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2:01:1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9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浙江师范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902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提示:

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不给分;

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简述题(共4 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

4.简述大众传播载体的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谈谈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认识。

2.联系实际,论述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阅读材料: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年仅两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此事引发社会舆论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3日,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请运用道德观教育的有关内容对这一事件作一评析。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代码902)考研真题及详解

浙江师范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  :902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提示:

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不给分;

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简述题(共4 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由马克思提出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人的本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也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因为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类的早期劳动和简单交往,产生出人类的语言和意识,使人脑和猿脑最终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语言、意识这些人类独具的特殊属性(一般本质)都只有在人的社会性中才能得到说明。因为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所以,语言、意识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即使是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纯粹的本能,而无不打上社会的印记,融入了人的社会性,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和社会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动物则不能。所以,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2)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原始人类平等、为公的本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的本质也随之分化,自私自利成为剥削阶级的本质。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人的本质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况,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都为人的本质逐步发展为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本质创造着愈来愈充分的条件,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人将会由少到多,这是肯定无疑的总趋势。“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但是,人的本质都带有阶级性却并非只有阶级性,即使在对立的阶级之间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因此,我们在坚持人的本质有阶级性时,又反对片面地将人的本质只归结为阶级性的简单化倾向。

2.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答:(1)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产生,就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充分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才由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革命才能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80多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它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真正优势的具体表现

①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工人运动就难以发展;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不会产生中国共产党。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首先在红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教育部队,启发官兵的革命觉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成功地坚持了武装革命斗争。

③抗日战争中,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立性和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

④在解放战争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通过理论教育、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清正。所有这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颁发了多个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高水平发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人们与时俱进、调动人们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不断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外,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经济基础,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又属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它的不断完善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a.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从总体上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现代化。

b.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等,这在客观上改变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改革旧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而这一调整并不总是那么顺利的,在一定的时期必然会出现突出的利益矛盾,从而对人们的情绪、心理、心态以至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重大影响,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复杂的环境。

综上所述,经济制度的变革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努力提高在复杂而变动不居的经济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4.简述大众传播载体的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答:大众传播载体是指以大众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民群众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大众传播载体的特征

大众传播载体,因其使用的媒体不同,表现为许多具体的形式,如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网络等。不同的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看,它们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①覆盖面广。大众传播渠道多,报刊、广播、电视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个人。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更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大大扩大。因此,通过大众传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广泛地作用于社会的各阶层、各群体乃至每一个人,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具有全民性。

②传递迅速,时效性强。大众传播媒介利用自身庞大的通讯网络、先进的通讯手段和熟练的通讯技巧,正日益缩小着信息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可以在事件刚一发生时就迅速及时地进行传播,甚至同步传播。这就使我们能利用大众传播及时地对人们进行教育,并使其作用很快地表现出来。

③大众传播的影响具有增殖力。即信息一经传播后其影响得到扩展,呈倍加之势。大众传播同时作用于众多的人们,因而教育内容一经大众传播,往往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增殖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精心组织好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2)大众传播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①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大众传播可以把主流的思想品德规范教导人民,具有引导人民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组织激励人民齐心干事业的作用。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代表时代精神的新人新事。大众传播的这种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对于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水平、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广大人民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重要作用。大众传媒的这种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娱乐形式如电视剧、大型文艺晚会等进行,因而这种教育就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教育效果更显著。

②能满足人们社会化的需要,促进人们不断地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与大众传播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普及,大众传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众传播满足人们社会化需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帮助人们获得消息,增长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及其制约下的规范体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扮演社会角色等。总之,大众传播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社会化尤其是继续社会化的需要,而促进人的社会化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大众传播施加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化教育,就有助于这一任务更好地完成。

③能通过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品质。而大众传播通过对人们生活的调剂,有助于这一作用的充分实现。例如,通过大众传播,人们可以开阔眼界,了解外部世界许多有趣的事物;可以“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异域风情等。

④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效果与社会环境的状况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传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各种环境因素所肯定、所强化,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内化为个体意识,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大众传播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且对整个社会环境状况产生着重要作用。它对先进思想的倡导,对先进人物的表彰,对先进事物的宣传,对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和抨击,会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们,使人们从中取得正面的经验和积极的体验,避免获得反面的经验和消极的体验,以进一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谈谈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认识。

答:(1)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小康社会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小康”,又包括精神生活的“小康”。(2)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客观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它植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然效应。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发展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一个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一种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它的特点是从人的善恶观念,也就是从一种内在尺度上把握现实世界。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对世界的把握不仅表现在对善恶是非的识别上,更主要的还表现为对自我、他人、社会等等的致善上,即表现为道德价值世界的建构方面。人的致善活动也就是主体良好思想品德的对象化、外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创造构建了一个更善的外部世界,从这个由他参与创造的外部世界中,他必然会获得幸福。一个没有德性的人,一个不能造福于他人的人,是根本不会懂得何为幸福的人,当然也谈不上享用这种幸福。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逐渐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处于这种意境之中,人们就可以以一种审美心态去瞰视人生,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3)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不仅包括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已有的精神财富的享受能力。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每个个体的德性,才能使他们体认与享用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从个体的角度看,它有助于个体各方面的发展,有助于个体精神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保证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顺利进行。可见,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满足这种需要的一个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5.2.3)

答:环境是指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地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这是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中,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1)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以物质为基础,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人的思想毫无例外都受到一定文化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因此,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2)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其他环境因素相比,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下列特征。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通过下列特征表现出来的。

①属人性。属人性是文化环境的根本特征。

a.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化”。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传承积淀,就形成了文化环境,它体现着、孕育着人类的理想和超越自然的发展能力。

b.文化环境在本质上是指向人、塑造人的。文化一经形成,其因素就会以一定的结构

形式形成系统,凝固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会通过各种社会形式和传播媒介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使人们的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打上文化背景的烙印。

c.文化各要素在三个层面上体现了这种属性:一是作为文化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是指向人的,是人在观察社会时所必须采取的基本观点;二是规范层面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交往规则起着规范人、引导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作用;三是凝结文化观念和精神的文化产品可以感染人,是教育社会成员的巨大精神力量。

②社会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社会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个社会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社会文化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每一个人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制于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同时,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必然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及其相应的社会要求、社会人格对象化为某种文化,如一本著作、一个故事,或一种评价、一种舆论、一次活动,这些以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为代表的文化显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广泛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③创造性。创造性是指文化环境可以由人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利用和改造,以形成符合培养合格社会成员需要的新文化环境的属性。任何文化环境都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人类创造的产物。人作为特定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来进行文化环境创造的,而文化环境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然而,人在接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作为一个能动的认识主体,能够反作用于文化环境,即人可以积极地改造文化环境,把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创造出符合培养合格社会成员需要的文化环境。

④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着特定时代的要求,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化的时代性,强调的是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反映的是它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的精神,就反映了当时我国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艰难困苦、一穷二白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我们要注意文化环境的时代性特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

⑤复杂性。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既包括观念文化,又包括制度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各个层面要素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从我国现实的文化形态来看,即有传统文化因素,又有现代文化因素,还有外来文化因素,这些文化环境因素之间也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文化的这种多元性决定了文化环境的复杂性,使其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形。同时,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因素的性质是多重的。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影响性质都不是绝对、单一的。在构成文化环境的诸因素中,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良性与恶性的因素总是混杂在一起,从而使文化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注意文化环境的复杂性,发挥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引导人们朝社会要求的方向顺利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3.阅读材料: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年仅两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此事引发社会舆论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3日,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请运用道德观教育的有关内容对这一事件作一评析。

答:(1)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定义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一起,是社会的主要规范。要使人们掌握道德规范并践行它,就必须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内在地要求对人们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即“五爱”,具体体现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要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具体地表现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婚姻道德等。“小悦悦”事件就是社会公德的缺失问题。(2)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共同性、群众性、继承性等特点,它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对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①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我们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②搞好社会公德教育的要求

a.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战略性的要求,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全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社会公德就能得到更好的遵守。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治本、固本的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抓好这一工作。

b.要用明确的语言将社会公德规范概括出来,使人们有所遵循。社会公德是有关人们公共行为、公共关系的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规则,因此它应该是最明确的规则,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明确的公德规范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

c.要营造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凡是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的人,都应受到肯定和赞扬;凡是不遵守社会公德、违反社会公德的人,都应受到批评和谴责。这样,社会公德对人们的行为才会有实实在在的约束力,也才会在全社会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气。

③搞好社会功能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它具有共同性、群众性和继承性,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因此,只要搞好道德观教育,搞好社会公德教育,才能引导人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敬贤;才能帮助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不良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我国公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社会生活才能够正常运行,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才能避免“小悦悦”类似事件的发生。

从“小悦悦”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公德的缺失,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高尚道德情操的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但是目前我国国民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滑坡现象,近几年来关于国人如何冷漠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倒地的老人无人搀扶、医生见死不救等。这些事件无疑不折射出国人日益下滑的道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敬老爱幼的传统,但是现如今这一传统美德似乎被人们遗忘,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功利显得愈来愈重要,于是一些淳朴的美德渐渐地丧失了,冷漠这一现象在我们的周围太多了,这都在拷问着我们的社会,不管怎么说小悦悦的悲剧是路人冷漠的结果,在愤怒的批评道德滑坡的同时,我们也要想想造成这些的是什么,我们是否都不会冷漠,我们每个人是否是做到稳固社会的良好风气呢,一个社会的风气是由许多人营造的,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要用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来要求自己,做到“五爱”,这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国家也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越来越和谐,在互相关爱的环境中,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2012年河南师范大学88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河南师范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B

科目代码:886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概念诠释(每题5分,共50分)

1.政治工作

2.思想工作

3.思想政治教育

4.适应超越规律

5.双向互动规律

6.内化外化规律

7.政治观

8.理论教育法

9.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10.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5.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三、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理论体系

2.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答案:

河南师范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B

科目代码:886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概念诠释(每题5分,共50分)

1.政治工作

答: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具体地说,像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

2.思想工作

答: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3.思想政治教育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历史不同阶段和不同阶级共有的社会活动,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必然性,有助于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中外历史上不同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有益经验,也有助于通过比较,更好地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适应超越规律

答: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指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适应超越规律是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显然要受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的制约,因而教育内容、方法等应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只有这样,教育影响才能真正作用于受教育者,促进其思想品德逐渐升华。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脱离实际,起不到它应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的职能,因而教育要求又应有一定的超越性,应指明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长远发展的需要,推动其思想品德朝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由此可见,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

5.双向互动规律

答:双向互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过程。一方面,教育者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的表达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激发者,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而是发挥着主体作用。受教育者是能动地践行思想品德规范并影响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的实现,离不开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教育者所传导的教育要求就不可能为受教育者所真正认识和接受,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也离不开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没有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没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激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6.内化外化规律

答:内化外化规律是指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内化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的过程。外化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两者相互联系。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也就没有外化;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受教育者新的思想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和品德意志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也就是受教育者践行新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过程;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 践受认识、情感的指导和支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是其思想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

7.政治观

答:政治观是指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政治观是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有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政治观是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进行正确的政治观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8.理论教育法

答:理论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理论教育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

9.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即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10.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传、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教育者正是借助这些活动形式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并与其进行双边互动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答:(1)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因为:

①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②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

③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依据与发展的主要动因,并规定着其他矛盾。因此,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对这一特殊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规律”是紧密相联的,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把握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内在统一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就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特殊矛盾,就要分析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分析人的思想变化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有什么规律性的表现;同时也要研究如何确定社会要求,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简言之,就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去做工作。“两个规律”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特殊矛盾研究的需要或者说是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为我们所把握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规定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此相应,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4)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②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答: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就必须深刻理解、着重领会以下十条基本原理。(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从总体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及其效果的衡量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服务的。(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它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较之道德、文艺等上层建筑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经济,所以,它在上层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政治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的形式有武装斗争、法律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等。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以,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牢记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的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则是错误和有害的。(5)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对人的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的不同结论。因此,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才有可能科学地分析对象的思想特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根据。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等内容。群众路线,主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对党员、干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任务的理论依据;它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因为搞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关键都在党,搞好执政党的建设便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研究。经过几十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②在这一时期,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指导。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不仅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推动,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一时期就如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

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这支研究队伍包括两大系统。一是高校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学和研究人员是本学科学科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二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主要分为党政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

②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了可观成果。这些成果,从一个方面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成绩,也推动了学科研究的深化。

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化,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3)全面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

这一时期,党中央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了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①学科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专业点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由此促进学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研究呈现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更规范,也更具有学术性,水平明显提高。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全面系统研究的时间较短,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研究水平还不高、基础理论研究仍显薄弱、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学术意识不强等。相信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

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以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过程,相对于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及其全面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影响方式而言,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①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其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自觉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过程,具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②正面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总是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方式。(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表现:

a.就影响因素而言,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学校、工厂、家庭、社区以及各种非正式组织,包括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等都对受教育者发生作用。这些作用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尽一致甚至相冲突,需要整合。

b.就影响过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会受到自己已形成的观点、态度、志向、习惯、爱好等等的影响,因而会有不同的选择。

c.就影响结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有时是即显的,有时则是潜在的;有时是直接的,有时则是间接的;同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等等。

d.复杂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主要是对于特定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因素的变化等条件而言的。

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性特征表现:

a.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对象具有广泛性,涉及老、中、青以及儿童等各个年龄群体,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群体;

b.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职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教育者。(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①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性特征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②长期性特征就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一个过程的完结,就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反复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长期性的重要表现。

③持久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渐进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较高水平,必须经过多次教育,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教育者必须依循渐进性这一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受教育者向思想道德的高境界迈进。

5.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答: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可概括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具体表现为:(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①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社会环境因素在个体身上的消极反映,而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在主客体因素都与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相一致、相协调的条件下,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才能顺利地内化为人的意识,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即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辩证统一过程的产物。

②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是在主体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主体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

②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开展积极的思想矛盾斗争,使社会要求在其矛盾运动中占主导地位,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理论体系

答:(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①阶级性

a.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突出的无产阶级党性。

b.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无产阶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只有坚持真理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学才能更好地坚持阶级性原则,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②实践性

a.实践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直接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b.从理论形态上看,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经验材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从资料的分析中引出结论,提出新见解,或验证已有的理论。

c.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为了用它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之科学化。

③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性特征表现:

a.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

b.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凡是能够用来说明人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都可予以借鉴。当然,借鉴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实际将其“熔为一炉”。(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知识;都有自己的专门概念、范畴和术语以及由它们组织起来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否则便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