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好人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4:40:16

点击下载

作者:谢湘萍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建立好人缘

如何建立好人缘试读:

前言

人人都渴望精彩的人生,都想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但众所周知,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之中,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靠“自我表演”“一炮而红”的,看别人那些精彩的表演,你可以眼红,可以嫉妒,也可以跃跃欲试……但有一点你必须知道,有着“精彩表演”的人们都是经过一番番的锤炼而实现的,是他们在经历中充分认识了自己,把握了规律,因此才有了“观众”,有了掌声。

很多人野心勃勃,为自己订下了努力的目标,立志要出人头地,有所成就,并且兢兢业业地拼搏。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些人或许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梦想、目标和渴望,反而因为找不到出路而心急、苦闷,抱怨活得太累。在不少人看来,那些成功者是天之骄子,他们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们生来富有、比别人聪明、比别人幸运;而提到失败者,则与之相反,人们会倾向于觉得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受教育程度低、命相不好等,其实不然,最关键的是他们缺少一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人缘。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而要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应懂得如何建立好人缘。

什么叫好人缘?说到底是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好,招别人喜欢,办事顺畅,一路绿灯,平常人们所说的“结人缘”意思便是这样。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地,都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共事。好人缘可以给你创造机遇,好人缘可以延伸你的能力,好人缘更是你用之不尽的资源财富。

人缘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此,要想建立好的人缘,就要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都要送出去些什么、播种些什么、给予些什么。圣保罗有句话说得好:更新你们的思想,你们就能获得新生。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应该如何去播种、去给予,同时更应懂得如何去收获,意在更新你的思想,改变你的生活,开创你的未来!测测你的人缘?

你现在的人缘如何?希望在读这本书前,你先试着测一测,然后通过阅读本书,不妨试试书中讲的一些技巧、原则,实践一段时间后,再测一次,看看到底有没有变化。

请你就下面15个问题如实作答,并按后面的计分标准算总分,再参照评语鉴定,你就可以明白自己是否有个好人缘。

1.假如你应邀参加一次活动、一次比赛或者应邀在聚会上唱歌,你是否:

A  找借口不去参加

B  饶有兴趣地去参加这些活动

C  当场就直率地谢绝了邀请

2.对你来说,下面哪一条是真实的:

A  我喜欢称赞和夸奖我的朋友们

B  我认为诚实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所以我常不得不持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C  我不奉承但也不批评我的朋友

3.你是否发现:

 你只是同那些能够为你分担忧愁和欢乐的朋友相处得很好

 一般说来,你和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相处得比较融洽

 有时候你甚至想与对你漠不关心的人相处下去

4.假如朋友们跟你做恶作剧,你是否:

A  跟他们一起哈哈大笑

B  感到气恼,并且溢于言表

C  可能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也可能恼怒发火,这都取决于恶作剧发生时你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5.假如别人想依赖你,你有什么想法:

A  在某种程度上,我并不在乎,但是我想和我的朋友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独立性

B  很不错,我喜欢让别人依赖,认为我是一个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人

C  我持谨慎的看法,比较倾向于避开可能要我承担的某些责任

6.当你有了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

A  通常感到自己完全能够对付这个问题

B  向你所能依靠的朋友请求帮助

C  只有当问题确实严重时,才找朋友帮忙

7.当你的朋友有困难时,你是否发现:

A  他们马上来找你帮助

B  只有那些和你关系密切的朋友才来找你

C  朋友们打算不来麻烦你了

8.你通常要结交朋友的时候,是不是:

A  通过你已经结识的熟人帮助你

B  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不都能这样去做

C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考虑,甚至可能经历了某些困难之后才交上朋友

9.在以下三种品质中,你认为哪一种是你的朋友应当具备的:

A  使你感到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B  为人可靠,值得信赖

C  对你挺感兴趣

10.下面哪一种情况对你最合适,或者最接近你的实际:

A  我通常让朋友们高兴地大笑

B  我通常让朋友们认真地进行思考

C  只要有你在场,朋友们都感到很舒服

11.你和朋友们过得很愉快,是不是因为:

A  你发现他们很有趣,既爱玩又会玩

B  朋友们都挺喜欢你

C  你认为你不得不这样做

12.当你休假时,你是否:

A  很容易交上新朋友

B  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消磨时间

C  想交朋友,但是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3.当你安排好要会见一位朋友,又感到很疲倦,却不能让朋友知道你的这种处境时,你是否:

A  希望他能谅解你,尽管你没有到朋友那儿去

B  还是尽力去赴约,并且试图让自己过得愉快

C  到朋友那儿去了,并问他如果你早点回家,他有什么想法

14.你和你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

A  一般情况下是几年

B  有共同感兴趣的东西时,也可能待上几年

C  一般都不长,有时是因为迁居他乡

15.一位朋友向你吐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个人问题,你是否:

A  尽自己最大努力不让别人知道

B  根本没想到传给别人听

C  那位朋友刚离开,就马上找别人来议论这个问题

做完上面15题后,请你对照下表进行计分:

假如你得到的总分是36~45分,那么,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你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你很可能在朋友中有一定的威信,他们比较信赖你。一句话,你的人缘很好。

如果你的总分是26~35分,那么你的人缘不怎么好,你和朋友们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于一种起伏波动的状态中,这表明,一方面你确实想让别人喜欢你,想多交些朋友,尽管你自己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别人并不一定喜欢你,朋友们跟你在一起时可能不会感到轻松愉快。不过你只要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言行,虚心听取那些逆耳的忠言,真诚地对待朋友,学会正确地待人接物,你的处境肯定会改观的。

如果你的总分是15~25分,那就有点糟糕,你很可能是个孤僻的人,思想很不活跃、不开朗,喜欢独来独往,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你不会交朋友,更不能武断地说你的人缘很差,其主要原因在于你对社交活动、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感兴趣,不过还是奉劝你投入社会中去,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第一章巧妙建立好的第一印象正像各门学科都有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定理一样,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它的一般性原则和技巧。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巧是无论你处于何时何地都必须要注意的,它们可以帮你在交往中保持主动,抓住机会;提醒你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不要懈怠偷懒;它们启发你在与人相处时如何打破僵局。1 借首因效应赢得“第一次”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和一个人从完全陌生到建立起值得信赖的良好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凡事总得有个第一次,把握好第一次便相当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打开人际关系网,你要迈好第一步。

如果对方能接受与你交谈一次,或者接受你的邀请(做客、赴宴等)或约会,那你们以后的交往一般是没问题的了。如推销员推销商品只要能让对方试用一次,就会提高再次购买的可能性。推销时可以客气地对顾客说:您可以先试用一段时间,不满意的话可以退货。事实上一旦购买下商品,很少有退货的情况。在交际中也是如此,一旦争取到和对方交往的机会,就是为你们以后的相交铺了一条便捷之路。

社会是人际关系的联络网,主要靠沟通来维持。熟人之间要靠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在陌生的环境面前,学会和陌生人沟通,便能使生人变熟人,路人变朋友。当第一次碰到陌生人并与其交往时,学会“没话找话说”,就能打破冷场,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不过,你找的话必须得体,能吸引对方。

  求助于“第三者”:初次和人谈话,你可以谈谈在你的熟人圈中和对方也熟悉之人的情况,如:“听说你是××的同学。”“我和小李是老交情了。”“××以前和你是邻居吗?”几句话就引出了话题。特别是在你的朋友也与对方关系不错时,你们的距离会一下缩短许多。

  找“寒暄”帮忙:寒暄可以调节你和陌生人见面时的气氛,是你们接近、联系的纽带,“今天天气真不错”,“你今天气色真好”等,对方会很快与你交谈下去,不过你得视不同的环境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找共同关心的话题:一般人都会对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感兴趣,与陌生人相谈,可尽量找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引发正题。如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革新、互联网或最新体育赛事、国际形势、社会新闻等。

  睹物生情:与人交往总是在一定场合,有一定的环境,如果实在“无话可说”,最好赶紧“触景生情”,看到别人的着装谈起服装,见到某样餐点谈小吃文化,路过某商店谈该商店服务质量、商品价格等,这样不断转换话题,便能够保证你们的谈话滔滔不绝。

不过,没话找话说虽然能帮助你打破僵局,但也不要无所顾忌地瞎找话题,下述举例,在初次交往时就应注意:

  勿论人非。许多人在与人初次见面时由于一时找不到话题可能会提及双方都认识的第三人,这不失为缩短两人距离的好方法,但千万不要揭他人之短,否则对方会由此推及,以后你在背后揭他的短而对你有所戒备。

  不要自卖自夸。你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自有别人来评价,你不必“毛遂自荐”地把自己的优点成绩“抖落”给初次交往的对方看,这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从而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不要人云亦云。对方说什么,你不要因为想讨好对方而随便附和,否则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缺乏主见、缺乏判断力而对你失去信任。

  巧妙地回答问题。初次交往时,对方可能会提出一些你根本不知道或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你大可不必紧张,也不必立刻脱口而出,你可以一笑以避之,也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绕开它。

  不隐瞒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在一个陌生场合说:我这个人比较害羞,这种场合更是。当你把这一真切的感受说给一个陌生人听时,说不定对方不但不会介意,反而会产生共鸣,很快对你吐露心声。所以,即使在陌生场合也不必拘束,坦率地说出你的感受,总比一言不发地显得拘谨冷漠要好得多。而且由于你的坦诚,说不定还能找到你的“知音”。

  适当地发问。谈话过程中常常会因暂时谈完一个话题而停顿,这时可适当地向对方提些问题,如“你喜欢罗兰的散文吗?”“你现在工作忙不忙?”等,这些关切的询问一般会得到对方热情的回答。

  掌握好结束谈话的时机。结束谈话的最佳时机是双方正谈得兴高采烈之时,而且最好是自己讲完话时,这样会使对方对你产生再次见面交谈的欲望,吊起人家的“胃口”,不过要注意最好谈话已告一段落,否则断然停止,对对方不太礼貌。

有句谚语说得好:“世界上没有陌生的人,只有尚未认识的朋友。”因此,与陌生人交往要有信心,争取到并把握好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一旦第一次交往较为成功的话,以后可以寻找机会多进行接触,这样你们的关系就能进一步发展。2 巧探对方所需,消除戒备心理“知人知面不知心”,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去判断一个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他的音容笑貌来获得主观上的判定。但是一般人的心理活动就很难探测到了,因为你的两只眼睛不带“X”射线,不能透视人们的内心活动,但我们可以从对方外在的表现如神态情绪、动作等推测出其内心的变化来,因此交往中用心学会仔细观察、推断,有意识地“试探”对方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你在交际中把握主动。

如果公司的上司、前辈请你去喝酒,你可能会乐不可支,“不吃白不吃”“反正也是公司的钱”“反正他们的腰包比我鼓”,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你应该仔细地考虑、分析上司前辈们为什么要取悦下属。

别认为这样的交际完全只是一次私人之间的交际,极少有这样的交往,完全出于个人间情义而毫无意图。常言道:无功不受禄。你如果吃了上司请的酒饭,你就应考虑该为他做点什么了,试探试探对方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

交际,从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是很重要的。在和对方多次交往中,你要逐渐积累对方的性格特点、对方各方面的情况。在与其交往中,就能时刻考虑到对方的具体情况,为对方效力,这样就能建立起他对你的信赖。“听说你很爱踢足球,我们下午去踢一场怎么样?”“你是否还有别的要说的呢?”“最近是不是很忙?我能不能帮得上你?”

不论在商界,还是非商界,人们往往只考虑到自己,而不去考虑对方的情况。只顾自己乱提要求,长此以往是没有人愿意跟你打交道的。

交往中要用心学会仔细观察、推断,有意识地“试探”对方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你在交际活动中把握主动。3 寒暄的艺术

有一次,我跟几位朋友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工业成果展览,由于去得比较迟,展览馆内已经人满为患了。展览馆门口一位看门的中年工作人员已经禁止参观者进入了。看着一批批兴致勃勃的外地游客由于和我们同样的原因而被拒之门外、悻悻而归的情景,我和我的朋友也动了返回的念头。最后,小王(我的朋友之一)说让他去试试。只见他远远地走过去,微笑着给那工作人员递了根烟,又聊了几句,不一会儿他向我们招手示意叫我们过去,很快,我们就进去参观了。

事后,我们都觉得很奇怪,急忙追问小王到底使了什么高招让那工作人员一反常态而允许我们进去的,小王却淡淡地一笑,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过去跟他说:‘师傅,你这工作是不是挺辛苦。整天就站在这门口,应该挺累的吧。你喜欢什么口味的香烟?’他问我为什么去得那么迟,于是我说我们在路上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想不到他接着马上就说:‘你们进去吧!’就这么简单!”

看着小王那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想起了小王不错的人缘和他接近陌生人并很快建立有效沟通的一个高招——寒暄。确实,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些问候语,或是几句赞美词,在许多场合下都能够迅速打开局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寒暄,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暄取“日”字旁,表示和太阳有关,是“温暖”的意思。寒暄原指两人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在古代,它被作为一种两人见面时比较正规的开场白而固定下来,晚辈见了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不多多寒暄上几句会被视为大不敬,是犯了大错误。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寒暄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调节人际关系的“黏合剂”。

在日本话里,表示寒暄的词是“挨拶”。“挨拶”的“挨”字的意思是“开”“打开”的意思;而“拶”字是“逼近”“靠近”的意思,“挨拶”就是“敞开心扉接近对方”。而且“挨”也有“逼近”,“拶”也有“敞开”之意。“挨”字的原意是“推”,而“拶”字有“推回去”的含义,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寒暄时一定要回礼。可见,寒暄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日本人早上相遇时互相礼貌地问候:“早上好!”“您早!”一个人新到一个工作岗位时也常常会向他的同事说声:“以后请多关照!”

这样看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寒暄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礼仪的基础,它是心与心相连的黏合剂。这道理很简单,寒暄让人感到亲切,能够很快地赢得别人好感,产生一种亲和力;寒暄是让人坦率地、光明正大地打开心灵窗口的第一步,它是建立良好人缘的开始。

其实,寒暄并不仅仅是“早上好!”“您好!”“近来好吗?”等简单的问候,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试举几例:(1)夸赞的方式。当我们见到我们熟识的同事、同学或朋友时,我们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夸他几句,这样能立即获得好感。如,“小王,你今天好精神,有什么好事呀,说来给我听听。”“老马,你这套西服真帅!”“李小姐,你今天这条裙子真合身。”“小胖,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是不是要去相亲哪!”等等,这些看似随便调侃式的寒暄,让人毫无客套之感,别人听了会很愉快。这样会立刻营造一个融洽的谈话氛围,使话题很快进展下去。(2)招呼、点头的方式。如果我们在去上班或上课途中,时间比较紧而碰到认识的领导、同事、同学或朋友时,简单招呼一下,叫一下别人的名字或微笑着向他(她)点一下头也是很好的方式。如“嗨,×××(别人的名字)”“王师傅……”“何经理……”都会让人觉得你亲切并有礼貌,觉得你与他们的关系是融洽的。相反,如果见了亲朋好友不吭一声,视若无睹,会让人觉得你不正常,有问题,觉得你跟陌生人没什么两样。如果对方是你的老板、同事,则会觉得你傲慢,架子大,难接近,无意中在你们之间加了一层隔膜,拉大了你们之间的距离。(3)询问的方式。有时候,我们遇到认识的朋友时,我们可以根据他(她)当时的神情、着装、情绪状态揣测一下对方的行为动向,并抱着关切的态度询问一下,如:“小顾,这么急匆匆的,有什么急事吗?”“××,你今天脸色不是很好,生病了吗?要不要陪你去看看医生?”“哟,××,今儿个怎么这么高兴,有啥喜事呢?”这样关切地询问,比起简单的招呼、问候或点头显得更关注别人的行动,让人觉得你在关心他(她),是个友好、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如果从询问中你果然问出了人家的难处,你就可以进一步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这样一来,你们的交往就会更进一步了。

(4)“开场”的方式。也许这才是寒暄最初的用处,当我们要和别人商谈某事时,或参加一个非正式会议时遇上其他公司的董事、经理,或是和异性初次约会时,为了避免初次见面时的陌生感而不知如何开口,或缓解正式场合的紧张气氛,我们都可以先谈些与正事无关的彼此熟知的话题,如天气、社会风气等,如:“今天天气变化真快,昨天还挺凉爽的,今天怎么就跟三伏天似的了?”“今天路上的车太挤了!”“听说×××当选了××部长了。”

这种话题能很快得到回应,可以使对方暂时忘却正式场合会面时的一些约束感,轻松活泼地和你交谈下去。不过,这种无关正事的聊天也不宜过长,否则真会“喧宾夺主”,误了正事。

上面这些寒暄方式是最基本的。除了这些,也可以凭自己的经验,根据不同的环境想出一些寒暄的方式,借以达到接近对方、融洽关系的目的。同时要指出的是,任何的方式都不要死板照用,聪明的人肯定知道在哪种场合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或者在同一场合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寒暄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恰到好处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也要花点儿功夫。寒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积极、主动、爽朗地向人寒暄。记住,不论对任何人,都得做到这一点,而且最好附之以和善的微笑。这样才会立即赢得人家的好感并很快得到回礼或回应。不要等别人都快从身边过去了才匆匆地应付上几句,这会让别人觉得有点儿突然和尴尬,在彼此能看清对方时就要立即露出笑脸点头示意或寒暄上几句,并且声音要足够大,要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你是在向他问候致意,不要让人误认为你是在自言自语,声音要热情、恳切,不要生硬得让人听了不自然。(2)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特别熟识的亲属或朋友,也要大大方方地问好,或关切地询问对方最近的学习、工作情况。对于附近的邻居,也要天天问好:“你好!”“你早!”短短几个字却能使你们之间的感情纽带更为结实牢固。

另外,谈谈天气冷暖变化也是友人间常用的寒暄方式。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新职员,那你在寒暄上更应该积极主动些,应该比别人先说:“你好!”“早上好!”这种亲切而友好的寒暄,会使别人很快接受你,很快使你和周围的事物熟悉起来。遇到上级,单单寒暄可能就不够了,最好还行个礼。在办公场所有客人在而你要先离开时,最好向对方致意。对同事可说:“请多多关照!”并轻轻点一下头。在食堂和同事同学一起用餐,你先走时应说声:“你们慢吃,我先走了。”(3)注意寒暄时的表情和姿势。寒暄时最好配以笑脸,对久别重逢的好友可上前握手、拥抱,要和对方的目光接触。如果行礼时,一定要挺直上身,以优美的姿势使你的寒暄更有效果,如果颔首猫腰或耷拉着脑袋眼睛斜视,都不会给人以真诚恳切的好印象,使你的寒暄韵味顿减。记住:做什么动作都要精力充沛,让人觉得你有生气,不要养成不良的习惯。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可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对于经常接触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反正“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非得每次见面都打个招呼、问声好,惹许多麻烦呢?其实不然,越是亲近的人越要注意礼节,为什么你不会无缘无故地跟陌生人招呼问好而要跟好友、同学、亲人、同事寒暄问候呢?就是因为陌生人跟熟人毕竟不一样,如果对和你认识的人在路上碰到连声招呼都不打的话,久而久之,会使他人跟你拉开距离,真的跟陌生人没有什么两样了。4 初入职场的社交原理

我曾经在一些公共场合听到下面的牢骚:“办公室里都是些老古董,说话一点都不投机!”“别人看我总是怪怪的,我真不想跟他们说话。”“以前我在学校跟人关系挺好,现在在这个单位人际关系怎么就这么麻烦了。”

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新的组织,特别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的青年,刚开始的时候在人际关系方面常常会出现困扰。

在学生时代,很少与社会接触。同时,在学生时代虽然也有合不来的同学,但只要与合得来的同学交往就可以了。可是,一旦出了校园到社会做事,对于一些合不来的人,交往与否就由不得你了。

由于这个原因,刚进入公司时,新人就免不了爱把学生时代的观念带进来,尽量避免与自己兴趣不同、印象不良的人做朋友。有的人只跟同时进公司且谈得来的人做朋友,或是只和年轻的同事交谈。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本人没有什么坏念头,也会使对方误会的,说不定旁人还会认为你看不起与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使得大家对你产生不满。

只要是人,都会有善恶之分。但是在办公室里交朋友却不可如此任性,最好是一视同仁地与他们打交道。

很多人换工作的理由是:在以前的公司里,人际关系没有做好。为了使工作能顺利地进行,注意人际关系是好现象,但是办事总是考虑人际关系的话,做起事情来往往会本末倒置。

举个例子,当看到比你年长的人将要犯错误时,你会认为:自己是后生晚辈,如果向他提出忠告,岂不破坏了彼此的关系了吗?因而不敢开口。发生这种情形时,当然措辞上会比较困难些,但是,即使对方是长辈或是比你年长的上司,你也可以不必考虑那么多,应给予他们适时的忠告才是对的。尤其是他的错误会造成公司重大的损失时,虽然明知道会得罪对方,但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还是要勇敢地说出来,就像唐朝时的魏征一样,几次都冒着砍头的危险去劝谏唐太宗,因为他是从唐朝的政局稳定出发,从百姓的安定出发,所以最终还是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世界上没有哪一对夫妇是从不吵架的;在办公室里如果敢说实话,我想对于你的人际关系或工作上都是会有好处的。

同事之间要能同甘共苦。“今天如果不加班的话,工作无论如何干不完了!”假如有一位同事一边看表,一边叹气地说时,你可以这样说:“唉,真是够辛苦的啦,要不要我来帮你忙啊?”若能这么对他说的话,那位加班的同事内心会多么感激啊!今天你帮了他的忙,明天也许就倒过来,变成他帮你忙了,这种互帮互助在工作上是经常发生的。

此外,不要在别人背后蜚短流长,喜欢谈论别人是非的人,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被批评的对象。慢慢地,大家都会对他敬而远之。

有些人也很喜欢捕风捉影地说些他人的谣言,例如他一听到些琐碎的、无关痛痒的话,就会一传再传,慢慢地添油加醋使整个事件严重起来,或许这个谣言传到当事者耳中,就成了天大的笑话,这么一来,人际关系当然会出现一条很深的裂痕了。

如果从他人口中听到闲言闲语,绝不可随便附和他;应该不加一句评论,让这些话从左耳进右耳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你已经拥有一个成熟的个性了。5 借工作之便建立好人缘

社会可以说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每个人都会处在一定的组织中,对于小的组织,如一个小社团、小居委会、协会等来说,组织内部结构也不是很复杂,但对于一个大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来说,组织结构就不是一般人都了解的。在组织中怎样处于有利的职位?哪些职业最有利?不同的职业怎样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利用工作之便来获得。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职位愈高愈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组织中,有些职位虽然级别不高,薪水不多,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拥有这些职位,就能有效扩展你的人际关系。

  总务部门——提到总务部门,大家也许会眉头一皱,因为,在某些公司和组织里,总务主管常被视为眼中钉。然而这个职位却是地地道道的权力中枢,在总务部门中,有许多事是可以由私人好恶来决定的。例如,在办公室的分配时,可以决定将最佳的位置保留给谁,或考虑把停车场的前排位置分配给谁。

  宣传部门——没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新闻杂志上,即使是公司的刊物也是一样。身为宣传部门且公司刊物总编辑的你,一定会发现有许多同事经常来找你,表面上那些找你的人似乎都别无所求,并不是要求你替他们拍照,或要求你在报上登几则他们在旅游中的见闻趣事,或者报道他们新近所得到的嘉奖与荣誉。但不妨由你提起,慢慢诱导他们,他们马上会高举双手表示赞成,所以,公司内的刊物,就是让同事们欢心的最佳工具。

一般人都会想:宣传部门的任务就是广告宣传。其实,一个单位除了广告之外还包括更复杂的工作。如果你能适当地处理这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你就可以一一满足同事们的愿望。

另外,宣传部门有时受业务部之委托,必须制作幻灯片和影片。有时受营销部委托,必须制作市场分析表及坐标图,同时,无论人事部、技术部、制造部,都可能会提出相似的委托申请。假如你适时地应付他们的需要,发挥专家的手段,同事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你,攀附在你的周围。

  供应部门——供应部门可以说是与人接触最广泛的部门。到这儿来推销各种产品的业务,几乎川流不息,供应部门的会客室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谈话:“×经理,久仰大名!我叫×××,敝公司开发了一种能够快速便捷保存文件的新机器,给档案保存带来很大方便,所以……”

×经理如果是一位能干的供应部门经理的话,他一定会对同事们的需求、申请的消费品、公用设施、重要的原材料等供应加以留意。这样,他在公司内的名望一定会大大提高。

同事们无意间透露出的意愿,如果他都牢记在心,就可以设法帮助他们达成。例如,他如果得知总务部门经理偏爱咖啡色,因此,他在铺设经理室的地毯时,就特别为他选择咖啡色的色调;他经常在办公室巡回察看,如果发现沙发的弹簧微凸出来,他就会在有关人员尚未提出申请前,主动为他们换新的。

所以,在供应部门工作的话,只要服务热忱并且思虑周密,便很容易受到同事们的支持,这对晋升十分有利。

  人事部门——身为人事部门的人可行使多种权力,如核定员工的薪资,有了新设的职位或空缺的职位时,由他安排派任,查复薪水的调升、医疗保险等。

如果人事部门受命施行不利于员工的政策会遭到众人的怨恨;如果人事经理过于体谅员工而使公司蒙受损失时,也会被领导阶层视为异端。不管怎样,他是属于公司的权力中枢之一,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劳务方面的工作,也是人事部门重要的职务之一。他必须和工会的人员交涉,或代表公司方面去权衡事宜,缔结新的协议。借着处理这些事件,人事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在同事间的声望会渐渐提高。此外,他们还要和会计部门酌商开支问题,并促使业务部门配合其行动。

  网络部门——假如你被派到网络部门,你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一个最不利的职位,是一个晋升无望的职位,是你没落的起点,那你就错了。

如果网络部门人手不足,而各单位请求处理的程式接二连三蜂拥而至,工作进度明显地呈现了停滞状态。而请求处理的工作薪资的计算、行销数字的数字化、制品的分析、各种工业统计的程式化等,都是刻不容缓的。网络部门的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各单位的人满意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解除工作停滞的瓶颈,增加程式人员。想获得上级批准,增加人员,也许要费一番周折,但只要充分发挥行政能力,掌握住上司的心思,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只要公司批准你增加人手,你就可以顺利进行你的工作,从前对你不满的同事,会开始对你另眼相看,或对你产生好感。总之,这是一个工作内容无法估计的职位,所以比起别的单位主管,你所获得的评价也许差了一点,但是你千万不要气馁。这也是一个能够掌握实权的中枢,处理得当的话,能够获得同事们的许多回报。6 放低姿态,效仿他人

不论什么人,刚刚开始从事交际活动的时候,对交际方法、交际手段当然毫无经验,因此要懂得借鉴。

古时候,学者或艺人在学习时,他们的前辈、师傅很少有直接传授知识、技艺的,而是要求学生、徒弟们在旁边看、听,效仿前辈或师傅的做法,把他的知识、技艺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并不是说这些前辈、师傅是狂妄自大,摆架子,不肯轻易泄露知识或技艺,而是他们深深懂得:知识和技艺只有自己花工夫去模仿、去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比如你初次参加一个舞会,不知道如何去邀请人跳舞,不知如何应对别人的邀请,那就请少安毋躁。《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走错一步,招来笑话,她“留心”“在意”的就是看别人的做法,听听、看看别人是怎么说话的,怎么待客的。我们也可以像林黛玉那样,效仿他人的做法,才不致出错。如果没把握,最好别去做,多学一段时间。

虽然模仿工作或交际技术很重要,但盲目地效仿和自己性格、兴趣完全不同的人的处世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首先要“解剖”一下自己,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人,然后再选择拜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为师。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自己是属于直率性格的人,就要选性格热情直爽、外向的人;如果自己属于沉着静默性格的人,那你最好选性格稳重内向的人。

商业界中那些久经风霜、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他们拥有长期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如果你找到一个既能干又与你性格相近的上司,你可以学习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处世技能。对于他们一些失败的经验、教训,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必须以此为鉴,以免在同样的情况下重蹈覆辙。7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注意自己的外表和修饰,对一个人的自信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令人在种种情况下都感到快乐。时常看到车站、街头,浓妆艳抹的女士小姐们从小挎包里拿出化妆盒或一枚精致的小镜子来“对镜贴花黄”。在我们的印象中,照镜子似乎是女人的专利。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就错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镜子,而且最好是像女士们那样随身携带一枚(男士尤其注意),因为“生活从镜子里走来”。

有个朋友在一家服装公司搞公关。他说:“我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照镜子,看看今天气色好不好,胡子是不是需要修理,头发是不是太长了。然后是整理服饰,系好领带,还得看看领带、衬衣和西服颜色是否相配,我每天至少花20分钟,我觉得这项工作比吃早餐还重要。”

也许,这是他的职业需要,公关形象是他的必修课。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修饰打扮又何尝不重要呢?试想: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无精打采的餐厅服务小姐走到你面前请你点菜时,你还有好胃口吗?如果一个胡须满面、衣领不整的商店营业员站在柜台前时,你还有好心情吗?

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论调:“难道工作也需要注意打扮吗?”“为什么要在打扮上花那么多时间?”“爱打扮的家伙还能干好工作吗?”

他们认为打扮不打扮是个人的爱好习惯,跟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事实却是:这种想法错了。一个身处社会中的人,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你想从社会中得到你所需要的,就必须向社会有所付出。你希望看到别人都衣衫整洁,难道你就宽容自己随随便便吗?不注意自己形象的人是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说得再广一点,这样的人同样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正是因为工作,正是因为要和别人打交道,形象才显得格外重要。只要你站到他人的立场去想想,你也许会明白这个道理。其实,适当地梳妆打扮以保持你的良好形象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因为你的形象让别人愉快。

当然,打扮并不是要求交际中的每一个人都去追求名牌时装,追求流行时尚。在打扮方面,“得体适当”四个字最为重要。女性不必打扮得珠光宝气,满眼金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不必浓妆艳抹得像个戏台上的花旦;男性更不要打扮得过分“妖娆”,一个花花公子式的男子会让人感到十分讨厌。我们讲的得体适当打扮的第一要义就是整洁干净、优雅大方。当然不同的年龄群有完全不同的色调和款式,还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搭配。

得体的修饰打扮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志趣爱好乃至胜任工作的大事。感觉良好的装束可以有效地推动工作的进展,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无疑会受到鄙视。这样的人如果出现在交际场合中,注定是不受欢迎的。

在这里简要谈谈仪容修饰的重点内容:头部与面部。这是仪容修饰的“大环境”。

  “从头做起”。头发是每个人的“制高点”,也是比较“引人注目”的地方。因此,理所当然地从头发做起。

对头发的基本要求是干净整洁、朴素典雅、长短适宜、简单大方。要干净整洁就得勤洗、勤“修理”。如果要参加重要的商务活动或社交活动,最好去找理发师修剪一下。要使头发整齐,就要让每根头发都“服服帖帖”地“按部就班”。

长短适宜,对不同场合有不同要求。商业人士,头发宜短不宜长,以保持商务场合的庄重严肃。对男士而言,头发最佳长度应为6cm~8cm,而女士最好不要超过肩部,对长发“情有独钟”的女性在工作场合最好将长发盘起。短发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留给人一个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印象,符合现代商务工作快节奏的特点。

  给别人一个好“面子”。面部是最易被人注意的部位。有句英国谚语说:当你和别人打交道时,他注意你的面部很正常,可他要是打量你身体上的其他部位,那就有些不正常了。

面部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洁。要保持面部干净,就得勤洗脸,不是每天早起之后随便擦一把“例行公事”就完了。下班经过马路回来,出了汗之后,都得“补课”再洗一下。洗脸还要做到“面面俱到”:脖颈、耳根、眼角等处都不可疏忽,“蜻蜓点水”式的方法是不行的。

对于男士,如果不是想充当艺术家或嬉皮士的话,最好养成天天剃须的习惯。一个人胡子拉碴的,不但有碍面部清洁,而且让人看了感觉精神不振似的。

  保养好你的“第二张名片”。商界人士的手有“第二张名片”之说,一双“多年未修”、脏兮兮的手,会让人“望而生畏”。对于双手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勤洗:不光是小时候被教过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干活办事弄脏了手也要找就近的水龙头清洗干净。(2)精心保养“照料”:不要让你的手长疮、发皴、皲裂着。(3)不要留长指甲。(4)在工作场合不宜用彩色指甲油,在社交场合倒是可以的。

出席冠盖云集的场合,最怕就是穿错衣服出尽洋相,如果能融入场合,自信与魅力便能自然挥洒开来。所以大部分人只要看到别人和自己穿得差不多,就会安心地松一口气,开始握手寒暄,谈笑风生。一般而言,普遍适用的法则是“宁可过于隆重,也不要流于随便”,衣冠楚楚不仅是尊重自己的表征,更表示了对交际对手的重视。8 改掉惹人烦的“小毛病”

日常生活中,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某种平时不注意而养成的陋习。“习惯成自然”,你的言谈举止往往受习惯思维、习惯动作所支配。在交际场合中,即便是诸如打喷嚏、伸懒腰这样的习惯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有些小毛病,例如和人谈话时打哈欠、搔头皮等可能并没有引起自己注意,但别人已经很反感了。有些陋习可能已被自己察觉,但改了一段时间后又频频复发。无论怎么样,对这些交际中的“违规”行为必须下决心改掉。如果任其发展,势必“腐蚀”你已有的人际关系,破坏你与他人的交往。常言道:小病不治,大病难医。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个陋习积累起来,你的人际关系将会遭到极大的损失。

微不足道的习惯举止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修养。交往中的陋习就像白玉的斑点一样,损坏了白玉的光洁美丽。下面是与人交往中必须改掉的“臭毛病”:

一、必须改掉的不雅的“身体语言”:人的举手投足、姿势、体态常常是一个人知识、阅历、修养的综合产物,它像一个多棱镜一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多方面的素质,这些仪态举止被许多人称为人的“第二语言”。有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的实际效果,有约80%的部分是由人的举止、动作、姿势、体态等决定的,只有约20%的部分由语言决定。所以体态这方面,在交际场合中常常由不得自己“做主”。

  坐姿:(1)基本要求:文雅、得体、端正、大方。(2)注意点:

△两眼目视对方,上身坐正挺直,不要佝偻前倾,眼睛不要东张西望。

△不要将手垫在屁股下,夹在大腿间或摆弄鞋袜、搔痒。

△女士坐在他人对面时务必要双腿并拢,双腿可叠放、平行放、前后放、交叉放、垂直放等。男士双腿可分开稍许,但也不要“开裂”过大。

△坐定后,双腿不要东伸西张,或抖动不止。

△他人面前最好别架“二郎腿”,双手抱膝,乱摇乱晃。

△面对异性,注意不要手托腮帮,做“若有所思”状。

  走姿:(1)基本要求:稳重、文雅、潇洒。(2)注意点:

△走路时不宜东张西望,上身要挺直,不要走成“八字步”。

△行走时不要响声过大。

△走路时不要过分散漫、连蹦带跳、拖泥带水。

△不要在人行道、走廊、楼梯等人较多且空间有限的地方抢行。

  立姿:(1)基本要求:身正腰直、挺胸收腹,双手交叉于身前,双肩平直、双眼平视,头部端正。(2)注意点:

△站立时不要歪头、凹胸、凸腹、斜肩、撅臀、弓背。

△站立时双腿不要分开过大。

△站立时双腿要安稳、立直,不要乱蹬乱踩乱踢或搔痒、够东西等等。

  手势:(1)基本要求:规范使用,宜少用不宜多用,注意地区差别。(2)注意点:

△不要无节制地滥用、乱用手势。

△不论是站是坐,在熟人面前,不宜将双手插入衣兜。

△说话时不要对着别人指指点点。

△与人交谈时不要摆弄自己的手,挖指甲或掰得“嘎嘎”作响,都是不好的。

要管好自己的手还应注意:

△不要在社交场合搔头皮。如果有头皮屑的人,那“雪花纷飞”的场景,谁见了都会感到不快。

△不要在宴会席上随便剔牙。

在饮茶、吃东西、听人讲话时不要随便掏耳挖鼻,即使想“洗耳”恭听,也要看时候看场合。

二、要克制的声响:在社交场合不宜随便发出各种异响,否则会破坏交往时的良好氛围。万一暂时“失控”,最好立即向对方道歉,不要躲闪回避。

  进食时不要狼吞虎咽,弄得“呱咂呱咂”响,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但在别人耳里却是难受。

  打哈欠时不宜声响过大。跟人交往时若别人常看到你张口打哈欠的样子,肯定不愿跟你继续交谈下去了。

  咳嗽、打喷嚏更要讲究礼貌。不要在公众场合或与人交谈时对着别人面前突然来个大喷嚏,不但有可能“一鸣惊人”,而且不卫生,对他人也很不礼貌。应用手帕或手巾掩住口鼻,侧到一边去打。

  吸、擤鼻涕时应尽量避免发出刺耳的声音。

  吃饱了打饱嗝时,那声音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有时会连续“嗝嗝”个不停,最好暂时避开。

  想吐痰、清嗓子时,最好别当着别人的面去做。

  体内排气声:说难听一点,就是放屁。不过这是一种人皆有之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在公众场合或社交场合一时“失控”,实在失礼。不但会破坏当下的气氛,而且如果异臭难当,会叫人感觉很不舒服,因此要学会控制,在有预感时瞬间多深呼吸几次便可以阻止或减轻排放程度。9 察言观色,见微知著

许多人都知道: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推断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侦察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其实,在许多社交场合是否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对一个人交际的成败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伟大的人物或领袖都具备观察入微、注意细节的能力,无论断事、察人,他们都能作出超乎寻常的判断,正是从这些技能中显示了他们的不平凡。林肯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从多方面观察;要想多方面观察一个人,必须先从日常细微处下手。”俗话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交际场合中,要时时注意他人的动向。

墨西哥前总统奥布雷贡就是个观察细致而深刻的领袖。他没有做总统前是一个军人,当他第一次会见当时墨西哥第一军事首领加伦沙后,有人让他谈对加伦沙的看法。他说:“我不能对他的所有方面都作出我的评价,因为我对他的事情知道得不多,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观察谈谈他的才能。我觉得他在小事方面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在大事上却显得小气,并且有些武断。”那个问话的人问他得出此结论的根据是什么,奥布雷贡说道:“我多半是根据一些琐事推断的,比如那天晚上我和他谈话时,他几次三番地停下来到外边去看他的马是否被照料好,尽管他知道有一个专人照管着他的马。如果他是个办事专心的人,就不会为外界的这些小事分心。还有不少小事能看出他对琐事过于关心,这样的人不善于统筹全局。”

奥布雷贡的这些推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多启发。他们善于从别人行为的“蛛丝马迹”中找出这个人在想什么,他现在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他关注什么、忽略什么,他喜怒哀乐为什么、一笑一颦为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用心去揣测、琢磨。如果我们能像高明的心理医生那样揣摩出对方细微心理的动向,我们就能够适时地作出反应,妥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在与人交际中会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不同的“行为语言”。有的人着急时总是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碰到棘手问题时总会找个清静场所踱来踱去。据说有个人恼怒动气时就张口打哈欠,别人一见到他打哈欠,便大笑,知道他生气了;又有个人碰到烦闷的事情,便把手插在口袋里。所以,和这些人打交道,就得需要“特殊处理”。碰到上面那个人打哈欠,你却关切地问他:“你困了?好好休息一下吧。”这势必会“火上浇油”。对那个遇闷事手插口袋的人,在他把手放在口袋里时不要再去跟他开玩笑,否则只会自讨没趣。对于这些特殊现象,要像学英语的“不规则动词”一样,得特别留意。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与人相处时要关注对方的眼神、眼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为心声,能够表达、传递丰富的信息。当你和对方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迎合对方的视线。如果东张西望,势必让人无法跟你谈下去。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威严的眼神有时会被比喻成锋利的尖刀,而温柔、多情的目光会给人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

当你和对方打招呼或问好时,也要注意向对方投以友好的目光。不过,如果与人对视时间过长,会让双方都感到不自在。据社会学家提示:与人交往时,双方对视时间以控制在5秒内为宜,或以5秒为间隔,中间不时地停歇一下。

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学会用眼睛“说话”是一个交际的高招。下面的一些提醒也许能帮你有效利用你的眼神:

  有话要跟对方讲时,可以用眼神注视对方。

  不明白对方讲话的含义时,也可以采用眼神示意的方法。

  对于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避开对方的眼神。

  有多人跟你讲话时,应尽可能地与在场的人交换一下目光,不要停留在某个人身上不放。

  听对方讲话,注视对方时,目光应适当松散些,不要长时间地盯着某一点不放。否则,你自以为聚精会神的目光,在对方眼里可能觉得你是在发呆,在想别的事。

  不要斜着眼睛看人或眯着眼睛看人,也不要时不时瞟人家一眼,这种眼神,带有鄙视、藐视、轻蔑的意味。

  不要“激光扫描”式地打量别人,这会让人有挑剔、不信赖之感。

  不要随便对着人眨眼或乱动眼珠,在一般场合会让人产生歧义,在商业场合则有失庄重。

  单独和异性朋友相处时,更要忌用含有调戏之意的眼神,如眉来眼去、挤眉弄眼等。

  在一般场合,不要轻易对人“横眉冷对”。10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中国有句谚语说:“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道理很明白,就是说办什么事都得注意场合、分清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用哲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像没头苍蝇那样乱撞乱碰的话,结果不是拜佛进了吕祖庙——找错了门路,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到头来吃亏的可能还是自己。

建立人际关系也一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社交礼仪。在办公室有办公室的礼仪、工作制度;接待客人有接待的礼仪;会餐、送礼、探亲、嫁娶等等不同的情况都有许多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你牛头不对马嘴,一见面就跟别人说再见,送葬时来个“恭贺新禧”,则会犯下大错误,闹出笑话,更别谈跟别人搞好关系了。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清对象,不能长幼不分、等级不分。如果你对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一见面就随便地嚷道:“哟,小子,今天怎么穿这么帅呢。”尽管也是夸赞式地跟他寒暄,但那称呼听了只会让对方感觉刺耳。

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因为社交场合总是千变万化,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特别是在性格上面,根据不同的角度可分出众多类别、层次来。所以,尤其要学会以下几点:

  抓住对方的性格特征:现实生活中,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志趣或者没有猜准对方心意而无意间引起对方反感甚至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对一个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人,你却慢条斯理,沿着羊肠小道跟他“绕圈”,只会让他不耐烦甚至躁动发火;对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你也采用优柔寡断的态度与他交涉,常常会因为表达含糊、词义暧昧而使交易告吹。如果你的上司是个呆板而不懂幽默的人,你最好不要对他开玩笑。

对一些爱露“锋芒”的人,你若任他们肆意妄为,你们的交际可能会由于你们之间产生相互警惕以致嫉妒而失败。对一些“假正经”(心里想的跟嘴里说的相反),你若真跟他们“正经”,那你可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错估对方的性格特征,会使交易受到阻碍。处理这方面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采取与对方性格特征相反的态度。不过这也只是个基本点,要参考着用。如果对一个生性懦弱的人采取强硬的态度,当然会遭到对方的反感。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把握住对方的性格,必将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所以与人交往相处时要务必留意。

  要谨言慎行:针对不同的对象,语言的使用要很有分寸,要运用得贴切,恰到好处。对自己的言谈举止,也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是在上下关系界限分明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在路上碰到长辈,最好你先停下来向他问候请安,等他走开时你才能离开。如果是在公司里,走廊上遇见了上司,就应在上司面前稍留片刻行个礼,问声好。但如果是在楼道上碰到了上司,最好在离两三个台阶的地方停下行礼,待他走后你再继续走自己的路。

不要忽视这些小事情,只有把这些细微琐碎的事情做好了,你才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如果一位师长跟你谈话你却一动不动地四平八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这是冒失的行为,必须加以改正。

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对策的关键在于语言的应用。对一位大学校长说话如果用对朋友或同事的语言语调,简直是不成体统。对于一些高层人士,他们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不按这些去区别对待,交涉就必然会失败。“×校长,我们系主任叫你到我们系的元旦晚会上去玩玩。”这话说得不像话,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学校长,使用“叫”、“你”、“玩玩”等词未免太随便了,所以应该这样说:“×校长,我们系主任请您参加我们系的元旦晚会。”这样会得到对方的礼貌答复。韩国谚语说:“说出去的语言美丽,则回来的语言必定也美丽。”

另外,如果回答上司或上级的问题,尽量不要用“哦”“嗯”“唉”“哈”等比较随便含糊的词,应该清清楚楚地、干脆利落地回答:“是!”不能说这样的粗鲁话:“咱们处长的扇子这么破烂!”“科长,这小东西太陈旧了。”“这几天的天气真是烦人!”——即使在喝酒、聊天等较随便的场合也不要如此。

说什么话都得注意场合、分清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用哲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 锦上添花的送礼技巧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古以来便讲“礼”的国家里,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求人办事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以礼服人”“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和用处。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精美而人见人爱的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商品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这方面的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实际的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到家,就要看这礼品是否能够起到打动人心的作用。

唐朝有个名叫缅伯高的地方官,有一次千里迢迢给皇帝进贡白天鹅。途经一个湖泊时,他看到笼子里的天鹅又热又脏,便打开笼子让它们到湖里洗澡。不料天鹅出了笼子后,呼啦一声全飞了,地上只留下几根白色的羽毛。缅伯高急中生智,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当皇帝接受各地官员的贡品时,缅伯高献上的只有一根羽毛。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微臣跋山涉水,进贡一群白天鹅给陛下,谁知在湖上洗澡时让它们飞跑了,只留下这根洁白的羽毛,微臣不敢空手来见陛下,这根羽毛毕竟代表着微臣对陛下的无限敬意。微臣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啊!不知陛下是否能饶恕微臣?”这番话打动了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了他。

缅伯高巧妙地把一文不值的礼物负载了一种高尚深厚的情意,使得礼物的价值大大地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甚至比献上一只当时甚为珍贵稀有的天鹅还要令皇帝感动。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殊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在人春风得意之时送高价的或者名贵的礼品,并不会产生任何的特殊效果。只有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送来最急需的东西才能更显珍贵,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野史传闻朱元璋穷困潦倒时,也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最严重的一次是,寒冬腊月,风雪交加,他又衣着单薄,几天没吃上饭,又冷又饿,竟然在一个破庙里晕过去了。

昏睡了很长时间后,一位老乞丐用自己要来的“千家饭”救活了他。他苏醒过来,觉得这是他平生吃过的最有味的一顿饭。他问乞丐,刚才吃的是什么。乞丐不想说是从多家要来的剩饭菜,急中生智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堂:“珍珠翡翠白玉汤”——不是有豆腐、白菜、小米等等吗?也是的。从此,在朱元璋心里,记住了这顿饭。

后来,朱元璋最终得了天下,吃尽了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却总觉得没有那顿“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味道,他问遍了宫中御膳,不用说做,连听他们也没有听说过。于是他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寻找当年那位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人,送给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

所以,受礼者最想要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礼物。人在困难和无助时,即使接受少量的资助也会觉得格外感激。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对那些正遭遇困顿的人厚道地施以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

送礼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实际上,送礼应该以对方的兴趣爱好为蓝本,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浮华的礼品是最好的选择。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做到别出心裁,讨人欢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