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响应人培训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9:09:47

点击下载

作者: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丽应急安全培训中心,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应急安全响应人培训指南

应急安全响应人培训指南试读:

1 第一响应人概述

本章从第一响应人的起源讲起,阐述了第一响应人的发展历程,从实际案例中归纳出第一响应人的定义,探讨了第一响应人的任务与行为准则,明确了第一响应人的组成与分类,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了第一响应人概念。

1.1 第一响应人的起源与定义

1.1.1 第一响应人的起源

第一响应人最早起源于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美国学者在研究心脏病案例时发现,如果及早按照救援步骤采取救援措施,可大大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存活概率。这些救援步骤包括早发现、早到达、早除颤等。但这一系列的救援措施往往要求最先到达的施救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至此,第一响应人应运而生。1.1.2 第一响应人的内涵

第一响应人是指在事故现场或者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且具有状态研判、信息报告、紧急处置、协助救援等能力的人。这些人采取紧急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受法律保护。第一响应人简单快捷地处置可以达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即减缓并控制突发事件的进展,为政府部门应急处理赢得反应时间。1.1.3 第一响应人的外延

有职责或有能力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是第一响应人的另一要素,第一响应人的培训也是施救人员最基本的专业培训。众多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或工作场所可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因此,他们应接受第一响应人的培训。这些可能在现场的第一响应人包括驾驶员、教师、幼儿保育员、安全员、保安、商场售货员、导游、校园管理人员、社区管理团队成员及机场、车站、码头公共场所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等。

也有学者将第一响应人定义为经过专业训练的、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请求的人员。这些人包括警察、消防人员、急救医疗人员、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学家、医生、犯罪现场的技术侦察人员、幼儿机构服务人员、保安、士兵、受过专业训练的志愿者等。

1.2 第一响应人的现状与发展需求

1.2.1 第一响应人的现状

目前,对第一响应人的定义虽然还有争议,但在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中,第一响应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第一响应人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早年的赤脚医生、辅助警察和现在的志愿者救援队伍等现实意义上的第一响应人,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中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事故现场,每一个人都是第一响应人,不要存有依赖心理、侥幸心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自救互救的意识、能力和技能。因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95%的人是靠自救互救活下来的,只有3%~5%的人是靠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获救的。然而,第一响应人相关制度和协调机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一响应人相关机制的发展。1.2.2 第一响应人发展需求

为增强公民的应急意识,鼓励公民有序参与应急处置,应尽快完善第一响应人的相关制度和协调机制,为第一响应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1)通过立法明确第一响应人的义务和权利

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保障是第一响应人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响应人积极主动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意愿需要制度的鼓励,第一响应人的施救行为需要法律的保护,既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制重要行业、重点岗位的从业人员参与第一响应人培训、履行第一响应人义务,也要通过法律保障第一响应人的权利。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中,把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公共交通工具驾乘人员,导游,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处置单位的负责人及相关从业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相关管理人员等有关人员“参加应对突发事件的初级救护培训和消防安全培训”确定为法定义务,进一步明确了第一响应人培训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此条例还填补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第一响应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空白,为第一响应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拓宽渠道,创建和更新第一响应人培训制度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第一响应人培训制度。第一响应人具有专业性强和风险性高的特点,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而第一响应人施救行为具有公益特性,无法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培训所需要的资源配置,这就需要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协同一致、循序渐进地建立并不断完善第一响应人培训制度。

政府可以依托各级红十字会、消防队和专业培训机构培训第一响应人,分层次、分阶段对社区、学校、人员密集型场所等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第一响应人的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宣传资料、音像教材、新闻媒体、网络以及实操演练等方式,提高社会的关注度,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政府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培训师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第一响应人的技能素养;社会各单位应积极响应政府决策,妥善组织安排第一响应人的培训。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安排管理人员及师生进行第一响应人培训。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培训制度,为第一响应人信息与技能的不断更新提供有力保障。

1.3 第一响应人的分类及培训意义

1.3.1 第一响应人的分类

根据事故现场人群分类以及担当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第一响应人分为四大类:当事人第一响应人、管理者第一响应人、专业援救者第一响应人、志愿者第一响应人。

当事人第一响应人:突发事件现场所有的当事人都可以成为第一响应人。

管理者第一响应人:指突发事件现场有管理职务的人群。

专业救援者第一响应人: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经过训练的、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利用专业技能和工具开展抢险救灾的人员。

志愿者第一响应人: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经过训练的,在第一时间自愿赶到现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技能,在无须提供报酬的情况下,提供应急处置服务的人员。1.3.2 第一响应人培训的意义

通过第一响应人的培训,不仅能够提升第一响应人的个体能力,还能够增强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社会化应急体系,明确第一响应人的任务需求,建立第一响应人不断生长的长效机制。

自2016年起,市政府将第一响应人培训列为青岛市市办实事项目,确定每年培训2万名第一响应人。第一响应人的应对措施是否正确有效,对于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第一响应人培训,使学员树立风险意识,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应对知识,学会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技能。具体来说,要掌握以下四种能力。一是掌握势态研判能力,通过科学、全面的风险研判,能够初判事故类型和级别,有无次生衍生灾害,是否需要疏散现场人群,是否适合实施初期救援等,迅速决定哪些情况需要处置以及如何处置;二是掌握信息报告能力,对势态研判后,根据需要尽早向外界发出求救信息,通过拨打“110”“119”“120”等应急电话或直接向有关部门报告信息,报告内容简洁明了、要素齐全,为政府专业救援提供有效信息;三是掌握紧急处置能力,通过培训中对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多发易发突发事件的案例分析,充分考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势,引导学员利用安全常识进行合理推断,灵活机动地临机决断,寻找紧急处置的最佳方案;四是掌握协助救援能力,如果突发事件性质比较特殊,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处置,第一响应人应着力做好群众转移、自救互救、配合专业人员救援等保障工作。同时,若条件允许,可实施现场应急救护,通过心肺复苏、外伤救治等技能救助现场受伤人员。

自2016年起,青岛市落实市办实事,全面开展第一响应人培训。近两年时间,全市举办第一响应人培训817期,培训38000多人。市民现场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逐年提高,社会效益彰显,第一响应人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救援作用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红十字救援队参与国际帆船赛、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赛事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95次,救助人数321人次,大大减少了突发事件引起的人员死亡数,提高了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增强了公众安全感。统计表明,通过第一响应人的培训,大大提升了公民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响应人培训应由具备相应培训资质的机构承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效果。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网络授课和自学等方式进行,达到一定的学时并通过网络理论考试后,第一响应人才能进行实操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和实操课程均通过考试后,由考官现场签字发证,成为正式的第一响应人。

为使第一响应人具备态势评估、趋势预判、信息报告、组织指挥和临场处置等基本能力,青岛市委市政府将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纳入市办实事项目,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市红十字会承办,在全市范围着力推进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全面建立健全第一响应人培训相关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探索建立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着力打造青岛第一响应人应急品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体系,为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应急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第一响应人的任务与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响应人需要进行势态研判、信息报告、紧急处置、协助救援等任务,掌握事故态势,并本着救人第一、顺势而为、灵活机动、控制事态的原则正确应对,将突发事件损失降到最小。1.4.1 势态研判

研判是决定哪些风险需要处置以及如何处置的过程。势态研判是整个风险管理步骤的关键环节,在合理利用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全面的风险研判,为有效地进行信息报告和紧急处置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和行动指南。

突发事件的决策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应急管理者自身的前途与命运,这就需要第一响应人具有较强的前瞻能力与推断能力。第一响应人通常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质:

①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临危不惧,保持镇静,从容指挥。

② 处事果断、坚定,不惧艰难和危险,反应灵敏快捷。

③ 掌握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救助技能,并能熟练应用。

④ 有较强的沟通说服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判断分析局势的能力。

⑤ 善于协调合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1.4.2 信息报告

第一响应人在快速对突发事件做出研判后,应根据需要采用大声呼救方式或拨打“110”“119”“120”等应急电话,尽早向外界发出求救信息。1.4.3 紧急处置

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很多情况下,应急管理部门不能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突发事件经由第一响应人简单快捷处置可以达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即减缓并控制突发事件的进展,为政府部门组织救援赢得时间。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第一响应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具备决断与创新、前瞻与推断、灵活应变、协助救援等综合能力。(1)决断与创新

突发事件对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可能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它的起因、演进路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均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响应人没有时间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反复斟酌,必须当机立断,做出抉择。同时,在紧急状态下,第一响应人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决策是否正确,不仅取决于第一响应人的阅历经验,还取决于第一响应人的胆识和创新精神。在突发事件处置的过程中,第一响应人切勿唯唯诺诺,一味上交决策权,以推卸责任;也不要因循守旧,照搬预案。否则,会在游移不定中贻误实施救援的最佳时机。(2)前瞻与推断

第一响应人的前瞻与推断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决策至关重要,只有对突发事件准确地进行前瞻与推断,才能保证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正确性。(3)灵活应变

突发事件的情势在不断变化,这要求第一响应人灵活、机动,具有很强的权变决策能力和临机决断能力。

由上述叙述可知,突发事件处置对第一响应人个人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提高素质的主要渠道就是注重学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注意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勤思考、善反思。只有这样,第一响应人才能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多谋善断、灵活果敢。1.4.4 协助救援

在向相关部门报告应急信息之后,在政府应急响应启动、展开救援之前,第一响应人还要进一步协调现场可用资源,对事故进行初步处理,做到边处置、边汇报,协助政府展开救援。

在前期处置过程中,第一响应人应该先避险,再抢险,视情况组织事发现场周边的公众实施应急疏散。在确保突发事件不会对周围公众造成新的伤害后,第一响应人再开展抢险救援。如果突发事件性质比较特殊,需要专业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处置,第一响应人应着力做好周边公众的转移,维持现场秩序,进行力所能及的处置,等待专业救援队伍到来,切不可冲动蛮干。当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来后,第一响应人应做好道路引领、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2 突发事件的种类与特点

对突发事件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对事件的精准掌控。本章介绍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根据突发事件的应对法、时间属性等,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并分析每类事件的特点。

2.1 按应对法分类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且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1.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1)自然灾害的种类

自然灾害的种类有: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具体种类如下图所示。(2)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种类很多,每种灾害的特点不尽相同,但还是有共性在其中。

① 具有巨大的危险性:灾害发生后,对人身、财产均可造成巨大的危险。

② 具有突发性:有些自然灾害不能进行预测或者预测难度大,发生比较突然。

③ 具有区域性:有些自然灾害会在一定的区域内发生,对局部区域影响大,如火山、沙尘暴等。

④ 具有关联性:大多数自然灾害发生后,会引起一连串的其他灾害发生,带来一系列次生、衍生灾害。如地震后会引起滑坡、泥石流、海啸等,造成建筑物结构破坏,进而引起火灾、煤气泄漏等灾害,还会破坏生命线,引起淡水的缺乏、疫病流行等。◎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5·12汶川地震中被严重破坏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达10个县(市),较重灾区有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该校重视安防教育,坚持常规演练,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而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没间断。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此次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时的情形高度吻合。该校叶志平校长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令人十分钦佩。它不仅体现在对危房实验楼的加固修缮中,更体现在组织紧急疏散演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类演习往往会被搞成演戏,老师不认真,学生敷衍了事,故一般收效甚微。但叶志平则严格要求,每次演习都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一步不漏地进行,所有细节都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安排。每次演习之所以能做到按部就班、丝丝入扣,道理只有一个,即不把演习当演戏,而是动真格的。第一响应人的作用在这次灾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常规的预防与演练带来巨大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2.1.2 事故灾难(1)事故灾难的种类

事故灾难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2)事故灾难的特点

① 诱因复杂多样:灾难发生的诱发因素众多且复杂,实际中很难预料。

② 频发多发:事故灾难在现实生活中频繁发生,在历史上屡次发生。

③ 不确定性:事故灾难发生的不确定性包括时间的不确定性、地点的不确定性等。

④ 危害大:事故灾难发生后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稳定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2.1.3 公共卫生事件(1)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的内容

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2)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① 扩散能力强:由于疾病疫情的传染特性,极易发生迅速传染。

② 影响范围广:由于传染病具有扩散能力强的特性,在发生疫情后,会使疾病迅速扩散传播,影响范围大。

③ 社会影响大:疫病发生后,容易引起社会上人员的恐慌。2.1.4 社会安全事件(1)社会安全事件包括的内容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纠纷事件、涉外突发事件、舆情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2)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

① 牵扯人数多: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或者处理过程中,均可能牵扯到众多的人数,影响面广。

② 容易扩散: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许多时候会发生以讹传讹的情形,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会迅速扩散开来,使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事件中。

③ 社会危害大:给人们的财产、人身等造成巨大危害。

2.2 按时间属性分类

按照突发事件的时间属性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三类。(1)第一类:突发事件持续时间长

突发事件从发生到终止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火灾、危化品泄漏、极端天气等。(2)第二类:突发事件持续时间较短但善后时间长

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再有新的危险发生,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善后工作,如大多数交通事故。(3)第三类:突发事件发生后即刻终止

突发事件发生旋即结束,善后处置简单,甚至无须善后。

2.3 其他分类

(1)常规突发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且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如火灾、水旱灾、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触电、社区治安问题等。(2)非常规突发事件

在预防和应对上缺乏经验和认知的突发事件,如新型计算机病毒、生物灾难和新型传染性疾病等。

3 火灾第一响应人

本章从火灾的处置、逃生和逃生装备的使用等方面分析第一响应人应具备的火灾应急能力。

3.1 火灾的概念及案例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也是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案例1:2010年8月28日下午,沈阳市某售楼处发生火灾,造成9人死亡、9人受伤。9名死者多数是被有害气体熏呛中毒死亡的,他们大多为售楼和购房人员。这是全国首起因售楼处沙盘电气故障造成的重大火灾事故。大火由售楼处一楼大厅的沙盘模型电气故障引起。沙盘电源起火后,工作人员用手持灭火器扑灭明火,并切断了电源。明火被扑灭后,工作人员以为火被完全扑灭,忽视了沙盘内的暗火。2分钟后,沙盘再次复燃,将销售大厅内放置的大量宣传展板和条幅等易燃物品引燃,造成火势蔓延。3分钟后,浓烟弥漫到整个二楼。该售楼处为二层建筑,只有一楼大门前后两个出口,没按消防规定设置户外楼梯作为逃生通道,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困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案例2:2017年10月8日,江苏无锡一幢居民楼5楼起火。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张从6楼扔下的求救字条,才知道6楼也有人被困。这张纸条是一名女童扔下的,1张纸条救了家中5人性命。第一响应人临危不惧、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了伤亡。

3.2 火灾类型及引发原因

3.2.1 火灾类型

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火灾可分为 A、B、C、D、E、F六大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备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棉、毛、麻、纸张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 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塑料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E类火灾: 指带电火灾,即物体带电燃烧引起的火灾。

F类火灾: 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燃烧引起的火灾。3.2.2 常见火灾原因

① 酒后卧床吸烟或坐在沙发上吸烟,可能在香烟未燃尽时人已睡着,烟头引燃沙发和床上用品导致火灾。

② 使用完燃气不关总阀门。如果燃气灶点火开关有故障不能完全切断气源,或连接气瓶与气灶的橡胶管长期受压发生爆裂,会导致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

③ 使用燃气灶时无人看管,会因锅内食物沸腾溢出浇灭火焰,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火灾。

④ 蜡烛放在木制的桌子上,当蜡烛燃尽或被碰倒后会引燃桌子或桌上的可燃物。

⑤ 蚊香放在床边,会因床上用品掉到蚊香上引发火灾。

⑥ 在杂物间寻找东西时,用打火机或蜡烛照明,如果不小心会引燃可燃物。

⑦ 用遥控器关家用电器而不拔掉插头。电器的部分部件在长期通电状况下会因发热引发火灾,或是因雷击引发电器火灾。

⑧ 手机长时间充电。手机长时间充电无人看管,可能引发手机爆炸发生火灾。

⑨ 孩子学大人做“假烧饭”游戏,在床下或其他黑暗角落划火柴,模仿大人吸烟,玩弄火柴、打火机及开关液化气炉具,在室外点火取暖,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爆竹,以及进入危险厂房、仓库内点火玩耍等,引发火灾。

⑩ 电动车不按规范充电、乱拉电线,线缆破损、遇水引起短路,充电器线路超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等情况引发火灾。抽油烟机烟道未定期清理致使油垢过多,高温下引发火灾。

3.3 火灾的处置

(1)报警

发现火灾后应判断着火原因,迅速切断火源,并向周围人群发出求救信号,按响火灾警报,紧急救火。火灾发生后,应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然后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自救。报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应讲清楚着火位置(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

② 要说明着火物,火势情况,是否有人员被困,并把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说清楚。

③ 报完警后,还应派人在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2)扑救

电器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泼水。

油锅着火: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应视情况灭火,若火势较小可盖上锅盖或湿布,还可以把切好的蔬菜倒在锅里;若火势较大,建议使用专业灭火工具,如灭火器、灭火毯进行扑救。

室内的沙发、棉被等物品着火:可立刻用水浇灭。

液化气罐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

身上着火:不要奔跑,立即躺倒,翻滚灭火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其他人也可用厚重衣物或被子覆盖着火部位灭火。(3)撤离

如果火势较大,超过自己的扑救能力时,应想方设法尽早撤离,保持镇定,简易防护,弯腰低姿逃生,也可利用阳台、窗口逃生,建立避难场所,等待救援,必要时发出信号,寻求援助。

3.4 灭火设备的使用

火灾发生时,第一响应人需掌握的常用灭火设备有灭火器、消火栓、灭火毯。3.4.1 灭火器(1)灭火器的使用步骤

①“提”:提起灭火器。

②“拉”:拉掉保险销。

③“握”:握住胶皮软管前端,对准火源根部。

④“压”:压下压把,左右扫射。

另外,在灭火时一定要注意站到火源上风向或侧风向的3~5米处进行操作,避免被火灼伤;一定要确认火完全熄灭才停止灭火,以防火再次复燃。(2)灭火器的分类

灭火器的分类及功能如下表所示。3.4.2 消火栓(1)室内消火栓使用方法

① 打开消火栓门,按下内部火警按钮(按钮用来报警)。

② 一人接好枪头和水带,奔向起火点。

③ 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

④ 逆时针打开阀门致水喷出灭火(因电起火要先切断电源)。(2)室外消火栓使用方法

① 用扳手打开地下消火栓的水带口连接开关。

② 将消防水带进行连接。

③ 用扳手打开地下消火栓的出水阀门开关。

④ 连接水带口及出水枪头。

⑤ 至少两人以上手拿喷水枪头,向火源喷水直到火熄灭为止。3.4.3 灭火毯

灭火毯又称消防被、灭火被、防火毯、消防毯、阻燃毯、逃生毯,是由玻璃纤维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的织物,能起到隔离热源及火焰的作用,可用于扑灭油锅火或者披覆在身上逃生。

灭火毯使用方法: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

3.5 火灾的逃生

3.5.1 第一响应人在火灾时的处置措施

第一响应人在面对火灾事故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尽快找到逃生路线,组织疏散

为了尽早脱离险境,第一响应人须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有条件的话还可预先制订逃生路线,并进行必要的逃生与自救训练,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火灾现场。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情况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2)发出信号,寻求救援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时,第一响应人应组织被困人员尽量待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夜晚,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物体,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以引起救援者的注意。(3)当机立断,快速撤离

发生火灾时,第一响应人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逃生时要尽可能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防止烟火侵入。撤离时尽量往下一楼层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向室外逃生。

当火灾发生在高层建筑内部,扑救难度极大时,第一响应人应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立即拨打“119”报警,并通知上下相邻楼层的人员,想办法迅速逃生。3.5.2 火场逃生知识与技巧

在火场中,只有掌握基本的逃生知识与技巧,做到正确有序地逃生,才能有效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① 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只有保持镇定,才能清醒利用掌握的技能进行逃生。

② 寻找疏散指示标志,有序撤离,防止走错路线,被困火场。常见疏散指示标志如下图所示。

③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佩戴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如果没有专业工具,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毛巾没有过滤有毒气体的作用),同时,可用灭火毯、湿毛毯保护身体,避免高温灼伤。

④ 放低身体重心,尽量避免吸入过多浓烟,造成熏炝致伤致死。根据“热空气上升”原理,火场中大量的浓烟会弥漫在空气的上层,所以越贴近地面,吸入的烟气越少。

⑤ 贴靠墙面的右侧进行逃生。这样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时候掌握正确的逃生方向;另外,靠着墙行走不容易被其他人绊倒。

⑥ 逃生过程中要有照明设备,以防出现断电,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