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美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9:43:1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如此美丽

人生如此美丽试读:

内容提要

如果你觉得别人的轻蔑对你来说是一种人格的损害,从而用虚荣来极力维护,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在这种情况下,完善自身才最重要,只要你化轻蔑为动力,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第一章 远离人性的阴暗面

一、克服你的虚荣心

如果你觉得别人的轻蔑对你来说是一种人格的损害,从而用虚荣来极力维护,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在这种情况下,完善自身才最重要,只要你化轻蔑为动力,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1.正确认识你自己

只要你正确认识了自己,并严格对自己做出客观、实在的评价,就不会因别人的赞美、恭维而迷失了方向。事实上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定认识,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种自我评价,而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缺陷,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理性的克制和改正,却不是那么容易。虽说不容易,但一定要尽力做到对自身条件和性格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客观自然条件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差异,我们面对既成事实,需要的是勇于接受现实,忍耐自然条件不足带来的不便和压力,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不必去钻牛角尖,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把自己的人生绘制成一幅绚丽的图画。

如果把几块长短不齐的木板箍成一只水桶,结果就会发现,木桶的储水量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如果要使这只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只有将最短的那块木板加长。做人也如此,既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短木板”,又要勇于揭短,更要善于补短。如何补短,不仅需要勤奋学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如黑格尔所说的“知道限制自己”;二是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海纳百川,是因为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海绵能吸水,是因为它已把自己挤得很干。如果想有效吸取到别人的长处,一定要低姿态,无所为而为;要想生活得快乐,就要无所求而求。一个谦虚的人必然能博采众长,用以充实自己,还会自觉地改过从善,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去害受益,得到别人的尊重。正如《文子·道原》中所说的:“大丈夫恬然无私,淡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以天为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为车则无所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也,阴阳御之则无所不备也,是故极而不摇,远而不劳。”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间不求名利,没有私欲,把一切都看得很轻,无忧无虑,把天作为车盖,把地作为车子,以四季作为拉车的马,以万物作为驾车的驭手,行走无所谓路,漫游不知道懈怠,出去时也无需什么门径。以天作为车盖就能遮盖住一切,以地作为车子,就能装载下一切,以四季作为驾车的马,就无处不能到,以万物为驾车的驭手就没有什么技术不具备,因此车就可以飞快地行驶而不颠簸,走得很远也不劳累。

2.正确地接受自我

一个人认识自我固然不易,接受自我则常常更难。接受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人不喜欢自己,其实不然。一些不能接受自我的人,由于对本身的某个方面不满意,而可能拒绝承认自己本来的面目,不能如实地表现自己,竭力想把自己装扮成另外一个形象,把真正的自我隐藏在伪装后面。这可能有时并非是完全有意识的,但却使自己不能自自然然地表现自己,而必然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比如有个人,他的牙齿长得不整齐,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就成天紧紧闭着嘴,说话和笑的时候,也努力地做到不露齿,试想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沉重。对于自己的短处,如果是可以改变的,就要随时发现它,改正它,如果是无法补救的,如相貌、身材、思维迟缓等等,就要鼓起勇气承认它接受它,决不掩饰。不要因为虚荣心,造成对自己的过分关注,从而让它们成了自己的心理负担。马帝说的好:“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虚荣很像是一个玫瑰色的美梦。当人们沉浸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可当美梦醒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因此,与其去拥抱一个空空的梦,还不如去把握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是那种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世界上最难克服的困难,就是自己的愿望;世界上最大、最顽固的敌人,也就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抵挡住他的,也是可以战胜一切的。还是以你真实的面孔去面对每一个人,那样得来的赞誉才能终身受益。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并不在于风景有多美丽,而在于给了别人多少值得回味的记忆。

3.正确认识你周围的人

爱慕虚荣的人往往为他人的意见而活着,特别是他周围的人,他自己一心想建立的形象,也要等别人确认了才算。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正如是金子即便被埋在土里,也总有发光的一天一样,只要一个人有真才实学,即使他不刻意表现自己,也总有一天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自己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确实是大材小用,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所能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一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具有独到的见解并极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一般人不同,就向他询问,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于是老板觉得他的确有真才实学,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实际上周围的人,来自天南地北,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生活习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他们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正确或准确。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清醒地认识周围的人,就不会为他们所认可的各种各样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所迷惑。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怕被周围的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被别人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会慢慢高大起来;可被人看高了,刚开始让人觉得你很了不起,对你寄予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结果会被人越来越看不起。

而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喜欢用一种轻蔑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有的人觉得如果容忍了这种诬蔑,对自己自尊心是一种伤害,自己会很没面子。其实真正聪明的人,并不会为这种轻蔑所刺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这种轻蔑并不等于对自身的否定,并不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会有机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的,正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一样。如果你觉得别人的轻蔑对你来说,是一种人格的损害,是一种权力的侵犯,从而用虚荣来极力维护。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得到的将是更大程度上的轻蔑,因为这样会使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肤浅和无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完善自身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化轻蔑为动力,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人们在失意时,容易遭到讽刺打击,在进取时也常常会受到讥讽和嘲笑,要生活得充实、安稳、潇洒,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怕嘲笑讽刺,不怕挖苦打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当受到别人的嘲讽时,不要用虚荣来挽救自己的面子,而要客观地分析一下,别人的嘲讽是否有道理,还应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觉得自己没错,就坚持到底,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和影响讽刺你的人。对于恶意的嘲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屑一顾。在别人的嘲讽中发愤图强,在别人的嘲讽中活得有滋有味,这才是真正强者的人生。

二、摆脱懦弱的心理

要战胜懦弱,则先要认识到所有心境都是由于自己的思想,或者说“认识”而产生的。你之所以会有现在这样的感觉,正是由你此刻的想法造成的。当你感到懦弱的时候,是由于你的头脑正被一种无孔不入的消极思想所占领,这时候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灰暗的。更糟糕的是你不知不觉地、渐渐地相信,事情果真如你想像的那样一无是处。而消极的思想几乎总是包含着严重的失真。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到痛苦的唯一原因。

1.有意识地接触勇敢精神,防止消极情绪

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一些鼓励人勇敢无畏的格言抄写下来,放在醒目的位置上,使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然后潜移默化地渗入自己的心灵。这些格言会对人的懦弱性格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其次,还要多读多看一些带有积极情感的读物,比如多读鼓励人树立崇高生活目标的书籍,多看名人传记,这样我们就会受到书中所营造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感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坚定的信念。拿破仑就曾说过:“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性格,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将。

此外,还要多与具有积极心态的朋友交往,广泛社交,多接触成功的人。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这些人交往,你就会受到他们乐观、勇敢精神的感染,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开朗豁达,逐渐培养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友谊,联络感情,结识知己,交流思想,用强烈的社交欲望解除懦弱的症结。但是要注意不要与有消极心态的人多交往,因为两个具有消极心态的人在一起,会彼此给予对方更加消极的暗示。

另外,还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坚持发扬自己的这些优势,让自己每天有意识地做些自己最擅长的事,即使是不足挂齿的事儿也要坚持不懈。这样只要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那么在工作、生活中自然就会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所取得的这种成绩不论大小,都能增强、支撑起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逐步减轻直至消灭自己的懦弱。

缺陷可以造就人一生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人一生伟绩中最可贵的资本。看清自己的缺陷,勇敢地改造它们、利用它们,那么缺陷就会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有懦弱性格的人,往往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所以很难搞好人际关系。其实掌握了和别人接触时的一些技巧,你就能很快地克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感。在和别人交流之前,你的神态应该是严峻的、有力的,仿佛怯懦的人是他,而不是你。这样,对方就真的把你当成能力很强的人了,首先会在心理上尊重你了。和别人讲话时,一定要大声。小声说话表明一个人的怯懦,大声说话表明一个人的坚强。坚强就能带来自信、带来力量。而当别人和你的声音一样响亮时,你再偏偏压低自己的声音,这样,为了听清你的说话,别人就得对你“俯首贴耳”。这样一来,别人会慢慢地重视你的说话了。

重要的是在和别人交谈时,不要左顾右盼,而是要紧紧盯着对方,这样在心理上,在气势上,你就赢得了主动权,而他就会在你面前有所顾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和别人交流之前,先要知己知彼,要搞清对方的来历、性格特点,只有这样你才能对症下药。

要尽可能多地同朋友在一起,这样会增加你和别人交往的信心。你会发现,别人其实并不可怕,别人和你一样,也是需要交流,需要交往的。

3.自我尊重法

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才会不惧怕别人,不惧怕和别人交往。人们从小受到虚假的观念、准则和信条的限制,往往使人意识不到实际上自己是多么有能力,多么有优势!要知道自己也是生活的创造者,有力量改变生活的任何一面,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靠自己。一旦自己砸碎消极思想的锁链,自然会获得健康、幸福、富裕和宁静。当自己闯过一道道难关,再回头看看,现在的磨难其实算不了什么。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一旦人开始体会到了勇敢的好处,以及它所带来的尊严,人们将首次感觉到自己有了根。其次,要爱别人。只有你爱别人,别人才会同样地以爱来回报你。“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当人们都怀着爱心生活和交流时,你和别人彼此都不会有怯懦的心理。

同时还要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不要以为自己是超人,什么事都能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为逞一时之能,做事不分大小,都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样,由于力所不及就会在屡屡碰壁之下丧失信心。你应该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估计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完成哪些事情,然后再去尽力而为。这样,做事的成功率就大得多了。每当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一项工作时,不管这项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别人对自己的成功怎么看,只要自己觉得它是出类拔萃的,就应该承认自己的能力,应该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并为此赠给自己一份美好的礼物,这样就会增进自己前进的动力。这样,哪怕是小的成功经验的积累,也会逐步激发出我们的自信心,挖掘出自己生命深处的潜能,进而可以逐渐胜任高质量的、有创造性的工作了。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我承认、自我尊重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信自己,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就意味着胜利。鼓起勇气,轻轻松松地做人,潇潇洒洒地生活,这样瞬间也就成了永恒。鼓起我们的勇气,在一条漫无人迹的路上,不要惧怕四周茫然,甚至四面楚歌,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终究可以作为独立的人而存在!终究有自己的行为准则,终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存方法,去维护人格,发展个性!鼓起我们的勇气吧,从一个新的高度开始我们辉煌灿烂的人生!

三、解除贪婪的枷锁

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着自我制约机能的人,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知足者常乐,这个生活原则会让你在欲望炽热的时候,找到心里平衡,克服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关爱别人的人,懂得奉献比占有更幸福。自古以来“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从自己身上解除贪婪这道枷锁。

1.少一点贪焚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欲望和能力之间是必须成正比的。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求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和谐。在欲望和能力之间发生严重不协调时,或者抑制欲望的膨胀,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抛弃贪婪吧。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城里出了一位才子,名叫王尔烈,他从小就很会诗文,书法也写得很好,非常聪明,才资出众,长大做官以后,清廉不贪,有双肩明月,两袖清风之誉。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恰逢嘉庆皇帝登基继位,皇帝召见他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我是知道的,朕现在派你去安徽铜山铸钱,你去上几年,光景就会不错了。”王尔烈到了铜山铸钱,因为那里有座清朝御制通宝的铸钱炉。他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又奉诏回到京城,嘉庆又召王尔烈上殿,问:“老爱卿,这一回可以安度余年了吧?”言外之意是,这一回从钱堆里爬出来,该有不少“收获”吧。王尔烈听了以后,笑了笑:“臣依然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说:“不会吧,你再查查看!”王尔烈只好又回手一掏,从袖套里掏出三个铜钱来,只见一个个磨得溜光雪亮,原来是铸钱时用的模子。嘉庆皇帝见王尔烈如此清廉,十分感动地说:“卿真可谓老实王了!”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自己一位朋友的亲戚的姑婆从来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她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的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不合自己的脚一样。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管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现在许多人似乎觉得只有钱财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所以疯狂地聚敛钱财,这种人把钱财看得比性命还宝贵,为了钱什么事情都敢干,投机行险,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那么等待他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人首先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着自我制约机能的人,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其次,要培养正确的判断力。一个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相应地,他也就懂得努力去追求美与善,而尽可能抛弃丑与恶,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贪婪。唐懿宗时,由于他的荒淫奢靡,世风日下,官吏贪赃枉法极为猖獗。当时有个叫杨牧的就是个贪婪成性的奸诈之人,他用联宗的手段巴结上了当时宦官左军中卫杨玄阶,当上了宰相。在他当权期间,曾经“收钱百万”,就连他的门吏童仆也狗仗人势,巧取豪夺。他的女儿嫁给尚书右丞裴坦的儿子时,带了很多嫁妆,器皿用具都用犀牛角和玉石装饰着。裴坦是个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与不正之风同流合污的人,他有着远见卓识,高风亮节,一看到儿媳妇陪嫁的财物如此丰盛,用具如此奢侈,不但不高兴,反而怒气冲冲地说:“这些东西将来必定会毁灭我的家。”于是下令把它们全都销毁了。不久,杨牧这个鼠目寸光、放纵贪婪的小人终因受贿事发,被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又被流放到荒远的欢州,途中被赐死。

可见,裴坦头脑清醒,不追逐奢靡之风,不贪图非分之财,这种品格是值得赞赏的。而杨牧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最后落到可悲的下场,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诫的。

3.知足者常乐

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并不是指对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和追求。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轻视高官厚禄,追求逍遥自在。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他对楚国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牛,难道还有可能吗?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我宁可在污秽的小河中自得其乐,却不愿受国君的管束。我要终身不做官,以实现我的志向。”

人就像投入社会洪流的一叶扁舟,有的人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跃上成功的波峰,成了声名显赫的人物,有的人乘风破浪,成了时代的成功者,有的人可能暂时落入失败的境地,但无论一个人的人生是绚丽多彩、可歌可泣,还是平庸乏味、可悲可叹,都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到了万般无奈、穷途末路的地步,也能化险为夷。

四、战胜优柔的心态

一旦决定了,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要随意再改变它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

1.将优柔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到你,还没有限制可能影响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立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强迫自己训练一种处理事情果断坚定的能力。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权衡和考虑,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决断,但一旦打定主意,就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自信等卓越的品质,则足以弥补错误决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事情多么重要,都不要让自己陷入优柔寡断之中,要运用自己最佳的判断力迅速作出决策。还应注意的是要学会专注于大事,学会在一段时间里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在你放下这件事之前,就能对它做出判断,或至少能提出解决的办法。久而久之,就使自己培养出了一种良好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能为你的将来带来较好的报酬。另外,还要适时奖励一下自己。在每次按时完成计划的时候,都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赏,比如给自己买点好吃的,买件漂亮的衣服,找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去玩玩等等。虽然事情不大,但给自己的鼓励却很大。

2.打开心扉与人谈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生闷气,要直率、坦诚、畅所欲言地讲给亲友听,该提出意见就提出来,该容忍就容忍,该体谅就体谅,千万不要老闷在心里,要将心中的不平向朋友、亲人、师长等倾吐出来,不要自寻烦恼。培根曾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尼西姆·伊勃恩·沙兴在《如何摆脱困难》中也讲过一个类似意思的故事。故事说:一个富人有10个儿子。他郑重地向他们宣告,当他快要死去时,他会给他们每个人100第纳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失去了一部分钱,只剩下950第纳尔了。于是,他给了其中的9个儿子每人100第纳尔。对最小的儿子说:“我只剩下50第纳尔了。其中,我还得拿出30个作为丧葬费。因此只能给你20个。但是我有10个朋友,我把他们告诉给你,他们要胜过1000第纳尔。”这个人把最小的儿子托给了他的朋友们。不久他就死了,也被埋葬了。9个儿子各自走了,最小的儿子慢慢地花着留给他的那些第纳尔。当他只剩下最后一个时,他决定用它来招待他父亲的10个朋友。他们和他一块儿吃了喝了,然后互相说道:“所有弟兄中他是唯一仍然关心我们的一个,他这么好心好意,我们也应该有所报答。”于是,他们每人给了他一头怀着崽的母牛和一些钱。等到牛犊生下,他把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做生意。上帝赐福,使他比他的父亲更富有。于是他说:“确实,我父亲说得对,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钱都更有价值。”

优柔的人往往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却又害怕遭到拒绝而缩头缩尾;因为老是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所以不敢跟人接触。这就跟蚕宝宝作茧自缚一样,而一旦咬破这层自织的“茧”,就会发现跟别人交往并非一件难事。当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自己坦荡、真挚的情感,赢得友谊。如果你向别人敞开了心胸,别人就会邀请你进入他那神秘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许多新鲜而神奇的东西。

有时候优柔的人与一群人在一起时,别人都闹闹嚷嚷,自己却有形单影只的感觉。这是因为没能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的缘故,从而感到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无法与其他人交流,自然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中。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要“忘我”,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更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才有痛苦。

3.摆脱依赖心理

首先需要加强意志的锻炼,摆脱依赖心理,丢掉自卑感,树立自立自强的勇气和信心,并学会肯定自己。既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又尊重别人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问题,果断地处理事情。要从小事做起,每天认真反思自己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成,需要慢慢地起步,一步步地积累,最后才做成。这就像是跳高,总需要先慢慢跑几步,然后再快速跑,最后才起跳。犹豫不决的人常想为自己留一条退却之路,因此,克服犹豫还需要断绝一切后路,抱着任何障碍都不能使你退却的决心,把自己全部精力关注于目标,这样便可以产生一种坚强的自信,以克服优柔寡断的毛病。

其次,要提高知识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拓宽知识面,扩大信息量,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为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提供可靠基础。

再次,要辩证地观察和思考问题,遇事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求十全十美,只要符合总的大目标,对一些枝节问题不必计较。

最后,要有独立意识,要自己替自己做主。要自己替自己做主,就是要时时想到,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的成果,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享受自己的成果,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是一个摒弃了依赖心理的人。依赖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依赖亲人。一切都靠自己去奋斗,去争取。只有一切依靠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安慰。同时还要消除身上的惰性。因为依赖心理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惰性。要消除依赖心理,先要消除身上的惰性。要消除惰性,就得锻炼自己的意志。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果敢上前,说做就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还得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控制了依赖心理之后,一个人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找到生活的方向,才能靠自己获得事业的成功。而只有靠自己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五、走出狭隘的阴影

一个人克服了狭隘犹如心灵有了日出,就会从琐碎的烦恼中挣脱出来,变得坦荡、潇洒倜傥,变得无所畏惧。一个人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就会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有了生命之灯,在生命的夜色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为别人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灯吧,你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容光焕发,变得美丽英俊,你的身上会笼罩着耀眼的光环,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亮色,哪里就有欢乐,哪里就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1.淡化自我意识

狭隘的人,往往自我意识很重,因此要想使自己变得大度起来,首先要有意识地淡化心中的自我意识,对别人的言行少去计较。一个人总不能永远只考虑到自己的存在,而不顾及他人的生存。人要自尊,但要看重他人。个人要确保自我价值存在的神圣性、不可侵犯性和不可剥夺性,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具有给予他人、社会所需要的满足性。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了灰烬,3000名员工绝望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博斯表示感谢。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长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联络被中断的货源。3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昼夜不停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个小时。当初劝亚伦·博斯领取保险公司赔偿金一走了之,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现在,哈理逊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

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其实大部分都是人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了,希望也就降临了。

2.学会冷静地分析

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地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他人的恶意带来的,有时对方并非处于恶意,只是由于方法不当或能力有限,才给你带来了恶果,这时就要原谅对方。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也许就能理解对方的苦衷,从而正确地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有了这种处世态度,就可以嫌怨皆释,不再斤斤计较了。要经常给自己以“冷静”的心理暗示,多想一想如果只图一时的痛快,不顾一切地加以报复,后果会是什么,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会不会受到舆论甚至法律的制裁,因为报复别人的人往往自食恶果。

锻炼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制力,采取一些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每当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26个字母以制怒。至于如何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中看出来。魏征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才干的谏臣,以刚直不阿、敢于进谏著称。隋朝末年,他参加过瓦岗军和起义军,后来投奔唐朝。在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做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了李建成。因为魏征曾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就把他招来,骂他说:“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魏征泰然自若地说:“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早就知道他有才能,又见他很坦率,结果不但没惩处他,还任命他为詹事主薄。就在这一年李世民作了皇帝,就是唐太宗,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后来又担任秘书监、太子太师等职,成为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魏征经常用隋朝灭亡的教训提醒唐太宗。告诫太宗不要偏听偏信,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常常对当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唐太宗的过失提出意见,即使引起太宗的盛怒也不改变态度,还是据理力争。太宗本是一国之君,可是他对魏征既尊敬又畏惧。有一次,太宗正在逗一只小鹞玩,见魏征进来,怕被责怪,急忙把鹞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汇报事情时故意拖延时间,等到魏征离开时,小鹞已经闷死了。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痛哭失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一面镜子了。”北宋有一个大臣名叫吕蒙正,有一天参政入朝,一个朝士在帘内指着他说:“此子亦参政耶?”吕蒙正从帘前经过,装作没听见,与他同行的人命令人去问那个朝士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朝见过后,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吕蒙正却宽慰他们说:“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无法忘记了,所以不如不知道,我们不去问,有什么损失吗?”大家都不由得深深钦佩吕蒙正的雅量。美国红十字会创办人克拉拉·巴顿女士有一次吃了大亏,几年以后,她的朋友去看她,特别提起当年旧事,可是巴顿女士似乎已经想不起来了,朋友问她:“难道你不记得了吗?”“不记得了,但我仍能很清楚地记得是:当时我决心要忘记这件事。”

3.缓减情绪有妙法

音乐能够扩展一个人的心胸,优美的旋律可使人情绪平和,心情舒展开来。有一天,德国音乐家梅亚贝尔为了一点小事,跟妻子争吵起来,他认为那并不是什么重大问题,不希望再吵下去了,但也不愿意向妻子说妥协的话。为了使自己镇静,他在钢琴前面坐下,弹起友人肖邦送来的名曲《夜曲》来。一弹钢琴,他的精神立刻被这支乐曲的魅力吸引过去,刚才跟妻子吵架的事也全忘掉了。过了一会,怒气冲冲的妻子也为优美的旋律所吸引,她一步一步地走到钢琴旁边,在十分激动中忽然抱住了丈夫,热烈地亲吻起来。梅亚贝尔和他的妻子非常感谢肖邦的曲子有效地和解了他们之间的争吵,赶紧写信给肖邦,邀请肖邦来参加他们的家庭聚会。

还要学会培养幽默感,高尚的幽默是人调节情绪紧张、开阔心胸的有效方法。当发现一种不调和的或者对自己不利的现象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此时,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可使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窘迫尴尬的场面在笑语中消逝,使愤怒、不安的情绪得以缓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一辆公共汽车开动时,车上一位男青年身子一晃,不小心碰到旁边一位姑娘身上。姑娘眉毛一挑,随口扔出一句:“德性!”周围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没想到小伙子抓紧扶手后,朝她点点头,笑着说:“对不起,是惯性,不是德性!”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姑娘脸一红,随之也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一句风趣的幽默,不仅替小伙子解了围,而且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当一个人控制了狭隘这种人性的缺陷,就能成为一个乐观健康的人。而乐观健康的人,他的生活本身就是成功的,因为所谓成功不就是追求愉快人生吗?

六、恐惧没什么可怕

生活中,机会常常伴随着危机而来,事实上,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处在人生紧要关头时,机会往往会随之而来,所以当你处境艰难时,应当想到曙光就在前头。“变不可能为可能”,这值得我们每个人记取。

世界上没有比勇气更温馨美好,也没有比怯懦更残酷无情的了。我们常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其实怕祸害比祸害本身更可怕。凡事都有危险,但镇定沉着往往能克服最严重的危险,对一切祸患做好准备,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害怕的了。

1.正视你的恐惧

面对恐惧,一个人首先要有克服它的决心,要下决心从生活中完全抛弃这种误区;其次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恐惧的事物,加以科学的分析,不使畏惧和担忧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更不把时间浪费在难以捉摸的未来担忧上。一个人既不要自卑自贱,也不要好高骛远。

赶快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自己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自己一向回避的事情。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这样通过累积许多小小的成功经验,就会建立起向较大困难挑战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乐观主义生活态度,生活中不哀伤,不悲叹,对生命抱着认真而热情的态度,放大了生命的光点。无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总能超然于生命自然状态的束缚,理念高于感觉,精神强于物质。在人生处在不良、低沉、恶劣的状态时,乐观主义尤其能给人以生活的鼓励与信心,使人在消极中看到欢乐。人生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受到自然的、社会的多种磨难,人在一生中难免不受折磨。乐观主义对人生的意义,就是促使人对生活多给予理性的思考,对现实多赋予精神的寄托,用想像的蓝图替代眼前的遭遇,用生命的意义克制生命的苦难。

乐观主义者在延展自己生命进程时,往往能直面人生,他们不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否而忧虑悲伤,他们追求的是希望,是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又说:“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是可鄙的。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乐观主义者无论处于生命的何种境遇之中,都能把握生命的光点,给生命以积极、坦然的意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乐观主义最典型、最真实的写照。

2.拥有积极的心态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积极的心态。古罗马哲学家奥里约曾说过:“你的人生是由思想所组成的。”意思是说,人生是思想的延续,思想改变,人生就会改变,而改变思想,必须先树立起自信。应当每天对自己说:“我会生活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暗示方法,时间长了,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就可以培养出自信,而自信正是恐惧的大敌,只要时时告诉自己:我能,我可以这么做,心中就会充满希望,就会满怀激情地投入生活。

拥有自信,会帮助一个人扬起成功的风帆。一个人的精神不能先于他的身躯垮下去。靠一种极强的生活责任心鼓起勇气,不仅需要有探索精神,还要有不屈的意志,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踮起脚尖,就是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活法,另一番境界。

一个人要敢于肯定自己的欲望与意见。即使是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做一种新的尝试,也要立刻付诸行动!重要的是行动,行动能让自己享受到崭新的经验。买衣服时要经常试试新的式样,不要老是选择自己穿惯的那种,尽管买下自己喜欢的,不要受他人意见的左右;当自己有某种很强烈的情绪或意见时,更要相信自己的价值观与感觉,不必依赖别人,也不与别人争辩。如果你对自己的决定与感受有充分的自信,别人也会对它表示尊重。

3.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心理健康和事业成功。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认为:“天下最愉快的事莫过于结交互相亲爱、互相扶助的朋友。”现代人应该乐于交际,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自己的恐惧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得无影无踪。把自己的恐惧心理说出来与好友坦白地讨论,这样会很快发现,原来自己的提心吊胆是如此多余,所恐惧的东西是“杯弓蛇影”,不足为惧,困境也就迎刃而解。可见,明白所惧事物的真相非常重要。去交朋友吧,让你那干涸的心灵沐浴在友谊的阳光雨露中。

对于困扰自己,不能自拔的恐惧感,除了自身进行一定调节外,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学会倾吐,对你的家人和你所信赖的朋友一吐为快,让他们帮助找回迷失的你,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以解除胸中块垒,洗去忧愁。

其实恐惧是一个精灵古怪的东西,它很懂得欺负人。如果有方法调开它,它会乖乖离开,但若只要略略看到它的影子,跟它亲热一番,它就死缠着你了。这时,就需要培养自己广泛的爱好,多交朋友,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才行。

七、用行动磨蚀你的懦弱

有希望才有追求,也就有了人生追求的梦想,但一个人不能总是活在幻境之中,只有那些为梦想而不断奋进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多触社会,到社会上去做事,去娱乐,一个能够自如地在社会上获得事业上的快乐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假如你明白自己有懦弱的一面,就应当学会变得坚强起来。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勇气,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勇气一方面自然有天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来自对自己与世界的认识,是在生活的磨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印度甘地,是全世界著名的民族英雄,历史学家们是这样评价的:“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勇气。”而事实上,甘地小时候是个敏感多疑、瘦弱多病的人,也是一个对人和事、对世界、神秘的天堂地狱都怀有深深畏惧的人。可是,他最终却成为个勇气十足的伟大英雄,我们都知道,甘地的不抵抗合作运,是要拿血肉之躯迎向敌人的枪炮的。要是没有足够的勇,这种行为根本无从谈起。他的这种勇气从何而来呢?很显然是他本身努力的结果,他在残酷的生活和斗争中磨练出自己足够的勇气。从一投身印度独立运动起,他就知道,必做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只有无畏,才能勇往直前,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以自己的至高信念,以自己的坚毅力,最终使自己成了一个有勇气的人,一个大无畏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圣雄甘地在反英的民族独立运动,多次被捕入狱。但他从没沮丧,仍然毫不动摇地领导大众坚持斗争,使印度获得了独立。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是作为人民英雄、“印度独立之父”,他将永远活在印度人民心中,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

甘地由小时候的胆小懦弱,变为后来的具有大无畏精神的民族英雄,这完全是他努力在实生活中改造自身缺陷的结果。凡事不要追求尽善尽美,一个人想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不可能的,必定有好多事是自己做不好的。所以没必要对自己不满意,没必要沮丧。只要尽力而为,你的精神状态就会好。所以重要的是努力去做的这个过程,而不是最后取得的结果。

八、有意识地感触勇敢精神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一类鼓励人英勇无畏的格言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渗入人们的心灵,激起世人心底的几丝冲动。

拿破仑就曾说过:“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性格,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将。

要培养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要多与具有积极心态的朋友交往,广泛社交,多接触成功的人。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这些人交往,你就会受到他们乐观、勇敢精神的感染,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开朗豁达,逐渐培养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友谊,联络感情,结识知己,交流思想,用强烈的社交欲望解除懦弱的症结。但是要注意不要与有消极心态的人多交往,因为两个具有消极心态的人在一起,会彼此给予对方更加消极的暗示。

另外,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坚持发扬自己的这些优点,让自己每天有意识地做些自己最擅长的事,即使是不足挂齿的事儿也要坚持不懈。这样只要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那么在工作、生活中自然就会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所取得的这种成绩不论大小,都能增强、支撑起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逐步减轻直至消灭自己的懦弱。

战胜懦弱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伤口还在滴血的时候,就勇敢地、坚强地站起来,然后在泪水里微笑,否则,一旦倒下,再想爬起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雪莱曾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要相信:失败了,成功还会远吗?美国总统罗斯福八岁的时候,由于长得不好看,有着一副暴露在外参差不齐的丑牙,所以总是畏首畏尾,个性十分内向,不善交际,谁见了都觉得很好笑。当他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站在那里两腿直打哆嗦,嘴唇牙齿颤动着,显得局促不安,说出的答案也是含混不清,几乎没有人能听懂。当老师让他坐下时,他才如释重负,尽管如此,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也从未觉得自己不可救药。而恰恰是缺陷激励着他去奋斗,他并不利用自己的这些缺陷来做借口使自己疏懒下去,也从不乞求别人的帮助。罗斯福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这样一个可怜虫,对自己他从未灰心失望过。对于自己的种种缺陷,他比谁都清楚,他针对自己的缺陷一一加以改正,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改变,他就极力加以利用。在演说中,他学会巧妙的利用他的沙声,利用他那暴露在外的牙齿,这些本来足以使演说一败涂地的缺陷,后来竟都变成了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后来成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缺陷造成了老罗斯福一生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他一生伟绩中最可贵的资本。看清自己的缺陷,勇敢地改造它们、利用它们,那么缺陷就会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九、淡化心灵开阔自我

他们用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得到自己的利益,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而狭隘的人往往同时也是目光短浅的人,正如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所说的:“精神的狭隘造成顽固,人们不轻易相信离他们的视界稍远的东西。”

人的心灵是无所不包的,它可以容纳宽广与辽阔,也可以容纳细腻与纤巧;可以容纳真诚与执迷,也可以容纳美丽与美好;可以容纳梦想、困惑、单纯、不成熟、发狂语,也可以容纳承认、欣赏和推崇。容纳须有一个豁达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既能收容他人的兴奋,又能欣赏他人的成绩;既能接受优秀的、温馨的、赏心悦目的,又能兼收苦闷的、麻烦的、压抑的和丑陋的。容纳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容纳不是强迫和强加,容纳是双方的和互相的,犹如理解是双方和互相的一样。一个人不能光渴望被别人容纳,自己也要能容纳别人。如果自己有一身毛病,就需先敷上点药,休养几天,人家才有可能与你接触和交往。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容纳大海,却容纳不了小溪;能容纳高山,却容纳不了一捧黄土;能容纳下热忱,却容纳不下真诚。其原因就在于心胸不够真正开阔,小家子气,怎么也装不出大家风度。

被别人容纳是一种幸福,能够容纳别人则是更大的幸福。容纳别人超过自己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反而使自己更名垂千古。著名科学家牛顿的导师就是这样一位深谙此理的心胸开阔之人,从而使自己成了后人渴慕和敬仰的对象。牛顿166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此时,他还是个年仅十八岁的清贫学生,有幸得到导师伊萨克·巴罗博士的悉心教导。巴罗当时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以研究数学、天文学和希腊文闻名于世,还有诗人和旅行家的称誉,英王查理二世更称赞他是“欧洲最优秀的学者”,他把自己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牛顿。牛顿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该校当研究生,不久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又过了一年,牛顿二十六岁,巴罗以年迈为由,辞去数学教授的职务,积极推荐牛顿接任他的职务。其实巴罗这时还不到花甲之年,谈不上“年迈”。他辞职,是为了让贤。从此,牛顿就成为剑桥大学公认的大数学家,还被选为三一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在这座高等学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三十年之久。他的渊博学识和辉煌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这里取得的。而牛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巴罗博士的教导、让贤密不可分。可以说,牛顿的奖章中,巴罗也有一半的功劳。

十、拓展见识纠正偏见

站得高,看得远。人生亦如此,拥有渊博的见识,往往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辉煌的成就,那么一个人应如何拓展自己的见识呢?多学习,多参加各种活动,加强自身的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认识,在交往中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交际面,这样就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对他人和事物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就能在各种情况下,表现得非常理智,就不会受蒙蔽。《庄子·秋水》里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青蛙,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很深的井里面。由于井很深,它从未能爬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它只能从井口看看天空,于是便认为世界就井口那么大。有一天,它看到天上有团美丽的云,但过了一会儿,云却不见了。它很奇怪:那美丽的云彩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儿去了呢?它每天都在苦思冥想,但始终找不到答案。正好有一天,有一只小鸟在井口停住了,青蛙于是向小鸟请教。小鸟亲切地回答它说:“亲爱的青蛙,云彩是从天的东边来的,向天的西边去了。”青蛙听了更糊涂了,它不禁又问道:“小鸟,天就井口这么大,怎么能任这些云彩飘来飘去?”“你真傻,天空大得很,无边无际,有千千万万个井口这么大呢。”小鸟告诉青蛙道。后来,井口边又来了一只海龟,青蛙又问它云彩的问题,海龟又给它解释了半天,青蛙还是不相信。海龟就把它从井里背了出来,青蛙一看井口外面的世界,马上就惊呆了。后来,它看到海浪,更是吓坏了,马上又跳回了井里。“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现在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成了那些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者的象征。之所以会出现青蛙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其生活的环境限制了它。

十一、时时以大局为重

拥有高志向,必定视野开阔,豁然大度,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荣辱。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自己的信念的人,是不会被炫耀或虚荣击垮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现在你不如别人,也许以后就会超过别人。在这种信念支配之下,你会走自己的路,心情明朗地争取成功。当然,你的强与弱,是与别人无关的,但退一步想,这毕竟有利于你放弃狭隘,争取成功。乔治·马歇尔是美国的一代名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美军陆军参谋长,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贡献。鉴于其卓越贡献,1943年美国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马歇尔元帅,后两个字发音相同,听起来很别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将使他的军衔高于当时已病倒的潘兴陆军四星上将。马歇尔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人,自己又多受潘兴提拔和力荐之恩,马歇尔不愿使他崇敬的老将军的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随美军赴欧参战。当时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非常欣赏马歇尔的才能,大战末期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副官,视为得意门生。后来潘兴虽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荐马歇尔晋升。在潘兴的有力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以临时四星上将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8年春马歇尔前往病榻探望潘兴,潘兴若有所思地说:“乔治,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当上四星将军的。”马歇尔满怀感激之情地回答:“美国只有您有资格获四星上将衔,决不可能再有另一个人!”听到马歇尔的肺腑之言,潘兴顿时热泪盈眶:“谢谢你,乔治。”马歇尔当陆军参谋长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1944年,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一个人应有宽大的气量,才能在社会、人际中树立崇高的威望,如果气量狭窄,计较这、计较那、势必在做人处事时遇到挫折,难以大展身手。所以凡事应以大局为重,修身养性,才是硬道理。

十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寻求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契合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冲突,可以使自己与多数人站在一个立场上。像杜甫虽然自家茅屋为秋风所破,但他念念不忘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胸怀,何等气魄!心中有他人,他人也就悦纳了你,眼里有世界,世界也会玉成你。给别人一些关爱,纵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话,对那些忧郁、无助的心灵都会是一缕明媚的阳光,或许其荒芜的心田从此就衍生出一片勃勃绿意。我为人人,其实是一种风骨和一种品位。古代宋国的司城子罕虽然是一位高官,但温厚待人,礼贤下士。他的邻居都是普通平民百姓,他不但从不仗势欺人,反而处处为邻居着想。有一年,楚国想攻打宋国,楚王决定先派一个使者前去宋国探听一下虚实,子罕负责接待这位使者。他在自己家中设宴招待楚国的使者。楚国使者一看子罕家周围的环境,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原来子罕家南边的邻居是一个鞋匠,鞋匠家的屋墙伸到子罕家的门前,把子罕家的大门挡住了一半,子罕家的人进出都要绕道走。子罕家西边邻居的房屋地基很高,排水沟从子罕家屋子旁流过,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楚国的使者就问子罕:“你为什么不让他们搬家呢?”子罕宽厚地笑了笑,说:“南边的鞋匠一家三代都是鞋匠,他们已经顾客盈门了,我要是把他们赶走了,他们的老主顾到哪里去找他们的新家呢?没有了老主顾,他们的鞋就卖不出去,那他们靠什么生存呢?所以我不能让他们搬家。再说他的屋墙又没完全挡住我的家门,我家的人只不过多走几步路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西边邻居家的地基比我家的高,水沟经过我的屋室流起来很顺畅,所以我不能让他们改变,总不能因为我是个官员,就让水从低处倒流回他们家吧。”使者听了子罕的话,沉思了半天。回楚后,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了非常受震动。他赶快召集大臣来商讨攻宋这件事,大臣们都说:“宋国有个子罕,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宋国为官者处处为百姓着想,百姓也一定拥戴自己的父母官。对这样上下一心的国家不可轻举妄动。”最后楚王决定不进攻宋国了。子罕的贤德,使宋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个才子,叫张英。他中了进士后,深受皇帝赏识,官越做越大,直至文会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他老家的亲人便一个个神气起来。这一年,张家打算扩建府第,于是让邻居让出三尺宽的地面,以便张家修砌院墙。这家姓叶的邻居也不是吃素的,是当地的一个大户,他的主人是同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所以叶家根本不买张家的账。张家的人于是就写了一封信送到京城,家里人认为张英的官比叶侍郎大多了,只要张英发句话,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张英看了信后对家人的做法很反感,就写了一封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的人看了以后,对自己的狭隘心胸感到惭愧,于是主动把院墙退后三尺,重新建了一道墙。叶家的人听说张家派人进京送信,正感到焦虑不安,忽然看到张府让地三尺,十分纳闷。派人一打听,原来是张英的主意。叶侍郎非常感动,叫家人也把自家的院墙主动后移三尺,这样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了六尺宽的地带,形成了一条通道。张英的开阔胸襟化干戈为玉帛。

由此可见,宽厚待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在人际交往时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使原本激化的矛盾平息乃至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十三、中流击水突破险阻

人生就像一条河,时有漩涡,时而平缓,时而湍急。你在河流当中,可以选择较安全的方式,沿着岸边慢慢移动;也可以停止不动,或者在漩涡中不停打转。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你还可以接受挑战,用挑战来检测你的自信心。

你失意了,陷入了一个漩涡,你需要出来,为了检测你是否比以前更自信,你可以游向危险的河中央,突破重重艰难险阻,奔向理想的彼岸。你可以对自己提出来一个大的飞跃,超越以前的你。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就来自两次成功的拼搏,一次在20岁,另一次在32岁。摩洛在9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纽约。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彩多姿,比一般人丰富许多。由于家人皆爱好音乐、喜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几乎所有乐器摩洛都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里的天才儿童——不到10岁,他便指挥过交响乐团;12岁时,他从事鸡蛋专卖,做得有声有色,雇有16名少年为他工作;到了14岁,他独立组织了一个舞蹈团;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投身新闻界担任一名采访记者,与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像班·希特、查尔斯、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岁时,他曾获音乐奖学金,但由于举家搬至纽约,所以只好放弃此次进修的机会。在纽约,他在Veiw广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对当时的情景,摩洛是这样回忆:“那时候我经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发疯似的,时间也过得特别快。6点下班以后,我还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部,主修广告。有时候,由于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课后,我还会从学校赶回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工作,从11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摩洛非常喜欢需要创意的设计工作,而他也的确做得有声有色。20岁时,摩洛放弃在广告公司内很有发展的工作与旁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而决心自己创业。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他放弃收入稳定、前途似锦的工作,完全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结果,成绩令人满意。他的创意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人。摩洛本人认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提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摩洛便立于其间帮两边牵线。在当时,这种性质的工作对人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加以整合,这种事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的经费来。所以,一般人预测他不可能成功。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可以这么说,在说服工作上他做得相当成功。一方面,他的创意大受欢迎,与许多家百货公司签成合约;另外,他向CBS电台提出的策划方案也顺利被接受。此后的10个星期,他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系列广告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期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计划眼看着就要步入最后的成功阶段,但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而终告流产,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马上来挖角,聘请他为纽约办事处新设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支付给他3倍于以往的薪水。于是,摩洛又再度活跃,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此时他年方20。在CBS服务几年之后,摩洛再度回到广告业界工作,但这次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他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与今日相比,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大有可为,便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由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为CBS公司带来空前的大成功。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他再次放弃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他是看准后才堆上自己的“赌注”。最初两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欢迎,直至今日仍是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从1948年开始到今天整整40余年的时间,它的映播从未间断,这是在竞争激烈的电视界内非常难能可贵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他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就这样,摩洛的两次冒险,两次游向激流中央,最后都获得了成功,他的下一步又将游向如何的激流当中,不得而知,但我们在祝福他成功之余,也同时向你提出希望,以他为榜样,勇敢地投入到激流中去,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

十四、坚信自己走的路

“当别人向你建议不能做这个,或者不能做那个时,你不要管他们。”“当你遇到障碍时——我每周都那么做——把它当作一个机会,而不是世界末日。做你需要做的,尽快地超越它们。”“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梦想会实现,你就会取得成功。”

这是一个“从零到1500万美元的女人”说的话,她就是玛丽亚·艾伦娜·伊瓦涅斯。在哥伦比亚,当玛丽亚·艾伦娜·伊瓦涅斯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就让她参加了一个微电脑的学习班。虽然在拉丁美洲电脑的标价是10万美元,非常昂贵,但是电脑还是越来越普及了。玛丽亚·艾伦娜马上就投入到这种革命性的技术中来。1973年,她到美国上大学,学习电脑科学,毕业后,玛丽亚·艾伦娜产生了一个念头。在当时,美国个人电脑的价格在8000美元左右,而拉丁美洲的个人电脑价格却要昂贵得多。她想,为什么不在拉美销售个人电脑,来开发这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呢?1980年,她将自己的想法和许多主要的电脑公司交流过,并请求给她一个机会,在自己的国家销售他们的电脑。“他们告诉我不要提这事,”玛丽亚·艾伦娜回忆说。“电脑销售执行经理们说,拉丁美洲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许多国家都十分贫穷,那儿的人们没有钱来买电脑。因此他们认为拉丁美洲的市场太小了,根本不值得他们去开发。”但玛丽亚·艾伦娜就不这么认为。当别人只看到各种局限性时,她却看到了各种市场机会,“我想,即使这个市场只有1000万美元的承受能力,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我能从中挣到钱。而且由于它很小,所以就不会有什么人为它去竞争。”当时她只有23岁,是个女人,没有任何销售和市场经验,这些是被她见过的经理们称为对她的三个不利因素。但是她却清楚地知道两件事:一是在美国电脑比较便宜,其二就是拉丁美洲需要便宜的个人电脑。她满怀希望而又乐观地与一位银行家接触,请求从他那儿得到一笔贷款,银行家提出要看她的商业计划。玛丽亚·艾伦娜从来没有听说过商业计划是什么样的。她接触的第二位银行家要求看她的市场销售计划。同样,她还是不知道市场销售计划究竟是什么。于是她就试着直接与代理商联系,许多人根本就不想见她,只有两个人颇为怀疑地听了她的想法。她问他们:“你们现在在拉丁美洲的销售额是多少?”他们说:“零,一点没有。”玛丽亚·艾伦娜对他们说:“我能每年在拉丁美洲销售价值1万美元你们公司的产品。”为达到目的,玛丽亚·艾伦娜不得不答应所有订货必须预先付款。就这样,Altos电脑公司在没有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给了她9个月的境外代理商资格。她的第二步就是与旅行社联系。玛丽亚·艾伦娜的要求非常简单:“为我在迈阿密飞往阿根廷的班机上定个座位,在每个我不必支付额外停靠费用的主要城市停靠。”这就是玛丽亚·艾伦娜设计的市场推广计划。她又说,“无知有时是值得庆幸的,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碰到些什么。”由于没有任何的销售推广经验,玛丽亚·艾伦娜所有行动的向导就是坚信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她在哥伦比亚下了飞机,住进了一家宾馆,拿起了当地的电话号码本,开始给当地的电脑零售商们打电话。“当时我想,广告做得越大的公司,它们的规模和业务量一定也非常大。所以我打电话时首选那些做广告最大的公司。”第二天玛丽亚·艾伦娜被约会塞得满满的,她飞奔着赶往一个个约会。在20世纪80年代,女工程师非常少,而且拉丁美洲的许多商人还很不习惯与女人做交易——尤其与一个看上去只有18岁、娇小而年轻的金发女郎。但她用自己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自己的教育背景以及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将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转化成了优势。玛丽亚·艾伦娜这样描述了她后来的客户当时对她的反应:“他们对一个女人谈论他们不知道的,当时最新的技术和事物非常着迷。他们的反应令人非常满意,因为我有很棒的产品,而且我提供的价格很有优势,将使他们可以和一些大的经销商竞争了。”在3个星期的行程中,玛丽亚·艾伦娜旋风般地穿行于厄瓜多尔、智利、秘鲁和阿根廷。在每个国家,她都用同样的办法来推销她手上的产品。“我原本计划销售1万美元的产品要1年后才能返回美国,出乎意料的是,我仅仅用3个星期的时间就接到了价值10万美元的定单和预先付款的现金支票。”这对于在大学计算机实验室教课每小时挣6美元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渐渐地,玛丽亚·艾伦娜的销售额超过了百万美元,甚至是数百万美元。在其后的5年里,玛丽亚·艾伦娜的销售额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500万美元。1987年,在《公司》杂志登载的500家发展最快的公司的排行榜上,玛丽亚·艾伦娜的“国际微系统公司”排在了第55位。1988年,玛丽亚·艾伦娜卖掉了公司,继续开展这方面的业务,3年后销售额达到7000万。玛丽亚·艾伦娜又组建了一个新公司开始向非洲销售电脑,市场专家们又一次告诉她说非洲太穷了,根本就不适合个人电脑销售,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男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一个外国女性在非洲销售电脑就更不可能了。那时的玛丽亚·艾伦娜早已经习惯这些消极的反应了,她认为这些专家们的目光非常短浅。她相信自己对未来趋势的预见。1991年,她仅仅带了一份产品目录和一张地图就乘飞机到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始了她的销售活动。她住进宾馆后,就又拿起电话号码本开始联系当地的经销商。两个星期后,她带着价值15万美元的定单飞了回来。玛丽亚·艾伦娜先是从自己的汽车房,然后又从一间小货仓里开始海运她的产品。虽然规模非常小,但是越来越多的定单却纷纷而至。4个月的时间里,她用海运方式销售了价值70万美元的产品。第二年玛丽亚·艾伦娜公司的销售额增加到了240万美元,第三年翻了一番,第四年又翻了一番。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前几年中,玛丽亚·艾伦娜的“国际高科技销售公司”的平均销售额为1300万美元,所以它又登上了《公司》杂志当年的500家发展最快的公司的排行榜。而玛丽亚·艾伦娜本人也成了本杂志历史上惟一一个白手起家,并使两个不同的公司分别登上著名排行榜的人。

有好的产品可以进行销售,是玛丽亚·艾伦娜·伊瓦涅斯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她的成功是建立在她对自己的信心和矢志不移之上的。世界上没有一份商业计划会带给你这些说明。

第二章 冲破观念的束缚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于一个社会群体之中,因此,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时时受到世俗的约束与制约。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应该”、“必须”等条条框框,它们编织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网罗其中,而我们很多人往往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照“章”行事。对于这些规则和方针,你也许不以为然,但同时又无法摆脱束缚,无法确定自己应该遵循哪些适用的规则和方针。

一、不要徘徊不前

站在原地,机会到手也会错失。

自己应该学习四处走一走,不一定要离得很远,这样你就会发现许多新的机会在向你招手……美国的詹姆斯博士曾将强者和失败者加以比较,他说:“失败者压制自然地、真确地表达潜在的能力。如果他选择的那条道路走投无路时,他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路径。他畏惧尝试新的东西。他固守自己旧有的地位,他不是个创新者。他重蹈覆辙,他总是一再重复家庭和文化的不幸。当事业和生活遇到无可挽回的困境时,当一个更有诱惑力、更有发展前途的目标向自己招手时,失败者没有当机立断、弃旧迎新的勇气和毅力。”

兵法三十六计中有一计“走为上”,主张在战斗不利于己,且暂时无力扭转的情况下,要引兵退却,脱离险境,保存实力,等待良机。走为上计的方略,对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是适用的。在这里,走为上计的具体表现是“改换门庭”,更变单位,从甲地、甲单位转往乙地、乙单位。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既取决于主观能力学识的强弱,又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主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客观条件的好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制约事业成功的客观条件有三种:一是工作条件,如资料、设备、单位的工作性质等;二是人际关系条件,如领导是否支持、关心下属,同事之间关系是否融洽等;三是生活条件,如住房、孩子上学、买菜买粮等等。前两个条件更为重要。

生活实践证明,年龄、能力、专业、性别、毕业学校等条件基本相同的同学,因为工作单位的条件不同,一些年后,事业进展往往大不相同。比如,在条件优越的名牌大学和研究院工作,占有丰富的科研资料,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如果不是朝三暮四、主观不努力,一般都会学有所成;反之,在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想获得同样的成果,不知要克服多少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花费差不多同样大小的力气,有的人成果累累,有的人却两手空空。难怪有人唉声叹气,埋怨自己投错了地方。

单位条件的好和坏,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大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人利益需要的单位,就是好单位。但是,同一单位,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不同个人说来,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因为人们的需要不同。单位的条件适合甲的需要,因此,对甲说来,单位是好的;同时,它不能满足乙的需要,所以,乙认为单位不好。

另外,单位的条件和人的需要都是发展变化的。曾一度被人说成绝无仅有的好单位,后来条件变差了,不适合人们的发展需要了;或者虽然单位的条件依旧,但人的需求提高了,他要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原单位的条件已经远远不足……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一旦一个人觉得工作单位的条件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且较长时间内也不会出现转机,那么便应该当机立断,走为上计。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特别是年青人,应勇敢地面对现实,做反传统的先锋。面向未来的闯将!要敢于急流勇退,一走了之!

人挪活,树挪死。

二、偶尔玩点游戏

游戏不是孩子的专利。

在西方,游戏既是孩子的,同样也是大人的。游戏能使人返老还童(精神上)——让自己偶尔玩玩游戏,能让你变得年轻!

和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时光时,不妨来点游戏;在寒冷的冬天的午后啜饮温热咖啡时,也可以顺道玩些游戏。想要打发时间吗?想要让相聚时的气氛更融洽吗?玩点游戏是个蛮不错的方式。

家庭聚会时,我们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玩玩“大富翁”,享受一下斗智的乐趣;偶尔,我们也玩个“联合国”游戏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居家生活里,游戏是增进彼此感情不可或缺的道具。

成年累月在外头旅行出差,无聊的旅途中,除了工作、休息之外,也需要些娱乐来调剂身心。电影、闲书看久了也会腻的,这时候,将随身携带的纸牌拿出来玩上一两把,不失为缓减一下无聊气氛的方法。

现在,纸牌已经退居幕后了,家里最新的挑战是电脑游戏。只是小孩全都回到家来,我们就会聚在电脑前玩玩家族争霸战。许多人的观念里,愈新潮、愈昂贵的游戏才会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因此,只要市面上推出了新兴的游乐方式,大家就一窝蜂抢着消费。结果呢?也不过一二年,这些新兴的玩法不又退出市场。

反倒是那些流传久远的游戏,历经好几个世代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动。比方说,孩子们玩的纸牌、弹球、跳棋或捉迷藏。这几起游戏的特点是所费不多,却又乐趣无穷;更重要的是,父亲玩过,你玩过,你的孩子也在玩。由此可知,游戏不一定要多复杂、多昂贵才会有趣,重点是它能否勾起你一试的好奇心。

游戏提供了我们共享的空间,还有什么会比得上和所爱的人一起分享彼此的时间、想法及笑声来得重要呢?

如果你已经不会玩了,不妨向孩子们学习。且看一下卡耐基是如何与孩子们游戏的。上星期,我带着孙子上了一趟消防博物馆。原本是想带他来趟知识性之旅,而且也早有心理准备,万一太过枯燥的话,随时就带他离开。没想到,博物馆的设计却是那么地富有创意,不但不乏味,还让小孩子过足了英雄瘾。参观过程里,只见孙子兴致勃勃地东窜西跑,原本是我带着他参观的,到了后来,竟然是他当起我的向导,不断指引我哪儿比较好玩。我也乐得由他去,让他自个儿去挖掘知识的宝藏。我们爬遍了各式各样的消防车,同时也由楼顶上看到了整个城镇。我们摇着消防铃、爬上消防梯、到处乱按警报器,甚至假扮消防队员。我几乎早已忘了该如何像小孩子般扮演各种角色了,是他再度引领我进入角色扮演的童稚世界中。小时候,看到消防车驶来,所有行进中的车子都立刻间让它先行,直觉地认为那车、那车上的人是多么伟大、多么高不可攀。同样的,我那乖孙子也是如此。一旦得从近距离欣赏,他就像是进城的乡巴佬一样,爱不释手的玩弄一切碰得到的东西。而且,他不仅是玩玩而已,还以消防队员自居。从拉警报、开车、到拉水管救火,他都认真地做上好几遍。我可以看得出来,这时的他不仅是在游戏,同时也是在实习、印证各方学来的知识。

不要丧失了你游玩的能力。要是你实在玩不来,何不向小孩借鉴,从头学学玩乐的的方法!孩子们会教你如何以积木做出建筑、椅子和人;他们也会提醒你,你不需要先知道如何丢球才能玩得尽兴;他们更会让你知道,洗澡不仅仅是为清洁身体而已。

就让孩子们告诉你该如何玩耍吧!

三、凡事需要主动

搞过推销的人都知道,敲门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

但是,没有人会敞开大门欢迎我们——我们自己一定要主动“敲门”,敲机遇的大门。

当你实在闷得发慌、或有种被忽略的感觉时,不要坐等,应该主动出击。

常听到有人这么说:“我的生活里老是充斥着无聊的琐事,让我觉得很不带劲儿。人生就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为什么别人都过得那么多彩多姿,只有我这么无趣?我该怎么办?”

也许,你就是那个需要来点刺激的人。也许,你是那种需要主动在生活里创造乐趣的人。

生活原本就是那么平凡,平凡到只有三件事可做,赚够了钱去填饱肚子,然后舒舒服服上床睡个好觉;隔天醒来,这些活动又再重新来过。我们不都是这样子过吗?你说,这是不是你的生活写照?

就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惯性让你苦闷,让你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大。因为自觉生命枯燥而自杀的人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他们不懂得去创造生命中属于精神层面的那一部分,反而让平凡的生活给局限住,到头来,禁锢式的生活也将人心幽闭。

精神层面的创造需要两个构成元素,一个是人,另一个是由人所进行的活动。它们有时会主动来敲你的门,但绝大多数得由你来启动。不过,人们总是勇于追求有形的东西,却懒于塑造无形的感受,会为了糊口拼命工作,却无心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烦闷吗?先问问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也许都是别人主动来找,而你却老是被动地等待,这时,给好久没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你不就重新建立起热络的情谊了?

再想想,别人到底都用些什么活动来装点生活。你虽无须如法炮制,但仍得以他人为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不管想要得到什么,你最需采取的首要步骤就是:全心全力去经营!“敲门”是一种艺术,即是对自我生计的一种推敲。

四、察人办事切忌带有偏见

偏见是一种很主观的信念,因此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偏见,只不过有轻重而已。

最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思维,其实就是偏见。所谓偏见,指的是人们对某事持有的观点或信念,而这种观点和信念其实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或与逻辑推论相违背。偏见是一种很主观的信念,因此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偏见,只不过有轻重而已。严重的偏见所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家庭纠纷到同事之间的矛盾,从种族歧视到性别虐待,从宗教纷争到国家之战,都无法摆脱偏见作崇。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其实正是偏见使然。

有一个运动员,他爱上一个女孩,那个女孩也很爱他,可是那个女孩的父母死活反对,理由是运动员四肢发达,大脑平滑,而且性格轻率。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两个人终于不欢而散。后来,那个女孩草率地嫁了人,过着谈不上幸福的生活。尽管这个女孩的父母的观点明显站不住脚,但他们却很坚信这一点。一个人的偏见可能非常强,以至于很难用逻辑的推论和事实去反驳他。有这样一个女患者,她坚持认为男人都是不可靠的。这一方面是受了她父母的影响,她父母在她刚刚了解一些男人女人的事情时就这样教育她。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她个人经历的影响。她的第一个恋人在两年后离她而去,从此她对父母的教诲更加坚信不移。但是她又无法忍受一个人孤独的生活,所以总是处在矛盾痛苦的状态之中。

偏见较强的人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思维状态之中,即他们忍受不了思维的多样性。在他们看来,事物是非黑即白的,没有中间的过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他们的认知来说是一种负担。从道德态度来说,这样的人缺少宽容,他们不承认人类选择的多重性。他们固守于僵化的道德信条,他们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他律而不是自律的。

偏见的形成来自于自身人格的僵化,人格僵化的原因来自以下多个方面。

1.光环效应

在真正了解一个人前,切不可太重于事前得到的印象。一位演讲者在一所大学两个班级分别做了内容相同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个班的学生与演讲者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同一个人结果何以相异悬殊?原来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做的一个心理实验。演讲前凯利对一个班的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可亲、平易近人。而对另一个班则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严肃,不易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光环,学生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期望看到的,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在认识他人时影响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在真正了解一个人前,切不可太重于事前得到的印象。

2.首次印象效应

一方面我们在初次和人交往时应当尽量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能太受别人首次印象的影响,而把它仅仅看成是一次感觉而已。心理学家洛钦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出两段描写一个叫吉姆的人的性格的文字材料,一段描写吉姆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勇武好斗;一段描写吉姆性格内向,闭锁沉静、退缩无争。洛钦斯把材料分成两组,一组将描写吉姆性格外向的文字放在前面,一组将描写吉姆性格内向的文字放在前面。然后请两组水平相等的中学生阅读,请他们对吉姆的性格作总的评价。结果表明,阅读先描写外向性格的一组学生,有70%认为吉姆是个比较外向的人;阅读先描写内向性格的一组学生,只有18%认为吉姆是个比较外向的人。这一结果在后来对人的评价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这就是“首次印象效应。”

这一效应提示我们,一方面我们在初次和人交往时应当尽量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能太受别人首次印象的影响,而把它仅仅看成是一次感觉而已。

3.定势作用

我们在认识他人时,应当灵活一些,防止定势作用禁锢了我们的头脑。

在一所小学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班长欺负了班上一个小同学。这个同学向老师报告,老师一听马上说:“你说其他人欺负你我还相信,说班长欺负你这不可能!”这是一种典型的定势作用,就是拿以往对一个人的印象去代替他的现实。当我们对某人形成了稳固的印象时便很难改变,好得白璧无瑕、坏得一无是处。这也许是人的一种惰性吧?所以我们在认识他人时,应当灵活一些,防止定势作用禁锢了我们的头脑。

4.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往往是相当顽固的,因为它是许多人的印象,并且常常与事实相吻合。

我们对他人的看法总是受着社会的团体的影响,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对某一类型的人的看法相似程度到了惊人的地步。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心理学家吉尔巴特。他发现,当时的大学生对英国人的普遍看法是:绅士风度、聪明、因袭守旧、爱传统和保守;对黑人的看法是:爱好音乐、无忧无虑、迷信无知、懒惰;对日本人的看法是:聪明、勤劳、有进取心、机灵、狡猾。其实,当你真正和具体的某一个英国人、黑人、日本人交往时,你就会发现,这一刻板印象是会常常碰壁的,就如同我们总认为胖子乐观、瘦子悲观,穿着花俏的人浮躁而不勤奋,留长发的人一定带有流气常常与事实不符一样。然而刻板印象往往是相当顽固的,因为它是许多人的印象,并且常常与事实相吻合。因此,要克服这一影响,最好是懂得对整体来说,那怕只有1%的例外,而你碰上的就是1%的例外,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为好。

5.自比作用

人们有一种倾向,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相同。当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年龄相仿时尤其如此。

如果有一个陌生人,要你猜测他的品质、性格特征等,你知道最大的可能性是什么吗?心理实验证明,最大的可能性是把他估计得和你一样。人们有一种倾向,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相同。当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年龄相仿时尤其如此。自己好客也猜测别人好客,自己喜欢聚会也认为别人喜欢聚会,自己喜欢运动也估计别人喜欢运动,自己肚子饿了,也会相信其他人也饿了,其实,其他人可能感到今天饭开得早的太离奇。

自比作用在估价与自己相类似的人时,准确性当然会高一些,但也不完全可靠的,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完全一样。而遇到和自己不相似的人时,危险性就更大了。误解往往由此而产生。我们往往不能理解和满足与我们不同的人的需要和愿望,去越俎代疱。所以,在认识他人的时候,要防止成见和偏见,也必须注意克服自比作用的影响。

除了心理上的原因以外,还有许多别的因素助长了偏见。比如愚昧无知也常常容易导致偏见。另外,社会本身对某些事物的僵化的态度也常常容易被个体接受下来,形成个体的偏见。

那么如何来摆脱偏见呢?

培养自己宽容的心态。一种宽容的心态是长期修养的结果。它是以对人生活的领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锻炼着接受我们自己的需求、冲动和欲望,接受人的局限性,理解世界是多样的,真理是相对的,对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锻炼自己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时,不要盲从、感情用事,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要锻炼自己冷静客观的态度。

增加见识,摆脱愚昧。了解的越多,越能消除偏见。敢于反抗权威,敢于向陈规陋习挑战。反省父母的态度对自己的影响,检讨自己僵化的人格。

五、打破世俗的框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于一个社会群体之中,因此,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时时受到世俗的约束与制约。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应该”、“必须”等条条框框,它们编织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网罗其中,而我们很多人往往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照“章”行事。对于这些规则和方针,你也许不以为然,但同时又无法摆脱束缚,无法确定自己应该遵循哪些适用的规则和方针。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任何规则或法律都不能保证在各种场合均能适用,或取得最佳效果。相比之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应成为我们生活和行事的准则。然而,你可能会发现,违反一条不适用的规定或打破一种荒谬的传统却很困难,甚至不可能。顺应社会潮流有时的确不失为一种生存的手段,然而如果走向极端,这也会成为一种神经过敏症。在某些情况下,按条条框框办事甚至会使你情绪低落、忧心忡忡。

当然,我们这里没有提出、也丝毫没有暗示,你可以任意违反法律或规则。公共秩序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则是维持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但是,盲目遵循常规则完全不同。对于个人来说,盲目服从可能比违背规定更为有害。有些规定是荒谬的,传统习惯也常常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盲目地循规蹈矩,就无法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愿意去生活。现在,你应该重新审视各种规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林肯曾经说过:“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他没有使自己成为某项具体政策的奴隶,即使对于普遍性政策,他也并不强求在各种情况下都加以实施。

如果一种规定或规矩妨碍着人们的精神健康,阻碍着人们去积极生活,它就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知道这种规矩是消极而令人讨厌的,而你又一直遵守规矩,那你就陷入了人生的另一种误区——你放弃了自我选择的自由,让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生活中有两种类型的人,即外界控制型与内在控制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这将有助于你进一步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大量误区性条条框框。

一般而言,你的是非观念往往是因为那些普遍适用的“应该”标准而造成的。对于这些标准,你或许有着一些不确切的认识,例如,你可能认为,所谓对的就是好的、合理的,而所谓错的则是坏的和不合理的。其实,这种认识是荒谬的,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这种意义的“是”与“非”。这种“是”本身有一种保证:你如果以特定的方式做某件事,就肯定可以成功。然而,这种保证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现在起,你可以将某个决定视为不同的、有效的、或者是合理的,但如果你将其视为对的或错的,那你就掉进了一个陷阱,即“我一定要保证事事正确,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出了差错,我就要不高兴”。

人们为了回避未知,往往要寻求一种稳妥,当我们面对是非选择时,也往往存在一种需要找到正确答案的心理。这也许是你愿意将事物绝对化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总是会将世界划分为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黑与白、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事实上,我们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