对祖冲之行不通,于是竟恬不知耻地冒充“善历”的内行,胡诌说:“十九年加七个闰月这是天经地义的,你要改闰,就是“削闰坏章’。”戴法兴还以假惺惺地关心农事为名攻击祖冲之破坏了“生民之本”!“再说,‘冬至日有定处’,太阳永远走在它的‘故辙’上,你搞什么岁差,是‘违天于改易’!”冲之据理驳斥:“像十九年七闰这种旧历法‘其疏尤甚’,误差很大,可你戴法兴却说‘此法自古,数不可移’,‘永当循用’,不能破除。天体运行‘非出神怪,有形可栓,有数可椎’,旧历不讲岁差,‘乖谬既著’,难道不应改吗?”一个小小的“从事史”敢于同戴法兴这个“事无大小专断之”的权贵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义正辞严地把他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目瞪口呆,把他卫道者的嘴脸揭露无遗。使在场的许多大官被祖冲之精辟透彻的说理,确凿无误的事实所说服。尽管在这场大辩论中,朝廷里那些主张实行新历的人,对戴法兴的邪说“立异议”,但固“畏其权”,不敢替祖冲之说话。可是在这黑暗的王国里,仍然透出了一线光明。当时有个叫巢尚之的大臣,公开表示支持祖冲之。他指出:《大明历》是祖冲之长期研究的成果,是根据祖冲之多年实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来推算日食和月食的,因此用《大明历》计算从元嘉13年(公元436年)到大明3年(公元459年)这23年里所发生的四次月食,月食的时间和在天空的位置都和实际情况相符。可是用旧历法推算的结果误差就很大,《大明历》既然由事实证明比较好,就应当采用。这样一来,戴法兴理屈词穷,无言以对。祖冲之也以其无畏的精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新历在公元510年被采用了。说到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典型,魏征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高兴。他觉得大臣们劝告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保持长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兴了(文言是‘居安思危’)。”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由于魏征敢于直言,使得他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称赞。无畏,史实才得以真实,历法才得以精确,我们才能以史为鉴。而包公的大无畏精神更是可歌可泣。大奸必摧反贪官、除恶霸,是包拯一生中最为突出、最为后人称道的业绩。在历史上曾留下许多有名的包公戏。在戏里面不仅塑造了清官包拯,还塑造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这一帮人马团结一心,神通广大,铡贵戚、铡国舅、铡一切贪官污吏,包公手握尚方宝剑,甚至连皇帝的圣旨也可以对抗。什么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什么阴阳镜,连阎王老子也要退让三分,什么妖魔鬼怪也都不在话下。这些带有神奇的情节,是人民创造的,人们看了心情舒畅,扬眉吐气,贪官污吏看了胆颤心惊。这些神奇的情节并不完全是事实,这是被夸大了的艺术形象,真实的包拯既无这么大的权力,也无这么大的神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应该说,这一切艺术创造又都是有其历史事实做根据的。在包拯30多年任职期间,在他的弹劾之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是亘古少见的!为了一个人,一个案件,包拯往往奏上三本、五本、七本,甚至连奏多本,像连珠炮,火力十分集中,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这些被弹劾者,都是有权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