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欣赏绘画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0:27:28

点击下载

作者:杨辛,谢孟 主编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你如何欣赏绘画艺术

教你如何欣赏绘画艺术试读:

第一节绘画概说

当原始人类还居住在洞穴里的时候,他们就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距今两万多年的洞窟壁画、数千年前的彩陶上的图案和形象,都是人类早期绘画的例证。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材料逐渐从简单到多样,绘画的种类也随着不同的艺术功能要求丰富起来。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铭史记实、展现生活中人物和景象的意义,而且给予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帮助人理解社会、历史和人生。

什么是绘画?概括地说,绘画是运用笔触、线条、形体、明暗、色彩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绘画区别于雕塑、建筑等其他造型艺术的特征是其实体的平面性,即画家是在平面的材料上(如画布、画纸、墙面等)进行描绘。通过描绘,画家创造了一个视觉空间,即画面上的形象构成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的,但却是视觉上的,也即虚幻的空间。由于画家表现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绘画作品呈现出的空间面貌也各具特点。当画家较多地依据所见的真实景物进行描绘时,画面上的形象在形体、质地、空间位置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真实感;当画家侧重于表现主观感受或侧重于艺术语言自身的形式意味,如强调线条的运动趋势、色彩的自身表现力时,画面上的形象就与真实的景物相去较远,感人的只是形象所呈现出的艺术语言或形式。但是,无论绘画中形象的真实感如何,绘画的真实都已不是我们面对的生活的真实。艺术家在创作时,融会了他的情感,绘画中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因而,无论画面上是人物,还是风景、静物,只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或情境,就能引发欣赏者的联想或想象,直接撞击欣赏者的心扉,使之产生与作品的共鸣。由于绘画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三度空间的艺术,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为“视觉空间的艺术”。

根据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绘画可分为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版画、壁画等;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或对象,绘画可分为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山水画)、花鸟画、静物画等;还可以按照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分类,如中国画、日本画等。在这许多种类中,有几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也是欣赏中常见的,有必要作简单的介绍。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通常指的是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可称“水墨画”或“彩墨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为我国特有的笔、墨、纸、砚和绢素。其中宣纸可分为熟、生两种:熟宣适于层层敷染墨和彩,工笔重彩画往往用熟宣制作;生宣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笔触纸面即形成水墨或色彩的痕迹,适合以写意的方式加以书写。中国画主要使用毛笔进行创作,比起油画笔,狼毫、羊毫的毛笔具有特殊的效能,它能自由地勾画出线条,酣畅地书写。用笔在平面上描绘,不外乎用点、线、面三种手段,中国画的造型也是依靠这三者的密切配合,但不同于一般西方绘画的是,它以墨线为主体,因为“点”容易零碎,“面”容易造成模糊或平板的感觉。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通过线条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等变化,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质感,表现创作者的感情。在水墨一体的中国画中,墨是基本的色彩,通过水墨的皴擦点染、干湿浓淡等变化,塑造体积,烘染气氛。墨中有丰富的色彩,“墨分五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画的画法与书法的用笔用墨乃至章法、结构等,均有共同之处,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修养是从事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家的基本功。

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质地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对于我国来说,油画是外来画种,油画在欧洲产生的确切时间至今未定。15世纪以前,欧洲的绘画材料是矿粉质颜料,用胶水或蛋清调和。1430年左右,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运用亚麻仁油调色作画,效果更佳,调好的颜料不易凝固,可以层层重叠,画好后又不易褪色,有经久的新鲜感。这种技法很快传到意大利等国,经过许多画家的实践后更加完善,油画由此成为西方的主要画种。在照相机未发明的时代,具有很高写实性能的油画是“留影千古”的主要手段。油画能够传达出物象形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油画家或用宏大的构图再现帝王征战、君主加冕、宗教庆典等壮观场面,或写风景、静物以及日常生活风情于小幅中,至于人物肖像,更是油画的擅长。从油画被发明至今,不过四百余年,但保存下来的油画作品却难以计数。

欧洲油画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古典主义写实和浪漫主义写实的发展阶段,从19世纪印象主义之后发生重要的转折,逐渐走向表现、象征、超现实、抽象、超级写实,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后又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西方既存在着具有深刻哲理、塑造技巧严谨缜密的写实油画,也流行表现性和抽象性的油画作品。同时,油画艺术也受到了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和装置艺术(Institution)的挑战。

欧洲宗教题材油画,在明代即由传教士带到中国,大约在清代中叶,油画技法开始在我国传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独立的画种。从那时起,中国先后向国外派出不少留学生学习油画艺术。时至今日,我国油画已得到了很大发展。

20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大致分三个历史阶段:(1)1900—1949年,油画开始扎根于中国土壤,艺术家以前往法国、比利时等西欧国家和日本学习的归国留学生为主体。(2)1949—1976年,受俄罗斯和苏联现实主义油画影响,流行表现政治和描写工农劳动内容的现实主义艺术。(3)1976年至今,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油画呈现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

壁画是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质地壁面上的绘画,绘制所用的颜料比较多样。保存至今的世界各地的壁画不仅证明它的产生年代极早,而且具有装点各类建筑,集记载历史、宣传教育与装饰审美为一体的功能。根据壁画所绘的场所,可分为殿堂、墓室、寺观、石窟等壁画。壁画的表现技法多样,各种材料都可以运用,典型的有油质、粉质、白描、堆金沥粉等。壁画往往与雕塑、建筑相关联,服务于建筑整体的构思,构成综合性的环境艺术。

水彩、水粉画是以水调和颜料创作的绘画,大多画于纸上。水彩画特别借助水对颜料的渗溶效果及纸的底色,产生画面的透明感及轻快、湿润的艺术特色。水粉画颜料有一定的覆盖力,又易于被水稀释,可用干、湿、透明、厚积等不同表现方法作画,其特点兼有水彩的明快和油画的浑厚。

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形象后印制而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连续重复印制。根据版材的性质与刻印方式的不同分为若干品种,主要有木刻、铜版、石版等。木刻是常见的版画,在枣木、梨木或胶合板上刻去形象之余的部分成凹版,留下有形象的凸版,用油质或水质颜料拓印于纸上。它一般有造型简括、明暗强烈、有刀刻韵味的特点。铜版画是在铜版上用腐蚀液腐蚀出表现形象的凹线后印制而成,也有的直接用刀在铜版上干刻。铜版画比木刻画细腻、层次丰富,主要以光影明暗效果为艺术特色。石版画是用特制的墨笔在石面上作画后进行化学处理,使墨笔画出的形象可以印制在纸面上。石版画也具有层次丰富、表现力较强的特点。与其他画种相比,版画作品的造型往往概括洗练,艺术风貌明快、单纯。

20世纪以来,版画技术获得极大发展,现在流行的丝网印技术和综合质材版画,是新的版画品种。

素描又称单色画,广义上指的是以任意一种材料作单色的描绘,狭义指用铅笔、钢笔、木炭笔等在纸上绘出形象。它一般是画家的写生之作,即面对人物或风景描绘而成,是一种带有研究性的绘画基础训练作品,有时也指画家构思大幅创作的草图。优秀的素描作品不仅是习作,而且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素描是时间较长的作业,短时间的通常称为速写。

壁画、版画、水粉、水彩和素描等,有的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有的从欧洲引进,但在20世纪经过中西融合大思潮的洗礼和中国艺术家的长期探索,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民族风采的艺术品种。

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材料、工具不断涌现,新的绘画品种也不断产生。诸如电脑画、全息照相图画等。还有的绘画引用实物拼贴、浮雕等手段,成为由综合材料制作的绘画。

第二节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的视觉空间特征决定了绘画欣赏的方式是看,因而提高绘画欣赏力的唯一方法也是看。当然对于看者即欣赏者而言,面对风格各异的作品,欲获得欣赏的愉悦,达到欣赏的层次,则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

一、首先,要了解和体会绘画的基本原理,以及绘画语言中的似与不似、写实与写意的辩证关系

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创造,均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的主观发挥。客观现实是范本,但必须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提炼,对范本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产生形态、面貌上的某些变化,显示出异于客观物象的风采,即从“第一自然”转化为“第二自然”,方能得到人们的欣赏。当然,绘画创作展示出来的新风采有种种不同的风格,面貌酷似客观物象而又含有新意的谓之“写实”,有所夸张、变形,强调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谓之“表现”,借一物之形暗示某种意涵的谓之“寓意”或“象征”……不过,写实、表现之类的词汇均引自于西语,中国古代画论中乃用“工笔”或“细笔”、“粗笔”或“写意”来加以表述,如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指写意,后者指工笔。其实,不论写意还是工笔,都忌讳对客观物象的复制和翻版,而是要写形传神,形神兼备。这关系到画家如何观察和描写的问题。

绘画创造是富于感性的艺术劳动,这种劳动缺少不了画家的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帮助,但不能用理性和逻辑的正确与否来要求绘画的表达方式,应该允许艺术语言在这方面有破格的表现。中国画论中常说的“不似之似”,就道出了绘画创作与对象描写之间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有所区别。“不似之似”的论述最初见于明代沈颢《画塵》:“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清代石涛也有题诗说:“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黄宾虹又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齐白石反复强调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说不似“欺世”,太似“媚俗”。了解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似与不似的原理,我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就不会把作品中表现客观对象的“似”放在第一位来要求,而会更关注作品的品位、格调和情趣。作品的品位、格调和情趣不全在“似与不似之间”反映出来,但与其有密切的关联。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抽象绘画欣赏的问题。抽象绘画不直接描写具体的客观物象,而以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表现某种感情和情绪,犹如音乐,予人以节奏、韵律的美感,给欣赏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对这种艺术既不能用形似来要求,也不能用“似与不似之间”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充分运用了艺术创造中的抽象原理,艺术语言含有抽象性,但并不是抽象的艺术。

二、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

不论哪种流派、风格,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在欣赏之前要首先确立自己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所谓同情,即不以先入为主的成见、排斥的态度对待将要欣赏的作品。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情感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做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有人常常不研究作品,不了解艺术家的意图,对自己看不惯的东西痛加“批评”,这种人的欣赏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三、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

历史并非仅仅把绘画留给我们,还在绘画中把人类的文化精神和理想启示给了我们。创造了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家已随着时间远去了,我们今天面对绘画作品,实际上是面对历史和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化石。对于作品,尤其是古代绘画遗产,通常要放在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上加以品评,并且与前代的、同代的或后代的绘画加以比较,方能找到它在绘画发展史上的准确位置,理解“这一幅”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的真谛。

概而言之,绘画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现象。从纵向上看,是绘画的演变与发展。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希腊和罗马(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4世纪),中世纪(5世纪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17、18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风格都不相同。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但在整个古典绘画中,又有风格的演变。从横断面看,各国的绘画面貌在时代风格的统一中存在各自的面貌,如西方绘画就有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民族画派之别。因此,欣赏者应该逐渐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力求把握绘画的发展脉络,以便对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的绘画,有具体、真切的了解。

四、培养艺术形式感觉

欣赏的实质不是表面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与音乐欣赏必须在时间过程中经历欣赏过程不同,绘画欣赏是与面对作品全貌的瞬间同时进行的。欣赏者感觉的敏锐度与文化素养决定了欣赏层次的高低。

线条是绘画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西画的线条是抚摸着肉体、显露出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宗白华《美学散步》)。线条既是绘画作品中物象的骨架,又以其变化的韵律支撑着全画的生机,尤其在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中,线条是构成物象、表现画家情感的符号,也能给欣赏者以各种联想:中锋行笔的线灵活富有弹性,似杨枝柳条;侧锋挫笔的线干涩厚重,如松柏裂痕;线条呈波状起伏,给人优柔连绵之感;线条成方刚短促,造就坚挺硬朗之势……

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通常说“△”形表示稳定、平衡;“□”形表示秩序、静态等。单独的形已具有含义,几组形体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和趋势更造就了画面的情感倾向。画中形象不是冷冰冰的形,而往往以它们的动态寓意传情,形体的写实性和象征性融合一体。

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会产生心理效应,这个原理已被科学证实。例如红色使人想起血与火、壮烈、勇敢,令人产生激奋与昂扬的情绪;蓝色唤起人们对星空、大海的遐想,令人产生宽广、舒缓之感。色彩能够形成扩张与收缩、前进与后退等倾向,也会激发悲哀、热烈、崇高等象征性联想。但是,一般人通常注意的只是物体的“固有色”,而不大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组合。在画家那里,色彩是被“感觉”到的,“色彩关系”比固有色更重要。比如描绘一片树林,不是用一种近似树叶的绿色就可以画出来,而是要用许多种颜料调和成冷绿、暖绿、深浅不同的绿组成一个绿的色调,将树林处在空气中的形貌表达出来。作画需要“色感”,欣赏也需要“色感”,如同音乐中讲“乐感”,语言中讲“语感”一样。

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一幅画上纵有千笔万笔不同的颜色,但必定有几种是主要的色彩,由它们构成色调,控制全幅,造就集中而丰富、统一又有变化的美。这就像交响乐一样,有主旋律始终活跃与贯穿在全曲之中。例如,俄罗斯画家列宾在创作《伊凡雷帝杀子》时,紧紧把握血的红色这一主调。迷狂间杀死儿子的伊凡,捂着儿子受伤的头,血缓缓地从他的指缝里流出来,淌向衣服、地毯。画面的殷红、暗红、紫红构成强烈的色调,烘托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古代中国论画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要义,强调画面的“活”、“生”、“畅”,忌讳“滞”、“板”、“僵”,体现了注重绘画表达万物生命与生机的审美倾向,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认识。

此外,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侧重强调某种要素。有人把绘画艺术中的造型比作人的躯干,把线条比作人的神经,色彩犹如血液,画家的情感即是灵魂,一件杰作就是一个以情感支配语言的艺术生命。

对艺术形式的敏感要靠训练和培养,经常欣赏画作,思考画作的形式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观察物体和自然景色的形式,琢磨其意味,就能逐渐磨砺出良好的感觉。因此,培养和提高欣赏力最重要的方法是多看,用脑子和眼睛一起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