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20:43:08

点击下载

作者:何健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

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试读:

〔解码1〕目的篇

工作是一剂治疗百病的良药

关于工作的目的,有的上了年岁的人说是为了生活而随波逐流,有的年轻人则漫不经心地说是为了混口饭吃,在这个世界上,工作似乎成了一种强加给人们的负债,人们必须去偿还这些债务才能够生存。

那么,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在我们讨论工作方法和规律之前,搞清楚工作的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从根本上不明白工作的目的,你就无法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而工作的目的又取决于人生的意义,两者是完全脱不开干系的。所以,我们在首节先来探讨工作的目的和人生意义的相关话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本来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但稻盛和夫却有着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并非自愿。有人该问了,做一个人还有什么自愿不自愿的呢?稻盛和夫认为人降临到这个世上,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那么人生的目的也就具有不确定性,而人生中要面临的工作的相应目的也就更不可能确定。

虽然稻盛和夫认为人生意义有不确定性,但却并不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相反,他认为人在世间走一遭,有着非常之意义。稻盛和夫早在1997年就投身日本佛教分支的临济宗,对佛教非常有研究。他认为人是为了磨砺灵魂而活。稻盛和夫还有着积极进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非常崇拜西乡隆盛,并把西乡隆盛的“生命不息,精进不止”作为自己恪守的格言。

对于现在的社会,在日本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稻盛和夫称之为“没有方向的时代”。新世纪的很多年轻人对于工作的目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想法,大多数人只顺应社会潮流——别人结婚生子,我也结婚生子,别人工作我也工作。然而,稻盛和夫认为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物质需求的手段而已,如果给你足够的金钱,来不停地进行娱乐活动,你很快就会感觉到空虚与无趣。

稻盛和夫用他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深入禅心的思考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工作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人生构建在苦难之上,本身就是一场试炼,而工作却是完成试炼的一条通路。稻盛和夫认为工作本身蕴藏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无疑是美好的,这种力量可以使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从而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稻盛和夫的人生充满了曲折,经常身处困境之中。他考初中的时候就遭遇失败,祸不单行,又患了肺结核,差点丢掉性命,但上学是必须的,他只好带病参加入学考试,却又一次惨遭失败。这还没完,他的家又因为战祸而毁。15岁的他就已经如此命运多舛,幼小的心灵时常担心自己的未来。

后来,在考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也是没有考上,稻盛和夫的医学梦破裂,只好去本地大学的工学部读书。他进入大学之后开始反省,发奋读书,一门心思用在了学习上,学校也因此向他保证可以解决毕业后的工作。但到了毕业的时候,稻盛和夫却什么都没有得到,他投向多家公司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最后,经老师介绍,稻盛和夫进了一家“垃圾”公司。这家非常小的公司叫松风工业,经营状况异常惨淡,面临着即将倒闭的危机,员工纷纷辞职而去。就在这种朝不保夕、随时破产的危局下,作为新任小员工的稻盛和夫也不能免俗地产生了退却之心,也不想干了,辞职跳槽似乎是他们这群悲剧小人物的唯一选择。才刚刚迈入社会的他,此刻只有23岁。由于工厂订单萎缩,资金链已断,所以公司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稻盛和夫第一个月的工资竟然也不能如愿拿到。

似乎稻盛和夫的头上顶着一只乌鸦,挫折与不幸接连不断地降临在他的身上。这些苦难虽曾经动摇过稻盛和夫的意志,但他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此刻的他,毅然决然地作出选择,他要继续干下去。稻盛和夫并不仅仅是要干下去,而且是要“拼了命一般、超级努力”地干下去。在这样的劲头之下,他终于越干越好,不仅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让这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起死回生,甚至越做越大。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要如此努力,是因为他看清楚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工作,那么我们就必须喜欢工作。

这里面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干我们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喜欢上我们干的工作。显然,原本心系医学的稻盛和夫选择了后者,并付诸实践,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甚至爱上了这份工作,并不顾一切地努力去把这份工作干好。稻盛和夫说,这在当时被人讥笑为傻子、不入流、看不清大势等,但他坚持下去了。这不仅仅是工作的问题,而是人生态度问题。这份苦难就是他所谓的人生试炼,而努力通过试炼,实现自我,就是稻盛和夫对人生意义和工作目的的自我指引。

工作即形塑人性

稻盛和夫说,现在很多人都在痛苦地工作,这些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交换物质需求而进行的卖身行为。这自然是大错特错。物质需求当然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很大原因,但工作绝不仅仅如此。因为工作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工作是痛苦地煎熬还是享受,这大部分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为了获得生活的粮食”而工作,在日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换句话说也就是混饭吃。形成这种说法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并不了解工作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稻盛和夫认为工作能够“提升自身的灵性”。在这一点上,稻盛和夫举了一个他身边的例子——一位木匠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做了一辈子的修缮工作。这位木匠说“树木是有生命的,我们工作时必须聆听那些生命所倾诉的声音”,还说“使用千年年轮的大树作为木材,就必须从事经过千年岁月考验的工作”。这种正面面对人生与工作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态度让稻盛和夫记忆犹新。稻盛和夫认为工作并不仅仅是磨炼技巧,更是磨炼自己的性灵,他本人也采取实际行动向这位伟大的木匠学习,自始至终都脚踏实地地在那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勤恳工作,为自己以后建立拥有数万员工、亿兆财产的庞大企业帝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最终成就了他个人“日本经营之圣”的赫赫威名。当然,工作不仅仅带给他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丰功伟绩,还让他本人得到了升华。

稻盛和夫认为,工作可以塑造人格。他引用一位德国领事的话——劳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业绩,更在于个人内在的完整。稻盛和夫极其推崇这句话,并引为格言时常宣说。稻盛和夫已经把工作视为人生的一部分,一个让人自我完整的重要途径。也由此,他发出了“工作即形塑人性”的感慨。

稻盛和夫之所以这么讲,是为了说明工作其实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东西,不要只把它看做是赚钱谋生的手段而已,如此我们才能够快乐地享受工作,而不是像有人说工作是“蹲在无形的牢狱中为延长自己的寿命而苟延残喘”。

毅力来源于快乐

无论在什么领域工作,想要获得成功都需要顽强的毅力。超级努力谁都可以做到,但一时兴起而不能持久的话,不过是行百里路而半于九十而已。

稻盛和夫在他27岁的时候就开始创办京瓷公司,但这并非意气风发的创业传奇故事。他创业之始,公司经营惨淡,困境重重,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员工不断辞职而去,但他并没有灰心,不仅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更是让出惊人的股份以挽留最后一批员工,齐心协力为公司的明天一起奋斗。

不是说让利给员工,公司就可以发展下去了,困难仍接踵而至,意想不到的麻烦也始终不断。稻盛和夫的乐观精神和惊人的毅力让员工们觉得公司也许没什么希望,但是跟着稻盛和夫却是一定有希望的。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为公司团结奋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这样,稻盛和夫的“乡村企业”京瓷公司逐渐走上了辉煌之路。

稻盛和夫如此有毅力,读者会感觉到稻盛和夫这种毅力并非常人所拥有,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其实,稻盛和夫的毅力一方面来源于他对工作与梦想的追求,更大的一方面是他并不将工作中这些困难看做是在受苦,反而很享受这种奋斗的过程。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他之所以毅力惊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把众人眼中的“痛苦”当做痛苦。稻盛和夫说自己是因为喜欢工作,所以才会在工作中宵衣旰食地钻研;因为喜欢工作,所以才会在工作中焚膏继晷地努力前进。

稻盛和夫的乐观与努力精神,在一些人的眼里是很不合情理的,甚至是很厌恶的;也有不少人对稻盛和夫快乐工作的态度表示不屑,认为他是一个蠢货。然而,在稻盛和夫经年累月的坚持下,他的这种精神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更让以前那些对他表示不屑的员工,都暗暗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以后也要像稻盛和夫一样努力工作。就这样,京瓷的凝聚力不知不觉地被稻盛和夫快乐的工作态度所影响而增强,为京瓷公司的团结作出了无声的贡献。

越努力越会确定自己的方向

稻盛和夫为了解决青年人对努力与方向产生矛盾的疑问时说,努力并非是漫无目的胡乱发力。在工作中,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够帮助我们自身确立更为正确的方向,这就好像稻盛和夫的创业史。他在松风工业努力地工作,可越干越觉得这家公司没有希望,不了解问题的领导还胡乱指挥。于是,他毅然决定辞职。

大家可能会嘲笑他的努力付诸流水,而稻盛和夫却为这件事感到自豪。因为没有那些努力,他就认不清这家公司的前途,也认不清这个行业的前途,而现在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打算。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的乐观与努力感动了他所在部门的所有员工,大家都表示“我们与您一起辞职,您去哪里干我们都跟着您”,就连他的老上司也都表示要辞职不干,打算帮助稻盛和夫出资开一家独立的公司,以便放开手脚大展宏图。

稻盛和夫告诉年轻人,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懂得努力去提升自己本身的能力,方向和机遇是很重要,但得到这些的人都是有着充足准备的人,而不是空谈机遇的投机者。

因此,永远要以参加百米跑的心态向前冲,付出不输给任何人的努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工作方向。

崇高目标的自我拉升法

当稻盛和夫在松风工业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时,生活不顺心,工作不如意,但他依靠自己顽强的精神拼搏到了今天,成为屹立在世界上的巨人,世间几无对手。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的梦想,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活出精彩人生的愿望。他相信,无论人们有着怎样的梦想,想要去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也好,想要做维护正义的律师也好,还是做一个名动天下的经营者,都是要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平淡如水,只是迫于各种现实,有的人低头了,慢慢走进人群,成为庸碌人群中的一员;还有一些人坚持了,他们历经千难万险,拼搏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能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稻盛和夫刚刚创业的最艰难时期,前景非常不乐观,但他却对他的员工说:“让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吧。”

让稻盛和夫得意的京瓷公司起初只是个很小的公司,只有28名员工,就连公司的地盘都是租借郊外的一个工厂仓库,位于京都市中京区西京原町。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稻盛和夫看着这些跟他创业的员工,豪气冲天,大声地告诉员工:“我们要做第一!”

这个第一,开始虽然可能只是西京原町第一,但是达到西京原町第一后,就要冲向中京区第一,之后就要成为京都第一,然后就要做日本第一,成为日本第一后,自然就要奔向世界第一。

西京原町虽为小城,但那里的一些公司还是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一些起步较早的公司,这时已经进入正轨,工厂马不停蹄地在创造利润。再回头看京瓷公司,相比之下,简直就不堪入目了。但稻盛和夫激情四溢,他认为如果不能够如此意气风发,那就会导致心存懈怠,也感觉不到来日的危机,更不可能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

稻盛和夫回首往事,总是感慨每当他深夜结束工作,出来透气或路过那些大公司的时候,发现那里还是灯火通明,仍有很多的人在工作。而且这些公司规模并不像他所初创的京瓷公司这样小,比他的公司规模大数倍的公司,也都如此。稻盛和夫深深地感到,要做西京原町第一是需要下工夫的。

面对如此困境,稻盛和夫还是不断鼓励员工:“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成为第一,西京原町第一不在话下,世界第一也将迎接我们的到来。”虽然这一系列的第一看起来似乎自不量力,是以卵击石,甚至还有些人说稻盛和夫不知天高地厚,整天做白日梦。

然而,稻盛和夫始终没有放弃这些远大的目标,并且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员工放弃这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稻盛和夫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拥有非凡的能力”,心怀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才能够激发这种潜能,即使那些目标有些不切实际,但也要“把目标清楚地高举在眼前”。只有这样,才能够搭建起自己的梦想之桥。

非凡始自于平凡的目标

人们既然确立了伟大的目标,为什么还要谈平凡的目标呢?

稻盛和夫认为,凡是伟大的目标都是靠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而成。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不注意量的积累,就谈不上什么质的飞跃。

稻盛和夫认为一切都要从脚踏实地做起,这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必须做的积累。即使平时的一个念头都有可能成为伟大目标的桥梁,而通向伟大的道路始终是平凡的。

稻盛和夫常说:“年轻人都有想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和愿望。不过,切莫忘记,那是靠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努力来实现的。不想付出,一味描绘宏伟的蓝图,那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

稻盛和夫进入松风工业的时候,公司正面临重重危机。他虽然是新来的职工,却能坚定自我,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只要先去做好眼前的工作,一步步从头开始。稻盛和夫的勤劳迎来了机会,他按照上级“新的电子时代必将到来,比起制造瓷瓶,开发新型陶瓷材料更有价值,这种材料在电子时代一定大有可为,你就干这个吧”的指示,想着“反正已经无处可去,再怎么怨天尤人也没有用,干脆埋头研究新型陶瓷吧”。

面对如此窘境,稻盛和夫没发一句牢骚,没有像其他员工那样整日怨天尤人。他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有那些时间还不如去潜心工作,争取做出成绩。

其实,稻盛和夫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也是一肚子的不满意,但是稻盛和夫与平凡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思考,肯于勤恳地工作。稻盛和夫认为耐得住平凡的寂寞,才能够走向非凡之路。

由于有这种坚定的观念,稻盛和夫一扫心中阴霾,工作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而且连生活节奏都变了。研究工作开始后,他甚至觉得工作结束回宿舍吃饭太浪费时间,于是,干脆将自己的锅盆之类都搬进研究室,放在实验室旁边,用公司的电热器做饭,吃、睡都在实验室,在实验室专心进行研究工作。

在稻盛和夫看来,“轻松度日,一开始虽无忧无虑,而且愉快自得,但是我们终将发现,这样无法满足我们追求人生高境界的目的。”

稻盛和夫开始专注项目研究之后,不断地研究出一项项出色的科技成果,并且受到研究课课长的夸奖。后来,他努力工作的情况传到了上层领导的耳朵里,公司常务董事特地到研究室来鼓励他,又对他大加赞扬,说他为公司的起死回生贡献了一份力量,使公司重新展现了活力。“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自动扶梯那样便捷的工具,必须靠自己的双脚步行,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攀登。如果认为实现自己描绘的梦想有简便的手段,有捷径可走,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像蠖虫一样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前行,才是实现梦想最好的办法。”稻盛和夫如此形象地说。

稻盛和夫不仅仅如此说,还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工作律,更是把这种决心带给了读者。他说,一旦作出决定,不论好坏都要坚持做下去,不要只贪图享受,应该在年轻时放手去干,成就一番事业。

稻盛和夫有着这样的观点:“神圣的工作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从一点一滴做起。”他认为伟大的理想、宏远的目标都起源于平凡。他引用了一句中国的俗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说明恒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够成功。

当然,稻盛和夫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去蛮干,而是通过这种坚定的努力来形成自我的良性循环,这种循环就成为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要懂得在困难时将自己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去。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年轻,所以要勇往直前,不惧失败,不怕困难,从而成就美好的梦想。

〔解码2〕行动篇

爱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和夫的“自燃论”,使大家认识到了热情与喜欢工作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希望每个在工作当中的人都能够爱上工作,这并非仅是他作为管理者对公司职员的要求,同时也是他在多年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

稻盛和夫有个非常经典的比喻,把工作比喻为谈恋爱——“谈恋爱的人,即使做了让其他人目瞪口呆的事,也能坦然从容为之。只要有过一次恋爱经历的人,都能够明白这种事。”

稻盛和夫虽然是个工作狂人,但是这种恋爱带来的喜悦他还是经历过的。

成立京瓷公司以前,稻盛和夫在极其忙碌的工作闲暇,还抽出星期天的时间邀请女朋友去看电影,并且还要送她回家。他们经常提前下车步行,这本是一段较长的路程,但是对于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他来说,这段路实在是太短了,恨不得这段路能够长得没有尽头,好让两个人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如果我们对待工作也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那么工作中的一切辛苦将不再成为辛苦,将成为我们口中的甘露。

在这里,稻盛和夫引用了一句日本古话:“如果我们前去恋人的处所,纵使千里之遥,也会感到近在咫尺。”他说工作和恋爱并无二致,我们必须对工作充满这种恋爱般的爱恋,真正地喜欢上工作,才能够激发出自己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忍受工作的痛苦心情,而是去享受工作的喜悦。

该高兴时就高兴

稻盛和夫常说,人该高兴的时候就要尽情地高兴,不要故意克制自己欢欣的那份情感。因为人在生活中吃苦受累的时候非常多,心情愉悦的时候相对就较少,所以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值得高兴的事情,就要尽情地让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否则,你只会觉得人生非常晦暗。

稻盛和夫说,在努力工作的时间里,就像专心学习一样,都比较辛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辛苦和劳累,却没有乐趣,那么,这无疑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长期这样坚持工作,也就是长期的煎熬,这样的工作和这样的人生谁会想要呢?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工作或学习中找出喜悦和快乐。

稻盛和夫毕业后在亏本的企业里做研究工作,研究出了好结果就会非常高兴,受到上司的表扬也很高兴。他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并且乐在其中。带着这样的好心情工作,比起周围那些一脸痛苦相的人来,自然是效率大不相同。

也许这样看起来,稻盛和夫有点像小孩子。工作都是成年人的事情,这种兴奋的外露会让一般人觉得这个人不太正常,甚至有人暗骂他“心理有病”“神经病”之类的话,但是稻盛和夫却没有丝毫动摇、改变自己所认定的这个工作窍门。

稻盛和夫在实验室里测定数据,估算某个材料会有某种性能,为了证明这种性能的确定性,就需要做明确的测量实验,以得到确切的数据。

当实验证明了稻盛和夫的预见数据,他就会异常兴奋,甚至手舞足蹈,经常高兴地从地上跳起来,用整个身体表达内心的喜悦。

那个时候,帮稻盛和夫做实验的是一个青年助手,毕业于京都的一所名牌中学,但是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大学,所以来这里帮稻盛和夫做测试工作。每次稻盛和夫很兴奋时,这个实验助手只是用冷冰冰的眼神盯着他。

这位冷漠的助手比稻盛和夫还要小几岁,年纪轻轻,却总是一副看透世事的样子,他对稻盛和夫的做法非常不屑,于是对稻盛和夫说:“你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非常轻率的人。”稻盛和夫自然要问为什么。

助手的答案让稻盛和夫倒吸了一口凉气。助手说,你老是因为那么一丁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就高兴得眉飞色舞,至于吗?一个堂堂男子汉,一辈子能够值得我们这样高兴的事情根本没有几次啊。哪有人像你这样子,随随便便一点小进展,就兴奋得手舞足蹈。说句无礼的话,就像你这样,就是“轻率”“浮浅”的表现,我在心里很难认同你这样的上司。

稻盛和夫对这位助手说,如果你这样冷漠地看待工作与生活,你的人生之路必将暗淡无比。在研究新型陶瓷这种枯燥的工作中,研究出了成果,因此而高兴,而那种感动也为我注入了继续研究下去的新热情和新勇气。在这里,虽然工资很低,也没有奖金,企业更是穷得一塌糊涂,没什么发展前途,但就是得在这样的困境中拼命工作、埋头苦干才能有所作为。

稻盛和夫认为,为了研究能够持续下去他需要那份成功的喜悦,需要那份感动,他并不是因为这点小的成功而骄傲,而是把这种喜悦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他认为这份喜悦太重要了,所以他毫不掩饰,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工作氛围。

稻盛和夫一面在新型陶瓷的枯燥工作中继续研究,一面又在工作中得到了乐趣和满足,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让工作变得快乐的一种窍门啊。后来的人生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都常常因为这种小小的进步而感到愉快。

稻盛和夫说,这种喜悦是一种精神营养,能够增添工作与生活乐趣。是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还是消极悲观地对待前途,这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燃烧自我的最佳方法

稻盛和夫对于工作和人生的矛盾有一种经典的解释,那就是他的“自燃论”。

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类型: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

稻盛和夫说他自己就是一个自燃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积极主动,所以他才获得了众多的机会,他的成功更因此成为必然。他还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起码的进取心,结果最多是庸庸碌碌地混日子。如果想要变得更为杰出,不想就此混一辈子,那么热情是最基本的条件。稻盛和夫对于“热情”的解释非常贴近生活——“热情是一种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这种专注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时都能集中心智。”

稻盛和夫不仅要求自己具有自燃性的热情,还要求他的公司员工也这样做。他曾经对他的员工说:“公司不欢迎不燃性的人。我希望你们拥有自己燃起热情的特质。再不然,至少接触到有自发性热情的人时,也要具备能够激发出热情的可燃性才行。”

试想,一家由几个人组成的末流小作坊式的公司,被他发展成京瓷企业帝国,其契机就是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执著的热情。在困难时期,稻盛和夫对员工说:“说什么没办法,做不下去了,现在只不过是中途站罢了。只要大家使出全力撑到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稻盛和夫身为领导者,不仅将自己的热情转化成如剑气一般锐不可当的动力,更将这种热情注入公司,把他嘴上一直挂着的“不达目的死不休”的那种热情完全带给了他的员工。

稻盛和夫说:“从事一项工作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能量能激励自我,燃烧激情。燃烧自我的最佳方法是热爱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干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你会更加热爱工作。这样,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会觉得艰苦,最终能够取得优秀的成果。”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执著,有这样的信念,有这样的热情,稻盛和夫终于把他的京瓷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凡是这一行业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归其原因,稻盛和夫认为这种自燃性的热情来源于“喜欢”。只要你喜欢上了一件事,那么干起这件事来就会不自觉地投入,而那些众人看起来难得的激情也是他的兴致意向起了很大的关键作用。他说,一旦喜欢上一份工作,努力的念头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产生,自己本身就会不自觉地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因为你的工作恰恰也可以给你带来愉悦的心情。也许在他人眼中,你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为了成功,但是他们不知道你就是以这种简单的“喜欢”获取了自燃性的热情。

因此,热爱本职工作就成了所有参与工作的人的必修课题。稻盛和夫认为,自燃性的热情首先要使自己有一颗单纯的心,也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自私自利,并且毫无杂念地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帮助,能对企业起到作用。

追求完美主义

稻盛和夫对他的一位叔叔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叔叔是海军航空队担任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是需要和战斗机同行的,但是这些维修人员从来不会去乘坐自己所维修的飞机,因为他们都信不过自己,要是谁问:这些飞机维修得毫无瑕疵吗?这些维修人员都不能毫不犹豫地答道“完美无缺”。所以这些技术人员对于自己所维修的飞机都不抱有乐观态度,大家都愿意去乘坐同事所修的飞机。这是一种没有自信心的表现。

说到这里,稻盛和夫打了个比方。他说,假如我们都是手术台上的医生,而面临手术的患者却是我们的家人,那我们还能心存侥幸、不尽全力吗?我们还会推三阻四地找不负责任的同行来顶替吗?显然这个时候,我们会自己拼尽全力,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给自己的亲人做这次手术。

若要问其中原因,稻盛和夫的答案非常干脆。他认为人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自己把每一天都当做事关性命的挑战,而自己已经在这种挑战中磨砺出来,当真正的挑战来临时,也就是小菜一碟,举重若轻自然是不在话下。

每天都把“完美”当做自己的目标来奋斗,虽然看上去不近人情,或者不合常理,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去做了,那么期望的工作成果就会在前方向你招手。

让狂野的梦境无边无际

稻盛和夫说他经常做非常狂野的梦,梦境无垠,并且接连不断。稻盛和夫说在梦里经常梦见自己的企业王国,于是他尽量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梦想日渐成熟,这些梦就会转化为强烈的想法和念头。

之前说过,在稻盛和夫刚刚步入社会的初期,四处求职而不得,后来在大学老师的介绍下进入松风工业工作。熟悉稻盛和夫的读者会很熟悉这家公司,松风工业这家公司可以说是稻盛和夫的口头禅,这家公司濒临破产,长期无法运转,员工接二连三地辞职,直到能走的全都走光了,只剩下稻盛和夫孤身一人。

稻盛和夫也不是圣人,面临如此衰败的公司,他也不想干了,然而由于他哥哥的阻止他没有离开这家企业。既然确定了继续干下去,他想就得摆正心态,认真工作,于是独自一人孤独地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

稻盛和夫把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部都投入到研究工作之中了。他虽然常说“就这样吧”,但是实际行动起来却不像这句话这么软弱无力,埋头苦干的他终于研究出了成果,这让他雀跃不已。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第一个成果使得他对研究有了更丰富的想象力,进而他就想要研究出更多的东西来。这也是他孜孜不倦地拼命工作的原因之一。乐此不疲的他在研究与实验的世界里翩翩起舞,为他自信的张扬和成功的资本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与辞职相关的事情,他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他一心一意专注于研究新成果这项工作,这使得他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之中。由于他的努力和成果让上级领导注意到了他,对他这种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的行为予以支持,希望稻盛和夫能够力挽狂澜,研究出更多成果,以挽救公司倒闭的危局。

其实,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稻盛和夫疯狂,就连这家稻盛和夫口中的破公司都有点疯狂,竟然把拯救公司于危难之中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员工身上。

稻盛和夫在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说:“现在回头看,我意识到,这种挫折乃是上苍为提升我而特意赐予我的磨炼和考验。”这种考验对于稻盛和夫显然不仅仅是努力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敢想敢干,有了想法,就会拼命付诸于实践,从不拖泥带水。他还说:“在人生的里程中,有的人走向辉煌、美满幸福,有的人历尽坎坷,有的人平平凡凡,而他们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一念之差。”

稻盛和夫认为要心存强烈的愿望,每个人都应该保有这种强烈的愿望而认真地对待生活。即使我们身处困境或者正在经历不幸,也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不放弃自己狂野的梦想。希望和梦想对于个人来说,并非简简单单地理解为是所谓远大目标,而是一种人生气势,这种气势会影响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稻盛和夫借此告诉大家:“心里的愿望会牵动人生的发展,强烈的念头会发展成具象。”这是他从其一生经历中所总结出来的,他尊其为“宇宙法则”,并矢志不渝地遵循这一法则。心存美好的愿望,就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那狂野的梦。

在暴风的旋涡中心工作

一个公司运作并非靠单人独力,而是需要多人合作。众所周知,公司就是上司与下属还有周围相关人等同心协力成就的一份工作,所以公司的领导核心都应是站在风暴中,无论工作的性质与目的如何,都要努力去把事情做好,负起核心责任。然后公司的人才会融入这场风暴之中,“就像上升气流风起云涌由下蹿上似的,把所有人都卷进来”,并且整个组织就会受到自己的震撼。这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这种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激情控制局面,从而身上散发出一种可以影响到周围人的光环,在这种光环中心的影响下,一群人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你只是随随便便地进入了某个公司,随随便便地跟着某个领导的节奏做事,随随便便地混日子,那么你就只能随着领导的旋涡转个不停,工作也就失去了主动性,那样工作所带来的喜悦将会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都要力争成为旋涡的中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工作,享受站在暴风中的快感。

因此,如何成为旋涡的中心、创造属于自己的暴风旋涡,就成了一个难题。

自告奋勇和毛遂自荐虽然高调,但却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不一定是管理者或领导,我们不一定是掌控局势的掌权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这种目的。稻盛和夫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有一个“提高本月营业额”的课题,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站起来说“前辈,总经理交代要提高营业额,所以今天下班后我们聚一聚,想想该怎么办才能达到总经理的要求,你们说好不好?”在稻盛和夫的眼里,这名年轻人已经是一位站在旋涡中带动他人转动的人了。当然说这种话需要勇气,要面对无知之人的妒忌与羡慕,这些人会说这小子不过是想逞能罢了,这种氛围必须要忍受,等到真正做出成绩来,谁都会后悔当时看低你。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站到旋涡之中,或者自己创造旋涡,带动周围人一起转动起来,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使我们有“快意人生”的感觉。如此一来,我们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工作中体现了自我价值,更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每天都可以精力充沛

对于稻盛和夫工作律大家可能听得最多的是关于努力的话题,我们这一节不讲努力,而讲精力充沛。

那么这两点有什么不一样呢?当然,这两点往往不可分割。但不同的是,努力是一种工作态度,而精力充沛是一种生活状态。

稻盛和夫还是个研究员的时候,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为了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为了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天天都研究创新,日日都要改善改进,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好,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好。

稻盛和夫认为,这样做并非是自己矫情,每天的改进改善可以说微乎其微,似乎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以这种精神饱满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生活,那么这积累下来的变化就会相当可观。因为稻盛和夫从来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自然也不会机械被动地做简单的重复运动。他每一天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对待工作。他认为,无论是研发还是经营,这种精神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因为这种饱满的状态影响了我们对待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非单纯的努力。

稻盛和夫有远大的志向,但却不喜欢设定长期的计划。稻盛和夫说,京瓷公司也是这样,自创业以来都没有什么长远计划,一般的企业都会有“五年计划”“十年发展目标”这类的长期计划,而他所经营的京瓷公司并没有。

稻盛和夫给出了一个答案,长期计划会牵涉很多人的目标与关注,而且是个表面上的名头,如果设定了计划而公司达不到目标,会让员工那份饱满的精神状态泄气,还会使员工产生好高骛远的情绪,从而觉得长期目标还早着呢,又不是当下,着什么急,这种情绪显然不是稻盛和夫所想看到的。

然而,稻盛和夫的内心却有一个真正的长远计划,他的这个计划就是——今天所干的就决定了明天的成果,这个月的工作就决定了下个月的业绩。因此,稻盛和夫非常强调每一天的目标达成与否。

稻盛和夫认为,与其漫无边际地看着五年、十年以后的目标,不如着手于每一天,只有精力充沛地过好每一天,才能够从容地、健康地迈步向前。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这一步步的积累会产生魔术般的不可思议的相乘效果,会催生进一步的努力和成果,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达到一个我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目标。”

敢于向巨人挑战

稻盛和夫从一个面临倒闭的小公司的职员,一直做到“经营之圣”,其间并非一帆风顺。

1983年,日本政府出台通信领域的新政策,民营化成为一个机遇和挑战。稻盛和夫向公司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京瓷创业以来至今积累资金共有1500亿日元,请允许我动用1000亿日元。

稻盛和夫想利用这笔资金进军通信领域,而他的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其他高层的理解,大家都认为稻盛和夫简直就是疯了,因为这样做实在是太鲁莽了。

他们这样认为,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那个时候,日本国内的电话业务被电电公社垄断,成为执牛耳的市场大佬,稻盛和夫这一举动在京瓷公司的眼中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而稻盛和夫却认为,电电公社一家垄断造成了日本的通话费用居高不下,甚至比国际水平高一大截,百姓们都翘首以待有新的公司站出来与电电公社竞争,从而达到降低通讯费用的目的。然而,第一个向如此巨人一般的公司发出挑战的公司,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因为毕竟经营公司不是赌博。所以在京瓷公司内部,稻盛和夫的这一行为被视为疯狂。

电电公社员工有33万,年销售额有4万亿日元,是一个巨大的通讯企业帝国,稻盛和夫的公司在这家公司的面前渺小得如蚂蚁一般。这是一场蚂蚁对大象的博弈。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虽然发展迅速,但毕竟只有1万多员工,年销售额不过是电电公社的几十分之一。这些外在的劣势不说,就连稻盛和夫本人也是学化学专业出身,对于通讯领域可谓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但就是这只“小蚂蚁”打出了响亮的口号——建立第二电电的京瓷公司。稻盛和夫还自嘲地说自己就像堂·吉诃德拿着长矛向风车挑战一样。

其实,稻盛和夫并非完全为了成就自己的企业神话,他之所以如此奋发图强,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想为民谋利。稻盛和夫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尽力”。显然,他做到了这一点。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开拓从未探索过的领域。

车载电话是稻盛和夫在这个新领域要拿下的主要项目。车载电话当时叫做移动电话,后来发展成我们现在所称的“移动电话”的概念。然而在当时,这一行业的前景十分惨淡,车载电话在日本发展顺利的企业微乎其微,放眼世界,也没有几家进展顺利。当时的境况虽然惨淡,但是研发的速度却相当之快,稻盛和夫认为就以这种研发速度,拿在手里的可移动电话很快就可以面世了。

赢利状况的惨淡,使得稻盛和夫在董事会上遭到责难与讽刺,甚至有人说“你不过只拿了个包子皮回来,包子馅都留给了别人”。但稻盛和夫坚持这是失而复得的战略,也正如他所说,随着业务的拓展,手机业务发展很快,随后他成立了“AU”公司,而他的手机业务与其他大公司不相上下。

永不停歇地思考

松下幸之助——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的其中一位,也被称为“经营之神”。这位重量级的人物可以说是稻盛和夫的前辈,他的演讲曾经使得稻盛和夫受到过极大的鼓励。至今,稻盛和夫回忆起听松下幸之助演讲的往事,仍感慨万千。

原来,松下幸之助在那次演讲上提到过一个“水坝式经营概念”。这对于刚刚创立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那时候,稻盛和夫不过是个经营新手,面对当老板这个职业还是非常生嫩。

稻盛和夫认为,迈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就要向其他成功者学习有用的经验,无知不可怕,放任自己的无知继续下去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正在稻盛和夫学习的意愿很强烈的时候,他收到了松下幸之助演讲的简介,并对这位传说中的经营之神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想去看一看这位人称“神圣”的大师究竟有什么秘诀,“偷师学艺”的想法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稻盛和夫毫不犹豫地报名去听这位大师演讲,但是松下幸之助演讲的当天,稻盛和夫却因为工作的事情而迟到,只能站在会场的最后一排,聆听松下幸之助的教诲。“景气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以景气的方式经营,而是应该思考不景气的时候怎么办,在自己从容有余时先行蓄积。换句话说,我们从事经营应该要像蓄水防洪的水坝一样,设法应付不景气时的一切难关。”

稻盛和夫后来渐渐明白松下幸之助所讲的道理:如果天降大雨,汇聚入川,河川上涨,势必造成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因此,我们要建立水坝,把雨水拦截下来,等到河水需要水源的时候再进行泄洪。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灾害,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从天而降的雨水。松下的水坝式经营就是在这种治水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公司经营策略。

这是稻盛和夫所回忆起松下幸之助演讲的大意。其实这种道理很容易理解,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在当时就有人责难松下幸之助,起身问道:“这些道理谁都懂,但做到这些的方法你怎么不讲呢?我们是来听您讲这些方法的。”

松下幸之助半天没答出来,很尴尬,最后说了一句:“嗯!这个问题你自己不想可不行啊。”然后松下幸之助就不再言语,而这句有敷衍嫌疑的回答让在场听众嗤之以鼻。

但稻盛和夫却感到了震惊,脑中如同电流经过一般——原来松下幸之助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各种公司千差万别,根本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药”,如果只是抱着达到这种情况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那就绝对没有办法筑起真正的“水坝”。

因此,只有不断地思考适合自己的道路该怎么走、自己的危机在哪里、出路在何方,我们才能够经营好一个企业,经营好自我。

细节成就神迹

努力与执著可以使人完成工作,但是想要完美地完成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稻盛和夫认为,要想达到完美的工作境界,就必须注重细节。

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大多数人都知道,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即“百分之一的灵感永远要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要重要”。这并非是否定努力工作的方式,而是说明这百分之一的重要性。工作中的细节往往就如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一样重要。

稻盛和夫深深地理解这一点。在他的回忆中,这种事情可谓举目皆是。

稻盛和夫在刚刚进行新型陶瓷研究的时候,新型的陶瓷粉末研磨需要罐磨机,而罐磨机其实就是一种陶瓷工具,在里面放上石块,在罐磨机的转动下,慢慢将这个石块磨碎。在研磨之后,稻盛和夫的一位前辈走了过来,用刷子仔细地清洗罐子里的石块。这位做清理的技术员一向勤勤恳恳默不做声,风格低调,平时稻盛和夫也不太在意。

此时稻盛和夫却觉得没这个必要,用得着费这么大牛劲去清理吗,痛痛快快地清洗一番不就好了吗,稻盛和夫嘀嘀咕咕地就想赶紧走开。

但向来注重细节和思考的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脚步停了下来,开始仔细观察这位前辈的工作。“只见他用刮刀剔除粉末”,“再用刷子用心清洁”,“最后用腰间的毛巾擦拭干净,石块被清理之后显得干净而光滑”。

这些举动让稻盛和夫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甚至感觉头上被砸了一棒子。

因为他们所做的这个项目,需要高度的精确,确保排除杂质,才能够进行精确的混合。然而,稻盛和夫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像这位前辈这样精心清洗、仔细擦拭,清洗环节在他的手里只是草草应付公事而已,并没有达到真正清洁的目的,这就导致了他后面的合成因为掺杂进那些没有清理掉的杂质而头疼。

在这次事件中,稻盛和夫认识到了注重细节的重要性。他还引用了一句德国格言“奇迹往往因为细节而产生”,说明细节的重要性。

而稻盛和夫不仅仅是只看到表层问题的人,他继续思考,总结出注重细节一方面来自于人本身的注意程度,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则是经验,实际的经验能够让我们注意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细微环节。这也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的人往往不能受到重用;二是因为他们不可能去凭空想象工作中每一环节中都有什么细微之处值得注意,这就让他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有意注意论

“有意注意”,这是稻盛和夫的名言。他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最能够体现一个人能力的,就是看这个人是否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而稻盛和夫提出的“有意注意”,意思就是说有意地去注意,指具有目标预定性地用一定意志力主动努力去注意。稻盛和夫说,“心纯见真”,清澈纯粹的心灵可以看见真相。因此,“应该努力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才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观察和认识事物”。

在稻盛和夫的观念中,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要明白自己面临的情势。为此需要触及事物本质的、敏锐的洞察力,不忽略细节。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源于神经的集中,而这集中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

在这里,稻盛和夫认为人的精神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联,神经的集中如果能成为一种可控的习惯,那么在工作中的种种细节都可以被我们随时集中精神而掌握。也就是说,在我们需要集中精神的时候,我们的神经就要像上了劲的弹簧一样绷得紧紧的。然而,在一般的工作中,稻盛和夫却发现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集中精神、绷紧神经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员工们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精神集中却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习惯的刻意培养,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少了。虽然人人都有上进之心,但是真正去培养自己习惯的人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这种可怕不是源于我们的无知,而是我们明明知道怎么办会变得更好,而不去这样做。

稻盛和夫说:“很多人都以忙为借口,不注重这种习惯的培养,也无暇注意细节,但其实繁忙正是养成这种习惯的最佳时刻。即使是你不关心的事物,也应该试着有意地予以注意,这就叫‘有意图的注意’,或叫‘有意注意’。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就使人们具备了一种能力,一旦需要,就能很快作出正确判断。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注意力,因而随时能下正确决断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有能耐的人物。”

那么,什么才是稻盛和夫口中的“注意”呢?稻盛和夫认为,集中精力意味着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完全钻到里面去。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尤其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注意”。

稻盛和夫认为,人们在工作的时候,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而已,虽然责任是工作,但仍然处于人与人沟通的社会环境之中,这样就往往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客观条件和本身主观因素的限制。集中注意力从事工作,就要通过主动地去使用意识来达到高度集中。而所谓克服困难,也就是排除外界的干扰,克服分心的念头。“有意注意”理论并非独立存在或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它也是稻盛和夫从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稻盛和夫认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集中精神去做这件事。然而,如果不做这看似不起眼的努力,那么这份工作很难随着我们糟糕的情绪完成。也就是说“有意注意”和认识工作的目的、积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这些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在“有意注意”这一理论上,稻盛和夫非常强调环境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在年轻的时候,整天忙得天昏地暗,还要在走廊听员工的汇报,但是他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听报告,这使他意识到讨论事情就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在走廊,倒不是说形式的重要性,非要搬到大办公室去,而是既然要讨论事情,就应该找一间办公室或者到比较清静的地方去谈,这样可以专注地听。他告诫自己不能再有此轻率之举。

当集中精力以后,办事的效率就会提高。久而久之,就能锻炼自己“有意注意”,因而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有意注意”就像在使用锤子,要想让锤子发挥最大的效果,就得把力量集中在前端凸起的那一点,也就是关键的“集中力”上,稻盛和夫如此说。

只要做到“有意注意”,那么让我们的工作走上预想的轨道并非难事,我们甚至还可以借此更加了解自己的人生。

〔解码3〕斗志篇

超级努力的工作态度

2008年7月17日,稻盛和夫在日本最大的会场横滨国际会议场进行了名为“六项精进”的演讲。在他讲话的一个多小时过程中,会场内鸦雀无声,人人都怀着一种感动的情怀聆听稻盛和夫的教诲。

稻盛和夫最先提出来的就是“付出不输给任何人的努力”。很多学者将这一条列为稻盛和夫“六项精进”之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人生是一台戏,这台戏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花费毕生精力去演一台什么样的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稻盛和夫谈起工作经验,嘴边始终挂着“努力”两个字,一般还会加上“超级”二字,用“超级努力”这种强调口气来宣说它在稻盛和夫工作规律中的重要性。现在很多教育提倡人们注重方向,而不注重努力,经常说即使再怎么努力,走错了方向也只能南辕北辙。稻盛和夫则不同意此种观点。南辕北辙在他的眼里未尝不是一种成就,只要用它的“超级努力”精神,绕地球一圈回来也并非难事。那时你将不再是现在的你,你将是升华的你、圆满的你。

稻盛和夫并非是吹牛先生,他用自己的发家史证明了这一点。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就进了那家破公司,老员工一个个隔三差五地辞职,并且嘲笑这个新来的员工怎么会这么傻,还在这里继续干下去,是不是被骗了。面对如此窘境,稻盛和夫并没有因为巨大的困境和当时前途的一片暗淡而灰心。他虽然说“就先这么干下去吧”,然而他却进入了一种“超人”状态。他的这种状态是让自己不知疲倦、不辞劳苦地昼夜投入到这份没前途也没“钱途”(公司面临倒闭,发不出工资)的工作上。

即便后来稻盛和夫在27岁创业,成立京瓷公司,但当时对于经营企业,他还是个门外汉,对经营事宜一窍不通,他只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让公司倒闭关门。就这样,他从清晨就开始工作,直到夜里12点还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甚至凌晨一两点钟他还在忙里忙外。

当京瓷创立50周年的时候,稻盛和夫回忆:70多岁的他努力虽然不如从前,但他自豪地说在这50年的工作里,他勤奋工作,没有丝毫懈怠。稻盛和夫说,他出了这么多书,做了这么多的演讲,其实他最根本的成功法宝就是“努力”二字。而正是“努力”“超级努力”,让他站在了世界顶峰。

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

上面讲到要有超级努力的工作态度,但这个“超级努力”并非是盲目努力。稻盛和夫认为,我们在看到自身巨大潜力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但后面他还补充了一句,“更要尽力而为”,不能因为瞻前顾后而让自己超级努力的心态有所放松。这样一来,看似难以达成的工作也会变得轻松起来。超级努力并非是要让我们进入一种癫狂的工作状态,而是让我们每天的努力变为一种轻松控制工作氛围和节奏的重要武器。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就要拼尽全力,迎难而上,努力做到最优最好。如果真的能力有限,达不到要求,就承认自己的不足,不用伪装得很行,并以此作为起点,加强学习。

稻盛和夫回忆,他刚进入松风工业的时候,尚是一个刚进入大城市的、没见过世面的“标准乡巴佬”。因为张嘴就是浓厚的南方口音,这让他觉得非常自卑。但稻盛和夫承认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能力有限,并为此作出巨大努力尝试着改变,紧紧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技术。他说:“真的做不到的话,不必装作很行。承认自己有所欠缺,并从那儿出发吧!”终其一生,他都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忘了这个经验。

其实,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为了要面子而忽略了工作效率,常让我们自己陷于被动。台湾经营大王郭台铭曾经说过,死要面子会让我们连“里子”都会丢掉。稻盛和夫在这一点上也有着很深的感慨。他说绝对不能看低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一件事时,绝不能为了面子上的顾虑而敷衍过关。一定要看到自身的非凡潜力,对于看似难以做到的事情,绝对不能轻言放弃。

稻盛和夫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一开始人们都还知道努力,可是一经挫折之后,那种努力的劲头就消失殆尽了,就开始放弃了,就逐渐随波逐流地混日子了。如果这样,我们的工作也不会出彩,最终将什么也得不到,人生也会黯然失色。我们必须坚韧不拔地努力再努力,挑战自己极限之后的极限。非如此难以成功,非如此难以挥洒人生的激情。

稻盛和夫还感慨道,现在经常听有些人后悔地说“如果当时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这种后悔至极的想法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有这样的觉悟,就应该拼命地把当下的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做好、做完美。稻盛和夫认为,尽力而为是针对量力而行所言,努力必定有丰厚的回报。当年京瓷公司正是以这种撼天努力的精神完成了IBM的订单,从此在世界上获得巨大的声誉。由此,京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陆续接到了美国快捷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摩托罗拉等公司的订单,并很快上市,进入了一流企业的行列。

稻盛和夫用一定要胜出的决心和毅力,带领公司员工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攻克难题,最终走向了成功。

最后的百分之一

稻盛和夫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完美主义的重要性,并把完美主义当做人生的信条。这一方面来自于他个人的性格,另一方面来自于他在从事工业制造中的经验所得出来的结论,最后形成固有的观念,让他几十年如一日都这样遵循完美主义的信条。

稻盛和夫认为,如果在一项工作中,前面99%都完成得相当顺利,但是只要在最后的1%因为自己的放松、疏忽大意而出现了什么差错,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败,导致整个工作成为“无用功”。

稻盛和夫就是亲身经历过这种失败,所以才会有切肤之痛。

京瓷公司在新型陶瓷的制作上,需要按照比例将粉末状态的金属氧化物混合,然后再放到模具内加压成型,再放进高温高压的炉中烧化结成固体,这时候出来的产品虽然已经定型,却还只是半成品,需要进行研磨工序,还要对表面进行金属加工处理。一个产品生产出来需要很多道工序,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到极点,这就需要员工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够完成这个产品。

因此,想要完成一个产品,99%的努力是绝对不够的,剩下的1%存在太多变数。如果因为前面99%的工作都做得相当完美而自满,放松后面的工序,这就特别容易导致产品成为劣质品。所以,稻盛和夫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求100%的努力,如果在最后的1%时懈怠了,那么前面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

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生产的陶瓷类电子器件,基本上都是按照客户的订单要求而生产的。而那些需要京瓷加工零件的电器公司,向来以“上帝”自居,经常说:“我们公司需要的零件至关重要,如果用你们京瓷公司的新型陶瓷,必须按照我们要求的这些规格进行制作,并且在×月×日前交货。”

京瓷公司的销售员都是这样从这些公司那里获得订单的。

交货日期向来是衡量一个公司能力的指标,如果在交货日期那天京瓷公司没有拿出足够的产品或者产品质量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就算京瓷公司违约。所以,京瓷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日期交货,并且保证高质量地生产出产品。

如果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出现一点细微的差错,承诺的交货期将无法兑现,这就等于砸了公司的招牌,毁了公司的信誉。

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圣”,并非意味着他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而是他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下一次的产品更加完美。

稻盛和夫说,如果临近一笔订单的交货日期,却因为公司一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生产出了劣质品,而如果这些产品的制造周期是两周,问题又发生在最后阶段,那么等于公司白干了半个月,并且还要再用两星期来弥补这两个星期犯下的错误,重新制造。

稻盛和夫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的销售人员低三下四地向客户不断道歉,点头哈腰地承诺,请求再宽限两个星期,一定可以完美交货。但在这个时候,京瓷的销售人员往往会遭到客户的严厉斥责:“我们把产品委托给你们这样的垃圾公司制造,真是把我们拖累得整个生产线都要停产!”或者大发雷霆道:“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与你们这样的公司合作了!”

稻盛和夫记得非常清楚,他们的销售人员是一个个子高大的男人,却被人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哭着鼻子狼狈而回。这种事情让稻盛和夫永远也忘不了。

这种刻骨铭心的教训使稻盛和夫深深地感受到,工作一定要追求完美。这种理念成为他灵魂的一部分。

为了不再出差错,稻盛和夫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尽到最后1%的努力,时时刻刻都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注意到产品生产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细小的内容都要精心再精心地对待。

这里其实也包含了前面所讲到的“有意注意”理论。稻盛和夫再次强调最后的1%,就是为了要告诫每一位员工,无论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努力做到完美,不可粗心大意,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投入100%的精力,甚至要投入200%的精力。

就是凭借着这种精神,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才能不断地超越同行,完成一批又一批要求苛刻的订单,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洞穿岩石的意志

稻盛和夫认为,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普通员工,自身的意志其实就是自身的目标。一旦确立了目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目标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地实现。要想走向成功,这种坚强的意志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越是艰辛,越是困难,我们就越需要坚强的意志。

稻盛和夫说,我们常常见到这么一种情况,很多人的目标由于各种原因,很难按时按量地完成,于是就降低自己原先设定的目标,甚至完全放弃目标和全盘计划。

这种轻率的态度,不仅让我们离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给周围其他员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这是领导者和经营者犯的错误,那么你的下属将会受到全面低沉气氛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你作出壮士断腕的决策。

稻盛和夫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京瓷公司股票一旦上市,就意味着公司有责任公开公司的来年业绩预报,对股东作出相关承诺。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下,有不少人借口经济环境的变化,毫不顾忌地把预定的目标向下调动。但同样的情况下,也有人却能够出色地完成目标。

稻盛和夫认为,当下的经济大环境非常不稳定,变动频繁而剧烈,如果我们缺乏“无论如何也要达到目标、履行承诺的坚强意志”,那么接下来将难以为继。

假如我们去迎合环境的变化而降低自己的标准,那么往往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如果我们降低了目标,一旦遭遇新的未知危机因素的袭击,那么就不得不再一次向下调整。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遇到挫折与困难,就想到后退一步,这样下来很可能造成与我们工作相关的各个领域人员的失望。

稻盛和夫认为,设定高目标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因为怕环境的变化就把目标设得太低,否则不足以激发士气。

大智若愚的工作律

人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往往停留在最开始,然而当新手一个个成了老员工,那份激情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以往努力地工作也变成了懒散地混日子,以往勤勤恳恳的那些人也由于熟悉了环境开始懈怠,这种懈怠不仅意味着员工不努力工作,还表明有不少人变得开始骄傲自大。

稻盛和夫说,人的烦恼有108种,这里面的“欲望”“恼怒”“愚痴”是由人的卑怯之心转化而成,这些最容易导致人的烦恼,佛家将这三者视为“三毒”。

在工作中获取成就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现在的人往往“想要获取更多的金钱”“想要获取比他人更高的评价”。这种欲望本来很常见,几乎人人都有。然而,当人们得不到这些时,或者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所想要的程度,就会产生恼怒的情绪,“为什么还是不尽如人意呢?”紧接着就会发泄本能的“愚痴”和不满,生活也就被这所谓的“三毒”所支配。

但稻盛和夫并非是教育我们要抛弃这“三毒”,他认为“三毒”虽然让人们迷失自我,人们却又离不开这些。人生在世,吃喝拉撒睡全凭欲望而动,人们用暴力表达自己的愤怒,用吃东西满足自己的食欲,这一切都是“三毒”之表现。

稻盛和夫认为“三毒”虽然有存在的必然性,但绝对不能够过度,工作上的心态一样如此。他认为,这种“毒”不能够排出体外,但却可以在体内进行最大化的稀释,而稀释的方法就是努力工作。“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我们体内的“三毒”就会自然而然地稀释,我们自身的欲望也会得到合理的疏导,从而就不会被这“三毒”牵着鼻子盲目地行进在无尽的黑夜里。

稻盛和夫对此非常感慨。他说热衷于工作能够让自己的愤怒之心得到极大的缓解,也就没有太多闲暇发牢骚,自己的健全人格就会在工作之中慢慢塑形。

稻盛和夫认为努力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我们在修行中孜孜不倦,努力向前,磨炼人格的同时,心志也被锻炼得更加坚强,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大有裨益。通过这种心志的成长,我们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社会属性价值都会朝着一个很好的方向前进,最后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