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4:36:51

点击下载

作者:尼尔*帕斯理查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

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试读:

如潮的好评

“轻描淡写之间,尼尔将复杂的思想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绝对称得上是一本亲和质朴、妙趣横生、简单实用的好书。阅读这本书时,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推荐给我认识的每一个人!”——克里斯·哈德菲尔德上校,国际空间站前指令长、《宇航员的地球生活指南》一书的作者“《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将对你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谢家华,Zappos首席执行官、《奉上幸福》一书的作者“尼尔·帕斯瑞查的又一全新力作!如果说他的畅销书《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是对美好的观察,那么,《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一书就是对美好的践行。做好大快朵颐的准备吧!尼尔将为你奉上一顿前所未有的幸福盛宴!”——弗兰克·沃伦,《寄出秘密》一书的作者“尼尔·帕斯瑞查是下一代人的人生导师!在《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中,幸福不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只消按照他所给出的科学方法,你定能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丰厚的回报!”——肖恩·阿克,《幸福竞争力》一书的作者“读完了《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这本书,我彻底折服了。只需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尼尔的九条秘诀就能彻底改变你的思维、心态和行为!快来阅读这本书吧——这将是你花过的最物超所值的20美元!”——肯·布兰佳,《新一分钟经理人》和《重新开火!别退休》的作者之一“只要尼尔一开口,所有领导者——不管是什么级别、什么背景——都会停下手边的一切……洗耳恭听。”——霍华德·毕哈,星巴克前总裁“上个世纪是戴尔·卡耐基的时代,上个十年是史蒂芬·柯维的时代,但今天是尼尔·帕斯瑞查的时代。《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就如同是一张行程两小时的车票,带着你踏上改变人生的旅程。”——苏珊·凯恩,《安静》一书的作者、宁静革命网站的创始人之一“这是我所读过的一本把幸福诠释得最为精妙的书!当所有人都觉得幸福‘远在天边’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以他之见,幸福就‘近在眼前’!”——马歇尔·戈德史密斯,《管理中的魔鬼细节》一书的作者之一

这本轻松愉快、引人入胜的书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抵达幸福的常识性建议,必将改变你的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史蒂夫·雷尼蒙德,百事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维克森林大学商学院前院长“尼尔的新作《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既像一场伟大的盛宴,又宛若一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行,帮助我找到并且一一攻克了横亘在幸福路上的障碍。他妙趣横生的写作风格亲切、温和,提出的建议全无半点那种所谓的自助方法所具有的矫揉造作和牵强附会。”——弗朗西斯科·切法鲁,四季度假酒店市场拓展部经理“《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告诉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这是一本令人叹服、务实有效的行动之书。我愿意把它推荐给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邓肯·马克·诺顿,沃尔玛前首席采购官“尼尔·帕斯瑞查的这本书既没有华丽的辞藻,又没有主观的评判,可他是如何像用了不计其数的格言警句般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的呢?这一点我搞不明白,但他的确是做到了,不愧是当下的生活大师。我超爱这本书!”——克里斯·吉尔博,《100美元的创业》一书的作者“尼尔具有开创历史的魄力。他以独特的思想向人们传授着如何更加幸福、更有目标地活着的理念。他了解读者内心的能力不仅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在这本《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中,他像个朋友似的娓娓道来,以直接、有趣的方式告诉人们该如何真正过上充实的生活。幸福与自由既不是遥不可及的,也不是贵不可言的。这本书就犹如一盏长明灯为我们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布鲁·潘·提普,世界上最大的探险旅行公司G Adventure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环形尾巴》一书的作者“世界级的幸福就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这本伟大的书就是你有力的向导。”——罗宾·夏玛,《唤醒心中的领导者》一书的作者“这次,一向身手不凡的尼尔·帕斯瑞查利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提升领导力的丰富经验对幸福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本书明快、实用、发人深省,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格雷琴·鲁宾,《幸福计划》一书的作者“带着谦逊的幽默和无比的坦诚,尼尔将从个人经验中获得的洞见分享在了这本使人爱不释手的书中。无论你是瞬间融入他的故事还是时刻保持着旁观者的身份,这些简单的法则都始终与你同在。它们就犹如明亮的灯塔,指引着你走向更有目标、更有成就的生活。”——艾梅·钱德,阿里巴巴集团英国总经理,世界女童军协会董事会成员“尼尔参加了奥迪管理团队的全美行。其中,他的幸福课程是整个行程最大的亮点,不仅吸引了经销商的合作伙伴,还鼓舞了员工的士气。他的话可谓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受到了几乎100%的好评。听他的话,准没错!”——彼得·多尼兰,奥迪美国公司售后经理“《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是《每周工作四小时》和《幸福计划》的完美结合,是一本不可思议的好书。初读时,它会告诉你节约时间的窍门,但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有关幸福生活的秘籍。尼尔不愧是一位幸福大师。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先睹为快吧!”——比尔·马歇尔,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创始人之一“照顾病人期间所感受到交往、信任、疗伤、欢笑、友情、悲伤以及脆弱都是值得细细品味与欣赏的。但黯然神伤时,我们的眼睛却被蒙蔽了。所以,尼尔的书对医疗行业是大有裨益的。他的人生哲学越是具有穿透力,我们就越是能够亲眼见证到满足、美德与长寿。”——马克·夏皮洛医生,夏普健康医疗公司“感受幸福是人生中最大的挑战。《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人们所熟知的提升幸福的方法,还以科学研究和普通常识为基础介绍了很多全新的手段。读这本书就像是与尼尔促膝长谈。书中的秘诀不仅简单易懂,尼尔生动的讲解和满腔的热情也使我们顿生想要立刻行动起来的冲动。”——芭芭拉·安·基普弗,《14000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一书的作者“尼尔·帕斯瑞查带着我们踏上了一段发现自我的神奇之旅。易读+实用=最好的幸福秘籍。”——吉姆·汤普森,沃尔玛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尼尔·帕斯瑞查为我们创作了这本人生手册。每天,我们的大脑被塞入了大量的信息,使我们难以辨别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什么才是可以赋予我们快乐的东西。在书中的每一页上,在每一条简单的生活窍门中,尼尔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于是,在这些人生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如何选取合适的视角、如何选取合适的信息,去发现世界中那尚未消亡的美好。真心为尼尔喝彩。谢谢大家。”——大卫·海伊,美林银行前总经理“你知道你那个聪慧的朋友吗?就是那个当你需要崭新的希望、不同的视角、需要有个人支持你去做、去想对你大有裨益的事的时候,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她的那个人?阅读这本书就如同是与你的这位好友把酒言欢。”——德鲁·杜德利,微妙领导力首席执行官“假如你想即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等到5年、10年或20年以后,那就赶快购买《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吧。读完这本书后,你的生活一定会有所改变,变得更加的富有成就,即使是像我这种80多岁的糟老头子也不例外!”——罗伯特·赖特,泰克资源有限公司前总裁“尼尔提炼幸福的技术可谓是炉火纯青。他的这部力作既文风清丽,又不失实用之用;既令人感激涕零,又激起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乔丹·艾克萨尼,Triplust首席执行官“我一辈子都在和与关系相关的数学打交道,但这本书所阐述的科学却是我在OkCupid所从未遇到过的:这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这本书就如同是一位出色的向导,指引着我们竭尽所能地与自己保持一种紧密、和谐的关系。”——克里斯蒂安·鲁德尔,OkCupid约会网站首席执行官,《数据灾难》一书的作者“幸福至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个天方夜谭般的目标。但尼尔却把握了它的精髓。”——赛斯·高汀,《轮到你时该怎么办》一书的作者“想要幸福吗?那就使出浑身解数,在这本书里盗宝吧。”——奥斯丁·克莱恩,《像艺术家一样盗取灵感》一书的作者写给我挚爱的中国读者我希望你每天都可以发自内心的放声大笑

我记得,几年前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沃尔玛工作时,一位中国同事激动地冲我叫道:“尼尔,过来,过来,快过来看!”

我走到她的电脑屏幕前时,映入眼帘的是我的处女作《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的一张图片,四周满是密密麻麻的汉字。“这是怎么回事?”我问道。“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对你这本书的中文评论有数千条!读过你的书后,全中国的人都在谈论有关愉悦、快乐和幸福的话题。他们在热议中国人自己的美好呢。”

是啊,我在想,在他们的心目中,美好的事情有哪些呢?

又是什么赋予他们幸福感的呢?

数年来,诸如此类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几经人生的起起伏伏我才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记得结婚刚刚两年时,我的妻子突然对我说她不再爱我了,要求和我离婚。当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整个人都垮了。仅仅几周之后,更加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我最好的朋友自杀了。历尽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写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这本书,还在TED演讲中就幸福的话题发表了题为《美好生活的三个秘诀》(“The 3 A’s of Awesome”)的演说。

变卖房产、在另一座城市落脚、结识新的朋友。在经过很长一段的调整后,我才又重新收拾好杂乱的心情,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念。又过了几年,我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叫莱斯莉,是加拿大的一名小学老师。后来,我们俩订了婚、结了婚,还一起在巴厘岛度了蜜月。在返程的飞机上,莱斯莉告诉了我她怀孕的喜讯。(在机场中途逗留时,她买了验孕棒。在机舱狭窄的厕所里验过孕后,她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

一想到就要身为人父,我的内心随即告诉我,幸福是我所要留给孩子的很大一笔遗产。这时,我不禁又回想起了那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给予了人们幸福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以归纳为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具体而又可量化的体系呢?

我迫不及待地希望找到其中的奥秘,因为我知道,成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坦途。《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大获成功!可我的内心仍然在不停地挣扎。于是,我就开始观察那些经济上的成功人士,比如首席执行官、银行家还有医生,并且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不幸福的。我读了大量有关幸福的书籍。可越读,我越感到摸不着头脑。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我们又该如何得到幸福呢?

为了开始写那封信,我深入研读了300多项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最终,竟洋洋洒洒地写成了这本书。此外,我还亲自进行调研,采访了数百名来自各个学科门类的领导者,以便发现使他们获得幸福感的原因所在。

目前,我们已知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财产、健康、福利、在努力工作中寻找人生的目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人脉。比如,与亲友好友共进晚餐,或者在随便什么地方美美地睡上一觉都可以给人以幸福感。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获得幸福的途径呢?

这本书就包含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归根结底,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逆向思维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按照我们习惯的想法,幸福感是这么产生的:

不过,好在幸福是可以习得的!通过坚持不懈的应用和实践,这种技能可以将我们的生产力提高31%,将我们的销售额提高37%,将我们的创造力提高300%。

不管你是来自深圳还是上海,不管你是来自成都还是重庆, 我都衷心地希望你可以像我一样将这九条幸福秘诀应用到你的生活中去。

最后,请允许我从加拿大向所有中国读者表达最诚挚的问候。尼尔序我只想满足你想要幸福的愿望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发展我的读者群。

我的人生经历可谓是精彩绝伦:我的足迹遍及全球,向成千上万的人演讲如何培养领导力;与中东的皇室家族共进晚宴;和哈佛大学的院长同席;担任过诸如奥迪、维亚康姆(Viacom)以及通用电气等大集团的领导力顾问。

此外,我还曾位居沃尔玛领导力发展部的主任,采访过不计其数的亿万富翁,在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里担任过两名首席执行官的直接下属。

然而,在这么多年成功地帮助个人、公司以及集团实现领导力的提升后,我开始慢慢对生活有了些许不同的感悟。

我渐渐意识到,几乎人人都缺乏幸福感。

可以说,所有的会议午宴都是怨声载道。有人在维持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中进退维谷,有人为生活的忙碌左右为难,还有人始终走在追赶别人的路上。

数不胜数的领导者哀叹没有生活的空间,在时间与金钱面前不堪重负,没完没了的抉择以及相互矛盾的“建言献策”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

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领导者——包括亿万富翁和《财富》全球500强的首席执行官——也难逃生活的折磨,他们一天到晚饱受危机的困扰,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吃不香、睡不着,简直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和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为此,我在苦苦地探寻如何以简单的思维加以取舍,如何以有效的体系缓解压力,以及如何以可行的准则舒缓艰难抉择所导致的苦闷。

我始终在想,有没有哪一刻我不是在尚未完成工作的自责中度过的呢?有没有哪一周我不是累得筋疲力尽的呢?似乎这世界上总有无数棘手的抉择,使我的内心难得一刻的清闲。

现在回想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虚度了多少宝贵的时光。

俗话说,天天好心情,事情自然成。其实,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求学读书,抑或是出国旅行,都是同样的道理。

学校教会了我们很多,但唯独没有教会我们如何训练我们的大脑保持积极的思维,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起伏。我的意思是,你有没有修过一门叫作“幸福密码”的人生必修课呢?

在过去几年的夏天里,我连续给高中生办了几期工作坊。每期工作坊为期一个月(7月),堪称世界级的集训营。这些学生都是他们学校的尖子生,是大多数学生社团的积极分子。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注定就是常青藤的料。这些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因为他们可以结识许多趣味相投的人并和他们有所互动。谈到为什么办工作坊,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上高中时就曾经是这种活动的受益者。

一开始,我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既没有教案,也没有幻灯片,但渐渐地,这种天马行空式的漫谈不知不觉演变成了一场以“幸福生活的九种秘诀”为主题的演说。

讲完后,学生们纷纷向我提问。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使我备感意外,没有一个是关于如何拿高分,如何被顶尖大学录取,如何谋求高薪职业的,因为他们深知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难题。反倒是在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潜藏着一颗渴望幸福的心。“挣多少钱足以使我安度晚年?”“如何坦然面对批评的声音?”“如何以轻松的心态成就一番事业?”“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怎样克服内心的焦虑?”“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工作、生活两不误?”“面对不同的声音该如何取舍?”“如何成为一个积极的人?”

提问的环节令我眼界大开。我惊奇地发现,一些高智商的孩子并不在乎智力的开发和技术天赋的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满足……自由……和幸福。他们真正渴望的是无欲无求……竭尽所能……和坐拥一切。

总之,他们的愿望很单纯,那就是拥有一份幸福的生活。

至此,你肯定以为,每一所学院、每一座大学以及每一间图书馆里都满是形形色色的课程和林林总总的心灵鸡汤,不仅可以将幸福的密码传授给我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抉择并激励我们投入到积极的行动中去。

我曾经问过一位酒店业的首席执行官是否了解有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模式、或者什么样的网站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抉择,这样一来,他们就再也不必为此而烦恼,可以尽情地享受那份满足、自由和幸福。

他回答道:“世界上是不可能有这样一本书的。这就好比是让所有大权在握的首席执行官、成功人士以及积极的领导者将他们一辈子的心路历程凝结在一本书中。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我相信此言不虚,因为为了从一本书中寻找到通向幸福的道路,我已然苦苦求索了数年之久。我想要的不是什么名人逸事、格言警句,也不是什么科研数据,而是一本讲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书,一本可以在生活中用得上的书。

这就是这本书的来历。尼尔·帕斯瑞查如何娴熟的让本书为你所用

三、放轻松,接受一些新观点。

第一次翻看这本书时,你也许对书中的九种秘诀并不能完全认同。没关系,这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不过,请你谨记的是,只要愿意,每个人的大脑都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在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风靡前的100年,美国哲学家威廉姆·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曾谈道:“宽泛地讲,可塑性指的就是一种结构。在影响的作用下,这种结构会发生改变,但却不会产生质变。”

二、在不同的场合读它。

花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假如你能够采取移步换景的方法阅读,可能会更有心得。

你可以在人声嘈杂的机场读,可以在阳光充沛的海滩读,还可以在关灯睡觉前读。不同的空气、味道和声音不仅会引起对大脑的刺激,而且,不同的场所也会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轻松地勾起你对阅读的回忆。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请不要忘记带着这本书。

一、给自己一个七天计划。

当你下定决心亲身体验书中的诀窍时,请你拟定一个七天的挑战计划,并在日历上写下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付诸实践。

假如你在七天之内实现了预期目标,请戒骄戒躁,这仅仅说明你完成了七天的任务。接下来,你要继续制订并完成下一个七天的计划直至这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这正恰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所言:“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种举动,而是一种习惯。”无欲无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

真正的幸福即是享受当下,哪管前路是欢是悲;真正的幸福即是知足常乐,莫念前程是喜是忧。知足者,无欲无求也。人之幸事,即在自身、即在近处。聪慧之人,无论命运臧否,欣然纳之,不奢望、不强求。——塞涅卡

你不可能拥有一切,因为你根本无处安放一切。——史蒂文·赖特秘诀之一幸福之前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第一节获取幸福的正确顺序

我们还是先来听听坏消息吧。

事实上,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幸福观是极其落后的。

我们误以为,努力工作的目的就是取得成功,然后收获幸福。

我们误以为,幸福的来源就在于:

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

努力学习!→得全优!→幸福!

多面试!→好工作!→幸福!

加班!→晋升!→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模式却未必行得通。往往是在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却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收获幸福,而是又有了新的目标。

于是,为了下一份工作、下一个学位、下一次晋升,我们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既然有机会攻读硕士学位,何不再努一把力呢?既然有机会晋升副总裁,何必在区区一个部门主管的职位上耗费一生呢?既然有机会买两套房子,又何必为一套房子沾沾自喜呢?

周而复始,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变得遥不可及。

那么,假如把该模式中的“幸福”调换一下位置,放在最前头,会出现什么样与众不同的效果呢?刚才的六字箴言变成了:

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

于是,一切都变了,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站在幸福的起点上,我们精神振奋、面貌一新、强身健体、广结人脉。

接着,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振奋的精神状态激起了我们的干劲儿,而出色的工作表现又引导我们走向了成功。

为此,我们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学位,获得了晋升,还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在听筒的那头,妈妈的言语间难以掩饰发自肺腑的自豪。

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幸福指数高的人,他们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比不幸福的人分别高出31%和37%,而他们的创造力则是对方的四倍。

所以,幸福之前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就是要幸福。

要做到幸福至上。

幸福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学习中心。而此时此刻,你的大脑也将犹如曼哈顿华灯初上的摩天大楼熠熠生辉,犹如珠宝店射灯映照下的钻石璀璨夺目,犹如农场上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

美国哲学家威廉姆·詹姆斯如是说过:“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莫过于人类可以通过态度的转变而彻底地改变生活。”《幸福竞争力》的作者肖恩·阿克则认为:“并不一定是现实塑造了我们,而是大脑审视世界时的那副镜片塑造了我们的现实。”

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同样说过:“世间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第二节我们为何不能随心所欲地利用思想获得好心情

诚如莎士比亚所言:“世间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但是,假如思想真的像莎翁说的那样神通广大,我们为何无法随心所欲地利用思想获得好心情呢?不就是轻轻按下心情开关的事吗?

可事实上,我们都心知肚明,事情根本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有时候,我们的大脑会紧盯住消极的一面不放,搞得我们欲罢不能!

我身边就时常遇到这种事。其中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只要是人,就免不了钻牛角尖。

我和知名的激励演说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首席执行官以及世界的政坛首脑同台对过话。知道他们在后台做些什么吗?紧张得直流汗,生怕出现什么差池。

每个人都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除非是一成不变的乐天派。有些人总体而言是乐观的,但有时也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假如是这样,我们大可不必担忧。其实,大脑有点儿消极的思想并不可怕。

怕只怕我们太过固执,不愿正视消极思想的存在。

那么,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朝消极的方面去想呢?一旦揭开了这个谜团,我们就可以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掌握我们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并且有的放矢地追求幸福。

这绝对是我可以分享给大家的一份无价之宝。

然而,说到这儿,幸福为何这般来之不易呢?

自从20万年前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可谓是人生苦短、江湖险恶。我们的大脑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进化而成的。

谈到人生苦短、江湖险恶,大家恐怕很难产生直观上的感受。

下面,不如就让我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吧。

放下手中的一切、闭上双眼,试着回想一下上一次当你身处荒野时的那份孤独。

有人在山间露营,从篝火旁走开,漫步到参差不齐的岸边,孤零零地凝望着明镜般的湖水;有人在户外游玩,沉迷在瀑布云雾缭绕的壮美中,浑然不知同行的同学已然走远,孤立在枝繁叶茂的树林中,唯有风在低吟,卷袭着树叶;还有人在晨曦的朝阳中沿着蜿蜒的海滩慢跑,霎时间迷失了方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虚无。

细细回味一下你当时的心境吧!

现在,请设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下列事物:

·厕所     ·汽车   ·冰箱

·洗涤槽     ·飞机   ·冰柜

·淋浴     ·船     ·农场

·自来水     ·书     ·炉灶

·电脑     ·纸     ·微波炉

·电话     ·铅笔   ·衬衣

·因特网 ·钢笔   ·毛衣

·床 ·医院   ·夹克

·椅子     ·医生   ·裤子

·药     ·袜子 ·公路

·自行车 ·工具 ·鞋

·杂货店 ·内衣

此时此刻,你孤身一人矗立在地球的中央,没有任何生活用品可供你使用。你必须丢掉口袋中的手机,脱掉脚上的鞋袜,因为那时地球上还没有这些物品。

然后,你得继续扒光身上所有的衣物,直至赤身裸体为止。再强调一遍,这些生活用品在当时根本没有产生,或者干脆这么说吧,在你的有生之年,你是没机会见识到这些东西了。

现在,紧闭你的双眼,想象你赤裸裸地站立在那儿,并且要时刻谨记: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物质匮乏的时代占据了其中的99%。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的寿命仅有30岁的时代占据了其中的99%。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脑为生存所困的时代占据了其中的99%。

人生苦短、江湖险恶。其实,我们现代人的大脑和以前是一模一样的。

当时的人类幸福吗?更确切地说,当时的人类有追求幸福的闲情逸致吗?

天资网站的博主大卫·凯恩为我们揭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有哪位祖先仰仗他拥有的财物、地位以及成就真正尝到了幸福的滋味,他立刻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那时,人类文明的摇篮还没有诞生,人类尚还处在听天由命、自生自灭的原始阶段。因此,出于生存的考虑,每个人都必须编织一张安全网以确保个人的人身安全。

就算是达到了自给自足的程度,也必须谨小慎微、未雨绸缪,否则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的自满吃大亏、倒大霉,不是被野兽吃了,就是被对手杀了。所以说,在当时,享受幸福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占有欲是人类的本能。越是自己没有的,就越想占有。所以,人类的占有欲是无穷无尽的。

但反过来讲,假如没有占有欲,我们的祖先必定会在每一次狩猎中屡战屡败,最终落得个饿死鬼的下场。

于是,为了保命,人类就将这个简单粗暴的现实烙印在了大脑里,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生存是不成问题了,可压力与苦闷又来了。无奈之下,人类就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不错,这套体系的确是有些简单粗暴,可在人类的历史上却延续了几千年。

在这人生苦短、江湖险恶的历史中,我们的大脑始终没变。纸媒的产生,飞机的发明以及因特网的问世都无力导致大脑的突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什么样的呢?请见下:

年份   “我需要……” “否则,我就会”公元前18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7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6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5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4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3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2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1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0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9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8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7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6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5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4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3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2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前1万年前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元年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1000年 食物和安全 死

公元 2000 年   幸福 死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显然,它会增加我们求生的信念。而为了生存,我们可谓是不择手段,变得生性多疑、穷兵黩武、冷酷无情、野蛮残暴、杀气腾腾。

总而言之,在恐惧的驱使下,我们成了现在的模样,成了地球的主人,成了世界的霸主。

说到这儿,我们不禁会问:这种恐惧还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吗?第三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是的,这种恐惧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

而且还无处不在,不是藏在我们的两耳之间,就一定是藏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汤姆·汉克斯是享誉全球的演员之一,每部电影的片酬高达几百万美元,还两度斩获奥斯卡金像奖。然而,就是他这么一位成就卓著的名人,却为生活所困。

他开诚布公地讲道:“每天晚上,有些人在上床睡觉前想的是:‘啊,今天是多么美妙的一天哪!’而我呢,却总是战战兢兢地扪心自问:‘今天你怎么又搞砸了?’”

安迪·葛洛夫长期以来都是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英特尔公司实现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润。

许多人认为,硅谷能有今天的繁荣是离不开葛洛夫的。与此同时,他还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97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在他的传记中,史蒂夫·乔布斯还将其视为是他崇拜的偶像。

不过,别忘了,葛洛夫可是有句至理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今天,我们的大脑仍然遵循着这套偏执理论,可谓是治愈苦闷的不二法门。有人将其称之为医科生综合征。

这个词是杰罗姆·K.杰罗姆在1889年出版的经典之作《三人同

(1)舟》中杜撰出来的:“我记得有一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想找书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我那时正患着的一种小毛病,我得的是花粉症吧,我想是这么回事。“我把书打开,把要看的都看了。随后,又漫不经心地随手翻了几页,懒懒地看起各种疾病的症状。我忘记了首先看的是什么病了——反正是一种吓坏人的要命的玩意儿吧。我看了一会儿,还没有把《前驱症状》的一半看完,我便知道不用说我害的正是这种病。“有好一会儿我坐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简直害怕死了。在绝望中,我又无精打采地翻了几页。我看到伤寒那一节——把病症看了看——发现我原来还在生伤寒病,一定是得了好几个月,可自己还一无所知。“我继续想自己到底还有什么病,于是又翻到舞蹈病看看——果然不出所料,我也得了舞蹈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疾病发生了兴趣。“我决定寻根究底,看看我一共害了多少种病。于是,我顺着字母从头查下去——先看疟疾,发现自己正患着这种病,大概再过两个礼拜就是急性期……”

其实,不仅仅是医科生如此,又有谁不是这样呢?

我们紧紧地盯着问题不放,不就是为了生存吗?当下,在这个我们亲手造就的世界,这种消极的眼光非但没有消失,而是愈演愈烈了。

在医院的诊疗室,医生看了你的化验报告后告诉你说:“你的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正常,但铁元素含量偏低。”

这个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场景出现呢?医生会嘱咐你多吃牛排、提高铁含量。至于血糖和胆固醇吗,在正常的指标范围内,不需要采取任何干预手段。

正常来讲,胆固醇水平应该在200mg/dL以下,如果是195,说明你的身体很棒!可如果超过了200,达到了205,那你可就得注意了。

这分明是在暗示,医生的钱纯粹是看病挣来的。难道没病没灾的时候,就跟医生一点儿关系没有吗?

零售店经理一般采取的都是“异常管理”的模式。他们要时刻关注每日的报表,查漏补缺。如果报表上的客流量和客单价都没有问题,唯独是结账速度偏慢,老板会如何应对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增加收银员、缩短结账时间。而对那些达标了的统计项目,他简直睬都不睬。

在课堂上,老师发还测验成绩后,一般都会对那些没到平均分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他们要是及不了格,那还了得?留级不说,身心健康也受影响啊,眼巴巴地看着好伙伴都顺利升班了,心里能好受得了吗?

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得趁午餐的时间给他们“加餐”、辅导功课、补考。试问,受这种“优待”的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那些考满分的优等生呢?

在工作单位也没什么两样。业务水平的高低全凭考评结果说了算。考评不合格?好办!制订改善计划,主动找老板谈话,或者接受在岗培训!而优秀员工的待遇就不同了,除受到老板的器重外,还可以获得2%的加薪。

这些案例足以表明,我们的大脑往往对好的一面不是特别在意,而是专注于:

1.寻找问题

2.发现问题

3.解决问题

这就是2000年来外界环境对大脑影响的结果。为此,我们习惯了紧紧盯住世界的问题不放,所以有时候,这种印象就成了我们对世界感知的全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凯莉·奥克斯福德在她的推特上是这么形容医科生综合征的:“在线医疗就如同《惊险岔路口》里的故事,总是以癌症收场。”

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第四节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支配我们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你可以夺走人类的一切,却夺不走他仅存的自由——也许他无法选择所处的环境,但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自己的路。”

沃尔特·惠特曼也曾写下过这么一句话:“时刻迎着太阳的方向吧,这样,阴影将永远消失在你的眼前。”

我喜欢这些至理名言,但要想真正地做到却绝非易事。

目前,态度的重要作用已被科学证实了,并且也有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用来控制我们的态度。

我太太莱斯莉16岁生日的那天,她的祖父将一段镶着铜框的话送给了她作为生日礼物。莱斯莉把这段话挂在了卧室的墙上。每天清晨上学前,她都会虔诚地读上一遍。至今,它还挂在她那间旧卧室里。这段话,我也读过不止一遍,并用照相机把它拍了下来。

在此,我特别要提醒大家要着重读一读倒数第二句: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态度之于我,比现实、比过往、比教育、比金钱、比环境、比成败、比别人的所思所言所行、比容貌、比天赋、比才华都要重要。

人生的离与合、教会的废与立、家庭的聚与散、友情的缘与怨无不取决于人生的态度。人生之大幸在于,态度的选择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行为方式;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不可避免的一切。但我们却可以掌控我们人生的态度……我始终相信,现实只占了人生的10%,而另外90%的时间都是在回应现实中度过的。

所以,一切皆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如何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山姆·沃尔顿

很显然,落款写的是山姆·沃尔顿,但实际上这是后人在重新制作时,在电子邮件的转发和信件转交的环节上出现了差池,导致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更糟糕的是,这个明显的谬误好多年一直都没有改正过来。

其实,这句话本是出自得克萨斯州的牧师查尔斯·史温道尔之口。他的一档节目同时在2000多家电台播放。

你知道这段话的精髓在哪里吗?

就是那倒数第二句话:“我始终相信,现实只占了人生的10%,而另外90%的时间都是在回应现实中度过的。”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桑雅·吕波密斯基在《这一生的幸福计划》中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精准地分析出了环境对幸福的影响指数。

没错,就是10%。

我们是否幸福,有10%是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幸福,有90%都跟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关!而是基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那么,在这90%中,都包含哪些要素呢?主要是遗传倾向和意向行为。是的,意向行为是至关重要,指的是可以提升幸福指数的特定事件。仅意向行为一项对幸福感的影响就高达环境的5倍。

换句话讲:就算是对你的生活环境了如指掌,包括你的职业、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以及收入水平,我充其量也只能预测你幸福指数的10%。至于那剩下的90%,则取决于大脑过滤外部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外部世界本身。第五节积极心理学——七件事让你得到长久的喜悦

如何才能做到幸福至上呢?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对积极心理学这一新兴的领域了解一二。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当然不是松软的棒棒糖实验。

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被誉为积极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因为他俩都对冷酷的现实怀着极大的热忱。

这诚如他们在《美国心理学家》上所言: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有关疾病与健康的医学,而是涵盖着丰富的内容。

无论是工作、教育和理解力,还是关爱、成长和娱乐,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痴心妄想、理想信念、自欺欺人、头脑发热还有敷衍了事都是行不通的。

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人类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问题阐明。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为了这七条幸福的妙招,我可谓是煞费苦心,翻阅了数百种研究资料。其中,多数都散见于各类期刊、会议的主旨发言和研究报告中。在此,大家只管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任选其一,只要能连续不断地坚持两个星期,你一定可以比从前快乐。

那么,这七招究竟是何灵丹妙药呢?

散步

写日志

做点好事

放空

达到心流

冥想

感恩散步

宾夕法尼亚州的研究人员在《运动心理学期刊》上的文章中指出,

越是运动,人就越兴奋、越有激情。

据研究人员阿曼达·海德称:“我们发现,和运动量小的人相比,运动量大的人的愉悦感较强。同时,我们还发现,和日常相比,人在运动的日子里会更加开心。”不必花太多时间,一周只要散步三次,每次健走半个小时就足以增加你的幸福指数了。

美国心身医学学会颁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迈克尔·巴比亚克及其医生团队发现,30分钟的健走或慢跑甚至可以起到临床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功效。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临床抑郁症。而且,其疗效比冥想或者运动、冥想相结合的方法还要管用。写日志

花上20分钟的时间记录下一件充满正能量的经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幸福感。

道理在哪儿呢?因为你写的过程就是对这次经历的一种重温,而且,你每读一遍,就会重温一次。大脑会将帮你返回到当初的场景中。

在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我究竟有多爱你?让我数数有多少词吧”中,研究人员理查德·斯莱切和詹姆斯·潘尼贝克让一对夫妇中的一人用20分钟的时间写一写他们的夫妻感情,每天如是反复进行三次。

研究发现,一段时间后,这对夫妇的夫妻感情比测试组的更加亲密、更加牢固。

那么,这20分钟到底是如何发挥奇妙功效的呢?它帮我们记住了人的善良,和一切经历过的幸福时刻。做点好事

一周行五回善事可以大大增加幸福感。

通常,我们并不会想到为别人的咖啡买单、帮邻居修草坪或者在圣诞节给公寓大楼的保安送一张感谢卡片。《这一生的幸福计划》的作者桑雅·吕波密斯基在研究中要求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一周之内行五回善事。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收获了比测试组多得多的幸福。

原因何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良好的自我感觉,再加上别人的感激之情,他们怎么会不幸福呢?(2)

这就像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持续的幸福》中所说的:“科学家发现,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方法中,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放空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在《精力管理》中如是写道:“最丰富、最幸福和最富成效的生活,其特点是既能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战,又能适时、定期地全身而退以补充能量。”

同时,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工作了一整天后,完全的放松可以使我们养精蓄锐,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譬如,晚餐后关掉手机,度假时断掉网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待到第六条秘诀时,我们再逐一详谈。迫不及待的读者,可以直接翻到本书第六章。达到心流

调整状态、屏气凝神、达到心流。无论该如何定义心流,总之,一旦全身心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这就意味着你同时面临着挑战和大显身手的机遇。

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话讲,心流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种活动中。随着自我的隐退和时间的消逝,你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如同演奏爵士乐般,一气呵成;在全身心投入的同时,将技巧发挥到极致”。

在《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中,他又用下图诠释了心流:冥想

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一支研究小组对比了人类在冥想前后的脑部扫描X光片,并将研究发现刊发在了《精神病学研究》上。

研究显示,冥想两分钟后,大脑中控制同情心和自我意识的区域明显扩大,相反,控制压力的区域则明显减小。

数项研究还表明,冥想可以“持续不断地重组”人类的大脑以增加幸福感。感恩

假如一点点小事就足以令你开心,那么,幸福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

找一个本子,或者创建一个网站,然后在上面写下过去一周值得感恩的3到5件事。

每一周,我都会在1000awesomethings.com上记下5件事。有些人则喜欢写在放在床边的笔记本中。

2003年,研究人员罗伯特·埃蒙斯和迈克尔·麦卡洛将学生分成了3组,并要求他们分别写下过去一周内发生的5件值得感恩的事、5件烦心事或者任意5件什么事。

如是连续10周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第一组学生的幸福指数激增,健康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查尔斯·狄更斯有句话说得好:“思考你当下的幸福,而非过去的不幸。幸福,每个人都有很多;而不幸,所有人都有一些。”

这就是那七条幸福的妙招。明白了幸福至上的重要性后,还要靠这七大法宝助你抵达幸福的彼岸。总之,请大家时刻谨记:和开车、倒立、踢足球一样,幸福也是可以习得的。第六节可以把一切变得更好的人才会是幸福的人

几年前,肯塔基大学的一些研究者发现了一批极富学术价值的文献:这是一些被尘封了几十年的纸箱,里面满满地装着修女们在1930和1940年加入美国的修道院时手写的自传。

研究人员在阅读了这些文献后,对这些自传按照修女的心态进行了分门别类。

从下面两篇自传中,我们可以明显区分出积极的心态亦有高低之分:

自传1:

我出生于1909年9月26日。在家中的7个孩子——5个女孩、2个男孩中,我是年龄最长的一位。

候选生那年,我是在修女之家度过的,同时,我还在圣母女子学院教授化学和二年级的拉丁语。

念上帝慈悲,我将聆听主的教诲,传经布道,尽早归圣。

自传2:

蒙主所赐,我自出生起便尽享恩泽。

去年,我以候选生的身份在圣母女子学院修习一载,甚为欢愉。

如今,我满怀欣喜,憧憬圣母之教诲,以受神圣纯爱之庇佑。

瞧,差别迥异吧?

为此,研究人员在时隔70年后没费什么功夫地就将这些自传按照“幸福的等级”划分为了四大类。他们不禁兴奋地摩拳擦掌、欢呼雀跃,并将这些落满灰尘的自传与传主的近况进行了比对。

至此,需要谨记的一点是,在以这些修女为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有一个极为便利的条件:所有难以控制的变量都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

换言之,这些修女都不吸烟、不喝酒、从未有过性生活、终身未嫁、无子!她们甚至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吃的、穿的都大同小异。(洗一大堆白色的运动服?这样的事绝对不可能发生!连半点可能都没有!)

因此,她们在70年前的态度积极与否就成了决定其寿命长短的首要指标。

这就是这项研究的伟大所在。

那么,猜猜看,研究人员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革命性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讨论的焦点就是积极人生观的重大作用。最终,他们将结果公之于众,并将其称之为“早期生活的积极情绪与寿命:修女研究之所见”。

以下就是他们的研究发现:

·幸福感最强的修女比幸福感最弱的修女的寿命长10年。

·80岁时,幸福感最强的修女有25%的人离世,而在幸福感最弱的修女中,去世的比例则高达60%。

·在幸福感最强的修女中,有54%的人活到了94岁,而活到这个年龄的幸福感最弱的修女则只有15%。

这项研究表明,当下的幸福感和人的寿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然,这并不仅止于活的时间长短的问题!细细琢磨,这还关系着你一生的幸福。

幸福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好的一切的人;而是把一切都变成最好的人。

所以,请切记幸福至上。

(1) 《三人同舟》的译文,引自杰罗姆·K.杰罗姆(英):《三人同舟——泰晤士河漫游记》,关品枢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5年。此处的译文见该书第5页和第7页。——译者注

(2) 《持续的幸福》的译文,引自马丁·塞利格曼(美):《持续的幸福》,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此处的译文见该书第19页。——译者注

幸福至上秘诀之二不为批评所动的秘密第一节如何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是美梦成真的日子

博客点击量:50017次。

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仰卧在吱吱作响的木椅里、直勾勾地盯着博客、紧蹙着双眉。这不是在做梦吧?我点击了“刷新”、搓了搓麻木的脸颊、又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放。

博客点击量:50792次。

30秒内,竟然有700人访问了我的博客,我自忖到。

仅仅4个星期以前,我才开始在1000awesomethings.com上写博客。访问量达到几百次后,我发布的一篇文章——980号博文《老旧、危险的操场器械》——不经意间迅速在网上蹿红。当时,我还在工作。

不觉得心脏开始狂跳。

刚开始写博客时,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我希望可以在1000天里连续写下1000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在最初的两三周,我信笔写了些关于西蓝花和薯片碎屑的文章,并且开始关注我博客的访问量。

我发现,我博客的访问量从7跳到了20,又跳到了几十、上百。渐渐地,我痴迷于观察访问次数的攀升。这时,我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全新的目标。我希望我的博客点击量可以达到5万次。

几周后,那篇《老旧、危险的操场器械》迅速在网上蹿红,帮我达成了这个目标。

于是,我又告诉自己,5万次的点击量简直太低了,可以说是个人就可以做到,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大网站的点击量100万次的都有。就这么着,100万次的点击量又成了我追求的新的目标。

我每天笔耕不辍,为电子邮件签名以及我在不同博客上的留言添加链接。我开始印制贴纸,四处分发。

紧接着,我又写了951号博文《听见陌生人当众放屁》、933号博文《从瓶子里舀出的第一勺花生酱》和909号博文《面包房里的浓香》。

如是几个月后,我博客的点击量真的达到了100万次!

可是,这种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几天。我越发意识到, 100万次的点击量并不足以跻身顶尖的博客,因为它们的点击量都是以千万计的,甚至有些还被整理成书,拍成了电影。

我以前的目标实在是太低了,100万次的点击量简直是不足挂齿,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这次,我需要动点真格儿的,搞点儿大动作。

就这样,我又有了新的目标:1000万次的点击量。

在随后的六个月里,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写作。下班后,我边吃着外卖,边坐在电脑前熬到深夜。我写博客、回邮件,并且开始接受地方电台、电视台的采访,忙得是不亦乐乎。

甚至,我还上了《多伦多星报》的头版!在这段时间里,我写了874号博文《五秒定律》、858号博文《枕头的另一面》以及824号博文《永远不要忘了在看完电视后找到遥控器》。

开通博客9个月后,我博客的点击量一跃飙升到了1000万次,我本人还两度荣膺了世界最佳博客奖。许多文学代理人也纷纷找到我洽谈出书的事宜。

有了文学代理人,我便开始对图书行业进行调研。我了解到,在美国,每一年出版的图书就多达30多万种;全世界一年的图书出版量则多达100多万种。从中,我突然发现,出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就有100万人出书!

随之,我将目光转向了畅销书榜单。我注意到,每次上榜的图书顶多是10到20本。据我计算,那么,每年入选的图书也就是几百本的样子,连总数的0.01%都占不到。

这下,我又有了新的目标。我希望我的书可以榜上有名。我希望我的书可以成为那0.01%的一分子。《环球邮报》每周末都会评选出一个畅销书榜单。于是,我就开始留意每期的上榜图书,留意它们的共性、亮点和卖点。

在随后的一年中,我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天写作,不仅写博客、写书,而且还在筹划着图书发行的计划。

具体而言,一方面与博主通力合作,积极准备有关新书的访谈和文章;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与出版商的沟通与联系,排出电台、报纸以及电视采访的档期。

待新书上架时,再一并将它们推出,以配合新书的宣传。

获奖后的整整一年里,我几乎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这本畅销书上,因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既凝结了我思想的精髓,又汇集了我言语的精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迎来了出版该书的大日子!

我醒得很早。随后是一连串应接不暇的访谈。我在博客上还专门发了526号博文《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以资纪念。我的嗓音哑了、眼袋乌青,一晚上只睡3到4个小时。终于等到了又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报纸来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荣登畅销榜第2名!

这是个梦想成真的日子。我满心欢喜地坠入了梦乡。我实现了目标,出版商们也兴奋不已。他们的喜悦分明是在告诉我要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第二天清晨醒来后,我又仔细地端详了那期的畅销榜。

我的书旁边赫然竖着个1,证明它上榜已经一周了。可再看看其他的上榜图书,不是20周,就是30周。这就是持久力,远比昙花一现要重要得多。我当然不愿意就这么碌碌无为地度过余生,自怨自艾地告诉别人我的书在畅销榜上只待了一周。

霎时间,我意识到,荣登畅销榜固然是好事,但这绝不是我真正的目标所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走得更远,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荣登榜首。

后来,《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一书果真登上了《环球邮报》畅销榜的榜首,并且先是连续5周、10周榜上有名,后来竟然持续到了50周、100周。

国外的出版商纷纷将该书翻译成了德语、韩语、法语、荷兰语以及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再后来,这本书又不出所料地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同时,我应邀参加了《今日秀》《早间秀》等节目,甚至还上了CNN和BBC。此外,《办公室》的制片人和一些大牌的电影制片人还分别购买了该书的电视版权和电影版权。

随之,各种图书合同也纷至沓来。

我真的做到了!我真的实现了我的目标。

于是,我的脸上渐渐有了笑模样,尽量使身心保持放松的状态。回想过去卧薪尝胆的三年,我不禁唏嘘不已。

我孤身一人躺在那间狭小公寓的床上、一晚只睡3到4个小时、餐餐吃的都是外卖、熬得眼袋乌黑、也断绝了和朋友们的联系……

而现如今,短短几日,我就突然声名鹊起、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

无论我实现了多少外部目标……我都不会停止设立更高的目标。

我渐渐开始明白,外部目标并不能使我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人。

可以做到这一点唯有内部目标。第二节外部激励是如何击垮你的

博客、点击量、畅销榜单和获奖提名之所以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都是外部激励因素使然。

换言之,我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缘故,而完全是另有所图。

譬如,我之所以会丧失自信,是因为我将自信的决定权交与了处于大脑之外的诸多信号,而这些信号并不总是在我的掌控之中。

但凡信号是积极的,我立马就忘乎所以了。不计其数的邮件和评论以及畅销榜的排名足以激励着我奋勇前行。

可一旦是消极的信号,我整个人顷刻间就会垮掉。

各种批评的论调、恶意的评论和一时的榜上无名无不昭示着我是个失败者。第三节把别人的批评抵挡在你的生活之外

1.做

2.你

3.自

4.己

不要过于关注别人。要知道,竞争是无止境的,毕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请切记,凡事,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第一。

在我们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新的对手、新的标准、新的劲敌。

有一位首席执行官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你总是认为高人就在下一个阶段。”可下一个阶段是无穷无尽的,除非你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

那么,这种概率是多少呢?想想看,全世界可是有70亿人口呢。

这比你每一天遭雷击的概率还要小呢。第四节理想的工作为什么沦落成最糟糕的工作?

泰迪·罗斯福有句名言:“真正有价值的人不是那些善于吹毛求疵的批评家,也不是那些惯爱对强者的失败和实干家的不足品头论足的伪君子。真正的荣耀永远属于那些在竞技场角逐、满脸征尘、汗水和鲜血的人。“他们奋勇无畏地拼搏、犯下过不计其数的过错、失败之于他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