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4:49:20

点击下载

作者:苏启文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年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试读:

前言

青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年期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内容包括青年的智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现、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

青年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历史较短,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它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一般认为,较早系统地研究青年心理的是美国的S.霍尔。他在担任克拉克大学校长时指导学生研究青年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专著《青年期》(1904)。霍尔之后,美国有关青年心理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F.布鲁克斯的《青年期心理学》,L.S.霍林沃斯的《青年心理》,A.格塞尔的《青少年:从10岁至16岁》等。

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心理研究的推广和普及,青年心理学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关于青年心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有关青年理想、动机、兴趣的研究和青年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从青年心理研究的特定群体来看,青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与青年期之前的各个时期以及青年期之后的成年期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青年期是指15至24岁之间的人,此时正处于涉世之初,是极不寻常和极为关键的人生时期。由于青年期介乎于儿童和成人之间,是一个从幼稚状态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因此他们会有着不成熟的缺陷和不成熟的心理特质与能力,面对青年期的复杂性和两面性,青年期会有许多的心理冲突,如独立与依赖的心理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热诚与闭锁性的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会无可回避的表现于学业职业、婚恋家庭、生活处世以及人生事业等发展之中,由此必然会对青年人的人生成长带来诸多影响。

特别是有许多青年,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由于在幸福安康的环境下长大,尽管他们聪慧多才、爱好广泛,但却存在许多特别的心理问题。他们大多具有学习焦虑、抗挫力弱、孤僻冷漠、封闭逆反、利已嫉妒、偏执脆弱、依赖网络等不良心理现象,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许多属于情绪饥饿型。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多年里,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在逐渐增多或增高。例如,从1992年至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增加了近8%;从1989年至2005年,抑郁增加了约7%。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至2007年,青少年自尊水平下降了11%。

近年大量调查表明,许多青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自己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焦虑、难以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并在以上行为上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构成了许多事端乃至恶性事件的内部心理条件。因此,青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有人总结出“90后”的9大心理特征,分别是: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主动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亲近教师但对教师要求偏高。其实,他们的一些负面行为,和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讲述青年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青年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为培养和指导青年服务。青年心理学对于青年的教育和成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相信通过青年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有助于青年们更好地按科学规律进行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特别编著了《青年心理咨询师》一书,主要包括青年的青春、求学、恋爱、婚姻、处世、就业、发展等心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清晰而全面地解析,对存在的心理问题阐明了实用的调适方法,以帮助广大青年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获得健康和谐的最佳心理状态,并开创灿烂而辉煌的人生!

第一章 角色定位的心理认知

青年是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就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青年期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而这一时期的心理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也最容易发生波动。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朝气,阳光积极,但也伴随着消极面,容易在客观现实与想象不符时遭受挫折打击,以致消极颓废甚至一蹶不振,强烈的自尊也会转化为自卑、自弃;二是自我意识存在许多明显矛盾。这是青年心理不成熟的反映,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所以青年人对自身的发展阶段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认知,并努力培养自己豁达的性格。

第一节 青年角色定位与心理认知

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纯生物性的个体,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社会的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所以每个人的内心都应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所谓青年角色认知是指青年个体对自身应在社会和组织中所处地位及其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常常是以彼此对应的角色为基础,只要你获得了某种角色,社会的其他人就会以相应的角色行为来要求你。

角色是社会地位动态的外在表现,而地位则是角色静态的内在根据。对于个体而言,占据的是地位,但扮演的是角色。角色扮演本身是个动态过程,也就是扮演哪一种角色随着环境、时间的改变而略有不同。青年的心理角色具有一定的参照系。例如一般来说“学生”的参照系是教师;“孩子”的参照系是父母;“班长”的参照系是其他同学等。地位也同样具有相应的参照系。因此,莫雷诺把社会组织看作是一种角色网络,这些角色规范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青年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将不断变换并扮演各类社会角色。通过图表,我们可以感觉到三个规律性特征,即青年的年龄与其角色意识、角色表现、角色冲突呈规律性递增或递减。通常我们把除自己之外来自组织、社会、亲人、朋友所给予的物质与精神帮助称为社会支持系统,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化趋势相当明显。以不同年龄段为背景的角色类别中,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的青年角色,存在着不同的压力敏感区。

1.认识青年的角色

青年人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无论是在身体、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于成熟高峰,具有充沛的精力体力,充满信心,感到没有任何力量能阻碍自己前进。表现为朝气蓬勃、勇往直前。这种积极的冲动却亦走向反面,成为消极因素。例如有些青年因精力过于旺盛,但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加以释放,就易无事生非,或进行一些危害社会的活动。(1)探索创新

积极主动勇于创新,抽象思维在这时期有大的发展,对事物的认知与评价不仅限于直观感受,更多的是进行间接的推理和判断,要有预见性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切勿因循守旧,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当然无可避免的是有时也会把尚未认识清楚的腐朽当作真理坚信。抽象思维能力,的不合理发挥容易脱离实际产生片面性结论,虽善于推理论证,但也可能演变为固执己见的强词夺理。(2)寻求真理

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于经验和准备的不足,而不是缺失对失败的畏惧。丢失本心战斗力的失败是惨淡而无法挽回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个人角色扮演成功的重要基础。(3)正直有责任心

青年人要有责任心,懂得承担和乐观面对的人才不会在挫折中迷失自己,不会置自身于茫茫人海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能避免的无疑是是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有益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才能赢得信任赢得成功。懦弱地选择逃避责任是不负责的表现,是成功的绊脚石只会伤害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错失最宝贵的东西而追悔莫及。(4)善待父母“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人尚能做到父母之过问不过三,父母的出发点仅仅是希望子女能够过的比自己幸福。当然,这种幸福是在他们的理解范围,或许存在着一些不适,然而却是父母心中认为最好的东西。对父母家人的关心是青年一代比较缺乏的,独生子女容易形成冷漠,孤僻自私的性格,却也是角色养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心则孝道永存。(5)事业发展

别觉得一事无成,当然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一开始太固定在一个公司工作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换门庭中,你会学到更多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这时,只要你不懈的奋力拚博,你在事业上一定能成功。

即使你现在从事的工作觉得无聊、觉得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能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也为日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明确青年角色的责任

(1)家庭责任

青年朋友在婚前,可以是爸妈的手中宝心头肉,撒娇偷懒甚至不干活,但婚后的青年朋友们,就成了别人的妻子丈夫、儿媳女婿、或者母亲父亲等。因此,青年人在婚后,要及时主动转换适应自己的角色,时刻牢记并履行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圆满的家庭是温暖的,没有男人女人的家庭则是苦的;婚后的男人女人都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支柱,有男人女人的家庭才是完美的幸福家庭。然而,幸福的家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他只是表现在一种物质上有基本的保证,精神上有舒适快乐的感觉。家中有了男人女人,并不等于就有了家庭幸福,所以,一个家庭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男人女人去精心营造。青年朋友们想要营造幸福家庭,其责任就在于用心做好每件事。

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有高境界,才能将家务事想好。青年朋友们在想营造幸福家庭事情时,要面对现实,结合自己家庭的真实现状,去勾画设计和睦家庭的蓝图。聪明的青年人,要学会善于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思路始终围绕在家庭具体的现实和需求,并能够对家庭眼前和长远的事情统筹兼顾地切实思考。不但要思考家庭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而且要考虑子女的抚养、上学、就业、成家和双方父母的生活安排,还要考虑购房添物等事情。

家庭需要的,就是我们青年朋友们所要思考的。而一般青年人的思考往往是比较直观或超前的,这就必须要努力克服不正常的攀比心态和浮躁的虚荣心,把自己的思路建立在家庭真实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之上,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决策。

任何事情通过家庭成员协商之后定了的事就要坚决认真去做,做就要做好。对自己有能力能够做好的事,要主动承担去做;对自己还不会做的事,要积极学着做;对做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事,要有信心和毅力去做;对在生活中遇到一两次挫折还没有做好的事,不动摇、不气馁、不埋怨,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一旦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合适的力度,和谐幸福的家庭才有希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在家庭经济的管理中,孝敬自己父母的钱,让老公去给,孝敬配偶的父母。对于青年朋友们来讲,吵架是耍赖和无能的表现。总之,青年朋友们要有过日子的打算,在生活中勤劳,用艺术的视觉和行为,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每一个家庭成员,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幸福家庭。(2)社会责任

社会时代决定人生责任的内容,人生责任反映社会时代的要求。树立高尚的时代责任感是时代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我们当代每一位青年的基本要求,青年人只有树立起责任感,使命感,真真正正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①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根本动力,是人生的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菲律宾有一句名言:“理想既是生活的动力,又是生活的指南。”伟大的理想是人类对幸福的未来之渴求,是世界最美丽最宝贵的东西,甚至比亲情、友情和爱情更为高贵。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句话:“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信念是由认识,情感和意志构成的融合体,具有信念的人,对构成其信念的知识有广泛的概括性。信念又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个人实践中逐渐地被人认识而形成的。人的信念一旦确立,就会通过热情、勤奋、高度的责任或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发挥出创造力,形成一股很强的力量。

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积极投身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青年战线,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艰苦奋斗,发挥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的作用;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而坚定自己的共主主义理想信念。

②爱岗敬业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动,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言,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上下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巨大奉献的人物层出不穷。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例子比较多。

青年朋友们,你们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希望你们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朝着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行进。

③有所作为

社会不断地发展,人类不断地进步,这都得益于人类不断地创新。从新石器时代投掷石头到后来的长矛弩箭,再到后来的火药大炮,直到今日的航天飞机,都是人类不断创新的结果。

当今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现在是先进的,不久就有可能变为落后。谁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谁就会被淘汰。

如果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往往与成功无缘。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④生态节约

当代青年就要增强生态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卫士,努力营造优美、洁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当代青年不但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当代青年应该有将生态意识纳入现代意识的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保护环境、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活动中。

现代社会的节约已经不是物质匮乏年代的那种省吃俭用,如今最需要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节约资源。青年们应该负起的时代责任,并且要有节约资源的觉悟,为持续发展留下发展条件和空间。

贴心小提示

青年人怀抱着梦想和希望,并且有信心将梦想和希望将梦想和希望转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努力,但是当需求长时间的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青年朋友们的心理就产生了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在青年朋友中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如何缓解青年朋友们的这种状态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其次,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注要发挥自己酌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认便继续前进。

再次,青年朋友们要善于把压力转变为动力,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自我本身的积极因素。

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挫折和教训应该使得我们变得更加的聪明和成熟,要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道理。

第二节 善于消除心理幼稚病的障碍

在《我不想长大》的这首歌词中写道:“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在现代都市里,越来越多成年人的心态就像这首歌里所描述的那样,拒绝长大,总想“装嫩”。心理专家说,这其实是一种被俗称为“成人幼稚病”的心理障碍,属于“彼得·潘综合症”的一种。

1、了解心理幼稚病的表现

我们患有心理幼稚病的许多青年,尽管已到了成熟的年龄,但在心理上还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点:在性格方面,爱玩、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在生活方面,较依赖他人;对于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责任,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如频繁更换工作,迟迟不愿结婚,不愿成为父母;还表现出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却把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

比如,32岁的阿玲已经是一名3岁孩子的妈妈,但她仍然像个小孩子一样,老觉得自己没有长大。对于家里的事情,她不愿意干,而且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干,像交水电费这些事情,她都觉得很累。

有一次,老公工作很忙,让阿玲代替去参加一个婚宴,阿玲就觉得自己无法和别人沟通,到了现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结果去了之后勉强和新郎新娘见面送了红包,婚宴还没有开始就落荒而逃。

结婚七八年了,阿玲还是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倾诉、商量家里明天准备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自己在单位参加了什么会,这些琐细生活小事她都要向爸爸妈妈请示汇报,得到父母的详细指导后,她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阿玲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工作上兢兢业业,这些年来,并没有啥差错,但就是心理上感到压抑,觉得工作比较累,自己无法承担。和工作上相对应的,她在生活上也感到心力交瘁,孩子出生后,她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觉得孩子对于她来说是个累赘。

阿玲这样的情况属于人格障碍,俗称为“成人幼稚病”,属于“彼得·潘综合症”的一种。导致阿玲出现这样的“心病”,和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关系。从小到大,阿玲都是生活在父母包办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事情,父母都替阿玲考虑好了,长期下来,阿玲把自己的角色一直定位成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而且越来越不愿意长大,也失去了主见。

像阿玲这样拒绝长大的例子并不少。29岁的大刚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但他的笔记本电脑上竟然贴满了蜡笔小新、超人的贴画,就连穿衣也是“儿童化”明显,经常穿着迪斯尼的T恤;26岁的小林经常穿娃娃装、梳娃娃头,脚踩绑带的平跟鞋,背着加菲猫的卡通包,举手投足还是个孩子。“成人幼稚病”这类心理障碍,我们许多青年都有,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与家庭教育的环境密切相关。比如,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忽略其应承担的责任;此外,父母中的一方在婚姻关系中不能得到满足和慰藉,如父亲长期在外,母亲感到孤独和空虚,与孩子结成过度紧密的关系等。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需要一个永远长不大、不会离开的孩子,孩子就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角色。最后,因为错过了与父母分离、成长为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即使父母发现问题,想将孩子推出家门、推向社会,往往也为时过晚。

现在不少青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备受呵护,有的甚至10多岁了,还和父母一起睡觉。虽然后来结婚了,但心理上总是没有断奶,柔弱的翅膀也就不会飞翔。由于他们拒绝成长,因此就出现了许多婚姻问题,他们的责任感差,依赖性强,心理脆弱,优柔寡断,以自我为中心,小家子气等。这不仅难以承担家庭责任,还使他们不会处理婚姻矛盾。

这些心理幼稚病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年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发展,其具体表现为:(1)在心理情绪表现上

有时率性而为,待人接物很少深思熟虑,多凭一时之爱好;喜怒皆形于色,胸无城府,极少对人设防,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好奇心重,精力充沛;喜欢幻想,常常做梦。(2)在信仰意识表现上

知道金钱和权势的魅力不可阻挡,但还是坚信情义无价;盲目乐观,尽管知道世间有太多丑恶、虚假和黑暗,但还是相信公理正义,相信红尘有情、有爱、有美好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眼中,身边每一个人都是诚心待我,坏蛋总是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尽管曾经无数次被那个最信任、亲近的人背叛、欺骗和愚弄,但还是相信爱情。认为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动物,愿意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被人斥为没有原则,滥施同情。(3)在行为习惯表现上

颇有马大哈的做派,常常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不会察言观色,常常一厢情愿,以至于好心办坏事。

2、认识心理幼稚病的产生原因

英国咨询与心理疗法联合会的菲利浦霍德森说:

成年人自由地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好事。但是,如果家长开始担当孩子的角色,模仿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朋友混在一起,那就值得警惕了,因为这说明他们自己的生活缺乏某些东西。这有时会让孩子觉得压抑,年轻人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1)心理滞留

如果我们青年患有心理幼稚病,那么自始至终固结在童年幼稚的心理水平上,即使到了成熟的年龄,而人格特征仍然固结在儿童的水平,这就是心理滞留。心理滞留的主要表现是依恋父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形成心理滞留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采取陈旧的教育方式把我们曾经束缚在襁褓之中,让小时候的我们过着半寄生的生活。青年的心理滞留总是用儿童的眼光审视成人的世界,用儿童惯用的家庭方式处理成人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总是陷于挫败感的困扰之中,缺乏基本生存的安全感,人格的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价系统尚未充分地构建起来,过分地关注别人的外部评价。

童年是我们青年的摇篮,然而我们永远蜷缩在摇篮里,就不可能成熟起来,也就不可能进入人生的高级阶段,就不可能进入创造性活动的阶段。(2)心理退行

如果我们的青年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成熟和发展,一旦遭遇困难便不敢继续向前行进,而又重新退缩到童年的安乐窝,这就叫做心理退行。

诞生并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向成熟行进的过程。我们从母体里诞生之后,还要从母亲心灵的子宫中继续诞生。向成熟的行进一旦终止,向幼稚的退行亦即开始。因此,我们要帮助青年坚持向成熟行进,而不再向幼稚退行。(3)心理僭越

在古代,诸侯盗用了天子的徽号叫做僭越。在这里,我们借用僭越一词,表达人格幼稚性的一种表现,就是指儿童超越父母的辈分,凌驾于父母的辈分之上,民间叫小皇帝,小太阳。父母不和总打架,孩子从中调解,但是父母双方谁也不重视孩子的意见,迫使孩子僭越到父母的辈分上去,大耍威风,借以平息父母的纠纷。有的孩子同父亲或母亲单方面结盟,以对抗另一方。

心理僭越的结果,是孩子说了算,父母靠边站。心理僭越之所以能够得逞,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幼稚,只要孩子以幼稚的面目出现,父母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心理僭越者有一个共同的口号,那就是“人人平等”。从法理上说当然是人人平等的,然而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并不同处于一个辈分。他们讲平等的目的在于通过平等这个跳板僭越到父母的辈分上去。伦理观念的丧失,是导致僭越的根源。(4)心理袭取

就是指在不知不觉中将别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窃为自己所用,这个“别人”通常就是父母。假如父母用非正常的手段对付他们的孩子,孩子就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他的父母。到了学校或社会,继续沿用同样的手法去对付别人。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儿童本人的自觉意识并不知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青年患有心理袭取,那就不满意自己了,容易采取自己不愿意采取的方式去应对现实,因为所厌恶的思想和行为就在自己的身上表现出来,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将敌意投射到自身,这就是所谓内投射。这样的青年总感觉到,自己已经是像父母一样的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悲剧于是发生了。

心理袭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袭取了被自己厌恶的别人的坏东西,就混同于那个人,达到心理僭越的目的。“你是坏人,我比你更坏!”于是自然敌意就投射到自身,攻击的对象也就转向自身,转向内部,自我轻蔑、自暴自弃就是这样发生的。(5)心理异化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身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本体特征,这种本体特征一旦被遮蔽或被幽囚,他就容易陷于心理异化的灾难之中。

我们许多父母总是希望把孩子驯化成他们自己一样模式的人,以便他们没有达成的目标由孩子来实现,就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民间叫做接班人。然而,他们又往往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的天性和自性,本性和天根。被异化的儿童即使到了成熟的年龄,也仍然像一个孩子不可能真正地成熟起来。

处于心理异化之中的个体理所当然地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因为他不可能全部地被异化,它只能部分地被异化,于是就陷于了人格分裂的状态,一个人格要做什么,另一个人格不要做什么,就陷入了不可调和的内部冲突之中。(6)心理迷失

当我们青年陷于心理幼稚的困扰时,那么整个精神和整个人格就会陷于崩溃的边缘,或者找不到自我,或者陷于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在自我迷失的状态下,那就会感到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而是“另一个人”。

如果完全成为“另一个人”,这就是人格分裂;如果部分地成为“另一个人”,这就是人格冲突与并存。在许多情境下,我们的青年如果找不到自己,那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那么我们青年如何与外界交往呢?时而用“另一个人”的方式,时而用自己的方式,于是就会陷于精神崩溃和人格瓦解的绝境。

3、克服心理幼稚病的方法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儿童、家长和成人的集合体,这三种元素的和谐统一,才表现为完美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我们青年人如果儿童性格和心理元素过多,就会一味追寻快乐,选择依赖,逃避责任,从而诱发“成人幼稚病”。(1)要重视诺言

要克服心理幼稚,首先要学会成熟。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出尔反尔,对自己的每个承诺都要相当重视,特别是在许愿之前要周密考虑,自己的话是否真能兑现,如能兑现才说,要言出必践。

要让每一句话都让人觉得放心、可信任。满嘴跑火车、乱放空炮、迟迟拿不出行动,这是不成熟的行为。(2)不夸夸其谈

不随随便便高谈阔论,学会把握适当的沉默,说话声音清晰但不乱嚷。有些青年人喝点酒随便就把自己的小经历、小故事拿来满桌子大讲,不用喇叭半屋人都能听见的,这种行为最多只能博取听众一笑,谁也不会把那五花八门的所谓“奋斗之路”放在心里。(3)要含蓄内敛

要经常读书,接受新事物新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但不得张扬,才华只在必需的时候才展现出来,决不要为了满足虚荣去刻意卖弄。要如醇厚的酒,越品越有味道。(4)要心胸宽广

不斤斤计较,不贪图小便宜,不在乎吃点小亏,不喋喋不休地抱怨这抱怨那。眼光从不被琐碎事务绊住,对于家庭中的小争吵,经常是“首先回头的天使”。(5)不以我为中心

尊重自己,更懂得尊重他人。善于换位思考,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强求别人迁就自己,善于同别人合作。凡是说“我怎样怎样”的人,是典型的小皇帝脾气,还没长大。(6)勇于承认错误

不顽固,能接受不同意见,善于采纳好的建议。对于自己的不当决策,勇于承担后果,从不找借口搪塞推诿。(7)要意志坚定

要有处变不乱的心理素质,一旦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就朝着它努力,遇到挫折,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及时修正方向,但决不轻易言退。(8)要干净整洁

尊重自己的外表,留最适合自己的发型,下巴干净没有胡子,面部不油腻,不留长指甲。衣服不一定要名牌,但整洁大方,不会穿得皱巴巴的。决不会穿黑皮鞋配白袜子,穿着西服去旅游等。(9)要尊老爱幼

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传统的美德。学会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会给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会帮助失学儿童,会义务献血……这些事情不一定全做,但决不会什么都不做。(10)有业余爱好

不是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人,懂得用业余爱好来调节自己紧绷的神经,工作休闲两不误,使生活有情趣。

总之,青年朋友们要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学会如何寻求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以快乐健康的心态过好属于自己的成年期。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青年朋友,当你知道了幼稚病的危害和具体表现以及怎样消除的方法后,我再给你推荐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用以你克服心理幼稚病:

一是进行心理治疗,成人幼稚病往往会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病症一般难以用药物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心理治疗。你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单靠说教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应由我们心理专家和你的亲人一起来进行长期地专业干预治疗,迫使你面对现实,认识到你已长大了。

二是要培养独立性,预防幼稚病要从小做起,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独立的性格和生活的能力,从而预防成人幼稚病。要通过参加一系列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使你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

如果你患有严重的心理幼稚病,最好是用“脱敏”方式来治疗,你不要一味地接受家长的保护,你应独立地完成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事情”,例如独自上街买菜、去商场或超市选购一些生活用品、晚上独自睡在一个房间等。然后逐渐让你做到遇事独立思考,例如外出旅游让你自己选择景点或景区等。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制造一些从简单至复杂的挫折性“作业”,让你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

第三节 要从心理早衰的阴影中走出

心理早衰是一种消极情绪,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我们在心理上究竟是年轻还是衰老,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理暗示决定的,心理上认为自己年轻,自然精力充沛、身心健康,如果心理上认为自己老了,那么身心都会衰老。

其实,就一个人的生命来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自然法则,我们无法阻止自己身体的衰老,但却可以保持自己心态的年轻,所以青年朋友要善于从心理早衰的阴影中走出。

1、认识心理早衰的表现

早衰是指人并非老年者,身心状况却似老年一般。心理早衰的主要特征:经常感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也开始下降;对生活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开始多疑、敏感,在小事上经常与人争执,不够宽容;固步自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激情;对新生事物难以接受,很难适应新的环境,缺乏创造力。在心理学研究中发现,76%的人在体质衰老之前,都有心理衰老的迹象。

晓雅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网络媒体工作已经三年了。因为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经常感到眼睛疲劳,头部发紧,精力不足,心累得要死,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下降。别人随便问她一个问题,她都要半天才反应过来。

以前她很喜欢打扮,但是现在,她的生活全部简单化,工作没有新意,自我感觉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弱,创造力和事业心也几乎磨得没有了。虽然她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又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

上周末大学同学聚会时,她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变了,对什么东西都提不起兴趣,看见朋友们开心地大笑,她不明白别人为什么都这么容易兴奋,她觉得自己可能已经过早衰老了。

心理衰老的成为困扰当今年轻人的一大难题,那么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我们就会提前进入心理衰老呢?心理衰老的表现主要是什么?现在来带大家真正的了解心理衰老!(1)精神上

精神不振,长期感觉困乏,嗜睡;反应迟钝,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下降;办事效率低,做事瞻前顾后,缺乏果断;创新能力下降,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2)心理上

过度敏感,对自己不自信,老是怀疑身边的人和事;急躁难安,面对问题时,容易急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极度自卑,总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过度伤感。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多愁善感;对家庭冷漠,不主动关心其它家庭成员的情况;自我封闭,生活中,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同陌生人接触。(3)生理上

视力过早衰退,远视、弱视、散光、眼肌异常容易疲劳,严重时无法较长时间看书阅读。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很快,体力不支,稍为一动,就会感到气喘吁吁,头晕目眩,无法长时间进行研究、教学等脑力劳动。

此外,食欲很差,消化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睡眠障碍也明显出现,例如、早睡、多梦、梦魇、睡眠的质量很差等。(4)体质上

体质衰退表现在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很差,经常伤风感冒,发高热肺炎。一旦得病后久久难以自行康复,需要住进医院治疗。过早患上多种本应该在老年期患的身心疾病,也是一种体质衰退表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都是中年期常见的慢性疾病。

2、克服心理早衰的办法

我们青年人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这样就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1)态度乐观

青年人应该以一个乐观向上的太多来防止早衰心理的侵袭,有一个寓言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渔夫打若干鱼后休息去了,路人问:“为什么不继续打鱼?”

渔夫答:“已经够养活自己了。”

路人说:“继续打鱼可以攒钱买新船、雇人、开公司、买别墅,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

渔夫答:“可是我现在已经在海边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乐,由你自己做主。

健康、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对阻止心理衰老大有益处。要防止由此导致身体早衰,以减少对自己的伤害。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拥有快乐的心态。(2)情感交流

青年朋友们要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亲人是最安全舒适的交际对象,“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歌里唱的,维护心理健康也应该从融洽家庭和睦关系入手。

此外,每逢周末、节假日、纪念日,除了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友人,何不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约几个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咖啡厅、酒吧坐一坐,聊一聊。很多人以工作太累为由,放假了就闭门不出,反而没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松效果好。(3)心情开朗

人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闲言碎语,将这些不顺心的事记在心上,频频激发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也同样会加速衰老。同时,这些不良因素又是疾病的祸根之一,应及时忘掉该忘掉的事,轻轻松松地生活,减少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恶性刺激,维护身心健康。(4)饮食有节

青年朋友们要杜绝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食、长期饮酒、贪食、暴食、或摄入过多的高胆固醇食物等,都会损害身体的多种器官,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过多,破坏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致使机体生理指标明显下降,慢性病增多,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生活有规律能使各系统的生理活动更加协调,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长期过度疲劳会使损耗的体力得不到恢复,能量储备减少,致使重要器官提前老化;终日悠闲懒怠,无所事事,缺少体育活动,血脉不畅,肺活量减少,大脑易逐渐废用性萎缩,从而加速衰老。(5)运动缓解

青年朋友们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大大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疲劳。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

另外,多参加体育锻炼,不要因为自己工作很累而拒绝锻炼。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看书、养花、打球、唱歌、跳舞等,以丰富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参加一些由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生活的多样性,最后,亲近一些小孩子,也可有效防止心理早衰。

心理早衰并不可怕,但也不容忽视,还有很多的青年朋友尽管已经出现心理早衰的迹象,但因为没有身体疾病发生,仍旧忙于事业、工作、理想,忽视身心保健,导致亚健康,所以身体健康检查与心理保健工作要“两手抓”。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我们了解了心理早衰的一些表现和缓解办法,那么应该如何让我们的心态保持年轻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让我们心理焕发年轻的办法,希望能帮助你们找到快乐之源:

一是保持笑容,如果你的笑容少了,那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对某些发生的事情看得过于认真了。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过了一段时间去回忆以前发生的不愉快的往事,似乎没有多少是值得我们铭记不忘的,所以对过去和现在,有一笑了之的心态很重要。

二是保持幻想,对未知的人和事物保持幻想,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境界,幻想还会给我们带来激励,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创造精神,它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内容。

三是听其自然,我们不必为偶然的冲动责备自己,相反,这证明自己是个率真的人。当我们常常教育孩子“别乱动”、“小心点”,你要小心自己,可能正在对孩子灌输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同时正在夺去他们的好奇心。

四是承认现实,尽管我们有了一些能力去支配一些东西,也有了一些能力去改变一些环境。但我们不可能要求事事遂心。

五是学会信任,如果你对周围的人总是表情冷淡,这可能意味着你本能的信任和直觉已经受到不信任的腐蚀。这种不信任是引起你内心矛盾痛苦之源。只要你是坦诚的,对方那颗跃跃欲试的心也会感受到你的淳朴心怀。

第四节 不要迷失在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中

幻想与现实既有差异,也有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我们既不能把幻想看得虚拟而毫无意义,也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而耽于虚幻之中。对此,青年人要善于把握好幻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正确地解决好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认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幻想和现实,其实它们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我们要说,幻想与现实之间既有距离,又没有距离。(1)现实是幻想的前提

幻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极其微妙的。可以说,是幻想推动社会造就了现实世界。

如果没有幻想,就没有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灯,更不用说现在的电视机、飞机,甚至宇宙飞船了。再者,我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但是,幻想并不是可以脱离生活,随意虚构,信口胡说。幻想必须植根于现实,反应现实,同时必须接受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2)幻想与现实的本质

幻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层梦想,如果幻想走到了梦想的话,那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是无穷远了;相反,如果幻想最终变成了现实,那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我们完全可以说,已经没有了。

要处理好幻想与现实的关系,使得幻想与现实之间融合无间,首先要立足于本质的真实,还必须使幻想环境和幻想人物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3)幻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有一句话叫做幻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有时候幻想教会我们,世界可以美好,可以没有腐败,可以有信心。我们在站在现实这方面的同时也要想着幻想。

哲学中曾经说过,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相互转化,幻想和现实这对矛盾,要把握好度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幻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2、了解爱幻想人的心理特点

爱幻想指的是对一件事情产生没有理由和根据的或过多的想法,青年朋友们在复杂的生活中,有时候是处在郁闷和压抑中,想逃脱,却又免不了被现实的种种残酷所压倒,只能默默地忍受生活中带来的痛苦。(1)隐藏的表达

爱幻想的朋友往往太过羞于言表自己内心,怕被别人所耻笑,更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对自己喜欢的事和人也只能深埋在内心,不自觉地幻想,明知道这是错的,可又控制不了自己。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形式,幻想是和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且指向未来的。积极的幻想,如理想,对人能起到激励、鼓舞作用。但可惜的是,并非所有幻想都是积极的,有些人脑中的幻想是没有现实根据的、消极的,所以一定要认清幻想与现实幻想内容的绝对化。(2)过分的概括

爱幻想的青年朋友对事件的评价往往以偏概全,常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进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青年朋友想象的内容趋向于“糟糕透顶”,并且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青年朋友们陷入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痛苦的情绪体验中。

可见,爱幻想的青年朋友身上的幻想内容常常是极端的、不合理的,不利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和情绪完善的,这种表现往往会最终导致青年朋友们陷入消极情绪的困扰。

3、弄清幻想与现实矛盾的原因

青年朋友内心“理想我”与“现实我”往往都是相冲突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强烈性与实践人生价值的懈怠性相矛盾。这种矛盾或冲突,极易造成青年朋友们的心理平衡危机,或导致青年朋友们沉迷于幻想,与现实相脱离,或对现实不满,苦闷恼怒,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甚至产生行为越轨。(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青年朋友们大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青年朋友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风,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观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理想我是将来要实现的我,是现实我的努力方向,现实我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两者是不同的。当两种形象混淆起来时,就会产生矛盾。一般来讲,青年的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一致性系数很低,原因在于青年朋友们的理想我比较高,一方面由于社会对青年的期望很高,另一方面与他们自己优越的地位有关,往往容易使自我认识理想化或非客观化。

当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就容易产生矛盾,这就使得青年朋友们最自我认识摇摆不定,把握不住。特别是当实现理想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障碍时,青年朋友们就会产生苦闷,抑郁等消极的自我体验。

处于转变阶段的青年朋友们出现这样的心理矛盾是过渡时期具有的正常现象,这些矛盾中同时蕴藏着转变中的真正起步,对生活抱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消失了。正视现实,勇于探索,调整情绪,重振精神使得青年朋友们能够顺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如果这些矛盾冲突过于激烈和持久,容易导致压抑感,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妨碍青年朋友的健康发展。(2)自我意识中的矛盾

青年朋友们的自我意识的矛盾也是造成幻想与现实之间分辨不清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主观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客观是真实的自我存在。二者会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这种不一致可能是自我膨胀,也可能是过度自卑。

青年朋友们要认识到这种不一致,分析、反省、解剖自身的自我观念,以便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理想是现实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境界,现实是自我的目前状态,理想我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个体对自我的发展没有做过思索,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只是消极地度过时光,自我同一性就会长期处于扩散状态;如果理想和目标过于远大,又可能使个体无法企及而感到失望沮丧,一再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从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另一方面,如果个体的自我理想与社会规范是相背离的,即选择消极同一性,会使青年朋友们无法适应社会而最终阻碍其健康发展。

青年朋友应该经常展开有关人生观和人生理想的讨论,身边的朋友和父母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使每一个青年朋友都能具有极积的人生追求是非常有必要的。(3)自我与社会关系认识的偏差

自我同一性还包括一种连带感和归属感,即个体感到自己从属于某一个社会、国家和集团,他接受自己所属社会或集团的价值观念,可以容忍社会的一些不足。

青年朋友了解社会的期望,并按照一定的社会角色规范去行事,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于他人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如果青年朋友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这种连带关系,或没有获得良好适应社会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就会给他的同一性确立带来困难。这可能表现为:过高地期待社会,希望社会能按自己的愿望存在;不能接受正常的社会规范的约束而肆意行事;对现存的某些社会现象无法容忍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加以反抗或彻底逃避。

关于如何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往往只强调个体对社会的奉献,而忽略了如何让青年朋友们去正确认识社会,去适应外部世界,并且让他们了解必要的处世技能。

4、善于调节幻想与现实

爱幻想如果是在青春期是很正常的变现,也是强烈求知欲的一种扭曲,如果出现在成年人,就要考虑是不是受了什么打击,精神可能一度处于崩溃状态,调适显得很重要。(1)不要过于理想化

当一个人的梦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或者过于理想主义化时,自己便很容易陷入幻想之中,来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寄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负罪感和压力,可是过后会空前的空虚,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建议每天做一些自己很烦的事,培养自己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2)不要过于完美化

完美主义是把双刃剑,可以让人精益求精,也可以让人吹毛求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青年朋友在现实中有什么困惑,请尝试了解和解决它,而不是一味的空想和幻想,那样是不会有结果的。(3)学会思考与沟通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坚持做到言行必果,多多体验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了,尝试与人沟通交流,谢绝自闭和妄自菲薄,多向别人学习。

总之,青年朋友们要正确的面对现实,做到无论现实如何残酷也要勇敢地去面对。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时分不清幻想还是现实,有时却又不愿意接受现实,一味的生活在幻想里面呢?

一是你启用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卫机制。启用了“歪曲作用”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歪曲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需要心理防卫术。

二是启用了“幻想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这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得到内心的满足。它可以说是一种部分的,且为思维上的退行现象。

理想化作用是幻想作用的表现之一,它是指对另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或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你对那个演员的评价可能就属于这一类。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

幻想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斗志旺盛等。然而,幻想作用也易形成人的情绪陷阱,因为幻想作用往往通过夸大他人的优良表现,而宽容自己对失望和挫折的反应,形成以他人的成就来代替自己努力实践的倾向。由于这种满足感是理想化的,而非自己努力的结果,过分幻想就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导致一些实际上和情绪上的困扰。

第五节 情绪越激动越会丧失理智

青年人提升修养的重要内容就是自我的控制力,它重点表现在情绪的掌控上。即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这样才能良好地主宰自我。

我们都知道指责和抱怨不利于情感关系的维系,所以心情再坏,也不要丧失理智,而应当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思想上制怒。

1、保持理智与情绪的平衡

一个人要想经常做正确的事,就必须能使自己清醒与冷静,就必须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也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否则清醒时做出的事情是爱别人,被情绪控制时可能做出的就是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样的人明显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人。(1)理性决策需要平衡

青年朋友们不管问题大小,总有其感性的一面,我们在经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情感时,应当保持清醒,认识到分歧的所在。

每作出一项决定都不能被感情冲昏了头脑,首先要分析各种方案的有利面和不利面,比如家里商量合用一辆车、解决法律纠纷、办理手续,或者因市场情况变化而改写合同等。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情感和理智应当相辅相成,而不应让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情绪激动时,青年朋友们很难条理清晰地思考问题,有些青年朋友容易情绪激动,对他们来说,考试前的焦虑、看牙医前的紧张、外出旅行前的不安情绪都会影响他们作出理性的决定。

相反,也有些人即使在极度焦虑时或争吵之后也能集中精力思考,作出理性的判断。但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情绪失控,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理智地面对一场冲突。

情绪越激动,就越容易失去理智。你越是爱或尊重一个人,在你认为他受到不公平指责时,你就会越加愤怒,也就越发不能有效地反驳对方的批评意见。(2)冷淡能削弱积极性

过于强烈的情绪会使问题恶化,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压抑情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行为明智且有理性,但是良好的关系所具备的每一个要素都依赖于感情投入。

完全用冷淡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会使我们体验不到重要的人生经历,没有这些经历,我们可能无法有效地处理分歧。

因此,在人际关系中,感情的介入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当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双方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要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通过积极的感情投入,做到情理通达,以加强双方共同解决分歧的能力。

阻碍人们保持理智与情感平衡的原因有四个:其一,我们不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其二,虽然我们常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时情绪急速波动,以致我们不由自主地受它支配;其三,即使理智本身战胜了情感并左右我们的行为,我们仍不能把握好那部分情绪,不管我们怎样将其掩盖,或是否认它的存在,事后它还是会冒出来烦我们;最后,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情绪的产生没有心理准备。(3)体会和他人的情感

青年朋友们常常对感情毫无察觉,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不安、沮丧、恐惧或愤怒等情绪所左右,并影响到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应当学会观察肢体所传达的感情信号。通过观察身体各部位情况,能从中得到有关自己情绪的重要信息。

轻柔的声音,愿意靠得更近些,湿润的眼睛,这些迹象则意味着爱慕、同情或者伤心。我的身体感受在不同的场合可能表达着不同的情绪。一旦注意到这些变化,察觉出自己的情绪也就不难了。

为了培养这种意识,我可能需要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程度的压力下进行练习。随着对自己身体反应的了解,察觉情绪变得越来越容易,就可以更频繁或在更为紧张的气氛下发觉自己的情绪。

我们仍可以根据某些肢体语言分析对方是否产生了大的情绪波动,经过细心观察,多加体会,就能敏锐地察觉身体和嗓音的细微变化,注意情绪的变化能帮助我跨越感情冲突。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暂时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分析双方的情绪,并想出对策。这种距离感同样能减少自己情绪的波动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让理性起到平衡作用。

我们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大脑最先产生本能和感性反应。随后,大脑才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并逐渐可以控制一些低层次的本能反应。但险恶环境可能直接引发感情和生理上的反应,导致理性思维出现“短路”。

2、用理智驾驭情绪方法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

青年朋友们在情绪易于剧烈波动的时刻,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严防偏激情绪的爆发。人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就决定了人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可以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以下几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1)逃避法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逃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逃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逃避法,即通过主观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逃避法。

在您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逃避了心理困境。(2)转视法

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逃避,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相传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

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呦!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又为二儿子愁。

老太太愁来愁去,日见憔悴,终于成疾。

两个儿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换个看法,就没愁喽!”这么一来,老太太果然变愁苦为欢乐,心宽体健起来。

看来,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3)自慰法

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我们把这种方法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这种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4)幽默法

幽默法对解脱情绪与理智的心理困境是极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

笑是精神消毒剂,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当事业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当交际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为轻松和自然,从而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摆脱困境。(5)低调法

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也许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

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6)宣泄法

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压抑自我情绪似乎给予更多的肯定。而对宣泄自我情绪则给予更多的否定。其实这有违心理科学。愤怒如强加抑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有毁灭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悲痛如强加抑制,不随泪水宣泄出来,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甚至会气绝身亡。

如同闷热的夏天唯有一场大雨,才能使空气一新,如晴空万里一样,困境中的心理重压也只有宣泄出来,才能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7)升华法

善于心理自救的人,却能把这种思维上的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古人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司马迁等,之所以为万世传颂,就在于他们在灾难性的心理困境中以升华拯救了自己,塑造了强者的形象。

在人遇到挫折时,一味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都无济于事,做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这都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正确态度是:化挫折失败为动力,从心理困境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

最近的生活是否顺心,身体状况是否健康,工作是否顺利,压力是否太大,或者最近生活是否太过平静,太过顺利,没有什么压力,都可能让人产生紧迫感和厌烦,积压久了,内心承受不了,就会以发火的形式排解。

面对这些情况,首先青年朋友们要反思自己发怒的原因,衡量发怒的结果,不要让邪火伤害身边的人。其次,尝试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相信对青年朋友是有利无害的,努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理清那些具有破坏性的情绪时,要说出自己的愤怒或恐惧,是自信和自制,而非软弱的表现。因此有必要记住以下几点:

一是开门见山,例如:“对不起,但这件事实在有点儿让我生气了。”

二是声情并茂,眼睛看着对方,降低音量,放缓语速,适当停顿以加强语气。例如:“我觉得很烦……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协议的条款上。我想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讨论的气氛。”

三是直言不讳,解释一下自己不满的原因。例如:“我感到很恼火。刚才我正解释付保证金的事儿,话说到一半就给打断了。我还建议找个协调人,也无非是为大家好,如果没记错的话,有人当时就对我说:‘你自己不能处理吗?’”

四是避免责备,例如:“我可能听错了你的意思。如果什么地方得罪了你,请多多包涵。”

五是直接询问,例如“如果你对这场谈话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请告诉我。”

六是予人方便,例如“我知道大家都是为解决这件事而来的。要不,你再谈谈你的意见,然后咱们休息10分钟,之后再谈预付保证金这件事到底可不可行。”

理性谈论情绪自然而然就能促使双方都归于理智,青年朋友们要以冷静的思维来理清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同样促使采取自制的态度。

第六节 从心理依赖走向行动独立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孩子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进入青春后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

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青年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青年朋友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

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1、独立与依赖的关系

独立与依赖首先是一种意识,具有独立意识是非常好,这能够促进人自强不息,正是这一点中国人非常强调独立性。但独立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变得自封,变得唯我独尊,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不顾及周围的反映,就会变成自以为是,那么他的社会性能力就会降低。

培养人的独立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独立性就是独立生活,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的去主动创造,达到思想和经济的双独立。

人从一生下来,就要慢慢拥有自己的独立性,一直至18岁,就应该要完全拥有独立性。现在很多青年朋友,到了工作的时候,才完全拥有这种独立性。

独立性是需要培养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到工作的时候才去培养,这也许就不能很快的适应这个工作,以致这个社会,也延缓了年轻人发挥作用,这是不利于人的发展的,也是不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

让年轻人更早的拥有独立性,这可以尽早的发挥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早的发挥青年朋友们创业的冲动,发挥激情和活力,更早的锻炼他们,更早的适应社会,并且去改造这个社会,更早的融入社会,更早的为社会贡献力量。

培养人的独立性得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年轻朋友们要主动争取独立性,主动的去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主动放弃一些管束的权利,要有培养下一代独立性的意识,要认识到培养这个独立性的重要性。

人去争取自己的独立性,是对自己负责,是对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尊重;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尊重人的独立性,给年轻人独立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人的尊重。

真正的独立是要建立一种开放的自我,超越封闭的狭隘的自我,这是一种追求普遍的精神,也是一种见贤思齐的品质。在此时,人所能够看到的是共同利益,而非个体私利,它所追求的是社会合作。因为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会共同利益,不然就不会社会的平衡和公平,所以这个时候社会的组织力的非常强,因为它能够动员大家参与,实现一个共同的意志。

2、依赖心理的表现

青年人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主要表现如下:(1)缺乏信心

青年朋友们总是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出决定。依赖性强的青年朋友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具有依赖性格的青年朋友,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时时处处被动、依赖、消极、等待,难于以一个独立的人立足于社会。需要独立时,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时间一长或稍遇挫折,易出现焦虑症、恐怖症等情绪障碍或身心疾患。(2)没有主见

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出决定。

3、克服依赖心理方法

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青年朋友们跨进青春之门,就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2)要丰富自己的生活

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青年人在社会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青年朋友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

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3)认识到依赖的危害

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4)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心理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生理,运动可以增强人的耐力与意志,并且机体能力的加强很有利于心理势能的提高。尝试独立思考与行动,比如自己去上街,不过不建议去人太少的场所,逐渐调节心理级差。不要继续给自己施加心理暗示,你要对自己说:没有任何人,我一样可以微笑。(5)保持多样兴趣爱好

你平时应该多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忧虑,笑口常开。

你还应该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确处理事务。

广交朋友,经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畅,烦恼尽消。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过于依赖会对我们的心理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学会独立,下面来介绍几点有效的方法:

要正确看待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然后,让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这是最基本的获得自信的条件。获得自信,要先获得满足感,让自己觉的自己很行。这是最基本的。

因此,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长处,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要多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品尝到成功时的满足感,那么你才建立起自信。如果总认为自己不行,而什么都不去做,什么都不敢去做。就会变的越不自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只要获得成功时的满足感,才能进一步获得自信。当然了,可能慢慢来。可以先做一些小事,在逐渐递增。

自信,其实只是一种心态。需要的只是自己去发掘,并不需要过多繁杂的过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那么自己就肯定充满力量。不要过分的顾及别人,过分的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要以无所谓和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任何挫折。

自信,其实很简单,只要相信自己就行了。当有了自信心,什么事情都会得心应手。关键在于自己,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什么都能解决。另外,自信的最大因素,很可能是外界对自己的影响。

第七节 不要在孤独中封闭自我

孤独是指因缺乏与人交流而产生的孤僻、寂寞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这种人由于不能与人保持正常交往,所以往往处于一种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对此我们青年人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懂得调适之道。

1、对交往要有正确的认知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

青年朋友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十分渴望获得真挚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所谓友谊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真挚情感,它反映着人际关系的状态。

因此,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1)渴望情感交流

青年朋友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的“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

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

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把握健康的交往内容,树立高尚的交往道德,选择有益的交往途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青年朋友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事业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2)人生发展需要

人的交往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心理接触和行为一致的“调度室”,它促成人们相互结合,形成相互关系的准则,加强感情的联系,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交往也是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镇静剂”和“粘合剂”,以保证整个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一个团结、融洽、充满温暖和友谊的交往群体,能使人得到一种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责任感。

青年朋友们与交往对象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是他们人生发展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证。

交往是青年朋友们自我完善、逐步实现社会化的需要。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向社会、向他人学习,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它包括传授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塑造文化心态、培养社会角色等。

2、认识人际孤独的原因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3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到第四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也就是说,人需要打破孤独。但孤独感却时时向我们袭来,特别是相对于青年这一人群,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孤独感已经成为困扰青年的重要因素。

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它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产生。造成人际孤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环境因素影响

有些环境容易让人感到孤独,比如,孤单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突变的环境等。(2)自我意识增强

在青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青年朋友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

一方面青年朋友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理;另一方面青年朋友们又特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3)自我评价不当

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高,往往产生自负心理,看不起别人,他们在交往中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导致他人的不满,因此,自负心理严重的人也往往缺乏朋友,感到孤独。(4)交往缺乏技巧

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坏自己的形象。(5)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障碍常常诱发人际孤独。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是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

到了青年期,少年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继续发展着。但青年期人际关系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新的友伴关系的协调和适应,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和反抗,竞争和对抗的激化等方面。

因而其人际关系具有广泛性、自主性、易变性和异性敏感性等特点。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有可能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体验。

3、克服孤独感的办法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为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人际交往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作用,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材尤为重要。(1)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这如同作茧自缚,自卑这层茧不冲破,就难以走出孤独。其实,人与人不可相比,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只要自信一点,就会钻了出自织的茧,从而克服孤独。(2)多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造成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当你感到孤独时,可翻翻旧日的通讯录,看看你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3)设法与人交往

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10倍。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例如,你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由于你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情感中,所以,你在他人热烈的气氛中会感到倍加孤独。

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你应该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4)享受大自然熏陶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有些人遇到挫折,心情不好,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常常会跑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应更多地关注青年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可以帮助青年朋友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

总之,克服孤独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环境。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读读书,听听音乐,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乃是人生的种乐趣。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如何摆脱孤独感,做到与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当中去,应该从小事情做起,从细节入手。首先恢复信心,重新激发生活的热情,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回成功的喜悦,找回失去的信心,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

心累了,人烦恼了就歇歇,让心灵去旅行,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可以做喜欢的运动发泄一些,推荐跑步,散步和篮球。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散步可以让人休闲,放松;篮球可以让人学会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可以找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向朋友倾诉,让温馨的友情驱散你内心的无聊,苦闷和孤独;

多和家人聊天,或者打电话,加强沟通,增进感情,告诉家人爱他们;

寻找知心恋人,让爱情升华你的情感,点缀你的生活,照亮你的灵魂;

如果有什么烦恼不方便和朋友、家人说的,可以上网和陌生人聊天,倾吐一下,也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在网上写日记,记下生活的点滴;

可以和知己逛街购物,说不定有意外的便宜货或者意外的美食在等着你,从中你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

好好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结合自己的兴趣多看有关书籍,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和就业道路,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可以和家人适当地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剧,同时又可以和家人聊聊天,增进感情;

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丰富知识,为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练练书法,画画,钢琴或者其他乐器,陶冶情操,增加气质;

提倡绿色上网,看看新闻,适当玩玩游戏,但是不是沉迷,这样可以打发时间;

适当地在家里做家务,这样既可以保持卫生,有可以得到家人的赞扬,可以得到生活的乐趣;

第八节 正确看待反抗与屈从的矛盾

青年在社会上,社会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同龄人的接纳和尊重。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

多组织各种自主性活动,发挥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使他们尽早建立起家庭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较为平稳地走过“心理断乳期”,并能顺利地进入社会。

1、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反抗心理是青年朋友们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1)自我意识高涨

随着青年朋友们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受挫折,于是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生理学家曾经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候,个体的身心方能处于和谐的状态。

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表现的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在正常的情况下,外界刺激的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但在青年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青年朋友们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了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2)独立意识偏强

青年朋友们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地障碍,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地感觉,他们对于任何一种外在地力量都有不同程度地排斥倾向。

2、反抗心理的表现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青年朋友们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会出现反抗行为:(1)独立意识受到阻碍

青年朋友们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但父母却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或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情况,仍以过去那种十分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结果导致反抗行为。(2)自主意识受到防碍

如父母不听青年朋友们的意见,将他们一味地置于支配从属地位。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会引起极度反感。当强迫青年朋友们接受某种观点时候,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青年朋友们的反抗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的很强烈,有时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态度强硬,举止粗暴。相当一部分青年朋友,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的力量。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非常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之后,这种强烈得反抗情绪也将较快得随之消失。

漠不关心,冷淡相对。青年们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行为上,只存在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的得青年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得对象,但却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景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

反抗的迁移。青年朋友们反抗行为的迁移性是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候,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时,当某一成人团体中的一个成员不能令他满意时候,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均予以排斥。这种反抗的迁移,常使初中生在是非面前产生困惑,在情绪因素的左右下,他们常常会将一些正确的东西排斥掉,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

3、消除反抗心理的办法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青年们的认识超前是指对自己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青年们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子女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发展事实。(1)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青年通过反抗期走向自主自立,以父母为范型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同时由于自身洞察力与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能够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认为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青年后期,更多的人对父母采取尊敬的态度。

在反抗期阶段,亲子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其意义尤其重要。处理得好,使青年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的责任感,并能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并能较为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2)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反抗心理与认同心理相反相成,对立统一,那么就应该扩大青年们认同心理的范围,以减少反抗心理产生的机会。同时,也正是因为青年朋友们阅历少,知识贫乏,对事物认识十分片面,不会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3)要积极参加娱乐活动

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于组织青年朋友们献爱心活动,许多青年们觉得没必要甚至会很反感。但是,如果青年朋友们去亲身体验,用真实的画面震撼自己的心理,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其原有的认同心理而消除反抗心理,还会调动青年们的积极性。

总之,青年朋友们独立与自主的愿望尤其强烈,权利意识空前高涨,而这种最初的独立性往往表现出片面性和不成熟性,使得父母仍然不能将我们当成大人来看待。所以,不必过于自责,你的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反抗和逆反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不必过于烦恼,更不必惴惴不安,只要青年朋友们与父母之间善于沟通,互相理解和支持,这个时期是完全可以顺利度过的。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反抗期的困扰,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父母要看到青年朋友们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青年们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二是父母要相信青年朋友们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三是子女应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父母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九节 必须要克服自负与自卑

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不切实际地凭估自己的能力,以至失去自知。自负者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自大是贯有的常态,但是自负最终会让人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只有告别自负,从孤芳自赏中清醒过来,才能开创人生辉煌。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和自满正好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质,却都是年青人常有的心理表现。

1、自负心理的形成

由于青年的独立意识、自尊心的发展,常常会导致一种不必要的自负心理。于是自吹自擂、老天下第一等言行和心理,便在不少青年中表现出来了。(1)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关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内容。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交往中,特别是由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认识自身和环境而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有些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对认识和评价自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急迫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水平大为提高,但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尚不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青年们的自尊心、荣誉感也很强,总希望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看来是肯定的、令人喜爱和有希望的。(2)与自大者的家庭背景有关

由于青年朋友们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一半情况下都百依百顺,使他们从小就成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他为中心,因而养成了一种不懂得迁就别人及完全不能容忍挫折的性格。

有自大心理的人,需要对自己做一番全新的评价和估计,将自己一从“自以为是”的陷阱中拉出来,并且重新学习与人相处。否则,在当前这种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中是难以立足的。

2、自负心理的表现

自负的青年人是认识上的原因,如果说自卑是自夸者夸大了自己的短处,缩小了自己的长处,那么自负者则是缩小了自己的短处,夸大了自己的长处。同样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低,自然就会产生自负心理。(1)关系疏远

自负的青年朋友们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2)固执已见

自负的青年朋友们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3)过度防卫

自负的青年朋友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事无巨细都不希望或不愿意别人在其之上,对别人的成绩、成功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3、如何调整自负心理

对于青春期自负心理怎么克服?人不能没有自负,尤其对青年朋友们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勇往直前,但是,过度的自负又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那么应该如何克服这种自负的心理呢?(1)虚心接受批评

青年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唯我独尊的形象。(2)与人平等相处

青年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3)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4)调整成就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达到或超过优异标准的愿望,是个人认真地去完成自己所认为重要或者有价值的工作,并欲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正是成就动机推动人们在各种行业里奋发图强。人要事实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订出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奋斗目标。(5)学习别人长处

虚心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诚然,谁都不可能成为无所不能、万事皆通的全才,然而,只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必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进步。

4、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青年朋友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太大,主要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学校原因,造成青年朋友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社会之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青年朋友们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朋友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3)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4)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的青年朋友们大都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青年朋友们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青年朋友们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

5、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

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1)对自己评价过低

这是自卑的实质。如认为自己的外貌、身高以及学习、交往能力不如他人。一个人对自我评价过低就会产生自卑。(2)有泛化性的特点

泛化性的特点是指青年人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上去。如,一位男同学,因身材不好引起自卑,并认为同学看不起他,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交能力均不如别人,这就是不合理的泛化;具有敏感性和掩饰性,他们好从别人的言行中“寻找、发现”于自己有利的评价;由于担心被别人知道,对自己的缺陷常常加以掩饰或否认,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3)有心理缺陷障碍

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对一切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缺乏竞争意识。

6、克服自卑的方法

自卑,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漏气之外,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作用。年轻人,生活、事业都还刚刚起步,征途还漫长着呢!即便起步时迟缓了一些,或走了点弯路,成绩一时不如人,也远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刚起跑时,比别人慢了一些,并不要紧,只要他攒足劲,加加油,照样可以赶上、超过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毕竟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是必要的。(1)提高自我评价

自卑的人往往注重接受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然产生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因此,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由于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2)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强自卑感。因此,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目标都不要定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体验,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十分有利于恢复自信心的。(3)加强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御机制多数是不健全的,自我评价认知系统多数比较偏低。因此,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4)增强生活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勾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自卑和自负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健康有序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制订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一下子就想吞掉一条大鱼,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操作越好。

二是和自己做比较,不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永远都会存在比自己强的人。

三是成功的时候,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如果失败,则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后改进和完善。

四是做行动的巨人,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第十节 正确看待自信与气馁的不同效果

一个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自己要失败;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自己要成功。不自信,当然要失败。

可以说自信是根魔棒,一旦你真正建立了自信,你将发现你整个人都会为之改观,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强,随之你的生活态度也将变得更乐观。

青年人须知,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让你成功,那么丧失信心却注定你会失败。所以一定要正确看待自信与气馁的不同影响。

1、了解缺乏自信的原因

缺乏自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消极属性,很多中年人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青年人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如果青年们发展到严重的自信心丧失,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

那么,青年朋友们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1)缺少成功体验

平时做事成功率不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受到了过多的失败与挫折。某一口才不太好的青年,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失败,受到人们的哄笑,心里感到很不好受,恨不得找个空隙钻到地下去;有的青年朋友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结果事与愿违;有的青年朋友们想组织好一项活动,效果却不理想;有的青年朋友们想使自己勇敢起来,但还是受到别人讥笑。如此一次又一次地经受失败与挫折,使青年朋友们在心里产生一种“我不如人”消极定势,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与动力逐渐地减退,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与求知的欲望。

在影响青年朋友们成才的诸多因素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失败了。在失败感伴随下成长,会对青年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会出现孤独不安、考试焦虑、过分自责、行为退缩等心理障碍。(2)缺乏自身能力

青年们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他们会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

有的青年记忆力不好,别人一下子就能记住的东西他要花很长的时间,费很大的气力才行,常常被人说成“笨蛋”;有的青年社交能力不强,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没有好的朋友或伙伴,与别人格格不入,常常会感觉到做人很失败;有的青年五音不全,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常常会受到别人的鄙视,自己也觉得很失落;有的青年天生运动能力欠佳,身体的协调性也不好,运动项目样样都落在别人后面,常常在心里自责自己。

如果这些某一方面能力较差的青年不能得到正确对待与引导,他们就会在心里产生畏惧,对许多事情望而生畏,从而产生恶性的循环,人家是强者更强,自己是弱者更弱,与别人差距越来越大,自己的自卑心理也越来越烈。(3)生理上有欠缺

一些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身体有残疾的青年,常常体验着不能与常人相比的失望与痛苦,陷入自轻自贱的自卑境地;一些太胖、口吃、五官不正的青年也会经常受到其他人的嘲笑。(4)不能正视自己

有的青年由于盲目地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于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

有的青年可能错误地理解了父母的要求,或者是有的父母错误地要求了孩子,于是他们往往高估他人的能力,低估自己的能力,经常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有自信。

2、认识缺乏自信的表现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纳悦自己,从而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科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其原因就在于充满自信的人,大脑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因而事业容易成功。(1)指责抱怨

青年朋友们总是责怪别人或向别人抱怨,因为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应为发生在自身的事情负责。推卸责任非常容易,我们总是说:问题在于他或他必须改变。习惯抱怨和卸责的人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此青年朋友们试图透过贬低别人来抬升自己。(2)愿意挑剔

青年朋友们对那些不接受或不同意我们价值观的人百般挑剔,试图透过证明自己对和别人错,来消除自己的自卑感。请注意,当别人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们会感到非常不快。当我们挑剔别人时等于是在说:我不喜欢做那件事,所以我也不能容忍你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厌恶别人也有我们同样的毛病和弱点。

需要别人的注意和认同:许多人都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认同。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需要听到持续不断的肯定,才能确认自己是被接受和认同的。(3)缺少朋友

自卑的青年朋友通常都没有好朋友,因为他们都不喜欢自己,所以宁愿选择独处,不与人打交道;有时他们会表现出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挑衅、强势、喜欢批评和要求。这种个性对交朋友都没有好处。(4)争强好胜

如果想自己总是赢或总是对的,说明青年朋友们急于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我们试图透过自己的成就达成这一点,我们的出发点在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受和赞同。总而言之,你就是想要比别人更好。(5)放纵自己

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的青年因为无法忍受自己,常常试图透过替代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由于他们觉得受到剥夺和伤害,便寻求精神和肉体上的镇痛剂麻痹伤痛。他们借用食物、药物、酒精麻醉自己,从而得到暂时的慰藉。他们用这些方式暂时掩盖了自己的痛苦和自卑。放纵的行为弥补了自我否定的感觉,使他们暂时逃避了面对现实和改变自己的需要。(6)情绪低落

当我们认为外在环境使我们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和挫折。当我们觉得一切都不在掌控之中,自己无能为力和毫无价值时,就会感到泄气。我们在实现自己梦想和满足别人期望的过程中不断受挫,这加速了自卑感的形成。(7)贪婪自私

贪婪和自私的人有着极度的不满足。他们专注于自己的需要和渴望,不惜任何代价去弥补自我价值的匮乏,很少有时间或兴趣去关心别人,即使对爱他们的人也是如此。(8)优柔寡断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害怕作错决定。青年们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做那些自己应该或别人期望他做的事,于是干脆就什么都不做,或能拖就拖。他们不愿意作决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因此,他们不作决定就不会犯错。

还有一种人是完美主义者,也具备了这种基本特征,他们总希望无论什么情况都是正确的。在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作用下,他们会竭力做到最好,以免受到批评。如此,按照他们的标准,他们会感到自己比别人优秀。(9)善于伪装

喜欢伪装的人同样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为了对抗这种感觉,他总是炫耀自己或自吹自擂,或哗众取宠或强颜欢笑,或用物质来加深别人的印象。他们不会让任何人发现他们的真实感受,以此掩饰自卑感。他们以为在伪装的保护下,别人看不到真实的自己。(10)表现自怜

自怜症源自青年们对自己的生活无所作为。我们任自己受他人、环境和条件的支配,随波逐流。我们允许别人来攻击、伤害、批评和惹怒我们,因为我们对别人的依赖感导致我们需要被人关注和同情。我们经常透过生病的方式去控制别人,因为我们知道装可怜可以引起别人的怜悯。生病时,别人会同情我们,并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

3、树立自信心的要诀

气馁退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是成长、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我们如何踢开这块绊脚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长、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1)树立自信

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理的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表现或做某些事情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拘谨使原来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

比如,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有过考试怯场的经历。本来平时成绩不错,但是一遇到比较重大的考试就紧张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结果以前会做的题,也给做错了,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理的集中表现,而性格胆怯退缩的人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那些自信心理强、胆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场面的考试发挥就越好,这是因为后者自信心理比较强,而且不像胆小内向心理的人那样瞻前顾后,想得那么多,大脑的兴奋点都集中在如何答题上了,所以比较容易发挥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那么,胆小退缩心理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为自己打气,相信自己起码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抱着这种所谓的平常心去面对一些挑战,结果如何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什么遗憾了。(2)做好准备

自信的心理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你要参加一个考试,但是你一点都没复习,那么再胆大自信心理的人也不敢认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况是一个本来就不自信的胆小退缩的人呢?心理就更没底,更会紧张了。

又如,当你要在许多人的场合作一个讲座,但是你却没有认真准备,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会对自己是否能够讲好产生怀疑。当然对于那些很有演讲经验,很会控制场面,调节气氛,能够即兴发挥的人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本来就胆小退缩的人来说,每一次失败可能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会为自己树立自信心理打下基础,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

而每一次成功又成为胆小退缩的人尝试下一个任务的动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尝试新的东西,迎接更多的挑战,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赢得更多成功的体验。(3)总结原因

通俗地讲叫“归因”,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归结于什么,是归结于客观还是归结于主观。失败对于胆小退缩的人来说经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胆小退缩的人往往垂头丧气、耿耿于怀,这是因为他们总是把失败归结于主观自身的内部原因,即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不聪明,这种归因肯定就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自信心理无疑是一个打击。

那么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任务或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时,这些胆怯退缩的人就会选择逃避、放弃,因为他们曾经失败过,而且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是自己不行,没有能力胜任,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胆小退缩的人更退缩,更缺乏自信心理,更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任务。

所以一个人的“归因”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影响到他们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从而可能会对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产生不良的影响。(4)扩大交往

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交往,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交往,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交往的。

如果青年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肯定的认识,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交往。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5)身体语言

所谓身体语言,指的不是我们说的语言,而是我们的身体姿态、动作、表情向人们传递的信息。羞怯的人不好意思与人说话,与人面对时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冷淡、闪烁其辞,但实质上这种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是我胆怯,我害怕,我不安。

但是,与之交往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把这种身体语言误解为冷淡、自负,从而避之千里,这使胆怯者更加迟疑不安。其实,胆怯的人不与人打招呼或说话,并不是他们没礼貌或冷淡,而是怕说出不合适的话而已。

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增强抵抗疾病的免疫力,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是常见的。任何人,无论表现得多么自信,也难免对他面临的挑战缺乏自信心。这常常是对压力的一种自卫性反应。长期自信心丧失,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压力就产生了。情绪上的、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毛病就相伴而至。

因此,如果无法克服焦虑或沮丧,应去找专家帮助,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自我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症状消失。照镜子时,你是否无忧无虑、身心轻松,还是焦虑不安、心情紧张?积极的自我形象是自信心的表现。如果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原因导致了气馁心理的产生。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列出你性格中积极方面,可更好地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成功给予积极评价。

选择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努力改变。

制订可以完成的目标。

不要过快地改变生活中的太多方面。

找出一个合适的典范,而不是一个不现实的偶像加以学习。

不要对过去的失败和错误的判断耿耿于怀。

不要用酒精刺激自信心。自我评价记下你的优点和成功,可着眼于积极的生活,增强自信心。

第十一节 用理智克制青春期的性冲动

性是人的本能,一个人成长到了青春期,接近性成熟,出现性欲和性冲动,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但是,不少青年人由于缺乏性知识,对自身出现的性欲体验感到迷惑、恐惧、焦虑,甚至产生罪恶感;也有的则因好奇而盲目追求,以致影响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青年人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与其他动物在此方面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性行为受到理智的控制和意识的支配,所以应该懂得用理智克服性冲动。

1、了解性道德的界定

社会的性道德将包括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通过法律体现的积极的制度,例如一些国家的一夫一妻制和一些国家的一夫多妻制。在下一个阶段,法律没有干涉的权利,值得重视的是舆论。最后一个阶段只注重个人的选择,不管是在理论上或实际中。

性道德的影响多种多样,一个男人的、夫妻的、家庭的、民族的和国家的。在某些方面,性道德的影响可能是好的,但在其它方面却可能是坏的。当我们研究某个特定的制度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以上各种影响,然后才可以对这种制度作出评价。首先研究一下纯粹属于个人影响的,这种影响是基于心理分析的。(1)自愿原则

是以不违反社会公德为前提,不伤自己,不伤对方,不伤后代,不造成精神污染。(2)爱的原则

感受与心理感受有机融合,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结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3)禁忌原则

遗传病及家庭伦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制约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传统美德教育,包括: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贞洁感。

道德约束下的性与爱,追求人类高层次需求的性与爱,才会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琼浆,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时光。

2、认识性道德的特征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们生理机能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性行为的标准,也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性道德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和其他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作用,主要特征如下:(1)是特殊的规范

性道德所制约的对象比较特殊,制约着人们的两性关系,是指导自己性生活的行为准则。而两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隐蔽、最动人心弦的一部分。其次表现在性道德的制约作用十分敏感,一旦有人越轨,很快就会引起舆论哗然,人们就会议论、谴责,连亲友都感到有失脸面。

在舆论的压力下,个人也易于产生良心上的责备。同时性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反性道德,进而走上性违法犯罪。(2)有特殊层次性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性道德的形成有着民族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有的民族至今允许一妻多夫的性关系,不认为是不道德。有的民族曾流行抱婚,有的民族仍有掩婚等,都不认为是不道德行为。

对现代文明的正当的异性间的某些交往方式,在某些地区则可能会遭到非议。人类社会本身的多层次性,反映在性道德方面也出现了多层次的要求。(3)有一定稳定性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来说都具有稳定性特点,既使经济基础改变以后,原来的上层建筑还将稳定地保留一定时期。性道德规范比其他上层建筑变化的速度更慢,有着更大的稳定性。

因为改变旧的观念,需要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风尚和心理结构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封建的道德观念仍然在有形无形地对人们发生影响的原因所在。(4)有广泛社会性

性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与社会共存的。从横向来看,性道德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到了生长发育期,都要受到性道德的约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很大。

3、认识性冲动的产生原因

性冲动本身并不是一件多么不正常,或多么可怕的、多么下流的、多么无耻的事情。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异性交往中,谁也不可能完全从性本能的冲动中解脱出来。

它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身体里性激素加速分泌地结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性冲动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往往是通过两种途径诱发的。(1)由感觉影响

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刺激大脑的思维所引起。每当男孩(女孩)听到会激发性兴奋的语言信号,或是看到、触到异性的性感部位,或闻到、尝到异性身体上的刺激气息,或者脑子里想到有关性的问题,都会通过大脑支配脊髓中的性中枢,而引起性器官的勃起或滋润。(2)由刺激影响

性器官受到刺激后,交感神经会将信号传到大脑的性中枢,引起性器官充血,从而产生反射性性冲动。比如女孩子被自己所钟情的男孩无意中碰撞了一下身体某部位,即会感到一种软酥酥的麻醉似的感觉流遍全身而产生一阵无以名状的快感。意志薄弱的女孩子就有可能对这个男孩做出某些性冲动的行为。

4、克服性冲动的方法

青春的男女交往,因为害怕对方或自身的性冲动而从健康的异性交际场中逃离出来,采取独来独往的封闭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如果在青春期,性冲动发生过于频繁,如有的男孩一看见异性的乳房就会有骚动甚至勃起现象发生,那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与异性的正常相处。

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应该是可以在男孩女孩之间保持一种纯真的感情或友谊。(1)代偿转移,淡化注意力

你是否经常独处一隅,想着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或者特别留意身边女孩性敏感的部位,或者经常与同伴一起谈论性的话题等?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最好立即“刹车”,积极投身于大集体生活,比如,多参加一些体育、文娱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多观看一些健康的影视节目,特别是与性距离较远或不沾边的节目,如足球赛等,以淡化你的注意力,转移你的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中心。(2)抵制诱惑,净化刺激源

黄色的书籍刊物、淫秽的音像是精神鸦片,是诱发少男少女冲动,教唆青少年不正当行为的罪恶之源,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若不警惕,最容易被俘虏。

所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自觉抵制诱惑,避免看或听有性刺激的书刊、音像,净化身边刺激源,显得尤为重要。业余时间不妨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心思就不会走岔。(3)缓冲减震,弱化冲动欲

恋爱是无比神奇美妙的,它美在神秘色彩与几丝朦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人渴望与梦想。一对青春期男孩、女孩朝夕相处久了,难免日久生情,当一方冲动起来,不能驾驭自己的感情时,另一方最好耐心劝导,婉言回绝。用你的智慧弱化他(她)的冲动欲望,不可以态度暖昧或姑息迁就,委屈迎合。让他(她)在你的缓冲减震作用下,恢复理智,冷静面对现实,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4)矜持理智,强化自制力

人不是超凡脱俗的神仙,也不是在桃花源中生活,不可能毫无欲念。但人的冲动是受道德约束的,人的意志完全可以战胜人体本能的欲望,加强自制力锻炼就能克已制欲。

一般来讲,一个矜持理智,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比较好的生活节律、习惯,所以即使这些男孩、女孩产生性冲动,他们也会用自制力加以抑制。

总之,如果把感情比作桨,那么理智便是舵。只有两者的默契配合,爱情之舟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婚前遇到的也许正是这种“驾驭”本领的考验。性冲动掀起的波澜,会使青年朋友们迷茫、手足无措,甚至将“船”颠覆、搁浅。只有意志坚强,才能平息波澜,扬帆远航。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出现性欲望和性冲动,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重要的是怎样正确地认识性欲欲望,怎样有效地克制性冲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青年朋友参考:

一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强烈的事业心。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生活目标,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就有了孜孜以求的精神毅力。有理想有事业心的青年,就会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为将来事业的成功做准备,就不会把爱情问题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

二是要正常地与异性交往。青年男女之间应自然地、坦率地、友好地进行正常的交往,这样会使对异性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三是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发展正当的爱好。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艺、科技、体育活动,可以使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的释放,淡化、转移性欲望和性冲动,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四是避免性的挑逗。要看健康的书报,图片、电影、电视。不要看有性挑逗的东西。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屏幕上不乏出现性的描写镜头,青年要尽力逃避。此外,朋友之间说笑不要过多接触性的内容。

五是交友要特别慎重。青年常表现出强烈的友谊感,喜欢交朋友,但这种交友的情感需求往往表现为幼稚和冲动,再加上涉世不深,很容易上当受骗。现在,社会上各种交际场所很多,五花八门,品行不端的人混迹其间,所以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甚至遗恨终生。

第十二节 从心理上抛弃痛经的困扰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者多见于青年妇女,常随月经初潮发病;继发性者多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肿瘤等。

1、认识痛经症状

痛经主要发生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时.精神情志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质虚弱及过度敏感者也易患痛经。如平素情志不遂,抑郁寡欢,或忧思恼怒,又因临行经前或经期中,经血流行不利,发展为痛经。

若经前期伤于情感,则痛经更甚。如何判断痛经的程度呢?以下测试供参考:(1)程度测试

自己算算经期及其前后症状及表现分数(基础分10分),腹痛难忍2分,腹痛明显1分,坐卧不宁2分,休克4分,面色苍白1分,冷汗淋漓2分,四肢厥冷2分,需卧床休息2分,影响工作学习2分,伴腰部酸痛1分,恶心呕吐1分,伴肛门附胀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2分,疼痛一天以内1分,疼痛期每增1天加2分。(2)结果分析

轻度一级:积分为10分至14分。此类疼痛可通过心理、饮食的调节缓解,适当饮用姜水、红糖水、玫瑰花茶可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中度二级:积分为16分至24分。此类疼痛可适当选择药物治疗,采用温和有效的中药产品对身体进行调理是一种很健康的方式。中医学在原发性痛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目前市面上具有温经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选择较多,但是缺乏专业治疗生理痛的中药。

重度三级:积分为26分至30分。目前的生理疼痛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对于年轻女孩而言,重度生理疼痛不仅影响学习,对身体发育也有严重影响。对于成熟的女性而言,重度生理疼痛有可能诱发不孕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应及时到医院查明引起痛经的原因,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果可以准确判断你的疼痛程度,就可以很快找到健康的、适当的治疗方式。此外,无论身体是否已触及疼痛的警戒线,都应随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从容的面对生活压力,是减少生理疼痛的必要环节。

2、避免痛经方法

针对痛经这个问题,很多女性都会陷入一些误区,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误区,应该尽量避免。(1)凭经验吃药

有些少女经常根据原发痛经时的经验或朋友的经验服药。实际上,引起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无论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特别是继发性痛经,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即使是同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2)会自动痊愈

许多少女认为痛经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

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总之,少女在青春期要正视面对痛经的困扰,做好适当的心理调适,不要走入对痛经认识的误区。

3、针对痛经的心理调适

痛经的青年朋友们不应忽视精神情感因素的作用,除服用药物外,还要保持一个松弛状态,保持舒畅、愉悦心情,可以用语言疏导、听音乐等。(1)树立月经的正确观念

自从进入青春期,女性便开始出现月经,这是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的标志,但因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女性对月经产生了诸如倒霉、肮脏、痛苦等错误观念,并对月经的心理反应不积极,而是充满了不快、烦躁与痛苦等。这些负性心理反应模式增强了对月经期正常生理活动与表现的不适感,提高了痛觉敏感性。

此外,有些女性还可能出现腰酸、下腹坠胀甚至恶心、呕吐。这就要求有痛经史的妇女,特别是未婚的青年女性必须重新认识月经现象,把月经必痛、月经必出现不正常身体反应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

科学地认识月经现象,把对月经的负担、压力的认识转变为是女性发育成熟的光荣,是女性发育健康的信号,把月经期的羞涩、不安、紧张的情绪反应转变为自豪、坦然、自在的情绪反应。(2)保持月经期情绪稳定

在月经期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不仅是防止身体不适与心灵烦恼的心理基础,也是痛经女性减少月经期痛经反应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一些痛经女性,每当月经来临,烦躁、焦虑不安便成为这一期间的主导心态。其实,这并非是对身体不适与痛苦的心理反应,而是对月经周期本身的条件反射式的心理反应。一旦从条件反射式的负性心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极大地缓解月经期的身体痛苦与心理痛苦,并且可能逐渐消除。

贴心小提示

治疗痛经的中医治疗法有以下几点,现在介绍给大家:

一是经行体痛

经行关节痛,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克,干姜、甘草各7克,僵虫、麻黄各6克,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经前腹痛,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克,元胡5克,生地10克,红花、桃仁各4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二是经后腹痛,行经之后腹痛多系血虚通滞所致,宜补虚通滞。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克,炙甘草8克,木香3克,青皮10克,生姜2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第十三节 懂得消除经前紧张综合症

女性经前紧张综合症,是指女性在月经期会出现某种不舒服的感觉以及情绪性的改变。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这一周期性改变有很大个体差异,也是育龄女性的普遍现象。

女性应正视经前紧张综合症的发生,不要因此而受折磨与困扰,以至于影响到工作、生活、家庭。相信掌握一定的方法适当的进行心理调节,是完全可以减轻并消除这一症状的。

1、了解经前紧张症的原因

患有“经前紧张症”的女性,往往会在月经来潮前的一星期之内出现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忧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不适症状,在经前的3天之内开始有所加重。当经期过后则症状就会明显减轻,或是完全消失。个别人除了情绪上的变化之外,还会出现手、足、脸浮肿。(1)水盐潴留

经期紧张症的患者在月经周期中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血浆血管紧张素II浓度增高,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外漏,造成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腹胀。(2)激素影响

由于体内雌激素过多而孕激素不足,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对激素的变化非常敏感,月经前激素水平的细微变化,使得雌激素与孕激素平衡失调,会引起周期性腹胀与浮肿,令人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方面的症状。还有人于经前期血催乳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乳房胀痛。(3)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A或维生素B缺乏可影响雌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影响激素平衡,如维生素B6是前列腺素所必需的辅酶,并能抑制泌乳素增加。(3)心理因素

如果平时的生活或工作过于紧张,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现实生活中,“经前紧张症”多是平时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的人。

2、认识经前紧张症的表现

青春女性出现经前紧张是常常可以遇到的情况,这时要克制自己,控制紧张情绪,保持乐观、开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思想刺激,帮助其度过紧张、焦虑的时刻,饮食上以清谈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增强食欲。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适当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1)精神变化

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

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2)手足水肿

手足、眼睑水肿比较常见,有少数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3)经前头痛

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

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4)乳房胀痛

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门诊时乳房敏感、触痛,有弥漫性坚实增厚感,有时可触及颗粒结节,但缺乏限局性肿块感觉,经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现,但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并不固定不变,一般在2年至3年内虽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

如发生乳腺小叶增生,则可能在整个月经周期有持续性疼痛,经前加剧。门诊可触到扁平、颗粒样较致密的区域,边缘不清,经后也不消退。在月经前后检查对比,可发现肿块大小有较大变化。(5)其他症状

食欲增加,多数有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3、克服经前紧张症的措施

一般来说,大多数经前紧张症患者并不会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可能会有少数症状较为明显者,在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效率比较低。当然,也有极少数患者,她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女性朋友还是不要大意,及时治疗才是关键。(1)缓解水盐潴留现象

在经期前的几天内应该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尽量食用一些清淡的饭菜。同时最好再服用一些利尿剂,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便注意应该在经前10天左右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以排除体内水钠而减轻或消除水肿。此外,服利尿剂期间,要多吃含钾量多的水果。(2)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可长时间服用谷维素,一日3次,一次2片至3片。也可服用维生素B6。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人来说,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镇定剂。(3)注意采用精神疗法

患者应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让自己的精神过度紧张,不要让大脑不停地思考,烦恼的事情最好先放一放。同时还要注意早睡早起,早起之后可以到户外慢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晚饭后也可以到安静的地方散一散步。

更重要的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培养自己对人、对事宽容,只要不是重大原则问题,不要计较,计较甚至过分计较,于人于己均无好处,而且时常会造成自我伤害。

总之,经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总是会又这样那样的“不速之客”,青春期的女孩们一定要多加注意,学会如何才能打发走这些“不速之客”,让自己健康地成长与发育。

贴心小提示

青少年朋友除了要注意经前的紧张症以外,卫生清洁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来做几点提示:

女性在经期卫生的主要内容包括:

注意卫生、预防感染。保持阴部的清洁,所使用的卫生巾要柔软、清洁、勤换。经期不宜盆浴,可以淋浴,但要防止上行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风袭击。月经期间如因不慎受到突然和过强的冷刺激,可能引起经血过少或痛经情况。

保持良好心情,快乐生活,避免外界刺激。

不宜过劳,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注意适当休息等。

第十四节 要走出手淫的心理阴影

手淫,也称自慰,俗称撸管,是指在非性交的情况下,用手或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官,以取得性欲满足的行为。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生理和心理都发生急剧变化。由于身心在短时期内经历急骤变化,许多青少年对此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导致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特别是对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很敏感。

1、了解青少年手淫心理

手淫无疑是大多青少年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无一例外地谴责自己“不检点”、“养成坏毛病”、“越陷越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实,青少年正处于性发育时期,身体内部对性刺激的反应兴奋多于抑制,有时会产生性冲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小贺在高二年级时,偶尔得到一本色情小册子,里面的具体情节描述使他冲动不已,难以控制,于是就手淫并得到快感,以后就经常手淫。后来在外面录像厅又看了些情意缠绵,身体很暴露的亲昵镜头就更加冲动,手淫次数就更频繁了。

再后来慢慢地就出现头昏脑胀,疲乏无力,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那些症状,害怕被人知道,常在恐慌与紧张中度过,所以心情很紧张。因为,他觉得手淫是一种下流的、道德败坏的行为,所以每次清洗内裤都是躲躲闪闪,怕人知道无脸见人。

例子显示,由于很多青少年看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书籍,而导致患上手淫。一般说,如果手淫不成习惯,偶尔为之,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过多、过分强烈,甚至形成了手淫的习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青少年患上手淫,从下面几方面分析:(1)好奇模仿

有这样一个学生,一次偶然机会在游泳池更衣室里看到成人手淫,由于好奇,想试试而染上手淫习惯。(2)缺乏知识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缺乏性知识,误以为手淫可以帮助排尿从而染上手淫习惯。(3)缓解压力

不少青少年在遭遇各种挫折时便以手淫的快感来缓解心理压力,以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并无本质上的帮助且容易形成习惯的手淫行为,对个人的健康就更有危害了。(4)不良影响

首先是青春言情剧的泛滥,让青少年过早的对性产生了好奇,而最主要的是非公开的、非法的色情文化的侵蚀,例如黄色录像、色情书籍等。此外还包括可以接受国外电台、网络电视的软件,通过这些软件青少年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色情内容。而且,习惯性手淫还对身心带来危害。

2、认识青少年手淫的危害

手淫本身不会带来任何损害和不良后果,但是,过度手淫就属于一种心理障碍,并且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造成一些泌尿生殖系疾病、性神经衰弱等。(1)女性的危害

女性手淫有可能导致炎症的感染,从而上行感染输卵管导致阻塞,出现阻塞性不孕症。同时强烈持久的性心理冲动又必然引起头昏、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等现象,除了这些一般症状外,还可能产生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异常,严重时会损害身心健康。(2)男性的危害

男性长期手淫可能造成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致使内分泌紊乱,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性功能下降及精子的质量,导致无精、少精、弱精等,阳痿早泄都是有可能的。

3、克服手淫的方法

小香是一名高三的女学生,她是从初三开始手淫的。因为当时看了一部连续剧,里面老是出现一些煽情的情节,看完之后就控制不了自己。开始的时候差不多每星期一次,也并没有感觉身体有什么明显地反应。

上高中后手淫的次数增多了,一星期两三次。高一第一学期也没觉得手淫后身体有多累,精力还是异常地旺盛,学习也很勤奋。由于在无意间看了一本《健康教育》,书上说过度手淫危害很大,应该戒掉。小香当时就觉得应该戒掉手淫,但决心不大。

到了高二,手淫后的第二天就明显地感觉到注意力不太集中,精力没那么好了。不过再过一天精力就恢复了,对学习的影响也不大。后来就觉得学习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媒体、书籍的不良传播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青少年的一个普遍特点是缺乏自制力,再加上手淫的性行为方式又是随手可得的。这就带来了一个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手淫的量问题。

当青少年知道和学会了手淫后,缺乏自控力的他们往往容易沉醉于手淫带来的欢欣、快乐而不能自拔,出现过度手淫和过度纵欲一样,过度手淫同样是会造成身体的伤害的。(1)树立科学认识

染上手淫习惯形成性心理障碍,都是因为缺乏对手淫习惯的正确认识,因此使受辅导者建立对手淫的正确认识是消除心理障碍,戒除手淫习惯的关键,偶尔有手淫行为是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一种正常性冲动表现,并不影响健康,因手淫而造成的羞愧,悔恨,自责心理,甚至产生恐惧感,负罪感,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是不必要的。

正确认识手淫可以消除心理负担,振作精神,稳定情绪。一旦形成手淫习惯也不可怕,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手淫是可以克服的,也要相信,只要戒掉手淫习惯,对身体不会遗留不良后果。(2)培养理想志向

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这说明了戒掉手淫习惯的必要性,引起青少年增强时效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专心致志,发愤图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的性欲起积极疏导作用。(3)学会精力转移注意力

如果床上是你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要足够妥当地穿好夜间衣服,使你不能很轻易碰到你身体的关键部位,这样的话脱掉衣物就很困难和费事。到你开始脱掉起保护作用的衣服时,你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控制你的想法并远离诱惑。

如果在卧床时,诱惑看起来无法控制的话,就必须立即起床,你可以到厨房给自己搞点甜点,即使这时是在午夜,即使你不饿,即使你担心发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转移注意力。可以这样说,你是可以控制你的意识的。(4)参加各种活动

锻炼能减缓精神紧张和沮丧,它绝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当你感到压力加大时,锻炼可以加倍。

青年朋友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手淫最大的危害,即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自我谴责和随之而来的精神负担,所以解除精神负担就尤为重要。

除了建立正确认知,正当交友和健康的文体娱乐上,以坚强的意志去为远大的理想奋斗,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本能的欲望中吸引过来,快乐轻松地生活。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应该如何走出手淫的阴影,来建立一个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的心情,下面来想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一是利用大脑皮层的机能特性,即“优势法则”。有意识地增强学习兴奋灶,抑制手淫冲动的杂念,大脑皮层中形成学习优势兴奋灶,从而使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越专注,处于优势兴奋灶区域越具有良好的应激机能,并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克服手淫习惯。

二是建立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制度。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睡觉、起床,不睡懒觉,不赖床,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色情书画,这对减少性的刺激与控制性欲起积极作用,睡眠以右侧卧为佳,不要府卧,被子不要过厚。

三是有选择地阅读书刊。要选择科学的性知识读物,可以帮助青少年从医学和健康卫生的观点去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现象,使之做出积极的适当的反应,从而排除有碍身心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不要阅读色情淫秽书刊,交朋友要采取谨慎态度。

第二章 励志求学的心理应变

励志求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状态。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对青年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刻苦求学就是要多读书,爱学习。青年人精力充沛,时间充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记忆力好。但同时,青年人阅历短浅,知识储备少,经验不足,能力不强。所以,青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超人的付出,从根本上就不可能脱颖而出;在学习上没有大的投入,在事业上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学习使人睿智,读书增长才干。青年人须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消除浮躁,脚踏实地,用心学习、全力以赴,才可能筑起事业的丰碑,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

第一节 怎样消除考试恐惧心理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有些人遇到考试就恐惧害怕,心理极不稳定。其实考试就是将你知道的全部考出来,将自己不知道的全部查出来。考试的结果不与你的惧怕程度成正比,它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每个人可以对自己说“我今天努力学习,成绩又提高一步。”学会了自我鼓励,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能找到自信的支点,从而就能以良好的心理去除考试的恐惧。

1、认识考试恐惧原因

考试是对同学们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的一个测验。虽然这只是一次测验,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非常害怕考试,对考试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那么产生学生考试恐惧的原因有哪些呢?(1)掌握不牢

平时成绩过得去不等于考试没问题。考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较多较难的题目,没有扎实的基础及较快的解题速度是办不到的。

如果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是无法坦然面对考试的,产生紧张是当然的。所以,学生应该扪心自问,平时有没有扎实学习。(2)动机超强

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过重,家庭、老师、集体、社会等,把每场考试看做生死攸关的大事;自己也把考试看得太重,过分的功利思想是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渴望高分,拿奖学金。又如害怕重修或退学。

没有正确看待考试的意义,考试是一种衡量教育教学的指标,分数的高低不是考试的目的。老师和家长往往曲解了考试和学习的关系,表现出对分数的一味追求,显得急功近利。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使我们对考试期望过高,这势必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分散精力去幻想考试的结果,使自己不能专注于考前的复习准备。(3)外界干扰

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

老师和家长会通过排名次等方法刺激学生好好用功,可是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会因此产生焦虑,由于害怕考试的失败而对考试产生恐惧。(4)缺乏自信

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己。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对以往考试不理想耿耿于怀,总担心这次也考不好。这种担心大大降低了大脑智能,不能有效的复习,使心里更加不踏实。

如果孩子自尊心很强,会因为某次考试失利被老师、家长批评而产生心理阴影,从此对考试失去信心,甚至畏惧考试。(5)过度兴奋

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考前没有休息好,过度劳累。考试之前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开夜车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学习方法。有时候休息不够也会导致考试时大脑疲劳、反应迟钝,影响考试结果。

2、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生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尽全力拼博的年段,考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在这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查能力的选拔性考试中取胜,唯有全面提高素质。

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调节,以踏实准备这个不变,来应付高考复杂的多变。以良好的情绪投入下阶段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那么应该怎样来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呢?(1)情感乐观,思维活跃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

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因而我们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2)适度焦虑,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至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做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

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避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3)积极暗示,挖掘潜能

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

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

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3、克服考试恐惧的要诀

焦虑情绪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考试焦虑是一种负性情感状态,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

过度的焦虑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严重干扰逻辑思维的过程,影响水平的发挥。(1)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此时,家长要留意观察,如发现考生过于紧张,说明其自信心不足,家长要给予鼓励,巧妙暗示考生,你一定会考好的。只有让考生在十分自信的竞技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2)睡眠充足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化学本来是弱项,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至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一博,可不能大意”。

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同时家长要尽量为考生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考生,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考生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3)准时用餐

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4)欣赏音乐

出门前10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跃思维。还可一面欣赏音乐一面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5)适时到校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6)缓行忌谈

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考完后不要校对答案,千万不可以一题之小换心理情绪之大失。(7)先易后难

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既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考试的意义,不要过分把个人前途和一两次考试的结果联系起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要让考生知道,考试中随机因素很多,就算平时准备了很久也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改变自己对考试的预期。

所以,考试不是一锤定音的测量方式,一次考砸了没关系。要疏导考生把考试结果看淡,重视学习本身的意义,加强自信心,要用坚不可摧的毅力反复尝试。

总之,遇到紧张的情绪马上记录下来,再想办法让自己镇定,用各种方法缓解想象中的紧张,等到所有经历过的紧张感被逐一克服后,考试恐惧就会有所减轻了。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考生朋友们,如果你在考试的过程中有考试的恐惧心理,那么,不妨试试以下的小对策:

一是尽早进入迎考状态,考前合理安排作息,科学地组织复习,保持一定的运动;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训练解题速度及精确率;考试中,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做到全面审题,心中有数;先易后难,逐个击破;抓紧时间,尽力纠错。

二是正确对待各种考试,既要积极进取,又不过分苛求。不以成败论英雄,反正天下不止一次机会。超脱一些,即使这次没考好,还有机会补救,反正天不会塌下来。天生我才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可以踏上另一条成功之路。在考试前,把握好自己的动机强度,就能够排除杂念,坦然应考。

三是正确对待“临场慌”,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既然如此,我们考前完全可以更舒展一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四是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如考前深呼吸、听音乐、默想自己顺利答卷的情景等,都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

五是考察了解考场环境,这些不起眼的准备,会有预想不到的“定心”效果。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各种考试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充满信心,调整状态,就能够赢得一个个胜利!

第二节 以良好的调适摒弃厌学心理

从心理学上来看,厌学是指青少年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是消极地对待学习的不良反应,它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忽视知识的重要性,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一般患有厌学症的青少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的厌学和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从青少年的表现来看,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绩,严重的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

厌学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表现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引起青少年消极心理。

厌学症是青少年在学习上受到内外的不良反应而造成的,其中这一现象的青少年的厌学率最高。厌学心理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主要原因如下:(1)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的青少年性格要强,过分的追求高分数,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自己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老师和父母。

可事与愿违,由于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结果还是事倍功半。由于考试遭受屡次失败,产生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耿耿于怀,因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2)过大的学习压力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高的期望。因此,使青少年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加上时间的紧迫,减少了青少年的自由控制的时间,导致青少年不会与别人沟通,把遇到的各方面困难都压抑在自己心里,时间长了形成性格内向,注意力有偏差而导致厌学情绪。(3)缺乏明确学习目的

青少年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造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于是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映迟钝,消极的情绪不管做什么事都敷衍了事,做作业时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由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产生叛逆心理和对抗情绪,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4)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每位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事实上,有很多青少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压力而变得厌学。

小华的父母都是高中学校的老师,从小就对她严格管教,对于学习成绩要求很高。进入重点中学后,更是以全国知足大学为高考的目标。

小时候的她迫于父母压力,学习一直较好。但进入青春期后,逐渐有自己的思想,她对父母的要求开始越来越反感,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为了跟父母“作对”,她慢慢开始讨厌学习,上课走神、功课抄袭,导致成绩一降再降,其父母束手无策。

2、认识厌学的心理表现

青少年的学习障碍大致分为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记忆、理解、思维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产生障碍。

情绪障碍是指在学习中由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其他关系不融洽,而使学习受到影响。学习障碍是一种存在于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些学习障碍的背后隐藏的是情绪问题,在心理的表现上也有以下两点:(1)思想上厌学心理

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

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2)行动上厌学心理

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曾对一个班级调查:73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24%之多。

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的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学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学校每周三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续学习。

3、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1)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人生来是无知的,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的坎坷与挫折,会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

蛇为什么蜕皮?因为它要成长。成长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只有在蜕去一层旧皮的束缚之后,才有可能争取更大的空间让它茁壮。人类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思想和观念,你才能成长,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活力,生活也才更有意义。(2)学习是丰富人生的需要

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可怕是脑袋里的贫穷。没有学习的人生如同干涸的沙漠,生命里寻找不到一丝绿色,是一望无际的贫瘠与荒凉。

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为了丰富自己,提高人生的境界。(3)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途径

理想的实现不能依靠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学习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老师在上数学课时讲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与价值,激起了陈景润强烈的求知欲,使他数十年始终不渝地攀登这一数学高峰。

因此,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你获得某种劳动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你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只有正确认识了学习,才会对学习产生动力,从此不会对学习产生困惑,产生犹豫。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

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但是学习的乐趣更是用笔墨无法描述的。没有苦,哪有乐,这都是相对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种辩证关系,在无涯的学海中尽兴遨游。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正如名人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如果你有厌学的情绪,不如试试以下的方法:

坚持读书或者学习一会。通常这个手段在开始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比较奏效,如果你想去看书,却发现很难静下来,那么就逼着自己坐下来看一会。通常在5分钟至10分钟之后就进入状态,不会想站起来了。如果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那么这个手段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喝杯冰水,让自己冷静下来。通常在头脑发热,或者心里烦躁的时候,冰水就会有它的功效了。这种方法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奏效的。其实还有一种类似的手段,就是尽量让自己在稍微冷的环境下学习,人可以保持清醒,另外这种教室通常比较安静,因为人少,不过,注意防止感冒。

第三节 浮躁之心是学习中的大敌

浮躁是指是缺乏沉稳、见异思迁、心境急躁、办事不踏实,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般来说,浮躁分为三类:对目标的专注度不够,对目标的耐心度不足以及现有的目标不切实际。青少年存在浮躁心理程度各不相同。从内心来说,浮躁者没有实实在在的艰苦奋斗精神,总抱着侥幸心理期望成功等。浮躁是学习上的大敌,青少年一定要学会摆脱浮躁。

1、了解浮躁的原因

浮躁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教人们为人处世要沉稳、含蓄,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其实,在传统的文化中,上一辈人都在劝告下一代要戒骄戒躁。就像《论语》中所说的,“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

浮躁现在已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通病之一,他们对前途盲目,对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计划;学习时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盲目地想当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当作家,就这样整天浮想联翩,但又不愿付出行动。还有的青少年爱好转换太快,不管做什么事都忽冷忽热的,今天学弹琴,明天学吉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以下原因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的浮躁:(1)环境影响

在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里,很多父母都处于矛盾甚至无法适应状态。于是,就表现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态,这种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班级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心中定的目标不是太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宁、迫不及待、烦躁不安。(2)遗传基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强而头脑不灵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急躁,沉不住气,做事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3)自身表现

攀比心理也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心理上经常和别人同学攀比,造成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现有的状态不满足,于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叫麻雀,一只叫啄木鸟。它们俩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东瞅瞅、西看看,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饿的在树上直发慌。

而聪明的啄木鸟默默无言地跟在喜鹊的后面,一旦发现树有病了,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

最后,麻雀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认真专一有了收获。现有好多青少年像麻雀那样,好急功近利,最终却一无所获。

2、认识浮躁的表现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浮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似懂非懂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真正的懂要做到:清晰地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经脉,做题熟练化,能举一反三。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2)自以为是

很多学生在自认为学会的情况下,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自以为会了,其实没有真会;二是真的会了,但浮躁严重,得不了分。(3)急于动手

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透,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4)马马虎虎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3、克服浮躁的方法

著名音乐家傅聪曾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始终静不下心来学习。

他的父亲得知情况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记在内心,印在脑海。”

如今,青少年浮躁心理是一种情绪冲动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态,这种现象与艰苦学习、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刚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

它不仅会使青少年失去对自我的明确定位,还容易让青少年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因为它可能导致青少年为了侥幸成功而铤而走险,最终掉进犯罪的深渊。因此,对此表现必须给予及时的克服。

青少年在攀比时一定要知己知彼,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到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处。(1)调节好心理状态

心情不好或为学习而烦躁时,可以放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等心情平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心无杂念,专注学习,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会消失。(2)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时要从现实情况出以,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阶梯。

青少需要明白的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正所谓学而后变。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而行为和思维方式没有得到丝毫的变化,这只能说是完成了学习的过程。

如果不懂这些,以后走出学校,会很难适应外界环境。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来改善自我,超越自我。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浮躁来使得我们的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呢?

下面几点,仅供参考: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调整心态,急躁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基础不扎实,走不好就想跑,所以急躁;

方法总比问题多;

超过你的暗中设定的对手,比他肯下功夫。

第四节 善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吸取知识、提高情操、奠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石。善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效、增强学习兴趣,以及促进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对事物拥有一定的兴趣,就能激发出向前奋进的强大动力。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总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专注的精神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青少年之所会对学习产生焦虑还有一个最大的方面就是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样的学习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率。青少年要学会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半。(1)多动脑思考

有句古话叫做“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说,如果只顾埋头苦学,却不懂得去思考其中的道理,那么你就将一知半解,迷惑而不知所向。这样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多思考,善于思考,就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通过理解知识而掌握知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它是一种意义的学习,相对更牢固,更不容易忘记,并且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联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2)多质疑发问

如果遇到疑问,要敢于置疑。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一味地囫囵吞枣,不去咀嚼消化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能力的提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知识就不会变成自己的。因此,要学会置疑,不能做思想上的懒汉。也许因为你的质疑,世上就多了一个新发现。

不但要学会质疑,还要学会发问。所谓学问,就是有学有问。只学不问,无疑于闭门造车,因为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

可能你的胆子比较小,怕别人笑话你,说你笨,或者担心这个问题问了会很傻,甚至担心老师不耐烦……这种种顾虑让你望而却步。

其实,勇于发问的人是值得人学习的。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都不是羞耻的事情,更何况是向老师请教呢?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不懂装懂,羞于问人,这样只能害了你自己。(3)多进行复习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今天学过了,第二天就会忘记了。这是由我们的自身生理特点决定的,但是如果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有重点地复习学过的知识,那么就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巩固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4)勤善于练习

学与练是分不开的。没有练习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理论与实际要结合。虽然练习是必需的,但过度练习是大可不必的。所谓善于练习,就是学会利用合理的时间做适当的练习,以求巩固知识。超过一定限度的练习,不但对提高学习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且会浪费你大量的学习时间。比如,你已经熟练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反复练习。(5)要学会总结

每学习一段过程,要对过去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做到由厚到薄。这样也能促使你到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规律与差异。另外,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加以调整,以求完善。

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有精锐的工具,具备适当的手段,在学习活动中同样如此。只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你就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你进入社会之后的学习,现在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如不及时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你就可能被社会淘汰掉。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首先要学会如何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好成绩。

2、培养学习的专注力

注意力是青少年的学习基石。所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是大脑皮层进行感知事物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门户。如果你的门开得越大,那么,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青少年的注意力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注意力是知识的门户。如果青少年在学习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时间长了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能会缓慢下来。

注意力集中好的青少年,在班级的学习成绩几乎都是靠前的。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都是班级靠后的学生。

在一般情况下,注意力会促使人的心理思维向着某一事物传授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来指向该事物。因此,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只要青少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走进知识的宝库中,让知识的阳光沐浴到你的大脑中。(1)合理安排时间

有些青少年因为学习负担比较重,常常到晚上加班熬夜学习,有的甚至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学至深夜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导致青少年们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就算被迫起来了,头脑也是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这样只会降低你的学习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所以青少年要把握好时间,合理地安排你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做到生活学习有规律、有计划。让充足的睡眠保持你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