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入党培训教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15:23:29

点击下载

作者:张荣臣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入党培训教材

(2016)入党培训教材试读:

本书导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争取早日入党。

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如何更好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明确入党的基本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呢?本书就是为适应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而编写的。本书在充分领会与把握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十八大党章以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阐述了入党积极分子所应深入学习和必须掌握的重要问题。由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与时俱进的,本书的内容也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新内容,以使其内容能够紧跟时代的要求与党在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全书共分四篇:

第一篇:政党知识。这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政党及政党制度、政党章程的基本知识。内容涵盖政党的起源、发展、本质、特征、作用、类型,政党制度的内涵、分类,并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及党章的基本知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完善过程。入党积极分子要在了解政党及其制度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加深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整体认识。

第二篇:党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十章。主要阐明了党的基本知识,使入党积极分子明确,我们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入党积极分子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端正入党态度,正确回答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

第三篇: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这一篇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十八大党章明确规定了共产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2004年9月22日,中共中央还曾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弄清这些规定,而且要了解为什么作出这些规定,从而明确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入党。

第四篇:入党的政策和程序。这一部分包括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党章对党员基本条件、基本要求的规定,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自己。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新时期的党员发展工作必须在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和总要求得到认真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发展党员手续。入党积极分子一定要对照这些规定,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

本教材在注重理论阐述准确性的同时,也注重了实际的可操作性。不仅各章都设置了测试题,还在教材的最后收录了入党常用文书写法及范文,内容涉及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有关文书撰写的方方面面。为有助于更好地检查培训效果和学习情况,还附录了一套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测试题和答案。

本教材由中央党校会同地方党校的有关专家、学者集体编写,相信能为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带来实际的便利。

祝广大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学习,努力进步,早日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一篇政党知识第一章政党概述【本章导读】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政党的起源、内涵、本质与特征,树立自己对政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比较,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要掌握政党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以对世界上现有的政党及其分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章重点】

政党是作为封建君主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政党作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纲领、领袖集团以及组织形态和纪律。政党按阶级基础可分作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两大类。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领导者,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政党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据统计,除实行严格的君主制和政教合一无政党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目前世界上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政党,全世界共有政党五千多个。

政党是作为封建君主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民主潮流的激荡而逐渐产生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封建社会时期,政党产生不具备基本的条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君主集权制度,不但剥夺了被统治阶级的结社自由,甚至也不允许本阶级的成员享有结社的权利。即便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天地会、洪门会、大刀会、哥老会、青红帮等,一般也都属于民间秘密团体性质的会党,或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或具有反叛性质,甚至成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或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达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资产阶级政党的前身或者说萌芽,首先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产生。

早在13世纪中叶,英国就出现了在英王御前会议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议会”。14至16世纪期间,封建农奴制的逐渐解体和资本主义的逐步成长,使得资产阶级的代表能够以“平民”的身份参加议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在讨论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代表资产阶级及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和代表旧的封建势力的托利党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虽然当时它们还只是英国国会中的不同政治派别,但从历史渊源上看,它们就是政党的前身。

18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通过了《选举改革法》。《选举改革法》的出台,使得选举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个政党要想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通过不断增强自己组织的力量以扩大其影响力。辉格党和托利党为了争取选民,竞相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自己的组织。1833年,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1839年,辉格党更名为自由党,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政党正式形成。

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后,在美国议会中也曾首先出现联邦主义者(或称联邦党)和反联邦主义者(或称反联邦党)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分别演变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

在我国,孙中山先生1905年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早期的资产阶级政党产生和活动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它们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所以,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而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以后,资产阶级政党便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特别是在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以及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矛盾的日益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逐渐趋向保守甚至反动。

无产阶级政党是后于资产阶级政党而产生的。工人阶级作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伴生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学说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多个无产阶级政治组织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明确了自己的纲领、路线和组织原则,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自此成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一批无产阶级政党在欧美各国建立。此时的无产阶级政党虽多称社会民主党,但在指导思想上都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

1903年,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在列宁领导下正式诞生,并于1917年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在谈到其更名原因时,列宁指出,“改为共产党能够集中地反映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任务、目标及思想体系”。

1918年1月到1922年末,欧洲有包括芬兰、德国、英国等在内的27个国家纷纷建立了共产党。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亚非拉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蒙古、印度、南非、埃及、阿根廷等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共产党。到20世纪30年代末,全世界共有共产党(其中少数称工人党、劳动党)69个。

二战以后,东欧的绝大多数国家,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截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共产党已发展到一百八十多个。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减少了2/3,全世界共产党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到130个。但中国共产党、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古巴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非但没有被世界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潮流吞噬,相反,却在各自领导本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其卓著功绩和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为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树立了楷模和丰碑。

总之,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的具有阶级性的政治组织,是各阶级政治发展和它们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政党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这种现象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将来,只有随着阶级的彻底消灭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政党才会因失去其自身作用和存在的意义而自行消亡。二、政党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政党的定义,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视角,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说法。比如,西方学者中有的把政党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团体或组织,认为政党是“表达民意的组织”,是“持共同政见的一部分人的团体”;有的则把政党归结为一般社会手段、措施,认为“政党是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中间媒介和仲裁人的组织”;有的认为“政党是政治通讯系统专业化的传播网”;有的认为,“政党是在某个政治制度内,通过民主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力为目的而设立的组织”;有的认为,“政党乃是一个由个人基于自愿而组成的政治团体,为政府提供一般措施、建议,或者制定政策,选举与支持领导人物为公职候选人,以作为实现其主义与政策最有效之办法”。这些对政党的各种不同解释,虽然揭示了政党的一些外部特征,含有部分的道理,但都没有揭示出政党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根据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考察,对政党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揭示了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次,政党又是一个阶级的组织,“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它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并领导一定阶级或阶层为夺取或维持国家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再次,政党是有组织、有纲领的政治组织。政党的政治纲领、组织成员、章程和机构以及一批有权威的政治领袖作为领导核心的存在,是政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后,政党是以取得和维护政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就必须参与政治过程,控制国家政权,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或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致力于民主性政党的建设。

从政党的本质属性出发,可以看到,政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以及为实现纲领而制定的行动路线和政治策略。第二,政党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第三,政党都有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第四,政党都有组织纪律。第五,政党必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党员。第六,政党一般都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三、政党的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政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阶级基础分类,政党主要可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两大类,并可进一步按照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将政党划分为共产党、社会党、基民党、自由党、保守党和民族主义政党等;按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分类,政党可以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按照政党的政治地位划分,政党可以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按照政党在议会中掌握议席的多少,政党可以划分为多数党和少数党。

在各种政党分类标准当中,政党的阶级标准具有首要的意义。而意识形态作为政党阶级基础的外在表现,构成了政党组织的外部特征。因此,人们经常借助于意识形态来判断政党的性质。

以政党的阶级基础为首要标准,同时参考政党的意识形态标准,可以把世界上现有的政党基本上区分为四种类型,即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四类。四、政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政党是阶级利益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政党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看来,可以将政党的各种作用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凝聚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发展壮大政治力量。

毋庸讳言,任何阶级都有自己特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但当某个阶级仅以自在状态存在时,这些利益和政治要求往往是分散、肤浅和多变的。政党的出现使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改变。政党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使自己所代表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理论化、系统化、明确化,从而有效凝聚和充分表达本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政党为充分凝聚本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就要既广泛动员和组织本阶级的政治力量,又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其他阶级成员的支持,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

无产阶级政党要忠实地代表本阶级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不能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又要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自身利益之所在,联系、发动、团结和带领群众实现和满足好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第二,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监督或控制国家权力。

政党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以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为实现其所代表的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而进行政治活动。但在不同的时期,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各有不同的。

政党没有获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合法或非法、和平或暴力、议会内或议会外的政治斗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在获得政权之后,作为执政党,它就会控制和监督国家权力,并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通过法律途径转变为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派遣自己的党员担任国家要职,参与政策制定,决定和支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进程。

第三,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影响国际政治格局。

当今社会,政党不仅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政党或是通过自身,或是通过政党之间的政治联盟,将政党之间的关系上升为国际关系,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特定的政治活动,从而更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和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政党在国际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而重大的作用。【本章测试题】

答案参见此处一、填空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_____,围绕着_____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_____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3.按照阶级基础分类,政党主要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按照政党的政治地位划分,政党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4.拥有一定的_____,这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主要标志。二、选择填空

1.政党的前身或者说萌芽,首先在_____产生。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_____。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托利党

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_____基础之上、通过党员高度的自觉性来实现的。

A.民主集中制

B.权力高度集中

C.完全自愿第二章政党制度【本章导读】

通过学习,正确地理解政党制度的内涵,在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进行认真比较的基础上,加深自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本章重点】

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或由法律规定或通过长期的政治角逐,也可以是两者共同作用下,实际地表现在政治生活当中的各个政党权力和地位划分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模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就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两党制和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指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惟一适合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更是一大优点。一、政党制度的内涵

如前所述,在当今世界,政党的建立和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因此,一般国家都实行某种特定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其国家政党制度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其所有活动的。政党制度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或由法律规定或通过长期的政治角逐,也可以是两者共同作用下,实际地表现在政治生活当中的各个政党权力和地位划分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模式,它反映的是不同政党在掌握、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方面的能力及其程度的总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各个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各个政党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各个政党之间的关系,各政党的活动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等等。

要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政党制度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形成同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程度的差别,必然地影响着该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构成。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政党制度中显著的或各种具体的差异往往正源于此。

其次,必须明确,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同该国的国体、政体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一个国家国体和政体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该国的政党制度安排以及权力划分。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甚至资产阶级政党之间或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不同政党制度都与其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不同选择密切相关。

再次,在对政党制度的实质进行分析时,必须意识到,从根本上来讲,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国家关于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长期统治而实行的若干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一种。这是由政党的本质属性(阶级性)所决定的。

最后,要把握住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它既可以是成文法规所明确规定了的,也可以是在长期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而得到人们认可并在实际中自愿或被迫遵循的。比如,我国的政党制度是1993年3月写进宪法序言中的,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而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往往并没有在法律上取得明确的、具体的确认,只不过在长期的政治角逐和政治斗争中,不同政党已经在事实上具有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同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政党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就可以从政党的性质出发,正确地看待将世界上的主要政党在总体上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大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可以客观地根据一国国内实际执政的政党的数量,具体地将政党制度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四种表现形式。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所谓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就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起源于英国的两党制和起源于法国的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而一党制则主要出现于法西斯主义国家和一些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国家。

1.两党制

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互相竞争、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通常,在定期举行的选举中,两个政党会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其中控制了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了总统职位的政党就会进行组阁,行使国家权力,该党也被称为执政党;在选举中失败的政党则被称为反对党、在野党或非执政党。

当然,在两党制的国家中,一般也不是只有两个政党,除了两大政党之外,还有些政治力量弱小的党。只不过由于这些小党势单力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不到决定作用,因而政权总是在两个大党之间轮流、交替。

目前,世界上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最早产生了资产阶级政党的英国,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起源国家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

19世纪30年代,保守党和自由党开始轮流执政,两党制在英国正式确立。20世纪20年代,自由党分裂后被工党所代替,从那时至今,英国一直是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与议会制相结合的。名义上,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也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似并无关联。可实际上,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并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就是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些党就是在野党。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实行的两党制,除反对派责任和力量没有英国反对党那么大之外,基本上接近于英国的模式。

两党制的另一个典型是美国,美国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从此,两党共存,轮流执政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

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与总统制相结合的。由于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因此,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度下的两党制。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哪个政党的候选人竞选获胜当上总统,哪个党便是执政党。因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着行政实权。而竞选失败的党就成为了在野党。美国国会也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但执政党和在野党在国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与否并无必然关联。执政党在国会中并不一定是多数党,执政党的领袖也不一定是国会多数党的领袖,执政党在掌握政府实权的同时也不必然掌握国会的实权。

因此,从实质上来说,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一种政党制度。

2.多党制

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目前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党派林立、分合无常、党内有派、政见不一,造成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多党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采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阶级关系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众多具有一定实力的政治力量,形成了众多党派,其政党间势均力敌,谁的力量都不足以单独保持长期优势。任何政党要想执政,只有通过建立政党联盟或偶然在竞选中赢得相对多数才能实现。

多党制起源于法国,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

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形成了多党林立的局面。在参加国民议会选举的众多政治派别中,由于没有一个派别能够取得议会多数,为了实现上台执政的目的,这些政党便纷纷结盟参加竞选。1875年,法国正式确立了多党制的政党制度。在此之后,意大利、前联邦德国、日本、丹麦等国也纷纷实行了多党制。

当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制又分为两种类型,即联合执政的多党制和“一党独大”的多党制。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多党制,从实质上来说,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致使政党间通过联盟的形式,达到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进而实现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3.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并由其来独掌政权,而其他政党即便存在,但国家法律的禁止却使得它们不可能与执政党争夺政权的政党体制。

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的高度垄断和政治上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当一般的民主手段已不能保持资产阶级统治的时候,一党独裁的法西斯政党便出现了。法西斯主义一党制是建立在党魁个人独裁制的基础之上的。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行恐怖专政和暴力统治,完全抛弃了哪怕是一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政党制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滋生法西斯主义的温床仍然存在,法西斯政党的活动并未绝迹。

较多的非洲国家和少数亚洲、拉美国家在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都纷纷采取了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一党制。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些国家却掀起了一股效仿西方多党制的“民主化”浪潮,并产生了激烈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应当看到,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正如著名的“象驴之争”漫画所揭示的那样,竞选中各党激烈角逐,你争我夺;竞选后,执政党和在野党相互对峙,不断攻讦,都只是一种假象。它们总是希望通过轮流执政,既达到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又造成民主假象,欺骗人民群众的效果,也总是为了实现其保护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继续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最终目的。这是我们在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时必须具有的基本立场。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指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基本上可分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一党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两种类型。

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由其本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只存在共产党这个惟一的政党,因而其政治制度采用的是共产党一党制。但是,必须指出,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同资产阶级的一党制仅仅是形式相同,但在本质上却有着根本的区别。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在这种制度体系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政党是参政党,共同管理国家;在国家机关中,民主政党的代表都占有一定的职位;在各党派关系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多党合作是建立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它们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共同对有关国家大政方针及其他重大问题协商、交换意见,实行互相监督。

无论是共产党一党制,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共产党的领导都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通过政治、思想、组织三种途径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领导。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由这三方面关系构成的共产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本质。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惟一适合中国的政党制度。在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更是一大优点。

我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多党合作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任何力量都代替不了的。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所拥有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我国现有民主党派八个,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除致公党和农工民主党更早成立外,各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们成立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其中担任领导骨干。各民主党派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带有统一战线和阶级联盟的性质的政党,其政治纲领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这同共产党的民族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又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顺应时代的发展,它们先后宣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政协章程的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坚持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力量,既坚持自己对国家的领导权,又尊重历史和现实,从一开始就一直保持和发展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并团结它们参加人民民主政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和决定,一起管理国家,共同建设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致性越来越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将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进一步指出,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党的十二大更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十三大明确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指出,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近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也就理所当然地在人民的选择下成为了执政党。其次,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贡献、成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重要力量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自觉地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是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主张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小资产阶级的散漫性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残酷镇压,使民主党派必须寻求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合作,中国共产党也需要团结它们去完成共同的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转变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方面具有更加一致的共同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它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它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它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第四,它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民政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事关全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个带有重大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真正做到、做好,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本章测试题】

答案参见此处一、填空

1.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或由_____或通过长期的,_____,也可以是两者共同作用下,实际地表现在政治生活当中的各个政党_____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模式。

2.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同该国的_____、_____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3.政党制度可以具体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四种表现形式。

4.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起源于_____,以_____最为典型。

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二、选择填空

1.起源于英国的_____和起源于法国的_____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

A.一党制多党制

B.两党制多党制

C.多党制两党制

2.在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体系中,共产党是_____,民主政党是_____,共同管理国家。

A.执政党在野党

B.执政党反对党

C.执政党参政党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管理国家事务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_____等几种形式。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协商座谈会共同参加国家政权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参加国家政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协商座谈会第三章政党章程【本章导读】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政党章程的内涵,充分认识政党章程对政党思想与行动进行规范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特别是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基本内容的初步把握,增强学习党章、贯彻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本章重点】

政党章程是一个政党的各种规章、规定、规矩的总称。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章程,并以其章程规范与约束党内全体成员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党章根据党纲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入党的条件、党员标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入党手续、党的组织制度以及党的干部、党的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对党章的各项规定,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违反,也不能阳奉阴违,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政党章程的内涵

所谓政党章程,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是政党内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政党的政治态度和组织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完备的政党组织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政党章程是政党的根本大法,是统一全党行动的纲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武器,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动的规范。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法规。其内容包括党的政治纲领、组织纲领以及有关党的组织制度、活动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规定。是党的建设的全面性的指导文件,也是党内生活的最高法规。中国共产党的章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任务、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等。在我们国家,一般都把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为“党章”。

政党章程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主要有三个:

一是政党章程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的,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和利益,因而具有最大的效力和权威。

二是政党是按照一定的纲领与章程组织起来的,政党章程是政党全体成员的共同规范与行动纲领。没有章程的组织只是一盘散沙,只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群体。由于政党章程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修订,所以,政党章程在两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间,就是党的建设和党的活动的一个基本依据。

三是政党章程对全党各个组织、全体党员都有约束力,是政党的根本大法,是党内最高的法规。所有党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必须遵守,套用一句话:党章面前人人(每个党员)平等。

政党章程是政党的立党之本。“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章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是对我们党执政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大贡献。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及其完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共召开了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共形成了17部党的章程,其中建国前6部,建国后11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个纲领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纲领。《纲领》共15条,现有的资料只有14条,缺了第11条,而且这14条尚未找到中文稿,只有俄、英两种文本。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纲领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这个《纲领》还不是正式的章程,但是其中包含了党章的一些内容,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

第一部党章: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章程,《章程》共6章29条,具体内容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等。二大通过的党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工作圆满完成,它对于指导党员的活动,健全党内生活,特别是对于加强党的纪律、促进党的组织发展与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部党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除讨论了关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外,还通过了修正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这是对党的二大制定的党章的第一次修正。修正后的党章基本上保持了二大党章原有的结构和内容,共有6章30条(比第一个党章增加1条,第一章第4条,原来只有3条),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部章程。第一次修正后的党章与修正前相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第一,第一次规定了党员候补期—演变到后来的预备期的概念。其中规定劳动者的候补期为3个月,非劳动者的候补期为6个月。现在预备期为一年。第二,增加党员“自请出党”的规定—演变到后来的退党的概念。规定党员经过组织决定可以“自请出党”。

第三部党章:1925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章进行了第二次修正,其重要修正是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改称“总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三部章程,共6章31条。

第四部党章: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党的“五大”(1927年4月)精神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是我们党历史上惟一一次不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四部章程。在《决案》中对党章进行重大修改,修改后的党章具有如下五个不同的特点:其一,是我们党历史上条目最多的党章,共12章83条;其二,首次规定了入党人的年龄要求,年满18周岁以上;其三,在党员的资格上首次规定党员必须参加一个组织;其四,在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方面,首次明确提出党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其五,首次规定设立中央政治局、监察委员会(后来演变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团,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应该说,这个党章对于革命危急时刻党组织的健全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部党章: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五部章程。“六大”党章基本上保持了第三次修正章程的内容,只是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

第六部党章:1945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六大”之后党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队伍已发展壮大到121万人,领导着950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党面临的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要求制定更加完善的党章。“七大”通过的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六部党章,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共11章70条。“七大”党章的突出特点:其一,第一次增加了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二,第一次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它作为党章的基础,贯穿到党章总纲及各项条文中;其三,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具有约束力的法规,要求党员认真执行;其四,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一次把“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作为重要的纪律载入党章;其五,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第七部党章:从1945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跨度是11年,期间经历了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标,从建国到“八大”召开,期间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民主改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八大”党章共9章60条。与“七大”党章相比具有如下六个不同特点:其一,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其二,适应执政党地位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了“七大”党章确立的群众路线,突出地强调了反对官僚主义;其三,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党章明确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其四,把推行党的团结和统一,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要求列入党章;其五,在党员义务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七大”党章规定党员义务只有4条,“八大”党章增加到10条);其六,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写进了党章。

第八、九部党章:“八大”之后,在“文化大革命”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两部党章(八、九部)。1969年4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八部党章,“九大”党章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九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错误指导方针在党的建设上的反映。而1973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九部党章,则沿袭了“九大”党章的内容和结构,除作了个别改动,删去了有关林彪的内容外,基本上继续了“九大”党章的错误。同时给党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第十部党章:1977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十部党章,这也是结束“文化大革命”后所诞生的第一部党章。“十一大”党章共5章19条,其结构与“十大”党章类似,但在内容上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其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其二,在总纲和有关条款中增写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其三,重申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其四,提出“全党必须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作坚决的斗争”;其五,指出在党的地方县以上,军队团以上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其六,恢复了党员预备期。党的“十一大”召开前后,也就是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两年间,虽然已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各项工作也有所前进,但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致使“十一大”党章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没有能够纠正“十大”党章中的“左”的错误,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十一大”通过的党章反映了当时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状况,这种状况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才告终止。

第十一部党章:1982年9月6日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11部党章(建国后的第5部党章)。除总纲外,共10章50条,同“十一大”党章相比,增加五章内容,其中党的干部一章,是历部党章所没有的。这个党章清除“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针对新时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具有如下显著特点:其一,有了一个内容较为完整的总纲,总纲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胜利前景作了科学论述,总纲还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和党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内容;其二,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分别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三,在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方面作了较为充分具体的规定;其四,对改善党的组织制度,对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密切党和共青团的关系等问题,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

十二大党章体现了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学说的原则性和科学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适应了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和执政党的特点,它反映了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标志着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部党章:1987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以部分条文修正的形式对党章进行修改,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之所以对党章作出部分条文修改是鉴于“十二大”党章从整体上仍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修改内容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十项条文):一是进一步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增加差额选举,“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以及全国代表大会职权内容;二是理顺中央领导机关的关系。规定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三是为了顺利进行新老干部交替,取消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产生的决定;四是实行党政分开。规定企业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和作用,同时,决定国家机关不再设党组。

第十三部党章:1992年10月18日,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总结了十二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并将其贯穿于党章全文。

第十四部党章:1997年9月8日,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我们党历史上第14部党章。十五大对党章的修改的突出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十五部党章:200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15部党章。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二,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了进一步表述,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党章;其四,把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写进了党章;其五,把入党基本要求中“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改写为“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这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其六,在党章中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第十六部党章: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16部党章。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其二,增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其三,充实、增写、补充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等内容;其四,充实、增写、补充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党员义务,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第十七部党章: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17部党章。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