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01:46:33

点击下载

作者:井底望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块链金融

区块链金融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区块链金融作者:井底望天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ISBN:9787508669045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区块链正催生自金融时代的到来

区块链技术在整个金融业的创新应用,仍然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随着区块链实践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势必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金融时代——自金融。

在我国400年的金融历史进程中,现代金融是由间接金融模式和直接金融模式构成的。间接金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介机构来提供金融服务,所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也以此为标准来建设。比如以信贷为核心的银行业就是典型的间接金融模式,客户A对客户B进行跨区域、跨银行转账汇款操作,当这笔交易的传输服务协议从发送行柜台转递给银行后台系统时,经过了至少3个工作时长的审核操作,甚至更长时间。通过发送行审核流程后,由发送行后台系统将协议转至中国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银联等具备支付清算权限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对A、B对应的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的清分、清算和结算等账务记录和账户管理操作。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客户A、客户B一直依托于发送行、接收行、央行清算系统或银联等金融中介机构,因此,这是典型的间接金融模式。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中,若是从是否创造货币的角度来进行判断的话,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并未创造或新增货币,可将其称为直接金融。不同于间接金融模式,直接金融模式是资金盈余机构通过与资金需求机构签订协议,或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机构使用。直接金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游资,通过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金融工具,直接将存量资金投资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直接金融模式的双方主体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比市场中一般的信贷产品收益高;对于筹资者来说,相比银行借贷,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大大降低了。然而,直接金融仍然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技术不对称和虚假交易等问题,伴随着交易真实性、准确性和不可逆性的需求日益旺盛,区块链技术使自金融时代的诞生成为可能。

众所周知,区块链是比特币(Bitcoin)的底层技术,人们对区块链的初步认识来自2014年10月大英图书馆的一次技术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中,经过研究比特币的现状和未来,对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自此,区块链技术开始在全球崭露头角。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第一个成功的金融应用,在最高峰时,流通市值高达150亿美元。与此同时,长达七年无专业机构维护从未宕机的现象堪称奇迹。因此,区块链技术安全稳定、不可伪造等特性被国际金融组织广为看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比如数字加密货币、跨境支付、交易所清算结算、智能合约等。

无独有偶,区块链与自金融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从理论上来讲,自金融是具备资产或现金流的个体提供的金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无须信任的人人金融模式。之所以自金融在当前现代社会及经济活动中无法实现,是因为在资金融通过程中,金融中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几乎无可替代。诸如信息传递、交流沟通、交易发生、交易确认、账户管理、账务记录、支付结算、清分清算、资金转移等一系列活动中,政府监管部门、公证机构、银行、托管机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中介机构通过创造信任关系来支撑整个金融系统的有效运转,中心化、中介化逐渐演变为当代金融体系的运行方式。然而,金融中介机构的信息处理仍然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并且交易信息需要多个中介来进行传递,从而使得交易信息的出错率高、效率低下。区块链是基于共识机制构建的分布式共享数据解决方案,具有分中心化、去中介化、无须信任、集中维护、不可篡改、安全透明、匿名可追溯和交易留痕等优点,可以有效地以集体方式运转,绕开诸多中介,降低交易和时间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快速地为交易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真正实现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无中介管理的自主运行系统,区块链创造的交易环境,降低了现有金融技术条件下的中心化系统管理与维护成本,提高了金融业体系的经济效益。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逐步从理论探讨走向应用实践,诸如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代理投票、股权众筹、保险经纪、跨境交易、证券交易、登记结算、数字票据和信贷融资等方面的应用过程,是金融脱媒脱介的过程,也是金融弱中心化、强交互信任的过程,从而实现自动化金融。具体而言,在这个转化升级的过程中,当前金融体系的间接金融将转化为直接金融,封闭式金融转化为开放式金融,小众金融转化为普惠金融,审慎监管金融转化为高度自治金融,最终实现共享经济和自金融的理想状态。

在不久的将来,当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日益普及时,金融调控的组织架构将面临一轮深刻的调整。从宏观经济视角看,在自金融时代,当区块链构建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及附属基础设施时,货币创造机制或许会被改变。货币的内涵是否还是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商业经济需求是创造货币还是创造商业信用,央行的职能将如何重新界定,都将演变为这一时代的全新命题。从微观经济视角看,在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冲击下,区块链技术应用有望将金融和商业有机融合,势必将超越当前分业与混业金融的界限。

总而言之,区块链尚未确立成熟的技术平台方案,净额结算、事后追索、容量可扩展和隐私保护等技术难题还有待解决,并且,大规模的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重新构建IT(信息技术)架构和再造金融业务流程。不仅如此,监管机制和金融机构本体对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接受态度同等重要。但区块链代码开源开放、无地域限制的优势会使整个世界网络格局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互联互通,为全球化的普惠金融和自金融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相信在将来,帮助我们实现全球化自金融的不是英语,而是代表自动化二进制语言的区块链。曹彤2016年10月8日作于贵州互联网金融特区6层区块链金融办公室第一章区块链金融演绎历程

在2016年,走进任何一家书店,无论店面大小或地理位置,你几乎有90%以上的概率在最显眼的“热销榜”上看到不止一本封面上印着“区块链”三个字的畅销作品,封面上的内容描述更是包罗万象,令人眼花缭乱。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从银行、保险、证券,到产权登记、证明公证,再到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等。其中,金融领域是广为应用的领域。众所周知,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方案,采用去信任及分中心的方式,实现某个可靠数据库的集体维护。区块链金融自然就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技术应用。从2009年初无人问津的比特币到2015年随处可见的区块链,仅仅经过了7年的时间。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不禁令人感叹:“难道区块链是万能的‘神药’吗?!”这种情形难免会让人想起曾经的“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点对点”(P2P)、“线上到线下”(O2O)等,这些“热词”在刚出现时被高高捧起,风光一时无两。然而登高跌重,很快又被狠狠摔下,严重的标签化使它们失去了潜力。区块链会是下一个“被玩坏”的标签,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谈,还是会发展成为真正的产业,如同当下多方所寄予厚望的那样,创造市场和社会价值呢?让我们追本溯源,从人类记账史开始解读,再广而深地分析当下,最后大胆地发掘未来,深入探索区块链这一尚处于萌芽时期的技术所具备的里程碑式的,甚至有可能颠覆世界的无限潜能。1.1人类记账演变

区块链毫无疑问是一个“21世纪现象”,堪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概念之一,但要想理解它的诞生原因,却必须回首原始社会,从人类金融行为的起源时期说起。在本节中,我们将一起回顾会计记账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史,先了解史前时期的原始计量、记录方法,再探索单式、复式记账法的发展历程,最后回到现在的金融世界,见证商业行为模式的改变如何引发记账方法的变革,新的记账方法又是如何持续推动商业模式进步的。1.1.1 简单记账

原始的会计萌芽出现在距今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在那之前,组织生产活动、分配、贮备只凭借头脑记数和默算就足够了。然而,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剩余物品出现,原始部落里的经济关系也复杂起来。人类在客观现实的冲击之下,愈发迫切地寻找不局限于头脑的记事载体,以便记录及计量的进行。他们首先发明了简单刻记和直观绘图两种方法。如字面意思,刻记就是刻画符号,而绘图则是我们熟知的岩画,将场景尽可能还原。在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一万年)之后,相当一部分刻画符号已经发展出了较大地域范围内的普遍性,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成套的刻画符号被广泛使用,最具代表性的成套刻画符号的例子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

再后来,记录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绘画或刻画的效率已经跟不上记录需求,家喻户晓的“结绳记事”就出现了。史书上有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结绳记事的实例记载,甚至到现在,在世界上落后的经济区域里,结绳记事都一直沿用。结绳记事不仅简便易行并且应用广泛,更重要的是,它还标志着人类会计史的起源。原始人通过结绳记事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和记录的方式,已表现出后世账簿记录的原理。会计史学家认为,结绳记事对于记录对象、数量变化、最终结果等都形成了确定的表现方式,几乎可以认为它明确了某种“账目”的几大要素,为此后人类会计思想、会计实践的演进和发展构成了重要基础。

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文字出现了,这大大开拓了人类的各种记录能力。同时,畜牧业以及农业的生产发展水平空前强大,已经有相当可观的富余畜禽以及粮食数量,金属冶炼事业以及制陶手工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手工业、农业以及畜牧业分工也在逐步扩大……以上所述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致使越发复杂的交换关系出现,不单单是不同氏族部落间的频繁交换,家族之间甚至是生产者之间也在发生交易行为,交换行为也渐渐突破地域局限在更大范围内发生。这些情况对经济事项的计量与记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能反映静态、比较简单经济事项的结绳记事法,被随着文字产生的“书契”记录法迅速取代。东汉学者郑玄将《周礼》中所载“书契”一词注解为:“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王朝初期,将书契作为市场上做买卖时曾经广泛使用的券契,是交易的凭证和解决纠纷的依据。

经济类“书契”拥有三大要素:文字、数字、实物计量单位,是为社会所公认的通用记录方法。在使用书契记录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记录规则,收藏保管也和以往不同,不能随心所欲。可见,从此时开始,中国古人们逐渐意识到账目记录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专门的文件来进行管理的趋势开始形成。与此同时,世界主要文明都先后发展形成了文字叙述式的会计记录法,它们具有类似的基本特征:首先,它们详细记录每一笔经济事项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变化的收支项;其次,依照收支事项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形成“流水账”形式;最后,每笔经济事项在账册中的位置是以自然类别而不是以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确定的。1.1.2 单式记账法

包括我国的书契在内的叙述式记账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单式记账法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单式记账法在西汉形成定式,其影响长达数千年之久,到了明代中叶才开始向复式记账法过渡。在国外,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经济繁荣,产品丰富,其单式记账法在当时也处于先进的地位。古希腊的记账系统在公元前5世纪就逐渐形成备忘录、日记账与总账的设置。公元前256年的账簿资料显示,当时的古希腊已经按照业务经营活动设置账户名称了。早在古罗马时期,流水式序时记录中就已经出现了日记账和现金出纳账,按实物品名、货币资金、人名分别设置账户。单式记账法的这些特点与文字叙述式记账法形成了对比,显示着当时的人们越来越将经济事项看作社会活动中单独的一大类,开始系统地以活动的内在联系来记录经济事项。

单式记录的特点在于直入直出,只记录一笔,在会计账簿中只记录主体的方面,不同时登记客体的方面。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决定了需要根据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在会计账簿中采取序时流水式的方法登记。单式簿记不会记录财产的增加和减少,只会记录现金的收付和往来账户,在账期结束时,以期末财产总值减去期初财产总值来计算损益。由于其仅仅反应业务的某个方面,没有涉及所有的经济业务,所以不适用于全面的试算平衡。随着经济行为愈加复杂,单式记账法因为这一巨大软肋的存在而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了向复式记账法的过渡,我国明代中叶的“三脚账”就是这段过渡时期的产物之一。“三脚账”中的“两脚”将非现金交易的转账事项按照“来账”和“去账”两笔对应记录,已经是复式会计记录的雏形了。“三脚”中的另外“一脚”,针对的是现金收付事项,只会记录现金交易中去向或来源的一笔,是单项记录模式。在会计记录符号方面,“三脚账”前后呼应,实行两种模式:“收─来”“付─去”,采用的是双重符号。这样一来,随时汇总核算和清查账目成为可能,损益计算的效率明显提高。“三脚账”为中国固有复式簿记平衡原理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1.1.3 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的过渡,在东西方国家基本同时发生,可见经济的发展、新经营模式以及生产方式的出现,在客观的角度上,不仅要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方法,而且要改变原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得这个方法与会计记账需求相适应。

古代中国的复式记账法的代表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龙门账”,其体现了我国固有复式簿记的萌芽形态,这个双向记账的原理将所有的账目归纳成四个大类,分别是:①进;②缴;③存;④改。基于这四个大类,会划分出很多的小类项目,分类会计对象,分别进行会计科目核算。“进”为入账,“缴”为出账,二者相减差值为净利润;“存”为存款,“该”为欠款,二者相减得到的是净资产。应用“进-缴=存-该”的公式进行双轨计算盈亏和试算平衡,这些均与同一时期发展产生的西式复式簿记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但是,“龙门账”在会计凭证运用、账簿设置、分类分项核算、成本计算以及试算平衡等方法不够科学系统,并且计算烦琐。另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龙门账”还不够成熟。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四脚账”在“三脚账”和“龙门账”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四脚账”的主要进步之一在于它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账簿组织,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①证;②表;③账。不仅如此,明细核算和总括核算也包含在这个体系之内,值得一提的是,盈亏计算和平衡勾稽账目相互独立而又可以相互对比,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账法。“四脚账”的核心部分是将“纲头”,即会计核算项目,作为分户核算的标准。如果依据会计事项的性质以及会计对象的特点来划分,可以把“纲头”分为两个大类:“人名纲头”和“物名、损益纲头”。一方面,针对往来转账事项,设置一个“人名纲头”,在总簿中根据人名或者行号分户核算。这和西式簿记中的“人名账户”一致。另一个方面,“物名、损益纲头”,通俗地称为“集”或“项”,这个是为了反映费用的开销、资产的变化、盈亏等。为反映商业购销活动,通常按商品大类设置“集”,对于费用开支设有“费用集”,对于其他财产类一般设家具集或房产集,针对损益类,则一般设盈余集、损失集。上述描述的各个“集”构成了一个核算体系,这个体系比较科学系统。不仅可以集中系统地反映商品的进、销、存三种情况,而且方便分类计算,核实各种商品的销售毛利,在进、销货总簿中基于商品大类采用分户核算。再者,“四脚账”利用人名纲头和物名,可以很好地将企业的资产、债权、损益等项目区分开。这种记账方式具有很多方面的好处,例如:①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②从静态的角度考察企业财产物质的变更。“四脚账”完全遵循相关经济业务所引发的资金流动方向来记录相关账页方向的选择,账页的上方记录资金来源的方向,收方:账页的下方记录资金的终极去向,付方。在期末的时候,采用四柱结算法来计算本期现金的结存,通常情况下在账簿的尾端按照“原”“合”“出”“存”来展示各自的数额。同时为了验证“日清簿”中记录的准确性,可以采用不同的平衡公式达到验证的目的。一般来说采用会计体数码记录的现金收付事项,都会采用四柱平衡公式进行验证,平衡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一般来说采用草码所记非现金事项,计算的平衡公式为“来账合计数=去账合计数”。

虽然“四脚账”与西方存在的复式簿记相比较,还有一些问题,例如:①账簿组织不够严密;②没有科学设置会计核算科目;③账页过于简单等。同时四脚账在会计凭证的运用上很低等,处理基本账法比较复杂。但是基于四脚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①结册编制;②成本结转;③盈亏计算;④平账原理运用等,和西式复式簿记方法的精髓是一样的,因此,在我国的会计学界中把“四脚账”称为“中国固有的比较成熟的复式账法”。

在西方世界,从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的过渡发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早在12~13世纪,复式簿记系统就已经出现在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商人和银行家的账簿中,却直到1494年才第一次被系统地介绍和论述。士卢卡o帕乔利是一位意大利数学家和传教士,他于1494年出版了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描述了复式簿记的明显优点,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本著作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从这以后,复式簿记成为全世界商业活动的标准记账方法,而且为除了单纯的账目记录以外的其他金融行为,尤其是会计、审计,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西方复式簿记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12世纪,处于复式簿记萌芽时期的佛罗伦萨式记账法,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采用的账簿为代表。这一方法仍然保留着叙述式记录形式,即将借贷行为上下连续登记,并且虽然已经是复式记账法,但记账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时候仅限于转账,记账对象也仅限于债权债务。从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转化的阶段上来讲,佛罗伦萨记账法更贴近于我国的“三脚账”。这一记账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分出了两种,第一种是佛罗伦萨商业式,另一种是佛罗伦萨工业式,其中商业式中的记账对象不仅是人名账号,也有物名账户,开始向第二阶段——热那亚式记账法进化。复式簿记的改进阶段是热那亚式记账法,在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中复式簿记的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的这本账册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册复式会计记录,不仅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而且为世界会计界所公认。热内亚式记账法的对象除了包括债权债务的人名账户外,还有记录商品和现金的物名账户,以及损益账户,记录的形式也有所改变,变为左右对照的两侧性账户。与我国“龙门账”类似,已经为记账的复杂化、系统化、全面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世纪初流行于威尼斯的记账方法代表了西方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也是《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所详细介绍的复式簿记法。在热那亚式记账法的基础上,威尼斯式记账法增加了资本账户,从而使资本的概念具体化,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发展。至此为止形成的西方复式簿记法,不仅使商业行为得到了清晰的记录,更促成了当时的社会产生新的经济观。由于复式簿记的应用,资本主义的利润目标取代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灵魂,追求利润不再是受到质疑的自私自利的行为,而是令人称道的明确经营目标。而且,复式簿记的优点很多,它不仅是现在核算的时期的经营成果,可以分化出资本和利润,而且可以在长远的角度上规划经营活动,保证了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复式簿记不单单具有严密的核算体系,也具有严密的账户体系,平衡机制也包含记录、过账、核对等。商人们开始重视“合理有序性”,强调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和效率。最后,它还促使公司实行具体化企业主体的改革,使得企业主和管理者角色分离开,进而导致股份有限公司急剧增加和普遍,为资本主义扩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1.1.4 账本记录

19世纪起,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企业的所有者常常并不参与企业的管理。但是他们仍然会很关心投资的资本的增减情况,所以他们会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定期发布企业的财务报表,然后通过财务报表来看企业的经营状况。但这其中会产生一个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的所有者存在着利益的关系,两者之间对企业的信息获知程度并不匹配,再加上企业的所有者很多都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导致所有者们在这一关系中处于下风。因此对管理者提供的财务报表难以完全信任,这样的情况催生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即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来验证财务报表是否给出真实、公正的财务状况描述,并且遵从实行的会计准则。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注册会计师协会,这个协会是世界上第一家特许的会计师协会,这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记账的专家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就是会计。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台了公司法,要求公司监事一定要审查财务报表,然后把结果提交给公司股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监事都具备会计专业知识,有些公司监事会委托自己的亲信来审查公司的账簿,慢慢地就形成了由独立的执业会计师进行查账的制度,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从此以后,报表审查制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迅速确立起来,企业如果要向外提供会计报表,那么一定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和署名。

进入20世纪,以美国为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被卷入经济危机的飓风之中,许多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大量发售股票和债券,却一个接一个地陷入偿还不了债务的被动局面,从而导致很多企业宣布破产倒闭。然后,政府以及社会公众都把松散的会计实务认为是资本市场崩溃和萧条的重大原因。所以强烈要求这些倒闭的公司可以发布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报表。因此,美国政府在1933年发布《证券法》,在1934年发布《证券交易法》,这两部法律中强令股份公司一定要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并且在证券交易委员会中公布公司的财务报表,之后才可以向公众出售股票。而且,股份公司的会计报表必须经独立会计师审定,并且要按照统一会计规则来编制。统一会计规则的制定原本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但委员会又将其授权给AIA来制定,AIA中文名是美国会计师协会,1957年改名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文名是AICPA。可见,注册会计师这一人群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核心社会地位。

度过经济危机之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快速普及引领了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革新和进步。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是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领头羊,因为计算机具有多个优点,包括自动计算、高速计算、可以处理大量数据等,所以在大规模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计算机。在1954年,美国第一次用计算机来计算职工薪酬的就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这次使用带来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开创了会计行业计算机使用的新纪元——会计电算化。在早期,会计电算化主要用于单项的、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如工资计算和发放、存货管理、应收与应付账款的处理、总账处理等,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性能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的可操作性能逐渐加强,电子计算机几乎可以代替手工簿记系统的所有业务,并且突破了手工系统的某些常规结果,特别是在综合处理数据这方面。至20世纪80年代末,电算化处理扩展至整个会计系统,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系统的电算化。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美国开发了现在市场上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中的300~400种,会计相关软件成为目前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中一个重要分支。

正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人类的记账从最初单纯的记录每一次交易的过程,进化为由数字和平衡公式组成的账目系统,发展形成了一种专业、拥有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又进化成更为先进、效率更高的电子化会计。在表1-1中,我们总结了每一次商业行为模式的进步对记账方式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表1-1 人类记账史演化路径1.2震惊世界的比特币

如今,若你走遍地球,在每一个地方都提到“比特币”这个词,相信即便在最欠发达的国家也能找到至少一两个点头称是的人。这个只有不到十年历史的名词俨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长为现象级别,甚至连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先后投入借鉴比特币技术发展数字货币的努力之中。比特币究竟是什么?它是人类记账下一步发展的答案吗?1.2.1 比特币技术原理

2008年,全球大小经济体几乎无一例外地正深陷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之中,绝大部分经济学家焦头烂额地搜寻着制止和减缓市场需求、就业率、股票指数等各项经济指标触底趋势的方法,一个自称“中本聪”的日裔美国人在小范围内发布了一篇论文,引起了小众密码学爱好者的关注。《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一文提出,目前互联网上的贸易内生性地受制于“基于信用的模式”(Trust Based Model)的弱点,也就是在物理现金缺失的情况下产生的、销售费用和支付问题上的不确定性。中本聪分析道,使用信用卡、电子转账等过程完成支付的互联网交易系统使得完全不可逆的交易无法实现,潜在的退款可能永远不可能被排除。买方始终对商家拿到转账款项后是否会按质按量提供商品心存怀疑,实际到手的产品也未必完全符合客户根据商家描述而形成的期待。与此同时,商业行为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欺诈性客户,得到商品后却声称未曾收到并申请退款,使得商家不得不对自己的客户小心提防以防销售成本增加。因此,买卖两方都不得不借助金融机构作为可信赖的第三方信用中介,为交易背书并在发生争端时出面协调。然而,金融中介的存在不仅增加交易的成本,还限制了实际可行的最小交易规模,以及很多本身无法退货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这一段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信息革命以来电子商务领域的最大壁垒——信用。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始于金融机构对借贷方信用的评估失准。中本聪这篇论文,所提出的技术虽然当时尚在酝酿中,却是解决眼下燃眉之急的出色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中本聪在论文中详细解释了他的解决方案——一个基于密码学原理而非信用的电子支付系统。按照中本聪的设想,这个系统通过点对点分布式的服务器来生成依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从而杜绝回滚支付交易的可能,在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之间直接进行支付、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参与。正因为前文所述的当前电子商务的致命缺陷来源于在买卖双方之间建立信用的困难,中本聪设计的系统使用密码来背书,使得在互相完全不信任的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也得到安全保障。他首先提出了“电子货币”(Electronic Coin)的概念,定义为如图1-1所示的一串数字签名。图1-1 比特币在KYC中的应用结构

按照中本聪在图1-1中的描述,一个电子货币的每一位拥有者都要在这枚电子货币的末尾签署一个数字签名,这个签名是由哈希函数随机散列生成,并使用下一位拥有者的公钥(Public Key)来加密的,然后在这枚数字加密货币的尾端加上这个签名,就能够发送给下一位所有者。同时收款人可以使用自己特有的私钥解密签名,得到哈希值之后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就能够验证上一位所有者的身份。这样一来,图1-1中的每一次交易就形成了一组以“区块”(Block)存在的数据。

其实,公钥加私钥的数字加密方法早在1976年就由斯坦福大学的迪菲(Diffie)和赫尔曼(Hellman)两人提出过,中本聪当然不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想到应用这个系统的人。那么比特币支付系统的独特性在于哪里呢?事实上,如上所述的支付过程存在的致命缺陷名为“双花问题”(Double-spending Problem),顾名思义,就是某一枚串签名被同一名付款人发给两个(甚至多个)收款人的情况,这也是基于数字加密的电子支付系统长时间少有人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权威的支付中介解决起这个问题来是小菜一碟,只要同一时间只处理一笔交易即可,但是比特币支付系统的追求就在于“去中介化”,针对这个问题,中本聪为系统本身设计了保障时间序列的机制,这便是他原创的“时间戳服务器”(Timestamp Server)。它在每个区块中增加了一个仍然是由随机散列生成的时间戳字串,并要求支付者将该随机散列在全网广播,因为“要保证某一次交易是不存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知道发生过的所有交易”。这样一来,支付系统网络上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证实某一串数据在某一个时刻是的确存在的。下一位拥有者在使用这枚数字货币时,同样要生成一个时间戳,同时这个时间戳把它前面的一个时间戳归入随机散列值,然后每一个区块链连接下一个区块,链条就因此形成,而且是一个公开的、透明的时间序列链条。

这样拥有了时间序列的系统,中本聪仍然不能完全满意。为了保证这个链条上的信息是不可更改的,他又引入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机制,在区块中补增一个随机数(Nonce),使得该给定区块的随机散列值从一个零或者多个零开始,随着零数量的增加,导致这个解被找到所需要的时间呈指数增长,但是仅一次随机散列运算就可以检验结果。当某个节点想要生成一个区块时,它必须通过反复尝试来寻找这个随机数,找到为止,这将要耗费很高的CPU(中央处理器)工作量,在完成相当的工作量之前,这个区块的信息是不可以更改的。

前文对区块链的交易结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们对比特币的特征有了明显认识。首先,比特币的一个首要特质是去中心化,比特币的发行和支付不是以中央银行等管理部门为管控中心,而是由网络节点集中管理比特币的支付和转账业务。用分布式的数据块记录整个交易,并且和整个比特币系统共同承担交易风险。其次,比特币具有匿名性,在传统的电子货币中,都是依赖于账号系统,完成一次交易就需要知道双方的个人信息。但是比特币与之不同,利用公开密钥技术,不需要依赖账号系统,再次使用时,公开密钥技术会重新生成一对公私钥进行交易。另外,比特币系统有强健的网络,它的核心是点对点、没有发行中心的网络,也就是说只要不持续断电,不屏蔽掉整个互联网,那么就无法关闭比特币系统。最后,它还具有非唯一性,因为比特币的源代码是公开的,通过修改参数,就可以制造出与比特币类似的其他网络虚拟货币。1.2.2 比特币全球发展

比特币网络是一种价值传输协议,它至少具有三重属性,分别结合金融、技术和社会学三个层面的内容。基于技术这个层次,比特币网络协议具有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特性使得它可以成为不由任何第三方操纵、不可篡改的庞大公共记账系统。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比特币的数量固定,没有必要随身携带、交易成本很低,深受大众青睐,发展空间巨大,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相信它是“电子黄金”,可以成为数字投资品、全球性的标准化数字资产。另外,比特币基于互联网在全球进行流通,在跨国支付、虚拟经济价值传递等特定的场合,用它进行交易具有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同时,比特币作为货币来承担金融工具职能,也可以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对低效率、高成本等问题起到改善的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比特币更是代表了金融自由化实现的可能性,对于金融信息不平等、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贫富差距等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当比特币逐渐为人所知之后,全球范围内发展比特币的努力突然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现阶段,比特币在全球大约拥有500万用户,总市值约33亿美元(约合22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4月,整个行业累计获得大约6.76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4亿美元都进入了比特币初创公司。由于比特币在金融领域中都是最新应用,而且区块链技术属于前沿技术,所以从事比特币这一行业的绝大多数都是创业公司。在交易方面,目前全球约有百余家比特币交易平台,排名前十的交易所承担着全球总交易量的90%以上,基本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东欧国家。除交易外,比特币支付是目前增长最快的比特币应用之一,全球范围内包括微软、戴尔在内的超过10万家商家已经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币支付公司比特贝(BitPay)已经正式展开了与全球最大电子支付平台贝宝(PayPal)的合作,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对比特币的应用越来越感兴趣。

在我国,比特币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交易平台为核心,从比特币的生产、存储、兑换到支付、消费都有所涵盖的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早在2013年5月,从事比特币生产工作(又称“挖矿”)的中国矿工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达到8.5万人,并且上升势头有增无减。在2013年5月,我国在全球比特币交易平台中名列第五,但是到2013年11月,我国拥有比特币交易平台中最大的交易规模,每天的交易量大于10万,其中最高的交易额转换为人民币达到2亿元。此外,我国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主要集中在淘宝网网店等小额购买领域,但也有像车库咖啡这一类的实体商户。值得一提的是,在芦山地震以后,壹基金对外宣布可以使用比特币进行捐赠,最后共收到233个比特币捐款,折合人民币近22万元。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开发基于比特币的金融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金在线比特币私募基金",它由光大银行福州分行与福建中金在线网络管理公司共同推出。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与国外比特币交易遭遇的“跑路”风波形成了鲜明对比。2014年2月25日,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网站的蒙特购(Mt.Gox)出现无法登录的现象,28日正式宣布申请破产,3月3日该网站发布公告称,85万个比特币因比特币系统漏洞而被非法转移。随后,新加坡比特币交易网站灵活币(Flexcoin)也突然倒闭,官网声明显示,2014年3月2日其遭受黑客攻击,所有存放在云端储存的896个比特币被洗劫一空。由于没有资源和资产去弥补上述损失,Flexcoin不得不立即关闭交易。尽管国际上人心惶惶,比特币价格大跌,中国投资者们的热情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借此机会夺走了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平台之席位。但是,这一系列重大事故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纷纷迅速对比特币表明立场、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12月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通知指出,虽然比特币也被人们赋予“货币”之称,但生产、发行比特币的不是货币当局,没有货币属性中的法偿性和强制性,所以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本质上看,比特币属于虚拟商品,没有实体货币具有的法律地位,在市场上是不能够流通和使用的。目前,很多国家都和我国一样,把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并且开始完善监管和相关法律,少数国家认可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但是极少数国家禁止比特币的使用。

作为比特币的诞生之地,美国把比特币纳入到了证券法的法律体系,这是从2013年开始实行的。2015年,美国比特币交易所币基(Coinbase)成立,同年币基成为第一家获得金融许可证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这表明在美国比特币的交易从此属于合法范畴。在2015年5月20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推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由交易所计算并传播的比特币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比特币指数(NYSE Bitcoin Index)。在2015年6月4日,NYDFS(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发布了BitLicense,这是一个基于数字货币公司的监管框架,这也是全球第一部对数字货币行业发布的法规。

在欧盟,欧洲央行于2012年10月发布了《虚拟货币体制》报告,把比特币定位为虽然没有法偿货币的性质,但是可以用于购买虚拟或者实体的商品和劳务的“第三类虚拟货币”,这意味着比特币是一种不受现有法律监管的虚拟货币类型。与此同时,这份报告对比特币的多方面风险都做出了警告,例如:信用、操作、流动性、法律合规性等。在2014年7月,EBA(欧盟银行业管理局)再次要求欧盟银行在有关监管法案出台时,都不能包括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如比特币。跟从着这些欧盟权威机构的指引,欧洲各主要国家,如德国、西班牙、法国、挪威、芬兰等,纷纷出台将比特币与现有的法币体系相区别的监管政策。较为独特的是全世界对比特币行业发展最为友好的国家之一——英国,英格兰银行于2014年5月9日接连发布的报告中不仅明确了比特币的商品属性,更承认“对于任何互联网人来说,数字货币可以作为货币使用”。

相对于美国和欧洲,亚洲主要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态度至今仍然较为模糊。尽管在破产前声势浩大的Mt.Gox交易所就位于东京,连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也疑似日本血统,日本却至今仍未针对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货币进行监管。Mt.Gox事件之后,在2014年3月,日本内阁虽然决定禁止银行和证券公司从事比特币业务,但是并没有定性比特币,对于市场上的比特币交易也不采取监管,只是在比特币购买的消费税征收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且该政策非常灵活,由此也看出,日本并不是排斥比特币的流通。同样的趋势在韩国和新加坡也有所体现。虽然韩国政府曾因比特币缺乏可测量的金融结构和指标而拒绝将其视为合法货币,以韩比特(Korbit)为代表的韩国比特币公司却得益于它们的创新特征,在创业初期就得到长期强调创业创新的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新加坡的税务机关则宣布将比特币等同于商品,当比特币用于支付或者转手的时候需要收取一定的赋税,但是如果把比特币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行为的时候,由比特币产生的利润就是投资的收益,不需要缴纳税费。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明确反对比特币的大国是俄罗斯。早在2014年8月,俄罗斯财政部就发布了法律,全面禁止比特币和相关代替性货币的交易活动,同年10月又增加修正案,详述了对于包括企业和公民发行、创建或故意传播有关数字货币的相关信息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处以行政罚款的法律方案,并明确表明该法律适用于从矿工、交易所到普通用户的几乎全部比特币行业从业者。俄罗斯目前面临着三大严重的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制裁、卢布大幅贬值以及国内通胀严重,基于现状,俄罗斯政府担心比特币冲击卢布地位或者干扰政府货币政策,甚至滋生洗钱等非法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体来看,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国家都已正面回应了比特币这一行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将比特币定义为资产或商品。但是,从各国的监管体制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比特币的态度均非常谨慎,对于其风险始终较为忌惮。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比特币目前所面临较难解决的风险问题。1.3比特币市场风险和技术难题

对于比特币来说,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其作为商品,在本身的买卖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其作为资产,在充当货币媒介承担支付任务时的风险。

目前来讲,比特币仍然是处于发展初期,全世界范围内对它的核心技术有专业理解的人群非常小,然而比特币的交易市场却是完全开放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对比特币技术有了解,只要有资金和投资意愿,都可以参与比特币的买卖。这就导致了比特币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等,对专业知识相对较弱的投资者形成威胁。已经有欧美专家运算得出,在现在的比特币市场上,某机构只要通过大量挖矿或收购的方式持有总比特币量的25%,就拥有了完全操控市场的垄断力。欧洲央行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潜在用户难以理解复杂的比特币产生系统,尤其是其供给完全与需求挂钩这一特征。这意味着比特币用户如果要变现,就必须有新的比特币需求出现。一旦用户试图变现而网络上的流动性不足,整个系统就有坍塌的危险,就如同当年的庞氏骗局。当前的比特币市场价格迅速攀升,势头强劲,1枚比特币的价格从2009年诞生之初的3美分一路提高到2013年12月4日的历史高点1147美元,然而,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仅仅两周后就跌至520美元左右;早在2011年,Mt.Gox曾公布发现了一个安全漏洞,即使承诺将快速弥补,比特币的价格仍然马上从15美元跌至1美分。这些例子都显示出比特币如过山车一般的价格波动情况,使长期投资几乎毫无可能。即使大多数比特币投资者都采取短期买入卖出的方式,仍然无法降低使用交易平台的风险,上文提及的Mt.Gox和Flexcoin就是鲜明的例子。事实上,投资者很难确定这些声明“遭到黑客攻击”的交易平台究竟是真的受到攻击还是以此为由卷款潜逃,也无法向监管方提出维权诉求。

如前所述,在世界范围内,比特币交易大多数时候受到法律保护,是建立在它被定义为虚拟商品的基础上的。作为“货币”,比特币尚未在任何国家确立法律地位,既没有以金银等金属货币为基础,又没有国家信用担保的情况下,比特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市场上玩家的信心支撑。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爱君曾警告道:“如果发行者的信任破产或被叫停,数字化的比特币将一文不值。”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货币有着如比特币一般高的投机价值,而货币的价值和可信度就在于币值的稳定。任何“币”成为货币的条件都在于,其价值需要得到固定的贵金属或者主要的国际流通货币的支撑,即便两项都缺失,也至少要有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流通是合法的,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不具备任何这些条件。更重要的是,不受空间限制,对交易者身份匿名的比特币交易,不免为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正因为其资金流向难以监测,国际上已经开始有犯罪组织利用比特币进行毒品、枪支交易等活动。可见,如果网络与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比特币发展将面临致命瓶颈。

前文多次强调,人类记账史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贸易和多样化的商业交换模式而产生的。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的时代,以电子商务为开端,逐渐发展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面对面的商业交换正越来越多地被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贸易所取代。证券、股票、外汇等蓬勃发展的金融市场让货币具有了商品属性,某些商品也具有了货币属性。商业行为的范围、规模同时急速扩大,对于这样的现实,14世纪发展成熟并沿用至今的复式记账法,即便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结合,也无法再满足现在商业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是因为虽然移嫁到电子平台,其核心的方法还是没有发展。以比特币为首的电子、数字商务的尖端最新形态遭遇瓶颈,促使人们开始思考,是否又到了记账方式更新换代的时候?于是,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身上。1.4区块链演绎金融科技未来

2016年8月底,全球四大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德意志银行、桑坦德银行和纽约梅隆银行在英国举行发布会,宣布已经开始联手合作开发新的数字货币,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进行清算交易,并希望其未来能够成为全球银行业通用的标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被多方观察者评论为迄今为止银行业在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方面达成的最具体、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次合作。然而这并不是“区块链”一词首次登上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从支付到投票,从智能合约到追踪犯罪,区块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飞速增长,尽管也面临一定的质疑,总的来说却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了几乎万能的形象。1.4.1 金融交易的分布式记账“区块链”(Blockchain)这个名词初次进入大众视野时,是与比特币连在一起的。在前文对比特币技术的介绍中多次提到的“区块”(Block),所代表的是一个包含了一段时间内数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的数据块。区块链其实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应用“公钥+私钥+时间戳”的方法生成的密码将每一个区块代表的交易连在一起,就成为一串区块的链条。但是,如果我们将区块链看作比特币的一部分,可谓本末倒置——实际上比特币(或者任何数字货币)的挖掘和交易,仅仅只是区块链应用范围中的一个领域。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是由全网参与者共同管理和维护的、整个网络上产生的所有合约的仓库,一旦一份合约被上传到这个仓库,任何人都无法再对其做出更改。其应用在比特币领域,保存的是比特币交易的合约,如果拓展到所有的交易类型,保存的则是所有商业行为的记录——也就是说,是一本账簿。

如果我们把区块链的数据库看作一本账本,对于它的读写就成了记账行为,以时间戳服务器和工作量证明机制为主的区块链技术,其原理就是在每一笔交易发生之后,通过全网算力的比拼,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节点,这个节点把这笔交易的信息记录为账本的新一页,然后发送给整个系统里所有其他节点。这样一来,每个节点所持有的旧账本都得到了更新,所以区块链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在“中本聪”的论文中,对这一网络的运行步骤做出了非常详尽的描述。为了理解容易,我们制作了一个较为通俗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图1-2 区块链金融交易原理

我们假设有五个分别名为A、B、C、D和E的人,每个人手中都持有一本完全相同的账簿,由4页账目组成,每页账目记载着两天之内所产生的所有交易。现在,我们将这五个人每人都看作一个节点,他们便形成了一个区块链网络,那么这个账簿就是一条区块链,每一页账目就是一个区块。在5月11日,账本的第4页中已经按发生时间的顺序记载了4次交易,一个新的交易发生在A与B之间。此时,产生交易的节点A需要向全网进行广播,报告这个交易的各项信息。C、D和E得到这些交易信息后,分别将其记录进自己的账簿之中,成为第4页的第五号交易。也就是说,区块IV当中加入了新的信息。接下来,每个节点开始竞争,寻找工作量证明的随机数,一旦找到就马上广播通知全网络的其他节点。在我们的假设中,D拥有算力最强的电脑,率先找到了工作量证明,因此得到了记这一笔账的权力。他马上将自己找到的随机数告知其他四个人,并同时发送自己账簿的第4页,即区块IV。其他节点通过解密数字密码,证明包含在该区块中的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不存在于之前3页当中,因此认同了这一页账目的有效性,撕掉了自己的第4页,换成D发送的,从此以后便在这一页上继续记录新的交易。也就是说,到此为止,全网络都放弃了自己的区块IV,换成找到工作量证明的节点所发送的区块IV,区块链将跟随该区块的末尾继续延长。

由此可见,任何场景,只要包含合约,都可以应用到区块链的技术,甚至不需要限制于商业行为。事实上,目前区块链已经发展出了三种不同的类型,为以后的超多样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首先是公有区块链(Public Blockchains),这一类是最早产生、目前应用也最广泛的区块链,由“中本聪”在创造比特币时建立的创世区块发展而来,各大比特币系列的数字货币基本都基于自身对应的公有区块链。其特征在于,世界上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在这条区块链上发送交易,也都可以参与确认交易有效性的共识过程。与公有区块链对应的是私有区块链(Private Blockchains),因为其形式上的保守而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类区块链应用的仅仅是区块链的总账技术,在存储上是分布式的,但是写入权限依然由某个公司、机构或个人独享。虽然私有区块链的应用产品尚在摸索阶段,传统金融公司、银行巨头甚至政府机构在提到尝试应用区块链的意向时,往往指的是这一类。在公有和私有之间还发展出了第三类区块链——联合区块链(Consortium Blockchains),即群体内部通过一定的过程指定出多个预选节点,给予他们记账人的权力,这类似于政治世界中广为应用的人民代表制度。区块的生成、有效性的确认等共识过程成为预选节点的责任,而其他节点只是参与交易,不过问记账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开放的端口进行查询。1.4.2 社会数据库重构

麦肯锡2016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称,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而世界经济论坛则预计,比特币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区块链技术从金融行业的边缘领域迅速发展到占据全球金融系统的核心地位。区块链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和机构都寄希望于它身上呢?

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块链这种公共记账方法依赖于每个节点对于每一次区块信息增加所做出的有效性检验,每一次有效检验称为一次确认,一次交易要获得数个确认才能进行。通过这样反复的、完全基于计算机数学运算的确认过程,一直以来的会计和审计无法解决的信用问题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正因为信用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之上的,区块链得以成为可信赖的合约数据库,拥有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区块链是一个分散集权(Decentralize)的数据库。它不存在类似于银行和审计公司这样的中心化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专门存储交易数据的超级计算机或专门用来监管的维护网络,这些功能都是全网络上每一个节点所有的、均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其数据对所有人都公开,虽然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是由其公钥和私钥加密的,拥有解密权力和工具的节点就可以对信息加以解密,这都意味着整个系统的信息透明度极高。

第三,区块链系统具有自治性。区块链所采用的算法是公开且透明的,也就是说,它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因此自由、安全的数据交换得以在去信任的环境下发生于任何节点之间。通过对人的信用检验而获得的信任被对于机器绝对算法和算力的信任取代,任何人为的干预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四,区块链上的信息不可篡改。一旦某个区块中的信息通过了全网验证而添加至区块链中,它就被永久地存储了起来,中本聪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决定了对数据库的任何修改都必须在至少控制住全网51%的节点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效。更重要的是,区块链之所以为链条是因为它可以追溯,因为每个区块严格按照时间线顺序产生和串联,因此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极为稳定和可靠的。

第五,区块链上产生的交易是匿名的。区块链中节点之间的交换所遵循的是固定的计算机算法,活动的有效性由程序自行按照规则判断,交易双方无须公开身份以取得对方的信任,这打开了很多目前不能实现的交易的可能性,首当其冲获利的就是普惠金融。当然,匿名性是一把双刃剑,如同比特币有可能被应用于犯罪活动,此时区块链可追溯性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虽然交易者的身份是匿名的,但交易本身永远无处隐藏。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所指出的,银行业最初对区块链持非常怀疑的态度,因为基于它的比特币曾经被用于毒品交易和犯罪活动。而近两年来,区块链技术所能提供的更加安全、透明和有效的资金转移和交易追踪对于银行来讲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中介机构可信赖程度越发下滑的现实中,很多银行开始集中精力开发、创造无须使用比特币的区块链。目前看来,区块链技术在包括支付、金融交易、物联网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存在着广大的应用潜力。在支付方面,绕开了第三方的区块链支付大幅度改善了安全性、降低了支付成本、缩短了处理时间;在金融交易领域,时间的缩短更是可观,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结算审核的时间从目前的小时级降至秒级,审计业务也受益于区块链的不可逆性和时间戳功能,只需要跟踪区块链就可以实时监控公司账本,大大减少对于审计员的依赖,使审计业务变得更为高效。在物联网行业,市场上智能设备的数量目前呈现指数级增长,而区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