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上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4:57:57

点击下载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爱弥儿(上下册)

爱弥儿(上下册)试读:

总目录

CONTENT封面版权信息上卷

下卷

目录

CONTENT上卷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返回总目录序

为了满足那些善于思考的好母亲的要求,我着手将那些几乎无穷无尽、杂乱而零散的思考和言论整理成集。一开始,我打算写一份只有几页纸的研究报告,但我探讨的主题却让我不由自主地写下去,最后这份研究报告不知不觉变成了一本专著。就其中的内容来说,这本书确实太厚了,但就其要解决的问题来说,它又实在太薄了。我犹豫了很长时间到底要不要出版这本书,而且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在想,虽然我写过几本小册子,但并没有学会如何编书立说。我曾试图让这本书再完善一些,但都是徒劳无功,几次努力之后,我认为应该按它现在的样子付梓出版,因为引起公众对这个主题的关注太重要了。此外,即使我在任何时候提出了不妥的想法,但如果能激发别人产生精妙的见解,也算有抛砖引玉之效,我花的时间也算没有完全浪费。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人,把自己写的东西呈现在公众面前,没有任何人为它们做宣传,也没有任何一方来为它们辩护,甚至都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感想、做了什么评论,如果他的言论有失偏颇,也不必担心人们会不加甄别地接受他的错误。

我不会长篇累牍地论述良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也不会转而佐证现在惯用的教育方法有多么糟糕。在我之前已有成千上万人做过这些事了,而我也并不希望把人尽皆知的事情都往我书里塞。我只是想声明:从很早开始,人们强烈反对既定教育方法的呼声就一直不绝于耳,但没有任何人建议大家提出更好的教育方法。我们这个世纪的文学和科学往往“只破而不立”。我们在审查别人的时候,喜欢用一种好为人师的语气,但是要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不同的口吻,这种口吻会让骄傲的思想家不太满意。尽管市面上已有许多书籍,其唯一的目的如他们所说是为了公共利益,然而所有艺术中最有益于公众的一种——教育人的艺术,却仍然被忽略了。甚至在(1)洛克(Locke)的著作出版之后,我论述的依然是一个全新的主题,我非常担心,我的书出版之后情况还是会像现在这样。

我们对孩子的了解真的很少,我们持有的观念错得越深,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就越远。那些聪明的作者总是致力于研究成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从不问问孩子具备学些什么的能力。他们总是期待孩子变成什么样子的成人,却从不考虑在变成成人前孩子是什么样子。我一直在孜孜不倦致力以求的就是后一项研究。所以,即便我的方法不切实际或不太合理,人们也可以从我的这一言论中有所获益。说到应该怎么做,我可能大错特错,但我认为,我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我们应努力解决的实质问题。那么,就从更加认真地研究你的孩子开始吧,因为你显然完全不了解他们。如果你能记着这句话读这本书,我想你一定会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毫无用处。

至于本书中日后会被称为“系统”的那一部分,那些不过是“自然教育”而已,很可能正是这一部分最容易打乱读者的原定计划。我无疑还会因为这一部分受到批判,而且批判我的人可能还不会有错。他们会说,与其说这是一部教育专著,还不如说是一个空想家对教育的幻想。我能怎么办呢?我写下来的一字一句不是别人对教育的想法,而是我自己的思考!我看事情的方式向来就与别人不一样,长期以来我就因为这一点受人指摘。但我能把别人的眼睛拿来给自己吗?我能把别人的观点挖出来装进我的脑子里吗?没有!我力所能及的就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避免表达散漫,并避免妄自尊大地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高明。我想要做的不是改变别人的看法,而是不断怀疑我自己的观点。这些就是我能做的,而我也正是这么做的。如果我偶尔采用了特别自信乃至武断的口气,那绝不是为了把我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而是要向读者说明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要用怀疑的口气提出在我看来毋庸置疑的事情呢?我要明确地表达我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绝没有一丁点儿声称自己是权威的想法,所以我总是会给出我的理由,这样人们就可以自行权衡与判断。虽然我不想固执地维护自己的观点,但我认为把这些观点提出来是我的责任之所在。因为我和其他作者存在分歧的这些原则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些原则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人类是幸还是不幸都取决于它们。

人们再三要求我:“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其中的意味就像要求我提议他们正在实行的做法一样,或者至少提议将一些好的做法与现有的错误做法有机结合起来。从一些方面来说,这样的计划比我自己的想法更加不切实际,因为经过这种结合,好的做法会变坏,而坏的做法却不能得到改进(就像一堆好苹果和一堆烂苹果放在一起一样)。我宁可亦步亦趋地遵循旧有的教育方法,也不愿意将更好的办法折中一半再行采用。更何况人身上不会有那么大的矛盾,因为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实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天下的父亲母亲们啊,你们所谓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你们乐意的做法。难道我应该满足你们的意愿吗?

任何计划都需要考虑两件事:第一,计划要绝对有好处;第二,实施起来要容易。

至于第一点,为了计划本身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且实用,计划所具有的好处要符合事情的天性,就拿这件事举例,我们提出来的教育方法要适合人,并能充分适应人的天性。

第二点考虑则取决于一些情况中的特定关系。这些关系往往都是偶然的,因此并不是必要条件,而且它们会变化无穷。所以一种教育在瑞士行得通,却并不适用于法国。另一种教育可能适用于中产阶级,却不适合贵族。根据许多不同的情况,计划实施到最后取得的成功会有大有小,而其结果只能由具体应用于这个或那个国家,这个或那个阶级的情况而定。然而,这些具体的应用并不是我所探讨主题的本质,也因此不构成我计划的内容。如果其他人愿意的话,可以劳心劳力地关心一下,研究每种方法在他们心目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应用情况。我所追求的是,不管人们出生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人能用我提出的方法教育他们,且在这么做了之后能给那些人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并福及他人,对我来说就够了。如果我不能实现这个保证,那无疑是我错了,但如果我实现了这一点,人们还对我有更多要求,那就是他们的不是了,因为这就是我承诺的全部。

(1) 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于其名著《教育漫话》中。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年)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第一卷

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人总是强要淮北的土壤生淮南蜜橘;强要淮南蜜橘结在淮北的苦枳之上。气候、风雨和季节,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混淆不分。他们的狗、马,还有奴仆也因此变得伤残不全;所有事情落入他们手中就变得乱七八糟;每件东西一经他们之手就会面目全非;他们喜欢畸形和奇怪的东西;他们不喜欢事物保持大自然创造时的天然样子,甚至对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在他们看来,就像要给马安上马鞍一样,必须对人加以训练;就像要修剪他们园中的树木盆景一样,必须对人进行塑造。

不过,如果不这样,事情可能会更糟糕,因为我们人类不会保持生下来时只完成一半的状态。在现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人自出生之后就放任自流,恐怕会变得不成样子。偏见、权威、生活所需、各种先例以及我们发现自己深陷其中的所有社会条件,都会扼杀他的天性,却不会为他加入任何合适的东西。人性就像偶然播洒在大路中间的一颗种子长出来的幼苗,一会儿弯向这边,一会儿扭向那边,很快就被行人践踏而垮了。

温柔而有远见的母亲啊!正在聆听我演说的你呀,你要懂得如何让这株幼苗远离熙来攘往的大路,保护正在生长中的它不受各种偏见和谬论的冲击!你要培育它,灌溉它,不让这棵幼树死掉。有朝一日,它会结出果实,让你倍感欣慰。早早地在你孩子的心灵周围筑一道围墙吧!别人可以在他周围留下各种痕迹,但是你,也只有你,必须为它建一圈保护的围栏。

树木长成形要靠栽培,人要长成材则要靠教育。一个人如果一生下来就又高又壮,除非他学会了如何利用,否则他的体格和力量对他毫无益处,甚至还会对他不利,因为他很强,别人可能不会想着要帮他。然而,如果任他自生自灭,他可能还没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就不幸死掉了。我们时常感叹婴儿的无助和依赖,却没有认识到,如果人不是从孩子开始,我们人类可能早就灭亡了。

我们生下来就很弱小,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下来就一无所有,我们需要援助;我们生下来就懵懂无知,我们需要判断的能力。而我们出生时缺乏的和成长中需要的一切,教育都会赋予我们!

我们所受的教育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成长,是自然的教育;我们学习如何利用这种成长,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所得的阅历和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由此说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位老师在教导。如果这三位老师教授的多种课程在一位学生身上相互冲突,那他就没有得到合适的教养,而且永远都不会实现自我的和谐;如果这三位老师对一位学生的教育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并朝着同样的结果努力,那他就会直达目标,而且能善始善终。后一位学生才受到了良好的教养。

现在,这三种教育因素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事物的教育只有一部分我们能尽自己所能;人的教育是我们唯一能真正做主和掌控的。然而,即使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虚幻的,因为能指望谁去正确地指导孩子周围所有人的一言一行呢?

因此,一旦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那教育几乎就不可能成功,因为教育要成功就必须把这三种因素协调起来,而这取决的不是一个人。所有单个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或近或远地接近目标,但要完全实现目标还需要运气。

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自然的目标,我们刚刚论证过的。因为这三种教育必须完美地协调一致,所以,我们可以掌控的两种教育必须追随我们控制之外的那种教育的引领。或许“自然”这个词的意义太过模糊了,那我们就尝试着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吧。

有人告诉我们,自然就是习惯。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有些强制形成却永远不会扼杀天性的习惯吗?比如,一棵树垂直向上生长的习惯遭到了人为的改变。一旦给它自由,那棵树就还会保持人们强制它形成的样子,但树木中的液体并没有改变它们原来的生长方向,因此那棵树新发的枝叶全都会垂直向上生长。人也有同样的倾向。只要处于同样的情况,我们就会保持由习惯产生的一些倾向,虽然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不自然。但只要情况有所改变,那种习惯就会停止,而天性本身就会再次显现。教育肯定只是一种习惯,因为有的人会忘记或丢掉他们所受的教育,然而还有些人会继续保持自己所受的教育。这种差异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如果我们把“自然”这个名字限定为与天性一致的那些习惯,我们就不会有任何困惑了。

我们生来就有感知力,并且从出生开始一直受到周围事物各种各样的影响。可以说,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感觉,就会倾向于想获得或规避导致这些感觉的事物,首先是因为这些感觉会令人开心或令人不快;其次是因为它们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我们;最后是因为我们会依据理性判断它们是否符合幸福和美好的理念。随着我们的感知越来越敏锐,思想越来越开明,这样的倾向会变得更加有力且持久。但是,一旦这些倾向受制于我们的习惯,我们的观念就会或多或少地破坏它们。在这种变化发生之前,这些倾向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内心的天性。

因此一切都应与这些原始的性情有关,而且如果那三种教育模式只是彼此不同而已,那上面所说的这些观点就可能成立。但是当它们相互对立时,当一个人希望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培养孩子时,该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和谐统一就不可能了。我们被迫要么与天性要么与社会制度做斗争,就必须在“造就一个人”和“造就一个公民”之间做出选择,因为你不能同时做这两件事。

所有区域的社会群体在紧密团结与充分联合时,往往会疏远更大的社会群体。每个爱国人士对外来者表现得都很冷淡,在他们看来,外来者只是人而已,与自己毫无关系。这个缺点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善待与自己一起生活的人。斯巴达人在国外自私、贪婪,不讲公平正义,然而他们在国内都很无私、公正,待人和睦。不要相信那些世界主义者!他们在自己的书中大谈特谈责任,却不对自己身边的人履行责任。这样的哲人之所以爱鞑靼人,只是因为他们不屑于爱自己的邻居。

自然人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他是一个数字单位,一个绝对整体,只对自己或自己的同类负责。公民则只是一个取决于分母的分数单位,其价值在于他与整体(即社会)的关系。一种好的社会制度会懂得如何改变人的天性,为了给他相对存在而除去他的绝对存在,并把“我”运送到共同体之中,这样每个人就再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完整的一”了,而会把自己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并且只对这个整体很敏感。

罗马的公民既不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1)Caesar),也不是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Lucius Junius (2)Brutus),而就是一个罗马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罗马将军马尔库斯·阿蒂利乌斯·雷古鲁斯(Marcus Atilius (3)(4)Regulus)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被俘,因为他已成了新主人迦太(5)基人的财产,于是他假意宣称自己是迦太基人。迦太基人在一次惨败之后让雷古鲁斯跟着使团与罗马人议和,并承诺如果促成和谈就会释放他。到了罗马,雷古鲁斯拒绝以外国人的身份坐在罗马元老院中,迦太基人的身份命令他必须这么做。当罗马元老们试图挽救他的性命时,他却愤怒地慷慨陈词,指出罗马必须战胜迦太基,绝不能与迦太基人议和。他胜利了,带着罗马人的胜利自愿返回迦太基去受死,迦太基人用酷刑将雷古鲁斯折磨至死。我们现今的人与雷古鲁斯之间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

斯巴达人佩达瑞特思(Pedaretes)毛遂自荐地要求加入斯巴达三百勇士(Three Hundred)的队伍,却被拒绝了。但他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因为看到有三百个斯巴达人比自己更勇猛,他很欣慰。我猜想,他一定是诚挚的,没有理由怀疑这一点啊。这就是公民。

一位斯巴达母亲有五个儿子都去参军了,她在等待战争的消息。一个奴隶从战场回来,她颤抖着询问消息。“您的5个儿子都战死了。”“无耻的东西,我是问你这个吗?”“我们赢得了胜利。”于是她跑向神庙去感谢神灵。这就是公民。

那些处于社会秩序之中却想着把情感天性保持在首位的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一个人总是与自己矛盾,总是在自己的愿望和责任之间漂浮不定,那他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公民。这样对他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一个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中产阶级的人。他什么都不是。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作为,想做自己,想总是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就必须言行一致,就必须果断决定自己走什么路,并热情满怀地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在等待这种奇人的出现,并判定他是自然人还是公民,或者他如何成功地做到同时成为这两种人。

这两种必然相对的目标产生了两种相反的教育形式——一种是公共的和共同的教育,另一种是个人的和家庭的教育。

你想了解公共教育吗?那就读一读柏拉图(Plato)写的《理想(6)国》(Republic)。那些仅凭书名就妄下论断的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专著,但它却是写得最好的一部教育专著。

当人们希望回到幻想中的国度时,他们就会引用柏拉图构建的体(7)系。但如果立法者莱克格斯(Lycurgus)只是把他提出的系统付诸笔端,我会认为他的那套比柏拉图的更加不切实际。柏拉图所追求的只是净化人们的心灵,然而莱克格斯却改变了人心天性。公共机构不会存在,也无法存在,因为在祖国不复存在的地方,公民也不复存在。祖国和公民,这两个词应该从现代语言中被除掉。我非常清楚这一点的原因,但我不想在这里讨论,因为它与我要论述的主题没有关系。

我不认为我们荒唐的学院是公共机构,我也不指望社会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目标,最终什么也实现不了。它只适合造就“双面人”,这样的人看起来总是事事为了别人,而实际上他们做的所有事与任何人都没关系,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些表现形式已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因此骗不了任何人。他们只是在白白浪费精力。

这些矛盾产生了一种矛盾,即我们不断地感受到自己内部存在的矛盾。天性将我们拉到这边,外界的人又将我们拉到那边,在不同的冲击之间我们迫不得已地将自己分裂开来,我们采取了折中的方法,但两个目标却一个也实现不了。在一生之中我们就这样遭受冲击,漂浮不定,当人生走到尽头时,我们一直没能和自己和谐相处,也没有做任何益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

最后还剩下家庭教育或自然的教育。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受教育,那他对别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前面提到的双重目标有可能合二为一的话,那我们消除一个人身上的矛盾,就能清除他幸福生活的一大障碍。要判断一个人,你必须看这个人长大成人之后是什么样;你必定要了解他的爱好;观察他的进步;紧跟他的步伐。一句话,我们必须了解这个自然人。如果你读完了这本书,我想你在这项研究中一定会取得一些进展。

要塑造这样一个难得的人必须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我们要防止的是什么事都不做。当一个人想要逆风行船时,他可以抢风航行,但如果要在暴风骤雨的大海上停留在原地,他就必须要抛下船锚。注意啊,年轻的领航员,小心你的船只在浑然不觉中缆绳滑走或船锚移位。

在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为了它,人们必须接受教育。如果一个人为了特定的社会地位而接受塑造,后来又不巧离开了那个职位,那他就不会适合其他别的位置。只有在命运与父母为他做的选择一致时,他所受的教育才有用。如果不是这样,只要教育给了这个学生一些偏见,他受的教育就会对他不利。在埃及,儿子必须接替父亲的职业,教育至少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但在我们这里,只有社会阶层是不变的,而构成社会阶层的人则在不断变化,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所在的阶级培养自己的孩子,到头来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呢?没有人知道!

在自然秩序中,因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命就是“成其为人”。不管是谁,只要为这个职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就不会实现不了与之相关的任何事情。我的学生是注定到军队服役,还是在教堂布道,还是从事法律工作,并不太重要。在父母为他选择职业之前,人的天性会召唤他过人类的生活。而生活正是我想教给他的职业。我可以对你这么说,一个人从我的手下走出去的时候,他既不是地方法官,也不是士兵,也不是牧师,他首先是一个人。他将和别人一样迅速明白人应该是怎样的。命运不会改变他的身份地位,他将始终处于他应该待的正确位置上。正如一句法语名言所说——

命运啊,我对你早有防范,我要遏止你,并把你来到我身边的所有道路全都堵死。(Ocupavi te,fortuna,atque cepi;omnesque aditus tuos interclusi,ut ad me aspirare non posses.)

我们真正要研究的是人的情况。在我看来,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善与恶的那些人,是受到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断定,真正的教育更多的包含在行动而不是说教之中。我们开始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学习;我们的教育是从我们自己开始的。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照料我们的人。此外,“教育”这个词语在古时候还有另外一个意思,(8)现在我们已经不再赋予它这层含义了,即“养育”。瓦罗(Varro)曾说:“助产妇接生,奶娘哺乳,老师启蒙,导师指导。”由此看来,教育、训练和指导这三件事情就像保姆、老师和导师一样,目的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区别并不合需要,因为孩子应该只追随一个向导。

因此我们必须看一般情况而不是个别情况,并把我们的学生看作抽象的人,会经历人类生活各种偶然事件的人。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在一个村庄的土地上永不挪窝;如果一年到头都是一个季节;如果每个人都牢牢地把握着自己的财富,永远都不会失去,那么现行的教育方法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挺好的,因为为了谋取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位而受到教育的孩子永远都不会离开那个职位,也永远都不会接触到别人遇到的困难。但世事变幻无常,这个世纪的动荡不安又将每代人的一切搅得乱七八糟,我们却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好像他们永远都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好像总是有伺候他们的人围绕左右,我们还能想出比这更愚蠢的计划吗?他们真是可怜的活物,如果他们在地上迈出一步,如果他们在社会阶梯下降一阶,他们就毁了。这么说并不是要教导他们学会忍受痛苦,而是要训练他们去感受痛苦。

人们只想着保住自己孩子的性命,但这样还不够。作为一个人,孩子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去承受命运的打击,勇敢地面对富有和贫穷,必要的时候能够在冰岛的雪天或马耳他灼热的岩石上生活。你时刻提防死神的降临也是枉然,不管怎样他最终都会死,即便因为你做足了防范措施,他们没有丧命,但他们也会因此变得考虑不周。因此,防止他们死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让他们怎么活。活着不是能呼吸,而是要有所为。活着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才能以及让我们感知到自己存在的所有部分。活得最精彩的人,并不是历经岁月最长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多的人。有的人可能活到一百岁才埋入黄土,虽然他从出生以来一直活着,但他早已经死了。那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更有意义地死去,至少在那之前他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所有的智慧都是由奴性的偏见组成的。我们的风俗习惯存在于服从、不安和束缚之中。公民在奴役中出生,在奴役中生活,最后在奴役中死去。婴儿一生下来就被捆扎在襁褓之中;一死就被人钉进棺材里。一个人只要还保持着人的样子,就会受到当下制度的束缚。

据说,许多助产士声称,按摩婴儿的脑袋可以让孩子的头形变得更好,而且她们也得到许可去这么做。看来在上帝造人之初我们的脑袋还不够好,因此必须由保姆来塑造它们的外形,由哲学家来决定它们的内在。加勒比人的情况则比我们好得多。“孩子刚刚离开母亲的子宫,还没有开始活动和伸展他的四肢,就又被重新束缚了起来。他们被包裹在襁褓里,放在床上时脑袋被固定,双腿伸直,两个胳膊紧贴着身体两侧,而且还用各种各样的包布和带子将他们捆起来,这样他们就不会乱动了。如果一个婴儿还有呼吸的空间,如果他被大人侧放着,好让嘴里流出的口水方便地流出来,那这个孩子就算走运了,因为他要让口水流出来时不能自由地将脑袋转向一侧。”

新生儿需要活动并伸展他们的四肢,才能让四肢不会因为蜷缩了太长时间而感到麻木。现在他们的四肢确实伸展开来了,却不能让它们得到活动。他们的脑袋甚至也被一个小软帽包得严严实实的,看上去像个木乃伊。有人看了会认为,那些大人一定是害怕那个孩子看起来像是活着的样子。

因此,在孩子进行必要活动的过程中,本应促进身体发育的内在动力便遇到了难以对付的阻碍。孩子徒劳无功地挣扎,也只是耗尽他的体力,或者说他积蓄力量非常缓慢。他在母亲的子宫里反倒更自由一些,受到的约束相对也少一些,等到出生却没得到什么好处。

孩子的四肢所遭受的无法自由活动和种种约束只会阻碍血液和体液的循环流通,只会限制孩子身高和体能的发育,并损伤孩子的体质。在这些荒谬措施闻所未闻的地方,人们都长得高大、强壮,且身材匀称。而在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国家,到处都可以看到驼子、跛子、长着罗圈腿或患有关节炎的人以及有各种畸形的人。我们害怕自由活动会致使孩子的身体变成畸形,却通过给身体施压而加速了他们变成畸形。我们刻意地防范孩子致使他们自己成为残疾,到头来却让他们变成了跛腿子。

这样残忍的束缚可能不影响到孩子的性情和脾气吗?他们的第一感受就是悲伤和痛苦。他们每进行一个必要的活动都会遇到阻碍。他们比戴着锁链的犯人还要悲惨,做着徒劳无功的努力,渐渐变得愤怒,最后大哭起来。如果你们说他们表达出来的第一个词语就是眼泪,我绝对相信。他们从一生下来,你们就阻碍他们的活动;他们从你们这里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锁链;他们体验到的第一种待遇就是折磨。他们除了声音以外,什么都是不自由的,这叫他们如何不用声音来控诉呢?他们哭诉你们带给他们的痛苦。如果你们受到了这样的束缚,肯定会比他们哭得更凄厉。

这种不合理的习俗来自何处呢?来自一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因为母亲们不重视她们的首要责任,并且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于是她们只好把孩子托付给雇用来的乳母。那些女人因此成了陌生人孩子的母亲,而这从天性上来说对她们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她们一心只想着让自己省事。一个婴儿如果不包裹得紧紧的,就需要人一直不停地看着,但如果把他紧紧地包在襁褓里,就可以随便放到一个角落里,任由他们啼哭也不用理会。只要这位乳母的疏忽大意逃脱了主人的注意,只要那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不摔断他的小胳臂小腿,即使是他死了,或者一辈子身体孱弱,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的四肢得到了保全,虽然以他们的身体为代价,但如果出了任何差池,都不是乳母的过错。

那些温文尔雅的母亲摆脱了她们的宝宝,就欢天喜地地到闹市区去追求自己的快乐了。她们可曾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农村正受着怎样的待遇?如果乳母确实很忙,那个孩子就会像一捆破布一样被挂在钉子上,当乳母不急不慢地去做她们的事情时,那个孩子就像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待在那里。所有处于这种情况中的孩子被发现时小脸都是青紫的。他们的胸部被绑带包得紧紧的,这样阻碍了血液循环,血最后都涌到了头部。医生认为这些可怜的小患者之所以非常安静,是因为他们没有力气哭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活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一定不会活很久。我想,这一点就是襁褓的主要优势吧。

据称,如果放任婴幼儿不管,他们就会采取一些错误的姿势,并做出可能妨害他们四肢正常发育的动作。这种观点是我们错误的智慧徒然的合理化,从来没有相关的经验证实过这一点。在比我们更明智的国家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充分运用他们的四肢,然而你绝对不会发现他们当中有人会弄伤自己,或让自己变成残疾,因为他们的动作幅度实在是太小了,不会发生那些危险,而如果他们采取了会损失身体的姿势,疼痛就会立即警告他们改变那种姿势。

我们还从没想过把小猫小狗包在襁褓里呢,它们的境况因为这一疏忽而变得更糟了吗?没有!我承认,孩子要重一些,但是按比例说来他们也软弱一些。他们几乎不会动,又怎么会伤害到他们自己呢?如果你让他们仰躺着,他们可能到死都一直躺在那里,因为他们就像乌龟一样,不能自己翻身。

女人对于已经停止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感到还不满足,她们甚至希望再也不要做这些事情。结果不言而喻。一旦为人母变成一种负担,她们就会想方设法地避免成为母亲。为了让一切重新开始,她们会刻意地做些无用功,而且她们会因此变得心理扭曲,去损害人类的繁衍,去破坏添丁加口带给她们的乐趣。这种做法,连同人口减少的其他原因,都预示着欧洲即将到来的命运。它所产生出来的科学、艺术、哲学和道德不久就会让欧洲萎缩成一片沙漠。它将成为野兽的家园,而其中居民的处境将会每况愈下。

有时我注意到一些少妇耍的小伎俩,她们假装非常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喂奶。她们非常有心机地让别人来劝阻这种奇思怪想。她们谋划着让丈夫、医生,尤其是其他母亲来干预这件事。如果一个做丈夫的胆敢让妻子给自己的孩子喂奶,那他就毁了,因为人们会把他当作想要甩掉妻子的凶手。一位精明的丈夫必须为了家庭的和睦而牺牲掉为人父的慈爱。幸运的是,在农村还有比你的妻子更尽职尽责的一些女人。如果你的妻子打算把由此得到的时间都用在你自己的身上,而不是给别人,那你就更幸运了!

毫无疑问,女人要履行妻子的责任,但是考虑到其中对孩子的轻视,由一位陌生人喂奶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还非常值得怀疑。这个问题要由医生来解决,而在我看来他们已经依据女性的愿望做出了定论。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如果担心孩子从生育他的母亲的血液中得任何新的疾病,他应该吃健康的乳母而不是他那被宠坏的母亲的乳汁,这样或许会更好一些。

然而,难道应该仅从生理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吗?难道那个孩子不会像需要母亲的乳汁一样需要母亲的关爱吗?其他女人,甚或其他动物,或许能让孩子吃到他的母亲不愿意给他吃的奶,但是没什么可以替代母亲的爱!给别人的孩子而不是给自己的孩子喂奶的女人,首先就不是一位好母亲,她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好乳母呢?她或许能变成一位好乳母,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因为那需要习惯改变她的天性,然而在乳母对他产生母亲的怜爱之前,这个没有得到悉心照料的孩子可能已经死过一百次了。

然而当乳母对孩子生发出这种感情时,存在一个弊端,这会让任何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都害怕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去喂奶。她做好准备将母亲的权利分给别人了吗?或者更甚,要放弃这些权利,让一个陌生人取而代之吗?她做好准备看着孩子爱别人胜过爱她自己吗?她做好准备去感受孩子对亲生母亲保有的感情是施舍的恩惠,而他对养母的爱是责任和义务吗?因为在有母亲关爱的地方,孩子会流露出一些依恋。难道这不是应该的吗?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她们教孩子看不起乳母,只是把乳母当作仆人来对待。乳母的任务一完成,她们就把孩子接回来,或者辞掉那位乳母。父母在接待乳母的时候态度恶劣,以此让她心灰意冷,不再来看望她哺育的孩子。几年之后,那个孩子就再也见不到她,对她的情况也一无所知。这位母亲期待着取代乳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并用这种残忍的做法弥补之前对孩子的忽略,殊不知是在自欺欺人。她这样非但没能把那个由乳母哺育且天性已变的孩子改造成对她依恋有加的儿子,反而在教他忘恩负义,教他日后看不起生他养他的母亲,就像他现在蔑视哺育了他的乳母一样。

如果不停地抨击有益的主题不是如此令人泄气的话,我多么希望能反复地强调这一点啊!还有更多超乎你想象的事情取决于此。如果你希望让所有人都重新承担起他们的首要责任,那就从母亲开始吧!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这种失职出现之后,所有的事情就都接踵而至了:整个道德秩序被打乱;每个人胸中的天性都泯灭了;家变得阴郁;年轻家庭里的景象再也不能激起丈夫的爱和外人的尊敬;不把孩子放在眼前悉心照料的母亲也不那么受人尊重了;没有家庭生活可言;那些习惯也无法增进血缘关系;父亲、母亲、孩子、兄弟、姐妹都不复存在。他们几乎都不了解对方,又怎么会相亲相爱呢?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当家庭只是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地方,人们就必定会去别的地方寻欢作乐。

但是如果母亲们愿意降下身价照顾自己的孩子,那么道德风气就会自行改变;自然的情感就会在每个人心中苏醒;整个国家又将人口兴旺。这个首要的一点,单单这一点,就会让全盘都活络起来。家庭生活的吸引力是道德败坏的最佳解药。人们可能觉得孩子的吵闹嬉戏有些讨厌,但现在却令人愉快;父亲和母亲都会觉得自己更加不可或缺,相互之间也更加亲昵,他们的婚姻关系也更为牢固。当家庭热热闹闹、生气勃勃的时候,操持家务就成了妻子最珍爱的职业,就成了丈夫最甜蜜的乐事。由此,这个恶习得到矫正,就会导致一场全面的改革,很快天性就会重新获得它所有的权利。一旦女人重新变成母亲,男人就会变成丈夫和父亲。

这是一场多余的演讲!如果我们厌恶世俗的快乐,就不会重新感受到家庭的乐趣。女人们已停止为人之母——她们将不再成为母亲,也不愿意做这件事。以后即使她们想做母亲,恐怕她们也很难做到。现在,这种反常的习惯已经确立。每个要坚持母乳喂养的女人都要与接近她的反对派做斗争,要战胜那些联合起来反对她们这么做的人,因为她们做出了从没有人做出的榜样,也是别人都不愿意效仿的榜样。

然而,仍然有一些有着美好天性的年轻女人,在母乳喂养的这个问题上,敢于直面时尚的王国和其他女人的叫嚣,并坚贞无畏地履行天性赋予她们的这一“甜蜜的责任”。这么做注定会给她们带来好处,但愿这种女性因此受到吸引而数量大增!根据简单的推理和观察得到的结果,我发现这一点绝对无以反驳。我敢对这些值得尊敬的母亲们承诺,她们的丈夫会坚定不移地深爱她们;她们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地孝顺她们;公众也会尊重她们;她们会顺利地怀孕生子,不会有意外或灾祸;她们会享有持久的健康和充沛的精力,最后,有朝一日她们还会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儿以她们为榜样,别人也会让女儿将她们的做法奉为典范。

母不母,则子不子。他们之间的责任都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地履行责任,那么另一方就不会好好照管对方。孩子应该在知道自己应该爱母亲之前就爱他的母亲。如果这种本能的心声没有因为习惯和关爱得以增强,那么它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会消逝,而且孩子的那颗赤子之心也会如同死灰,恕我直言,可能到死都不会有这份心。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已经一步一步远离了天性。

当一个女人过度照顾孩子,而不是疏于给孩子母亲的关爱时,她也远离了天性,只不过经由的是一条相反的道路。当她沉迷于自己的孩子时;当她为了不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弱却把他养得弱不禁风时;当她希望保护孩子不受自然法则的伤害,为他清除会带来痛苦的一切影响时,她却没有想一想,现在她护着孩子一时,让他免受一些不便和麻烦,结果却为他日后积攒意外和风险到了何种程度!她把孩子童年时的娇弱变成他成年时的负担,这种预防措施残忍到何种程度!有一则寓言故事,希腊神话中的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为了让自己的(9)儿子阿喀琉斯(Achilles)变得无懈可击,她将他投进了冥河(Styx)之中。这是个美好的寓言,寓意非常清楚。可是我说的那些残忍的母亲做法却相反:她们将自己的孩子投到了温床上。她们在为他们准备日后的苦难;她们令孩子的毛孔张开,让各种疾病侵入,他们长大后就会毫无悬念地成为这些疾病的受害者。

观察自然,并沿着它为你画出来的道路前行吧!自然会不断地历练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困难让他们的性情变得硬朗;它从很早就教他们痛苦和悲伤的意义。出牙让他们发烧;急性腹痛让他们抽搐;持续的咳嗽让他们喘不上气;蛔虫折磨他们,让他们痛苦;多血症破坏他们的血液;各种酵素在他们体内发酵,并导致危险的出疹。几乎所有一岁的孩子都处在疾病和危险之中。出生的孩子有一半不到八岁就夭折了。这些考验过去之后,幼儿就变得强壮起来,一旦他们能够好好地利用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本源就会变得更加安全。

这是自然法则。你为什么要违背它呢?难道你没有看到,你努力地想改善自然法则的作用,却是在破坏它,你妨碍了它旨在产生的成效吗?在你看来,孩子在室外进行任何活动都存在双倍的危险。相反的是,这是防止危险的做法。经验表明,娇生惯养的孩子更有可能夭折。只要我们做得不太过火,让孩子利用体力总比保存体力的风险要小一些。因此,要让他们习惯于日后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困苦,训练他们忍耐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恶劣环境、饥饿、干渴和疲倦!学那位海神母亲把孩子浸在冥河的水中吧。在他们的身体习惯这些之前,你要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教给他们这些习惯。但是,习惯一经形成,要做任何改变就会变得很困难。不过孩子会忍受我们大人不能忍受的改变。他们的肌肉非常柔韧,可以做你指示的任何动作,且不需要你费多大努力。成人的肌肉则僵硬一些,只会在遭受暴力的时候改变他们业已习惯的动作模式。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变得非常强健,且不会拿他们的生命和健康去冒险。即使有一定的危险,我们也不应该犹豫。因为危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如影随形,难道我们不能在危险造成的伤害最低的时候做得更好吗?

孩子的价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人悉心照料他们付出的代价以及万一他们不幸丧命,因为他们的死掺入的感情,都会增加他们的个人价值。因此,我们在照管和保护他们的过程中首先要想一想他们的未来;要防止他们幼年时出现疾病,就必须在他们摊上这些之前把他们武装起来。因为如果生命的价值在他们长到有益于社会的年龄之前一直在增加,那么,在懵懂的婴幼儿时期让他们免受一些艰难困苦,结果却让他们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时遭遇成倍的痛苦,这样岂不是很傻?这些是老师的经验吗?

人的命运就是会一直受苦。就连保护自己的努力也与痛苦息息相关。在婴幼儿时期,人们非常幸运地只知道身体上的疾病,而相比其他的,疾病没那么残忍,也没那么令人痛苦,相比会让我们放弃生命的痛苦,疾病也不是那么经常。一个人不会因为痛风症带来的痛苦而自杀,只有心灵的痛苦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绝望。如果我们同情孩子遭受的苦楚,我们就应该同情自己。我们最大的不幸之事、伤心之事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出生的时候,婴儿会啼哭,他们的婴幼儿时期就是在啼哭中度过的。有时候,为了让他们平静下来,我们会抱抱他们,抚慰他们;还有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安静下来,我们会吓唬他们,甚至打他们。我们会做些让他们开心的事情,或者我们会硬要他们做些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不是我们屈从于他们的奇思怪想,就是他们顺从我们自己一时的念头。没有折中的办法,不是他们对我们下命令,就是我们让他们服从命令。因此他们最先习得的观念不是支配别人就是受人支配。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说话,就会命令别人了;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行动,就会按照别人的意思行动了。有时候,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或者甚至根本没有犯错,我们就惩罚他们。我们就是这样早早地把这些强烈的情绪灌入到他幼小的心灵中,然后又把这些归为孩子的天性,并且在这样煞费苦心地让孩子变坏之后,又抱怨发现他们是这样的人。

孩子在女人们的手中要这样度过六七年,因为她们或他们自己的反复无常成为受害人。我们让他们学这学那,更确切地说,是让他们的记忆充斥着晦涩难懂的话语或毫无益处的事情,我们将自己产生的强烈情绪藏匿在他们的天性之中,在这么做之后,我们又把这些“人工雕琢”的人交到家庭教师手中。家庭教师发现孩子已经形成了“人造细菌”,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培养,并教给孩子知识,但至于孩子该如何了解自己,如何自己做决定,如何生活并让自己快乐却在教授范围之外。最后,这样的孩子既是奴隶又是暴君,有满肚子的学问,却缺乏理性,身体和心灵一样脆弱。当他们投入社会的时候,就会显露出他们的愚蠢、傲慢和种种恶习,我们会因此悲叹人类的苦难与邪恶。这是我们的不是。他们是根据我们的幻想培养出来的人,而根据天性培养出来的人肯定会不一样。

那么,你希望孩子保持原本的样子吗?那就从他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好好照看他。他一出生就好好把握他,并且不要放任自流直到他长大成人。如果不这样做,你绝对不会成功。正如真正的乳母是母亲一样,真正的老师就是父亲。要让这两位父亲就他们各自的职能排序和教育方法达成共识。要让孩子从一位父亲过渡到另一位父亲手里。相比由世界上最聪明的老师来教育,明白事理但学识有限的父亲可能会把孩子教得更好一些。因为热忱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并且胜过用知识弥补热忱的缺乏。

但是父亲还有生意、工作、职责……是的!职责!父亲的职责排在最后吗?如果一个人的妻子不愿意承担给孩子喂奶的职责,那这个男人本身不愿意教育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没有什么比家庭生活的画面更能打动人心了。但是如果其中缺了一笔,整个画面就毁了。如果母亲因为身体过于纤弱而不给孩子喂奶,那么父亲就会因为过于忙碌而不教育孩子。他们的孩子就会三散五散地住在寄宿学校、教会女子学校和大学里,并且还会把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带到别的地方,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会形成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习惯。兄弟姐妹几乎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像陌生人一样,表现得非常客气。如果家人对彼此的关系没有信心,如果亲人之间的交流不再给生活增添乐趣,不良风气就会乘虚而入。真的有人愚蠢到竟然看不出这一切是互相关联在一起的吗?

当一个男人做了父亲,并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时,他只完成了他任务的三分之一。他应该为人类生育一个自然人;为社会培养一个社会人;为国家塑造一个公民。这是他要清偿的三重债,能够清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的人是有罪的!如果他只偿一半的债,或许比完全不还债的罪过更大。贫穷、事业或人权尊重都不能成为一个人不亲自供养和教育孩子的理由。读者朋友们,你们可以相信我说的话。我预言,任何有世俗情感却不履行这些神圣职责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哭泣,流下痛苦的眼泪,且永远都得不到心灵的慰藉。

但是这个有钱的男人,这位父亲,据他自己所说,实在是太忙了,而迫不得已弃自己的孩子于不顾的如此忙碌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他花钱请了另一个男人,去履行本应是他自己的那些职责。唯利是图的灵魂!你是想用钱给你的孩子买第二个父亲吗?不要自欺欺人了!你为孩子雇请的人甚至连老师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个奴仆。很快他就会把你的孩子打造成第二个奴仆。

关于优秀的家庭教师应该具有一些什么品质,人们已经讨论得很多了。我的第一个要求(这意味着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是:他应该不是能被钱收买的人。有许多职业是如此神圣,我们不能为了钱而从事那些职业,否则就说明我们不能胜任,也不配做那些工作。军人和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但应该让谁来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刚刚告诉你了,你应该亲自做这件事。“哦,我不能啊。”你不能!那你应该交一个朋友。我看不出还有别的办法。

家庭教师!啊,多么崇高的灵魂!……事实上,一个人必须要么是父亲,要么是不一般的人,才能培养出人才。你要平心静气地将这一职责移交给你雇用的人。

对这个问题思考得越多,我们能看到的困难就越多。家庭教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教育他的学生;仆人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伺候他们的主人,这样在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可能领悟到他们必须与他沟通。因此,我们必须接受一层又一层的教育,我也不知道应该到什么程度。由一个本身都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来教育,孩子又怎么能教好呢?

这样罕见的人很可能找不到吧?我不知道。在这个堕落的时代,谁知道哪个人的灵魂能达到什么样的美德高度呢?但还是让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奇才被找到了吧。在考虑他应该做些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到他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我能预先看到的是:一位父亲如果认识到了优秀家庭教师的价值,他会想方设法地亲力亲为,而不用家庭教师,因为相比他亲自担任优秀的家庭教师的角色,去找这样一个人要难得多。那么他会希望找一位朋友做孩子的家庭教师吗?如果他希望培养自己的儿子,能和他做朋友,那他就没有必要继续寻找家庭教师了,父子间的天性之情本身就已做了一半的工作。

有一个人,我只知道他的地位很显赫,曾提出让我教他的儿子。当然,他这样是给了我天大的面子,但是我拒绝了,他不仅不应该为此感到惋惜,而且应该为我的审慎从事而庆贺自己。如果我接受了他的请求,并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那对他儿子的教育恐怕就毁了。如果我成功了,结果可能更糟——他的儿子可能会宣布放弃他的头衔,并拒绝做公爵。

我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教师的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而我自己也实在无法胜任,因此不管是什么人请求我担任孩子的家庭教师,我都没有接受这个职位,即使是朋友要求,也只是我拒绝的又一种情况。我想,如果他们读完我这本书,应该就没人试图再对我提出这样的请求了吧。我也请求打算这么做的人还是省省力气,让自己免受被拒绝的痛苦。我有足够的经验让我确信自己是真的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即使我的才华适合做家庭教师,但我的情况也让我不可能做这件事。有一些人似乎不愿意给我面子,不相信我的决定是发自肺腑的,我一直认为,我有责任向这些人公开宣布这一点。

虽然我不能担任这个更加有益的工作,但至少我会勇敢地去尝试相对简单的工作。我要学许多其他人的样子,不是去从事这份工作,而是拿起我的笔,不能正确地做好这份工作,那我就努力地把它写出来。

我知道,在这种著书立说的事业中,作者往往都坐在家里闭门造车,造出一些他自己都没有实施的理论,并无关痛痒地提出一些听上去很好却不可能遵循的格言。即便那些方法切实可行,但如果不详细说明该如何应用,那也依然是毫无用处。

因此,我决定造出一个虚构的学生,并假定我自己的年龄、健康、知识和才能都满足这份工作的要求,非常适合教育他,并从他出生到长大成人一路引导他,除了他自己以外,他不需要其他人的指引。在我看来,对我这个害怕自己的幻想让他偏离正轨的作者来说,这个方法非常有用,因为一旦我背离常规的做法,我就只好将自己的那套方法试用于这个学生。我很快就会知道,或者说读者朋友们就会代我弄明白,我有没有遵循那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规律。

这就是我在如上陈述的各种困难中一直努力要做的事情。唯恐这本书篇幅冗长,过于庞杂,因此我很乐于陈述一些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应能感知到它们的正确性。至于那些还有待证明的规则,我已把它们应用到爱弥儿(Emile)或其他人身上了,而且我会用非常详尽的细节展示出我的那些理论应该怎样付诸实践。我的计划至少是这样,至于我是否取得了成功,则要由读者朋友们来判断。

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说到爱弥儿,那是因为我最早期的教育准则虽然与大家广为接受的准则有很大的差异,但也非常简单明白,有头脑的人很难拒绝接受它们。但随着我继续下去,我的学生一路所受的指导与你们的大不相同,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需要专门为他量身打造一套教育方法。接着他就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书中描述的场景中,快到最后时,你时时刻刻都会看到他,到那个时候不管他要说什么,都不会需要我替他说了。

我没有考虑一位优秀的家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并假定我自己就被赋予了这些素质。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对自己有多么宽宏大量。

我只谈一下我与一般人承认的观点相反的看法。我认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年轻人,甚至能有多年轻就最好有多年轻。如果这一点可能的话,最好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这样他就可能成为他学生的伙伴,并能与他一起玩耍嬉戏,赢得他的信任。孩子与成年人几乎没什么共同之处,很难形成真正牢固的情感。有时候,孩子会恭维老人,但绝不会喜欢他们。

人们都想找一位已经教过一个学生的家庭教师。这也太多了吧。一个人只能培养出来一个人。如果说教两次是教得好的必要条件,那他第一次有什么权利从事家庭教师的工作呢?

有更多的经验,你可能会更加清楚应该怎么做,但是你做这件事的能力会下降。不管是谁,只要做过家庭教师一次,就会充分了解其中的艰难,也就不会打算开始再做一次。如果他第一次做家庭教师做得不好,那可不是第二次会做得很好的兆头。

在一个年幼的孩子左右跟随四年是一回事,担任他的向导25年是另一回事。你会在儿子已经长大的时候给他找家庭教师,而我则想在他还没有出生时就先找好一个;你找的人可能每过五年就换一个学生,而我请来的人则永远都只有一个学生。你会把老师和家庭教师加以区分。这是又一个愚蠢的想法!你要把门徒和学生也加以区分吗?教育孩子只有一种科学。那就是人的职责。不管色诺芬(Xenophon)(10)对波斯人的教育说过些什么,这种科学都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此外,我更愿意称呼有这种学问的人为家庭教师,而不是老师,因为对他来说问题更多的在于引导而不是教导。他不应当给出学生准则,而是应该让学生去发现准则。

如果要如此小心谨慎地选择家庭教师,那么也应该容许家庭教师选择他的学生,尤其在要设计出一个模式来的时候。这个选择不能取决于孩子的天赋或性格,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在这个任务完成的时候才会知道,而且我在他出生以前就接受了他做我的学生。如果我能够选择,我就选择一个心智普通的孩子,我假定我的学生爱弥儿就是这样。我们要教育的大都是普通人,而只有他们所受的教育才能作为他们同伴的教育模式。还有一些人则不管别人做了什么,都会抬高自己,那我们就先暂且不论。

对于人的教育来说,一个人的故土并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只有在适宜的气候中他们才能很好地生活。极端条件的不利之处很易见。人并不是像一棵树一样,种在一个地方,就一辈子都会待在那个地方,然而从一端到另一端,相比从中间出发的人,你必须走两倍远的路。

如果生活在温带气候的居民交替地穿过了地球的两极,他所占的优势就很明显,因为尽管他可能与从地球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人经受了同样多的变化,但他只是在半途上从他的自然条件中走出去的。一(11)个法国人可以在新几内亚(New Guinea)或拉普兰(Lapland)(12)(13)生活,但生长在非洲的黑人却无法在托尔尼欧(Tornea)生活,(14)(15)萨摩耶德人(Samoyed)也无法在贝宁(Benin)生活。在两极地区,人的大脑组织似乎也不是那么完善。黑人和拉普兰人都没有欧洲人那样的头脑。因此,如果我的学生居住在地球上,那么我希望选择他在温带地区而不是别的地方生活,比如,就在法国。

在北方,土地贫瘠,人们需要大量的食物;在南方,土壤肥沃,人们吃得却少。这又产生了一个差异,北方人因此变得勤劳,南方人则喜欢沉思。社会也向我们展示了同一个地方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这些差别。穷人住在不毛之地上,富人则生活在丰饶的土地上。

穷人不需要教育。在生活中他被迫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教育,他无法获得其他的教育。富人从他自己的身份中受到的教育极其不适合他自己,也与社会不合宜,但是,自然的教育应该适合人们获得任何地位。现在,培训富人应对贫穷要比教育穷人获得财富更切合实际,因为从人数比例上来说,富人破产的越来越多,而穷人变富的越来越少。那就让我们在富人之中选择一个学生吧,至少我们相信自己会多培养一个人,而穷人靠他们自己就能成长为人。

因为同样的理由,如果爱弥儿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我也不应该惋惜。他将会成为另一个受害人,而我们则把他从这种偏见中抢了回来。

爱弥儿是一个孤儿。不管他有没有父亲或母亲,我接手了他们的责任,我就被赋予了他们的权利。他应当尊敬他的父母,但他应当只听我的话。这是我的第一个条件,更确切地说这是我唯一的条件。

我必须补充一点,由这个条件衍生的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除了我们双方同意之外,我们绝不能分开。这一条是必不可少的,我会让家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牢不可破、不可分离,他们应该认定要和对方同呼吸共命运。一旦他们认识到分开的时间,会将他们变得形同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