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黑龙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10:02:34

点击下载

作者:董恒年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丽黑龙江

美丽黑龙江试读:

天人协和,穷极造化 总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而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敬畏自然与历史;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选的图片表达出诗般的柔美。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中国地理学会“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图

概况

黑龙江省简称黑。地处我国东北部。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是我国东北门户。全省面积约47万平方千米。人口3834万,有汉、满、蒙古、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民族。省辖13个地级市、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省会哈尔滨市。

本省是东北地区各族先民自古以来劳动、生息的地方,是满族的发祥地。西周时期,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肃慎。东汉肃慎称为挹娄。北魏时称为勿吉。辽、金时改为女真。清代始称满族。自唐代起历代均在此设机构进行行政管辖。清末改黑龙江将军辖区为黑龙江省。1954年松江省并入。

地形

山地、平原交叉分布,地势大体西北高、东南略低,西南、东北低平。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大秃顶子为本省最高峰,海拔1690米。主要平原有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松嫩平原。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牡丹江和嫩江。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和连环湖。

气候

属中温带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尤甚),温差较大。全省年平均气温-5~5℃,1月-31~-15℃,7月18~23℃。年均降水量400~650毫米。年无霜期多在100~140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在全国已探明的230多种矿产中占有13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20多种,尤以石油、煤炭、黄金、石墨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砂金、硅线石、铸石、玄武岩、钾长石、熔炼水晶、火山灰、钨、钼、锌、银、铜、石英、黄黏土、沸石、大理石、红(蓝)宝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900多条,年径流总量为26300亿立方米,地下水已探明资源140多亿立方米。全省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40多万千瓦。

本省是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全年约5000~7000小时的风速≥3米/秒,风能密度200瓦/平方米。

生物资源种类多,生长量大。全省森林面积2亿多亩,森林总蓄积量13亿多立方米,木材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木材产量居全国重要地位。主要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树的种类有100多种,其中木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红松、白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树种,是国内外少有的。野生经济植物和食用菌有木耳、蘑菇、猴头菇、松子、山葡萄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东北虎、丹顶鹤、猞猁、紫貂、马鹿、水獭、驯鹿等。

农业

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作物实行一年一熟耕作制。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谷子、高粱。经济作物以甜菜、亚麻、向日葵为主,产量常居全国第一位。

大兴安岭以红松、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是全国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

牧用草地较广,畜牧业占一定地位,以马、牛为主,其中奶牛饲养量和产奶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绵羊、奶山羊、生猪养殖发展很快。各河湖多产鱼类,松花江产鱼量约占全省一半。

工业

建成以煤炭、石油、木材、机械、食品工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造纸、制糖、纺织、橡胶等工业也发展较快。因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经济贸易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本省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438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516.79亿元,第二产业5918.22亿元,第三产业5947.92亿元。进出口商品总值273.97亿美元,其中出口122.40亿美元,进口151.57亿美元。

CHAPTER 01 印象黑龙江 最东最北的国土,富饶美丽的边疆

美丽富饶的黑龙江位于我国最东北的地方,那里山环水绕,奇峰相抱,辽阔的平原上孕育出纯朴可爱的黑龙江人,神奇的黑土地是天赐的生存土壤,地下蕴藏的矿产更是推动了当地重工业的发展。

黑龙江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其独特的人文发展初具雏形,影响着后世新文化的诞生与进步。

一些少数民族带着本民族的文明与技术来到此地,随着历史的变迁,种族的延续,不同文化之间交错穿插,碰撞出绮丽的火花,演变出一处奇特的边疆文化。

发达的农、牧、渔业和重工业把黑龙江的经济带动起来,引领整体经济的壮大和昌盛。近年来,黑龙江人口急速增长,人口素质也不断提高,与社会发展接轨。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冰天雪地,银色世界 黑龙江省地理基础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9%。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形态类型广泛,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域构成。黑龙江省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雪量大,是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A 小兴安岭秋景小兴安岭纵贯黑龙江省中北部,南北长约450千米,东西宽约210千米,面积778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黑河、嘉荫、伊春、铁力等县市。图为伊春市境内的小兴安岭美景。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黑龙江省地势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西南部低。海拔3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米以上的丘陵和低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5%。西北部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面积约11.6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最高峰大白山1528米;北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面积约7.78万平方千米,海拔400~1000米,最高峰平顶山海拔1429米;东南部是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均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张广才岭最高峰大秃顶子海拔1690米,老爷岭最高峰牛心顶海拔1318米,完达山最高峰神顶山海拔831米。

黑龙江省平原和台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5%。平原辽阔,属于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中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其中,松嫩平原海拔120~300米,面积10.32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坡降小,分布着众多的湿地和大小湖泊;三江平原面积5.13万平方千米,沼泽和沼泽化土地达24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昨日还是“北大荒”,今日已是中国的“北大仓”。B 黑土地黑土为黑龙江省主要农业耕地土壤,除牡丹江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

黑龙江省西南部有嫩江环绕,松花江则由西南向东北贯穿本省,乌苏里江由南而北流经东部,几条大河的长期冲积与滋润,形成了富饶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著名的旅游胜地兴凯湖就在三江平原东南部。

黑龙江省地处中纬度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中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黑龙江全省年平均气温为-5~5℃,由南向北递减。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最低,东南部纬度最低的东宁县年平均气温最高,南北相差10.2℃。年平均气温0℃线在嫩江—伊春一线。这里夏天不热,冬季严寒,有些地方甚至常年天寒地冻,称为“北国的雪都”一点都不为过,冰雪为黑龙江省带来了很多特色文化和景观。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400~650毫米,中部山区较多,东部次之,西、北部较少。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300~3000小时之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资源也比较丰富,甚至可以与长江中下游相媲美。年太阳辐射值在4200~5000焦/平方米之间,辐射的时空分布主要是夏季多、冬季少,南部多、北部少。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所以黑龙江省的风能资源丰富,一年四季中,春季的风速最大。

冰天雪地,银色世界

黑龙江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我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冬季气候寒冷,雪量大,雪期长,冰雪覆盖时间北部达130天,东南部为99天,平均雪被厚度达20厘米,兴安山地和三江平原可达40~50厘米,形成长达4个月之久的白茫茫银色世界。黑龙江省的冰雪雪质好,素有“龙江冰雪甲天下”的美誉。A 中国雪乡牡丹江双峰林场镶嵌在张广才岭的东南坡,受山区小气候的影响,每年10月份就开始降雪,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雪质优良,雪量丰富,因此得名—中国雪乡。

生活在这样的冰雪世界里,黑龙江省人民的居住、饮食、娱乐、交通等,都和冰雪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有众多适应寒冷气候的神奇住宅设施,赫哲族的地窨子,鄂伦春族的撮罗子,满族的万字火炕等均是。这里还有浪漫的冰雪习俗,如满族人正月十五全家人一起观冰灯,赫哲人在冰上打鱼、捕鱼,现场吃鱼,黑龙江省人家家户户做冻饺子等。B 冰雪覆盖的森林

黑龙江省素来是我国冰雪活动的故乡。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饱览茫茫雪原、雪压青松、树挂冰花等壮观景象,同时还可以参加滑雪、滑冰、冬泳、冰帆、冰爬犁等各种冰雪游乐项目。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北国特有的冰雪风光、冰雪艺术和冰雪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天然冰雪与灯光艺术巧妙结合,精雕细刻的造型和景点,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冰雪世界。C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盛会。

从肃慎古地到共和国行省 黑龙江省人文沿革史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和最北的省份,总面积47万多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其北部和东部分别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南部与吉林省为邻。截至2013年年底,黑龙江全省划分为13个地级行政单位,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省会是哈尔滨市。其地理环境极具特色。但黑龙江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最初的黑龙江省饱经沧桑,历经多次变革,才形成了今天的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域西周起为肃慎地,秦至西汉时是肃慎与夫余族群生活的地区。东汉至三国时为挹娄和夫余族群生活的地区。西晋和东晋时,黑龙江省域中北部被豆莫娄族所据,东西部分别被挹娄和夫余族所据。宋魏、齐魏和梁东魏西魏时期,省域中北部被豆莫娄族所据,东部和西部则分别被勿吉族和失韦族所控制。隋朝时,省域中东部地区为靺鞨诸部活动区域,西部地区为室韦诸部活动地域。唐朝时开始在黑龙江地区普遍建立管理机构,武德年间在黑龙江西部设室韦都督府,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汇合的地区设黑水都督府。此时,东部地区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698年,牡丹江上游的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震国,后来改为渤海国。渤海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相当发达,极盛时期曾拥兵10万,被称为“海东盛国”。金太祖陵金太祖陵位于阿城区南郊2千米处,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初葬陵址,号称“龙江第一陵”。从正门抵达坟墓的“神道”两侧,伫立着9对石人、石兽,象征金太祖生前仪卫,保护着陵园。

辽代沿用唐制,黑龙江中上游、牡丹江以北到黑龙江下游一带都设有节度使。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打败辽,建立大金国,定都会宁(今哈尔滨市阿城区)。

元朝时,整个东北地区属辽阳行省统辖,嫩江流域设蒲峪路屯田万户府和肇州蒙古万户府,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设开元路和水达达路。明代隶属奴儿干都指挥司,所管辖的区域,北到外兴安岭,东抵库页岛。

清朝是黑龙江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清军入关后,东北地区由盛京总管统辖,顺治十年(1671)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所辖包括吉林、黑龙江地区。康熙十年(1671),清朝在黑龙江沿岸建城,命名黑龙江城,清后期改为黑龙江省。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增设镇守黑龙江等处的地方将军,也就是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这是以“黑龙江”命名区划之始。

1858年和1860年,清廷和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让了出去,黑龙江辖区大为缩小。

1900年,江东六十四屯被沙皇俄罗斯武力占领,黑龙江辖区再次被缩小很多。

历史走到1907年,清廷对东北实行省、府、县三级体制,在省、府两级之间,设立道为监察区域,在原黑龙江省区设有三道,分别是瑷珲兵备道、呼伦兵备道、兴东兵备道;七府分别是呼兰、绥化、龙江、海伦、嫩江、黑河、胪滨;除此之外还有六厅、一州和七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仍然沿用省、道、县三级体制。黑龙江共辖龙江、绥兰、黑河三道,后来在此基础上,增设呼伦道,于是黑龙江省共有四道,二十一县,六设治局,这种格局延续了很长时间。完颜阿骨打铜像完颜阿骨打(1068~1123),女真族完颜部落首领,金王朝的创立者。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政府逐步收回中东路“附属地”的行政主权,并在1920年将此区域定为“东省特别区”,1922年设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东北沦陷之后,日伪政权实行省、县(市)二级体制。抗日战争时期,初设龙江、滨江、三江、黑河4个省和东北特备区及哈尔滨特别市,后增设牡丹江省、北安省、东安省等。

抗战胜利后,东北重归祖国怀抱。1946年8月,在哈尔滨成立了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省、市(地)、县三级体制。1953年8月,哈尔滨市成了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

独特的边疆文化 不同文明交织成的火花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少数民族在黑龙江省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近2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26%,其中更有10个少数民族世居这里,他们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黑龙江省有10个世代定居于此的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4个民族的总人口超过了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最少的赫哲族仅有3910人。另外,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人口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52%。少数民族人口在城乡皆有分布,其中居住在城市和县镇的占27.3%,其余72.7%居住在农村。冬季捕鱼冬季捕鱼又叫冬捕,是我国北方渔业生产的一大特色,是目前仅限于我国东北和新疆特有的传统活动。图为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渔场冬捕序幕正式拉开,工人们正在拉网晾晒。

少数民族有些聚居在一起,有些和其他民族混居,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族乡镇居住的占39.9%,剩余的60.1%零散和其他民族混居在一起,为此,黑龙江省特设1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以及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聚居的乡(镇)24个、朝鲜族聚居的乡(镇)19个、蒙古族聚居的乡(镇)6个、达斡尔族聚居的乡3个、鄂伦春族满族妆花纱蟒袍聚居的乡5个、鄂温克族聚居的乡1个、赫哲族聚居的乡3个、联合民族聚居的乡(镇)8个,另外,还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680个。

少数民族大都会说普通话,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人,普通话为他们外出带来极大方便。满族、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文;朝鲜族、蒙古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但是大多数人也都会使用汉语文;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4个民族只有民族语言,没有民族文字,普遍使用汉语文;其他47个少数民族不是世代居住在黑龙江省,而是从外地而来,多数人会使用汉语语言、文字。

黑龙江省在团结少数民族工作上的努力,为富民、强省、兴边、睦邻,构建和谐黑龙江,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特色,百花齐放

少数民族数量众多,这使黑龙江省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占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他省份难以比拟。例如,原住民赫哲、鄂伦春两族的渔猎文化,就被称为原始渔猎文化形态的“活化石”。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赫哲族有5354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地区。赫哲族在历史上曾有“使犬部”、“鱼皮部”、“鱼皮鞑子”、“狍皮鞑子”之称,清代时要向皇宫进贡鳇鱼筋和鳇鱼骨。直到20世纪初期,他们仍旧处在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结构中,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融入新体制。

赫哲族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剪纸—赫哲族古斯—满语族南支语言,仅有语言,没有文字,语言风格和满语相当接近。目前大多数赫哲族人使用汉语,讲普通话,只有少数老年人还会讲赫哲语。

赫哲族的居所别具特色,他们的房屋被称为“撮罗子”、“地窨子”、“马架子”,屋东通常会有鱼楼用作仓房。赫哲族的交通工具有桦皮船、木板船,冬季还会使用滑雪板、狗拉雪橇等。

赫哲族的饮食也独具特色,丰富多样,主要食用鱼类、兽肉、拉拉饭、莫温古饭、野菜等。倘若游客去参观赫哲族的居所,一定会受到热情的欢迎,也有机会一饱口福,吃到最正宗的赫哲族饭菜。

与赫哲族习俗相近的鄂伦春族,全国在籍人口8659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仅黑龙江省就有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4个地区:塔河县十八站、呼玛县白银纳、伊春的嘉荫县、黑河地区的逊克县。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以狩猎为主,采集、捕鱼为辅,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使鹿部”和“住在山岭上的人”。

鄂伦春族主要来源于古东胡,在南北朝时期,活动在黑龙江省广大地区的钵室韦人,是他们的祖先。鄂伦春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北支语言,同赫哲族一样没有专有文字,靠口耳相传,记载传承本民族文化信息。

和赫哲族一样,鄂伦春族也通用汉语,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属自然神多神崇拜,比如对山神“白那恰”、太阳神、月亮神、雷神、火神等,甚至包括狐仙在内的各种神仙的崇拜。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在原始氏族社会末期,以“乌力楞”为组织结构,氏族共同生产,共同消费,自给自足。195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除少数习惯山林生活的老人稍有不适应外,年轻人很快适应。

鄂伦春族的住所简单实用。夏天,他们住在桦皮仙人柱中;冬天,他们住在兽皮仙人柱中。他们还有独特的婚俗,实行严格的族外婚,婚俗包括招亲、换亲、续亲和指腹亲等,其中抢婚的婚俗流行于寡妇再嫁。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包括神话传说、说唱故事在内的口头文学,还有壮美的民间歌舞,尤其是他们的桦皮手工艺、兽皮手工艺制作等绝技,还有篝火节等岁时节令,这些正逐步发展成为鄂伦春族的文化符号。A 三个穿着皮衣的鄂伦春族人B 赫哲族传统的鱼皮工艺品C 鄂伦春族远古民居

商品粮基地,重工业发达 共和国经济的两大支柱

黑龙江省这块富饶的土地,不仅冬季漫长,霜雪遍野,更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比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等,它们是上天赐给黑龙江省的珍贵礼物。正是因为这些资源的存在,才保证了黑龙江省的持续发展,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黑龙江子民,让黑龙江省永远都是一个乐园。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和嫩江流域曾有大片荒芜地带,这里人烟稀少,“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被称为“北大荒”。但这里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大量复员转业军人、农民和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一大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和国有农场,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现有土地面积5.4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2067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约8700平方千米,草原约3660平方千米,水面约2740平方千米。垦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优势。A 黑龙江国有农场图为黑龙江一个国有农场生产队收获玉米时的情景,从收粮、烘粮、储备等,全是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很高。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标杆—大庆油田

黑龙江省是全国能源工业基地,省内著名的大庆油田,是全国最大的油田。1959年9月26日16时许,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特殊的厚礼献给成立10周年的新中国。“大庆油田”,这个源于石油、取自国庆的名字,从此叫响全国,传扬世界。

大庆油田由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1960年,油田投入开发建设,在“宁可少活20年,拼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口号鼓舞下,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在这里燃烧,“大庆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B 大庆油田

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原油55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崛起中的黑龙江乳业生产

黑龙江省也是全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全省的草原面积为753.18万公顷,居全国第七位,主要分布在嫩江平原、三江平原和东、北部的山区半山区。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大兴安岭牧场

畜牧业的发展为奶业生产带来的生机。近年来,黑龙江省奶业发展迅速,相继引进和建设了一大批乳品加工龙头企业,继雀巢、光明、完达山上马新的生产线之后,伊利、蒙牛、新希望、娃哈哈等企业也相继在黑龙江省投入巨资建设乳制品生产企业,并拥有完达山等一批驰名商标和优质、绿色产品。同时,黑龙江省培育了双城、肇东、杜尔伯特、巴彦、望奎、安达等一批牧业强县(市),畜牧业的优势地位明显提升。

哈齐大工业走廊“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指由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市经大庆市到齐齐哈尔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37.1平方千米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决策,于2004年11月经黑龙江省委常委会提出,国家批准,是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步骤。

哈大齐工业走廊龙头为哈尔滨市松北区。除哈大齐三市外,还包括沿途的肇东和安达两个县级市。哈尔滨突出高新技术,大庆以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业为主,齐齐哈尔以装备制造为主,而肇东和安达则以农业副产品加工、轻工业等为主。整个走廊以能源、化工、装备、汽车、食品、高新技术六大板块为主框架,构筑现代产业带。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基础设施配套最好、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综合经济功能区,也是全国第五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数字黑龙江 土地面积、人口、经济、社会与文化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以方便管理和参考。如今的黑龙江在数字化方面也取得了卓著成就,下面,就来看一下数字化的黑龙江吧!

土地资源数字化

据统计,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其中,农用地面积395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建设用地148.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此外,还有尚未利用地615.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01%。“万亩大地号”农田“万亩大地号”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腹地的二道河农场第六作业区七号地名称,开垦于1990年,总面积841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粮食种植区,也是集科技研发、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具体来说,农用耕地有1187.1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0%。当然,农用地不仅是农用耕地,还包含其他相关用地,比如园地6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2%;林地2440.3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1.8%;牧草地222.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6%;其他农用地94.5万公顷,占2.4%。大庆龙凤湿地风光大庆龙凤湿地位于大庆市龙凤区境内东南,是一处位于城区中的湿地,距离市中心仅8千米。龙凤湿地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辖区内保留得比较完整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同时也是目前除香港之外我国仅有的位于市区内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建设用地中,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有115.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8%;交通运输用地11.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9%;水利设施用地20.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4.1%。

此外,还有未利用地458.4万公顷,占72.7%;除以上用途,还有其他未利用地172.54万公顷,占27.3%。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土地的面积也在不断变化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全省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而林地、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减少。

据统计,黑龙江省全省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1.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合4.6亩/人)。A 第2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自1961年开办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与冰雪文化艺术活动一起,形成了哈尔滨市“一冬、一夏”两大文化产业。

人口、文化数字化

根据《黑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黑龙江省全省总人口为3833万人,人口密度83.9人/平方千米,平均预期寿命75.98岁。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为1946万人,占51%;女性为1885万人,占49%。

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3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学历的为574万人;具有初中学历的为1727万人;具有小学学历的为922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住的边疆省份,全省共有少数民族53个,人口近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26%。

文化方面,黑龙江省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持续进步。据统计,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文化馆131个,公共图书馆101个,博物馆54个。

有数字表明,黑龙江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高达98.8%。有线电视用户436.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2.8万户。

经济数字综述

2013年,黑龙江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4382.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8%。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16.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18.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47.92亿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382.93亿元。B 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目前,哈尔滨、大庆等城市正在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城市也瞄准了国内先进水平。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中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了量大面广的小城镇发展,促进了全省的城市化进程。“哈大齐工业走廊”是带动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新型工业园区。以大庆项目区为例,2013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项目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发展。全年实际新开发面积5.15平方千米,累计开发面积98.78平方千米;新入驻企业112家,累计入驻企业1300家;开复工项目199个,开复工率达90%;完成投资284.7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93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1亿元,利税232亿元。

CHAPTER 02 自然奇景 华夏系构造与三江演绎出的自然美景

在乌苏里江、松花江和黑龙江三大河流及我国东部华夏系构造的共同作用下,数不清的自然奇观在黑龙江省这片土地上形成。这些美景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每一处景观都留下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痕迹。黑龙江省正在积极探索,充分利用这些天赐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向前发展,同时让人们尽享自然之美。

黑龙江省的自然美景闻名遐迩,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碧波荡漾,山峰耸峙,林海雪原,生态奇异,这里是动物王国,更是一派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

二龙山“双龙戏珠”的美丽传说,清澈如镜的镜泊湖,亿年地质变迁形成的兴凯湖,火山环绕的五大连池……把黑龙江省的原生态尽显无遗。一个个赏心悦目的自然奇观仿佛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漠河 极致寒冷,绚烂极光

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也是我国最北的地方,总面积18233平方千米。这里冰雪覆盖,是一个纯洁无瑕的世界。当绚丽多彩的极光出现在空中时,就仿佛在一块洁白的画布上酣畅淋漓地挥洒下霓虹长桥,宛若一个童话王国,充满了浪漫和美感。

物产丰富,种类众多

漠河位于祖国版图的最北部,居中俄界河黑龙江之滨,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县份。漠河县位于全国九大山系之一的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坡,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

漠河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森林、矿产、旅游、珍稀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野生动物种类众多,有梅花鹿、马鹿、紫貂、驯鹿、棕熊、野鸡、花尾榛鸡、黑嘴松鸡、野猪、獐、狍子、雪兔等珍禽异兽,多达400种。黑龙江省独有的冷水鱼更是誉满全球。

漠河的绿色植物天然、名贵、无污染。草莓、红豆、山葡萄、都柿、山丁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蘑菇、猴头菇、蕨菜、木耳、金针菜等产量极为丰富。还有名贵草药300多种。

漠河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杨树、柳树、云杉等,林地面积16281平方千米,木材总蓄积量达14647万立方米。

漠河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黄金、煤炭、石灰石、石墨、膨润土、大理石、汞、黄铁、水晶等。其中黄金、煤炭的开采早已形成规模。萝北的太平沟,黄金开采已有百余年历史,相传这里出产的黄金专为慈禧购胭脂用,所以又被称为“胭脂沟”。

中国的北极城

漠河县不仅有森林、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也独具一格。漠河素有“不夜城”的美誉,县内的北极村,是中国唯一可以看到极光、极昼的地方。到了夏至时分,晚上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美丽的天文奇观—极光,仿佛天界的祥瑞霞光,令人赏心悦目。

极光是一种自然奇观,是太阳辐射出带电高能粒子流冲击大气层,使大气成分激发或电离而形成的。因为地磁场的作用,太阳发出的高能粒子多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天空中的极光多姿多彩,形态万千,有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等,有些时候,还会在各种形状之间变来变去。有的时候,极光像是一条美丽的彩带;有的时候,又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动物;还有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美轮美奂的电影,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享受。极光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时间短的时候,就像节日里的焰火,在空中闪耀一下,刚展示出她的风姿,就悄然远遁;有的时候持续时间极长,极光长时间逗留在天空,可达几个小时。“中华北陲”石碑石碑于1997年6月建成,碑身由黑色天然大理石贴成,上有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字“中华北陲”。

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观测神秘的极光,对极光这一现象,有丰富的书面记录。极光并不像一层纸一样,而是有厚度的、立体的,靠近地面的部分,最低距地面不足100米;而极光光最强的部分,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110千米;极光距离地面最远的上方,通常高度可达300千米,最高的时候,甚至可以超过1000千米。漠河极光

极光出现的时候,开始时是一个圆环,颜色变幻不定,由小到大。当极光最灿烂的时候,形成极光的光环就会向东边慢慢移动,范围也从大变小,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过去的49年间,北极光出现的天数有40天,不过,北极光出现的时间没有任何规律,不可预测,出现最频繁的是1989年,这一年,极光总共出现了8次。极光最可能出现的月份,也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是每年的2月。最高频率一晚上出现3次,持续时间最长达45分钟。

漠河北极村内有众多景点,如“中国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极”碑、望江楼等。夏至时节,漠河县政府会在北极村举行各种活动,吸引海内外大量游客。漠河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黑龙江,是中俄的边界河,也是探险、狩猎、篝火野宿的好去处。

漠河极光 美的盛宴

夏至时分,漠河的夜空经常会出现令人心神皆醉的极光。它神秘、奇幻、绚丽,多彩,堪称一场美的盛宴,让亲眼目睹过的人终生难忘,让没有看过的人心驰神往。

五大连池 我国著名的火山世界地质公园

锁定东经126°00′~126°26′,北纬48°34′~48°48′,便是五大连池的坐标。它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处于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14座喷发年代跨越200万年的新老火山使五大连池风景区享有“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的美誉。由于这里对于生态科学和地理物理的研究和发展有重大意义,五大连池风景区还被戴上了“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自然美景,世界奇观

五大连池源自满语“乌德林池”。五大连池的形成,是由于最新期火山爆发,涌出的岩浆填塞了远古凹陷盆地湖乌德林池而形成湖泊,湖泊亦名为乌德林池,后来音译为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形成于第四纪火山活动,是大自然留下的珍贵遗产。五大连池不仅风景优美,还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被誉为“镶嵌在欧亚大陆桥上的璀璨明珠”。

景区内矗立着14座新老期火山,时间跨度极大,从史前的200多万年到近代的280多年前。想象着这里曾与地心相连,岩浆不停地翻滚,会让人有种心情澎湃的感觉。

景区内保存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奇特的火山地质地貌。它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火山博物馆。

景区内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锥,交相辉映,景色宜人,仿佛14个巨人傲立在天地间,站在山脚下,你会被它们的壮阔所震撼。众多微地貌景观,像石龙、石海、熔岩瀑布、熔岩暗道、熔岩钟乳、熔岩旋涡、象鼻熔岩、翻花熔岩、喷气锥碟、火山砾和火山弹等数不胜数。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景观,让五大连池被科学家称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冬季的五大连池A 山巅火口

五大连池的铁硅质重碳酸钙镁型的矿泉水,在世界上享有“神泉”和“圣水”的美誉,和法国的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从古至今已经沿用千年,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有神奇的效果。“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中国矿泉水之乡”、“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著名火山之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等美誉,都是五大连池享誉海内外的明证。

如今,五大连池已经开发七大观光区、八大奇观、100多个景点,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七大旅游观光区分别是新期火山奇观观光区、世界名泉观光区、古火山生态观光区、火山堰塞湖观光区、火山熔岩冰洞游览区、龙门石寨科考探险区,还有火山民俗文化观光区。

如果来到五大连池,八大奇观就不可错过。站在山巅火口,感受地心喷薄而出的灼热气息;观看翻花石海,会被奇形百态的石头所吸引;喷气锥碟全球罕见,是火山微地貌中的顶级珍品;熔岩冰洞与火山的灼热风格迥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水晶神话世界;欣赏美丽的高山天池,更能感受到水天一线的胜景;游览石龙温泊,感受常年不冻的盆景式火山奇观;龙门石寨和群山倒影都能将人带入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山水画卷。

这里还有闻名的“四怪”和“四奇”。“四怪”是指“喝水能治病,洗泉把疾消,熔岩赛火炕,石头水上漂”;“四奇”是指“水往西边走,车往上坡跑,三伏赏冰雪,数九长绿草”。B 翻花石海

五大连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六大奇迹:最纯净的天然氧吧;品位最高的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磁化矿化电荷离子水;集保健、美容、医疗于一体的矿泉洗疗、泥疗区;天然的火山熔岩台地—太阳热能理疗场;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富有1000~3000伽马峰值的火山地质全磁环境;无任何污染的纯绿色矿泉系列健康食品。A 湖光山色

和五大连池类似的火山,世界上还有4座,分别是美国夏威夷火山、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法国的中央高地火山和东非裂谷乌干达境内的托罗—安科尔火山,它们的规模都比五大连池大,但是,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更齐全、更集中、更典型,这是其他4座火山无法比拟的。五大连池火山形成的火山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堪称绝无仅有。据有关专家概括,它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典型性和美学性,在中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形态多样,地质博物

五大连池地质地貌典型完整,极具科研价值,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就坐落在药泉湖南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内设4个展厅,分别为综合展示厅、资料演播厅、书画厅和地方产品厅。

4个展厅内情况各不相同,综合展厅内设地学知识、世界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熔岩集锦、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矿泉水、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开发、历史沿革等项目,并配备有中、英、俄文说明的展板;演播厅随时放映包括五大连池的风景介绍,以及简单的地质科普知识;书画厅陈列着众多有关五大连池的山水字画,游览其中,使人犹如走入火山艺术殿堂;地方商品展厅内集中了具有五大连池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2004年年初,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被确定为中国地质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在校学生地质实习基地;2006年4月,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被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四部门确定为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建馆以来,这里接待了众多海内外官方、民间组织和游客,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各部委及省市领导、海内外名人及国内外游人,总人次达数十万之多。B 五大连池景区

镜泊湖与吊水楼瀑布 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和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吊水楼瀑布位于镜泊湖的北湖头,瀑布宽70余米,遇到雨水量大的时候,甚至可宽达300米,上下落差20米,是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瀑布飞流直下,轰鸣声宛若雷霆咆哮,水雾蒸腾,折射出缤纷的彩虹。

堰塞成湖,传说纷纷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50千米处的牡丹江上游,第四纪中晚期发生过一次火山喷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形成了火山熔岩堰塞湖泊,也就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堰塞湖—镜泊湖。在熔岩凝固成的岩岸有一些缺口,湖水从缺口流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瀑布。其中,最美丽的吊水楼瀑布落差高达20米,水帘横空,银河倒挂,雾气腾腾。镜泊湖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唐代就有记载称其为“忽汗海”,明清时称作“毕尔腾湖”,大概意思是“平如镜面的湖”。

镜泊湖平均水深在40米左右,从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达62米。湖区纵长50千米,最宽处9千米,最窄处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4个湖区,总面积达到90.3平方千米,沿岸多港口,还建有发电站。

镜泊湖有很多关于仙境美谈的神话传说,最著名的要数红罗女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叫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谁家有困难,她就会赶到,用宝镜一照,什么灾祸都能袪除。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天庭,王母娘娘心生妒忌,便派遣天神下凡盗走了宝镜。红罗女得知宝镜被盗,便上天索取,在与天庭争执时,宝镜不慎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化成了现在的镜泊湖。湖水外泄形成小瀑布

湖光山色,素雅恬淡

镜泊湖的美完全是原生态的,是熔岩堆积形成的独特景色,崇山峻岭与湖水相荡,涂绘出一幅湖光山色的山水画卷,其美景堪称凡间瑶池、人间仙境,华丽中不乏素雅,朴素婉约,让人流连忘返。

在镜泊湖景区中,镶嵌在万绿丛中的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吊水楼瀑布、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等八大胜景最为著名。

大孤山是一座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浑圆形山峰,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耸立在湖中,露出湖面约150米,是原形成于地壳深处的花岗岩出露地壳被侵蚀后留下的残丘,远看好像一头横卧在湖中埋头饮水的水牛,别有一番情趣。在春暖花开之时,大孤山上开满了杏花、李花、玫瑰花、兴安杜鹃花等各种各样的野花,缤纷绚丽,因而大孤山又有“花山”的名称。在这水天一色的山峰上,还有一段抗战的光辉历史,这里曾是周保中将军率领的抗日联军的革命根据地。

在靠近大孤山的水面上,突露出一座刺猬般的礁山,这就是小孤山,小孤山在镜泊湖八大胜景中犹如一件精品盆栽,袖珍秀丽。A 镜泊湖雾凇美景

城墙砬子位于镜泊湖中部西岸山顶,是唐代时渤海国的山城遗址。城墙山城高耸入云,站在山城之上可向北远眺小孤山,向南俯视珍珠门,山城与碧波交相辉映,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山城按照山势走向用石块筑成,城北和城东都是峭壁,城西和城南都是陡坡,城南与城东北各有一瓮门,可与山下相通。除了部分城垣塌陷外,其余大部分都完好。

距离城墙砬子不远处便是珍珠门,由于两个小岛分立左右,高出水面15米,相距只有10米,远远望去仿佛两颗珍珠对峙,形成一道天然门户,故称“珍珠门”。

驶过珍珠门,远远地便能看到一座山峦岛屿兀立湖中,它高出水面78米,这就是“道士山”,其左右各有一山环抱,犹如“二龙戏珠”。岛上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在浓郁的树木遮掩之下隐约能看到一座古庙,据说修建于清咸丰年间,人们叫它“三清庙”。传说当时庙中有一位道士,后来修行成仙,便起名“道士山”。

白石砬子位于镜泊湖北,是一座白石层叠、错落有致的白崖岛,由三座白石峰组成,左右两座比较矮,中间的格外高峻,由于岛上常年堆积着一些白色的鱼鹰粪便,看上去好像是数不胜数的岩石交叉叠加在一起,外形奇特,“白石砬子”由此得名。

老鸹砬子是位于镜泊湖湖区中的一座小岛,岛屿形状宛若静卧在湖中的老鸹,故得此名。

另外,镜泊湖还有熔岩隧道、镜泊山庄、地下森林等美丽风光,都值得一看。

镜泊湖附近还有许多文物古迹,例如,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城子后山城遗址、舍利塔遗址、兴隆寺、虽哈纳墓碑等。上京城建于公元8世纪,距今已千年,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附近,还有渤海国的墓葬、窑址、桥址等古迹,尤其是在吊水楼瀑布东北3000米的山顶上,有一处东夏国时期的古城遗址。B 红罗女文化园红罗女是镜泊湖的象征,被誉为“镜泊湖之魂”。红罗女文化园修建于2003年,园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题写。

镜泊湖形似蝴蝶,其西北、东南两翼的陆地翘起,湖水主体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延伸,局部受次级构造影响有西北—东南向分支,在平面上呈“3”字形,最宽处4.85千米,最窄处0.55千米。在350米高程水位时,湖岸线长198千米,湖面面积91.5平方千米,湖泊容积11.8亿立方米。镜泊湖属于中营养湖,有为期半年的富营养化,以7、8、9三个月最为严重,主要是磷含量高。镜泊湖盛产鲫鱼,俗称“湖鲫”,过去曾被作为皇室的贡品。镜泊湖周围林中有虎、豹、熊、鹿、獐、狍、灰鼠等珍贵动物,树林生长迅速,树种更是达百种以上,像这样的生态特征已经不多见了。

霞飞雾漫,露浸岸秀

古时的土著人送了吊水楼瀑布一个响亮的绰号—“发库”。它距离“镜泊山庄”3千米,从“镜泊山庄”乘车出发,沿山路抵达龙泉山脚下的招牌冷食店“湖光阁”,左转,进入盘山道,通过悬架在激流上的“飞虹桥”,然后穿过一道密布林木的绿色长廊,就会看到一座古朴雅致的六角亭台。到此,就可以听到吊水楼瀑布的轰鸣,迎面而来的清风夹杂着一股水汽的清新凉爽。

从此前行,穿过一片林地,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吊水楼瀑布了。在熔岩为基底的河床里,湖水波涛翻滚,犹如千军万马奋勇奔腾,从断岩峭壁上一泻九天,撞进深潭之中,顿时飞花四溅,浪涌涛滚,飞沫层层叠叠,云气漫天,飞虹横卧,声如轰雷,凉气袭人。吊水楼瀑布美景

平时,吊水楼瀑布宽约70米,落差近20米,如果遇到水量充沛的雨季或汛期,总展宽可达300米以上。瀑布的两侧,悬崖陡峭,怪石峥嵘,让人目不暇接。站在崖边向瀑布望去,雷霆贯耳,前临万丈深渊,顿感双腿发软,心惊肉跳。

在峭壁的怪石嶙峋之间,有一棵异常高大的遮天古榆,枝繁叶茂,就像一把天然遮阳伞。浓密的树荫下,是一座小巧的八角亭,在此观瀑,视野开阔,远近适中,因而该亭又称“观瀑亭”。从观瀑亭到瀑布流口及北沿筑有铁环锁链护栏,以策安全。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阶梯,细细长长,从古榆下一直延伸到崖底的黑石潭边,使你能在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体验吊水楼瀑布之雄奇与壮美。

枯水期的吊水楼瀑布往往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黑石潭虽深达60米,直径也有100多米,但潭水却一片宁静,波澜不兴。阳光普照的时候,瀑布上空经常有色彩斑斓的彩虹出现,令人惊叹。因其景色秀丽壮美,曾有诗人题词道:“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浸岸秀。”

吊水楼瀑布的形成,据考察,乃是镜泊湖火山群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涌动流淌,外层岩浆遇冷凝结,形成一层硬壳,在凝结的过程中,内部熔岩中有一部分气体未得到逸散,熔岩全部硬成岩石以后,内部气体排出,形成众多孔洞,日后这些气孔和孔洞塌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洞,湖水从熔岩洞的断面落下,就形成了壮观的瀑布激流。

身边有湖,美景镜泊

吊水楼瀑布的美,并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还在于它的上游有镜泊湖的衬托。

史前洪荒时期,大约距今8300至4700年,就在今天的宁安市境内,地壳运动十分强烈频繁,火山频频爆发,前后连续爆发了5次。火山爆发致使大量岩浆流出,岩浆把奔流的牡丹江水截断了。岩浆冷却凝结成岩石后,堆积在牡丹江河道上,就像是一座座大坝。被截断的牡丹江上游河段,形成了火山堰塞湖—镜泊湖,镜泊湖由此得名。

镜泊湖的湖水通过熔岩坝的缝隙不断流出来,跌落崖壁,落差之下,就形成了今天的吊水楼瀑布。镜泊湖的形成,是因为牡丹江被阻塞,所以其形状还有一些河道的特点,不像一般的湖泊或呈圆形或呈半圆形等,而是像一条宽窄不一的河流,嵌在群山环绕之中。整个湖泊长达45千米,宽的地方有6千米,最窄的地方还不足1千米,上游的湖水进入镜泊湖,通过吊水楼瀑布流向下游。A 吊水楼瀑布美景远观吊水楼瀑布,静静流淌的湖水变为声闻数里的瀑布,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堪称人间一大“奇观”。

吊水楼瀑布的壮美景观远不止于此,除了柔静的镜泊湖,还有奇特的地下熔岩洞和地下森林。地下熔岩洞,是火山喷发时涌出的岩浆,在冷却的过程中堆积、收缩而形成的。这里的熔岩洞,更像是一条地下隧道,长达数千米,高3米有余,宽5米左右,内有各种熔岩景观。按熔岩的形状,人们给熔岩起了生动形象的名字,如熔岩乳石、熔岩花、熔岩瀑布以及熔岩蜂窝等。

地下森林就是指生长在火山口的森林,因为火山口的地面下陷严重,生长在火山口的树木,看起来就像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地下森林由此得名。实际上,这些树木高达50~60米,甚至有一些高达百米。这种独特的地下森林奇景,是十分罕见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少见。B 神奇的地下森林

兴凯湖 东方火山湖的亿年地质变迁

兴凯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界湖,素有“东方夏威夷”、“北国绿宝石”之誉。它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63千米处,为中俄界湖。北部1/3的面积属于中国,南部属于俄罗斯,湖面以松阿察河口与白棱河口连线为界,界线长70千米。兴凯湖总面积4380平方千米,中国境内面积为1080平方千米。湖水周围多沼泽,湖底淤泥和腐殖质比较多,湖水看上去比较浑浊,透明度只有60厘米,湖水从东北部的龙王庙附近流出形成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兴凯湖是度假、养生胜地,国家4A级旅游区。

形成原因,历史变迁

兴凯湖是由于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的。其西北岸较为陡峻,北面的小兴凯湖又名达巴库湖,是20万年以前大兴凯湖在退缩过程中,由浪成沙堤封堵而成的一个子湖,两湖湖水息息相通。

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期兴凯湖被称作“湄沱湖”,因为湖中盛产“湄沱之鲫”。又因湖形看起来像一把月琴,所以辽金时期又有“北琴海”之称。后来到了清代改称兴凯湖,又称“兴开湖”,这来源于当地赫哲语“肯卡”的谐音,意思是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兴凯”在满语中是“水耗子”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兴凯湖中水鼠很多。兴凯湖湿地兴凯湖保护区是中俄边境的重要湿地,以保护丹顶鹤为主。

6000多年前,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在兴凯湖一带开垦荒地,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明。因此作为满族的起源圣地,清朝初期兴凯湖被“禁封”。200多年后的清朝末年,兴凯湖被解禁,然后便陆续有垦荒者来到这里生活居住。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腐败,被俄罗斯人趁火打劫,签下了《中俄北京条约》,兴凯湖地区大约72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在这款条约中被俄国强行割占。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官兵来到这里开发北大荒,将荒芜的北大荒建成了新中国的“北大仓”。又过了几年,很多城市知识青年中学毕业后也来到兴凯湖,和那些转业官兵一起进行北大荒的农业建设。许多艺术家也来到这里体验生活,劳动之余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开荒时的景况,因此这里也成了屯垦文化的发源地。“北大荒开发纪念碑”和“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也是为了纪念那些建设北大荒的人们而修建的。那些由几百块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碑林,无不折射着北大荒的精神。北大荒开发纪念碑

兴凯湖位于我国东北边境,是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东北亚最大的鸟类迁徙通道和停歇繁殖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08年12月19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颁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选为该组织在中国至目前所接纳的28个成员之一。这不仅是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后获得的最高荣誉,更让兴凯湖成了黑龙江省的一个旅游胜地。

直到现在,由于地处边境地带,人迹罕至,再加上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兴凯湖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这对我们来说不失为一件幸事。

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兴凯湖冬景

兴凯湖是中等营养化湖泊,其生态系统属良性状态。湖泊中共有鱼类65种,分为6目12科,其中最著名的物种是大白鱼和白虾,同时也是兴凯湖的特产。大白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每条重5~10斤,而且其体形较长、鳍尾发达,素有“游泳冠军”的美誉,和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为“边塞三珍”,还被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甲壳类中以虾类为主。兴凯湖还是黑龙江省主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兴凯湖十里杏花香“十里杏花”被誉为兴凯湖十大景观之一。

兴凯湖是众多候鸟的集聚地,每年4月,松阿察河口明水区里,都会集聚很多来自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台湾、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等越冬地的候鸟,大约有16目39科190种,最多一天的过往量达17万只。在数百种候鸟中,金雕、虎头海雕、白肩雕、东方白颧、白尾海雕、白鹤、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头鹤是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当然除了鸟类,还有很多珍稀禽类也在兴凯湖的重点保护范围之内,比如东北最好的鹿茸就产自兴凯湖。

兴凯湖的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共有3目104科460种,著名的有兴凯湖赤松、兴安桧柏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兴凯湖赤松是生长在湖岗上的常绿针叶树,它伟岸挺拔,迎风傲雪,能抗住-40℃的低温。

兴凯湖湖区呈椭圆形,北面宽,南面窄,小兴凯湖和大兴凯湖被一条长90千米的天然沙坝隔开。其中大兴凯湖为4380平方千米,但是只有1080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东西宽62.5千米,南北长91.3千米,周长大约400千米,平均水深6.28米。小兴凯湖东西长34.5千米,南北宽5.5千米,面积136平方千米,周长90千米,平均水深1.65米。每年的12月,兴凯湖就开始封冻,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米,到4月中下旬才会解冻。冰封的兴凯湖也是东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冰爽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三江平原 我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总面积约500万公顷。三江平原为冲积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故称“三江平原”。A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富锦市西南50千米处,总面积2200公顷。园区内原始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水生植物繁多,睡莲、芦苇、水葱、香蒲等148种草本植物,纵横交错、绿洲涟漪。这里水渚密布、碧波荡漾,丰富的水资源为河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这片广袤的绿洲,也就成为了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地。

三江平原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一个拗陷带,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它是在前古生代变质岩、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组成的基底上,经第三纪拗陷而形成的盆地。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50~60米,常见3~17米深的黏土、亚黏土,渗透性差。平原上零星分布着残山和残丘,高度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页岩,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所构成。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中小河流皆为平原沼泽性河流,且多为沼泽植被所覆盖。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300~2500℃。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深1.5~2.1米,年降水量500~650毫米,集中在6~10月。

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于夏秋的湿冷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使得这里的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三江平原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B 三江平原冬景

三江平原拥有极为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这里湿地泡沼遍布,河流纵横,有高等植物近500种,自然植被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并间有呈岛状的森林分布,均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特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植被、水文条件,使三江平原湿地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这里生活着哺乳类动物38种,鸟类231种,爬行类7种,两栖类5种,鱼类77种。其中包括东方白鹳、丹顶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及玉带海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三江平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目前,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重点保护濒危水禽丹顶鹤与天鹅。

每到夏天,三江平原就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红的、白的、粉的荷花在湿地湖泊里绽放,娇艳欲滴,绵延数十里。一丛丛绿油油的苇草掩映在荷花从中,大片的小叶樟草在风中沙沙作响……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罕见的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禽类来这里筑巢安家。波光粼粼的水中,成群结队的鸳鸯、雁鸭在此嬉戏;蔚蓝如洗的长空里,不时掠过金雕、白鹤的身影;碧绿的草场上,马鹿和狍子无忧无虑地奔跑、觅食,为湿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湿地中觅食的丹顶鹤

2005年,三江平原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三江平原湿地以其独特的美景,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一睹她的风采。

伊春 地质景观与茫茫林海相得益彰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因境内的汤旺河支流伊春河而得名。伊春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其边境线长249千米,面积39017平方千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伊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被誉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其境内奇特的火山地貌和典型的花岗岩石林地质遗迹,与茫茫林海相得益彰。

红星火山地质公园

在伊春市红星林业局大平台施业区,距伊春市中心160千米的地方,有大片的火山地质景观。由于此地从晚石炭纪、早二叠纪、晚二叠纪以来多次发生火山运动、玄武岩喷溢,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火山地貌。这里的火山岩形成年代久远,岩石表面苔藓丰厚,古生植物繁茂,是中国罕见的地质奇观,也是继五大连池之后又新发现的火山地质奇观。

在这片独特地貌上建立的红星火山地质公园占地面积20188公顷,公园内有大片的火山熔岩和石海,加上周边生态系统多样,这为各类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2004年东北林业大学调查,该地区现有植物88个科610种,丹顶鹤、驼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47种,植物511种,被誉为“黑龙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石海周围生长着绵延十几里的兴安杜鹃林,每年5月中旬,姹紫嫣红的杜鹃花肆意绽放,形成美丽的杜鹃花海洋。衬着黑色的玄武岩,形成石在花中,花在石上的磅礴气势,来此游览的游人无不惊叹。A 红星火山地质公园

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北麓,伊春市汤旺河林区境内,方圆6千米,面积36平方千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类型最齐全的印支期花岗岩石林地质遗迹。伊春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黑龙江省继五大连池、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之后,第三个被正式批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B 蟾蜍啸天

公园内有3条“S”型山脉,近百座花岗岩石峰及峰林、峰丛、孤峰、构造裂隙、冰缘石海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就分布在这三条山脉上,形成天然的石林。这些石林高10~30米不等,每座石林都在密林中拔地而起,犹如神工雕塑而成,此起彼伏。这里的每座石柱都是珍品,每块石头都有美丽的传说,每处石林都是千古绝唱,每片峰林都得天独厚、魅力无穷。它们有的像森严的城堡,有的像雄浑的大钟,有的像远航的帆船,有的像威武的猛虎……令人惊异的是,由于岩石的随物具形,整个山形各个部位又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景象。其景观自然天成,千姿百态,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巨大的花岗岩基生于2亿年前的印支运动期,后经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格局。最后,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的强烈风化剥蚀作用,在大自然的反复磨琢下,才形成了今日石林稀奇古怪、变化莫测的景观。嘉荫县茂兰沟国家地质森林公园

祖国林都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这里因盛产珍贵树种“红松”,而被誉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

伊春市有林城面积3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2.2%,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立方米。伊春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蓄积量较多的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林区,各种珍惜名贵的针阔叶树种达110余种。

到了伊春,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在这里,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在绵绵大山里,一棵树接着一棵树,一片林连着一片林,山山有景,树树有奇。在地上,因为有树挡着,尚不会感觉到风大,到了树顶上,大风掠过树梢,如同一阵阵波浪,涌起来,又低下去,可谓真正的“林海”。森林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260多种鸟类。伊春雾凇

伊春是黑龙江省主要森林生态旅游区,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以其原始、自然、粗犷、神奇而闻名遐迩。

秋风来袭、寒意微露时,红松、白松、冷杉还绿着,阔叶树已经发黄,枫叶红了,桦树因为叶子落了而露出白色树干,蕨枝枯萎而呈现出灰色……不同的树种各显神采,把整个森林染成梦幻般的彩色。远远望去,整个山林五彩斑斓,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冬季,银装素裹的原始森林,浩瀚无垠的林海雪原,玲珑雅致的雪松景观,白雪皑皑的大山奇石,将伊春变成一个梦幻般的冰雪王国。如若站在山上观看,心里着实会被冬日林海的豪情壮丽震撼。

2000年,伊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嘉荫 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隶属于伊春市,面积6740平方千米。其境内的龙骨山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因此嘉荫县为誉为“恐龙的故乡”。2001年建立的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访。A 神州恐龙博物馆镇馆之宝——鸭嘴龙骨鸭嘴龙骨架占据着最好的位置,它们是一大一小两条龙,为母子关系,于2004年在龙骨山被发现挖掘出土。母龙长9.64米、高4.4米,子龙长5.1米、高2.55米。鸭嘴龙骨架根据骨骼摆布形状,应该是母子相互顾盼,母亲带着儿子向前奔走的场景,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母子深埋地下6500万年,也让母子亲情化成永恒。

1亿年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广大陆台遭受到长期的剥蚀和褶皱后,开始产生断层,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和湖泊。嘉荫附近形成一个大湖,其周围地区发育了各种类型的河流相、湖泊相和三角洲。B 鸭嘴龙下牙床化石

这是个大型的内陆淡水湖泊,但其岩线发育具有封闭海湾的特征。当时,气候湿润,湖面和湖底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和大量的鱼类、蚌、螺、龟、鳖等,充满了活力。后来,沧桑巨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由简进繁,岁月更迭。到白垩纪末,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中泥沙大量增加,湖水面积由大到小,湖周围的生物不断减少。在白垩系后期的3000多万年里,在此生活的恐龙不断减少,最后终于全部灭绝了。恐龙绝大多数曝死在干燥的空气中,很少会留下化石,但嘉荫地区处于白垩纪湖盆的边缘,为恐龙灭绝时经石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神州恐龙博物馆

1902年,俄罗斯地质学家在嘉荫县龙骨山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出的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这条龙是我国出土的第一条恐龙,人称“神州第一龙”。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嘉荫又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和鱼、鸟、龟、蜥、鳄等动物化石以及松柏、银杏、苏铁等被子植物化石。经研究,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属平头鸭嘴龙亚科,是恐龙家族中的一个新属种。它是65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迄今仅在我国黑龙江流域内发现,同时也是世界上晚白垩纪大型鸭嘴龙的典型代表。

2002年,地质工作者又在嘉荫县乌拉嘎地区发现了新的恐龙化石群。不仅发掘出了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甲龙的骨骼化石,还发现了甲龙皮肤、恐龙足迹等化石。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汇集嘉荫县,召开“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及K/t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嘉荫的名字从此传遍了五洲四海。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2001年12月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审定,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建立的,它坐落在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右岸,面积38.44平方千米。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窥探地球演化和晚白垩纪大型爬行动物灭绝秘密的一扇窗口,其科学价值与旅游价值珠联璧合,散发着神奇而持久的光芒,令人心驰神往。

坐落在公园内的神州恐龙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是我国自四川自贡、云南禄丰、江苏常州、内蒙古二连浩特后,第五家恐龙博物馆,也是唯一一座集保护区和展览馆于一身的园中馆。无论是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还是知之甚少的普通游客;无论是见多识广的旅行家,还是探险猎奇的少年儿童,来此一游都会感到受益良多、不虚此行。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故乡

这里聚集了不同种类的珍稀动物,这里保存着原始的湿地生态环境,这里是喧嚣世界中的一方净土,这里便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以及湿地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地质地貌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在齐齐哈尔市及富裕、林甸、杜蒙、泰来县四地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7′~124°37′,北纬46°52′~47°32′,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同时属于平原区河湖相冲积地貌类型,河流的河谷、河道不明显,水流缓慢,兼有风成沙丘及沙地。

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南北长65千米,东西宽37千米,核心区有7万公顷,缓冲区6.7万公顷,实验区7.3万公顷,由乌裕尔河下游流域一大片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沼泽地和无数小型浅水湖泊组成。

湿地保护区周围环绕着草地、农田和人工鱼塘,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有6种鹤类在此繁殖和停歇,占世界鹤类种类的40%,在鹤类保护领域举足轻重。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沼泽众多,湿地环境保持良好,足以为鹤类提供一个适合的栖息地。在保护区内生活的鱼类有46种,昆虫类有277种,鸟类有260种,兽类有21种,其中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闺秀鹤、白鹤和灰鹤6种鹤类极其珍贵,都是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设有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保护湿地水禽以及鹤类的科研繁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