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20:10:54

点击下载

作者:秋叶,萧秋水,佳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

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从初入职场的新人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谈起,选取最典型的话题,按职场成长顺序,分为新人篇、提升篇、充电篇和规划篇4个单元。无论是思维上的解惑,还是实际行动上的方法论,本书都会一一涉及。

相信本书无论是对职场新人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有所启发。

前言1

学职场能力好比打怪练功。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在职场写Word的不如算Excel的,算Excel的不如做PPT的,做PPT的不如讲PPT的,讲PPT的不如听PPT汇报的。

这个段子虽然有恶搞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在职场的地位和个人的能力是有相关性的。

很多人写Word只会复制、粘贴,到了Excel阶段就开始学会整合数据,做一些分析,当他用PPT开始展示观点时,就需要有商业逻辑构思能力,而讲的人还需要有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至于听汇报的人,能否在复杂多变业务数据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专业判断力,才是让大家信服的关键。

学职场能力好比打怪练功,也是一层一层长进的。我们总是建议准职场新人先学好Office,再学职场必会的初级技能,比如如何贴发票,如何出差订票,如何用打印机、复印机。这些事情有套路,只要按照套路做,在哪家单位都不会差太多。

遗憾的是,在大学,这些被企业认为大学生理应会的技能,都没有人好好去教。学生到了职场,又不得不从零开始学。这是为什么我们推出《和秋叶一起学Word/Excel/PPT/职场技能》系列课程大受大学生欢迎的原因。

不过在《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课程推出后,我们发现课程答疑工作量太大了,很多学员问的问题,其实已经超出了课程的范围,比如有的职场新人会问如何在城市里快速安家,第一天上班怎样做,迟迟无法进入上班节奏怎么办?……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会问领导不重视我怎么办?职场中哪些事情不注意会给自己减分?工作让自己疲惫不堪怎样减负?……还有些职场正面临重新规划的人会问如何带团队?如何有效组织计划和分工?如何参加饭局应酬?……

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我们课程中引申出来,但是又不应该变成标准化套路,更多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要结合具体情况改进。这就是我们学员在学完《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课程后,提出的更高级的需求。

所以,我们决定编写 《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课程的同名图书,这本书的设计可以看做是网易云课堂 《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在线课程的提高读物,并非是把云课堂的课程用图书形式再讲一遍,没有内容是重复的。这一点要特别提醒购买过同名在线课程的读者注意。

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本书的写作是由我和萧秋水、佳少老师一起完成的。我们想尝试一下对话体写作的模式,我和秋水、佳少面对面就一个话题聊天,我们将对话整理成文,再补充干货,形成一篇篇文章。我们希望这种对话体形式能更吸引大家阅读。这种写作的灵感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网易云课堂《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在线课程采用的对话体设计形式大受欢迎。

我和秋水、佳少老师都是在职场有各种跨界经历的人,而且都常年坚持给职场新人答疑解惑,我们都看过太多的职场故事,这些案例我们选取最典型的话题,按职场成长顺序,分为新人篇、提升篇、充电篇和规划篇4个单元,我们相信无论是对职场新人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有所启发。

最后,希望你们读完本书,认为本书是一本诚意满满的图书。

秋叶

前言2

责任和热爱,是强大且深远的力量。

某年某月某一天,秋叶找我,说要合做一件事。

什么事呢?

合写一本关于职场的书。

我听了,有点兴致缺缺。

因为已经合写过好几本书了,感觉没有新鲜感了。

秋叶说,这回不一样,是新鲜的写法,我们俩对谈,就某个话题,谈深、谈透,某些章节还有佳少的参与。

我一听,眼睛放光了。

是啊对谈的这种写法以前没用过,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金庸和池田大作的对话,那可是我向往的方式啊,而且,以前佳少是我们的编辑,这回是合写者,也是很新鲜的。

对于新鲜的事我总是乐意为之的。

这也是我在职场多年始终保持激情的原因。求新、求变,在我眼里,没有重复和枯燥,做过的事,也可以变着法地改进,当然相比之下,没做过的事,更加吸引人。

所以,成交!

2016年的春节,我变更了去婺源度假的计划,窝在深圳,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

写一部分书;

出去运动,主要是走路的方式,平均每天至少5公里,大年初一最狠,走了20公里;

去看各种花展,比如人民公园的月季花展、荔枝世界的牡丹花展、园博园的茶花展,还有莲花山公园的桃花,用相机记录下花的千娇百媚。

每天写作、运动、摄影,心情愉悦进度快速。

完成初稿的时候,特别开心。

然后就自由地玩耍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新的工作。

其实我自从2011年以来,就是自由的,不归任何单位管,俗称自由职业者。

我是在大学毕业后全职工作了19年之后,才成为自由职业者。

由于多年职场养成的习惯,即使是自由职业,也还是保持着良好的自律。

作息规律,做事按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极少出现延误情况。

说是自由,仍在职场,是广义的职场,因为仍然是在工作状态,而且,更加充满了激情。

记得1992年,我将要进入中国银行,报到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喊我过去,给我讲了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上班了就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任性,对前辈同事要有礼貌,有些事情要抢着做,不要怕累,听领导的安排,不要违拗,好好学习业务,等等。

这算是一场职前培训课吧。

父亲自己对工作,是很兢兢业业的,他从事建筑行业,曾经骄傲地对我说,他监工建造的楼,都绝对牢固。

我相信他的话,因为就在2016年的1月,我回曲阜,经过一座百货大楼,当年就是父亲监工的,里面的生意已经凋敝,但是大楼仍然坚固地屹立在那里。

我也经过了当年我工作过的中国银行,楼的外表经过了重新粉刷,和我离开时已经不同,我站在路的这一边,看向对面的大楼,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工作,仿佛阶梯一样,拾级而上,通向梦想。

我对工作,从来没有厌倦感,这也并不是说,我的职场生涯一帆风顺,在银行做了8年半信贷,又在IT行业工作了10多年,也算是见惯风浪,然而,职场给予我的锻炼,始终觉得是宝贵的经历。并不能保证每件事都喜欢,有些事不喜欢也并不能拒绝,没有这样任性的资本,但对于不喜欢的事,就凭着责任去做,对于喜欢的,就倾注了情感去做,二者,都有专业主义性质。

我和秋叶的相识、合作,其实也是因为工作——我们在还没见面的时候就开始合作,我以购买秋叶的书为交换条件,邀请秋叶去武汉分公司分享,然后,我们又开始合写《名博是怎样练成的》,直到这本书上市,我们才见面。我们都是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如果说有差异,那就是我同时是享受派,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秋叶作为“高铁侠”,更多的还是不停奔波在路上。

其实我现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根本没有分开,就像我和南方卫视潮流假期合作,跟着他们去拍旅游电视节目,这既是工作也是玩耍,所以乐此不疲。玩,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要玩出花样来、玩到专业的地步,所以,我用一年半的时间苦练摄影,也因此获得了各种相关的机会。

同时,作为一个从未脱离职场的人士,由于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讲座、在线课程、书籍,在我和秋叶的微信公众号、微博里,经常会接到各种关于职场的疑问,身为前辈,我们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当然,这样的话效率的确比较低,在线课程《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不过,有些人可能也喜欢阅读的形式,既然是为了排忧解难,既然是希望职场新人们能够在大学毕业后顺畅地进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涯,希望在职场工作数年后感觉在效率方面仍有提升疑难的人轻装上阵,又为什么不可以有这样的一本书呢?

我问,秋叶答,或者是秋叶问,我答,还有佳少的生花妙笔,我们三个人的合作,既轻松又专业,希望能够把好的思维、方法和工具藉由这本书,传递出去。一本书的容量或许有限,那么还有课程,就像是多年前我父亲对我的一席话,如果能够在职场之初奠定这样的一个好基础,那么,对职场,就会少些误解、少些恐惧吧?职场固然不是亮丽温暖的象牙塔,但的确也并不像是《宫心计》和《甄嬛传》一样阴暗。

我们不仅给出明亮的希望,更愿意给出实际的技能指引,因为,相比空泛的鸡汤,这样做,更有力量!

来吧,和我们一起学习职场技能,让自己的职场生涯和生命,都更加辉煌!

萧秋水第一部分访谈职场新人篇1.选择北上广深还是中小城市?

导读:

遇到人生关键的选择时刻,怎样思考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大城市或中小城市,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且听秋叶和萧秋水一一剖析。

秋叶: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找工作都面临一个选择,是去北上广深发展还是去中小城市?北上广深机会多,但是生活和工作压力大,房价更是高得离谱。中小城市房价低,但工资不高生活平淡。我知道秋水你是1995年大学毕业的,你老家是×××,大学是在×××读的,然后你毕业后选择回老家工作。20年前的你,也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纠结吗?

萧秋水:

纠结啊!而且是非同一般的纠结!那时候我大学有个男朋友,我想留在青岛,根本不想回家,但是家里不让。思前想后,还是听了家里的话,本来和男友约好了以后相聚的,不过3年后男友就提出了分手。更可气的是,家里还逼着我不断相亲……

我在家乡工作了10年以后,找准机会离开了,从济南到苏州,然后到了深圳,这一晃儿,在深圳待了也有10多年了。

秋叶:

不过今天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希望他们回家工作。事业和亲情,居然成为两难。如果秋水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你有怎样的建议?

萧秋水:

我当初是选择了亲情,如果是现在,可能选择就不一样。对于年轻人,我还是建议可以趁着年轻,先到大城市里闯一闯,哪怕是先积累点经验再回家乡去工作,终究也和一直待在小地方不一样——我说小地方可没歧视性啊,我家乡曲阜就是一个小地方,我觉得就算现在有网络,一个人在小城市里,视野还是会受局限。大城市里其实不只是机会多,也更有活力,不断有新鲜事物的冲撞,对人的成长非常有利,虽然压力也大一点,但是生活在小城市里难道就没有压力吗?只不过压力可能体现得方式不一样。

秋叶,你研究生毕业是2000年,你那个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回家工作?

秋叶: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过回家工作这个选项的。

20世纪80、90年代,我们小地方出来的孩子,读了大学还回家工作是会被视为失败的。所以我们别无选择,我学的专业,在我们小地方根本没有工作机会,我们只能去大城市发展。

我们那个时候在大城市扎根,父母很难帮上忙,绝大部分人要靠自己找工作,自己存钱买房,自己对付一切。

城市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也在小心翼翼地去适应它。说一个很多人不相信的细节,我是在工作好几年,差不多是2003年才适应抽水马桶的。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都很熟悉的生活场景,那时对我们都是一种挑战。

所以现在看很多孩子的苦恼,一部分是幸福的烦恼。过去我们的选择只能是大城市,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一部分小城市经济发展也不错,也能提供很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如果不是看到这一点,我相信很多父母是不会支持孩子到小城市发展的。在很多父母辈眼里,家乡和大城市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我认为从物质层面讲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从职业发展上讲,如果我是今天毕业,即便我家庭条件不错,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大城市。

美国畅销书作家乔纳·莱勒在《想象:创造力的艺术和科学》这本书里提到有研究指出,城市生产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城市越大,城市中的人均产出也就越高,没有例外。莱勒的解释是认为城市化的根本优势在于它相比乡村更鼓励多样化的交往。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各种各样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行走在大街上。结果就是人们不断地从他人那里接收新思想、新知识,这些新思想又在不停地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他把这种现象叫“知识溢出”,城市密度越大,创造力就越强。

我是认同这个理论的。所以作为一个男孩子,我觉得如果希望在年轻时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留在大城市。再说我有一个不怕冒险的个性,让我这辈子错过冒险,追求安逸,那不是我要选择的命运。

大部分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平庸,除非能一直有一颗勇敢的心。

萧秋水:

我也赞同你这样的选择,不过的确,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需要勇气的,你当年选择留在武汉,是什么样的感受?

秋叶:

很多人没有留在大城市,不是因为不想,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我当年也没有野心去北上广深,我毕业时奋斗的目标不过是留在省城武汉。

所以今天回想我的经历,我只能说很多大学毕业生和我当年一样,并没有做好在大城市生活的准备,就被突然推向这个舞台。

我2000年研究生毕业刚刚在武汉上班时,工资很低,为了节约每天2.4元钱的交通费,马上花了45元买了一个二手单车,天天骑车上下班,往返40千米,一口气坚持了3个月,一直到冬天太冷才放弃。说起来真是有趣,会骑自行车居然成为我上班后最先用到的一样技能。

所以要我谈感受的话,我觉得是人在压力面前,迸发出来的战斗力往往超出自己的想象。

萧秋水:

真没有想到你还有这样的过去,也没想到你还曾经是飞车青年!现在完全是可以写成逆袭的故事了。

秋叶:

我们成长过程中做出一生最重大选择的时刻,内心都是孤立无援的。比如求职跳槽、恋爱成家、生养孩子,其实父母帮不上什么忙,也没有什么贵人相助,只能靠自己咬牙坚持下去。不过一个人越是依靠自己去面对问题,内心越能慢慢变得真正强大起来。我想这是很多让父母替自己做出选择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成就感。

萧秋水:

你说的对。如果一个人总是由别人做出选择,自己只是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不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选择的时候,可能总会想着让别人帮忙或逃避,这样的人是没办法成熟的。

秋叶:

我毕业的时候是典型的两面人,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憋了那么多年,终于可以到社会上闯荡了;一方面又是内心惶恐,不知道自己到底能靠什么养活自己,但毕竟就这样出发了。

我觉得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人首先得有一个不要怕的心态,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在自己没有尝试努力之前,不要轻言放弃。

在留在大城市还是逃离北上广深这个话题上,秋水你有没有好的方法和建议给现在的年轻人,教他们做选择?

萧秋水:

这个问题,还真是比较复杂……

首先要弄清楚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心里先有个谱。在这些区别中,要知道自己更看重什么。

我们先来帮小伙伴列一下主要要素。

1.大城市

好处:

A.大城市里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成本高,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进步,从外界环境上来说,会对人的上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B.身边的人普遍来说素质会比小城市高,积极上进的人多,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新鲜事物多,对人造成的冲击力较大;

C.收入较高,机会较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更大。

坏处:

A.竞争激烈,压力巨大,调适不好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包括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

B.努力不见得有预期的回报,看不到前景的生活会让人感觉绝望;

C.房价高,生活成本高;

D.人际关系可能比较冷漠。

2.小城市

好处:

A.环境好,不像大城市里污染严重;

B.人际关系简单融洽;

C.房价相对便宜,生活成本低。

坏处:

A.地方小、观念落后,生活缺少质感,可能比较单调;

B.事业发展、眼界都容易受到地方人际关系网等的制约;

C.不自由,不宽容,人会被环境同化,在安逸中磨掉抱负。

在了解以上利弊之后,再分析自己。

一看学校、专业、兴趣和抱负。有些专业,可能在大城市里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在小城市里只能转换跑道。如果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执着,希望根据专业来选择,那就要看在哪样的城市里更有发展前途。

二看性格和经历。有些人喜欢冒险,就像秋叶这样,太安逸了反而是种危险,有可能封闭了未来的发展道路,那就不如到大城市闯闯,看看自己能够走多远。有些人性格比较胆小怕事,承受风险的能力弱,在大城市里可能会举步维艰,喜欢安逸生活的人,可能更适合小城市生活。

三看家庭。有些父母非常开明,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外地工作,而有些父母可能会坚决禁止,甚至采用极端手段要求孩子回来。如果不好沟通,而又比较在意父母的意见,可能你还是要把这个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上这些,只是分析框架。每个人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匹配的选择。选择可能不好用对错好坏来衡量,不经历,就不会知道是否适合自己,而做了选择,往往也不能回头,需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秋叶:

秋水,我觉得你在给准备进入职场的人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遇到问题,首先不是马上去想得到答案,而是把自己的想法一条条写下来,然后归类,就算不能马上决策,至少让自己的思考通过记录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可能整理自己的思考。

其实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职场技能,也往往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忽略的职业素养,把你想到的马上记录下来。

互动:毕业后你选择去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说说你当时的心情,把你的故事分享到微信公众平台“萧秋水(qiushuixiao)”,回复关键词“选择”就可以看到大家的故事喔。2.如何一步步克服上班恐惧症?

导读: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熟悉的新挑战,如何快速成为职场专家?

萧秋水:

秋叶,我记得你读研学的专业是机械吧,你研究生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秋叶:

我当时是在武汉一家IT公司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可以理解为我的同事把软件销售给客户后,我要去做上门服务的工作。

怎么会从机械专业跳到管理软件这个行业呢?

真相是我机械学得不好,对从事这个行业我一点信心也没有。读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见客户、做交流还蛮有勇气的,同时我了解到管理软件服务行业,有专业背景的人更容易成长,所以我就选择去做这个行业,其实内心也是对机械设计工作的一种逃避吧。

到了新的岗位,我觉得人的成长真的是被逼的。我进公司第一天,面试有一道题目是丢给我一台电脑,要求安装NT操作系统。我当时只装过Windows 98系统,对NT系统的了解并不多。我只好一边硬着头皮安装,一边给学计算机的老婆打电话,让她远程指导,居然就这样搞定了。

如果没有老婆帮忙搞定,我是真的会在面试环节被淘汰的。

萧秋水:

没有人监督吗?

秋叶:

那个时代安装电脑操作系统需要时间,也许这是企业没有安排人监督的原因吧。但是我想企业也许根本不计较你是如何装好操作系统的,在遇到困难时你是否会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吧。

能够找到外部资源帮你解决问题,不也是职场人需要的思维模式吗?职场是一个需要团队的地方,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依赖自己一个人解决。

你肯定会说:有一个懂电脑的老婆,真是小概率事件。

是啊,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不过我读书时的确曾帮课题单位的同事一台台装电脑,我自己也DIY了一台电脑,如果没有这些积累,临时靠电话指导,估计也会很困难。

秋水,我知道你是知识管理的专家,假如我们完全没有积累,又不得不在很短时间内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我记得你提过很好的建议,不如你给大家系统聊聊?

萧秋水:

这个事情我以前的确认真思考过。我建议新人要在工作中先确定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为什么而学习?学习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很重要。

通常来说,人对陌生领域会有畏惧心理,并不愿意轻易涉入,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比如被组织安排必须学的情况。

我学习摄影的历程你是知道的,其实一直有机会和条件,2013年说要学摄影,佳少立刻给我寄来摄影的书籍,有朋友让我用他的机器和镜头学,但当时我的兴趣没保持几天。

2014年,《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出版,我就突然间萌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练习摄影,以后为自己的书配图呢?正好又赶上慕思微信公众号招募睡眠体验师,有一项要求是会摄影,我报名的时候说我摄影不行,但可以学。居然成功申请到了去澳洲的体验机会。

但临时突击的摄影不行,大部分照片都没法看。回来后立刻开始疯狂地学习,疯狂到读摄影书至凌晨几点的地步——成效倒是显著。

所以,为什么而学习?必须先弄清楚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目的,也就是说,学到的技能发挥不了作用,人的积极性可能就不高。

很多人读大学时都感叹自己不如高中学习努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学习目标清晰,大学往往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那目的和目标两个关键词有什么区别?

比如学摄影,我的目的肯定是学会摄影技法,我找摄影私人教师,我对私人教师说我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达到在书中配图的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和编辑沟通,把我拍的照片给编辑看,咨询编辑的意见。这样,可以保证我的学习不会跑偏。然后我的书《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里面的插图大部分就都是我拍的了。

秋叶:

那我的理解是,目标是对目的的清晰化。有了学习的目的,还得把目的分解为一系列分阶段清晰的目标。每个阶段你应该完成哪些具体和明确的工作,这个目标越清晰,实现你目的的可行性也越高。

很多人说我要适应新工作,这是一个虚的目的,那么如果分解为我希望上班第一天搞清楚我部门的每个人的称呼和职务,第二天搞清楚公司的组织架构,第三天搞清楚我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第四天搞清楚某项具体的工作流程……

这样新人就容易上手了。

萧秋水:

是的,而且要了解工作流程,我建议新人一接触到新的工作领域就尝试就建立全景图。

在进入陌生领域时,如果能够在开始就获得全景图,或者自己搭建一个全景图,会加速学习进度,可以更快地掌握新知识。这就好像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你手里拥有一张当地地图。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为陌生领域建立全景图的思维导图,大家沿着导图对自己想探索的领域提问就好。

秋叶:

那在没有现成全景图可用的情况下,能不能自己绘制?

萧秋水: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不可能,我分享一个我自己去一个陌生城市旅行的案例。

比如,我在2011年春节期间去香港南丫岛,是从网上搜索查找到路线的。要确定从深圳怎么到香港,在哪个关口出关合适,而每一个关口,路线可能不一样,到香港后又怎么到南丫岛。再三比较后,我选择了福田口岸——九龙塘——旺角——中环码头——榕树湾线路。同时,我也从网上查找南丫岛的资料,了解概貌、地形、景点等情况,有备而行,非常从容。

进入专业领域快速学习,和我刚刚选择旅行的思维模式其实非常类似。

我们身处一个资讯丰饶的时代,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片断资料,从中筛选,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完成这个拼图游戏,就可以知道全貌。

我常用的方法是:多找几本专业书籍,对照目录,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也就能形成大概的知识框架。比如,通过《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一书的目录(取自卓越亚马逊,在网上书店和豆瓣等,往往都会提供书籍的目录,并不必要一定拥有这本书才可以看到目录),我就可以了解云计算大概包括什么内容。

如果感觉书籍目录不够直观,还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自己做一个简易的转换法,把书的目录改为结构清晰的框架图。当然,最后的框架图,必然不是照搬书籍目录,需要多番对照,再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不断进行剪裁。

一个知识框架是活的而非死的,要不断延伸和灵活调整,就像地图,当修了新路后,也需要更新。比如,在图书《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目录里有八大宝典推荐,沿着这个推荐可以找到更多,这就是知识价值链。

特别标注一下:如果要研究的领域在国内大学有现成的课程,那么,大学里的教材的目录是较好的知识框架,因为教材一般来说不讲究文采,注重实用,虽然看上去生硬、枯燥,但恰好可做知识框架用。(有些领域在大学里是没有的,如知识管理,就不能应用国内教材,如果有国外教材是可以应用的)。

秋叶:

我在《秋叶:教你快速读懂一本书》里面,把这种阅读模式叫主题阅读,秋水你恰好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案例。

当学习阶段目标有了,也梳理出学习的全景图了,那么全景图一个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人知道自己距离业务能手或专家的差距,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评估自己的进展情况。

我认为这种对学习目标进展完成度的感知能力,对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反馈。事实上,看不到进展,得不到好的自我反馈暗示,也是很多学习者不能坚持的原因。

萧秋水:

对的,全景图是帮助普通人建立学习进展感知能力的关键。不过学习还是需要一份资料一份资料地看、吸收、实践、验证、扬弃,才能够化为己有,仍然需要付出和努力。

资料是无限的,一个全景图看上去是平面的,事实上是有纵深的,即使精力有侧重,要快速掌握一个领域,也必须懂得技巧。

所以我建议大家结合全景图,对于知识链上的知识节点,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和知识背景分别给出不同的精力投入。

比如,我正在研究云计算,对于虚拟化技术、平台、语言,就算我付出再多努力,也可能不如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所以我只需要大概了解,无须在上面投入更多。而对于我感兴趣又有优势的部分,则可以分配大量精力在上面。

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人有时候很容易“迷失”。

就像在阅读一个百科的时候,因为网页上有指向其他术语的链接,于是点击、阅读,在另外的页面上,又看到其他的链接,于是又点击。

有了全景图的指引限制,在迷途的时候,容易清醒、回归。

秋叶:

结合全景图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技巧帮助自己抓关键知识点?

萧秋水:

我建议学习一个知识点前,先做一些设问。

1.这个领域涉及哪些概念?大概念里有哪些小概念?有关联的其他概念?哪些概念是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概念?如对于摄影来说,就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等。

2.这个领域发展的历史,前景的预测?在国外如何发展,国内如何发展?

3.最近两年的行业报告是怎样评判这个行业的?

4.这个领域里知名的专家有哪些(开始的范围最好不要超过5位,太多了研究不过来)?他们各自的观点?他们的著述?

5.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分为几种流派?各自的代表理论是什么?

6.这个领域里顶尖的几家企业分别是谁?各有什么产品或服务?

7.业界有什么大的活动已进行?在进行?要进行?……

带着问题去研究,要比漫无目的强很多。一个一个的问题被回答后,清晰度就会不断增强。

有些概念,可能一时不懂,如果是关键概念,不懂的话对以后的知识掌握有影响,就必须要搞懂,有的可能关键性不是很强,可以先跳过去,研究其他,也许研究到后面,前面的一些问题就自得其解,因为知识面打开了,悟性增强了。

如果绊在一个概念上,有时候会耽误时间和精力,也影响整体知识的把握。

秋叶:

说到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其实有时候还可以尝试利用一些互联网资源。我们生于网络时代,这是我们的幸运。

我觉得这方面秋水你的习惯很好,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萧秋水:

我有个习惯,学什么东西,往往会大张旗鼓,微博微信都说说,过程中的体会也会公布出来,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让大众的雪亮眼光帮助我发现进展和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让人知道我在做什么,有关心我的朋友,会主动提供资源给我。如我学摄影,有人送书,有人借器材,有人介绍私人教师,有人看到好图会发给我参考,我并不清楚谁有资源又是否愿意提供,放出消息来,等资源上门也是个省力的方法。

当然,我自己也会主动去寻找各种学习资源,这当中,会用到很多工具,比如:

1.网络(搜索引擎、百科、豆瓣、知乎、行业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

2.书籍(图书馆、网络书店等);

3.视频和在线课程(光盘、优酷、网易云课堂等);

4.当面交流(如与专业人士的直接交流,但要注意先有一定基础后再交流,否则对方会因为扫盲行为而降低你的价值);

5.付费工具或资源。

因为付费可以缩短路径,这个学费有时候是必要的。不是说免费没好货,网上免费且优质的内容有很多,但筛选可能会非常耗时,时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有时候比钱宝贵。就在今天下午,我去了苹果店学习iMovie,他们就是付费的One to One服务,一经专业培训师的点拨,很多不懂的东西立刻就会了,这就是事半功倍,比自己摸索要强多了。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我所谓的学习并不单指阅读这个行为,还可能包括观看视频和参加课程等,更包括了自我训练,代表了对知识的消化,通过练习,使知识转为技能。

如我现在学习摄影,就是读了二十本左右的摄影书籍(反复读),同时用各种相机来练习。不同的相机有不同的特色,研究懂复杂的单反,再看微单等就简单得多,因为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量的练习,容易对学到的内容加深理解。

网络营销也是如此。如百度推广或新浪粉丝通,如果能够借到企业账户看一下或试试的话,从后台数据就可以知道效果。当然有时候企业账户不好借,新浪微博相对来说比较方便试验。我们在《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都设计了作业,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秋叶:

作为职场新人,与其怕掉底子,不如通过全景分析搞清楚自己离职业要求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然后一样一样去学习训练,这才是正道。

我觉得一个新人在工作中不胜任是正常的,我们要争取的关键不是马上胜任工作,而是比别人能更快适应工作,这才是新人进入职场应该努力的目标。

互动:说说你在工作中解决得最精彩的一件事。分享到“萧秋水(qiushuixiao)”的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关键词“挑战”就可以看到大家分享故事喔。3.如何快速给自己安个家?

导读:

有钱要买方便,没钱要买实惠,听听两位达人为什么这样讲?

秋叶:

秋水,你在深圳工作很久了,为什么没有买房?

萧秋水:

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现在深圳房价疯涨,还真是买不起了。那也没关系,继续租房住呗。

秋叶:

看很多人都说过租房的烦恼,你好像没怎么提过?租房不是很麻烦的事吗?

萧秋水:

租房当然有很多麻烦事情,不过,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任何事情都有技巧,我就说说我找房、租房的经验吧。

我建议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租的房子最好不要离单位太远,否则上班路上要花太长时间,人一到单位就已经非常疲惫,影响工作。

即使大城市有地铁,交通看上去方便,但上下班高峰期,也够人受的。有些人图房子便宜,住到很远的地方,看上去是省了房租,但增加了无形的时间成本,其实不合算。

我以前在内部培训,讲时间管理,有位同事带着哭腔起来提问,说住得离公司特别远,每天上下班来回差不多四小时,回到家就觉得精疲力尽,还要看孩子,根本就提不起劲来读书,读着读着就困了。她问我怎么办。

像这种情况,换个离家近些的工作可能会更好,不过我也不可能给她这样的建议。

有这个事情,我在招聘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会问别人住得离公司远不远,如果很远,会不会考虑搬家,如果对方满不在乎,我会告诉他们一天两天没问题,等工作的激情消退了,现实的距离问题就浮现了。

所以距离是个大问题,必须要考虑。

秋叶:

我非常同意。我刚刚参加工作时也是租房,我当时就选择了交更高的房租,但是在市中心,生活非常方便,无形中也节约了很多时间。后来我买住房,一般都优先考虑可以走路到上班地点的。最近我小孩读初中,我们为了节约她在路上的交通时间,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都是要考虑距离的问题。

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租房了,不知道现在租到好房源有什么技巧吗?

萧秋水:

找房,我一般是通过公司的内部论坛发布消息,或者查看有没有其他人发布的房源或合租信息,这样的房源比较可信。

有些人的公司规模小,可能没有这么便利,那可以通过58同城、豆瓣找房小组这样的地方来找房。

租房也可以找信得过的同事帮忙。我以前在苏州工作的时候,因为家里有事先回家了,当时租的房子也退掉了,后来重新回去工作,在临回去的前几天,通过网络找了个房子,请同事过去看了看,他觉得不错,于是就定下了。

该找中介的时候,也别含糊,虽然需要付费,但是可以节约自己的时间。把详细要求告诉中介,让中介多看一些房,帮忙筛选。所以也不要一味反感中介,有些中介也是很尽职的,他们可以节约你的看房时间。

有时候中介会催着定下房子,说有其他人也在看,如果不定房子可能就没了,这时候也不要太着急,还是仔细点为好,最好和房东也接触一下,看看房东是怎样的人,有时候租房子遇上差劲的房东,也挺麻烦的。

这方面我就一直很幸运,还真没遇上难缠的房东,尤其是有一任房东人在多伦多,我们从没见过面,我就每个月准时付租金,房东也很放心,后来房东要卖房子,还是我帮忙接待来看房的人,房东也很感激。和房东保持好关系,也会减少很多麻烦。

有些人觉得,房子是租来的,所以不怎么爱惜,也不愿意添置东西,宁愿自己住着不舒服,其实这样的想法完全可以改改。就算是租来的,也是自己住,舒舒服服的有什么不好?爱惜房子那也是肯定的,这代表了自己的素养。房东其实也挑人,特别怕那种用东西很浪费的人,以及不按约定期限付租金的人,房东不见得都很在意钱,但这些都体现了人的诚信。

我还建议和房东谈房租前一定要先看清楚地理位置、周围的交通情况,还要注意安全,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好,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像有的房子窗子破损,都要防备。如果去看房,女孩子不要单独前去,最好约个伴儿。

是自己认可的房源再和房东谈租约。最好在合同里都讲清楚,付租金的方式、日期,家用电器的清单,如果出现问题需要维修,费用如何负担,把这些都一一列明,以后也不会扯皮。

平时一个季度也应该了解一下当地租房市场的价格变化,这样房东突然提出加租你也有心理准备。如果的确市场租金上扬了,平时和房东提前搞好关系,有事情时也好商量。

实在谈不拢就再找房子,没必要为这个事情生气。租房是一个市场行为,每个人对房租价格判断不同,总会遇到这样的麻烦。但如果你提前做了功课,你总是能比别人更快找到房源,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秋叶:

我总觉得搬家特别麻烦,而且住惯了也不想折腾了,秋水你怎么克服老是要搬家的情绪呢?

萧秋水:

以前我也觉得搬家麻烦,后来学习《断舍离》,觉得搬家反而正好是清理的好时段,所以把搬家当成了锻炼。

心态改变了,烦恼也就少了,每搬一次家,换个新环境,都觉得反而更开心一些。离开前一栋房子的时候,也会找清洁工人来打扫好,干干净净地交出去,这样,自己心安理得,房东也开心。

我觉得租房时遇到奇葩房东也是会有的,这个在事先接触的时候就要注意筛选。更让人苦恼的是挑选室友,现在大城市租房基本是合租,和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合租难免麻烦,和室友闹矛盾更是家常便饭。遇到奇葩室友,分分钟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告别租房。

像秋叶你这样,早早买房的人,还有什么建议?

秋叶:

有些年轻人害怕买房,觉得压力大,不想早早成为房奴,另外,有些城市房价实在是贵得离谱。

但是我建议年轻人不管收入高低,最好在每个月收入里面固定留一笔买房资金,将这一小笔资金用于风险小的理财。

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迟早会在工作稳定后结婚成家,以后孩子上学、照顾老人都需要一套房子。既然有这个现实需要,就应该努力做准备,做好收入规划。

买房只能量力而行,不见得非要买在市中心。与其在市中心顶着高房价的压力,不如买在较远的地方,这两者的差价还可以用来购买一辆车,方便出行。

萧秋水:

我以前有位同事,从北京调到深圳来工作,虽然在这边不会工作多久,但来到以后立刻就买房,住得很舒服,过了一年多回北京,把房子一卖,潇洒地走人,因为房价涨了,所以等于是不用付租金还有赚,这也是很有经济头脑。

还有位同事,更有魄力,我特别佩服。他是从深圳调到上海去工作,把房子卖了,太太辞了职,带着孩子到上海,太太在那边重新找工作,孩子再找幼儿园。他卖房子的时候早一些,房价还没涨起来,没过多久,房价涨了,仅房子就损失了几十万。同事也不在意,既然没这个运气,也就不用放心上了,安心地在上海发展,现在在上海重新买了房子,一样安居乐业。

我觉得租房也好、买房也好,这里面的确大有门道,现代社会,给了我们很多选择,不要把自己捆在房子上,不要天天为了租房买房的问题而困扰,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多些选择。

秋叶:

秋水,我注意到你思考问题的方式的确是很积极乐观的,而且特别注意人际关系的维护,不管是和房东还是同事,所以你就能够少被这些问题困扰。

越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积极和这个世界沟通,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小环境,希望你的这些想法和做法,也能够对年轻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互动:说说你租房或买房的经验教训、有趣或有意义的故事,发到“萧秋水(qiushuixiao)”的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关键词“房事”就可以看到大家分享的故事喔。(是房子的事啦,不要乱想!)4.上班第一天要怎么度过?

导读:

眼睛里要看对人,看见事,这样才不会在单位里没有存在感。

秋叶:

我在微信里经常被大学生问,第一天上班,完全没有存在感,感觉被忽略了,想做点事情,也不知道怎样开始。秋水,你觉得这是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吗?为什么会这样?

萧秋水:

不一定是所有人吧。这个得看人,也得看单位。

说到不知道怎样开始,我觉得有三个原因。第一,不熟悉人和环境,事情不好做;第二,是真的不懂业务;第三,想做,怕做错,给别人留下坏印象。

秋叶:

我感觉秋水说的三点我刚刚上班时全被说中!

我刚刚上班就是这样的,不知道怎样做,不知道和谁一起做,做了一点点事情就怕做错了,也不敢和领导确认。

幸好我妈妈教了我一招,每天早点去单位,主动打水整理办公桌面,这样人缘就会比较好。看着谁待人比较和气,就多私下问不懂的问题,还真的有效。

秋水,能系统谈谈破解的方法吗?

萧秋水:

你妈妈教的这招,真是巧,我爸爸也教过我。

我刚才说看人,就是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第一天上班之前的晚上,我爸把我找过去,和我谈了很久,叮嘱我上班后要注意什么,如要有礼貌地叫人、要勤快点,帮前辈同事倒茶倒水,多问,但又不能问得太盲目、动不动就问,用我们山东话说,叫“要有眼色”。

说到看单位呢,也很重要,我那时是在中国银行上班,报了到以后就去出纳柜台,第一天上班,前辈们知道我什么都不懂,就先给我简单地介绍出纳是做什么的,让我在一边看着,让我做些简单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也真是挺温暖的。

后来我进入IT行业,尤其是进入总部工作,第一天报到,就先给了一个很清楚的列表,上面写着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如怎么领电脑和其他办公用品,还给安排了导师,带我参观了一下公司,给我一些资料先看,这样就觉得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所以我觉得,站在个人角度,要积极主动,就算不熟悉业务,也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打下手、跑跑腿,当然最好先问清楚怎么做,这样就不至于做错。

站在单位角度,要给新员工一个很好的指引,最好建设导师制度,对于新人来说有个人带着非常重要,导师可以选择优秀员工担任,这对优秀员工也是很好的锻炼。另外,可以把员工第一天上班要做的事情做成列表,一项一项地进行,让员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秋叶:

这一点我的运气也不错,第一份工作,单位安排了一个月系统培训,通过考核才能上岗。

第二份工作是高校教书,更是安排跟有经验的老师听了半年课,才让我有机会自己上讲台,有足够时间做好备课工作。

第三份工作是我给企业做内训师,大学教书的部分经验还是发挥了作用,而且很巧的,我在进入培训这个行业之前,也系统做了一个如何做培训师的全景知识地图,一样样按轻重缓急去补课。

另外,我非常赞同职场新人要快速找到职场领路导师的做法。一个职场新人遇到的第一位职场老师往往会对他的职业生涯有很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做培训之前,还专门拜访了好几位做培训师的朋友,特意了解入行培训师要注意哪些问题,有的朋友给我提了非常具体和详细的建议,相当于是我的职场导师。

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我建议找到工作的新人,如果有一段入职“空窗期”,不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相关行业的达人,如果壳网推出的“在行”网站,上面有很多行业的行家,只要预约就可以和他们见面或通过网络交流咨询,费用也不高。

像萧秋水老师,就是“在行”上分享第一人,很多人约她请教职场问题,请教如何顺利渡过职场起步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选择。

互动:说说你上班第一天遇到的籜事。发到“萧秋水(qiushuixiao)”的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关键词“籜事”就可以看到大家分享的故事喔。5.迟迟进入不了上班状态怎么办?

导读:

要进入上班的状态,关键是培养新的生活节奏。

萧秋水:

秋叶,你有没有看前段时间的一个热门微博,有个女孩冬天起不了床,上班老是迟到,于是就写了一封辞职信,不干了。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秋叶:

我其实很难理解这样的新人。我觉得这不是任性,这是缺乏自制力和责任感的体现。一个人进入职场,签了合同,就是一种承诺。

自己的承诺,是一定要做到的,这是积累自己的职场信用的过程。我们说一个人职业不职业,对新人,往往不是评估他有多专业,而是看在守时守信重反馈这些小事情上,他能不能做到。

萧秋水:

你知道的,现在的80后、90后的确和70后不一样,有些人会比较随性,大学里散漫惯了,突然进入职场自然得不能适应。

这方面,作为管理人员也是挺头疼的,以前我在IT行业时,同事就遇到过,下雨天,她的刚进公司没多久的下属打个电话来,说下雨,不想上班了,辞职。

秋叶:

这的确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里早就没有固定的生活节奏,有课就早起,没课就死睡,结果生物钟完全乱掉,一上班人是想努力,但身体生物钟还是很难一下子纠正过来。对于这样的新人,秋水你有什么建议,让他们快速进入上班节奏呢?

萧秋水:

我当时很幸运,刚工作一周就被派去参加新入行大学生培训,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对我来说是过渡期,通过培训了解了银行的业务,从思想上开始转变,回去以后就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培训的时候学的是知识,回去后就学习很多技能,每天要学很多新东西。上班时有一定的紧张度,不过基本上不会加班,所以算是松弛有度,很快就适应了。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幸运,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学作息散漫,上班后一下子进入很规律的朝九晚五的状态,不适应也是正常的,而且除了工作本身的内容,更多的还有职业身份人格的适应。要想在短时间内转换,确实很不容易,所以不要焦虑。

要保持勤奋好学,多学习新技能,把事情做好,经常获得赞扬,心理上就容易满足,有成就感。空余时间尽量多和同事聚聚,这样可以让关系更融洽,也可以多了解一下工作环境,能够切实地改善身份转换的不适,也会减轻焦虑,缓解疲劳。

多和家里、朋友聊聊工作,多听听别人尤其是前辈的建议,等过上一段时间,顺其自然地进行了行为身份认同的转换,在工作节奏上也就如鱼得水了。

秋叶:

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实从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就可以主动培养自己按时作息的习惯,实在不行就买两个闹钟,相对还比较容易做到。

但是适应职业身份,一方面是秋水你说的心态成长,另一方面我觉得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过去做学生,行为模式是等老师安排好了,即便是大学,大部分人学习安排是以学校的教学计划为依据,考研找工作也是事到临头才被迫选择,一直是一种被动响应的模式。

但是进了职场,要学会主动预判可能遇到的事情,提前进行规划和准备,否则一处被动会演变成处处被动。

所以我给职场新人再补充两个建议:

1.不要熬夜太久,一熬夜往往全部作息节奏又全部打乱,第二天工作状态也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2.每天晚上睡前,写下明天要完成的5件最重要的事情清单,第二天上班路上可以规划这5件事情的工作时间分配,也顺便做一些调整。

每天完成五件重要事情的清单,就可以强制帮各位形成一个工作的节拍,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节奏,跟上单位的工作要求。

互动:有的朋友会问,我连5件事情都搞不定怎么办?还有做了清单,我根本就无法执行到位怎么办?欢迎去网易云课堂《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看看里面《简单有效的职场笔记法》章节,你一定会有所启发。6.领导给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入手怎么办?

导读:

学会主动沟通,学习进度反馈。既要不断提升技能,也要实事求是。

秋叶:

我们上次聊到,我们在进入职场时单位都有过系统培训,这样上手工作难度就小很多。我最近接到一个提问,说进入单位马上就被安排工作,说是不懂可以问老员工,但实际上也没有谁认真指导,遇到这种事情你怎么看?

萧秋水:

秋叶,你的小伙伴曹将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他为什么不肯带我?》,在这篇文章他写到:

我直接开门见山:“你们是怎么培养新员工的?”

他先是一惊,然后说,“你想听台面上的还是台面下的?”“先说台面上的吧。”“我们建立了完备的新人成长计划,老员工作为前辈带新员工,而且为其安排了完整的职业生涯路径……”“好了好了,还是说人话吧!”“那就是没有。你总不能逼着他们部门的老员工教吧,人力又没多少激励的资源。”

我觉得不太对劲,就继续追问:“为什么以前在学校,我们在社团或其他组织里,会愿意去教小朋友呢?”“那个不一样。在学校,上一级就相当于公司的大领导,小朋友与你不存在竞争关系;你带好一个,他感恩你一辈子。”

一定程度上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到了职场没有谁有义务指导你,你从小学读到大学,一毕业差不多二十一二岁了,没有谁愿意花钱雇你,还要费心费力去教你。

秋叶:

你说的道理都对,但是对于新人,领导交代的事情如果不会的话,还是会遇到麻烦的。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好建议?

萧秋水: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建议关键是要先学会主动沟通。

在领导给你布置工作任务时,新人要学会马上口述或用QQ等聊天工具确认一遍对工作任务的理解。

如领导说:你就×××产品给我做一个市场分析,越快越好。

那么作为新人,至少要明确这个越快越好是多快多好?市场分析是分析哪个部分?把这个任务明确具体化了,弄清楚了标准,往往工作思路或方向就出来了。

很多新人容易犯的错误是第一时间没有和领导沟通对任务的理解,领导以为你理解他的工作要求了,而你却陷入迷茫,然后又不好意思和领导说你的困惑,反而耽误了宝贵的工作时间。

其次,在任务有了初步思路之后,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想法给领导主动汇报一下,这样就可以得到领导的纠偏机会,领导如果能指出甚至批评你工作思路上的偏差,对你都是宝贵的指导机会。

而且领导通过汇报发现你工作能力有不足,也许会安排人来帮助和指导你,对解决问题会大有帮助。

很多人不明白:领导才是最大的资源。通常来说,领导才有动力和责任来指导新人成长。

秋叶:

我觉得很多新人都希望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如果通过汇报让领导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会不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萧秋水:

当然有这样的风险。特别是领导对新人可能已经有成见的情况下。

但是秋叶你也知道,职场是看结果的。

如果你想先把事情答应下来,再努力去解决,也是一种对策。

我的观察是有的人特别擅长请教别人,碰到不懂的问题,他不方便问领导,但是总能获得一些资深同事的认可,争取到这些资深同事的指点。

另外,有的人特别擅长观察别人做事的方法,他们会通过模仿优秀老员工的一举一动,或者通过学习历史文章的套路,快速消化形成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完成任务。

还有的人特别擅长利用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找到别人做同类工作的经验,然后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

秋叶:

说到这里,我倒有一个故事分享,1999年我在广东佛山一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读研,有一天老总介绍一个人给我们,问能不能做一套瓷牙修复辅助设计系统。

我是学机械专业的,对于这种用电脑三维技术模拟瓷牙在不同人牙型修复后的效果的系统一窍不通,完全超出我们的知识领域,而且我们完全没做过IT,不过老板说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做一下需求调研。

那时我读书少,不知道老板都喜欢听话的员工,也不知道“把合理的任务当锻炼,不合理的任务当磨练”,我就是习惯性服从领导安排。

我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赶紧买软件工程的书看,一看书才发现做软件首先要界定需求。要了解用户需求,就得先有个需求调研提纲。

那怎么设计调研提纲呢?

我就只能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老板提供了一些相关国外系统纸质资料(如图书),二是网上搜(当时还没有百度,网速也很慢,网上信息也不丰富),最重要的还是看书。

我的方法是先到处看,争取尽快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需求调研框架,然后以这个框架为蓝本,慢慢丰富内容进去,直到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调研框架。

这样工作就可以开始了。

萧秋水:

你这就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方法,蔡康永在缅怀停播《康熙来了》的主题谈话中也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学习综艺制作的方法,就是一句句地反复观看节目里的话和剪辑手段,就这样看多了,然后结合自己的特色,走出了自己的路。

最后我还得给新人提一个建议,如果确实搞不定工作,而且有可能影响整个任务进度的话,一定要提前汇报给你的上级领导,否则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耽误了整体工作进度反而造成更大的失误。

秋叶:

是的,要做一个对结果负责的人,也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说起来还是应该在学习时期多学一些实用的技能,才不至于让自己这么被动。

互动:如果你遇到不会做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欢迎去秋水微信回复关键词“难办”,看看大家的对策,对你有没有启发?7.每天工作做不完怎么办?

导读:

每天工作做不完,需要加班加点,这是否正常呢?怎么才能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萧秋水:

秋叶,你是个工作狂人,似乎你每天都在加班,不能休息一下吗?

秋叶:

是的,工作里面的事情是做不完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

不过我的忙和职场新人的忙是不同的。我忙是因为我给自己订了大目标,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完,所以我不得不在自己还能头脑清醒工作的时候全力奔跑,不敢懈怠。职场新人的忙和我这种忙是不同的。我是主动选择忙碌的生活,职场新人是安排的工作做不完。

萧秋水: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但凡有质量的工作,都需要人坐十年冷板凳。秋叶,我知道你现在的愿望是成为在线课程开发领域最专业的人,所以无论如何忙,你都会觉得还有事情没有做完。

但是对于职场新人,如果每天工作都做不完,需要加班,你也认为是正常的吗?

秋叶:

当然不正常,你知道的,一个人不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他还得有生活,有锻炼,有休闲的时间,否则这个人会因为长期累积压力而崩溃。

你别看我忙,但是我依然安排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安排了自己阅读看文章写文章的时间,这是我的爱好,我就是锻炼的时间略微少了一点。

职场新人上班感觉特别忙,经常需要加班,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状态。因为你是新人,很多事情都不懂,大学又没有教,必须通过加班加点适应业务,所以首先我觉得这是完全合理的。

新人之所以要经常加班,首先是能力不足造成的。等业务上手了,大部分人适应工作节拍了,反而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了。

我建议一个新人要学会冷静判断自己的忙是否因为是能力不胜任造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不但应该加班,而且必须加班到能够和其他同事一样,能够轻松完成每天的工作量,这是必要的修炼,不能抱怨,也不能怕吃苦。

比方说,我写一个项目计划只需要半小时,因为我过去有过类似的项目经历,我很清楚一个项目包括哪些工作内容,不同能力的人完成对应的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所以虽然快,但我完成的计划质量依然很高。对于新人而言,完成一个项目计划就是一件非常费心费力的工作,因为他对项目完全没有概念,只能通过加班尽量弥补。

但很多新人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并非是工作技能不足,或者领导安排工作任务不合理,而是因为自己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造成的。

在职场做工作,必须有一个轻重缓急的概念。我们在“迟迟进入不了上班状态怎么办?”这一节提出每天晚上要列出明天要做的5件事,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还有一个概念也很重要,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旦影响最重要的事情达成,我们就必须把插入的工作归为待完成任务,或者给被迫打断的工作一个明确的待处理时间。

如果不这样做,事情一多,新人很容易陷入各种琐碎的事情中,忘记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一旦最重要的工作被耽误了,你不得不拿出时间去补救,就会被迫加班。

如果你不清楚你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你有没有为最重要的工作分配足够的响应时间,这是新人必须时时提醒自己的。

新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容易答应别人临时安排的工作,没有学会在自己的核心工作没有完成之前,拒绝别人的工作任务分派。当然我们拒绝别人的请求并不需要那么生硬,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对请你帮助的同事讲:“我很乐意帮你的忙,不过完成×××领导让我在4点之前完成的工作后,我再来帮你,你看好吗?”

更糟糕的是,有的新人企图同时处理好几件工作,这是很困难的。工作效率高的人,往往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但是每件事情完成效率很高,以致外人看起来他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多项工作,好像有并发处理能力一样。

但真相是我们做工作会非常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为此我建议工作时,关闭QQ消息弹窗,关闭微信消息弹窗,关闭手机铃声(可以只给个别重要领导设置铃声),让自己能够不受干扰专注手头的工作。

很多工作并不复杂,特别是新人的工作,一般用人单位也不敢给特别复杂的工作让他们做,关键是要专注,进入沉浸状态,处理事情效率会很高,而且也不容易犯错返工。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养成时不时就要看微信、看QQ的习惯,这会导致正常工作时间效率大大下降,很多人加班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有效利用工作时间造成的。

萧秋水:

你说得很对,注意力集中的话,工作效率会非常高。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注意力已经被手机这样的终端弄到无法聚焦,这才是很多人在8小时内无法完成合理的工作量的一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