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23:22:1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

2008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10×3分=30分)

1货币数量论

2康多塞悖论

3收入效应

4自由意志主义

5价格歧视

6公地悲剧

7效率工资

8古典二分法

9道德风险

10自动稳定器

二、简答题(8×8分=64分)

1基于供求定理,分析控制烟草的公共政策选择。

2为什么多次博弈可以有效解决囚徒困境。

3您如何评价“美国产业工人失业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了过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一观点。

4传统的成本-收益方式在分析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

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供给曲线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6试比较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两种政策:实物转移支付与现金转移支付。

7简述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什么样的问题。

8简要区分GDP平减指数与CPI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三、实证分析题(20分)

2007年年初,中国政府首次实行年收入12完全以上个人报税制度,全国共有近163万个年所得12万以上个人进行了纳税申报,与税务机关测算的应申报人数相差7万,试对这种制度及其实施结果作出分析。

四、论述题(共36分)

1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货膨胀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本支出?

2什么是财政政策,如何衡量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程度?

3试述政府决策者如何有效提高生活水平?这些政策有什么缺点吗?

2009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公地悲剧

2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3帕累托最优状态

4奥肯定律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二、简答题(5×10分=50分)

1简要说明垄断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引起市场失灵?

3试述经济中自动稳定器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4试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及矫正外部性的政策。

5在什么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够和为什么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

三、论述题(3×20分=60分)

1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请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并结合经济增长实际,论述加大教育投入和企业研发投资的必要性。

2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试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1)为什么环境污染不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2)分析和比较一下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A.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

B.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

C.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

3某人想买一辆车,但是预算状况决定了只能考虑旧车市场,他对旧车市场不了解,于是咨询了几个朋友。一个说“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一个说“买最便宜的车”;一个说“买旧车就等于花钱买问题”。请问你如何分析此问题,并能给这个人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计算题(20分)

一个大学生即将参加三门功课的期末考试,他能够用来复习功课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又设每门功课的复习时间和相应会取得的成绩如下表:

请问:为使这三门课的成绩总分最高,他应该怎样分配复习时间?此时总分是多少?

2010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从而使私人支出减少,特别是投资支出时,就发生了挤出的情况。

图1 挤出效应

如图1所示,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

2GDP平减指数

答:GDP平减(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平减(折算)指数公式为: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3公地的悲剧

答:公共资源是指所有权是大家的、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属却比较模糊的那类资源。例如,江河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等。

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不同,它在消费上没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不具有排他性说明某人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不能阻止别人对于该资源的消费;具有竞争性说明任何人对资源的使用会减少他人消费的数量,尤其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很大。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会使得资源被过度消耗、破坏,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对于公地的悲剧,其解决方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限制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如采取限制公地上放牧的牲畜数量等措施。

4货币数量论

答:货币数量论是一种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理论。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

5浮动汇率

答:浮动汇率是指在纸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外币值,依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对汇率的波动幅度不予固定。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其中,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是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6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答: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表示需求交叉XY弹性系数,用∆Q表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表示相关商品YXY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叉弹性公式为:e=(∆Q/∆P)·XYXY(P/Q)。YX

利用需求交叉弹性可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表明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表明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表明这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7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使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结构性失业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两者并存,但不匹配。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和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由于它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随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对失业影响也在增加。

在宏观经济学界,对结构性失业还存在另一种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通过劳动者相对工资的调整,可以反映出引起劳动力需求结构性失调的根本性需求变化,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因而结构性失业不可能长期存在。他们还认为,自然失业率包含一种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来自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特征以及社会和法律的障碍,因此他们认为,失业和空缺的并存与结构性失业无关。

8自然垄断

答:自然垄断指因产业发展的自然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状态。一方面,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很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另一方面,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②资本回报率管制。这些政府管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自然垄断带来的低效率。

9康多塞悖论

答:康多塞悖论指18世纪法国政治理论家科思·康多塞提出的“多数规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的悖论。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以个人选择为基础,强调基于个人理性和目标最大化的个人选择行为。当涉及到社会选择(或集体选择)时,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个人的最优选择能否或如何转化为社会的最优选择?传统理论认为,如果某种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优的,那么它对社会也是最优的,这实际是遵循“一致同意原则”行事。但人们发现,一致同意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存在内在的逻辑不一致性。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不用“一致同意原则”,而用“多数原则”来实现个人选择到社会选择的转换,即通过投票来保证社会选择符合多数人的利益。然而,多数原则本身也存在问题,此即“康多塞悖论”。

10索洛增长模型

答:索洛增长模型又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是索洛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在稳定状态下,人均收入增长率仅仅由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决定,这就打破了一直为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论,向人们展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从支出的角度来看,GDP由哪些部分构成?并解释各部分的内容。(8分)

答:支出法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从支出的角度计算的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即GDP=C+I+G+(X-M)。(1)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2)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3)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

2根据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如何影响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8分)

答:债务筹资是政府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和外国举债。国民储蓄S=Y-C-G=(Y-C-T)+(T-G)。Y-C-T是私人储蓄,T-G是公共储蓄。

公共储蓄是税收和政府购买之差(T-G),减税使得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所以用债务筹资的减税会使公共储蓄减少。

私人储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之差,即Y-T-C=Y-C,d减税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据传统的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之间,所以消费和私人储蓄都增加了。

因为消费增加了,所以私人储蓄的增加额小于减税额。国民储蓄是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之和,由于公共储蓄下降额大于私人储蓄增加额,所以国民储蓄减少了。

3您如何评价“美国产业工人失业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了过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一观点?(8分)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美国产业工人失业的原因并不是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了过多的商品和服务,理由如下:(1)国际产业分工决定国际就业结构和国际贸易,贸易盈余未必能创造就业,贸易赤字也不会损毁任何人的工作机会,中美贸易失衡没有给美国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不是造成美国失业的直接因素。美国产业工人失业的实际原因在于:

①美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美国为优化利用全球资源和提高竞争力,加速了业务外移和外包的步伐,加上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鼓励消费措施,促使来自新兴国家物美价廉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美国。而在美国国内,却缺乏有足够规模的新兴产业来吸收那些被削减下来的工人,结构性失业出现。

②房地产泡沫造成的连锁反应造成周期性失业,使其失业率上升。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美国房地产业曾一度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场所,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就业岗位锐减,失业率随之上升。此外,信息化和全球化也促使企业减少岗位,削减人员。(2)事实表明,中国和美国的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据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有400万到800万个就业机会和中美贸易密切相关。因而中国向美国出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有利于增加美国的就业岗位,而不是相反。

综上所述,这一观点在理论上站不住脚,也不符合事实。美国产业工人失业的根源不在于中国因素,而是有着内在深层次的复杂原因。

4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什么样的问题?(8分)

答: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即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易导致以下几个问题:(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3)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5很多中国的大城市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种措施:(1)对消费者剩余有什么影响?(2分)(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影响?(3分)(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3分)

答:可利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以得到缓解或消除。如图2所示,初始价格为P,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价格0增加到P后,供需均衡,解决了用水紧张的问题。e

图2 提高水价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消费者剩余减少。自来水的价格提高后,消费者的对水的消费数量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的面积会缩小。(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水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如,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如果城市居民名义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可以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6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何决定每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8分)

答:作为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它决定每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在于这种要素能为它带来多大利润。

比如说,多使用一单位额外的劳动会导致产出和收益增加,企业将这额外的收入与更高的工资账单带来的额外成本做比较。企业的额外的收入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MP)和产品的价格P。增加一L单位劳动导致的产出增加量就是MP,其价格就是P。因此,额外的L收入就是P×MP。多雇佣一单位劳动的成本是工资W。使用劳动量的L决策就取决于以下式子:利润的变动=收入变动-成本变动=(P×MP)-W。L

若多雇佣一单位劳动时增加的收入(P×MP)超过了增加的成L本W,则利润就增加了。只要企业每多购买一单位的要素(比如劳动)带来的利润为正,企业将继续购买这种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

但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效应。即企业继续购买更多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递减,直到企业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要素的成本与其产出相等,即该单位要素所带来的利润为零时,企业将不再购买该要素,因为继续购买将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企业购买的某要素的边际利润等于零时,企业不再购买该要素。

7当政府增加税收时,消费、投资和利率发生什么变动?(8分)

答:政府增加税收,使消费减少、投资增加、实际利率降低。分析如下:

政府增加税收减少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消费的减少额等于税收的增加额乘以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对消费的挤出就越大。

如图3所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E,此时利率为r,产出为0Y。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即实行了紧缩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左移动,0由IS移动到IS,与原LM曲线相交,使得利率由r降为r,产出由Y1010减少到Y。利率的降低会刺激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增税会减少1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需求,从而降低消费。因此,政府增税导致消费减少,实际利率降低和投资增加。

图3 增加税收的影响

8传统的成本-收益方式在分析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8分)

答:(1)成本-收益分析是用来评估经济项目或非经济项目的。它首先估计一个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公共物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加以讨论。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2)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非常困难,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一种公共物品,没有判断这种公共物品价值的价格。他们对一种公共物品的评价依赖于他们所面临的激励,那些受益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的利益的激励,而那些受害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成本的激励。具体而言,传统的成本-收益方式在分析公共物品的决策会遇到以下障碍:

①基础数据不足。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无论是成本计算还是收益计算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但由于获得基础数据的途径相对较少,导致基础数据资料还非常匮乏,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②公众意识比较薄弱。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往往需要通过公众的支付意愿来衡量收益,通常采用意愿调查法。但成本-收益分析的开展存在一定局限,特别是采用支付意愿来测评公共物品的价值,很可能因为公众轻视这些问题,而最终得到高估或低估的结果,导致评估的结果无法真实代表消费者意愿,从而影响成本-收益分析的最终结果。

③缺乏规范完整的配套方法。由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应用往往需要其他规范方法的配合,而决策过程缺乏这一系列的规范方法,使得成本-收益分析“孤掌难鸣”。即使公共物品决策将成本收益分析作为分析工具,由于缺乏这样或那样的配套方法,导致分析过程困难重重。

④市场体制的缺失。公共物品领域常常存在没有市场价格的物品,比如某些环境生态影响,对这些物品的定价有些情况下是非常必须的,如某种环境生态收益对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起到“扭亏为盈”的作用。最好的定价方法是构造一个好的市场,也就是产权明晰、竞争充分、信息完备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下,某些公共物品可以获得一种价格,这种价格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相关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应用到成本-收益分析中。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具备完备的条件。以排污市场的建立为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该市场的建立不尽如意,因此成本-收益分析也无法通过该市场来测度污染排放的货币价值。

9请指出通货膨胀成本的各种形式,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8分)

答:通货膨胀根据是否预期到,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可能存在的社会成本有: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成本、税收扭曲成本、人们生活普遍不方便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和损害了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的利益。通货膨胀成本按重要程度排列如下:(1)鞋底成本:也称为皮鞋成本。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增加又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如果人们都减少了所持有的货币余额,他们就必然更频繁地跑到银行去取款。这种来自减少货币持有量的不方便以及所花费的时间就是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因为更经常地去银行使皮鞋磨损得更快。(2)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而改变物价是有成本的。比如,它要求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这些成本等称为菜单成本,因为通货膨胀率越高,餐馆越要经常地印刷新菜单。(3)相对价格变动成本: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的改变物价,因此,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物价的变动越大。而自由市场经济是依赖相对价格体系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通货膨胀会引起资源配置中的微观经济无效率。(4)税收扭曲成本: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及公司所得税负担。(5)变动的价格水平造成的人们生活普遍不方便的成本:在一个物价水平不断变动的世界中,人们生活不方便。货币是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尺度的长度也一直在变动,从而货币作为衡量指标的作用就会减小。(6)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任意地在个体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比如,如果通货膨胀高于预期,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而且,依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因为他们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商品了。

10为什么现实中实际工资可能处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之上呢?(8分)

答:实际工资可能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最低工资法、工会垄断势力和效率工资。(1)当最低工资法阻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就会造成工资刚性。尽管大多数工人被支付高于最低水平的工资,但对一些工人,尤其是对那些不熟练工人和缺乏经验的工人来说,最低工资使他们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因此,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需求的劳动量而导致工人的超额供给,由此产生失业。(2)工会的垄断势力会导致工资刚性。工会工人的工资并不是由供求均衡决定的,而是由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经理之间的集体议价决定的。通常是最终的协议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并允许企业决定雇佣多少工人。结果是所雇佣的工人数量减少了,就业率下降了,而结构性失业增加了。(3)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可以使工人更有效率。即使削减工资减少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它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生产率和企业利润。因此,企业可能会使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

因此,这三个原因的存在,使得实际工资可能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水平之上。

三、案例分析(20分)

2009年5月19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通知声称:为了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按《政府采购法》有关要求,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买断“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由图像过滤软件“绿坝”和文字过滤软件“花季护航”,组合成“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下简称“绿坝”)产品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通知要求2009年7月1日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以及进口计算机在国内销售前都应预装“绿坝”最新适用版本。工信部同时要求企业定期上报预装情况。2010年起,每年2月底之前上报上一年度数据。工信部说“对于逾期未预装、不按时上报、虚假上报和拒不上报的,将责令其限期补报或改正。”该软件一年的使用费为4179万元。这一通知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议。

对于政府的这一行为,请您运用相关理论给出您的评价。

答:(1)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非排他性是指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非竞争性是指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费用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生产者提供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私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2)绿坝过滤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如果让企业自行安装,则由于绿坝的费用问题,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可能会少支付或者不愿意支付使用费用,从而使得绿坝的供给和使用量十分有限,难以发挥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的目的。因此,绿坝这一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才能解决市场供给不足或零供给的问题。(3)政府强制要求安装绿坝软件,利用巨额财政买断绿坝使用权供全社会免费使用,能够有效解决供给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从而有利于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减少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

但这一举措并不能确保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实现,企业和家庭可能不会如实安装,即便各个企业或家庭都按要求安装了绿坝软件,但由于该软件可能带来的不便(定期统计和上报),企业和家庭有卸载的激励,因而这一政策可能大打折扣。此外,政府强制要求安装绿坝软件,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会对正常的市场交易带来破坏,降低市场效率。

因此,安装绿坝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实施有难度,且维持绿坝免费使用每年的巨额财政问题,都会使这一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这一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不能仅仅靠一款软件,还得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

四、论述题(20分)

一国如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您如何评价这些政策?

答:(1)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调控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决策。财政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增加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减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增税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前者一般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金率。

③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例如,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一种组合,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第二种组合,用紧缩货币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可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用第四种组合,用扩张财政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如表1所示。表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2)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防过热、防通胀”完善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①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基本停止央票的发行,这意味着社会的总通货增加,能够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实行了多次连续强烈的降息,目的均在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扩张的财政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4万亿的财政支出目的就是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弥补国外市场的疲软。税收政策上,改革增值税,适当增加出口退税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增加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增加消费。

③稳定的汇率政策:人民币过快升值会给一些外向型企业以致命的打击,不利于出口。因此,在金融危机下,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是较为正确的选择。(3)对中国应对金融危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评价

①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时有效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短期来看,对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减缓经济下滑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和复苏。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扩张内需等措施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的早日复苏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②但另一方面,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带来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会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问题,也会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埋下诸多隐患;同时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滞后性,刺激经济的措施在长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2011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需求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2拉弗曲线

答:拉弗曲线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首创,表达的是供给学派关于税收的思想,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图1 拉弗曲线

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为:在原点处税率为零时,将没有税收收入;随着税率增加,税收收入达到最高额;当税率为100%时,没有人愿意去工作,所以也没有税收收入,因此拉弗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形。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超过图1中C点时,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就必须降低税率。

3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由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科斯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4吉芬物品

答: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这种需求量与物品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为“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与价格之间呈正向变化的特殊的低档物品。如图2所示,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图2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人力资本

答:人力资本指在一国居民的教育与技术上的投资。人力资本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而对其进行的投资。人力资本的增长,特别是教育投资的增长,是过去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源泉之一。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包括对正规学校教育、电视教育、职前培训、在职训练、农业技能推广、成人识字,基本技能短期培训、职业市场信息传播、职业研究、营养卫生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投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什么是“谷贱伤农”。

答:(1)“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收获的粮食数量增加,但是卖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程度,最终使得农民收入减少。(2)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图3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如图3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下降为P。由于农产品12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EQ和111OPEQ的面积之差。222

22010年各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已公布,全日制就业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为600元(青海)至1120元(上海)。政府为什么要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答:(1)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而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2)如果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高于现行的均衡工资,在较高的最低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会超过劳动需求。如图4所示,按竞争性工_资w,就业量为L;按最低工资w,就业量为L。当然,由于各地政ccmv府调高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仍比较低,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因此有利于提高基层低收入者的劳动收入。

图4 最低工资标准(3)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个人、国家、企业都有好处。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高被雇用的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热情;对于国家而言,此举措的一大意义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对于企业来言,生产成本的上升会迫使企业向更有技术含量的领域转型。

3为什么在多次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参与者可能达到合作的结果?

答:(1)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具体情况如下:甲、乙两个被怀疑为合谋偷窃的嫌疑犯被警方抓获,但警方对他们偷窃的证据并不充分。他们每一个人都被单独囚禁,并单独进行审讯,即双方无法互通信息。警方向这两个嫌疑犯交待的量刑原则是: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者从宽处理,判刑1年;不坦白者从重处理,判刑7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则每人都各判刑5年。如果两个都不坦白,则警方由于证据不足,只能对每个人各判刑2年。表1的支付矩阵描述了这一博弈。表中的报酬均为负数,以表示判刑的年数。表1 囚徒困境

如果囚徒A不坦白,他就冒着被囚徒B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怎么选择,囚徒B坦白总是最优方案。同样,囚徒A坦白也总是最优方案。总之,可以看出,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不坦白收益高,但从两人的支付总和来看,双方都不坦白的收益是最高的。因此,囚徒困境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2)如果多次进行囚徒困境博弈,即博弈是无限期重复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将是合作均衡。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徒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所以当博弈方认为他们将在未来的时期无限重复他们的博弈时,来自合作的长期收入将超过不合作的短期收获,“以牙还牙”策略在无限重复的博弈中鼓励合作,它是合理的。因此,在多次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参与者可能达到合作的结果。

三、论述题(2小题,共35分)

1为什么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5分)

答: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的形式,但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政府政策可以潜在地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增进经济福利。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只有产权得到保护,市场才能运行。产权不明晰导致外部性,造成福利损失。(2)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①市场不能实现效率目标。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现在的经济体制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成本的经典例子是污染。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它是指单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一个小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那么这口井的所有者就不会受到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约束个人的利己。在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②市场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它人愿意购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其报酬,但不能保证公平的分配给予。政府采取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可以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是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的。

2论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20分)

答:在短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这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现在研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意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图5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普遍认为,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此时,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12009年11月19日,发改委宣布,自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解读这些信息中的经济学原理。

答:发改委提高非居民用电且暂不调整居民用电,以及未来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制收费体现了价格歧视原理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根据价格歧视的程度和方法不同,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1)发改委规定对非居民用电每度提价,但对居民用电暂不提价,这一措施属于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原则为:P/P=(1-1/E)/(1-1/E)。1212

即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厂商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制定较低的产品价格。实际上,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是有利于垄断者获得更大的利润的。

相对于居民用电而言,非居民用电量大且对电价富有弹性,因此,通过对弹性原理的逆向运用,提高非居民用电的价格能够较为有效的减少非居民用电的数量,从而起到限制用电,节能减排的目的。(2)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这属于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①阶梯式递增电价是指对不同的用电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用电量越高的数量段价格越高,这样可以将消费者剩余更多的转向生产者,提供居民大量用电的使用费用,从而约束居民无限制用电,培养居民节约用电,节能减排的习惯。

②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有以下几点好处:既可使居民电价能够逐步反映合理的供电成本,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保障大多数居民用电价格基本稳定。

2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2009年、2010年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下表是历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政策及其目标。

请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因此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税收。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政策等。(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在货币政策方面,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3)使用政策组合

政府和中央银行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例如,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用紧缩货币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可用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用第四种组合,用扩张财政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情况可用表2表示。表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1997年,亚洲危机发生之后,经济出现萧条的迹象,而当时不存在通货膨胀过高的现象,所以中央银行采取适当货币供给量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到20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继续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程度,所以政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货币来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

在考虑如何混合使用两种政策时,不仅要看当时的经济形势,还要考虑政治上的需要。这是因为,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增加总需求,但不同政策的后果可以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使GDP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正因为不同政策措施会对GDP的组成比例(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在GDP中的构成比例)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不同人群的利益,因此,政府在作出混合使用各种政策的决策时,必须考虑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群的利益如何协调的问题。

2012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补偿性工资差别

答: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由于某些工作可能具有一些令人讨厌的特征,雇主通常需要向工人支付一个工资补偿。补偿性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恶劣的劳动或工作条件及伤害危险,如苦、脏、累、险等等;②职业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③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2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k=∆y/∆i=1/(1-β),即k=1/ii(1-MPC)=1/MPS。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k=1/i(1-β);征收比例税时,k=1/[1-β(1-t)]。i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

3政府购买

答: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政府购买是通过雇请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的救济金,不是因为这些人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而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要靠救济生活。

4自然垄断

答:自然垄断指因产业发展的自然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状态。一方面,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很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另一方面,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