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奇祭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20:16:41

点击下载

作者:李姗姗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神奇祭坛

北京神奇祭坛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以及人民幸福。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因此,美丽中国不仅表现在江山如此多娇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大美文化内涵方面。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之魂,二者完美地结合,铸就了真正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最辉煌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总之,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宏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让美丽中国更加辉煌出彩。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丛书。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丛书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北京天坛始建于1420年,总面积为243万平方米。它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它们设计巧妙,色彩调和,技艺高超,不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北京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帝祭天建筑,它享有“天下第一祭坛”的美誉。

永乐帝为求雨而建天坛

据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进北京时,治了山也治了水,就是没和老天爷搞好关系。在他定都北京后,年景是一年不如一年,老天爷总是不肯下雨。

大地干得裂开了口子,种子撒在地里,全都被烤熟了,哪里出得了芽啊!天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急得直跺脚。朱棣看到各地报来闹饥荒的奏折,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说来也巧,这天朱棣做了个梦,梦见他在地上跑着,他边跑边看,这大地怎么是白茫茫的一片啊?他再仔细一看,简直吓了一跳,原来这大地干得都泛白毛了。

顿时,朱棣觉得浑身发烫,口角发干,便想找点水喝,可是干涸的大地哪里有水啊!于是,他双手向上,仰望苍天,大声喊着:“老天爷啊!赶快下场大雨吧!”

朱棣话音刚落,随着“轰隆隆”一个霹雳,从闪电中蹦出一条大汉,这位大汉浑身透红透红的。他张开大嘴说道:“娘娘求雨,方可降雨!”说完,大汉就没了踪影。

朱棣醒来后,他才知这原来是一场梦。他就想,这或许就是天赐良言吧!他就传下圣旨:“娘娘求雨三日,天不降雨,不准回宫。”

可是到哪里去求雨呢?群臣议论开了。有的说:“就在宫里找个清静的地方,搭个台子,烧几柱香不就行了。”

有的说:“那可不行,求雨要有诚意,这大明江山的兴衰,就在娘娘身上了。”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捋了一下白胡子说:“《左传》上记载:天子当阳,左为阳道;右为阴道,依老臣之见,这台子必搭在国门外的南面,南为阳;正阳门外右道的左边,左为上。”

听了老臣的话,朱棣觉得有理,便说:“依卿之言,娘娘求雨就应在南郊城门之左了。”

这下可忙坏了风水先生,他们东看看西瞧瞧,最后选中了一个有圆圆土丘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圆圆的黄土丘远远看去就像块金疙瘩,硬邦邦的。风水先生说,全城就数这块地方最吉祥。

地址确定后,朱棣就下令在那圆圆小土丘上搭了一个台子,接着,他又派凤辇把娘娘接来了。

再说这娘娘终年被锁在宫中,哪有机会外出啊!求雨这事虽说是个苦差事,倒也可以外出看看新鲜事物。开始求雨了,娘娘拜在台上,可心却不在台上,她东瞧西看,总想开开眼界。

就这样,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天黑了下来,娘娘的玩兴已过,肚子也“咕咕”叫了。娘娘想回宫,可就是不下雨,她想起皇上的话,“天不降雨,不准回宫!”圣旨不能违呀!娘娘只好忍住了。

到了第三天,娘娘再也熬不住了,她玩的心也早就没了,只是想:老天爷,行行好,下场雨救救我吧!我快累死了、饿死了啊!

可是,尽管娘娘说了一遍又一遍,这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到了晚上,朱棣也急了,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儿啊!无奈之下,他便亲自来到了祭台。

娘娘看见皇上从远处而来,那委屈的眼泪便“唰唰”地流了下来。只听“轰隆”一声,天上裂开了一个大缝,一场大雨降了下来。一场困扰大明王朝的大旱,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朱棣心想,看来这求雨还真管事,以后每年天旱的时候就来这求雨吧!但是,他又一想,总不能年年让娘娘这样辛苦吧!

于是,朱棣就降下圣旨,在娘娘求雨的地方建了一座祭坛,因为他认为这块“金疙瘩”接天气、最吉祥。今后皇家年年就来这儿祭天、祈谷,以求上天保佑大明王朝天下太平与五谷丰登。

这个祭坛,就是后来的北京天坛。知识点滴据说在天坛建成以前,那里曾经是一片黄土地,住着好多农民。其中有一家张姓的农户,男主人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女主人和一个十六七岁的闺女。后来,女主人因生活劳累,一病不起。姑娘请了好多医生给她治病,病就是不好。后来,姑娘听说北山山谷里有一种灵药可治她妈妈的病,于是,她就孤身一人去北山采药了。姑娘历经七天七夜,最后在一位白胡子老头帮助下,终于拿到了灵药。不久,她妈妈的病真的好了。她按白胡子老头的嘱托,把灵药种子撒在自己家周围土地上,不久就长出了许多药草。事情传开后,人们就给这些草药起名为“益母草”。后来,北京成了都城。皇上要祭天,当他听了益母草的故事后,为了宣扬孝道,取信天下百姓,就在生长益母草的地方修建了祭天和祈谷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天坛。

天坛天心石的神奇传说

天坛圜丘的中央,有一块天心石,它就像一个大圆盘。如果有人站在上面跺一下脚,四面都有回声呢!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好摆威风,文武百官整天围着他转,他还嫌不满意。有一天,他对军师说:“我是奉天承运的天子,走到哪里,都应该是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你看怎么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呢?”

军师说:“这得顺应‘天心’才行。臣以为,找一块天心石,搭上丘台,陛下站在上面,就能‘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了。”

皇帝说:“好,这个办法不错。”说完,他立刻传旨,派人到各地去寻找天心石。

领旨的官员跑遍了全国各地,也没听说过什么天心石,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只好返回京城。

有一天,他经过五台山,遇见了一个正在雕石龟的老石匠,他走上前去,一看这个石龟青里带蓝,还有云层飞绕,就躬身问道:“老师傅,这究竟是什么石头啊?”

老石匠说:“是天星石。”

官员一听,以为是天心石,赶忙问道:“它的产地在哪里呀?”

老石匠说:“在五台山。”

官员想,只要有地方就好办了。他又问道:“你在雕什么呀?”“我在雕石龟。”“给谁雕呀?”“皇差!”

官员听到“皇差”这两个字,满心欢喜,他对老石匠说:“你不用雕石龟了,现在皇上要的是天心石,你跟我走吧!”

老石匠看了看他,说:“那……石龟呢?”“这你就不用管了,一齐带上,跟我进京吧!”说完,他硬拉着老石匠就走了。

刚到北京,官员就禀报军师,说:“天心石找到了。”军师一看,非常高兴,可抬头一看,竟是个石龟,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大声斥道:“亏你还是个禀报官员!这是天心石吗?我要找的是天心石,而不是石龟。”

官员说:“这就是天心石,一个老石匠说的。”

军师说:“老石匠在哪儿?”

老石匠来了,军师问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老石匠回答说:“回禀军师,这是我们五台山的天星石,石龟也是我雕的。”

军师也以为这就是天心石,马上就派人去五台山采石了。

为了尽快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官员们就让工人们动手修建圜丘了。圜丘的图样很特别,它是个圆圆的大丘台,是用九圈石头砌成的一个圆坛。

第一圈9块石头,第二圈18块石头,第三圈是27块……一直至第九圈81块。为什么要用“九”这个数呢?这个九就象征着天下的九州,有天下九州尽揽怀中的意思。

圜丘的中心就是一块天心石,它位于“九州”的中心。换句话来说,这里既是天心,又是地心,象征着皇家的威风。

圜丘修好了,军师来验工了。他站在天心石上,举目一望,果真有居天下之中心的感觉,心想,这可算是顺应天心了。可是这地方是否能“一呼百应”呢?他想试试,于是使足了力气,高喊一声,可是等了好久,却没有回声。

这下他可急了:“这天心石怎么会没有回声呢?这让我怎么向皇上交待呀?”

老石匠说:“要回声不难,在圜丘四周修上几层矮墙,回声就出来了。”

于是,军师就下令修建矮墙。圜丘分三级,矮墙也分三级。在这之外,还有一个“南圆北方”的围墙,取“天南地北、天圆地方”的意思。

修完以后,军师再一试,果然回声四起。就这样,圜丘天心石就成了“一呼百应,天下震动”的一个奇迹了。

那么,天星石怎么就成了天心石了呢?其实,天下本没有天心石,只是老石匠懂得其中的奥秘罢了。直至后来,人们在游览天心石时,还要跺一下脚,听听那震荡的回声哩!知识点滴天坛圜丘中心的一块圆形石板就是天心石。关于天心石名称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当人们站在圜丘中心的石板上喊话时,就会听到仿佛从地层深处传来的响亮而又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仿佛来自天空,人们就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那就是天心石。另一说法是,天石是古代人对于陨石的一种称呼。古人见陨石由天而降,便称呼为天石。天石的种类很多,经常被用来作雕刻,其中最名贵的一种叫天心石。

百龙神助保天坛的故事

天坛祈年殿有三层汉白玉栏板环抱,据说最高一层栏板下的喷水兽是100只小龙变的。那么这些小龙是怎么到天坛来的呢?

相传刘伯温修北京时,得罪了龙王,几次搏斗,龙王被锁在城北的大井里。这龙王拱来拱去拱到了天坛这个地方,躲在了龙凤石下面的那口大井里。

有一天,龙王突然听见外面有动静,心想,这里是皇上祭天的地方,平日没有人烟,怎么有破土动工的声音?打探的回来说,嘉靖皇上要重修祈年殿。龙王一听,肺都气炸了,心想这次可不能便宜了你们!

修祈年殿的工程动工了,开始还算顺利,可眼看就要完工的时候,突然出了件怪事情:监工寻查工程,突然发现沿着大殿的周围“咕嘟、咕嘟”地直冒水泡,监工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干看着,直发愣。这水泡冒着冒着就不冒了,到晚上冒出的水就干了。

可第二天早上一看,又和前一天一样,水还是冒个没完。监工可急坏了,总这么冒下去,工程完不了且不说,说不定哪天来个水注长堤,把祈年殿陷到地里去,这可怎么向皇帝交代呀!

监工吃不下,睡不着,这水呢,还是冒,整整冒了七七四十九天,越冒越凶了。眼看着工程期限就要到了,监工能不着急吗?

这天完工了,唯有监工坐在坛上的石头上抽闷烟,天很快黑下来了,就听得坛下“哗哗”作响,他打起精神壮着胆子寻声而去,发现了一个井眼。

井台上还有根大铁链子,他摸摸铁链试着提起,只听见铁链“哗啦哗啦”地响,在这夜深人静、人迹全无的坛上听着能不害怕吗?

这监工还真行,他抓住铁链使劲往上拉,这铁链子被他拉了很长,可就是拉不完,他把耳朵贴近井口,冷气迎面扑来,只听里面“嗡嗡”作响,好像是大水“哗哗”涌了过来,一下子就能把坛冲平似的。

监工再也绷不住劲了,他“啊”地大叫一声,手一松,铁链“哗哗啦啦”地掉进井里,他拔腿就跑,只听后面传来说话声音:“喂!你跑什么?我是龙王,我有100个儿孙,都想做官,你告诉皇上,如不给官做,你们休想修建天坛!”

话音刚落,鸡叫头遍,天就亮了。监工毛骨悚然。这天早上,又到上工时间了,只见祈年殿最高一层的栏板上趴着许多条小龙,密密麻麻的,胆大的人数了数,整整100条。

眼看着祈年殿修不成了,管工的明白,这是老龙王给儿孙们闹官做呢!于是写了个奏折,火速禀报给皇上。

皇上看了奏折想:我还从来没见过真龙显像要做官的事呢,我倒要会一会它。于是,他吩咐道:“就让龙王的儿孙都做我的臣子吧!”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老龙王的心愿就要实现了。可是这老龙王吃亏吃怕了,倒来了拗劲。本来龙是离不开水的,可这老龙非让他的儿孙趴在太阳底下等皇上的圣旨,圣旨不来就一直等下去。

这些龙子们说:“父亲啊,我们不要做官了,晒得太难受了,我们回去吧,还是龙宫里舒服!”

龙孙们说:“爷爷啊,谢谢您的好意,我们连肠子都晒透了,官也做不成了,我们回去吧!”

儿孙们恳求着。老龙王也心疼啊!可是他想,这次再也不能轻信他们,非斗出个高低不可!太阳高照,烈日炎炎,晒得地面都裂口子了,这龙子龙孙们都快晒蔫了,东倒西歪地直哼哼。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飞马而来,拿着皇上手谕,高呼:“圣旨到!”

这一喊,小龙们都精神了,浑身使劲一挺,可用力太大,浑身上下都僵硬了,慢慢地竟变成石头了。

据说,天坛祈年殿大殿的栏板下的100只喷水兽就是这么来的。知识点滴据说,老龙王一见他的儿孙都变成石头的情景,心中也非常懊悔,但也很无奈,只好安慰道:“儿孙们哪,咱不是当官的命啊!你们再也变不回来了,那就衷心保佑天坛吧!”说完老龙王就化作一阵清风而去,留下了他的100个儿孙保佑天坛。又说后来光绪年间,祈年殿大火就是这100条小龙喷水吐雾才把大火扑灭的。

神童相助修缮圜丘坛

天坛的圜丘坛是历代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又叫拜天台。人们走在台上,如果用心观察一下,马上就会发现台面、台阶和栏杆所用的石块都是9的倍数,实在让人惊奇!

可是你哪里知道,当初在建造它时,要不是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派神童前来相助,不知有多少人会送掉性命呢!

据说,乾隆年间皇上嫌圜丘坛面积狭小,认为这和大清广袤的国土很不相称,于是就下旨要扩建、重修圜丘坛。

工匠长接受了这一工程,画出了图样。皇上一看,还不错,圆圆的台面,汉白玉栏杆很有肃穆庄重之感。

这时候,有个爱拍马屁的大臣走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古有天数之说,天为阳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不知砌筑石料用阳数还是用阴数啊?”

这一席话,把皇上问住了,把工匠长也问傻了。

皇上想了想说:“对,要阳数!从台面到台阶,一律用阳数!”

这个大臣还不忘补充一句:“九!九为最佳!”

这下可急坏了工匠长,他来到圜丘台上,怎么也计算不出来。这天,皇上传他,询问工程情况,他胆战心惊地说:“还没算出来,请皇上再容3日。”

这时,上次出馊主意的大臣又说:“据说圜丘坛已毁,用料也备齐,民工们整日无事可做,坐吃白饭且不说,若是耽误了皇上祭天……”

话没说完,皇上火冒三丈,一声喝令:“斩!”这“斩”字一出,上千人的性命就危在旦夕了。工匠长一个劲儿地磕头说好话,保证3日之内开工。

到了第三天晚上,工地上来了一个小乞丐。大家告诉他:“我们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给你点吃的?没有,没有,快走吧!”

可这小孩儿,硬说他力气大,能干活,不想走,想留下来干活,大伙说:这儿的活干不成了。小孩儿说:“干不成了,你们怎么不走啊?你们不走,我就要留下来混口饭吃。”

大伙儿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带到工匠长那里。

工匠长正一个人坐在屋里喝闷酒,他呀,也是山穷水尽没辙了。他见大伙儿带个小孩儿来,破衣烂衫的,还流鼻涕呢,也怪可怜的,就拿出好吃好喝款待他。他问孩子:“叫啥名字?家住何方啊?”

这孩子只管低头吃喝,一言不发,给多少吃多少,吃的倍儿香。等吃完了喝完了,撕下一块破袖头儿抹抹嘴,擦完嘴把破袖头往地下一扔,“噌!”一声,一溜烟儿没影了。

工匠长觉得奇怪,低头一看,这破布角上有个“秦”字,再铺平细看,分明是一张祭台的图样啊!工匠长如获至宝,一把抓起,他算呀,数呀,怎么看怎么对。这坛面一层是9块扇面形石块,二层是18块石块……以此类推,第九层整好81块。

这台阶也是9的倍数,这栏板还是9的倍数,整整360块,正和历法中的一周天360度的数目相同。高啊!实在是高!这小孩儿是谁呢?

他突然想起了破袖头上的“秦”字,他明白了,原是数学家秦九韶大师派神童前来帮助自己了,工匠长喜笑颜开,连夜画出“九九图”呈报了皇上,第二天皇上焚香礼拜,圜丘终于开工了。知识点滴圜丘坛在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朝在1749年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汉白玉栏杆。不仅坛面嵌用的扇面石板数有一定的规矩,就是四周石栏上雕刻花纹的石板数也有规定的数目。第三层每面栏板18块,由二九组成,四面共72块,由八九组成。第二层每面栏板27块,由三九组成,四面共108,由12个九组成。第一层每面栏板45块,四面共180块,由20个九组成。上中下三层台面的栏板总数为360块,正合历法中一“周天”的360度。这些石板形状相同,大小一致,既整齐又美观,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虽然它经过了不少风雨,整个坛面却依然平整如镜,接缝依然严密无隙,真正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高超的工艺水平。

乾隆爷赐名回音壁

据说在清朝的所有皇帝当中,乾隆是最不甘宫廷寂寞的,他总爱出宫游览。

有一天,乾隆坐在龙椅上实在无聊,便想,这大江南北也转悠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突然,他想起了天坛,立刻喜上眉梢。是啊,天坛这个地方,一年他才去一次,而且只是冬至祭天时才去,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从未真正自由自在地走过看过。

现在正值百草芬芳、万花吐艳的时刻,我何不去游览一番!于是他不带文臣武将,只带着九门提督和几名武士直奔天坛而去。

这次,乾隆皇帝哪都转了,哪都看了,就是没上祈年殿,也没上圜丘坛,玩得别提多开心了,他走到时就累了。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祭祀神位的场所。它始建于1530年,初名泰神殿,后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有东西配庑各5间。大殿直径约15米,约高19米,由8根金柱和8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

殿内穹窿圆顶,正中贴金盘龙藻井,贴金双龙天花,金柱贴金缠枝莲,内外施金龙和玺彩画。殿内正中有前圆后翘角的石须弥座,上覆盖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

提督连忙说:“那咱就歇会儿吧!”

于是,这几个人就在皇穹宇的西配殿后面的墙根坐了下来。提督赶紧拿来金坐垫儿让皇上舒展一下筋骨,乾隆累得不行了,就面北而坐,提督呢,就面南坐下,给皇上当靠背儿。

乾隆看着这磨砖对缝的围墙,很是惊奇,心想,这围墙修得圆圆正正的,砖面又平又滑,宛如一个直筒形的大缸,妙哉!

正在这时,他突然听见一声鸡叫,吓了一跳,忙问:“这里怎么有鸡呢?”

提督傻头傻脑地说:“什么鸡叫?我怎么没听见呀!”

乾隆直起腰再听听,是呀,周围静静的,哪有什么鸡叫的声音啊!可他把耳朵贴近墙上时,确实又听见了鸡叫。

皇上忙把提督叫来,提督照皇上的吩咐,把耳朵贴在墙上,他也傻了眼—他也清清楚楚地听到了鸡叫。这天坛是皇上祭天的地方,竟然有鸡叫,这还了得!提督忙叫来武士,里里外外地找,但是没有找到。

乾隆并没有怪罪只是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耳朵贴近墙就能听见,离开墙就听不见呢?莫非这墙……?

他又多次试听,发现面向北耳朵贴墙就能听见鸡叫,而面向南,耳朵贴近墙也听不到。他越想越奇怪,这墙是什么墙?这声音又来自何方?

这时,提督已吩咐武士们细细查找,结果,找遍了整个皇穹宇,什么鸡呀、鸭啊……什么都没有!这时候只见一个武士连嚷带叫地向提督跑来,话不成声地说:“蛇……蛇!”

原来,他在东墙根发现一条好几尺长的大长虫。这条长虫别名叫野鸡脖儿,会学鸡叫。这野鸡脖儿正在大墙根下,头向北地爬呢!提督一看,吓得直哆嗦,这还了得,要是惊了驾,该当何罪呀!

正说着,乾隆走了过来,这番话,他早就听见了,并未惊慌,他说:“且慢!”于是,他又来到西墙下,面向北耳朵贴在墙壁上。

与此同时,武士们来到东墙下,刀斩大蛇。乾隆突然听大蛇一声惨叫,真真切切,犹在眼前。

乾隆高兴地说:“妙哉!这墙传迂回之音。”

他让提督到东墙面北说话,他在西墙也向北贴墙细听,果然听得真真切切。武士们也俯墙而听,都觉得很奇妙。那会儿,虽说还没有电话,可乾隆一行却饱尝了“打电话”的乐趣。

但是,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的。你想呀,讲话人面向北,音波则受东西配殿和正殿的束缚,不能向四外消散,只能把音波全都聚到一起送入人的耳朵,因而距离虽远,声音却很大。

如果你要面向南说话,则音波也贴靠着围墙向前推进,但是,音波传播到正南面的宫门时,就全由3个门洞传出消散了。因而面向南说话是听不到传声的。

当时乾隆让提督给墙起个名,提督想了想说,叫“传声墙”。

乾隆听后不满,认为它太俗了,说这墙有迂回之音,就叫“回音壁”吧!从此以后,回音壁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并成了天坛一景,名扬海内外。知识点滴回音壁的来历有这样一个说法。据说天坛皇穹宇的围墙,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因此,它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后来,人们就称之为“回音壁”。

光绪时雷公怒烧祈年殿

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的八月二十四这天,北京上空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冷风阵阵,密密麻麻的雨点子,从天空中倾泻下来。一个接一个的闪电,围着天坛转。

忽然一个霹雳,不偏不斜,正打在天坛祈年殿的大匾上,只听“啪”的一声,匾额落地,接着大殿就着起火来了。

当时,雨却被上面的琉璃瓦隔住了,漏不进来,风助火势,火逞风威,不大一会儿,祈年殿就变成一片火海了。

看到这种情况,护坛的兵丁慌忙地鸣锣报警,很快城内的官兵纷纷赶到现场,但这时,火已燎原,无法扑救了,大家只好眼睁睁看着一座辉煌的祈年殿烧成了一片瓦砾。

当祈年殿着火的时候,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颐养冲和”。八月二十五,大臣世铎到园中向慈禧太后报告了着火的情形。

慈禧听了,吓得脸色惨白,忙问道:“这祈年殿不是归理部太常寺管理吗?为何失火?又为何让它着了一天一夜呀?”

大臣世铎回答:“回禀老佛爷,昨天五城水会和太常寺的官员全都赶去救火了,只是……”

慈禧太后不等世铎说完又急不可待地问:“难道真是天灾吗?”世铎见慈禧太后惊恐不安,就连忙改口说:“这太常寺也是难辞其咎啊!”

最后慈禧对世铎说:“你回去传我的旨意,叫皇上和大臣们共同修省,至于哪些人应该治罪,哪些人应该奖励……就由你们决定好了。”

就这样,祈年殿的一把大火,许多官员受了连累,4个坛户被送进监牢。

那么祈年殿起火到底怎么回事呢?在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从前有一条小青蛇,在西便门外一棵老槐树的树洞里修炼。

后来,这条小青蛇修炼成了一个俊俏、聪明、善良的少女,经常出来帮助城乡的穷人。谁没有房子住,她用手一指,就是一座房子,谁没有地种,她用手一指,在荒沙滩上也能变成一块良田。

她总是穿着绿色衣裙,又会法术,肯救济穷人,大家感激地称她为“绿衣仙子”。

这一天,小青蛇刚走出树洞,在老槐树下梳头,不料竟被站在云端里的雷公看见了,这雷公一瞧,这小女子天姿国色,美貌无双,就起了邪心。

于是,雷公把脸一抹,变成了一个黑脸大汉,落到小青蛇的面前,嬉皮笑脸地说:“美人儿,你待在这里多清苦啊!我是九天应元府的雷神,你跟我上天去享福吧!”说着就伸手去拽小青蛇。

小青蛇又气又急,一甩手狠狠地打了他两个耳光,还骂道:“你这荒淫无耻的黑贼,竟敢找仙姑的便宜,真是胆大包天!”她一边骂一边往树洞里躲。

这雷公冷不防挨了打,恼羞成怒,将手一张,就是一个响雷,朝小青蛇打来。

这小青蛇说声“不好!”,急忙用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将蛇皮蜕下,自己一溜烟似的逃进了天坛,藏在了祈年殿匾额后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