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小说(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0:31:36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李穆南,竭宝峰,刘心莲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历代小说(下)

历代小说(下)试读:

编写说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用了近1200万字、4卷136分册的洋洋篇幅来记述。

一、政治历史卷:分为历代帝王、王朝更替、历代名臣、权臣末路、宫廷政治、后宫政治、政治事件、千古奇案、历史典籍、中外关系、历代律令、历代官制、历代宦官、历代状元、历史掌故、历史之谜等32分册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二、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三、科技军事卷:分为古代生物与医学、古代数学与物理学、古代天文历法、古代地理与农学、古代化学、古代发明与发现、历代科技、科学名家、军事统帅、兵书通览、著名战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军事谋略、军事工程、军事间谍等32分册来展示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巨大成就,演绎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残酷。

四、社会民俗卷:分为商业贸易、社会经济、农业制度、古代教育、古代民族史、思想文化、千秋教化、典章制度、传统节日、婚育习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民居民俗、游艺文化、中华武术、风水与巫术等36分册来解读古代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表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为了摒弃传统历史教科书条条框框式的说教,增加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本丛书分门别类采用辞条的形式,并辅之以大量丰富、精美的插图,以立体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的宏伟历史画卷。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悉心指正。本书编委会

三、长篇小说

《搜神记》

《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人,东晋史学家。生卒年不详。推知约生在西晋太康时期,卒于穆帝永和间。干宝少时勤学,博闻强记。“性好阴阳数术”,迷信鬼神。因有才被召为佐著作郎,因有功被赐爵为关内侯,东晋元帝时主持修编国史,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他作司徒右长史,后又升为散骑常侍。据记载,干宝曾著《晋书》二十卷,《搜神记》三十卷,又著《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数十篇,《隋志》著录《百志诗》九卷、《干宝集》四卷。但除《搜神记》今存二十卷外,其余都散佚。《搜神记》又称为《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具体成书年代现在很难确定。《搜神记》原共三十卷,传到宋代已有所散佚。现行本杂有少量后人的作品。

流传的二十卷共四百六十四条,是明朝胡应麟从《法苑》、《太平御览》、《初学记》、《北堂书钞》等书中集佚编定的。鲁迅把它称之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明朝的胡震亨刻入《秘册汇函》,毛晋又收入《津逮秘书》,于是得以行世。

可以说,《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总结和整理,又有加工创作。书中内容博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方面。

记载神仙术士的法术异能之事。书中仙家术士的画符念咒、隐身变形、驱鬼逐妖、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等法术既宣扬宗教思想,也反映了道教兴盛的历史现实。如“左慈使神通”条载左慈参加曹操的宴会时,在盘中钓得松江鲈鱼,购得蜀中生姜,都是须臾间的事。一坛酒一块肉干可使百官醉饱。后来曹操要杀他,到集市上去搜捕他,然而集市上的人突然都和左慈长得一模一样。后来左慈干脆逃到羊群里,化为羊了。于此可见神仙方术异能之一斑。书中记录的其他神仙术士还有赤松子、宁封子、葛玄、管轳、郭璞等。另有一则“天竺胡人”,写印度人来江南表演“断舌、复续、吐火”的魔术,大受欢迎。它反映了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的情形。清·吴友如画宝·巫驱假鬼

记载神灵和物怪变化的故事。书中所记神灵与仙家不同,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海、河、湖、水均有神,蚕神、灶神等也在民间侍奉甚广。这类故事在宣扬封建消极落后观念的同时也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有许多进步因素。如“丁姑”条,讲述江苏丹阳丁氏女嫁到夫家,婆婆对她特别苛刻,丁氏女受不了,于是自缢。随即,这位丁氏女便常常在村子里显灵。有位巫师祷告说:“感念民间女子,一年四季辛苦劳作,从今以后,可以在九月七日这一天停工歇息。”后来,人们看见了丁氏女身形。她穿着青白色的衣服,戴青伞,跟着一个婢女。她们来到朱渚津求渡。这时,有两个男子坐在一只船上撒网捕鱼,那丁氏女向他们呼喊求助,欲登船过江。那两个男子相视一笑,调戏她说:“只要你顺从听话,做我们的老婆,我们才能把你送过江去。”丁氏女说:“说你们是好人,而我却一无所知。你们如果是人,就让你们入泥而死;你们是鬼,就让你们掉进水里。”那两个男子吓得急忙躲入草中。须臾,又有一个老头载着芦苇乘船而来,丁氏女请他帮忙。老头儿说:“船上没有铺垫,怎么能让你们坐在船板上呢?恐怕不能载你们了。”丁氏女说没关系,老头儿就拿下一半芦苇,把她们安置在船上,径直向对岸渡去。到了南岸,临别时她对老头儿说:“我是鬼神,不是人。我自己当然能够过江的,但却想见见世面,看看人间的一些丑态恶行……承老人家的厚意,把自己的苇子卸掉而让我上船,这使我深为惭愧和感动,应当用什么来报答你才是。老人家快撑船而返,必有所见,也一定会有所得的。”老头儿说:“惭愧!这船上潮湿闷热,怎敢蒙谢?”他撑船回到西岸,看见那两个男子漂在水上,又向前走了几里,只见有数千条的鱼儿在江边跳跃,被风一吹,全都落到了岸上。老头儿随即扔掉芦苇,载着满船的鱼儿回家了。民间于是称呼她为“丁姑”,到处祭祀她。清·吴友如画宝·死作剧鬼

记载鬼魅精怪故事很多,佳作也多。记载人鬼之恋的“谈生”、“钟繇”、“紫玉”等生动表现出封建社会男女青年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对旧势力的抗争。记载死而复生故事的篇目如“王道平妻”、“河间郡男女”、“方相脑”等,既有优美的爱情,又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苦难,人们只能在虚幻的世界里寄托美好的理想。《河间郡男女》写道,河间郡有男女私订终身,后来男子从军,女子的父母便要逼女儿另嫁人,女儿嫁人后不久就病死了。男子退伍后,来到她的坟冢,悲痛大哭。他把坟墓挖开,女子竟然复活,被男子背回家。女子的丈夫知道了,问男子索回妻子。男子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天下哪有死人复活的事情?这是天赐给我的女人,不是你的妻子。”于是女方的丈夫和男子诉讼到官府,官府也不解决。王导向朝廷奏道:“以精诚之至,感于天地,故死而更生,此非常之事,不得以常礼断之。请还开冢者。”朝廷便依从他的建议,把女子判给了开墓的男子。这个故事曲折动人,反映了人们对真诚的爱情的肯定,结局还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魏晋时期,由于家教迷信思想泛滥,出现了许多反映神仙灵怪、巫术妖异的故事。干宝的《搜神记》就记载了不少这样的故事,其中有不少遗闻逸事,或者采自前史及其他志怪小说,或者是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等。作者写这部书的本意是“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即让人们相信鬼神是存在的。在今天看来,《搜神记》确实有一些宣扬封道迷信的糟粕,但也保存了大量的优秀民间故事,揭示了一些婚姻、政治等社会问题,反映了较广泛的思想内容,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搜神记》记有大量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如《紫玉》《兰岩山鹤》等借人神恋、人鬼相恋或借离魂梦幻来摆脱当时不可挣脱蹬束缚。饱含着辛酸,又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蕴涵着浓郁的人情味和强烈的现实性,给人留下很深很美的印象。《搜神记》的故事中还有不少反映普通人对强权势力的反抗。《三王墓》又称《干将莫邪》,是一个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故事,悲壮激烈,十分感人。《韩凭妻》也是一个流传比较久远的夫妻爱情故事,两冢间竟生出攀根交枝的相思树,两人双双化为鸳鸯,交颈悲鸣,表达了他们对康王卑劣残忍的反抗。《搜神记》也有少量记述破除迷信和不怕鬼的故事。《宋定伯》不怕鬼的故事非常有名,很有意思。《搜神记》在艺术上也有独特的价值,代表了志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搜神记》记录的奇闻轶事色彩纷呈、斑驳迷离,虽不像后代小说那样宏篇巨著、人物复杂、情节曲折,但其小巧的篇章结构也自成特色。在四百多篇的作品中,多是一二百字的短篇,其中不少是几十字,甚至十几个字乃至几个字。所以叙述往往比较直接,粗呈梗概,呈现出简洁明达、洗练、劲健的特点。

干宝虽然“并非有意为小说”,但其中一些优秀篇目已经初见后世小说表现手法的端倪。如:注意情节的丰富曲折,增强细节场面的描绘及人物的个性刻画、展示,注重对话的特色及作用等。《搜神记》作为魏晋南北朝时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虽然还只是小说创作的初期,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却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许多典型故事,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创作素材,经久不衰。如《董永》《毛衣女》的传说,本来是两则很简单的故事,经后人不断修改,润色加工,演变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七仙女”的传说。直到今天,七仙女的传说仍是妇孺皆知,让老少动情。《东海孝妇》中颈血逆流飞上旗竿、当地大旱三年不雨等浪漫主义情节为后世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借鉴和发展,创作了著名的杂剧《窦娥冤》。另外,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经常使用《搜神记》中的典故。在艺术创作方面,《搜神记》的创作经验不仅对以后的志怪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唐代传奇的出现,甚至宋以后小说的创作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启发作用。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就曾在序中写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可见,《搜神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是深远的。

《唐宋传奇选》

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梁羽声都曾提到,他们的武侠小说创作受古代文言小说,特别是唐传奇中的豪侠故事影响极深。江湖恩怨、武林争霸、剑走龙蛇、豪气万千,所有这些武侠小说的构思、气魄其实在千年之前的唐朝已经风靡一时了。除豪侠故事外,充满感伤的爱情故事、满含惊幻的神怪故事也是唐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唐传奇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用简明的文言构造出一幅奇幻动人的画卷。而《唐宋传奇选》一书,则将唐宋传奇的精华尽收,足以展示唐宋时期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在读《唐宋传奇选》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古代小说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小说是伴着神鬼传说发展的,由于孔夫子讲过“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小说一直被看作邪门歪道,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古人是十分迷信的,他们相信世上真有鬼神的存在,于是认认真真地将有关传说当作史料记录下来。特别是六朝时候,佛教十分盛行,鬼神奇异之谈也很多,所以小说逐渐发达起来,当时被称为“志怪”,这时的人并非是有意写小说,而是将鬼事和人间事都当作事实看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说始于唐代,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那样,这时人已经不再满足作简单记录,而是借鉴史传文的写作方法,有意将奇奇怪怪的事情添油加醋,希望情节更曲折,文采更华艳,以打动读者。题材也从鬼神世界转向了人间百态。这时的小说就叫做“传奇”。传奇之名源于唐代一部名为《传奇》的小说集,意即记录人间奇事,宋代也有传奇,只是成就远不如唐代了,原因之一就是宋代理学盛行,人们写小说也充满了三纲五常的味道,把小说变成了修身教科书。只有一些爱情故事写得不错,所以《唐宋传奇选》收录了其中的精彩篇章。

宋传奇主要分为三类题材,产生了一批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爱情类的名篇有: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李娃传》、皇甫枚《飞烟传》、元稹《莺莺传》、张实《流红记》等;豪侠类名篇有:李景亮《李章武传》、薛调《无双传》、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裴硎《昆仑奴》、《聂隐娘》等;神怪类有: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裴硎《裴航》等。作家从当朝宰相到落魄文人不等,全面展示了上至军国大政,下至柴米油盐的社会生活,真实再现出唐代人们开放的胸襟和盛世气象。这些小说全用文言,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情人的血泪、侠士的勇武、普通人离奇的遭遇,是我国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以下介绍一些精彩篇章。《柳毅传》 作者李朝威。写落第书生柳毅于泾阳邂逅远嫁异地、被逼牧羊的洞庭龙女,得知她的悲惨遭遇后,毅然为之千里传书。当龙女之叔钱塘君将龙女救归洞庭、威令柳毅娶她时,柳毅昂然不屈,严辞拒绝。其自尊自重的凛然正气,赢得了龙王的敬佩,并在几经曲折后,最终与龙女成婚。《莺莺传》 作者元稹。所叙故事发生在唐贞元年间。男主角张生时游蒲州,居普救寺,巧遇暂寓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其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设法保护了崔家。崔夫人设宴答谢,并命女儿出拜张生。张生惊其美艳,遂与其相恋。后张生赴京应考,滞留不归,莺莺虽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但张生终与之决绝,并在与朋友谈及此事时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自诩为“善补过者”。《霍小玉传》 作者蒋防。这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成功的爱情悲剧作品。霍小玉原为霍王之女,只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小玉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女。她与出身名门望族的陇西才子李益欢会之初,即已从以往的遭遇预感到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因而只求与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后任他“妙选高门,以谐秦晋”,自己甘愿出家为尼。然而,曾发誓要与小玉“死生以之”的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弃义,选聘甲族卢氏为妻。小玉相思成疾,百般设法以求一见而不得。最后一黄衫豪士“怒生之薄行”,将李益强拉至小玉处,小玉悲愤交加,怒斥李益,然后痛哭而绝。《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 借梦境对汲汲于名利富贵的士子予以讽刺,对官场的黑暗予以揭露。《枕中记》的作者是沈既济。作品写自叹贫困而又热衷功名的卢生在邯郸道上遇道士吕翁,并在吕翁授予的青瓷枕上入梦,梦中娶豪门女,又中进士,出将入相,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醒来方知是大梦一场,而店主所蒸黄粱犹自未熟。《南柯太守传》作者李公佐。作品命意与《枕中记》相类,写游侠淳于棼梦游“槐安国”,做了驸马,又任南柯太守,因有政绩而位居台辅。公主死后,遂失宠遭谗,被遣返故里。一梦醒来,才发现适才所游之处原为屋旁古槐下一蚁穴。“黄粱美梦”、“南柯一梦”自此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实,后世传衍者不衰。

本书收入由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共48篇。其中唐传奇名篇迭出,成就显著,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高峰。宋传奇则由于白话小说(话本)的崛起,成就远不及唐。唐传奇的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具体来说,唐传奇的艺术特点一是作家对各种传说见闻除艺术加工外,还在其基础上进行杜撰,大量运用虚构想象等艺术手法,在真假虚幻之间,创造出文采斐然的作品。特点之二是篇幅不长,但在艺术构思上大多奇异新颖、富于变化,使情节曲折委婉、引人入胜。如《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几篇描写爱情的佳作都善于选择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展开矛盾冲突,但其构思方式和情节结构却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特点之三是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白描等艺术手法,往往三言两语即生动地摹写出人物的特征。另外,在语言、辞采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唐传奇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唐传奇最大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如《柳毅传》中,豪侠刚烈的柳毅、温柔多情而又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龙女、勇猛暴烈而又知错即改的钱塘君,以及忠厚仁义、疾恶如仇的洞庭君,无不形神兼具、栩栩如生。又如《莺莺传》,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当崔夫人命女儿出拜张生时,她一再拖延,“久之乃至”,既“双脸销红”,又“凝睇怨绝”,一副羞涩而不情愿的模样,表现了一个名门少女所特有的端庄、娴静而又娇羞、矜持的性格特点。在张生的挑逗下,她暗约其在西厢见面,但当张生如约来到,她却“端服严容”,大谈了一通“非礼勿动”的道理。这说明了莺莺性格的复杂与矛盾:既有青春的骚动,又在道德礼教的自抑下一再犹豫徘徊;既渴望爱情,又对爱情没有把握,从而构成了她在行为上的一再矛盾与反复。当她青春少女的本性压倒了道德礼教的束缚,才终于跨出了勇敢的一步,体验到了自由恋爱的愉悦。这样一个娴静深沉、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一经产生,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所以当她终遭张生抛弃,人们无不扼腕叹息。元代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便是取材于《莺莺传》,只是将这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改写成了张生应考得中、回乡迎娶莺莺的大团圆为结局,并由此奠定了著名的元杂剧《西厢记》的基本情节结构;但莺莺的性格内涵与形象特征,均是由元稹的《莺莺传》而来。又如《任氏传》中的任氏,是一个多情、开朗、机敏、刚烈的狐女形象,与六朝那些简单粗陋的狐女故事相比,任氏是第一个异类人性化、人情化的成功的艺术典型,对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塑造具有借鉴作用。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演义》,又有《三国志》、《三国志传》、《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三国黄雄志传》、《三国全传》等多种名称。简称为《三国演义》。他的作者是元未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

关于作者罗贯中的身世,历史上历来众说纷纭。可以确定的是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罗贯中长期居住在杭州,生活年代在14世纪30年代到14世纪末之间,罗贯中生活的元朝末年,统治者内部争权夺位。变乱不断,对外压榨百姓,施行苦役,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元朝的统治者开始摇摇欲坠。终于在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红巾军起义,随后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的浪潮铺天盖地。“遭时多故”的罗贯中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东奔西走,投身到了反元的起义斗争当中。明朝建立以后,罗贯中便结束了政治生涯,转而从事文学创作。罗贯中一生的小说、戏曲创作非常丰富,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但都经过了后人的改编和修改。他创作的杂剧有《风云会》、《蜚虎子》、《连环谏》三部,后两部都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风云会》。在众多的作品当中,《三国演义》代表了罗贯中创作的最高成就。《三国演义》书影

罗贯中的创作素材一方面来源于史书,更重要的则是来源于民间。三国故事长期在群众中流传,又经过民间艺人、下层文人作家再度创作、不断补充和反复加工,所反映的内容和思想历久而弥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三国演义》不单是罗贯中一人的成果,它更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书描写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汉末,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起义,不久,起义被统治阶级的联合军事力量所扑灭,而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军阀豪强,彼此间又重新混战,为的是争夺地盘。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即位,外戚何进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忧国心切,想出了一个“连环计”,用绝色女子貂蝉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拥兵自重,又大杀王允及其同僚。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先后割据混战。

在连年混战过程中,曹操、刘备、孙坚渐次崛起。先是曹操以“勤王”名义救援了溃败中的汉献帝,并强迫献帝迁都许昌,从此他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十一年的长期争战,他先后歼灭了袁绍、袁术等军阀,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孙坚早在十七镇共讨董卓之时,便乘机移军长江中下游,攻取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盘。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孙权先后接管一切,实力日益增强。

刘备则先因兵败依附曹操,后又辗转依附荆州刺史刘表。在此期间,他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得到了一条有力的臂膀。其后,连续击败曹操部将的进攻,军事上有了起色,但局处一隅,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整个形势还是不妙。

不久曹操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人,进而一统天下。恰逢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献荆州降操,战局急转直下,大大有利于曹操。曹操在这种形势面前,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经过诸葛亮的反复游说,孙权、刘备决定联合,双方共同发动了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的大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一战,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曹操只得统兵北还。大战过后,刘备又统兵攻占四川全境,取得了比较广阔的根据地。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此后若干年,三国展开了角逐争夺。当时据有荆襄九郡并两川之地的刘备,正发展壮大。但是,由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战之机,派兵袭占了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由此败死。未几,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国号为“魏”。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战,结果为孙权手下大将陆逊所败,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亡殆尽,他自己也病死白帝城。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即位,一切依赖诸葛亮。诸葛亮内外操劳,常常疲于奔命。不久孙权也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魏、蜀、吴三国仍连年争战。这期间,诸葛亮坚持联吴讨曹;先出兵七擒孟获,收服了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巩固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对魏作战。其间也有几次联合东吴共同伐魏,但因种种原因,终于未能消灭魏国。诸葛亮后来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军事统帅之职,也曾“九伐中原”,同样没有取得成功;而后主刘禅庸懦无能,朝政日益腐败,蜀汉国力日衰。吴魏之间的争战也各有胜败。

后来,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了晋国。晋武帝司马炎派兵攻占四川,姜维假降策反钟会不成而被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孙权死后,即位的孙皓施政残暴,民心日背,晋派大军顺流东下,终于灭了东吴。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

三国故事早就流传民间,为民间艺人所青睐,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表现题材。宋代话本《三国志平话》里的故事已初具《三国演义》规模,但民间传说色彩较浓。罗贯中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参阅史书,注意文辞,了解社会好尚,创作出杰出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小说是文人素养和民间文学的结合。《三国演义》继承了《三国志平话》“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把蜀刘集团作为全书的中心,把刘蜀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反之,对曹操,作者着力批评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倾向,寄托了宋元时代在民族压迫下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在小说中,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曹操,有时也突出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智谋;对他的贬斥,主要是道德的批判。《三国演义》歌颂了一大批“忠义”英雄,主要集中于刘备集团。对于刘备、关羽、张飞之间名为君臣,情同骨肉,生死不渝的义气,作者极力加以颂扬。尤其是关羽,更被塑造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义的化身。

作者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把诸葛亮塑造成智慧的化身。诸葛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善于随机应变,化险为夷,不断地夺取胜利。他的神机妙算连其对手也赞叹不已。《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已大大高于历史人物,他不仅成为《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而且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照人的智慧人物。《三国演义》中涉及重要历史的地方与史实相符,但在细节处又多有虚构,从而形成了小说“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貌。正是这“实”与“虚”的有机结合,才使《三国演义》既保持了历史的基本真实,又使情节具有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异常生动。《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独步。小说共描写了大大小小战争上百次,在作者的大手笔下,可谓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作者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

全书所叙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围绕主线,全局在胸,精心安排,从而使整部小说前后连贯,脉络分明,布局严谨,构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艺术整体。对于一个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早期长篇小说而言,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三国演义》不仅代表了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而且与

《水浒传》

一起,形成了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一座艺术高峰。六百年来,《三国演义》在我国人民中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文学名著之列。《水浒传》

众所周知,《水浒》是我国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它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同时出现于元朝和明朝之间。关于这部小说的作者,从明清两朝开始,争议颇多,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裁,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水浒》是由施耐庵编写的;一种观点认为是由罗贯中编撰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一书,是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二人合作而成的(或者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者是施耐庵编撰,由罗贯中续定)。现在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大多赞成第一种说法,即《水浒》是由施耐庵所做。

对于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历史上也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关于他的生卒年份、祖籍、作品及门人等都说法不一。如果根据明朝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我们大致可以肯定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卒年大约是1299年至1370年。施耐庵原名耳,名子安,祖籍江苏苏州,迁居江苏兴化。他自幼聪敏,擅长写作文章,是元朝至顺年间的进士。施耐庵曾经在浙江杭州做官,但因为与当时的时局不合,看不惯权贵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最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开始闭门写书。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捕捉。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水浒传》书影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系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悉权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设计,约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计七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山东郓城有个呼保义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阎婆惜。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与“强人”有来往,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得以结识武松。后武松于景阳岗上打死猛虎,一时名声大噪,被聘为阳谷县都头,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其嫂潘金莲羡武松英伟,欲求苟合,为武松拒绝。后趁武松外出公干,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给兄长报仇。事后他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亦辗转投二龙山安身。宋江至清风寨寨主花荣处盘桓,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执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亦参加梁山聚义。最后,总共拥有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几经征战,始得凯旋;接着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义军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水浒传》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它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艺术加炼而成的文学语言。特点是通俗明快、洗炼准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的语言符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水平及修养,准确到位地把握住了性格特征。例如李逵讲宋江:“吟了反诗,打什么鸟紧?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仅此一句。便将李逵憨直兼又粗野的性格特征表露无遗,而且也反映出他的思想较为简单。在征讨田虎,攻下盖州城的时候,萧让看到天降白雪,于是对众头领说:“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是蜂儿,二片是鹅毛,三片是攒三,四片是聚四,五片唤作梅花。六片唤作六出。”语言文雅中透着学识,和《水浒传》中大多数的粗犷豪放的英雄们的性格迥然有别,文气同野气泾渭分明。书中描写人物动作和表情的语言同样生动传神。例如描写豹子头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这里把林冲的高大威猛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再看张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江边一点,双脚一蹬,那只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寥寥数笔,但用词精炼准确,显示出了浪里白条张顺的轻巧快捷。

此外,《水浒传》在对事物的叙述、景物的描写等各个方面也都达到了有声有色的境界。

《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代的小说家,大约生于1500年,死于1582年。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家住江苏淮安。吴家原本是个世代书香,后来败落为小商家庭。吴承恩的父亲吴锐,因为家境窘困,没有条件继续学业,改做了商人,以经营绸布店为生。虽然是商人,但对书籍热情未减。吴承恩自幼便以文章出色而闻名江淮,成年后“英敏博洽,为世所推”,然而却在科举的考场上屡考不中。郁郁不得志,因而一度“迂疏漫浪”。直到中年时,吴承恩才被补为岁贡生。后来因为生活贫苦,加之母亲年事已高,不得已才去做了长兴县丞及荆府纪善。晚年时回归故里,放浪诗酒,贫老而终。

吴承恩在青年时代就具备了深厚的创作神话故事功底。而且幼年时便喜好野言稗史、奇闻异事,从青年时开始就已留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到了壮年时期,吴承恩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并完成了《西游记》的创作。

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刊本,是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五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人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墨迹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瑟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西游记》虽是神活,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内容下,隐藏着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西游记》是作者的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书中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和人世间贪图享乐、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只是同样的草包套用了不同的皮囊。替玉皇大帝擒拿孙悟空的如来佛之流,也不过是封建帝王镇压人民反抗斗争的一群帮凶。作者特意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正义勇敢的形象,意在和这群神仙魔怪形成强烈的反差。孙悟空是一个藐视权威、敢于造反的斗士,是一位能上天入地、降龙伏虎的英雄。而且不乏人情味。作者赋予孙悟空无穷的胆量和本领,使其对这些神魔构成极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