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0:26:45

点击下载

作者:林风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孙武

孙武试读:

前言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在我们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

人物简介

、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我们的成功人生!人物简介生卒与经历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即今山东省广饶县人,约生于公元前552年,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他是孙书的嫡孙,孙书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食乐安后,孙武一直在乐安生活,并著兵法十三篇,共五千余言。

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

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合多国诸侯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

公元前512年,孙武毅然投奔了吴国,从清代在济南东之济水旁出土的孙武私印证实,孙武是从乐安故城乘船,顺济水由济南东面的章丘市转而奔吴的,他当时年龄在四十岁左右。

到了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他向吴王阖闾进献了兵法,被吴王任命为客卿将军。

孙武领兵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他曾率兵六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成就与贡献

孙武除了为吴国攻城陷地,扶保吴王成为春秋霸主之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就是《孙子兵法》了。这是我国最早的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作者在古代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古朴的辩证法观察和运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孙武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得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著名论断,成为两千多年来的军事指导思想,具有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之称。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孙子兵法》是我国兵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遗产。地位与影响

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问世以后,一直受到中外军事学界的高度重视。《孙子兵法》在唐代时就传入了日本,被誉为东方兵家鼻祖。当时不同的版本就有一百六十余种,它还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内外许多军政要员都把《孙子兵法》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童年时代

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人体,敌才是最高明的。——孙武

出身军事世家

孙武的远祖其实并不姓孙,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

孙武的远祖是有着皇室血统的虞舜后代虞阏父,当时他是周朝的陶正,也就是负责整个朝廷陶器制作的官职。

由于虞阏父制造技术精湛,德高望重,备受人们的爱戴,也得到了周武王的赏识。

于是,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许给虞阏父的儿子满为妻,而且把刈蒿一带,即今河南淮阳的土地封给他,建立陈国。

陈国的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国都是陈,在今天的河南淮阳一带。

此后,虞阏父因为被封在陈地,所建的方国也叫陈国,他的子孙后代也以国名为姓氏,即姓陈。

当时,政治、经济的空前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国、野区划,井田的土地制度模式、奴隶制的政治体系此时瓦解。

最为强大的周朝统一了王权,这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的一个和平时期。

公元前734年,郑庄公首先打败了企图造反的弟弟大叔段,以求加强自己的权利,巩固自己的政权。之后,郑庄公又联合了齐、鲁等小国兼并了许国。

郑国的势力一时空前强大,成为众诸侯国亲近的对象,先后就有鲁、宋、齐等国来献媚,更加助长郑国独霸王室的野心。

公元前707年,强大的郑国与本来占有主要地位的周王朝的矛盾激化,双方兵刃相见,战火熊熊,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这时,陈国不得不听从周王的调遣,也联合了周边的蔡、卫等国的军队一起,在周王的领导下讨伐郑国。

周郑在缮葛即今河南长葛县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但由于周郑双方力量悬殊,只能以周的惨败而告终。

这一战,不仅标志着周王权的彻底沦落,也为春秋时期诸侯的激烈争霸拉开了序幕。

不久之后,先后崛起了齐、秦、晋、楚等较强的诸侯国,他们励精图治,积极从事霸业。

当陈国君位传至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王,史称陈厉公。

公元前705年秋,这一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晴好的天气并没有让陈国的第十二代君王陈厉公心情舒畅。

想想陈国在缮葛的惨败,想想目前中原迅速崛起的齐、秦、晋、楚,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随时准备吞掉对方的土地,如此险恶的形势,怎能不叫人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陈厉公的儿子诞生了。

在这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时代,不知自己这个儿子的诞生是喜是忧?

陈厉公虽不知这个儿子将来的命运如何,可依然对他爱如至宝。

在为儿子庆祝生日的时候,陈厉公不像以往为王子庆生日那样有喜庆的音乐、美丽的烟花,而是摆香设坛,祭祀祖先,群臣朝贺,祭祀了几天几夜。

一天,周朝的太史,也就是掌管王室文件起草、诸侯大夫策命、史书整理编纂的世袭官职,途经陈国,看到陈国如此隆重祭扫,就进上表示祝贺。

由于太史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占卜等项工作,陈厉公想借此询问一下儿子的将来。

周太史起卦占卜,结果令所有的人大喜。

因为周太史非常高兴地告诉陈厉公说:“贵公子是富贵命,可用之才,且将来他的子孙还有做国君的可能。”

陈厉公大喜,他将儿子取名为完,字敬仲。陈完长大后,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做事有礼有节,谦虚谨慎。

几年后,陈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替父报仇,杀害了陈厉公一家。在这一场灾变中,陈完侥幸逃过一劫。

不久之后,陈林即位,也就是陈宣公,他的长子御寇被封为太子,准备将来接替他的王位。

公元前672年,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为讨好宠妃,陈宣公废嫡立庶,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太子御寇十分不满,野心勃勃,预谋造反,以夺皇位。不料造反失败,反而被父亲杀死。

陈完是陈厉公的大儿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知己好友,在太子被杀后,他预感到大祸即将殃及自己,甚至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陈完认为:自己如果继续留在陈国,即使幸免逃过这一劫,以后也只会受欺受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陈完目睹在争霸中原的角逐中,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锐意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广纳人才。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陈完又是陈国的公子,虞舜的后代,于是齐桓公打算聘他为客卿,也就是当齐桓公非齐裔的高级幕僚。

但是陈完不愿意作客卿,所以他就非常谦逊地谢绝了。齐桓公也没有勉强,就让他担任了管理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官员,陈完答应了。

陈完在齐国,讲仁守义,办事得体,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修养。

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完开始改姓田。

陈完之所以这么作为,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所以改陈完为田完。

田完后来娶了齐国大夫懿仲的女儿为妻,家世逐渐兴旺起来,富贵盈门,成为齐国的望族。

田完的儿子名叫田稚,田稚的儿子叫田湣,田湣的儿子是田文子,田文子的儿子就是田桓子,他和自己的父亲文子都侍奉齐庄公。

田桓子继承了田氏家族尚武的遗风,勇武异常,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

公元前549年,晋国势力强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平阳发动战争,攻打齐国。

就在齐国面临危急的时刻,作为主要将领,田桓子冒着生命危险求助于楚国,终于说服楚国出兵。

之后,齐国联合楚国,跟晋国在棘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田桓子亲自指挥,发挥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使晋军惨败。

公元前532年,田桓子又率军讨伐栾氏、高氏。

当时齐国有田、鲍、栾、高四大族姓,但栾氏、高氏最是贪婪无厌,吃喝玩乐,欺负百姓,霸占民地,不得人心,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田桓子把他们驱逐出齐国之后,百姓安居乐业,也巩固了自己势力。

当然,田桓子这么做不仅是为百姓除害,扩大自己的势力,也可以收揽民心。

同时,田桓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领导才能,注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顺应百姓的意愿,有效地分化孤立一些旧的势力。

田桓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不仅巩固了齐国的政权,也扩大了自己的声誉,得到了君王的赞赏。

田桓子一直当到了大夫的职位,后来,齐庄公还把齐国的莒邑分封给了他。

田桓子有三个儿子:田开、田乞和田书。田开没有官职,是个平民布衣,他一生主要在柏寝台活动,曾经为齐景公登台鼓琴,是齐国有名的乐师。

田乞为齐景公时的大夫,后为宰相。而田书却继承了父亲统兵御众、战胜攻取的才能。

田桓子视儿子们为掌上明珠,特别是田乞和田书,一人从文,一人善武,各展千秋,成为齐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力量。

田氏兄弟尽全部的能力辅佐齐景公。齐景公虽然其貌不扬,但善于搜集人才,非常重视有能力的人才。

田乞是最初侍奉齐景公,后来又成为齐悼公时的国相。他执政期间,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与淫侈残暴的国君争民,便采取了与国君相反的执政办法。

在向民众收取赋税时,田乞故意用小斗,而在向民众放贷时,却故意用大斗。

当时齐国的土特产如树木、鱼、盐、蜃、蛤等,在市场上的价格也都很便宜,这让当时的平民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

田家暗中对人民施行的德政,得到人民的拥护。于是民众像流水般地归附田氏门下,连其他地方的人也投奔到了齐国,从而壮大了田氏的力量,田氏家族日益强盛。

田书的儿子田凭,在齐景公的时候当上了卿这样的大官。当时田桓子、田书、田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而且都是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田家又添新丁

公元前552年,齐国的都城临淄已发展成一个人口众多,士、农、工、商各业兴旺的城市。

临淄城西北角有一座高墙大院,建筑古朴典雅。这里就是老将军田书的家。

这一天,田家的主仆都显得格外兴奋,出出进进,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原来,是五旬开外的田书将军喜得孙子,这对于一个世代居官的贵族家庭来说,可是一个大事。

田书戎马一生,为齐国在疆场上奋战了几十年。最近,齐国与周边诸国之间的战争烽烟好不容易熄灭了,他在家守着独生儿子田凭,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

这时的田书,一心盼望独生子田凭早日有个儿子,这样自己就可以安逸地过几年孙儿绕膝的幸福生活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田书几十年来殚精竭虑创建的功业和丰厚家产,不能后继无人啊!

儿媳妇没有辜负公婆的期盼,经过十月怀胎,终于生了个大胖小子。于是,田府上下几百口人丁为这桩喜事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这时候,田书和他的儿子田凭还没有从朝中回家,所以还不知道自己家里又添新丁的事。

一直到当天的傍晚时分,他们父子才忙完了自己一天的公务,然后两个人才从朝廷中走出来。

父子两个人还没坐上自己的马车,就看到自己家里的仆人田二在大门外张望,一看两人出来,赶忙跪下磕头施礼。

田书问田二说:“有什么事,这么着急?”

田二说:“老爷,少爷,少奶奶生了个儿子,老夫人让给你们送信,让你们散朝之后,立即回家。”

田书和田凭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想尽快看看田家这个新的生命。他们坐上车,嘱咐车夫快点儿赶回家中。

到家以后,田书非常高兴,进了房间后,丫鬟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走到田书父子的面前,说:“老爷,您看,小少爷多么可爱,看他紧握双拳,将来肯定是栋梁之才。”

田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

光阴荏苒,转眼间新生儿就到了满月,田府迎来了许多贺喜的亲朋好友。

另外齐国大小官员也都来贺喜,当时田家挤满了前来贺喜的官员,田家张灯结彩,专门设酒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人们。

中午的时候,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景公也专门送来了贺礼,除了田凭的妻子和新生的孩子,田家人全家出门迎接国君派来的使者,并让使者向齐景公表示感谢。

按照中国古老的风俗,这一天家族辈分最高的年长者要给新生儿取名,正式列入家谱。这件不寻常的事,自然要由老将军田书完成。

在热闹的喜庆氛围中,各位亲朋按次第在宴席就座之后,老将军田书端起了酒杯,对大家说:“现在我告诉诸位,我给孙子取的名字就一个字‘武’。”

在座的宾客听后都瞪了眼,老将军见在场的各位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于是就补充说:“武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止戈就是停止干戈的意思,停止干戈就是和平的意思。”

众人说,这个意义深刻。

田书听了很高兴,他接着说:“古兵书上讲‘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

其实,这个武字是田书老将军一个月来冥思苦想的结果,也是他几十年来历尽战乱,看到各诸侯王国之间朝盟夕战、争城掠地、士兵血流漂杵后的深刻感悟。

田书老将军在这沉痛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一条:只能用战争来制止战争。

他希望自己的孙儿能继承自己的事业,长大之后能用正义的战争给人间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另外,田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

田书为齐大夫,田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在田武1岁的时候,习武的一生似乎就注定了。

田家对于孩子的第一个生日庆典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表示祝贺。

按照传统习俗,在生日当天,要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来预测婴儿将来的前途,这是一种近乎游戏式的人生预测。

爷爷按照自己设想的种种愿望,把象征各种职业和人生理想的用品、器具,如从商的钱币,从政的印玺,从事耕耘的锄、铲,从军的刀枪,还有主军的兵书、兵器,以及舞文弄墨的笔、书等。

这些东西都堆放在堂屋的大席上,让田武在席子上任意挑拣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贴身丫鬟把刚满周岁的田武放到大席中央时,众亲朋好友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这个还不明白世事的孩子身上。

田武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对席上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但又不知所措。

于是,小田武看看周围的人,瞅瞅席上的东西,坐在原地一动不动,似乎在琢磨什么事情,又似乎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

看着孩子这样,田凭有一些着急,急忙指着席上的东西,示意小田武去拿。

不明事理的田武似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露出了一丝顽皮的笑容,慢慢地爬过去。

首先吸引他的是钱币,众人都笑着点头,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个商人。然后田武又慢慢地爬向了印玺,拿起那个沉甸甸的东西,好奇地看着,而后将其塞进了嘴里,企图吃掉它。

大家笑起来,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一个有名的厨师。

就这样小田武在这些器物之间爬来爬去,摸摸这个,弄弄那个。

最后小田武爬到祖传的军事理论《军政》竹简前坐了下来,然后用两只小手死死地抱住一卷竹简,伸着脑袋,张着小嘴狠命地咬竹简的一角。

田武的憨态逗得众人大笑不止,父亲田凭不冷不热地说:“这孩子大了一定是个贪吃鬼。”

但是田武的爷爷田书不这样认为,他捋着胡须含笑说:“说不定能做个大将军呢!”

从小酷爱听故事

时光如水,幼小的田武渐渐长大,也懂事起来。

正像田书对自己孙子所希望的那样,随着田武的长大,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

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田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

周岁后的田武开始在爷爷的牵引下学步,两三岁时爷爷就教他认识竹简上的字句,三四岁时爷爷就给他讲述自己亲历的战争故事。

田武的祖父和父亲都有丰富的战争经历,也有许多打仗谋略方面的经验。所以,他们经常可以绘声绘色地给他描绘一些战争的场面。

而且,田武的父亲和祖父无意中还会给田武讲一些用兵谋略,这些都成为田武步入军事理论、开始喜欢军事谋略的坚实基础。

每当田书、田凭自朝中回到家里,田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

从虞舜征伐苗黎部族的战争,到虞阏父随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从齐桓公称霸到晋、楚争战;从诸侯会盟到向成解兵,他都越听越爱听。

那些激烈残酷的战争,那些尔虞我诈的计谋,国家之间“大鱼吃小鱼”的残酷,将士之间的斗智斗勇,士兵身上那种勇武的英雄气概,在田武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这些使他痴迷,使他激动不已。

尤其是那些统率千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临危不惧的将军,更让小田武崇敬和爱戴。

田武对爷爷讲的战斗故事就是听不够,有时爷爷讲得口干舌燥,想休息一会儿,他仍然摇动着爷爷的手,苦苦乞求着:“爷爷,再讲一个。”

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田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于是,当祖父和父亲不在家时,田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在幼小的田武心灵中不只崇拜这些战将和英雄,他还立下志向,将来一定要成为这样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也像爷爷那样驰骋沙场,为国家建功立业。

田书是田武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把他带进了一个兵法战争的世界,而田武的另一位启蒙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那就是田武的亲生母亲高红玉。

高红玉不仅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田武,而且也给了田武另外一个学习的机会。

高红玉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精通琴棋书画,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开始,母亲给小田武讲上古神话,用英雄形象武装儿子的头脑,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他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

诸如开天辟地的盘古,衔木石填东海的精卫鸟,炼五彩石补天和团黄土造人的女娲,为繁衍人类而兄妹成亲的伏羲和女娲,教人民种五谷的炎帝,为人民造舟车的黄帝,逐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援弓射九日的羿,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接着高红玉便给小田武讲《诗》,讲《礼》,讲《书》,讲《周易》,教儿子演八卦。

还有那些陶冶情操、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问题,也深深吸引着田武,激发着他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的欲望。

田武的好奇心很强,经常提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虽然高红玉知识丰富,可要解答田武那些突发的奇想,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仍然非常困难。

每当田武睁着好奇的眼睛,问母亲盘古开天地的那把大斧是谁制造的?女娲既然是人类的创造者,可为什么今天女人的地位低下?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选择移山的愚蠢做法呢?

有时,田武的问题,还具有否定圣人的思想,更让他的母亲难以回答。

如黄帝和炎帝既然都那么伟大,他们为什么要相互攻伐开战,团结合作不是更好吗?

帝俊既然那么坏,纵十日为恶,降洪水惩罚人类,百发百中的羿,为什么不一箭将他射死,为天上人间除害呢?

遗憾的是,学问渊博的母亲,常常被如饥似渴的孩子问得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有一次,红玉给儿子讲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超尘脱俗的美貌,与后羿之间的爱情,吃仙丹奔月宫,撇下丈夫过孤独冷清的生活,以及玉帝将她贬成一只癞蛤蟆的故事。

讲完了,高红玉评论说:美貌如花的仙子一下子被贬为一只蛤蟆,命运对她太不公平,玉帝太狠心了。

田武却不同意母亲的观点,反驳说:“后羿射日,拯救人类,背叛天庭,是英雄的壮举。而嫦娥只顾自己成仙,背叛了他,活该变成癞蛤蟆。”

红玉叹了一口气,觉得儿子的想法有点偏激。不过,儿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却又让她欣喜。

还有一次,红玉给儿子讲唐尧的功德,她说尧是个至仁至圣的谦谦君子、天衣无缝的完人。

听到母亲这样说,田武马上打断了母亲的话,他说:“孩儿不这么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不是娘对儿子亲口说的吗?母亲怎么说尧是个天衣无缝的完人呢?”

高红玉瞠目结舌,一时无语以对。小小年纪,竟敢亵渎先贤圣哲,这孩子未免太狂妄了。

但高红玉又不能不为此而高兴,只是敷衍着尽力反驳儿子的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对于一般常人来说的,对于圣人,则另当别论。”

田武仍然据理力争,非常自信地说:“尧的大臣相柳、孔壬和三苗,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大坏蛋,尧却一再宽恕他们的滔天罪行。这不是对少数人仁义却祸害多数人吗?我看这纯粹是假仁假义。”

看母亲用很惊异的目光看着自己,田武更加得意了,他继续说:“而鲧奉命治水九年,抛妻别子,吃尽了千辛万苦。虽说他有刚愎自用的缺点,但他毕竟一心为公,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百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后由于天灾,导致了治水失败,尧却将鲧处死了。这种做法就不是一种仁义之举,是失去理智的做法。”“孩儿认为:人无完人这句话,对任何人都有效,包括圣人在内。”最后,田武还进行了总结。

年轻的母亲不知用什么语言反驳儿子的观点了,只能羞愧地低下头,这时,她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来教导儿子而羞愧,也为有这么个聪明的儿子而高兴。

于是,高红玉萌发了为儿子请一个家庭教师的想法。

高红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丈夫也同意妻子的想法。他们准备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好老师。但在当时,要找到一个好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具有思想的学生

三年之内,田武的老师已经换了四个。最后找到了一位叫张凤飞的老师,倒真是一位明师。

张凤飞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温文尔雅,每当外出,触景生情,总会与田武吟诗做对。

仲春的一天,杨柳依依,柳絮如雪花般在空中曼舞。

师生二人乘船沿河水北上,小河弯弯,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鸟儿在岸上的柳树梢上唱着歌,小船在河中央蜿蜒缓行,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石桥。

当师生二人来到石桥下时,小船笔直穿过,张凤飞吟道:“车到山前必有路。”

田武立即脱口而出:“船到桥头自然直。”

张凤飞听到田武的回答,抚摸着自己已经花白的胡须,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小船顺着河水的流向缓缓地前行,河岸边柳树的枝叶不断地摇摆,似乎在不断地冲着他们打招呼,阳光温暖地照在师生二人身上,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从小船上传来。

又是一个月圆之日,中秋佳节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田府。高红玉准备了一份厚礼,让儿子田武给师傅送过去。

一年来田武与张凤飞相处融洽,如鱼得水。所以,将礼物送到老师家里后,他又在那里跟老师聊天,非常畅快。

眼看圆月东升,老师想让田武在自己家中过夜。田武觉得未经过母亲的同意,不能擅自做主,执意告辞。

张凤飞恋恋不舍地相送,不料,当天晚上,张凤飞急火攻心,疽发于背而死。

田武听到噩耗,伤心至极,大病一场。

还有一位老师,也给田武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这位老师姓方,名正,是一位老学究,脸终日拉得老长,不说不笑,坚守周礼,盛赞仁义,反对暴力与战争,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服从自己,不得出言反驳。

这样古板的人与思想活跃的田武必然产生了矛盾,两人相处期间,矛盾重重,师生关系紧张。

一次,方正老师大谈仁义道德,田武不同意他的看法,于是就极力反驳。

田武说:“仁义只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境界,周公是一个不现实的梦想家,只有欲望和希望才是人的本能。”

方正听了田武的论述,怒火烧身,勃然大怒。他想:诋毁周礼,亵渎周公,顶撞尊长,是可忍,孰不可忍!

方正也顾不得自己的老师尊严,也不顾学生的年幼,竟然与田武吵起来,而且还动手打了田武,并且骂道:“孺子不可教也!”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并没有结束。三天后,清明时节雨纷纷,田府上下都放假了,回家祭祖。

当温和的太阳刚刚露头,田武便一手牵着自己最喜欢的猎狗,一手拿着木棍,直奔老师家的羊栏。

在离羊栏还有十几米的时候,猎狗就闻到腥味,伸舌竖耳,垂涎三尺。

田武放开了猎狗,猎狗就发狂地冲入羊栏,顿时,羊栏里一阵骚乱,羊叫声不断。

正在树林中挤羊奶的老师见状,勃然大怒。

当老师气喘吁吁地赶到羊栏时,已经有几只可怜的小羊羔惨死,鲜血淋淋。

田武见状,急忙赔礼道:“真对不起,老师,这畜生挣脱了锁链,跑到这里来闯祸。”

接下来,田武开始用仁义道德来教训那只猎狗。可那只猎狗不听教训,仍然追逐小羊羔。

教训完了,田武又向老师哀求道:“弟子用这些仁义道德来教训它,可这畜生全然不听,想必是弟子教学有限。求恩师可怜这些羊羔,向猎狗晓以大义,劝其改恶从善,切莫再施行暴力!”

方正气得浑身哆嗦,怒目圆睁,用手指着田武说:“你!你!”

田武一笑,又用木棍教训起猎狗来。棍棒之下,猎狗乖巧之极,就像一只小羊羔一样,温顺地卧在主人脚旁。

田武继续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说教的方法来教育好的,贪欲本是人的本性,必要的时候,武器是非常有用的。”

说完,田武不理会老师的愤怒,悠然自得地带着猎狗回家了。

聪明孩子主意多

方正老师受了田武的戏弄后,一怒之下辞职不干了。不久之后,家里又给田武换了一位新老师。

这位老师叫高正荣,他高大,英俊,白皙的皮肤,举止文雅,说话和气,办事稳妥,深得田府上下的敬重,也得到了田武的尊重。

田武与高老师相处融洽,情投意合,师生二人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每天都会有欢快的笑声从房间里传出来。

可是,最近几日,田武明显地发现老师心事重重,整日愁眉苦脸,沉默寡言,也很少与田武探讨一些平时两个人关切的话题,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沉默。

田武虽然年纪尚小,可他依然能感觉到老师遇到了困难,不忍心看到老师整日愁眉不展,于是就再三询问,高老师才最终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高正荣有一个姐夫,是乐安城东的富户张某。张某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女儿嫁给东村果常山为妻。

张某的儿子福顺,刚满5岁。最近,张某的妻子忽然患有急症,撒手而去,留下体弱的丈夫。

张某由于丧妻,心火上攻,病倒在床,奄奄一息,眼看就要一命归西。

5岁的儿子福顺只贪玩耍,根本没有料理家务的能力,更何况还要照顾一个垂死老人?

于是,张某只好请女儿女婿帮助打理家务。谁知女儿女婿只是贪念父亲的钱财,根本没有孝心。

眼看着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不是想着怎么为老人治病,解除痛苦,而是费尽心思,盘算怎样才能把这份家产弄到自己的手里,据为己有。

女儿女婿合谋着,突然就生出一条计策。

第二天早上,女婿果常山以请安为名,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遗嘱”,来到生命垂危的岳父床前,逼着他在“遗嘱”上按手印。

张某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遗嘱”,睁开昏花的老眼,仔细辨认帛上的字体,只见上面写着:“城东张某仅生一子所有家产全部留给女婿外人不得夺取。”

张某一下子明白了女婿的目的,这是他们想趁他年老体弱,欲夺其全部家产。

张某当时只气得浑身哆嗦,语无伦次,费尽全身力气,指着果常山骂道:“你!你!畜生!”

话还没有说完,张某就吐出一口血,血染在了手上,滴在被子上,然后就离开了人世。

岳父的去世并没有给女儿女婿带来痛苦,果常山趁机拉着张某的手,分别在两张“遗嘱”上盖了手印。

有了“遗嘱”在手,果常山夫妻有恃无恐,根本没有把弱小的福顺放在眼里,而是千方百计地刁难他,打骂他,甚至于他稍微不对,便要赶其出门。

没有多久,刚懂事的福顺便被果常山夫妻赶出了家门,无依无靠的福顺只能靠乞讨维持生计。

乡邻们虽都愤愤不平,但果氏夫妻手中有张某的“遗嘱”,文字为证,无可奈何。

高老师非常心疼福顺的遭遇,又同情自己的姐夫,但面对果常山夫妻的横行,也是有苦难言。

田武知道后,气愤地说:“老师为何不去告果常山夫妻?”

高老师面露难色,痛苦地说:“告?如何个告法?他们手中有‘遗嘱’,文字为证怎么告?”

田武一时也为难了,思索片刻后,询问道:“福顺手中不是也有一份遗嘱吗?”

高正荣垂头丧气地说:“两份遗嘱,一字不差,都写的是家产全部留给女婿外人不得夺取。”

说着,高正荣还将遗嘱递给了田武,因为他作为福顺的舅舅,保管着外甥手里的这份遗嘱,这两天一直带在身上。

田武接过遗嘱,认真地看了一遍,笑道:“老师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

高正荣看到田武这么容易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觉得难以置信,充满疑惑地看着田武。

田武继续说:“恩师,您看,这遗嘱分明写着:将全部家产留给独生子福顺。”

高正荣听了,更加迷茫,没有说什么,听田武继续说下去。“城东张某,仅生一子,所有财产,全部留给,女婿外人,不得夺取。”田武大声地将遗嘱朗读了一遍。

高老师顿时茅塞顿开,大喜道:“原来读法不同,断句不同,同一份遗嘱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第二天,高正荣带着自己的外甥,将果常山夫妻告上了大堂,喜逢县令是位“明镜高悬”的清官,一告便准,青天大老爷将张员外的全部家产判给了福顺,果常山夫妻各被杖责40大板,即刻滚出张家,一日不得多待。

就这样,一件让老师都犯难的事情,在田武的帮助下,轻松解决了。这件事不仅表现其聪明过人,也表现了他处事的态度和做人的原则。

从此师徒两个人关系更好了,不过没过多久,高正荣老师也病了,所以不能再带田武了。还好田武这个时候,也快要上学了,也不用家里再请老师了。

立志成为军事家

田武到了五六岁时,他在爷爷的指导下,就开始读家藏的《军政》、《军志》等简册,并能简单地讲述排兵布阵的道理。

田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

春秋时代流行的如《黄帝兵书》、《太公兵法》、《风后渥奇经》、《易经卜兵》、《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田家的整个阁楼。

田武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虽然这些书田武还不能真正看懂,但在爷爷和父亲的帮助下,还是了解了其中的许多内容。

这时,爷爷田书除了给田武讲述战斗故事之外,还讲一些“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尧舜禅让”“大禹治水”以及“姜太公垂钓”“武王伐纣”等历史故事。

田武到了七八岁的光景,小脑袋里装了更多的问题,经常向爷爷问这问那,有时问得爷爷也无法回答。

有一次,田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就跑去问爷爷:“爷爷,祀是什么?戎是什么?”

爷爷田书想,今天田武问的问题倒是简单,于是随口说:“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田武接着问:“祭祀是种精神的寄托,怎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

爷爷田书顿觉奇异,一时答不出来。田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看着孙子摇头晃脑的样子,听着孙子模仿大人说话的口气,田书禁不住笑了。

这时,爷爷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已无法满足田武的求知欲望,该送他去当时的学校庠序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了。

春秋时代只有王室的子弟才能入学,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到春秋末年,周王朝的势力没落,各路诸侯纷纷立国。

于是,各个诸侯国家的一般贵族和平民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兴起聚徒讲学之风,后来便发展成庠序。

庠序向所有贵族和一般平民的子弟敞开了受教育的大门。

田武8岁这年春天,他头上束着两个总角,让爷爷领着,走进了庠序的大门,开始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

当时庠序的主要课程是五教和六艺。所谓五教即五种伦理道德教育:父要义、母要慈、兄要友、弟要恭、子要孝,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基础课的知识和技艺。

书是识字课,小孩子一入学,教书先生就发给每个学生几根竹简和一把刻刀,田武对这些学习用具并不生疏,因为在家里,爷爷和父亲早已教过他如何使用,有的字也早已认识,但他对教书先生讲的汉字六书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教书先生走到田武的书桌前,弯下腰来对他说:“你知道你姓的田字怎么写吗?是长方形里面有一横一竖,这个字很有意思,表示一块大田分成四块小田,纵横直线表示田埂或田间小路。”

这是田武从未听说过的,他感到非常新鲜,两只乌黑明亮的眼睛便一眨一眨地看着先生。

教书先生见田武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又耐心地给他讲解起田武的武字,教书先生说:“你的名字武是止与戈两个字组成的。戈是兵器,止是脚趾,合起来是勇士持兵器,大步前进格斗的意思,表示征战、讨伐。”

田武有些不明白,忽闪了几下黑眼睛说:“我爷爷说武是停止战争,是和平的意思。您怎么说成是征战、讨伐呢?”

教书先生摸了摸田武的头说:“乖孩子,武字本来是征战的意思,不过若以正义的战争讨伐邪恶、制止动乱,这不就实现了和平吗?由此看来,武字又有和平和制止战争的意思。你的名字取得很有意义。”

田武仰着脸,看着先生自豪地问: “您知道我的名字是谁取的吗?”

先生说:“不知道。”

田武说:“是我爷爷取的。”

先生又拍了拍田武的后脑勺说:“好好学习,长大后像你爷爷那样勇猛,统兵打仗,保卫齐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田武笑了笑,又低头念起竹简上的字。

数是数学课。教书先生最初给童子讲授计算的一般知识和规则,往后就讲齐国的“九九之术”和《算经》。

田武自幼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再加上对奥妙的数学王国兴趣浓烈,他12岁时,数学的运算能力就赶上成人,成为他父亲家庭理财的得力助手。

少年田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次,老师以为他贪玩,把他叫回去准备责罚一顿。责罚是要有理由的,老师就把刚刚学过的一段课文向他提问,谁知道田武竟然对答如流。

老师找不出责罚的理由,只好作罢。久而久之,老师感觉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教育田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田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在射、御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射、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

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

在齐国,每年的9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比赛,这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接下来,老师还重点讲解了齐国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风。约在夏商之际,或更早一些,齐地的夷人就以善射而闻名天下。

夷人的夷字就是一个人的形象,这个人与身上挎着的弓,就组成了夷这个象形字。

神话传说中,东夷最早的英雄叫羿,他曾经用弓箭驯服了10个太阳,同时射瞎了黄河大神河伯的眼睛。

后来,羿还射死封豕长蛇,并在青丘地区,把猛禽大风给射死了,为民除了一大害。因为羿的巨大贡献,人们尊称他为后羿。

殷商时期,齐地有一个著名的英雄蜚廉,他是秦国的先祖,《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他依靠自己的才力,侍奉殷纣王,一生中为了商朝的强盛可以说是出生入死,在战场上拼杀,最后战死在海边上,蜚廉冢就在今广饶县城的东边。

后来,著名的军事家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被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尚武风俗得以承袭,并发扬光大。

当时齐国尚武得到继承发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太公受封的时候,曾得到周王室赋予的征伐特权,可以代表周王室征讨其他国家,齐国推崇尚武习俗便成为必然。根据历史记载,齐国曾经多次对莱、杞、奄、阳、谭等小国用兵。

二是齐地有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马的优越地理环境,养马业在诸侯国中捷足先登,这就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从桓公时代开始,齐国就是各诸侯国中马匹最多的国家。齐桓公的时候,他曾经一次赠与卫国良马300匹。田武他们家所处的青丘地区,就是当时齐国的养马基地。

由于受尚武思想的影响,齐国从国君到士兵,都是以勇武为荣。射和御,是齐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齐人向来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田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田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田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田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时,田武心中蒙蒙眬眬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像他的祖父田书、叔父田穰苴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田武和小伙伴们,只要不去庠序读书,就在空场上分成两拨儿,玩布阵攻战的游戏,互相攻打、冲杀。

田武带领的一方总是胜利者,久而久之,田武就成了小伙伴们的军事领袖。

有一年端午节,田书老将军从朋友家做客回来,乘坐的马车经过城中广场,无意中看见两拨儿孩子在冲锋厮杀。

只见田武指挥着十几个孩子,把另一拨儿孩子追杀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田书老将军见此情景,心中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田武将来会成为优秀的统兵打仗的人才,担心的是孩子玩野了会荒废学业。

第二天,田书老将军便到“庠序”里去拜见教书先生,了解田武的学习情况。

先生说:“田武非常聪明,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因此进步非常快,成绩突出,一般孩子都比不上他。”

田书老将军说:“我常看见田武把家里珍藏的《军政》、《军志》等兵书拿到庠序来读。昨天我又看见他和小同窗们玩布阵攻战的游戏,冲冲杀杀的。我担心他常读这些东西,又经常玩打仗的游戏,耽误了其他学业。”

先生忙说:“不会,不会。《军政》、《军志》这些书虽然讲的是布阵用兵,但里面包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这对田武学习其他功课很有帮助。”

同时,先生还举了个例子,他说:“有一天,我想查考一下田武,看他是否读懂了这些书上的道理,没想到他讲得头头是道,举了许多战例连我都不知道。至于玩游戏,我认为男孩子不玩游戏就呆傻了,只要不出格儿就没事。”

田书老将军听了先生的话,捋着胡须高兴地不停点头,乐呵呵地说:“哦!这我就放心了。”

田武没有辜负爷爷对他的期望,田家的事业将后继有人了,因此田书老人非常高兴,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宽慰。

从此,爷爷或父亲经常带着田武出席一些亲朋好友的宴会,参加上层贵族的一般社交活动。

田武虽然还是一个孩童,但他不凡的谈吐和敏捷的思维却引起一些齐国社会名流的注意。

少年立志

胜利者一方打仗,就像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不,可当势,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孙武

结识军事家穰苴

公元前537年,田武15岁的时候,全部结束了在庠序的课程,以每门功课全优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第二年,田武参加了严格的“五射”“五御”技能强化训练。

在庠序的课程中,尽管设立了射、御课程,但只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是一些基本功。

来到强化训练营后,田武才真正领悟到了射和御的精髓。

那千变万化的射箭技巧和驾驭技术,一下子激发起田武极大的热情。尽管训练很苦,但田武却是乐在其中。

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在最后的挑选赛中,田武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个人第一名。并且获得了一年一度的射、御比赛资格。

每年的9月,齐国都有一场全国性的射、御比赛,比赛地点是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城,每个城市的前几名可以代表本城参加比赛。

当年,田武就是以莒邑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本地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比赛的。

田武已经不止一次来过临淄城,但这一次田武的心情与以前大不相同,既兴奋,又有点紧张。

田武环顾校军场,只见四周布满甲兵,个个手执戈矛,盔明甲亮,英姿威严。

点将台上,齐景公端坐在正中,文武大臣列立两旁。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采用淘汰赛,进行一一角逐。

选手们熟练的技术和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齐景公及文武大臣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田武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射”“御”技术,最后淘汰了所有的选手,获得了第一名。

田武在场上的一举一动,引起坐在景公旁边的一位将军的极大关注。这个人就是大将军田穰苴。

田穰苴是田武的同宗叔叔,与田武的父亲田凭同辈,并同在朝中为官。

田穰苴早就听田凭讲起过这个侄儿,不过自己经常在外,除了在他出生的时候见过一次外,就没有什么机会见面。

今日一见,田穰苴感觉自己的这个侄子果然是将门之后,国家栋梁之才。

望着赛场上往来驰射的田武,田穰苴预料自己的这个侄子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于是,他决定把自己毕生所学传给这个晚辈。

不过,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田穰苴还想再和这个侄子亲自谈一下,看看是不是真如自己心中所期望的那样。

比赛结束后,田穰苴立即派人通知田武,第二天到自己的司马府来一趟,有些话需要面谈。

田武不止一次从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那里听到过这个同族叔父的英雄事迹,脑子中早就塞满了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就盼望着有一天能亲自和他谈一谈。

当天晚上,田武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要见到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了,他的心情怎么能不激动呢!

田武脑子中不断地想象着祖父和父亲给自己讲过的关于这位叔父田穰苴的事迹。

田穰苴也是陈完的后代,是陈完后人庶出的平民布衣,不是嫡传,故地位卑贱。

虽然田穰苴长期在军队从军,而且才能出众,战功卓著,但因出身不是贵族,所以一直没有被提拔重用。

齐景公刚刚继位的时候,齐国的邻邦晋国、燕国先后都曾入侵齐国。晋军侵占了齐国的阿、甄两邑,燕军则一路打过黄河。

面对两个强敌,齐军由于没有有效的领导,所以大败而归,最后连齐国都城临淄都面临着被攻陷的危险。

当时齐景公整天忧心忡忡,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建议齐景公任用田穰苴为将。

晏婴说:“穰苴虽然不是田家正氏所生,属于庶出,但是他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文能服众,武也能威敌。希望大王能够起用这个人试一试。”

齐景公听了晏婴的话,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非常高兴,连犹豫一下也没有,就命人到军中召来了田穰苴。

当时齐景公和田穰苴君臣两个就当时的战争问题,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田穰苴的军事思想让齐景公大为惊讶,认为这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当即就任命田穰苴为大将军,命他率军抵御晋国和燕国的军队。

田穰苴知道,自己虽出身于田氏望族,但属于庶出之子,毕竟不同于田氏家族中的达官显贵。

而且,田穰苴从来没有带兵的经历,如今一跃成为三军统帅,肯定难以服众。

作为将帅,如果部下不服,如何指挥作战?

所以,对田穰苴来说,其当务之急不是带兵出征,而是立威以服众心。

田穰苴自然有他的办法。他对齐景公说:“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意思是说,他一向出身微贱,蒙齐景公从市井中发现了他并委以重任,位在大夫之上,不仅士卒不会死心塌地地听其指挥,朝中的大臣也不信任他。人微权轻,是无法带兵出征的,因此他希望齐景公派一个宠臣到军中做监军,这样才能压得住阵角。

田穰苴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对景公一说,正中景公下怀。因为这样,监军可以作为国君的耳目,随时向他报告军队的情况。

同时,监军还可以以朝中权贵的身份,助出身微贱的田穰苴一臂之力。

所以,景公不假思索,便爽快答应了田穰苴,并立即命令宠臣庄贾做监军。

庄贾是齐景公最宠爱的佞臣,此人天天在齐景公身边,虽然官职不高,但地位特殊,满朝大臣都对他礼让三分,可谓“君之宠臣、国之所尊”。

于是,做监军这个光荣的使命,便落到了庄贾的头上。

田穰苴辞别景公时,便与庄贾进行了约定,第二天中午时分在军门会面。

可是这个庄贾自恃是个贵族,又得到国君的宠信,所以压根没把这个田穰苴放在眼里。

何况庄贾几乎没有打过仗,根本没什么纪律观念,所以对这个约定也根本没放在心上,只是漫不经心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田穰苴就事先来到了军中,他集合军士,专门“立表下漏”计时,准备迎接监军庄贾。

那时没有钟表,计时有两个方法,一是在室外的空地处立下标杆,根据日影来计时,二是用漏壶根据其漏水的量度来计时。

田穰苴两种方法都用,为的就是要看这个庄贾是否准时,其用心也可概见了。

田穰苴知道,像庄贾这样的花花公子,一向自由散漫惯了,哪里知道军中的法纪?

再加上庄贾正受齐景公宠信,又身为监军,必不会将田穰苴的话放在心上,岂会按时来会?

田穰苴早已想好了,如果庄贾能按时赶到军中,不妨就让他代表齐景公,帮助自己威慑军中将士。

相反,如果庄贾不能按时赶到,他田穰苴正好用他的人头来申明军纪。大敌当前,不行诛杀,便难以立威。

果然,这个庄贾平时娇贵惯了,自以为田穰苴将军既然已经到了军门,而自己是个监军,早到晚到不要紧。

因为庄贾要随军出征,所以亲戚左右来送行的人很多,于是他便留下送行的人饮酒,早将与田穰苴的约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中午一过,田穰苴立即下令,将标杆放倒,将漏壶撤掉,向士卒们申明纪律,然后收军回营,坐等庄贾前来受死。

庄贾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一直喝到傍晚,才醉醺醺地来到军中。田穰苴问:“你为什么迟到?”

庄贾醉眼蒙眬地说:“我的亲戚朋友设宴为我送行,所以我就留下喝酒了。”

田穰苴大怒,大声斥责他说:

从大将接受任命的那一刻,就应该忘记自己的家,下达过军事命令之后,就要忘记自己的亲人朋友,击鼓进军的时候,就要忘记自己的性命去冲锋陷阵。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危难的时候,外国的军队就在城下,人民的生命时刻遭受着死亡的威胁,军人们正在前线出生入死,就连我们的国君都寝食难安,而你还在谈什么相送,还要喝酒,怎么能作出这样的事情呢!

说完,田穰苴向负责军法的军正问道:“按军法对迟到者该如何处置呢?”

军正回答:“当斩!”

田穰苴立即喝令将庄贾推出斩首示众。

庄贾万万想不到田穰苴会来真格的,顿时酒也醒了,冷汗也出来了,吓得浑身筛糠。

三军将士见状,都知道了田穰苴将军军纪严明,不禁对田穰苴肃然生畏。

田穰苴治军,大体上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威,二是施恩,恩威并用,执法严明。

通过一系列的治军措施,田穰苴激励和增强了士气,连有病的士兵都摩拳擦掌,主动请战。

看到士气已经完全被鼓动了起来,田穰苴开始准备出战。出战的那一天,齐军的士气高涨,以致那些晋军看见后,还没有开战就自己退军了。

燕国军队听说齐军气势旺盛,又见晋军都撤退了,也立即渡过黄河,逃回了自己的国家。

田穰苴率领齐国的军队,奋力出击,追击敌军,夺回了阿、甄两座城池,平定了黄河两岸,然后凯旋。

听说田穰苴率领自己的军队班师还朝,齐景公和朝中的大夫们一直接到了齐国都城的郊外,并慰劳士卒,对田穰苴以礼相待。

进入齐国都城后,齐景公又亲自来到田穰苴的住处看望他,尊称他为大司马,还为他建造了司马府。此后,大家都尊称田穰苴为司马穰苴。

田穰苴的这些英勇事迹早就在小小的田武心中扎下了根,在他小小的心灵中,自己的这位叔父简直就是战神,就是自己的目标,他早就盼望着能有看到这位叔叔的那一天,现在这个日子终于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田武早早地起了床,梳洗以后,就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见了田穰苴。

田穰苴对自己的这位侄子也是亲切有加。叔侄二人促膝长谈,无话不说。从谈话中,田穰苴看出田武志向远大,天资聪明,心中更加喜爱。

夜深了,田穰苴拿出自己根据从军经验编写的兵法,郑重地交到田武手中,这就是被后世称道的《司马穰苴兵法》。

分别的时候,田穰苴又专门叮嘱田武,第二天就搬到自己的司马府,一定要在京城住一段时间,田武见叔父对自己如此器重,自然是从内心感激不已。

辞别叔父田穰苴后,田武匆匆地回到自己的住处,他是如此激动,因此捧着《司马穰苴兵法》看了整整一夜。

简书中“以战止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战争理论,深深触动了田武的内心,使田武初步领悟到了战争的禅机。

田武决心乘这一段在京城的时间,好好向自己的叔父请教。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要像自己的叔父那样,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实现自己人生的抱负。

另外,田武还想到国家的秘府里看一下,那里可是齐国所有书籍汇集的地方,一般人进不去,他希望通过叔父,去那里读几天书。不过,田武还没有向叔父说这件事情。

因为叔父田穰苴的盛情邀请,再加上田武也确实想向这个叔父多学点东西,所以他第二天就来到了司马府。

在这里,田武每天都能够见到田穰苴,通过接触,田武对这个叔父更加了解,也更加钦佩他的军事才能。

田穰苴也对自己这个侄儿的军事知识感到吃惊,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看过那么多书,知识这样丰富,他的聪明勇武都给田穰苴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平时的交谈中,田武向田穰苴提到了想到齐国秘府读书的愿望,希望叔父能够帮忙。

田穰苴也为自己这个侄子如此好学而高兴不已,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说自己会给秘府的官员说一下。

蒙山拜师学艺

田武的学校生活基本结束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学习钻研,他的爷爷田书认为田武还有进一步拜师学艺的必要,他有一个老朋友,名叫真元子。

真元子是蒙山道士,受过高人指点,异人传授。在一次战争中,田书曾救过他的性命,两个人成了刎颈之交。

田书拜托真元子教育孙子,自然是以学兵为主,对于道家和阴阳家,田书并无浓厚的兴致。

真元子住在蒙山小孤峰凌霄观,他只是偶尔收一两个弟子,传授所学,田武便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真元子年高八旬,身长丈二,背不驼,腰不弯,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须髯垂胸,飘飘如银。

真元子博学多能,最精通的学问有四门:一是数学与天文,二是兵学,三是游学,四是出世学。虽然如此,但他性格内向,素来默默无闻,从不轻易表现自己。

真元子讲学与众不同,他很少讲理论,多是带弟子深入实际,观察纷纭万状的具体事物,让教育对象因此而得到启迪,然后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去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真元子或给以启发点拨,予以开导,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因此,非资质禀赋超群脱俗者,难以成才,半途而废,中途淘汰者,大有人在。

田武拜师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季,蒙山刚刚落了一场罕见的暴雨。真元子和田武坐在凌霄观,观赏蒙山飞瀑胜景。

这是田武的入学考试,也是入学后师父给他上的第一堂课。二人默默观赏了一会,突然真元子问道:“武儿,从眼前这激流飞瀑中,你能悟出用兵打仗怎样的道理呢?”

田武见师傅忽然这样问,就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彬彬有礼地回答说:

为国者,一定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善于用兵者,一定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敌人,使其没有喘息的机会,从而完全彻底地歼灭敌军主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兵既要多,更要精,关键在于战略部署,每次出击,都要以多对少,以强对弱,造成猛不可当之势。

听了田武的回答,真元子只是微微颔首,他反复上下打量眼前这位彬彬有礼的少年,似乎要重新了解他,认识他,仿佛不相信方才这番见解竟出自一个年轻人之口。

这第一堂课是成功的,这首次考试是满意的,真元子暗暗给田武打了个满分。然而这成绩是真实的,是必然的,还是虚假的偶然的巧合呢?

真元子心中不踏实,三天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考试,仍然是这个题目,只是有所变通罢了。

师徒两个人不再看飞瀑,门前的青石板上,中间放着一块石头和几个鸡蛋,师生相对,盘膝而坐。

真元子并不急于说话,他手捋长须,眯着双眼,静坐良久,田武瞅瞅青石上那碫石和鸡蛋,看看老师,察其颜,观其色,分析其神态。

突然,田武眼前一亮,不等老师开言说话,就拿起石头,将青石上的鸡蛋一一击破。

真元子见状,先是一愣,继而开怀大笑,笑过之后,他竖起拇指,啧啧赞道:“孺子可教也!”

又有一天,真元子与田武肩扛锨镐,深入一条幽谷。谷左岸有一小片平地,但也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半山坡有一水潭,潭水清冽,潭边杂草丛生。

休息片刻之后,师徒二人,一个抡镐,一个挥锨,将那水潭的岸边挖开了一道豁口,潭水顺着豁口淌出,奔泻而下。然后师徒两个坐在潭边,居高临下,看流水之势。

豁口的深度有限,所以淌出的潭水数量也有限,一会儿水流完了,真元子让田武就此而论,谈谈用兵的规律。

田武锁眉凝思,在草地上漫步,他的耳边没有了奔腾的流水和聒噪的蝉鸣,他的眼前没有了巍巍青山和莽莽林海,只有那飞驰的战车和厮杀的战场,凹凸不平的谷岸草地和弯弯转转的溪流。

过了很长时间,田武终于找到了用兵的规律向老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田武说:“用兵的规律就像是水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高趋下,用兵的规律是避实击虚。所以兵无常式,用兵的规律就如这天地自然,相生相克。”

第二年春天,和风煦煦,暖日融融,花红柳绿,鸟啼燕飞,一个怡神醉心的上午,在门前的草坪上,真元子正在给田武上着别开生面的新课。

这堂课的中心是讲作战的奇正变化。奇与正的概念很抽象,不好理解。

真元子讲学授徒,从不先讲那味同嚼蜡的概念和理论,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而且多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抽象,去归纳、总结、提高。

这天,真元子先从灿灿红日和明媚的春光讲到日月的运行,四时的更替与循环往复。

其次,他用青、黄、赤、白、黑五色,在素帛上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写意画,有山水,有花卉,有鸟虫。

再次,他弹琴击缶,吹竽鼓瑟,用宫、商、角、徵、羽五声演奏了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歌,有欢快的,有悲凄的,也有哀怨的。

最后,他用酸、甜、苦、辣、咸五种调料做了10个菜款待他这得意门生,自然多是山珍野味。

师徒吃着佳肴,喝着自酿的米酒,边吃边聊,边喝边谈,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来讨论这用兵的奇正问题,最后田武奉师命作了总结性的发言。

田武说,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周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

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

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就这样,田武在蒙山跟随真元子大师学习了两年时间,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田武的兵法学问又增进了一大步,为他以后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自创孙子梅花拳

蒙山学艺生活结束后,田武告别了老师,回到了自己家。学习生活并没有让田武学习兵法的兴趣减弱,相反,回到家后他更加努力了。

不管是春夏秋冬,田武在兵法的海洋里遨游。很多时候,田武已经忘记了这是什么季节,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完全沉醉在兵书的世界里。

时光倏忽,一年又快过去了,又是一年的寒冬季节。

一天,田武又在研读穰苴叔叔传赠给他的《司马穰苴兵法》,并被其中闳廓深远的哲理和军事理论深深吸引。

书中关于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划分的部分内容,是田武在以前的学习中未曾看到的。

简书中说:“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意思是说为铲除邪恶,维护和平而攻占暴虐之国,是正义的战争,不能算是侵略。“以战止战。”田武若有所思,感觉这句话值得细细研究,就随手用笔记下了这句话。

田武继续往下看,只见兵书上写着:“战道,不适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田武领悟到,发动战争为不得已,如果发动战争,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仁义之师,占领敌国后,不可烧杀抢掠,要善待战俘。“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说,要居安思危,时刻备战,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但又不可以穷兵黩武。看到这里,田武深思良久,用笔在简片上写下六个字:“兵者,国之大事”。

看书久了,田武感到有些困倦。他起身走出了书房。时值严冬,寒风吹到脸上,田武顿时倦意全无。他围着书房,一边踱着步,一边舒展着筋骨。

转到屋后,一阵清香扑面而来,因为这里是田家的后花园。虽说现在正是寒冬季节,万物都凋落了,但却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很快,几株梅树吸引了田武的目光,他信步走到了梅树的跟前,但见满树的梅花竞相绽放,在凛冽的寒风中毫无怯意,枝干刚劲盘曲如同虬龙。田武在树前站立良久,静心观赏。

忽然,一阵寒风袭来,枝干摇曳,如虬龙飞舞。紧接着,落英纷纷,随风而起,让人目不暇接。

田武不由自主也随风起舞,他模拟着梅枝、梅花的形态,活动着四肢。

等田武回到书房,感觉神定气清,浑身舒服。第二天,田武在书房看累了后,又信步来到了梅林,再次欣赏了梅树的铜枝铁杆和梅花的落英缤纷,并打了一趟齐国的本地搏击拳术。第三天,第四天……一连几天,田武看书看累了,必定到梅树林中,看落梅缤纷,并且不由自主地模仿一会儿梅枝、树花的形态,锻炼一下有些疲倦的身体。

随着时光流逝,田武感觉那梅树就像长在了自己心里。有一次,天降大雪,可是田武还是照常来到了梅树前。

这时,一阵寒风吹来,田武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他想,梅花是耐寒的植物,在百花凋零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它那不畏严寒的品质真是让人叹服。

田武脱掉外面的大氅,准备练一趟拳热热身体。忽然,一种奇怪的感觉来到了田武的心里,这种感觉是什么呢?

因为田武忽然发现,梅花有密有疏,有虚有实;枝干遒劲,重心扎实,整株梅树刚柔相济,互相为用,有轻有重,有动有静。动则如猛虎,势不可当;静则如淑女,柔中寓刚。田武想,这些多么像我们齐国的技击之术啊!

技击是齐国人尊崇和擅长的一种搏击之术。齐国的技击阴阳结合,穿插更替,招式虚虚实实,明暗多变。

齐人就是靠这种高超的技击之术,发挥短兵相接,单兵作战,以巧取胜的优势,在诸侯争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以前田武虽然也天天看梅,可从来没有把清雅的梅花与武术联系起来。

今天这忽然而至的灵感让田武兴奋不已,他“啪啪啪”打了一趟齐国传统拳术,然后很快就回书房了。

田武实在太兴奋了,因为他现在已经决定根据齐人的技击之术,结合梅树、梅花的形态变化,创造一种用于强身健体、攻敌制胜的拳法套路。至于这套拳法的名字,就叫它梅花拳吧!

从此,田武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终于创造出了一套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借力发力,变化多端的梅花拳法。

田武创造的梅花拳法讲究六合,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上下相随,内外一致,姿势舒展,动作优美。整套拳路既有阳刚之美,更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

进攻的时候,有排山倒海之势;防御的时候,则缩身舒气,四肢放松,就像小猫休憩一样。

田武的梅花拳非常注重虚实结合。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而亦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避实去虚,取本舍末,取近舍远,借势发招,乘虚而入。这些道理田武后来无不体现在其所著兵书中。

田武梅花拳还讲究灵活多变。在实际交手中,随机应变,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随其变而变,灵活机动。不用拙劲、僵力,变化多端,使对手不知所措。

田武梅花拳还讲究占领先机,打主动仗。对手的拳还没有到,自己的招式就已经先到了,使对手的招式还没发出就失去了作用。

或者在半路截击对手,使对手的招式半途而废。这就是梅花拳中所讲的“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

另外,田武创立的梅花拳还十分强调以智取胜,即“遇强智取,遇弱力擒。”

在与对手交锋的时候,首先要对敌手的武术技能和力量进行观察。如果对手非常强,那就表现出自己柔弱的一面,让对方骄傲大意。然后乘对手稍一懈怠,奋力一击。

为了避开对手的锋芒,宁可舍近打远,舍直走曲,袭击对手的左右侧或者背后,直到击中他的要害。

如果对手较弱,那就采取猛冲猛打的策略,步步紧逼,如急风暴雨,有雷霆万钧的气势,使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后来,田武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器械,又创造出了梅花刀、梅花枪、梅花剑等器械搏击套路。

创作弈经十三篇

弈即现在的围棋,对此田武并不陌生,因为他小时候,就经常看见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在一起对弈。

那方格的棋盘,黑白分明的棋子,以及祖父和父亲专注的神情,都给田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奇又淘气的田武有时会偷偷去摸摸棋盘,摸摸棋子,有时干脆抓一把棋子就跑。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武从祖父和父亲那儿逐渐了解到弈的许多知识。他听祖父讲,弈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尧帝为教育儿子丹朱而发明的。

据说尧娶妻富宜女,生下儿子丹朱。但令尧很难过的是,丹朱长大后,智力愚钝,品行也不好。尧想了很多办法来教育儿子,但效果都不理想。

后来,尧根据天空日月星辰各种星体的变化,制作了围棋。为了显示其中奥妙变化,棋子用黑白两色分开,用来表示阴阳变化。

后来,丹朱迷上了弈,并在长期对弈的过程中,开发了智力,纯洁了性情。

美丽的故事连同对弈美好的印象,深深印在了年轻田武的脑海中。等田武长到16岁以后,祖父和父亲有空闲的时候,开始教田武对弈。

有时,田武也会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祖父和父亲对弈,当然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以祖父的胜利而告终。

一次,在与祖父对弈时,田武问田书:“爷爷,您和父亲为什么都喜欢对弈?”

田书不假思索地说:“对弈是以智力取胜的一种游戏,进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纵与收,主动权全都由自己掌控。而且,对弈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所以我喜欢,你父亲也喜欢。”“那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什么?”田武接着问了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

田书思索了一会说:“算。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算,算是对弈的核心,布势运子则是算在棋盘上的体现。对弈就如同两军对垒准备厮杀,主将无计无谋,没有作充分的战前准备和通盘考虑而战胜敌人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对弈也是同样的道理,多算则多胜,少算则少胜,不算则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祖孙对弈的结果当然是祖父田书取胜,况且还是田书有意让着小孙子。

这一点当然田武也知道,连父亲都不是爷爷的对手,自己也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在分拣棋子,准备第二局的时候,田武又问祖父:“爷爷,开局怎么下才好啊?”

田书望着孙子,笑着说:“有道是棋无定式。开局如何落子,要看棋手的基本功和对棋局的领悟力。棋家常说,‘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腹中棋路多但是很难把握,只有高手才敢这样落子;边地狭浅容易进攻,初学者大多愿意走边;一般情况下棋手多愿意占角,角虽不如腹中开阔,但比边要强一些。所以说,‘边不如角,角不如腹。’”

听了祖父的话,田武考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把棋子落在了角的星位上。

因为田书有意让孙子,总是让田武执黑先走。这一点田武也知道,但其中的道理田武不是很清楚。

于是田武就问祖父:“爷爷,对弈中先走有什么好处呀?”

田书明白了田武的用意,笑着说:“对弈好比是打仗,谁占据先机,谁就有了主动权。所以对弈十分强调‘自始至终,着着求先’。谁得了先手,就得了势,就能控制局势。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宁丢数子,勿失一先’,足见对弈中先手是多么重要。”“当然,你要记住先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弈中随着双方攻守的转换,先手也是不断交换的。有时为了全局的考虑,棋手常常用弃子的方法,去别的地方,另辟天地,占据先手,取得优势。所以当你看到对手弃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对手可能已经有了图大之心。”

对弈进行到中局的时候,田武忍不住又问祖父:“爷爷,中局对弈要注意什么?”

田书思索了一会儿说:“中局对弈特别要注意虚实变化。对弈中随着势的变换,常有虚与实的变化。虚了就容易被攻破,实就不容易被攻破。”“在对弈中,要见可进而进,知难而后退,要做到避实而击虚。同时,也要善于制造假象,用示弱的方法吸引对手来攻,然后围而歼之。实战中,一切变化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听到这里,田武接着问祖父田书:“那对弈是否就是要以诈取胜呢?”

田书极其认真地说:“兵有王者之兵,有战国之兵。棋有上品之棋,有下品之棋。下品棋举无思虑,动则变诈;上品棋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棋子虽小,有正道在里面。真正想下好棋,务必要斜正结合,以正为主。”

田武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感觉今天祖父说的太精彩了,真是字字珠玑,自己尽管还不能完全领会,还来不及认真品味,但是他已经牢牢记在脑子里了。

这一局的结果当然还是田武输了。田书最后抚摸着田武的头,爱怜地说:“孙儿,最后你还要记住一条,下棋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一定要专心致志,切不可一心二用。”

田武把祖父的话记在了心里,平日里除了看书、习武,有时间就琢磨棋艺,越琢磨越感觉有意思,真可谓方寸之间,藏有千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武的棋艺也在不断进步。慢慢地,父亲田凭已不是他的对手,祖父田书有时也会败北。

田武在实战中不断地总结对弈的经验,结合祖父、父亲对棋的感悟,不断地推敲,并陆续地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最后他写成了《弈经十三篇》。《弈经十三篇》包括棋局篇、得算篇、权舆篇、合战篇、虚实篇、自知篇、审局篇、度情篇、斜正篇、动微篇、名数篇、品格篇和杂说篇。《弈经十三篇》以齐国流行的阴阳说为基础,运用辩证的观点,把对弈中双方攻守的转换及其开局、布局、定势、谋算等技巧与军事谋略相结合,将军事理论融入到对弈之中。《弈经十三篇》的撰著,一方面得益于年轻的田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善于总结,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祖父、父亲及叔叔司马穰苴的谆谆教导。

特别是祖父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弈经十三篇》中到处都能找到祖父的军事谋略思想。《弈经十三篇》的撰著,锻炼了年轻田武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为其日后在这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弈经十三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后来《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一个雏形。

游历四方

善于打仗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决地,不会也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孙武

齐景公赐姓孙氏

公元前523年,田武29岁,这是田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年份,因为就在这一年,因齐景公赐姓孙氏,而由田武改姓名为孙武。

这事要从齐景公伐莒说起。

莒国是春秋时期位于齐国南部的一个小国,疆域包括今山东诸城、沂水、莒县、日照等地区,都城在莒,即今山东莒县。

因为莒国太小,所以很早就向齐国臣服,是齐国的一个附庸国。

齐襄公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等,害怕遭到连累,相继离开齐国。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护卫下投奔到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宗室公孙无知杀死,在莒国待了多年的公子小白立即赶回齐国袭位,当上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自齐桓公执政以后,齐莒两国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密切。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准备巡视南部边疆地区,然后到泰山祭天。早在这一年的年初,就通知了莒国国君,要求莒国提前修好境内的道路,迎候齐景公过境。

但是,此时的莒国看到齐国近年来宫廷内乱不断,士大夫把持朝政,相互倾轧,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霸主景象,所以暗中与楚国早有来往,渐渐亲近楚国而疏远了齐国。

莒国国君莒共公对齐景公的旨意阳奉阴违,不愿执行,并且在此之前莒国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向齐国进贡了。这次莒共公竟然公开违抗齐景公的旨意,这是齐国绝对不允许的。

公元前523年的秋天,齐景公派将军高发率领十万甲兵征伐莒国。

面对齐国强大的攻势,莒共公吓得放弃了都城,逃到纪鄣即今江苏赣榆东北地区去了。

纪鄣城地势险要,雄踞在高山峻岭之中的一个高阜上面,四周都是天然的深沟险壑,易守难攻。

莒共公固守纪鄣,高发率兵围攻了一个多月,没有任何效果。齐景公对此十分生气,就罢免了高发的统帅职位。

但是,改派谁去呢?齐景公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田书。

景公知道,田书是田桓子的儿子。此时的田桓子因为年事已高,已经被景公封到高唐养老去了。

田书承继田氏家族的尚武遗风,得到了田桓子悉心传授,非常善于谋略,在当时的情况下,改派田书接替高发继续攻打莒国,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反复考虑后,齐景公召见了田书,命他率军征讨莒国。为了鼓励田书打好伐莒之战,齐景公“赐姓”田书孙氏,以示对他的器重和厚爱。

古时候,君王赐姓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从此,在田氏家族中,从田书以后,改田氏为孙氏。孙武的父亲由田凭改姓名为孙凭,孙武也由田武改为孙武。

这一消息传到家里,孙武全家既为这莫大的荣耀而高兴,同时又为孙书远征莒国而担心。孙武天天打听前线的消息,盼望祖父早日凯旋。

孙书来到纪鄣城后,首先察看了地形,见纪鄣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攻纪鄣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自己决不能成为第二个高发。

几天后,孙书派出的密探打听到一个消息:城内有一部分妇人,她们的丈夫早年被莒共公杀死,成了寡妇。现在年纪大了,又被莒共公逼迫日夜不停纺织布帛,她们内心对莒共公充满了仇恨。

得到这个消息后,孙书立即派出一个兵士,化装后混入纪鄣城,找到这些妇人,说明来意。

这些妇人都十分愿意帮助齐军攻克纪鄣,杀死莒共公,早日脱离苦海,为丈夫报仇。

到了晚上,在齐国兵士的带领下,妇人们偷偷登上城头,把纺织的布帛连接起来,从墙头垂放下来。

孙书正派人密切注意城上的动静,见有布帛垂下,知道事情已经成功。于是让善于攀登的士卒,拽着布帛攀上城墙。

这时,守城的兵士发觉了,不过已经有60多个齐国敢死队员登上了纪鄣城。

孙书当机立断,命令齐军齐声叫喊:“齐军进城了!”已登上城墙的60余名齐兵,听到后也一齐狂喊:“齐军攻进城了!”城上城下喊成一片。

莒共公从梦中惊醒,以为齐军果真已经攻进了纪鄣城,慌忙带领家眷打开西城门逃走了。

守城的莒军见君王都已经逃跑了,还打什么仗啊!就开城投降了,因此纪鄣城很快就被齐军占领了。

第二天早晨,齐师全部进入纪鄣城。在齐都临淄等候消息的孙武,听说孙书伐莒成功,立即打马回家,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祖母、母亲及全家人。

孙家人听到这个好消息,全家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鸣放爆竹,以示庆贺,当地大小官员也都来贺喜,齐国上下都期待着孙书早日班师还朝。

孙家乔迁新居

孙书率领大军进入纪鄣城,严明军纪,对城里的百姓秋毫无犯,所以赢得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护,全城百姓拍手称颂。

孙书特别奖励了协助攻城的织帛老妇人,发给她们丰厚的钱帛,安排她们安度晚年,对有功的将士,孙书列好名单,奏明景公后一并封赏。

孙书留下一批人马驻守纪鄣,维持治安。待一切安排妥当,孙书择日班师回朝。回到朝中,齐景公立即召见了孙书,对其功绩大加褒奖。为彰显他的战功,景公把齐都临淄北境的乐安作为“食采之邑”,也就是可以世袭的土地,封赐给了孙书。退朝以后,孙书、孙凭兴冲冲地赶回了莒邑的家中。孙武迫不及待地问这问那,向孙书询问伐莒战役的每一个细节。孙武对祖父的足智多谋深为钦佩,同时也感到无比自豪。孙书全家邀请了亲戚朋友,一起庆贺了三天,然后举家北迁,乔迁到同属今广饶县地面的乐安,因为这里从此成了他们家的封地。

孙家迁出后,原来村中的他姓人家也开始以孙姓自居,全都改姓孙氏。时间久了,人们干脆把村名也改成了孙庄。

乐安城南方距齐国都城临淄30多公里,西南距离利县故城十公里,东面距离齐桓公会盟诸侯的柏寝台四公里。

古济水流经乐安城西南,与时水、渑水汇合后,又折东而去,汇入大海。

乐安城东临钜淀湖,属青丘地面。

境内有淄水、阳水、时水、女水、凤水、渑水及济水等河流,土地肥沃,既有丰富的鱼盐资源,农桑也非常发达。

交通十分便利,商旅辐辏,是齐国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青丘地面既是齐侯巡游、打猎的地方,也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粮食基地和养马基地。

齐景公在乐安城西,建立了养马城,专门为军队饲养马匹。

景公还在淄水两岸营造桑林,用以养蚕织帛。

孙武到了乐安城后,稍作安顿,就一个人跑出来把整个乐安城巡视了一遍。

乐安城规模不大,东西长约半公里,南北略微显得狭窄,不足半公里,基本呈方形。

乐安城虽小,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和防御功能却非常重要。

齐景公把乐安这一战略要地封给伐莒胜利、立有战功的孙书,其用意除奖励孙书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那就希望孙书能够给他守住齐国的北大门。

乐安城内虽说没有大型宫殿建筑,但也是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相当繁华。

燕国的商贩,多以此为中转站。他们在此囤积海盐、布帛之物,然后再结队贩运到燕国赚取厚利。

齐国的商贩也多把货物贩运至此,再转卖给燕商。

乐安制定了鼓励工商业发展和吸引外商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带动了乐安经济的繁荣。

从此,孙武一家在乐安城安顿下来。孙氏一族繁衍发展,后来成为乐安第一望族大户。

在乐安稳定下来以后,孙武的婚事开始提上了日程。这个时候的孙武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了。

孙武在家庭的熏陶和师长的教诲中渐渐长大,从童年、少年很快进入青年时期。按照当时的礼制,男子20岁之后就要成家了。

在那个年代,婚姻大事讲究门当户对,况且孙武家可是当时齐国的贵族家庭,更讲究这个。

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少不了的,孙武的婚事父母早已为他选好了,妻子是当时齐景公朝中大夫鲍国的曾孙女鲍姜。

在齐国,田氏、鲍氏都是贵族,两家世代友好,彼此亲如手足。早在齐景公三年诛灭专权的庆封时,田家的田桓子就和鲍家站在同一战线上。

在准备铲除庆封时,首先由田桓子邀请庆封在莱地打猎,然后有人故意送来密信,说田桓子母亲忽然生病,让田桓子赶快返回。

田桓子在回城途中破坏了船和桥梁,以断绝庆封的归路。齐国都城内由庆封的儿子庆舍主持祭祀太公庙,庆封的甲士守卫宫殿。

田、鲍两家人商议后,让两家的奴隶演戏给庆封的士兵看。当庆舍遭到攻击的时候,他的士兵还把马拴得紧紧的,边吃酒边看戏呢!

庆舍被杀死后,庆封刚刚打猎回来,路上遇到了来给自己报信的家人,庆封知道自己现在已经不能控制局势,就逃跑了,后来在楚地被当地人杀死。

铲除庆氏后,田、鲍二族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公元前532年,田氏、鲍氏再次联合,打败了腐朽的旧贵族栾施、高强。

从此,田、鲍两族更加强大,势力相当。此后,田桓子在请老退居时与鲍国议定,鲍国的曾孙女鲍姜许配给田桓子曾孙子田武为妻。

按照当时的礼制,男女婚姻大事,要遵从六礼文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

孙、鲍两家定亲不久,就进行了前四礼。就等着请期和亲迎了。这一年,在双方老人的操持下,行过请期、亲迎两个仪式之后,孙武便正式把鲍姜娶到了家中。

鲍姜从小在名门贵族家庭长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加上她聪明颖异,不仅知书达理,而且琴棋书画、女红针黹,无所不能。

结婚后,鲍姜敬重丈夫,对孙武的饮食起居亲自过问,细心照顾。她深明大义,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和志向,因此夫妇二人互相恩爱,琴瑟和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同时,孙武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对祖父这次伐莒之战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祖父伐莒之战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两点:

第一,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军与兵,而在君是否有道。君有道就能和将相百官,乃至天下万民同心同德,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官民才能不畏艰难险阻,为君主出生入死。

第二,两军交战,重在用间,用间也就是使用间谍,探明对方虚实情况。率领军队进行千里征战,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如果仅仅为争一朝之胜,如果不肯用间,从而不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这就是不仁。孙武认为,明君贤将,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事先了解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能向鬼神祈求,不能用类似的事情,进行类比推测,不能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去进行推证,因为这些与战争是没有关系的。

要想取胜,就必须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以上两点,构成了以后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中《计》和《用间》两篇的核心。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孙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认真研究兵法谋略,并把它们撰写出来。

等哪一天自己也能领兵打仗、驰骋疆场之时,一定要像祖父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保国安民的常胜将军。

柏寝台军事演习

柏寝台在齐国都城临淄北部35公里的地方,西面距乐安城四公里,是公元前676年所建。齐桓公曾经在这个台上与诸侯会盟,后来也有人称它桓公台。

柏寝台台高数十仞,方圆五六十亩,台上殿阁堂皇,室宇壮观,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台下辟有一个演武场,为军兵操练所用。

就在孙武迁居乐安的这一年,柏寝台上的宫室重新进行了修葺。完工后,齐景公在当时相国晏婴和一班卿大夫的陪侍下,登上了柏寝台观阅齐国军队演阵。

由于柏寝台距离乐安非常近,并且孙武的爷爷是朝中有名的武将,所以孙武也有了一次观看军事演习的机会。

军事演习的前一天,孙武就和爷爷提前来到了柏寝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孙武就把爷爷给叫醒了。

两个人梳洗过后,孙书带着自己的孙子来到了柏寝台前,等待着齐景公和其他大臣的到来。

大小官员陆续来到柏寝台,最后一个来的是齐景公,全体官员山呼万岁。

齐景公摆手让所有人员起身,官员按次序坐好,没有座位的只好站在台前,孙书提前吩咐人在自己身边给孙武搬了个凳子。

上午9时,军事演习开始。这时只见演武场上,战车井然有序,战马昂首抖鬃,戈矛如林,旌旗猎猎。

左、中、右三军阵容整齐,士卒精神抖擞,在孙书的号令下,有条不紊地变换着队形。

随着击鼓鸣铎,军士呐喊前进,战马嘶鸣驰骋,气势磅礴,声震寰宇。

孙武定定地站在柏寝台上,全神贯注地望着演武场。宏大雄壮的场面,深深吸引着他。

演武阵势最为壮观的是战车,当时齐国号称千乘之国,战车非常充足,充分显示着齐国军事的强盛。

每乘战车由四匹膘肥体壮的战马驾挽,17名甲兵跟随,车上乘坐3名甲士。

3名甲士分别叫车左、车右和御者。车左拿弓箭,紧盯前方,车右持长戈,虎视眈眈,御者配短剑,手挽辔缰。

其余17名甲兵各持兵器护卫在战车两侧及后边。只听得金鼓齐鸣,战马奋蹄,战车疾驰,甲士踊跃,势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

孙武第一次亲眼目睹这么盛大的军事场景,演武壮举显示了东方大国的雄风神威,展现了齐军的无比强大,孙武豪情激荡,思潮奔涌。

孙武想到,从远古传说的黄帝战胜炎帝、蚩尤等四帝,一统中原,到后来商汤讨伐夏桀,再到姜太公辅佐周室,率领军队消灭商纣,立下头等功勋而封齐建国,再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中原,使齐国成为泱泱大国,这一切,依靠的不都是军事强大吗?

军事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一个政治领袖,一个将军,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想到这些,孙武感觉自己豁然顿悟。

这时,一阵高亢的山呼“万岁”声浪直冲云霄,打断了孙武远在天边的沉思。

原来是演武完毕,孙书率三军将士向齐景公行参拜大礼。

看来齐景公对演武挺满意,当即下令犒赏三军,吩咐在柏寝宫设宴,款待孙书及众位卿大夫,同时命人召来齐国著名的乐师田开,弹奏乐曲助兴。

孙武跟随在孙书身边,看着祖父亲切的面容,想到他刚才操练军士时威风凛凛、庄重泰定的神情,为有这样一位久经沙场、叱咤风云的祖父而自豪。

一位统兵的大将,就是掌管老百姓生命的人,就是执掌国家安危的人,这个职位实在太重要了。

孙武立志将来要做个像祖父一样的将帅,指挥千军万马,征战疆场,建功立业。

宏大的演武场面虽然结束了,但是那令人振奋的壮阔情景,还萦绕在孙武的脑际,久久不能离去,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演武场中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自己祖父在演武场中一举一动。

自幼受到军事世家影响、军事思想哺育以及尚武精神熏陶的孙武,通过观察演武,领悟到兵法的至关重要。

孙武决心学习前人兵典,研究战争的普遍规律,探求军事原理,总结战事经验,形成自己的兵家思想。

柏寝台学习琴艺

柏寝台军事演习对孙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宏大的军事场面和祖父指挥若定的神情,还有一个就是田开的琴声。

田开的琴声实在太优美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孙武头脑中宏大军事场面的,就是这琴声。

这个演奏古琴的田开,其实也是孙武的一位祖父,他是孙书的哥哥,按辈分孙武应该叫他伯祖父。

不过这个伯祖父一直在京城伴随君王左右,孙武见他的时候还很小,所以孙武对他这个伯祖父基本没什么印象。

不过这次军事演习,却给孙武近距离接触田开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在军事演习结束后,孙武的祖父和父亲带着孙武一起来拜见田开。

田开看到孙武长得聪明英武,也非常喜欢。一家人团聚,自然是都非常高兴。

因为田开很少回家,所以孙武一家人都盛情邀请田开在老家住上一段日子。

田开也确实想在老家待一段时间,就向齐景公告假。齐景公看他们一家人团聚,就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

这一个月的时间,给孙武提供了聆听伯祖父教诲的机会。他对田开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琴艺十分钦佩,田开也对自己这个孙子格外看重,所以两个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孙武的强烈要求下,田开答应教他弹琴。

学琴的地点就在距离乐安城不远的柏寝台,因为这里既宽阔,又安静,是一个非常适宜弹琴的地方。

这一天,孙武又一次登上柏寝台,专门向伯祖父田开学习琴艺。田开让仆人取来一架古琴,放在孙武面前。

田开知道孙武受过庠序的教育,基本乐理差不多都已经知晓,对古琴以前也有接触,所以田开并不从基础教起,而是直接教孙武学习比较深奥的琴理。

田开说:“琴乐分两种,一种是武乐,一种是韶乐。武乐是周武王所作,他因为害怕军队和百姓不能持久敬服他,因此,创作了乐歌来警戒大众。”

田开的这番理论是孙武以前闻所未闻的,所以立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田开继续说:“武乐一共有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出兵伐纣,第二部分是灭商,第三部分是开国,第四部分是南国诸侯归附,第五部分是分陕而治,第六部分是歌颂天子,这是武乐的主要部分。”“下面再给你介绍一下韶乐。”田开喝了一口清茶继续说,“韶乐就是我们齐国现在最流行的乐曲。据传韶乐本来是东夷的音乐,后来舜进行了加工,创造出了箫韶。”“箫韶是在石磐、鼓的伴奏下,由化装成鸟兽的人边歌边舞,反映先民狩猎生活的原始乐舞。这个乐舞传至夏代。夏后更名为九韶、九代。周立国后,就用韶乐作为宫廷大乐。”

孙武一边静心细听,一边暗暗佩服田开渊博的知识,同时,也使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艺不压身,人的知识不嫌多,渊博的知识是干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础。“那我们齐国流行的韶乐就是舜创造的韶乐吗?韶乐作为宫廷大乐又怎么会在齐国民间流行的呢?”孙武见田开讲完,又乘机插话。“这个问题问得好。韶乐是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引入齐国的,因为受到太公因俗简礼的基本治国方针影响,齐国的宫廷与民间就没有像周王室那样森严的界限。在这样的情况下,韶乐受到齐国俗乐的积极影响,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方色彩,从而更加突出了作为乐舞表现力的广阔性以及亲和性的特点,使其在民间得以流行开来。”田开微笑着回答说。

祖孙两人有问有答,无拘无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