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06:19:09

点击下载

作者:李志敏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试读:

前言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科学遗产,是总结人类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智慧结晶。从表面上看,二十四节气只是将一年重新进行了划分,但是它所表现的关于宇宙间气象、物候、农事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起到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

对于节气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每个节气的到来,都预示着气候的温差变化,同时也暗示着物象的更新交替。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

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节气养生,并把“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作为不违天时、顺道而行的重要法则。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只有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反之,养生保健如不能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人体节律就会因受扰而紊乱,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下降。

随着节气的变更,人体的正常机能在无形中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进行养生与保健切不可忽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只有顺应时节,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才能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本书是一本可以常伴四季的养生手册。为了深入探析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关系,揭示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奥秘,本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阐述了起居作息、饮食养生、精神调节与运动指南等内容。同时,本书也介绍了一些节气民俗谚语的知识。如,“秋老虎”有多可怕?“春捂秋冻”科学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怎么回事?这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传统到底是真是假?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关系?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古今经典著述,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保健养生理念有机融合,力求做到文字通俗易懂,体例新颖别致,既注重知识性,更注重实用性。希望本书能让读者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吃出一个好身体,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01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在春回大地、乍暖还寒之际,生活起居也要结合岁时节序的变化,做好养生保健。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易乘虚而入,容易导致风寒外感、风湿痹痛、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此时,提高人体免疫力势在必行,因此,养阳是关键。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每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立春。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从天文上说,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含有万物开始萌芽生长之意,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

立春,字面上看,是春天来了,实际上,却是冬天尾巴的延伸。在北国的冬天,仍是冰天雪地。贴近地面的枯草,在北风的吹拂下,身躯不停地摇晃着。眼看进入六九,冬天仍在延续,人们裹着冬装,没有褪去的迹象。华南大部分地区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萌生发育,此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向上向外升发,因此,我们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补养等方面都要顺应春阳升发这一特点,在调摄养生中注意保护阳气。节气养生指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在春回大地、乍暖还寒之际,生活起居也要结合岁时节序的变化,做好养生保健。

第一,乍暖还寒还得“捂”。冬去春来,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早春时节,应该随时根据时令变化和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养护,以增强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第二,宜吃升发阳气的食物。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在饮食调整上,宜吃升发阳气的食物,进而达到调养体质的目的。要少吃易“动风”的食物,如狗肉、鸭子、黄鳝等;多吃平肝之品,如青菜、萝卜、荠菜之类。春天气候变化快,时而干燥时而湿冷的空气使胃肠处于敏感的状态,此时要多吃甘味食物。如果因为肠胃不好而出现拉肚子时,就要多喝姜汤,也可以在菜汤中放一两块姜。当然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第三,注意个人体质的养生保健。立春后,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了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就要格外注意个人体质的养生保健,从而提高机体适应气候变化及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还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因此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家居生活中,也要注意搞好居室内的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减少病菌滋生的条件。

第四,防躁动,重视心理保健。初春时节,天气多变,人的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心理疾病患者更易表现得焦虑、狂躁。因此,每年立春后,除了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之外,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情志。小妙招:春季上火了,吃点芽菜

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发散陈积的功效,可以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人体的阳气。在此季节,有一些人会有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主要就是因为体内阳气郁结,不能发散。多吃一些芽菜,则可以缓解症状。

就节气养生而言,芽菜的吃法是有讲究的。有些人喜欢在芽菜里面放点醋或拿它和肉一起炒,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立春吃芽菜切记两条规则:一是少放醋或不放醋,二是少放肉或不放肉。

不放醋是因为酸味的东西有抑制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宣泄生发,因此不仅仅是醋,所有带有酸味的东西,比如果汁等都应该少喝。

不放肉的原因有两个:已经在一个冬天进行了肉食滋补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过了,二是很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仔、哺育,为顺应天地之生气,不应杀生。

因此,春天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最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所以,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芽菜都适合生食凉拌,凉拌豆类芽菜应先煮熟后再凉拌,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左右再凉拌,而且香椿为发物,过多地食用容易诱使痼疾复发,所以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尽量少食或不食。小妙招:温补肝阳,吃些韭菜

立春节气,需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养护体内阳气,宜吃韭菜。韭菜和芽菜一样,属于生发性食物,其实,立春之后的韭菜也属于芽菜的一种,最为鲜美可口。

韭菜有养肝功效,这是因为韭菜是辛温补阳之品。辛温就是说韭菜具有发汗解表,让毛孔恢复正常功能的功效。而补阳,则是因为韭菜被誉为“补阳草”,所以韭菜同时还具有补足肝阳的功能。

关于韭菜的科学吃法有多种,比如,可用韭菜煮猪血。猪血是养血的,两者配合食用,补血效果更佳。韭菜炒鸡蛋也是补肝肾、益气血的补阳美食。而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健忘、失眠的患者应该多吃。

不过,韭菜虽好,但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同样不宜食用。特别需注意的是,韭菜属于发物,会加重阴虚内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的病情,故这类患者最好不要吃。

当然,除了韭菜,我们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在五色饮食中,青色养肝,多吃一些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由于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因此酸性食物应该少吃。春季,我们也不能吃油腻、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小妙招:天麻鱼头汤,帮你防风邪

天麻是一种古老的保健食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斋居》诗中写道“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其中,“赤箭”就是指天麻。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还有一个名帖,叫作《求赤箭贴》,讲的也是天麻,认为天麻有扶老之用。事实上,天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风。

关于天麻的健康食法中,天麻炖鱼头功效极佳。传统的中医食疗理论有“以脏补脏”之说,即常吃动物脏器可补人体某脏器。从这个观点来看,鱼头自然是补脑的,对风邪所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鱼脑髓为“补脑汤”。荷兰的研究也发现,年龄在60~69岁之间,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与那些不吃鱼的人相比,在往后15年内中风的概率要少一半。

除了通过调理来预防风邪外,还有一个小方法也不错,那就是经常梳头。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将头发散开,用梳子先梳理散乱的发端。用梳子慢慢地旋转着梳拢。开始梳头时,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梳,要用全头梳,就是从发际梳到颈后的发根处。俯身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

需要注意的是,用力要均匀,且不要过猛,速度也应均匀缓慢。在梳头时,每个部位的梳头动作可重复5~6次,整个头发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最为适宜。对于头发稀疏的老人,则可以用手指代替梳子来“梳头”,从前发际慢慢梳到后发际,边梳边按摩头皮。在梳头的时候,身体可以稍稍往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小妙招:春天来了,须防痔疮

立春的痔疮,主要是由肠胃内热蓄积所引发的,因此防痔疮的首要任务是扫除肠胃里的积热。而菠菜无疑是最好的“肠道清热润滑剂”。菠菜性凉味甘,归入肠、胃经,有活血补血、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

注意,这里我们并不是说直接食用菠菜就能治疗痔疮,而是要将菠菜泡在红酒中,直接饮用浸过菠菜后的红酒。其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清洗后的菠菜切成段放入容器中,然后倒入红酒,没过菠菜为宜,再将容器密封,浸泡数小时,就可以将红酒倒出来饮用了。

菠菜要每隔三四天更换一次,以保证鲜嫩营养。容器里的红酒会越喝越少,故要不断往里添加。

泡好后,您在晚上睡觉之前喝上一杯10毫升左右的菠菜红酒饮,不仅能减轻痔疮带来的灼痛感,还有助于睡眠,真是一举两得!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饮用,因为红酒属酒类,过量饮用不仅无助于治疗痔疮,而且容易使病情加重。

除了内服,提肛运动对治疗痔疮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用力夹紧,舌抵上腭,然后用鼻慢慢吸气,同时将肛门提起,包括会阴部。稍稍停顿5秒后,缓缓呼气,并放松肛门。重复做10~20次即可。

除提肛外,像慢跑、气功之类的运动,平时也可以做一下,每天锻炼半小时,一样能避免痔疮的造访。

另外,预防痔疮,在饮食上要讲究科学。辣椒、姜、蒜、酒类等辛辣刺激性和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热堆积,故要少吃或不吃。图1 痔疮患者立春时的饮食禁忌节气习俗:立春吃春饼,健康一整年

民间素有立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的讲究,俗称咬春,一个“咬”字道出了立春节令的众多食俗。《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这样记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韭黄、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现今北京仍然传承这一食俗,所谓“打春吃春饼”。

其他地方也有立春吃春饼、萝卜等食物的习俗,实际上是为了养护阳气。春饼里的韭菜是上佳的护阳气的食物,而豆芽有滋润、防春燥的作用,都是立春后比较适宜的食物。同时,要少吃过于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烧烤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02 雨水

雨水是进入节气的第二个环节,毕竟处在“三九天”末梢、春寒料峭、气温忽高忽低之际,生活起居应顺应自然,掌握节气养生的精髓。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经过一冬的收缩,开始变得舒展,毛孔也由封闭状态开始张开。这时如过早脱去冬衣,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风寒致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雨水,立春以后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写道:“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并不意味雨天的到来,在南国,雨水仍是稀少,冬季风的势力还没有完全退出我国大陆,夏季风没有崭露头角。就在这个时节,第一场春雨来临了,因而称为“雨水”。从此往后,雨水会逐日增多。

虽说雨水之后,气温回升较快,但是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不肯收去余寒。毕竟是“三九天”末梢,气温忽高忽低,春寒料峭,也是正常现象。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由于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所以,雨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长危害很大。同时,这样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很大。因此,人们要注意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保健。节气养生指南

雨水是进入节气的第二个环节,毕竟是“三九天”末梢,春寒料峭,气温忽高忽低之际,生活起居也应顺应自然,掌握节气养生的精髓。

第一,注意调养脾胃。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加上此时气候较阴冷,故可以适当进补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与此同时,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难免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不适,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第二,“春捂”很关键。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再加上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穿衣方面要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注意“春捂”。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之外,还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

第三,雨天选择室内运动。雨水时节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极易变化,即所谓“倒春寒”。因此在雨水时节前后,可减少室外活动,遇下雨或刮风等恶劣天气时,采取室内活动的方式进行锻炼。健身球不为场地所限,是一种非常好的室内健身方式。健身球作为一项新兴、有趣、特殊的体育健身运动,用途和优点很多,健身效果良好,有很好的损伤恢复和康复功能。在锻炼时也比较安全,不容易出现损伤,还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

第四,避免阴郁情绪。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可以排解心情抑郁,远离沉闷,让心情愉快起来。然而雨水节气到来,下雨的时候比较多,尤其是南方,这可能会让人心情不好。这个时候,可以多与人交流,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相对愉快起来,人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能有生气,肝才能有活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少熬夜、少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气机的平衡运行。平时可以多喝春茶来提神。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枸杞子茶等,都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人参炖鸡、黄芪炖肉等食物,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心情的低谷,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第五,增强身体免疫力。雨水后,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春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疾病,故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另外,肝病也多在春季复发。因为进入三四月以后,常会春雨连绵,湿气较重,而风热和风寒都可能引起肝病复发。由于大部分慢性乙肝复发无症状,因此要及时发现肝病复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气候明显变化的春季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小妙招:吃些茼蒿,养养脾胃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

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麦、高粱、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红枣、山药等,而在这些食物中,茼蒿是最适合不过的时令食疗菜肴了。

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的必备菜品,实际上,除了作为火锅“伴侣”,茼蒿的吃法还有很多,或用开水烫后加入蒜泥、芝麻等凉拌,或将其榨汁,或加入粳米熬粥等都是别具风味的。

不过,《本草逢原》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

除了饮食调理健脾养胃之外,按摩腹部也是一种好方法。具体做法是:先仰躺在床上,然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次左右即可。也可以通过散步、做一些伸展运动来达到调养脾胃的目的。图2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小妙招:脚部保暖的好方法

有句谚语说:“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脚,素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经络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足踝以下,双脚共有66个穴位,占了全身穴位的1/10。这些穴位都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汇聚的地方。

若是脚部受到湿寒侵袭,五脏六腑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且,脚位于人体的最底下,距心脏的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脚很容易受到湿寒之气的侵袭。除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温热水浸泡双脚。

除了保暖之外,平时也可以通过“干洗脚”的方法,刺激脚部的穴位,以行气活血,提升自身的抵抗力。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按摩10~15次就可以了。小妙招:敲敲风市穴,告别关节炎

因为穿鞋的缘故,对于脚部的保暖,人们不容易忽视。倒是腿部保暖的问题,经常被一些姑娘忽视了。有些爱美的姑娘们眼看春天来到,不顾腿部受寒,便早早地穿起裙子,若是长期如此,风邪便会携湿寒由风市穴位侵入人体,在风邪的长期侵袭下,容易形成“风寒腿”,患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腿部的保暖很简单,只要穿上一件贴身的棉质秋裤就可以了。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敲风市穴也具有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的功效。风市穴处于大腿外侧,属于胆经上的一个穴位。“市”就是“杂聚”的意思,“风市”就是各种风邪的聚集之地。

敲风市穴很简单,坐着、站着都可以敲,尤其是当我们感觉累了的时候,敲20~30下,便会让健康“随风而至”。小妙招:体内有湿,喝薏米党参粥

薏米,又叫薏苡仁,民间称为“天下第一米”。薏米具有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功效,其美容功效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薏米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有首民谣是这样说的:“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党参,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本草正义》记载,党参“与人参不甚相远”“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

若将薏米与党参一起熬粥,则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实在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佳品。

具体做法很简单: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然后将三者放入锅中,并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

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再焖煮一会儿后,就可以盛出来吃了。每天拿来当早餐吃很不错,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这个薏苡仁党参粥。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是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除了薏米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一些如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是容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节气习俗:雨水逢元宵,团圆吃汤圆

雨水节气附近,往往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过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的习俗。起初,人们把元宵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猜灯谜”,又叫“打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最早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可以作为愉悦情志的游戏。

03 惊蛰

惊蛰时节,天气很好,但有的人却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是气不足的缘故。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得过快,人体内的阳气跟不上。尤其是15天以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因此,惊蛰前后,补充阳气很关键。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阳历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田园人家过惊蛰节气,是以雷鸣为记号,春雨沙沙过后,泥土变得湿润,蛰伏的虫子也钻出了地面。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

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零摄氏度以上,西南和华南地区更是融融暖春。与此同时,多种病虫害开始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故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家禽家畜的防疫也应受到重视。

在农忙上,惊蛰节气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天气逐渐开始转暖,雨水也恰如其分地降临大地、山川、河流、树木,我国人民自古就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处于冬春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加大。要时刻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节气养生指南《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

第一,卧则血归于肝。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睡觉的时候,可以采取平卧的方式,避免春困。因为平卧的时候,血液就会充分流到肝内,这是依据中医理论“卧则血归于肝”而来的。而肝的气血供应充足的话,心脑供血就会相应充足,春困便能解决。图3 肝脏前观图

第二,伸懒腰提振精神。春天暖洋洋的阳光让人特别想睡觉,特别是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人会感到疲乏。这时候伸个懒腰,就会觉得全身舒展。即使在不疲劳时,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第三,饮食应清温平淡。随着惊蛰的到来,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身体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从饮食方面来看,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第四,游览春光陶冶性情。青山绿水能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对视力大有益处。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眼望去,会使眼内睫状肌松弛,眼球屈光调节机构放松,预防近视。绿色对眼睛有良性刺激的作用,会使视力敏锐,心境平静。对于在室内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老年人来说,踏青更是不错的选择。您可以徜徉游览,从而调剂神经,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同时也可陶冶性情,健体强身。

第五,预防季节性疾病的流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而且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在这一节气,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易流行暴发,因此,惊蛰节气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此类季节性疾病的流行。小妙招:熬夜肝火旺,清粥一味养肝脏

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不过,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但同样也是养护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

熬夜的人通常肝气偏弱。过劳一族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不妨在饮食上吃些养肝食物,例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绿色蔬菜也要作为晚餐的必备,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对应人体的肝胆,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对于肝气偏弱的朋友,可选择用一些有女贞子的药膳来加以食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女贞子与粳米同煮做粥来吃,可达到补肾滋阴的功效。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将女贞子10粒用水洗净装入纱布袋,再将粳米110克洗净,放入女贞子药袋,加水一起熬煮。

对于肝火旺的人,则要注意清肝。因为春天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等症状。这些朋友的养肝方案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宜吃一些滋阴清肝的食品。

在此,介绍一味常见的滋阴清肝火的饮品,那就是菊花茶。菊花有克制燥气的功效。对于肝火过旺的朋友来说,选择菊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每天喝点菊花茶,可有效缓解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小妙招:喝点小酒,全身暖洋洋

惊蛰时节,天气一般会变得非常晴朗,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但是人感觉很舒服,气候表现得比较和谐,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气候太好,阳气生发过快,人体内的阳气就跟不上,所以惊蛰之后,人们就会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而这都是气不足的结果。尤其是15天以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补充阳气是关键。

建议大家要多吃精白面。因为小麦的皮是寒的,小麦的肉是热的,精白面是去了皮做成的面粉,它也是热的,是补气的。除了多吃精米面外,还应该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来养护我们的阳气。

还可以适当喝点酒。但前提是,在您感觉到气比较虚的时候喝。此外最好选择高粱酒来喝,因为高粱酒进入人体以后会使人的后背发热,促使人的脊梁之气上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吃热性东西的人,即血热的人,不可以喝酒,因为其本身已经热了,再热,阳气就散掉了。所以脸红的人,不提倡吃温性和热性的食物,可以吃平性的和偏凉性的食物。

除吃喝之外,睡觉方面也要注意。尽管春季强调晚睡早起,但是最晚也不应该超过11点,因为11点是胆经当令之时,长期超过这个时候睡觉,必然会导致阳气虚弱。小妙招: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如果身体比较虚,又不知道怎样才更益于补气,就不妨通过按摩来补气。在此介绍两个穴位:足三里穴和关元穴。

关于足三里穴,有句俗语说得好:“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老母鸡的营养大家都知道,而按摩足三里穴,比吃老母鸡的功效还好。事实上,这个穴位的名字来源,就与其补气功效不无关系:只要按摩此穴,即使疲劳走不动的人,也还可以再走三里路。

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按摩和拍打均可。可按照先左后右的原则,先拍打左腿的足三里,后拍打右腿的足三里,由轻到重,有空就多拍拍,不拘时间、次数。拍完足三里后,还可以轻轻拍打两膝各两三百下,然后拍打小腿各两三百下即可。

除了足三里穴,关元穴也可以补气。我们常听到的“丹田之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等中的“丹田”,因为这个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同时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在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方面,关元穴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元穴的按摩方法是将手掌掌心附着在关元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顺时针按摩为补益之法。

按摩时的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正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按摩关元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称为缓摩,亦有补益的作用。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先天元气的作用。小妙招:美味莼菜汤,血热一扫光

时值惊蛰、春分节气,阳气回升,蛰伏在洞穴中的蚊虫鼠蚁,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苍蝇四处乱飞,田间的害虫也纷纷繁殖,病毒和细菌也活跃起来了。这正是疫病滋生的时候。免疫力比较差的人,很容易疾病缠身。惊蛰之后,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所以惊蛰之后要注意预防病菌的侵袭。

中医认为,在这个季节,要注意身体的调理,尤其要注意清热凉血,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中医最常用的板蓝根,科学研究表明,它不具有杀灭菌毒的作用,其功效只是清热、凉血。但它在预防和治疗普通感冒、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流行性脑炎、禽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斑疹、丹毒、吐血、衄血、咽喉肿痛、暴发性红眼病等病症都可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

除了板蓝根外,薄荷、菊花、牛蒡子都是非常好的清热药物。当然,还有大家最常见的茄子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早春时如果经常食用茄子,不仅清淡爽口,对身体也大有好处。另外,春季的莼菜,也是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佳品。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莼菜具有“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益智”的功效。《本草再新》也说莼菜可以“疗百毒,清诸疮”。因此在惊蛰这个“百虫抬头”的时节,吃点莼菜也是一种非常适当的养生方式。

莼菜既可炒着吃,也可与鲫鱼、豆腐等一起做菜做汤,其色、香、味俱佳。形态就像碧螺春一样有婀娜之姿,而吃起来在舌尖有些微的弹性,非常令人心醉,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一味美味养生菜。节气习俗:惊蛰吃了梨,病痛都远离

惊蛰之日,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民间就有吃梨的习俗,意思是与害虫别离。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吃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梨和“离”谐音,能够了却人们让病痛远离身体的心愿。

梨的吃法有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或者水煮,特别是冰糖蒸梨对缓解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它当作甜点食用。

04 春分

由于春分交接的这几天,天气变化剧烈,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因此体弱者容易生病,旧病者容易复发。如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等,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另外,这个节气也是精神病、过敏性疾病等好发时间。所以,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的波动,多做户外运动,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风顺气、随风送忧。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春分,介于惊蛰和清明之间,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

在北方,会出现大面积的春旱现象,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以后,由南向北,春季作物开始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在华南地区,会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春分时节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还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有目的地进行调养。节气养生指南

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中医看来,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因此要把握好养生的好时机。

第一,适时添衣。春分后天气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不时会有寒流侵袭,而且雨水较多,甚至阴雨连绵。此时要注意添减衣物,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使身体保持微微出汗的状态,以散去冬天潜伏在身体内的寒邪。老人和小孩由于抵抗力较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疾病,因此在适时添减衣物的同时,不妨多晒太阳,祛散寒邪。

第二,饮食平衡搭配。要多吃一些时令菜,孔子在两千年前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所以如果菜果不在这个季节生长,就不要食用。因为食物的气味只有在生长成熟与节气符合时,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春令时菜包括有养阳之用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豆苗、蒜苗、莴苣、葱等;滋养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桑葚、樱桃、青梅、杏、李等。春分的饮食调养,要注意平衡搭配,偏热、偏寒都是不对的。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可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

第三,养护好肝脏。春天是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也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的肝气也随之开始旺盛,同时,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所以春季养肝、护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多吃一些味甘性平的食物,如大枣、菠菜。还要注意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海鱼、牛肉、枸杞子、豌豆、黄花菜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脾气大、肝火旺的人不妨多吃一些能够帮助“清火”的食物,如黄瓜、橙子、苦瓜等。

第四,调理情志。春分时节,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多变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及月经失调,所以要避免情绪的波动,应该多去户外散步、踏青,使情绪保持愉悦舒畅,才能与“春生”之机相适应,符合春季保养“生机”的道理。

第五,运动护正气。春天是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的季节,这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应尽量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郊游、放风筝、打太极拳等,有助于阳气升发、强健身体各个脏腑的机能。但是春季运动一定要适度,不宜太剧烈以致大汗淋漓,因为出汗过多会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损伤人体正气。小妙招:揉一揉小腹,气血就平衡了

春分时节,随着阳气越来越盛,大量气血在从里向外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拥堵”现象,从而引发故疾。这就好比上下班的时候,路上是最容易堵车的时候,身体本来就有问题,而此时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就会使病症越发明显。说白了,就是气血瘀阻,导致旧病复发。该怎么办呢?气血不通,那就疏导。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疏导的功能自然应该落实到肝上。

在情志上,应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顺应情志去抒发,但要有节制。心中喜悦,笑出来,但不能笑个不停;心中悲哀,哭出来,但不能哭得死去活来。无论是哪一种情志,太过就会影响肝脏的疏泄,不利于气血平衡。

在饮食上,宜清补而不宜浊补,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肝的作用。由于经过了一个冬季的进补,导致肝脏积聚了大量的油脂,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将淤积于体内的垃圾先清理出来,否则,再好的东西也吸收不进去。

在起居上,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要适度。过度劳累会损伤机体,过度安逸也会导致气机闭阻。因此,不要过久地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否则容易出现血虚不能润目,如果双目干涩;不要长时间卧床,否则“气为血之帅”,易出现气机流通不畅,则气血瘀滞。

除了以上这些需要注意的,还可以重点按摩指尖和小腹,以帮助气血的运行。这是因为在手指头的两侧,分布着人体经络的井穴,每只手各有6个井穴,井穴一般是经络的端点。如果说人体的经络是一条流动的河流,那么井穴便像水流开始的泉源,所以捏揉手指尖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

而小腹是人体的中心,对平衡人体气血起着关键作用。春天的时候,气血开始从腹部向外发散,而按摩小腹,有助于打通经络、调节气血,让阳气得以更好地生发。

经常以手掌心的劳宫穴去按摩小腹至发热,可以养元补气,滋阴培阳。在春季揉小腹的时候,以每天的早中晚各揉一次为宜,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最少以36圈起,或36的倍数,揉的力度要适中。图4 补血食物小妙招:枸杞黑豆汤,喝了眼睛更明亮

春分时节,随着身体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春天有关的疾病也多了起来,特别是眼病的患病率相当高。无论是哪家医院,只要开设有眼科的,大都患者较多,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发痒。怎样预防这种疾病呢?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入手。

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只有肝的精气充足了,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肝火上炎,可见双目肿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重则患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

而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也就是说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

在此,介绍一款养肝明目功效显著的美味汤——杞豆排骨汤。具体原料包括枸杞子20克,黑豆30克,猪骨300克,姜片、葱段、精盐、黄酒各适量。做法是这样的:将枸杞子、黑豆和猪骨洗净后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加黄酒、精盐、姜片、葱段等调料,再改用小火煨炖至黑豆烂熟,汤汁黏稠即成。

在这款靓汤中,黑豆具有强肝、解毒、明目、补肾的功效。在选择黑豆的时候,建议您最好选择“青仁黑豆”,即皮黑肉青绿的黑豆。这样的黑豆补肝肾的效果比较好。

除了黑豆外,枸杞的调肝补肾功效也十分强大。单味的枸杞子浸酒,能治劳伤、头晕、眼花以及男子性功能衰迟,长期服用,可使肌肤润泽,延年益寿。古代名方——杞菊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久视昏暗,其效果非常理想。小妙招:美容养颜有何难,穴位按摩帮你忙

万物复苏,人体内的阳气越来越旺盛,不再像冬季一样需要打边炉以补阳。部分年轻人在此季节依旧喜欢食用羊肉、牛肉等食物,或是偏好火锅以及辛辣口味,从而导致肝脏血热,以至于多有上火、双目干涩、痤疮等症状。有些人则趁着阳气生发之际,大肆发泄精力,经常熬夜加班,结果导致脸色暗沉、黑眼圈等。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调理呢?

除了饮食上清淡一些,少吃温热食物,多注意正常作息之外,还可以通过点按穴位来缓解不良症状。在此特别要介绍一个穴位,叫作四白穴。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之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由于此穴位是胃经的循经的上口,而胃经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络,所以点揉四白穴,就能够把胃经的气血引到眼部,从而达到了明目的效果。

对于上学的孩子,可以通过按摩四白穴来治疗近视;而对于中年人,则可通过此法防止黑眼圈。此外,如果有人经常眼睛痒,或者胀痛,也可揉四白穴。

四白穴也叫“美白穴”“养颜穴”。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它,然后轻轻地揉3分钟左右,您会发现脸上的皮肤开始变得细腻、白晳。

合谷穴,此穴位是大肠经上的原穴,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中医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这个开关打开之后,颜面的气血将得到有效的补充。另外,合谷穴还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

合谷穴的按摩方法。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左手,右手的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作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较强,穴位上面要求出现酸、麻、胀,甚至有窜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觉,即“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轻描淡写地按摩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经络的敏感程度因人因病而异,所以也要辨证论治,恰到好处。一般稍加练习是不难达到的。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以较强的刺激,孕妇也不要轻易地按摩合谷穴。节气习俗:春分吃春菜,合家都健康

每年春分时节,春雷始发,万物复苏,恰恰是吃春菜的好时节。古时在岭南四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作“春分吃春菜”。所谓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叫作“春碧蒿”。

每到春分这一天,全村人都会在田野中搜寻一种嫩绿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的春菜。采回的春菜与家里的鱼片一起“滚汤”,称之为“春汤”。在民间,对于吃春菜的习俗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05 清明

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而心脏在此节气中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5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它还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很快,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暖风拂面,一派明朗清秀的景致。但是由于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较多的时段,所以,预防森林火灾显得十分重要。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气候特色的真实写照。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雨水显得十分宝贵。

清明前后的华南地区,虽说时值三月,本应是风和日丽,但在这乍雨还晴、似寒又暖的日子里,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一旦受到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就会出现较大的降水。

清明时节,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花粉过敏症状也要重视。平时保持乐观的心情,早睡早起,经常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节气养生指南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由于清明时节的风比较干燥,而人体内肝火旺盛,由此而容易引起口干、鼻干等症状。在这个季节里除了要注意保暖,还要多饮水,饮食方面要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袪湿为食养原则,做好以下防护。

第一,清明前后重养肝。春天的微风已经吹来,寒冷的冬天已离我们渐渐远去,此时尤其要注重养肝。肝在春季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可以调节气机,让你气血往外走。此时,最好别生郁闷,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饮食方面,也可以吃些利于肝脏生发、疏泄、养阴的食材,如荠菜、韭菜、菠菜等绿色蔬菜,但是需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此时,各种慢性疾病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第二,避免情绪激动。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悲伤。不过,悲伤过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暖花开之际,也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人们在清明前后不要过于悲伤,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第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内的气血会逐渐往外走,早起晚睡,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的恢复。“广步于庭”,是说人们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而且还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保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春季运动养生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年长者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

第四,注意高血压。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旧病也开始复发,如高血压、精神病等在春天都是高发病,谓之犯老病。春天人们普遍容易肝气较盛,肝火旺,人便急躁易怒,而高血压最忌发怒。特别是由于季节的关系,没有高血压的人,春天血压也会有所上升,高血压患者自然更要留神血压警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要特别注意。小妙招:独立通天式,提升阳气有精神

俗话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和早晨是阳气升发的关键时刻,而阳气升发的好坏决定着您接下来一年或一天的身体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着饱满的精神。但是有的人却精神不振,哈欠连天。到了清明,情绪就更加低落了。为什么会如此呢?

这是因为胆经受阻,不能升发阳气的缘故。中医经典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阳能带动五脏六腑之阳气上升。如果赶在春天阳气升发之时,胆阳出了故障,阳气不能顺畅升降,就会表现出萎靡之状。怎么改善这一状况?一个小妙招:独立通天式!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双脚并拢直立,右脚站稳,左腿弯曲向上抬,膝盖向外展,用左手抓住左脚腕向上提,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如此金鸡独立,保持身体平稳后,双手合十,然后慢慢地把手臂举起,向着天空伸直。

如果开始做不到,就可以先靠到墙上做,下面的脚掌踩实,找稳固的感觉。上肢则充分地伸展,把意识放在手指尖上,想象气血升发、向上肢延伸。保持这个姿势,能坚持多长时间,就保持多长时间。

通常,用不了1分钟,就会感觉指尖发热、手心出汗、全身暖暖的,这便是气血升发上来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红润了,精神也振奋了。

春天精神不好,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得到改善。早起做上几分钟“独立通天”,就能通畅经络,促进气血升发,让你一天都精神。而且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会越来越积极、活跃,所以这一招很适合消极、内向、沉闷的人练习。

不要小看这个姿势,效果可不简单。这个体式能打通下肢的6条经络,增强肝、脾、肾等脏器的功能,能很好地延缓衰老。同时,这个动作能伸展到上肢的多条经络,可以改善颈肩的各种不适,对肩周炎和颈椎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所有深受工作压力折磨的都市白领们都可以尝试一下。老人家身体条件若是允许,也可以试一试。小妙招:五招做好,鼻炎来不了

阳春三月,邀上好友,郊外踏青,愉悦身心,强健体魄,真是惬意之极。但是就在大家尽情享受自然春光的时候,有些人却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因为体内肺气不足,气机不畅,肺中的寒气无法排出导致的。肺气虚往往跟脾脏虚有关。

这样看来,过敏性鼻炎跟肺内有寒有关,所以关键在于祛寒。了解了症状的本质,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来解决问题了。

第一,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避免食用虾蟹等寒凉食物,更不要喝冰激凌、冷饮和冰镇饮料。如果食用螃蟹引发过敏,可通过吃紫苏来化解。

第二,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不给寒气偷袭人体的机会。刮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出外踏青时最好戴上一个干净的口罩,以防花粉、化学粉尘等刺激物进入口鼻。同时,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也要经常换洗,防止尘螨等滋生。

第三,按摩神阙穴,帮助祛寒。所谓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这个穴位很重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与神阙穴相通联。按摩神阙穴,不仅可以调理过敏性鼻炎,而且对于关节炎、中风、水肿、荨麻疹等病也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将双手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按摩50次,再用手逆时针按摩50次即可。表1 各种类型鼻炎鉴别表

第四,熬制中药——鹅不食草。中医常用鹅不食草治疗感冒、鼻塞不通、鼻息肉、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疟疾等病症。具体做法:选新鲜的鹅不食草15克清洗干净后,放入药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汁。取汤汁滴入鼻腔中各4~5滴,同时将剩下的汤水直接饮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汤汁滴入鼻腔时,会喷嚏不断,这是正常的排寒现象,无须担心。

第五,饮用花茶。饮用花茶不仅能促进阳气生发,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散发体内寒气的好方法。像茉莉花茶能“去寒邪、助理郁”,是春季饮茶之上品。春困发作时喝上一杯茉莉花茶,不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提神醒脑,让人有种神清气爽之感。小妙招:血压高了,可用食疗

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血压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春季是肝气向外舒展的季节,而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如果肝气郁结无法向外排出,人体气血运行便会出现紊乱的现象,进而诱发高血压等疾病。那么,我们该怎么调理呢?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保持心情舒畅。其次,进行适量的和缓运动。最后,注意保暖。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吃一些降压食物,或进行穴位按摩来改善血压升高的状况。

就清明时节来说,有味时令蔬菜具有相当好的降压效果。那就是荠菜。荠菜不仅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它的药用价值也是十分广泛的,被誉为“菜中甘草”。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的功效。

可以将荠菜和芹菜一起煎汤,或切碎后直接泡茶,或凉拌、熬粥、炒菜、包饺子等。不论何种做法,都是望之色泽诱人、食之味道鲜美,并且还能养护肝脏、降低血压。

除了吃荠菜降血压外,按摩脚底下的涌泉穴也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涌泉穴是人体中最低的穴位,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是肾经的井穴,位于心肾两经相交的地方。涌泉穴位于肾经上,能治疗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相关的肝、脾、肺、心等脏腑病症。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指腹在穴位上轻推,也可以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