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背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9:28:15

点击下载

作者:三秦出版社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诗文背诵

古诗文背诵试读:

1 《论语》六则

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述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0)。(《子路》)【注释】(1)子曰:孔子说。子:先生。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尊称。(2)“学而”句:学习之后能按时去实习(演习、温习)它,不也很快乐吗。时:按一定时间。说:同“悦”。(3)朋:指志同道合的人。(4)“人不知”句: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别人。愠:怨怒。(5)君子:指品德修养好的人。(6)“温故”条:温习旧的知识而有新的体会(有创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7)“学而”条: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疑虑甚多而缺乏信心。罔:迷惑。殆:危险,疑惑。(8)“见贤”条:见到贤人便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从内心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有同他类似的毛病)。(9)“三人行”条:几个人一块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择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自己注意改正。(10)“其身正”条:(领导者,统治者)自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们自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百姓(部下)也不会听从。【解说】《论语》是记录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说最主要的经典,共分二十篇,每篇分若干章,每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和个人修养、立身处世等许多方面。《论语》语言简洁凝练质朴,内容丰富实在,许多篇章都总结和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成为长期广泛流传、指导人们思想、生活的格言。这里所选的六则语录,分别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子路》五篇,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几个方面。要熟读成诵,仔细体味其中的哲理。

一【今译】孔子说:对学习过了的内容,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有朋友远道来访,不也是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怒,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学而》)

孔子说: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从而推知新的知识内容,就可以做老师了。(《为政》)

孔子说:光学习而不思考便会产生迷惑,光思考而不学习便会陷入困境。(《为政》)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着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用以反省自身。(《里仁》)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教我的“老师”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跟他们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比照自身,如果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则加以改正。(《述而》)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行为正派,即使不下命令,也会被别人执行;自身行为不正派,即使下命令,也不会有人执行。(《子路》)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1);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3),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0)。一箪食,一豆羹(11)瑏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12)瑏瑢,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13)瑏瑣,乞人不屑也(14)瑏瑤。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5)瑏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6)瑏瑦?乡为身死而不受(17)瑏瑧,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18)瑏瑨?此之谓失其本心(19)瑏瑩。【注释】(1)我所欲也:是我所喜欢(想要)的。(2)得兼:都得到,同时得到。(3)义:古人所谓义,是指适宜的、合乎道理的好的思想和行为。(4)“生亦”句:生命本是我所喜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指义),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苟得:不择手段地苟且偷生。(5)“死亦”句: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丧失仁义的羞辱),所以有的祸患我是不躲避的。恶:厌恶。患:祸患。辟:同“避”。(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7)何不为也:什么(坏事)不敢干呢。(8)“由是”二句:(有些人明知)由此(指不义的手段)可以得到生存却不这样做,由此可以避免祸患却偏不去干。(9)“是故”句:由此可知有比生命更值得珍贵(更有价值)的东西,也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10)“非独”句:这种心不是只有贤者才有,其实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使其保持而不丧失罢了。(11)瑏瑡一箪食,一豆羹:一筐饭,一碗汤。箪和豆都是古代盛食品的器具。(12)瑏瑢呼尔:呼叱、呵斥。与之:给他(吃)(13)瑏瑣蹴:用脚践踏。(14)瑏瑤乞人不屑:乞丐也看不起。(15)瑏瑥“万钟”句:(有的人见到)万钟的俸禄不管是否合乎礼义便欣然接受,这万钟之俸对我有什么好处呢。钟:古代量器,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万钟:很优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16)瑏瑦“为宫室”句:(难道)为了住宅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穷苦人因受我恩惠而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17)瑏瑧“乡为”句:过去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乡:即通“向”,先前。(18)瑏瑨“是亦”句:这些难道不是可以停止不干的么。已:停止,罢手。(19)瑏瑩“此之谓”句: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解说】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认为仁义高于一切。万钟之禄等物质享受是人所喜爱的,生命则更为重要,但如果不合礼义,二者皆可抛弃。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羞恶之心,有向善向义之心。不过后来有的人因为各种影响而丧失了这种本心,做出了种种不合礼义之事。而君子、贤人则能保持向善向义的本心,所以能不为利欲所动,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的文章善于雄辩,善于比喻,有严密的逻辑性。本文就是先从比喻开始,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若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主题。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从正面说,人都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向善向义之心。从反面说,如果人贪生怕死,那就什么不义之事都能做得出来,而事实上人皆有羞恶之心,贵在保持而不丧失。最后再对物欲、生命和礼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证,用现代的话来说,结论应是:万钟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礼义故,二者皆可抛。这是人之本心,不可丧失。这种善用比喻、层层深入、逻辑严密、主题鲜明的论证,有极强的说服力。诵读中应注意理解和学习《孟子》的这种特色。【今译】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拥有的;义,也是我想要拥有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取义。生命本是我想要拥有的,但我想要拥有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情,所以有的祸患我是不躲避的。

如果使人们想要拥有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一切可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用呢?如果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所有可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能做呢?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却不这样做。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不这样干。由此可见,人们想要拥有的一定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一定有超过死亡的。并不是只有贤人有这样的心理,人人都有这种心理,只不过贤人能使这种心理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们就能活,得不到它们就会死;呵斥着送给他,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过后送给他,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有些人)面对万钟的俸禄便不分是不是合乎礼义而接受,这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呢?为了住宅的富丽、妻子的侍奉、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可死亡而不接受的,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富丽而接受;过去宁可死亡而不接受的,如今却为了妻子的侍奉而接受;过去宁可死亡而不接受的,如今却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的感恩而接受,这些难道不是可以停止不干的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管夷吾举于士(4),孙叔敖举于海(5),百里奚举于市(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人恒过,然后能改(11)瑏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2)瑏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3)瑏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4)瑏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瑏瑥。【注释】(1)“舜发于”句:舜是从耕田人中被选拔出来的。舜是古时的贤君,他曾在历山地方耕田,三十岁时,尧举他辅政,后来继尧为帝。发:起,被起用。畎亩:田地。(2)“傅说”句:傅说从筑墙工中被提拔重用。傅说原在傅岩地方做泥水匠,为人筑墙。殷帝武丁访求贤人发现了他,提拔为相。版筑:即筑墙。筑墙时,要用两版相夹填土于版中,以杵把土夯实。(3)“胶鬲”句:胶鬲原来从事鱼盐业,被西伯姬昌(即周文王)推荐给殷纣王,殷亡后他又曾辅佐周武王。(4)“管夷吾”句: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而举用。春秋时的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纠在与公子小白争夺帝位中失败,管仲被押入狱。齐桓公(即公子小白)知他有才干,便用他为相,使齐国强盛起来。(5)“孙叔敖”句:孙叔敖从海边被提举出来。春秋时的孙叔敖隐居海滨(据《荀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应为淮水之滨),楚庄王提举他作令尹(国相)。(6)“百里奚”句:百里奚从买卖场中被提举出来。百里奚是春秋时虞国人,虞亡时被晋国俘去,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后来出走至楚,被秦穆公以五张羊皮赎回,用为大夫。(7)降大任于是人:把重大责任(重担)落到(交给)这个(某人)人身上。(8)空乏其身:使他受穷困(资财缺乏)之苦。(9)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的所作所为总是不如意、不顺当。拂:违背。乱:扰乱。(10)“所以”句:(通过以上种种)振奋他的心志,坚忍(韧)他的性情,增加他原来缺乏的能力。(11)瑏瑡“人恒过”句:人经常出现过失,然后才可改正。(12)瑏瑢“困于心”句:精神受到困苦,思虑受到阻塞,才能奋发有为。(13)瑏瑣“征于色”句:表现在面色上,吐露于言语中,人们才从而了解他。(14)瑏瑤“入则”句:(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可以辅弼国君的贤士,外界没有敌对的国家和侵扰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容易灭亡。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士:能辅佐君王,纠正君王过失。拂通“弼”。(15)瑏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难可以磨炼人使之得以生存,安逸享乐可使人陷于怠惰导致死亡。【解说】

本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一开篇就连举六位先贤作为例证,然后从个人成长和国家兴亡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论点无疑对人生、对国运启示极深。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就引用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段话,要求共产党员要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今译】

孟子说:舜是从耕田人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从筑墙工人中被举荐重用,胶鬲从鱼盐业中被选拔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而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买卖市场中被举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任务落到某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精神受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肚腹受饥饿,使他的身体受穷困,使他的行为总是不如意、不顺当。这样,便能振奋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加他原来缺乏的能力。

人经常出现过失,然后才能改正。精神受到困苦,思虑受到阻塞,才能奋发有为。表现在面色上,吐露于言语中,人们才能够了解他。(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可以辅佐国君的贤士,外界没有敌对的国家和侵扰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容易灭亡。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明白了忧愁患难可以磨炼人而使人得以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陷于怠惰而导致死亡。

4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其乡人曰(5):“肉食者谋之(6),又何间焉(7)?”刿曰:“肉食者鄙(8),未能远谋(9)。”乃入见。

问:“何以战(10)?”公曰:“衣食所安(11)瑏瑡,弗敢专也(12)瑏瑢,必以分人(13)瑏瑣。”对曰:“小惠未遍(14)瑏瑤,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5)瑏瑥,弗敢加也,必以信(16)瑏瑦。”对曰:“小信未孚(17)瑏瑧,神弗福也(18)瑏瑨。”公曰:“小大之狱(19)瑏瑩,虽不能察(20)瑐瑠,必以情(21)瑐瑡。”对曰:“忠之属也(22)瑐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3)瑐瑣。”公与之乘(24)瑐瑤,战于长勺(25)瑐瑥。公将鼓之(26)瑐瑦。刿曰:“未可。”齐人三鼓(27)瑐瑧。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瑐瑨。公将驰之(29)瑐瑩,刿曰:“未可。”下视其辙(30)瑑瑠,登轼而望之(31)瑑瑡,曰:“可矣。”遂逐齐师(32)瑑瑢。

既克(33)瑑瑣,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34)瑑瑤。一鼓作气(35)瑑瑥,再而衰(36)瑑瑦,三而竭(37)瑑瑧。彼竭我盈(38)瑑瑨,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9)瑑瑩。吾视其辙乱(40)瑒瑠,望其旗靡(41)瑒瑡,故逐之。”【注释】(1)十年:即鲁庄公十年(前684)。(2)齐师:齐国的军队。我:指鲁国。《春秋》与《左传》纪年以鲁国为本位,故称鲁国为“我”。(3)公:即鲁庄公。(4)曹刿:鲁国勇士,《史记》作“曹沫”。(5)其:指曹刿。乡人:同乡人。(6)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谋:谋划。(7)何间:何必去介入。(8)鄙:眼光短浅,鄙陋。(9)远谋:长远打算。(10)何以战:靠什么去作战?这是曹刿问鲁庄公。(11)瑏瑡衣食所安:犹言足衣丰食。安:安享。(12)瑏瑢专:独自享用。(13)瑏瑣必以分人:一定把它们(衣食)分给别人共同享用。(14)瑏瑤遍:普遍。(15)瑏瑥牺牲: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玉帛:宝玉与丝绸等物。(16)瑏瑦“弗敢”二句:一定向神明如实说明,未敢虚报数目。信:忠诚,如实。(17)瑏瑧孚:信用。(18)瑏瑨福:保佑。(19)瑏瑩狱:诉讼事件。(20)瑐瑠察:彻底查清。(21)瑐瑡必以情: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22)瑐瑢忠之属:这是尽心为人民办事的一类。(23)瑐瑣战则请从:如果交战,就请允许我跟你一起去。则:就。(24)瑐瑤公与之乘: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25)瑐瑥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26)瑐瑦鼓之:击鼓。古人作战,以击鼓表示进攻。之:语助词。(27)瑐瑧三鼓:擂了三通鼓。(28)瑐瑨败绩:大败。(29)瑐瑩驰之:驱车追赶敌人。(30)瑑瑠辙:车轮辗出的痕迹。(31)瑑瑡轼:车前横木。(32)瑑瑢逐:追逐。(33)瑑瑣既克:已经打了胜仗。(34)瑑瑤夫战,勇气也:是说打仗全靠勇气。夫:发语词。(35)瑑瑥一鼓作气:第一次擂鼓时,战士已经鼓足勇气。(36)瑑瑦再而衰:第二次擂鼓时,战士的勇气就衰落。(37)瑑瑧三而竭:第三次擂鼓时,战士的勇气就竭尽了。(38)瑑瑨彼竭我盈:敌军已经丧失勇气,我军勇气正充沛。(39)瑑瑩惧有伏焉:怕有伏兵。焉:语助词。(40)瑒瑠辙乱:车轮的痕迹很混乱。(41)瑒瑡旗靡:旗帜倒下。【解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孔子在撰述《春秋》之外,又以口授的形式将其观点和爱憎传给少数弟子,于是出现了《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之中,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都以《左传》为最高。《左传》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近人则以为是战国初年一位熟谙春秋历史的人著述,姓名不详。本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此次战争为长勺之战。此前,齐襄公被大臣所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跑到鲁国和莒国,襄公堂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国国君,不久被杀。小白抢先回齐即位,即齐桓公。鲁庄公也护送公子纠回齐,在乾时(地名)被桓公打败。于是杀公子纠向齐国赔罪。但桓公仍继续侵鲁,便发生长勺之战。这是一场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说明了战略防御的重要。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天时、地利、人和与正确的指挥。本文成功刻画了曹刿这一既有远见卓识又有谋略勇气的爱国者形象。文章详略得体,略去战争过程,仅用二百二十余字,主要写了曹刿与庄公战前战后的对话,即说明了战争胜负的必然性。诵读时要悉心体会曹刿与庄公的性格,然后方能掌握语句节奏的急缓。【今译】(鲁庄公)十年春季,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有人说:“那是成天吃肉的大臣谋划的事情,你又何必去介入呢?”曹刿回答说:“吃肉的人眼光短浅,不能做长远的谋划。”于是进见了(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靠什么迎战?”鲁庄公回答说:“有衣有食,不敢独自享用,一定分给人们共同享用。”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使人普遍享受,老百姓是不会顺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丝绸,不敢擅自增加,祷告一定要如实说明。”曹刿说:“一点小小的诚实也算不得什么,神明是不会降福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彻底查清,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曹刿说:“这是尽心为百姓办事的一种表现,靠这一点可以打一仗。如果交战,请允许我跟您一同前往。”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展开战斗。鲁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不行。”齐军擂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追击敌人。曹刿说:“不行。”下车看了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可以了。”随即追击齐军。

打完胜仗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由。曹刿对答说:“战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振作勇气,第二次擂鼓勇气有所衰退,第三次擂鼓,勇气就竭尽了。敌军的勇气竭尽了,我军勇气正充沛,所以能打败他们。与大国交战,难以预测,怕有伏兵。我看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旗帜已经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朝服衣冠,窥镜(2),谓其妻曰(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6),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7),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8),私我也(9);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10),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11)瑏瑡,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2)瑏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3)瑏瑣,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14)瑏瑤,闻寡人之耳者(15)瑏瑥,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邹忌讽齐王纳谏市(16)瑏瑦;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17)瑏瑧;期年之后(18)瑏瑨,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9)瑏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0)瑐瑠。【注释】(1)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曾为齐相。修:长,这里指身高。8尺有余:8尺多。战国时1尺等于0.23米,8尺即1.84米。形貌昳丽:容貌很漂亮。(2)朝:早晨。窥镜:照镜子。(3)谓其妻曰:对其妻说。(4)孰:谁。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较,谁个美。(5)及:赶得上。(6):旦日:明日,第二天。(7)孰:这里同“熟”,仔细。(8)美我:以我为美。(9)私:在这里是偏爱、偏向的意思。(10)威王:齐威王。(11)瑏瑡方千里:方圆(周围)有千里。(12)瑏瑢蔽:受蒙蔽。(13)瑏瑣面刺:当面指摘批评。寡人:古代君主自谦的称呼。(14)瑏瑤谤讥:议论批评。先秦时,“谤”指背后议论批评别人的过失,“讥”指委婉地讽刺,都没有毁谤的意思。市朝:人口聚居的地方,指公众场合。(15)瑏瑥闻:这里是使动用法,本句意为“使寡人耳闻之”。(16)瑏瑦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后来成了成语。(17)瑏瑧间进:偶然进谏。(18)瑏瑨期:满一年。(19)瑏瑩朝于齐:到齐国进见齐王(表示特别尊重齐国)。(20)瑐瑠“此所谓”句:这就是所说的朝廷上战胜(敌人)。意思是,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别的国家。【解说】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所编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25年到公元前216年)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因为侧重记录谋臣策士的言行谋策,故名《战国策》。《战国策》也是一部著名的散文集,文章议论风发,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逼真,善于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邹忌是齐国很有辩才的策士。他从日常生活谈起,由此及彼,运用类比、比喻的手法,说明齐王受到各种蒙蔽,不可能听到逆耳的忠言,而只能听到阿谀逢迎的假话,规劝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批评。他的讽谏入情入理,委婉含蓄,使齐王易于接受。文章情节生动,语言精练,真切地刻画了一个精细聪明的谋士形象。《战国策》的语言往往有夸大之处。如本文里说的“无可进者”、“皆朝于齐”,都与史实不符。但它仍是一篇好文章。【今译】齐相邹忌身材高大,大约有8尺多(合今1.84米左右),脸色光润,相貌漂亮。这天早上,他穿戴完毕,照了照镜子,问他妻子道:“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呢?”他妻子回答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还漂亮,便又问他的小老婆(妾)道:“我同徐公相比,哪个漂亮?”小老婆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从外边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在同他坐着谈话中间问道:“我同徐公二人谁漂亮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啊。”过了一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打量了一番,觉得自己实在比不上徐公。他又照着镜子认真端详自己的容貌,更觉得比人家差得太远了。晚上睡觉时他心里想:“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她偏爱我;小老婆说我漂亮,是她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他因为有什么事想请求我帮助啊。”

于是,邹忌就上朝去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徐公漂亮,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老婆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因此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我们齐国的土地方圆有千里,有120座城池,大王宫里的后妃和身边的仆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满朝文武官员没有不怕大王的,四境之内的全国老百姓没有不想求助于大王的。(都不敢说大王有什么不对之处)这样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实在是太厉害了!”

齐威王听后说:“你说得很对呀!”于是便下了一道命令说:“无论是朝廷大臣、地方官吏还是全国百姓,能当面批评我的过失者,给予上等奖赏;能上书劝谏我的,给予中等奖赏;能在公众场合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他下等奖赏。”这道命令刚一颁布,臣子们纷纷进言劝谏,大门口和庭院里像集市一样拥挤。几个月之后,便只是断断续续地有人来进谏。过了一年之后,就是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很敬服,便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修明内政上打了胜仗。

6 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1),而中道崩殂(2)。今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6),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7),盖追先帝之殊遇(8),欲报之于陛下也(9)。诚宜开张圣听(10),以光先帝遗德(11)瑏瑡,恢弘志士之气(12)瑏瑢;不宜妄自菲薄(13)瑏瑣,引喻失义(14)瑏瑤,以塞忠谏之路也(15)瑏瑥。宫中府中(16)瑏瑦,俱为一体,陟罚臧否(17)瑏瑧,不宜异同(18)瑏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19)瑏瑩,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0)瑐瑠,以昭陛下平明之治(21)瑐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2)瑐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23)瑐瑣,此皆良实(24)瑐瑤,志虑忠纯(25)瑐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6)瑐瑦。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7)瑐瑧,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28)瑐瑨,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29)瑐瑩,性行淑均(30)瑑瑠,晓畅军事(31)瑑瑡,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32)瑑瑢,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3)瑑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34)瑑瑤,优劣得所(35)瑑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6)瑑瑦;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7)瑑瑧。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8)瑑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39)瑑瑩,此悉贞良死节之臣(40)瑒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1)瑒瑡。

臣本布衣(42)瑒瑢,躬耕于南阳(43)瑒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4)瑒瑤。先帝不以臣卑鄙(45)瑒瑥,猥自枉屈(46)瑒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7)瑒瑧。后值倾覆(48)瑒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9)瑒瑩!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0)瑓瑠。受命以来(51)瑓瑡,夙夜忧叹(52)瑓瑢,恐托付不效(53)瑓瑣,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4)瑓瑤,深入不毛(55)瑓瑥。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56)瑓瑦,北定中原。庶竭驽钝(57)瑓瑧,攘除奸凶(58)瑓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9)瑓瑩。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0)瑔瑠。至于斟酌损益(61)瑔瑡,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62)瑔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63)瑔瑣。若无兴德之言(64)瑔瑤,则责攸之、允等之慢(65)瑔瑥,以彰其咎(66)瑔瑦。陛下亦宜自谋(67)瑔瑧,以咨诹善道(68)瑔瑨,察纳雅言(69)瑔瑩,深追先帝遗诏(70)瑖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1)瑖瑡。【注释】(1)先帝:指刘备。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第三年即死去,诸葛亮于227年上表刘禅出师北伐,故称先帝。刘备未完成统一大业即死去,故云“创业未半”。(2)崩殂:古代皇帝死亡称崩。殂:死亡。(3)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鼎立。(4)益州:蜀汉所在地,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省部分地区。疲弊:指物资消耗殆尽,供给贫乏。(5)秋:时刻。(6)侍卫之臣:泛指朝中大臣。懈:懈怠。(7)忘身:奋不顾身。(8)盖:推原之词。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厚遇。(9)陛下:臣子对皇帝的尊称。(10)开张圣听: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11)瑏瑡光:光大。(12)瑏瑢恢弘:发扬扩大。(13)瑏瑣妄自菲薄:自己看轻自己。(14)瑏瑤引喻失义:引喻:引导晓谕。喻同谕。失义:不合道理。(15)瑏瑥塞:堵塞。(16)瑏瑦宫中:指宫禁中的侍臣。府中:指丞相府里的官员,亦即政府一般官吏。(17)瑏瑧陟罚:指升降官吏。陟:升。臧否:指评论人物善恶。臧:善。否:恶。(18)瑏瑨异同:偏义复词,此处指“异”。(19)瑏瑩作奸:做坏事。犯科:触犯法令。科:法令中的条文。(20)瑐瑠有司:主管官吏。各有专司,故曰“有司”。(21)瑐瑡昭:显示。平明之治:公正廉明的政治管理。(22)瑐瑢内外异法:指宫内与朝廷刑赏之法不同。(23)瑐瑣侍中、侍郎:都是皇帝身边的侍臣。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时为侍中。费祎: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曾为太子舍人,刘禅即位,任黄门侍郎。董允:字休昭,南郡人,曾任太子舍人和黄门侍郎。(24)瑐瑤良实:忠良笃实。(25)瑐瑥志虑忠纯:志向与思虑都忠诚纯洁。(26)瑐瑦简拔:选拔。遗:留给。(27)瑐瑧咨:同“谘”,询问。(28)瑐瑨裨补:弥补。阙:通“缺”,缺失。(29)瑐瑩向宠:字巨违,襄阳人。刘备时为牙门将,刘禅即位,封都亭侯,为中部督,掌管宿卫兵。诸葛亮北伐时,上表后主,迁宠为中领军。(30)瑑瑠淑:和善。均:公平。(31)瑑瑡晓畅:通晓明达。(32)瑑瑢能:能干。(33)瑑瑣督:即中部督。(34)瑑瑤行阵:队伍行列,此处泛指军队。(35)瑑瑥优劣得所:指将士才能与兵力强弱部署都能各得其所。(36)瑑瑦先汉:即西汉。(37)瑑瑧后汉:即东汉。倾颓:倾覆败亡。(38)瑑瑨痛恨:沉痛地引为遗憾的事、悔恨的事。痛桓、灵:东汉桓帝与灵帝。因宠信宦官,政治腐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39)瑑瑩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尚书:官名,指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建兴三年(225)拜尚书。长史:官名,指张裔,字君嗣,成都人,当时任长史。参军:官名,指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当时任参军。(40)瑒瑠贞良:忠贞诚实。死节:能为节义而死,即以死报国。(41)瑒瑡计日可待:很快就会到来。(42)瑒瑢布衣:平民。(43)瑒瑣躬耕:亲自耕作。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一带。(44)瑒瑤闻达:闻名显达。(45)瑒瑥卑鄙:指地位卑微,谦词。(46)瑒瑦猥自枉屈: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猥:犹“辱”。枉屈:屈尊就卑。(47)瑒瑧许:许诺,答应。驱驰:奔走效劳。(48)瑒瑨倾覆: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长坂为曹操所败,遂遣亮使吴,与孙权约,共谋抗曹,败曹于赤壁。(49)瑒瑩“尔来”句:尔来:从那时以来。当阳兵败至写此表时计二十年,因诸葛亮从刘备在当阳之败前一年,故称二十一年。(50)瑓瑠“故临崩”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刘备临死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泣涕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寄臣以大事”即指此。(51)瑓瑡受命:指接受刘备托孤之命。(52)瑓瑢夙夜:早晚。(53)瑓瑣不效:无效,不奏效。(54)瑓瑤五月渡泸:后主建兴元年(223),南中诸郡发生事变,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连战皆捷。其秋,南方全部平定,因此出师北伐才无后顾之忧。泸:泸水,即今之金沙江。泸水地域多瘴气,自三四月起,人少有渡者,五月渡泸尤为困难。瑓瑥不毛:即不毛之地,草木、五谷难于生长之地。(55)瑓瑦奖率:奖励率领。三军:古军制分中军、上军、下军,故称三军,后为军队之统称。(56)瑓瑧庶竭驽钝:竭尽全力。庶:庶几,差不多。驽:劣马。钝:锥不利曰钝。驽钝:即不才,自谦之词。(57)瑓瑨攘除:排除。奸凶:指曹魏。(58)瑓瑩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59)瑔瑠职分:职责本分。(60)瑔瑡斟酌损益:权衡利害得失。损:减少。益:增加。(61)瑔瑢任:责任。(62)瑔瑣“愿陛下”四句:希望陛下将讨伐奸凶、复兴汉室的责任交给我,如不能成功,则可治我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效:效果,此处指讨贼之任。(63)瑔瑤兴德之言:指兴复皇朝圣德的忠言。(64)瑔瑥慢:怠慢,疏忽。(65)瑔瑦彰其咎:暴露他们的过失。彰:本意为彰明,这里为“暴露”意。咎:过错。(66)瑔瑧自谋:自己谋划,内心要有主意。(67)瑔瑨咨诹:询问、择取。善道:善良之道。(68)瑔瑩察纳:明察采纳。雅言:正言。(69)瑖瑠深追:深深记住。遗诏:犹“遗言”。(70)瑖瑡“临表”二句:面对着写好的表章,热泪盈眶,真不知说了些什么。涕零:落泪。【解说】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汉末避乱,隐居南阳隆中,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后佐刘备联吴抗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后来受备遗诏佐刘禅,前后数次出师北伐曹魏,死于军中。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其品德与才能极受后人称颂。此文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北伐时写给刘禅的表章,题为后人所加,又称《前出师表》(诸葛亮后来出师散关前又上过一表,称《后出师表》)。表,古代臣子对皇帝上陈的奏疏。文章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可计日而待也”)指出当时的危急形势,提出“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的建议。第二部分叙述自己从刘备以来的兢兢业业,表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身许国的忠贞气节。前后两部分看似无必然联系,但因刘备托孤时曾有“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故只有陈述自己二十余年对刘蜀的忠贞不贰,才能取得刘禅的信任,使前面的建议生效。全文由势入理,由主而次,由近及远,由人到己,由叙而誓,却又侃侃道来,语语出自肺腑,志尽而文畅,感人至深,故旧有“忠臣当读《出师表》”之说。诵读时要结合当时形势与君臣关系,体会文章的脉络、用语与感情。【今译】

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便中途逝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益州物资消耗殆尽,民力困乏,这实在是(蜀汉政权)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之所以内务大臣在朝廷内不敢懈怠,外务大臣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厚遇,想报答皇恩。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光大先帝遗留的道德风范,振奋忠志之士的气势;不应该自己看轻自己,讲话不合道理,从而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途径。

宫中和府中的官员,同是一朝的臣子,升降官职,评论好坏,不应有区别。如果有干坏事触犯法令或做了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吏根据表现处以刑罚或给予奖赏,以显示皇上的公平与英明的统治,不应该有偏向、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人,这些人都善良、诚实,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洁,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皇上。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事情不分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然后再实施执行,(这样就)一定能弥补遗漏,有很大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情和善,处事公平,通晓军事,过去得到试用,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向宠为中部督。我以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询问他,(这样就)一定能使军队和睦相处,将士的才能和兵力的强弱安置能够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先帝在位时,每每和我谈到这些事情,都要对(东汉)桓帝、灵帝表示叹息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诚、信实、能为节义而死的大臣,希望皇上能够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盛之时很快便可以到来。

我本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各路诸侯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地位卑微,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房之中拜访我,拿当时的国家大事来咨询我,因此(我很)感激,便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兵败之时受到任用,在危难之间接受了命令,从那时至今已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治理国家等)大事托付给我。接受命令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只怕托付不奏效,伤害了先帝的明见。所以五月(率军)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军备充足,应该勉励率领军队,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能竭尽全力,排除奸恶,兴复汉朝,恢复旧都城(洛阳)。这是我所以报效先帝而忠诚皇上的职责本分。至于权衡利害得失,进献恪尽职守的忠言,则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

希望皇上把讨灭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成功,则治我的罪,以上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兴复皇朝圣德的忠言,则要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疏忽,来暴露他们的过失。皇上也应该自己谋划,来询问好的治国之道,明察和采纳正确合理的意见,牢记实行先帝的遗言。我因承受恩泽实在有说不尽的感激。如今将要远离(出征时),面对这奏章热泪洒落,真不知说了些什么。

7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3),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5)。林尽水源(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0)。阡陌交通(11)瑏瑡,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12)瑏瑢。黄发垂髫(13)瑏瑣,并怡然自乐(14)瑏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5)瑏瑥,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6)瑏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瑏瑧,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8)瑏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9)瑏瑩,皆叹惋(20)瑐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1)瑐瑡,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22)瑐瑢,处处志之(23)瑐瑣。及郡下(24)瑐瑤,诣太守(25)瑐瑥,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6)瑐瑦,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27)瑐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28)瑐瑨。未果(29)瑐瑩,寻病终(30)瑑瑠。后遂无问津者(31)瑑瑡。【注释】(1)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年号,时为公元373—396年。(2)武陵:是当时的郡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3)缘:这里是沿着的意思。(4)落英缤纷:花瓣散落各处。英:花。缤纷:众多而纷杂的样子。(5)欲穷其林:要把林子走完。穷:尽。(6)林尽水源:林子在溪水源头处没有了。(7)仿佛:好像的意思。(8)才通人:刚刚能容一个人通过。(9)俨然:这里指整齐的样子。(10)之属:之类。(11)瑏瑡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为阡,东西为陌。(12)瑏瑢外人:指桃花源之外的人。(13)瑏瑣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古人说长寿者头发由白变黄,故以黄发称老人。小孩头发下垂,故以垂髫称小孩。(14)瑏瑤怡然:喜悦和顺的样子。(15)瑏瑥要:邀请。(16)瑏瑦咸:都。(17)瑏瑧绝境:与外边世人隔绝的地方。(18)瑏瑨无论:更不要说。这里“无”与“论”是两个词。(19)瑏瑩为具言所闻:向他们详细说了所知道的外界情况。叹惋:慨叹惋惜。(20)瑐瑡延:在这里是邀请的意思。指其他人也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做客。(21)瑐瑢便扶向路:便沿着原来的路(往回走)。扶:沿。(22)瑐瑣志之:作出标记。(23)瑐瑤及郡下:(渔人)回到郡里。(24)瑐瑥诣:拜见。(25)瑐瑦寻向所志:寻找原来作的标记。(26)瑐瑧南阳刘子骥:南阳(在今河南南阳)人刘子骥,名驎之,字子骥,是个“好游山泽”的人。(27)瑐瑨规往:计划要去(找桃花源)。(28)瑐瑩未果:没有实现。(29)瑑瑠寻:不久。(30)瑑瑡问津:访求,探问。津:渡口。“后遂无问津者”是说以后就再没有人去探访桃花源了。【解说】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寻阳柴桑(江西省九江西南)人。少时博学能文,颇有壮志。二十岁后,做过小官。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因看不惯官场的腐朽和黑暗,只干了八十几天,便弃官归隐,过着农村的田园生活,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和文章。这是一篇千古名作。原文题为《桃花源诗并记》,这是“记”的部分。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动荡不安、贫穷困苦的时代。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客观记叙的方法,虚构了一些情节,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君主、不缴赋税,人人都自由快乐地劳动、和睦相处的“世外桃源”。这是一种空想的社会。文章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广大老百姓的理想要求。诵读时要不急不缓,有滋有味,给人以追求向往之感。【今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有天)他沿着一条溪水行走,忘记了所走路程的远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遍布溪水两岸几百步的地方,其中没有其他杂树,芳草鲜亮美丽,桃花纷纷飘落满地。捕鱼人特别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在溪水的源头,看见一座山,山有个小口子,好像里面有亮光,(捕鱼人)便下船登岸,从山口走了进去。山口刚进去很狭窄,仅能通过一个人。再走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朗起来。土地平坦宽阔,房屋井然有序,还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水池以及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都能听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往来耕种,男人女人的衣著,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有人)见到捕鱼人,十分吃惊,问从哪儿来。(捕鱼人)一一作了回答。于是邀请捕鱼人到家里,设下酒宴,杀鸡做饭。村子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探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逃避秦代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便与外界隔离。问他们如今是什么时代,竟不知道有汉代,更不用说魏晋了。捕鱼人把自己的见闻全部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叹惜。别的人各自请捕鱼人到他家,都设了酒席。逗留了几天,(捕鱼人)辞别离去。这里人(对捕鱼人)说:“不要向外面人说起这事。”(捕鱼人)出山后,找到自己的船只,便沿原来的路往回走,到处都留下记号。到了郡下,拜见了太守,如此这般地向太守作了报告。太守随即派人跟他一同前往,寻找记号,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找到那条路。南阳刘子骥,是一位高尚之士,听到这件事情后,欣然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逝了。后来便再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8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绝巘多生怪柏(9),悬泉瀑布(10),飞漱其间(11)瑏瑡。清荣峻茂(12)瑏瑢,良多趣味(13)瑏瑣。每至晴初霜旦(14)瑏瑤,林寒涧肃(15)瑏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6)瑏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17)瑏瑧,猿鸣三声泪沾裳(18)瑏瑨!”【注释】(1)“自三峡”句:在三峡七百里的路上。自:从,在这里是“在”的意思。三峡:指长江上游从重庆市奉节县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里山高水急,多险滩,多美景。这段路程约有二百公里,七百里是按照古代长度单位计算的。(2)“略无”句: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略:全。阙:同“缺”。(3)“重岩”二句:这两句说山之高,“重”与“叠”同义,“隐”与“蔽”同义。(4)“自非”二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自:在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亭午:正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二句:至于夏季发了大水,江水漫上山陵时,上下船只就都被阻断了。襄:上的意思。陵:山陵,山丘。沿:顺水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绝。(6)“或王命”三:偶或有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达江陵。或:这里是偶或的意思。宣:传达、宣布。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江陵:在今湖北省。(7)“其间”三句:(白帝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啊!千二百里:这段路程现在计算有三百五十公里。奔:奔马,快马。御:驾驶。不以:不及,不如。(以上写夏季景象)(8)“则素湍”二句: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美景。素:指白色。湍:急流水。这两句实意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9)绝巘:极高而险峻的山峰。(10)悬泉:从山岩流下的泉水,像挂起来一样。大者叫瀑布。(11)瑏瑡飞漱:激流冲荡。(12)瑏瑢清荣峻茂:这是总说眼前景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13)瑏瑣良:这里是实在的意思。(以上写冬春景象)(14)瑏瑤晴初霜旦:(秋季)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上。(15)瑏瑥林寒涧肃:寒和肃都是秋天的气象,“肃”是肃静、寂静。(16)瑏瑦“常有”四句: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只大猿在山头拉长声音啼叫,其他猿猴也跟着接连啼叫起来,音调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响,听来悲哀宛转,好久之后才会停下来。长啸:兽类长声吼叫。属:连接。引:延长。(17)瑏瑧“巴东”句:巴东三峡中,数巫峡最长。古代巴东郡,包括今重庆市的云阳、奉节、巫山县一带。(18)瑏瑨“猿鸣”句:三声:数声。“三”是多数,不是确指。裳:古时上身叫衣,下身叫裳。这里泛指衣服。(以上写秋季景象)【解说】

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今河北怀来县)人,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散文作家。他的代表作《水经注》既是宝贵的地理学专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三峡》是从其中《江水》一节里节选的,描绘了三峡、主要是巫峡奇特而壮美的景色。第一段写三峡两岸山势,一是多,二是高,高峻雄伟,遮天蔽日。第二段写峡中夏景,主要突出水之湍急。第三段写冬春之景,主要突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第四段写秋景,突出了最具特色的猿啼哀情。文章通过对三峡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描绘,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给人一种祖国河山无限美好的深切感受。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很适于反复诵读吟味。【今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路上,两岸山脉相连,简直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峰峦重叠,遮天蔽日,如果不在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到了夏天发大水,漫上山冈,不管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的船运都被阻断了。偶尔有朝廷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达江陵,沿途一千二百里路,即使骑上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行船快。

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美景,极高而险峻的山峰上生长着很多千奇百怪的柏树,泉水、瀑布流下,如同挂在半空,在山间飞流激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使三峡妙趣横生。(秋季)每到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木和涧水都呈现出清寒、肃杀的气象,这时常有一只大猿拉长声音啼叫,其他猿猴也跟着连续不断地啼叫,音调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响,听起来悲哀婉转,很久才会消失。所以打鱼人歌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啼叫声声令人泪洒衣裳!”

9 杂说(四)

(唐)韩愈

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不以千里称也(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8),食之不能尽其材(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0)!【注释】(1)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姓孙名阳字伯乐,善于相马。(2)“只辱”句:只:只能、恰恰的意思。奴隶人:这里指身份和才能都很低下的马夫。(3)“骈死”句:骈:并列,一起。槽:放马草料的器具。枥:马棚:也指马槽。“槽枥”泛指养马的地方。(4)称:称呼,出名,也可理解为对待。(5)或:有时。(6)本句中两个“食”字都同“饲”。(7)见:同“现”。(8)策:马鞭。用为动词,意为鞭打、驱使。

道:在这里是规律和方法的意思。(9)材:才能。本句中可解为食量,泛指其生活需要。(10)“其真”二句:前句“其”同“岂”,后句“其”是大概、恐怕的意思。【解说】“杂说”是议论文的一体。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左右,韩愈在三次向宰相上书而被置之不理后,写了一组四篇杂说短论,意在讥诮当时不识不用人才的执政者。这是其中第四篇,以千里马喻人才,以饲马人喻执政者。正如末段所说,庸俗无能的执政者,一不能合理地安排使用人才,二不会为人才发挥才能创造条件,三不采纳正确的意见建议,却说天下没有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受到排挤压抑。通篇全用比喻,生动而真切。全文只有二百来字,却正论反诘,曲折回环,说理周详深刻,且富于感情色彩,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今译】

世上有了善于相马的伯乐,然后才会发现日行千里的好马,千里马本来是经常有的,而伯乐却并不经常有。所以尽管世上有的是良马,也只能在庸俗的养马人手里遭受屈辱,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圈里,是不会被当作千里马来对待的。

马群里能称得上千里马者,有时一顿就能吃完一石粮食。养马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按普通马来喂养。这匹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精力不足,才能和优点就表现不出来,甚至想同普通马一样都作不到,哪里还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使用它不合理、不得法,饲养它不能满足其生活需求,听到它的叫声而不明白其意图,却拿起鞭子对着它抱怨说:“天底下就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我看恐怕他们是实在不认识千里马啊!

10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苔痕上阶绿(2),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1)德馨:品德的香气,言德行美好。(2)苔痕上阶绿:苔藓已经长到台阶上,一眼看去都是绿的。苔(藓),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3)鸿儒:大儒,博学者。(4)白丁:平民。这里指缺少文化的人。(5)素琴:朴素无华的琴。(6)金经:古时用泥金书写的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没有管弦的声音扰乱耳朵。(8)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场中的文书来烦劳形体。(9)诸葛庐: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草庐。(10)子云亭: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成都人,长于辞赋。他在成都西南的住所叫草玄堂。这里称作西蜀子云亭。【解说】

陋室的故址在今安徽和县。铭是一种文体,多用韵文颂扬功德或作为借鉴雕刻在碑石、器物上。《陋室铭》这篇文章,仅仅八十一字,却生动地表现了住在陋室的主人那种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意趣。读起来节奏感强。长期以来,广为读者所喜爱。【今译】

山不在乎高,有仙便著名;水不在乎深,有龙便灵验。这间破旧的房屋,只有我的品德散发着芳香。苔藓已经长到台阶上,一眼看去都是碧绿;青翠的草色映进门帘,屋子里都显得青幽幽的。谈谈笑笑有大儒,来来往往无平民。可以调奏朴素无华的琴弦,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管弦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场的文书来烦劳形体。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草玄堂。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1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1),闻水声,如鸣佩环(2),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6)。潭中鱼可百许头(7),皆若空游无所依(8)。日光下澈(9),影布石上,佁然不动(10);俶尔远逝(11)瑏瑡,往来翕忽(12)瑏瑢,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3)瑏瑣,明灭可见(14)瑏瑤。其岸势犬牙差互(15)瑏瑥,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16)瑏瑦,悄怆幽邃(17)瑏瑧。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18)瑏瑨;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9)瑏瑩。【注释】(1)篁竹:竹林,丛生的竹。(2)佩环:佩和环都是古代挂在身上的玉制装饰品。(3)尤:特别。冽:寒冷。(4)坻:水中小洲或高地,这里指高出水面小而平的石头。屿:小岛,这里指露出水面的较大而平的石头。嵁:高出水面小而不平的岩石。岩:高耸而较大的岩石。(5)青树翠蔓:青树指木本的绿树,翠蔓指草本的茎蔓,都生于石上。(6)“蒙络”句:蒙:覆盖。络:缠绕。缀:连缀,下垂。参差:长短不齐。披拂:飘动。(7)可:大约。(8)“皆若”句:鱼儿都像在空中游动,形容水极清。(9)澈:意同“彻”,穿透,到底。(10)佁然:静止的样子。(11)瑏瑡俶尔:忽然。(12)瑏瑢翕忽:急速轻快的样子。(13)瑏瑣斗折蛇行:形容潭西南的溪流蜿蜒流动,像北斗七星排列的那样曲折,像长蛇在爬动前行一样。(14)瑏瑤明灭可见:明指看到,灭指看不到。(15)瑏瑥犬牙差互:像狗牙排列的那样,有时凸出,有时凹进,互相交错。(16)瑏瑦凄神寒骨:“凄”“寒”二字在这里为使动用法,使神凄,使骨寒。(17)瑏瑧悄怆:凄惨悲伤。(18)瑏瑨吴武陵:柳宗元的朋友,当时也被贬永州。龚古:不详。(19)瑏瑩隶而从者:作为随从而跟着来的。崔氏二小生:崔氏指柳宗元的姐夫崔简。二小生指崔简的两个儿子。【解说】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于元和四年(809)所写《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也是最有名的一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为《小石潭记》。本文可分五段。第一段写因闻水声而发现小潭,重点描写潭石与林木的形态。第二段集中写潭中之鱼,以鱼之动静形象,突出潭水之清。第三段写潭西南小溪之斗折蛇行,实欲探潭水之源。第四段写其境过清,不可久留而去之。最后写同游之人,是古代游记的一般格式。全文只用了193个字,却一层一层地把小石潭的水竹石鱼林木溪流诸般景物,写得生动形象,清晰周详,而且所有景物都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尽管一、二段曾两次出现“乐”字,但全文整体上却一直贯穿着寂寥清冷的环境气氛与心理感受。这无疑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的悲怆之情。【今译】

从小山向西走120步,隔着大片竹林,听到有水流的声音,像玉佩玉环互相碰撞着那样清脆,觉得很悦耳。于是砍了一些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走下去便看到了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凉。透过潭水,清楚地看到潭底是一整片石头,靠近岸边的石底,有些地方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各式各样岛屿般的岩石,有小点的,有稍大点的,有平顶的,有凹凸不平的。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上下覆盖,左右缠绕,互相联结,蓬蓬松松,参差不齐,随风飘荡,十分好看。

潭水里的鱼大约有百余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太阳光一直照射到潭底,潭底上清晰地散布着鱼儿的影子,静静地呆在那儿;忽然间又向远处蹿过去,来来往往,轻快而敏捷,好像在同游人相互逗乐。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一条溪水像北斗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蜿蜒,像蛇儿爬行那样流动着,有一段看得见,有一段看不清,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或凸出或凹进,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我们坐在潭边上,四面全被竹林树木团团包围着。这里再没有其他人,显得异常寂静空虚,使人感到心神凄凉,骨节里也透着寒意,清冷忧伤,幽暗深沉。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不宜待得过久,于是记下这些景致便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还跟着两个随从,是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怒己,一个叫奉壹。

12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兴(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7),属予作文以记之(8)。

予观夫巴陵胜状(9),在洞庭一湖(10)。衔远山瑏瑡,吞长江(11)瑏瑢,浩浩汤汤(12)瑏瑣,横无际涯;朝晖夕阴(13)瑏瑤,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4)瑏瑥,前人之述备矣(15)瑏瑦。然则北通巫峡(16)瑏瑧,南极潇湘(17)瑏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18)瑏瑩,览物之情(19)瑐瑠,得无异乎(20)瑐瑡?

若夫霪雨霏霏(21)瑐瑢,连月不开(22)瑐瑣;阴风怒号(23)瑐瑤,浊浪排空(24)瑐瑥;日星隐耀(25)瑐瑦,山岳潜形(26)瑐瑧;商旅不行(27)瑐瑨,樯倾楫摧(28)瑐瑩;薄暮冥冥(29)瑑瑠,虎啸猿啼。登斯楼也(30)瑑瑡,则有去国怀乡(31)瑑瑢,忧谗畏讥(32)瑑瑣,满目萧然(33)瑑瑤,感极而悲者矣(34)瑑瑥。

至若春和景明(35)瑑瑦,波澜不惊(36)瑑瑧,上下天光,一碧万顷(37)瑑瑨;沙鸥翔集(38)瑑瑩,锦鳞游泳(39)瑒瑠;岸芷汀兰(40)瑒瑡,郁郁青青(41)瑒瑢;而或长烟一空(42)瑒瑣,皓月千里(43)瑒瑤,浮光跃金(44)瑒瑥,静影沉璧(45)瑒瑦;渔歌互答(46)瑒瑧,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47)瑒瑨,宠辱皆忘(48)瑒瑩,把酒临风(49)瑓瑠,其喜洋洋者矣(50)瑓瑡。

嗟夫(51)瑓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2)瑓瑣,或异二者之为(53)瑓瑤,何哉?不以物喜(54)瑓瑥,不以己悲(55)瑓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6)瑓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7)瑓瑨。是进亦忧(58)瑓瑩,退亦忧(59)瑔瑠,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60)瑔瑡,吾谁与归(61)瑔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62)瑔瑣。【注释】(1)庆历:宋仁宗年号,共八年(1041—1048)。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2)滕子京: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知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县)时,被御史诬告,降官知岳州。谪:贬官。守:太守,这里作动词,指做岳州太守即知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市,宋时称岳州巴陵郡,属荆湖北路(宋时最高地方行政机构,略相当于现在的省)。(3)越明年:到第二年。(4)政通人和:政事通顺,人民安乐。(5)百废具兴:所有被废弃的事情都兴办起来。具:通“俱”。(6)增其旧制:扩大原来的规模。(7)“刻唐贤”句:唐贤:唐代的贤达名人。今人:指北宋名人。(8)属:通“嘱”,嘱托。(9)夫:语中指代词。胜状:胜景,美景。(10)在:在于。洞庭:我国长江流域著名大湖,在湖南省北部,岳阳市西。过去逢夏秋水涨,周围八百余里。(11)瑏瑡衔:同“含”,包含。洞庭湖内有君山,故云“衔远山”。(12)瑏瑢吞长江:长江流经此地与洞庭湖相通,所以说洞庭湖好像要吞掉长江一样。(13)瑏瑣浩浩汤汤:水势盛大的样子。(14)瑏瑤横无际涯:广阔得看不见边界。横:广阔。际涯:边界。朝晖夕阴:是说白天阳光照耀,到晚上就一片昏暗。晖:同“辉”。(15)瑏瑥大观:壮阔的景象。(16)瑏瑦“前人”句:是说唐宋人的诗赋已经将岳阳楼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了。备:详备,周详。(17)瑏瑧巫峡:长江三峡之一,长约四十公里,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重庆市巫山县相接,为通向蜀地的必经水路。(18)瑏瑨南极潇湘:向南一直通到湘江的上游。湘水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境,经湖南省流入洞庭湖。潇水为湘江上游的支流,在零陵县流入湘江。古人习称湘江为潇湘。(19)瑏瑩“迁客”二句:唐宋时官吏受到处分多远谪西南边远之地,而岳阳又是去西南的必经之路,所以是失意官吏与诗人游会之所。迁客:降职到边远地区去的官吏。骚人:诗人,因屈原曾作《离骚》,故称。这里泛指文人。(20)瑐瑠览物之情:浏览景物的心情。(21)瑐瑡得无异乎:能不有所差异吗?得无:能不,推测之词。(22)瑐瑢若夫:与下文“至若”都是另起一段的关联词,意为“至于”。霪雨:久雨不晴。霏霏:雨密的样子。(23)瑐瑣不开:不开朗,指不晴。(24)瑐瑤阴风:寒风。(25)瑐瑥浊浪:汹涌浑浊的浪涛。排空:翻腾空际。(26)瑐瑦隐耀:隐没了光明。(27)瑐瑧潜形:潜藏了形状。(28)瑐瑨商旅:商人旅客。(29)瑐瑩樯倾楫摧:船只毁坏。樯:桅杆。倾:倒。楫:船桨。(30)瑑瑠薄暮:傍晚。冥冥:昏暗。(31)瑑瑡斯楼:这个楼。(32)瑑瑢去国:远离京都。怀乡:怀念故乡。(33)瑑瑣忧谗畏讥:担心别人谗言诽谤与讥讽。(34)瑑瑤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35)瑑瑥感极而悲:感慨万端而至于非常悲痛。(36)瑑瑦春和景明:春气和暖,阳光明媚。景:日光。(37)瑑瑧不惊:不起。(38)瑑瑨“上下”二句:水天相接,一片碧青。(39)瑑瑩沙鸥:水鸟。翔集:飞翔或聚集。(40)瑒瑠锦鳞:代指鱼。(41)瑒瑡岸芷汀兰:水边花草。芷、兰:皆香草。汀:水边平地。(42)瑒瑢郁郁:香气浓郁。青青:花叶繁盛的样子。青,同“菁”。(43)瑒瑣长烟一空:天空的云雾一扫而空。长烟:弥漫在空中的雾气。

瑒瑤皓月:皓白的明月。(44)瑒瑥浮光跃金:水上月色金光闪闪。(45)瑒瑦静影:指水中月影。沉璧:像沉入水底的璧玉。(46)瑒瑧渔歌互答:渔夫的歌声此起彼伏。(47)瑒瑨心旷:心胸开阔。神怡:精神愉快。(48)瑒瑩宠辱皆忘:荣辱全忘。宠:恩宠。皆:全。(49)瑓瑠把酒:端起酒杯。(50)瑓瑡洋洋:高兴的样子。(51)瑓瑢嗟夫:感叹词。(52)瑓瑣尝求:曾经探求。仁人:道德高尚的人。(53)瑓瑤二者:指上文所述感物而悲与览物而喜的两种心情。(54)瑓瑥不以物喜:不因环境好就高兴。(55)瑓瑦不以己悲:不因自己境遇坏而悲伤。(56)瑓瑧居庙堂之高:在朝廷里做官。庙堂:指朝廷。忧其民:为百姓排忧解难。(57)瑓瑨处江湖之远:指贬谪在外或在野不做官。忧其君:为君王排忧解难,意指关心国家政事。(58)瑓瑩进:指被进用做官。(59)瑔瑠退:指在野不做官。(60)瑔瑡微:非。斯人:指古仁人。(61)瑔瑢谁与归:归于谁。与:从。归:归往。(62)瑔瑣时六年:时在庆历六年(1046)。古人写文章往往在署写作时日前加“时”字。【解说】

范仲淹(989—1052),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少时贫困而志向远大,常“以天下为己任”。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当过参知政事,曾率兵镇守延安,抵御西夏入侵,为人正直,关心国计民生。在诗词创作上有相当成就。本文是范仲淹于庆历五年至皇元年正月(1045—1048)知邓州(今河南邓县)时应滕宗谅之请而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建于唐初,宋滕子京重修,下瞰洞庭,景物壮阔。记是一种文体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兼及议论。范仲淹写此文的目的不在记岳阳楼之“大观”,而在于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认为仁人志士应该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怀抱,他即事写景,由景生情,由情发论。情味隽永,笔有藏锋。此文一出岳阳楼名声大噪于后世。【今译】

庆历四年(1044)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顺,人民安乐,所有被废弃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整修岳阳楼,扩大原来的规模,将唐代贤达名人、当代名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文章来记下这桩盛事。

我看巴陵一带的美景,在于洞庭湖。湖面包容着远山,又像要吞掉长江一样,水势浩荡,广阔得看不见边际;白天阳光照耀,夜晚一片昏暗,气象千变万化。这便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唐宋人诗词歌赋中已经将这种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了。然而北边通往巫峡,南边通到湘江,贬官到边远地区的官吏、诗人,多到这里游会,浏览景物的心情,能不有差异吗?至于淫雨连绵,数月不晴;寒风怒号,浑浊的浪涛翻腾空际;太阳、星月隐去了光亮,大小山岳潜藏了形状;商人旅客无法通行,船只毁坏;傍晚昏暗,老虎呼啸猿猴啼叫。登上这座楼,便有了远离京都、怀念故乡,担心别人谗言诽谤和讥讽,满目凄凉冷落,感慨万分而悲痛不已的心情了。

至于春气和暖,阳光明媚,波澜不起,天空湖水,上下相连,碧青一片,一望无际;沙鸥或飞翔或聚集,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水边花草,郁郁葱葱;或者天空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亮映在水面上金光闪耀,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璧玉一样;渔夫的歌唱声此起彼伏,这等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便有了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全忘,端起酒杯迎风畅饮的喜气洋洋的心情了。

哎!我曾经探求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者不同于(以上所说)两种心情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为客观环境好就欢喜,不因为自己的境遇不好而悲伤;在朝廷里做官而能为百姓排忧解难,身在江湖之中而能关心国家大事。这样一来,在朝做官也忧,在野不做官也忧,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乐起来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自己)先忧,在天下人欢乐之后(自己)再欢乐”吧?啊!不是这样的人,我又归依谁呢!时在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13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琅玡也(4)。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6),酿泉也(7)。峰回路转(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醉翁亭也。作亭者谁(10)?山之僧智仙也(11)瑏瑡。名之者谁(12)瑏瑢?太守自谓也(13)瑏瑣。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14)瑏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5)瑏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6)瑏瑦。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7)瑏瑧。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8)瑏瑨,云归而岩穴暝(19)瑏瑩,晦明变化者(20)瑐瑠,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21)瑐瑡,佳木秀而繁阴(22)瑐瑢,风霜高洁(23)瑐瑣,水落而石出者(24)瑐瑤,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25)瑐瑥,行者休于树(26)瑐瑦,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7)瑐瑧,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28)瑐瑨,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9)瑐瑩;山肴野蔌(30)瑑瑠,杂然而前陈者(31)瑑瑡,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32)瑑瑢;射者中(33)瑑瑣,弈者胜(34)瑑瑤,觥筹交错(35)瑑瑥,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36)瑑瑦,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37)瑑瑧,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38)瑑瑨,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9)瑑瑩。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40)瑒瑠,太守也。太守谓谁(41)瑒瑡?庐陵欧阳修也(42)瑒瑢。【注释】(1)“环滁”句:环:环绕。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据《朱子语类》记载,此文初稿开头数十字,改定后仅此五字而已。(2)壑:山谷。(3)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美。(4)琅玡:即琅玡山,在滁州市西南十里。(5)潺潺:水声。(6)泻:流泻。(7)酿泉:水清可以酿酒的泉。(8)峰回路转:道路因山势回环而转弯。(9)翼然:亭子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一样。临:面临。(10)作亭:建亭。(11)瑏瑡僧:和尚。智仙:琅玡山琅玡寺(一名开化寺)的僧人。(12)瑏瑢名之:给亭起名。名:作动词。(13)瑏瑣太守:汉时为郡之行政最高长官,宋时一州的长官称知州,此用汉称。自谓:自己给亭起的名字。(14)瑏瑤“太守”二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欧公守滁,于琅玡幽谷筑醒心、醉翁二亭,并令幕客谢某多植花卉,且以诗示之:“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需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辄:即。(15)瑏瑥“而年”二句:作者《赠沈遵》诗:“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宋人有爱言老之俗,但四十而称“翁”,当不仅是“聊戏客”,亦恐有政治愤懑在。(16)瑏瑦“醉翁”二句:此二句为古今传诵之名句,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实话,“在乎山水之间”却不净是实话。作者身处“山水之间”,而心仍在庙堂之上,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