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岗位实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22:30:32

点击下载

作者:马惠莉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化验员岗位实务

化验员岗位实务试读: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以及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等分析检测工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提高分析岗位技术人员的分析技术水平、理论水平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质量管理内容。因此,适时推出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理论性的岗位知识学习资料,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进一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正是为满足上述需要编写而成的。本书在内容上以《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在编写形式上则是基于化验室分析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与基本任务,按照化验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着力为基层化验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化验岗位基础知识与基础操作,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化验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目的。

本书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化验室管理实务、化验室分析操作实务以及化学分析基础理论,共分十五章。其中,第1~4章由黄晓轶编写;第5、10~13章由马惠莉编写;第6~9章由张晓华编写;第14、15章由曹吉祥编写。全书由马惠莉整理统稿。

本书由晋卫军(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振珠(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稿。二位教授在百忙之中不吝时间和精力,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编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与敬意。

本书的责任编辑在策划本书立项以及制订编写大纲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对书稿的最后成型提出了许多宝贵且中肯的修改完善意见,编者在此致以真诚的谢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曹吉祥高级工程师、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郭玉晶教授、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董丽萍技师、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赵振龙馆长以及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赵海晋教授等各级领导及朋友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向各位同仁及友人致以真挚的谢意。

本书所引图表、数据以及相关论述的原著均列于参考文献中。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14年12月第一部分化验室管理实务第1章 化验室的组织管理 /2第2章 化验室的建设管理 /5第3章 化验室的技术设备管理 /9第4章 化验室的安全管理 /15第5章 化验室的分析测试质量管理 /39第1章 化验室的组织管理

化验室是企业质量的专职机构,全权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对出厂产品的质量监督。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组织生产活动方面,化验室起着重要的作用。化验室的工作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诸如产量、质量、成本、利润等,均有密切的、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符合生产需要的、合格的化验室。1.1 化验室的性质、职责、任务与权限1.1.1 化验室的性质

①原则性 原则性是指在工作中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本企业的质量管理规定。在质量问题上要按质量管理制度办事,一切用数据说话,照章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违章必究。

②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在工作中要站在第三者公正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仲裁。在处理企业内部质量纠纷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有效的检验数据,作出正确的结论。申请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和优质产品时,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③权威性 权威性是指化验室的工作、化验室出具的数据得到用户和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信赖程度和威望。化验室的权威性只有靠自己过硬的工作质量、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质量责任感才能树立起来。1.1.2 化验室的职责

①质量检验 即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进行检测和试验。

②质量控制 即按照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强化过程控制,运用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见性和预防能力,采取措施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③出厂产品确认与验证 即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定对出厂产品进行确认,按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进行交货验货,杜绝不合格产品和废品出厂。

④质量统计 即用正确、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和改进工作。

⑤试验研究 即根据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等的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和改进工作。1.1.3 化验室的主要任务

①根据国家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程,起草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制订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网和合理的配料方案,确定合理的检验控制项目。

②负责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检验、监督管理。

③负责进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堆场(仓库)的管理,做好质量调度。

④负责生产岗位质量记录和检验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并及时上报,以及质量档案的管理工作。

⑤贯彻实施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系列标准,建立健全的质量体系并监督其正常进行。

⑥及时了解国内外分析检测技术的动态,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分析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⑦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开发、试验新产品的工作。

⑧负责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服务,处理质量纠纷问题。

⑨负责企业的创优、创名牌及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⑩加强内部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做好质量教育、质量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检测检验水平。1.1.4 化验室的权限

①监督检查生产过程受控状态,有权制止各种违章行为,采取纠正措施。

②参与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行使质量否决权。

③有权越级汇报企业质量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管理措施。

④有产品出厂决定权。1.2 化验室的内部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1.2.1 化验室内部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化验室必须建立并逐步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条款因实验室性质而异,且繁、简各有不同,但所有条款都必须有可操作性。内容应当包括管理条例、操作规程和安全守则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制度:

①各组/室职责范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技术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②质量事故分析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③抽查对比制度;

④标准溶液管理与复标制度;

⑤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⑥质量文件、技术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⑦样品管理制度;

⑧检验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⑨原始记录、台账、检验报告管理制度;

⑩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

⑪检测试验工作质量的查验制度;

⑫安全、保密、卫生、保健制度。1.2.2 化验室内部机构的设置

企业化验室(中心化验室)内部可设生产控制组、化学分析组、质量管理组等,必要时可在生产场所(如车间)分设由化验室领导的质量控制室。化验室各组(室)分别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控制、监督和管理工作。1.2.3 分析化验人员的配置及素质要求(1)分析人员的配置

化验室应配备主任、工艺、质量调度、统计、科研、检测等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并且应按合理比例配备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各自承担相应的分析测试任务和技术管理工作。化验人员均须持证上岗。各室(组)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化验室主任的任免应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2)对化验员素质的要求

在化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在满足设计规范合理的实验室、必需的分析仪器及设备、齐全合格的化学试剂等硬件设施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化验人员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及科学管理能力的养成,对保证分析测试质量也极其重要。

作为分析化验人员,最重要的是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

①分析测试人员要不断学习,理解分析方法原理,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及修订变更情况,并严格遵照执行。

②分析测试人员要逐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清洁整齐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习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工作前要有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整个分析测试过程能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进行。

b.实验进行中所用的仪器、试剂要放置合理、有序;实验台面要清洁、整齐;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分析任务要及时整理;全部工作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工具等都要放回原处。

c.测试操作过程中要培养精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及时、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的科学工作作风。数据要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记录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时、真实、齐全、整洁、规范。如有错误,要划掉重写,不得涂改。

d.注意卫生。工作时要穿实验工作服。实验工作服不得在非工作处所穿用,以免有害物质扩散。工作前后要及时洗手,以免因手脏而玷污仪器、试剂和样品,以致引入误差;或将有害物质带出实验室,甚至入口、眼,导致伤害和中毒。

e.熟悉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照执行。第2章 化验室的建设管理2.1 化验室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

化验室设计主要包括土木建筑、供电及照明、供排水、排风、通风、室温控制、基础管线、仪器购置、各类仪器房间、库房、钢瓶间等。不同大小的化验室在设计上有很大差异,如果化验室是单独建筑就要考虑化验室的位置,生产企业的化验室则主要考虑震动对分析仪器尤其是分析天平的影响。

根据化验室用房的功能要求,化验室的建设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和辅助实验室。通常要求化验室应远离污染源和震动源,因此化验室周围的环境要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以南北方向为宜。2.1.1 化验室的工作场所和设施

化验室应当具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场所(包括办公、检测/校准的场地或房屋)、设备、设施(包括检测/校准设备,以及保证检测/校准技术活动正常进行的辅助设施等),并对所有设备和设施具有独立调配使用、管理的权力。

设备和设施可以是固定的、临时的和可移动的。“固定设施”是指在固定的场所所形成的开展检验/校准工作的单元;“可移动设施”是指开展检验/校准的工作单元是可移动的,如移动的检测车或检测线;“临时设施”是指为满足合同或特定任务的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检测的单元,如为某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的同期设置的设施。

化验室应当保证检测/校准设备、设施满足“正确”进行检测/校准的需要。所谓“正确”是指设备的有关性能指标(如量程、准确度、分辨率等)能够符合检测/校准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化或规范化的规定,设施能够达到规定的用途和目的。2.1.2 化验室建设应满足的环境条件

化验室的环境条件包括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

①化验室内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

②化验室的外部环境条件指的是周围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灰尘、电磁干扰、电源电压(和/或电网频率)、温度、湿度、噪声、震动、海拔、大气压强、雷电、有害气体等。

基于以上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建设化验室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必须建立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用的实验室、样品存放室和药品试剂库等,周围环境的粉尘、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均不得影响检验工作;

②化验室的面积、采光、温度、湿度等均应满足检验任务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化学分析用天平及高温设备(高温炉、烘干箱)要与分析化验室隔开,化验室小磨及高压釜应单独放置;

③化验室应保持清洁,与化验无关的物品不准带入;

④化验室内仪器设备应放置合理,操作方便,保证安全;

⑤化验室必须要有通风柜(罩),供排除有害气体用。2.1.3 精密仪器室应符合的设计要求

精密仪器室要求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声、防潮、防尘、防腐蚀、防有害气体侵入,室温尽可能保持恒定。为保持一般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温度最好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需要恒温的仪器室可设置调温装置。

仪器室可采用不易聚集灰尘的水磨石地或防静电地板(不推荐使用地毯)。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一般允许的电压波动范围为±10%,供电电压应保持稳定,必要时要配备附属设备(如稳压电源等),为保证供电不间断,可采用双电源供电。

在设计专用的仪器分析室时,就近配套设计相应的化学处理室,这在保护仪器和加强管理上是非常必要的。

大型精密仪器室应设计专用地线,接地及电阻小于4Ω。2.1.4 化学分析室在建筑方面应符合的设计要求

化学分析室在设计上应考虑房屋建筑、供/排水、通风设施、煤气与供电、实验台的建造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化验室的建筑应由耐火或不易燃的材料建成,隔断和顶棚也要考虑到防火性能。可采用水磨石地面,窗户要防尘,室内采光要好,门窗应向外开,大化验室应设两个出口,以利于发生意外时人员的撤离。(1)对实验台的建设与设计要求

实验台主要由台面、台下的支架和器皿柜组成。为方便操作,台上可设置药品架,台的两端可安装水槽。一般要求实验台面宽0.75m,长度可以根据房间大小设计为1.6m~3.2m,高为0.8m~0.9m。台面常用贴面理化板、实心理化板、耐腐人造石或水磨石预制板等制成。理想的台面应平整、不易碎裂、耐酸碱及溶剂腐蚀、耐热、不易碰碎玻璃器皿等。加热设备可置于用瓷砖砌成的或水泥制成的台面上。(2)对药品储藏室的建设要求

由于很多化学试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物品,故不要放置过多。储藏室仅用于存放少量近期要使用的化学试剂,且要符合危险品存放安全要求。

药品储藏室房间应朝北、干燥且通风良好,顶棚应遮阳隔热,门窗应坚固,窗应为高窗,门框应设遮阳板,门应朝外开。易燃液体储藏室的室温一般不超过28℃,易爆品储藏室的室温不许超过30℃。少量危险品可用铁板柜或水泥柜分类隔离储存。室内设置排气降温风扇,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备有消防设施。(3)对钢瓶室的建设要求

易燃或助燃气体钢瓶要求安放在室外的钢瓶室内,钢瓶室要远离热源、火源及可燃物。钢瓶室要用耐火材料构造,要避免阳光照射,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钢瓶应距离明火热源10m以上,如有困难应有隔热措施,同时距火源不少于5m,室内设有直立稳固的铁架用于放置钢瓶。(4)对天平室的建设要求

天平室的室内温度应符合表2.1中的规定。室内应宽敞、整洁、干燥,并杜绝有害于天平的气体或蒸汽进入室内,窗户应设置黑红两层窗帘。天平室应尽可能远离街道、铁路以及空气锤等机械,以避免震动。表2.1 不同精度天平的室温环境要求(5)对天平室中天平台的建设要求

万分之一天平台一般以水泥台为好,十万分之一的高精度天平要有防震台,防震台的台面不是整体的,台面中间放天平的地方与整个台面分开,四条腿下方用8cm厚的橡胶垫上,四条腿上方也用8cm厚的橡胶垫上,然后放上水泥板或大理石。2.2 化验室对通风、水、电、气设施的基本要求2.2.1 对通风设施的要求

由于化验工作中常常会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实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风设施一般有如下三种。

①全室通风 采用排气扇或通风竖井,换气次数一般为5次/h。

②局部排气罩 一般安装在大型仪器产生有害气体部位的上方。

③通风柜 这是化验室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采用防火防爆的金属材料制作,内涂防腐涂料,内有加热源、水源和照明等装置,通风管道要能耐酸碱气体腐蚀。风机可安装在顶层机房内,并应有减少震动和噪声的装置,排气管应高于屋顶2m以上。一台排风机连接一个通风柜较好,不同房间共用一个风机和通风管道易发生交叉污染。

通风柜在室内的正确位置是放在空气流动较小的地方,或采用较好的狭缝式通风柜。通风柜台面高度800mm,宽750mm,柜内净高1200mm~1500mm,操作口高度800mm,柜长1200mm~1800mm。条缝处风速0.3m/s~0.5m/s,视窗开启高度为300mm~500mm。挡板后风道宽度等于缝宽距离的2倍以上。2.2.2 对供排水设施的要求

供水要保证必需的水压、水质和水量以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室内总阀门应设在易操作的显著位置,下水道应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地面应有地漏。2.2.3 对煤气及供电系统的要求

有条件的化验室可安装管道煤气,化验室的电源分照明和设备用电。照明最好采用荧光灯。设备用电中,24小时运行的电器如冰箱单独供电,其余电器设备均由总开关控制,烘箱、高温炉等电热设备应设专用插座、开关及熔断器。在室内及走廊上安装应急灯,以备夜间突然停电时使用。2.2.4 化验室中蒸发高氯酸用的通风橱和管道的要求

普通化验室为高氯酸蒸发用的通风橱和管道,最好采用陶瓷或石棉制的板或圆筒,而且应定时用水冲洗,以防高氯酸凝聚过多与尘土作用而爆炸。瓷砖适用于做通风橱内的工作桌面,绝不可用红铅和甘油或其他易氧化的材料。黏合剂也要采用不易燃烧的。近年来也采用聚氯乙烯塑料板制成通风橱和管道,聚氯乙烯对燃烧有一定的自灭性。

高氯酸蒸气与易燃气体或其蒸气会形成爆炸猛烈的混合物,切忌使之相遇。因此蒸发高氯酸的室内绝不能同时蒸发乙醚、乙醇等溶剂,其他房间如使用同一通风管道,也不能排出易燃烧的蒸气。第3章 化验室的技术设备管理3.1 化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在化验室中,仪器设备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为生产及科研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投资效益。3.1.1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

①购进设备要尽快地在达到设备的技术性能的情况下投入使用,按计划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在修设备要如期修复,并建立专人保养和设备档案制度,使设备提供最大限度的可用时间。

②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③有目的地进行技术开发,有计划地更新换代。

④把设备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的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3.1.2 对仪器设备的购置要求

应正确合理地选择及购置设备。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是选择和购置设备的基本原则。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①技术考察 即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做出评价。包括:设备功能、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维修性、设备的耐用性、设备的互换性、设备的成套性、设备的节能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等。

②经济评价 即通过仪器设备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或提高生产率等方面的作用来推算效益,也可以用“时间成本”来计算。3.1.3 对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求

设备验收前,验收人员应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型号、规格、性能、附件备件及其数量等,并在验收时逐步逐项核对。验收大型仪器要组织验收小组,并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验收时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有详细的记录档案,作为日常使用、维修的依据。设备一经验收应及时投入运行,以便尽早发现问题,争取在设备的保修期内认真解决。

验收的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建立设备卡片和设备档案,并在设备卡片上做出标记,向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办理移交手续。3.1.4 对精密仪器的管理要求

①安放仪器的房间应符合该仪器的使用要求,以确保该仪器的使用寿命及精度,做到防震、防尘、防潮、防腐蚀。

②建立专人管理责任制及维护管理制度。

③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出厂及购置日期等要登记准确。3.1.5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

大型仪器设备要设专人管理。使用维修要由专人负责。拆卸、改装要经一定的审批手续。每台设备都要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①仪器使用说明书,装箱单,零配件清单;

②安装、调试、性能鉴定、验证记录;

③使用规程,保养维护规程;

④使用登记本,检修记录。3.1.6 对贵重物品的管理要求

铂金坩埚、玛瑙等贵重器皿要放在保险柜中保管,使用要有记录,用完后要放在保险柜中保管,铂金坩埚使用要有质(重)量记录。不经常使用时必须放到保险柜中保管,使用时要有专人负责,用专用器具夹取,防止铂金锅表面产生划痕。3.1.7 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

①计量标准器具是最高实物标准,用于量值传递,特殊情况必须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应经中心(所)批准。

②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检定工作和维护保养工作由专人负责。

③计量标准器具保存环境应满足其说明书的要求,保持其技术状态处于最佳状态。

④计量标准器具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书,每次使用都应有使用记录。

⑤计量标准器具一律不出借,一般不得直接用于检测。3.1.8 对普通实验用品的管理要求

化验室中,除了精密仪器、设备外,其他物品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易耗品,如玻璃仪器、元器件等;

②低值品,如电表、工具等;

③材料,一般指消耗品,如金属、非金属材料、试剂等。

上述物品使用频率高,流动性大,管理上应做到心中有数,以方便使用为目的。要建立必要的账目,分门别类存放,定期盘点,及时补充。3.1.9 对设备的维修规定

对设备的维修包括为排除事故隐患而进行的日常保养和恢复受损设备功能的修理,其中又包括事后修理、预防修理和生产维修。预防修理又称计划修理。生产维修是指对重点设备进行预防修理,对一般设备进行事后修理,对故障频发的设备进行适当改造。3.1.10 对设备事故的处理要求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事故分析并不失时机地组织抢修等善后工作,争取使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重大设备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处理事故要坚持“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在事故原因未查明或消除之前,切不可草率开机,以免扩大事故及损失。对责任事故应严肃查处。3.2 化验室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3.2.1 技术档案资料分类

通常化验室的技术资料分为四类:①管理性文件;②技术性文件;③检验工作日常报表;④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台账等设备管理资料及档案。3.2.2 技术性文件主要内容

技术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种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②企业自编的《化验员手册》;③科技信息和科技书刊;④其他与检验工作有关的技术资料。3.2.3 设备技术档案的建立

设备技术档案应该从提出申请计划的时候,就开始全面建立,并要求做到规范。设备技术档案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原始档案 包括:申请报告、订货单、合同、验收记录及随同设备附带的全部技术资料。

②使用档案 包括:使用工作日志及运行记录、设备履历卡(包括故障发生时间、现象、处理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质量检定及精度校验记录和改装记录等资料。3.2.4 对检测报告的要求

检测报告是检验机构检验质量优劣的基本反映,必须保证其内在和外在的质量。

①要注明试验依据的标准。

②试验结论意见要清楚,结果要与标准及要求进行比较。

③对样品要有简单的说明。

④报告单上必须包括实验室的全称、编号、委托单位和委托人、交接日期、样品名称、样品数量、分析项目、分析批号,以及实验人员、审核人员、负责人等的签字和日期、报告页数等。

⑤检测报告不允许更改。报告由实验室主任审核,在审核中发现错误应由原填写人重新填写,审核人不得自行更改。审核后的检测报告应交质量负责人签署意见,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并注明份数。3.2.5 对事故分析报告的规定

在检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应按事故处理:

①样品丢失、损坏、零部件丢失;

②样品生产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丢失或失密,检验报告丢失,原始记录丢失或失密;

③因人员、检测设备、仪器、检测条件不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试验方法错误,数据差错,从而造成的检验结论错误;

④检测过程中发生仪器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因突然停水、停电或其他外界干扰而中断检测,影响数据可靠性和正确性的属意外事故,因仪器设备老化等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后果不按事故处理。

重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事故发生后3天内由发生事故单位填写事故报告单,上报相关部门,由相关技术负责人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在1周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针对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3.2.6 对技术资料的管理规定

化验室的技术质量的管理由办公室负责。(1)应长期保存的技术资料

①国家、地区、部门有关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政策、法令、文件、法规和规定。

②产品技术标准化、相关标准、参考标准(国内外的)、检测规程、规范、大纲、细则、操作规程和方法(国外的、国内的或自编的)。

③计量检定规程、暂行校验方法,仪器说明书、计量合格证,仪器仪表及设备的验收维修、大修、使用、报废的记录。

④仪器设备明细表和台账,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及其他技术文件。(2)属于定期保存的资料

①各类检验原始记录、各类检验报告。

②用户反馈意见及处理结果。

③样品入库、发放及处理登记本。

④检验报告发放登记本。

技术资料入库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统一编号,且按保存期长短分类。测试人员如需借阅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原始资料未经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允许复制。资料室人员要严格为用户保守技术机密,否则以违反纪律处理。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3.3 化验室记录与样品的管理3.3.1 记录管理(1)对质量记录的保存及管理要求

①质量记录要按月、按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

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的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质量记录。

③质量记录在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霉变、防虫蛀、防丢失和防盗用,同时注意防火和通风,质量记录的使用与管理要遵守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

④遵守化验室分析检验工作的基本规则。(2)对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求

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一般不允许外单位查阅。

①要用正式记录本或记录单真实记录检测过程中的现象、条件、数据等,要求完整、准确、整齐、清洁。不得用白纸、铅笔或圆珠笔书写,不准涂改。

②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③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应按照测量仪器的有效精度位数进行记录。

④原始记录单(表)要统一格式,以符合计量认证的要求。检测人员及负责人要在原始记录单上签署自己的姓名和日期。(3)对原始数据的更改规定

更改记错的原始数据的方法是:在原始数据上画一条横线表示消去,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4)对原始数据的保存规定

原始记录在检测报告发出的同时归档,有专门资料室的则送资料室保存。保存期不少于5年。3.3.2 样品管理(1)对收取样品的要求

收取样品要有登记手续,样品要编号并妥善保管一定时间。样品应有标签,标签上要有记录编号、委托单位、交样日期、试验人员、试验日期、报告签发日期以及其他简要说明。(2)对样品的管理规定

①样品保管必须有专人负责。

②样品到达后由该保管人员会同有关专业科室共同开封检查,确认样本完好后编号并办理登记手续,然后入样品保管室保存。

③样品上应有明显的区分标志,确保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不致混淆,确保样品与已检样品不致混淆。

④样品保管室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样品所需的要求,不致使样品变质、丧失或降低其功能,样品保管必须做到账、物、卡三者相符。

⑤样品检验时由各专业科室填单领取并办理相关手续。

检验工作结束,检验结果经核实无误后将剩余样品送回保管室,可通知来样单位领回;除用户有特殊要求外,破坏性检验后的样品一般不再保存。(3)对留样的管理规定

①样品的保留由样品的分析检测单位负责,在有效期内要根据保留样品的特性妥善保管。

②保留样品的容器要清洁,必要时要密封以防变质,标识清楚齐全。

③样品要分类、分品种有序摆放。

④样品的保留量要根据样品全分析的用量来定。保留量应不少于两次全分析用量。一般液体为500mL~1000mL;固体成品或原料保留500g。

⑤成品样品的保留期限:液体一般保留3个月,固体一般保留半年。

⑥样品超过保存期限后,按“三废”管理制度进行处理。第4章 化验室的安全管理

化验员在分析测试工作中要接触各种化学试剂、试样以及分析检测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热气、烟雾等,这些物质中有些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有些还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同时,各种仪器、电器、机械设备在使用中也可能存在危险性。因此,分析技术人员必须学习化验室安全技术,并掌握一定的防护急救技能,在分析测试工作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化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安全教育措施 即加强对分析工作者的安全宣传及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操作技能,懂得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掌握防止事故的方法及事故的排除方法,提高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减少事故的伤害及事故损失。

②安全技术措施 从技术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是安全生产的最大保障。

具体的安全措施一般有:预测预报、个人预防、局部防护及整体防护(如防火、防爆、防电击、防割伤及烫伤等)等技术措施以及紧急救护措施。

③安全管理措施 即制定各种安全生产/工作及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及工作标准,并使之实施,使工作人员明确要求、各尽其职、安全生产。4.1 化验室的机械性外伤预防和急救4.1.1 意外割伤救治(1)预防措施

在化验室中为了防止被锐器或碎玻璃割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玻璃仪器应轻拿轻放、安置妥当。

②不得使用有裂纹或已破损的仪器。

③在弯折、切割玻璃管(棒),用塞子钻孔及安装洗瓶等玻璃仪器时,要遵守使用玻璃和打孔器的安全工作规程,用布包手或戴手套。

④细口瓶、试剂瓶、容量瓶不能在电炉或酒精灯上加热,其中不能装过热溶液。

⑤加热烧杯和烧瓶时,应垫石棉网,以免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

⑥装配或拆卸仪器时,要防备玻璃管和其他部分的损坏,以免受到严重伤害。

⑦被割伤时应立即包扎并送医院。(2)急救措施

对于一般割伤,应保持伤口干净,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若是玻璃创伤,应先将碎玻璃从伤口处挑出。轻伤可涂紫药水(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撒些消炎粉或消炎膏,用绷带包扎。伤口较小时,也可用创可贴敷盖伤口。

若严重割伤,可在伤口上部10cm处用纱布扎紧,减慢流血速度,并立即送医。4.1.2 眼睛受到碎玻璃等异物伤害的处置方法

眼睛里蹦进碎玻璃或其他固体异物时,应闭上眼睛不要转动,立即到医院就医。绝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引起严重的擦伤。4.2 化验室的消防安全

在化验室里不仅经常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而且还要进行加热、灼烧、蒸馏等可能引起着火燃烧的操作。因此,掌握化验室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十分重要。4.2.1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化验室里失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存,使用或处理不当。

注:实验室内严禁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

②加热、蒸馏、制气等分析装置安装不正确、不稳妥、不严密,从而产生蒸气泄漏或者由于操作不规范产生迸溅现象,遇到加热的火源极易发生燃烧与爆炸。

注:绝不可在明火附近倾倒、转移易燃试剂!

③对化验室火源管理不严,违反操作规程。

注:加热易燃溶剂必须用水浴或封闭式电炉,严禁用灯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④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混合。

⑤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⑥易燃性气体或液体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范围,与明火接触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4.2.2 防火措施

①在倾倒或使用易燃液体进行萃取或蒸馏时,室内不得有明火。同时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以保证易燃气体及时逸出室外。

②电气设备应装有地线和保险开关。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不得超过允许温度,无人时应立即关闭电源。

③室内应备有水源和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灭火材料,包括消火砂、石棉布、各类灭火器材。易燃易爆物应设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使用与保管的相关制度。

④酒精灯及低温加热器应放在分析操作台面上,下面应垫石棉板或防火砖。烘箱和高温炉应安放在石桌面或水泥台面上。4.2.3 常用的灭火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灭火就是消除这些条件。

①灭火时,应先关闭门窗,防止火势增大,并将室内易燃、干燥物搬离火源,以免引起更大的火灾。

②易溶于水的物质失火时,可用水浇灭;不溶于水的油类及有机溶剂,如汽油、苯及过氧化物、碳化钙等可燃物燃烧时,绝不要用水去灭火,否则会加剧燃烧,只能用砂、干冰和“1211”灭火器等灭火。

③选用合适的灭火装置。

表4.1所示为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及使用范围。表4.1 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及其使用范围4.2.4 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1)泡沫灭火器【结构】以MP8型泡沫灭火器为例,如图4.1(a)所示。图4.1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结构示意【使用方法】使用时,左手握住提环,右手抓住筒体底部,喷嘴对准火源,迅速将灭火器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灭火筒内压强迅速增大,大量的泡沫从喷嘴喷出将火焰扑灭。

注意:提取泡沫灭火器时不能用肩扛或倾斜,以防止两种溶液混合。(2)二氧化碳灭火器【结构】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鸭嘴式为例,如图4.1(b)所示。【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握着喇叭形喷筒的把手将其对准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即可喷出二氧化碳。

如果是鸭嘴式开关,右手拔出保险销,紧握喇叭形喷筒木柄;左手将上面的鸭嘴向下压,二氧化碳即从喷嘴喷出。(3)干粉灭火器【结构】内装式MF4型干粉灭火器如图4.1(c)所示。【使用方法】使用时,将干粉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在距离着火处3m~4m处,撕去灭火器上的封记,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源,另一手的大拇指将压把按下,干粉即可喷出。迅速摇摆喷嘴,使粉雾横扫整个火区,即可将火扑灭。(4)1211灭火器【结构】手提式1211灭火器如图4.1(d)所示。【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拔掉铅封和安全销,手提灭火器上部,不要把灭火器放平或颠倒。用力紧握压把,开启阀门,储压在钢瓶内的灭火剂即可喷射出来。

灭火时,将喷嘴对准火源,左右扫射,向前推进,将火扑灭。当手放松时,压把受弹力作用回复原位,阀门封闭,喷射停止。4.3 化验室的防爆安全

氧化、燃烧、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只是反应速率不同而已。爆炸往往比着火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且多数情况下只能预防。一旦发生,就难以预防。因此,凡涉及爆炸性试剂的操作、储存、运输,都要十分小心,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运作。4.3.1 基础知识(1)强氧化剂

强氧化剂是指具有强烈氧化性的物质。它们在标准电极电位顺序中的位置越低,标准电极电位越正,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获得电子,那么这类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就是越强的氧化剂。

氧化剂本身一般不会燃烧,但在空气中遇酸或受潮、强热或与其他还原性物质、易燃物、可燃物接触,即可分解引起燃烧或与可燃物构成爆炸性混合物。

化验室中常见的强氧化剂有氟、三价钴盐、过硫酸盐(或)、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高锰酸盐(或)、氯酸盐(或)、溴酸盐(或)、重铬酸盐(或)、氯等。(2)爆炸性物质

爆炸性物质指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当其受到高热、摩擦、冲击或与其他物质接触发生作用后,能在瞬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并使气体的体积迅速增加而引起爆炸。

下列物质均属于敏感性强、易分解和引起爆炸的物质:臭氧、过氧化物(含特有的—O—O—基);氯酸和高氯酸化合物(含特有的Cl—O原子团);氮的卤化物(含特有的=N—X基,X表示卤素);亚硝基化合物(含特有的—NO基);雷酸盐(含特有的—ONC基或原子团—N=C);乙炔等炔类和炔化物(含—C≡C—基)。

实际上,某些强化剂本身就是爆炸性物质,如硝酸铵、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在分析测试中直接涉及的爆炸性试剂、物品其实并不多,常涉及的主要有苦味酸、三硝基甲苯、钢瓶易燃气体等。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有些试剂单独存在时,虽属于危险物化学品,却不致爆炸。可一旦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或撞击时,就会剧烈爆炸,这种潜在的致爆因素反而更加危险,不容忽视。(3)爆炸和爆炸极限

①爆炸 爆炸是物质极迅速地发生突然变化时,其分子、原子或原子核内的能量转变为物质运动能的结果,在爆炸的一瞬间有大量的能量释放。爆炸时,物质状态急剧改变,温度和压力剧烈升高。化学反应所发生的爆炸(例如氢、氧混合物的爆炸,三硝基甲苯的爆炸等)和原子核分裂链式反应所引起的爆炸都是典型的爆炸。

注:本书只限于讨论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爆炸。

②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而是有一个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的爆炸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的爆炸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的危险。如果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遇到明火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高于爆炸上限,遇到明火虽然不会爆炸,但接触空气却能燃烧。因为低于爆炸下限时,空气所占的比例很大,可燃物质的浓度不够;高于爆炸上限时,则含有大量可燃物质,而空气却不足,缺少助燃的氧气。

了解各种可燃气体或蒸气(或粉尘)的爆炸极限,对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可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见表4.2。混合后可引起燃烧、爆炸的试剂组合见表4.3。表4.2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表4.3 混合后可引起燃烧、爆炸的试剂组合4.3.2 化验室的防爆(1)化验室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

实验室中产生爆炸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器皿内和大气间压力差逐渐加大;二是反应时反应区域内的压力急剧升高或降低。

①器皿内和大气间压力差加大引起的爆炸

a.当器皿内壁的压力减小时,如器皿壁的坚固性不够,仪器被压碎,这种爆炸称为“压碎爆炸”,这是危险性较小的一种爆炸。在器皿壁的厚度和机械强度相同时,器皿能支持压力的限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器皿的形状。

发生压碎爆炸时,可能伤及爆炸器皿附近的工作人员。如果被压碎的器皿中盛的是有毒物或可燃物,或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失火或爆炸混合物的极强爆炸,危险性更大。

b.当器皿内部的压力加大到器皿爆炸的限度时,能够成为爆炸的原因的能量就是压缩气体或蒸气的热能。这类爆炸要比压碎爆炸危险得多,如果使用有害物质工作,还会引起中毒、失火或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第二次爆炸。

②化学反应区域内压力急剧改变引起/导致爆炸

a.某些化合物(所谓爆炸物质)迅速分解,且在分解过程中一般都会离析出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乙醚中的亚乙基过氧化物、氮的卤化物等。

b.在固体和液体物质间发生迅速反应,结果产生大量的气体或放出大量的热,以致仪器四周气体容积急剧增大。如镁、锌或其他轻金属与硝酸的反应;用高氯酸处理与其不混合的某些固体有机物试样的反应等。

c.当气体间迅速反应时,反应获得的产物有着与原来物质不同的容积,结果导致压力急剧改变。如果反应时放出热量,必然使气体混合物的容积迅速扩大。(2)防爆措施

在使用危险物质工作时,为了消除爆炸的可能性或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使用预防爆炸或减少其危害后果的仪器和设备。

②要清楚地知道所用的每一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反应混合物的成分、使用物质的纯度、仪器结构(包括器皿的材料)、进行工作的条件(温度、压力)等。

③将气体充于预先加热的仪器内部时,不要用可燃性气体排空气,或相反地用空气排出可燃气体,应该使用氮或二氧化碳来排除,否则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在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危险物质都必须取用最小量来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并且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热。

⑤在使用爆炸物质进行测试分析工作时,必须使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应保持其充分清洁,不可使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因为关闭或开启玻璃塞的摩擦都可能成为爆炸的原因。

干燥爆炸物质时,绝对禁止关闭烘箱门,最好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保证干燥时加热的均匀性与消除局部自燃的可能性。

⑥完成气相反应时,要了解改变气相反应速率的普遍影响因素(光、压力、表面活性剂、器皿材料及杂质等)。

要及时销毁爆炸性物质的残渣:卤氮化合物可以用氟使之成为碱性而销毁;叠氮化合物及雷酸银可由酸化来销毁;偶氮化合物可与水共同煮沸;乙炔化物可以用硫化铵分解;过氧化物则用还原方法销毁。

⑦决不允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注意:进行隔绝空气加热时,应加热均匀,以防温度骤降导致爆炸;使用强碱熔样时,应防止坩埚沾水而爆炸;点燃氢气时,应检查氢气的纯度。4.4 化验室的防毒、防烧/烫伤4.4.1 基础知识(1)毒物及中毒

①毒物 凡可使人体受害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都可称为“毒物”。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量时才能发挥毒效而引起中毒。

②中毒 是指由于某种物质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

根据毒物引起的病态的性质,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③致死量 毒物的一切说明和定义都是按照它对大多数人的作用来确定的。凡侵入体内并能引起死亡的毒物的剂量称为致死量或致命剂量。

为预防在分析实验室内使用毒性物质时的偶然中毒,应当知道毒物可能经过什么途径侵入体内以及各种毒物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以免中毒,一旦中毒也可尽快加以急救,摆脱危险。(2)化验室中常见有毒物质(简称毒物)

毒物的类型划分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毒物的毒性大小划分;另一种是按照毒物的状态来划分。

毒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按照毒性大小,有毒物质一般分为低毒物、中度毒物和剧毒物。按照毒物的存在状态不同,毒物又可分为有毒气体、有毒液体和有毒固体三种,如表4.4所示。表4.4 常见毒物4.4.2 防毒与急救措施(1)防毒措施

①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规程。使用有毒气体的试剂时,都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如无通风设备,可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或室外操作,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②有煤气的实验室,应注意检查管道、开关等,不得漏气,以免煤气中的一氧化碳散入空气中引起中毒。

③剧毒试剂的取用和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并有专人负责收发与保管,密封保存,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

④使用后的含有毒物质的废液,不得倒入下水道内,应集中收集后予以无毒化处理,将盛过有毒物废液的容器清洗干净后,立即洗手。

⑤水银仪器破损后,洒出的水银应立即消除干净,然后在残迹处撒上硫黄粉使之完全消除。

⑥用嗅觉检查试剂时,只能用手扇送少量气体,轻轻嗅闻。

⑦不得使用实验室的器皿做饮食工具,绝对禁止在使用毒物或有可能被毒物污染的实验室存放食物、饮食或吸烟。离开实验室后立即洗手。(2)意外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①中毒 溅入口内而尚未下咽的毒物应立即吐出,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毒物,应根据毒物性质服解毒药,并立即送医。

②腐蚀性毒物 如果是强酸,先饮用大量水,再服用氢氧化铝膏、鸡蛋蛋清;如果是强碱,先饮用大量水,再服用醋酸果汁、鸡蛋清。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

③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 将5mL~10mL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催吐,立即送医。

④气体中毒 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感到不适时,应立即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呼吸新鲜空气。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者,可吸收少量乙醇和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切不可随便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3)化验室中安全使用汞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汞时,不要用薄壁玻璃容器和薄壁玻璃管。因为汞的密度大,这些薄壁玻璃容器和管子不够结实,极易损坏,使汞洒出和泼溅以致难以收拾。因此向管内或容器注入汞时应使用特制的坚实的长颈漏斗。向高形器皿内注入汞时,最好使器皿略微倾斜,而器皿底部用柔软的衬垫垫稳,然后将汞沿器皿壁缓慢注入,以防溅出。

②应尽可能避免在敞开容器内使用。用汞作搅拌器的封闭液时,必须注意勿使汞逸出,在热的设备上,切不可用汞作封闭液,如有可能,用水或油将汞掩盖起来。

③汞的旁边不可放置发热体,绝对不要在烘箱中烘汞。

④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保证在操作过程中偶然撒出的汞滴不致散落在桌面或地上。

⑤经常使用汞的实验室的排风扇最好装在墙角,地板要无缝,否则留存的细小汞滴将慢慢蒸发,长期毒化实验室内的空气。(4)拾汞棒(或刷)的制备

将直径为0.2mm的铜丝或0.1mm厚的条形铜片,浸入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汞溶液中,溶液中的汞即被镀在铜丝(片)上成为拾汞棒(或刷)。

洒出或挥发而沉积在桌上、地上的汞可用拾汞棒(或刷)加以摩擦收集。收集洒出汞的移液管或吸管的简单装置如图4.2所示。图4.2 汞的移液管1—收集汞的管;2—盛收汞的部分;3—连接梨形橡皮球或真空泵(即气泵);4—密封塞(5)工作服上的汞和汞有机物的消除

由于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的积累特性,因此接触汞及其化合物的分析人员应特别注意工作服的清洁。

如果工作服被金属汞滴玷污,应在室外适当地点,将其垂直抖落15min以上,然后将工作服在肥皂液(2.5%)和碳酸钠(2.5%)溶液中洗涤3.0min左右,并更换3次洗涤液,最后在热水中冲洗干净。

若工作服被乙基氯化汞玷污,用0.5%碳酸钠溶液在30min内洗涤3次即可;若要消除二乙基汞,可用热蒸汽(120℃~130℃)将工作服蒸馏2h。若工作服同时被乙基氯化汞、二乙基汞、金属汞和氯化汞玷污,则应先用热蒸汽再以肥皂液(2.5%)和碳酸钠溶液(2.5%)相继进行洗涤,条件同清除汞的“洗涤”和二乙基汞气体的“蒸馏除去法”。

注意:汞-有机化合物要比汞蒸气及其盐类更危险,它的中毒发展更快!4.4.3 常用的防毒器材及其防护范围

防毒器材主要包括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根据防毒原理又分为隔离式防毒面具和过滤式(滤毒式)防毒面具。(1)隔离式防毒面具

根据供氧方式的不同,隔离式防毒面具分为氧呼吸器和生氧器。这种防毒面具可以在含毒浓度很高或缺氧的环境中使用,生氧器还可以在高温场所或火灾现场使用。(2)过滤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护范围随滤毒罐内所装吸附剂类型、作用、预防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根据滤毒罐外涂有的不同颜色来识别。所以,防护人员必须根据防护对象正确选择防毒面具。(3)防毒口罩

防毒口罩的防毒原理及采用的吸收剂和过滤式防毒面具基本相同,只是结构形式、适用范围和大小有所不同。防酸口罩采用碱性吸收剂,防碱口罩采用酸性吸收剂。其他防毒口罩采用能与预防对象迅速发生有效反应的物质作吸收剂。4.4.4 化验室中的烫伤(1)腐蚀性试剂

腐蚀性试剂是指对人体的皮肤、黏膜、眼睛、呼吸器官等有腐蚀性的物质。一般为液体或固体。按照性质和形态的不同,腐蚀性试剂可分为如表4.5所列的类型。表4.5 常见腐蚀性试剂的类型(2)预防烫伤(或烧伤)的措施

在化验室中,皮肤的烧伤或烫伤,往往是由接触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试剂、火焰、高温物体、电弧等引起的。各种烧伤的主要危险性是身体损失大量水分,烧伤后多数由于身体组织损伤、细菌感染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为防止烫伤或烧伤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取用硫酸、硝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水、氨水或液体溴时,应戴上橡皮手套,防止药品沾在手上。

氢氟酸烧伤更危险,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操作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②腐蚀性物品不能在烘箱内烘烤。用移液管吸取有腐蚀性、刺激性液体时,必须用橡皮球操作。

③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中进行,且必须在玻璃棒不断搅拌下,将浓硫酸仔细缓慢地加入水中,绝不能将水倒入硫酸中。

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如需将浓酸或浓碱中和,则必须先行稀释。

④在压碎或研磨苛性碱和其他危险物质时,要注意防范小碎块或其他危险物质碎片溅散,以免严重烧伤眼睛、面孔或身体其他部位。

⑤打开氨水、盐酸、硝酸等试剂瓶口时,应先盖上湿布,用冷水冷却后,再打开瓶塞,以防溅出,在夏天尤其更应注意。

⑥使用酒精灯和喷灯时,酒精不应装得太满。先将洒在外面的酒精擦干净,然后再点燃,以防将手烧伤。

⑦使用加热设备,如电炉、烘箱、沙浴、水浴等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防烫伤。

⑧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须先用烧杯夹子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防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3)常见的烧伤急救措施

化验室中一旦发生烧伤事故,要立即进行救治,并根据伤势轻重分别进行处理。

常见的烧伤急救方法如表4.6所示。表4.6 常见烧伤的急救方法(4)化学灼伤的急救方法

化学灼伤是由化学试剂对人体引起的损伤,急救应根据灼伤的原因不同分别进行处理。化验室化学灼伤的一般急救方法如表4.7所示。表4.7 化学灼伤的一般急救方法(5)化验室中发生眼睛灼伤事故的处理方法

眼睛受到任何伤害时,都必须立即送医诊治。但在医生救护前,对眼睛的化学灼伤的急救应该是分秒必争的。

①若眼睛被溶于水的化学药品灼伤,应立即去最近的地方冲洗眼睛或淋浴,用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淋洗时轻轻用手指撑开上下眼帘,并嘱伤员眼球向各方转动,再速请眼科医生诊治。

②如果是碱灼伤,再用硼酸(4%)或柠檬酸(2%)溶液冲洗,冲洗后反复滴氯霉素等微酸性眼药水。

③而如果是酸灼伤,则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冲洗后可反复滴磺胺乙酰钠等微碱性眼药水。(6)实验室中安全使用和处理高氯酸的要求

①高氯酸是强酸,应避免与皮肤、眼睛或呼吸器官直接接触,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化学灼伤。使用高氯酸时应戴面罩,以防不测。

②高氯酸应盛于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放置在玻璃皿、瓷皿或瓷砖之上以防溢漏。若高氯酸泻落在桌面上,应迅速用水冲去,尽可能不用棉布拭擦。

③高氯酸附近不可放有机试剂或还原性物质,如乙醇、甘油、次磷酸盐等。

④加热高氯酸应用电热器、蒸气浴或沙浴,不能使用油浴或直接火。

⑤变色的高氯酸应以水吸收后倒入水槽并继续用水冲洗除去。废弃高氯酸应在玻璃或耐腐蚀容器中用10倍量冷水冲稀,充分搅拌后排出,再用大量水冲走。由高氯酸引起火灾时,应用大量水灭火。考虑到火场中可能存在有机物会引起爆炸,不可轻易接近。

⑥对前人未分析过的试样进行高氯酸处理时,或进行未做过的有高氯酸参加的反应时,最好先取微量样品做试验,观察有无爆炸的危险。

⑦高氯酸接触脱水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醋酸酐,脱水后会起火和爆炸。乙醇、甘油或其他能形成酯的物质,绝不能与高氯酸共热,否则会发生猛烈爆炸。

⑧注意热的高氯酸不可接触有机物,如果溶液中有金属盐就不应蒸干溶液,以防危险。

⑨破坏有机物(包括生物试样)需先用硝酸处理,将易氧化的部分除去,难氧化的部分也起部分分解,再加高氯酸以完成氧化。含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