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用的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23:14:43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个有用的人

做个有用的人试读:

内容提要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人生在世,会有数不清的愁闷之事缠绕着你。

■吴福辉:内心率真,纵情谈笑

——做一个快乐的人《三国演义》开篇之处有词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人生在世,会有数不清的愁闷之事缠绕着你。此时该如何对待,便能看出一个人活得是否快乐。吴福辉,毕业于北大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在他的人生坎坷之中,始终能够坦然面对,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代名士的真性情,真风采。

□人生范本:吴福辉

——做一个快乐之人

吴福辉生于沪地,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却是久居东北而熏染出来的纯粹北方男子的豪气,内心率直,喜纵情谈笑;二十年教鞭粉笔生涯,使他对年轻人更是情有独钟,兴奋所至,虽竟日倾谈而不倦。慨言一生憾事,是未能终身为人者师。他始终对他传道授业解惑的老行当葆有一份浓厚的留恋之情。

吴福辉戏称自己和钱理群是“末班车上的乘客”。他不会忘记1978年在东北某市的郊区,参加“文革”后第一次研究生考试的情景。最后一场现代文学卷答毕,他满身冷汗,几乎瘫倒在那里。为了这一刻,他已等待了多年。39岁的他,清醒然而却是痛苦地意识到,这是命运女神赐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倘若失之交臂,那将意味着他终生在文学圈外挣扎,永无见天日之时。“我蹒跚走过的路会通向心目中那个神圣的殿堂吗?”他一次次地问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北大,对他们这一代特殊的群体而言,不仅是一种辉煌、一种光荣、一种凯旋、更是一次拯救、一次裁判、一次炼狱般的考验。进入北大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几位同窗,几乎都有着相似的履历:都做过无数年的文学梦,都以为此生已与文学无缘了,都突然地为这个“文学之神”的降临而久久后怕,不敢想象他们是怎样侥幸才“赶上末班车”的。三年读书,辛苦倍尝,战战兢兢,害怕考试,害怕学位答辩,害怕论文不被采用,怕这怕那,他们已经过了那种可以毫无顾忌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他们已不会潇洒,也不敢潇洒了。年近不惑,他的心里,满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望发奋三年,修成正果。

吴福辉自称并不幽默,但对于幽默文字却能够心领神会。他所涉足的领域,本是相当广泛的,从作品鉴赏到作家综论和文学流派的客观描述,从资料的辑佚到相遇时,则焕发出一种特殊的才情,目光炯炯,感觉敏锐而充盈。讽刺小说可以说是吴福辉倾注心力最多并始终光致不减的话题。但是,他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却个个是令人心怵的人物,其中有具有“冰山风格”的小说名家沙汀,有30年代便饮誉文坛的“最大的笑匠”张天翼,更有被尊为“文化昆仑”的学识渊博的讽刺家钱钟书先生。每一位都具备丰厚幽深的底蕴,有研究者文阔驰聘的空间,同时也对研究者提出严峻的考验。但是吴福辉凭着自己的深厚功力,驾驭起这个题目来却是游刃有余。在那篇论沙汀的文章结尾,他甚至情不自禁地把探讨“诗与喜剧的艺术特质”称为“愉快的工作”。吴福辉被评论界称为“讽剌艺术的鉴赏家”。他含英咀华,尤其擅长于从蕴藉深厚的艺术品里悟出个中真味,弹拨出象外之旨,音外之韵。这品鉴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应得自于他的人生阅历。在一篇分析沙汀的文章中,他曾写道:“热情单纯如水一样清浅的青少年,骤然间很难全部领会沙汀的作品,可是,凡亲历过生活的磨难已经在社会的阴暗面之前沉思起来,而又仍旧保持着活力的人,却特别地感受到他的小说回味无穷。”这是夫子自道。

北大对这批“老童生”而言,已经不复是花前月下、湖光塔影般的浪漫情怀,但是由于紧迫意识所焕发出来的激情,却一点也不比弱冠小生逊色虽然,虽然历史造就了畸形的一代,在谈及北大师友时,吴老谈到不幸之中有幸运,他们得以最后见到老一辈学人的风采,一睹大家学为人的风范。第一批光彩照人的硕儒大师,他们有幸得以聆听最后的教诲。他们客串听林庚先生在讲坛上忘情地长吟诗词,看他满黑板的漂亮潇洒的书法,到川岛先生家去问他同鲁迅的轶事,然后起劲地与比他们小十几岁的本科生一块奔教室抢座位,以便听到吴组湘先生场场爆满的小说史课。旧事重忆,吴福辉显得有点兴奋,两眼放光,先自开怀大笑了。谈及学友钱理群、赵园、凌宇、温儒敏等人,他更是神采飞扬,其中趣谈不可胜记。他与钱理群同年,皆以鼾声响亮持久而闻名,每逢学术会议便同居一室,两“鼾”无猜,怡然两得。这些同窗,都经历过人世沧桑,故格外珍惜彼此的友情。王瑶的弟子群内部之团结,陈容之强大,在文学批评界早有定评。他们互相汲取,也相互竞争;相互呼应,也互相激发;虽各具风格,却相处无间。吴福辉坦言,在“偷取”他的几位杰出的同窗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文字的独特叙述风采方面,他差不多是个成功者。

有人说:“人到中年才开始学术生涯而成为卓有成就的学者,几乎可比拟为沙粒在蚌壳里磨滚成珍珠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痛苦,也充满诱惑。吴福辉感到这一代人的尴尬外境,但这种清醒并未使他局促不安,反而使他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宿命。先天的历史枷锁套结在他们的心灵之上,那上面磨砺着他们整个青春岁月。但是这一代人是不知道什么是怨尤的。他们将苦难视为赐予,他们并不准备放弃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他们更珍惜也更反思这个年代曾给予他们的一切。吴福辉的身上,正是折射出一代人敢与命运抗争的坚韧和勇敢,这是一场颇具悲剧色彩的较量。“戴上枷锁的笑”,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绝妙的比喻。但新时期的学人身上普遍存在批判情绪和对思想命题的关注,在吴福辉身上并不强烈。尽管他对现实的文化关怀的介入意识也相当强烈,但他努力保持一种平和温厚的鉴赏心境,一种洗雪过的空静的精神。他的平和正反映着他中年后自信的心态。生命在一点点地消逝,而思想却仍在激剧地运转,他在内心渴望并幻想过一种无忧无虑、闲心读闲书的真正修闲自在的文人生活。

□自信,才会快乐

谁都喜欢快乐,都希望自己每一天都快乐。而快乐却并不这样想,它只对应该快乐的人情有独钟,而对那些失去自信、没有自我的人,它是绝对不予理睬的。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快乐。

要快乐,首先要改变你错误的观念,人们往往非常顾忌自己的缺点,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个无用之人,就象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

假定某一个人有良好的家庭、优秀的学历与高尚的职业,一切生活都非常顺利,那么真可谓是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了。但是,另外有一个人,不过是高中毕业,服务于一家小企业,他和前者比较起来,似乎相差悬殊,然而只要你的想法稍微转变一下,你会发现他也可以改善目前的颓势,并且从获得许多好处。

诚然,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往往会对他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全部,只要你稍微改变自己的想法,随时就会有一条大道展开在你面前。因此,你要学习适时纠正自己的想法与观念。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在待遇上也许有所不同:大企业的福利制度和员工宿舍都较周全,生活环境也很好,置身此企业范围,便可受到充分保护。由于身受此种优惠的待遇,少有人萌生离职的念头。但是,为了维持这样安定的工作与生活,常常要极力压抑自己,“忍人之所不能忍,耐人之所不能耐。”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就不需受到此种约束,而能够自由自在去过自己的生活,如此,也就有了开发自我的能力与积极参与挑战的机会。

所以,只要能够改恋观念和想法,你的立场和情况自然就有天壤之别。

冷静分析一下自己现今所处的情况,并且细心列举出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来,这样你就可以发现自己过去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了。

假如你过去天天生活在愁苦中的话,现在还有改变方式的机会,只要你立刻纠正自己的观念,你的生活就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讲述过信心带给人类的力量的影响。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信念就是截然不同,而我们现在对自我评断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相信美妙,未来就会过着美妙的日子;如果我们自行设限,转瞬之间那些限制就在眼前。所以,若我们相信有可能会成真的事,它就必会如你所思。有些人虽有热情,但对自己的能力怀疑或期许不高,因而从未采取能让愿望实现行动。但成功者不然,他知道所追求的并且相信能够获得,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让自己成功。自信犹如汽油,推动你的人生之车驶向卓越之境。

在考入北大之后,吴福辉格外珍惜来之不易机会,满怀感激地踏上这条布满荆棘却是钟情已久的文学研究之路。对于一个40多岁才起步的研究者而言,他所承受的信心、学识、精力上的压力,可想而知。此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想到已是人到中年,他便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冲动。然而,光有冲动是不够的,内心根深蒂固的空虚感使他在初期也曾步履维艰。而对自我的超越,是一个研究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促进持优胜的研究心理,不比研究本身更重要。由“我怎么赶得上别人”到“你也不比别人差多少”,获得这个意识,吴福辉身上的能量似乎有了新了释放口。他外表温和,甚至有些柔弱,而内在的浙东先民遗留给他的倔强需要激发和调动。过去,他习惯于顺从接纳他人的观点。如今,他动却常起反叛之心,这给他带来从未有过的“独立”的畅快。他天性豁达,现在更加小心地维护它,在众多英才行列中奋争才会不使自己萎缩,他不再相信“宁为牛头,不为凤尾”的虚假的自信哲学。“我珍视健全的学术自信心。”他说。也正是这种自信,使他稳下阵脚,埋头苦干,终于打出一方天地,作出一番不逊于同侪的成绩。也正是缘于这种自信,才奠定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独树一帜的学术追求和学术理想。

成功,永远是美丽的。成功的快乐,永远只属于那些获得成功的人。你自信吗?你就会有成功的机会,你就会有快乐的源泉。

□快乐,源于正确的心态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遇到一些不称心的人,不如意的事,此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呢?

当人们遭到严重的(或一定的)挫折以后所产生的一种失落、无奈、困惑之感,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因而处于牢骚满腹的心理状况,于是老气横秋,怨天怨地,长吁短叹。这些本是一些力不从心的老年人的“专利”,却使血气方刚,本应开拓事业、享受生活美好时光的年轻人,也沾上了这个毛病,就会未老先衰,失去青春的活力,失去人生之乐趣。

他们埋怨不止。

这类青年人却相信“人的命是天定的”,总是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命运不济,总是埋怨自己怎么会生在这个“倒霉”的时期之中。

他们还牢骚满腹。

不仅暮气横秋,而且牢骚特别地旺盛,怪话特别地多,对什么都持不满意的态度,逢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幸,似乎他生到这个世界来就是与这个社会闹别扭似地,到处都渲泄自己的不满,将发牢骚看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必需品。

他们对现实看得过于灰色。

因为心境不好,收到眼中的,尽是社会的阴暗面、黑暗面,对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根本不想看也不想听,讲给他听,他也会用“这是骗人的”这类话将你“弹回来”,因为将社会看得比较灰,因而自己的心境也是灰色的。

他们整天都处于一种“三无”心态。

这类年轻人无理想、无活力、无兴趣。对什么都感到没有劲,生活没有劲,读书没有劲,工作没有劲,甚至谈恋爱交朋友都没有劲,有时在在人类中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厌世情绪”。

从来不想与社会或自己的命运“抗争”。

其身上总是缺乏青春的活力,总是缺乏拼搏奋斗的动力。他们有时也想要自己活得好一点,但是,就是不肯付出“代价”,或者稍稍付出一点代价就会产生“受不了”的感觉了,因而使自己的“抗争”半途而废。

他们失去了调节、减压的功能,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一种消极的循环之中。这种心态,怎会快乐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分析一下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第一,从整个社会来说,这是人们对社会改革开放的复杂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的产物。人们对改革开放或多或少地带有“天方夜谭式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总想在一个晚上就实现这些美好的理想。因此,人们的期望值总是很高很高的。

第二,从我们的大学校园来说,这是“学子”们自身在转型社会的发展、作用产行困惑的产物。从理论上来说,青年人应该是最积极、最富有生气的一代,然而,坦率地说,社会在改革开放的现阶段还没有为当代青年找到或提供一条很好的、有效的参与社会变革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从整个民族的民族素质来说,这是人们缺乏对自己在复杂社会如何提高自己生存能力的失去信心的产物。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由于在我国在“育人”问题上历来采取的“大包大揽、一包到底”的传统,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对人的发展也采取了“计划”的态度,因此,应该坦率地承认,我们社会中有不少人在复杂社会里的生存能力是比较低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很低,承受挫折的耐受力相当地低,个性也特别地脆弱,容易走“极端”,片刻之际的情绪可以高涨得不得了,而一过之后又像掉到“冰窖”里面一样。就是人们在复杂社会缺乏生存能力的一种表现。

第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对当代不良的社会风气一种无奈的反应。

从整个现实来看,当前社会社会风气很不理想,腐败泛滥,道德滑坡,行业精神衰退,敬业精神下降,假冒伪劣横行,似乎到处都不尽人意。不要否认社会的这种现实对当代青年人心灵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涉世不深的、分析能力不太强的、缺乏发展观点的、还经常受到一点这样或那样挫折的年轻人来说,其消极影响就更大了。

正如北大一位教授所说的那样:

怎样能够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可真是一门高深复杂的学问。单单叫你要快乐,叫你笑,微笑,以及大笑是没有用的。假使你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假使你看不见你自己的全世界的前途,你对人类的善良美好失掉信心,你觉得自己很琐碎、卑微、无聊而又堕落,你可能笑,然而你笑出来的不是快乐,至少你的笑不能使人快乐。

只有正确地对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克服以上所提到的困难,从而快乐地生活。比如说:

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志向立得高一点,让自己人生的目标坚定一点、现实一点、高一点,那么自然能克服那种消极的心境。

北大一学者说过:“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的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的确,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志向充满信心,而不满足于苟安偷生,那么他就能禁得住任何的“风吹雨打”的。

而且看问题不要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消极面,这些东西的确存在,然而必须看到,我们的社会不是正在飞快的发展、大踏步地前进吗?要看到,中国现在的社会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好得多,因而中国还是很有希望、大有希望的。一个人如果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心态自然会变得正确。当你能够坦然面对一切时,还会有什么苦恼呢?

给自己些压力,以求发展,譬如说,有不少外地来的大学生很想留在北京深造、发展,然而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对外地的学生采用“指标”的方法进行“适度控制”,对社会管理者来说,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无奈的选择,然而对外地学生来说,直接留京不行,难道你就不能采取考硕士生、博士生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夙愿”吗?这就逼使你将学问做得好好的、扎扎实实的,如果真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自己对自己的将来就会很有信心,也就在奋斗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快乐。

对年轻人来说,年轻本身就是一种资本,要充分利用它、珍惜它,在大好的学习时机中,充分利用青春精力充沛的发展时期,好好学习,将该学到的本领都学到手,增强一点自己的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有了强大的“实力”,他的选择机会、发展机会就会大大地增大。那你的生活中就会少一份忧愁,多一份快乐。

请展开你紧皱的眉头吧,不要陷入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而心烦意乱,情绪消沉。也许下面这个故事会使你更深地体会“选择人生正面”的积极意义。

这个故事是一名留美的北大学生讲述他的美国朋友的经历。杰里是个饭店经理,他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回答:“我快乐无比。”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看事物的正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杰里,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就是选择,你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有一天,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的歹徒拦住了。歹徒朝他开了枪。幸运的是事情发现较是,杰里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杰里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体内。6个月后,那位北大学生见到了他。并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那们北大学生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他想了些什么。杰里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杰里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以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杰里就这样活下来了。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生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你消极,生活便会暗淡;你积极向上,生活就会给你许多快乐。

□快乐的力量

快乐是无形的,但快乐是有力量的。而且快乐的力量又是超乎想象的。它可以使你的心灵永葆青春,使你的生命光彩夺目,使你的周围落满成功的阳光。

我们永远无法阻止岁月带走我们的青春容颜,但是我们却可以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灵。但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在人还没有变老之前,心却先老了。其实,很多人都有一种心理定势。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45岁就一定老了,到50岁就日落西山了。

我们的心理往往在加速自己的老化。北大一位老学者所说的:“你害怕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就会降临到你头上。”有的人总是害怕变老,为变老做着准备,寻找着它的一点点蛛丝马迹,猜测着它的到来。于是,这样的人很快就变老了。

思想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来不要认为自己太老了,不适合做这样那样的事情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会从你的皱纹和你苍老的表情上表现出来。我们就是自己所想象的样子,我们会变成自己所想象的样子。这是许多人公认的事实了。

不要压抑自己的欲望,像年轻人一样行动,不要以为自己太老了,不适应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吴福辉在谈到在北大学习时的情形,回忆到:由于历史的原因,自己不惑之年才得以进入北大,和那些弱冠小生相比,的确老了,但由于紧迫所焕发出来的激情,却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与比他们小十几岁的本科生一起争抢时间学习使得自己的心也年轻了起来。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家庭的聚会上,成年的孩子们要求自己的父亲一起和他们玩耍。他们的父亲都60多岁了。“噢,一边去,一边去!”他说,“我太老了,不能再玩那种游戏了。”但是他们的母亲却加入了他们的游戏中,她像孩子们一样的热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她的眼睛中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年轻。她的年龄与孩子们的父亲相差无几,但是却为什么显得比孩子们的父亲年轻那么多?因为她们在像孩子一样嬉戏。一种年轻的感觉,和年轻人在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和娱乐。年轻的精神是有感染力的。

北大一位耄耋老教授在回答“永葆青春的秘决是什么?”时说,主要的原因是,“要保持愉快的态度,要对自己满意。我从来没有感到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躁动、野心、不满、优虑,所有的这些都使皱纹过早地爬上了额头。皱纹不会出现在微笑的脸庞上。微笑是年轻的讯息,自我满足是年轻的源泉。”

我们需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这种知足不是迟钝,而是一种从虚荣、狭隘、担忧和焦虑中的解脱。这些东西是我们成长的绊脚石。这位老寿星所批评的野心是自私和虚荣的温床。那些过分野心勃勃的追逐着虚名、地位和个人的权势,却不想做一个高尚而有爱心的人,正是虚荣和野心损耗了他们的生命,使许许多多的人还没有到50岁就已经老态成钟。简朴的生活是最完满、最高尚和最有利益的。

热爱工作,永不停息,这让你的生命之树常青。50岁的人们呀,不要总是说你已经力不从心了,你需要休息了。不要以这为理由放弃工作。当你需要休息的时候就去度长假,但是不要放弃工作。这就是生活,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够永葆青春。北大一位女学者说:“我永远不会变老,因为我喜欢自己的事业。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永远不会感到疲倦。当一个人幸福、充实和永不疲倦的时候,当他的精神永远年轻的时候,皱纹怎么会爬上他的额头呢?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那不是我精神的疲惫,而是我身体的疲惫。”“我们不会去计算一个人的年龄,除非他没有任何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岁月不能让我们变老,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让我们变老。”“贪婪无度会消耗一个人的青春,缩短一个人的寿命。有的人沉浸在过去的痛苦生活中不能自拔,于是,皱纹过早地爬上了他的脸庞,他的眼睛失去了光彩,脚步失去了弹性,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不知道怎样留住自己的青春,所以我们才会变老,就像我们不知道怎么样留住健康,所以才会生病一样。无知和错误的思想导致了疾病。一个思想达观、爱护身体的人怎么会容易得病呢?如果他的思想永远是年轻的,那么即使是一个老人也能够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活力。据说长寿的人都是乐观的。如果你能够摒弃失望,用乐观的心态和洋溢的笑脸去面对困难,皱纹怎么会爬上你的额头呢?要知道,快乐是长寿的源泉。”“留住你的爱心,保持一份浪漫的心情。它能够抚平你脸上的皱纹。如果你的思想沐浴在爱的光芒中,如果你能够对芸芸众生播撒你的爱心,那么你将会充满活力。但是,如果你的心灵干枯了,如果你失去了同情和爱心,如果私欲和贪婪占据了你的心灵,你就会未老先衰。任岁月流逝,世事沧桑,一颗沐浴在爱意中的心灵青春永驻。”

要留住岁月的脚步,请你看一看充满希望的前方,而不要后悔过去,请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多味的调料。单调和冷漠让你容颜早逝。居住在城市中的女人能够青春常驻,因为她们过着多姿多彩、充满乐趣的生活。而住在偏僻乡下的妇女过着单调乏味又刻板的生活,心灵得不到滋润,容颜易逝。这种单调的生活使人变得愚蠢。与脑力劳动者相比,那些常年在户外坚持体力劳动的农夫生活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中,而寿命去不及普通的脑力劳动者长。

当人们问古代一位长寿智者永葆青春的秘密时,他说:“我的秘密是每天坚持学习一些新东西。”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如此的观点。

这句话中包含着真理。健康的活动增加了心灵和体质的力量,让你灵活敏锐。如果你要留住岁月的脚步,你必须要乐于接受新思想,开阔心胸,多一些爱心和同情心,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探索真理。

欢乐是延缓衰老的良药。一个成天快乐的人才能够留住岁月的脚步。他必须驱除担忧、嫉妒和仇恨。这些东西令人痛苦,让人衰老。纯洁的心灵、健壮的身体、宽广的心胸和坚强的意志是年轻的源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过快乐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命的乐趣,都有同等的机会拥有快乐。如果你愿意,请做一个快乐的人,为我们的人生事业的成功增加一份力量。

□快乐是你的本质

快乐是人的天性,襁褓中的婴儿便会哭,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最纯真的哭。“人之初,性本善”,人本应该是快乐的。要把握住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性,让生活变得更美丽,让生命变得更多彩多姿。“不要让悲伤占据你的心灵。要征服它们,要主宰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让那担忧的焦虑随风去吧,要抛弃愤怒、焦躁和恐惧;要远离焦虑、沉重和自私;更要避免与愚蠢、虚假、错误、虚荣和肤浅为伍;还要勇敢地抵制使你失败的恶习和使你堕落的念头,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人生旅途中是多么地轻松、自由,你是多么自信!”“如果你有悲伤的经历,请你忘记它!如果你的演讲、你的演唱、你的书本和你的文章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你曾经尴尬;如果你曾经失足;如果你被诽谤和谩骂,请不要耿耿于怀。对这些事念念不忘,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占据你的快乐时光。抛弃它们吧!把它们彻底赶出你的心灵。如果你曾经因为鲁莽而犯过错误;如果你被人咒骂;如果你的声誉遭到了毁坏,不要以为你会永远得不到清白,勇敢地走出失败的阴影吧。重新开始,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拿得起,放得下,你才不会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不管过去的一切多么痛苦,多么顽固,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要让担忧、恐惧、焦虑和遗憾消耗你的精力。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未来的创造中去吧!

沮丧的面容、苦闷的表情、恐惧的思想和焦虑的态度是你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是你弱点的表现,是你不能控制环境的表现。它们是你的敌人,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北大的一位学者的演讲内容中的一部分。他还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沮丧的年轻作家说,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看到牧场的牛也觉得嫉妒。“我常常长叹一声,希望我也是一头牛。”他说。一天他问一个农夫:“是什么让这些牛这么自得其乐呢?”农夫回答说:“噢,它们从咀嚼中得到快乐。”

我们许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不能够像牛那样从咀嚼中自得其乐,抛弃一切的痛苦和焦虑,享受生活。我们失去了天生的快乐的本质,在茫无目的地为自己寻找没有希望的精神家园。

许多人无法做到超然处世。他们整日处于肌肉僵硬、神经紧张的状态,担忧、紧张和焦虑像幽灵似的困扰着他们,使他们不能解脱。

一位北大教授引用安德鲁·卡内基说:“我年轻的同事们在工作,我也在工作,但我却在欢笑中工作。我告诉你们,没有笑声的地方,就没有成功。”那些在工作中寻求乐趣,让快乐驱除自己不适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只有我们喜欢工作,只有我们能够轻松地对待工作,我们才能够做得最好。

乐观的人总是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随时准备扭转败局走向成功,所以,他们总是处处受到欢迎。他们不仅自己快乐,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对一个人来说,天性的开朗愉快是一种无价的福祉。当灵魂把窗户敞开,让阳光进来,使周围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它幸福快乐的样子,这样的灵魂不仅会感到幸福,它还具有作出善举的强烈愿望。它会为他人祝福,“带来欢乐的人是有福的”。

俗话说得好:“快乐的心灵就像良药一样易使病人康复。”如果我们把痛苦紧紧抱在怀里,按照心灵的内在规则,我们心里念念不忘的总是不幸的想法,它会像潜流一样悄悄渗入我们的灵魂,并且越升越高,直到把我们完全淹没。

有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以来,有一位贫苦的盲眼小贩一直在大街上没街叫卖针头线脑一类的东西。陈岱孙先生一度非常可怜这个人,有一次甚至和这个人谈起他的处境。但令陈岱孙先生始料不及的是,他发现这个人非常快乐。那人说他有一位贤能的妻子,他通过小生意赚到了钱也足够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如果他过分抱怨的话,就会觉得自己不知足,会让人瞧不起。“让我开怀大笑吧!”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因为他对每个人都心存善意,对每个人都露出友好的微笑,每个人都喜欢他。

真正的热爱生活的人是快乐的。生活本身从来没有教人心情抑郁、面容沮丧,他教我们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生活里弃满了明媚的阳光。一颗真正的热爱生活之心就像阳光一样明快我们能够放声大笑,这种能力具有更重要的价值。一位专家指出:这是大自然要锻炼我们内心的机能,同时为我们提供欢乐。笑先从肺部和气管开始,然后带动肾、胃及其他内部器官很快地震动。当我们笑的时候,心脏跳动得更快,把血液勃勃地输送到全身,呼吸随之也加快,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更多的热量。笑使我们的眼神变得明亮,使胸怀舒展,并且会把我们称之为健康的“身体内在平衡”重新恢复,而健康就是身体各个部位协调配合的结果。对病人来说,一个心情乐的医生往往比他所开的处方对病人更有好处。快乐是一个人的本质,不曾快乐的岁月完全是虚度的。如果没有快乐这种品质,人的一生将会在黑夜中完成。

□在工作中品味快乐

“天生我才必有用”。用于什么呢?当然是工作之中。北大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杰出者,而这些杰出,正是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中显露出来的。没有工作,就没有杰出。而一个人一旦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去的时候,他是最快乐的,是满足的快乐,是成功的快乐。

失败有许多共同的原因: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生活呆板,没有娱乐,生活缺乏规律,放纵无度等等。充沛的精神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了鲜活的色彩。一个人不论他的包装看起来有多好,如果没有内涵和气质,而是矫揉造作,那么我们是不会喜欢这样的人的。他也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无论是一幅画、一个雕像、一首歌、还是一首诗,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它缺乏生命力,我们就不会觉得他美。但是如果相反,一个人充满活力,自然轻松;如果他的体内跳动着生命的音符;如果他的精神散发着鲜花和青草的芬芳,我们会用整个心灵去热爱他。

许多人的生活中最大问题就在于枯燥无味。缺乏活泼的生命力,显得干涩枯燥,毫无生机。人们很容易看他所流露的疲乏和无奈的感情。一个劳累过度、体质虚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精神来工作的。

每天你是否能够精力充沛地工作呢?你是全力以赴呢,还是心不在焉?许多人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因为生活不规律,缺乏睡眠,营养不良等等,损害了他们的能力。每天早上,他们总是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们尽力使自己愉快起来,但却做不到。他们总是显得虚弱、冷淡、乏味、迟钝、缺乏热情,那些早上总是无精打采地去工作的人怎么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呢?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他怎么会取得成就呢?他们又怎么会快乐呢?

出色的工作不是凭一腔热情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保证。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受到不良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的影响,他怎么会做出高质量的工作呢?你健康不佳将会在你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不论你是在写作、在买书、在教学、在研究、在歌唱、在雕塑、还是在掘壕沟,你都能感受到体质状况对你的影响。

许多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本来才华横溢。但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呢?认识他们的人却发现,他们的理想在消失,他们的自我要求越来越低,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生气勃勃了,所以他们作品的质量自然就下降了。一个人让自己骑的马整天都在奔跑,没有得到休息,没有草料和饮水,还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它。那么,到了傍晚,这匹马再也不像早上那样四蹄生风了,而是变得脚步拖沓。这并不奇怪吧?

我们面对任何重要完成的任务时都应该这样。一个人只有在身体状况良好、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状态下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如果一个人心虚气短,精神倦怠,意志消沉,精神抑郁,他只能制造出垃圾。

一个人应该养精蓄锐,以高度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那么他的工作会有成就,他的生命会更有意义。

要取得最大的成功,要在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要保持自己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就要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是你工作成功的基础,也是你获得快乐的前提。

工作!工作着的人是更健康的人,是更快乐的人。“工作的神圣性是难以言说的。”北大的学生认为有工作可做、有生活目标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会继续做下去。工作本身就是生活。除了从工作中得来的知识,我们还可以从工作中得来满足,得来自信,得来成功,得来值得品味的快乐。

□寻找属于你的快乐

快乐是属于每个人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你的快乐就蕴藏在生活中。寻找属于你的快乐,就要到生活中去。

这段话是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毕业生在其毕业论文中的表述。是的,生活是平实的,但平实中却蕴含着许多东西。

生活就是生活,它像泥土一样真实而粗糙,如果你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你就会难免失望。像自然界有风雨阴晴一样,生活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如果你对此没有思想准备,你可能就会彷徨悲观。生活也不会总是充满着戏剧性的高潮,更多的时候它是平凡琐碎的,甚至显得沉闷。你怎么可能指望它天天都如狂欢节一般呢?

但这并不是说生活就是一桩枯燥乏味的苦事。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许许多多的快乐,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而要发现它,关键在自己。

北大一学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一位老人,问他:“年青人,干吗不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这从何说起?”青年问。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你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1000万了,你还不高兴吗?”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那青年在思索。

是的,你本身就是财富,它不但可以创造物质上的财富,使你拥有金钱,也可以创造精神上的财富,使你快乐。有一个人,日子过得烦闷而无趣,他要去找找那些快乐的人,问问快乐的秘诀。他想,国王尊贵而富足,一定快乐。他见到了国王。国王却说:“我一天要面对那么多要处理的事,我还时时要操心王位是否牢固,我晚上觉都睡不安稳,哪有快乐可言?”他又想,流浪汉一天无忧无虑的,一定快乐。但流浪汉却说:“我连今天晚上到哪儿睡觉都没着落,我哪会快乐?”这个人搞不懂了,世界上真没有快乐的人了吗?我上哪里能找到快乐的秘诀?这时一个老者告诉他,国王也可以快乐,只要他不被权力和金钱迷住了心灵;流浪汉也可以快乐,只要他不被贫困压倒。快乐不快乐,就在你自己。

的确,你自己不但可以创造财富,而且你自己还是这些财富的指导者。生活是你自己的一切,都在你自己。

能够发现生活快乐秘诀的一位北大导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银行家,在51岁的时候,财富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到52岁的时候,他损失了所有的财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债务。但是,他决定要东山再起,不久他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当他还清最后300个债务人的欠款后,这位金融家实现了那伟大的承诺。有一次,一位客人问他,他的第二笔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回答说:

这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改变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天性。从我早期谋生开始,我就认为要以充满希望的一面来看待万事万物,从来不要在阴影的笼罩下生活。我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相信,实际的情况比一般人设想和尖刻批评的情况要好得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财富,只要去工作就一定会发现财富、获得财富。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记住:总是要看到事物阳光灿烂的一面。“这个世界应该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们懂得保持快乐是他们的责任,懂得开开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也是他们的责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美妙多了。自己保持快乐,是让别人幸福的最好保证。”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快乐开心的人在我们的记忆里会留存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更愿意留下快乐而不是悲伤的记忆,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勇敢而愉快的人们,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柔和的亲切感“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诗人胡德说。

北大一位老教授告诫年轻人说:“我们应该养成习惯,面对所有的打击我们都要坚韧地承受,面对生活的阴影我们也要勇敢地克服。要知道,任何事物总有光明的一面,我们应该去发现光明的一面。垂头丧气和心情沮丧着非常危险的,这种情绪会减少我们生活的乐趣,甚至毁灭我们的生活本身。”

到处都有明媚宜人的阳光,勇敢的人一路纵情歌唱。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他也会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跳动的心灵一刻都不曾沮丧悲观;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他都会觉得工作很重要、很体面;即使他穿的衣服褴褛不堪也无碍于他的尊严;他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再让我们看看北大人的生活态度。辛勤耕作的田园生活,是有真正的快乐的,但你如果没有潇洒的态度,你就只会成为苦不堪言的忙人。读书学习是有真正的乐趣的,但你如果不懂得玩味,你就会成为视它为无趣的粗俗之人。一山一水都有可以赏玩的情趣,但你如果不会领会,你也就只能辜负它的妙处瞎玩。吟咏诗歌可以有真正的心得,但你如果不能体会理解,只会把它看做是无聊的套话。

你看,生活快乐不快乐,全在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的理解。

古人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清朝人金圣叹是一个对生活永远持乐观态度的人,他潇洒达观,十分懂得玩味和领会生活的乐趣。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十天雨,对坐无聊,他便和朋友一件件说日常生活中的乐事,一共列出了三十多件“不亦快哉”(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的事。

比如:夏七月,天气闷热难当,汗出遍身。正莫可如何时,雷雨大作,“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独坐屋中,正为鼠耗可恼,忽见一猫,疾趋如风,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上街见两个酸秀才争吵,又满口“之乎者也”,让人烦恼。这时来一壮夫,振威一喝,争吵立刻化解——不亦快哉!

饭后无事,翻检破箱子,发现一堆别人写下的借条。想想这些人或存或亡,总之不会再还了。于是找个地儿一把火烧了,仰看高天,万里无云——不亦快哉!

夏天早起,看人在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冬夜饮酒,觉得天转冷,推窗一看,雪大如手,已积了三四寸厚——不亦快哉!

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还债毕——不亦快哉!

读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一部侠客小说)——不亦快哉!

……

在金圣叹眼里,平凡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快乐。这恰好印证了北大人一直相信的一句话:“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我们还要唉声叹气吗?我们为什么不做个快乐的人呢?生活中有不顺,有烦恼,有压力,但只要你保持愉快的思想,你就会发现更多的快乐。

永远不要忧虑,永远不要发牢骚。如果我们一直向上看,生活积极乐观,工作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幸福的关照。地底下的种子从来不怀疑,总有一天它会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幼苗,长出枝叶,并且一定会开花结果。它从来不问自己,怎么才能突破压在头上的厚厚的土层。它从不抱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顽固的石头和沙砾,而是不断地把自己柔嫩的根须一点一点向上顶出,透过石头和沙砾,坚韧勇敢地成长着,直到露出地面,长出枝叶,并开花结果。从这颗幼小的种子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从无名之辈成为社会名流、从无知愚味变得文明开化的成功奥秘。

快乐是属于你的,你自己的快乐只有你自己才能寻找得到,如果你自己放弃了,那么谁也帮不了你。

□快乐才是最好的财富

拥有财富,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也是当今许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财富也就成了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怎样看待你财富呢?这又是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衣食富足却抑郁不乐,而有的人虽然清贫,每日粗茶淡饭,却又幸福快乐,那么,到底怎样对待我们的财富呢?北大的一位博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同许多美国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这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他们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这更清醒过。

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桩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放弃了财产,而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越多。

明智的前人对于财富的看法值得我们理解和学习。“对于财富,我充其量只能把它叫做美德的累赘。……财富之于美德,犹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不可无,也不可能在后面,但它却妨碍行军。不仅如此,有时还因顾虑辎重,而丢掉胜利或妨碍胜利。”“巨大的财富若不分发出去,也就没有真正的用处。”

世界级的时装大师范思哲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光是他收藏的名画古董家具,就价值连城。但他除了能亲眼看见这些财富外,还能得到什么呢?一个谜团重重的枪杀,使他的财富立刻变成了“他人的财富”。最近,他的收藏品在著名的索罗比拍卖行拍卖,所得据说都要捐给慈善机构。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要在培根看来,死后损款的人是慷他人之慨,而不是慷自己之慨。“不要把给慈善事业的捐款推迟到死后。”这就是培根的观点。“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北大老学者给年轻人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建议。正如常人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去是财富,而你得到的却是财富永远买不到的快乐。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财富当一个人因为幸运而发了财之后。他们面对的实际问题就是:发财是为了什么?对于只能做做白日梦,梦中摸彩中奖的普通工薪阶层,这话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当你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变成一个相当严肃的大难题了。你只能吃3顿饭,雇一群佣人,去有数的几个地方旅游,住为数有限的房间,每次睡觉你只能躺一张床。

执著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死,松不开手。人生对于财富,也应有一种能够“舍”的态度: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少追求一些物质利益,多积累些精神财产。

这种教诲确是不易领受的。尤其当我们正年轻的时候,满以为这个世界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满以为我们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业都一定会成功。而生活的现实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们的面前——于是:

我们在经受“失去”中逐渐成长,经过人生每一个阶段,我们只是在失去娘胎的保护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后又要讲一系列的学校学习,离开父母和充满童年回忆的家庭;结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又只能看着他们远走高飞。我们要面临双亲的谢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对自己精力逐渐的衰退;最后,我们必须面对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们过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梦都将化为乌有,我们的财富只成为云烟散去。

人生决不仅仅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测的变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而生存下来,我们也通过孩子而生存下去。我们建造的东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它们得以久远的生存。我们所选就的美,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泯灭。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请接受前人们的告诫:不要枉费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质,多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赋予人生以意义,只有理想才使生活具有永恒的价值。

曾就读于北大的一位学者指出: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的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

人生是如此的神奇,这神灵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润于美之中,我们当然要紧紧地抓住它。这我们是知道的,然而这一点,又常常只是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才为人觉察。可是一旦觉察,那样美好的时光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凋谢了的美,逝去了的爱,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生活的馈赠是珍贵的,只是我们对此留心甚少。人生真谛的要旨之一是:告诫我们不要只是忙忙碌碌,以至错失掉生活的可叹、可敬之处。

这使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个有钱人,每天早上经过一个豆腐坊时,都能听到屋里传出愉快的歌声。这天,他忍不住走进豆腐坊,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在辛勤劳作。富人恻隐之心大发,说:“你们这样辛苦,只能唱歌消烦,我愿意帮助你们,让你们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说完,放下了一大笔钱,送给小夫妇。这天夜里,富人躺在床上想:“这小夫妇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们的歌声会更响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经过豆腐坊,却没有听到小夫妻俩的歌声。他想,他们可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今天要睡懒觉了。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有歌声。富人好奇怪。就在这时,那做豆腐的男的出来了,拿着那些钱,见了富人,便急忙说道:“先生,我正要去找你,还你的钱。”富人问:“为什么?”年轻的豆腐师傅说:“在没有这些钱时,我们每天做豆腐,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踏实。自从拿了这一笔钱,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还要做豆腐吗?不做豆腐,那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呢?如果还做豆腐,我们就能养活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放在屋里,又怕它丢了;做大买卖,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和兴趣。所以还是还给你吧!”富人非常不理解,但还是收回了钱。第二天,当他再次经过豆腐坊时,听到里边又传出了小夫妇的歌声。

这对夫妇的歌声音说给我们一昧追求财富的心灵一个启示:快乐是一种比金钱还要宝贵的,拥有快乐的人生,是充实而又富有的。

□笑对人生,快乐生活

北大的很多学生把“笑对人生,快乐生活”作为自己的座佑铭。他们这种积极快乐、热爱生活的态度,无不使他们的生活充满生机与阳光。这也许正是北大多出长寿学者的秘诀吧。和任何一个快乐生活的北大学生谈话,他都会给你讲出一连串关于快乐生活的名家名言:“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这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说的。“笑,实在是仁爱的表现,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桥梁。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这是英国诗人雪莱说的。“善说笑话的人,往往有先见之明。”“心里最好常保快乐,如此就能防止百害,延长寿命。”这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的。“对付残酷的贫困,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笑。谁要是因为穷而郁郁不乐,那就是贫困已经把他抓住,并把他吞噬下去了。”这是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说的。“一阵爽朗的笑,犹如满室黄金一样眩人耳目。”这是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的。“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这是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说的。

开心地笑吧,“不要使冰霜结在你的脸上。”这是一位北大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他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先生,得了病,头痛、背痛、茶饭无味、萎靡不振。他吃了很多药,也不管用。这天听说来了一位著名的中医,他就去看病。名医望闻问切一番后,给他开了一张方子,让老先生去按方抓药。老先生来到药铺,给卖药的师傅递上方子。师傅接过一看,哈哈大笑,说这方子是治妇科病的,名医犯糊涂了吧?老先生赶忙去找医生,医生却出门了,说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老先生只好揣起方子回家。回家路上,他想糊涂医生开糊涂方,自己竟得了“冲任失调”的妇女病,禁不住哈哈乐起来。这以后,每当想起这件事,老先生就忍不住要笑。他把这事说给家人和朋友,大家也都忍不住乐。一个月后,老先生去找医生,笑呵呵地告诉医生方子开错了。医生此时笑着说,这是他故意开错的。老先生是肝气郁结,引起精神抑郁及其他病症。而笑,则是他给老先生开的“特效方”。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这一个月,老先生光顾笑了,什么药也没吃,身体却是好了。

你看,笑对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心情,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我们事业的成败,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们忙忙碌碌地生活在这个世上,每一天都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们要维持自身和家庭的生活水准不至于太低,我们要时时提防天灾人祸的发生,我们面对着生老病死的困扰,我们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不懂得调节自己,苦恼、忧愁、烦躁、愤怒、痛苦……这些不良的情绪就会严重地损害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像老话说的“愁一愁,白了头。”而最好的自我调适方法,就是笑,就是快乐地生活。

明人何伟然说,处世的方法,就是“微微一笑”。我们并非古代的隐士,我们在这里不研究出世法,我们研究处世法,就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活得幸福,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笑”。笑,是日常生活的安全阀,它可以减轻或除去有损健康的不良情绪,它让我们怀有与人为善之心,让我们拥有幻想和松弛,在沉重的压力下得到休息,它也让生命变得趣味盎然……

俗语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的确,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口常开,是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笑,使肌肉变得柔软,身心在极度放松的状态下,很难引起焦虑。

只要你笑,就多一份觉醒,对这个世界更有安全感。世界也会分享我们的感觉。

文学大家钱钟书说,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

我们都熟悉那个永远是乐呵呵的大肚子弥勒佛,他的哲言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笑对人生,应该是我们的处世态度。它首先是一种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是对人对己的宽容大度,是不计较得失的坦然心胸。笑的修养,也是人品的修养。强笑,装笑,皮笑肉不笑,甚至不怀好意的奸笑,得意忘形的狂笑,溜须拍马的谄笑……这些虽也是“笑”,却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幽默,那些低级下流的黄段子,那些幸灾乐祸的“黑色幽默”,那些诽谤他人的“帖子”,也是为“真笑者”所不齿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而商品时代培养出来的商品情结,往往使人只看重金钱和物质,连“笑”也变成了“商品”或推销商品的手段。这种情况下,现代人变得越来越不会笑了。我们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