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0:50:27

点击下载

作者:荣跃明,花建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试读:

摘要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以“迈向‘十三五’,开创新格局”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上海文化产业的主要成果和经验,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对“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举措。“总报告”回顾了“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的成果和问题,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了上海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背景与重要任务,指出“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阶段,上海要成为世界文化创新的枢纽,连接全球文化要素的巨港,面向未来的文化产业引擎。其重点是:培育新型主体,加快文化科技融合;拓展新兴领域,推动跨业融合;结合城市转型,优化空间布局;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文化开放优势。“栏目二:文化科技融合 服务实体经济”追踪国内外代表性的前沿科技发展动态,提出上海要把文化科技融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一代电视、虚拟现实、大数据等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栏目三:文化金融建设 凸显平台活力”密切关注上海文化金融建设的最新动向,分析了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创新模式,研究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众包模式,提出完善文化金融的要素市场管理等举措;“栏目四:扩大对外开放 增强国际竞争力”强调上海要进一步形成文化对外开放的新优势,研究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连续举办17届的主要经验,探索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对外文化开放的实施路径,提出了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过程的文化产业对策;“栏目五:发展优势产业 拓展新兴领域”聚焦上海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新兴领域,对上海方兴未艾的特展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上海网络游戏产业和动漫产业等提出了加强集聚、鼓励原创、增强竞争力等一系列举措;“栏目六:前沿的视角 发展的对策”,以前瞻的视野,研究了上海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提出要科学地开发上海郊区民俗文化产业;“栏目七:推动园区升级 提升产业集群”从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产业转型等多重视角,研究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演化及其选址特征,分析了上海纺织创意产业园等的转型发展,指出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版迈向3.0版的内在规律;“栏目八:借鉴国际经验优化产业政策”采用了日本和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日本的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政策,研究了纽约创意区的生活圈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Abstract

Annual Report on Cultural Industry of Shanghai(2016),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key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during“China' s 12th plan of five-year national development”, which main theme is towards“China' s 13th plan of five-year national development”and opening a new pattern. Leading by goals and directed by problems, the report does intensive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s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13th five-year plan”and provides a series of strategic suggestions.

“General Report”reviews the results and matters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during“12th five-year plan”with global perspective and numerous case studies, and does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main tasks, moreover points out it is the key historical stage next few years during“13th five-year plan”for China to be a strong cultural nation, and for Shanghai to be a new global creative culture innovation centre, great cultural harbor which connect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cultural industry engine which facing future. To realize these purposes, the core points are:Cultivating new type enterprise and accelerating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anding emerging field and promoting cross-combination fusion; Integrating development plans with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ing space layout; According to national strategy of“the Belt and Road”and enhancing the opening cultural advantages.

Trac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utting-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al dynamic conditions, “BⅡCompromisi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Servicing for the Real Economy”suggests Shanghai should tak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in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powerful strength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ind new breakthroughs in the fields such as new generation TV, virtual reality and Big Date;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atest trends of financ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BⅢ Building Cultural Economy, Highlighting Platform Energy”analyzes the innovation model of Shanghai culture assets and equity exchange, and studies the crowdsourcing model of Shanghai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meanwhile provides suggestions as to complete marketing financial elements; “B Ⅳ Expansion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it emphasizes that Shanghai should further form the new advantages of cultural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is part studies the main experiences of holding 17 consecutive terms of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as well as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ing to foreign culture in Shanghai Free-Trade Zone, and puts forwar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city; “BⅤDeveloping Superior Industry, Exploring New Realm”focus on a set of new areas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and do deeply research on latest field like feature exhibition industry, furthermore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Network Game Industry and Animation Industry, as to enhance collection, encourage originality and strengthen competitive power; With forward-thinking vision, “BⅥ Front Edge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developing prospects of Shanghai Artwork Industry, and gives suggestions as to scientifically explore folk culture industry in Shanghai suburb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space layou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Ⅶ Upgrading Districts, Promoting Industrial Cluster”analyses the types evolution and l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nghai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districts developments, and the innovation of Shanghai' s textile creative industry districts, moreover points out the internal rules of Shanghai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districts from version 2.0 to 3.0. Using Japanese and American schola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is column“B Ⅷ Drawing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ptimizing Industrial Policies”, one paper analyzes Japanese Creative Industry and Creative City Policies, while another does research on unceasingly areas shifting and changing rules in the life cycle of New York' s creative district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栏目一:总报告1迈向“十三五”的上海文化产业建设花建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的成果和问题,立足于大量数据和案例,研究了上海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背景、重要任务和突破重点,指出“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阶段,上海要成为世界文化创新的枢纽,连接全球文化要素的巨港,面向未来的文创引擎。其重点是:培育新型主体,加快文化科技融合;拓展新兴领域,推动文化产业跨业融合,形成竞争优势;发展新型载体;结合城市转型,优化空间布局;结合“一带一路”,提升对外文化开放优势。

关 键 词: 十三五,上海文化产业,战略与重点1.1 “十二五”上海文化产业的回顾

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以来,上海围绕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战略目标,依托“四个中心”建设和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形成高端产品和原创产品比例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向合理化调整,对实体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贡献力不断提升,继续保持对外文化贸易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态势。1.1.1 加强宏观推动,实现预期目标“十二五”时期,上海以2010年世博会为重要起点,进入到发挥“后世博”优势,保持后续动力,推动规模经济的阶段。五年间,上海文化产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稳步发展。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97.47亿元,占本市GDP的比重为5.93%左右,预计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500亿元左右,跨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性台阶。图1.1 2004—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历年《上海文化统计概览》的数据绘制,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从2014年开始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

上海市在宏观指导和政策设计方面,充分发挥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实践指导作用,结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步伐,积极落实《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在2012年8月在全国各省市中率先制订和发布了《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明确提出上海要突破一批满足文化发展需要的共性关键技术,打造系列体现国际大都市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工程,实现若干关键文化产品和装备的升级和国产化;三年内打造文化科技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100家,上市企业5~7家,年产值达10亿的企业5家,形成全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中心和强大引擎。

上海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在2014年发布了《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完善文化金融合作机制、拓展文化金融合作渠道和优化文化金融合作环境3方面着手,提出16项具体举措,包括设立文化创投风险引导基金,连续3年每年安排1亿元,鼓励更多专业化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投资文化小微企业等,为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动力。上海文化企业在文化科技和金融融合的动力推动下,其规模和能级稳步提高,上海文化企业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评选的中国文化上市公司20强榜单中,占有明显的数量优势。2015年12月,继文化专项财政扶持资金、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文化金融创新实验区等文化金融体系建设之后,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领导在第四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上表示:上海第一个专注于文化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即将于近期挂牌,成为上海文化金融体系的又一补充。它不仅将帮助中小微文化产业企业开拓融资渠道,还将通过小贷公司的实验,建立起一套符合文化企业经营规律和资产特点的评级授信办法和申贷体系。1.1.2 服务实体经济,培育“四新”亮点“十二五”时期,上海市深化落实《国务院有关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优势,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根据上海产业经济进入到“非典型发展、最典型转型”的阶段性特点,上海依托原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走科技型、智慧型、轻资产、高成长的发展道路,大力培育“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紧紧围绕活动、金融、人才、基地、联盟、产业六大要素,形成了全球设计之都的生态系统,推动上海的创意设计业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领域之一。

上海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正在渗透到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有在上海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阶段的发力作用,又有对优势产业如汽车、高端船舶等所赋予的经济、生态和人文价值,还有对都市型产业如时尚产业开发国际化、体验型新领域的贡献。上海“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如大飞机、机器人、海洋工程、高端船舶、3D打印、智能穿戴、软件、分布式光伏、都市时尚产业等,都吸收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所提供的大量贡献,成为全球集聚创意和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文化创意设计对上海建设创新城市和中国迈向全球创新大国的贡献,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2013年10月,英国国家科学艺术基金会NESTA发表长篇研究报告《中国的吸引力状态》指出:中国正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基里斯巨人,迅速成为全球对创新资源最有吸引力的大国,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密布着各种创新和创意平台,逐步形成优良的产业生态,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中心城市群之一;2014年初出版的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上,一份由权威大数据公司全球语言监测机构(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公布的2013年度世界时尚之城排名榜单指出,在全球时尚领域排名榜上,上海已经明显超越了东京和香港,跻身全球第十、亚洲第一。1.1.3 打造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时期,上海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意含量高的新兴文化产业,显示了占比大、增长快的特点。2014年,上海以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提供了增加值600.59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7%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文化产业主力兵团,突出显示了上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强大实力和规模优势。图1.2 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主要门类(2014年)单位:亿元人民币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上海文化统计概览2015年》的资料绘制。

从“十二五”期间以来,上海文化产业稳步增长,其中科技型、智慧型、数字型的新兴产业增长最快。上海积极贯彻国务院2015年40号文件,把握“互联网+”的重要机遇,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在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数字报纸、微信博客、在线音乐、网络动漫、移动出版(手机彩铃、铃音、移动游戏等)、网络游戏、互联网、在线教育等领域努力拓展新领域和新业态,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增加值160.30亿元,同比增长8.7%,占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1.4%。上海的数字出版产业多年保持了全国数字出版业的龙头老大。2014年上海数字出版产业再创佳绩,全年营业收入达658亿元,比2013年增长37.5%,高于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33.36%的总体增长水平,占全国数字出版业营业收入3387.7亿元的19.4%,提前完成上海“十二五”数字出版规划提出的目标。上海的百视通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IPTV新媒体视听业务运营商、服务商,在宽频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手机电视和IPTV业务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实现了总体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名列2013—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前10强的第3名,市值为408.5亿,显示了上海发展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1.1.4 依托自贸区建设,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十二五”时期,上海依托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努力打造对外文化开放的新优势。上海自贸区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同等国民待遇等为重点,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壮大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主体,提供了重要条件。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修订版比2013年版实现了大幅“瘦身”,由原来的190条调整为139条。负面清单管理的要义并不在于“负面”,而在于国家对同等国民待遇等“正面”义务的承担;其重点不在于“清单”的长短,而在于将非歧视、市场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等作为基本原则;其特色不但要求加强监管,更加强调服务和促进。

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区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等创新管理方式,利用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推动更多的中国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投资、承包和运营海外文化项目,建立横跨境内外的文化服务链、文化价值链、文化产业链。2014年4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开放项目实施细则》,规范管理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外商独资娱乐场所、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等三项文化市场开放政策。上述政策出台以来,推动了上海文化对外开放:韩国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之一CJ集团,在上海自贸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在游戏游艺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微软与百视通共同组建“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家庭娱乐游戏业务,2014年9月,微软的Xbox-One汉化游戏机在中国国内正式发售;2014年5月,索尼与东方明珠设立合资企业,推广PS系列游戏机,并宣布于2015年面向国内市场发售PS4和PS Vita游戏机。在演出经纪方面,2014年10月,美国百老汇知名演艺经纪机构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逐步在中国大陆启动“演艺剧场群”计划,并推动更多中国优秀剧目走向美国市场;香港寰亚集团下属寰亚蒙丽文化传播公司成为自贸区首家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外商独资企业。在娱乐场所方面,日本太田公司正在自贸区筹建游艺机保税展示体验中心。

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是上海自2006年以来在推动文化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的一个典型示范项目。它作为自贸区建设试点任务之一,是推动自贸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截至2014年底,该基地吸引新增入驻企业144家,新增注册资本51.48亿人民币,累计入驻文化企业已达300余家,文化贸易规模超过百亿,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龙头和引擎。基地入驻企业涵盖文化投资、演艺、数字内容、娱乐、影视、动漫游戏、图书出版、印刷、拍卖、贸易、艺术品经营等文化产业各领域,吸引亚洲联创、星空卫视、微软、CJ、灿星、太田游艺、索尼、佳士得拍卖、倪德伦演艺等一批国际文化龙头企业在自贸区注册设立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及分支机构。1.1.5 面临激烈竞争,传统产业亟待升级“十二五”时期,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上海培育文化产业新兴主体的速度和规模都有所加快,但是从更大的范围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都确立了自己的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新等理念和举措,大力培育具有创新活力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兄弟省市,也涌现了你追我赶、新人辈出的局面,中国发达省市的文化产业正在从政府推动的早期形态,经过比较成熟阶段的企业经济,迈向更高阶段的企业家经济。这对上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竞争压力。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期间,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圆桌会议,出席会议的15位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和15位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中,有多位主业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世界级企业领军人物,美国企业家代表包括亚马逊公司的贝索斯、沃尔特·迪士尼公司的鲍勃·伊格尔、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等,中国企业家代表包括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等。而上海文化企业家代表在这一张榜单上的缺位,不仅仅是个别领军企业家的缺失,也是近年来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缺乏具有全国和世界级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家和领军企业集团的一种反映。“十二五”期间,上海传统形态的文化产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它们在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逐步缩小。以上海电影产业为例,上海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发祥之地,拥有品牌、资金、人才、企业经营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故事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但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出产的电影数量明显低于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兄弟省市电影产品的增长势头。2011年,全国故事片产量为558部,上海生产的故事片为23部,占全国8%;到了2014年,全国故事片产量为456部,上海主导生产的电影故事片为11部,仅占全国的2.4%,而同期北京故事片产量占全国50%以上。上海故事片产量的绝对数量和在全国电影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都在逐步下滑。又比如上海广播电视台努力拓展手机电视、网络视频、IPTV、移动互联网电视等业务,如澎湃网的视听节目制作量不小,但是日均视听节目仅4条,总时长在30分钟以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播社区平台“阿基米德”在内容制作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绝对用户数量非常小,而且本身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没有如方兴未艾的第三方新媒体平台那样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上海传统文化产业的其他环节也亟待加强,比如上海电影发行的主要渠道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上海联合电影院线在2003年成立之后,在全国电影院线市场的占比曾经领先,但是近年来上影发行公司的市场占有比重逐渐下滑,截至2014年,全国注册院线近50条,其中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影、华夏两家国有发行公司与万达等民营发行公司雄踞前列。而起兵于浙江中西部小镇、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横店院线,也与上海展开了激烈竞争,形成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扩张态势。与此同时,上海地区的本地票房排名也在下降,2011年上海地区电影总票房10.91亿元,占全国131亿票房的8.3%,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3位;2014年上海地区电影票房20.4亿元,占全国296.39亿元票房的6.88%,在浙江、江苏等省市之后,位居全国各省市的第5位。从深层次的原因看,与上海缺乏一批优秀的电影产业主体密切相关,“十二五”期间快速崛起的一批影视产业龙头企业,其总部分别位于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如电影上市公司第一股华谊兄弟(300027)、电影上市公司光线传媒(300251)、电视剧上市公司第一股华策影视(300133)、博纳影业、阿里影业、横店集团、乐视影业、小马奔腾等,一批民营电影公司正在成为参与电影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与上海的影视企业形成了激烈竞争,大有群雄并起,不进则退之势。1.2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培育新形业态“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迈向两个100年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迈向全球大国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从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意义上,在国家战略背景下来把握上海的文化产业建设,推动上海成为体现世界文化强国的文化重镇,连接全球文化要素的文化枢纽,面向未来的巨大文创引擎。

上海发展文化产业,是对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伟大担当。中国所要建设的文化强国,包括五大内容:一是增强文化创造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成果;二是壮大文化生产力,在规模、质量、能级上,在全球的文化生产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中占据主导位置;三是提升文化贡献力,与我国区域性发展战略相吻合,构建国家文化地缘战略的空间大布局;四是强化文化辐射力,通过多种路径特别是对外文化贸易,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五是提高文化服务,全面提高文化公共服务的效能,体现文化惠民。这五大内容的一个重要基点,是建立充满创新活力的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发展文化产业,正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充分发挥国际化大都市在科技、金融、教育、人才、交通、国际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创意型、智慧型、生态型、集约型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培育发展新动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这对于上海“十三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上海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应该从两个层面展开:在理念的层面上,要集中倡导创意、创新和创业的行业共识;培育勇于超越、宽容失败、推动创造的行业理念;在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层中,形成赶超先进、建设一流的文化DNA——“勇敢的心”;在业态建设的层面上,要大力建设一个由创新主体、创新领域、创新空间、创新业态等组成的先进文化生产力体系,培育一大批创新型、智慧型、国际化的文化企业和企业家,开发以设计研发作为引领,以产业联动作为拓展、以产城融合作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创新空间,形成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慧服务、激励创业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在全球文化生产的价值链、文化资源的供应链、文化服务的品牌链中占据中高端地位。

上海文化产业在“十三五”要振奋创新活力,关键是培育一大批创新型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和研究表明,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不依赖于土地等资源的投入,而是来自内生于经济体系的技术变革、有着边际报酬递增特征的知识资本和企业家精神。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指出的,理想的企业家“具备鲜明的和较高的道德品质,以及远见卓识和行动能力”, “工于算计而闯劲十足,更重要的是,他们节制有度,守信可靠,精明强干,全力投入事业之中”。在21世纪的产业增长中,企业家精神更具有决定性的主体意义。比如:199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明显快于欧洲和日本,就与美国发达的企业家群体密切相关;又比如: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最早是1996年柏林的一群知识分子在聚会中提出的,针对德国大规模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后,为德国制造业提出的一项对策,但是它大规模的崛起却是在美国,即以用户创新为核心,成为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典型体现。美国创客运动的规模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了欧洲、日本和加拿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家精神,远比欧洲、日本和加拿大更为活跃。根据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理解,企业家经济显然是一种更高级、更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更加成熟阶段的表现。

上海是中国近代产业的摇篮,上海曾经培育出中国近代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产业要保持稳步增长,归根结底是要培育、集聚和壮大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和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具体表现在:企业家具有将资金积累转化为有效投资并形成资本的能力;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是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主渠道;企业家通过对需求的不断试错以创造新的市场,转化潜在需求,由此促进消费增长。让人喜悦的是,近期以来,在上海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有利于创业创新和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正在逐步成熟,企业家精神在文化产业中形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动力作用。以百视通、新文化、盛大、河马、沪江、亮风台、聚力、喜马拉雅FM、蜻蜓FM、宽创国际、第九城市、众人网络、巨人科技、新汇文化娱乐、小蚁科技等为代表,上海的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和企业家正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逐渐壮大,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在上海快速培育和成长。

比如: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2015年产值预计达到346亿元,同比增长18%;累计入驻企业总数550多家,涵盖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网络视听、互联网教育、文化装备、动漫影视等上下游产业领域,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1家,正在成为汇聚优秀文化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高地。2015年,入园企业—中国互联网教育的龙头—“沪江”进行品牌升级,确定了“平台化”和“移动化”两大战略方向和四大战略板块;沪江网创始人、董事长伏彩瑞当选第十八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2015年3月,由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联姻整合而成的新公司阅文集团正式运作,成为目前全球最大、最全的互联网中文原创平台,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文辉获得第十四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盛大游戏在端游、手游、海外三大领域都取得突破。在2015游戏产业年会暨中国“游戏十强”庆典上,盛大游戏同时囊括“十大品牌游戏企业”“十大游戏研发商”“十大海外拓展企业”三大奖项,公司CEO张蓥锋荣获“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称号;喜马拉雅FM作为中国互联网音频服务的龙头企业,目前拥有超过2亿手机用户,通过认证主播信用体系,吸引了大量的自媒体人,其中包括6000多位有声自媒体大咖、350万有声主播、200家媒体和600家品牌入驻喜马拉雅FM。在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和新华网联合主办的2015(第十三届)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上,喜马拉雅FM获得2015年度最佳创业生态奖。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合起来,占有了中国互联网音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1.3 以文化科技融合为特色,推动产业升级“十三五”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关键阶段,上海要依托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创新引领、载体建设、技术集成、整合资源等环节,审时度势,进一步确立上海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重点工程,掌握战略的主动权。环顾世界,以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为三大潮流,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视听表达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生态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科技成果,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深度融合,在全球的文化产业领域内,正在涌现大量的新主体、新空间、新载体、新技术。

中国科学家白春礼指出: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前夜。科技革命有两种驱动:一种是社会需求驱动,一种是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的驱动。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未来有可能在基本科学、网络信息、先进材料和制造、农业和人口健康等六个方面产生第六次革命性的突破。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指出:几乎是每20年,终端的演变会对整个信息业态甚至对整个经济业态产生一次重大转变。

有鉴于此,上海在“十三五”期间的文化产业建设,必须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作为发力点,在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数字报纸、数字博客、数字音乐、电子动漫、移动出版(手机彩铃、铃音、移动游戏等)、网络游戏、互联网在线教育等领域努力拓展新领域和新业态。“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正式启动第二个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以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七大重点产业为牵头,以张江、紫竹、临港、漕河泾等国家级和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基地等为基石,进一步形成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格局,以顶层设计、工作机制为核心,逐渐形成“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基地建设、创新要素”等“点、线、面、体”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研究三维、高清晰采集、摄像、投影以及打印技术,开发国产的三维、高清晰拍摄和快速获取设备,实现1080线及以上的自主知识产权后期处理相同,研究大规模复杂场景实时高效绘制技术、实现大规模高逼真虚拟现实场景的实时制作生成,突出“四屏”(移动屏、电脑屏、电视屏、电影屏)、“两台”(数字媒体舞台和现代设计平台)和“一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网),立足超高清、虚拟现实、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大数据、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五个能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转型的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打造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环上大影视产业集聚带、临港文化科技装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培育文化科技装备产业等一批国家有急需、市场潜力大、上海有基础的新兴产业,实现文化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健康发展。

国内外大量事实说明:先进科技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往往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推动作用,从供给端发力,开发出全新的产业链;二是嵌入作用,从消费端发力,通过终端的改变扩大消费市场。有鉴于此,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多点推进的,即IP的生产周期在缩短(创意端)、跨界整合能力的增强(生产端)、精准的对接消费市场(消费端)。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说:“了解消费者想要什么,并不是消费者的事儿。(消费者)很难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因为对于跟他们想要的东西没有一丝相像的东西,他们连见也没有见过”,换言之,是科技研发撬动了前所未有的潜在市场需求,而不是被动地跟随市场的需求。正因如此,上海在“十三五”期间要发挥上海整体科研力量强大、各个工业门类齐全、国际化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依托通过“提高原创能力”“集成式创新”和基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再度创新”等多种方式,通过复杂的网络参与全球的创新链条,形成自己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的率先优势。近期,上海亮风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公布了HiAR Glasses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原型机。它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基于视觉增强现实的智能眼镜,在国内首次做到光学融合AR、双目显示。它完全不同于与Google Glass相仿的单目智能眼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立体全息成像效果;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代动态密码技术和产品,被评定为“填补国家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小蚁科技登陆淘宝众筹发布最新的智能硬件产品——小蚁智能行车记录仪,采用165°超大广角、星光级夜视,1296P超高清解析度,可在60fps的高帧数下录制1080P全高清视频等。这些最新科技成果的研发,显示了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势头,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发力,推出更多引领潮流、激活市场的重大成果。

上海在“十三五”期间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必然要发挥四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优势,吸引更多海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整合。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英国国家科学与艺术基金会NESTA的研究报告《中国的吸引力状态》指出:所谓吸引力,就是东道国吸收和采纳外国最新技术的能力,它比起其他地方,可以更好地吸收新思想/吸引人才和创造机会。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成长为这样的全球创新吸引力中心,越来越善于吸引和利用全球的知识、人力资源和机会。2015年5月27日,“中国(上海)国际跨媒体技术装备博览会NAB Show,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Shanghai(NAB SHOW GIX)”在上海自贸区拉开序幕。上海与美国国家广播电视业协会(NAB)开始全面合作,对于我国发展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意义深远,双方共同在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发展方面举办高峰论坛和年度展会,参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自贸区)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的“高科技文化装备常态展”,进行常态化的全球高科技文化装备最新信息和技术的发布,共同组建全球高科技文化装备的技术培训中心等。这也是NAB首次在亚洲地区授权开展的全方位合作。它预示着上海将在全球的文化科技创新网络中扮演一个核心枢纽的作用,成为中高端资源集聚、整合与提升的核心。1.4 以创意设计服务为这点,促进跨业融合“十三五”期间,上海要深化落实《国务院有关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4年10号文件),发挥上海作为全球“设计之都”和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优势,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制造业、城市建设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的转型升级服务,为推动和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再创佳绩。

根据上海产业经济进入到“非典型发展、最典型转型”的阶段性特点,上海在“十三五”时期发展文化创意设计,要紧紧围绕“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发挥多方面的贡献力。上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要把握好活动、金融、人才、基地、联盟、产业六大要素,形成全球设计之都的生态系统,推动上海的创意设计业继续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领域。2015年12月,上海市长扬雄在对上海“十三五”规划进行说明时指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制造业比重将力争保持在25%左右,关键是要推动制造业整体升级,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近年来上海的服务经济增长明显,制造业比重逐渐下滑,上海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球创新中心,而创新中心的载体是先进制造业,所以,要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比例,守住制造业占上海GDP总量25%的底线,决不能让上海滑入产业空心化的低谷,这就对上海作为设计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顾全球,设计业本身也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进程不断提升。“设计”(Design)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和生产方式的活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工业设计是从人类总体文明的角度,对相对偏窄的工业文明视角的修正,又是将高效率的工业生产引入社会文化体系的全过程。它的核心成果是创造工业产品系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又让社会文化价值获得更加有效的生产。它在不断地递进和升级中,呈现出五大形态:表1.1 上海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五个阶段和五大形态“十三五”期间,上海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要通过五大形态,渗透到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包括在上海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阶段的发力作用,又有对优势产业如汽车、高端船舶、海洋工程等所赋予的经济、生态和人文价值,还有对都市型产业如时尚产业开发国际化、体验型新领域的贡献。上海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要对大飞机、航天工程、机器人、海洋工程、高端船舶、新能源汽车、3D打印、智能穿戴、软件、分布式光伏、都市时尚产业等,提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大量附加值和品牌内涵,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能级和活力。

上海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要加强对制造业、城市建设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的贡献,首先要加快设计产业自身的创新变革。当前,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品牌设计、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等与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设计创新力已成为决定产品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创意设计自身的创新变革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关注前沿,把握全球趋势、采用目标导向;二是创新思维,注重用户视角、软硬融合、提升效能;三是智慧开发,注重数字设计、虚拟设计、智能设计;四是协同发展,注重绿色设计、节能设计、安全环保;也要注重集成设计、协同设计。“十三五”时期的上海设计,要向现代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就要重新思考事物的本质,并且综合现代大批科技成果,从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美丽城市的高度来综合进行设计。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道路街灯,只是一个钢筋水泥桩的照明工具,占据了道路的大量空间。大型CT医疗设备主要从一件工业产品的角度来设计,不适应重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和体重肥胖者的需求。患者进入幽暗的扫描筒道时,往往陷入一种被幽闭的恐慌之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另一个房间中操作,观察CT数据和患者的情况很不方便。这就要求设计者从人类总体文明的角度,对街灯和医疗设备设计中“见物不见人”的工业文明视角进行修正,同时又将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引入生产和操作的全过程。它的核心成果是创造各类产品系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又是让关怀人的价值观念获得更加有效的表达。

2015年上海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优秀产品就体现了设计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强大力量,显示了全球设计之都的竞争实力。红点奖(Red Dot Award)源自德国,拥有50多年历史,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大奖。产品能否获得红点奖,除了创新设计,还在于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带来良好的体验。2015年各国申报4980个产品,中国企业申报产品656个,而上海设计一路过关斩将,共获得红点大奖9项,创造了历史新高。比如获得红点奖的上海联影uCT510系统,通过精益系统架构和结构设计,采用极简线条、亚克力配材、银白配色锻造轻薄外观,配备“全知全能”数字触控显示屏和IML工艺按键,显示了上海大型医疗设备向智能化、小型化、节能、环保发展的最新趋势,而获得红点奖的上海木马设计“普罗娜智慧路灯”是融合了微基站、多媒体屏、LED照明、太阳能光伏等为一体的智慧型路灯。它兼具通信微基站的功能,可以增强城市无线网络的覆盖能力;它的LED屏搭载了信息交互系统,具备交通卡充值、水电煤查询及缴费功能;它作为城市安全的监控摄像头,还可以成为交通流量的数据采集器,并且成为电动车的充电桩,实现了“位置网+车联网+服务网+道路运输网”的合一,做到了“车、人、路”的智慧相连。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显示了“十三五”时期上海设计对于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会大有可为。图1.3 上海设计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八个重点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亲自考察深圳柴火空间,给了上海诸多的启发和激励。上海要借鉴美国、德国和深圳等地区的经验,汇聚“四条线”:产品线、技术线、人才线、资金线,形成“五大流”:项目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形成打通上下游的创意全产业链:1创意—2设计—3元器件—4PCB板—5检测DEMO—6小批量生产—7检测产品—8营销众筹—9较大批量生产—10销售渠道—11投资,使得创意设计更加紧密地融入实体经济,使得设计产业走向智能化、新能源、联盟化和平台化分享。近年来,上海设计产业立足于系统创新,将智慧照明屏作为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后的第四张屏,设计创造了城市信息物理载体(CPS)——Prona系统,集成LED照明、视频监控、广告、微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功能;未来融入大数据、流量分析以及信息提醒和反馈机制,将使城市的交通网络向更高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又如:上海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把智能穿戴作为发展重点,但是目前这一领域的功能比较碎片化,这就需要上海设计业对传统家电、日用消费品和智能穿戴物进行跨界融合设计,由此将开启巨大的消费和增长空间。1.5 打造新形集聚区,优化空间布局

上海在“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更加科学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物理空间,打造新型载体,优化产业布局。上海是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化大都市,又是一个土地、供水、供电、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资源和能力有限的城市。上海陆域面积中的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已经超过3100平方公里,已经接近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3226平方公里的极限。

有鉴于此,上海文化产业在“十三五”的发展,不可能大规模占用土地,而必须伴随着城市向精明型、紧凑型、生态型、智慧型发展的大方向,进一步优化美化空间,形成“一轴双心”“主线+组团”“花心+花环”“城市更新+园区升级”的大格局,不仅开发市中心的文化产业,也要拓展边缘区,包括近郊区和远郊区,走向大分散、强集聚、多组团、网络化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加强与长三角的协作,形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网络状合作的文化创造活力。

所谓“一轴+双心”, “一轴”沿依托横贯中心城区东西向的城市文化轴线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从西侧的大虹桥,贯串市中心区,一直延伸到浦东,包括张江、迪士尼、外高桥、临港等区域,集中了会展、博览、演艺、媒体等产业,形成绵延上百公里的文化产业带。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将全面建成运作,它包括的国家会展中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一。根据规划,它将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5个以上、中小型专业展会30个以上,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集团5家以上、国内知名会展企业20家以上,总展览面积每年800万平方米以上,净展览面积400万平方米以上。这将使得上海在已经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第一位的会展中心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会展中心城市。上海也将进一步形成隔江相望的“双心”,指浦东花木地区和浦西中心城区,形成隔江相望的两大文化产业集聚中心。

所谓“主线+组团”,是指上海的文化产业依托“两河沿海沿边”的主线:“两河”是利用苏州河、黄浦江两岸沿线的空间改造,打造融都市生活、休闲时尚、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集聚带。“沿海”是适应国家的海洋开发大战略,依托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县等区县的海岸线资源,形成以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设备制造、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文化集聚带。“沿边”则是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