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良方大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8:38:29

点击下载

作者:何清湖,郭志华,易法银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血压良方大全

高血压良方大全试读:

前言

据估算截止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伴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此病。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这些患者超过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心脑血管病死亡人群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所以高血压的治疗尤为重要。主要从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两方面改善患者血压。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然而部分患者服用降压药血压稳定后,仍然伴有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不适症状,服用中药不仅能改善血压并且能解决患者所伴随的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隶属于“眩晕”、“头痛”范畴,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与心、肺、脾相关。治疗上本着辨证论治的原则,加之后世医家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仅将某些经方名方运用到本病的治疗中,而且还创制出许多疗效卓著的经验方,并且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中医方剂和中药降血压的确切疗效。

开编作了高血压概述,为方便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了解、使用这些行之有效的高血压良方、良药,编者翻阅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文献,将收集的高血压良方和良药重新分类,分为补虚类、泻实类、补虚泻实类及通治良方,并简单介绍了某些验方与食疗方,介绍其组成、功用、用法加减和出处,同时将市面流通的常用中成药加以介绍其成份、功用、用法和使用注意,最后将常用的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中药进行归纳总结,介绍其性味、归经、功用、用法、药理和出处。

本书着重介绍治疗高血压的常见中医方药,指导医生及高血压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良方。因为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和湖南中医药大学 苏联军2015年8月上篇高血压概述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査,1959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仅为5%,2002年上升到19%,估计每年新增加1000万例患者,估算2012年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24%,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可见,伴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同时应注意,现在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儿童和中青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此病。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这些患者超过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心脑血管病死亡人群中,一半以上与高[1]血压有关。

但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依然很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性高血压总体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2]后女性稍高于男性。所以高血压相关知识急待普及。一、血压的形成

通常讲的血压多指动脉血压,其指流动的血液对动脉管壁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与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张末期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平均动脉压,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由于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血压形成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1.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其是血压形成的前提,所以大失血、严重失液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相反大量补液会出现血压升高;2.心脏射血,为血压形成提供能量,心室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转为两部分,一部分推动血液流动;另一部分转化为对血管的压力,所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血压降低;3.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其适度收缩产生的外周阻力能阻碍血液从大动脉快速流向外周,从而使部分血液暂存在大动脉内,维持动脉血压在一定高度。如果只有心脏射血而无外周阻力,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就会全部流走,动脉内不能保持足够的血量,动脉血压就不能形成和维持,所以夏季气温高小动脉和微动脉舒张血压偏低,相反冬季血管收缩血压偏高;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在心室收缩期,大动脉发生弹性扩张,将心室收缩产生的部分能量贮存在被扩张的血管壁内,在心室舒张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继续推动血液流动,使心室间断的射血转变为动脉内连续的血流,并缓冲了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3]所以动脉硬化患者会出现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脉压差增大。二、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

血压计的种类及特点:①水银血压计,水银血压计测得的数值准确,但它体积较大,玻璃管易破裂;②弹簧表式血压计,又称无液血压计、压力表式血压计,携带方便,但欠准确;③电子血压计,操作[4]方便,清晰直观,不需听诊器,使用方便、简单。以下介绍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

被测量者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安静环境下在有靠背的椅子休息至少5min。取仰卧或坐位测血压,被检查者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准备听诊。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首先听到的响亮拍击声(第1期)代表收缩压,随后这些声音被柔和吹风样杂音所代替成为第2期,在第3期当压力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流量增加后,拍击声重新出现,然后音调突然变得沉闷为第4期,最终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第5期声音消失前的血压值即舒张压,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需注意的是,部分被检查者偶尔可出现听诊间隙(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出现的无声间隔),可能因未能识别而导致收缩压的低估。因此,需注意向袖带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升高30mmHg,一般能防止此误差。

气袖宽度:气袖大小应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应包裹80%上臂。手臂过于粗大,用标准气袖测值会过高,反之,手臂太细或儿童测压时用标准气袖则结果会偏低。因此,针对这些情况,为保证测量[5]准确,须使用适当大小的袖带。三、高血压的诊断及高血压分级

目前大众所讲的高血压多指原发性高血压,其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具体来说如何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室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可诊断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正常,也诊断为高血压。也可参考家庭自测血压收缩压≥135mmHg 和(或)舒张压≥85mmHg 和24小时动态血压收缩压平均值≥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白天收缩压平均值≥135mmHg 和(或)舒张压平均值≥85mmHg,夜间收缩压平均值≥120mmHg 和(或)舒张压平均值≥70mmHg进一步评估血压状态。一般来说,左、右上臂的血压相差<10~20mmHg,右侧>左侧。如果左、右上臂血压相差较大,要考虑一侧锁骨下动脉及远端有阻塞性病变。如疑似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血压。是否血压升高,不能仅凭每次或2次诊室血压测量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进一步观察血压变化和总体水平。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具体如下表1:表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四、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且在血压高度、并发症发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如肥胖等也有遗传性。(二)环境因素1.饮食(1)钠盐摄入,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正相关,但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2)高蛋白质摄入,属于升压因素。(3)脂肪摄入,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4)饮酒摄入,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相关性更强。(5)叶酸摄入,我国人群叶酸普遍缺乏,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发病正相关,尤其增加高血压引起脑卒中的风险。2.精神应激

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此类高血压患者经休息后症状和血压可获得一定改善。3.吸烟

吸烟可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増加而使血压增高,同时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损害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引起血压增高。(三)其他因素1.体重

体重增加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2.药物

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在终止服药后3~6个月血压常恢复正常。其他如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等也可使血压增高。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有中枢性和阻塞性之分。其患者50%有高血压,血压升高程度与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五、高血压的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延迟,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水平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降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有些患者是在发生了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所以建议正常血压成人每两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制度,到医疗机构就诊,不管看什么病,均要测量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六、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一)心脏

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1.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负担加重,心腔内压力高,加上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2.冠心病

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正常血压者增高2.6倍。3.心力衰竭

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劳累或饱食时发生气喘、心悸、咳嗽、少尿、水肿等症状。4.心律失常

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二)脑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1.脑梗死

原因有二,其一,是颅内动脉硬化,原位血栓形成;其二,脑外的栓子(例如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脑部动脉。2.腔隙性脑梗死

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软化,形成2~15mm的病灶,残留小囊腔,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作出现多个囊腔者,称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造成脑萎缩以至于老年性痴呆。3.脑出血

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在高的压力下膨出形成动脉瘤,重者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的病情凶险。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先兆。表现为肢体短暂性的活动障碍、麻木无力,或眩晕、黑矇、失语、吞咽困难,持续数十分钟,24h内完全恢复,不遗留症状,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同。1/3的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成脑梗死,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很高。(三)肾脏

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四)血管

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典型者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病情非常凶险,可伴休克,甚至猝死。如有间断的胸痛、腹痛伴发热等症状,要注意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能。(五)眼

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大。血压从115/7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倍。

在50岁以前,舒张压高的危险性较大;而在50岁以后,收缩压高的危害更为重要。不仅血压水平的高低有影响,而且血压的波动程度越大,危害越大;清晨和夜间血压高,会增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

高血压并发症的后果与负担:高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后果严重。病情重者致死,英年早逝者屡见不鲜;轻者致残,如脑出血引起偏瘫长期卧床,急性期住院费至少上万元,出院后每年医药费至少数千元。患者丧失劳动力,家庭成员长期陪护,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巨大负担。全国每年心血管病花费约3000亿元。七、高血压的西医治疗(一)治疗原则1.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1)减轻体重2

将体重指数(BMI)尽可能控制在<24kg/m,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2)减少钠盐摄入

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3)补充钾盐

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4)减少脂肪摄入

减少食用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5)戒烟限酒(6)增加运动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稳定血压水平。(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8)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2.降压药物治疗对象。(1)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患者。。(3)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3.血压控制目标值。(1)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应<140/90mmHg。(2)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3)对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150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

应尽早将血压降低到上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可较快达标。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宜适度缓慢。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他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降压治疗时应同时兼顾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还应兼顾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二)降压药物治疗原则1.小剂量

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每天给药每次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给药每天2~3次,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3.联合用药

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4.个体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三)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及特点1.利尿剂

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噻嗪类使用最多,常用的有氢氯噻嗪,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合并心力衰竭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利尿剂可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推荐使用小剂量,其他还包括乏力、尿量增多等,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合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主要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2.受体拮抗剂112

有选择性(β)、非选择性(β与β)和兼有α受体拮抗三类。该类药物降压起效较强而且迅速,不同β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持续时间不同。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各种β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情况相差较大,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宜使用选择性1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者兼有α受体拮抗作用的β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拉贝洛尔),达到能有效减慢心率的较高剂量。β受体拮抗剂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抑制体力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急剧升高。使用的主要障碍是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征。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受体拮抗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低血糖反应,使用时应加以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拮抗剂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3.钙通道阻滞剂(CCB)

分为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和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草)。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长效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疗效的个体差异性较小,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对血脂、血糖等无明显影响,服药依从性较好。相对于其他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还具有以下优势: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高钠摄入和非甾体类药物不影响降压疗效;对嗜酒患者也有显著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时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尤其使用短效制剂时。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和传导功能,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降压起效缓慢,3~4周时达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ACEI(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房颤、蛋白尿、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干咳发生率约10%~20%,停用后可消失。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血肌酐超过265μmol/L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及血钾水平。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多数ARB(如厄贝沙坦、缬沙坦)随剂量增大降压作用增强,治疗剂量窗较宽。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较少,一般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依从性高。治疗对象和禁忌证与ACEI相同。(四)降压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CCB、ACEI和ARB,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费用等,都可能影响降压药的具体选择。目前认为,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较快达到目标值,也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应采用不同降压机理的药物,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ARB+二氢吡啶类CCB; ARB/ACEI+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拮抗剂。次要推荐使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一般必须包含利尿剂。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一般可使患者在治疗3~6个月内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值。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降压药和治疗方案选择应该个体化。

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尤其是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在每个患者确立有效治疗方案血压控制后,仍应继续治疗,不应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停降压药后多数患者在半年内又回复到原来的血压水平。由于降压治疗的长期性,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医师与患者之间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沟通;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制订治疗计划;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八、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中医古代文献无高血压病名,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多属于中医学的眩晕范畴。(一)病因

1.情志内伤:长期情志抑郁恼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邪伤阴耗液,即可出现本虚标实的阴虚阳亢证;若肝阳升动无制,即可发生肝风内动;若肝肾阴虚,失于调治,日久损气,气损伤阳,可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脾肾阳虚证,这一系列病理变化,均可导致以眩晕、头痛为主症的高血压病。

2.饮食失节:平素膏粱厚味,过食肥甘,脾胃失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可致本病。过食寒凉,或久服苦寒泻火之药,使脾肾阳虚,清阳不展,或阳虚水泛,上凌清窍,也可导致本病。

3.劳倦虚衰:房室过度,耗伤肾阴,或年老体衰,肾水不足,木少滋荣,可致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若水亏不能济火,致心火炎上,或劳心过度,耗伤阴血,心火炽盛,下汲肾水,均可导致以失眠、多梦、心烦为主症的心肾不交型高血压病。

4.瘀血内阻: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故眩晕时作。(二)病机

眩晕之病因虽有上述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火暴升,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或风阳夹痰,上扰清穷,均可发为眩晕。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失充,亦可发为眩晕。

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风、火、痰、瘀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在眩晕的病变过程中,各个证候之间相互兼夹或转化。如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生眩晕,而脾虚又可聚湿生痰,二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气血亏虚兼有痰湿中阻的证侯。如痰湿中阻,郁久化热,形成痰火为患,甚至火盛伤阴,形成阴亏于下,痰火上蒙的复杂局面。再如肾精不足,本属阴虚,若阴损及阳,或精不化气,可以转为肾阳不足或阴阳两虚之证。此外,风阳每夹有痰火,肾虚可以导致肝旺,久病入络形成瘀血,故临床常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候。若中年以上,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往往有中风晕厥的可能。(三)辨证论治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证: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实证: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1.虚证(1)气血亏虚证【证候】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方药】归脾汤。党参12克 白术12克 黄芪15克 当归12克 茯苓12克 远志10克 酸枣仁12克 龙眼肉10克 木香9克 生姜4片 红枣4枚。【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250ml,餐前餐后不拘。【加减】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见气短乏力,纳少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若自汗时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若脾虚湿盛,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舌胖,边有齿痕,可酌加薏苡仁、炒扁豆、泽泻等;若兼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者,可酌加桂枝、干姜以温中助阳;若血虚较甚,面色㿠白,唇舌色淡者,可加阿胶、紫河车粉(冲服);兼见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者,可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出处】《正体类要》。(2)肾精不足证【证候】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方药】左归丸。熟地黄10克 菟丝子10克 牛膝15克 龟板胶10克 鹿角胶10克 山药15克 山茱萸6克 枸杞子10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龟板胶、鹿角胶研粉冲服,早晚温服250ml,餐前餐后不拘。【加减】若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选加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若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者,可酌加芡实、莲须、桑螵蛸等;若兼失眠,多梦,健忘诸症,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或予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或酌配巴戟天、仙灵脾、肉桂。若兼见下肢浮肿,尿少等症,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温肾利水;若兼见便溏,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止泻。【出处】《景岳全书》。2.实证(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治法】平肝潜陌,清火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15克 钩藤10克 石决明15克 山栀6克 黄芩6克川牛膝15克 杜仲10克 益母草10克 桑寄生10克 夜交藤15克 茯神15克。【用法】水煎,先煎石决明20分钟,每日1剂,早晚温服250ml,餐前餐后不拘。【加减】若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酌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可酌加枸杞子、首乌、生地、麦冬、玄参;若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大黄、芒硝、芦荟以通腑泄热;若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全蝎、蜈蚣等镇肝息风,清热止痉。【出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2)痰湿中阻证【证候】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病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克 天麻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橘红6克甘草6克 生姜6克 大枣3枚。【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250ml,餐前餐后不拘。【加减】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者,可酌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以镇逆止呕;若脘闷纳呆者,加砂仁、白蔻仁等芳香和胃;若兼见耳鸣重听者,可酌加郁金、菖蒲以通阳开窍;若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宜用黄连、竹茹清化痰热。【出处】《医学心悟》。(3)瘀血阻窍证【证候】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白芷10克 菖蒲10克 老葱2根 地龙10克 全蝎3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250ml,餐前餐后不拘。【加减】若兼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症者,加入黄芪、党参益气行血;若兼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可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出处】《医林改错》。(三)基础方及中成药

随着中西医对高血压病的不断认识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并且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很多基础方(如方军自拟降压汤)、中成药逐渐问世(如天麻首乌片)。(四)常用单味中药

西药治疗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疗效,但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随着药理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单味中药从药理方面得到证实,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如天麻、杜仲、罗布麻叶。参考文献

[1]吴兆苏,霍勇,王文,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2):1123-1149.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71.

[3]管又飞,刘传勇.医学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93-94.

[4]郭耀玲.护理学基础(上)[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5-148.

[5]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4.下篇高血压良方第一章辨证良方第一节 补虚类良方一、益气类良方

补气降压汤【组成】黄芪12~30克 人参3~9克(或党参12~15克)茯苓10~15克 炙甘草3~6克。【功用】益气降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证,症见头晕眼花,面色㿠白,心悸气短,少寐多梦,神疲纳差,腰酸腿软或耳鸣尿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加减】心悸气短脉结代者,方中党参换人参,加桂枝2克、阿胶9克、麦冬9克,炙甘草用至12克,以益气养阴,通利血脉;胸闷憋气或胸痛者,加瓜蒌皮12~18克、薤白7~9克、丹参16~30克,以通阳行气,活血止痛;头痛项强或有拘急感者(多见于高血压病兼有动脉硬化者),加葛根9~15克,以解肌而松弛局部肌肉;心悸,不寐或多梦易醒者,加枣仁12~16克以养心安神;气血两虚头晕眼花而面色㿠白者,加当归9克、熟地13克、白芍12克、川芎6克补血,加升麻1.5克、柴胡1.5克以升阳引药上行;眩晕甚者,加天麻息风;脱发者,加鹿角胶6~9克、熟地12~14克,以峻补精血。【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血压降至正常后改成丸剂,继服3月。【出处】方青娥.补气法临床治验[J].陕西中医,1981,(2):29.

升清运脾汤【组成】柴胡10克 白芷10克 泽泻10克 炙远志10克 葛根15克 石菖蒲15克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制首乌15克 丹参15克 淮牛膝15克 炒山楂15克 炒扁豆30克。【功用】升清降浊,健脾益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脾胃气虚证,症见头晕眼花,少气懒言,乏力。【加减】风阳上扰者,倍用淮牛膝、茯苓;气血亏虚者,倍用党参、炒扁豆;肝肾亏虚者,倍用党参、制首乌、炒扁豆。【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10剂为1个疗程。降压西药在服上方3剂后逐步减量。【出处】郭英,张封岭.升清运脾法治高血压眩晕80例[J].国医论坛,1999,14(03):32.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人参10克 甘草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白术12克黄芪12克 当归15克。【功用】益气升阳降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中气虚弱证,症见眩晕耳鸣,头痛目胀,气短便溏,脉沉取无力。舒张压持续在98~120mmHg,收缩压持续在188~240mmHg,而且在休息后不能下降。【用法】用清洁冷水浸泡3分钟,武火煎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300ml,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出处】刘玉琴.补中益气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5例[J].北京中医杂志,1991,(6):15.

加味补中益气汤【组成】炙黄芪25克 党参15克 当归15克 茯苓15克 淮山药15克 白术12克 陈皮9克 柴胡3克 升麻3克 甘草3克。【功用】健脾益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脾胃气虚证,症见头晕眼花,短气懒言,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祝建华.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56例[J].四川中医,1997,15(01):26~27.

补中益气升阳方【组成】红参(另兑)10克 神曲10克 炙黄芪20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炒白术12克 茯苓12克 麦芽12克 谷芽12克 炒薏苡仁30克 炒陈皮5克 炙甘草5克。【功用】补中益气升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中气虚弱证,症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气短乏力,语声低微,神疲肢倦,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弦,重按无力。【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余天泰.补中益气升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J].四川中医,1989, 3(4):34.

加减人参归脾汤【组成】黄芪30克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茯神15克 赤芍15克 钩藤(后下)15克 夏枯草20克 丹参20克 酸枣仁20克 木香5克 当归25克。【功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症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食少乏力,【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姜慧强,徐亚文,曹秋莲.人参归脾汤的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1998,(06):54.

葛根归脾汤【组成】黄芪45克 党参30克 当归12克 炒枣仁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木香6克 川芎12克 丹参15克 葛根15克。【功用】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血两虚证,症见头昏头晕,眼花耳鸣,动则尤甚,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健忘,神疲懒言,眠差梦多,食欲不振,或汗出烦躁,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细缓。【加减】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12克;脘胀纳呆者,加枳壳15克、焦山楂15克、炒谷芽15克、炒麦芽15克;汗多者,加浮小麦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面色苍白(贫血)者,加熟地15克、阿胶15克、制首乌15克;口苦者,加知母10克、栀子10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张辉,高岚.归脾汤加味治疗眩晕25例[J].云南中医杂志,1994, 15(01):21.

定眩汤【组成】白术24克 茯苓24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代赭石15克 荷叶15克柴胡12克 川芎12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党参30克 半夏9克 陈皮9克泽泻24克 甘草3克。【功用】健脾益气,升清降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脾气虚损证,症见头晕眼花,短气懒言,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缓。【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4周为1个疗程。【出处】孙英新,相修平,李嘉庆.定眩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0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03):40.

生脉散合补阳还五汤【组成】赤芍15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地龙6克 黄芪30克 桃仁10克红花15克 人参6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功用】益气养阴,活血降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阴两虚证,症见头痛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神疲乏力,气短,动则尤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纳差,腰酸痛,舌质暗,舌底脉络紫暗迂曲,脉细弱。【加减】气虚者,加怀山药、白术、茯苓;阴虚者,加玉竹、首乌、石斛、枸杞子、桑葚、沙参;心悸明显者,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腰痛乏力明显者,加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石凯歌,刘绪银,黄笃高,等.石海澄老中医高血压病辨治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01,17(2):39~40.

加减寿胎丸1【组成】炙黄芪20克 人参10克 鹿角(先煎)15克 桂枝10克 川芎10克 酒炒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功用】益气壮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证,症见头晕头痛,目眩,神倦乏力,气短,偶有汗出,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加减】伴肢冷畏寒者,加制附子10克、干姜10克;伴呕吐者,加姜半夏10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伴大便不实者,加苍术10克、茯苓15克、腹皮10克;伴脘痞者,加炒枳壳15克、桔梗10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施冶全.寿胎丸加减[J].中国中医学报,1990,(3):34~37.

加减守中汤【组成】红参6克 炒白术30克 云茯苓10克 生地15克 杭白芍15克 枸杞子10克 麦冬20克 杭菊花15克 白蒺藜10克 夜交藤15克。【功用】益气养阴,濡养清窍。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阴两虚证,症见头晕乏力或头重如裹,少气懶言,心烦口渴,睡眠多梦,大便排泄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吴大真.现代名中医高血压中风治疗绝技[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14:174.

草决九味汤【组成】草决明14克 黄芪30克 党参25克 法半夏12克 云茯苓15克 代赭石(先煎)30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甘草28克。【功用】健脾益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浊证,症见头目眩晕,胸闷,吐痰,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脉弦滑,或虚大而滑。【加减】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葚子、女贞子;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邓洁,倪青.高血压[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0,(1):102.

加减益气聪明汤【组成】黄芪15克 人参15克 葛根10克 蔓荆子10克 白芍15克 黄柏6克。【功用】补益中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证,症见头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如坐舟车,感觉周围环境转动,伴胸闷气短,心慌,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加减】兼见头痛,痛有定处,如针刺般,胸闷或胸痛,唇舌紫暗,或见舌有瘀点者,可酌加川芎、赤芍、红花以活血化瘀;兼见头昏沉,头身困重,纳呆腹胀,舌淡胖苔多厚腻者,可酌加半夏、陈皮、茯苓、白术以化痰祛湿;若兼见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者,可酌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以养心安神。【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张玉洁,高洪春.高洪春教授运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气虚型高血压经验[J].医学信息,2014,27(9):615.

加味补脾益气汤【组成】黄芪30克 熟地黄20克 杜仲20克 白术10克 陈皮6克 柴胡3克升麻3克 当归6克 茯苓18克 泽泻12克 桑寄生20克 白芍12克。【功用】补脾益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证,症见头痛眩晕,遇劳则发或加重,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伴有脱肛多汗等,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加减】痰湿重者,加天麻、半夏;血虚者,加何首乌、鸡血藤;阴虚者,加太子参、石斛;心悸失眠者,加茯神、酸枣仁;畏寒肢冷者,加桂枝、菟丝子、淫羊藿;夜尿多、腰酸者,加山茱萸、枸杞子;蛋白尿者,加僵蚕、蝉蜕、白花蛇舌草;胸闷、心绞痛者,加檀香、全瓜蒌、薤白。【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周立成.补脾益气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药,2003,3(2):45.

调脾护心方【组成】白术 酸枣仁 茯苓 白术 远志 陈皮 木香 蒲公英 炙甘草。【功用】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症见眩晕,头痛,头晕头昏,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心烦易怒,胸闷喜太息,记忆力减退,或伴有纳差便溏,舌质淡,舌有齿痕,舌苔薄腻或厚腻,脉濡细。【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李广兵,戴小华.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病心脾两虚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5):480.

益气平肝汤1【组成】黄芪30克 党参20克 川芎15克 当归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炙甘草6克 天麻20克 钩藤15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白芍15克 柴胡12克麦芽15克 防风15克 葛根30克。【功用】补益脾肺。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证,症见头痛,眩晕,劳累加重,身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易感冒,舌色淡,舌体胖嫩,脉沉细。【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张东雁.益气平肝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病20例[J].光明中医,2014,2(11):2425~2426.二、温阳类良方

益气温阳汤【组成】防己12克 白术12克 黄芪12克 白芍12~30克 牛膝15~20克 赤小豆20~30克 附片3~6克 桂枝4.5~9克 茯苓15~20克。【功用】益气温阳,健脾利水。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阳气亏虚证,症见头晕,背部冷感或四肢欠温,神疲懒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及舌底络脉青紫,苔白滑或白腻。【加减】气虚重者,重用黄芪30克、加党参15克;痰湿盛者,去白芍、牛膝,加半夏9克、陈皮4.5克、枳壳4.5克、竹茹6克;气滞者,去黄芪、白术,加延胡索6克、香附6克、郁金6克、玫瑰花4.5克;血瘀者,去白术,加丹参15克、丹皮12克、泽兰12克,白芍改赤芍;尿量少者,加车前子15克、泽泻20克;肝阳上亢者,去附片、黄芪,加夏枯草、白蒺藜、钩藤;肾阴阳两虚者,加潼蒺藜、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麦冬、玉竹、熟地黄;水湿化热出现伤阴化燥者,去附片、桂枝、白术、赤小豆,茯苓用量酌减,加桑白皮、茅根、龟板、地骨皮;肥胖及高血脂者,加荷叶、竹茹、谷芽、麦芽,或用指迷茯苓丸。【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蔡培源,唐立德,陈祖卿,等.益气温阳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83,4(2):6~7.

滋肝养肾汤(Ⅰ号)【组成】桑寄生18克 益母草60克 杜仲18克 甘草6克。【功用】滋肝养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肝肾亏虚证,症见顽固性头痛,头晕,眼花,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数。【加减】头痛甚者,加夏枯草11克、钩藤18克、生白芍26克、生牡蛎28克;阴虚者,加千日红11克、川石斛16克、大生地16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赵国东.高血压病药方大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10.

温补肾阳汤【组成】首乌24克 桑寄生28克 玉米须28克 生龙骨(先煎)28克 磁石(先煎)28克 川芎7克 淫羊藿7克 杜仲7克。【功用】滋肾潜阳平肝。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肝肾亏虚证,症见头晕,耳鸣,眼花,腰酸,腰痛,遗精,阳痿,夜尿增多,或自汗盗汗,舌淡嫩红,苔白厚或腻,脉弦滑。【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赵国东.高血压病药方大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2~73.

右归饮(《景岳全书》)【组成】肉桂6克 制附子7克 淮山药6克 熟地黄12克 山茱萸4克 枸杞子6克 甘草6克 杜仲6克。【功用】填精温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肾阳不足证,症见头沉头晕,气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赵国东.高血压病药方大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7~78.

加减右归丸【组成】附子6克 肉桂6克 熟地30克 山萸肉15克 山药30克 鹿角胶15克枸杞子20克 菟丝子15克。【功用】扶阳配阴。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肾阳偏衰证,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面色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加减】出现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征象者,去附子、肉桂、鹿角胶、枸杞子、菟丝子,加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牡丹皮以滋阴降火,泻其有余,补其不足。【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路广晁,周次清.周次清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4,9(3):40~42.

补肾方1【组成】桑寄生15~30克 黄芪15~30克 泽泻15~24克 淫羊藿15~24克 杜仲12~18克 水蛭6~15克 益母草9~18克。【功用】补肾助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肾阳虚证,症见头晕或头昏,头痛,耳鸣或耳聋,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尿后余沥或失禁,不耐寒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夜尿频多,心悸失眠,自汗,畏寒肢冷,舌质淡或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30天为1个疗程。【出处】李运伦,姚晓渝.补肾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05):26~28,81.

桂石降压汤【组成】肉桂5克 生石决明15克 熟地20克 山茱萸10克 山药12克 天麻10克 钩藤10克 黄柏5克 杜仲12克 桑寄生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丹皮10克 鸡内金10克 丹参10克 炙甘草10克。【功用】滋补肝肾,调理脾胃。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肝脾虚证,症见头晕目眩,身倦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滑。【加减】善太息,抑郁胁胀者,加玄胡15克、柴胡10克;眩晕,肢麻甚者,加僵蚕15克、天南星10克;肥胖者,加半夏10克、全瓜蒌15克、竹茹10克;失眠,心烦者,加酸枣仁30克、远志10克;肢体浮肿者,加猪苓10克、泽泻10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4周为1个疗程。【出处】刘海林,贾全章,许道海,等.自拟桂石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187例[J].中医药信息,1996,(04):22.

真武汤合理中汤【组成】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党参12克 川芎12克 杜仲12克 巴戟天12克天麻12克 黄芪15克 山楂15克 熟附子10克 白芍10克 干姜10克 甘草10克。【功用】温阳化湿,健脾益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阳虚湿盛证,症见头晕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困重,夜尿较多,大便稀溏,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出处】陈宏涛,张秀芝.高血压病辨治3则[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 16(03):38~39.

真武汤合二仙汤【组成】附子6克 白术12克 仙茅12克 仙灵脾12克 山萸肉12克 巴戟天12克 茯苓12克 白芍12克 牛膝15克 熟地20克 石决明30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功用】温阳,利水,潜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肾阳亏虚证,症见头晕,形寒肢冷,腰酸足重,面部双膝轻度水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