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7:19:13

点击下载

作者:张艳梅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试读:

前言

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史,王朝更迭或造反起家,或谋朝篡位,而篡位而来的政权大多短命,唯有大宋是个例外。虽然它未完成统一,并被诟病为“积贫积弱”,但这个占据了当时全球80%GDP的王朝,因其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被今人评为“最想生活在其中的王朝”及“最可爱的王朝”。而其开创者赵匡胤,因他的雄才大略和宅心仁厚,列入伟帝之俦,其生平传奇为后代人所津津乐道。

赵匡胤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练就一身武艺。浪迹江湖时,行侠仗义,广结好友,在民间留下诸多佳话。从戎后征战沙场,高平大战一举成名,从一名亲兵一跃成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连升三级,成为后周禁军中公认的“功成名就”的偶像——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雄才大略兼备豪侠之气的赵匡胤,将众多英雄吸纳于麾下,为日后黄袍加身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本书记述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经历,既全面描述了他的文治武功,也深入挖掘了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作为皇帝最难得的人性方面的各个闪光点,让读者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零距离地聆听这位大宋CEO的成功哲学课。

第一章 飞龙出世

——枭雄始于浪子“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这首诗说的就是五代十国的事情。然而,在群雄林立,军阀混战的乱世之中,洛阳夹马营这个地方诞生了一个乱世的终结者——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生于军人家庭,因此他的一生与军人和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奇。

厌文爱武的超级赌徒

927年,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创者,他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奇幻神秘的故事。

某日,夜空中飘移着几朵浮云,云层里,疏星淡月时隐时现,铜壶玉漏,更夫摇铃,时间已是三更时分。三更天,夜静更深,万籁俱寂,正是睡觉的好时候。然而,后唐都城洛阳夹马营的一座府宅内,香烟缭绕,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在缭绕的香烟后显得异常庄重而神秘。佛像并不大,但一双佛眼却慈善且凝重。佛眼透过袅娜的香烟,笼罩着那位双膝跪地的祈祷者。

这祈祷着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此时不去睡觉反而跪在佛像前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在内室里,赵弘殷的妻子正在努力地把腹中的胎儿生下来。赵弘殷正是在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儿祈祷。

至于如何这个大将军如此虔诚地跪在佛像前祈祷,这就要说说赵家的悲哀之事了。赵弘殷的妻子杜氏曾产下过一女,但刚出生不久便夭折了;之后有产下了一子,赵弘殷高兴的不得了,为儿子取名为“匡济”,有匡济天下之意。然而好景不长,匡济刚满周岁,便也夭折了。赵弘殷非常害怕这未出生的孩子也会夭折,才会在夜晚跪在佛像前祈祷。

随着清脆的哭声,赵匡胤出生了。赵弘殷赶忙大步走进内室,他走进内室之时,仿佛看见满屋都被红光围绕,而且在这红光中还飘散着一股令人沉醉的异香,更为奇妙的是,杜氏怀中的那个婴儿,从头到脚都呈现着一种耀眼的金色,这种金色三日之后才退去。宋太祖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弘殷像

这个奇幻的故事只是人们杜撰在赵匡胤身上的,如果是真的话,按医理推断,应该是婴儿急性黄疸。如此症状,没有经过医治,竟能活下来,这确实是个奇迹。

香孩儿是世代官宦人家。他的祖籍涿州,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官,父亲赵弘殷,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爱将。

香孩儿降生时,赵弘殷正在明宗驾下任从军指挥使之职,是军队的一个小头目,奉了圣命,要随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出兵打仗,出征之前,得此娇儿,夫妻二人自然是非常高兴。

赵弘殷给香孩儿取了个名字,叫匡胤。起初赵弘殷对“匡胤”还是很忌讳的,但是他把自己的决定和妻子说了之后,没想到妻子却不以为然,她对赵弘殷说:“何必为匡胤改名,一个人的命数自有天定,与名号何干?”

然而说是这么说,赵弘殷夫妇对赵匡胤的呵护却一点也不敢大意,杜氏让赵弘殷去买两个伶俐的丫环来伺候赵匡胤,没想到赵弘殷竟然买来了六个丫环,无论何时何地,赵匡胤身边都有两个丫环在守护。纵使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周岁以前的赵匡胤也生了许多不大不小的病,都把赵弘殷夫妇吓得不轻。有一次,赵匡胤发了半天烧,也吓得赵弘殷三天高烧不退。足以见赵弘殷对赵匡胤的爱护。

自古以来,非常人,自小就要做非常之事,赵匡胤似乎也不例外。

由于出身于将门,赵匡胤自小出入于军营之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也爱上了军营的生活。骑马、射箭、舞刀、弄棒,这些事儿他都喜欢,练起来常常是乐而忘返。军营里的将士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孩,闲来无事,总要点拨一二。赵匡胤天资聪颖,一学就会,久而久之,习得一身好本事。有时候父亲出征,他同母亲呆在家中,无所事事,便跑出门去,与一群小伙伴以骑马射箭为乐,很快,他成了洛阳城里的孩子王。

赵弘殷长年征战在外,没有时间管教儿子,教育儿子的责任落在了夫人身上。杜夫人见赵匡胤成天舞刀弄枪,担心他在外面惹是生非,经常劝他多读点书。

赵匡胤认为,治世要用文才,乱世要用武略,如今中原纷扰,兵戈四起,正是乱世,他要修练武略,驰骋疆场,他日成就一番大事业。至于文事,只求略知一二就可以了。因此,对母亲的话,他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并没有放在心上。

妇人都有一个通病,唠叨,杜夫人也不脱俗,也爱唠叨,见赵匡胤像一匹没有鞍的野马一样到处乱串,也唠叨个没完,说多了,赵匡胤有些不服气。顶撞她说:“唐太宗李世民,不过是一将门之子,他不是化家为国,成就了帝王业吗?孩儿虽然不才,也想学那李世民,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伟男子、流芳后世的大英雄。”

其实,这不过是小孩子一句负气话而已,后来有人就拿这句话说事,说赵匡胤人小志大,从小就有做皇帝的志向。

这里还要说一个赵匡胤小时候的故事。当时民间盛传一种“抓周”的游戏,赵弘殷夫妇并不把它当做游戏,对待此事非常认真。因为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赵匡济就是在抓周后的第二天突发高烧,第三天便离他们而去。因此赵弘殷曾对妻子说不要给匡胤抓周了,而杜氏却说:“将军,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抓周何干?”

赵匡胤周岁的那一天很快就到来了,抓周时,赵弘殷在儿子面前放了一大堆东西,有吃的、玩的……就数书本最多。赵弘殷拿了五六本书放在了离匡胤最近的地方,希望他能一下子拿到书本。

然而,令赵弘殷失望的是匡胤没有拿书本,确切地说,他什么也没拿。两只小手在身前舞动,可就是什么都不抓。赵弘殷有些急了,催着说:“胤儿,你倒是抓啊!”旁边的杜氏提醒了赵弘殷,“将军,你看胤儿在看什么?”

可不是吗?赵匡胤对小眼珠子滴溜溜地朝着赵弘殷的身后瞅。赵弘殷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柄剑。那柄剑曾握在赵弘殷的手里多次征战沙场。

赵弘殷皱了皱眉,然后吩咐仆人道:“将剑取来,放在少爷面前。”说来也怪,仆人刚把剑放在赵匡胤的面前,赵匡胤的双手就“扑”地抓住了剑鞘,且只小手还慢慢地摸到了剑柄上,似乎是要将剑从鞘里拔出来。再看赵匡胤的脸,明显的有种满足的神情。“夫人,”赵弘殷又皱起了眉,“这孩子,好像有点奇怪。”杜氏却不以为然:“有什么好奇怪的?你喜欢舞刀弄枪,胤儿自然也就喜欢剑。”是啊,第一个儿子赵匡济倒是在抓周的时候抓着了书本,但周岁就死了。说不定,胤儿舍书抓剑,是个好兆头呢。

尽管如此,在赵匡胤抓周之后,赵弘殷的心也还是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儿。好在他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也过去了,赵匡胤在茁壮地成长着。而且,自满周过后,赵匡胤好像从未得过什么病。赵弘殷这才略略安下了心。杜氏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看着赵匡胤的身影微笑。宋太祖赵匡胤之母杜太后像

赵匡胤刚满周岁,便选择了赵弘殷多次征战沙场所选的剑,足以见他爱武厌文的性格。小小年纪的他便对武术非常痴迷,经常偷看兵法战阵之类的书。对于常常研究。这为他日后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公元932年春,赵匡胤已经六岁了,小小的身子骨,结实得就像头小牛犊。他曾偷偷地溜出家门,将个八九岁的男孩揍得鼻青脸肿。赵弘殷知道后,本想好好地惩罚赵匡胤顿的,可杜氏却道:“胤儿能将比他大的孩子打败,说明胤儿有出息。”

杜氏这么说了,赵弘殷也就不便对赵匡胤动手了,加上膝下就这么个宝贝疙瘩,即使杜氏不劝阻,恐赵弘殷也不会把儿子怎么样。最终,赵弘殷自己亲自到被打的那个男孩家里赔礼道歉后,才算了事。

然而,有一次赵弘殷实在忍无可忍了,硬是当着杜氏的面,狠狠地打了赵匡胤一巴掌。原因是,赵匡胤在家里拿木棍当剑耍,将一个仆人的脸戳了好几道血口子。赵弘殷打赵匡胤的时候,杜氏流泪了。赵弘殷连忙对杜氏道:“夫人,不是我狠心,他才这么点大,就如此胡闹,将来又会如何?”

杜氏抹了抹眼泪道:“将军,送胤儿去念书吧。”

赵弘殷自然没意见。就这么着,六岁的赵匡胤,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教赵匡胤读书的,是位姓陈的先生,年岁虽不是很大,但长得瘦骨嶙峋的,又有把较长的胡子,所以眼看上去,便颇有一副老学究模样。

陈学究教书在洛阳带小有名气。然而他名气再大,似乎也奈何不了赵匡胤。与赵匡胤同学的有七八个小孩,陈学究在台上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时候,那七八个小孩都诚惶诚恐地盯着陈学究,生怕听漏了个字。而赵匡胤却拿一只眼睛瞥着陈学究的胡须,另一只眼睛瞟向窗外,看窗外行人匆匆或鸡飞狗跳。陈学究发现了,提问赵匡胤,赵匡胤站起来,一脸的茫然,又一脸的无辜,弄得陈学究哭笑不得,只能连说几句“不可教也”了事。

可怜的教书先生在赵匡胤的几次捉弄之后对赵匡胤也无奈了,虽说班里有这么个学生,但陈学究就当没他这么个人一样。终于在一次捉弄之后,陈学究发誓不再教赵匡胤。于是赵匡胤便美滋滋的失学了。

本以为赵弘殷会痛揍赵匡胤一顿,可当时的形势混乱,赵匡胤天性好动,耐不住寂寞,只要母亲稍不留意,他便从家里溜出来,找那洛阳城里的少年伙伴们玩耍。骑马射箭,舞棍弄棒,弹棋蹴鞠,他都有拿手绝活,一起玩的同伴,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久而久之,赵匡胤成了洛阳城的孩子王。清·黄慎·宋太祖蹴鞠图此图描绘了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赵匡胤踢球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尤其擅长白打(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花式足球”),即踢球时,可以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随心所欲。

众少年中,有一个人叫史怀才,此人素来争强好胜,见赵匡胤夺了彩头,心里很不服气,有心要教训一下赵匡胤,以解心头之愤。

有一天,史怀才牵着一匹烈马来找赵匡胤。正逢赵匡胤从家中出来,看见平素一起玩耍的伙伴牵着一匹马,免不了要问哪儿来的马,牵着马要到哪里去等等。“这匹马是新从塞北买来的,桀骜不驯,性如烈火,没有人驾驭得住。”史怀才恭维地说,“我知道你骑术高超,没有人比得过,特地把马牵来,想让你试试,看能不能降服这匹烈马。”

赵匡胤听了史怀才的话,围着马转了一圈,细细地看了看,见这匹马黄鬃黑鬣,只不过比平常之马略为高大一些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反问道:“真的吗?”“我不骗你。”史怀才认真地说,“真的没有人能降服此马。”

赵匡胤一拍胸脯说:“天下没有我降服不了的马,越是烈马,我越要骑它,只要驾驭有方,一定能够降服。”说罢,伸手欲接过缰绳。

史怀才故意说了的卢妨主的故事,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赵匡胤急于想要驯服烈马,便不耐烦地说:“哪里这么多废话,把马缰交给我就是了。”

赵匡胤接过马鞭,腾身一纵,跃上马背。那马也不待吆喝、鞭打,展开四蹄,嗖地一下就蹿了出去,风驰电掣一般。幸亏赵匡胤骑术高超,双腿夹紧马肚,不管马是怎么跳,怎么蹦,就像膏药一样黏在马背上。

一会儿工夫,烈马便奔出五六里路程,前方恰是一座城池,城池外又筑了一座曲城。曲城就是集市,商品交易的场所,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赵匡胤担心烈马闯进市场撞着人,想勒转马头。可是,这是一匹无鞍之马,没有衔勒控制的地方,人骑在马背上,指挥不了马,且这是匹野性未脱的烈马,根本就不听人指挥。赵匡胤在马上着急,徒唤奈何。

马跑近了曲城门,赵匡胤突然发现,曲城门楣低矮,马头高昂就已高过门楣。人骑在马背上,根本就过不去。好一个赵匡胤,只见他在马上一个后仰,右手后撑在马屁股上一按,身体借力,一个跟斗,从马背上倒翻下来。

史怀才紧紧追赶着赵匡胤,远远看到赵匡胤落下马来之后心里乐开了花,赶紧快步跑过去等着嘲笑赵匡胤一番。然而当他跑到赵匡胤面前却着实吃了一惊。

原来,赵匡胤从马上翻下来,并不像史怀才想象的那样撞得头破血流,倒地不起,而是稳稳地站在地上。奔马从斜道蹿出,离赵匡胤已有一箭之地。赵匡胤拔腿便追,三纵两纵,竟然追上奔马,待与马并行的时候,他左手抓住马鬃,右手一按马背,双腿一蹬地,又腾身飞上马背,扬起手中的马鞭,伸向马头一拦。

马也通人性,当你制服不了它时,它便百般刁难你,当你降服了它时,它便对你俯首听命。看来,这匹烈马是服了赵匡胤,见马鞭一拦,便乖乖地调转头,顺着原路,安然返回。

史怀才在途中与赵匡胤相遇,见他神态自若,呼吸均匀,丝毫不露惊慌之色。惊奇地问道:“我正在为你担忧呢!以为你一定是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谁知你竟安然无恙。身上可曾有疼痛的地方?”

赵匡胤笑道:“没有受伤,又怎么说痛呢?只是这匹马,也太烈了,如果不是我躲闪得快,那就不是受伤的问题,这条小命可就要留在这里了。”

赵匡胤说罢,翻身下马,将马缰交给史怀才,径直回家去了。史怀才牵了马,怏怏而去,颇有些失落之感。

公元947年,天下又换了主子,后晋灭亡,后汉继立。此时,中原一带,屡遭辽兵蹂躏,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赵弘殷在战场上屡建战功,激起了赵匡胤一腔豪情,他再也坐不住了,想出去干一番大事业。他去寻找好友韩令坤等人,欲约他们一起去投军,但一个也没有找着。原来这些人都已出门去了。

数日后,赵匡胤将欲随父从军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杜氏死活不肯放行。

赵匡胤本是个顶天立地、胸怀大志的英雄汉,怎受得了如此羁绊?他瞒了慈母,毅然决然地不辞而别,踏上了浪荡江湖之路,几天后才给家里寄了一封信,告知他的行踪,叫母亲不必为他担心。

大闹万花楼的传说

都说时势造英雄,而赵匡胤这便是英雄中的英雄。可是殊不知,赵匡胤年少的时候可是出了名的混混,放荡不羁,总是惹事,这点令他的父母非常头疼。

一次,赵匡胤离家多日归来,本来许久未归想在自己熟悉的街上逛逛的,却没想到在巷口看见老仆赵奎在府门迎候。他一见赵匡胤就急忙上前施礼,说道:“大公子,你可回来了!老夫人已在厅前等候多时了!快回府去吧!”赵匡胤闻听,便知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急步进了大门,来到中庭,抬头一看,见母亲杜老夫人,由两个丫环搀扶,站在廊下,两眼直盯盯地望着大门。

赵匡胤叫道:“母亲,儿回来了!”赵匡胤的母亲杜氏看到了盼了许久的儿子终于回来了,顿时泣不成声,赵匡胤赶忙上前将母亲扶至屋内,并向母亲询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父亲身体可好,为何不见他老人家?”这是只见母亲欲言又止,随后说:“你父偶感风寒,身有不适,正在后房休息。”

赵匡胤看出了些许不对劲,便提出要去看父亲。杜氏怎么拦也拦不住。杜夫人见儿子如此孝心,不好阻拦,只得由他去了。赵匡胤走到后院,刚进外室,就听见从卧室传出来父亲呻吟之声。他知道父亲尚未睡着,急步走了进去。

他一进卧室,大吃一惊。只见父亲伏卧榻上,面色苍白,痛苦不堪。他轻轻走上前去施礼道:“孩儿见过父亲。”赵弘殷一见赵匡胤归来,不觉心头一酸,几乎落下泪来,为了免使儿子难受,故意向内转了一下脸。赵匡胤与父亲叙了一番旧,又安慰了几句,便从父亲的房中出来了。

赵匡胤深知父亲的并不可能是偶感风寒这么简单,于是把正从旁路过的老仆赵奎叫到了一边,向他询问事情的真相。赵奎自知赵匡胤的脾气,一开始还支支吾吾不敢说出实情,可是赵匡胤的一巴掌下来之后,他眼冒金星,便把赵弘殷挨打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后汉太祖刘知远驾崩,刘承祐登极时只有十八岁。而且,原来安排的储君并不是他,而是皇子刘承训。承训聪慧异常,深得太祖喜爱,曾被任命为东京留守。过去皇太子任京都留守,都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可惜此人命薄,在刘知远去世前一个月先死了。这时才轮到刘承祐。然而刘承祐对登极称帝是毫无精神准备。平常只顾只喝玩乐,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待到老王托孤、新君临朝,阴险狡诈的苏逢吉,乘机大权独揽,左右朝政,为了迎合新皇上的欢心,就以“开国伊始,万象更新,普天同庆,与民同乐”为借口,筑宫殿,建勾栏,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为此,赵弘殷上本参奏,骂苏逢吉:谗言媚主,诳行误国,说他出这些主意是祸国殃民之举,藏期民罔上之心;并且提出要求:废勾栏,除奸佞,禁邪恶,振朝纲,就是要求将勾栏拆除,把苏逢吉杀了。这怎么能使刘承祐听着顺心?在苏逢吉怂恿之下,不但此本不准,反而说赵弘殷恃功傲上,罪同欺君,推出问斩。还是枢密使杨邠保本,死罪饶了,活罪难免,不但撤职罢官,还在金殿之上,挨了八十御棍。打了个皮开肉绽、血染朝服,这才叩头谢恩,回家养伤。赵弘殷家中训子

赵匡胤听了父亲病倒的真相,哪里忍受得了?立即就要去找苏逢吉算帐,这一来可把赵奎吓坏了,他急忙跪倒,将赵匡胤的双腿抱定,苦苦哀求道:“少爷若要去相府拼命,就请先将老奴杀了,我本不该向你讲明这些,可是……”赵匡胤道:“赵奎,你快快起来!你能将真情实话告诉我,已经表明你的忠心,我怎能再杀死你?至于报仇之事,与你无关。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就这样去与他拼命。你去吧!”说罢,转身去了。

赵匡胤归来之时,曾与赵彦徽和张光翰约好在酒店一叙。待到京都汴州,华灯初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兴隆景象之时,二人还不见赵匡胤的到来。“大哥至今未到,是不是又被看管,不得脱身呢?”赵彦微不由得嘀咕起来。“不会。尽管伯父家教甚严,大哥刚到家中,恐怕还不至于……”

话音未落,赵匡胤走进了门来。二人急忙起身让座。张光翰把酒斟上,赵彦徽问赵匡胤何以迟来。赵匡胤也不答话,在桌前坐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张光翰忙又将酒斟满。“大哥,出什么事了?”“是呀!大哥何以如此闷闷不乐?”“没事!来,喝酒!”说罢,又干一杯。

三个人又喝了几盅闷酒。赵彦徽忍不住了,大声叫道:“大哥!有什么过不去的事?给兄弟们讲出来,也好帮你想点办法,出个主意!”赵匡胤轻轻叹了一口气:“唉!二位贤弟不知,今日回府才得知父亲身体有恙。今晚到御勾栏之事,愚兄恐怕不能践约,故而心中郁郁。”

赵匡胤辞别二位好友,没有回府,而是绕过寿昌坊,直奔天街御勾栏而去。他早已打算好了,今晚要闯御勾栏。若能碰巧遇上苏逢吉,活该奸相倒霉,一定要替父报仇,讨还血债。遇不上苏逢吉,也要闯他一场,给小昏王一点颜色看。当然,他也估计到其后果将是严重的,也许要付出一定代价。然而,无论代价多么昂贵,此仇必报。能为父报仇,死而无憾。但是,若株连他人,特别是自己的好友,则于心不安,所以,他才演出了刚才酒店里的那一幕。既然未被赵、张二位察觉,也就放心了。于是他独自一人,直奔御勾栏而来。

可他没有想到,二人早已察觉了赵匡胤的心不在焉与忧郁,于是一路尾随赵匡胤也来到了御勾栏。

不多时,来到门前。赵匡胤停住脚步,抬头一望:嘿!真乃蓬莱仙境,九天阆苑也!但见那:殿阁楼台,飞檐高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歌台舞榭,红毡铺掩,曲径回廊,宫灯明亮。笙箫弦管阵阵于暮色中飘散;欢声笑语朗朗在夜空间回荡。真可谓:世上独一景,天下更无双。观罢,他冷冷一笑,大摇大摆走了进去。那门前的虎贲军,见他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觉得他不是皇帝国威,便是官家衙内,故而不加盘问拦阻,任其到处游荡。

他转过曲径,顺着甬路正朝前走,眼前突兀出现一座楼台,挺拔耸立,巍峨壮观。飞檐下横悬一块金匾,上书“万花楼”三个大字。赵匡胤暗想:这个所在,颇不一般,如果登楼环顾,凭栏远望,京都夜色,尽收眼底。难怪小昏王常常沉湎于此,待俺也上楼看看。他正要走进楼门,却被两个虎贲拦住,说是此楼只供万岁临幸,勋臣纵欢,一般人等,不得入内。他一听心中愤愤,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只听楼上笛声悠扬,清喉婉转,咚咚踏歌,咂咂击节,好不热闹。于是,他不与虎贲理论,转身便去,避开人们注意,绕到后面假山石旁,仔细观察上楼的途径。他看到,若登上山巅,距栏杆已不太远,从此处上楼,比较安妥、方便。于是他疾步循径上了假山,在一突出地方站稳脚跟,看准落脚地点,稍一缩身,脚尖轻点,“嗖”的一声跃过栏杆,随即顺着花廊,蹑足潜行,在一个灯影暗处,停下身来。然后,靠近花棂,舔破窗纸,横身侧目,向内窥视:只见那些歌伎乐女,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妖冶无比,搔首弄姿,卖弄风情。不过主客好像尚未来到,中间的龙椅和几处绣墩全都空着。而两厢有几个穿红戴紫的大员,被一群女人围了起来,嘻嘻哈哈一片喧嚣。

赵匡胤小心翼翼地看着,他慢慢将视线转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身着红缎团花扎巾、箭袖,外罩粉缎子对花鹤氅。剑眉、鼠目,一个圆鼻子长在方脸中央。赵匡胤一眼就认出来,他就是苏逢吉的儿子,也是御勾栏的贵客苏天豹。赵匡胤顿时觉得怒气自头顶往上冲,于是他飞起一脚,把屏风踢了个窟窿,大喝一声闯了过来。只见他大步流星,走到中央,对四周瞥了一眼,一屁股就在那张龙椅上坐下。

苏天豹先是一愣。心想是谁这么大胆?竟敢一屁股坐在专供当今万岁坐的龙椅上!仔细一看,嗬!这个红脸大汉并非别人,乃是自己的老对头赵匡胤。他也知道自己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但转念一想,此乃京都禁地,四外全有虎贲军把守,谅也不会把自己怎样。所以,他把胸脯一挺道:赵匡胤大闹万花楼“啊!我当是哪个狂妄。原来是一个钦定配军,赵大公子!”赵匡胤随:“你还没有忘记爷爷就好!”苏天豹道:“想不到都指挥的儿子,也会来到这万花楼上。”赵匡胤道:“怎么?难道这万花楼,只准你们这些昏君和佞臣享用不成?”苏天豹道:“非也!这御勾栏乃当今万岁与民同乐之地,谁人不知,那个不晓!只有你那父亲,信口雌黄,欺君罔上,要拆毁它。如果他能像赵公子你这样,来此走走,哪还会丢乌纱、挨御棍,自讨苦吃!”

苏天豹不提此事倒还罢了,提起父亲直谏遭殃,奸贼谄媚得宠,赵匡胤已是怒火中烧,尤其是这八十御棍,虽然打在父亲身上,可阵阵痛在他的心里。发誓要报此血仇,哪能再容苏天豹来反唇相讥?所以,他一跃而起,上前一把抓住苏天豹的手臂喝道:“这八十御棍的血债,本来是你爹欠下的!有道是:父债子还,子债父偿。今天爷爷就要你抵债了!”

说罢一掌把苏天豹打了个趔趄。那苏天豹也非寻常之辈,闪身甩掉鹤氅,摆开架式,两人打到一处。

这一来,可吓坏了勾栏里的这帮乐女歌伎,一个个东躲西藏,哇哇乱叫。那几个穿红挂紫的大人,一窝蜂涌向楼门,抱头鼠窜,溜之大吉。正当他二人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外面的虎贲军闻讯赶到。

苏天豹一见大喜,喊道:“来!将这个大闹御勾栏的狂徒拿了!”

苏天豹是这里的常客,虎贲军大都认识他。虽非指挥,他一喊便一齐拥上,刀枪齐架。赵匡胤赤手空拳,对付这一片刀枪棍棒,确实有点紧张。所以,他顺手抄起中央的那把龙椅,劈头盖脸砸了起来。这时苏天豹也从虎贲军手中接过两把钢刀,旋风般的杀来。赵匡胤左打右砸,前推后挡,毫无惧色。虎贲军越来越多,将他团团围在中央,无奈寡不敌众。只见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正在危急时刻,忽听有人大呼:“大哥休慌,小弟来也!”赵匡胤回头一看,原来是张光翰和赵彦徽二人,心中大喜。前面已经讲过,他二人尾随赵匡胤来到御勾栏,始终躲在暗中保护,看见赵匡胤从后面上了搂,他俩就在楼下瞭望放风。后又看见苏天豹来到,也上了楼。张光翰想:糟了!今晚必然的一场恶战,于是和赵彦徽互递眼神,迅速潜伏在假山下面,监视楼上动静。不多时,楼上果然打起来了。赵彦徽起身就要上楼,被张光翰一把拉住。他知道苏天豹不是赵匡胤的对手,所以,继续在暗中隐避,不动声色。等了一会儿,看见从外面进来大批兵丁,把万花楼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张光翰一看不妙,俩人这才一齐杀上楼去。

俗话说:办事怕心横,打架怕拼命。这三个平素都是不要命的祖宗,今日发起疯来,简直像虎入羊群。任你虎贲人多势众,可是在这开间不大的万花楼上,优势并不明显。真有点小本领的还数苏天豹。张、赵二人一杀进来,单龙双虎斗一豹,这叫三比一。未经几合,苏天豹就被赵匡胤一脚踢翻在地,他刚要爬起来,张光翰赶上来,一刀刺中臀部,痛得他惨叫一声,一跃栽出两丈多远。也是他命不该绝,前面不远,便是楼门。只见他就地一滚,一头栽下楼梯,逃命去了。剩下这些虎贲,哪是他三人的对手,不多时,死的死,伤的伤,剩下几个,抱头鼠窜,连滚带爬,逃下楼去。

突然,一阵铜锣响亮,灯笼火把将勾栏内外,照得如同白昼。许多兵丁,弓上弦,刀出鞘,把万花楼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是巡城兵马司闻讯率兵赶到。三人自知抵挡不过,便分散逃走。临别时,张光翰把手中龙泉剑递给匡胤:“此剑大哥带在身边,权作小弟陪同!”赵匡胤十分感激道:“多谢贤弟!”说罢三人拱手作别。

赵匡胤又穿过两条小巷,已到西北城角。他心中明白:现已夜深,城门早已紧闭,何况巡城兵马司知道万花楼之乱,犯人在逃。今夜严加戒备,明朝全城搜捕,此乃意料中之事。所以他每行一步,瞻前顾后,格外小心。

当他观察周围确实无人防范,两个箭步就上了甬道,一直往城头跑去。他刚登上城垣,迎面来了两个巡城小校。那小校大喝:“谁?”赵匡胤道:“我。”小校问道:“在此做甚?”赵匡胤道:“爷爷要出城!”

说着随手一剑,结果了一个。那个刚要逃跳,被赵匡胤又一剑透心穿过。只听他惨叫一声,顺着甬道,滚到城下去了。北面不远处,巡城兵丁听到动静,举着灯笼火把,追赶过来。赵匡胤一晃,转身就往南逃。没跑多远,南面也有巡城兵丁,举着灯火,围了上来。赵匡胤一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真到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时候了,于是大吼一声,挥动手中宝剑,向迎面前来的兵了杀了过去。只见他:人动乌云滚,剑飞雪片落,乍时腥风起,转眼血成河。

赵匡胤被巡城兵丁围在城垣之上。虽然那兵卒死伤不少。但是,闻讯赶来的越来越多。赵匡胤暗想:要杀到筋疲力尽,必然束手就擒,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他虚晃一剑,声东击西,把靠近城堞的两个小校,一剑一个砍倒,飞身跃上城堞,猛然一个倒挂金钟,翻下城垛去了。巡城军校一齐放箭,但因夜深天黑,云低雾重,一霎时,就不见人影了。

赵匡胤跳下城来,涉过护城河,一直往西,拼命奔跑,直到东方微明,方放慢了脚步。他回头望去,汴京城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了,不觉心头一阵酸楚,暗自想道:千里迢迢回到家中探望父母,不料一宵未过,就又要远走他乡,不给爹娘惹下一场大祸。不知家中眼下情况如何?再一想:嗨!大丈夫志在四方,在外面闯上一番,若能建功立业,再回来杀奸除恶为亲人报仇也就是了。赵匡胤决心已定,撒开大步,头也不回,直奔远去。

赵匡胤的这一奇遇是后人为他杜撰的,充分体现了赵匡胤的英勇与足智多谋。他打仗靠的不只是真本事,还有那机灵的脑子。后世的人们被赵匡胤的机敏所折服,才会为他杜撰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英雄柔情,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年少时期好打抱不平,极具正义感。只因一时气愤,大闹万花楼,不得不逃离洛阳。因是负案之身,赵匡胤的性子也收敛了不少,一路上也风平浪静。过了一段时日,赵匡胤便来到了太原境内。

一日,赵匡胤路过叔父赵景清出家的清幽观便决定去拜访一下,言谈甚欢之后不料天色渐晚,于是叔父想要赵匡胤在道观内留宿,赵匡胤也不好推辞,便决定在道观内住上一晚,第二天再启程离开。

赵匡胤在道观内闲逛,秋天的夜晚也别有一番风味,微风吹动着后院的树叶,奔波数月的赵匡胤感受到了丝丝凉意,心情也随之轻松了起来。正当他享受着秋夜的好天气时,忽然听见传来了女子嘤嘤的哭泣声,这可令赵匡胤立刻警觉了起来。道观内竟然有女子的声音,天生胆大的他寻到了哭声的来源,在一座偏殿内,一名女子低垂着头,小声啜泣着,肩膀不停地抖动,俨然一副遭到囚禁的少女模样。

赵匡胤看到这幅景象,心中也便猜到了一二,不免怒火中烧,想要为这少女讨个公道。赵匡胤向自己的叔父询问女子被囚禁的缘由,不顾自己是负案之身,救出了被囚禁的女子。

这名女子便是流传千古的佳话中的女主角——京娘。京娘姓赵,年方十七岁,是山西永济人。京娘向赵匡胤诉说了事情的原委。京娘本是同父亲去曲阳烧香还愿,不料在路上遇到了劫匪,因觊觎京娘的美色,两个劫匪将京娘掳到清幽观内关了起来。说到这里,京娘已经声泪俱下。因同是姓赵,赵匡胤便于京娘结为兄妹,并决定护送京娘回到永济老家。

一路上赵匡胤对京娘照顾的无微不至,令京娘也心生好感。《飞龙全传》中有诗记载:“荒山险岭多盗跖,阻隔行人掠美色。壮士遇之心不平,宝剑一挥颈沥血。受恩思欲报深恩,几遍欲言心未宁。一朝诉出衷怀事,引得英雄性火烈。蜀中当垆卓文君,至今尤见诗人说。三原红拂有谁称,暧昧遗羞何足贵?睹此余生终不失,惟有黄昏相感泣。”这首诗诉说了京娘对赵匡胤的思慕之情,怎奈赵匡胤当时一心向往着干出一番事业,而不拘泥于儿女私情,便拒绝了京娘。实在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谁知他二人在路途中便与劫匪张广儿相遇,张广儿带着一帮混混想要抢夺京娘,赵匡胤大怒,打死了张广儿,混混们四处逃跑,被赵匡胤叫住,赵匡胤告诉他们,自己一直以来就与张广儿有仇,今日之事,与其他人无关。正是这样一番话,让那些混混们全都对赵匡胤誓死效忠。赵匡胤让他们弃邪归正,便各自散去了。自从这件事之后,京娘对赵匡胤更加敬佩。

经过了多日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京娘的家乡——永济小祥村。京娘的父母亲见一身材魁梧的壮汉将自己的女儿护送回家中,于是大摆筵席,并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赵匡胤,没想到赵匡胤不乐于接受反倒发起怒来,他觉得京娘父亲的这一决定是对自己的侮辱,自己是因为正义而送京娘回家,而不是贪恋京娘的美色,遂快步夺门而出。现代·姜成楠·宋太祖千里送京娘

京娘自觉愧对于自己的恩兄,便自尽于家中,以报答自己的恩情。赵匡胤走时并不知京娘会为他而死,只是在佳人的哭泣中离开,没想到“空送佳人千里路”。

这段“千里送京娘”的传闻一度被人们传为佳话。无不表现了赵匡胤身系事业,不拘泥于儿女私情的远大情怀。“千里送京娘”只是人们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并非真实发生在赵匡胤身上的事情。这件事虽然从来没有发生过,但是赵匡胤的正直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既然人们愿意在赵匡胤身上杜撰这个凄美的故事,那就一定有它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赵匡胤身上良好的品质感染了当时的人们,于是便为他杜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不只让人们广为传颂,同时还留下了美好的文化积淀。京娘与赵匡胤言情的地方,已成为一座美丽的人工湖泊,人们将其称为“京娘湖”,由赵朴初、启功、杨成武题名。并有“搭衣岩”为京娘晾晒衣服处,“梳妆台”为京娘临湖梳洗时的岩石。

漂泊多舛识冷暖

公元947年,赵匡胤此时正近弱冠之年,二十岁的他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为赵匡胤定聘了同僚贺姓将军之女为妻,择定吉日,为一对璧人,举行了婚礼。结婚这一天,赵匡胤的一班好友,韩令坤、慕容延钊、石守信、张光翰、赵颜徽等,都身着华服,前来喝赵匡胤的喜酒。新婚燕尔,小夫妻如鱼得水,日夜欢娱,自是别有一番情趣。

然而生逢乱世,大丈夫志在四方,赵匡胤岂能只顾小家,每天与妻子情意浓浓呢?于是瞒了慈母和妻子,毅然决然地不辞而别,踏上了从军之路,几天后才给家里寄了一封信,告知他的行踪,叫母亲、妻子不必为他担心。

赵匡胤离家出走的时候,想的也并不是很多,只是认为自己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总不能呆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干,靠家人养着。凭自己一身本事,出去闯一闯,说不定能谋个一官半职养家糊口。只是他初次独自出远门,本想西去凤翔,不想走错了方向,反而绕道去了南方,等到问明方向,得知自己走错时,已经是五天以后的事情。于是,他索性将错就错,一路向南行来。只是出门之时身上所带盘缠不多,走到荆楚境内,身上所带的盘缠用得个一干二净,沿途不见任何驻军。客途之中,人生地不熟,既无亲朋,也无好友,连个筹借的地方也没有。有道是,一文钱逼倒英雄汉,此时的赵匡胤,正是落难客途,进退维谷的时候,不仅一日三餐没有着落,晚上连个栖身之地也没有。一路南下,穷困潦倒,受了许多白眼和冷遇。

这一天,赵匡胤来到了湖北复州,打听到这里的防御使是王彦超,是他父亲的老朋友,赵匡胤便决定去投奔他,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谁知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再想想已经走了下坡路的赵弘殷,竟像打发乞丐一样只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打发了,让赵匡胤很好地体验了一下世态炎凉的滋味。赵匡胤本想不要那几个臭钱,可那好歹总是钱,省着点用,还能混个十天半月不至于饿肚子。

赵匡胤无奈之中接了钱,离开复州,当他路过一个集镇时,见路边一个赌场里吆五喝六得很是热闹,一下子挑起了他的赌兴。他拿着仅有的几贯钱进了赌场,哪知手气竟是出奇的好,盘盘皆赢。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红了眼的赌徒却欺负赵匡胤是外地人,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抢了他的钱财之后扬长而去。

赵匡胤赢钱了,转眼又没了,空欢喜一场,还挨了一顿臭打。其实这怨不得别人,自古就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说,谁叫他不记得呢?你一个外地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人赌,输了那是活该,赢了你走得了吗?虽然说有一身好武艺,一拳难敌四手呀!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看看赵匡胤此时的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赵匡胤的钱是没有了,路还得继续赶,他要去寻找属于他的那片天地,饿了,到路边庄稼地里扒瓜果充饥;渴了,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咕嘟咕嘟地喝几口。一路流浪,到了襄阳境内,这天走到傍晚,已经错过了宿头,即使没有错过宿头又能怎么样?因为他身无分文,有店也住不了。正当他饥肠辘辘,为晚上的栖身之所犯愁时,抬头见前面有一座山,半山腰有座寺院,便放开脚步,直奔寺院。寺院远离尘世,借宿一晚想必不是问题。

谁知这寺中之人也脱离不了凡尘,僧徒们见赵匡胤行囊空空,满脸憔悴,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知道他是一个穷汉,于是白眼冷对,大声逐客,想要将赵匡胤拒之门外。

真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赵匡胤如果不能在寺庙中借住一宿,就必须在荒山野岭之中与孤神野鬼相伴。更糟的是,此时的五脏庙,已经是饥肠辘辘闹翻了天,饥寒交迫,其状惨不忍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匡胤只好苦苦哀告,请求僧徒大发慈悲,留住一宿。

这些僧徒也是铁石心肠,哪有出家人的慈悲心怀,任凭赵匡胤如何哀求,就是不答应。惹得赵匡胤一时性起,怒斥道:“你等秃驴,怎能这般无情?休得惹恼了我,将你的寺院拆了。”

一名僧人也不甘示弱,回道:“你是谁呀?你是皇帝吗?我们凭什么要听你的?今天就是不让你借宿,看你能怎么样。”

赵匡胤听了僧人的话,不由怒从心起,恶向胆旁生,抬脚就将这名僧人踢翻在地。旁边一名僧人,大概手上有点功夫,见赵匡胤动粗,大声喝道:“哪来的狂徒?竟敢到寺院来撒野,吃我一拳。”话音未落,老拳已击向赵匡胤的心窝。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赵匡胤看到僧人的架势,知他练的是罗汉拳,知僧人功夫了得,若是被他击中,不毙命当场,也要吐几口血。只见他使了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抓住僧人的铁拳,一下子把僧人扔出去好远。其他僧人见了,自恃人多,一齐围了过来,想将他困住,不料尚未近身,便一个一个被踢倒在地,顿时,横七竖八地躺下一地和尚。一个个嘴里哼出来的全是“哎哟,哎哟”。

几个小和尚吓得魂不附体,一声哄叫,逃进庙内,边跑边口喊:“快来人呀,有人在此行凶。”小和尚进寺不久,寺内走出一名老僧,只见他身披衲衣,手持锡杖,款款而来。赵匡胤举目看去,见这个老和尚慈眉善目,与初见的几名僧人大是不同,不由肃然起敬。

赵匡胤看见老僧出来,估计他是寺庙的住持,连忙上前拱手施礼。老僧忙不迭地还礼道:“老衲命小徒迎接贵人,谁知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反倒冒犯尊驾,还请贵人多多恕罪!”

赵匡胤见老僧如此客气,而且还称自己是贵人,不仅感到受宠若惊,而且还有些莫名其妙,微笑着说:“我是个平庸之辈呀!怎当得起贵人的称呼呢!只是我途经襄阳,适逢天色已晚,冒昧前来,欲在宝刹借宿一晚,明日即便离去。谁知众僧不但不答应,反而冷嘲热讽,以致发生争斗。是在下缺少涵养,打扰了高僧的清修,实在是罪过,请高僧原谅!”老僧说:“贵人不必过于自责,都是小徒之过,请贵人随老衲进寺吧!”

赵匡胤在寺中得到了老僧的厚待,赵匡胤像老僧请教,求他为自己之后的道路指点迷津,谁知老僧说道:“夹马营已呈异兆,香孩儿早现奇征,点检作天子,这是天数,贵客的后福不浅哟!”,赵匡胤心里直犯迷糊,看老僧已不愿多言,就也不再问了。

临别时,老僧赠了赵匡胤十六个字:“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赵匡胤一脸茫然,连连说领教了。老僧一直把赵匡胤送到山门口,说了一句“贵人一路珍重”,便也不再送了,目送赵匡胤下山而去。

赵匡胤下山后,由于有了老僧指引的方向,怀中还揣着十两银子,一脸轻松,并不急着赶路,一路行来,倒还有些闲情逸致,观赏沿途的山川美景。由于是第一次到南方来,看那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与那北方自是不同,处处都感觉好奇,虽是一人行路,倒也不觉寂寞。

这一天,渡过汉水,沿江岸逆流而上,但见前面重峦叠嶂,异峰突起,古树参天,鸟飞兽吼,忽然看见前面山谷之中战旗猎猎,走近一看,竟然是一座军营。军营中一面杏黄色大旗迎风招展,上面似乎绣有一个大字,因其迎风摆动,看不清楚,看了半天,才看清上面绣的是一个大大的“郭”字。

赵匡胤看到这个“郭”字,猛然记起老僧临别赠送的十六字偈语的第一句就是:“遇郭乃安!”周太祖郭威像

赵匡胤心中暗忖,难道说,我的前程,就应在此处不成?想到老僧的赠言,他不再犹豫,迈开大步向军营走去,抵近军营,转念一想,恐怕天下事没有那么碰巧的,反倒踌躇起来,两只脚也不期而然地站住了。营外站岗的士兵看见这么个雄赳赳气昂昂的人在营外徘徊,大声喝道:“这里是军营,闲人不得靠近。”

赵匡胤被士兵一问,立刻有了主意,满脸含笑地问道:“这里是郭大帅的军营吗?”“大旗上一个大大的郭字,你没有看到吗?”站岗的士兵没好气地回答。“我是特地来拜见郭大帅的。”赵匡胤比划着说,“郭大帅在营中吗?”“正在营中。”士兵反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见我家元帅有何事?”赵匡胤回答:“我从襄阳来,特地来投拜郭大帅,欲在郭大帅军前效力。”“叫什么名字?”士兵补了一句,“我好向大帅禀报。”赵匡胤说:“我姓赵,名匡胤,涿州人氏。是都指挥使赵弘殷的儿子。”“失敬了,原来是一位贵公子。”士兵反问道,“你父亲既是都指挥使,为何不在家里享清福,跑到这里投军?”赵匡胤大声说道:“乱世出英雄,大丈夫既生逢乱世,不在此时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士兵叫赵匡胤在营外等候,他自己转身进大营去了。

郭威在中军帐接见了赵匡胤。他见赵匡胤体格魁梧,面大耳方,相貌堂堂,心里已有几分喜爱,谈话的时候,赵匡胤对答如流,声音洪亮,对他的喜爱又加了一分。于是问道:“令尊在凤翔大战告捷。你为何不去跟随你的父亲,却要投到我的旗下呢?”

赵匡胤回答说,父母宠爱他,不许他从军,这次外出,也是偷偷跑出来的,父母并不知道。“嗯!”郭威点点头,赞叹道,“将门出虎子,你有这个志向,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你就留在我的帐下,随我一同西征,等有了战功之后,我再向皇上举荐你,也使你博得个封妻荫子的前程。”赵匡胤见郭威说话温和,对自己也是以礼相待,心里很高兴,便留在了郭威身边。

乾祐二年,即公元949年,隐帝刘承祐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很多人不服气。有些人尽管不服气,但却把想法埋在心里,有的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什么具体行动。然而,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却不同,三镇的头头脑脑们不但敢想,而且敢干,公然扯起反旗,同隐帝为敌。特别是镇守河中的李守贞,是个桀骜不驯的角色,也是三镇的盟主,永兴、凤翔两镇,都唯他的马首是瞻。

隐帝刘承祐见有人起来造反,便命郭威为招抚安慰使,并把西边军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他,命令他去修理一下那些不服气的人。

赵匡胤见到的大营,就是郭威的营盘,此时,郭威正在发兵西进的途中,途经此地,扎营暂时休息,待兵士解除疲劳之后,便要拔寨西进。赵匡胤恰在此时前来投军,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这次会见,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因为日后这两个人,一个是后周的开国之君,一个是宋朝的开国之主,都是一个新朝代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风云际会,恐怕是绝无仅有。冥冥之中,是上天安排?恐怕只有老僧知道。

赵匡胤留在郭威帐下,随军一同西征。郭威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河中守将、三镇盟主李守贞战死沙场,郭威一举平定了河中。

后汉隐帝刘承祐见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邺都留守。郭威做了留守之后,并没有兑现他向赵匡胤许下的诺言,压根就没有向隐帝刘承祐举荐赵匡胤,仍然将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赵匡胤虽小有战功,并未得到朝廷的提拔。

郭威不举荐赵匡胤,并不是说他小看赵匡胤,而是非常器重赵匡胤。因为他知道,赵匡胤是个人才,如果把他推荐给隐帝刘承祐,刘承祐就会封赵匡胤个一官半职,这样,赵匡胤就要离开他,不能为他所用。

郭威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要自己打天下,打天下就要人才,像赵匡胤这样的人才,他怎么能拱手送人呢?他不举荐赵匡胤,实在是存有很大的私心。他要把赵匡胤留着自己用。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对郭威的用意自是心知肚明。对是到皇上身边去做事,还是留在郭威军前效力,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郭威没有举荐自己,但对自己很器重、很礼遇,留在这里,环境不错,加之郭威是一个帅才,在他手下当差,可以学到一些实战本领、领导艺术,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最缺乏、需要学习的,日后一定用得着。

赵匡胤有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去追问郭威的意思,更没有要求他兑现当初的诺言,而是心甘情愿地留在郭威帐下效力。

951年,郭威发动兵变,篡夺了后汉江山,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郭威就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

郭威做了皇帝以后,这才提拔赵匡胤做了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小头目,官拜滑州副指挥使之职,前面的职务,是个实职,后面的职务,是个虚职,就是享副指挥使的待遇,并不到滑州去任职。

郭威自己的儿女都被后汉刘承祐杀害了,眼看着自己的江山将来没有人继承?于是他收了妻子的兄长柴守礼的儿子柴荣为义子,并且将他封为晋王,兼侍中,汴梁(京城)府尹,掌管天下兵马。

柴荣经常进出皇宫,发现赵匡胤很能干,是个人才,便将赵匡胤调到汴梁府,升任为马直军使,即汴梁府的骑兵指挥官。赵匡胤开始走上了权力顶峰的道路。

954年,郭威生了重病,他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将义子柴荣、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和宰相范质等几个人叫到病榻前,向他们宣布:皇位传给义子柴荣。吩咐其余几个人为顾命大臣,要辅佐柴荣,继续他的未竟事业。

李重进对于郭威的安排,内心有些不服,从身世上讲,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从小就跟着郭威南北征战,骁勇善战,深得郭威的信任。从殿直小校一直升到殿前都指挥使。无论从功劳上还是从亲疏关系上,都不输给柴荣。他听说要将皇位传给柴荣时,他心里不服气。因此,当郭威口谕将皇位传给柴荣,当时并没有马上表态。

郭威想要在自己仍清醒的时候将接班人的问题解决,于是决定让几人当场行君臣之礼,防止日后几人为争皇位而使周室发生内乱,李重进虽不甘心,但也没有抗旨的胆量。柴荣继承皇位后,没有改元,仍然沿用周太祖郭威的“显德”年号。周世宗柴荣像

这时的赵匡胤突然想到了那个老僧在临别时赠他的十六字偈言中的第二句“历周始显”,赵匡胤顿时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柴荣皇上的位子屁股还没做热,就有人开始向他公开叫板了。这个人就是北汉主刘崇。北汉主刘崇听说周太祖驾崩,周世宗初立,便想在周新老皇帝交接之际,浑水摸鱼,捞一点便宜。考虑到自己国力有限,派人出使契丹,请求契丹主发兵协助。

契丹早就有吞并中原的想法,自然与刘崇一拍即合,两国约定,北汉出兵三万,契丹出兵一万,在太原会师,乘后周没有防备,合兵南下,大举进攻后周。四万兵马自太原出发,浩浩荡荡杀向高平。

警报传到汴梁城,举国震惊。柴荣得知北汉刘崇联合契丹人举兵南犯,并不慌张,立即决定御驾亲征,传下圣旨:点兵二万,以赵匡胤为亲军使,张永德为监军,随驾左右,其余众将,随驾出征。

柴荣率领周兵日夜兼程赶赴高平,大军赶到高平后,下令在城南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准备与北汉、契丹联军展开决战。北汉和契丹的军队,如狼似虎地扑向高平,似乎要将整个高平吞下去。柴荣率周兵严阵以待,要在高平阻击入侵之敌。柴荣见北汉联军已到,指挥众将士迎上前去,用刀枪同他们对话,一场大战开始了。

两军阵前,兵对兵,将对将,捉对厮杀,直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血肉横飞,哭爹喊娘。正在酣战之时,突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周兵阵中窜出一队骑兵,手持白旗,弃械解甲,向汉兵阵中跑去,边跑边喊,“北汉刘崇万岁!”“北汉刘崇万岁!”声音震动山谷。步兵阵中,也有千余人跟了过去。原来,一部分周兵,被北汉的气势吓破了胆,以为周完了,临阵倒戈,投降了。临阵投敌的将军,一个叫樊爱能,一个叫何徽。

柴荣见有人临阵投敌,怒发冲冠,亲自挥剑催马,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奋力与敌兵展开搏杀。赵匡胤此时正在中军督战,见柴荣身临险境,情况万分紧急,立即叫张永德带弓箭手占据左面一块高地,乱箭压住对方骑兵。他自己则催马冲上一个高坡,大呼道:“兄弟们,主忧臣辱,主危臣死,皇上已身临险境,我们做臣子的,还能贪生怕死吗?不怕死的,跟我来。”喊罢,跃马持兵,直捣敌阵。众将士谁也不甘落后,一齐拍马冲向敌阵,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舍生忘死,冲杀过去,完全是一种拼命的打法。

刘崇站在高处,眼见得胜利在望,突然见一队周兵像疯了一样杀过来。北汉军队抵挡不住,纷纷败下阵来。柴荣见汉军败退,振臂一呼,率领三军,乘胜追击。前面逃的,急急如丧家之犬,溃不成军;后面追的,人人如下山猛虎,士气高涨,奋勇追击。直追到汉军退入河东,关了城门,坚守不出。柴荣赶到城下,见汉军闭城不出,传令三军,各自选择有利地势,安营扎寨。

晚上,柴荣刚召集将领开完会,忽听小校来报,说樊爱能、何徽带领所部兵马回来了,正在营外求见。刘崇不准他们进城,是因为他信不过樊爱能、何徽,临阵投降的叛军是真降,还是假降?谁能说得清楚,说不定是诈降呢!再说,汉军有数万之众,这区区数百降兵,有你不多,无你也不少,万一是诈降,那不是倒大霉吗?由于有了这种想法,他命人将樊爱能、何徽和他们的部队拒之城外。樊爱能、何徽万般无奈,只好回头,再求旧主子柴荣收容。宋·无款·骑士猎归图

柴荣可是一个思维清晰、赏罚分明的主子,听了小校的报告以后,想也没想,立即命令将樊爱能、何徽及临阵降敌的士兵全部推出营外斩首示众。数百颗血淋淋的人头,齐刷刷地挂在树上,这就是叛国投敌者的下场。三军将士见了,真的很解气。

第二天,柴荣继续驱兵攻城,刘崇已经是吓破了胆,闭城不出,尽用弓箭、滚木、飞石、开水招待周兵。刘崇在城上,见一名周将指挥汉军以火攻城,吓得心惊胆战,命令弓箭手,集中起来射杀这名周将。赵匡胤立即成了众矢之的。箭如飞蝗,令人防不胜防,一支流矢,果然射中赵匡胤的左臂,顿时血流如注。

赵匡胤咬牙拔去箭头,正欲裹伤再战,后面站在高处督阵的柴荣看见了,深恐伤了栋梁之将,急命鸣金收兵,召赵匡胤回营治伤。刘崇知道周兵的厉害,不敢出城追敌,一连数日,只是坚守城池,不敢出战。柴荣见久攻不下,觉得这样相持下去也非长久之计,加之粮草供应有些困难,赵匡胤又身负箭伤,决定暂时退兵,待有机会再图进取,于是便传令三军,拔寨退回汴梁。高平之役,是事关后周生死存亡的一战。赵匡胤是确保这一战役大获全胜的关键人物。他在紧急关头大智大勇的出色表现,令周军上下刮目相看。

这是赵匡胤第一次立下大功。也是他自打离家出走之后感觉自己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这次在军营里出的风头,不仅使他赢得了柴荣的器重,还赢得了众将士的尊敬与臣服。他相信,凭借着多年来的埋头苦学武艺和兵书,他一定可以在战场上大展手脚。

赵匡胤攻取滁州

周世宗柴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统一天下。高平之役,是一场被动的战争,那是被北汉逼的,不打不行。后周此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主动出击,是柴荣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南征北讨。柴荣要征服的第一个敌国是南唐。

南唐的皇帝叫李璟,他称霸一方,一向与后周为敌,威声很大。柴荣要除掉这个劲敌,决定御驾亲征。

显德二年(955)十月,柴荣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选择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是南唐的重镇——淮南。淮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淮南,是南唐的国土,柴荣挥师南下,就是想将淮南收归周室所有。柴荣下诏,拜李谷、司空赵弘殷为正副行营都部署;李重进、韩令坤为正副先锋;赵匡胤为侍卫都指挥使,跟随在柴荣左右;范质辅理国政,高怀德监军留守京城。

南唐皇帝李璟,得知周世宗御驾亲征,命朝中大将刘彦贞为统兵节度使,刘仁赡为清淮节度使,领兵五万,迎战周军。周与南唐两国的军队,在正阳相遇。

按常规战法,两军都是远道而来,先要安营扎寨,解决吃住的问题,然后再列阵开战。周军先锋李重进骁勇善战,打仗的时候,经常不按理出牌,他率领先头部队赶到正阳,见唐军迎面而来,不待对方稳住阵脚,也不打招呼,突然向南唐军队发起猛烈进攻。南唐主帅刘彦贞,没有预料到周兵会来这一手,猝不及防,阵脚顿时大乱,刚交上火,唐军便溃败而逃,混战之中,刘彦贞为乱军所杀。三军没了主帅,这个仗就没得打的了。

赵匡胤见前军打了胜仗,率兵随后跟进,正碰上溃退中的唐将何延锡,赵匡胤也不答话,挥动手中蟠龙棍,拍马冲上前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打。何延锡被赵匡胤的气势镇住了,未曾交战,便已心中发慌,刚一交锋,便手忙脚乱,只三五个回合,便被赵匡胤一棍扫落马下。赵匡胤跳下马,抽出腰间佩剑,取下何延锡的首级。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逷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的长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为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逷。人物身后的屏风,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中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曰“重屏”。此图注重刻画人物神情,李璟的若有所思,对弈者景达和景逷于微笑中暗藏角逐取胜的用心,观战者景遂的轻松自若都描绘得细致入微。画中任务线描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即战(颤)笔描,别具一格,给人古拙之感。

刘仁赡见顷刻之间便丧失了两员上将,慌忙收拾残兵,连夜逃往寿州,火速派人赶赴金陵,向李璟告急。前军战败,南唐举国震惊。李璟慌忙命令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等人,率领十万人迎敌。皇甫晖、姚凤两人见周兵来势汹汹,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迎战,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坚守不出。

清流关在滁州西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山涧中水流湍急,地形十分复杂,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口。皇甫晖、姚凤率十万大军到了清流关后,便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他要凭清流关这道天然屏障,据险而守,将周兵挡在关外,阻遏周军前进。

据险而守,还真是一个好办法。周兵要向纵深发展,清流关是必经之地,过不了清流关,这个仗就别打了。周军探子将侦察到的敌情报回周营。柴荣见唐兵驻险而守,召集众将商议攻关之策,大家讨论了半天,一时都想不出好的破敌之策,柴荣眉头不展,气色有些不大好看。

赵匡胤出征之时,只是柴荣驾前的殿前都指挥使,带领警卫人员跟在皇上身边,负责保卫皇上,不必上前线冲锋陷阵。地位相当优越,但建立战功的机会相对来说也少了一些。赵匡胤是那种要表现自己的人,他见主子着急,又没有人站出来替皇上分忧,觉得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于是挺身而出,主动向柴荣请战,请柴荣拨给他二万兵马,并拍着胸膛,信誓旦旦地说,保证拿下清流关。

柴荣摇摇头说:“你虽然作战英勇,但也不能说大话,朕听说清流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皇甫晖、姚凤两人也是南唐名将,不是善与之辈。清流关是块硬骨头,要想拿下清流关,实在是太难了。”赵匡胤提出想要用偷袭的办法,杀他个措手不及。赵匡胤的建议与柴荣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顾有些臣子的反对,立即拨兵二万,命赵匡胤为主帅,率兵前去攻打清流关。赵匡胤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主帅。

赵匡胤率领二万兵马,连夜出兵,为了不使敌人发现行踪,他命令部队人禁口,马衔枚,一路上悄无声息,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黎明时分,悄无声息地逼近清流关。赵匡胤一声令下,周兵全都潜伏在关下。

清流关的唐军,此时还在睡梦之中,他们哪里料到周军已经埋伏在关下。待到雄鸡报晓,旭日东升之时,照例打开关门,派出小队骑兵出关刺探军情。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开关之时,就是周兵破关之际。

唐军守关的兵士伸着懒腰,慢腾腾地打开关门,高声大叫,探马快快出关。哪知刚将关门打开一半,突然闯进一员周将,手起刀落,将开关门的守兵和准备出关的侦骑砍瓜切菜般连杀几人,其余守军见敌人从天而降,情知不妙,一齐涌上前来,欲关上关门。

唐兵的动作还是迟了一步,大批的周兵,已经一窝蜂似的涌进关,他们人人争先,个个恐后,迅速控制了关门。

那些守关的兵卒和准备出关的骑兵,以为是飞将军从天而降,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立即四处逃窜。

皇甫晖、姚凤两个人刚刚起床,突然听到外面沸沸扬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忙披衣出。皇甫晖果然是唐朝名将,脑袋瓜子转得快,飞步跑出屋,跨上战马,猛抽几鞭,向东绝尘而去。只怕稍慢一步便去向阎王报道了,姚凤虽然慢了一步,但较皇甫晖也差不到哪里去,跨上战马,跟在皇甫晖后面,急急如丧家之犬,一路绝尘而去。

可怜十万唐兵,刚开战就没了主帅,被周兵砍瓜切菜般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那腿脚快的侥幸逃脱,跟着他们的逃跑将军向滁州溃退了。

皇甫晖、姚凤仓皇逃回滁州城,回头一看,见后面尘土飞扬,战旗猎猎,大队周兵跟在屁股后面,漫山遍野,似旋风般追杀过来。两人不约而同地下了同一个命令:撤去吊桥。

滁州城外的壕沟虽然不像河流那样宽阔,但也有七八丈宽。皇甫晖、姚凤以为,凭这壕沟之水,总能将周兵挡在滁州城外。其实,这两个人也太天真,想那铜墙铁壁般、据险而建的清流关尚且被周兵视若无物,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这小小的护城壕沟岂能阻挡得了周兵的进攻?

滁州城的吊桥刚刚撤除,赵匡胤率领的大队人马就赶到了。赵匡胤见唐兵撤去吊桥,站在壕沟边冲着对岸大声喊道:“铜墙铁壁似的清流关都挡不住周军,小小的壕沟难道能保住尔等性命吗?”

赵匡胤见对岸的唐兵无人答话,命士兵们让开道,将坐骑后退百步,然后在马屁股上猛抽几鞭,那一骑青鬃玉兔马忽地腾空而起,竟如天马行空般一跃跳过了壕沟,不沾泥,不带水,安安稳稳地到了壕沟对岸,赵匡胤犹如天神般,安然骑在马上。城上的唐兵看到周将如此神勇,惊得目瞪口呆。

赵匡胤深谙带兵之道,他知道,指挥千军万马打仗,要的是士兵的勇气,而士兵的勇气,是靠指挥官调动起来的,指挥官调动士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下达命令,这是用嘴巴说出来的;一种是身先士卒,这是用行动向士兵传达一种进攻的信息。在战场上,第二种方法有时比第一种方法来得更直接,更能鼓舞士气。他跃马过壕沟,果然把将士们的士气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周兵见主帅如此神勇,叫好之声震耳欲聋,随后众军纷纷跳进壕沟,凫水到对岸。皇甫晖、姚凤见赵匡胤如此神勇,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带兵退入滁州城,然后关闭城门,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皇甫晖眼看赵匡胤就要攻入城中来了,于是向赵匡胤大喊:“有种你就暂停攻城,将兵马退出一箭之地,我带兵出城,列成阵势,我与你单挑,刀对刀,枪对枪,杀他个痛快,如果我败了,滁州城就是你的,你敢吗?”赵匡胤欣然答应。于是传令周兵退后一箭之地,等候唐兵出城厮杀。

其实他们两人心中均打着小算盘,皇甫晖打算和姚凤联手,二对一杀赵匡胤个措手不及,没想到赵匡胤却更胜一筹。待到唐兵出来,皇甫晖、姚凤两人并驾冲在最前面,赵匡胤突然催动坐下青鬃玉兔马,快如闪电般杀上前去,后面数百名精兵及时跟进。赵匡胤这招出其不意,不打招呼就开打,彻底把唐军弄懵了。

皇甫晖本想杀赵匡胤个措手不及,不想他们还没有出手,反让赵匡胤他们先来了这一招,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肩膀上早就挨了一棍,疼痛难忍,啊呀大叫一声,摔落马下。跟在赵匡胤马后的周兵,见敌将被挑落马下,立即有人冲上前去将皇甫晖摁住,抽出随身带好的绳索,把皇甫晖捆了个结结实实,押回周阵中去了。

姚凤见自己的同伴刚一交手,便被敌人活捉去了,立即拍马来救,不想赵匡胤拍马迎了上来,马到人到,人到棍到,只见赵匡胤使了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