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10:11:39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中公版2017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中公版2017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作者:李永新排版:Cicy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9ISBN:9787510076862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体系科学 重点凸显 契合真题 实战训练为备考吉林省事业单位笔试加油助力!

从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和考试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考试主要有两大特点:

1. 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覆盖范围广,题量较大,知识点零碎;

2. 考点越来越贴近生活,常规考点融合热点综合考查。

很多考生在备考事业单位考试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两大误区:

1. 抓不住复习重点,无法把握考试规律,花费较多时间复习却收效甚微。

2. 公共基础知识很简单,主要是日常积累,无需系统复习。

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应该掌握三大策略:

首先,要掌握各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将其细化;

其次,要建立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打破学科界限;

最后,要将考点运用在模拟训练中,实现巩固提升是最终目的。

基于以上两大特点、两大误区和三大策略,我们推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事业单位教材。

具体来说,本教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体系科学,内容丰富

根据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教育理论真题的特点,相应地,本教材按考点内容分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大部分。体例设置符合考生思维,内容覆盖较全面。

本书不仅涵盖了基础知识部分,而且还精选各地考试真题,以帮助考生了解出题方式与方向,把握复习重点。突出重点,点拨难点

首先,为帮助考生走出备考误区,本教材每一章的最新真题解读,都对真题进行了剖析,不仅对考点进行详细解读,还搭配备考策略,综合分析每一个部分的考试情况,为考生备考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分享。

其次,本教材对于知识点的选取,在内容上,将知识概念考点化,精心筛选,去粗取精,有利于考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在形式上,本书为双色印刷,考试重点用彩色波浪线标注,复习起来比较直观,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抓住重点。

最后,正文中还设置有“知识拓展”与“备考锦囊”,对易被忽视、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帮助考生丰富知识,与考点内容对比记忆,攻破重点难点。真题模拟,实战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核心考点,必须通过训练来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

全书正文中设置了“考题再现”板块,与知识点相对应,方便考生了解出题点和命题形式,加深对真题的认识。同时,在章节最后设置有“牛刀小试”板块,精选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模拟题,帮助考生检验自身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鉴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内容广泛、实用性强,我国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各位考生平时应多关注相关教育政策及教育教学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可微信扫描本书封底二维码,在“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中及时查看更新的备考资料。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最新真题解读考情分析

分析近几年事业单位教育类考试真题可知,教育学部分是各地区考试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考点广泛,题型多样,各种题型均有所涉及。

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考查情况来看,其考查特点主要有:

1. 考题侧重对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也有部分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题目。

2. 题量较多,部分地区涉及教育学的题目能占到总题量的一半。真题透析真题示例1【2016年·松原·单选】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属于( )教育目的观。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学科本位论

D. 辩证统一论

中公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故本题答案选B。真题示例2【2016年·长春·单选】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做好

C.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公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榜样示范者角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起良好的模范作用。故本题选D。真题示例3【2016年·吉林·单选】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练习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方法?( )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演示法

D. 实习作业法

中公解读:本题考查主要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习作业法具有实践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练习属于实习作业法。故本题答案为D。备考策略

教育学部分是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必须学习并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等,是重中之中。我们为考生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 梳理知识体系。根据考试要求或大纲,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基础知识,配合经典真题,做到考点不遗漏。

2. 系统复习和及时复习。本部分内容较多,需要对每一模块进行系统的复习,反复识记,结合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第二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考题再现【单选】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教育家是(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C。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导出”。(二)教育的定义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层次。

1.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2.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考题再现【2014年·白山·单选】下列不属于狭义的教育者的是( )。A. 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B. 专职教师C. 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D. 家长【答案】D。(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考题再现【2016年·延边·单选】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促进经济增长B. 传播文化知识C. 培养人才D. 促进社会政治进步【答案】C。【2016年·通化·单选】“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体现了教育是( )。A. 使人生存的社会活动B.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C. 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活动D. 为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活动【答案】B。(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 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多选】人类教育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 )。A. 永恒性B. 历史性C. 周期性D. 相对独立性【答案】ABD。四、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五、教育的起源学说考题再现【2016年·延边·单选】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A. 心理起源论B. 劳动起源论C. 需要起源论D. 生物起源论【答案】D。【2016年·辽源·单选】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孟禄B. 斯宾塞C. 沛西·能D. 利托尔诺【答案】A。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2. 教育没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此时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一致的教育目的,也决定了平等的教育权利。

3. 教育水平低下

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很少,所传递的是以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直接经验,教育内容很简单。教育方法也很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牧师、骑士、君子等,另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考题再现【单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A. 教育与生活B. 教育与经济C. 教育与生产劳动D. 教育与政治【答案】C。(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任用等方面。(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①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②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③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④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学校产生的条件知识拓展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2.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的教育备考锦囊1. 一般认为我国早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奴隶社会)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代。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在商代。2. 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常考知识点。需注意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六艺”和“四书五经”的具体内容也需准确识记。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以“学在官府”为主要特征的朝代是( )。A. 商朝B. 汉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C。【2016年·辽源·多选】中国古代社会的学校名称包括( )。A. 学B. 校C. 庠D. 稷【答案】ABC。【2016年·通化·单选】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 )。A. 名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答案】C。(2)古代西方的教育(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世界进入近代社会。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以教育国家化”为教育特征的教育形态是( )。A. 古代教育B.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C. 现代教育D. 近代教育【答案】D。解析:教育国家化的基本涵义:为了赋予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振兴民族、国家的作用,而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立法手段保证国家对教育的影响与控制,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确立国民教育制度,以实现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管理。【2016年·辽源·单选】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 )。A. 实施补偿教育B. 实施义务教育C. 实施终身教育D. 实施回归教育【答案】B。(四)现代社会的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 现代教育的特点

与古代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B. 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C. 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D.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一生【答案】A。(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教育公平化知识拓展

源于教育民主化的教育公平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教育公平的主要理念是“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1)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2)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3)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4)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 古代教育B.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C. 近代教育D. 现代教育【答案】D。(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作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6)教育全球化。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要求教育培养国际通用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旨在培养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7)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广泛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发、共享、交互、协作。(8)教育具有科学性。同历史以经验指导教育相比,现代教育重视科学指导,由此使教育科学研究获得重视。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多选】从国际上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有( )。A. 现代化B. 民主化C. 多样化D. 终身化【答案】ABCD。

3.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保证教育现代化知识拓展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 )。A. 文化发展B. 经济发展C. 政治发展D. 人的现代化【答案】D。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考察和认识,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考题再现【2016年·延边·判断】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答案】√。【2016年·辽源·单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根本任务是( )。A. 研究教育经验,揭示教育规律B. 研究教育活动,推进教育事业C.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D. 研究教育思想,发展教育理论【答案】C。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的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和未决问题,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小问题和大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我们把这种教育现象称为( )。A. 教育活动B. 教育问题C. 教育经验D. 教育思潮【答案】B。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要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的内部诸要素是指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管理等,外部诸要素是指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 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1)教育对象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所以他的弟子中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贫穷的人。(2)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论语·子张》中说“学而优则仕”,则表现了孔子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家。(3)教育作用《论语·阳货篇》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4)教学原则和方法(5)教学内容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即六经,它们代表了我国春秋以前文化知识的一切领域。而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考题再现【单选】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A。(6)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孔子关于德育的主张主要有: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7)论教师

他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教师要有热爱学生,“为师无隐”的奉献精神;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多选】下列思想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有( )。A. 有教无类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ABD。

2. 孟子(1)教育作用

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是研究孟子教育作用论的基本出发点。提出“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2)教育目的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即“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是处理好五种社会关系的准则。(3)道德教学

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有:持志养气、反求诸己、动心忍性。(4)教学思想

孟子提出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3. 荀子的教育思想

与孟子相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类的“礼”“义”行为是人为的结果,是后天习得的社会行为,故称之为“伪”。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荀子一直以《诗》《书》《礼》《乐》《春秋》“五经”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其中《礼》是重点,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强调尊师的。其尊师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强调教育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

4. 墨家的教育思想

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子提出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1)论教育作用

墨子坚信教育对建立理想社会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有功于天下的事业。他提出了“人性素丝说”,认为人的品性“染于苍则为苍,染于黄则为黄”,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2)论强力而行

墨子特别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他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精神。(3)论教育内容

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子及其弟子确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即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和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前两种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 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道家反对儒家的礼教,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提倡“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

6.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例如其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考题再现【2016年·延边·单选】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论语》B. 《师说》C. 《学记》D. 《孟子》【答案】C。(1)论教育的功能

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3)论教育教学原则(二)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

1. 苏格拉底(1)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2)教学法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产婆术认为问答分讽刺、定义和助产术三步,第三步助产是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讽刺的方法,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答案的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2. 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他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柏拉图认为节制是一种对秩序或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下列著作反映西方教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 《政治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论演说家的教育》D. 《理想国》【答案】D。

3.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灵魂说,他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性的三个部分。他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而且把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之一。

4. 昆体良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昆体良已经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昆体良坚决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他认为体罚是一种残忍的行为,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和沮丧。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7世纪以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备考锦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作及代表人物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常以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来命题。主要有: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康德的《康德论教育》、洛克的《教育漫话》、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备考锦囊“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人物: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 )。A. 《教育论》B. 《理想国》C. 《教育漫话》D. 《大教学论》【答案】D。(1)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他认为现世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2)“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泛智”就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如《世界图解》。(3)教育适应自然

这里的自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二是自然的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4)学制系统

夸美纽斯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并在每个时期设立相应的学校:婴儿期(1~6岁),设立母育学校;儿童期(6~12岁),设立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设立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设立大学。(5)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立了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是他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将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以免妨碍别的班级。每个班级由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教学。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提出班级授课制完整体系的教育家是( )。A. 凯洛夫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叶圣陶【答案】C。(6)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卢梭与《爱弥儿》

卢梭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

3. 康德

康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康德论教育》(又称为《教育论》)中,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4. 裴斯泰洛齐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他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5. 洛克

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教育使心灵丰富多彩;“绅士教育”认为,德行是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这一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其代表作《教育漫话》之中。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洛克主张,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放在首位的是( )。A. 智慧B. 礼仪C. 德行D. 学问【答案】C。(二)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1.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育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他的著作(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论演说家的教育》D. 《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B。【2016年·辽源·多选】传统教育学派的典型思想包括( )。A. 教师中心B. 课堂中心C. 儿童中心D. 学校中心【答案】AB。解析: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即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是传统教育思想。(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主要体现为五种道德观念;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的科学,他重视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意识阈”和“统觉”,“统觉”就是新观念与旧观念的同化和吸收的过程。(2)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具体来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这五种道德观念。(3)教育性教学原则

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其主要内容如下: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考题再现【2016年·辽源·单选】赫巴尔特认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个观点体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是(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B.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C.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D.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答案】C。解析:“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4)教学四阶段论

教育四阶段,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明了,主要是把新教材分解为各个构成部分,并和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即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联合(联想),建立新旧观念的联系,使学生在新旧观念的联系中继续深入学习新教材;系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寻求结论和规律;方法,通过实际练习,运用系统的知识,使之变得更熟练、更牢固。

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该教学思想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赫尔巴特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2. 杜威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及反映在其作品中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学有深远影响。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备考锦囊考生应注意赫尔巴特和杜威关于教学中心论的区别。赫尔巴特强调传统教育的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是生活的道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其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教育即生长”是指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交互作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2)论教育的目的

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了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3)“从做中学”

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同时,“从做中学”也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美国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被称为( )。A. 白板说B. 儿童中心主义C. 从做中学D. 实质教育派【答案】B。解析: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白板说是洛克的主张;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从做中学”;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2016年·通化·多选】杜威主张的实用主义所提倡的教育观点包括( )。A. 从做中学B. 以儿童为中心C. 以书本为中心D. 以教师为中心【答案】AB。(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A. 《教育学》B. 《新教育大纲》C. 《大教学论》D.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答案】B。【2016年·辽源·单选】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 梁漱溟B. 晏阳初C. 杨贤江D. 黄炎培【答案】C。四、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一)教育学派别的形成

1. 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分别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其主要观点是:(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2)提倡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用于教育研究;(3)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将结论应用于实践以检验实研结果;(4)教育实验不同于心理实验,是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进行的;(5)主张用实验、统计等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以此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方法的依据。

2. 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和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是主要代表作。其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强调师生的对话。

3.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作分别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其主要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3)学校即社会;(4)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6)教学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4. 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强调运用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美国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都属于批判教育学。主要观点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再生产着社会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教育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分析教育背后的利益关系,达到意识的启蒙和解放,从而寻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

5. 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的代表有法国的乌里、洛布罗。其主要观点是:(1)教育研究应该首先研究制度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3)教育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将学校制度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4)教育制度分析不仅包括显在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而且还包括隐性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二)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考题再现【2016年·吉林·单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 发现学习教学法B. 探究-研讨法C. 纲要图示信号教学法D. 暗示教学法【答案】A。(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有:

第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第二,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

第三,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第四,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牛刀小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要素不包括( )。

A. 教育影响

B. 教育形态

C. 教育者

D. 学习者

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 传授知识

B. 传承文化

C. 培养人才

D. 服务社会

3.( )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A. 教育

B. 文字

C. 交流

D. 生存

4.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5. 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教育的特点是( )。

A. 社会性

B. 阶级性

C. 历史性

D. 永恒性

6. 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

A. 阶段性

B. 等级性

C. 传统性

D. 垄断性

7. 西周六艺教育以( )为中心。

A. 礼、乐

B. 射、御

C. 书、数

D. 礼、书

8.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A. 三科四学

B. 四书五经

C. 六艺

D. 七技

9.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 印度

B. 中国

C. 巴比伦

D. 埃及

10. 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是( )。

A. 梁漱溟

B. 黄炎培

C. 蔡元培

D. 陶行知

11.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12.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13. 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著作是( )。

A. 《学记》

B. 《雄辩术原理》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14. 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

A. 《理想国》

B. 《学记》

C. 《大教学论》

D. 《论演说家的教育》

15. 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的教育学家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康德

C. 杜威

D. 夸美纽斯

16.(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康德

D. 洛克

17. 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

A. 教师、书本、课堂

B. 儿童、活动、课堂

C. 儿童、经验、活动

D. 儿童、书本、活动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是( )。

A. 教育的全民化

B. 教育的职业化

C. 成人教育

D. 终身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指的是( )。

A. 正规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广义的教育

D. 狭义的教育

2. 关于教育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B.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C.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

D. 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3.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针对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相割裂的问题,杜威提出的观点有( )。

A. 从做中学

B. 回归教育

C. 教育即生活

D. 学校即社会

三、判断题

1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 )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 )

3. 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

4.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

5.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备和信息载体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教育的三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故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3.【答案】A。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答案】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

5.【答案】B。

6.【答案】B。解析:唐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以官学为主。唐代官学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置博士以教生徒;二馆是指弘文馆和崇文馆,其中弘文馆隶属门下省,崇文馆隶属东宫,各置学士以教生徒。中央官学对学生的入学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官宦子弟可凭借父祖的地位直接入学,平民子弟则需经过官府的推荐和审查才能入学,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

7.【答案】A。解析:西周国学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射、御、书、数为辅的六艺教育。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法、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乐教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所以本题选A。

8.【答案】B。解析: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9.【答案】D。

10.【答案】C。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