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05:10:07

点击下载

作者:唐旭东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慢性胃炎发展缓慢,病程迁延日久,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适当的治疗,其黏膜可恢复至正常,因此得病应及早治疗,等到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病发展也就不可逆转了。在治疗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因每种药物都有其侧重面,同时又有不同的副作用,所以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最佳方案,切忌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吗

慢性胃炎这个病名,早在1728年就有人提出了。近年来,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医院门诊作胃镜检查者,80%~90%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黏膜炎症,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多,占一半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逐渐增加。

因此,慢性胃炎是常见病,一旦得了此病,应该正确对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可漠然处之,更忌病急乱投医。

慢性胃炎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慢性胃炎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物理、生化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群即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即形成慢性病变。

1.物理因素:长期饮烈酒、浓茶、咖啡,食物过冷、过热、过于粗糙,均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2.化学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破坏胃黏膜屏障;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还可造成胆汁返流。

3.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

4.免疫因素: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液中可找到抗胃壁细胞抗体,提示疾病形成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5.其他因素:某些疾病如心衰、糖尿病、甲状腺病变、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慢性胃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是1982年由澳大利亚的一位学者在活动性胃炎的胃黏膜里分离出的一种细菌。此菌在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是60%~80%,活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此菌位于胃黏膜表层,释放酶及毒素而引起黏膜炎症性改变,受损伤的胃黏膜在胃酸的作用下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该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目前国内外公认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慢性胃炎是如何分类的

自发现慢性胃炎以来,国内外对其分类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命名上很不统一。

1.依据胃液内胃酸分泌量的高低,分为高酸性胃炎、低酸性胃炎。

2.依据胃炎分布的部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等。

3.依据病因不同,分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药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

1994年世界消化病学会修订了悉尼会议上讨论的胃炎分类标准,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型胃炎。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我国医疗现状对慢性胃炎制定了新的分类方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糜烂或胆汁返流,则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胆汁返流。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轻微,少数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部胀满不适,进餐后尤重,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尤以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疼痛部位多在上腹偏左,范围较广泛,程度轻重不一,无局限性压痛,发作无一定规律,与饮食也无固定关系,常伴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慢性胃炎通常病程较长,病变迁延日久,症状易反复。

慢性胃炎的腹痛是怎样引起的

腹痛是慢性胃炎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三种情况:

1.胃黏膜由于炎症的存在,易受其他因素(烟、酒、浓茶、辛辣饮食、药物等)的刺激而引起腹痛。

2.胃肠动力障碍(胃蠕动减弱或胃肠蠕动不协调)也可引起腹痛。

3.胃酸分泌过度增加,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增强。

慢性胃炎的腹痛多无规律,常出现上腹部的隐痛或钝痛,有时可出现饥饿痛或饭后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并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诱发。因此,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避免有害因素对胃黏膜的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背痛与慢性胃炎有关系吗

背痛往往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信号。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疼痛发生在中部背脊(胸7~12棘突)中线附近,可能与胃部疾患有关。因为此部位与胃相对应,背部筋肉丰富,人体气血津液及脏腑在病理状态下,有可能会出现背部的症状,产生痛感。有时患者甚至在原发病灶尚不十分明显时,即可首先表现为背痛(冷痛、胀痛或刺痛),如能排除单纯性背痛因素,即可考虑与消化系统有关。

总之,发现背痛后要考虑有无慢性胃炎的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做到防患于初起。

何谓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仅侵及胃黏膜的表层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主要限于黏膜表层,即黏膜层的上1/3处。黏膜充血、水肿或渗出。主要见于胃窦部,亦可发生在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和出血。疣状胃炎属于慢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不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腺体正常。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常见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其临床表现如下:

1.上腹痛:疼痛多不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

2.嗳气:因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嗳气发生。

3.腹胀:因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腹胀发生。

4.食欲不振: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坏。

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黏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

6.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见。

何谓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很受医学界的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高,故中老年多发此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基础是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因而产生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因不同类型、不同部位而症状不相同,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可能见到:

1.上腹部不适及胀满:多在餐后出现不定位的上腹部不适感,难以指出具体部位。

2.食欲减退:也有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烧心、反酸,这是由于胃黏膜固有腺体只是局限性萎缩或萎缩程度较轻。

3.消瘦、贫血:多由于食欲不好,摄入量不足,加之吸收不良而引起。常被疑诊为恶性病变而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4.其他:舌炎、腹泻,还有少数病人因伴胃黏膜糜烂,可有上消化道出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什么会导致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多发生在A型萎缩性胃炎。经研究发现,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和胃液中存在内因子抗体,而内因12子的缺乏使维生素B吸收不良,最终导致了恶性贫血的发生。而B型萎缩性胃炎主要累及胃窦部,胃黏膜胃酸分泌功能基本正常,维生素12B吸收很少发生障碍,故一般不会发生恶性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①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功能受损,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②萎缩性胃炎产生粘多糖减少,影响无机铁在胃肠中运送,减少了铁的吸收。③黏膜因各种原因破损所致的慢性失血。造血原料铁的缺乏加之慢性失血,故极易造成缺铁性贫血。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食欲减退,铁的摄入量不足亦是造成贫血的一个较重要因素。

何谓胆汁返流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汁返流至胃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本病大部分见于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也可见于少数具有幽门功能紊乱的患者。幽门功能的不全或缺失,可造成胆汁、胰液和肠内碱性液体向胃内返流,引起胃黏膜水肿、充血,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常伴恶心、呕吐淡黄色的胆汁混合液;部分病人伴有体重减轻、慢性腹泻、贫血。

何谓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是指在胃黏膜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黏膜有慢性炎症浸润及腺管上皮增生,是一种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且多为空腹时痛。可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出现体重下降,上消化道出血,多见呕血。

疣状胃炎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胆汁返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非甾体消炎类药物无关,属于特殊类型胃炎。临床上常可见到,并常与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溃疡等疾病伴随发生,也可单独发生。

其他特殊类型胃炎有哪些

特殊类型胃炎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巨大胃黏膜肥厚症都很少见。前者与过敏、免疫机制有关,可表现为上腹痛伴腹泻、呕吐,部分病人有全身过敏史或哮喘史;后者又称巨皱襞性胃炎,病因不明,常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症状可有上腹痛,体重减轻,浮肿,腹泻等,体检可发现贫血、低蛋白血症。此型属于癌前状态,有恶变倾向。

何谓残胃炎

因各种原因行胃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黏膜首先发生急性炎症,逐渐转为慢性胃炎,临床上称之为残胃炎。术后约有一半的病人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术后5年几乎全部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残胃炎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最常见的病变。在此基础上,残胃癌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胃部分切除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手术后胃炎的高发病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胆汁、肠液返流:胃大部切除术后破坏了胃的正常解剖功能,特别是失去了幽门括约肌的作用,导致胆汁、肠液返流的发生率增高。

2.血清胃泌素减少:胃泌素可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加强屏障作用。胃泌素的减少致残胃黏膜易受损。

3.残胃黏膜缺乏营养因子:胃泌素对胃黏膜有营养作用,其分泌减少致营养作用减弱。

4.手术损伤:缝合口不平整可使胃黏膜集成较大皱襞,其间易积存胃内容物,从而引发炎症。

5.残胃内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细菌可损伤胃黏膜。

老年人慢性胃炎有何特点

老年人慢性胃炎与年轻病人相比症状常常不典型,不能仅靠症状的轻重和多少来判断轻重程度。因为老年人感觉比较迟钝,即使病变较重,也缺少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

老年人由于常有各脏器的功能减退或伴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呕血或黑便。又因胃局部血管硬化,不易止血,从而进一步引起心、肺、肝、肾和脑的功能障碍和加重原器官的损害。

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常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所以胃癌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因此,患有老年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定期检查。

小儿慢性胃炎有何特点

小儿慢性胃炎没有一个特定的表现模式,其常见症状为腹痛或上腹部不适。

腹痛常反复发作,多在上腹部、脐周或部位不恒定,有时易被误诊为蛔虫所致的腹痛。腹痛时间不固定,有时空腹痛,有时饭后痛,有的发生于清晨或白天,有的发生在入睡前。由于小儿不能清楚地描述其病情,所以诊断颇为困难。

有的小儿不表现为腹痛,仅有长期食欲不振或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饱胀感,尤以早饭后多见。年幼的小儿除厌食外还可发生呕吐。还有一部分小儿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症状,而仅表现为贫血、消瘦等。

同成人一样,少数慢性胃炎患儿可能表现为出血,尤其是胃炎合并糜烂者,多为反复少量出血,表现为患儿大便颜色发黑。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如何

慢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不适、饱胀感、疼痛等症状,有的还有反酸、嗳气甚至呕吐等症状。中医根据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分别命名为胃脘痛、吐酸、嘈杂、呕吐。

中医认为发生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多,病机较为复杂,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伤胃、六淫客胃、情志失调和脾胃虚弱。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调整阴阳;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调整脏腑功能、气血关系;按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病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疾病信号

病发有前兆贵在发现早

慢性胃炎与人的精神因素有关吗

长期过度的忧郁恼怒、思虑紧张等精神刺激,能够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进而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黏膜缺血、缺氧,就会发生慢性炎性病变。我们常见到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生气时可出现上腹疼痛、腹胀不适等症状。中医学认识到胃痛发病与肝郁有关,肝郁则多由情志不畅所引起,说明情志不畅可导致胃病的发生。

慢性胃炎与天气变化有关系吗

有些人在受凉后并不出现鼻塞、流涕、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而是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说明天气变化对胃的影响是较大的。在寒冷的冬季或者在秋冬之交天气突然转凉时,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往往会加重,上腹痛的程度及发生频率也都增加,每次发作的时间也会变长。

胃前壁的一部分紧靠腹壁,外界气温变低时,寒冷空气直接侵及上腹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及其血管收缩,使胃的运动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产生痉挛性疼痛,上腹胀满不适,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因此,在天气转冷时,要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这对防治慢性胃炎会有一定的帮助。

慢性胃炎与职业有关系吗

对慢性胃炎病因学的研究表明:紧张、焦虑等情绪在慢性胃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工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职业人群,如驾驶员、企业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胃病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因长期高度紧张,可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酸分泌与胃运动调节失衡,终致胃病的发生。

饮食不当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一些需要连续工作的职业,如驾驶员、外科医生等,不能按时进餐,胃的分泌与运动功能失衡,黏液-黏膜屏障保护功能下降而致胃炎。

生活节律被打乱的职业,如经常上夜班的护士等,由于生物钟被破坏,神经内分泌功能严重失调,胃酸分泌调节功能紊乱,胃肌收缩与幽门括约肌活动不协调,因而引起胃炎的发生。

总之,尽管慢性胃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病,却与职业密切相关。

个人生活习惯与慢性胃炎有何关系

世界各民族人民最不同的生活习惯是饮食。但至今尚无证据表明以大米和以面粉为主食者其胃病的发病率有何差异,亦无资料显示喜食酸辣食物者胃炎患病率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慢性胃炎患者进食酸辣食物后会加重病情并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认为,饮食饥饱不均,进食时狼吞虎咽,都可能增加慢性胃炎发生的危险性。

在各种生活习惯中,吸烟能引起慢性胃炎。多项研究发现,吸烟者无论吸烟数量多少,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均比不吸烟者高,且吸烟会降低药物疗效,并促进慢性胃炎的复发。

此外,饮烈性酒、饮浓茶及浓咖啡都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引起胃黏膜的损伤。

性生活与生育对慢性胃炎有影响吗

一般而言,有节制的性生活对慢性胃炎患者是无害的。但中医认为,肾藏精,过度的性生活易耗伤肾精,使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阳,致脾胃虚弱,从而加重病情,影响胃炎的康复。因此,慢性胃炎患者的性生活一定要有节制,切勿恣情纵欲。

有人认为妊娠期慢性胃炎症状可以减轻,估计与休息、饮食安排妥善有关。但不能否认,分娩后由于精神和体力负荷的增加,对胃炎的康复是不利的。因此,生育应避开胃炎活动期。

慢性胃炎是否遗传

关于胃病的遗传性,医学工作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人体的遗传易感性在慢性胃炎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

对胃窦炎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除了幽门螺旋杆菌传播和饮食习惯相同外,遗传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胃病的遗传并非遗传疾病本身,而是对疾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在把遗传素质变成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胃病的发生。

慢性胃炎会传染吗

科学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该菌感染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活检标本的检出率达60%~80%。人类是幽门螺旋杆菌的自然宿主,可通过粪-口、口-口途径传播,如通过唾液、污染的食物等,所以家庭成员中可多人同患胃病。操作胃镜检查的医务人员如果消毒、隔离不当,也可感染此菌。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公认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可以通过此菌而传播慢性胃炎。

就医须知

有病应求医治病要积极

患者就医前应作哪些准备

如果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那么,就医前应作哪些准备呢?

首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医前要坚决摒弃侥幸心理、怀疑心理,应与医生密切配合,以利疾病的确诊及治疗,并克服不良情绪,正视现实,积极接受治疗。

其次要准备好资料。就医前将自己既往病史、作过的检查及结果、曾经服用和正在服用的药物等资料准备好,对医生诊断疾病和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后要熟悉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因上腹部不适而就医,最好不要进早餐,进餐后一些相关检查如肝功、生化、钡餐透视、胃镜等不能及时进行,会延误诊治。

患者就诊时如何向医生陈述病情

患者就诊的第一个步骤是陈述病情,应将自己疾病的发生、表现及发展经过,如实地向医生描述,要抓住重点,有条理地陈述自己最明显的主观感觉和就诊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

1.陈述目前最明显的症状和就诊原因:尽量按症状发生的顺序陈述,包括发病时情况、时间、缓急、原因、部位、性质和程度等。

2.陈述过去患病情况:包括过去患过何种疾病及平时健康状况,这对疾病的诊断有较实际的帮助。

3.陈述个人生活史: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烟酒嗜好等。

4.陈述家族史: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检查须知

检查为诊断病清好治疗

什么是胃镜检查

所谓胃镜检查是由医生将内窥镜身经患者口腔直接送入,经食道到达胃腔,可清楚直观地看到胃内黏膜情况、胃壁的形态,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鉴别各种胃炎与溃疡;对于难以确定性质的病变,可在直视下行胃黏膜活检。除具备窥视功能外,胃镜检查还具有送水、吸水、送气、抽气、止血等功能。

胃镜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除具有严格的禁忌证外,由于胃的性质、形状不同,一些部位可成为胃镜不能发现的“盲区”。

慢性胃炎患者作钡餐检查好,还是作胃镜检查好

慢性胃炎患者作胃镜检查比较好。因为胃镜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分型具有诊断价值,它不但能够确定病变的性质,还能确定病变的类型、范围及严重程度,在胃镜下取黏膜活检并结合病理报告,则诊断更为准确。但对于一般情况很差,如患严重的心脏病及其他脏器衰竭、血压过高、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咽部或食管急性化脓性炎症、不能配合者,则不宜作胃镜检查。在这种情况下,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钡餐检查虽然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时不能做钡餐检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