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20:16:13

点击下载

作者:王新华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

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试读:

前言

从我们出生到长大,生命是如此难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但是如果我们保有的身体是一栋千疮百孔、到处漏水的房子,住在里面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反而生不如死,苦不堪言。

从我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自然会在心中默默的期待:那个顽皮的小孩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便能够平安喜乐的成长。而平安喜乐的前提是:我们的宝宝需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无法回避的,从一开始,宝宝的爸爸妈妈必须担负这个温情的功课:如何准确及时获得宝宝身体语言传达出来的讯息,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特殊变化,分辨这是疾病或是不良习惯的外在表现,最终能够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治疗,为他们建筑一栋坚固美丽的房子,为他们遮蔽风雨,带来幸福。

不可否认的是,生命交出来的这个功课并不简单。因此,我们才需要一个方向的引导和学习的过程。但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身体具有自己的战斗能力。偶尔的突发病症一般都能被宝宝战胜。是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冷静的对待小孩生病的现实,然后根据专业的病症说明判断病情,对症下药或及时就医。其次,掌握一定的疾患常识是这份功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做自己孩子的医生》正由此出发,按照宝宝的成长轨迹的时间索引,对每个阶段最为常见的儿童疾患症状做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说明。我们从您的宝宝人生每一步的初探开始,陪伴他/她健康渡过新生的眼泪,迫切的成长,陪伴他/她开心地捧起书本,打开对奇妙世界的探索及正确面对迷茫困惑的青春期。例如:妈妈可以根据新生婴儿三种不同啼哭方式判断宝宝的需要;解决学龄前宝宝多发的遗尿症问题,让宝宝的身心更健康的成长;排解国小的小孩因多动症可能产生的个性倔强,很难与人相处的问题;到国中的时候,为何女生开始产生要美不要胖的念头。为什么会出现厌食症,神经焦虑、抑郁、易怒等状况。对此,本书中也有关于厌食症预防和护养的专业建议。最后,我们还特别为顽童们列出了一个特别的章节,即《突发状况处理——顽童篇》,给意外事件中手足无措的父母提供了简单清晰的急救办法。

真心希望能够与父母们分享健康的孩子们带来的喜悦和感动。第一章人生的初探——新生儿篇1、哭声

宝宝从温暖柔软的母体离开,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也许是这样的情境突变让他/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疑惑和恐惧。啼哭是婴儿的本能,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年轻的父母怎样通过破译婴儿的啼哭,来获取孩子健康与否的信号呢?【案例】

祖儿刚刚做妈妈,原本的满心欢喜和幸福感很快被宝宝无时无刻的哭闹一扫而空。尽管她用尽浑身解数地哄、抱。尿布也换了、奶也喝了,还是哭,这个时候她不由得想到《Desperate housewives》里面的独白:父母有时候觉得孩子是上帝送来的最好的礼物,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想问问上帝,看能不能把这个礼物送回去。【贴心建议】

这时候,像祖儿这样想送回孩子的新晋父母不要着急。宝宝哭泣所传达的讯息一般有三种:

○妈妈,我好饿。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有时候不停哭闹并不是因为简单的恐惧感。那可能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身体的不适。比如,他们想用哭声告诉妈妈我饿了,我现在就想要吃到食物。只要妈妈稍用心的去观察,多次实践之后就能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给我一个安心的熊抱宝宝幼小的生命需要父母无时无刻的贴心呵护。有时候他们发现自己被冷落,家里人的关注点没有放在自己身上,便会开始小声的啜泣。另外,有的宝宝还可能做出更明确的暗示,睁着大大的眼睛凝视你。这个时候,父母只需要给宝宝一个安心的抱抱,亲亲他们哭泣的眼睛。很快宝宝便会安静下来。

○爸爸,我生病了上面提过,对于新生的宝宝来说,哭泣几乎是唯一的沟通方式。如果他们感觉到身体非常的不适,只能通过尖利的哭叫声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比日常的哭声更加激烈而焦虑的哭声需要爸爸妈妈特别提高警惕,检查宝宝的情况,症状严重或无法确定时需尽快送医。2、呼吸

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常常在婴儿身旁,倾听小宝宝的呼吸声。刚刚生下来的宝宝,呼吸系统不像爸爸妈妈那样发育的完善,小鼻子比较短,鼻腔里的鼻毛比较少。这样造成他对一些有害物质的过滤不像爸爸妈妈那样好,宝宝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疾病,健康的宝宝呼吸比较平稳。大约每分钟40次左右。【案例】

高女士生了个漂亮的小宝宝,宝宝特别喜欢运动,高兴的时候小脚小手,不停乱动!常常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但每次活动完小宝宝的呼吸都变的特别急促,有时候连小鼻翼都会煽动。高女士很着急不知道这样对宝宝的健康是否会有影响。【贴心建议】

看到这位初为人母的妈妈内心的紧张,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的每分钟呼吸次数持续超过60~70次,就算呼吸急促了。这个时候常常提示有呼吸系统或其它系统的疾病。不过,一定要在安静的情况下数呼吸次数。孩子哭闹和运动的时候,呼吸次数增加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宝宝呼吸音比较重,呼吸急促,那当妈妈的就要注意了,一定要注意检查宝宝的鼻腔是不是有什么异物,如果鼻腔没有什么问题,就一定要去医院看看喽。3、卤门宝宝的头顶部有一个柔软的、在呼吸和哭闹有时能看到明显跳动的地方,医学上称之为囟门。宝宝在出生的时候有两个囟门:一个称静囟,在头顶前部,由两侧顶骨前上角与额骨相接而组成,出生时斜径为2.5厘米,一般在1~1岁半闭合;另一个称后囟,由顶骨和枕骨交接而组成,在头顶后部,一般出生时就很小或已闭合,最晚在2~4个月时闭合。有的时候父母很难发现。【案例】一岁的丁丁,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与渴望,小宝宝常常把外婆的帽子放在自己头上,然后得意洋洋地尖叫。但这一次细心的妈妈却发现丁丁头顶上有一块指甲大小的区域,随着孩子的呼吸不停跳动。这可急坏了年轻的妈妈,连忙抱起丁丁就往医院跑。医师告诉她,孩子的头很正常,没有什么问题,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但丁丁的妈妈还是感到很疑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贴心建议】囟门是宝宝出生时头颅骨发育尚未完成而遗留的间隙,囟门闭合的早迟是衡量颅骨发育的主要内容。闭合过早或过迟均为生长发育异常的表现。囟门是一个反映宝宝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在宝宝1岁之内,通过观察这个小窗口,就可及早发现多种疾病,从而让宝宝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妈妈应该对宝宝的囟门正常发育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异常现象多了解一些。让囟门告诉你:宝宝是否健康。正常宝宝的囟门,外观平坦或稍微下陷,常可看到随着宝宝脉搏的搏动而搏动。轻轻抚摸囟门,会有平、软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骨也不断地生长,在颅骨边上不断地增添新骨,囟门就逐渐缩小、闭合。一般来说,囟门在12~15个月闭合。如果宝宝的囟门明显鼓起提示宝宝颅内压力增高,宝宝有可能患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硬脑膜下血肿、颅内肿瘤,或者宝宝是服四环素或维生素A中毒的病孩。如果宝宝的囟门凹陷说明小宝宝也许是严重脱水需要补充水分,如果宝宝的囟门迟闭说明宝宝颅骨生长减慢,有可能缺少钙等微量元素。如果自己无法确定宝宝的健康状况可以去医院去求助医师。4、睡眠姿势发现宝宝疾病

正常情况下,宝宝在睡眠时应该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但是,宝宝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改变,如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加快,这代表疾病即将来临,年轻的妈妈可要注意啰!【案例】

张太太去大陆考察,张先生一个人在家带1岁半的宝宝。可是最近发现宝宝在休息的时候总是乱踢被子,很难入睡。有时候还会出现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还伴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张先生不知道如何是好,到底应不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师呢?【贴心建议】

我们维持生命,需要营养、睡眠。在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睡眠比营养更为重要。睡眠不足会使宝宝的生理机能紊乱,神经系统调节失灵,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睡眠是一种生物的本能。人在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弱,呼吸、心跳、排泄等活动都相应减少,有利于身体各种机能的恢复。宝宝出生以后,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大脑的休息。因此,除了吃奶、换尿布和饥饿、尿湿、蚊咬、身体不适等原因之外,婴儿不分昼夜都处在睡眠状态。如果宝宝在睡眠的过程中特别容易惊醒,尤其是晚上宝宝对细小声音特别敏感,而且在宝宝接触枕头的地方头发明显少于其它地方(医学上称作“枕突”)那么小宝宝一定是缺少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物质钙了。如果宝宝在入睡以后,双眼不能紧闭,醒后容易啼哭但却又很快入睡,这些说明可能是宝宝受到了惊吓。如果宝宝在睡眠的过程中突然表现与以往不同,不喜欢盖被子,小脸变得像熟透的苹果,用手感觉宝宝手足心有发热的感觉,那么宝宝也许是感冒、或者是患上了肺炎、肺结核等。妈妈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5、喜食异物的孩子

有一些宝宝特别喜食煤渣、土块、烟头、火柴、毛发、纸张、毛线以及金属玩具或床栏上的油漆,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异食癖或称嗜异症。多是因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是因为体内有寄生虫所致。【案例】

王老板有一个漂亮的宝宝,可最近发现宝宝面黄肌瘦,在和别的孩子做游戏的时候,经常偷偷拾起一些土快,纸张放在嘴里,夫妻俩很着急,不知道孩子到底患了什么病?【专家提醒】

喜食异物目前多认为是由于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引起的。缺锌时舌粘膜上味蕾细胞更新减慢,味觉的敏锐度下降,还可使嗅觉功能减退。以上原因均可使小儿出现食欲低下、异食癖。嗜异癖小儿常同时伴有疲乏、腹痛、呕吐、面黄肌瘦、便秘、营养不良等症状。对于喜食异物的宝宝,要注意宝宝锌剂等危量元素的补充,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中,其它食物里含锌量很少———水、主食类食物以及孩子们爱吃的蛋类里几乎都没有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淡水鱼类,也可以预防宝宝缺锌。6、吃奶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需要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在抚育宝宝幼小生命的过程中宝宝吮奶或吃饭的一些表现和症状,也是宝宝某些疾病的提前征兆,细心的爸爸妈妈要注意喔!【案例】

王小姐刚刚当上妈妈,可是最近发现,宝宝吮奶的时候感觉不像以前那样有力,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一把乳头放在嘴里,宝宝就不停的啼哭,王小姐感到很无助不知道怎样办才好。【专家提议】

吮奶不正常也经常是患病先兆。一些疾病,在其它症状尚不明显时,宝宝表现为吮奶无力、拒绝吃奶、呕吐;大些的宝宝则是不想吃饭或呕吐。当父母发现宝宝无原因拒绝吃奶时,就连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提不起胃口的时候,就要小心宝宝是否患病了。当宝宝出现吮奶无力、拒绝吃奶时,父母要留意宝宝的口腔是否出现溃疡,看一看宝宝的扁桃体是否有红肿现象。如果宝宝吃奶以后呕吐,有可能是宝宝吃奶过急,造成的呛奶一般没有什么大碍。如果宝宝每次吃奶出现连续性呕吐,呕吐物伴有酸腐的味道,那么宝宝有可能消化不良了,应该及早去医院治疗。7、脐带

从医生剪断宝宝脐带的那刻起,宝宝就正式和妈妈脱离“母体和子体关系”,成为真正的母子。在这之间,脐带起着将母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传给胎儿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是排气扇,胎儿通过脐动脉将废物传给母体,由妈妈排泄出去。脐带剪断后,妈妈终于做了真正的母亲,激动地抱着宝贝又捏又亲,却忽视了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伤口”:残留在宝宝身体上的脐带残端。脐带被剪去了大段,但仍然有一些残端连在宝宝的身上,这里是个开放的伤口,又有血液的滋养,是病原菌的安乐窝。在这段残留的脐带没有完全脱落前,对于小宝宝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时期。如果妈妈没有照料好,病菌就会袭击小宝宝,引起感染,甚至导致新生儿败血症!【案例】

Ruby刚刚变身为幸福的妈妈,宝宝简直就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特别受宠。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转眼宝宝来到世上已经整整一周,就在这时Ruby却发现,小宝宝的脐带还没有脱落,刚开始她不以为然,又过了几天,宝宝肚脐周围的皮肤开始红肿,Ruby马上紧张起来,赶紧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专家提议】

妈妈要让宝宝没有脱落的脐带保持干燥。宝宝从医院回家后,如果没有脐部感染可以不用纱布包着,这样可以保持脐带的干燥,加速脱落。千万不要让宝宝的小肚脐沾水,不要用湿布、湿衣服、湿尿布捂住小肚脐,如果纱布不慎弄湿,要赶紧更换,揭开纱布后记得用75%酒精的棉球轻轻地从脐带根从内向周围皮肤擦洗,不可从外向内擦洗,以免将病菌带进脐根部。脐带快脱落时会变得干黑,这时可以用95%的酒精擦洗,残留的脐带就可以自然脱落,如果仍然没有脱落,应该去医院处理,而不是自己用剪刀剪断。脐带脱落的时间根据结扎的不同有长有短,如果残留端很短,在出生后3~4天就会脱落,稍长一些要5~7天。如果超过一周都一直不见脱落,应该马上到医院做检查。

脐带顺利脱落后,宝宝的小肚脐的伤口会在愈合中起一层痂皮,就像大人在伤口愈合时会起痂皮一样,这是正常的情况,过几天就会自然脱落。但妈妈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如果这时宝宝的小肚脐仍然潮湿或者有一点点液体渗出,可用消毒棉签沾75%的酒精轻轻地从脐带根从内向周围皮肤擦洗。千万不要用龙胆紫涂抹伤处,龙胆紫颜色深,不易观察小肚脐的感染情况,而且使用龙胆紫后,表面上看起来结疤了,但实际下面溃的脓没有排出,会加重感染。如果发现宝宝的小肚脐长出了白色肉芽或者有溃脓现象、周围皮肤红肿,应该马上找医生,以防病情加重。每个人都难免有伤口,脐带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伤口,在妈妈悉心的照料下,愈合的过程中宝宝身体抗病毒、耐疼痛的能力都有提升,相信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宝宝以后经历的伤口都会很快愈合。8、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医学上称惊风(infantile convulsion),病发时间短,变化迅猛,症情凶险,以抽搐,伴有神志障碍为特征,一般发病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年龄大的孩子发病时抽搐动作较大,但刚出生的婴儿多在襁褓之中被包裹得很严实,如果不留意很难发现小宝宝的抽搐动作。是以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来说,这是一场来得快,危害大的急性重症,新手爸妈面对突发的情况措手不及,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急求措施,可能会导致宝宝病情延误,遗憾终身。【案例】

宝宝哄了好久才入睡,Windie和老公阿伟终于可以合一会眼了,没过多久Windie被阿伟慌张的声音唤醒,“老婆老婆,宝宝发高烧了!好烫!”Windie急忙起身去观察宝宝的情况,察觉到不大对劲,赶紧把宝宝抱到平坦的大床上,解开他的襁褓,好让他降低体温。这时宝宝的四肢有不规则的舞动,面部的小肌肉已经有轻微的抽动,Windie迅速做出反应。大喊一声“快拿牙刷过来!”Windie意识到,考验他们这对小夫妻的时候到了。【专家提议】

遇到新生儿突发的惊厥现象,父母首先要保持镇静,切忌不要慌张。通常新生儿惊厥表现为眼睛斜视、眼睑和面部肌肉抽动,也可是一个肢体、一侧身体或者全身的抽动,特别是面部发生的细微抽搐,很难被发觉,是以当宝宝突然发热,伴随肌肉、眼神的细微变化时,父母就应该提高警惕。除此之外,姿势的改变、面色的改变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宝宝惊厥严重时会四肢不规则舞动,面色发青发白,可能会口吐白沫,短时间的丧失意识,失神、瞪眼、斜视等。Windie的做法非常好,惊厥伴随着高热时,首先要将宝宝转移到平坦、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他的襁褓、衣物、可以用凉手巾或其它物理方法降温。然后她又让老公去拿牙刷,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在情急时刻,她迅速判断宝宝的病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惊厥”,是以赶紧“请牙刷帮忙”。因为宝宝已经出现初步的惊厥病症,接下来可能会抽筋,咬住自己的舌头,是以要用纱布、手帕、筷子、牙刷等物,塞在宝宝的上下牙齿中间,保证宝宝呼吸顺畅。接下来宝宝惊厥的抽搐可能会使痰液吸入气管,发生窒息,惊厥失神会导致宝宝将呕吐物吸入肺中,Windie要做的就是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宝宝口腔内已有的分泌物,以免堵塞气管,发生窒息。做这些动作一定要迅速、轻柔、稳中不乱,做好之后就开始掐按宝宝的人中、合谷、曲池穴,如果家中备有针灸用针,能认准穴位,也可以用针刺,这样奏效会快一些,一会功夫,宝宝便会回复平静,但是像Windie家宝宝这样的高热抽风很容易反复发作,要赶紧给宝宝吃小儿退热药或镇静药。等宝宝停止抽搐后,不管多晚,都要马上送去医院救治,不可有一丝延误。按照以上步骤,Windie和阿伟终于成功止住宝宝的抽搐现象,赶紧抱起宝宝冲向医院。医生听了Windie诉说的病症反应后连连赞她是个细心、能干的好妈妈,因为及时的反应,宝宝康复后并没有留下后遗症,通过治疗,恢复健康的小宝宝又能展开快乐的灿烂笑脸了。9、体温

宝宝出生后,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因为在妈妈肚子里时,他生活在恒温、温度与自己体温接近的温水中,不需要过多的体温调节。是以小宝宝出生后对温度的反应比较迟钝,体温调节能力、机制不像大人般完善,不能保持恒温,一天之中体温的变化比成人大。一般宝宝早上的体温略低,傍晚时会高一些,哺乳、哭闹、玩耍或被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抱抱的时间过长,体温也会升高,甚至会超过38℃。38℃在大人身上已经算发烧了,但在宝宝身上实属正常现象,不过,这也不代表宝宝体温上升到38℃在任何时间都是正常的。如何正确判断宝宝体温以及时判断是真病还是假病,就需要父母掌握正确的量体温方法。【案例】

好朋友一家来探望刚做了妈妈的佳华,小宝宝长的特别可爱,大大的眼睛,肉肉的小身子,特别像个洋娃娃,叔叔阿姨非常喜欢她,又抱又亲的,小宝宝也很配合,完全不认生,在叔叔阿姨的怀里一直笑个不停。佳华送走好友后把宝宝放进摇篮,却意外的感到宝宝额头有点发热,用体温表一测已经37.5°,佳华却没有给宝宝吃药,也没有采取什么物理降温措施,而是哼着摇篮曲,哄宝宝入睡。果然等宝宝安静的进入梦乡后,体温就恢复了正常。【专家提议】

给宝宝测体温时,肛门36℃~37.7°C,口含35.5℃~37.2°C都是正常体温。测体温的方法有三种:1、腋下测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父母一定要将体温计甩到35℃以下,让宝宝用腋窝最顶端紧紧夹紧体温计的水银端,如果宝宝还比较小,父母可以一直抱着宝宝以免体温计不慎掉落。最好在家中备一支电子体温计,这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2、口腔测量法

口腔测量法一样要把体温计度数降到35℃以下,不是将体温计插进宝宝嘴巴就可以了,一定要压在舌头下,让他稍用力压住,含3~5分钟,最多7分钟就足够了,期间乖乖闭起小嘴巴,不要出声说话,这样测量的体温才准确。3、肛门测量

这种方法对宝宝来说有些痛苦,但的确是最准确的体温测量法,为了身体的健康还是让他忍耐一下吧。先让宝宝躺下,按照换尿布的方法,提起他的双脚,把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中。可以先涂抹一些润滑剂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体温计的插进以2.5cm为宜,和体内测温的时间不一样,肛测只需要2分钟便可取出,将体温计擦干净然后读度数。

大人的手温在多数时候比宝宝的体温稍高,是以宝宝有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时,最好采用体温计客观地测量宝宝的体温,而不是凭手感判断。如果早上宝宝的体温就超过了37.5℃,则为发热,应及时吃药或看医生。10、大便

最近比较畅销的《大便书》让人们意识到“观察大便”的重要性,对于小宝宝来说也一样。宝宝的拉屎撒尿通通都是父母伺候,爸爸妈妈也从来不嫌弃他的臭臭,心甘情愿地把屎把尿,还满脸幸福地说:“宝宝,你好臭臭哦!”但爸妈却常常忽视宝宝的大便次数、大便颜色和质地,这些通常能反映出宝宝消化功能的状况,若父母能早早地关注,正确分析异常,便可及时发现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案例】

洁雯是个有轻微洁癖的女生,生了小孩子之后母爱的力量使她克服了这点心理障碍,心甘情愿地给宝宝换尿布,擦臭臭,可是有一天她实在难以忍受,向婆婆抱怨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宝宝的便便特别臭,真是快把我熏死了!”奶奶一听,立刻询问最近宝宝都吃了些什么,除了大便变臭还有没有其它异常。【专家提议】

通过观察宝宝大便的异常可以达到“有病早知道、早就医”的效果,下面就介绍一些宝宝便便的异常情况和成因,以供不怕屎不怕臭臭的爸爸妈妈们参考。1、淀粉和糖类摄入过量:会导致宝宝拉出泡沫一样的便便,这是由于淀粉和糖类使得肠腔中的食物发酵,大便由此变成深棕色的水便,并且会带有少量泡沫。2、饥饿性腹泻:这时宝宝的大便呈绿色,固体少,液体多。但如果宝宝吃的是配方奶,正常的便便也是暗绿色的,这是由于配方奶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和空气接触后就会呈现暗绿色。

3、蛋白质摄入过量:蛋白质会中和胃里的胃酸,降低胃酸的酸度。这样的情况下,蛋白质既不能被宝宝的身体充分吸收,还会由于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使得宝宝的臭臭异常无比的臭。

4、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如果宝宝排出了蛋花汤一样的便便,父母就要赶紧送宝宝去医院做身体检查,以防病情恶化。

5、脂肪摄入过量:脂肪会让宝宝的大便发亮,这是由于脂肪让肠腔内的脂肪酸刺激到了粘膜,宝宝的小肠子经不起这样的刺激,加速蠕动,诞生黄色液体,大便量也增加,大便发亮,看起来油光光的,甚至可以滑动。6、霉菌引起的肠炎:在霉菌的袭击下,宝宝会拉出豆腐渣一样的便便。7、胆道阻塞:宝宝还小,但爸妈一定不要为了宝宝能快速成长而喂他太多牛奶;也不要因为担心糖分摄入过量而又使得宝宝缺少糖分,这样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当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镁相结合后,就会形成脂肪皂,阻塞宝宝的胆道,使得大便的颜色偏灰白,用手戳一下,会感觉硬硬的。

8、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这种情况对宝宝非常危险,如果他排泄出的是像水一样稀的便便,爸妈就该警惕了。9、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如果宝宝的便便变成黑黑的柏油色,并且乌黑发亮,这可能是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造成的,这时宝宝可能已经患上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需要赶紧就医。

10、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黏液呈脓性的鲜血便。

11、肠套迭:暗红色果酱样大便。

12、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脓血。1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11、哺乳期正确用药感冒、咳嗽、发烧、肺炎、哮喘、中耳炎、拉肚子……妈咪们最怕面对的,就是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生各种各样的病,躲都躲不掉。内服药、外用药、栓制剂、眼药水、耳药水……感谢现代医学的昌明,在医生和药物的帮助下,宝宝能够战胜病魔,减轻病痛,健康地成长起来,但“是药三分毒”妈咪们在面对药物时总是小心谨慎,一面希望宝宝能乖乖吃药,身体快点好起来,一面又担心剂量过大或用药错误而加重了宝宝的病情。是以在给宝宝用药前,妈咪们一定要掌握服用药物方面的知识才行。【案例】怡君家宝宝6个月大,患上了感冒,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开了抗生素类的粉末药,宝宝看着药粉一副不大想吃的样子,怡君就把药粉放进奶粉里,想用牛奶把粉末溶解后再给宝宝吃,没想到溶解后的药都粘到了奶瓶的前端,无法让宝宝吃到嘴里。后来她在医生的建议下用1、2滴水将粉末和成了糊状再给宝宝吃,宝宝很容易就服下去了。【贴心建议】安全给宝宝用药,妈咪首先要养成不知道就多问的好习惯,像怡君那样一旦遇到难题就及时向医生请教。宝宝服用的药物有两种。一是生病时用的杀菌药物,二是缓解病症的药物,可以让身体回复到健康状态,能增加抵抗力并战胜病魔。根据不同的症状,对药物的要求也不同,有的药需要在症状消失后立刻停止使用,有的药需要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药效,还有的药在服用期间要忌口。总之,在用药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妈妈们要养成“勤学多问”的好习惯,在拿到药物时要和医生问明白,一定要先弄懂“这个药是做什么用的”、“用药之后会怎么样”,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正确给宝宝用药有四个要点:1、不要让宝宝依赖药物:药物毕竟是身体外部的化学物质,不是宝宝身体自带的抗体,始终“是药三分毒”,是以尽量要在预防疾病上下功夫,不要让宝宝过多地依赖药物,而是多给他服用营养品,保证宝宝的抵抗力,让宝宝本身的抗体抵抗病魔。2、必须确认药效:很多妈咪自认为曾经有经验,或者曾经到药店里问过就开始乱给宝宝用药,这是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在宝宝服用之前,妈妈要先弄清“这是什么药”“应该如何正确服用”等问题。3、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任何药物只要对症下药、掌握好药量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是以针对婴儿的特点,医生会开最少的药量,但是心急的妈妈常常不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宝宝加大药量,这样不但达不到最佳效果,还会弄巧成拙。下面针对药物的不同特征,全面介绍一下正确的用药方法,新手父母们一定要好好掌握。药粉1、糊状服用法容易吸收是药粉、颗粒、干糖浆等药物的一大优点,而且已经分量包装好的粉末也不会出现用错量的情况,是以新手爸妈们能安心地给宝宝服药,但是粉末不太容易让宝宝吞下肚子,是以在这里推荐给爸妈们糊状服用法。用少量的水把药粉和成糊状后,就可以按处方一次性给宝宝服下,水量通常控制早1、2滴,如果药粉散开,就很难再混合在一起,可以选择较深的容器充分溶解药粉。然后把糊状的药物粘在手指上,贴到宝宝的上颚或嘴的内侧,再给宝宝喝清水、米汤,就可以让宝宝顺利把药服下。2、溶解服用法宝宝一般都不喜欢药粉的苦味,是以可以用少量的水、饮料、流食等混合之后,吸进口服注射器中,再将注射器头部放进宝宝嘴里,轻轻挤压注射栓,药水就可以轻松进入宝宝嗓子内。除了口服注射器外,也可以用滴管代替。但并不是所有的液体和食物都可以混合药物,不能混用的有牛奶、米粥、面条、热开水、矿泉水,牛奶和米粥混合药物之后,宝宝有可能吃不进主食,而药物与热水、食物混合在一起后有可能使要的成分变质。视情况而定能否混用的有果汁、离子饮料、酸奶,味道比较苦的粉末可以混合果汁和酸奶给孩子服用,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点下才可以。可以混用的有温水、果冻、果酱、布丁、冰激凌,最好是用温水混合,如果宝宝特别不爱喝才可考虑用以上食物混合着给他吃。糖浆1、注射剂吸入法

添加了甜味和糖浆的药物很受宝宝的欢迎,但是爸妈们一定要正确控制服用量,是以可以用口服注射器从药瓶中吸入适量糖浆,直接喂给宝宝,只要放到宝宝嘴边,他就能顺利地喝下去。2、圆底碗服用法

如果宝宝不愿意用口服注射器喝,可以把糖浆倒在碗中再给宝宝喝,最好选择碗边薄的圆底碗,这样喝起来方便,又可以避免糖浆残留在碗中。3、汤勺喂药

只有开始吃离乳食或者断奶之后的宝宝才可以用汤勺喂药,药量太大,宝宝不喜欢喝,是以每勺的药量要小。把药汁放到宝宝嘴巴内侧,这样宝宝才能顺利地喝下去。4、含奶嘴服用

先让宝宝吸空奶嘴里的空气,再看准时机把糖浆放入奶嘴里。

药膏1、注意清洁

宝宝患处如果有汗渍和灰尘就会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发生感染,是以在涂抹前,必须把宝宝的患部和妈妈的手指洗干净。最好把应涂抹的量倒在妈妈的手掌中,再给宝宝均匀地涂抹。当用量不够时,切忌用涂抹过患处的手指直接到瓶子里取药,这样很容易滋养细菌。2、药量适当

药膏有软膏和乳液之分,根据不同症状和患病程度,涂抹方法和用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涂抹到宝宝的肌肤能感觉到湿润或者看上去有光泽就可以了,涂抹得太厚很容易粘上灰尘。如果宝宝把药膏擦掉了不需要给宝宝反复涂抹,这样很容易过量产生副作用,尽量涂薄一点,就算药膏被宝宝擦掉了也不用担心,因为涂薄容易吸收。涂薄了就算宝宝不小心舔食了药膏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这对宝宝身体没有太大影响,但药物进到眼睛里有可能会发生炎症,是以爸妈们一定要注意。

耳药水1、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耳药水用于中耳炎和外耳炎,有抗菌剂和类固醇等成分,是以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宝宝使用,不然会出现不良反应。2、常温缓解后使用

耳药水需要用冰箱来保存,但如果从冰箱拿出来后直接给宝宝使用会有不良反应,是以应该在常温下缓解一段时间再使用。3、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耳药水时,一手抓住宝宝的耳垂,将宝宝的耳朵拉开之后再将药水滴入耳孔。患上中耳炎时,药水不能完全滴入耳孔内部的话就可能没有效果,是以一定要把宝宝的耳朵轻轻拉开,确保药水能滴到耳孔里。4、滴完后需确保药液没有流出

为了不让药液从宝宝耳朵里流出,在给宝宝滴完药之后,需要让他保持原来的姿势10分钟,这样才会万无一失。要好动的宝宝安静地待10分钟很难,是以可以选择在他睡着时用药。

眼药水1、用冰箱保存

眼药水很容易变质,是以一定要注意眼药水的清洁卫生,最好使用冰箱来保存。2、最佳滴眼药水的方法

滴眼药水时要以下眼睑为准,让宝宝平躺着,然后用手指拨开宝宝的眼皮,在下眼睑部位滴一滴眼药水。宝宝好动,可以先让宝宝平躺下,用胳膊将他的头部固定住,再用药。最好是选择在宝宝睡着时用药。药量只需一滴,一滴眼药水的药量很多,但真正起作用的却很少,是以即使没有完全滴到宝宝眼睛里,妈妈也没有必要重新再滴一次。3、滴完药水后切勿用手擦拭眼睛

滴完药水后,爸妈要让宝宝闭上眼睛,再用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的眼部,让多余的药水自然溢出。用纸巾——最好是消毒纸巾轻轻擦拭,切忌用手直接擦拭宝宝眼睛,以免有异物或汗液进入并刺激到宝宝眼睛。12、体重健康计划新手爸妈们最关心的就是宝宝的体重了,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每次给宝宝称体重量身高,只要有一点增长,爸妈们都会觉得再苦再累再多付出都是值得的。体重是衡量宝宝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但是宝宝身体的健康不能单凭小称上的数字就得下结论,我们要使用专门的体重指数(儿童BMI)和体重分析系统来判断他是否超重或体重过轻,并以此为标准调节宝宝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本书在以后的几章中,都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发育需要来提供合理的体重健康计划,以供爸妈们参考。【案例】

雅婷做了妈妈后开始每天照顾宝宝的忙碌生活,再加上坚持做瑜伽,身材恢复得很快。宝宝也特别健康,生下来就比较大,胃口也特别好,5个月大时开始吃辅食,8个月完全断奶,结果长到九个月时已经成了个小胖墩,雅婷这时开始着急了,心想:“妈妈身材这么好,宝宝怎么能是个小胖墩呢?我可以减肥,但宝宝还这么小,怎么可能让他减肥!不过这样发展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贴心建议】

儿童BMI曲线有助于父母们区分宝宝成长过程中体重是否正常,给宝宝测量体重时,外表会蒙蔽爸妈们的眼睛,只有让儿科医生参照儿童BMI图的指示,才能得出正确答案。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BMI?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有着不同的体重分级,是以儿童BMI也叫年龄别BMI。根据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就可以计算出BMI,然后按性别划分的儿童BMI百分位数曲线图中找到数据对应的位置,将宝宝的数据与此年龄段的标准作比较就可以判断出宝宝的体重是否正常。计算方式: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即千克/平方米)使用原理:用“百分比”来评判宝宝的BMI,将宝宝的BMI对应某一百分比就意味着有相应比例的同龄同性好的BMI低于这个百分比。比如宝宝对应的儿童BMI百分点是70%,那么,就有70%的同性同龄的宝宝有更小于这个数值的BMI。如果婴儿阶段宝宝看起来肉肉的,但他的BMI曲线处在健康的范围之内,这就不算是超重。儿童BMI分类健康体重:儿童BMI对应的百分位数在5%~85%的范围内。体重不足:儿童BMI对应的百分位数在5%以下的范围内。存在超重风险:儿童BMI对应的百分位数在85%~95%的范围内。超重:儿童BMI对应的百分位数大于95%。虽然儿童BMI曲线不像量体重那么简单易懂,但对于健康的体重是更准确的度量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身体脂肪水平,并且可以监控不同发育阶段过渡期内的体型变化。父母们要做的只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做好饮食和运动计划,帮助宝宝将体重控制在正常、健康的范围内。对于存在超重风险和已经超重的宝宝来说,和雅婷的担忧一样,“减肥”可不是宝宝该做的事情。爸妈们要做的是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在宝宝的发育过程中让BMI值降到正常的范围内。也不需要像成人一样——一个月就能减掉好几斤,而是要做好长期战的准备,边调节饮食,边养成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

0~1岁宝宝饮食计划:

婴儿出生后的体型取决于父母的体型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幼儿时期很难判断宝宝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体型,是以在宝宝应该快速成长的时期没有明显的成长,爸妈们就要观察是否因为疾病或者照料失误而延缓了宝宝成长。从吃离乳食开始,宝宝的体重就会有一定的变化,也就是在6~7个月的时候,体重方面的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在这之前体重没有明显增长的,就需要增加牛奶量;但是在这期间如果把握不好营养管理,使宝宝摄入过多的牛奶和离乳食,反而会出现肥胖问题。

母乳有助于控制宝宝的食欲和身体脂肪的增长,小宝宝的饮食标准也是他需要多少就吃多少,是以母乳喂养能够减少和控制宝宝超重的几率。如果是用配方奶或混合喂养,宝宝感到饱的时候也会自然停下来,父母们此时不要太担心宝宝吃不饱,不能非要他把奶瓶里的最后一滴奶喝完。无论是何种喂养方式,爸妈们都有一个习惯——只要一听见宝宝哭第一反应就是给他喂奶,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辅食开始的时间也不要太早,一般在4~6月时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刚开始别添加太多,更别让他吃得太多,如果宝宝把头从勺子边转开,就说明他已经吃饱了,爸妈们就不要硬逼着他吃完最后一口。

0~1岁宝宝运动计划:

宝宝的小身体要多运动才能长得快,才能保持正常的体型,是以爸妈们要多给宝宝创造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准备一些柔软、安全的玩具给宝宝玩耍。家里可以准备一块厚厚的地毯,让宝宝在上面安全地爬、滚、走、跳。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和爸妈们手拉手做一些运动游戏了,这不但能让宝宝健康成长,更能增进三口之家的感情,让宝宝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成长。第二章幼儿篇1~3岁1、咳嗽

咳嗽是1~3岁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每年的平均次数可达4~6次,在父母的精心照料和及时治疗后,经过一周时间大部分宝宝都会完全康复,但如果病毒的攻击力较强,宝宝抵抗力弱或者父母一时粗心延误了病情,就会出现各种更加让人措手不及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宝宝的健康,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幼儿呼吸道疾病与成人的症状有诸多不同,父母常常按照自己的经验判断宝宝的病情,因此,关注、了解这方面的常识是父母做好宝宝疾病防治的必要育儿常识。【案例】Jean家的宝宝刚满两周岁,虽说已是深秋,但天气不错,Jean决定带着可爱的小宝宝到公园去好好拍些照片。宝宝自然也特别开心,趁妈妈不注意就跑到这跑到那,摸摸这摸摸那,一直咧着嘴笑,Jean趁机抓拍了很多精彩镜头。时间很快过去,傍晚时分,宝宝还是赖在公园里不想走,就多留了一会,结果稍不留神,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开始咳嗽。起先Jean只当是普通着凉,只是给宝宝多加了衣服,让他乖乖在小床上躺着,结果没几天就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Jean开始担心起来,心想儿子不是得了呼吸系统疾病吧?!紫萱家的宝宝同样也是个顽皮的小孩,经常缠着妈妈带他出去散步,天气渐凉,紫萱有些担心宝宝会着凉。果然,一天清晨,起床后宝宝就开始咳嗽了,紫萱赶忙让宝宝吃止咳药,一连吃了几日,宝宝却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赶忙带去医院看医生,经诊断之后,医生却说宝宝患的是气管堵塞而不是咳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专家提议】

夏天和秋天是咳嗽的常发季节。一旦宝宝开始发出轻微的咳嗽声,爸妈就有些担心宝宝是不是生病了。但咳嗽不一定都是病。一般引起咳嗽的原因有正常和非正常两种,父母一定要分辨清楚。

正常原因引起的咳嗽是宝宝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这是他的小身体在自行清理呼吸道。像紫萱家宝宝这种在清晨起床时出现咳嗽的情况,可能只是他在清理积存在呼吸道内的黏液,3岁以下的幼儿生理防御反射能力交差,很可能咳很久都清理不出黏液,而心急的父母不明病因就开始给孩子吃止咳药,导致宝宝呼吸道内的黏液排泄不出来,堵塞气管和支气管,严重了就会导致宝宝窒息。那么爸爸妈妈该怎样预防这种情况呢?很简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在宝宝睡觉时用枕头撑起孩子的后背和头部,就可以避免没有排泄的黏液留在喉咙内。其次要在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让室内的空气流通,宝宝的气管还很脆弱,禁不起烟尘的刺激,爸爸们千万不要在宝宝的面前抽烟,这样不但影响宝宝的呼吸系统健康,更影响其它方面的健康。

非正常原因引起的咳嗽,就是指感冒、支气管炎、咽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在这种情况下才需要打针、吃药。但是孩子咳嗽的原因复杂,很可能会因为用药不当或剂量有误而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是以,孩子一有病就让他吃药还不如加强日常的保健,让宝宝远离病菌的侵害。

就算孩子的好奇心很重,渴望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但在秋冬季气温下降时父母也要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平时需要注意保暖,咳嗽时急速的气流会带走嗓子里的水分,造成缺水,是以要让宝宝多喝水,多吃水果,尽量不要给他们吃过辣、过酸、过冷等刺激性食物。如果宝宝不小心生病了,尽量不要洗澡,因为热水会刺激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喉咙内分泌物的产生。

如果宝宝咳嗽得非常猛烈、咳了很久也没有停止的迹象,那么可能与特性的疾病有关,如果父母能从咳嗽中看出端倪就可以及时判断宝宝的病情,就能及时就医。这里就介绍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以供爸爸妈妈们参考。1、发病突然开始咳嗽:有异物被宝宝吸入气管内(如瓜子、小玩具)、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喉炎咳嗽频率由慢到快: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部受到附近器官的压迫2、咳嗽的时间早上起床后开始经常性的咳嗽:支气管扩张咳嗽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里:被子盖太厚引起干咳、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吃饭时咳嗽:有异物被吸入3、咳嗽性质干咳:异物吸入、刺激性气体吸入、晚上被子盖太多、早期呼吸道感染阵咳:异物吸入、百日咳、哮喘4、咳嗽的声调破竹声:急性喉炎有痰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恢复期伴有哮喘声:哮喘、哮喘性支气管性咳声短促:胸膜炎、肺炎已经影响到胸膜5、痰的颜色浓痰:细菌性感染白色:支气管哮喘、病毒性感染带有血色:百日咳、支气管扩张铁锈色:大叶性肺炎6、咳嗽的症状风热:发烧、口干、鼻塞、黄痰、喉痛燥火:干咳、少痰、嘴唇和咽喉干燥痰湿:痰多且黏稠、咽喉中有呼噜声、胸闷、呼吸短促7、并发症中耳炎:高烧不退(3天以上)、耳朵疼、幼儿烦躁鼻窦炎:流鼻涕超过10天没有停止迹象,鼻涕颜色呈黄绿色并且浓稠,伴随咳嗽、鼻塞、头痛肺炎:高烧不退、咳嗽加速、呼吸急促、没有食欲脑膜炎:呕吐、怕光、持续高烧、颈部僵硬、剧烈头痛、神志不清

一般性的感冒,父母不用急着给宝宝服用抗生素,只需要让他多喝水、注意休息、注意饮食,减少在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出入公共场合的次数,加强身体锻炼,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参加户外运动,尽量避免与已经患病的孩子或大人接触。如果有痰、有鼻涕、鼻塞,可以依照上述不同症状用药物治疗,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若父母能掌握这些基本常识和判断标准,带孩子及时就诊,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宝宝脱离病症的困扰。

除此之外,提高宝宝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强幼儿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也是帮助他远离病毒侵害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母乳喂养

在婴儿时期,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和营养来源。众所周知,乳母能够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因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和乳铁蛋白,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宝宝比不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抗感染能力方面更强。尤其妈妈分娩后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微量元素,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是宝宝天然的“保护盾”。2、锻炼体能

新手爸妈们都知道,宝宝身体好,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强,但是很多父母一到天冷的时候,就把宝宝藏在家里,生怕他出去外面一吹冷风就感冒、咳嗽,这种溺爱的方式其实反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保暖固然重要,但是让宝宝适应寒冷更加重要,只要这样,宝宝自身才能逐步具备提高抵御寒冷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不适合强度太大的锻炼活动,是以爸妈不妨从简单的练习开始,比如冷空气的刺激能够提高宝宝呼吸道的抵抗能力,爸妈们可以在天气渐凉的夜晚开窗睡觉,让宝宝在夜间吸入较冷的新鲜空气,在宝宝适应了开窗睡眠后,可以适当和爸妈来一次户外野营,进一步适应夜间的户外冷空气;除了之外,平时可以用温水洗澡、冷手洗手,并鼓励他在并鼓励他和其它小朋友玩耍、交流,锻炼他的交流能力,从小保持身心健康。这种不适合在太寒冷的天气进行,并且要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做适当调整。3、增加营养

宝宝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或者维生素A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整,宝宝的免疫力可得到明显提高。4、按时打预防针、接种疫苗

这两点都可有效提高幼儿对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力,尤其是传染病流行时期。

即使做了万无一失的预防准备,宝宝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得病,面对宝宝的症状,新手爸妈们常常被折腾的手忙脚乱,夜不能寐,下面就介绍几种帮助宝宝减轻病痛,平息咳嗽的好方法。

1、在宝宝入睡时抬高他的头部

夜间咳嗽严重影响了宝宝的睡眠,但是又很难止住。这是因为宝宝平躺在床上时,鼻腔内的分泌物很容易流到喉咙下面,刺激到宝宝的喉咙,甚至导致喉咙发炎,使得宝宝在夜间的咳嗽加剧。如果宝宝在入睡时咳个不停而且有痰声,可以把他的头部抬高,减少鼻腔分泌物流到喉部下方,咳嗽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除此之外,还需要隔一段时间就查看、调整一下宝宝的睡姿,虽然这样爸妈很辛苦,但对于疼惜宝宝的父母来说,只要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宝宝病痛,再辛苦也是值得的。2、保持湿度

咳嗽多发于干燥的季节,空气中浮尘数量较大,这些夹杂着病菌的小尘埃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助长宝宝体内病毒和细菌的增长,而日本医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潮湿的空气可以帮助宝宝清除肺部黏液;并且,如果宝宝咳嗽的是由于流感引起的,当环境湿度高于50%时,流感病毒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10小时,是以在宝宝患病期间,可以在家中使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的湿度,就可以缓解宝宝咳嗽了。除此之外,宝宝也需要多喝温水,以缓解咽部和肺部的不适。当严重时,也可以让宝宝蒸5分钟桑拿,同样可以起到很有效的缓解作用。3、注意保暖

如果宝宝的咳嗽是因为受寒、伤风引起的,在患病初期要注意给孩子保暖,除了室内温度需要保持在20℃左右之外,还可以采取局部保暖法减轻病症——肺部和咽部是两个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爸妈可以用热水袋或者热毛巾,不断热敷宝宝的肺部,这样可以驱走寒气,很快止咳。温度最好保持在40℃,不宜过热,以免烫着宝宝。咽部可以用热饮和热流食保温,如温开水、温奶、温米汤,或者刺激性较小的果汁,给宝宝喝之前,爸妈最好亲自试一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从而更加刺激咽部,这些热饮、热流食同时也可以清除宝宝的黏痰,缓解呼吸道粘膜的紧张,让宝宝不费力地咳出痰液。

4、咳嗽药不能乱吃

咳嗽只是一种病症的统称,其实其中有很多不同的表现,而在咳嗽药的选择上,要对症下药,而这只有专业医生才能完成。是以宝宝咳嗽的时候父母不能擅自给宝宝服药,只能做一些日常护理,宝宝病情加重时,必须到医院,听从医生的诊断和指导,才可给宝宝吃药。2、发烧

宝宝发高烧也是爸妈们最不想面对的情况,而且爸妈们听说孩子高烧预示着各种各样的疾病,一不小心就会出大问题,尤其在宝宝渡过婴儿期,身体各方面都面临着第一次发育的时候。其实对于宝宝发烧,新手爸妈们不必过分紧张,只要按照这里的贴心建议进行护理,注意观察宝宝的活动、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严重时及时就医,就可以避免很多突发情况。【案例】

欣怡家宝宝有些发低烧,保险期间,她将宝宝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不要紧,只是有些着凉,回家注意休息,配合一些降温措施便可痊愈。于是欣怡回家后用温水给宝宝擦浴,并且使用物理降温法,将冰袋敷在宝宝颈部两侧,到了晚上,宝宝就顺利退烧了。【贴心建议】

宝宝发烧一般都会伴随一些症状,这里就介绍一些伴随症状,新手爸妈们可以以此判断是否需要及时就医。1、眼屎多

宝宝在发烧的同时出现严重的白眼球出血。眼屎增多,可能是咽喉结膜热或麻疹,需要及时就医。2、摸耳朵

宝宝在发烧时经常摸耳朵,晃动小脑袋,并且一直高烧不退,在床单或枕套上发现耳朵遗液,可能是患了中耳炎,需要带去医院检查。3、出疹子

在宝宝发烧时要及时检查宝宝的身体有没有出疹,因为有的疾病会在发烧2~3天后出疹——但比如水痘之类的也会在发烧之前就会出疹,如果有着疹子,就需要到医院确诊。4、脸色白、哭声弱

脸色苍白、哭声很弱、全身无力都是身体状况极差的表现,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5、肿胀

宝宝的脸颊、耳朵下方出现肿胀现象,可能是患了腮腺炎,需要看医生。除了这两个地方,无论宝宝在发烧时身体哪里肿胀,都需要告知给医生,这都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6、口腔长泡

一般来说,宝宝在发烧时都会口干,但有些疾病在发烧时口腔会长水泡,如果发现宝宝口水变多、反感吃奶、吃饭,那就要检查一下他的口腔,如长有水泡就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已经确诊为发烧,除了对症下药之外,爸妈们还要注意给宝宝降温。1、物理降温法

宝宝发热时可以用温水擦浴,水温保持在33℃~35℃,用温水擦拭前额、四肢、腹沟、股沟和腋下。也可用冰块或毛巾冷敷,将冷毛巾放在颈部两侧、四肢、腹沟、股沟和腋下等大血管集中的部位。2、解热剂

宝宝的精神和食欲都不错时不要忙着用解热剂,一旦体温超过38.5℃,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品的使用说明,主要药量和疗程。如果吃后仍高烧不退,又没有其它伴随症状,可以咨询医生吃两种退烧药。3、多喝水

水在人体内起着调节温度的作用,是以热水可以使体温下降并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如果宝宝不愿意喝,可以在水里加点糖或果汁。4、凉爽的室内温度

家中有空调可以让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之间,夏天可以让孩子吹电扇,但切忌不可对着孩子吹。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并且打冷战,表示他需要温热,可以盖层毯子,但不要盖太多。5、补充营养

发烧时人体的营养和水分会大量流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不利于降温。是以可以让宝宝吃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适当吃些新鲜的水果、如果孩子食欲不振,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输液。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1、送去医院的途中

如果宝宝送去医院前,体温就已经超过38.5℃,可以先吃些退烧药再去医院检查。如果没有达到也不要大意,建议随身携带退烧药和温度计,在路上随时给宝宝测量体温,及时吃退烧药,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在途中高烧惊厥。就诊时间最好在发烧超过24小时后(突发高烧和惊厥除外),太早的话医生是无法检测出宝宝到底是被哪种病菌感染。2、发烧时注意口腔清洁和护理

宝宝发烧时唾液分泌会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减弱,食物的残渣会留在口腔中,细菌繁殖便有可能引起口腔炎等口腔疾病,是以宝宝一定要保持口腔的清洁,可以在早上和晚上用消毒棉签蘸清水擦洗口腔或者用淡盐水漱口。3、肠炎

幼儿的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腹泻,在上一章节里我们介绍了如何从宝宝的便便中判断病症,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针对1~3岁的宝宝,介绍一些对症治疗和对症护理的方法。【案例】

妈妈发现小夕中午喝了一次牛奶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进其它东西,还大便了三次——量不多、呈水样、有少许黏液,呕吐了一次,妈妈赶紧给她测量体温,结果体温已经高到39.5℃。这时小夕的皮肤已经开始干燥,皮肤弹性也变得差了,眼眶略有凹陷,哭的时候没什么眼泪,尿液明显减少,腹部还有一些鼓胀。迅速送入医院治疗后被诊断为急性细菌肠炎伴中度脱水。在医生的治疗下,及时做了处理,第二天病情就得到了控制。【贴心建议】

宝宝腹泻时,不用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先把便便送到医院去检查,同时在家里多多观察宝宝,为宝宝及时充分补水,但有明显症状时,就要及时去看医生,下面就介绍一些宝宝腹泻时新手爸妈们需要注意的事项:1、取便便

当宝宝的便便出现异常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将便便拿到医院化验,让医生确认发病的原因。爸妈们可以用棉签挑起一些便便,放在保鲜膜里包好,在2小时内送到医院化验。2、补充水分

宝宝腹泻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水分,以免引起脱水症,及时补充因腹泻损失的水和电解质。最适合宝宝腹泻时饮用的液体,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盐液”。爸妈们也可以自己制作“米汤口服液”:米汤500毫升,白糖10克,食盐1.75克(一咖啡勺),按4小时内每公斤体重服用20~40毫升的标准,让宝宝随时地补充水分。3、避免小皮肤溃烂

宝宝排便次数变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和粘膜就容易发生损伤,是以护理时要注意肛门附近,洗小屁股是动作要轻,切莫用大力擦拭,清洗后可以涂抹油脂类的药膏,以防止红臀,减轻宝宝的不适感,并且要及时换尿布,以免便便粘在尿布上和皮肤发生摩擦,出现皮肤溃破的现象。4、饭不能不吃

很多家长以为在宝宝拉肚子的时候不应该给他吃饭,不然会刺激肠胃,越拉越厉害,其实不然,用饥饿法来治疗拉肚子是不对的。长时间不吃东西,会让宝宝的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足,不但不利于病情好转,还有可能造成反复感染,形成“腹泻——营养不良——腹泻”的恶性循环。宝宝腹泻时应该给他吃一些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粥、面汤,但每次不宜进食过多,如果宝宝喊饿,可以多吃几次。5、多吃含有益生菌的食物

双歧杆菌等细菌能够帮助腹泻的宝宝维持肠道内的细菌平衡,酸奶或其它含菌食物中都有大量的双歧杆菌,是以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每天喝一杯酸奶。6、保持室内和食物的卫生

宝宝爱闹,好奇心重,是以很多肠道疾病都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造成的。是以在腹泻期间要保持室内卫生,避免让宝宝接触不干净的食物和玩具。7、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带去医院治疗(1) 脱水症状:全身乏力、反应迟钝,脸色和表情出现异常,半日以上不能进水,小便变少,眼睛凹陷,嘴唇干裂起皮。(2) 呕吐:在腹泻时呕吐需要和将呕吐物和便便一起带去医院化验。(3) 发烧: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5℃,吃了退烧药也不见好,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