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品贝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9:38:49

点击下载

作者:黄学有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海品贝记

学海品贝记试读:

前言

闲暇时光,学海泛舟,阅读了古今中外的不少文学作品,其中一些隽永小品,或有文采,或有意境,或有哲理,有些甚至几者兼而有之,咀嚼品味,颇有启示,亦即兴写了一些所思、所感。我觉得,这些精妙短文有必要推荐给人们一读,于是,就编了《学海品贝记》这本小册子。书中所述,大都为人生感悟之内容,而感悟人生最频提及的字眼,则是“幸福”二字。于是就这个内容,又写了如下这篇心得笔记,权充本书前言。

幸福,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标,而对幸福的感受,人们又都有自己的认识。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马克思说,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是一代伟人对幸福的认识。

雷锋说,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是时代标兵对幸福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的生活是一辈子都要有善行。这是哲学家对幸福的认识。

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这是作家对幸福的认识。

叶延滨说,幸福最真实的存在,往往是人们最没有感觉到的存在,也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痛,无冤无仇,无债无欠,还有个最当紧的,无私无畏。这是诗人对幸福的认识。

网上也有些人在谈论幸福,他们认为,幸福其实很简单,饿了有饭吃,能吃饱就是幸福;渴了有水喝,能喝够就是幸福;凉了有衣穿,穿上不冷就是幸福;困了能安眠,睡好就是幸福;病了有医治,恢复健康就是幸福……这大概是平民百姓对幸福的认识。

看来,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及职业的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有差异。那么,幸福有没有标准呢?

周国平在《幸福的哲学》中说,幸福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判断的根据就是人性,就要看人身上,到底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我觉得是两样:一个是生命,没有生命,什么都谈不上;还有一个是精神,或者说心灵,或者说灵魂。人和其他生命体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幸福就是让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让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就是幸福,我相信,对幸福标准的这种认识,很多人是会赞同的。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呢?我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应该具备的。

其一,要有健康的身体。古人有云,“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论是谁,若身体多病甚至重症卧床,其幸福指数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大都会相信,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生活得幸福。

其二,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生活保障,也就是经济基础。人要生存得好一些,就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生命“处在一个好的状态”的前提。试想,一个人若处在饥寒交迫当中,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住,又有何幸福可言?

其三,要有精神的丰富。人有智商,才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人有情商,才有捕捉幸福的灵感。对许多人来说,往往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有人说得好,别把幸福想得太复杂,它有时,只是一杯暖茶的相伴,一顿饭菜的守望,一句问候的抵达,这些谁都能轻易地做到。

其四,要有品德的高尚。品德的高尚,也就是说要有德商。有德商的人,其精神是高贵的,是有理想、有追求、有奉献的人,他们已经站到了人生的一定高度,看到了滚滚红尘之上比钱财更重要的东西,获得了钱财以外的富有,他们感觉到的幸福,决不只是吃喝玩乐或奢华享受,而是更高层面的幸福。

其五,要有良好的心态。一个心里有彩虹的人,就能维持美丽的心情;一个有良好心态的人,他的生活就像是天天在过节。心态好的人,都是乐观主义者,而“乐观主义者是被狮子逼上了树仍能欣赏风景的人”;心态好的人,都是遇事能知足的人。纪晓岚说得好,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健康的身体、基本的生活保障、精神的丰富、品德的高尚和良好的心态,是保证“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的要件,其中前两者是生命层面的,后三者是精神层面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那么,这五个方面哪个更重要一些呢?我个人认为,对产生幸福经常起作用的,或者说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良好的心态。何为心态?心理学上定义:心态即心理态度,是指动能心素、复合心素所包括的各种心理品质的修养和能力。幸福就是心态的修炼,即具有良好的心态。不是吗?若懂得知足和感恩,你心中就会充满阳光;若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那么即使面对任何苦厄,你也都能从容对待、苦中作乐。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幸福不幸福,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同样一件事情,当你换一种心态去面对的时候,也许情形就有天壤之别了。由此看来,人之幸福与否,与钱财多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与生活环境优劣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人生之快乐,不在于拥有得多,而在于计较得少,人生之幸福,不在于生存环境的优劣,而在于人之心灵的冷暖程度。由此可以说,幸福的实质,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

回到前面的话题,即幸福是有标准的,而这个标准是由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的。由此又可以说,幸福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感觉,它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也很难用几个字来定义。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做这样的概括:一个人若身体健康,又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并能保持心情愉快、热爱生活,他的人生应该说是幸福的;若在上面的基础上,一个人还能同时做到品德高尚,体现在真、善、美三种价值上,那么,他的幸福也就达到高境界了。我相信,这个结论还是成立的,也是会得到读者们认同的。黄学有2013年12月

人生与处世

 

 

 

 

 

 

 

人生只有使用权

人的一辈子会走进很多误区。其实,走进误区也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人明明走进了误区,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结果一路错误地走下去……人生,很像下棋。围棋大家吴清源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得大的、犯得多的输棋。人生亦如是。

人生的误区有很多,关乎财富,关乎生命,关乎价值。有些地方看似平地,实为陷阱;有时你以为这条路最便捷,其实却该走另一条路。比如买房子。我们取出全部家当,还要向银行借上许多钱,终于拥有了产权证上写有自己名字的房子,以为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是自己的。其实,我们错了,在关乎房子的所有权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买房人思维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产权证上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你了,你拥有的“产权”只是70年,也就是说,你只有70年的使用权。想开了其实无所谓,比70年再长又怎么样呢?70年以后几乎现在所有的买房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台湾花莲有个证严法师,她的“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一语,我以为足以警醒我们在自己人生的棋盘上少出几招坏棋。细想起来,对呀,人生里哪样东西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啊?好像还真的没有。我们不敢说我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人和你商量,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人提前告知。失利、疼痛、疾病、失恋,许多不好的东西不是你选择放弃就可以放弃的,那么,在归你使用的几十年人生里,尽可能地享受你的每一餐饭、每一杯茶、每一段爱恋、每一份亲情甚至每一阵清风和每一次细雨。一切的一切早晚都是人家的,所以,安享你眼前的一切,千万别为别人的东西着急。我们不能说我们拥有多少多少的物质财富,穷人不用说,富人也不该说。上市公司的老板有钱,当然,他也只是拥有这些钱的使用权,他得帮人管钱,还要帮人花钱,没管好没花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啊。从有钱人变成没钱人或变成阶下囚的事儿还少吗?一张钞票就很能说明点什么:这张钱放在你的钱包里是你的钱,呆在她的钱包里是她的钱;你用这张钞票买杯可乐你享受了清凉,她用这张钞票换回支口红她感受了美丽。钱,你只有使用了,把它花出去,它才是钱哪。

因常觉世事浮躁,便愿找一些静心静思的哲人哲语三省吾身,其中“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一句总是能让我在很多时候把心静下来,并心安理得坦然面对一切。人活一生,命有长短,运有好坏,财有多少,心安才能使好它们。(吴汾)

※生命,不过是父母赐给你的一段活着的时光,这段活着的时光,或苦或乐,或长或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经营,这正如曹操在《龟虽寿》中所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里所说的“永年”,是指活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也并非是人生的所有权。既然人生没有所有权,那就应该好好地享受使用权,要努力把活着的这段时光安排得丰富多彩,从而使自己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活得更有意义。

只能陪你一程

春天的雨夜,好友提出告辞,我坚持要送他到车站。

最终,他拦住了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反正只能陪我一程,就在门口止步吧。”

我尊重他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注定永远只能陪人一程。你爱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他们也会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喜欢自己的儿女,时刻梦想用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你也要走在他们前面,你只能陪儿女一程;你拥有一个心心相印的妻子,但是,她前面二十多年属于父母,后面几十年会被儿女、命运分割,你只能陪妻子一程;你看重朋友之间两肋插刀的友谊,然而,不是朋友离开你,就是你离开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应该学会珍惜。他们饥饿时,你的关爱要成为一只苹果;他们寒冷时,你的呵护要变成一件棉衣;他们快乐时,你的笑容应该是最灿烂的;他们伤心时,你的抚慰应该是最真挚的……生活反复印证着:黑夜可以因为篝火的加入而变得明亮,冰雪却无法因为寒风的参与而化作温暖。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也应该学会放弃。你父母只能抚养你长大,你不要期望他们是你永远的拐杖,可以支撑你全部的人生;儿女只是与你血肉相连的孩子,而不是你的奴隶,你要懂得尊重他们的人生选择;妻子向你奉献了爱情,但她的生命不是爱情的抵押品,你应该给她必要的私人空间;朋友可以温暖你,但这种温暖应该是开放的,你不能强行独占他人的友谊……

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只能与人共走一段路,这注定了你给予别人的有限性,又怎能要求别人无限付出?(游宇明)

※茫茫人海中,人与人相遇、相识、相知,是一种缘分,无论是爱情、亲情或是友情,都是非常宝贵的,都应该倍加珍惜,而只有倍加珍惜了这份情,放弃时才能从容,离别后才更值得回味。

人过七十不守财

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觉说得太刻薄了点,但从积极方面来理解,也道出了“财”对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没有“财”,衣食住行,什么都不好办。更不要奢谈什么生活质量了。因此,有的老人,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老人,一辈子养成了生活节俭的习惯,舍不得轻易花费一分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老头,就是这样一种人的典型,临死还不忘要家人掐灭一根油灯的灯芯。

如果说,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为财死”还有合理性的一面,那么,有了财,尤其是一笔很可贵的家财而舍不得花,那应该是很可悲的。生活中,这样的老人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有一位78岁的老太,省吃省穿省用,天热空调也舍不得开,每天乘超市免费班车,不是去购物,而是去避暑。而孙子要用钱,绝对大方,眉开眼笑地送上去。要一百给二百,比自己花了还高兴。如果说这是一种对家人、对小辈的爱心,那么,她对她自己,就是一种苛刻了!

我们走进证券公司交易大厅,还可看到这样一些老人,他们的年龄大多七老八十了,却还在辛辛苦苦地炒股。这些人的最大错误是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人生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对财产的认识应该要清醒。赵本山有一句名言:“人生最可悲的是,人死了,钱还没有用完。”

我觉得,这句玩笑话的内涵十分深刻。它提醒我们老人,人老了,要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如果老人有一套房产、50万元存款,那么,基本的一条是,人过七十不守财。房产作为固定资产留给子女可以,存款分一部分给子女也合乎情理,但余下的那一大半钱,现在不用更待何时?奈何真想当一个守财奴不成?

有一个豁达的老人,留下一笔医疗、身后费用后,将余钱做了一个宝塔形逐年消费规划,我很欣赏他的方案。宝塔形逐年消费规划其实体现了他的智慧。人越老,对钱的用途越小。吃么吃不下,玩么玩不动,除了医疗护理费用,简直没法消费。过去有一句骂人的话:“死要钞票做啥?带到棺材里去吗?”实质上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人过七十不守财”。在这个生命的最后阶段,怀着一种豁达的心态,有计划地降低“库存”,讲究一点吃喝玩乐,对得起自己一生的辛劳,这是一种智慧的夕阳境界!

当然,这和那种“脱底棺材”宣扬的“吃光用光死了不叫冤枉”的人生观是有根本区别的。(徐家德)

※人过七十不守财,是一种善待自己的人生智慧。人逾七十,即使对长寿者来说,也已经是过了大半生了,岁月的支票已所剩不多了,此时若不讲究点吃喝玩乐之道,就有些对不住自己的人生了。现实中,有些七老八十的人,还在不断地攒钱,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子女多留些财产。这种想法虽合乎情理,但却有些亏待自己。其实,对后辈的关爱,重要的不是留多少财产,而是德才上的传帮带。

不蒸馒头争口气

我越来越觉得,人活着,就像个气球,年轻的时候,拼命打气,似乎怎么打都没事,反正皮糙肉厚,特能承受;到了中年,感觉有点吃不住劲儿了,放慢了打气的速度;再往后,只是下意识地充气,还得时不时地放出一点来。

人活着,就靠这一口气。俗语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没气怎么行呢?尽管到了最后用时光的针轻轻扎一下,“扑哧”,寿终正寝,但只要还活着,多多少少得有三寸气在。

就因为有了这口气,人到中年的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不斗气。很多气是自己斗出来的,不是跟别人斗,而是跟自己斗。气在心里,像睡着的野狼,你偏要拿一根木棍儿去捅它。它挪个窝继续睡,你不依不饶,继续捅它,这就是传说中的“手贱”,早晚把它捅急了,一跃而起,忽地把你的气囊充起来。

不怄气。小事像一团乱草,窝在心角。记得把乱草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儿,就成干草了,有一种淡淡的青草的芳香。若是阴沉沉地任由其沤着、发霉,散发出来的那股气味,占满了你的空间,想想都恶心。

不憋气。气就像个屁,该放时必须放出来。越憋劲儿越大,憋到最后,成了一股邪气,到底窜到哪里,伤害到谁,都说不清。

不生气。这是一切的根本。无气可生,便斗不了气,怄不了气,憋不了气。每当要生气的时候,我都反复提醒自己:“那不是我的,空手来空手去,没有一件东西本来就属于我。”尽管难以全部释然,总不至于跟自己较劲到底。

并不希望这份完全个人化的、看似消极的心路与所有人分享。一个刚刚入世的年轻人,你还是要告诉他:“不蒸馒头争口气。”资源有限,起点不同,再不努力,如何有立锥之地?如果你对我以上所说能产生一点点共鸣的话,那只是因为你和我有过相似的心路历程而已。(易水寒)

※人活一口气,我以为,就是要活得有志气,活得有正气,这就要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多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以不断实现人生的价值;人活一口气,就是要活得大气,活得顺气,这就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以不断提高人生的品位。

生活简单如椅子

近来读《居里夫人传》时,我一度把目光聚焦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一张普通的餐桌和两把椅子上。

居里夫人的父亲看女儿陈设简单,就要送给居里夫妇一套豪华的家具,但被居里夫人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为维护豪华家具而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客人闲谈,他们再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两把椅子,让居里夫妇成为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世俗的搅扰。最终,他们攀上了科学的巅峰,一览人生绚丽的景观。

一些国人总是以为西方发达,那里的人们也都过着奢华的生活。其实不然。法国现在流行简单的生活。比如着装,许多人在穿着上注重随意,衣料大都是棉布或化纤的,很少穿毛织品,尤其是名贵的裘皮外衣。在德国,尽管很多人买得起奔驰轿车,但谁要是开着它横穿闹市,一定会招来鄙视的目光。因为考虑到保护环境,一般家庭都采用排气量很小的轿车。许多人假日到郊外旅游时,也是以骑自行车为乐。再说美国,宾馆使用的电视机大都比中国落后10年。

是啊,生活简单得就如一把椅子,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刘修春)

※生活简单,心态才会放松,精力才会旺盛。椅子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既可以坐人,又可以载物,甚至可以负重。椅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坚挺、坚定而又简练、简洁,内涵丰富、深邃而无奢望和贪婪。著名电影演员王晓棠曾说过,人应具有“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变形、平常保持原形”的品质。我以为,椅子就具有这种品质。

人生的两极

人生的两极——幼儿和老人有极其相似之处:脚步都蹒跚不稳,都没有或仅有几颗牙齿,且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一脸褶皱,毛发稀疏。他们都很脆弱,需要扶持,喜欢发出口齿不清的喃喃自语;甚至孩子和老人情感都易外露,为芝麻绿豆大的事执着得令人发笑。

我想,和年轻力壮者相比,和忙得一塌糊涂者相比,孩子和老人似乎面对着空无,而空无是需要填塞的。在孩子的手中塞一根棒棒糖,给老人手中置一柄手杖,日子似乎变得实在了。卧在怀中的猫,伏在脚下的狗,孩子和老人看它们的心境不会相同,但却以同样的闲暇面对同一只猫、同一只狗,它们都是蜷伏于时间中的伴侣。看牙牙学语的孩子伸开胖胖的小手去捉一束游移的光点,步履维艰的老人何尝不想捉住那转瞬即逝的时光……

人生的两极虽相距很远,但又异常临近,如同一个圆的起点和终点。

一样纯粹、透明、有如净水,只不过,一是本原的纯净,一是经过蒸馏的纯净。对于老人,一切痛苦、欢乐、愤懑与悲哀都经历过了,深藏于白炽的无形之火,深藏于满脸褶皱之中,一切于平静中似乎已不再存在,如同婴儿,这一切还不曾存在。世界,对于他们是宁静的,语言已失去意义,只留下声音和节奏。婴儿的啼哭,或许只是因为饥饿,本能地呼唤母亲的胸脯;老人的呓语,或许只是“有病呻吟”,本能地等待回归土地的怀抱……

然而,孩子和老人都是我们的师长。华兹华斯称“婴儿乃成人之父/但愿我这一生/贯穿了自然的虔诚”。这几行诗告诉我们,人什么时候对于大自然的感应最灵敏、最纯真?当然是童年。对于我们这些被社会污染、灵魂藏污纳垢的人,重新寻找纯真,婴儿自然便是“成人之父”了。而饱经沧桑的老人即使倒下了,他本身就是一个青年穿行过的道路。他的经验,他的成功和失败,留下的是启示,是昭示你前行的呼唤。“生命的大风吹出世界的精神,惟有老人能看出这其中的摧毁”,何况,我们谁的血管中,流淌的不是先人的血液!

诚然,稚嫩易伤,衰老易朽,可于人生之路徘徊或误入歧途者,却多是两极中间的人。(韩作荣)

※幼儿和老人形态有相似之处,阅历却相距甚远,但两者都有值得珍视之处。幼儿天真无邪,着实可爱;老人饱经风霜,阅历可鉴。在这两者中间的人,若能有幼儿的纯真,又能读透老人的经验,那一定会成为一个可爱、可敬的人。

认识一万人

十多年前的一个饭局上,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坐定后,扫视一圈众人,对他们微微点头,看来彼此都熟悉。这时,朋友对我介绍来客,说这里管他叫老徐,认识一万多人,啥事都能办。

老徐拨通电话,说自己在某某饭店,送十瓶五粮液。不到十分钟,有人把十瓶五粮液放在桌上。这时有人请托,找他办的事好像是给孩子安排工作。老徐问:孩子想上哪儿?这人说铁路。老徐拨了两三个电话,找到一个领导,说一会儿话,放下电话告诉这人,让你儿子明天上×铁路局找×局长,到×处上班。

老徐夹口菜,问大伙:谁还有啥事?

我记得那天,每个人都向他提出一个要求,儿子当兵、儿子复员、小姨子办医保、小舅子办工伤证明、小姑子割双眼皮,等等。老徐在桌前腾出一块地方,摊开三个电话号码本,打电话落实这些事。他说话干脆利落,能听出跟对方关系都不错。他连打了二十几个电话,把这些事一一落实。众人起立、欢呼,称赞老徐战无不胜,神仙下凡。敬酒。

朋友说,老徐没单位,靠这谋生,奔驰什么早都有了。头几天见过朋友,突然想起老徐,问他怎么样?朋友答老徐死了。

我说办事累死的?

他说不,是喝酒喝死的。

人这辈子算来算去,经常打交道的人只有二三十个,知己也就三五个人。一万人?老徐认识了我们五百多辈子才能认识的人,超支了,老天爷不愿意,把他收走了。

一个人认识的人越少,他拥有的时间越多。我们活着原本不是为了办事,而是活时间,对吧?(鲍尔吉·原野)

※人生在世,结交些朋友,是乐事;通过朋友为他人帮帮忙、解解难,是做好事。至于从中收些辛苦钱、人情费,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凡事应把握住度,过了则必然会出问题。正是:文中老徐识人多,日理众人请和托;喝酒办事两不误,竟与爱车长离别。

朋友淘汰律

人这一生,朋友的种类很多,有青梅竹马的朋友,有患难与共的朋友,有情趣相投的朋友,有感恩戴德的朋友,也有酒肉共享的朋友。由于时间、思想、状态的缘故,朋友的期限也就发生了变化,朋友的阵营出现了更新和淘汰的现象,规律不外乎下面几种。

以权淘汰律:有些升职的人,以沉默、干咳或威望让旧友注意到应有的距离,最终放弃保持友情的奢望。升职的人怕旧友放肆,搅扰声望,要慢慢与他们疏离。

以钱淘汰律:钱多出一二百元或一二千元,并不能淘汰朋友。而钱多出几十万后,会醒悟自己处在危险境地,担忧朋友们向自己借钱。有钱的人常感到自己像羊,朋友是狼;自己像插着蜡烛的蛋糕,朋友是饥肠辘辘的饥民。在他们下手之前,不如早点甩掉。

以年龄淘汰律:一个人不大容易和童年的朋友保持交往。那个年代的幼稚和这些伙伴叠印在一块儿,继续来往,仿佛是种倒退。而一个人年长之后,又受到年轻人的拒绝。人们常常认为,时代之手在划分朋友的行列。

那么,友谊到底藏在哪里呢?能够称为“友谊”的交往,多半建立于心灵的某种相通之处,如同你以某种频率发出的声波,惟有对方能够接收。钱、权或年龄,都不能妨碍友谊的壮大。这样的朋友很少,但有一两个已经足够。(鲍尔吉·原野)

※以权或钱淘汰朋友者乃势利之人,不值得与这样的人交朋友,在朋友圈中,若发现有人有此种蛛丝马迹,就趁早与其断交。以年龄淘汰朋友者,或是因“代沟”所限,或是因少有共同语言,此情况虽较普通,但也不尽然,“幼年耍伴”今仍密友者、“忘年交”情感笃厚者,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鲜见。其实,朋友就是知音的代名词,只有以真诚为基础,以互助为砖石,才能筑成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大厦。

天边与身边

天边曾经很遥远,现在忽然近了,所谓天涯咫尺;身边曾经很贴近,现在忽然远了,所谓咫尺天涯。

天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里又发生战争了,哪里又罢工了,哪里又骚乱了,哪里又发生政变了,哪里又地震了,甚至哪个明星闹出了绯闻,哪个政要出了个丑,只要上了网,转眼之间,我们就能够了如指掌。而身边发生的事情,诸如邻居家昨夜被盗了,同事家的孩子升学了,朋友开车出了点事故,甚至哪天是母亲的生日,我们一概浑然不知。真的吗,这是啥时候发生的事?常常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惊呼。

今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离人们越远的事,人们越关心。一堆男人聊天,一定满口都是世界大事,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唾沫横飞。谁还在意眼前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情,婆婆妈妈,又琐碎,又恼人。天边的人罢工了,交通瘫痪了,人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忧心如焚,比自己吃了苍蝇还窝心。身边的老人在路边倒地不起,从他身边走过的人,匆匆瞥一眼,就加快脚步赶紧逃离,没有一个人愿意或敢于将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人们的胸怀仿佛变宽广了,可以装得下整个世界,心胸却越来越自私狭隘了,连伸手扶一把的力气和勇气都失却了。

人们的朋友,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却大都是网上的朋友、天边的朋友。人们更愿意与虚拟世界的人、遥不可及的人,相识,结交,倾诉,打情骂俏,海阔天空,而不愿意敲开对门人家的门,去楼上楼下串串门、聊聊天、叙叙旧。心里话、真心话、大实话,宁愿跟天边的人说,也不愿意让身边的人知道。当朋友遍天下的时候,人们却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相互遮掩不敢相信了。如今,朋友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廉价的名词,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以将天边任何一个陌生人变成好友。而要让一个身边交往多年的朋友与你绝交,你只要向他伸手借点钱,就可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拉入黑名单。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能够坐在电脑前,与天边的人整夜整夜地闲聊胡侃,却与身边的亲人,连半句问候的话都懒得说;他会冲动地花上巨资,乘飞机坐海轮赶赴天边,与网友见面,而不愿意花几十元买张火车票,回老家去探望年迈的父母一眼;他听说天边有人虐待一只小狗,就会心如刀绞声泪俱下甚而捐钱捐物以拯救生灵,而楼下地下室的拾荒老人又冻又饿又病,濒临死亡,他却无动于衷……

当天边离你越来越近的时候,可能身边正离你越来越远,而这,是一件多么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孙道荣)

※天涯咫尺与咫尺天涯现象,说来有些无奈而悲哀,但此情况早已有之。古人曾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前者讲的就是天涯咫尺,后者讲的就是咫尺天涯。只不过此种情况,过去是一种偶然现象,现在却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细分析,也有些原因。其一,当代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通信手段的高度发达,整个世界已变成“地球村”了,人们联系起来不就天涯咫尺了吗?其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却使人们的道德水准降低了,人间真情淡漠了,而功利思想却越来越严重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似乎已成为社会常态。至于一些人只交“网上的朋友、天边的朋友”,是不是属于身边无知己,远处找寄托,以弥补心灵之空虚?身居这种环境,面对此种现象,静心思之,我们又做得如何,我们今后又该如何去做呢?

最珍贵的东西

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空气,是免费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空气。可从古到今,又有谁为这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埋单?无论贩夫走卒还是明星政要,他们一样自由地呼吸着充盈天地间的空气。

亲情,是免费的。每一个婴儿来到世上,都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那是一份深入血脉不求回报的疼爱。可从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对孩子说:“你给我钱我才疼你。”父母的这份爱,不因孩子的成年而贬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只要父母还活着,这份爱就始终如一。

友情,是免费的。寂寞时默默陪伴你的那个人,摔倒时向你伸出手臂的那个人,伤心时将你揽在怀里的那个人,可曾将他的付出折合成现金,然后要你还钱?

爱情,是免费的。那份不由自主的倾慕,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风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濡以沫的挚爱,正是生命最深切的慰藉与最坚实的依靠。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更是金钱买不来的。

目标,是免费的。无论是锦衣玉食的王子,还是衣不蔽体的流浪儿,只要愿意,就能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既可以辉煌也可以朴素,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拥有。

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意志,还有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还有春风,还有细雨,还有皎洁的月华,还有灿烂的星辉……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

再不要对着苍天唉声叹气。苍天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苍天早已把最珍贵的一切,免费地馈赠给了每一个人。(苇笛)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这正是我们笑对生活最重要的理由。关键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要充分地意识到,并能以感恩的心态去悉心地享受。比如面对大自然,你不要抱怨冷或热,你应该在冷的季节感谢夏天,在热的季节感谢冬天,如果能对一切免费的东西都心存感激,在这个躁动的物质世界中保持一份淡定和知足的心态,你就会活得既洒脱又快乐。

时间的配方

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从来没有偏袒过谁。然而,同样是一天24个小时,不同的人可以配出迥然不同的生活花样,可淡泊宁静,也可潇洒热闹;可紧张匆忙,也可悠然自得……全看一个人大脑司令部的宏观调控。我们姑且称这种给自己生活做安排为“时间的配方”,它像是一个老中医针对不同身体状况,开出的一个个方子。药的配伍不同,对身体也就有了不同的功效。

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人们每天在消费生命的24个小时,都意味着在给自己的时间做配方。

如果你一天有10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伏案上网,一坐不肯起来,被那些聊天、视频、游戏、图片、文字迷得废寝忘食,吃饭匆匆,吞云吐雾,澡也懒得洗,上厕所都嫌麻烦,零点过后了还舍不得关闭电脑,这种几乎用全部时间泡网的网虫生活就是“愚者配方”。长此以往,不知不觉你会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视力下降、神经衰弱……都是你“生活配方”不当的必然结果,它使你身体向崩溃滑去,且无力阻挡。

如果你能对自己每天24小时做科学的安排:天亮闻鸡起舞,早晨花2小时去散步,或者跑步、打拳、登山……用8小时好好上班工作,早中晚各用1小时吃饭间歇,晚上用2小时看报读书或看电视,再用2小时上网,最后用7个小时左右来睡觉,且规定必须在十点半之前入眠,以保证次日能够再早起晨练,这就是“智者配方”。持之以恒,必然会使你身心健康,劳有所获,生活充满快乐的阳光。

以上“愚者配方”和“智者配方”只是一个大致的举例,具体怎么配方,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时间只要稍作搭配调整,就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时间配方,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它像化学反应一样,有什么样的调配,就有什么样的反应,且千奇百怪。

其实,很多疾病除了饮食卫生质量低劣、饮食搭配不当造成之外,也与时间配方不无关联。你的时间配方不对,更容易造成对你的健康损害。光吃药,不解决时间合理搭配问题往往于事无补。

时间是一枚金币,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不懂时间配方的人,也谈不上这枚金币的消费。你打算用你的金币去买什么,全看你的时间配方的能力和智慧。(许亮生)

※时间如何配方,在于你想要什么,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造就,你就要抛开那些低价值的活动,将时间花在能创造高价值的活动上;若你要获得健康、追求长寿,你就不要花时间去做那些无益身心的事,而应将时间花在读书寓乐、旅游添乐、锻炼增乐等活动上。时间的配方是否科学,既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也看你有无人生智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战国·孟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该文给人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若贪图安逸,就很难提高战胜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面对挫折就会束手无策,甚至遭遇失败以臻灭亡。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晋·王羲之)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时一部诗歌集所作的序。该序是一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章,它既写出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又写出了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还批评了名士之虚无的思想观点。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成为一篇千古盛传的佳作。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晋·陶渊明)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该文语言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文中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欧阳修曾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言虽显偏颇,但足见该文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应该说,陶渊明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

※《滕王阁序》,是一篇匠心独具、颇见文字功底的写景抒情文章。该文虽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仅几笔带过,而着力写登阁所见景色及因景而生之情,可谓不落窠臼、独辟蹊径。文中精彩语句很多,而给人美感和启示尤深的有这么几句:其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其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不但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而且在句式上既上下相对,又在一句中自成对偶,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唱。其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两句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语句,至今读来仍给人以激励和警示。读《滕王阁序》,犹如身临江南水乡,给人以极大的美感,难怪韩愈曾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学海品贝杂记

1

有人说,人生如棋。我以为此言不虚。棋手对弈需要的是冷静稳重,深思熟虑,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时时占据主动。这样,才有可能占有先机,把握胜券。若不是这样,而是急于求成、求胜,则常常会陷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窘境。人生亦然,需要从容。须知,事业是无穷的,生命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人不可过于争强好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凡事不必做尽,要留些内涵,留些谦让。这样,才会工作和生活得更好。2

生命也有加减法,能认识到这一点,人也就有了辩证思维和理性思考。在人生旅途中,有“加”有“减”,有得有失,乃是一种人生常态。为了不虚度人生,我们须“加减法”兼用,而不能失之偏颇。这样,我们才能既看到危机,以增强动力,又抓住机遇,以把握快乐。从精神层面上讲,也有一种“加减法”:索取是加法,奉献是减法。人应该有一种奉献精神,这既是道德的完善,也是在为人生减压,因为你从社会中索取的带不去,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会长存。3

有人提出,人应该学会收藏昨天,我以为这很有意义。但收藏昨天应因年龄而异,区别对待。对于年轻人来说,收藏昨天,就是要不断地回顾和总结过去,旨在校正人生方向,以更好地把握今天,谋划好明天。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收藏昨天,应该是经常想想过去的喜事、乐事,并细细地品味它,悉心地享受它,这可谓是收藏幸福。至于过去的一些不愉快往事,最好还是不要去翻腾,以免翻落了灰尘迷失了自己的眼睛。4

有人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被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功。我认为,人生若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法国思想家罗兰说过:“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征服自己,靠的是智商、情商和德商三者相互作用的力量。智商求真,情商求美,德商求善,若能在这三方面同时修炼,达到精益求精,就会完善自己,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较大作为的人。5

谁都不会否认人生的终极目的是死。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是在生到死的过程中。许多东西不老,但人却会老,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无可奈何啊!人若能够及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在意人生之过程,珍爱和享受时下的风光,并努力创造些不老的东西,比如做些立德、立功、立言之类的事情。这样,也就不枉在人间走了一回。6

一篇短文记载,有位老太婆,买鞋总是要买大几号的,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该文读来让人感到可笑。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老太婆”,不断地求大求多。其实,穿鞋,大或小都不好,合脚才好;钱财没有不行,够用就行。人生应该学会知足,切忌盲目地追求大,或贪婪地追求多。否则,就会忘记了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7

人生如储蓄,储蓄得多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人生自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善于储蓄者应把握住两点:其一,要学会积攒。成功靠坚持不懈的奋斗和进取;睿智靠经年累月的学习和思考;健康靠日久天长的保养和锻炼;爱情、亲情、友情,靠相互之间长期的倾心相处。其二,要学会享用。对你所积攒的一切,连“本”带“利”,要倍加珍爱,细细品味,尽情地享受。这就是储蓄人生、享受人生。8

生命中有这样三种人:亲人或朋友、仇人或小人和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人。人生相遇或接触什么样的人,虽然由不得个人意志或希望所左右,但如能处理好同这三种人的关系,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却是很重要的。我以为,对于亲人或朋友,一定要珍惜这种亲情或友情,特别是对那些无私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感恩、要回报;对于仇人或小人,内心需警惕,但与其相处宜宽容,有时亦需表现出点以德报怨的胸怀,以尽可能地调和同这种人的关系,也许会收到化敌为友的效果。对那些与自己不亲不疏、不好不坏关系的人来说,要珍惜共事或相遇的缘分,从而真诚相处,增进感情,争取成为好同事乃至好朋友。9

林语堂在《人生自然的节奏》中写到,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颜色金黄,成熟,丰富……我以为,春夏秋冬,应该说是各有风采,但对于已步入老年期的人来说,秋天确实更可爱。自然界里的秋天,可谓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以自然之秋喻人生之秋,启示老年人要轻轻松松、愉快地享受人生收获之果,若再气盛、浮躁,就是不懂得珍惜生命了。10

有人提出要计划生命,这确实必要,若能计划得好又能大致实现,自然会活得从容而淡定。但人生无常,有时又很难把握得准。我以为最稳妥、最实用的办法,还是筹划活好每个今天,尤其要珍爱时下的时光。有位哲人说得好:快乐的地方是此地,快乐的时刻是此刻;要快乐,请立足此地,把握此刻;现在不开心,更待何时?在这里不开心,还到哪里?11

人就这么一辈子,此语可谓是“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是啊,人就这么一辈子,没有来生,没有转世,也没有轮回,人们应该倍加珍惜,好好地把握;人就这么一辈子,人们应该好好生活,不仅要活出趣味,活出快乐,还要活出价值,活出意义。这样,人才算没白活。12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热情好客的白族同胞会敬奉你喝“三道茶”,即“苦茶”、“甜茶”和“回味茶”。由此,想到人生如茶。不是吗?人生有快乐事,也有不快乐事,即“甜茶”和“苦茶”也。至于“回味茶”,可以说是“苦茶”和“甜茶”的合成品,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事,可谓“苦茶”,这是要经常喝的,即使味“苦”,你也要从容面对;那并不多的如意事,即“甜茶”,则要细细品尝,常常回味。须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苦茶”,而是“甜茶”和“回味茶”。13

这个世界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其实,简单或复杂,皆由心使然。简单,最需要的是心和欲的超脱。如果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地看透生死,那么他对一切身外之物还会在意吗?一个看透生死的人,人生自然就简单了,就会有超脱世俗的轻松;一个看重钱财及名利的人,人生必然复杂了,就摆脱不了名缰利锁的纠缠。如果一个人能够具有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境界,就一定会活得简单,于是就会活得坦然、淡然、潇洒自如。

品格与修养

 

 

 

 

 

 

 

心灵的坚守

清朝末年,山西有一个商家,女主人信佛,想在自家堂屋里立一座佛像,便请了一位老石匠负责雕塑佛像,要求佛像坐高两米,后半身镶嵌在墙壁内。老石匠很爽快地把活接了下来。

他们先按尺寸凿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开始仔细加工佛像的正面,眼睛、鼻子……连眉毛都一清二楚。正面加工完以后,老石匠吩咐徒弟把半成品翻过来,开始雕刻背面。

其中有个新来的小徒弟,见此情形十分不解,就对师傅说:“师傅,东家不是说了吗?这尊佛像,后半身要镶嵌在墙壁里的,我们把正面加工好就行,背面谁也看不到……”老石匠听完以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做生意,要讲究诚信,眼睛看不到,但心能看到啊!”

小徒弟听完,满脸羞愧。数日后,佛像完成了。上世纪90年代,这位商家的老宅动迁,人们在拆除房屋的时候,隐藏在墙壁里的佛像另一半也露了出来,当人们看到精雕细刻的另一半佛像时,不禁肃然起敬。

老石匠的“心能看到”,反映的是一种品质,这就是永远在心灵上保持一种坚守,这种坚守是一种自觉行为,并不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被动地执行,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坚守才永远让我们仰望与追随。(唐宝民)

※心灵的坚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内心真正的财富;心灵的坚守,是一种慎独行为,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当然要看他在重要事件或关键时刻的表现,但他在知道没有人察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则更能得到验证。

不生气的秘诀

古时候,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而一生气,他仍要绕着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爱地巴很老了,走路已经要拄拐杖了,他生气时还要坚持绕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一次,他生气,拄着拐杖走到太阳已经下山了还要坚持,他的孙子怕他有闪失就跟着他。孙子问:“阿公!您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您年老了,成了富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我就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金世彬)

※生气是无济于事的精神自耗,不仅会得罪他人,更会苦恼自己。所谓不生气的秘诀,其实就是一种转移法——遇到生气的事,先跳开这件事去做别的事,在干别的事的过程中气也就慢慢地消了。可见,遇到生气的事,若能忍一忍,转转“弯”,心中就会“风”平“浪”静,眼前就会海阔天空。这既是一种豁达的胸怀,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好人是有“成色”的

一个人不去招惹别人,安分守己地活着,却对别人缺少爱心与帮助。对这样的人不能说他不是好人。一个人除了安分守己地活着,对别人既能够暖语善言,又能热心相助。对这样的人谁都认为他是好人。生活中这两种人常会听人说过,或亲眼看到过。金币、银币所含的纯金和所含的纯银量的多少,是金币和银币的成色。其实,好人也像金币和银币一样,是有“成色”的。

怎样看待好人的成色?季羡林先生说:“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对于季羡林先生的“好人”一说,已故的科学院院士王选曾说:“我觉得可以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做到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好人才是“一个及格的好人”,这好人的成色实在是不低,做到不易。但生活中一旦出现,必博人敬重。王选院士所说的好人的“成色”,没有高风格的人也是做不到的。但在有良知的社会中,有良知的人将心比心,王选院士所说的好人,是能多多出现的。

想做个好人的是多数人。怎样做个好人?听罢季羡林先生和王选院士的好人一说,心中都能掂量出来。对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好人,应当努力去做。对王选院士所说的好人,应当随时随地、责无旁贷地去做。人这一生千万别去做一个低“成色”的好人。(秦连鸣)

※好人是有“成色”的,而好人的“成色”靠善良来打造和保养;一个有善心的人,必定是一个好人,而善心越浓,则好人的“成色”越高。善,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之重要内容,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训有很多,如“与人为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乐道人之善”、“百善而不足”,等等。一个人在一时或一件事上行善容易,难的是时时、处处、事事乃至一生行善啊。

我们缺乏的五颗心

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是五颗心。

第一颗心是人的敬畏心。这个世界让我们最害怕的事,就是人没有敬畏心。

第二颗心是感恩心。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很多人只学到前半句“自强不息”,忘掉了后半句“厚德载物”。

第三颗心是宽容心。每一个人走到今天都有一份不容易。放下和原谅其实并不需要很高的境界,只要想明白一条就够了:你肯不肯饶过自己。每当你想起那些不肯原谅的人,就会心绞痛,这是在自惩。

第四颗心是平常心。我们能不能用一种平常心对待我们今天的成功,对待别人的不理解?能不能达到一种处事不惊、虚怀若谷的境界?

第五颗心是欢喜心。遇到什么事都欢喜,不容易。我们不可能做到“你来吧,从我身上穿过”,我们不可能有这个功力,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修炼到“我可以侧身,让你先过”。人活着不是为了对抗,不对抗,是要智慧的。(郭梓林)

※修炼和谐人生,需要具有五颗心。其中,敬畏心是遵章守规的基础,若无敬畏心,有法亦难自行。感恩心是基本道德,人若不懂得知恩图报,又何谈关爱他人?宽容心和欢喜心,不仅是原谅和谦让别人,也是在善待自己和爱护自己,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具有平常心,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你若能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心态,则会随遇而安,活得坦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