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邳州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7:59:06

点击下载

作者:白庚胜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邳州卷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邳州卷试读:

神话

人是从哪儿来的

听老辈人传讲,这世上本来是没有人的。人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打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不是。是打树老柯巴上结的吗?也不是。人呀,是人祖娘娘女娲制造出来的。用什么造的?黄泥巴呗!所以,人总说自己是“土生土长”。有时泥和得稀了,捏不成形,女蜗就用树枝裹在泥胎里当撑子,再薅一把草来将泥人扎紧。这样,捏成的泥人就不会塌架了。因而,老百姓又自称是“草木之人”。由于人是用泥巴捏成的,所以一淌汗,身上一搓净是灰轱辘那是打泥胎里带来的,天天洗澡也搓不干净。

人祖娘娘女娲咋想起来造泥人的呢?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传说

在洪荒时代,天塌地陷,人种灭绝,这世上仅剩下兄妹俩。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他们俩都小啊,不知晓男女间的事。待长大了,心里有了,他们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来。一天,人祖爷伏羲说,这世上就剩咱兄妹俩,没说的没笑的,多寂寞啊!人祖娘娘女娲说,等咱俩老了,死了,这世上也就没有人了。说话间,打天上飞落一盘石磨下来。上棋落在伏羲跟前,下棋落在女娲跟前。伏羲说,咱们把这盘石磨从山头上推下去,如果滚到山下,上棋能合在下棋上,咱们俩就结为夫妻,在一起生个小人儿籴玩玩。女蜗同意了。说来也真巧,这石磨滚到了山下,上棋正好压在下棋上,严丝合缝,咋也掀不开。这兄妹俩就势一抱,便结为天下第一对夫妻了。

天作地合之后,女娲嫌自己生育太慢,年把才弄出一个小人儿来,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好在身边有的是黄土,她就抓一把过来,用水和和,再揉巴揉巴,捏巴捏巴,便弄成了一个小泥人。这泥人晒干了,就变成了活人,能走路,会说话。因为是手工制作,又没有模子,这捏出来的泥人大小、髙矮不一致,所以现在的人便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用的泥巴有沙土也有淤土,人的皮肤也就有粗有细,有黑有白了。碰到下雨天,来不及把泥人拾到屋里去,女娲就用扫帚将泥人扫在一起,一呼隆往屋里扒。这样一来,就把不少泥人弄得缺胳膊少腿,嘴歪眼斜,成了残乎人。现在世上有瞎子、瘸子、秃子什么的,就是当初女蜗手忙脚乱给弄残乎的。还有,南院二嫂子家的小儿媳妇昨晚拾个大胖小子,妇女生孩子不说“生”,而说“拾”,这也是打女娲拾泥人那个时候兴起来的,一辈传一辈子,改不了口。

这话说起来,又能笑死人。当初人祖娘娘造人,只图个快,只图个多,把那小泥人都捏成一样身子了,又没分出个男女性别来,这咋去传呢?于是,人祖娘娘和人祖爷又重新返工,按照他们身子里的模样,在小泥人的腿裆里安上男女那个玩意儿。在这个腿裆里挖个窝窝,就是女的;在那个腿裆里加个把把,就成男的。男女都有那个了,自然也就会那个了。男女间的事,人在小的时候皆不知晓,就是人祖娘娘把那个玩意儿安晚了的缘故。待小孩长大成人了,开窍了,便无师自通。所以,男女间的事,不用大人去教。人咋会说话的

很久很久以前,人和世间所有的生灵都生活在一个大庄园里,是一家子。那个庄园是一大片乐土,有山有水,有树木,有花草。里边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要玩的有玩的。生灵们成天价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又热闹,又快活。一锅摸勺子时间长了,大家之间难免碰碰磕磕,产生一点摩擦。这虽然是小事儿,但由于庄园里没个主事的出面来解决,结果矛盾越闹越大,成天价争吵不停,甚至厮打,搅得世间不得安宁。

这事儿反映到了天庭,玉皇大帝很生气,他便指派太白金星下界来解决。太白金星认为:世间时常闹乱子,就是因为没个主事的,只要挑选个主事的出来管管,这世上也就太平了。玉皇大帝说:“此言有理。这事也交给你一并去办理,三天之内回复天庭。”

世间百禽百兽,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跑,各有所能,各有所长。牛能耕田,却跑不过马;马跑得快,而耕田却不如牛。挑选谁来主事呢,时间紧,又不能一起去考察,这可难坏了太白金星。他想:能够主宰世间生灵万物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说话,这样才能发号施令;二是有头脑,这样做事才有办法。太白金星拍拍脑瓜子,想了半晌,终于找到了一个既省事又简单的法子来。

在庄园里的一个山头上,太白金星搭建了一个神台,上面摆放着无数只金碗玉碗,里面都盛满了水。金碗里盛的是甜水,喝了嗓子好,会唱歌;玉碗里盛的是清水,喝了解渴,有力气。还有一只泥碗,盛着浑水,那是从瑶池里舀来的琼浆玉液,喝了能说话。太白金星决定,谁要是喝了瑶池水,能说话了,就让谁主宰天下。每个生灵只能喝一碗,不准喝两碗。太白金星让生灵们随便挑,随便拣。云雀、画眉、百灵鸟飞来了,它们挑的是金碗,喝了甜水后,嗓音圆润,就飞到树林里欢快地唱起歌来。老虎、狮子、金钱豹跑来了,它们拣的是玉碗,喝了清水后力大无比,便占山为王去了。人在田里收谷子,来晚了,只见神台上还剩两碗水:玉碗里的清水,泥碗里的浑水。他刚想端那玉碗去喝,抬头一看,青蛙还在路上一蹦一跳地拼命往这里赶呢!人在心里想:青蛙个头这么小,又跑不快,怪可怜的,咱咋好跟它去争喝呢!于是,他便放下玉碗,端起了泥碗。青蛙跑到神台前,累得浑身湿漉漉的,张着大口喘粗气。它看到人好心把清水留给它,而自己却去喝浑水,觉得过意不去,便跳起去夺那泥碗。谁料,这一跳竟把那玉碗蹬翻了,将清水泼洒了一地。人看青蛙没水喝了,便留下一口递给青蛙。人喝过瑶池水之后,能说话了,太白金星便指定他为世间生灵的主宰。青蛙呢,因为它只喝了一口瑶池水,太少了,不管乎,所以直到现在,它还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只能哇哇,不会说话。“金碗玉碗,不如咱庄户人的泥碗。”人是因为喝了泥碗里的水才会说话的,所以,他们特别珍惜泥土,精心耕作田地,种植五谷来养家。为了感谢人给它水喝,青蛙就跑到田里去捉吃害虫,保护庄稼成长。人呢,也把青蛙当做好朋友,从来不去伤害它,让青蛙在农田里尽情地欢跳鸣叫。这正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为啥没有尾巴

远古的时候,人跟动物一样,也是有尾巴的。狗有尾巴,猫有尾巴,猪有尾巴,羊有尾巴,人咋能没有尾巴呢?那时,人的尾巴可管乎啦,身上一发痒,用尾巴抽打抽打,就不痒痒了。夜里睡觉时,把尾巴一蜷,围住身子,虫子就钻不进来乱咬了。上山砍柴,尾巴一垂,硬邦邦的,能当拐杖用;下湖干活,尾巴一翘,像一杆旗子,老远就能看到。人这尾巴还有一绝,能探得出宝藏来。无论什么宝物,无论藏在什么地方,人用尾巴一扫就知晓了,拿来就用。所以,人在世间有吃有喝,又有钱花,过日子不犯愁。尾巴是人的第三只手,第三条腿,第三个眼睛。人对尾巴也十分爱护,平时总把尾巴夹起来,生怕冻着它,伤着它,这可是一件活宝啊!后来,人的尾巴咋没了呢?那是遭到土地老爷的嫉妒,被阎王爷割掉了。因为人这尾巴还能知晓生老病死,可主贵啦!人要是生毛病了,只要看看尾巴就能知晓。小毛病,尾巴懒得动;大毛病,尾巴翘不起来。如果尾巴梢发黄了、掉毛了,人也就活不多长时间了。人知道自己快死了,就及早安排后事,把好吃的吃光,好用的用完,不留一点在世上。这样一倒腾,天底下没了积蓄,那土地庙也就没了香火。土地老爷恨透了人的尾巴,便跑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了一本,说人的尾巴作怪,调唆人花光世间的财富,弄得土地庙里断了香火。玉皇大帝准奏,下了一道御旨,让阎王爷把投胎人的尾巴都统统割掉,以免招惹是非。

人被割掉了尾巴,身上少了一件宝物,怎么也不愿意去投胎。阎王爷很生气,便飞起一脚,把人踢到了人间。所以,人在落草的时候,腚上总有一块是青的,那就是被阎王爷一脚踢的。人来到世间,觉得没有尾巴,像个光腚猴,实在难看,便摘些树叶子串起来围住屁股,用它来挡寒遮丑。这就是人为什么要穿裤子的由来。雪和冰雹怎么来的

很久很久以前,世人不会种庄稼,没有粮食,全靠老天下面粉过日子。

观音菩萨每天早上起身,梳洗打扮,搽脸抹粉,丢掉的白粉落到人间就变成了面粉,留给人们充饥。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天上一天落一次,人间天天有面吃。观音菩萨还恐怕不够人间吃的,就亲自下界走访一番。

观音菩萨变做一个老叫花子来到人间,正碰上一个又馋又懒的婆娘,观音见她手里正拿两块饼,便哀求道:“大姐,行行好给我一点吃吧!”懒婆娘一听便嚷道:“好不容易做的饼,怎能给你吃?”观音又苦苦哀求:“少给一点吧!可怜我饿得走不动了。”“吃完了,一点也没有了。”“大姐,你手里不是正拿着两张面饼吗?”

懒婆娘没好气地说:“我这两张饼,一张是留着喂狗的,一张是留给俺孩子垫腚用的,哪有给你吃的!”说罢,又唤门旁的狗去咬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摇身一变,现了真身,驾云回到天宫去了。

懒婆娘一看直眼了:原来这个叫花子是神仙下凡!得罪了神仙连祷告也无用了。她连忙跑到屋里,想把上次给孩子垫腚的饼拿下来。她往孩子腚下一摸,饼已经变成一摊冷水,孩子也冻得没气了。她忙把孩子抱在怀里,暧了好半天孩子才苏醒过来。从此以后,各家存的面粉都变成了水,天上再下面粉落到地上,遇热就化成水。后来,人们就用这些水种庄稼,靠种庄稼打粮食吃了。

种庄稼是件累活,懒婆娘出不了这个力,日子过得很困难。观音菩萨知道了,又发善心,叫童子去看看懒婆娘。一天夜里,懒婆娘梦见一个童子向她招手,她像长了翅膀似的,跟童子上了天庭,来到观音菩萨面前。她见菩萨双手合攀,打坐在莲花座上,嘴里叨念着:“人行善事,不可欺天”。懒婆娘跪下就磕头,观音菩萨合上眼象是睡着了,她抬起头看看周围,满屋都是耀眼的珠宝。懒婆娘偷偷地抓了两大把金豆子揣在怀里,悄悄地溜走了。她跑到自己的庄稼地里,把金豆子撒了一阵子,还恐怕别人看见,吓得心里评枰跳。

懒婆娘一觉醒来,想想梦中的事,高兴得笑了。她想:地里长出金豆子,不比下面粉更好吗?她赶忙叫醒了丈夫,把梦里的事说了一遍。夫妻俩兴冲冲地一大早就到了庄稼地里收金豆子。两口子跑到地里一看,可傻眼了,满地的庄稼都像碌碡乳过的那样,都变得黏糊糊的了。哪有什么金豆子,上面净是冰冷的圆球球。后来,谁要是没良心做了坏事,天上就下这些圆球球砸谁家的庄稼。这种圆球就是冰雹,人们称它叫“冷子”。牛郎织女的后代银妹送礼

牛郎和织女到天庭后,熬过七年。这七年,牛郎又当爹又当娘,拉扯着两个孩子——银妹和金哥。

一家四口,被天河隔在两下,每年七月初七,一家子才得到团聚。每次见面,金哥拉着娘的衣襟跺着脚地哭,哭得牛郎直流泪;银妹扑在娘怀里浑身抖动地抽泣,抽泣得织女咽泪疙瘩。

这一年的七月七,全家又团圆了。织女对牛郎说:“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得教他们学会一两件本事。银妹这孩子十指尖尖能织锦,满口米牙能挑丝,她五姨给她做了一架小织锦机,叫她学织锦吧!”说完,把织锦机和白纱送给牛郎。

牛郎带着银妹和金哥回来后,依照织女教的方法教银妹。别看银妹年纪小,可她心灵手巧,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她织出的锦平板光滑无跳丝,洁白如银有花鸟。

一天,银妹对牛郎说:“爹,喜鹊大姐姐们每年从人间飞到天庭,搭上鹊桥,使咱全家团圆,这份恩情无法报答,我想织一些锦带,作为礼物送给她们!”“好!好!”牛郎说。

银妹摆好机子,理好丝,便开始织锦带。银妹算了一下账每年来搭鹊桥的喜鹊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每只要织一条。

她织呀织,困极了,就趴在机子上打个盹。太阳为了叫小银妹休息一下,在一天之内,只给照亮半天,那半天躲起来。月亮看小银妹摸着黑织,就心疼得不得了,只好出来给她照亮,但她也心疼银妹累着,每当银妹趴在机子上睡着时,她便露出半个脸,银妹醒来时,她就露整个脸。

银妹眼熬红了,身子瘦了。七月初六的中午,她织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条锦带。

第二天的早上,喜鹊都飞来了。牛郎把银妹织的锦带分给喜鹊,大家看到这洁白的锦带,高兴得直扇翅膀。它们围在脖子上,一展翅,便被风刮飞了。银妹便紧紧地帮它们围好,打上了死结。

织女和牛郎见面后,喜鹊便飞回去了。围在脖子上的锦带打了死结,怎么也解不下来,慢慢地就长在身上,所以从那以后,喜鹊的脖子都是白的。金哥学艺

银妹学会了织锦,牛郎对金哥说:“孩子,你也到外边学点本领去,明年七月七,见到你娘,也叫她高兴高兴!”“好!爹爹,我就走。”

牛郎拉着金哥的手,嘱咐一番,然后才让他上路。金哥到外面去,学什么,他也不知道,顺着银河岸一直朝前走。那河岸有花有草,有虫有鸟。小鸟在“叽喳”地叫,小虫在“吱吱”地唱,小兔儿到处跑跑跳跳,花蝴蝶边飞边舞。这一些,金哥学不来。

金哥走着,走着,看到一位白胡子老头,坐在河岸边,手里拿着一条长竹竿,就问:“老公公,您在干啥?”

那老头回头一看,放下竹竿说:“你是谁家的小孩,跑到这里干啥?”“爹爹牛郎叫我出来学本事!”“哈哈老头笑了,“原来你是玉皇老儿的外孙,快叫我外公!”“外公?您是谁?”“我叫姜子牙,我可认识织女。”“外公,您坐在这里做啥?”“钓鱼!”他把竹竿抬起来,那竹竿上有条线,线上有一根针,针上穿一条蚯蚓。“外公,您钓的鱼呢?”“傻孩子,我坐在这里是修身养性,三千五百年才能钓上一条鱼来。你要学本领,就跟我学钓鱼吧!我收你为徒。学会了钓鱼,就算你出师了!”“好!”

从此以后,金哥便和姜子牙学起了钓鱼。

一天、两天……好多天过去了。在针上穿一条蚯蚓,每天蚯蚓被鱼吃掉几十条,就是钓不上来鱼。

一天,姜子牙对金哥说:“你在这里,我去找太上老君喝酒。你学钓鱼可要多长心眼!”说完,便走了。“这三千五百年才能钓到一条鱼,我这个本事真难学,唉!师太公说要多长个心眼……”金哥想到这里,提起渔竿,把针拿在手里,心想:如把这针弯个钩,挂上蚯蚓不就能钓到鱼了吗?他拿起针,插在石头缝里别成弯钩,挂上蚯蚓,投到水里。

不一会儿,鱼便挂上了,他用力一甩,一个大虾被摔在岸边的石头上。由于用力过猛,把虾的腰摔伤了。

他又把钩放到水里,鱼又上钩了。这次他怎么也甩不动,就用力拽,费了好大劲才拽上来。一看,是个大乌龟,把个乌龟头从肚子里拽了出来。

刚钓出乌龟,姜子牙回来了,高兴地说:“你人小心眼多!好了,你出师了,回去告诉你爹,就说跟师太公学会了钓鱼的本领!”

虾的腰所以是弯的,是金哥给摔的。

乌龟的头能伸出来,是金哥给拽的。金哥与黄牛

一天晚上,金哥爷儿仨吃过晚饭,牛郎说:“天上的黄牛到处皆是,下界惟一的一头黄牛还驮着咱爷儿三个飞上了天庭。下界有了牛,百姓耕种多省力气,可惜天上的牛不愿到下界去!”牛郎说的无心,金哥听的有意,他决心给下界弄一头牛去。

一天,金哥给姜子牙说要到下界去看看,南天门的黑大汉不让去。姜子牙听后;从腰里摸出一块小金牌递给金哥说:“这是准行牌,拿着这个,谁也不敢拦你了!”

金哥找到一头黄牛说:“黄牛,我有准行牌,咱出南天门看看下界是啥样子!”黄牛驮着金哥飞到了人间。

黄牛不愿意留下来给人们耕种,吃饱了草,喝足了水,又驮着金哥飞回了天庭。

怎么能叫黄牛留在下界呢?金哥决定再去找姜子牙。

姜子牙说:“这好办!牛怕牵鼻子,你找个葛条把牛鼻子穿过去,用手拽住葛条,然后……”姜子牙的话还没说完,金哥便跑走了,他边跑边说:“多谢师太公,俺知道了!”

金哥如法骑到牛背上。黄牛被金哥拽住了牛鼻子疼得直打战,只好乖乖地跟他向下界飞去。

到了下界,他骑在牛背上,把葛条拴在树上。哪知刚拴好,黄牛“咯嘣”一口,把葛条咬断了,四蹄一跺,腾云而起,驮着金哥又飞上了天庭。

到了天庭以后,他拽着黄牛鼻子,把这事和爹一说,爷儿两个找了一把小锤,把牛的上牙全砸掉了。正要砸牛的下牙时,姜子牙走了过来,对金哥说:“你这孩子,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跑了,你把它的牙都砸掉了,它怎么吃东西?我这儿有一把小斧头,到了下界,你把黄牛的四个蹄子都劈成两瓣,它就不会飞了。”

金哥按姜子牙的话去做了,下界从此有了黄牛。所以黄牛没有上牙,蹄子都是两半的。土地老爷为啥没耳朵

从前,土地庙是不贴对联的。有一年春节,家家门上都贴了春联,庙宇寺院也都贴上了春联,惟独土地庙没有贴。过路的人都说土地老爷肚里没有墨水,自己写不出春联。这话被土地奶奶听见了,便告诉土地老爷。土地老爷不服气,拿起笔来便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清冷冷两杯烧酒”;下联是:“白生生一个刀头”。对联贴出后,过路的人都争着来看。有的说:“土地老爷一见烧酒、刀头肉就满足了,真是几辈子没吃过烧酒刀头呢!”还有的说:“要是拿来甜酒公鸡不知他要不要呢?”土地奶奶把这些话又学给土地老爷听。土地老爷气不过,说:“贪吃就贪吃。”第二年春节,他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庙门上:“烧酒甜酒都不论,公鸡母鸡总要肥。”土地老爷心想:这下看你们还有什么说的。过辟的人看了,又说土地爷像好久没有拉馋了,有的说他酒瘾来了,不论啥酒都想喝。还有的人说,土地老爷只想吃喝,你保佑过我们庄稼人没有?这下可戳疼了土地爷。于是,在又一个春节到来时,土地老爷又写了一副对联:“有虫子怪我,无粪草怪谁?”农民看了这副对联,心想,种庄稼要靠自己,神仙管什么屁用。他们不理踩这些,把精力都用在土地上,当年就获得了丰收。从此,人们再也不求神拜佛了,土地庙的香火也就不旺了。

土地奶奶看上供的人少了,油水也不如以前多了,就一个劲地责怪土地老爷,她越说越生气,顺手一抓,把土地老爷的耳朵给扯掉了。从那以后,土地庙里的土地老爷就没有耳朵了。铁拐李的腿是怎么瘸的

八仙里的铁拐李,原先是个凡人,腿也不瘸。可后来他怎么成了神仙,腿又为啥瘸了呢?说起来,这里头还有段

故事

哩。

铁拐李,名叫李鸿山,八岁死了爹,十二岁死了娘,家里穷得叮当响,靠打柴为生。穿一件破皮袄,前滴溜、后滴溜,胳膊还少半截袖。白天当袄穿,晚上当被盖,凉天毛朝里,热天毛朝外。脚穿一双破麻鞋,前露蒜瓣,后露鸭蛋。混了大半辈子,也没娶起个老婆。谁要说他袄破烂,他脸一绷:“唉,你们懂个屁!咱这是件宝袄,俺老老太太在世时,跟玉皇大帝交好,他送的。这不,春夏秋冬,都穿着,谁见咱脱过?”哪个要说他鞋破,他就将脚后跟朝前一拧:“去去去!你不懂,这叫虎头龙爪。”众人说不过,都说他是穷身子富嘴——硬吹。

一年冬天,天气干冷。俗话说:“湿冷还好忍,干冷冻死人。”李鸿山已三天没能上山打柴。心话:明天再不出门,俺老李这张嘴可要歇着喽。于是,第二天天没亮,他扛起扁担,撅两条绳,砍刀往腰里一别,出了门。

到了山上,还没来得及动手,天就下起鹅毛大雪。李鸿山躲在大石缝里,从怀里掏出个冻得像个琉璃蛋的山芋叶子窝窝,啃一口一个白印子。身上的肉都要冻紫了,他嘴里还吹道:“嗯,下吧!冻死白水牛那年,都没能把俺老李怎样,这点雪能奈我何?”这真是大路说话,草丛有人;屋里说话,天上有神。神仙吕洞宾、汉钟离、张果老奉玉帝之命,遍访天下得道之士,要封“八洞神仙”。途中访着了曹国舅,收留了韩湘子,超度了蓝采和,点化了何仙姑。八仙已有七位,就少一位,踏遍三山没遇着,找遍四海没寻见。众仙商议,返回天庭报告玉帝,再做细访。不料从这里路过,听了李鸿山的话,吕洞宾慌忙掐指一算,冻死白水牛,离今天整整是三千三百三十三年!众神仙喜出望外,齐声叫好:这位道友造化深厚。他们急忙按落云头,来到李鸿山跟前,见他正在啃窝窝。

吕洞宾上前忙问:“道友食之何物”李鸿山听了,眼皮朝上一翻:“仙丹!”吕洞宾又问:“何丹恁样大?”李鸿山肚子饿得“咕咕”响,哪有闲心理会这些,低头只顾啃,头也不抬,不耐烦地道:“一人一路,莫要犯误,你问怎的?”汉钟离凑前道:“俺想知道知道,您这丹有何妙用?”李鸿山心想:这几个人从哪儿来的?好,给你们说“俺这丹吃一口,能活八百载;吃两口,不老能长生;吃三口,能腾云驾雾;吃四口,能入地上天。瞎子吃一口,睁眼看到南天门;瘸子吃一口,拐棍一丢能驾云;秃子要是吃一口,头发能长万把根!这就是此丹的妙用。”李鸿山讲完,就听张果老的毛驴“嗷嗷”喊叫起来。张果老满脸堆笑问道:“道友,你听我这小驴饿了,能否赏点给它用?”这句话可把李鸿山气坏了,心想:人一穷,事事倒霉,秤二斤盐生蛆,喝凉水塞牙。这是俺老李吃的东西,你要喂驴,不是成心欺负山人吗?于是忽地站起,手指众仙骂道:“看你们几个人那酸样,撒泡尿照照。癞蛤蟆还想吃个天鹅肉,想吃俺这仙丹,去!死了!下世托生,再到这地方来,收你做我的徒弟,教你们创药炼丹,再吃不迟!”几位神仙挨他一顿臭骂,竟不知如何是好,曹国舅厚着脸皮说道:“道友息怒,我们非是凡夫,乃是仙人也。我们愿以丹换丹,如何?”韩湘子也说道:“如果道友的仙丹果真灵验,愿收你入伙为仙,怎样?”李鸿山听后,这才仔细观瞧,见这几个人的确面如古月,穿戴不凡。他半信半疑,心里盘算:不管是真是假,何不趁此机会换换,假如真是神仙,俺老祖坟可埋到风水地喽,老李也就要上天喽!心里想着,嘴里忙说:“既然有这个意思,换!”众神仙,一位拿出两粒仙丹,递给李鸿山。李鸿山接在手里,哪管三七二十一,往嘴一塞,脖子一伸,眼一闭,“咕嘟”一声吃下去啦。吕洞宾把山芋叶窝窝掰开,一位一块。众仙一嚼其味难忍,叫苦不迭,齐喊上当。李鸿山一看,撒腿就跑,众仙跟后便追。真是仙丹妙药,十分灵验,没跑几步,李鸿山就觉肚里“咕咕噜噜”一阵作响。顿时眼似铜铃,身轻如燕,竟然飞了起来。几位神仙一看,大事不好,便各显神能,拼命追赶。怎奈李鸿山一次吃丹过多,功力太大,又集众仙精华,加之雪大眯眼,后边怎么也赶不上。吕洞宾可恼死了,喝令雪神停止下雪。他抽出宝剑,紧追几步,照李鸿山搂腿就砍,左砍三剑没伤着,右砍三剑样没变。张果老看了,对着驴背猛击三掌,小毛驴对腰一弓,“蹦”,窜到李鸿山跟前,张果老扬起赶驴鞭,“啪!啪!啪!”三鞭下去,如炸雷轰响,打在李鸿山右腿弯里,打得他顿时血流如注,直往外淌。李鸿山顾命要紧,一条腿蹬着,又跑了三千八百里才停下来。众神仙按落云头,蓝采和举篮要打,汉钟离忙劝道:“仙丹已让他吃了,功力也行了,法力也有了,道业也深了,生米已成熟饭。我看就让他补缺算了。”无可奈何,众神仙只好点头答应。蓝釆和心想,收他成仙,没那么便宜,非治治他不可,便说:“我给你治鞭伤。”说着将李鸿山伤腿拽直一看,三根筋,断二根。蓝采和也真能干得出来,从地上捏点土,往伤口一揉即时合口,两根断筋没给接住。李鸿山一瘸一拐,垂头丧气,跟着众仙返回天庭。何仙姑一想,我何不捉弄他几句:“唉,拐子你姓甚名谁?”“俺叫李鸿山。”“各位,我看老李的腿,真比铁还硬,老吕连砍几剑,一剑一个白印子;老张连打三鞭,才断两根筋,我看以后就叫他铁拐李得了。”众仙一听,哈哈大笑,齐声说好。

从此,山野之人李鸿山就叫铁拐李了。现在人们还说,铁拐李的神仙是吹来的,腿瘸是张果老用赶驴鞭打伤的,外号是何仙姑给起的。

石狮子为啥要摆放在大门□

石狮子为啥要摆放在大门口呢,这还有一段故事哩!

在远古的时候,有一户人家住在大山下,那时还没有姓呢,夫妻二人过日子。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结婚十几年来没有生下孩子。一天,丈夫在山上打猎,猛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便寻声找去,在一个山洞的乱草中找到一个女孩子,他便把孩子抱回家中。夫妻俩十分欢喜,精心喂养。在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妻子吃了丈夫从山上采摘的野果子就怀孕了。春去冬来,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子。从此,丈夫在田里耕种收割,妻子在家烧饭浆衣。寒去暑来,两个孩子也长大了。姐弟俩由于从小手扯手长大,互敬互爱,好到一个果子谁也不愿吃,最后只好掰开吃。

弟弟长到十五六岁时,就能单独到山里打柴打猎了。一天,他走到深山中,觉得饿了,就放下弓箭倚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来,拿出带的饼子咬了一口,心想有点水喝多好,他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可左看右看都没有水。当他回转身一看,猛地愣住了,自己刚才倚着的一块大石头,有鼻有眼,是一个坐着的石狮子。弟弟看那石狮子张着大嘴,心想:我饿,难道你也饿了吗,就走上去把饼子放在石狮子的嘴里。说来也怪,石狮子真的吃了。弟弟说:“你真饿了,今天就有一块饼子,明天再给你吃吧。”说完,弟弟就收拾弓箭回家了。第二天,弟_又多带了饼子,分给石狮子吃。就这样一直吃了七七四十九天。在第五十天的时候,石狮子便不吃了,它眨眨眼睛对弟弟说:“我不能白吃你的饼子,告诉你,快天塌地陷了,到那时洪水成灾,地上的什么都会被淹死。你看到我眼睛红的时候,就在家门前的地上画一只船,坐上去灾难就能避免了。”说完话,石狮子一动也不动,仍是原来的老样子。听后,弟弟就回家了。从此以后,弟弟每天都到山上去看,到了第十天,石狮子的眼睛果然红如鲜血,弟弟便急忙赶到家里,画了一只很大的船,搬上许多食物和用具。家里人都很奇怪,弟弟就把石狮子吃饼的事和对他所说的话讲了一遍,爹娘都不相信,说晴朗朗的天,厚实实的地,哪会出现那种事呢。惟有姐姐相信,跟着弟弟一起坐到了船上。说着说着,太阳就落山了。

夜间子时刚过,天空忽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暴雨就下起来了,真的出现了天塌地陷,刹那间洪水淹没了房子,淹没了大山。姐弟俩坐的船也随水漂游起来,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船上所带的食物快吃完了,船也就停在一座山的跟前。这时,天也晴了,洪水也退了。后来姐弟二人才知道是神仙砍断鳌腿把天撑起来,炼石把天补起来的。姐弟俩就在洪水退去的地方搭起房子,耕种打猎过日1)子。为了记住石狮子的救命恩情,也为了防备再有灾难,姐弟俩便把石头凿成狮子放在门前。古人传下来说,这姐弟俩就是人类的祖宗。他们的子孙也像老祖宗一样看重石狮子,把石狮子摆放在大门口,用来消灾避邪,一直传到现在。风刮黄石庙会

黄石山上有一块高四尺五,宽三尺的立石,石面光亮如镜,这是张良立的无名碑。立石的前边一个跪拜状的石头,是张良祭祀的跪拜石。跪拜石东侧有两双膝印和足印,是张良祭祀的进履石。时间长了,这里变成了仙迹,演化出一段神话故事来。

很久以前,黄石山前的黄池里有个蛤蟆精,身髙三丈,口大如盆,眼大如斗,能呼风唤雨,糟蹋庄稼,吃家禽牲畜和小孩,四方百姓恨它、怕它,又没办法整治它,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到了黄石公耳朵里。黄石公把这事给姨娘说了,姨娘也认为没有好办法。黄石公就召集村中四老商议。四荖说:“凭咱们的力量,对付不了它,河神都拿它没办法,硬拼不行,要智取。”于是,四老当中有一位在黄石公耳朵边悄悄地说了自己的计策,黄石公听了笑着说:“就这么办。

第二天,黄石公派二位小徒弟向四方神仙下请帖,说黄石公得了人参孩,邀请他们在二月二十五日上午,前来赴宴吃人参肉,喝人参汤,让众神长生不老,同享高寿之乐。

二月二十五日这天,王母娘娘早早来到黄石山,在山头仙桌前石椅上坐着,等众仙到来,品尝人参孩肉。不多会儿,众神仙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脚刚落地,突然一阵狂风骤起,沙石飞扬,天昏地暗。众神忙把王母娘娘拥进了赤松洞。有一位白脸神仙说:“王母娘娘,我去看一看是哪位妖精搅乱了我们喝人参汤的好事。”

说完一道白光出洞,来到山头上一看,一个大蛤蟆精正在桌上吃王母娘娘带来的仙桃。白脸神仙不敢过问,抽身回到赤松洞,对王母娘娘说:“是一个蛤蟆精,正在吃您的仙桃仙果呐。”王母娘娘气得一跺脚说:“我去捉拿它,众仙随后。”蛤蟆精一看来了一位女神,呼地站起来说:“我河神仙君到来,也不迎接。”王母娘娘说:“河神仙君,请把你的腰牌拿来我看看。”蛤蟆精哪有什么腰牌,吼叫道:“哪路仙人,这般无礼。”王母娘娘大吼一声:“蛤蟆精,你跑不了啦,仙娘等候你多时了。”蛤蟆精一听是王母娘娘,吓得拔腿就跑。王母娘娘拿出照妖镜向下一照说:“畜生还想逞能,还不快快现出原形。”只见蛤蟆精一下变成了大蛤蟆,“啪”的一下摔在山石上,瞬间变成了石蛤蟆。为永远不让蛤蟆翻身成神,王母娘娘拿块小石头立在蛤蟆跟前,吹口仙气,把小石头变成了又高又大的照妖镜。

黄石公邀请众神仙降妖除害,得到了人们的敬仰。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二月二十五日逢香火庙会,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前来上香纪念。蛤蟆精几次去找玉皇大帝求情释放,都因是王母娘娘降罪为石,没法赦免。又因它是刘海的坐骑,只得每年放它三天假,在二月二十五日的前后三天回天庭沐浴思过。因此二月二十五日后,蛤蟆精回天庭的时候,都要刮一阵大风。所以,当地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句谚语:“黄石会,大风鼓,不在前鼓后鼓。”泥马驮赵君

相传授贤过去有一个京戏班子,每逢起会,会头老爷总要点一出好戏,以招揽买卖。那时授贤的班子主要以姓赵的为主,赵芳是当地很有名声的唱戏主角。有一天起会,会头点过五关斩六将,赵芳唱主角。戏演到高潮,赵芳举刀假杀蔡阳,谁知一刀下去,蔡阳人头落地。此事很快被告到官府,官府立案。赵芳木刀杀人,这属演戏不属抵命之列。因此,官府只好将赵芳发配云南充军。赵芳家中只有高龄老母,生活无人照料。自从儿子发配后,她整日啼哭最后把眼睛哭瞎了。

有一年腊月二十四日,身在云南的赵芳思念老母,几年不知母亲死活,便买几张草纸堆土为记,边烧边哭。约莫哭到三更时,忽听身后有马蹄声,他停哭站起身,只见一匹高头大马,驮着一个大汉。没等赵芳说话,那骑马人问道:“八尺男儿,为何哭得如此、痛心?”赵芳就把他唱戏木刀误杀他人,家中老人死活不明,为报养育之恩,只好烧几张纸,略表对老母的思念,讲述了一遍。骑马人问赵芳家住何地,赵芳说:“囚犯家住邳州授贤。”骑马人说:“我家也是授贤,为什么不认识你?这样吧,你我同回去吧。”赵芳说:“大人骑马几日便可到家,我凭两足想回家,岂不是做梦?再说,几载后到家也看不见百岁老母了。”骑马人说:“赵君若要回家伺候老母,就坐我的马,咱们一并回去吧。”赵芳喜出望外,满口说好。骑马人又说:“你还有什么东西吗?”赵芳说:“仅有一双草鞋。”说着把草鞋挂于马鞍,起身上马。骑马人说:“赵君不要睁眼,我何时说话,你何时睁眼。”就听一阵急风,马停下来,骑马人说:“下去吧,那就是你家。”赵芳似信非信抬头一看,真的回到了家乡,他也顾不上多多感谢,直奔家门,叩头叫娘。

百岁老母听说儿子回来了,颤颤地说:“我儿呀,娘知道你的魂会回来的,娘虽体弱多病,可眼下还没死,你快走吧。”

赵芳说:“娘,儿是活着回来的,是一个骑马的红脸汉把我捎回来的。”

老母将信将疑地叫儿子从门缝伸手,她用嘴咬一口,咬出了血,这才开门。

母子抱头痛哭,过了一会儿,母亲说“儿呀,你说是一个骑马的红脸汉把你捎回来的,是不是关老爷显灵?”

赵芳说:“我还有一双草鞋刚才忘了取回来,是挂在马背上的。”

于是,赵芳飞也似地跑到关公庙,鞋仍挂在马鞍上。再看看泥塑木红马,全身是水。骑在马背上的是泥塑关公,他的脸累得透红。打那以后,泥马驮赵君的故事就传开了。传说汉高祖探嫂

汉高祖刘邦率军征讨反叛,班师回京路过徐州时,便想回沛县故里看望乡亲。

刘邦先令随从人员驻扎在沛县城外,自己换了一身便衣,带了一名贴身卫士,两人化了装,来到老家。他老家中还有大哥嫂、二哥嫂,已分居过生活,两家的院子只隔一道矮矮的墙头。他先敲大哥嫂的门,尽管大嫂待他一向不好,但依长次关系,他还是先来探望大嫂。谁知大嫂正在织布机上织布,因坐得高,墙头矮,早瞧见刘邦身穿破衣烂衫,仅带了一个小兵逃到家来,心中顿生怒火,没下织布机,便提着儿子濞儿的名字训斥道:“又是死濞儿,你不死到外面,跑到家里来干什么!”只是骂,就是不开门。

刘邦高声说:“大嫂,是我!”大嫂又骂道:“知道是你,你就死在外面吧!甭回家了!你是我哪八辈子罪孽,我该死在你手里,这个家该毁到你手里。”大嫂一边飞梭织布,一边高声训骂。刘邦见她误会了,连忙大声说:“大嫂,是我,你家老三,刘邦,我回来了。”连说数遍,大嫂无法再装相,这才放下织布机,气冲冲地开了门,瞪了刘邦和士兵一眼,但乂不得不说句客气话:“呀,是你呀!我当又是濞儿呢!”嘴里虽这样说,但不让刘邦和卫士进来,兀自将身子堵着门。

刘邦哭丧着脸说:“大嫂!我乂打了败仗,差点丢命,好歹逃回了家来。”没等刘邦说完,大嫂忍不住地说:“你不是当了皇帝吗?我说老三,你既然硬充好汉,闹到这样,叫我说,你是没脸进这个家门的……”大嫂的话没说完,正好刘邦的二嫂从田里干活回来,一见这情况,也就明白了。她不抱怨刘邦闹得全家不安,更不怕如今他打了败仗回来,忙忙地走上来,向刘邦招呼道:“哟,这不是三兄弟吗?快到我家来!快!快!”说着就把刘邦和卫士让进她家。只听大嫂“砰”地一声将门关上了。

刘邦到了他二嫂家中。二嫂家是刚从大嫂家分出来的,没有家底儿,穷得揭不开锅,一时又无米又无面,而眼下把三弟刘邦和同来的这个人接到家里来了,拿什么做饭给人家吃呢?去借米借面吧,又碍着情面,人的脸到底比什么都金贵,越是穷就越是怕露穷。二嫂正左右不是法儿,忽然那只老母鸡“咯咯”地叫,找窝儿下蛋——这是二嫂从大嫂那里分来的惟一家产,一天下一个蛋。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多年不进家门的小叔子来了,又是打了败仗,准是又渴又饿,说啥也得弄点东西给他吃。于是她狠了狠心,便把那只母鸡杀了煮给刘邦吃。

在二嫂杀鸡的时候,刘邦翻了翻二嫂屋里的东西,除了一口土缸,啥也没有,揭开缸盖,里面是空的。二嫂的家境,他全明白了。

当二嫂把烧好的母鸡和几只鸡蛋端上来,给刘邦吃时,刘邦掉泪了,他哭着说:“二嫂,你真好!”

饭后,刘邦的二哥刘仲也回来了,他也心疼三弟刘邦,劝他爱护身体,多多保重!外面打了败仗,先在家中躲一躲再说。刘邦又掉泪了,说:“二哥,你真好!不过我躲在家里,你们拿什么给我吃啊?”刘仲说:“我去借粮借钱,也要弄给你吃!”

刘邦擦擦泪,笑了笑说:“二哥嫂,您三弟刘邦没打败仗,打胜了。我之所以这样化装回家,是为了探探大嫂的心意,不想她还是老样子。”说得二哥嫂都笑了。这时,二嫂说:“三兄弟,你走南闯北,识多见广,甭同大嫂计较。”刘邦点头称是。又说:“二哥嫂,您这就跟我走吧,我的队伍就驻在沛县南。跟我去取五百斤黄金,先用三百斤铸一个金母鸡。”没待刘邦说完,二嫂就不高兴了,说:“三兄弟!你吃我一只母鸡,这原是应该的,我还让你赔吗?咱是一家人,你吃了,是自己吃自己的……”刘邦解释说:“二哥嫂的心我已深知。这只金鸡,一定要铸,取个纪念之意。要说二哥嫂的心,我用十个金鸡也买不来的。这五百斤黄金,三百斤铸金鸡,其余二百斤留给你们置点田产房舍。”之后,他向二嫂告别,带着卫士和二哥:来到军马驻地。

后来,刘邦果然送了二百斤金子和一只金母鸡,买了匹高头大马,让二哥牵马驮回了家。谁知来到家屮,那只金母鸡下了一个金蛋。以后,这只金母鸡天天下一个金蛋。几天后,好心的二哥嫂见大哥嫂家没金蛋,便送给大嫂两个。大嫂欢喜异常,询问金蛋的来由,不禁后悔不迭,说:“早知三兄弟当稳了皇帝,有这金鸡,我就让他家来,把我家中的十只母鸡,都杀了给他吃。”

又过了三五天,大嫂听说刘邦在沛县城里大摆酒席,欢宴乡亲,吟诗作赋,喜唱大风歌,还跳舞,便赶来。她向刘邦道歉,要求也送她一只金母鸡。刘邦对她说:“我送二嫂家的金母鸡,本来不是活的,只是二哥嫂心眼儿好,那只金母鸡便有了灵性,能下金蛋。大嫂,你也要金鸡,我也照送一只,下蛋不下蛋,由不得我,倒要全看你的为人品性了。”当下便送了大嫂一只金母鸡,也是用匹高头大马驮回来。大嫂牵马到家,取下那只金母鸡,欢喜异常,看了又看,等它下蛋。谁知忽然一股黑风吹来,飞沙扬石。待大黑风过后,大嫂再看,那只金母鸡变成了一堆黄烂泥。吓得她心惊肉跳,也不敢对人言讲。她急忙用铁锨铲去黄烂泥,铲去一锨,还是那堆黄烂泥,再铲一锨,回头看,那堆黄烂泥还是那么多。于是便一锨锨铲起来,她日积月累地铲下去,那泥土终于筑成一条长堤,好似一条龙,后人称为龙堳,拦住了泛滥的黄水。汉高祖观殿

刘邦灭了项羽,一统天下之后,就出榜广招四方能工巧匠,在京城大兴土木,营造皇城、宫殿。消息传到老家沛县,有个巧木匠王小九也想报名应招。无奈商量几回,老娘咋也不愿意这个“独苗”离开自己。娘儿俩几说几崩,闸板不入!那天晚上,吃着饭,娘儿俩又商议开了。小九说:“娘,这修城盖殿,也是百年不遇的大事,再说京城是通都大邑,真要干上几年,咱又能开眼界长见识,又能跟着名家学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您咋老不让去哎?”娘说:“九哇,凡事你就别想得那么顺当!娘不让你去就自有娘的道理。你爹下世早,撇下咱娘儿俩一老守着一小,娘最担心的,还是那皇家的活干不得。你年轻,哪知世事的艰难?俗话不是说吗,伴君如伴虎,凶险大着哩!自古皇帝有几个好的——个个翻脸无情,六亲不认!你听那孟姜女哭得多苦!秦始皇修长城,修完长城拿人家民夫填了馅啦,给祖宗修陵墓,怕走漏消息,临了把几百工匠封进圹里陪葬了!瞧瞧这都是什么德行啊!”小九一听就笑了,“娘,小心是应当的。可修城盖殿,工匠夫役是成千上万,哪有那么巧,倒霉事就掉到咱头上了?再说,汉髙祖跟咱同县,亲不亲,家乡人,纵然出点事,也还得高看咱一眼哩。”议论一个晚上,娘到底还是没允口。

眼看着离限期越来越近,没法子,小九只得把师傅拉了来帮着说情,娘才算点了头。娘说:“既是老哥带着他,我也就放心了,可打明儿离了家就得让他装哑巴。”小九问:“为幺?”娘说:“自古以来就是祸从口出。跟着师傅只准你大口吃饭,小心干活,别的事,一概装聋作哑!”老师傅听了,虽觉得好气又好笑,还是满口应承下来。

俗话说:“怕鬼招魔障。”怕事怕事,那事真还就落到头上来了。

那天傍晚,收罢工大伙都走了,小九在大殿里的西南角上,油漆内檐板,还有点尾工。小九一心赶活,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了。

这当口,从殿口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个头不髙,身穿便服,背着手,在殿里闲情信步。这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这两天,听说主殿就要竣工,心里憋不住老想来观看观看。此刻饭后无事,从后宫一溜漫步就走到这儿来了。

汉高祖在殿里从前到后走了一趟,只见殿宇髙大,气势雄伟,处处龙飞凤舞,满眼金碧辉煌,果然富贵还是帝王家!心里暗暗思忖:也罢了,这天下算没白打。不由一阵心花怒放,顿时手舞足蹈,乐不可支!看看左右,侍从未到,大殿里外空旷无人。一时豪兴,竟得意忘形,右脚冲上凌空一踢,右手照着腚尖“呱唧”就是一掌!大拇指在胸前一竖,摇头晃脑。拔出丹田气,启动肺腑声,似唱非唱,似念非念:“嗨啮!没想到亭长出身的刘三儿,竞也有今哪……天!”就在那满殿嗡沙沙的回声里,单腿着地,“滴溜溜”拧了个圈儿,顺势朝下又来了个骑马蹲裆——把他当亭长爱玩的那套浪荡玩艺儿又抖搂出来了。只见他嘴角高挑,双眼仰视,眼珠子白多黑少,就跟整吞熟鸡蛋黄噎住似的!

他这么朝上一翻眼不要紧,不好,大殿西南角上,像有个黑影轻轻蠕动。刘邦暗自吃了一惊,急忙收了架子,紧走几步,借蟠龙金柱影着身子,歪头朝上瞅瞅,呀!是个人!一个小工匠正闷声不响朝封檐板上描油穸。

等看清了,认准了,汉髙祖的凉汗也下来了。心里登时急得像猫抓狗挠一般:“个老丈人!在殿里逛跶一遭,咋没看见上头还蹲着个小舅子工匠哎!?”

眼下这可咋好?刚才那阵子手舞足蹈,连唱带做,得意忘形,丑态百出,连自家小名儿都浪荡出来了,还不全让这小舅子听了去看了去?这要出去一宣扬,我堂堂皇帝岂不成了痞子无赖了?要再连刚才那套架势也学出去,不连三岁娃娃都笑得口水滴到肚皮上?

他心里盘算:咋着说这事也不能走漏出去。还好,眼下还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事不宜迟,必须当机立断:要想保住皇家的尊严,就得杀人灭口!

主意一定,他就故作惊慌,一面髙叫:“拿刺客!拿刺客!”一面磕磕绊绊,奔出殿来,两腿一软,扑倒了!亲随近侍们一听有变,立时狂奔过来救驾。仓促间,没有坐处,一个太监匍匐在地,拱起背,扶起圣上坐下压惊。汉高祖脸色蜡黄,冷汗涔涔,把个手朝殿里乱指。众武士一见圣驾惊成这宗模样,一个个如狼似虎般扑进殿里,揪出了王小九。内中一位贴身常侍一见此人手提五色漆筒,满身油灰,就身亲自勘查一阵封檐板,知道圣上岔了眼,赶忙倒身下跪:“启奏我主,此人并非刺客,乃是一名工匠,因在上面赶活,不知圣驾降临,未及回避。” _

汉高祖龙目微启,仔细打量打量,可不是咋着,这人手提漆筒,油腻满身,眉目善良,面貌忠厚,并无半点刺客模样。可他龙目一闭,立时呵斥道:“奴才!既是工匠,那……他左手暗藏利刃,意欲何为?”常侍转脸一看,忙夺下跪禀道:“圣上宽心,这不是一把刀,是一块小小的刮灰板,牛角制成,乃漆匠必需之物。”话没落音,汉高祖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道:“无知的蠢材!为何他的内情,你件件皆知?唉!”这位常侍琢磨话音,知道圣上定要处死此人,登时心领神会,唯唯连声,爬起来一声断喝:“伺机谋刺圣上,罪在不赦,立时推出斩首!”

直到这一步,王小九才算明白过来,原来刘三儿就是汉高祖!他这是怕丑事外扬,杀了我好灭口哇!心一横,啥也不怕了,一见众武士要来捉拿他,两眼一眯,抡着油漆筒就玩起磨盘车轮转来了!一头转一头朝封檐板上指:“啊吧吧吧!啊吧吧吧!”

众武士没料到他会是个哑巴。小九这么一阵愣叫,又眯着眼把筒里五色油漆一个劲儿胡泼乱洒,一圈人躲躲闪闪谁也不敢上前。

这么一阵愣叫,可把常侍气劈了,卷袖子捋胳膊,抽出随身宝剑就要亲自动手。

可汉高祖听了这阵愣叫,脸也不黄了,头也不晕了,眼也睁开了。嘴上没说,他心里有数:哑巴是有耳听不见,有话说不出的!见常侍手持宝剑,步步:进逼,汉高祖不由喝了一声:“住手!这是乡下草木之人,不懂皇家礼仪,虽然不知回避,惊了圣驾,念他为皇家百年盛典、万世基业尽忠献技,理应不计小节。休要加罪于他!”说罢,汉高祖站起身,想了想又说:“虽是不应计较无知小民,只是京都圣地,通都大邑,留用残缺之人,言语不通,一来诸多不便,二来有伤大雅。今日天晚,明天就把他遣送回乡去吧!”王小九一听,只气得满心蹿火,喉咙多粗也没法说,两个眼睁得比铜铃还大。

众人只当这小哑巴又是任啥不懂,上来人强按脖子,给汉高祖叩头谢了不斩之恩!

第二天一早,王小九背起行李卷,被迫离开了京城。

过了不多久,这“汉高祖观殿”的故事,可就在京城里头传开了。听的人,都夸当今圣上实在是难得的宽厚仁慈的君主,真真是心胸似海,皇恩浩荡!可在徐州附近沛县地面,打从王小九流落讨饭回到了家,这个故事也慢慢地传开了。说起来,故事老根是一个,可乡里老百姓讲的,跟京城里头讲的,就大不相同喽。黄石公唤鹿

邳北有这样一首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大地万物被烤焦;赤松仙人黄石公,唤绿(鹿)播福乐陶陶。”

传说黄石公住在黄石山赤松洞的时候,他喂了一只五朵梅花鹿,每天早上放到山上吃青草,每天晚上黄石公把它唤回赤松洞。五朵梅花鹿是黄石公惟一的伴侣。这只五朵梅花鹿是神鹿,是大地的精灵。五朵梅花有五种颜色:红、绿、黄、蓝、白。黄石公发现五朵梅花发生红的变化,就知道天下要大旱,便到处喊着:“赤日1炎炎似火烧,大地万物要烤焦”,告诉人们做好抗旱的准备。他发现鹿身上的五朵梅花变成绿色,便唱着:“大地万物绿油油,天下百姓吃喝不用愁”,告诉人们辛勤管理力夺丰收。当他发现五朵梅花变成黄色,他就给大家说“大地五谷黄橙橙,五谷丰登得安宁”,告诉人们,丰收要节俭,预备大灾年。当他发现五朵梅花变成蓝色,他就四处吆喝:“大地万物色暗淡,雨水涟涟禾苗淹”,告诉人们做好防涝准备。当他发现五朵梅花变成白色,他就对人说:“大地万物一片白,讨儿要饭无家归”,告诉人们做好灾年讨饭、天下大乱的准备。为此,人们十分感激黄石公。

有一天,村里刘公到赤松洞跟黄石公聊天时说:“黄石公,你给大家办了很多好事,村里老老小小都十分感谢你,可老百姓还要受旱涝的欺负,抗不了旱灾涝灾。”黄石公感到老汉说的是这么回事,怎么能叫大涝大旱之年老百姓们仍能收成好、过上好日子呢?送走刘公,黄石公把这话给鹿说了,鹿说:“大涝之时你赶鹿,大旱之时你唤鹿,我跑到山上,你去山上唤,我跑到田里,你到田里唤。”黄石公认为鹿说得对,给大地唤绿,给人民播福,不就圆了百姓的心愿了吗?

第二年春天,天气大旱,小麦旱黄了,春种的庄稼也没法下种,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黄石公把鹿放到山上,一边用手向鹿招呼着,一边一个劲地唤:“鹿鹿(绿绿)、鹿鹿(绿绿)”,越唤鹿越跑得欢,它所到之处,草也青了,树也绿了,满山都绿了。黄石公又把鹿赶到田野里,一边招手招呼,一边使劲地唤:“鹿鹿(露露)、鹿鹿(露露)”,田野里的小麦地里湿润了,种下的种子也长出了绿芽。人们高兴得跳着、蹦着,都夸黄石公给人民造福了,给大地披绿了,人们再也不怕旱灾了。

到了夏天,阴雨连绵,沟满河平,庄稼都泡在水里,老百姓也无法排水。黄石公又把鹿赶到田里,手里拿着一枝赤松枝,一边拍打着赶鹿,一边呼唤着鹿(滤)鹿(滤)、鹿(滤)鹿(滤)。”鹿跑到哪儿,哪里的水渗入土中就没有了,一会儿工夫,田地里都露出了禾苗,人们都夸黄石公是神仙,能赶水入地,能使禾苗返青,给人们播福,心里万分感激,这里的人们再也不怕涝了。从此人们扔掉了讨饭碗,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张良得兵书

下邳城东门外的护城河上,有一座石板桥,名叫圯桥,又名黄石桥。桥虽小,却载入经传,张良“圯桥纳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桥上。当地人说,史记只是几条书筋,民间流传的故事更为引人入胜哩!

张良原先是一个贵公子,因刺杀秦王不成,隐姓埋名,逃到下邳城。为了谋生糊口,他就跟铁匠朱侉子学手艺打剪刀。朱侉子先让张良卖剪刀,每天十把,卖完了到铁匠铺吃饭。有一天,生意不好,都散集了,张良才卖掉九把,他拿着剩下的一把剪刀,从城南门喊到城北门,没人要;又从城西门吆到城东门,还是没人买。天抹黑了,月亮出来了,张良卖剪刀又来到城东门的圯桥上。只见一位老人身穿麻布k袍,脚登圆头皂靴,盘腿坐在桥上赏月。张良上前问道:“老伯伯,您买剪刀不?”

老人没搭理,便起身要走,不料他的靴子却掉到桥下。张良连忙去到桥下给他捡上来,赔礼说:“老伯伯,怪我惊动了您,请不要生气。”

老人把脚一伸,说:“穿上!”张良一心想卖掉剪刀,便捺着性子给他穿上。老人站起来,把袖子一甩,就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张良可火了,暗暗骂道:“这个老榆树疙瘩,顶着磨盘不觉重,真不知趣。”他操起剪刀要找老人问个里表。老人见张良火起,抽身回来,抄手夺下张良的剪刀,说:“你这小伙子柔中有刚,是一块好材料。”张良听老人这么一说,脸刷地红了。他见老人举手有功,便要磕头拜师。

老人把张良扶起来,说:“老夫买下你的剪刀便是了。”张良接过老人的银子,恳求说:“老伯伯,我既要卖剪刀也要拜您作老师。”老人听了很高兴,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先做的不悔,后说的不变。真要认我为师的话,五天后的早晨,请你再到这座桥上来。”

到了第五天,鸡刚叫二遍,张良就打早来了。这时,老人早已站在桥头等着他呢!张良羞愧地低下头。老人很生气,责备他说:“老年人和青年人相约,岂有让老年人等候青年人的道理?回去吧,过五天早上再来!”

过了五天,鸡刚叫头遍,张良就来到了桥上。他想,这次可不会迟到了,谁知他刚要坐下,又听到老人的斥责声:“又来晚了!回去吧,再过五天来见我。” 、

又过了五天,鸡还没叫头遍,张良就打夜坐在桥头等候老人了。等了一会儿,不见老人来,两眼一闭,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一阵笑声把他唤醒。张良睁开眼一看,见老人已站在自己面前,便磕头问安。老人夸赞道:“青年人要学点知识,就应该这样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 、

老人送给张良一卷书,说:“这是久已失传的太公兵法,只要读透它,将来便可为天下做一番事业。”张良请问老人的家乡居处,好不时拜访。老人回答说:“老夫名叫黄石公,住在济水北面谷城山。”黄石公又把买来的剪刀送给张良,嘱咐张良在困难时用它。

张良得到太公兵法,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可是他白天卖剪刀,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便想出一个办法:将十把成色一样的剪刀,分三种价钱去卖。一般买东西的人都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价钱贵的货就好。想买好剪刀的,就出高价钱;手头紧的,就拣贱的买。这,每天十把剪刀,不出半天就卖光了。贵贱一拉平,张良也不少卖银子。所以,当地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

张良夜间研读兵书,朱侉子嫌他点灯熬油,每晚只给他一根灯草半盏油。没有办法,张良就把黄石老人送给他的那把剪刀拿出来,剪一节兵书,集中攻读。这样,半盏油熬干了,他也把这一节书读透了。第二天早晨一看,夜里剪下的那一节书却变成一块银子。一夜读一节书,一夜得一块银子。张良生活有了着落,就不再给朱侉子卖剪刀了。他日夜苦读,不几年便把太公兵法读得烂熟,成了天!非常有本事的人。

后来,张良做了汉朝的大官,为了纪念恩师黄石老人,他便把圯桥改名为“黄石桥”,把谷城山改名为“黄石山”,并在山上立了黄石庙。如今,黄石庙遗址还存有不少残碑砾瓦呢!无字碑与跪拜石

张良圯桥得兵书后,率领张家楼的百余名青年西征反秦。路上遇见了刘邦,加入了反秦灭秦大军,张良做了刘邦的军师。为灭秦,张良随从刘邦南征北战,统一了全国。刘邦做了皇帝,有人诬告黥布在楚地要谋反,刘邦便带着军师张良前往楚地讨伐黥布。刘邦大军一到,黥布抵挡不住跑了,刘邦便派萧何一路人马追击黥布,自己,着张良从下邳到薛地去,正好刚过济北(加口),来到谷城(鹅)。张良在马上一见谷城,就知离张家楼不远了,因为思念师父黄石公心切,张良便告辞刘邦说:“大王先走一步,臣到老家看一看。”刘邦说:“贤弟,既然来到家门口,还不叫寡人陪你到家乡风光风光?”张良说:“臣下一间寒舍,又无父母,仅一老师父已经过世了,这些大王知道的,我还有什么风光啊!只不过想旧地一游,了却思念之情罢了。大王先走一步,臣马上赶到。”“好!”刘邦让张良留下,便带着大军向西北薛地去了。

张良按师父所言,“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的标志,从谷城西山开始寻找,找到了二郎山也没找到,便来到锅山。马又渴又饿,张良用一凹心石块舀水饮完马,又向青冈山、孤儿山寻找,也未找到放有“黄石”标志的坟堆。他站在青冈山向东一望,家乡就要到了。于是,他就向张家楼方向找去。正走着,一只山雀在张良头顶上空叫着:“黄石,黄石,黄石!”也怪,这山雀不飞在前也不飞在后,就在张良前方几米上空飞,一边飞一边叫“黄石,黄石”。张良走得快,它就飞得快;张良走得慢,它就飞得慢。-张良心想:我在这里生活十年,是山林山雀给我潜居的乐趣,是山雀有情,见旧主而欢叫,跟它走吧。于是,张良跟随着山雀,山雀伴随着张良,不知不觉就来到黄石山前。张良下了马,把马拴在山半腰,跟着山雀的叫声来到山顶。张良站在山顶,向东一望,云坛山下河水如练,圯桥读书处、张家花园和登高山前的张家楼隐约可见,但不见师父的高大门楼,触景生情,心情十分悲伤,想到村中百余人跟我出生人死,仅剩我一人,我怎向村中父老交代,我有何脸面再见乡村父老。他深深地向张家楼的父老乡亲作了个揖,以表敬念之情。

当他向脚下的山头望去时,不禁一阵惊喜:那不是黄石吗?山雀正在边上叫着呢!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黄石跟前,“扑通”一下跪在了黄石冢前,眼泪潸然而下。他一边哭着,一边诉说着,没有师父的指教,没有师父的兵书,孩儿哪有今天。不知哭到什么时候,只见夕阳染红了山林,染红了黄石冢,染红了张良的身影。于是他站起来,围着黄石冢转了三圈,然后搬动一块光亮如镜的石块,立在冢前。张良说:“师父,您功高无量,天下无双,是孩儿难以诉说得完的,立一块碑作纪念,以示天下吧。”

为了让身心能陪伴着师父,他又找来一块像人跪形状的山石,立在碑前,以示张良敬仰之心。太阳快要落山了,他怕误了军机大事,只得从冢上取一小块黄石揣在怀里,带回家中。留在黄石山上的无字碑和跪拜石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在无字碑的左边,因张良跪拜长久,而深深地印下了膝印、足印。后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张良寻师在黄石,黄石冢上放黄石;立碑留下跪拜石,后人循迹祭黄石。盛金蛊

黄石山赤松洞前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平滑石块,俗称石桌。别小看这石桌,它能大能小,大可以围坐二十八人就餐,小可为牌九装在口袋里。黄石公在上面研墨写成兵书,张良在此与黄石公对弈厮杀,得兵书成为留侯,这些都成为美谈。还有一个故事你不知道,那就是石桌上的盛金盅。

黄石公为写出兵书,用黄石磨粉,用松子油作水,在石桌研墨,写成了兵书。由于黄石公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间断,不停息地研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