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科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3:46:57

点击下载

作者:罗兰.拉赞比(Roland Lazenby)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真实科比

真实科比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真实科比作者:罗兰.拉赞比(Roland Lazenby)排版:昷一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ISBN:9787550299894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乍一看,科比·比恩·布莱恩特像个爱好玩乐的年轻人,但谁都知道他不是。他正在努力证明世上没有他闯不过的难关。

特别是那个难受的新秀赛季。

他完成NBA生涯的第一个运动战进球时我恰好在现场。那是1996年12月,在夏洛特体育馆里的一记三分球。

赛后,他蹦跳着跑进了更衣室。他先是跟我击了掌,然后手指一弯,把我拉过去,亲切地打了招呼。他根本不知道我叫什么,对他而言,我只是一个手拿笔记本和录音机的路人。但是,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这个世界问好了。

有一次,我和他单独坐在克利夫兰一间空荡荡的更衣室里。他正在等待第五十届全明星的扣篮大赛。在上场之前,他需要打发时间。

我们谈到了他现在的身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批孩子在本赛季涌入NBA,而他恰好是其中的翘楚。他谈了谈目前的困难、期望、危险,以及灯红酒绿的洛杉矶对一位18岁球员的可怕诱惑。

他还说,1991年“魔术师”约翰逊染上艾滋病的新闻给13岁的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说他一定抵得过那些诱惑,那些让约翰逊每年睡300到500个姑娘的诱惑。“对我而言,这再简单不过,”科比告诉我,“因为我想要实现的目标有太多太多。”

他说得没错,几分钟之后,他就忘记了我俩在更衣室里轻松而深刻的谈话,用技惊四座的表现赢下了扣篮大赛。他本就炽热的梦想现在烧得更旺了。

次年,这位在湖人队都打不上首发的小伙子被投进了全明星的先发阵容。然后就是湖人队惨痛的1999赛季,老板杰里·巴斯决定将这套空有一身天赋的阵容打乱重组。

科比就如此孤独沮丧地迷失在了他的第三个赛季里。那时的他才刚刚年满20。“我想成为救世主,”他重申着对成为顶级球员的渴望之情,“我不知道我将怎样完成这个梦想,但我现在必须要找到一条路。”

他后来做到了,无论这个目标在当时看起来多么荒谬。2016年,在他职业生涯告一段落的时候,他可以回望这20年来创造的数字和纪录,宣告自己在最伟大篮球运动员的名单上有了一席之地。在2015年,科比超越偶像迈克尔·乔丹,在历史得分榜上闯进前三,仅落后于贾巴尔和卡尔·马龙。更重要的是,他18次入选全明星阵容,两夺奥运金牌,并且率领湖人队拿下了五座冠军奖杯。

尽管在克利夫兰的那个夜晚,初出茅庐的科比说他不知道如何登上顶峰,但有一个答案却是极为肯定的——那就是无论如何,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向上攀登。这个过程将是不知疲倦的,永无止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他能亲手击败所有人的那天。

科比前所未有地为一支球队效力了20个春秋,这样的生涯让这个冷漠而强硬,智慧而自信的家伙成了美国职业篮球领域一个巨大的谜团。他是这项运动有史以来最偏执的斗士,他的学习能力之强、赛前准备之充分,是体育界人尽皆知的秘密。尤其是他对细枝末节的要求,让每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惊叹不已。他用生活这台机器创造出了统治比赛的欲望,而随着这种渴求一并出现的,便是贯穿他生涯始终的冲突与麻烦。

比赛一场一场地打,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在整整20个年头里,科比经受了伤病的洗礼,挺过了黑暗的时光,看着一个又一个曾经亲密的关系出现裂痕。为了追求伟大,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他变成了人们口中“口碑最两极分化的球员”。有无数人为他疯狂,同时也有无数人将他视为憎恨的对象。

从科比小时候开始,他的父亲——前NBA球员乔·布莱恩特就试图帮他建立起最为强大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它存留在了科比的血液里,并成了他的标志。

心理学家乔治·芒福德曾与乔丹和科比长时间共事。他认为,科比明显远超常人的一点就是他那坚不可摧、无可撼动的自信。“他的自信心让他独一无二。”

科比之所以能保有如此强大的自信,是因为他基本上不接受任何质疑,芒福德这样解释说:“他不会让任何反对的观点进入他的脑子。”

自信引领着科比走出了一个少年初进联盟时的迷茫,领着他挺过了和队友教练们的争斗,领着他忍受了2003年的性侵指控,领着他走过了和父母的冲突与疏远,领着他战胜了几次重大的伤病。这份自信心撑起了他的81分表演、他的制胜绝杀和他MVP级别的表演。强大的自信让他根本意识不到数据单上那可怕的出手次数。可能也正因如此,当别人因同样的病痛躺在床上哼哼唧唧时,科比却习以为常地带着这种痛苦撑过了整个职业生涯——芒福德如是评价科比的自信。

它也是科比生涯另一个故事的导火索。那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科比和沙奎尔·奥尼尔携手为洛杉矶湖人队拿下了从2000年到2002年的三连冠之后轰然决裂。从很多方面来看,他与这位巨人的关系引出了他随后争强好斗的人生轨迹。它揪出了科比心里对冲突的嗜好,类似的战火几乎出现在了他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

然后,就说到了本书的书名。“Showboat”是奥尼尔给新秀赛季的科比起的绰号。那时,他还是个急切地想向世界展示自己扣篮和突破技巧的菜鸟。

科比非常不喜欢这个外号。他认为这会让人对他产生“华而不实”的印象,他父亲当年就总被圈内人士悄悄贴上类似的标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绰号也代表了科比与他父亲共有的那份对比赛的挚爱,代表了他们二人华丽迷人的球风。“我父亲是个篮球运动员,这种东西就好像流淌在我血液里,”科比解释说,“我爱篮球,我也玩其他运动,但是我从篮球中收获的乐趣远超过其他。”

孩童时代的科比常常看到父亲在意大利联赛中炫技,而意大利这片热土也成了他美国职业生涯开局失意后的避难所。“人们对他的打法和魅力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我就喜欢看他们如何应对我父亲的独特风格,”科比曾经对我说,“我也有点儿想体会一下他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他打球时真的很酷,他就是‘果冻豆’。”

萨姆·莱恩斯是科比在业余体育联合会的主教练,他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同样强烈的热情。“他爱秀,他简直为表演而生,”莱恩斯说,“科比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他想站在球场中央。他的穿衣、走路、谈吐无不在吸引人们的注意。他在高二的那个夏天就已经知道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取悦观众这件事上,他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

他的另一面藏在那个名为“黑曼巴”的身体里。在陷入性侵丑闻之后,科比为了回应公众的指责,给自己起了这个绰号。他借用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冷血杀手的名字来形容自己身上同样无情的好胜之心。

科比后来将这段过程概括为“拥抱性格里的邪恶面”。当HBO的《真实体育》节目组告诉他,前队友史蒂夫·纳什将他形容为一个“超级大混蛋”时,科比大笑了起来。“纳什的描述并没有错。”科比承认说。

尽管他那个极难相处、严格苛刻的坏人形象深入人心,但在2015—2016赛季科比还是露出了温和的一面。那一年,湖人队大多数时间都在失利的泥潭中挣扎,而科比则将所有的客场比赛变成了他的巡回告别演出。

没有什么能比科比的最后一场NBA比赛更能使人追忆起那个名为“Showboat”的男孩对篮球的热爱了。2016年4月,他在对阵爵士的比赛中用尽浑身解数,狂砍60分并孤身率领湖人队逆转取胜,给一段完美的职业生涯画上了更加完美的句点。

表面上,这只是两支无缘季后赛的球队在常规赛的末尾所做的无谓的挣扎。但科比的存在却让这场比赛的意义变得远不止于此,它变成了洛杉矶球迷的一场狂欢,它让他们想起科比创造奇迹的能力,和他们20年来对这位球星毫无保留的爱。多年来,科比始终是洛杉矶篮球的代言人。虽然曾经卓越的技术大多消失殆尽,科比依然用一次最为戏剧性的绽放写出了他职业生涯故事的终章。在洛杉矶这座最看重表演能力的都市里,科比证明了谁才是最令人心醉神迷的演员。

接下来您将读到的是本书的正文部分。我努力将他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或者说是一段“警世恒言”——借众人之口记录了下来。

本书出版时刚刚年满38岁的科比正在为篮球之后的下一段生涯做着准备。他已经创建了几家媒体公司,他可能转行写作或者制作节目。无论今后他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我们都不难猜测,他将一如既往地野心勃勃,无畏并坚韧地面对接下来的所有重要时刻。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希望他在每段事业的开始都像那个在夏洛特投进自己职业生涯首球的孩子一样——打个招呼,然后用明亮的眸子望向远方。序 言孤独的胜利费城2001年6月15日

香甜的香槟酒喷涌而出,让房间里有关这个冠军的一切都变得黏腻。

硕大的、闪亮的冠军奖杯被他轻巧地揽在怀中。科比对这座矗立的金杯有着与众不同的渴望。对于投身职业赛场的那些对竞争近乎狂热的雄性生物而言,这是他们毕生追寻的宝藏。

刚刚造好的冠军球帽遮住了他的头发,帽子上印着洛杉矶湖人的队标,亮金色的“冠军”字母就绣在球队的队标上方。

即便时当6月,更衣室里热得发烫,他依然穿着一款彩色的特制皮衣,皮衣上绣着洛杉矶曾经得过的无数冠军标志。在仅仅22岁的年纪就和这几支伟大的传奇阵容比肩,科比急切地想把这身骄傲披在身上。

这一刻,他有无数个理由摇头晃脑,放声大笑,在家乡费城庆祝这一美妙的时刻。科比刚刚帮助湖人队打出了在季后赛历史上前无古人的15胜1负,并且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击败了由宿敌阿伦·艾弗森率领的费城76人队,豪取两连冠。

毕竟,就连他的导师——集万千球迷宠爱于一身的湖人名宿杰里·韦斯特,也是在痛苦的14年职业生涯之后才拿到了他的第一个职业冠军。而现在,年轻的科比已经戴上了两枚冠军戒指。

他正开车行驶在通往梦想的高速路上,常人难以企及的一个个成功像警示牌一样从他耳边呼啸而过。他生长在一个沉浸在篮球世界的家庭里,这个家给予了他爱和关怀,也在他身上凝结了许多伟大的期许。

科比的母亲帕梅拉·考克斯·布莱恩特从他出生起就溺爱着他,就像多年前对待自己打篮球的哥哥一样。

就像他们的一个世交好友说的那样,科比的童年让她想起了一部名为《阴阳魔界》的老电视剧。剧中的一家对他们的孩子爱到了极致,把每天都当作他的生日来过。“科比总像在过生日,”那位世交好友说,“所有的大人就在一旁说:‘哦,今天是你的生日!今天是你的生日!’”

这样的宠爱非但没有惯坏他,反倒起了相反的影响。父母让他变成了一个从很小的年纪开始就知道追逐梦想的孩子。自从在1996年以一个稚气未脱的形象出现在联盟以来,科比在公众眼中一直是个聪明、礼貌、优雅的年轻人。但是他却拥有着仿佛从另一个世界继承而来的强大自信,几乎让每个见过他的人都为之侧目。甚至有人会质疑是不是这家伙的脑子出了问题。

这份自信心的形成,部分要归功于他的父亲“果冻豆”乔·布莱恩特。他谨慎而持续地挑起了科比心中的这团火——虽然他曾眼睁睁看着自己本应辉煌的职业生涯被混乱的70年代搅乱打碎。

科比在他十几岁时就已足够大胆,他曾预言,自己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

每一次,世人都用摇头与皱眉回应他对伟大未来的宣言。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科比疯了”,这是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

然而现在,他站在这里,站在通向他祖母曾经预言的财富和声名的道路上。如果是在《生活多美好》那样的电影里,科比应该被朋友、家人和曾经一起在高中夺冠的队友们围在中间。

不久之前,他的湖人队友们刚刚喷洒完香槟酒。他们嘴里念着、唱着DMX的激情歌词:“你们让我快疯掉/在这里,在这里/你们让我全力以赴/在这里,在这里。”

这几句话像是科比人生的缩影。他没有加入队友的狂欢,而是选择悄悄挪到一旁。他坐在浴室外无菌的隔间里,身体倚着铬制的栏杆。他身旁瓷砖的颜色像极了每个费城的清晨里飘在“斯库基尔河”上的雾。科比将头埋在掌心,眼睛直直地盯着地面,思绪仿佛飘向了千里之外。现在的他正经历着彻底的孤独,在他身体里涌动数月的情感一瞬间将他撕得粉碎。

小时候,科比会跟着他父亲的意大利球队东奔西走。他曾在大巴上对父亲和一位他的意大利队友说,他以后的实力会远超他们二人。科比的存在就是一场非凡的,甚至近乎残忍的对“伟大”二字的追求。

在他那代人里,有千百万个男孩都做过成为迈克尔·乔丹的梦,但其中只有一个叫作科比·布莱恩特的家伙展示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付出了与梦想等重的代价。阿迪达斯在他不满20岁时就盯上了他,他们说计划将他打造成下一个迈克尔·乔丹。这个角色和他心中原本的设想不谋而合。仅仅数月之后,他就将这个身份练得谙熟,从谨慎的措辞到自信的气质,甚至于那剃得发亮的光头,都让你意识不到他17岁的真实年纪。“这样的转变令人惊讶,”时任阿迪球鞋代表,被誉为篮球工业“造星大王”的桑尼·瓦卡罗回忆说。

此刻科比脸上的表情让人确定,为了成为篮球界最有统治力的球员,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做出任何牺牲。

最近,他将他至亲的家人放在了祭台之上。这曾是一个因成就和道德出众而为人艳羡的模范家庭,现在却成了他不灭欲望的受害者,碎裂在他的身旁。“他就像是罗曼诺夫统治下的俄国人,”瓦卡罗在回望往事时评价说,“他会除掉所有人。”

科比很快就赶走了他的经纪人,关掉了他的球鞋公司,最后连教练菲尔·杰克逊和队友沙奎尔·奥尼尔也难逃这样的命运。但是眼下,他已经将他的母亲、父亲和两个姐姐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和速度移出了他的生活,将他们放逐在自己的视线之外。他的家人们向不计其数的朋友们频频诉苦,抱怨说他们的信用卡全都被停用、车被拖走、工作丢掉、家庭住所被清空,就连打给科比的电话都无人接听——这段家庭关系走到了尽头。“发生的一切真是太悲剧了。”加里·查尔斯说。他是一位纽约的AAU教练,也是他们家的好友之一。这个观点被他们的亲朋好友重复了无数遍。“当时他们俩亲密到令人难以置信,”查尔斯回忆起科比十几岁时和父亲乔的关系时说,“你能看到科比对他父亲的那份爱和尊敬。每当他打完一场AAU的比赛,他都会跑过去抱住父亲问:‘你看到我的表现了吗?’乔会说:‘嗯,我看到了。’这段时间我都在他们身边,我从来没见过科比对他父亲有任何的不敬。”

然而,成功和欲望夹杂着数以亿计的美元给这个家庭冲出了一道鸿沟。科比和家人们的嫌隙让之前认识这家子的所有人吓了一跳。

在费城光谱球馆的这个夜晚,他的舅舅丘比·考克斯作为家庭代表来到了现场。当舅舅和舅母悄悄来到这位湖人球星的面前,科比的情绪终于崩溃了。“乔·布莱恩特曾经给我讲了那晚的一个故事,”加里·查尔斯回忆说,“当科比的舅舅和舅母来看他时,他一把抱住他们然后哭个不停。”

冠军夜里的偷偷啜泣和苦楚表情像是在讲述他对家人离去的深深不舍。然而这位一意孤行的年轻球星依然决定离开至亲,继续前进。“成就伟大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极为困难。”布莱恩特家族的好友莫·霍华德这样说。“遗憾,真的很遗憾,”安东尼·吉尔伯特评价说。他同样也和这一家子相识,一直密切关注着科比在场上场下的表现,“就像是在读一部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给我一个英雄,然后我还你一个悲剧。”第一部“果冻豆”“我一直记得,没人把他当回事儿,他们只觉得乔·布莱恩特是个挺有意思的家伙。”——保罗·韦斯特海德|第一章|被逮捕的人费城1976年5月5日

在午夜的薄雾之中,一辆白色跑车几乎悄无声息地挪动着,径直朝着前方的警车缓缓驶去。警车也不紧不慢地行进着,车里的广播声和费城纷扰混乱的车流声交杂响起在这个周三的夜晚。

跑车经过的瞬间,警察们看到一个大个黑人男子弓着背坐在方向盘前。

那是1976年5月初,地点是费城的费尔芒特公园,车里的那个男子是乔·布莱恩特,当年21岁的他是费城76人队的新秀。爱开玩笑的[1]他被人们称作“果冻豆”,在当地篮球圈子里,他是一位英雄人物。

很多人都说,这个昵称是布莱恩特年轻时的好友莫·霍华德取的。

多年以后,霍华德证实没有这回事儿。他解释说,之所以有这个昵称,是因为布莱恩特打篮球时动作流畅、身姿优美。“我记得南费城的伙计们都叫他‘果冻’,”霍华德回忆道,“他们这么叫他,是因为他能在场上晃开对手,你知道我的意思吗?人们[2]常说,‘这一定是果冻吧,因为果酱不会那样晃’。果酱可晃不起来,不是吗?用这话来形容乔的球风也妙得很。”

布兰恩特自己也喜欢吃五颜六色的糖果。“果冻豆就是他的心头好,”霍华德笑着说道,“在那个时候,只有复活节前后才见得着果冻豆。但是乔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带一把在身上。”

后来还有人声称,是因为某场比赛场边的球迷送了他一些果冻豆,他才因此而得名。

不论起因是什么,这个昵称无疑切合布莱恩特的球风。“果冻豆”是一个随和的人,常常咧嘴大笑。正是得益于这和善的面容,他几乎能和所有人在初识之际就打成一片。“他一直都是那个样子,”莫·霍华德回忆道,“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总是在笑、在闹。我想那就是乔身上吸引我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与那笑容相称的心。多年以后,乔·布莱恩特八年级时的一位同学回忆起他,称其曾经爽快地帮助了一位在学校中饱受欺凌的犹太小孩。“乔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家伙,”霍华德解释道,“那会儿最有趣的,就是我们一块儿参加派对和舞会了。你一眼就能看到他,这个身高6尺9寸的家伙总是在大秀舞技。他是全场身手最灵活的人。他跳得好极了,而且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人。在我的印象中,老B从来没有担心过任何事。”

回溯当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天性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在1976年5月初的温暖夜晚,在樱花行将盛开之际,“果冻豆”布兰恩特卷进了一个看似不要命的事件之中。

若要为布莱恩特辩护——上天知道,他的确需要为他当晚的行为辩护——他刚刚度过了情绪波动的漫长的一天。当天早上,他参加了密友吉尔伯特·桑德斯之母的葬礼。在某种意义上,她是布莱恩特的第二个母亲。布莱恩特经常和桑德斯一家待在一起,那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他喜欢坐在餐桌边,等桑德斯夫人变出一道道奢华而诱人的珍馐美味。布莱恩特的家庭经济上很是窘迫,每当桑德斯夫人注意到他需要一双鞋或一件外套,就会悄悄替他置办好。那天的葬礼结束后,布莱恩特去了桑德斯家,拿出了76人队开的支票,告诉大家自己近况甚好。“见鬼了。”桑德斯先生边说,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布兰恩特与球队签下了一份价值近100万美元的新秀合同——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在过去的短短几个月当中,他赚到的钞票比他这辈子在梦里梦到的还多。

吉尔伯特·桑德斯——他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切尼大学的约翰·钱尼[3]教练手底下打球——认为布莱恩特掏出钞票“是为了让我们一家人高兴起来。他是我们家的一分子,我们接纳了他——我母亲曾经帮他买了许多球鞋和外套。他那样做是在向我父亲表示,‘这就是我现在干的’”。

所以,当天发生的事情和种种情绪或许可以解释,几个小时之后的午夜时分,“果冻豆”为何会在费尔芒特公园卷入那次玩命的事件之中。

他开的车有一个尾灯坏了,他又没有带驾照,只有一份早已过期的实习驾照。他是前一年的秋天才上路的,当时他刚与76人队签订[4]了新秀合同,买下了两辆崭新的达特桑280Z——一辆给他的妻子帕梅拉,一辆给他自己。“那两辆Z系车马力十足,”吉尔伯特·桑德斯回忆道,“那就是乔和他妻子的选择——那就是他妻子想要的,所以他们就买下来了——他们一人买了一辆。”

布莱恩特从小在费城西南部长大,他总是爱和人说那儿是“贫民窟”。在那个喧闹的世界,到处都是呼啸而过的有轨电车、高架列车和低鸣着的公共汽车,到处都是争夺地盘的当地帮派。原本一辆车也没有的布莱恩特,如今开上了达特桑Z系,这车无异于一艘地面上的火箭。这台双座汽车搭载了170马力的发动机,车身重量却只有2800磅,它能让任何一个坐到方向盘后的人难抑兴奋,以至于受到惊吓——尤其是驾驶经验寥寥的“果冻豆”。

可想而知,布莱恩特深爱他的座驾,还爱开它回费城西南区重游故地。他的一位朋友冯塔斯·辛普森回忆道:“他把它展示给所有人看。他想向所有人证明:他做到了。在当时,那可是一辆豪车。”

此外,那天晚上,即使是车停下来的时候,布莱恩特可能还飘飘欲仙的——他车里的两小瓶可卡因和一只精致的小勺子揭示了这一点。

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是,他当时正在私会他的前女友琳达·索尔特,后者是布莱恩特在约翰·巴特拉姆高中时一位队友的姐姐;而此时的布莱恩特已经有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和一个刚刚满月的女儿,他们在费城富人聚集的近郊区有着一个可爱的家。

从一开始,布莱恩特的婚姻生活就一直受制于妻子帕梅拉,而她则是一个脾气不怎么好的大美人。老朋友们都发觉,一到了要做决定的时候,布莱恩特就会马上乖乖地望向妻子。甚至连亲戚们都嘲笑他,说仅仅是出轨的念头都能让“果冻豆”惊慌失措。

但是现在,他出轨了,而且被人抓个正着。

如果这是某部老派电影中的一幕,背景音乐很可能就是约翰尼·

[5]泰勒的《迪斯科小姐》。那首歌在1976年春的大部分时间里高居排行榜榜首,曲子十分悦耳,正是乔喜欢的音乐风格。

向上晃,向下晃,

往里来,四处动,迪斯科小姐。

无论那辆Z系车里放着什么歌,无论布莱恩特搭上了哪一趟梦幻航班,在他意识到有手电光直直朝他射来的那一瞬间,一切幻想都粉碎了。不难理解,他很快就感觉到了重重危险;在这些潜在的危险之中,最关键的是:他身为一个黑人男子,大半夜开着豪车出现在公园,而这还是一座被帮派暴力和各类种族问题深深困扰的城市。

在几个月以前,他与76人队签约的消息曾登上《费城论坛报》的头版;紧挨着那条新闻的,就是一则关于费城警察在过去数月中射杀数十名黑人的报道。

在过去的3年当中,费城警察开枪击毙73人,击伤193人。在那个年代,警察们时常朝流窜的犯罪嫌疑人“鸣枪警告”。

在此前的12个月里,共有5名费城警察被人射杀身亡,其中有一人是被一个15岁的孩子从公营住宅的楼顶上暗杀的;行凶者告诉当局,“我就是想杀一个条子”,这令整座城市为之震颤。

不需要再看任何新闻报道,布莱恩特也能想起这些事件来。全费城的黑人居民都不例外。

也许真的如警官们事后报告的一样,那只是一次尾灯故障引起的交通阻塞,但那一瞬间的氛围却又奇怪又紧张,而这奇怪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人高马大的“果冻豆”——只差一点儿就有6尺10寸了——走出车门站直身子的那一刻,警官们开始察觉到奇怪的迹象。一名警官拿手电照射着布莱恩特的脸,后者则在竭力保持冷静。他很快证明了自己的身份;虽然还神志飘忽,但他很快拿定了主意:为了避免被搜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白驾照的事情,恳请警官从轻处理。

布莱恩特递上了他的证件,但那一番关于驾照的说法却把警官给弄糊涂了。双方沟通的过程中,乔·布莱恩特突然感到一阵强烈至极的恐慌。后来其他人指出,他很可能是突然意识到,妻子会发现他有外遇。当然,也有可能他就是害怕警察。布莱恩特已经交出了他的证件和姓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在场的警官备感震惊——事实上,陷入震惊的还有整个费城,以及20世纪70年代保守而狭隘的NBA文化。

布莱恩特突然转过身去,钻回了车里,警官们想当然地认为他是打算到杂物箱里去寻找驾照。然而,布莱恩特扭了扭钥匙,发动汽车扬长而去;刹那间,只剩一阵尘土在警车的前照灯光束中肆意飞舞,警官们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过了好一会儿,警官们才回过神来:乔·布莱恩特驾车高速逃逸了。于是,他们冲回警车开始追赶,同时通过无线电发布了全面通缉令。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要赶上那辆Z系车实在是太冒险了。乔·布莱恩特以疯狂的速度远去——根据他们的估测,远远超过了每小时100英里——就像是一架冲破黑暗的飞行器。

一眨眼的工夫,他已经开出了园畔区,盲目地在市中心的街道上飞驰,并且车灯全灭。

足足12分钟之后,才有另一支警队发现了布莱恩特的踪影。

警官雷蒙德·邓恩报告称,他当时正在雪松大道上向西行驶,突然在后视镜中看到一辆没开车灯的跑车急驰而来。驾驶者狂躁地按着喇叭,示意警车给他让路。

那是一个特别的时刻。“果冻豆”布莱恩特狂飙在通往地狱的公路上,鸣笛让人给他让出空当。

千钧一发之际,布莱恩特急忙掉转了车头。邓恩警官立刻开始追赶,直到车速过快才停了下来。后来邓恩报告称,为了追上“果冻豆”,他当时车速极快,很担心会失去控制。

几分钟之后,布莱恩特冲进了巴尔的摩大道上一个拥挤的路口,一辆车堵住了他的去路。“果冻豆”试图在高速状态下掉头,可是车失去了控制。他先是撞上了一块停车标志牌,随后东倒西歪地驶向了对面的法拉格特大街,撞倒了一块禁止停车的标志牌;接着,他踉踉跄跄地开进街区,撞毁了一辆停在马路一侧的车,然后弹向了另一侧,又是两辆车遭了殃。他再一次冲向马路对面——不幸中的万幸,这一次车飞上路缘,直直撞上了一堵墙。

制造了这一场不逊于小型龙卷风的破坏之后,布莱恩特和他的前女友呆呆地坐在他那已经遍体鳞伤的车上。或许就是在那时,他突然意识到:在这高速逃亡的过程中,他都没来得及把可卡因扔掉。等到警察来搜车时,他们即刻就会发现它。

那一瞬间,布莱恩特做出了最后一个糟糕的决定:他起身下车,拔腿跑向了夜色之中。“他从车里跳了出来,留她一个人坐在车里。”布莱恩特的一位老朋友说道,“乔慌了神,跳了出去。其实他没必要逃跑的。如果你是这一片的警察,你看见一个块头那么大的家伙抱头乱窜,你肯定会知道那是谁。所有人都认识乔。他实在没理由逃跑。”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个夜晚的离奇情节终于告一段落;在这疯狂时刻的尽头,许多个糟糕至极的决定当中竟也夹杂了些许好运。

万幸的是,警察并没有朝逃窜的“果冻豆”开出那众所周知的“警示枪”。

在中学时期,布莱恩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还是一位田径明星。然而,不知怎么的,一位名叫罗伯特·隆巴尔迪的警官追出几码地后就扑倒了他。倒地之后,布莱恩特便开始对他拳脚相向。“我抓住了他,”隆巴尔迪回忆道,“他举起拳头,于是我打了他。我制服了他,给他戴上了手铐。”

布莱恩特头上受了伤,缝了6针才好。数十年以后,布莱恩特当[6]年在76人队的教练吉恩·舒尔回忆称,警方显然狠狠地揍了布莱恩特一通,这一顿暴打让他深感受辱,是日后令他痛苦了许久许久的诸多事情之一。然而,眼下困扰着他的则是手铐和监狱,以及因不得不面对妻子而产生的恐慌与焦虑。

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年轻的乔· 布莱恩特眼看着自己充满好运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许多生活在费城的人做的错事比他少得多,最后却成了停尸房里的一具尸体。对于乔·布莱恩特而言,在接下来的年月当中,他将渐渐发觉:这起意外对他和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那天夜里,“果冻豆”在拘留所度过的痛苦时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启示。许多年前,他的祖母曾经预言,这个家族中的某个人有朝一日会功成名就、飞黄腾达。1976年5月的这个夜晚就是乔·布莱恩特得到的第一个启示:预言中的那个人,可能并不是他。|第二章|身为人父

事实证明,在乔·布莱恩特的整个青春期,他的篮球职业生涯就如同另一种光鲜靓丽的载具,可以将他载去他周遭的大多数男孩们做梦都没去过的地方。然而,“果冻豆”却有着一场截然不同的比赛,还有着一种只属于他的风格——早在和祖母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这一切就为他带来了最初的关注。祖母家住在费城西部,紧邻着第42街和莱迪大道路口附近的沥青球场。除了礼拜日,祖母每天都会放他出去玩耍。每到礼拜日,祖母就会早早叫他起床,因为他们早上6点就要出门,去新伯利恒浸信会教堂度过安息日。 “我们整天都待在一起。”布莱恩特曾经解释道。

教堂的歌唱、礼拜和赞颂为他的道德修养打下了根基。而一个星期之中的其他日子里,他每天都要去篮球场上挥洒汗水。

青春期临近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搬去费城西南部的杨柳大道,住进了一间常年透风、摇摇晃晃的排屋。新家与肯格塞新运动场距离不远,那里成了他新的篮球实验室。

和费城西南部的许多街道一样,杨柳大道是一条狭窄、道路高低不平的街。不过,街的两旁还是绿树成荫的,“果冻豆”的父亲老乔就时常坐在家前廊的树底下,朝人们挥手。

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报之以微笑。若是生在另一个年代,老乔说[7]不定就成了费城老鹰队的防守截锋。他身高6尺3寸,有着厚实的身板和宽阔的胸脯。你尽管到费城各地找个遍,包你找不到哪怕一个人不欣赏他那粗犷的面容、安静而友好的举止以及他对儿子的爱。

作为一个在窘迫的经济条件下将3个孩子抚养成人的父亲,他在邻里之间备受敬重,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数十年过去,每一个车站的人们都能轻易想起老乔,或者布莱恩特老爹——邻里的孩子们都这么叫他。多年以后,经常在体育版面引用其言论的《费城论坛报》深情地称他为“杨柳大道上的快活绅士”。

看儿子打篮球似乎成了老乔唤起愉悦心情的甘甜灵药。老乔长了一双结实的大手,还有着一张时常绽放出笑容的圆脸。尽管如此,他有着严明的纪律观念,和“不打不成器”的《旧约》式思想十分相似。他曾向费城体育记者朱利叶斯·汤普森解释,他常常警告十几岁的儿子,倘若他胆敢深夜出门,就“不要带着日光进我的家门”。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在外面待到很晚,天亮了之后才回家。有一次,儿子试探了这条规矩,老乔当即把他揍得昏了过去,据说“果冻豆”过了20分钟才醒转过来。“醒过来之后,他即刻明白了再不能违抗父亲。”汤普森回忆道。

老乔的影响力很大,他决意密切注视儿子的一切。“无论乔身在哪里,布莱恩特老爹一定就在附近。”布莱恩特一家的朋友冯塔斯·辛普森回忆道。“老乔影响了他成长路上的每一步,”费城资深篮球作家迪克·韦斯回忆道,“他深深为他的儿子感到骄傲。”“老乔·布莱恩特是一个了不起的家伙,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保[8]罗·韦斯特海德回忆道。他是“果冻豆”在拉萨尔大学时的教练,“费城附近的人们都知道乔的父亲。他关心一切对他的儿子和家人有益处的好事情。好事情指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成为好人的事儿。他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人。”

随着年纪渐长,老乔的体重和糖尿病成了他的负担,他开始拄着拐杖走路。即使到了那个时候,“果冻豆”的比赛——再后来是孙子科比的比赛——依然能让他焕发活力。他的爱有多伟大呢?多年以后,被糖尿病吞噬着活力的老乔,还是会拖着氧气瓶去看孙子的比赛。走出乔治亚“果冻豆”的父亲或许有很多悲惨的故事可以讲述,但他很少提起他的过去。20世纪,非裔美国人(即美国黑人)大规模迁出美国南部,老乔就是在这场迁徙中走出了乔治亚州,走出了那个沿着41[9]号公路、几乎纵贯全美的“黑色地带”。

费城是受这批移民青睐的目的地之一。尤其是费城的西南部,这里在19世纪时遍地都是农田、庄园和植物园,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片工业区,有了肥皂厂、机车厂、油库和炼油厂,1927年还建成了一座机场。这片土地就像是一块磁铁,先是吸引了欧洲的移民,最后又吸引来了非裔美国人。[10]

在20世纪之初,“兄弟友爱之城”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白种人。但到了20、30和40年代,随着数百万黑人迁往北方,这一局面开始转变。

朱利叶斯·汤普森解释称,在南方各地停留的列车满载着非裔美国人——用那个时代的叫法就是“黑鬼”——夜以继日地将他们送来费城。汤普森于1970年开始为从前的《费城公报》工作,他是美国东海岸较早被主流报纸雇用的黑人体育记者之一。

30年代,农场经济的崩坏令许多黑人倾家荡产,他们放弃了原已赤贫的生活,背起行囊涌进北方的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和新的生存方式。“大萧条”时期,农产品价格崩溃,以分成佃农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也土崩瓦解,人们的绝望情绪成为了这场大迁徙的动力。然而,在这个长期以来将黑人拒于教育机会之外的国家,种田仍然是许多黑人能够胜任的唯一工作。

白人暴民的残酷私刑同样加速了迁徙的进程。多年以来,黑人在一起又一起丑恶的暴力事件当中扮演受害者,许多南方的报纸以形象而翔实的文字将这些事件记录在案。

40年代,费城的造船厂和其他地方对公众承诺战时工作岗位,北方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日渐复苏,城市里的工作机会更是有增无减。

在乔治亚州,老乔·布莱恩特和他的父亲——这个家族中的第一位乔·布莱恩特——同在田里干活儿,每周劳作60个小时,每天只能挣几个便士。人口普查记录显示,老乔的祖父于18世纪40年代出生在一个奴隶家庭,终其一生都在美国南方贫瘠而无情的田野里耕作,而他的儿子亦跟随了他的脚步。

和许许多多的其他人一样,年轻的老乔·布莱恩特初到费城之时,是一名流亡者。尽管如此,他抛诸身后的旧日生活也曾给予他某些资产,包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悍的心灵。很显然,长久以来,父亲的身份在布莱恩特家族当中很受重视。在老乔的早年岁月,他完成了从乡巴佬到城里人的转变,随后便成了家。他和妻子生了3个孩子,3个孩子都深得他宠爱,尤其是继承了他名字的长子。“伙计,我这么跟你说吧,在B先生的眼里,乔干什么都不会错。”布莱恩特一家的朋友莫·霍华德回忆道。“果冻豆”的篮球旅程始于他的青春期,那时的他就住在杨柳大道,每天都要在一根电线杆上挂着的篮筐下度过好几个小时。从那里出发,他还会穿过科布斯湾圆道,去那附近的公园。除了那里,就是费城西南部的其他球场了,主要集中在第48大街和林地大道附近,还有肯格塞新大道上的大运动场。“果冻豆”骨瘦如柴,但是他很高,这意味着在球场上称霸的老球痞们也会允许他加入比赛。他一生都为此深感庆幸。因为他很瘦,所以他是从外线开始学着打球的。在沥青场上与大男孩们对抗的时光让他明确了自己的身份:他开始将自己视为一名球员。多年以后,他的儿子科比步了他的后尘。那是他们共有的一份天赋——他们早早认识了自己的宿命,以及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他热爱篮球。他就是想打球,想体验那种感受。”朱利叶斯·汤普森这样评价“果冻豆”。同样的话也可以用在科比身上。[11]“黑珍珠”厄尔·门罗是“果冻豆”儿时崇拜的英雄之一。60年代初,他曾在约翰·巴特拉姆高中打球。门罗有着一手花哨的控球技术,1963年,他奇迹般地率领巴特拉姆高中赢得了费城公共联赛[12]的冠军,当时的小乔·布莱恩特还是个天真无邪的9岁孩童。公共联赛里的球队打球太过凶猛、硬朗,宾夕法尼亚地区的其他高中甚至都不允许他们参加州锦标赛。“如果公共联赛的球队参加了,他们每年都会夺冠。”冯塔斯·辛普森说道,这是当地人的普遍观点。“那会儿公共联赛里有那么多出色的球员。”迪克·韦斯解释道。“我从未见过哪一个城市涌现过那么多天才球员。”朱利叶斯·汤普森说道,他曾经为《费城公报》报道公共联赛的赛况,“从60年代到70年代,公共联赛就仿佛一条不停作业的生产线,一批又一批的球员在那里打出了名堂。”

很快,厄尔·门罗就去了温斯顿-塞伦州立大学,接着他加盟了旧[13]时的巴尔的摩子弹队,最后转会去了纽约尼克斯队。对于年轻的乔·布莱恩特以及他之后的那一代人而言,门罗就像是一位划过长空的导师。除了门罗之外,还有1966—1967赛季76人队阵中的球星们[14][15][16][17]——沃利·琼斯、切特·沃克、哈尔·格里尔、卢克·杰克逊以及“擎天柱”威尔特·张伯伦——那个赛季,这一帮人赢得了NBA总冠军;那一年,乔·布莱恩特12岁。没过多久,他成为了肯尼·达雷[18]特的球迷,后者曾在拉萨尔大学绽放星光。

乔尤其钟爱花哨华丽的打法,他夜以继日地练习胯下运球、背后运球和不看人传球;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大个子球员根本就不会考虑尝试这些动作。

很快,人们发觉只要有球在手,没有JB——这是他在肖初中和巴特拉姆高中的绰号——做不到的事情。他已经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篮球天赋,隐约有了天才的模样,因为他已经有了极少数人才能掌[19]握的华丽球技,融合了“黑珍珠”厄尔、鲍勃·库西、哈林环球旅[20][21]行者篮球队和“手枪”皮特·马拉维奇的打球风格。不论乔·布莱恩特在哪里打球,人们都会惊呼:大高个不应该控球那么好啊!处处麻烦

到了九年级,“果冻豆”已经接近6尺7寸,跑起来大步流星。无论他想去哪儿,只需要迈开双腿,不一会儿就到了。这样的特点让他成为了费城各地田径教练以及篮球球探眼中的宠儿。

表面上看来,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费城篮球史是一段美好的怀旧故事,除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座城市深陷黑暗之中,黑帮的存在让每个在暴乱街头长大的男孩都被无尽的麻烦困扰着。后来,《费城每日新闻》曾报道,共有106个帮派紧扼着这座城市的喉咙,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领地,帮派成员们时常装备着自制的土手枪。在那个年代,争夺地盘的战火已经蔓延到了城中学校的走廊上,许多年轻人在帮派暴力事件中惨死。

费城的少年们被盯得多紧?如果你不加入某个帮派,很多时候,你根本就到不了学校——更别提到了学校之后存活下来。各个帮派都人多势众,如果不加入他们,就会有大麻烦找上门来。“在我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无恶不作的黑人街头帮派似乎统治了黑人社区的每一寸土地。对于一个黑人少年来说,如果你生活在城市中危机四伏的偏远地区,那真的是一个很危险的年代。”雷金纳德·S.刘易斯写道,他本人从前就是一名黑帮成员。

单单在1969年,也就是乔·布莱恩特在巴特拉姆高中的第一年,费城就有45条与帮派有关的人命记录在案。城里的每一所中学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各个帮派很早就开始行动,把小学里的男生拉入伙。

不管怎么样,“果冻豆”布莱恩特成为了幸运儿之一。“如果你不是运动员,那你的麻烦就大了。”朱利叶斯·汤普森说道,“那些安然度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因为有家人强而有力的支持。”“回首当年,”吉尔伯特·桑德斯说,“那就是方向的问题。和很多孩子一样,乔也没有方向。用俗话说,抚养乔·布莱恩特真是多亏了[22]全村人的支持。”

篮球就是那个“村子”,或者至少它是将“全村人”的支持融合在一起的那股力量。除了老乔密切的关注、桑德斯夫妇的善心以及公立学校教练们的帮助,布莱恩特人生中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费城传奇桑尼·希尔和他的篮球联赛。几乎每一个灾祸将至的节骨眼,希尔都在他身边,而且总是能将不幸转化为机遇。

在许多费城年轻球员的人生当中,希尔都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正如吉尔伯特·桑德斯所言,“桑尼·希尔真真正正挽救了我的人生,还有许多其他人的人生”。

当时的费城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篮球联赛。朱利叶斯·汤普森表示:“无论在哪里,你都能见到打篮球的孩子们,他们从日出打到日落。”

尽管如此,大部分的精英联赛都在市郊举行,直到希尔横空出世。“他掌管着一个公会,”汤普森解释道,“我把他称作费城的老牌篮球名人。桑尼很有政治手腕,他能调动每一个人。”

桑尼·希尔个子矮小、身板结实,在那个NBA还只有10支球队、[23]少有黑人球员的年代,他作为后卫混迹于从前的东部篮球联赛。后来,他成了知名的体育解说员,还当起了工会领袖和社区组织者。希尔自己就是从街头巷尾走出来的,因此他很能理解年轻球员们在生活中和赛场上面临的挑战。

60年代初,希尔成立了贝克联赛,那是一个由职业球员组成的[24]夏季联赛。纽约尼克斯队的比尔·布拉德利海外求学归来后,就曾为了恢复状态在那里打球,贝克联赛因而声名鹊起。“桑尼创办自己的联赛时,曾在伟大希望浸信会教堂举行比赛。”著名费城篮球作家迪克·韦斯回忆道,“我还记得我专门去那儿看厄尔·门罗对阵比尔·布拉德利的比赛。那会儿拿到了罗德奖学金的布拉德利刚刚学成归来,他用贝克联赛来为尼克斯队的比赛做准备,他想到效仿NBA最成功的联赛来寻找感觉。他专程从普林斯顿前往费城,就是为了参加贝克联赛。”

韦斯表示,在夏季举行的贝克联赛往往比当年的NBA常规赛要精彩得多。

很快,希尔的联赛吸引了其他球员的注意,从威尔特·张伯伦到沃尔特·弗雷泽,无人不知;在那个NBA还未举办官方夏季联赛的年代,贝克联赛更是夏日人们眼中的宠儿。

1968年,贝克联赛的成功促使希尔创办了另一个项目,当时乔·布莱恩特刚刚升上九年级。桑尼·希尔联赛为当地最好的高中球员提供了一个组织分明的比赛平台,它也成了希尔本人影响力的标志。

这个业余联赛作为预选赛事,在贝克联赛之前举行。“比赛场地人山人海,”迪克·韦斯回忆道,“那儿成了所有黑人社区的集会场所。”“那就像是一场大型野餐。”莫·霍华德表示同意。他曾在希尔联[25]赛打过球,后来在马里兰大学的“左手教头”德莱塞尔麾下任主力后卫,“我最早的篮球记忆就是去看贝克联赛的比赛。我记得我去了教堂的地下室,他们在那儿修了一个漂亮的体育馆,我在那儿见过比尔·布拉德利、凯兹尔·拉塞尔、沃利·琼斯和哈尔·格里尔。我看到这些人来到这里,在炎热的夏天挥汗如雨。”

等到霍华德升上高中时,希尔联赛已经拉开了帷幕。突然间,他发现自己要在职业球员们的贝克联赛开赛前打比赛。“我们讨论的是激励年轻人。”霍华德回忆道,“那可是在贝克联赛之前打比赛,贝克联赛的现场总有数不清的观众,你知道的。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在我们把所有这些出色的高中球员分到每支队里。每队可能会有10—15个男孩,他们来自费城各个地区的各所中学。所以,我们讨论的是最最优秀的高中生球员。”

在职业比赛前安排高中生球员角逐,过不了多久球员们就会产生私交。霍华德表示:“沃利·琼斯一把抓住我,说:‘年轻人,你得练练你的左手。’厄尔·门罗说:‘你要多练习擦板投篮。’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儿。我的意思是,我们能充分接近这些人。而且时不时地——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也会主动接近我们。那真是不可思议。”

那个年代有着各种各样由当地顶尖高中生球员组成的联赛。在希尔联赛问世之前,最好的赛事是在费城郊区的露天球场举行的纳伯斯联赛(Narberth League)。希尔联赛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是全市规模的比赛,而且在室内举行。“没过多久,桑尼·希尔联赛就成了最顶尖的赛事。”朱利叶斯·汤普森回忆道。

在那个麻烦重重的年代,希尔联赛和贝克联赛帮助费城篮球重拾[26]骄傲——尤其是弗兰克·里佐先后出任费城警察局局长和市长的那几年。“很显然,60年代的费城处处都是怒火。在马丁·路德·金被刺之后的那段时间,费城还起过一场暴乱。我的意思是,在里佐治下,外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白人和黑人之间的气氛十分紧张。但是,篮球是一项能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运动。”韦斯解释道。

希尔之所以创办桑尼·希尔联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与吞噬费城的街头帮派抗衡。由于众多当地帮派严密把守着各自的领土,孩子们很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穿越一个又一个街区。如果他们试着出行,往往就会陷入地盘纠纷,麻烦缠身。然而,如果一位球员背着桑尼·希尔联赛特有的运动包,帮派成员通常就不会上前为难,放他们通行。这就意味着,球员们可以往来费城各地参加联赛。机智的希尔在联赛的教练军团和成年人骨干当中混入了若干假释官和公共安全人员,所以各地帮派很快就发觉,他们不应该招惹希尔联赛的球员。

桑尼·希尔联赛还有着严明的纪律。“不可以和裁判争执,不可以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曾经参加过该联赛的吉尔伯特·桑德斯回忆道,“不管你多有天赋,他们都只在意你的成绩和行为。”“桑尼是个很看重纪律的人。”迪克·韦斯表示赞同,“在他的联赛中打球,你必须得把球衣掖到裤子里。而且你绝对不可以和裁判争吵。他会马上出面干预。他深信,我们应该带着自尊去比赛,带着自尊去做事,去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希尔联赛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全是多亏了希尔本人独有的才华与能力。“他能组织整座城市来办那个联赛……他在社区内拥有巨大的政治势力,他动用自己的势力办起了那个联赛。”韦斯解释道。

或许希尔的联赛的确为中心城区的篮球圈子带来了新的焦点,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为此高兴。有人控诉希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最优秀的球员引进某几所高中,再引进某几所大学。希尔断然否认了这一指控,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证明自己所做的恰恰与此相反。“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政客,只知道从其他的联赛挖走好苗子。”韦斯解释道,“但是那些批评他的人没有意识到,他是在打造费城的骄傲;他们没有意识到,对费城来说,在某样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身上寻得骄傲感是多么重要。”

桑尼·希尔记得,“果冻豆”加入希尔联赛时还是个八九年级的孩子,但他并没有坚持下去。虽然他身高体长、运动能力出色,可他还不够成熟,不足以在场上竞争。“一年之后,他回来参赛了,也变成熟了。我想他的父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希尔回忆道。

老乔很欣赏希尔联赛的严明纪律与组织结构,以至于在他的两个儿子都从希尔联赛毕业很多年之后,他仍在志愿为联赛服务。

正是在这些夏季联赛当中,“果冻豆”结识了莫·霍华德,并很快与他成了好友。“乔和我一同在纳伯斯联赛和希尔联赛打球,我们还在另一个联赛为另一支球队效力。”霍华德回忆道,“所以那个夏天我们忙到不行,这还没算上休闲联赛和各个街区的夏季联赛。所以我们有很多场球要打。总是有地方可以打球,总是有比赛正在进行。”

作为高一新生,“果冻豆”和莫·霍华德一同赢下了桑尼·希尔联赛的冠军,他们的队伍里还有安德烈·麦卡特,这人后来去了加州大[27]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约翰·伍登教练麾下打过球。

很快,莫·霍华德的父亲爱德华认识了老乔·布莱恩特,两位父亲发现他们都来自乔治亚州。他们几乎立刻就成了一家人。“他们是两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父亲。”朱利叶斯·汤普森如此评价霍华德和布莱恩特,“他们都是那种会为他人两肋插刀的人。”“没有哪两个人比B先生和我父亲更心胸宽广的了。”霍华德笑着回忆道。他接着说,无论他和“果冻豆”是队友还是对手,“B先生和我爹总会坐在一起瞎聊。他们总是那样,他们俩很聊得来,一拍即合。B先生是个大高个。他个子又高,体型又大。我爹则是矮矮壮壮的。我爹从前是开卡车的,每次走进体育馆,他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乔·布莱恩特——B先生。我们都叫他B先生。乔和我、我们的父亲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

回首过去,霍华德感叹,在体育领域上一代非裔美国人从未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享受这样的机会。“他们经常说:‘无论你们经历了什么,无论你们收获了怎样的名声与荣誉,你们都要和我们分享。’这些名声与荣誉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他们的身份。他们是我们的父辈,他们会为此感受到终其一生都未曾有过的自豪感。他们的儿子可是了不起的篮球运动员!”“那就是B先生和我父亲。他们彼此很友爱。当人们谈起在体育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孩子——尤其是黑人孩子,说到他们的父亲在孩子挣了大钱之后才出现,我就非要说点儿什么不可。我们的父亲从一开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父亲给我们买球鞋、买袜子,他们在比赛结束后给我们钱,让我们拿去买热狗。他们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们相信,为人父母者如果不常露面支持自己的孩子,那就是不关心孩子。但直到我死的那天,我都会告诉你,我的父亲和布莱恩特先生,无论我们去哪儿,他们都会陪着我们。所有人都认识他们,所有人都敬重他们。”|第三章|少年得意

无论这座城市中弥漫着怎样的麻烦,无论“果冻豆”的早年岁月遭遇过怎样的险情,他都成功挺过来了;这一路上多亏了他的篮球天赋,和那些愿意培养这天赋的人们。诚然,他从来不缺人格魅力,但对于他篮球路上的导师们而言,更重要的是他打球的方式。

毋庸置疑,球风绚丽的“果冻豆”是露天篮球场的产物。他热爱无拘无束的户外球赛,篮球场也以爱回报他。就是在那里,他学着在街头比赛和城市业余联赛中绽放光彩。老乔也经常出现在篮球场边,特意来看看他的儿子接下来会做什么。这么做的,远不止他一人。“乔打比赛的时候,场边总是人头攒动,”冯塔斯·辛普森解释道,“有时候,你根本挤不进篮球场。人人都爱看乔打球。”“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后来执教过“果冻豆”的保罗·韦斯特海德说道,“你常常能听到人们说,‘我们去篮球场上找找乐子’。这就是句平常话,说多了甚至有点儿可笑,但乔就是那种真的能在篮球场上享受乐趣的人。得益于他的体型和技术特点,他有一种独树一帜的比赛风格。”“乔用他打球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迪克·韦斯表示赞同。

从街头比赛到贝克联赛,“果冻豆”的技术见长,而其独特的风格却从未改变。他将强壮的体格、出众的运动能力和非凡的控球才华集于一身,借此在费城的精英球员之中脱颖而出。“让所有人为之震惊的是,他可是个身高6尺9寸的家伙——我们遇到过的那些6尺9寸的大个子都是内线球员。”莫·霍华德解释道,“他们个个都会冲到篮下,然后转过身来要球。然而,乔却是进攻端的组织者。他能在20英尺外急停跳投,也能运两下球,然后送出一记不看人妙传。在当年的费城,没人像乔那样打球。”

在当年一场令人难忘的比赛中,“果冻豆”和奥尔尼高中的吉米·贝克上演了一场精彩对决。后来,吉米·贝克先后效力于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和夏威夷大学,最终只在美国篮球协会(ABA)短暂征战,便草草结束了篮球生涯。“吉米·贝克是一名不可思议的天才,或许连乔都比不上他。”朱利叶斯·汤普森说道,“但是最后却败在了毒瘾上。毒品毁了他。”“他身高约6尺8寸,却有着一手精准的跳投。”莫·霍华德回忆道,“他也是一个运动能力出众的大高个儿,只不过他不如乔那么身手全面,因为乔无所不能。乔能运球,能传球,还能投篮。我还记得,在某场桑尼·希尔联赛的比赛当中,乔和吉米·贝克上演了一场对飙。伙计,那场面可真是疯狂。我记得吉米好像得了32分,乔则砍下了28分,不过那可全都是跳投啊。场上最高大的两个人跑到外线投篮,没有人杵在篮下。那很不合常规,颠覆了传统。在那个年代,那可不是你在场上应该做的。”

真正让“果冻豆”显得与众不同的,还是他那一手精湛的控球技术。“我见过不少人被乔晃得摔倒在地。”吉尔伯特·桑德斯笑着回忆道。

不难料想,一旦“果冻豆”来到公共联赛,加入一支有着传统高中教练团队的球队,他的球风就很可能成为麻烦。尤其是在巴特拉姆高中——在那里,他遇到了纪律严明的篮球铁帅杰克·法雷尔;此人还是学校的英语老师和男生的训导主任,负责防范当地帮派的不良影响。他的助手名叫杰克·加尔拉格,这是一位高大、健壮的爱尔兰人,他一直强调要尽可能多地帮助年轻运动员。

法雷尔一眼即能看出人的天赋。“在黑人孩子眼中,他很有亲和力,”朱利叶斯·汤普森回忆道,他曾为法雷尔的球队做过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很善解人意。那个时候,很多教练并不真正了解他们应对的球员。他是在和难以管教的孩子们打交道,而不是唱诗班的乖宝宝。”“他常听乔倾诉各种各样的事情,”冯塔斯·辛普森回忆道,他曾在巴特拉姆高中担任球队经理,后来也在大学校队打过球,“他会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