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遗规译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5:20:52

点击下载

作者:陈宏谋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女遗规译注

教女遗规译注试读:

《五种遗规译注》序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俗云“少成若天性”,又云“至要莫如教子”。然今世教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德行和定力之培养,花费精力资财颇多,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我中华之先祖,深谙教育乃齐家治国之本。自尧舜之时,即明五伦之教,《礼记》更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圣先王之教诲,后人总结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实为人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五种遗规》,清人陈宏谋所辑,分为《养正》、《训俗》、《从政》、《教女》及《在官法戒录》五篇。是书广集古来圣哲对一切大众之教诲言论,乃古圣先贤教育之集大成者。先生为朝中重臣,又具道德学问,为世所重,故甫一刊行,便风行全国。曾文正公更将其列为子弟必读之书。

然近世传统教育衰落,《五种遗规》知者甚少,幸有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国学大家南怀瑾老先生等敬劝青年人阅读此书,方渐为人所知。

其中,《养正遗规》为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启蒙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诚如陈宏谋序中所言:“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此乃“养正”之义,亦为陈氏编辑是书之深旨所在,实为今日之父兄、师长所必读之书也。《教女遗规》采集历代女教之经典,堪称女子教育之集大成,古人云:“正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足见女子之教育,乃天下太平之大根大本。此书实为今世女子之必读。《训俗遗规》则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宗约、会规、训子、驭下之法、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皆为劝人行孝、劝善积德之文。今人读之,确能起到移风易俗、和谐社会之目的,亦为转化社会风俗之至宝也。《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乃为从政为官者所编,今日从事公务之人读之,必能得莫大利益,不仅教人为官理政之要,更备举历代官吏善行和劣迹。望读者见善者为之效法,见不善者为之省戒。果能行之,不仅为国家民众之福,且所行者亦福利无穷也。

此五书,皆为文言,文字虽浅,义味深远,今人读之,仍有深度。吾等德薄慧浅,初闻先贤之教,然惜此书尚无白话译注之版本流通,故不揣浅陋,将此书注解翻译,以冀先贤之教化,再行天下。今人果能将此书教诲,落实于工作、生活、处事待人上,定于社会风气之转移、改良,有大裨益。

此书注译者放弃版权,愿见者闻者,广为流布。余等德薄慧浅,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仁者不吝赐教。《五种遗规》译注小组

2012年5月

藏书五种叙

隆古①之世,人心醇厚②,习尚不纷,上之所以为教,下之所以为学者,毕③出于一途。生其时者,日闻正言,睹正训④,莫不各爱其身,而耻为不善。佥壬⑤败类,自顾无所容。其立法之善如此,故其教之成,处则为忠信、笃敬之儒,而出亦可以备天下国家之用。及其衰也,国异政,家殊俗,一切浇漓⑥狡黠⑦之风日昌日炽,而靡所底止。于是上之人方忧其弊,欲以严刑峻法惩⑧之而不能。无他,教化之未先,而观型之无,自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故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不易之理也。

粤西陈榕门先生,当代名儒,作宦五十年,忧国爱民,朝野共戴。公余之暇,著藏书五种,一曰养蒙士,二曰训民俗,三曰严阃范,四曰儆⑨官箴,五曰戒⑩胥吏。勤搜博采,凡典籍之垂训,名贤之格言,及学士大夫、妇人女子一言一行,有关名教者,莫不检择以标于简编,使人触目警心,诵之忘倦。

夫人虽至顽,一旦闻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行,莫不流连⑪感叹,传为美谈。何则⑫天性之良未尽泯也。故睹是书而不知劝者,必非人情。惜其书仅流行于吴、越、楚、粤诸省,而蜀以辽远未及见。自林君青山解组⑬湖南携有是书,欲重刻播之而未果。今林君已辞世矣,其侄兴宗方偕同人,捐资重刻,以广榕门先生之传,其意甚美,而其裨益⑭于人心风俗为甚大,固余之所有志而未逮⑮者也。敢辞固陋⑯,爰⑰笔而为之叙。

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丹稜⑱彭端淑书于锦江书院【注释】

①隆古:远古之意。隆,深。

②醇厚:纯正厚道。

③毕:全,都。

④训:教导,教诲;法则,典范。

⑤佥壬:小人、奸人。佥,音qiān,奸邪不正。

⑥浇漓:音jiāo lí,又作浇醨,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⑦狡黠:音jiǎo xiá,狡猾,诡诈。

⑧惩:戒止。

⑨儆:音jǐng,同警。使人警醒,不犯过错。

⑩戒:防备,革除意。

⑪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反复。今取后意。

⑫何则:为什么的意思。此处引为缘故。

⑬解组:去官。旧指辞官返乡务农。

⑭裨益:音bì yì,益处,补益。

⑮逮:及,到。此以为实现。

⑯敢辞固陋:敢,谦辞,不敢怎敢之意。固陋,见识浅薄,见闻不广。

⑰爰:音yuán,于是。

⑱丹稜:地名,古属眉州,今四川丹棱县。稜,音lēng,同“棱”。【译文】

远古世道,人心淳朴厚道,民情风俗有条不紊,长者们所教授的和百姓所学习的内容,全都出自一个途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每天所听到的都是正面的言语,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典范,因此没有不爱惜自身(德行)的。而且他们以不行善事为耻,一些奸佞和道德败坏之人,自己看自己都觉得无地自容。那时的教育制度是如此之好,所以那时培养出来的人,平时在家都是忠诚守信、认真恭谨的读书人,走出家门也可为国家所用。到了社会风气和教育衰败的时候,国家政治纷乱,社会风气浮薄不厚,钩心斗角的风气愈演愈烈,无法遏止。于是天子大臣们开始担忧时弊,想以严刑峻法遏止不正之风却苦于无法做到。原因没有别的,事先没有教化,所以没有好的榜样,好榜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出来的,而是日日熏陶,慢慢累积而成的。所以说“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像天生固有的一样,难以更改”这是始终不变的道理。

广西的陈宏谋先生,是当世著名的儒者,做官五十年了,忧国爱民,官员和百姓都很爱戴他。他在公务的业余时间搜集并编著了五种书,一是教养启蒙孩童的《养正遗规》,二是教导民俗、劝人为善的《训俗遗规》,三是弘扬女教、教育女子的《教女遗规》,四是给官员以提醒的《从政遗规》,五是预防官员职务犯罪的《在官法戒录》。陈先生博采众长,凡是古代典籍中的教导、贤人名士的格言,以及读书人、官员、妇人、女子的言行,只要是关于教育的好的内容,没有不精心选择加以编注的。使人看了心受警觉,读了忘记疲倦。

即使是非常顽劣的人,一旦听说了这些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所作所为,没有不反复感叹、传为美谈的。这是人的天性良知没有完全泯灭的缘故。所以看了这套书而不知勉励为善的,绝对不是人之常情。可惜这套书,只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一带流传,而四川一带因为遥远而没能传播得到。林青山先生在湖南退休后就携带着这套书,想重新刻版印刷来流通它,却没能完成。现在林先生已经告别人世了,他的侄子林宗兴,跟人一起筹款重印,以广泛流通陈宏谋先生的这部著作,发扬其精神。这个想法非常好,而且对于改善人心、风俗大有益处,这也是我原先想做而没有实现的想法。不敢因见识浅薄推辞,于是拿起笔而为之作此序。

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丹稜彭端淑书于锦江书院

重刷藏书五种序

岁戊子①,予主讲斗山书院,取陈文恭养正遗规之意,定为学规,间又择其训俗、教女、从政、在官诸编中,有关读书作人之法者,与诸生讲习,群乐信而从之。盖②谓精粗本末,学者之要务尽是已。

一日,有客自三邑来叩门求见予,进之于澄心堂上,询其姓字,曰彭某,即出一缄③以示④,启诵之,则予赵玉衡师手书也,言彭君之尊人,国治先生,方募印陈文恭五种藏书以广流传,乞⑤予一言为引,予嘉⑥其用意良厚,又重以师命,弗敢辞,因徐谓彭君曰:“君亦知人心风俗之所以盛衰乎?士者四民⑦之首,而人心风俗所视为转移者也。当其盛也,必有人焉⑧,言坊⑨行表为之倡道⑩,维持于其中;及其衰也,亦必有人焉,口诵诗书,身违礼义,使世人尤⑪而效之。而名教之闲,遂迄⑫于溃决而不可救止。故予尝谓,人心之坏,不坏于不识字、不读书之人,而坏于士人。则欲风俗之厚,亦不厚于不识字、不读书之人,而厚于士人。何者?士习不振,则于非士者又何责也?尊甫⑬之意,毋亦有鉴于是乎?”彭君方起而对,客有自旁诘之者,曰:“是书诚善矣,第惟士喻之,士之数无几,而必专其责备,恐亦难以返人心而维风俗也。”余曰:“如子言是,直谓天下无士可也。既士矣,将自责之不暇,而又奚暇计人之贤否哉?且今之士,大约自视过高,谓吾辈可谈性理,此外惟因果报应之说,足以耸其听闻耳。夫彼固非不信因果者也,彼谓士人取一衿⑭,博一第诚不偶然。及徐而察其存心行事,尝有欺世而盗名者,甚至风流相尚,诩诩然自目曰名士。名士而逾检⑮荡闲,更为愚夫愚妇所不屑为,则未尝不窃窃焉疑之,谓:‘若是何以享荣名登高第耶?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呜呼!挽回世道,士之责也,士而为人所疑,其又奚以劝人为耶。近日兖州太守陈莲史先生,文恭之嗣孙也。癸酉领解⑯粤西,庚辰获会状,一人中三元,为世罕觏⑰,闻其家尤屡世簪缨⑱不绝,亦可知理学名臣,生膺⑲显仕,而积善余庆,源远流长所云,因果报应,诚理有固然者,而究之文恭之意,初非计及乎此也。然则士之自立以为斯人倡,固有无庸外求者矣。”客默然无以应,遂书以与彭君,使归而返命,于其尊人,并质之玉衡师以为何如也。

道光八年三月初六日中江李福源容海谨撰【注释】

①岁戊子:农历纪年。时道光八年即公元一八二九年。

②盖:发语词,表大概如此意。

③缄:书信。

④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

⑤乞:请求。

⑥嘉:赞许。

⑦四民:即士、农、工、商。

⑧焉:语气助词,无实意。

⑨坊:里巷。

⑩道:通“导”。

⑪尤:过失,错误。

⑫遂迄:音suì qì。遂,于是。迄,到,至。

⑬尊甫:音zūn fǔ,与“令尊”意同,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⑭衿:音jīn,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此指秀才。

⑮逾检:逾,超过,越过。检,约束意。

⑯领解:谓乡试中举。

⑰觏:音gòu,遇见。

⑱簪缨:音zān yīng,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⑲膺:音yīng,接受,担当,承当。【译文】

戊子年,我在斗山书院作主讲,选取陈宏谋先生《养正遗规》中的内容,确定为学习的基本规范。又从《训俗遗规》《教女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各册书中选择了有关读书做人道理的内容,给众学生讲习,大家都乐于崇奉并且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基本可说是详略得当、本末俱全了,学习的重要任务已尽在其中了。

一天,有一个从三邑来的客人敲门求见。我引他到了澄心堂上并询问他的姓名。说是姓彭,说着就掏出一封信以表明来意。我打开细读,原来是我的老师赵玉衡先生的亲笔信,说彭生父亲国治先生刚刚募集了款项准备重印陈宏谋先生的《五种遗规》,用来推广传播,请求我作一篇序言。我赞许他用意良好,更因为是老师的意思,所以不敢推辞。于是慢慢地对彭生说:“你也知道人心风俗盛衰的原因吗?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中带头的,而人心风俗以他们马首是瞻。人心向善社会风气昌盛的时候,一定有人在街头巷尾言行表率,在世上为改善社会风气维持倡导;到了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也一定有人满口诗书,行为却违背礼义,使世人错误地跟着模仿他们的行为。好的教诲闲置不用,以至于社会风气的恶化就像堤坝溃决一样无法抢救和遏止。所以我常说,人心的坏不是坏在了不识字、不读书的人身上,而是坏在了‘士’人身上啊。那么民风厚道不厚道,也不在于不识字和不读书的人身上,而是在于‘士’人身上。读书人风气不振,为什么要怪罪到不读书的人身上呢?你父亲的意思不也是有鉴于此吗?”彭生正准备起身回答,旁边的一位客人反问说:“这套书确实是好。但唯有读书人才能明白其中道理,而读书人数量又很少,若一味要求和责备他们,恐怕难以恢复人心和风俗。”我说:“如果你说得对,那么天下没有读书人也是可以的了。既然成为读书人,自责还没有足够时间呐,哪有闲工夫算计别人是否贤明呢?而且现在的读书人,都过高地看待自己,说‘我们的水平足够谈人性和天理’。除此之外,只有因果报应的言论,足以震惊他们的耳目。他们本来也不是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他们也说读书人考取秀才和进士不是偶然的事情,冥冥中自有因果在。但是慢慢观察他们的存心和行为,常常发现有欺世盗名的,以至于这种风气已经被当作时尚而互相追逐,自夸自视为很有名望的人。这些人还超越礼数整日闲荡,更做出一些让普通百姓都看不起的事情,暗地里对他们评头论足,心生怀疑,说道:‘像他们这种人凭什么享受荣誉和美名,还能考中科举呢?这世上还有没有天道呢?’唉!挽回世道人心是读书人的责任,但读书人做人让人怀疑,他们又怎么能劝世人呢?现在的兖州太守陈莲史先生,是陈宏谋先生的孙子。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在广西考取举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考取进士获得状元,一人连中三元,这是世上罕见的。听说他家世代为显官,由此也可以知道这些理学名臣,不仅自己活着的时候身为朝廷重臣,并且说明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源远流长的道理,所以说因果报应是原本存在的真理。而探求陈宏谋先生的用意,起初并不是希求这些(回报)的,而后世的读书人能够自立,的确有些人是因为接受了他的倡导,就不用再去寻求其他的途径了。”那位客人听后再没有什么可说。我于是就将这些话写下来交给了彭生,让他回去向他的父亲复命,并请教玉衡老师,我这么做可以吗?

道光八年三月初六日中江李福源容海谨撰

教女遗规序

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而岂独遗于女子也?当其甫①离襁褓②,养护③深闺,非若男子出就外傅④,有师友之切磋,诗书之浸灌⑤也。父母虽甚爱之,亦不过于起居服食之间,加意⑥体恤。及其长也,为之教针黹⑦,备妆奁⑧而已。至于性情嗜好之偏,正言动之,合古谊⑨与否,则鲜有及焉。是视女子为不必教,皆若有固然⑩者。幸而爱敬之良,性所同具,犹不尽至于背理而伤道。且有克敦⑪大义,足以扶植伦纪⑫者。倘平时更以格言至论⑬,可法可戒之事,日陈于前,使之观感而效法,其为德性之助,岂浅鲜⑭哉?余故于养正遗规之后,复采古今教女之书,及凡有关于女德者,裒集⑮成编。事取其平易而近人,理取其显浅而易晓,盖欲世人之有以⑯教其子,而更有以教其女也。夫在家为女,出嫁为妇,生子为母。有贤女然后有贤妇,有贤妇然后有贤母,有贤母然后有贤子孙。王化⑰始于闺门,家人利在女贞。女教之所系,盖綦重⑱矣。或者疑女子知书者少,非文字之所能教,而弄笔墨工文词者,有时反为女德之累,不知女子具有性慧,纵不能经史贯通,间亦粗知文义。即至村姑里妇⑲,未尽识字,而一门之内,父兄子弟,为之陈述故事,讲说遗文⑳,亦必有心领神会,随事感发之处。一家如此,推而一乡而一邑,孰非教之所可及乎?彼专工文墨,不明大义,则所以教之者之过,而非尽女子之过也。抑余又见夫世之妇女,守其一知半解,或习闻㉑片词只义,往往笃信固守,奉以终身,且转相传述,交相劝戒,曾不若口读诗书,而所行悉与倍焉者。意者㉒女子之性专一笃至,其为教尤有易入者乎。是在有闲家㉓之责者,加之意而已。【注释】

①甫:刚刚,才。

②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③养护:养育护持。

④出就外傅:离家外出就学于师。

⑤浸灌:浸渍,熏陶。

⑥加意:注重;特别注意;特别用心。

⑦针黹:指缝纫、刺绣等针线工作。

⑧妆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泛指嫁妆。

⑨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⑩固然:本来就这样。

⑪克敦:克,能够;敦,注重、崇尚。

⑫伦纪:伦常纲纪。

⑬至论:高超的或正确精辟的理论。

⑭浅鲜:轻微,微薄。

⑮裒集:辑集。裒,音抔,聚集。

⑯有以:犹有为。有所作为。

⑰王化:天子的教化,圣贤的教化。

⑱綦重:很重,极重。綦,音奇,很,极。

⑲里妇:同里的妇人。

⑳遗文: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㉑习闻:常闻。

㉒意者: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

㉓闲家:指治家从预防开始。闲,防也。【译文】

天下没有什么不可以教育的人,也没有什么不需要教育的人,又怎么能独独遗漏女子不教呢?当女子在刚离开襁褓时,就被养育护持在深闺中。她们不像男子一样,可以离家外出就学于师,可以和老师学友相互研讨勉励,受到《诗经》《尚书》等圣贤经典的浸渍、熏陶。父母虽然很喜爱她们,但也不过是在起居饮食方面,特别注意给予照顾;等到她们长大了,就只教她们缝纫、刺绣等女工,为她们准备嫁妆而已。至于她们的性情、嗜好如果出现了偏斜,便以正言来纠正她们,但是否能符合古贤人之风义,则很少有人能做到了。这就是认为女子不必教育,本来就应该如此的缘故。幸好亲爱、恭敬的良好品性,是人的本性所共同具有的,即使她们性情、嗜好有所偏斜,还不至于完全背理而有伤道义,况且她们中也不乏一些崇尚大义,足以维护伦常纲纪之人。如果平时再以格言或高超精辟的理论、可以效法或能够让人警戒的事情,天天摆放于面前,让她们能够看到,有所感触而效法,这作为成就德性的助力,又怎么会轻薄呢?我特意在《养正遗规》之后,再次采辑古今教育女子的书,以及凡是有关于女德教育的书,辑集成编。书中所录多选取平易近人之事,摘取其浅显而易懂之理,是想让世人对教育其子有所作为,而更对教育其女有所作为!女子在家未嫁时是女儿,出嫁后是妇人,生子后是母亲。只有有了贤女然后才会有贤妇,有了贤妇然后才会有贤母,有了贤母然后才会有孝贤子孙。圣贤的教化从家门开始,家人的得利在于家中女子贞节。所以,女子教育所关乎的,很重要啊。有些人认为,女子知晓经书的少,并非学习文字就能学会女德,而且摆弄笔墨通晓文章词语者,有时反而会成为学习女德的累赘;他们不知道女子同样具有性德智慧,纵使不能贯通经书史籍,间或也能粗略知晓一些文章大义。即使是乡里村中,那些妇人未必全都能识字,但是只要家中的父兄子弟,能够向她们陈述一些女德故事,讲说一些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也必定会有让她们心领神会、随事感发的地方。一家如此,推而广之到一乡、一邑,哪有不是教化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呢?那些专门学习文书辞章的人,却不能通晓大义,那么这就是教育她们的人之过失了,而不全是女子的过错啊。或许是我又见到现在的妇女,只是保持着自己(对女德)的一知半解,或者是常常听说的片词只义,往往就深信不疑,坚守不放,终身信奉。况且她们又相互转告、传述,相互劝诫,不像是口读诗书之人,但所做出的行为却更像是熟读诗书之人。这大概是女子的性情专一深厚,这样教育她们女德不是更容易入手吗?这样做也是意在提醒那些肩负着治家重责的人,应凡事以预防为主,多加留意罢了。

卷 上

曹大家《女诫》(有序)

(曹大家①,姓班氏,名昭,后汉平阳②曹世叔妻,扶风③班彪之女也。世叔早卒,昭守志④,教子曹谷⑤成人。长兄班固,作前《汉书》,未毕而卒,昭续成之。次兄班超,久镇西域,未蒙诏还,昭伏阙⑥上书,乞赐兄归老。和熹⑦邓太后,嘉其志节,诏入宫,以为女师,赐号大家。皇后及诸贵人⑧,皆师事之。著《女诫》七篇。)【注释】

①大家:古代对有德行和学问的女子的尊称。“大家”读音为“太姑”。

②平阳:古代地名,治在今陕西眉县东北。

③扶风:即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

④守志:谓女子守节不改嫁。

⑤曹谷:班昭的儿子。

⑥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⑦和熹:当时皇后的谥号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其皇帝丈夫的谥号,第二字则是皇后本人的谥号。此处“和”是邓太后丈夫汉和帝的谥号,“熹”是她自己的谥号,两字连成她完整的谥号。“和熹”二字的意思《后汉书》注有解释:“不刚不柔曰和”,“有功安人曰熹”。“有功安人”就是有功于社稷,安定人心的意思。

⑧贵人:女官名。后汉光武帝始置,地位次于皇后。历代沿其名,而位尊卑不一。《后汉书·皇后纪序》:“及光武中兴,斲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译文】

曹大家,姓班,名字叫昭。是东汉平阳曹世叔的妻子,也就是扶风班彪的女儿。班昭的丈夫曹世叔很早就过世了,班昭早年守寡,教导儿子曹谷成人。长兄班固著前《汉书》,没有写完就去世了,班昭继承兄长的遗志,继续将《汉书》完成。二哥班超,长期镇守西域,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准返回。于是班昭就亲自上书皇帝,请求皇上恩准她的兄长(班超)告老还乡。当时的和熹邓太后赞赏班昭的志向和节操,于是就命她入宫,做了后宫女子们的老师,并且赐号“大家”。从此皇后、皇妃们都以老师的礼节来侍奉班昭。班昭著有《女诫》七篇。

《女诫》原序

鄙人愚暗①,受性②不敏③。蒙先君④之余宠,赖⑤母师之典训⑥。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⑦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是以夙夜劬心⑧,勤不告劳,而今而后⑨,乃知免耳。吾性疏愚,教导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⑩。圣恩横加⑪,猥⑫赐金紫⑬,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但伤诸女,方当适人⑭,而不渐加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他门,取辱宗族。吾今疾在沉滞⑭,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因作《女诫》七篇,愿诸女各写一通⑮,庶⑯有补益,俾助汝身。去矣,其勖勉⑰之。【注释】

①愚暗:亦作“愚黯”。愚钝而不明事理。

②受性:犹赋性,生性。《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鄙人愚暗,受性不敏。”

③敏:思维敏锐,反应快。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④先君:已故的父亲。

⑤赖:仰赖,依靠。

⑥典训:准则性的训示。

⑦黜:废除,取消。

⑧劬心:谓劳心。劬,音渠,过分劳苦,勤劳。

⑨而今而后:从今以后。《论语·泰伯》:“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⑩清朝:清明的朝廷。

⑪横加:肆意施加;无端施予。

⑫猥:谦辞,犹言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金紫:即“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

⑬适人:谓女子出嫁。

⑭沉滞:凝滞,不够流畅。

⑮一通:表数量。用于文章、文档、书信、电报。

⑯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

⑰勖勉:勉励。【译文】

在下班昭愚钝而不甚明白事理,天生的禀赋又不聪慧,只是承蒙了父亲大人的恩泽,仰赖了母亲和老师的教诲。十四岁时嫁到曹家,开始操持家庭内务,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可是常常内心恐惧不安,深怕得罪(公婆夫君)而招致遣退与呵责,给父母亲带来耻辱,也连累夫家和娘家,所以恪守妇道,辛勤劳苦,虽然早晚忧勤,但从不敢向人表白。从今以后,我总算可以退下来了。我生性疏略顽钝,疏忽于儿子的教导,常常担心儿子曹谷做官以后,辜负玷辱清明圣治的朝廷。承蒙圣恩,儿子曹谷加官晋爵,赐以金紫的荣耀,这实在是我不敢奢望的。儿子能尽忠朝廷、自善其身了,我不再为他担忧了,但忧愁你们这些女孩子,将要出嫁了,如果不教你们妇礼,就会在夫家失却礼节、丧失颜面,从而贻羞于父兄宗族。我现在身患疾病,久治不愈,恐不久于人世了,想到曹家的女孩们不知妇礼,常常心怀忧虑。因此写下这篇《女诫》共七章,希望女儿们各自抄写一遍,应该对你们多少有些帮助。去吧,希望你们相互勉励,努力去做吧!

谨按:大家,身都①贵胄,博极群书,完节抚孤。复能为兄上书,为兄续史。时皇后诸嫔,皆师事之,诚巾帼中丈夫也。今观其所以诫女者,始之以卑弱,终之以谦和,大要以敬顺为主,绝无一语及于外政,则女德之所尚,可知矣。至于近世女子,好华饰,趋②巧异。几几乎以四德为诟病③。今所论德言容功,乃在此不在彼,尤可谓对症良剂也。惩骄惰于未萌,严礼法于不坠,贵贱大小,莫不率由④,以是为百代女师可也。故列诸卷首,以为教女者则⑤焉。【注释】

①都:居。

②趋:追求。

③诟病: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④率由:遵循,沿用。

⑤则:标准、准则。【译文】

陈宏谋谨按:曹大家,出身权贵之家,不仅遍览群书,知识渊博,夫死后能守节抚养孤儿,还替兄长班超上书请求归乡养老,为兄长班固续写完成了《汉书》这部史著。当时的邓皇后和众多嫔妃,都以老师之礼待奉她,她确实算得上女中豪杰。现在看她用来训诫女子的内容,以卑弱开始,以谦和结束,主要内容以敬顺为主,没有一句话涉及外政,由此她对女德的推崇,就可以知晓了。到了近代的这些女子,都只喜好华丽的外饰,追求机巧奇异的物品,几乎玷污了女子的四德。而这里对“德、言、容、功”的论述,完全不同于世俗的见解,可谓是对症的良药了。惩戒骄惰之情,严守礼仪法度,都是着眼于防患于未然。所以举国上下不论贵贱、大小,莫不遵循,因此她被称为“百代女师”,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所以把《女诫》列在《教女遗规》的卷首,作为教诫女人的准则。

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①,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②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③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④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不自矜夸),有恶莫辞,(不自饰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音极烦重也)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⑤端操⑥,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⑦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免哉!【注释】

①瓦砖:古代的纺锤。

②下人: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

③继祭祀:协助、配合夫君祭祀祖宗。

④典教:典章教化。

⑤正色: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

⑥端操:谓端正其操守。

⑦黜辱:贬斥受辱;贬斥侮辱。【译文】

古人生下女孩三日之后,让她睡在床下面,将织布用的纺锤给她当玩具,(男子则是睡在床上,将卿大夫配饰的圭璋给他当玩具)并将生女之事斋告宗庙。睡在床下,表明女子应当卑下柔弱,时时以谦卑的态度待人;玩弄纺锤,表明女子应当亲自劳作、不辞辛苦;斋告先祖,表明女子应当准备酒食,帮助夫君祭祀祖宗。(以上)这三点,是女人的立身之本,古来礼法的经典教诲。谦虚忍让,待人恭敬;好事先人后己;做了善事不声张,做了错事不推脱;忍辱负重,常表现出畏惧,这就是所谓的谦卑对待他人。早起晚睡,不因日夜劳作而有所畏难;亲自操持料理家务,不问难易,有始有终;亲手整理完善事务,使之精美而不粗率。像这样践行不怠,“执勤”的道义就尽了。外表端庄,品行端正,侍奉夫君;幽闲贞静,自尊自重,不苟言笑;备办酒食祭品,配合夫君祭祀先祖。像这样践行不怠,“继祭祀”的道义就尽到了。如果这三条都做到了,却还忧虑好名声不能够传扬,身上背负别人的误解和屈辱,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如果没有做到这三点,有什么美德值得人称赞?又怎么能免得了耻辱呢?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节制参配①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宏义②,人伦③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④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节制)夫,则义理堕阙⑤。方斯二者,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⑥以书传⑦。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以此为则哉!【注释】

①参配:犹匹配。

②弘义:大义;正道。

③人伦: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五种关系:即君臣(领导与被领导)、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④御: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此处指丈夫以身作则来带领自己的妻子。

⑤堕阙:谓毁坏,亡废。

⑥检:注意约束(言行)。

⑦书传:著作;典籍。【译文】

夫妇之间的道义,阴阳配合,感格神明,这绝对是天地的大义、人伦的大道。所以《礼记》开篇就说要重视男女之别,《诗经》首篇就列出《关雎》一诗。从这些教诲中我们应该明白夫妇之道,是人伦的开始,不可以不重视。丈夫要是没有贤德品行,则无法驾驭领导妻子,妻子要是不贤慧,则无法事奉丈夫。丈夫驾驭不了妻子,就失去了威严,妻子如不事奉丈夫,就失去了道义。刚才所说的这两件事,它的作用是一样的。观察现在的君子,只知道要管束好妻子,整肃好自己的威仪,所以就用古书、经典、传记来教训家中的男孩子。殊不知丈夫是不可以不事奉的,礼节和道义是不可以不力行的。如果重男轻女,不用古书经传中的道理教育女子,只教育男子而不教育女子,这不也是偏执不明吗?《礼记》上说,男子自八岁起,便教他读书,到十五岁就教他专志于成人的学问。能这样教育男子,为什么不能这样教育女子呢?

敬顺第三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①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②,(音汪,瘦弱也);生女如鼠,犹恐其虎,(惟恐强猛)。”然则修身莫如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为妇之大礼也。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③,遂生媟黩④。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⑤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⑥从之;忿怒不止,楚挞⑦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行。【注释】

①鄙谚:俗语。

②尪:音汪。脊背骨骼弯曲;形容孱弱,瘦弱。

③周旋:谓辗转相追逐。

④媟黩:音亵渎,亦作“媟渎”或“媟嬻”。亵狎,轻慢。

⑤纵恣:亦作“纵姿”。肆意放纵。

⑥谴呵:谴责呵叱。

⑦楚挞:杖打。【译文】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阴阳之性不同。男子属阳,女人属阴,男女之行亦各有别。阳性主刚,阴性主柔,故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所以有俗语说:“生下像狼一样刚强的男孩,还唯恐他懦弱;生下像鼠一样柔弱的女孩,还唯恐她像老虎。”修身的根本在“敬”,与强共处而能避其锋芒,得其久利,其要领在“顺”。所以说:“礼”是用来保护人的,敬与顺,是妇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对女子最大的保护。“敬”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讲的是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长久相处的道理。“顺”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讲的是女子应该宽容厚道,谦恭卑下,善于忍让,才能活得游刃有余的道理。夫妇之间的亲爱,在于能够终身相守,如果常在家中过分地戏耍嬉闹,轻慢的心就会生出来了。轻慢的心一生出来,言语之间就失去了恭敬。言语一旦不恭,行为就会放纵。行为一旦放纵,就连凌侮丈夫的心都有了。这都是由于人的习气中有不知止、不知足的毛病导致的啊。当遇到事情有曲有直,言语有是有非之时,为了争个你对我错,双方就会发生口角,口角之争一旦生起,就会忿怒相向。这都是由于女子不懂得恭顺卑下的礼节。凌侮丈夫没有了节制,就会遭到谴责呵斥,如果谴责呵斥仍然不能止住愤怒的情绪,就会有鞭打杖击。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义相互亲爱好合。一旦出现鞭打杖击的情况,哪里还有什么礼义可言?一旦谴责呵斥相加,哪里还有什么恩爱存在?礼义恩情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要分离了。

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闲①贞静②,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③(音管换,皆洗也)。尘秽④,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⑤,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注释】

①幽闲:清幽闲适;柔顺闲静。多用以形容女子。

②贞静:端庄娴静。

③盥浣:亦作“盥澣”。洗涤。

④尘秽:犹污秽。

⑤垢辱:犹耻辱。【译文】

女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四种:妇德:心之所施;妇言:口之所宣;妇容:貌之所饰;妇功:身之所务。妇德,不必富有才干、聪明绝顶;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辩才过人;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娇娆动人;妇功,不必技艺精巧、工巧过人。清幽闲适,端庄娴静,敬慎守节,有羞耻心,行事符合礼仪,叫作妇德;选择善语而说,不说难听的话,即使是好话,也要选择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不招人厌。如此叫作妇言;衣服不论新旧,都洗得干干净净。按时洗头洗澡,使身体洁净。叫作妇容;专心纺纱织布,不好与人戏笑玩闹。准备好酒食饭菜,以招待宾客,叫作妇功。这四点,是女人最重要的德行,缺一不可。想要做好这些并不难,只要真正用心就行了。古人说:“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一心想要行仁,这仁德立刻就来了。”妇人的德、言、容、功亦是如此。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①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违,夫故不可离②也。行违神祇③,天则罚之;礼义有愆④,夫则薄⑤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得夫之意),是谓永毕⑥(和谐毕世);失意一人,(失夫之意),是谓永讫⑦。(讫,止也。夫妇乖离。尽于此也)。”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⑧。耳无妄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⑨,视听陕输⑩,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注释】

①二适:再嫁。

②离:背叛。

③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④愆:罪过,过失。

⑤薄:轻视,看不起。

⑥毕:完毕,结束。

⑦讫:完结,终了。

⑧絜:音读结,通洁。清洁。

⑨轻脱:轻佻。

⑩陕输:陕通“闪”。不定貌。引申为轻佻。【译文】

考之于《礼记》,丈夫没有妻子就没有人辅助祭祀,没有儿女继承家统,所以不得不再娶;妇人的道义,应当是从一而终,所以丈夫去世后不应再嫁。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离的,丈夫也是不可以背离的。人的德行有亏,上天就会降之殃罚;妇人在礼义上有了过失,就会遭到丈夫的轻薄与遣辱。所以《女宪》说:妇人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妇人若失意于丈夫,一生的幸福就断送了。由此看来,作为妇人,不可不求得丈夫的心意。但要获得丈夫的心,并不是要巧佞、媚悦,苟取欢爱。只要专一其心、端正其色。执守礼义,居止端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叫作专心。外出时不妖冶艳媚,在家时不蓬头垢面;不和女伴聚会嬉游,不在户内窥视门外,这样就叫做专心正色。如果举止轻佻、心志不定,回家就懒散邋遢,出门就梳妆打扮,说不该说的,看不该看的,这样就叫不能专心正色了。

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有恩于人,人反离之)。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①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故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音否),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是,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②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顺从舅姑,如影随形,响应声,自得欢心),焉不可赏?”【注释】

①舅姑:指公公婆婆。

②违戾:违背,抵触;不一致。【译文】

上面说“妇人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妇人若失意于丈夫,一生的幸福就断送了”,是让妇人定志专心以求得丈夫的心。然而要想得到丈夫的心,公婆的心,又怎么可以失掉呢?事情有时候也会有这样一种情况:虽然你对别人不失恩惠,却仍然使自己遭到别人的离弃,你有恩于人,别人反而离弃你。有时你虽然对别人做到了有情有义,却仍然使自己受到莫大的伤害。丈夫对你虽然恩爱,可公婆却不一定喜欢你,这就是你虽然对丈夫有情有义,却仍然使自己受到伤害的根本原因。但公婆的心意就是如此,你奈何不了,所以最好是委曲自己来顺从公婆。婆婆说不好,你觉得好,自然要听从婆婆;婆婆说好,你觉得不好,更要顺着婆婆的话去做,切不可违背抵触,争辩对错。这就是曲从。所以《女宪》说:媳妇听从公婆的命令,就像影子随着形体,回响随着声音一样,哪还有得不到公婆赞叹的呢?

和叔妹①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②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③,而况于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故室人和则谤掩,内外离则过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可以截金铁)。同心之言,其臭(气也),如兰。”此之谓也。夫叔妹者,体敌④而分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⑤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⑥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⑦,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⑧!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⑨(音子,谤言也),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⑩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显扬)否⑪之基也。可不慎欤!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知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⑫。”此之谓也。【注释】

①叔妹:丈夫的妹妹,即小姑子。

②臧否:褒贬,评论。

③不贰:不贰过,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④体敌: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尊卑。

⑤淑媛:美好的女子。

⑥徽美:美好。多指美德。

⑦矜善:夸奖。

⑧臻:到,来到。

⑨毁訾:亦作“毁疵”、“毁訿”或“毁呰”。毁谤;非议。

⑩厥:代词其,他的,她的。

⑪显否:荣枯;穷通。

⑫射:嫉妒的意思。【译文】

妇人能得到丈夫的钟意,是因为公婆对你的爱,公婆疼爱你,是由于小叔子小姑子对你的喜爱,由此推论,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推崇或诋毁,全在于小姑子。小姑子的心是不可失去的。一般人都不懂得小姑子的心意不可失去,因而不能与她们和睦相处以获得双亲的喜爱,这是很糊涂的啊。人非圣贤,很难不犯错误。所以颜子贵于有过即改,仲尼称赞他不贰过。何况是妇人呢?即使具备了贤慧的品行,敏锐的天赋,就能说不会犯错了吗?所以能与一家人和睦相处,你虽然偶有过错,也会被大家遮掩袒护掉;如果家里家外都与你不合,你所犯的错误就会被迅速传播,恶名远扬。这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易经》上说:两个人同心,力量可以断金;同心的言语,如兰花般芬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嫂嫂与小姑,地位的尊卑差不多,从两家人变成一家人,刚刚相处,相互之间谈不上有多少恩情,是因为道义才相互亲爱。倘若是个贤淑谦逊之人,就能依循道义,和她们搞好关系,布施恩惠,让她们都成为自己日后的助援,自己有些许美德就能彰显出来,而偶尔一点不好的地方就可以被遮掩掉。公婆都称赞你,丈夫更会嘉奖赞美你,这样就会使好名声传于邻里之间了,父母也会感到光彩。如果是愚蠢的女子,作为嫂嫂,就倚仗长嫂的身份而高傲自大,作为小姑,则自恃在家中从小受宠爱的优势,而骄盈傲慢。彼此之间一旦有了骄慢之心,哪里还会有和睦呢?一家人之间没有了恩义,又哪会有美好的声誉呢?这样就会美善日渐隐蔽,过咎日渐宣扬,公婆忿恨,丈夫愠怒。毁谤不善之言传扬于家里家外,遭受羞耻垢辱。不是给父母增羞,就是给丈夫添累。这是荣辱的根本、名誉好坏的根基,怎么能够不谨慎呢?要想求得小姑子的心,只要做到谦顺。谦是德行的根本,顺是妇人的行为准则。能够做到这两点,足以和小姑子搞好关系。《诗经》上说:在彼没有厌恶之心,在此没有妒忌之心。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蔡中郎《女训》

(名邕,字伯喈。东汉人。)

谨按:女子,自离提抱①,无论富贵贫贱,鲜不日有事于盥洗梳栉者也。此编以修容喻修身,因其所共晓,而导以所未明;即其所习为,而责以所未能。眼前指点,何其亲切而有味也。女子虽至愚,三复斯训,能不揽镜而有悟乎?【注释】

①提抱:谓养育,照顾。借指婴幼儿。【译文】

谨按:做女子的,自从离开父母的怀抱之后,无论富贵还是贫贱,很少不是每天都要忙于盥洗梳妆的。这一编用修饰容貌来比喻修身,借助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来引导出大家还不明白的道理;透过女人们每天都去做的事情,教导她们暂时还不会做的事情。眼前这些指点的话,是多么的亲切而有味道啊。这些训诫就好像一面镜子,哪怕是再愚钝的女子,学习几遍以后,难道不会有所体悟吗?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面宜洁净),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粉宜调和),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粉宜鲜明),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发宜润泽),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①,(栉以理乱丝),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②,(髻宜端正),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③,(鬓宜整齐),则思其心之整也。【注释】

①栉:用梳子梳头发。

②髻: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③鬓:鬓,颊发也。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译文】

一个人的内心就好比一个人的容貌,所以需要进行精心地修饰。容貌一旦不进行修整,就会有尘垢使其变得肮脏。人心如果一刻不想着善的念头,就会有邪念入侵。人人都知道要修整自己的面容,如果不懂得修养自己的心灵,这就叫糊涂啊。面容不打扮,一般世俗之人会说你丑陋,人心不能够修美,世上贤德之人就会说你是个恶人了。一般世俗之人说我丑,倒也算不了什么,如果让世上贤德的人把我看成是邪恶之辈,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呢?因此对着镜子擦拭脸面,容面应该擦拭干净,同时也要想到内心也要清洁啊。往脸上傅粉底的时候,粉底要调和好,同时也要想到内心要和谐啊。往脸上施粉的时候,粉要鲜艳明亮,则要想到我们的心也要鲜艳明亮。润发的时候,头发要润泽合适,则要想到我们的心也需要润泽。梳头的时候,需要把乱了的头发梳理好,则要想到我们的心乱了也要得到梳理啊。立髻的时候,髻要端正,则要想到我们的心也要端端正正啊,整理鬓发的时候,鬓发要弄得整齐美观,则要想到我们的心也需要整齐庄重啊。

宋尚宫《女论语》

(宋若昭,贝州人,世以儒闻。父棻,好学,生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慧美能文。若昭文词高洁,不愿归人①,欲以文学名世。若华著《女论语》,若昭申释②之。唐贞元③中,诏入禁中④,试文章,论经史,俱称旨。若昭以曹大家自许,帝嘉其志,称为女学士⑤,拜内职,官尚宫⑥,掌六宫⑦文学,兼教诸皇子、公主,皆事之以师礼,号曰宫师。)【注释】

①归人:指嫁人。

②申释:说明解释。

③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公元785年~公元805年),共计二十一年。

④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

⑤女学士:宫中女官名。

⑥尚宫:宫廷女官名,尚宫局的负责人。

⑦六宫: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译文】

宋若昭,她是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她的家族以世代学习儒学而闻名。她的父亲宋廷棻非常好学,生有五个女儿,分别是: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这五姐妹都很聪明美丽,而且都很有文采。其中老二若昭的文章散发出一种高尚纯洁的气质,她自己一生也没有嫁人,而是想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和传承。宋若华著写了《女论语》,她的妹妹若昭为《女论语》作了注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就是若昭注解的版本)。唐朝贞元年间,皇帝下诏命若昭进宫,试考她的文章经史,结果各方面都深得皇上的欢心。若昭自比当代班昭,皇上对她的这种志向很赞赏,封她为“女学士”。并让她担任尚宫的官职,负责后宫伦理道德的教化工作,并教导各位皇子和公主。这些皇子和公主也都以事奉老师的礼节尊敬她,因此,宋若昭被称为宫师。

谨按:若华①托曹大家之意,集为女训,名曰《女论语》,其妹若昭申释②之。夫《论语》,圣贤问答之言也,可与之并列乎?然吾观曲礼内则,所载葱薤③酒浆,纷帨④刀砺⑤,纤悉具备。盖至道⑥不离乎居室日用之常,而圣贤垂训,无非欲人言动举止,悉合于当然之则。《论语》二十篇,亦岂在高远哉⑦兹编条分缕晰,便于诵习,言虽浅俚⑧,事实切近⑨,妪媪孩提,皆可通晓。苟如斯训,亦不愧于妇道矣。【注释】

①若华:宋若华(?年~820年),宋若昭大姐。《新唐书》中作宋若莘,此从《旧唐书》。

②申释:说明解释。

③葱薤:两种食用草本植物。薤,音械。

④纷帨:拭物的佩巾;抹布。纷,通“ 帉 ”;帨,音税。

⑤刀砺:小刀和磨刀石。古人或少数民族随身携带的日用品。

⑥至道:大道。

⑦当然:本应有的,应当这样。

⑧浅俚:浅显粗俗。

⑨切近:非常接近;非常符合。【译文】

谨按:宋若华依托曹大家之意,将她的女训辑录成集,取名为《女论语》,她妹妹宋若昭对《女论语》进行了解释说明。《论语》,是圣贤之间的问答之言,这部《女论语》可以与之并列吗?然而我看了《曲礼·内则》,所记载的葱、薤、酒水之类,纷帨、刀砺等物,大小事物都细微详尽,全部具备。由此看来,至深至尽的大道也离不开百姓日常生活的起居饮食啊。而古圣先贤的垂示教训,无非是想让人的言语举动、行为举止都符合天地自然的规则。《论语》所记二十篇,又怎么会只在乎高远之志呢?这部《女论语》条分缕析,便于诵习,言语虽然浅显粗俗,但所记载的与事实非常接近,无论是老婆婆还是小孩子,都能够通晓明白。假如真能够依照书中的教诲去做,也可以无愧于妇道了。

立身章第一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①。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②。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注释】

①掀唇:翻起嘴唇,表示不满或生气。

②外庭: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译文】

作为女子,首先就要学会立身,而立身最重要的就是要清净贞良。清净则身体纯洁,贞良则受人尊重。女子走路不要回头,说话不要外露着牙齿,坐着的时候不要摇晃两膝,站立的时候不要晃动裙子,高兴的时候不要放声大笑,气愤的时候不要大声呵斥。(古代社会是大家庭)男女的住处要分开(女的住在内院,男的住在外庭),走路时,男的在左边,女的在右边。(没有事情)不要窥视户外,不到外庭。男子如果不是自己的家属亲眷,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女子如果不是善良贤慧之人,也不要和对方走得太近。这些最基本的言行举止都做好了,才谈得上如何做人。

学作章第二

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①苎②,粗细不同。车机纺织,切勿匆匆。看蚕煮茧,晓夜相从。采桑摘柘,看雨占风。滓③湿即替,寒冷须烘。取叶饲食,必得其中。取丝经纬④,丈疋⑤成工。轻纱下轴⑥,细布入筒。绸绢苎葛,织造重重。亦可货卖,亦可自缝。刺鞋作袜,引线绣绒。缝联补缀,百事皆通。能依此语,寒冷从容。衣不愁破,家不愁穷。莫学懒妇,积小痴慵。不贪女务,不计春冬。针线粗率,为人所攻。嫁为人妇,耻辱门风。衣裳破损,牵西遮东。遭人指点,耻笑乡中。奉劝女子,听取言终。【注释】

①缉:音辑。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

②苎:音注。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很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滓:污黑,污浊(的脏东西)。

④经纬: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

⑤疋:音脾,同“匹”。

⑥轴: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译文】

凡是女子,必须学会女性应该有的本领。比如用麻捻线,还要把粗的和细的分开来,方便用纺车纺织,千万不要太匆忙(使织出的布工艺和品质都不好)。等蚕养到可以煮茧抽丝的时候,女子就要夜以继日地照料。养蚕需要采摘桑叶,还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养蚕的工具如果脏了或者湿了就要及时替换;天气寒冷的时候就要给蚕加温(防止过冷使蚕被冻死)。喂蚕要注意适度,(不能够过饱也不能够过饥)。抽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经线和纬线不能搞乱,这样才能做成匹的丝绸出来。轻纱要用卷轴卷起来,细布也要卷起来放在筒里。绸、绢、苎、葛这些布匹积累多了(除了留作家用的以外),多余的还可以卖掉以补贴家庭日用所需。也可以自己缝制衣服,做鞋子呀,织袜子呀。还可以做一些刺绣之类的东西,衣服破了自己缝补。如此,做女子样样都会啊!果真能够按照这些话去做,即使遇到寒冷的时候也不用担忧,从容应对,衣服不愁破损,家庭不怕贫穷。千万不要学那些懒女人,从小就养成糊涂、懒惰的习惯,既不学做女工,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也是一无所知,针线活很粗糙,被人看不起。长大后嫁人了,也会连累娘家被别人羞辱耻笑门风不好,当衣裳破损了,自己又不会缝补,就会遭到别人的指责,在乡里会成为他人的笑柄。在此奉劝女孩子,一定要接受这些好的教训啊!

学礼章第三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①,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时②,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迎来递去。莫学他人,抬身不顾。接见依稀③,有相欺侮。如到人家,当知女务。相见传茶,即通事故④。说罢起身,再三辞去。主若相留,礼筵⑤待遇⑥。酒略沾唇,食无又箸。退盏辞壶,过承⑦推拒。莫学他人,呼汤呷醋⑧。醉后颠狂,招人怨恶。当在家庭,少游道路。生面相逢,低头看顾。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遍乡村,说三道四。引惹恶声,多招骂怒。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⑨。如此之人,有如犬鼠。【注释】

①相过:互相往来。

②通时:犹顺时。此处指主客双方互相叙说上一次见面的时间。

③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④事故:原泛指事情,现在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此处指叙说旧情。

⑤礼筵:清制于令节设宴招待宗亲、群臣百官及藩属的筵席称礼筵。

⑥待遇:接待;对待。

⑦过承:拜访。

⑧呼汤呷醋:此处指在酒桌上你一杯我一杯,比谁喝酒多。

⑨笑具:笑柄,笑料。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译文】

作为女子都应懂得待人处世的礼仪规范。当女客人要前来寒舍做客,就应当事先安排坐具,整理好自己的衣着,动作要缓和,说话要柔声下气。当女客人到来后,先把其招待到自己的内庭,相互寒暄上次见面的情境和时间,对客人提出的问题热情回答,而且语言柔和。认真准备菜肴鲜汤,热情款待。千万不要去学那些无礼之人,客人来了都不能够起身相迎,招待很随便,对待客人轻视侮慢。倘若是到别人家去,看到主人要准备茶水,就要赶急说明事由,说完事情之后就应当主动起身告辞。如果主人还是再三挽留,盛情招待,当主人敬酒时,只可略微沾一下唇,以示谢意,每次夹菜时不可以接连夹两次。面对主人的盛情,要处处谦恭辞让,切莫学某些人在酒席上呼杯唤盏,醉酒之后癫狂失性、胡言乱语,招人厌恶。女子应当安守本分,平常待在家里,少到外面走动。如果路途上与陌生人相遇,应当低头专注地走自己的路。不要像有些人,不知道时间的早晚,到处串门子,尽说是是非非,这样的行为会招惹许多不好的名声,甚至会引来他人的怒骂。如此一来,就羞辱了自家的门风,连累父母,伤害自身,受到他人的嘲笑和轻贱。这样的人,就如同狗和老鼠一般被人看不起。

早起章第四

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摩锅洗镬①,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安排蔬菜,炮豉②舂姜。随时下料,甜淡馨香。整齐碗碟,铺设分张。三餐饱食,朝暮相当。莫学懒妇,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犹未离床。起来已晏,却是惭惶③。未曾梳洗,突入厨房。容颜龌龊④,手脚慌忙。煎茶煮饭,不及时常。又有一等,餔馔⑤争尝。未曾炮馔,先已偷藏。丑呈乡里,辱及爷娘。被人传说,岂不羞惶?【注释】

①镬:音惑。古代的大锅。

②豉:用煮熟的大豆或小麦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二种,供调味用,淡的也可入药。

③惭惶:羞愧惶恐。

④龌龊:肮脏,污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