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小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3:00:43

点击下载

作者:黛妮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试读:

前言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通过这些作品,你不仅可以感受到少男少女青春的心跳和成长的脚步,还会在阅读过程中与少男少女特有的欢乐与忧伤产生强烈的共鸣,触摸到广大少男少女面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微妙心态和对理想、未来、纯真友情的执着追求。《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是写给社会和少男少女自己的。阅读这些作品,其真挚美、坦率美使人感到如走向森林和原野,清新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

愿这套丛书里你或你的伙伴们所表达的情感能再次触动你的心绪,伴你欢喜伴你忧,伴你奋斗伴你停歇。

愿家长、教师对子女们多几分关怀!

愿社会对少男少女们多几分理解!

愿少男少女们相互之间多几分友爱!

愿少男少女们成长得更活泼,更朝气!只要我感到厌倦起来,我就知道我快要愠怒了。我讨厌一月,也讨厌二月总是年复一年地跟着一月,就像饥荒与瘟疫跟随战争似的。

愠怒者的自白

鲁塞尔·培柯

每隔几个月,我就会一肚子不高兴。我赌气,为期并不太久,我只要每年能有两三次连续三天的机会让我发发脾气,其他的时候生活就会好过些。在那三天里,我总是板着脸不肯笑。

在那三天里,要是有人跟我打招呼说:“你好吗?”我会回答说:“不好。”如果有人说:“找个时间一起吃中午饭好吗?”我会说:“何必!”如果电话铃响起,对方说:“请等一等,好吗?C先生要找你。”我会说:“我不要跟他说话。”随即把电话挂上。

这样,似乎对我的生活是有益的调剂。

经过三天说老实话之后,我便可以再度投入社交说假话,假装自己兴高采烈,假装不知道对我说“找个时间一起吃中饭”的人是在敷衍我而已,收藏起我对C先生的妒忌。

可是,真莫名其妙,有些人偏不肯和别人发脾气。上个月我想发泄积愠时,就不断受到爱管闲事的人的纠缠。“笑一笑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别愁眉苦脸。难道你不知道光是活着已经很美妙吗?”在你脾气坏透了的时候,问这样的问题实在是荒谬之至。当然,如果拿反面的情况来比较,那么光是活在人世就已经很美妙。可是,如果不必笑和展露欢颜来使别人知道你庆幸不死,那岂不是更美妙吗?

可是,办不到,每逢我咆哮说“这星期我发脾气发得很痛快,我厌倦了笑,尤其是讨厌那些掌握原子弹的政客的笑容”时,许多人听了为之愕然。

只要我感到厌倦起来,我就知道我快要愠怒了。我讨厌一月,也讨厌二月总是年复一年地跟着一月,就像饥荒与瘟疫跟随战争似的。我讨厌足球,讨厌篮球,讨厌棒球。我尤其讨厌那些不肯让我讨厌的人,他们总是要我笑一笑,露出欢颜。我讨厌一切,却非常喜欢这种厌倦感。

现在我们肯容忍的事情,列出来真令人吃惊。我们容忍猥亵的电影,容忍完全乏味的笑话,以及容忍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我们既肯容忍这一切而仍能保持欢颜,那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只希望三天不笑的人?难道我们大家都怕它会传染吗?

不错,如果人人都在三天中同时愠怒,后果的确堪虞。因此,愠怒的人一经被人发现,立刻便会受到快乐巡逻队的骚扰,唯恐他会把营造满足气氛的密谋整个拖垮。

我个人的脾气已在数星期前发完了。现在我好吗?很好。找个时间一起吃中午饭吗?好,就这一两天吧。C先生要和我通话吗?好吧,他是个混蛋,但也不能怪他。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

怀恨是不值得的

佚名

我曾接到一封爱发牢骚的友人写来的信,他说:“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的生日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愉快。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

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怀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一所医学院曾做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报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自己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思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另一方面,正如同怀恨之富于破坏性,爱与同情则有激发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宽宏大量乃是一副良药。”

与怨恨情绪作战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坦白地检讨,十次之中有九次,我们会发现其来源是很接近于自己这方面的。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别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怨恨的根由发现了之后,务须尽全力去对付之,第二桩要做且是最有效的事便是——忘记它。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仅把宿怨淘干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忱,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地。据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

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百分之六十五至九十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因此,领导此项研究的博士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老话大致是不会错的。”我承认我并不是故意想使五分十分钟不要随便过去,但是人类的生命可以从这些短短的闲歇闲余中获得一些成就。

忙里偷闲

爱尔斯金

其时我大约只有14岁,年幼疏忽,对于卡尔·华尔德先生那天告诉我的一个真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嗣后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练习多长时间钢琴?我说大约每天三四个小时。“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我想这样才好。”“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五分、十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兼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一字不曾动笔,我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才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我的话。

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就把他的话实验起来。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我的意料,在那个星期的终了,我竟积有相当的稿子准备我的修改。

后来我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我的教授工作虽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我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敷我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利用短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给你写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尾巴上。思想上事前要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届临的时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脑力,幸而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我承认我并不是故意想使五分十分钟不要随便过去,但是人类的生命可以从这些短短的闲歇闲余中获得一些成就。卡尔·华尔德对于我的一生有极重大的影响。由于他,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的梦尚在遥远的地方,但我更明白,拥有了勇气的年轻人,随时可敲响幸运之门。

斗胆敲门

杨晓丹

那年我18岁。中专刚毕业。有机会继续深造,却因为清贫的家境和小弟高昂的学费不得不去工作。

一天翻开报纸,某家银行公开招聘的大幅广告投入眼帘,普通职员的条件我完全符合,心就突然一动,想到学校的分配并不怎么理想,为什么我不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

我将成绩册、获奖证书、珠算等级证之类的东西塞进包里,兴冲冲直奔银行大厦。大厅里早已挤满了求职者,人人眼里闪烁着和我一样既不安又充满希冀的光芒。其实今天只是面试,据说,录取比例相当宽容,一般都有机会进入下一轮口试。

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我放轻脚步,毕恭毕敬地走进办公室,办公室很宽敞,坐了好几位面容庄重的中年人。负责接待我的是一位面色还算和蔼的30多岁的女性,她睁着一双眼睛前后扫视了我十几秒钟之后,才慢慢接过我的证书,不经意地瞄了几眼,就准备在花名册上写下我的名字。这便是通过了。

可是半路杀出程咬金,从门外突然走进来一位已显苍老却涂着厚厚脂粉的女人,凌厉的目光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仪。她扫了我几眼,说:“今儿招聘的,怎么都这么差劲。”我的接待人笑道:“这个小女孩,挺眉清目秀的呢!”“你的眼光不行,瞧这土里土气,木头木脑的,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分量!”她嘴一撇,头摇得像拨浪鼓,满屋子的人刹时将目光齐齐射过来,像端详商品一样打量着我,嘴里附和着说:“是呀,是呀!”

其实只要我忍一忍,便风平浪静了,那贵妇人只是想显示一下地位带来的权势。可是刚步出校门的我,不曾经受看人眼色的生活,我负气地将已收回的获奖证书连同发表的文章一起又摆放出来说:“今天招聘,是选美还是纳贤?”

满屋子刹时寂然,所有人的眼光又一次聚拢在我身上,贵妇人惊诧地睁大眼睛,也许已有很多年没有人敢这么和她说话了。她冷冷的凝视着我,我也毫无畏惧地正视着她逼人的目光。良久,还是我的接待人先说话了:“主任,您别生气,这小姑娘……”主任冷笑着摆摆手,下巴抬起冲着我说:“你不合格,走吧!”

我收拾起证书,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到走廊上,其他求职者围拢来,问我:“怎么样?”我鼻头一酸,赶紧推开人群,想找个僻静地方发泄一下。

茫然中我按错了电梯按钮,电梯冉冉地向上升去,带我去了最高一层,出了电梯,过道里静悄悄的,我找了个靠窗的地方,终于哭了起来。

我清醒了,父母亲苍老而无奈的眼神在我脑海里闪烁,我多么需要一份好工作啊。

我拭去泪珠,沿着走廊走来走去,突然我发现,这一层原来是银行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亮晃晃的金字招牌标着:总行长室、副总行长室。

我立在总行长办公室的门口,屏住呼吸,静听里面是否有动静。仿佛有一两声咳嗽轻轻传来。我犹豫了很久,斗胆敲了敲门。“请进。”浓重的声音传来。我颤抖着手,推开了门。

一个四十多岁、相貌和蔼的中年男子端坐在办公桌后,目光炯炯地望着我。

我极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可语音仍有些慌乱,我说:“您好,我是来应聘的!”

总行长微笑了,说:“招聘办在二楼!”

我咽了口唾沫,说:“人太多,我排不上队。”大概是我的紧张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你先坐下吧!”

我连忙坐下,行长又低下头看他的文件,我紧张得几乎不敢呼吸,他又问:“你是刚毕业的学生吧?”

我忙点头回答说:“是!”并报了学校名。“哦,”他抬起头来,面色变得和蔼了:“我儿子也在这所学校念书。”

接下来气氛便变得缓和了,我慢慢做了自我介绍,语音放松放柔,不致影响他的工作。行长补充问了一些情况,我对答如流,看得出他觉得满意。我便趁机又拿出我的获奖证书,他却摆了摆手,说:“这些不重要,只能代表曾经和过去。”我的心又凉了下去,以为没戏了。他却拨通了电话,声音洪亮地说:“小刘吗?在花名册上添一个‘杨晓丹’的名字,面试她在我这里合格了。”走出总行长办公室,我才发觉,我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衬衣。

3天之后进入第2轮口试,400多人里录取了28人,我是其中之一。一个月之后再进行全能考试,又刷掉将近一半,我却以第2名的成绩顺利过关。

现在我已成了一位面带职业微笑的银行小姐。

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的梦尚在遥远的地方,但我更明白,拥有了勇气的年轻人,随时可敲响幸运之门。丹佛市市长称老约翰为“冒了生命危险的无名英雄”。老约翰原来每月的生活只靠社会福利和退休金,而今他得到各方面的资助。

疯狂的杀手

珀·欧拉美米丽·蒂奥丽爱尔

1988年2月9日的下午,有位叫哈钦森的年轻人走进了美国丹佛市存款互助会,将随身携带的手提箱放到柜台上后,用手枪对准出纳员威胁道:“把所有的钱交出来!”

哈钦森虽然年仅24岁,却是个绑架、伪造、抢劫和偷盗的老手。在得克萨斯州绑架了一个男孩,提出要5万美元的赎金,却不料那男孩有幸逃脱,哈钦森因此被捕并被判刑25年。不到1年,他就越狱成功,然后开始抢劫银行。1985年再次被处以终身监禁。尽管那所监狱戒备森严,他却再次成功越狱。不久,他又抢劫了一家银行。随后离开得克萨斯州,来到了科罗拉多。

18岁的出纳员蒂米·大卫往手提箱里装钱,她在整个被抢劫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冷静。等罪犯一出大门,她就立刻将情况报告给上级,再由上级迅速报警。通过窗子,他们看见罪犯开着一辆伯利芝牌轿车走了。于是,一场激烈的汽车追逐战开始了。

就在案发地点附近的空中,麦克·斯维尔和吉姆·斯蒂尔正巧在直升飞机上用摄像机为晚间的电视节目拍摄着街景。麦克是这家电视台的直升飞机飞行员,他37岁,1970年,他在越南战场上担任直升飞机飞行员,经常执行危险的夜间空中侦察任务,经历了1千多个战斗飞行小时。他曾经获得过勇敢者铜星勋章,他曾用直升飞机成功地将一批美国兵从被围困的丛林基地中撤了出来。

复员后他在丹佛地区当警察,并协助亚当镇的司法部门建立了一个直升飞机分队。当了整整10年的警察之后,他又到一家公司担任直升飞机的飞行员,平时检查高压线路,有时也为空中摄影服务。

44岁的斯蒂尔是一名摄影记者,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拍摄过龙卷风、雪崩以及枪战等惊险的现场镜头。

突然间,他们听到了总编通过耳机传来的紧急呼声:“警察正在罗尔大道地区追赶一名逃犯,如果你们看到就追上去!”麦克当即将直升飞机驶向现场,斯蒂尔发现了那辆可疑的汽车正以高速向相反的方向驶去,他赶快叫麦克将直升飞机调过头来向它追去。

斯蒂尔看到,那辆车以时速60英里的高速驶过居民区,闯过红灯,躲过迎面而来的车辆,向前方飞驶,他想:“这家伙准是疯了。”他也看到了许多警车正从两英里左右的范围向此逼近。

为了让斯蒂尔的镜头始终对准目标,麦克不时地调整着飞机的航向,同时把收音视的频道调至警察专用频率上,以便监听地面上警察们的对话。由于风速很大,而底下那辆车拐来拐去地行驶,麦克又必须用双手操纵飞机才能紧紧地盯住它,因此无法通知警察。为了让警察意识到直升飞机正在跟踪目标,麦克驾机尽量贴着那辆车的上方飞行。

正在斯蒂尔拍摄的过程中,两辆警车从对面冲向杀手的车,企图挡住它的去路,不料杀手不但不减速,反而加大了油门。为避免撞车,两辆警车突然躲开,杀手的车乘机冲了过去,拐向州际公路。此时正好又有一辆警车迎面而来,杀手再次故伎重演,迫使警车紧急刹车,车内的两位警察赶紧跳下车来,可驾驶警车的老警察罗伯特·威利,未能躲开杀手的汽车而被撞得当即身亡。麦克和斯蒂尔简直无法相信所目睹的这个惨剧。就在其他警车停下来去救威利时,杀手又乘机溜了。

麦克激动地向斯蒂尔说:“吉姆,解决这个家伙归我!如果必要,我一定用飞机撞死他!”

斯蒂尔回答:“我时刻和你在一起,放心吧,麦克!”

于是,他俩从此时此刻起已不再是新闻记者,而成了紧追不舍的“猎人”。

伯利芝牌小车穿过城区公路驶进了亚当斯镇。曾在那儿工作过多年的麦克,非常清楚这条公路的尽头是个叉道,到时杀手无法在极高的速度下急转弯。正在此时,那辆小车撞在了一棵树上。

杀手急忙跳下车逃跑,麦克驾着直升飞机忽上忽下紧盯着他。杀手仓皇奔逃,企图躲过飞机的追踪,他跳过围墙,跑过后院,在泥泞的雪地上摔倒又爬起。终于,他跑到一所住宅的停车场上,那儿正有两个人各自坐进自己的汽车。

哈钦森挥舞着手中的手枪,企图挡住第一辆车,但车里的人一踩油门把车开跑了。接着,他又冲向第二辆车,车里面是年轻的玛丽安·巴宝莉和她1岁的小儿子。他把枪伸进了车,并企图抓住绑在婴儿座上的小孩。机灵的巴宝莉急忙把身子一低,急踩油门,汽车便箭一般的飞驰而去。这可气坏了哈钦森,他急忙向开走的汽车开了枪,打中了车后的挡泥板。直升飞机里的人看见杀手的枪口亮了几下,知道他劫车没有成功。因此,当杀手随后把枪口对准直升飞机时,麦克丝毫不理睬他的威胁,继续将飞机往下降。杀手在无可奈何之下跳过路堤,跑过一片森林和小溪,跑进一个拖车住房的停车场。

约翰·劳伦尔第已经退休,当时正和21岁的痴呆女儿佩吉站在汽车外面。哈钦森用手枪对着约翰,指着他那辆破旧的货车警告他说:“如果你不把我带出这儿,我就打死你,开车吧。”老约翰坐到车上时心里想,也许这回活不到明天了。

哈钦森命令他:“快开,绝对不能引起人家的注意,带我脱离这该死的直升飞机。”

直升飞机上的人这下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们无法直接向警察通知罪犯可能在这片树林里,而一旦这家伙逃到对面的公路干线上,又得重新开始追逐战,还可能导致更多的人死亡。

警察也意识到直升飞机正在追赶杀手,4辆闪着警灯的警车紧随着直升飞机,驶向拖车停车场的方向。哈钦森把身子藏在仪表盘下,用枪对着约翰喊道:“现在千万不能停下,否则就打死你!”

当这辆车与警车迎面走过时,警察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老人。直升飞机上的斯蒂尔着急地打开飞机的玻璃门向警察喊叫,并用手指着那辆载有杀手的货车,可地面上的警察始终未能发现他的提醒。

眼看货车马上就要开上高速公路了,为引起警察的注意,麦克决定立即采取冒险行动——将飞机紧贴着地面迫向货车,此时两者之间尚有30英尺的距离,但不远之处就是高压线。

警察立刻醒悟了过来,调过车头追赶货车。麦克急忙向斯蒂尔说:“看来只有我们直接阻拦那辆货车了,哪怕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麦克在高压线下驾机追赶。而高压线离地面只有70英尺,只要操作稍有偏差,飞机就会被烧成灰烬。但直升飞机巧妙地绕过一根又一根电线杆,飞到货车的前面,飞机的左起落架几乎压住了车顶。

约翰大吃一惊,急忙踩住了刹车,货车停了下来。气急败坏的杀手强迫约翰快开动货车,冲向飞机。老约翰此时回答说,“你就开枪吧,我决不会撞直升飞机!”麦克见杀手的枪口离开了老人,从货车里对准了他。危急之中,他将身子向下一缩,并将直升飞机稍微一倾斜,干扰了手枪的瞄准。就在杀手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一辆追上来的警车从侧面撞击货车,把它撞出了几英尺远。

麦克迅速将飞机停稳,然后跳下飞机。斯蒂尔则跳下飞机后,继续拍摄捉拿杀手的场面。他听到警察们在喊:“不许动!放下武器!”

但是,杀手仍不甘心束手待毙,他将老人做人质,用手勒住老人的脖了,并用枪对准其头部。警察连续几次劝降均无效。就在杀手举枪瞄准最近的一名警察即将射击时,警察的4支枪同时开了火:15发子弹击中了杀手。真是令人叫绝的枪法!

当人们把约翰从车里拖出来时,老头显然被吓愣了,但身上却丝毫未受伤。

斯蒂尔拍摄的追击场面,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好莱坞的电影,因此它成了一部珍贵的资料片。如今,全美国的200多个警察局把它作为案例教材播映给新手们观看。麦克和斯蒂尔因在这次行动中的杰出表现,分别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奖励。丹佛市市长称老约翰为“冒了生命危险的无名英雄”。老约翰原来每月的生活只靠社会福利和退休金,而今他得到各方面的资助。当地的一位汽车商和电视台还替他更换了一辆崭新的货车。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这些懒汉的时候了,我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懒惰的智慧

F·C·凯利

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如晚饭后,一个小姑娘帮妈妈收拾餐具。她小心翼翼,把碗碟摞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就会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用不着经过几番训诫,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点碗,多往返几趟,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面。结果,她长大了,总是忙碌得一副倦容。凡是把懒惰想象为邪恶的家庭主妇,总会有这模样。

大多数妇女都比男人容易衰老。不用说,这是由于一般妇女不如她们的丈夫懒惰。当只需走一两步时,她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她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端上咖啡而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已经凉了。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搞出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说就是修建管道了,水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消费者的屋子里。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了出来,这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又不愿意沿着湖边绕过来,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农夫,他们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这个主意最先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少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他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人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人们准是些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这种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在地上用多久,这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在生活里将会遇上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么令人精疲力尽的麻烦啊!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这些懒汉的时候了,我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

人和机会

郭恢扬译

弱者待候机会,而强者创造它们。

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每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如果像道格拉斯这样的奴隶都能使自己成为演说家,著作家和政治家,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道格拉斯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

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运气一次也不降临。但是,当运气发现它并不准备接待它的时候,它就会从门口进从窗口出了。

年轻的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复杂的手术。主治大夫不在,时间又非常紧迫,病人处在生死关头。他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机会和他面面相对。他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的无能和怯懦,走上幸运和荣誉的道路?这就需要他自己做出回答。

对重大的时机你做过准备吗?

除非你做好准备,否则机会只会使你显得可笑。“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之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那么,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破的鞋、坏了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互换。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30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4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是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而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有力地抓住了自己的时机。我即使体谅他人,自己在心里也会想:能做到这点就不错了……自己随意决定体谅他人的限度,我对自己感到羞耻。

深深的体谅

神津康娜

我弟弟是初出茅庐的画家,居住在西班牙马约尔加岛。这是我母亲到西班牙看望弟弟要返回日本那天发生的事情。

一大早,母亲和弟弟气喘吁吁地把两个大旅行箱从那座具有200年历史的古老公寓四楼搬下来,他们把旅行箱放在几乎无人通过的路边,坐在箱子上等出租车。

马约尔加岛不是城市,出租车不会经常往来,当然也无法通过电话叫车,只能在路边等着,谁也不知道出租车何时能来。

我弟弟因为已在岛上住了三年,很了解这种情况,所以显得坦然自在。马约尔加岛的生活与东京快节奏的生活截然不同。

大约过了20分钟,从相反车道过来一辆出租车,弟弟立即起身招手,但他看到车内有乘客时就放下了手,出租车缓缓地驶去。

然而,那辆车驶了30米左右就停住了,那位乘客下车了。“噢,真幸运,那人在这里下车呀。”

从车内走出的是一位看起来颇有修养的老绅士。弟弟对这个偶然感到很高兴,并迅速把旅行箱装进车的后背箱。

坐进车后,弟弟告诉司机:“去机场,”并说,“我们真幸运,谢谢你。”

司机耸了耸肩膀说:“要谢,你们就谢那位老先生吧,他特意为你们早下车的。”

弟弟和母亲不解其意,于是司机又解释道:“那位老先生本想去更远的地方,但是看到你们后就说:‘我在这里下车,让那两位乘客上车吧。这么早拿着旅行箱站在路边,一定是去飞机场乘飞机的。如果是这样,肯定有时间限制。我反正没什么急事,我在这里下车,等下一辆出租车。’所以你们要谢,就谢那位老先生吧。”

弟弟很吃惊,他恳请司机绕道去找那位老先生。当车经过老先生身边时,弟弟从车窗大声向那位悠然地站在路边的老先生道谢,老人微笑着说:“祝你们旅途愉快”。

后来弟弟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对他人的体谅与那位老先生相比程度完全不同。我即使体谅他人,自己在心里也会想:能做到这点就不错了……自己随意决定体谅他人的限度,我对自己感到羞耻。我现在真想成为像那位老先生那样的人,成为那种不经意之中就流露出对他人深深体谅的人。”直到今天,当我一看到这个盘子时,就会幸福地回忆起我初遇他的那一刻。”

碎瓷片

贝蒂·B·扬斯

我9岁时的一天,妈妈要进城去,让我看管弟弟妹妹。她打车一走,我就跑进她的卧室,打开柜子窥视。

在上面的抽屉里,有一个木制的小珠宝盒,我被里面的珍藏品迷住了——妈妈敬爱的伯母留给她的红宝石戒指,妈妈惟一的嫁妆,外婆戴过的珍珠耳环。

我试着把它们都佩戴起来,然后,我又发现一小块白色的瓷器碎片。

几个月后,我正在布置餐桌,邻居马格来了。马格说:“哦,你们要请客吃饭,我改日再来。”“别走,进来。”妈妈说,“我们没请任何人。”“那你怎么摆了上等瓷器?”马格问,“我从来都不放心孩子们动我的好盘子!”

妈妈笑着说:“今天的晚餐都是我们家最爱吃的,如果你能用丰盛的晚餐招待客人,为什么不能自己吃?”“但你拿出了漂亮的瓷器。”马格说。“哦,那是。”妈妈说,“打烂几个盘子事小,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换来了快乐。”然后她又说,“而且,每块碎片都有一个故事。”

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拼在一起的旧盘子。“这个盘子是我们从医院里接马克回家那天弄碎的,”她说,“那是一个寒冷的下午,6岁的朱迪掉落了这个盘子,她十分沮丧。起初我很心烦,但后来我告诉自己,不能让一个打碎的盘子破坏我们的幸福感。而且,我们都乐于把它粘到一起!”马格迟疑地望着她。

她又从柜子里取下一个盘子说:“看到这边上的缺口了吗?那故事发生在我17岁时,秋季的一天,哥哥需要帮手,就雇了一个年轻人。那人有一双强壮的手臂,头发金黄浓密,脸上挂着一副不可思议的笑容。”“我哥哥请年轻人吃饭时,把他安排在我身旁,我很害羞,脸都红了。”

妈妈突然想起她是在对年少的女儿、邻居讲这个故事,便不好意思地匆匆继续道:“嗯,他递给我这个盘子,要我帮他拿食品,我接盘子时是那么紧张,以至于让它从手中滑落碰到蒸锅。”“那有什么值得怀念的?”马格说。“哦,不。”我妈妈反驳说,“年轻人要离开时,他走过来握住我的手,把一块碎瓷器片放在我的手掌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那样地微笑,一年后我和他结婚了。直到今天,当我一看到这个盘子时,就会幸福地回忆起我初遇他的那一刻。”

我怎会忘记那个神秘的瓷器碎片,马上跑到妈妈的房间,再次拿出那个木制的小珠宝盒,里面放的一定就是那一小片瓷器。“那时感到饥饿并不明智,”他回答,“因为没有食物。”

智慧

无名氏

从一大早开始,3个牛仔就一直骑马走在小径上。其中的一个是那维荷部的一员。由于忙着放牧失散的牛群,他们3个一直没时间吃饭。直到天色已晚时,其中两个牛仔开始讨论他们是如何的饥肠辘辘,还有回到镇上时要吃怎样丰盛的大餐。当其中一个牛仔问那维荷人是否也饿了时,他只是耸耸肩,并说:“不饿。”

稍晚,在他们抵达镇上后,三个人都点了有着大牛排的晚餐。当这个那维荷人非常高兴地,一道接一道吃着他眼前的每一样食物时,他的朋友提醒他说,不到一小时前他还说不饿呢!“那时感到饥饿并不明智,”他回答,“因为没有食物。”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脱壳的笋,落地的叶……

人生小酌

蒋金镛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编导。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例如,知己、爱人、孩子、同事、自己的昨天,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因为,从这几面镜子中,就可以看到另一个自我,从而去剖析,去自省,去雕塑,去改造,去完善一个崭新的自我。

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脱壳的笋,落地的叶……

由此可以坚信:英雄的美德在于面对死亡而永远没有失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

强势知识

才是力量,有效知识才是力量。强势知识钟健夫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容易带来误导。现在全球都谈知识经济,“知识就是力量”似乎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中国古代书生大多手无缚鸡之力,若中不了科举,任你饱读诗书,亦无力量可言。相反,知识使人迂腐,知识使人软弱,知识使人穷酸的例子至今仍然遍地都是。显然,什么知识才是力量呢?

为了区别无用的知识、腐朽的知识,我为那些使人产生力量的知识做了一次“CI”,称为强势知识。强势知识就是在现实中起支配地位的知识。许多人之所以失业,并非没有知识,而是学而无用。哪怕你有硕士、博士文凭,只要你掌握的知识在现实社会中是一种弱势知识、零势知识,你就可能找不到工作。因此,读书必须小心,人生有限,读错了书等于慢性自杀。大学生的家长们对此有朴素的敏感,他们多半要求子女选择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就是集成了强势知识的专业。

如果不是下海,我几乎就是弱势知识的受害者,满肚子弱势知识的受害者。满肚子弱势知识的人,总觉得怀才不遇,进而抱怨社会不公,浑不知自己早被知识弱化。在掌握弱势知识的人看来,此类人往往是志大疏者,我对此有深刻体会。多年前我到某家大企业,个别人对我横竖看不顺眼。若有人当面称你为知识分子,或文人或作家,你千万别高兴,那可能是在骂你。一不小心自己也会漏嘴,说作为知识分子我认为……别人立即就会反驳:“谁不是知识分子?”我哑口无言。这事令我深刻反思,至少说明我的知识和技能在市场中不起作用。近日整理书架,忽然大吃一惊,我发现自己下海前10年读过的书,90%是落后的、腐朽的知识。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绝对是一个穷酸的小书生,虽有一肚墨水,却无缚鸡之力。

凡知识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关于价值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功用的知识。比如哲学、宗教、文学、历史等等,大多是关于“好坏、对错、美丑”的价值性知识,在和平时代,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弱势知识,少有实用价值;而科学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则是一种功用性的知识,是今天的强势知识,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四五年前大谈“人文精神失落”,其实失落的就是一种弱势知识。知识经济被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中的“知识”决不是指传统的人文知识,而是指高新科技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今天的强势知识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比如你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原来的算盘知识就作废,软弱的人往往承受不了。当然,不少人掌握不了当代科技,却学非所用,强势知识变成无效知识。据说,中国每年的发明专利有80%无法产业化,我想主要是国家的创新机制出了问题。不管怎么样,任何知识如果不发挥现实作用,都是一种弱势知识。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强势知识才是力量,有效知识才是力量。不要搞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亲信,更不要走到哪里把他们带到哪里,谁也不是傻子。

诫贤侄

王蒙

老友之子未及而立,最近就任副县长之职,应友人命,诫之曰:

把眼睛盯在工作上业务上,不要盯在别人服不服自己上。一个芝麻官,又年轻,人家没有必服的义务,不服就不服,不服也得按工程程序运转。

千万不要弄几个人去搜集谁谁说了你什么什么,尤其不要自己在会上为自己辩白,不要自己出马批判对你的风言风语。你如果这样做了,就等于自己传播流言,等于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头上,等于自我出丑。

不要动不动骂前任。骂前任你就给自己出了难题:你必须处处反前任之道而行之,而且要干得比他好得多。骂前任就把自己摆在了处处与前任相比较的聚光灯下,这对你其实并不利。

不要到上级面前老是说你这个县的人民多么落后,这个县的干部的素质多么低下。骂自己的部属,只能暴露你自己的无能、无知,暴露你自己既不会团结人又发挥不了大家的积极性——一句话,暴露了你自己的不称职。

不要老是到上面去呼救求援。周围十几个县都踏踏实实,就你这儿老出事,除了证明你不行又能说明什么呢?一点矛盾也不能消化,要你这个副县长做啥?

不要动不动在下属面前流露对上级的不满。专门有这么一些人,窥伺着上头的矛盾,以便利用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很不正派。

不要搞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亲信,更不要走到哪里把他们带到哪里,谁也不是傻子。你那样做,在得到这十几个人的前呼后拥的同时会失去大多数。

各种大原则问题,自有组织和老同志教导,我这里说的供你参考。总之,大官小官,都是办事的官。用工作的成绩说话,则兴,则立,则吉;用说话来取代工作成绩,则败,则危,则凶。切切,切切!

最后再补充一句,能上能下,才见人品官品,下的时候切莫出洋相!任职期间也不要把业务全丢了,免得最后弄个一无所长,一无所成,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思索

蓦然看到

的欣喜吧!那是使生活轻松与丰富的酵母!蓦然看到许达然

以为黧黑一片,可是一仰首,蓦然看到几颗星眯笑,也就微笑了。

那夜从梦里醒来,捻开灯,不知惺忪的是灯光还是眼睛。走到室外,只觉夜是一片迷茫,仿佛夜也在做梦,想仰首深深吸一口气,看到上弦月浮在山岫,像一艘画舫停在蓝海上,顿时觉得自己是船夫,随着地球航行。

曾经去一个海岛。有一天爬山时,惊喜地发现一朵百合花开在一片绿中。如果那次的爬山是一首诗,那朵在山上瞥见的百合花,该是最美的一句了。我没有采它的欲望,因为如果采它,它很快就枯萎,我不愿为花写挽歌,蓦然看到它已使我满足。如果想拥有一切喜爱的东西,就不会再有满足的喜悦了。

摩西率领下的犹太人出埃及,走了好远好远的路,倏然看到约旦河,多狂喜!茫茫海上,几乎绝望时,远远瞅见岛,使死沉沉的船充满希望与欢乐。在一丛陌生的脸孔中霍地出现了一张熟悉的脸孔,两人惊喜相遇。一个作家也许长时间思索,稿笺仍空白,却因瞥见一片云,一只鸟,一朵花或一棵树而勾起灵感。在一篇冗长而索然的文章里,瞬间看到警句,多振奋!卡罗尔笔下的爱丽思,梦中跌入兔子洞里,惊愕地看到一个与大人的世界全然不同的奇境。蓦然看到的许多事物常使我们惊喜,但不是在爱丽思的梦中,而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

只不过是轻瞟的一缕轻烟,而有一日的喜悦。人生许多美丽的画面常开始于刹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那蓦然看到的悠然,从晋朝以来,不知羡煞多少人。一位将闭上眼睛的老人,恍惚看到远行的孩子回到身边,惨淡的嘴角顿时浮上一丝微笑,而含笑离开人间。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生的画面还可以因蓦然看到令人惊喜的事物而添上美丽的一笔!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说,在炮声暂停的战场上,一个士兵疲惫地把视线移向天空,看到一朵云在飘浮,他顿时陷入久远的遐思,忘记适才的紧张而松懈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突然一声炮响传来,那士兵倒下去了,在他的遐思中死去。那士兵死得并不像战士,却像诗人;他死得并不悲壮,却很美丽。

爱默生在日记里曾写道:“自然是个轻佻的女子,以她所有的作品引诱我们。”说自然轻佻,也许是因为她有太多的美。在大自然中,霎时看到的常觉得“美”;但在人间看到的却常觉得“不美”。人这个筹码,常使大自然的天平不均。尤其是住在城市里的人,甚至整天嗅不到泥土的芬芳,如果把视线移向自然,眼睛与心灵就有许多欣喜了。

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个年轻人蓦然看到苹果落地,匆匆一瞥使他构思了革命性的理论。思索蓦然看到的欣喜吧!那是使生活轻松与丰富的酵母!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痛苦的游戏

罗小俊

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我们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在座的每个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认为是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请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然后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在这里写下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在这样地宽慰着自己,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里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我以一种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和“快乐”。亲爱的爸妈,如果你们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就请你们原谅女儿吧,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而去。而“快乐”,我一直都在争取拥有和保持的一种心情,没有了它,我的生活会不会变得晦暗?

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最后的两件中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的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9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的希望的小精灵,她的傻乎乎的笑脸,她的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我陷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原来,生命中的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的心情,对于我都是那么地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觉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加者在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自由”这个词充满魅惑,它神圣的光芒来自天堂,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顶礼膜拜。

畏惧自由

伊甸

飞翔是鸟的天性,一只笼中的鸟无论被囚禁多久,一旦打开笼门,它就会展翅高飞,直扑蓝天。因此还可以说,自由是鸟的天性。一些诗人和一些囚徒,把飞翔的鸟儿看作自由的象征。

自由是不是人类的天性?“自由”这个词充满魅惑,它神圣的光芒来自天堂,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顶礼膜拜。当它有幸来到我们中间,它就会成为我们的翅膀,让我们像天鹅、像犀鸟、像云雀那样去高远的云天纵情飞翔。

然而事实上,我们常常畏惧自由,甚至逃避自由。

我们有了恋爱的自由,再不需要冒沉潭活埋的危险去私奔,但我们又亲手把爱情禁锢在道德、名利和既定秩序的囚笼里。

我们有了写作的自由,再不会像布罗茨基那样被加上可笑的罪名流放,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作者那样被莫名其妙地砍头,像胡风那样在监狱里遭受长期的非人折磨,像老舍那样不堪凌辱而死……但许多诗人和作家依然被自己的种种惰性、偏见和欲望捆绑,他们的思想和良知始终蜷缩在地上不愿自由飞翔。

自由固然是一种权利,但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在一个只强调共性、千方百计要消灭个性的社会里,这种自由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必需的滋养,它勉强开出的花朵是残缺和病态的。萨特和波伏瓦这两位现代伟人的自由精神,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能被看作神话和梦想。

我们的自由意识、自由素质和自由能力都处在先天贫血的状态,我们既渴望自由,又畏惧自由,逃避自由。因为在缺乏自由精神的环境里,自由赋予我们的不是尊严,不是幸福,而是牺牲、屈辱和痛苦。

我们的爱和思想,只能戴着桎梏趔趄前行。我们单薄的身子还承担不了自由的巨大翅翼。“小鬼,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我相信中国所有做父母的都不会相信。

教孩子勇敢些

叶基衡

定居澳洲不久,儿子也来到了悉尼。他喜欢这里的优美环境,却又害怕与金发碧眼的小洋人交流,原因很简单,既有长相上的差异,又有语言上的障碍。一天放学回家,他拿出一张画给我看。他说:“爸爸,你看,这个人像不像我?”天哪,吓我一大跳,这哪是人,分明是鬼,说得确切点,这是一堆白骨。“小鬼,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我相信中国所有做父母的都不会相信。孩子的坚持诱发我要去学校看个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踏进我儿子上课的教室,这算什么呀!墙上四壁挂满了白骨图,数了一下共有19幅,班上共18个学生,加上老师19人。“爸爸,你看,这张是我。”儿子指着墙角边的几乎与他个头差不多大的一张画对我说。画上还注着我儿子的英文名——Allenye。

这19张画仔细看都不同,属印刷体,都像是医学院教学用的尸体解剖图。为什么要孩子欣赏这些呢?老师进来了,已有白发的班主任告诉我说,这是她上“勇敢课”的教具。她解释说,澳洲的小学很重视基本行为训练,与中国教育相比,这种训练建立在主动出击上,像攻势足球一般,不仅仅满足于灌输或让孩子背诵“×要×不要”,而是让他们从小去体会或实践。

很奇怪,小时候,孩子闹,家长就吓唬:狼来了,老虎来了,或鬼来了,胆小的孩子立即被镇住。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在澳洲做个调查,看看那些与墙上同名同姓的“鬼”抚摸、拥抱过的当地孩子到底有多少人不怕鬼。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有一天晚上电影散场后,我与儿子在往家赶的路上,我问他,天这么黑,怕不怕鬼?他很有学究气地告诉我,没有鬼,人死了只留下尸骨。

老师请来社会工作者为学生讲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救护自己,躲避生命危险。消防队员问学生如看见着火怎么办?当地出生的孩子,包括当地出生的亚裔孩子的回答几乎与指导者一致——丢弃所有的东西,撤离灾区,有条件的赶紧报告家长或当地消防队。我们中国去的孩子此时可威风了,已会讲几句英文的“黑头发”提出了挑战:“我们老师说的,抢救国家财产要紧,”“我们向黄继光、董存瑞学习。”这下子热闹了,有人问黄继光、董存瑞是谁?谁都有道理,我们从小崇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英雄气概,而西方强调的是人的生命最重要。这是由勇敢引发出的联想,恐怕一下子很难断定答案。

不知怎的,教室里挂的那些图一直引起我的思索。不见得要去学人家尸骨挂满教室的做法,但多一点行为上的实践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健康一定大有好处。二度空间的人没法去到三度空间,而他也没法

想象

三度空间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甚至没法知道或去证实有这个三度空间的存在。想象佘宗明

卡尔·萨根打了一个比喻,生存在二度空间的人只能看到身边尽是一些线,没有高度的概念,抬头也看不到头上的事物,但有一天,有一位生活于三度空间的人走来,把那位居住在二度空间的人带到三度空间去,那个只有平面的人终于看到原来住在隔壁的那位太太是三角形的,那位住在下面的老伯原来是四方形的,原来他的老婆是圆形的。

但实情是二度空间的人没法去到三度空间,而他也没法想象三度空间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甚至没法知道或去证实有这个三度空间的存在,就正如我们只能凭理论去推敲,这个世界或许有四度空间的存在一样。

女人问男人:“你终于肯听电话啦?”

男人懒洋洋地说:“哦!你找我有事吗?”

女人很担心地说:“我已经找了你一个星期,为什么你不接电话?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意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事,我只不过不想接电话。”“发生了什么事?”

男人有点不耐烦地说:“没有事。”

女人也开始有点发恼:“你整个星期去了哪里?”“在家里。”“整个星期都在家里?”“是呀。”

女人按捺着自己的火气:“你不再爱我,我也没办法,但你这样是不行的,你就想这样子活下去吗?”“我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你知道吗?你就好像动物园里的狮子,整天把自己关在笼里,有人来看你,你便会钻回到自己的洞里,不肯见人,一副很厌弃人的样子,什么也不敢,你究竟想怎样?”

男人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想把你怎样。我也没有想怎样。”“我真的都不知你脑里究竟想什么。”

双方沉默了一会儿。

男人终于费了很大气力,然后很使劲地说:“你永远也想象不到。”

电台女节目主持人接听女听众的电话,两人正讨论着离婚的问题。女主持人问女人:“你认为人们什么时候才应该离婚?”

女人刚跟丈夫离婚,听到节目正讨论这个话题,心血来潮想挂个电话去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她想了一想,然后很坚定地答:“当他说不爱我的时候。”

电台节目主持人以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这当然是一个很充分的理由,但我想如果两人的相处已经变得很沉闷,大家也只是勉强忍受着对方的时候,也应该离婚,你认为这样对吗?”

女人想了半晌,但由于节目正在播出,而且是通过电话这种不适合沉默的方式来交谈,所以她也没有想很久:“也应该吧。”“那么你究竟为什么离婚?”“因为他已经不再爱我。”“是谁提出离婚的?”“事实上是我提出的。”“他亲口对你说他不再爱你了?”“没有。”但女听众立刻补充说,“但我想他已经不再爱我。”“你想的?”“不错,是我想的。”“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不再爱你?”“这种事哪需要什么证据,只要想象一下便知道嘛。”一个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是不可能不出现差错的,那种差错常常是他们个性闪光的魅力所在,那是向世俗的挑战,是灵感的真正释放。

错误的辉煌

刘元举

鲁宾斯坦是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无与伦比的天赋在本世纪留下了一道灿烂的风景。他的完美与精湛使他在任何演奏中要求自己不能出现错误,哪怕是稍微的疏忽。如此一来,他的演奏曾因过于准确,而失去了一部分令人心碎的魅力。鲁宾斯坦成了一条大河,一条平稳宽阔沉实的不易变化的大河。

欣赏一条大河的魅力也不能没有疲惫的时候。于是,你在疲惫中期待着什么,实质上你就是在期待着奇迹的出现——那天他与平常时刻一样,那高贵的额头仰起到足够令听众尊重的角度,他弹奏的是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如丝如缕的飘浮中,音乐厅的上空交织着声音和旋律的凄迷,最容易沉醉的是听众而不应该是弹奏的大师,事实上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鲁宾斯坦自己也搞不清什么原因,反正当时的他鬼使神差般地走神了,突然忘记了正在弹的作品。陷入了窘境的钢琴大师只好硬着头皮,凭着对巴拉基列夫乐曲风格的理解,在一片迷惘的虚无中胡乱弹了下去,这是瞬间的杰作,是大师平生心智与经验的骤然凝聚,他调动起全身心的感觉进入状态。

他的调动的成功是他无法想象更是事后不可思议的。无疑他成功了,他不仅没有露出任何破绽,没有卡壳,相反,他在这种任性任意的弹奏中找到真正的灵魂。前后不过4分钟时间,这4分钟的闪光足以照亮大师演奏的那条浩荡的大河。非常遗憾,4分钟后大师又找回了原作的句子,顺理成章地接着弹下去,也就是说平淡无奇地缝合了,直到全曲结束。

其实,听众并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犯了错误把人家的作品弹走样了,相反,听众完全被他弹错的那4分钟深深感染了。他们触电般地被大师那4分钟的错误弹奏激动得不得了,他们认为这是鲁宾斯坦演奏生涯中弹得最好的瞬间,那种瞬间的灵感迸射出夺目的光辉,令人常忆常新。而以后大师有过那么多场努力的全神贯注的准确无误的演奏,却再也不见那4分钟错弹的灿烂光华。

在很多学琴的人当中,以为只要弹得准确无误不出一个错音,就是最好的最满意的结果,尤其在一些国内比赛中,参赛选手更是如履薄冰般地担心自己会出错。其实,最好的钢琴家也是不可能一点儿不出错的,甚至出错时,才更能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位大师霍洛维兹在演奏时就时常弹错音,当别人给他指出来时,他却认为一个钢琴家如果不弹点错音全是那么准确该多么乏味!

还有许多建筑业的经典性作品也无不是因为犯下的错误所致。比如艾菲尔铁塔与当时巴黎市政府的一些规定就很不相符,它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众多的指责。它超出了规定的高度,它怪模怪样,它与当时的巴黎极不协调,人们认为这件作品是艾菲尔犯下的一个不能被原谅的错误。又有谁会想到它竟然会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巴黎的精神象征呢?这恐怕连建筑师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还有悉尼歌剧院,那种贝壳式的结构对于结构力学而言,也可以说是个错误。然而,这是一个多么辉煌的错误,它不仅照亮了澳大利亚,也照亮了整个20世纪。

一个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是不可能不出现差错的,那种差错常常是他们个性闪光的魅力所在,那是向世俗的挑战,是灵感的真正释放。如果按着正常正确的规矩来要求,那么,天才就要在瞬间遭到扼杀,也许永远不再会出现辉煌。大师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毕生正确的一次重要升华。他抱起那小孩,放在车顶,感觉好像NBA篮球赛中,球员把篮球放进球筐那么居高临下。小孩挂着泪水就笑了,笑得大张着嘴,流着冰糖样透明的口水。

警察和小孩

陈祖芬

多伦多远郊的一方空地上,停了一辆警车。一个两岁小孩奶声奶气地嚷嚷着,用双手拍打警车的门。他妈妈给他塑料奶嘴也不要,哭闹着就是要进警车。

那警车,一方蓝,一方白,一方红,三色冰淇淋一样地鲜艳好看,怪不得小孩不肯离去。

警察也在车旁笑着看小孩。他高大憨厚,笑眯眯的眼睛里洒下一片暖暖的善意。他抱起那小孩,放在车顶,感觉好像NBA篮球赛中,球员把篮球放进球筐那么居高临下。小孩挂着泪水就笑了,笑得大张着嘴,流着冰糖样透明的口水。

小孩在警车顶上围着车灯爬来爬去,好像那警车顶是几童游乐场。警察站在车旁做保护,好像游乐场的服务员。

警察的形象常常就是国家的形象。这就是加拿大!我取出照相机正要照警察和小孩,警察谦逊地躲开。我邀他一起照,他立刻就走过来。

告别了警察和小孩,我们的车开进一个陌生的小镇。预计得问一下路,在车道上很少有问路的——你停车问路,后边的车就不能开了。小镇车少,但后边也有了两三辆。后边那辆车里,一男士轻悠地拍打驾驶盘,好像你们要问路就问吧,决不按响喇叭催你。我想在国内流行一句话:一份好心情。好心情是一种教养、一种素质、一种全社会缔造的氛围。

我们在小镇随便走进一家商店。

这家布店,卖一方小花布,很好看,我想或许可用来做洋娃娃,牌上写着一元钱四条,我挑了四条去交款,对方说不对,一元钱十条。我说那上边写着一元钱四条。对方说你再去拿六条,我说不,一元钱就是四条。对方说刚刚改成一元钱十条了,那牌子上还没改。

这样一个私家小店,就一个妇女。顾客自己愿意拿四条就交一元钱,本来她收下钱也行了,所谓的四条还是十条,还不是她自己定的。然而她就像恪守法律那样恪守自己制定的价规。

又进一个私家小店,有一半是旧物。旧物独有的品味往往新商品很难具有。一种小碟,玲珑精巧,上边贴着条:一元。两只叠在一起,我拿了一只,交款时,店主叫我再去拿一只,我说我只要一只,店主说一元两只,我说这条上写着一元一只,店六说这碟两只叠在一起收一元。哦!

像这样诚实的国民,还需要警察吗?不过,正是有这样的国民才有这样的警察;有这样的警察,就有这样的国民。“是我们让它用双翼,尽管它受伤了,还有残疾,但它毕竟飞起来了,很坚强。”

试着飞翔

唐纳·格玛契“我们必须让他试一试,莉拉,”我催问妻子,“你难道不明白吗?”“可他是瞎子!”“这我知道。”

当然,我知道,我是安迪的父亲。我们曾经带安迪去看大夫、配镜师、神经学家、精神病医生,他们都说他好不了。“莉拉,”我又试问道,“他19岁啦。他聪明自信又雄心勃勃,他想独立做事。我们必须让他自立。”“可他不是正常人,我们怎么知道他能不能飞起来?”我轻声地说,“你还记得格蒂吗?”“格蒂?我记得。”莉拉回忆道。

格蒂是一只天鹅。那是我们结婚的第三年,当时我们仍在种地,也没有孩子。4月下旬,一群加拿大天鹅飞来,栖息在我们农庄外面的小湖上,莉拉摆出“禁止打猎”的招牌以保护它们。可是就在一个晚上,这群天鹅离开时剩下了两只,叫人不胜惊奇。或许它们其中一只受伤了,我想。可是当我们在湖周围观看它们短暂的飞行时,没有看出什么。“我认为它们看上了咱们这个地方。”莉拉说。

这个湖很小,不过它是很好的藏身之所,周围有小山和树林环绕。过去这里只有鸡、鸭,现在有幸第一次来了天鹅。莉拉用双筒望远镜观看它们沿着湖东南角找巢穴,那是最浅的一头,长满了芦苇和纸莎草,岸边有许多柳树,远处山上长着杨树和一株不常见的白桦。天鹅的巢穴离我们仅有300米远,天鹅渐渐和我们熟悉起来,我们却不想征服它们。没想到,三周之后出了事。正值黄昏,莉拉的喊声把我从瞌睡中惊醒,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已经拿着锄头奔向发出尖鸣的湖的东南角。我也赶紧跑了过去。在巢穴附近,莉拉靠在锄头上,急得气喘吁吁,她环视着眼前的战场,愤怒的泪水顺着脸颊直淌。

巢穴破坏了,蛋壳扔得到处都是。右边纸莎草中躺着一只死天鹅,根据尺寸,我猜想它是雄的,它的脖颈显然扭坏了。“这是不是狐狸干的?”我说,“或是小狼。”莉拉说,“前几天晚上我听到过狼嗥。”

我们搜索着,可是天越来越黑。“我回去拿手电。”我说。5分钟后我回来时,看见莉拉的牛仔裤卷到膝盖,蹚着湖水,怀抱着一只天鹅。它的左翼伤得厉害,一条腿流着血,头的左侧眼睛上有一个洞。“看起来不好。”我轻声说,“或许我们不该理它。”“不!”莉拉激动地说,“我要带它瞧兽医。”“它好不了,仅一只眼,一只破翼,一条伤坏的腿。如果它活着,会死于悲伤。天鹅都是成双地生活着。”“我们能尽力救它。”

那天晚上,莉拉独自驾着车带着天鹅去看兽医。兽医确实同意了我的意见,但他屈服于莉拉的执著。天鹅活了下来,但它伤痕累累,一只眼睛,一条腿瘸,翼伤逐步愈合。莉拉给它在阳台上搭窝,并且给它起名“格蒂”。莉拉用水和各种食物来吸引它,甚至抓一些小鱼和青蛙,但它很少吃。“我认为它很悲痛。”莉拉说。

格蒂渐渐好了。它在阳台上一瘸一拐,昂着头用一只眼调整视线。几周后,翼伤好了,但有点扭曲,我们仍希望它能飞起来。格蒂开始跟着莉拉到处走,花园、马房,甚至小汽车里。说真的,天鹅有点讨厌了,但莉拉没有牢骚。我建议道:“应该把格蒂放到湖里去。”莉拉有些犹豫不决。

可是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莉拉把格蒂带下山放在水边。格蒂站在岸上抖开双翼,但是没做什么。莉拉慌忙返回山上,可是不久以后阳台发出的乱抓的声音表明格蒂已经跟回来了。第四天,莉拉卷起牛仔裤抱着格蒂蹚进湖里。格蒂一进水里,蓦地想起该怎么办。它轻声叫着,在莉拉周围游了好几圈。莉拉回到房子里,格蒂便留下了。

我们急切地等待观看格蒂试用双翼。一周过去了,它没有飞。在一个早晨,我们在窗外听到啁啾声。格蒂吃力地飞过来停在阳台上。

我兴奋地转向莉拉,她满眼泪花:“它可能要离开我们。”

我轻轻地搂着她:“如果它能用双翼,我们必须让它用。它是野鸟,我们必须这样做。”

格蒂真走了。有几天它围着湖飞来飞去,起初有点难看,头有点歪,一条腿拖在后面,但它用双翼使劲地调整动作。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开收割机回来,就听到一群天鹅在远处鸣叫,便喊莉拉来听。天快黑了,它们飞得不高,排成人字向南飞。格蒂也听到了叫声,它围着湖转了一两圈,高声地呼唤它们,接着飞起来追赶远去的伙伴,不久,夜幕遮住了它们。

我听见莉拉在身边抽着鼻子,“我希望它试飞成功。”她嘀咕着,“它会成功的。”我安慰着。

次年春季一到来,天鹅飞过头顶,我就开始瞅着它们,我知道莉拉也在瞅着。第一天有一打左右天鹅落在湖上,她用双筒望远镜对准它们,找着格蒂。“你不会认出它,即使碰巧它有一次来这里。”

可是我错了。第二天晚上一小群天鹅落在湖的另一角,一住下就愉快地交谈,然后开始觅食。突然一只天鹅离开伙伴在屋顶上盘旋,鸣叫一声好像在说:“喂!是我!”然后飞回湖里。它的头向一边翘起,一条腿稍微拖着。我们知道,它就是我们过去的格蒂……“是的,”莉拉点点头,“我记得格蒂。”“是我们让它用双翼,尽管它受伤了,还有残疾,但它毕竟飞起来了,很坚强。”“是的。”莉拉又一次点点头。

我说:“孩子也是如此,一旦长大就要独立。”

莉拉的眼睛又盈满泪水,不过她站起来时声音很镇定:“我们去找安迪,我们告诉他,他可以试着飞翔。”一些还未种下的球茎仍静静地躺在地上,它们是活的期票,将于来年春天成熟和兑现。

在心里种花

燕黎译

一个轻寒的秋日下午,我开始在屋后的小斜坡上掘地。一包泥炭、一袋骨粉和一大堆浓厚乌黑的混合肥料将成为篮中那些球茎们赖以生长的根须交错的土壤。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花费功夫来种这些春天和夏天开的花——郁金香、水仙、百合等等。这片土地和坐落于其上的这幢老屋子都不属于我,幸运的是,主人们还能迁就我的出于改善家居热情的“园艺狂”举止。蔓生的薄荷装饰着起居室的窗;多彩的紫罗兰星罗棋布于厨房门边的成群假山上;还有那些肥美的洁白的果仁,一片片地摊晾在我周围冰冷的土地上。可是,我为什么要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这些我只能享受一或二个季节(然后就迁就另一个地方、另一个不属于我的花园去)的东西上呢?

是我父亲,一个业余农民,第一次教我懂得万物如何生长,以及长期投资的价值。整整30年时间,他作为一名市政工程师为政府工作,设计了无数条高速公路。进入花甲之年并在母亲去世后,他开始喜欢画画,好像那些颜料、刷子、亚麻子油只体现了一种微不足道的工具变化——从前他打交道的是辗碎的石子和沥青。

父亲对他认为重要的小事物非常仔细,但他也是我所认识的最无心机的人。他从不投资风险超过政府债券的任何东西,这种债券,要捂上多年才到期,然后发旺增值,然后在某一天,当你用它来支付新汽车或学生贷款时,忽然就消失成空了。对父亲来说,这种类型的交易能带来良好感觉,它是一种自然法则、世界法则:你播种,然后你等待。

然而,不知怎么的,即使再大的盈利,花呀、果呀、手中的大笔现金呀,所能给予的也只不过是强烈而短暂的快乐,一个梦想的最后证实,更深层次的满足总在成长过程自身,在那满载所有对未来的甜蜜的、不确定的期盼的生命力里。

坐在异乡小山坡高高的草丛中,我不由想起很久前许多个潮湿的夏夜,父亲锄完草走进谷仓,随手抓起一把矮牵牛、菩提瓜或其他任何需要种植的东西。在浓重的汽油味、汗味和新剪下枝叶的清香味的熏陶中,他跪在苍白的暮色里,用一把旧的木柄泥铲挖坑。他的左臂不停地挥来挥去,以打散脑袋周围如云的蚊阵。

这把泥铲如今就握在我手中,尽管它的柄已因岁月漫漫而松落。阴霾迅速积聚起来,现在是白昼变短的秋日了呢,我更着意地加紧工作,弯腰、挖坑、播种、盖土、夯实,一次又一次。太阳已经沉到了地平线下面,巨大的枫树冠像红色的金子在屋檐上方闪着微光。一些还未种下的球茎仍静静地躺在地上,它们是活的期票,将于来年春天成熟和兑现。七年夫妻了。他们之间没有第三者,也没有七年难熬之痒,没想到事情发展得如此迅速及恶劣。难道果真结婚后第七年是一个婚姻的难关?

回家

林荫

亚才和亚冰夫妇常因小故发生龃龉,往往亚冰气鼓鼓地往娘家一跑,顶多一两天,亚才便会带着懊悔的表情,到丈母家把太太接回家。

可是,今早夫妻俩不知道碰了什么鬼,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吵了起来。不知是谁先爆了这一句:“你是不是想离婚?”“离就离吧!”另一个脱口而出。

于是,夫妻俩铁青着脸孔一起出门,马上到律师楼办离婚手续去。

看来这次是没有转圈的余地了。

跳上小巴,亚才坐在前面,亚冰则坐在车厢后面。

七年夫妻了。他们之间没有第三者,也没有七年难熬之痒,没想到事情发展得如此迅速及恶劣。难道果真结婚后第七年是一个婚姻的难关?

亚才憋着一肚子气望着窗外,在眼前掠过的景物全是不对焦的影像……

这时候,车厢后面不知为什么有人吵起架来。“你在车厢里吸烟就是不对!”是亚冰的声音。

亚才闻言转过头来。只见坐在亚冰旁边的一个满腮胡须的男人,凶神恶煞地瞪大眼睛望着亚冰,大声道:“老子喜欢吸烟,关你屁事!”

跟着还向亚冰喷了一口浓烟,骂了两句粗话。

亚才见状,连忙起身,跌跌撞撞地扑过去,二话不说,就跟那个身材差不多比自己大一倍的彪形大汉扭打起来……

从警署走出来的时候,亚冰搀扶着鼻青面肿的亚才,扬手截了的士。

钻进车厢里,的士司机按下咪表旗号,见两人没做声,于是问:“两位去哪里?”

两人互望一眼,脸一热,异口同声说:“回家!”我缅怀那种以手指夹着信封揣测来者何人的情趣。我眷恋那种剪开信封而止,一串一串盈盈的笑声滚出来的美丽感觉。

鱼来雁往情长在

尤今

把文字化成鱼化成雁而与好友互通心曲,在那娱乐高度欠缺的年代里,是一项极佳的消遣。

念小学时,家境拮据,买不起漂亮的信笺,更买不起自来水笔,只能因陋就简地使用铅笔把活页纸密密麻麻地写得满满满满的。全然没有矫饰性情的华美修辞,有的,仅仅是属于童真那种无遮无拦的坦率,心中有什么色彩,便恣意染到纸上去。长长的活页纸,一摊开来,便是一整个赤裸裸的世界,喜怒哀乐,无所遁形。有时,兴致高时,便刻意将活页纸颠三倒四地折成复杂难解的形状,考验对方的耐性。对方却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苦等而来的复函,居然变成了一朵“绽放的纸花”,如何在保持“完璧”的情况下使“纸花”还原为无损的信纸,便成了拆信者最大的挑战。有时,拆信所花的时间,比读信所需的时间更为长久,可是,那种“见招拆招”的感觉,十分刺激。童言无忌,信里净是琐琐碎碎的喋喋不休,像是老太婆一圈又一圈的缠脚布,可是,落在眼里,却都是黄莺一阕又一阕无声的曲子,十分受用。读信、拆信、写信,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假期,便在这种充满了期待的喜悦中度过去了。

升上中学后,进入了凡事敏感的年龄,写起信来,少了那份畅所欲言的豪爽,却多了感性与理性的讨论。那时候,有几个朋友,都是酷爱啃书的蠢虫,年尾长假一到,便闭口啃书,在信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讨论,那种针锋相对的议论,是热烈而近乎激烈的,有时,为了充分了解朋友的论点,每一封厚厚的来信,总是反反复复地读上好几遍,咀嚼、消化,然后,思考、反驳,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现在回想,觉得这便是激荡思维的一种最佳方式了。如果说脑子像是刀子,那么,这个时期的来信,每一封都像是磨刀石,把脑子磨得利利的、活活的、锐锐的。

迈入了大学的门槛后,从信纸到感情,都学会了自我包装。信笺是五彩缤纷的,上下角落有浮凸的花纹图案,美得让人不忍猝然落笔。心门加了锁,语言自然含蓄如诗词。雕字琢句是家常便饭,信笺无形中成了磨炼文笔的“竞技场”。这个时期,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好些年,常常接到以感情为金为玉而把文句镶嵌得灿然生光的来信,那一份份使人心旌动荡的情意,不是明晃晃、亮晶晶地展示着的,而是一丝丝、一缕缕地缠在“匠心独具”的语言当中的,它像是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蜻蜓,在心湖中掠起了瑰丽的涟漪。有时,从邮差手中接过了那封被炙烤得热烘烘的信,仿佛不经意触及了对方那颗炽热的心,兀自脸红,良久,良久。那种旖旎的感觉,使盼信的心情化成了一份又一份焦灼的美丽,这种刻骨铭心的美丽,是一生一世永难忘怀的浪漫。

盼信盼得最苦最苦的一段时间,是在大漠居住时。离家万里,失去了亲情和友情的滋润,我觉得我就像是荒荒大漠里一株奄奄一息的植物,万里来鸿,便是我所渴求的甘霖了。信差总在傍晚时分到来,而我,喜欢倚在门口静静地倾听他由远而近的足音。在沙漠里,夏天的落日像雄踞林中的一头狮,光芒四射而又风华绝代,既有睥睨四方的霸气,又有怡然自得的绚丽。然而,这份跋扈的美,偏又是寂寥的、孤芳自赏的,只见它撑着圆圆的身子,壮烈而苍凉地自焚,把干干净净的天和白白茫茫的地烧得通红通红的,有一种无声的痛。坐在这样的一种景致里,展读一封封因为盛载着浓浓亲情和厚厚友情而变得沉甸甸的信,常常令我泪盈满眶。不舍得囫囵吞枣地速读,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细嚼慢咬的。一颗颗的字,变作了一滴滴的琼津玉浆,由眸子缓缓、缓缓地流进了心坎,在那儿,漫成了一个清凉的湖泊。大漠生活一年余,这个澄明清澈的湖泊,着着实实帮助我洗涤了心灵里因为寂寞因为生活风暴所带来的厚厚尘垢与粗粝砂砾。

从荒瘠的大漠重返繁华的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把我化成了一架飞转不停的风车。当我晕头转向地转转转,转转转的时候,整个社会也以惊人的速度,不停不歇地向前推进,许多传统的事物都在起革命性的变化。为了应付每天千头万绪的事情,我开始以电脑代替手书给朋友写信,借以节省时间。起初,抗议之声不绝于耳,大家都认为以电脑写成的信冷冰冰、硬邦邦、没感情、死板板,然而,时间宝贵,再加上我的书法原本就丑得不堪入目,对于朋友的抗议,我充耳不闻,渐渐地,朋友也就“见怪不怪”,被逼接受我的电脑函件了。有趣的是:原本极力反对的朋友,在不久之后掌握了这门现代科技,居然也兴致勃勃地使用电脑来写堆、复函了。

一日,闲着读书时,传真机突然响了,探头一看,啊,朋友那独树一帜的字体,正一寸一寸地、优雅缓慢地从传真机里溜了出来。朋友住在隔了千山万水的他乡异国,遥不可及,可是,此刻,当他把他亲切温馨的问候通过传真机“活生生”地传过来给我时,我仿佛看到他站在咫尺之遥的地方,将满腹经纶化成无声的语言,娓娓地与我聊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坦然。自此之后,传真机又成了我另外一种通信的现代化工具了。传真机一响,来者何人,有啥话说,直来直往,一清二楚;要复信嘛,不论对方在天涯、在海角,只需短短一分钟,便能将信息飞速传到了,方便当然方便,然而,不讳言,没有了信封的包装、没有了邮票的点缀,接信读信,也就缺乏了那一点该有的情调,有点“公事公办”的意味儿。

时代的轮子,继续以全速向前滚动,很快的,以传真机传达信息的方式又落伍了,电子邮件成为各界新宠。它是无声的电话,电掣一开,你来我往,喋喋不休,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把该说的全都说了,高效率、快速度,然而,电子邮箱一满,便悉数倒进电脑那无形的“垃圾桶”内,仿佛双方说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全无回味与收藏的价值。

现在,在充分地享受到现代科技所带给我的种种便利后,回首前尘岁月,竟“不合情理”地生出了几许的缅怀、几许的眷恋。

是的,我缅怀。

是的,我眷恋。

我缅怀那种以手指夹着信封揣测来者何人的情趣。

我眷恋那种剪开信封而止,一串一串盈盈的笑声滚出来的美丽感觉。

可惜,这种情趣,这种感觉,都渐渐地被快速前进的时代轮子活活地辗死、辗死了……

耶利哥的玫瑰

,我把我的往昔的根和茎浸入心的活水中,浸入苦恋与柔情的清纯甘露中。耶利哥的玫瑰布宁

古代东方人往往在棺内墓中放一朵耶利哥的玫瑰,表示相信生命是永恒的,死者能够复活。

奇怪的是,为什么把一团带刺的枯草叫做玫瑰,而且还是耶利哥的玫瑰。这种干硬的沙漠小灌木,就像我们所谓的风滚草,只有在死海以下的砂石中,荒无人迹的西奈山麓,才能看到。据传说,这名称是那位把可怕的火谷,即犹太旷野一个寸草不生的死亡之谷选为自己的居所的圣徒萨瓦亲自定的。他把这种刺草奉为复活的象征,并且用他所知道的世上最悦耳的比喻来加以形容。

这种刺草的确神奇。一个朝圣者采了它,带到离它的故土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去,一年下来它枯干了,发灰了,没有生气了,可是一放进水中,立刻舒展开来,绽出细小的叶片和粉红色的花朵。可怜的人心便感到了快乐和安慰:世上没有死,存在过经历过的东西不会灭亡!只要我的心灵,我的爱,我的记忆活着,就不会有离别和失落。

我也是这样安慰自己,在自己心中重现我曾涉足的那些光辉的古国,重现我生命中那些如日中天的美好日子——当时我身强力壮,前程似锦,携带着注定要伴我终生的女子第一次远游,即是新婚旅行,也是朝拜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圣地。眼前是处在长年寂静和忘怀的伟大安详中的圣乡——加利利地、犹太众山、五城的盐和硫磺火。那是春天,路上处处欢快详和地开着拉结(据《圣经》传说,拉结是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之妻)在世的时候开过的同样的银莲花和罂粟花,大地装点着同样的野百合花,天上也同样是《福音书》的比喻所说的那些无忧无虑的飞鸟在歌唱……

耶利哥的玫瑰,我把我的往昔的根和茎浸入心的活水中,浸入苦恋与柔情的清纯甘露中,于是我珍藏的小草重新令人惊异地吐出嫩芽,推迟了那不可回避的时刻——这露会干,这心会衰,我的耶利哥的玫瑰也将永远被忘尘掩埋。什么是爱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体会爱心

高翔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有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那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是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银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