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0:17:35

点击下载

作者:任长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烧烫伤

烧烫伤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何谓烧伤

烧伤是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组织的损害,或深部组织如肌肉、骨骼,甚至内脏等的损伤。其他如电、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与热力烧伤相近,习惯上亦称为电烧伤、化学烧伤及放射性烧伤等。

临床上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的热力损伤称为烫伤,临床表现与火焰烧伤不尽相同。火焰烧伤系干热损伤,组织含水量少,而热液烫伤温度多在100℃左右,系湿热损伤,组织含水量大,利于细菌生长,易发生感染。

烧伤常见的原因以热力烧伤最常见,约占各类烧伤原因的85%~90%。近年来化学烧伤及电烧伤亦有上升的趋势。

烧伤的发病情况

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很常见的伤害,我国每年发生烧烫伤者逾千万,需住院治疗的达数十万之多,重度及特重度烧伤的死亡率很高,可高达18%。不少病人可因此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因此必需做好烧烫伤的预防工作,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高度重视。

烧烫伤可以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夏季为高发期,其次是冬、秋、春季。因此要了解烧烫伤的高发时期,在高发期内强化预防措施,将烧烫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据统计,烧烫伤病人中,5岁以下的小儿占首位,其次是20~40岁的青壮年,男女之比为3∶1,因此必须加强小儿的管理及青壮年的预防知识教育。

重度烧伤和成批烧伤多发生于火灾、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因此必须加强住宅、建筑物、公共场所的防火管理,完善防火设备,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工矿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这是预防烧伤发生的重点。

电烧伤、化学物质烧伤等特殊原因的烧伤亦日渐增多。因此加强安全用电宣传,妥善保存和使用常见的酸、碱等化学物品,对预防烧伤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是医院常见的急症,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可使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建立一个完善的各级烧伤救治网络,为烧伤病人的救治提供良好的保障。

皮肤的正常结构

皮肤由表皮及真皮组成,表皮为上皮组织,真皮为结缔组织,在表皮深面。

(1)表皮:由浅到深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后两层又叫生发层,所以表皮亦可分为四层。角质层与生发层是表皮的基本结构,生发层可不间断地产生新细胞,角质层则具有重要的防御机能。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真皮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包含触觉小体及神经末梢,真皮内还含有部分毛囊、皮脂腺、汗腺。

(3)皮下组织:即浅筋膜,在真皮深面,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皮下组织内有小动脉及淋巴管通过,与真皮下血管网及真皮内淋巴管网彼此连接。

(4)皮肤附属器:有毛发、指甲、皮脂腺、汗腺。全身除手掌、足底外都有毛发及皮脂腺。除极少部分外,都有汗腺分布。汗腺的分泌部盘绕成丝球状,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排泄管穿过真皮,开口于皮肤表面。

(5)皮肤的厚度,依身体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厚0.5~0.6mm,以躯干和四肢伸侧较厚,屈侧较薄,最薄处为耳后、眼睑,最厚的为手掌、足底和背部。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因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等而不同。小儿皮肤较成人薄,女性较男性薄,因此小儿烧伤往往估计偏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体重的14%~17%,具有多种功能,但无其他内脏的储备及代偿能力,再生能力也有限,其他脏器如肝、肺、肾、胃肠等切除1/2,其剩余部分可以代偿,而皮肤则不能。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大面积的皮肤,除非用他自己的皮肤行移植术,将创面覆盖起来,仅靠周围表皮向中心生长消灭创面是困难的。因此一个面积较大的烧伤病人,如果处理不适当,往往危及病人生命。

皮肤主要有以下功能:

(1)保护防御功能: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是人体的天然屏障,柔韧性好,耐摩擦,对外界较轻的冲击牵拉起保护作用。皮肤表面呈酸性(pH 5.5)不利于细菌、病毒、真菌的生长,皮肤表层有一层乙烷溶脂物质和水分乳化形式脂肪,既能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可防止外界水分的渗入。

皮肤生的理功能

(2)体温调节功能:主要是散热和保温,皮肤的散热主要靠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多,通过皮肤辐射的方式把热散至外围。出汗散热为全身散热量的21%,大量出汗时可达75%~90%。皮肤血管收缩和皮下脂肪则可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3)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对水分和电解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有排泄作用,主要通过汗腺的分泌进行,人在常温下每天可分泌汗液400~600m l,外界温度升高时可达上述数量的数倍到数十倍,这不仅丧失了很多水分,而且还伴有许多电解质,如钠、钾、氯、钙、镁等及其他代谢产物的丢失,当肾功能、肝功能不全时,其排泄功能还可以增强,排泄毒物增多。

(4)皮肤的呼吸功能:人体在 30℃时,24小时内通过皮肤可排除碳酸7~10克,吸收氧3~4克,皮肤的呼吸功能取决于汗腺的分泌状况,分泌量越多,气体代谢也越多。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时,通过皮肤的气体代谢量可为肺代谢量的15%~20%。

(5)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具有冷、热、痛、触觉和其他复杂的感受器,如粗糙、细腻、光滑、潮湿等,对外来的各种刺激可作出相应的反射活动。

另外皮肤尚有免疫功能、储血功能等,并还能制造维生素D。

皮肤为什么容易烧烫伤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包裹身体表面。正常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对来自外界的化学的、物理的各种刺激可作出相应的反射活动。曾有人提出人体皮肤最初痛觉温度是43℃,当温度大于55℃时可引起皮肤损伤形成水疱,血管通透性增高。温度60℃,接触1分钟,就可发生蛋白质凝固,造成不可逆的皮肤损坏。70℃以上时引起表皮坏死的接触时间不超过1秒钟。在日常生活中,引起皮肤烧烫伤的物理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种,分述如下。

(1)热的辐射:是一种较弱的致伤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部分红外线被皮肤吸收,大部分被折射而不引起烧伤。当热源温度高于1000℃时,如电弧火花的温度高达4000℃以上,可在0.1秒或更短时间内对皮肤产生热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辐射烧伤。辐射热一般只引起浅度烧伤。

(2)热的对流:热的对流烧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干湿2度。在100℃的干燥空气中,皮肤受热为4.2焦耳/cm,400℃时为4222焦耳/cm。若是100℃的蒸汽,则可使皮肤受热达3150焦耳/ cm。所以热蒸汽对流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严重的烧伤。

(3)热的传导:是指发热的固体和液体直接接触皮肤,通过热力传导而致伤,它是热损伤的主要形式。日常生活中的烧伤以热的传导性烧伤为主,如火焰性烧伤、热液烫伤等。

烧伤面积如何计算

所谓烧伤面积是指皮肤烧伤区域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目前我国常采用新九分法、十分法和手掌法计算烧伤面积,其具体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1)中国九分法:适于较大面积烧伤。

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分别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分别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双下肢包括臀、双大腿、双小腿和双足,依次占5%、21%、13%、7%,即双下肢总面积为5%+21%+13%+7%=46%,也就是9%×5+1%(5个9%加上1%)。

为便于掌握记忆,全身各部位按上述顺序可编写成一个口诀,即:3、3、3,5、6、7,13、13、1,5、21、13、7。

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成人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小儿的特点即小儿头大腿短而制定的。

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9+(12-年龄) (%)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6-(12-年龄)(%)

为便于记忆,也可以将数字略有改动,即:

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10+(12-年龄) (%)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0-(12-年龄)(%)

小儿双上肢及躯干体表面积的计算和成人相同。

(2)十分法

头部的体表面积=10%×1(一个10%)

双上肢的体表面积=10%×2(二个10%)

躯干部的体表面积=10%×3(三个10%)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10%×4(四个10%)

(3)手掌法:伤员一侧手掌,五指并拢约为自身体表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约为自身体表面积的1.25%。此方法适于小面积烧伤计算或结合其他方法灵活应用。

烧烫伤深度的诊断

深度不同的烧烫伤创面有着不同的处理原则,且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因此,烧烫伤早期创面深度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诊断方法可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目前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或四度五分法。

(1)三度四分法

①Ⅰ度(即红斑):伤及表皮浅层,表现为局部皮肤一片潮红,轻度红肿,痛觉过敏,无水疱形成,不需特殊处理,3~5天自行愈合,不留疤痕。

②Ⅱ度(水疱):分为浅Ⅱ度及深Ⅱ度。

浅Ⅱ度:伤及表皮及真皮浅层,疼痛明显,有水疱形成,水疱比较大,壁薄,饱满,基底潮红,水肿明显,渗液较多。不需手术,一般2周愈合,一般无疤痕,可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伤及真皮深层,可有小水疱,壁比较厚,基底苍白、湿润或红白相间,水肿明显,痛觉较迟钝,有拔毛痛,不做手术3~4周可愈合,可遗有疤痕。

③Ⅲ度(焦痂):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表现为感觉迟钝,疼痛消失,无水疱,无弹性,干燥如皮革样,蜡白,焦黄,甚至炭化,可见粗大树枝样栓塞血管网。必须采用植皮等手术创面才可愈合。

(2)四度五分法:四度五分法的Ⅰ度和Ⅱ与三度四分法相同,只是把原来的Ⅲ度分为Ⅲ度和Ⅳ度。Ⅲ度即伤及皮肤全层,表皮、真皮及附件全部被毁。Ⅳ度伤及深筋膜以下的组织,如伤及肌肉、骨骼或内脏器官等,损伤严重,即使表面烧伤很小,也可能威胁病人的生命,往往需要行皮瓣修复术和功能重建手术,甚至采用内脏修补手术,预后较差,有功能问题,甚至可造成肢体残缺。

目前对烧伤深度的早期诊断还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主要是靠肉眼观察,如局部的颜色、湿润度等,往往不够准确,特别是浅Ⅱ度与深Ⅱ度、Ⅲ度与深Ⅱ度之间较难准确判断。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并随时对烧伤深度的诊断做相应的修正。

烧烫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定仍无统一标准,临床上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讨论通过的分类方法。

(1)成人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③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51%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以上者。

(2)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分类如下: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6%~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

(3)由于上述分类标准既不能反映我国救治大面积烧伤的水平,又不能反映烧伤的真正严重程度,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和“特大面积”来表示烧伤的严重程度。

①小面积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0%以内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以内者,相当于轻度烧伤。

②中面积烧伤:Ⅱ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之间的烧伤,相当于中、重度烧伤。

③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31%~7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49%。

④特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8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0%以上。

烧烫伤的临床过程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其生命活动是靠组成人体的各系统脏器协调一致来完成的。皮肤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是维持人体整体机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面积烧伤后,皮肤的毁损及组织的破坏,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如免疫力下降、超高代谢等严重的全身反应,依病理变化,临床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休克期、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

(1)休克期:一般发生在伤后48~72小时以内,主要是烧伤后局部血管和全身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样液体由血管内迅速外渗,丢失在创面或集聚在组织间隙内,形成水疱或局部肿胀明显,造成机体体液大量丢失,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紊乱,血液浓缩,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或呈花纹状,口渴,尿少,躁动不安。

这种渗出的改变,一般以伤后4~8小时内最明显,24~36小时后渗出逐渐减少。烧伤面积愈大,休克发生愈早,持续时间亦愈长。此阶段如急救不及时,创面处理不妥,转运时机不当,致延迟复苏,抗休克措施不得力或休克期度过不平稳等,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肺水肿、应激性溃疡、创面脓毒症、暴发型败血症,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感染期:伤后2周内是烧伤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时期。

①感染原因:由于创面失去屏障保护作用,水肿回吸收,细菌、毒素入血以及机体免疫系统抑制可导致早期败血症;内源性细菌移位,可引起暴发型败血症;创面细菌侵袭性感染可以造成创面脓毒症;创面的坏死组织、渗液,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病人免疫机能被抑制,抵抗力低下,造成严重的全身感染。

②发病高峰:早期感染多在伤后3~10天之内发生,由于渗液回吸收,细菌及毒素随之入血,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中期感染一般发生在伤后3~4周,焦痂脱落,创面暴露,细菌侵入;后期感染发生于伤后1个月以后,主要由于创面长期不愈,病人慢性消耗,衰竭所致。

③临床表现:病人有明显的精神改变,如狂躁兴奋或抑制忧郁、谵妄、幻觉,突然血压下降,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或36℃以下,甚至体温不升,有时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腹泻,肠蠕动减弱,甚至肠麻痹,创面恶化、坏死等。

(3)创面修复期:伤后不久直至创面痊愈。浅Ⅱ度创面一般7~14天愈合,不留瘢痕。深Ⅱ度及Ⅲ度创面需采取削、切痂手术植皮修复,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甚至引起关节的挛缩畸形。

(4)康复期:深度烧伤和Ⅲ度创面愈合后,均可产生瘢痕,并发瘢痕增生,挛缩畸形,影响功能,故还需要行锻炼、理疗,或手术整形以恢复功能。有的创面愈合后,尚有瘙痒疼痛,愈合的上皮常反复出现水疱,甚至溃疡、感染形成创面,常持续较长时间。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往往遗留较重的瘢痕畸形,丧失了汗腺,不能通过出汗来散热,在盛夏季节,这类伤员多感全身不适。康复期的长短,因具体情况而异,有的因毁容产生心理异常或精神失常。因此康复期不光是机体功能的康复,还包括心理的康复,其治疗难度有的并不亚于以上三期,且时间更长。

以上四期只是人为地划分的,实际上四期是相互重叠的,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有的则合为一期,称为修复期。

烧烫如伤何后急救

烧烫伤员的现场急救是烧伤治疗的起点和基础,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急救及时,措施得当,能大大减轻伤员的损伤程度,避免和降低伤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以后的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急救不及时或错误的急救,都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也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掌握的常识。

(1)现场灭火时应注意

①灭火时动作力求迅速、敏捷,尽可能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材料和工具,迅速扑灭身上火焰,或就地打滚或跳入水坑水池中,禁忌用手或衣物、工具扑打火焰。

②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去,不要不好意思,特别是化纤、尼龙类的衣物,容易粘在皮肤上,加重损伤;衣服着火时应禁止伤员奔跑、大喊大叫,以免助长火焰燃烧或吸入火焰、烟雾造成吸入性损伤。

③当离开火源又必须再次进入现场时,如发现有孩子、老人未被救出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头上、身上披上浸湿的棉被或棉衣迅速冲入,以最快速度迅速救出。

④对已灭火而未脱去的衣服,应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以免有余火未完全熄灭而造成再次烧伤。

⑤烧伤并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并置于空气新鲜处,有条件者可行静脉输液后迅速送至附近医院。

⑥对电路、电器着火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对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就地抢救,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般每按压4次后行人工呼吸1次。

(2)日常生活中的热液烫伤

在日常生活中,热水、热饭、热油和热蒸汽烫伤后,应立即撤离热源,迅速脱去浸入热液的衣服,然后用清洁凉水冲洗烫伤处,小面积者冲洗半小时,大面积者至少1~2小时以上。面积较小,水疱未形成前可用75%酒精纱布加压包扎,这样既不容易形成水疱,又可达到止痛、预防感染的目的。对于烫伤面积较大的病人,可急送医院进行处理,切不可穿着热液浸透的衣服四处奔跑求医,以免加重损伤范围和深度。

(3)酸碱和其他化学烧伤

当遇到酸碱和其他化学烧伤时,切勿慌乱,应迅速脱去被浸湿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小时以上,以稀释和除去创面上残存的化学物质,切勿为寻找中和剂而延误了冲洗时机。对于有头面部烧伤的病人,应检查有无角膜损伤,并应首先进行冲洗。如遇磷烧伤时,可用清水把粘附在皮肤上的磷颗粒冲掉,如缺乏水源,可用多层湿布暂时包扎,以防磷遇空气引起燃烧,禁止使用油质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的溶解与吸收,引起磷中毒。如遇生石灰烧伤时,应先用干布将残存在皮肤上的石灰擦干净,不要直接用清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组织损伤。

综上所述,不论火焰烧伤、热液烫伤,还是化学物质烧伤,一般情况下均可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上一般不主张外涂任何药物,尤其是红汞、甲紫等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引起汞中毒,影响对创面的观察及深度的判断。可用清洁被单包扎或覆盖,条件许可时,用消毒敷料包扎,以免受污染和继续损伤。

哪些病人需送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治疗

1.成人烧伤后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转送有烧伤专科的医院住院治疗:

(1)烧伤面积小于20%的病人,休克的发生率较低,如无呼吸道烧伤,可根据当地救治条件随时转送。

(2)烧伤面积达20%~49%的病人,在当地尽可能建立静脉通道,并应在伤后6~8小时内送往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治疗。

(3)烧伤面积达50%~69%的病人,应在伤后4小时内送往烧伤专科医院,条件许可时,可在当地医院抗休克治疗,待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后,于伤后24小时后再考虑转送烧伤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4)烧伤面积达70%~100%的病人,必须保证在伤后2小时内送到有烧伤专科的医院。否则,应在当地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及抗休克治疗。治疗的同时,应请上级医院进行会诊,并协助指导抢救48小时后即度过休克期再转送。

2.小儿烧伤后休克的发生率高,烧伤面积10%~29%者休克的发生率为15.5%,30%以上者占45.5%,50%以上者达82.1%。休克总发生率为17.4%,死亡率为4.9%。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的机会也较成人多。所以小儿烧伤后住院标准应适当放宽。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该及时送往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治疗:

(1)烧伤面积大于 10%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0.5%。

(2)特殊部位烧伤如头面部、颈部、会阴部、呼吸道、手足和关节部位烧伤等。

(3)电烧伤。

(4)化学性烧伤或合并一氧化碳中毒者。

(5)全身反应严重,精神差,体温在38℃以上及发生各种并发症者。

送医院途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速度快、颠簸少、平稳并能在行进途中治疗或紧急处理的设施运送,当然必须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城市之间如距离较远可用飞机,如较近应首选救护车,在目前救护条件较发达的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但对于山区及偏远的农村仍难达到,这时可选用一般车辆或担架,但不论选用何种方式,力争减少颠簸。实践证明,颠簸可引起休克或使休克加重。

(2)在途中病员头部应同车子行进方向相反,以保证脑部供血。

(3)途中要采取良好的镇痛、镇静措施,但用药不要过量。有晕动症者,应服药预防。

(4)途中一般伤员可小量多次口服含盐饮料或汤汁,一次量不宜过多,不能饮用白开水,以免引起水中毒。大面积烧伤伤员,不论有无休克发生,均应考虑补液,并应保持输液管通畅。

(5)运送途中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后再运送,途中应给氧。途中如发生窒息,如无条件做气管切开,可用粗注射针行环甲膜穿刺。

(6)复合伤病人应进行相应的处理,途中应观察有无出血等病情。

(7)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留置尿管,途中应观察尿量。

(8)创面应注意保护,防止感染,冬天防寒,夏季防暑,到终点后应向接受单位医生介绍病情及用药情况。送医院途中应注意的问题可简单归纳为:运送快而稳,三管必通畅(输液管、气管、尿管),止痛护创面,注意复合伤。

烧伤病人感到口渴怎么办

口渴是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早期的一个症状,口渴的程度往往与病人脱水的程度有关。当病人脱水量占体重的2%时,即可发生口渴。经补液后,轻度烧伤患者多可解渴,而在严重烧伤患者,虽休克纠正,但口渴却难以完全消失,并可持续到水肿回吸收以后。口渴的发生机理,可能与细胞内外渗透压改变刺激口渴中枢而引起,有的并非单纯血容量不足。因此对烧伤病人的口渴,应根据不同病情分别处理,如急救现场在没有建立起静脉通路时,可口服含盐饮料,如盐茶、盐豆浆、烧伤饮料 (每片含氯化钠0.3g,碳酸氢钠0.15g,苯巴比妥0.03g,糖适量,每服1片,饮开水100ml)等,但不宜大量喝白开水,以免发生水中毒。口服饮料宜小量频服,成人每次不宜超过200ml,过多过急可诱发呕吐、腹泻。如呕吐频繁或已发生胃潴留,应改用静脉补液。

在休克纠正后仍感口渴的病人,应注意检查电解质情况,在没有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可适当口服含盐饮料、水果汁、西瓜汁等,不能饮用白开水,以免引起消化道症状。

烧伤的全身治疗

烧伤是重症全身治疗不可轻

烧伤对全身的影响

烧烫伤虽然伤在皮肤,而损害却是全身性的。有的人认为烧烫伤只是皮肤受损,对内脏无影响,所以治疗上只注意外用药物,而对于全身治疗不重视,有的甚至拒绝治疗,以致发生不良后果。

大面积烧伤,不仅损伤了皮肤,而且会引起全身性的生理平衡失调,使身体的一些内脏如肾、肺、心脏、肝脏及消化道很快受到威胁。大面积烧伤本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它同一般创伤不同之处是受伤之后就使机体处于这种创伤之中,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并且持续于整个过程之中。这些变化与烧伤的面积及深度呈正比,特别是深度烧伤更明显。烧伤对全身的影响简单分述如下: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烧伤后血管通透性即刻增加,如烫伤温度达100℃时,伤后5分钟即有水肿形成,成人烧伤面积在30%以上者,即发生远隔部位的水肿。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还表现创面的渗液增多,一般伤后4~8小时内为高峰,创面水分蒸发量为正常皮肤的100倍。所有这些均可造成体内脱水,引起有效循环量的不足,严重的可发生休克。由于水的丢失,可伴随部分电解质的紊乱,病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