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5:15:4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凤香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试读:

学习求索篇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指明了我们党前进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纲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管理,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重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下面就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学校持续发展谈几点看法。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苗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多人的认识上,甚至在一些教育者的观念中,仍被视为“差等教育”或“低等教育”。表现在管理实践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只能排在最后,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是高素质、技能型,但“学苗”却必须排在普高挑选之后。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急剧升温,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招生困难,学苗素质低下的客观现实。根据对我校2006年服装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与个别交谈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无中考成绩者占25%,参加中考总分在200分以下者占31%(其中总分不足3位数的占5%),家庭父母离异单亲的占33%(其中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的占11%),农村户口和城市特困户的占35%,不愿意学习的占70%,有劣迹行为的、被学校处分的占5%,在初中谈过恋爱的占8%,喜欢学习专业课的占70%,不喜欢学习文化课的占30%。分析调查情况,我们觉得,这些学生来我校的学习目的是要学好专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做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在社会生存,不被淘汰。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老师和亲人的期望,学习的兴趣普遍喜欢专业课,而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不进去,因此对学习专业课的态度是积极的,端正的。总的来看,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的能力低,缺乏一定的家庭温暖和教育。(2)质量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的需求确定办学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学校的教育过程和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有助于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等等。但在实际办学中,往往以自身的教学设施、师资条件作为办学和设置专业的依据,社会需求却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在办学定位上,盲目沿用普高办学经验和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考查,主要看其能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适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差距有三:

其一,适合的教材不多,有的专业个别学科根本没有教材。教材的编者大都是学校教师,很少有企业的专家参与,写出的教材不仅带有较浓重的学科特色,也很难保证与生产工艺不脱节。

其二,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由于资金紧缺,学校的设备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特别是生产实习的需要。我校的服装专业实习每学期六周,如果每学期实习八周还缺3个实习室,而形象设计专业实习条件更是不足。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没有充分利用。我校的投影仪使用几乎为零,全校每学期授课量为18 144节,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为480节仅占总课时的2.65%。另外,实验室以模拟为主,与实际生产流程有较大差距,达不到岗位训练的要求。

其三,教师缺乏,尤其是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教师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知识、技能结构不尽合理,其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很难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要求。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校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是化解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1)以人为本,育人为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理念、战略理念、价值理念,作为最高理念确立起来,这是人的观念的一次历史性进步。学校的服务对象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其次是教师。因此学校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师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教育是人性化的,我们心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孩子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从学校规划到具体的内容方式,都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从而达到家长满意,企业满意,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① 干部素质决定成败。江泽民曾说过:“人,总要有点精神。”学校领导要出成绩就是要有点精神。科学发展观给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再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再好的思路,再正确的决策,没有一点精神不行。教育精神就是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就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就是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就是要不图私利,心系学校;就是要敢抓敢干,敢于碰硬;就是要雷厉风行,讲求效率;就是要绝不服输,克难攻坚;就是要永葆一颗年轻的教育之心,开拓创新,把教育工作当事业来干;就是要以“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人格魅力感染干部教师,推动学校工作。

② 正确的决策需要干部的真抓实干。学校向前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队伍建设,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干部队伍,才能形成教风好、学风优的良好校风。为此,对干部提出工作口号是:敬业勤业、团结勤奋、以身作则、真抓实干。要求干部要做到:工作要求要严,环节指导要细,过程管理要实,工作终结要有效。

③ 干部要统一认识,形成一定的合力。要科学把握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办学质量。教育工作者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的扩张,但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更要强调质量的重要。教育的生命力、社会地位最终由内涵决定,外延的扩张必须为内涵的提升服务,教育的发展最终要回归到内涵道路上。以内涵发展为主,就是要把工夫下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上,努力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2)强化培养,优化师资。

① 培养专业带头人: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特点,合理规划与建设学校专业带头人及省、市专业带头人。各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均重点培养。每年引进2~3名学历、职称、专业技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均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通过选送培训、安排专业实习、教改教研、自学提高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形成与学校专业结构和核心能力相适应,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技能结构合理的专业带头人梯队,在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②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并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素质达标规划,并具体落实。认真实施“双千互进工程”,聘请企业行家、专家、技师为教师开设讲座;派教师下企业拜师学艺,实践生产,学习再提高;积极安排好专业课教师搞好校本培训;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专业技能考核,积极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三年内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取得相关行业中高级技术认证或职业资格认证,五年内高级工比例达到30%。

③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的学习,学校承担一定费用,三年内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教师的15%。

④ 进一步完善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比和奖励制度,建立省、市级骨干教师评选机制。不断引导教师自我学习,适应市场对中职教学的要求,提高业务素质,争当名师。加大一线投入,奖励一线教师。

⑤ 重视教师基本业务能力、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工作。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比武、专业技能比武等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⑥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与行业、企业、学校等在教师聘任方面的合作,聘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企业技师为我校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并建立兼职教师、专家人才库,人数在40人左右,要求学历本科以上,职称高级以上,工作经验丰富,适应教学需要随时聘用。

努力培养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无愧于“人民教师”称号。(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根据全面发展的理念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应把“先成人,再成才”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表现。具体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上,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思想。确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确立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家庭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取得成效。

① 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称为合格的教师。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防止教育环节的脱节,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功能,把每个教师都置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行列之中,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让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要求教师的行为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强化师德修养,树立教师的完美形象,增加教师的紧迫感、危机感,促使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乐于执教,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和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② 以感恩教育激励学生。针对职业学校学生重意气、重感情的性格特点,利用感恩节进行专题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文艺会演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从而升华为感恩祖国和社会,打动心灵深处,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③ 以“温暖工程”资助学生。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城市工人家庭,困难的学生比较多,为了体现学校的温暖,支持特困生完成学业,学校坚持实施“温暖工程”。首先,坚持“一毛钱基金会”制度,由团委主抓,通过全校师生捐款,收集废品进行筹集。资助特困生完成学业,体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使他们真正感到集体的关怀,组织的温暖,只有努力认真学习,以优异成绩来回报学校,报效国家。

④ 以优美的环境熏陶学生。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它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是学生探索求知的乐园,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它虽不是花园,但却应该像花园那样整洁,那样有序,那样美丽,并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给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努力建设“绿化、美化、人文化”的校园。并在建设上注重职教特色,突出“新、洁、特”,使校园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充分发挥其“熏陶、导向、凝聚、激励”的教育作用,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品格,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良好育人效果。

⑤ 以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但开展文体等各项活动的能力却较强,并且人才聚集,对开展活动情有独钟。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始终是职业学校最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之一。相信人人都有才,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接受成功的体验,学校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综上所述,学校应采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针对学生重感情的特点,通过引导教育,打动心灵深处,激发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不学习到能学习,由不懂事到感恩图报,从而促进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4)家长满意,企业欢迎。

坚持以人为本,也应该以家长满意为本。职业教育是全民的基本技能教育,我们学校的学苗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特困家庭,学生的家长有80%是弱势群体。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我们就应该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的高姿态,善对学生,善对家长,把孩子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

坚持以人为本还应该做到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以企业需求为本。我们要进一步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根据市场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哪些专业技能,我们就强化哪些技能培养,努力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学生的就业和企业岗位达到零距离。我们的毕业生一定要受到企业的欢迎,合格顶用,为企业的腾飞发挥重要作用。

3.提高质量形成特色

解决特色和质量问题,应以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1)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① 以技能为本改革教学计划,完善各学科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使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达到2∶8,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的比例为3∶7。增加实训时间,增大实训空间,增加实习内容,增强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② 改革文化基础课教学,根据各专业特点,文化课本着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对统编教材进行删改,编印文化课活页教材,做到学生能学会,用得上,为专业课教学服务。

③ 深化改革教学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都要确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为目标,以项目及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式教学体系。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按照各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内涵,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共同研讨,以“目标岗位化、结构模块化、内容项目化、发展个性化”为特征,对专业课进行整合,构建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综合实习模块组成。结合学分制实施的要求,积极开发选修课资源。

④ 教材开发建设。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专门化方向,积极开发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和校本教材,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服装造型与工艺”、“服装发展史”、“服饰”、“中国结艺”等校本教材,并争取有4本正式出版。根据各专业专门化方向开发更具体、更实用、更适合岗位能力需求的校本教材10本以上。建立职业资格考证制度,编写职业资格考试考核教材,制定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考证方法,实施“双证书”教育制度。

⑤ 精品课程建设。按工作结构确定课程组合,按作业流程安排教学内容,按项目教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课程标准与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技术标准同步,保证专业专门化方向与企业需求融合。注重与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衔接,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技术认证沟通。以“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CAD”、“服装设计”、“打版”、“整体形象设计”、“美容”、“美甲”、“中国结艺”、“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等十一门课程为重点建设一批精品课程。(2)深化改革培养模式。

① 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切实做到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校企合作,本着双赢互动,资源共享,互赢互利、共促发展的原则,强化校企合作关系,由松散型变紧密型,由粗放型变实质型合作,使企业和学校形成鱼和水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切实做好“订单式”培养和具体落实专门化方向的对口岗位和对口就业。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零过渡。

② 实训基地产业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立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科技研究、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技术输出为一体化的办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发展构想,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合作企业资源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实施专业带实体、实体带专业、实习带生产、生产带实训、实体促教学、实体促招生、实体与专业相互促进的产教结合勤工俭学的发展思路。

企业进学校。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争取由沈阳红蜻蜓制衣厂投入设施设备,在学校建一条针织生产线,大连亚妮制衣有限公司投入设施设备,在学校建两条内衣生产线。企业负责提供面料技术、销售渠道,学生的实习能够真刀真枪的进行流水生产,不但掌握了新的技能,而且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可勤工俭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学校建实体。开发修建“紫光楼”为学校各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建立“服之艺”形象设计会所、服装服饰专卖店、美容美发店和化妆品营销店。这些均为我校专业对口的实体,通过生产经营可以向社会提供服务、技术开发和输出,也可以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条件,还可以对外招收学员,促进招生工作。

实施工作室式培养模式。“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修机器”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学生在校只学理论知识,到企业上岗只会纸上谈兵。而车间设在学校,课堂设在车间,却让车间成为教室,“工人”即为学生,“师傅”即为教师。这种工作室式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把模拟演示性训练变为工作现场的真刀真枪的工作训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可以解决农村学生和特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二年内服装专业实行工作室式教学,五年内全校各专业都实行工作室式教学。

4.强化管理保障有力(1)抓管理。

管理是永恒的课题,管理就是思想教育,管理就是组织建设,管理就是服务到位。抓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制度化管理与人文化管理相结合

•过程化管理与终结化管理相结合

•定量化管理与定性化管理相结合

•严格化管理与情感化管理相结合

要及时调整管理方法,探索实施管理的新模式,保证教学管理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扩规模。

① 扩大办学硬件规模。

•实训基地仿真现场化改造。新建仿真实训楼6000平方米,需要资金800万元。在教学楼后增建公寓式学生宿舍楼、食堂3000平方米,扩大学生宿舍区容量,改善生活条件。

•结合华山路改造,多方筹集资金,修建透视围墙250延长米,改修学校大门。

•扩建室外运动场,重建含200米塑胶环行跑道在内的标准田径场地。

② 增添教学实习及师生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器材。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新建:

服装教学专业实训室12个;

服装裁剪室1个;

学生裁样、打板实习室4个;

中国结艺实习室1个;

服装CAD实验室1个;

服装样衣室1个;

电脑操作室2个;

产教结合生产摸拟车间1个。

形象设计专业新建:

美发实训室2个;

美容实训室3个;

电脑PS造型设计室2个;

整体造型设计实训室2个。

各实训室的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有相应的专业设施和设备,并有配套的办公室、理论教学场地。

工艺美术专业新建:

基础美术实训室2个;

装潢设计实践工作室1个;

广告设计实践工作室1个;

摄影基础及商业摄影实训室1个;

动漫设计工作实训室1个。

师生作品展示厅:拟建200平方米的作品展示厅,进行教学阶段作品展及毕业设计展。

新建语音室1个,新建机房3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功能教室1个。

③ 购进先进的设施设备。

购进电动平缝机、锁眼机和服装专业设施设备,共需金额1226.88万元,购进工艺美术设施设备共需金额258.84万元,购进形象设计专业设施设备需要313.28万元。保证设施设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充分满足学生教学实训、生产实习的教学要求。(3)完成校园的整体规划。

校园规划突出艺术特色,设计学校校标,新修艺术景点两处,装修装饰综合楼,将学校建成功能分明、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突出服装艺术特色的文明校园。

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让科学发展统领全局,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科学发展。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名”(名牌学校)、“优”(优质教育)、“特”(特色办学)的高水平、现代化的国家级重点职校。

(二)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推进学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研究和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当前,学校站在了建设和发展重要的历史关头,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们既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水平上的严峻挑战,亟待突破的难题还比较多。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恰逢其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放松,会聚全校师生智慧,集中力量切实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师生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些实事,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使科学发展观在我校更加深入人心,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师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1.学习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学校校长,更要与时俱进,要以更深的理论武装自己,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率领全校教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校党员干部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当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校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共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校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3)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坚定不移地走“抓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近几年通过努力,经过磨合构建—扩规模打基础—专业重建调整等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面临着扩大规模、树立形象、创建品牌、科学管理、提高质量的艰巨任务,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与兄弟学校相比,我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教学水平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着亟待突破的难题。(4)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基石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5)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2.存在的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学校工作,个人思想认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政治思想意识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挤时间学习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得少,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使政治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在各项政治理论学习中,还存在一定的走过场的做法。今后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探索学习方法,在理论深度上下工夫。(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开展学校工作,创新精神不强,创新意识不够,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加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每项工作。(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学校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制,仍然沿用多年来学校工作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评价系统不够完整,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定性与定量不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

3.问题原因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法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1)学习不够深入,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在学习上深度不够,尤其是对深层次理论的学习,研究不够,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面上贯彻,缺少理性思考,思想上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要按照上级的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就好了,这就造成了自身政策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2)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破难的意识还不够强,办法不够多。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讲究工作方法。(3)改革不够深入,尤其是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奖惩机制上的改革不够大胆,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求稳定的思想比较严重。

总之,找到问题的根源,认清差距,才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克服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上述问题的存在,虽说不是主流,但它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以克服、改正。

4.学校面临着机遇与优势(1)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使学校发展存在着很好的发展机遇。(2)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们的就学、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3)根据沈阳市职业教育在万人学校的构建情况,我们学校可以搭上这班车,借此机遇努力借助我们学校的优势,做强、做精转好型,切实发展自己。(4)作为服装专业的学校在我市仅此一家,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和软硬件实力,结合服装专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永久不衰的发展前景,结合服装艺术的特点与之有密切关联的形象设计、动漫设计、工艺美术、舞蹈表演、航空服务、游轮航海、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这些专业还很能得到城市学生的认可,这些都是我们大力发展的优势。

5.整改方向(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真正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牢固树立争一流的思想。(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遇事不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做好学校工作。(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征求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使之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鼓励大家为我校创新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并能积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管理机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认真落实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做到:

① 校园上形象。投资800万元改建实习楼和食堂,修建6000平方米的公寓式的学生宿舍和师生食堂,规范学生生活区建设,切实做到学生宿舍达到高标准,环境良好,设施完备,保证安全。

投资150万元装修教师办公室、购置办公桌、办公用品,购置计算机、改造网络系统,达到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努力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和条件,使教师工作在优美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之中。

投资246万元对操场实行改造:新建塑胶运动场地、新建学校大门、新修透视围墙150延长米、新修升旗台、新修甬路120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2个,新增绿地200平方米。目前校园基础建设布局合理,办学实力不断增强,达到一定水平和标准,一个整洁美观、多彩靓丽的校园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② 实训上档次。扩大实训硬件规模,完成实训基地仿真现场化改造。新建仿真实训楼6000平方米。

增添教学实习、师生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及器材,保证设施设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充分满足学生教学实训、生产实习的教学要求。

投资126.5万元,装修形象设计实训中心,投资70万元购置高标准的形象设计专业器材和设备。

根据新建的动漫设计、舞蹈表演、航空服务、游轮航海、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实训内容的要求,进一步投入一定的资金,完成这些专业实训条件建设。

③ 招生上规模。从学校发展历史上看,自1980年建校至今学校始终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校承担了辽宁省服装专业教研中心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专业已成为学校骨干龙头专业,是沈阳市骨干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我们一定要坚持办好这个专业,做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粗到精,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做到骨干专业精品化,就业岗位零距离,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我们还要克服服装专业在就业方面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只能适合农村学生和城市困难学生入学的弊端,深入调研开发形象设计、动漫设计、舞蹈表演、航空服务、游轮航海、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努力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配备、就业升学等方面做好工作,扩大生源。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可以实现每年招生700人,年均学历教育人数达到2100人的目标。同时我们还要搞好各级各类的短期培训,以短补长,从而使学校稳定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④ 师资上水平。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特点,合理规划与建设学校专业带头人及省、市专业带头人。制定并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素质达标规划,并具体落实。认真实施“双千互进工程”,聘请企业行家、专家、技师对教师进行培训;派教师下企业拜师学艺,实践生产,学习再提高;积极安排好专业课教师搞好校本培训;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专业技能考核,积极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三年内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取得相关行业中高级技术认证或职业资格认证,五年内高级工比例达到30%。

⑤ 育人上素质。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学校正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摇篮,学校如何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表现。具体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上,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⑥ 教学上质量。深化改革培养模式。一是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切实做到订单式培养。二是实行实训基地产业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立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科技研究、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技术输出一体化的办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发展构想,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合作企业资源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实施专业带实体,实体带专业,实习带生产,生产带实训,实体促教学,实体促招生,实体与专业相互促进的产教结合勤工俭学的发展思路。三是实施工作室式培养模式,“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修机器”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学生在校只学理论知识,到企业上岗只会纸上谈兵。而车间设在学校,课堂设在车间,却让车间成为教室,“工人”即为学生,“师傅”即为教师,这种工作室式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把模拟演示性训练变为工作现场的真刀真枪的工作训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两年内服装专业实行工作室式教学,五年内全校各专业都实行工作室式教学。

⑦ 管理上台阶。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了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对中层干部的聘任和管理工作,做到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能上能下、强化管理、优质优酬,也就是说,要让学校的中层干部队伍从死水变成活水。我们要在本学年末对所有的岗位都进行竞聘上岗。同时对竞聘上岗的中层干部坚持每学年末进行述职和民主测评,对测评结果优秀、群众满意、领导认可、政绩突出的中层干部可以实行连续聘任或在奖金和计效工资上予以奖励,对测评结果较差的中层干部要实行末位淘汰。

总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在科学和务实上下功夫,以科学发展观为引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来审视自己、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学习活动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增强本领,把思想和智慧更好地凝聚在推进我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之中,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不同体制下的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与启示

2007年2月1日至2月15日,我随沈阳市教育局组织的职业学校的校长赴境外学习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荷兰、德国,主要在德国纽伦堡参观了企业培训中心、学校、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所见所闻使我深有感触,深有体会,深受启示。

1.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合理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德国的职业教育结构情况见下表:

第一,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基本层次。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身教育。

第二,管理体制。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第三,法律依据。规范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第四,经费来源。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承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第五,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综上所述:①德国全社会都重视教育,无论是政府、企业都对教育大力支持,这是德国经济腾飞的基石。②教育结构合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社会家长学生所认可。③经费来源有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企业的大力援助下,学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校舍、设施、设备堪称世界一流。这就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④考试考核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并做到了教考分离,同时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地位。⑤学生就业有保证。职业学校学生首先和企业鉴定合同后,再找对口学校进行学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毕业后既可以成为企业一员,还可以升入综合大学继续深造,职业学校的学生出路广阔。⑥分配机制合理。取得就业资格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综合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相同或略高于综合大学毕业生,这就有力地提高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地位。⑦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⑧法律法规健全,把职业教育纳入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的正确轨道。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全社会关注、全社会重视教育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职业教育更处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2.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1)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从而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2)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思想层面。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倒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其表达了双元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思想层面的两个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在这一思想层面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的描述,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这一思想层面为双元制宏观上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面:机制层面。双元制是一种制度,其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第三层面:模式层面。德国双元制又是一种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包括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的能力。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为达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具体关键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以下特点。

① 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② 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③ 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考试分为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两种,从考试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所谓结业考试,是按着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内进行。考试由经济界的自治机构(工商协会、手工业协会)以及类似的单位组成的委员会主持进行,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企业雇员的代表及职业学校教师。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考试一般安排4~6小时。如考试通不过,学生就不能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须来年再参加一次考试。这种教考真正分离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统一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也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3.从德国职业教育得到的几点启示(1)相对于我国学校制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减少了失业风险,提高了人员素质,保证了产品质量。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保持了从业人员的稳定性,提高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大大保证了企业员工的素质及生产产品的质量。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3)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不注重学科只注重岗位实践和技能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德国地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4.对我市目前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1)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举的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注重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现实情况下主要应在理论课中加强实践环节,在技能训练中加强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另外,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应积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大力培养我国急需的、掌握高新技术的高素质的双证书一体化高级职业人才,搭建高职专、本科学生继续深造的立交桥,创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针对我省职业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当务之急是采取以下措施:

①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② 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挑选愿意担当职教教师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接受1~2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教师资格考核后到学校任教。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保证教师资源取之不竭。

③ 制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建立职业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3)重视开放式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现阶段,职业教育终身化在我国已初见端倪,主要表现为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明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在操作水平高、上岗适应快以及理论知识基础宽广等方面形成培养目标优势;在教学体系上,高等职业教育应构筑其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性。(4)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归口不同,加上立法相对滞后,势必会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尽快打破部门界限,简化理顺关系,努力实行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成立一个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技术管理机构。在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地研究我国现行的考工标准、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发动全社会和各行各业制定高中后教育的几种不同类型及可相互打通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有效地实行“不训不上岗,无证不就业”的就业制度,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依据社会需要办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预测。

5.我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1)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必须有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我校在这方面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如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能考核,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操作技能等。下一步,根据学校需要,还应当在企业选聘并逐步建立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兼职教师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解决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缺少工作经验、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