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前,这样理财多赚百万(她理财「虹」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6:48:57

点击下载

作者:小盒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40岁前,这样理财多赚百万(她理财「虹」系列)

40岁前,这样理财多赚百万(她理财「虹」系列)试读:

Part1 投资纪事

1.1 说在理财前

1.1.1 40岁之前这么理财=多赚百万

不在于限定你怎么做,只是这样想,就离“靠谱”不远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理财要趁早,不过知易行难的原因就在于,太年轻时往往无财可理,等手上有点儿资本了,年纪又一大把了。

从生命周期的观点来说,25岁至40岁之间,有太多要花的钱:收入波动大,又要存钱买房、买车,还要养活儿女,能存下的钱相当有限;40岁到55岁,正值人生巅峰,职位与收入往往是一生当中最辉煌的阶段。孩子也大概到了中学,开销反而降低;55岁之后,要考虑开始退休养老,风险承受能力也降低,很多钱要用在消费上而非投资上。

因此,尽管说愈早开始理财越好,但是最有效的理财时间可能就是十年,刚开始的时候要学习,难免效果不佳,到老了又因为要保本而失去很多机会。因此,在40岁的理财黄金十年到来前,要做下面的9件事,即使不会成为巨富,也不至于太穷。方案1 :养成记账习惯

不管赚多赚少,薪水高低,上班族都应该先养成“记账”的好习惯,除可清楚掌握金钱花费流向外,更可借此了解各项生活消费的价格,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未来购物时只要货比三家,就不会太吃亏。方案2 :制定下一年度的家庭预算

一般来说,家庭收支预算包括年度收支总预算和月度收支预算。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制定年度收支总预算,首先要知道家庭在未来一年要存多少,有哪些年度支出,一方面达到家庭资产按计划增长的目的,同时还要防备未来的各种不时之需。方案3:避免独居

独居虽然自由自在,成本却高。理财专家最常给年轻人的建议是:结婚前,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尽量与父母同住,因为省钱效果惊人。如果情况不允许与父母同住,也不妨和处得来、信得过的朋友一起合租,不仅可以住较大的房子,还拥有各自独立的房间,同样可以达到省钱效果!方案4 :晚五年买车

投资理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尽量及早买进会增值的东西,尽量延后买进会贬值的东西。因此,晚点买折旧速度快的汽车比较好,不仅车价是一大笔支出,每年的停车费用、牌照税、燃料费、第三人责任险、保养费、验车费用,加起来是一笔极可观的开销。同样要开车,年轻人不如选择在最需要的时候租车。方案5 :早十年展开投资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verse)”,所以要积累第一桶金,就不能忽略时间的力量,金钱躲在机会里,机会则躲在时间的洪流里。方案6:逢低买进基础股

股市不好的时候、没人谈论股票的时候买进股票,选那些历史上经常粉红的股票或者是股指的权重股,不用太多钱,一月或几个月买一点儿,到股市大涨时卖出。权重股未必会大涨,但一定会上涨,而“没人谈论”的时候往往是价格低点。方案7:早五年买房

买房是种强迫储蓄的手段,因为资产价格持续升高的原因,买房子总不会太亏。早买房一方面是压力,也可以适当增加工作动力,另一方面还贷款相当于存钱,不至于在年轻时把钱白白用在各种消费上。而且,房产即使涨不过最好的投资品,也不至于一文不值。方案8:自己存点儿退休金

养老保险有,商业保险有,存钱或理财计划里再加多一项吧,今天30岁的人到50岁之后,可能会发现养老账户里的钱没有想象中的多,因为那时的工作人口基数变小但养老人口基础却变大了。原因嘛,就是人口基数的波动,看看这几年高考报名情况就知道了。中国人口走向图(来源:网络)方案9:早十年实施退休规划

人们常常觉得退休距离自己还很远,特别是对于三四十岁的人来说,现在开始规划退休生活似乎还太早、不确定性还太多。的确,结婚、生子、买房、存子女教育基金等,都需要花费大笔资金,但如果因此推迟执行退休计划的时间,可供准备退休金的时间很可能就会所剩不多。

小盒的总结:

1. 小盒觉得,先买什么后买什么见仁见智,但是先买“能带来收益的”东西肯定没错。楼主的同学刚毕业就买了辆车,因为她是做销售的,每天要见大量的客户,自己开车效率最高,所以汽车是她用来赚钱的,而不是用来“感觉舒服”的。

2. 记不记账不在于形式,记账更有用之处在于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然后才能制定接下来的那些规划目标。记性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在线记账软件。

3. 理财的最初几年其实就是存钱,除非你年薪几十万,否则很少有人20多岁就能谈投资,但是早一天迈入十万俱乐部,可能就意味着早十年迈入百万俱乐部。

4.买房这事儿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但也别不放在心上,同时也别太指望父母。别总想一步到位,买不起大的先买个单间;买不起北上广先买老家、郊区、经济适用房,倒腾倒腾就大了。

1.1.2 先有钱还是先会投资,怎么选

不同时期,我们对怎么理财的认识也不一样,最近看到了很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讨论,其实就是:先有百万身家再理财效果好?还是靠理财能不能理出百万?

不讲大道理,先讲个身边人的真实故事。

朋友A,某小公司CEO,35岁,二次创业青年,理论上一年能赚百八十万(但新领域的业绩不好说,也许还要倒贴钱)。他在我们眼中算成功人士了吧?

其实,他在30岁之前就有了千万身家。那时,他毕业就去的那家公司筹备上市,他是中层管理人员,按规定分配了几万股员工股,用他的话说是“按照上市当天股价大约值3千万”。可是,上市前一年他跟着老大跟原东家拆伙,退了股份出来创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经常搞笑说:我还算好的,有个一起出来的哥们儿当初股份比我多,按股价算至少上亿,结果被坑,创业失败。现在给人打工,年薪即便百万,也要一百年才能把那一个亿赚回来。

我们简单的猜测一下五年前拿到3千万的两种人生:

A拿到3千万,在北京买房,到今天大概拥有价值6千万以上的房子;

B拿了3千万出来创业,到今天也许还是拥有一间“小公司”。

选择哪个结果的可能性更大呢?

我估计是第二个。毕竟你不确定房子一定会涨价,不会把所有的钱都压在房子上;而且,某一领域取得成就的人,更相信自己还能创造辉煌。

所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讨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不理财的人有了一百万也还是不理财;理财的人也不会因为理出一百万就停止。最好的办法是,把每天都当成最好的那天,努力生活,努力快乐,百万身家来临那天,你会发现跟昨天没什么不一样。

最后总结一下:

真本事=百万身家,吸取教训=多赚百万,了解自己=省了百万。

那个被坑的、曾经有一个亿摆在眼前不珍惜的“哥们”,现在的东家又要上市了。虽然不能重现当年上亿身家的辉煌,但经历过失败,大约也不会轻易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事业了。比真的有一个亿过得好。

1.1.3 理财也不难,想清楚过程很重要

有朋友问我,个人的资产配置和攒钱消费平衡怎么做,以及这样做的理由。我想,理财这事儿没有一定之规,也不是什么商业机密,关键是想清楚过程。下面就具体回答朋友的问题。1. 小盒家目前的资产是如何配置的?

主要分布在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块。

固定资产比例略高,占90%吧;金融资产只有10%,目前在基金、攒钱助手里,股市里只有两万左右。

因为2015年下半年股市不好,就把大部分短期投资的钱转到了房子上。也因此,负债率有所提高,但基本是良性负债。

目前月负债率是25%,也没什么压力。2. 对于攒钱和消费的平衡,小盒怎么看?

我一向不主张攒钱,或者说不主张为了攒钱而攒钱。我根本攒不住钱,想留下钱只能增加资产、增加负债率。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固定资产奇高的原因——以后卖房子养老。

我昨天恰好看了一集“晓松奇谈”,说美国的消费,几个数字我记得。按照中位数,美国中产工作五年可以买个house,工作一年可以买辆宝马,吃喝消费占年收入的10%,穿衣打扮占年收入的17%,生活硬成本只占收入的30%。那剩下的70%去哪儿了?不攒钱,去玩儿!

我们得想明白为什么攒钱。为了买房?为了养老?为了供子女上学?

再想清楚消费的目的,为了兴趣爱好?为了生活舒适?还是为了健康长寿?

28岁前我都是年光,年底前清空账户,或者是旅行花了或者是买件很棒的奢侈品送人——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小时候的生活其实没那么宽裕,都是平常生活过来的,所以自己花钱买奢侈品万般不舍得用,但是买来送给别人,心理负担应该就小一点。

然后,我觉得女人的消费欲是有高峰期的,大约25~35岁吧?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什么都想要,尤其是脸和身材还不错,确实也需要花一些钱显得更好。其实就是“攀比”,很多是潜意识的,并没弄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弄清楚后,欲望就低了,只花需要花的钱。

其实,攒钱和消费不需要平衡,需要平衡的是赚钱能力和消费欲望。举例来说,如果你想买辆车,按照美国人的标准,工作一年买辆车,所以年薪20万的可以买宝马、年薪10万的就买丰田,5万大约就买夏利吧?一个月薪5000元的人想买宝马,与其攒四年钱不如奋发一下想办法让自己一年赚20万,或者找个赚20万的另一半儿也好,总之是朝着“变化”努力了。3. 目前,小盒有什么理财计划?

1. 适度增加负债率,比如贷款给爸妈换个房什么的,现在借钱利率下行,不借可惜。

2. 增加定投,从头开始买基金。从现在往后一年,下行趋势避免不了了,基本都是买点。

3. 资产同样面临下行,手里留足现金,这时候才能“捡漏儿”。比如前几天朋友看房,卖家便宜出售,因为急要200万现金,没200万这个便宜占不上。

1.2 记账三部曲

1.2.1 从省钱一姐到理财达人之路并不远

别炒股了,去记账!

去年股市涨了,明里暗里问我都买过什么股、什么基金,现在收益高不高之类的妹子越来越多,我就拿起身段,谁都不告诉。

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过第一关!

不会管理现金的人就不可能领悟资产配置的重要,没有资产配置就拿钱投资股市,最后一定是哭惨了,然后发誓再不炒股——每个牛市来临之际,我这样的朋友都会增加几个。

所以,想炒股炒的牛,先来记账吧!小盒我把世上最牛的记账学+融汇实践总结了一下,决定写一篇从记账到理财达人之路。

记账确实可以省钱,而且是立竿见影,因为开始记账后想省(bian)钱(kou)是自然反应。看见赚得比花得多,自然有冲动继续扩大战果。不过你知道吗?记账绝不只是为了省钱,省钱只是记账的过程、附加的礼物。如果你记账只为了省钱,最后有可能毁了自己辛苦存下来的钱!记账的第一心理是省钱

当你从没有记账习惯变成开始固定记账时,心里自然会去关心花钱的情况。而多数人在记账后看到自己花太多钱的反应都是会先“自省”,几乎没有人会有“太好了,今天多花了500元,明天的目标是多花1000元”的想法。会这样想的通常不是憋了太久没花钱,就是突然得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中彩票或继承财产)。

不过,记账绝不只是为了省钱,记账是为了管钱。更精确地说,就是为了个人金钱管理上的平衡。

先谈谈为什么不愿意记账。除了没想过、没习惯、没时间,有些人不愿意记账,是因为心中有个小声音不断告诉自己:“我怕记账之后就不敢花钱了,以后再也不能买喜欢的东西了,何必让自己过这样的人生呢?人生要不要这么辛苦呢?”这样的文艺小清新范儿还真不少见。但你我都知道,文艺小清新不能让你走向人生巅峰、迎娶高富帅,最多只能遭遇个“高负衰”。

1.2.2 记账是为了管理金钱

花钱买快乐是人性,记账可以克制你花钱的欲望,强迫你检视自己的用钱习性,让你在无形中开始想省钱、想存钱,让你从花钱一族变成省钱一族,让你开始思考加油站哪天降价涨价,哪个卖场正在打折。

不过,所谓物极必反,当你将花钱习惯转变成省钱习惯,又为了追求存下更多钱而开始什么都想省,把自己变成苦行僧时,长久压抑住的花钱欲望,反而会变成另一种压力在某天爆发出来!而且爆发点通常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多久以后不一定,也许几个月,也可能几年——我身边的朋友都发过类似的病!

那怎么办?平衡!我大天秤一生最信奉的就是:平衡。记账不是为了省钱,过苦日子不符合人性,记账要达到财务平衡。爱花钱的变节俭、爱抠门的变大方。如果你之前花太多钱,记账会让你从花钱的情况变成开始愿意存钱,把不该花掉的钱省下来去做更好的投资;也会让你从省吃俭用、吃苦耐劳、只喝水不吃饭的生活,变成过正常人该有的生活;让你知道偶尔也要犒赏自己跟心爱的人来个浪漫约会、也可以自己去做个SPA;或是知道钱不该只放在银行,还应该去做投资。

省钱只是管理金钱的一环,管理金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平衡你的财务状况,让你赚的钱能适当配置,产生效益,最后达成理财目标。

我总是观察身边过的好的妹子,总结起来就三种类型:

天然有钱,怎么败家都败不光型;

天然理财,对的时候总能选对型;

天然厚脸皮,从来不花自己的钱型;

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小概率奇葩事件,不说也罢。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努力一下,变成第二种的基础。

举个例子:股市上涨,人们发明出来一个新词“满仓踏空”,这个有两种可能性:错误时机——入市早了;错误判断——换股早了。

时机+选择=你的理财能力。想要变成会理财的人,这两个训练缺一不可。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你有钱吗?只有这样“有钱+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知道自己要用多少钱”的人,才可能冷静、理智地在好的机会来临时,做出合理的判断+正确的选择。

绕口令说完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作为一个理财不怎么精进的人,我只能说,不论什么行情,我每年能让自己的金融资产增加10%,对我来说,这就够了,再多了太冒险,少了又没用。当然了,如果我开始的时候能让金融资产更多一点儿就好了。所以,我劝大家先记账、搞清楚自己有多少钱,再去投资。

继续说,怎样从记账变成会理财、会投资的人。过省过奢都是不会理财

过于省钱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让你该投资时没有勇气投资。投资有利润也有风险,当你省吃俭用把钱存下来时,你就会觉得它像你的小孩儿一样,想要细心地保护它,所以投资机会出现时,你会进入风险导航模式,就好像别人家小孩儿生病你觉得只是普通感冒,自己小孩儿生病就急着送医院做全身检查一样。

我曾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人,生活品质绝对是同样收入的人的两倍甚至更高。所以,当我开始记账、约束自己消费的时候,心理上的动荡远比认识到自己没钱更残酷!但是,不这样做不行。你必须经历“花钱-省钱-投资”或者“省钱-尝试消费-投资”两条路中的任意一条。

要知道,光记账省钱没用,保守不会损失钱,但也不会让钱变多,以现在的存款利率+降息周期来看,把钱放银行基本没收获。所以,现金流系统应该有防守也有进攻。如果过奢,花太多不该花的钱,把未来给花光了,那么该投资的时候,你没钱,再好的理财机会给你,你也抓不住。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期《康熙来了》,任贤齐带了两个好朋友,蓝心湄和九孔,说起来一起在上海买房,结果九孔说,明知道当时很便宜然后又有两个大咖罩着他,但就是没钱,后来那房子涨了10倍。这就是没钱错过的机会。

记账,能让没有财务观念的人清楚金钱的流向,搞清楚什么是必要开销和非必要支出,搞清楚哪些需要存下来,哪些可以去投资。这样,时间长了,有了手感,自然就能够理解资产配置的意义了——死扣4321模型之类的,对改善财商没太大作用,很容易放弃。

记账要达到这些目的:1. 设定消费警戒线。

到了月底就没钱?工作好几年却没存到什么钱?这些困扰很多人都有。

一般人都知道预算重要,但很少人能真正落实,所以,“月光”“年光”的问题并不是出在没有记账或是没有做年度预算上,而是在花钱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笔花费会在事后总结时超出预算。

其实就是对“钱流”不敏感。

解决办法是在心中设定“消费警戒线”。借用心理学的制约理论:(1)先设下某消费项目的心理警戒线,只要你的消费金额接近这条线,大脑自然就会发出讯号,让你产生警觉,这个无意识的过程可能不到1秒;(2)利用这1秒,再次衡量是否是动式消费;(3)设定消费警戒线需要培养习惯,如果你每天都有记账的话,大约一个星期内就会设定好,没有记账习惯大约需要一个月。2. 潜意识自我控管。

当设定消费警戒线成为习惯,每月总结时就可以回顾自己设定的那条线有没有落实成功,如果你的单项平均数真的离设定的额度不远,就说明,潜意识里已经区分出警戒线的存在了。

就像“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一样,天下没有存不下钱的人。许多生活中用钱的小习惯都会影响结果,只要平时稍做改变,就会发现存下的钱可以比过去还多很多,也让自己离财务自由目标更近一些。3. 狗狗制约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曾做过一个实验,内容是每当他喂狗食物时就会同时摇铃,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后,他发现狗狗只要一听到铃声就会开始舔嘴巴、想吃东西。

所以,记账不能只是记录,要揪出无法存钱的关键。如果你已经记了一阵子账,却还是没感受到自己理财有明显进展的话,就应该考虑:我是不是进入到惯性阶段了?

讲真话,现在那么多记账方法,没有绝对好用的,只有适合你自己的。而你只需要真正研究一下自己的账本,就能发现问题。

你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1)我是不是太喜欢在______方面花钱?是有必要的吗?(2)我是不是理财收益太少?(至少要达到货币基金4%的水平)(3)我可不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拿出多10%去投资?(4)下个月/下季度/下一年,我大约要花多少钱、攒多少钱?

如果你知道答案,不管准确与否,都说明你开始管理自己的钱了。这样养成习惯后,你就会逐步接受“资产需要配置才能更有钱”的理念。

1.2.3你真的会记账吗

记账,最怕什么?最怕就是单纯只是在记录而已。

下班回家或者花完钱直接就把数字写进记账本里,高级一点儿的软件可能还能帮你分类,每天机械地重复这种行为,月底就拿出本子核对一下支出有没有破表,偶尔查询自己过往某笔的消费金额是多少,比较一下物价上涨的程度,等等,对于某些人而言,这就是记账的全部了。

说句不好听的,可能某人还因此沾沾自喜呢!

但其实这样子记下去,除了能多几堆账本,三十年后可能有电视台记者采访,还有什么用?我们的目的是:(1)了解个人财务状况;(2)助你做出理财决策。

改变记账习惯这么做!

1. 学习如何将资料转成有用的资讯,从中解读自己的消费习惯,学习如何管控支出,提高存钱的效率。

举例来说:买苹果5斤,花40元,这个叫记流水账。

如果参考上次买水果的时间,了解家里消耗水果的周期和量,判断是否造成了浪费或者每次买完很快就要补充……进而调整日常消费频率,控制周支出。

如果所有的日常项目都可以如此管理,每个月开始的时候,你就可以安排资金的顺序了:月末才要付款的项目可以买个短期债券,下周用的钱可以先进余额宝里赚点儿收益,如此类推。

2. 养成记账习惯后定时分析。“如果记账不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财富,让家人生活更富足,那为什么还要记账?”这是一个理财师的座右铭。因此,除了固定记账外,还应该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平均每次分析的时间也仅需三到五分钟。

如果需要做理财方向的调整,时间可能会多一点,但是,如果你的理财已经分好了:日常的、月度的、年度的……每次只要调整对应时间段的方向就好。因为常常给自己的财务状况与目标做“调校”,在做出新的投资决策或是消费决定时,就会习惯性地做出对自己当前财务状况最佳的选择。

3. 不要沉湎于记录日常生活。

吃穿住用行,个人的生活如果没有特别的花钱爱好,就不必过度管制。有文章说,不喝星巴克,一个月省600元,十年省7万元——第一,我从来没见过喝星巴克坚持得这么好的人,如果他的性格这样,想来坚持理财也是效果很好的;第二,不喝星巴克,一天30元的消费是否真的节省了?如果因此去买个几万元的咖啡机,再囤几斤咖啡豆,不是更可怕?

所以日常开支省不了多少钱,需要筹划的是年度的、意外的开支。计划买10万的汽车,去了车行被推销买了辆20万的,还定了个进口行车仪——这种支出习惯最恐怖,也最伤钱。要知道,20万的车保养成本高好多,这就意味着你大大加重了自己的持有成本。

这样的做法,不是做预算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信息,就是个人意志不坚定,都是理财大忌!

4. 了解你的财富才能控制你的欲望。

了解账本对你没用,有用的是了解自己的财富增值速度并与之和平相处!

一旦脑子里有了自己的财富累积速度,就会在源头上控制虚荣消费。比如说知道何时可以存到多少钱,知道何时可以把贷款还清,知道何时能够存到下次出国玩儿的钱,知道何时可以买到愿望清单里的商品。

大家都买貂皮的时候,你会看到每一个人因此产生的财务负担:也许你会选择每天打车来解决每年最寒冷的这一个月的问题!

当一个人能够清楚地看见未来的财务状态时,就会感受到身心平衡,上班、工作也就更快乐,心情也比较容易满足。也许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不过只要你也尝试跟着做,就一定能感同身受。“貂皮之于我,不过是个虚妄的存在”。

总而言之,“记账是理财第一步”这句话是对的,但不是有记账就是在理财。如果你正好在记账却还没感受到理财的进展,希望你能多思考记账对你而言的真正目的,不要到最后变成只是一种纪录,还造成了我在理财的假象。

1.3 保险大师教我的事儿

1.3.1 为什么不买重疾险

因为工作原因,小盒认识了一位卖了二十年保险的“大师”,这位现在基本不接客,平时就是茶会、酒会、练功、参禅……各种爱好,看起来都是江湖资深骗子style。阿弥陀佛,我可不敢说大师的不好,人老人家毕竟对我还不错。

说回买保险的事儿。

早年间“大师”还是亲自做业务的,小盒曾有几个同事的保单上写的都是他的名字;但到小盒2012年买的时候,已经是徒弟干活了,找“大师”买保险的都是老顾客,都是预约制的。这徒弟也是熟人——大家都知道,保险代理都是先从熟人下手的——关系这么好,你总不好意思让人没生意做吧?

因为盒妈酷爱买保险,小盒自己也补充了一些,所以重点讲讲2012年那次给我爱人买保险的事儿。先说小盒的保险:

社保+医保附加险

——单位给正常上,根据小盒的强烈要求,按最低水平缴纳(我才不信过三十多年社保账户里的钱能让我足够生活),我宁愿现在到手的钱多点儿,自己投资。

养老险

——从小盒小学开始,盒妈每隔几年就会购入分红型寿险,从寿险第一代产品人寿“九九红福”(可能是这几个字,从业年限短的保险代理估计都没听说过)开始一直到现在。现在,每年盒妈的零花钱就是这些保险公司返的“生存金”、红利什么的。

医疗险

——小盒同学年年体检,但是特别怕死,所以买了某外资保险公司的女性医疗险,纯消费类保险,缴费二十年保终身,但是治疗范围限定在女性多发疾病上(卵巢子宫乳腺之类)。

小盒老公:除了社保,没别的!

我求教大师,应该给他买几份保险?要不要买重疾?买不买意外?大师指点如下:

1. 意外险一般都是100元面值的,保额在50万~100万,这个通常都是保险代理拿来送客户的,没必要买终身的,一年一年开卡就行。要是没人送了,赶上保险公司搞活动,在网上买就行。

2. 重疾最不建议买。现在疾病和医疗手段都在飞快进步,但是重疾险的承保范围更新却没有那么快,现在买的越广泛保费就越高。而且年轻人买重疾基本都是缴费几十年后才用得到,到那时候,疾病的名字、认定标准等等可能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建议买。

3. 可以买重疾险的几种情况:有家族病史或遗传病史或处于某病高发区,非常确信自己一旦得病,没办法筹到20万~30万元的医疗费,一点儿医保没有的。

4. 拿终身寿险替代重疾和分红型人寿。承保一年后启动赔付机制,身故、全残是全额赔付,生命关爱提前给付保险金50%。我特别注意到了一个条款:购买保险两年之后,自杀也认定为全额赔付。大师分析:一个家庭最怕什么?怕顶梁柱出问题。所以,谁是顶梁柱谁就应该最先配置齐安全措施:收入最高的人往往肩负着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偿还贷款甚至经营企业的责任,责任越大的人就越需要高额的保障,以确保万一他遭遇不测,家庭不致受到更大的损失,“总不能人财两空吧?”大师说。

进一步补充我问大师的问题:1. 不买重疾险,万一得病了怎么办?

答:分析你年轻时得病的概率且能治愈的概率有多大?现在的小病,花10多万左右能治好的,不过是工作一年的收入,而且还有社保的补贴在里面,实际上花不了太多钱,就是短期垫付医药费的问题。难道你们自己没有也借不来10万~20万元吗?

但要是买重疾,未必符合赔付条件,其实不一定省钱、省时间。国企、外企最不建议买。如果是绝症,重点就不在治病而是身故之后留下的债务或者财务负担怎么解决,终身寿险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2. 保额多少合适?(因为保额越高、缴费越高)

答:以你们能负担的水平,越高越好。或者算,万一遭遇不幸,你的父母、子女要多少钱才够生活?如果50万够就买50万,100万够保额就要100万。如果觉得缴费水平太高,可以先买低保额的,以后收入高了再增加保单。记住保险的本意: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的事儿,万一你遭遇不幸,不要让你爱的人损失更多。3.我觉得我交的保费总和就是我的保额了。

答:确实差不多。保险买的是时间风险,风险来的越早,保险越划算;风险来得越晚,保险作用就越低。但人其实是不希望风险来到的,所以,买保险最幸福的事情是不需要赔付。保险公司其实是在跟你博弈:你不希望出风险但真的遭遇风险了——保险公司输;你没遭遇风险——保险公司占用你保费的时间成本,借此盈利。4.为什么要买定期寿?

答:因为你交不起100万的保费,却需要100万的保障,所以要补充一份定期寿。60岁之后,年轻时候担心的事情,例如来自父母或者子女的负担其实会相应减少。其实这两份保险都跟被保险人的生活品质没关系,而是为了解决家人的潜在危机。

说说我的现实考虑吧:

我爱人买的时候刚好30岁,保额50万元的终身寿险+50万元的定期寿险,保费年缴两万多(不记得具体数额了,好像里面有定期寿的保费3000多元),定期寿到60岁的时候自动失效,而终身寿,顾名思义就是身故后赔偿。也就是说,60岁之前,万一保险人遭遇变故,保险赔偿金是100万;60岁之后,是50万。

之所以这么买保险,是考虑了几个因素:

1. 我父母都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短期内用大钱的地方不是很多,他们的生活靠退休工资,而且我们都分别有各自的小金库和不同渠道的投资,以备日后的养老金缺口。在我父母所在的城市,我们有两套房,万一有大资金量需求,可以卖一套房。

2.爱人的父母在农村,虽然有地但是没办法折现,房也只有一套,收入基本可以忽略,有农村医疗补贴、看病报销70%,所以目前的负担主要是他父母的养老,养儿防老真的是有用的。若遭遇变故,保额100万是给他们养老的(60岁,每年3万用三十年)。

3. 我们目前的负债极低,房贷月供只有4700元,其中用公积金还3000元,压力几乎可以不考虑。除社保外,小盒的消费型保险每月交400多元,其他养老险都是盒妈交,盒妈取,基本就是存款替代品了。

4. 长期风险,有了小孩或者换大房子(更高月供)的话,可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