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0:27:29

点击下载

作者:意得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试读: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62782989 1370112193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意得辑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ISBN 978-7-302-53519-5

Ⅰ.①英… Ⅱ.①意… Ⅲ.①科学技术-英语-论文-写作 Ⅳ.①G30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01457号责任编辑:冯 昕封面设计:意得辑责任校对:刘玉霞责任印制:丛怀宇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网  址:http://www.tup.com.cn,http://www.wqbook.com地  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邮  编:100084社总机:010-62770175邮  购:010-62786544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service@tup.tsinghua.edu.cn质量反馈:010-62772015,zhiliang@tup.tsinghua.edu.cn印装者:北京鑫海金澳胶印有限公司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开  本:145mm×210mm印  张:8.5字  数:258千字版  次:2019年9月第1版印  次:2019年9月第1次印刷定  价:58.00元产品编号:080642-01意得辑(Editage)是开科思(Cactus Communications)旗下的旗舰品牌,成立于2002年5月,旨在加速全球科学研究交流。作为全球知名的英文润色、学术论文发表支持服务及科研传播提供商,意得辑为科研学者、高校、出版商和企业提供英文润色编辑、学术翻译和SCI/SSCI/EI期刊论文发表指导及科研传播服务,在英国、美国、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和印度等地均设有办公室。一封来自意得辑的信亲爱的读者:

在为科研作者提供英文润色和出版支持相关服务的16年里,意得辑越来越熟悉非英语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见证了学术出版业许多有趣的、振奋人心的发展,同时也目睹了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

例如,科研产出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过去论文发表量全球占比较小的一些国家增长尤其突出。事实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8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现在的科研论文发表量居世界首位,这对中国学术界来说的确是一项重大成就!此外,开放获取等新模式也在改变研究的发表和传播方式。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面临的发表压力不断增加。面对大量稿件和有限的处理效率,许多知名国际期刊正在努力应对改进,但这也提高了论文的发表门槛。

虽然全球科研人员普遍面临论文发表压力,但显然中国等非英语国家的研究人员的压力更大。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国际期刊的投稿要求、稿件处理流程和评审机制。有些作者对抄袭等问题的道德边界的认识非常模糊,诸如此类的例子我们见过很多。在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科学界,大量中国作者面临语言障碍带来的巨大压力,这甚至妨碍他们获得应有的认同。

在意得辑,我们坚信能够让作者掌握与发表文章相关的必要知识,并通过分享实用贴士提高他们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概率。因此,把我们见过的科研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汇编成一本书是践行意得辑服务理念的最佳实践方法。2016年,以日本研究人员的错误为基础,意得辑和《日本时报》联合出版了一本类似的写作错题集。事实证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有益的尝试。很高兴能够借此机会为中国作者解答同样的疑惑。我们把多年的编辑出版支持专业知识提炼成深入浅出、切实可行的实用建议,希望这会是一本对广大中国作者日常写作有用的手边书!2019年3月关于本书本书受众

本书适用于那些对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感到困惑、沮丧或不堪重负的研究生及全体研究人员,同时对需要辅导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的导师、机构负责人也会有所帮助。通过一些观点描述,你可能会更了解科研作者面临哪些共同挑战。

我们针对中国的作者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涉及论文写作中让他们最头疼的问题,以及哪些资源或支持更有助于提高发表文章的成功率。最终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我们在和作者接触中了解到的发表难题。(1)

不妨看看以下观点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期刊选择所在研究领域内最相关的期刊信息,包括同行评审流程或时间安排、拒稿率和影响因子,都会对我的发表有帮助。语言我在写作阶段卡壳时,通常会借助英文字典和参阅已发表的类似文献。因此,我需要一个高度可靠的翻译软件(工具)。而在稿件准备方面,我也需要英文润色方面的相关服务。文献综述我希望有一个文献检索工具,可以同步显示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研究与出版伦理在准备稿件时,我往往对道德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假如有个一站式的资料库或平台能集合各项发表道德细则,并结合案例加以解释,对我来说会很有用。我希望期刊能够就所有的道德要求提供相关指南。稿件提交我的英语水平比较一般。因此,如果期刊能对投稿流程或要求给出更简单、具体的解释,会对我有帮助。文章发表整个流程难懂、耗时长,我希望得到专业的投稿支持服务。期刊编辑沟通以及回复审稿意见当与编辑沟通时,我希望有人帮我确认自己写的邮件是不是礼貌、足够流畅,以及说话的方式是否达到学术交流的标准。

假如你也有同样的困扰,也许会从本书涵盖的丰富话题中找到答案,同时也希望这本便携指南能随时随地给你提供参考。本书目的

本书旨在针对一系列论文发表问题提供方便、简洁的一站式参考。通过100个真实易懂的案例分析,为中国作者提供处理常见写作错误的实用建议。

市面上类似的书籍、资料有很多,而为中国作者专门打造一系列简单易懂、拿来即用的建议指南,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也是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

本书旨在通过简单和真实的例子来解释一些常见的错误,特别是非英语作者容易犯的错误,让作者知道实际操作时要如何避免。

我们还利用和大量科研作者打交道的优势,总结了科技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事倍功半的低效操作以及常见误区。例如,你会发现盲目地查阅词典或文献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并不大;伦理问题其实不只适用于那些和人类或动物实验有关的领域;署名权、一稿多投和版权问题可能发生在任何学科!

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来讨论写作中的错误,因为这些是大多数中国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本书内容

本书内容按照发表流程的时间顺序编排。

第1章讲述作者在开始动笔之前应该注意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文献、遵守道德规范、制定发表时间表和选择期刊。

第2章是本书的主体,针对撰写稿件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包括语法、格式、用法、叙述清晰度、科学呈现和内容架构等方面。本章以100篇中国研究人员的论文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将在后文中逐一呈现。

这一部分与普通语法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在纠正错误写作习惯的同时,对各种规则的理解进行完善,并对特例加以分析解释。

我们从正反两个角度出发,给每个常见错误都配了例句。在例子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术用语,避免过度口语化,以求对科研作者更有参考价值。此外,我们还在确保例句技术含量的前提下,让各学科的人都能读懂。我们尽可能用自己造的句来举例,但既要兼顾科研语境又要切题地指出错误非常困难。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借鉴了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CC-BY)发表的开放性论文,将原句改编后进行分析。需要声明的是,原文可能没有我们讨论的错误,也可能不是中国作者写的,我们只是借用这些论文中的句子作为框架来介绍和强调我们对中文作者写作错误的观察。所有来源已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

第3章讨论了稿件完成后的注意事项:如何使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准备投稿资料、与期刊沟通,以及使用不同的论坛或工具来提高你作为研究人员的知名度。

本书写作期间,我们收到了一些中文作者来稿,他们提到了在准备稿件时面临的困难,希望我们能在书中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在文本框中对这些问题予以援引。

附录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检查清单和模板供参考。本书的正确使用方式

虽然本书章节是按发表阶段时间顺序排列的,但它们相互独立,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阅读。实际上,同一章内的大多数小节也可以分开阅读。

编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论文作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善用字典及类似资源。比如许多语法、用词方面的疑问都可以通过《牛津高阶词典》这样的免费在线资源解决,我们也在本书中适时添加了截图,阅读本书的同时参考上述相关资源将会让你如虎添翼!研究概述我们分析了哪些内容?都是如何分析的?

为了研究中国作者在科研写作上的错误分布,我们分析了以往润色过的稿件。以100篇由中国作者写作的论文为样本,结合一项名为“你在写作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是根据意得辑的客户保密协议,我们无法将论文中出现的错误在本书中作为例子公开讨论。论文样本中的数据仅用于趋势、规律的分析和总结,稍后会在本节中呈现相关结果。

在分析中,我们把更多重点放在英语表达不地道、不流畅上,这也是审稿人最常提出的写作问题。我们从100篇论文中分别选取了千字以上的样本,对其错误进行标注和分析。每个样本均为连续性文字,出自文章的某一两个部分(摘要、引言、方法、结果或讨论等)。

我们还从中选取了20篇论文,就其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了分析。在这一分析中,我们对抽样文章的全稿进行分析,并根据文章的不同部分对错误进行了统计。

以下是我们评估的每种错误类型的发生频率。

根据对阅读体验的影响程度和收到编辑、审稿人负面评价的概率,我们还评估了错误的严重性。我们的发现

下图是我们发现的一些主要错误的分布情况及其解释。各项解释各类语法错误占比所有语法错误中,冠词和介词用错的比例最高,有以下两个原因:①冠词和介词出现的频率在所有词中最高;②尽管二者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语法规则,但写论文时更多地要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用词。而英语写作不熟练或语感不好的作者在这方面就比较吃亏。这种类型的错误多半是因为作者思维混乱。作者有时会把所有精力放在内容的表达上,无暇顾及句型语法。这样写出来的句子可能看上去符合基本语法规则,但其实底层逻辑混乱,容易让人读不懂。3 校对:这类错误主要包括错别字等拼写错误,以及其他由粗心导致的同类型错误。4 格式:严格来讲,这并不能算错误,只能说是写作习惯和文风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使用过于复杂的长句或不合时宜的非正式口吻等。5 标点:主要指错用、漏用标点符号,比如逗号、连字符等。6 用词:用词错误主要是指选错词或没选最合适的词。7 技术错误:主要包含写错单位或数字,以及用错术语等错误。8 误用、漏用连接词:主要是指错用、漏用连接句子和观点的单词或短语。文章结构问题引言和讨论两部分要花最多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对研究背后的逻辑、发现进行梳理,再组织好语言清晰地呈现给读者。材料与方法部分涉及的多数错误都是由信息缺失造成的。我们所呈现的结果

本书中大多数错误的标题都隐含了错误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下面这个标题举例:   (H)混淆a和an

深蓝色标题表示错误严重,H表示发生频率高。

图表、参考文献、格式或排版等错误不在我们的分析范围内,因为并非所有抽样的论文都涉及此类问题。尽管无法分析这些错误的频率和严重性,我们还是在书中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毕竟它们在科研写作中也十分常见。此外,出于同样的原因,稿件撰写前后两大阶段出现的错误也没有对应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这些数据对作者的帮助

作为非英语母语人士,多数中国作者对基本语法及获取资源并不陌生。但由于需要处理的信息过多,他们在给期刊投稿时可能会不知如何取舍才能留下真正重要的信息。此外,技术型写作中的复杂句子也有别于一般的简单句,作者有时会不知如何用复杂的句子传达简单的概念。

只有真正理解错误后才能从中受益。除了对这些错误进行描述和举例,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把为作者润色的经验化为数据,让作者对这些写作问题有更整体的认识。另外,我们一直致力于帮作者解决与审稿人沟通的问题,这让我们更清楚期刊和审稿人想要的是什么。以上述考量为基础列出错误的严重级别有助于作者给待解决问题排序。致谢

许多人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没有他们的努力、见解和贡献,也就没有这本书的成功出版。在此感谢:● Clarinda Cerejo,意得辑专家视点主编,负责制定本书的整体框架,确定其范围和重点,并在需要时提供关键性反馈建议。● Mriganka Awati,意得辑学术研究专家,负责评估稿件、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编写和汇总本书内容。● 李兆林,时任意得辑中国区学术与出版关系经理,参与本书审校,并在需要时提出改进建议。● 辜圣芬,意得辑责任编辑,负责收集中国作者的观点,了解他们想在这本书中看到什么内容,并提供内容审查相关支持。● Sudeshna Dasgupta,意得辑物理科学资深副编辑;Kirti Pai,意得辑人文科学副编辑,为分析、评估稿件提供支持。● Vipul Manchala,意得辑业务部门项目经理,为分析结果提供了精彩的、利于阅读的视觉呈现。● 曾在数据分析阶段提供支持与保障的所有意得辑同事们。

最重要的是要感谢:● 姬夏冰、黄自庚,对英文原文进行编译。

本书第1章和第3章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作者教育网站——意得辑专家视点上的内容进行编写的。书中的写作错误部分为虚构案例,部分根据意得辑专家视点网站上的案例改写而成。(1) 作者观点有所删减。第1章 论文写作之前

发表论文远不只论文写作加投稿这么简单。正所谓,盖楼之前打好地基很重要。系统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不仅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还能缓解作者在提交论文时的压力,从而提高效率,加速发表流程。

本章主要就论文写作前需要完成的重要事项给作者提供相关参考。1.1 全面的文献检索

一段逻辑严谨清晰的文献综述能从侧面反映出你作为作者的下列优点:(1)你对学科内现有的重要研究成果了如指掌。(2)你能清楚地辨别出那些确实有价值并且与你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3)好的综述能体现你的逻辑和能力,帮助你建立可信度,从而说服期刊编辑你的研究值得他们关注并为之花费精力。

当然,要想写好综述并不简单,从下面的例证就不难看出。1.1.1 反面案例错误1 忽视文献的来源及时效性地球物理学家张博士和同事们想在该领域的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早在研究开始之前,他们就对课题进行了广泛的在线检索。撰写论文时,他们引用了当初找到的最重要的几篇文献。张博士提交成稿后,期刊的编辑在初审回信中写道:“参考文献中所含同行评审文章数量不足。此外,引用文章的时效性有待加强,建议补充一些近期研究。稿件应于修改后重投。”张博士及同事对文献问题造成的延迟感到失望,毕竟论文还没有进入同行审稿环节就被退回来了。

案例中的问题出在哪儿?(1)作者在检索时可能只关注了文献的相关性,没有特别注意这些文献的来源是否可靠。(2)写论文时,他们低估了发表流程中可能会额外耗时的环节。期间,其他的研究者可能陆续又发表了与该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所以期刊编辑才会说张博士的论文里援引的新近文献不够多。1.1.2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1. 定义关键词

文献检索应使用具体的关键词。先把研究课题拆解出几个重点,再根据每个重点逐个设置搜索关键词。

然后继续扩展关键词列表,检索其对应的近义词和可替代短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用词稍有不同而错过重要文献的情况发生。2. 掌握信息来源及正确的检索方法

为了得到更全面的结果,作者应该同时在多个可靠的学术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每个数据库对其收录的期刊文章在来源和流程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检索范围只局限在某个数据库,作者可能就会遗漏其他相关文献。常用的学术检索数据库有Google Scholar、PubMed、Scopus和Web of Science。

另外,使用高级检索功能能让搜索更有针对性。3. 善用参考文献

当你已经检索到一些有用的论文后,可以通过这些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拓展自己既有的信息量(反向搜索),因为这些被引用的研究很可能与你的研究也密切相关。

另外,也可以检索一下还有哪些文章引用了你找到的那篇论文(正向搜索),由此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更新的数据。4. 使用文献管理工具

面对大量需要筛选和记录的文献,手动记录越来越不现实,一种比较省力的办法是借助Endnote、Mendeley(付费)或Zotero(免费)之类的文献管理工具。

这类文献管理工具可以帮你从期刊网站下载论文并直接保存到电脑文献库。同时,这些工具通常还拥有强大的文献库管理和参考文献列表汇编功能。5. 关注文献更新

许多数据库和出版商都提供目录提醒、引用提醒、关键词提醒等提醒服务,这些服务对于跟进新发表的论文和研究课题非常有用。通过邮件订阅,你会收到论文发表的最新信息,包括论文题目和作者信息,有时还包括摘要。6. 参考不同类型的出版物,但要确保其学术可信度

检查检索到的文章是否曾于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同行评审是学术出版中广受信赖的评估和过滤机制,因此在文献综述中提及一定数量的同行评审文章无疑会增加你的可信度。

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形式的出版物!比如,图书对于提供话题概览即大有助益。

灰色文献,即那些不易通过普通搜索引擎、数据库或图书馆目录获取的信息,如政府报告等,也可能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此外,会议论文通常会涉及对某个话题的最新讨论和发现。未发表的临床试验能让你对已经进行过的试验及其结果有所了解。

引用各种形式出版物的前提是要确保其学术质量过关。如果对引用源不确定,可以询问身边有经验的同事,也可以看看这些文献以前是否被引用以及都有哪些引用人。总结:怎样做好文献检索● 选择正确且具体的关键词及其可替换词。● 根据学科选择不止一家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尽可能使用它们的提醒服务。● 查看检索到的文章引用了哪些文献以及后来又被哪些文章引用。● 只要你能确保引用源的可信度,就不要把搜索范围只限于某一种形式的学术出版物。1.2 遵守科研道德“学术界的所有领域同样面临多年来存在于生物医学期刊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就许多期刊而言,目前的问题不仅越来越多,还越来越复杂。”

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同行评审守则》作者Irene Hames博士在一次与意得辑的采访中作出了上述评价。

在过去,研究和出版中的伦理问题并不像现在这样被重视。Edward Jenner在18世纪对疫苗接种进行了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包括对一名8岁男孩在内的实验对象进行牛痘疫苗测试。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假如当时有伦理委员会,Jenner的研究可能也就不会存在了!

如今各学科均建立了相应的道德规范,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显然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后续出版中,道德违规行为都并不罕见。

这里既有迫于发表压力导致的故意违规,也有由于对科研实践和传播缺乏根本认识而造成的无意识违规,这种情况在年轻的研究者中尤其常见。

下一节我们会分别讲解研究和发表过程三个不同阶段中的常见错误。1.2.1 反面案例错误2 未获取知情同意或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科研阶段)刘医生是一名临床医生,他和同事们撰写了一篇关于伤口愈合新技术的论文。他们的研究涉及对某医疗中心患者的穿刺治疗,并已获得该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他们的投稿被期刊退回时,编辑表达了对科研道德的担忧,因为作者们并没有提到患者是否提前就侵入型治疗签署过知情同意书。刘医生向期刊编辑解释说,他和同事们以为在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就不需要再征求患者同意。他还询问是否可以通过事后获取病人同意来解决这个问题。编辑回复说,无论试验是否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任何医学试验的知情同意书都应在事前签署,这是毋庸置疑的。作者们被告知,只有重新进行一次试验并提前安排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才有可能考虑他们的文章。

刘医生和同事们恐怕别无选择,只能按照编辑所说,从他们宝贵的时间中抽出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来重复之前的试验,因为似乎没有哪家期刊愿意接受他们现在的文章。那么,当初他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如今的窘境呢?(1)在研究开始前,他们应该大量阅读有关医学道德和伦理守则的资料。鉴于这方面的资料已经非常翔实,把“不太了解”作为疏忽的借口显然说不过去。(2)他们还应该仔细查看期刊给出的投稿指南和作者守则,明确期刊的要求。错误3 作者署名的错误(发表准备阶段)小蒋是分子生物领域的研究新手,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一篇一作论文(即她是该论文的主要贡献者)。研究中,实验室另一位博士后帮她解决过一些问题,设计了一些关键的实验,甚至还帮她分析了部分数据。小蒋准备把这位博士后列为共同作者。除此之外,小蒋的导师还希望她将另一位提供重要实验材料的合作者也加入论文。虽然有些不确定,小蒋还是在征得博士后同事和合作者的同意后把他们都加进了作者名单,最终向期刊提交了论文。小蒋选择的期刊随后要求她填写一份作者贡献表,其中需要详细列出每位作者对该研究的贡献。根据表格描述,期刊编辑认为博士后对研究的贡献使其具备了作者资格,而另一位合作者则另当别论。小蒋和导师看过编辑的意见,商议之后认为合作者的名字放在致谢部分会更合适。小蒋向合作者说明情况,合作者也表示理解。小蒋于是在进行相关修改后重新提交了文章。

更改作者名单有时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幸小蒋在解决署名问题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也没有因此造成延迟。

然而,不必要的操作可能会使作者的处境变得棘手。小蒋最初的直觉其实是正确的:只有为研究作出重大智力贡献的人才具备署名资格,而仅提供研究材料或设备是远远不够的。

她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进一步学习关于署名权的各项规定。同时,也应在文章定稿之前大胆地向导师提出自己的顾虑。错误4 抄袭(写作阶段)吴博士的论文已被化工领域一家知名英语期刊接受。在此之前,他进行过部分标准化实验并将初步结果发表在一家中文期刊上。在与同事讨论自己的研究时,对方问吴博士是否在当前的文章里引用了之前的初步研究。吴博士回答说没有。该同事提醒他,这有可能会被定性为自我抄袭或重复发表,引发版权问题,甚至被撤稿。吴博士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采取补救措施。他对文章进行了所有必要的修改,然后写信给期刊编辑,如实说明了自己大修的前因后果。期刊编辑把稿件发回给审稿人重新评估。一周后,吴博士收到了审稿人回复,他们最终接受了修改后的稿件及相应解释。

这个案例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但吴博士如果没有及时地意识到问题并进行补救,很可能会将自己的学术生涯和声誉置于险地。

吴博士当机立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诚实地向期刊解释,是这个例子中的关键。一旦论文被接收,很少有期刊接受重大修订,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要求会损害作者的可信度,应当尽量避免。

原创性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记住的是,复制粘贴自己在其他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的任何内容,即使只是节选,都有可能被认为是非原创内容。此外,对自己之前的研究不作引用也是有违论文发表道德的。1.2.2 怎样避免重大的学术不端问题1. 科研阶段(1)获取相关的伦理委员会批准:任何涉及动物或人类的实验操作都应在公认的权威机构(通常为所在机构的伦理审查委员会)事先批准后方可实施。若作者所在机构没有针对人类受试者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许多期刊都会要求作者声明其研究是否遵守《赫尔辛基宣言》。(2)确保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指的是研究者向受试者明确解释将对其实施的医学实验流程、风险和益处,并获得他们的自愿同意,以书面形式为佳。当投稿材料中缺少正式的知情同意文件时,那些知名期刊通常会直接拒稿。(3)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伪造数据(编造数据或结果)和篡改数据(操纵研究材料、仪器、流程,更改、省略数据或结果)通常都是研究人员故意为之,这种行为拉低了科研诚信的标准。作者务必避免用调整数据来达到自己预期结果的想法,无论这种改动看起来有多微小。(4)然而,有时作者可能会无意中更改数据。必要时可以查看期刊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了解哪些数据(尤其是图表)是可以修改的。在对数据进行任何更改之前,建议最好向资深的同事事先咨询。2. 发表准备阶段(1)对作者名单进行讨论和确认:决定作者名单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开始论文写作之前。换言之,最好在论文筹备阶段就讨论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的人选。跨学科的研究人员之间合作增多,导致每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也在上涨,因此署名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根据对文章的贡献程度制[1]定了一套署名标准,目前已被广泛采纳:● 对研究的整体策划或设计作出重要贡献;或对数据的采集、分析或解读作出重要贡献;同时● 完成了文章撰写或对文章中重要的技术性内容进行了修改;同时● 同意发表最终版本的文稿;同时● 对研究全面负责,当论文遭到准确性或科研道德等质疑时,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加以解决。在署名的问题上,应该做到名副其实,一定要避免名不副实现象。(2)避免香肠论文:所谓香肠论文,是指将一篇论文分割成若干个“最低可发表单元”分别发表,在每个拆分出来的部分里阐述同一研究中的不同发现。之所以说这是有违发表道德的行为,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在没有实际智力贡献的基础上盲目增加文献数量会过分放大某组科研成果的重要性,这对科研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尽管香肠论文表面上看起来增加了论文的引用量,然而一旦被发现,作者面临的将是不可逆的声誉损害。避免论文数据碎片化,作者要关注的是论文的质量而非数量。3. 写作阶段

避免抄袭:引用他人的观点、文字或作品而不说明来源,是一种极其不合发表道德的行为。建议按照以下方面进行自我审查,这将有助于避免你陷入不必要的无意识抄袭。● 引用以往研究中的观点、方法和结果时,务必注明来源,即便是你自己的文章。● 如需逐字引用原文(多见于人文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中不常见),应使用引号并说明来源。● 引用他人观点时应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复述并注明来源。● 即使你认为文中提及的内容属于“科学常识”,也最好给出来源,注明作者。

如果你想对科研或发表道德有更全面的理解,我们建议你参考以下材料:(1)COPE网站上的各种资源和案例分析(http://publicationethics.org/)。(2)科研诚信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网站上的各种资源和案例总结(ori.hhs.gov/)。(3)ICMJE发布的《关于医学期刊中的学术操作、报告、编辑和发表的若干建议》(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4)意得辑专家视点网站上有关发表道德的文章、视频和专家访谈(https://www.editage.cn/insights/)。(5)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上相关的撤稿信息(http://retractionwatch.com/)。小测验以下哪种行为不符合发表道德?(1)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其他作者的图表,但注明了来源。(2)由于身份原因,把作者所在机构的院系主任列入作者名单。(3)公布研究涉及的患者(受试者)详细身份信息。答案1.pdf1.3 制订发表计划

我丝毫不能懈怠,因为赛道上永远有其他的竞争对手。我必须要尽快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才能持续保有竞争力。目前这个领域里最强的选手是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2]——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写于给母亲的信中)

为了不被自己的学术领域淘汰,研究者不仅要保证研究的质量,还要为自己列一个合理的发表时间表。

成功的学者都明白,要想制订一个好的发表计划,应该充分了解发表流程各阶段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相应地准备好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时,研究者们也难免要通过失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教训,就像下面的案例所示。1.3.1 反面案例错误5 规划不切实际且对未来没有充分预估方博士是位刚入行的神经生物学者,刚刚完成一项研究,准备在半年内发表成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上,有以下障碍:(1)项目完成后的5个月里,她的论文已经分别被两家首选的期刊拒稿。(2)她随后又选了第三家期刊,匆匆忙忙提交了论文,但论文又因不合期刊要求被退了回来。(3)她按期刊要求修改后又重新提交了稿件。这次,论文被期刊有条件接受,前提是她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大修。这篇论文最终发表了,但前前后后差不多用了两年。

方博士当初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发表之路容易一些?(1)她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斟酌选择目标期刊并按优先级排序。(2)条件允许的话,收集或估算各家期刊作决定或发表的周期时长。(3)要充分考虑到根据期刊要求准备论文要花的时间和精力,为与期刊沟通或按审稿人意见修改论文留出时间,同时还要避免过于乐观地估计最终的发表日期。1.3.2 如何制订发表计划

从提交论文到期刊同意发表所需的时间由几个月到三四年不等,不同期刊的发表周期差别很大。作者准备在期刊上发论文时,要把论文被拒或被要求大修的可能性考虑进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有针对性的发表时间表。

以下是作者在制订计划时需要考虑或采取的关键决策。1. 决定论文的形式

首先,应该明确你要写的是原创的研究型论文还是一份简要的技术报告。如果你想在研究结束之前抢先公布部分研究结果,能满足快速发表需求的研究快报不失为最佳选择。

当然,你并不应该仅为了在某家期刊发表论文,就迁就对方的要求而采用不恰当的文章形式。2. 明确投稿策略

明智的做法是锁定至少5家目标期刊作为投稿备选,并在筛选过程中将各种因素列入考虑范围。

举例来说,假如期刊名气是你投稿的首选因素,那你可以先锁定3家名气相对较大的期刊,用另两家知名度稍显逊色的期刊保底。当然,这种情况下,你最好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稿件的质量,以此推测被最佳目标期刊接受(即使是有条件录用)的概率。

如果希望在知名期刊发表但又想避免苦等一两年的风险,则可以先投一本较好的期刊,如果被拒,再逐次降低目标期刊的档次。这种情况下,目标期刊列表应该按稿件被接受的可能性由高到低排序。3. 确保论文满足目标期刊所有的投稿要求

每家期刊的投稿要求均有差异。就署名权而言,有些期刊可能只要求所有作者在投稿信中联合发表同意声明,而有些则会要求所有作者分别签署一份作者署名协议表。此外,有些期刊要求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某种论文格式,或满足一系列写作和格式要求。因此,为了达到期刊的各种要求,准备提交的过程可能会耗时一周到一个月。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可能需要改投别家期刊的情况,在规划时预留出再次修改文章格式的时间。确认目标期刊名单时,尽量避免格式要求冲突过大的期刊。比如,如果你的论文有5000字,则最好不要考虑字数限制是3000字的期刊,除非大量删减字数不会影响文章的质量。4. 充分利用论文提交前的咨询功能[3][4][5]

许多期刊(如Nature、PLOS Medicine和Cell)都允许作者先上传一份摘要或提要,再根据提交的概述粗略评估该研究是否值得被跟进,并将相关建议反馈给作者。如果选定的目标期刊提供此种服务,就应该好好利用。如果该期刊明确表示对你的稿件兴趣不大,你就不用把整个投稿流程走一遍,这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5. 为各种可能的修改建议预留时间

期刊的决策可以分为四大类。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才能相对客观地估计最终发表时间。

第1种情景:论文在同行评审前被拒。

直接拒稿通常不用等太久。此时你不得不改投其他期刊,这也体现出提前确定备选期刊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应尽早给期刊名单里的下一个选项投稿。

第2种情景:论文在同行评审后被拒。

遇到这种情况,你也不得不转投备选期刊。不同的是,此时你掌握审稿人意见,与第一种情况相比,了解了更多建设性反馈。如果你决定采纳审稿意见并对论文作出修改,则需给重投前的修改留出时间。

第3种情景:有条件接受。

有条件接受是指,在作者妥善处理了所有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建议之后,期刊才会重新考虑发表其论文。虽然听上去可能会造成延迟,但对作者来说却是好消息,期刊显然对该论文很感兴趣,不然也不会有改好重投这样的要求。所以,如果能合理解决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剩下的发表流程会快很多。在对文章已经有一定熟悉度的前提下,期刊甚至有可能不经下一轮审稿就直接决定录用发表。

如果你选择拒绝或忽视审稿意见直接改投其他期刊,显然会延长整个发表周期。因此,除非严重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否则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做法。

第4种情景:论文被接受。

恭喜!到这一步,你的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如果编辑或审稿人建议小修,应该及时解决并重新提交。为了避免延迟,确保按时完成期刊在修改、校对和制图等方面的所有要求。几条有用的贴士● 一定要提前准备!在制订发表计划时,从预计的发表时间往回推算。如果想在2019年发论文,那投稿时间不应该晚于2018年1月。● 务必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被拒稿后改投其他期刊。● 不要轻言放弃!比起被接受,被拒稿更像是学术出版中论文的常态,但多数文章最终都能被发表。● 准备一份发表计划模板,制订框架,日后再想发表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填充细节即可。具体也可以参见本书附录。很多时候,发表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不是是否的问题!下面几个数字应该能佐证我们的观点。[6] 每年投稿到期刊的论文[6] 每年被拒稿的论文 《细胞》《柳叶刀》《自然》等顶级期刊的拒稿[7]率 在此期间,有不低于50%的各学科论文都能在[8]首次被拒后最终发表1.4 选择期刊

如1.2节中所述,选择期刊是发表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对那些因为一个错误决定浪费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的作者而言,这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选择期刊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比如期刊的知名度、某领域内期刊的数量以及目标发表日期等,这让不少作者望而生畏。有时,忽视一个简单的小细节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以下案例就反映了选择期刊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1.4.1 反面案例错误6 忽视所选期刊的定位、理念小王目前在某医科大学攻读病理学博士学位,刚完成一篇病例报告,内容是关于病理预防和管理方面的一项新技术,对外科和诊断方向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者可能会有重大实用价值。由于她想尽快发表,所以就选择了一家影响力中等的病理学期刊。经过初审,期刊编辑以以下两个原因拒绝了她的稿件:(1)比起诊断和治疗,期刊更看重解释疾病发病机理的文章。(2)相比病例报告,期刊更倾向于发表原创的研究论文。

要想避免这个案例中的结局,小王只要在选择期刊时上网搜一下它的定位和理念即可。1.4.2 怎样选择期刊

根据我们的经验,投稿前选准期刊需要关注以下关键要素。1. 论文的主题符合期刊的理念和定位吗?

稿件不符合期刊定位,这是最常见却也最容易避免的期刊拒稿理

[9]由。

期刊通常在某学科或领域内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选择期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文章所属的学科符合目标期刊的学术范畴。

即使同属相同学科,特定的期刊可能也只发表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文章(正如上面例子所示)。

最后,还要确认目标期刊是否接受所投稿的文章形式。比如,如果撰写的是病例报告,则应确认该期刊是否接受发表病例报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不应为了投稿而把已完成的文章硬改成一篇原创性研究论文!生搬硬套某种格式可能会导致被拒稿的概率增加。此种情况下,明智的选择是寻找下一家适合自己的期刊。2. 期刊的目标受众是谁?

你的文章与哪类人群的相关性最高?对受众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决定了应该选择跨学科、宽领域的期刊还是针对性强、比较精深的期刊。

比如,如果所撰写文章与公共政策有关,或者可能改变护士对病患的护理方式,则应选择定位宽泛、读者面广且技术性不强的期刊。

如果所撰写文章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或技术性,则建议选择目标读者小而专的期刊。就读者群体而言,精准投放有时比广撒网更重要。

此外,确定受众的地域分布也很重要。比如,你的文章研究的是影响国内某地行政决策的社会经济因素,那么读者就应锁定于与话题更相关的国内研究人员。与国际期刊相比,针对某一国家或区域发行的期刊更有助于提升你的论文的受关注度。3. 期刊的显示度高吗?

文章发表之后,你肯定希望其他研究者能轻易找到这篇文章。这就涉及期刊显示度的概念,可以用以下标准来辨别期刊的显示度。● 目标期刊能在电子数据库中被找到吗?它被Web of Science索引收录了吗?它被领域内有专业针对性的知名数据库收录了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则这家期刊发表的论文在你所在领域内的显示度应该会很高。你的论文日后被引用的概率也很大。● 目标期刊是一本电子期刊吗?仅以纸质形式发行的期刊,会严重限制你的文章的传播度。4. 期刊能给你带来“简历增值效应”吗?

对研究者而言,论文发表的期刊往往是衡量其科研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专业声誉和获得经费的机会。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确定某期刊是否具备“简历增值效应”呢?● 编委会成员。通常来说,知名期刊的编委会由一些优秀的研究人员构成。你可以访问期刊的官方网站,浏览其编委会成员名单,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领域内名家。● 期刊主办方。期刊的所有者或主办方是否为领域内有名的学术组织。●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不能只看数值,因为不同领域的情况不太一样,把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和领域内的同类型期刊作横向比较,会更有参考价值。● 资深同事的建议。比如,他们平时都看哪些期刊?什么期刊的论文水准比较高?● 同行评审机制。通常而言,同行评审期刊中的论文质量要高于非同行评审期刊。另外,向同行评审期刊投稿可能有助于你提升文章的质量,因为审稿环节中你会得到有用的意见和建议。5. 期刊的论文发表周期是多长?

有些期刊已经开始对外公布其文章处理流程的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个环节的预计耗时。选择期刊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期刊所提供的这类信息,以下两方面应当重点关注:● 同行评审用时。该期刊每年出版几期?月刊的审稿时间显然会比季刊的短。有些期刊分别标明了文章的投稿和接受日期。通过简单的计算你就能大概了解该期刊的文章发表周期。● 发表延迟。如果该期刊有电子版,并且论文被接受后即在线上同步更新则不久就能在线检索到你的文章了。如果快速发表是你最大的诉求,那么开放获取期刊无疑是最佳选择。

最后还想提醒你:谨防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开放获取的流行使得一些空壳假期刊有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承诺快速无忧发表,前提是需要作者支付高昂的文章处理费。因此,在决定把你的文章投到一家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期刊前,你应该仔细考虑[10][11]以下因素:● 该出版商是否在他们的期刊网站上提供了地址等完整的联系方式?如果网站上只有电子联系方式,缺少可验证的具体地址,那这家期刊可能不太靠谱。● 编委会成员里是否有公认的领域专家?网站是否详细列出了其所属机构的信息?掠夺性期刊通常很少透露编委会的细节,更不会一五一十地写明编委的学术资质和所属机构。有些甚至还会在未经专家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挂出他们的名字。● 该期刊的论文质量如何?一条简单的甄别方法就是去看这家期刊之前发表的论文,简单评估其质量后,再决定你是否想让自己的论文也印在同样的位置。● 该期刊是否属于知名出版商协会成员或被其索引?多数可靠的开放获取期刊都已被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www.doaj.org)和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商协会(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 OASPA, www.oaspa.org)等知名数据库收录。小测验以下哪种情况最不适合发表?(1)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很高,但处理一份来稿需要4~6个月的时间。(2)期刊的网站没有给出其出版地点和编委会成员的所属单位信息。(3)期刊要求中提到:本刊一般情况下不发表病例报告,除非评估后认为其有发表价值。答案2.pdf1.5 论文发表常见问题

欢迎向意得辑专家视点提问!

意得辑专家视点团队由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发表专家组成,他们的专业知识涵盖学术出版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有关发表流程、趋势、伦理、最佳实践,还是其他相关方面,团队都可以针对作者提问为其提供指导。下面几组问答很有意思,最能代表作者对论文发表的日常困惑。1. 当期刊要求作者公开利益冲突时,这意味着什么?

潜在的利益冲突存在于多种因素中:作者的经费支持、人际关系(裙带和敌对)、学术竞争、意识形态或信仰差异,等等。

多数国际期刊在处理利益冲突问题上都采取完全公开政策。作者必须提交一份声明,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任何形式的财务支持(经费、拨款、赞助费)均已在文中公开提及。(2)任何可能被视为利益冲突的商业或财务关系均已在投稿附信中公开。(3)未曾与赞助商签订任何有关误导研究结果的协议。

如果作者觉得自己不存在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也应给出声明。2. 我的文章之前被一家SCI期刊拒了,原因是查重率达到19%。目前我已经尽可能地修改了稿件,还能做什么才能通过期刊的查重呢?

既然你已经在查重后修改了文章,那么现在的重复率肯定已经降低了。如果还不放心,也可以利用软件(如iThenticate、PlagTracker、Viper)先自我查重。

如果觉得重复率还是过高,则有必要继续修改。假如语言方面存在障碍,也可以向英语母语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但要记住,只要是引用另一篇文章里的概念或观点,就要注明来源,即使已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概括总结。3. 我可以引用已被同行评审期刊录用但尚未发表的论文吗?

当然可以。不管是已发表的、预印本、刚投稿的,还是已经被接受正等待发表的,只要符合引用规则,对文章状态不作限制。有些期刊可能不鼓励引用预印本,但已被录用等待发表的论文不在此范围内。

这样的论文已经走完同行评审流程,其可信度与已发表的论文是相同的。只要在参考文献列表中相应地标出“in press”加以说明即可。4. 可以向期刊提交会议论文吗?

可以,但一定要明白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之间的区别。会议论文通常并不完整,它的目的类似于“抛砖引玉”,通过在会议上展示初步的研究结果从而获得与会人员的反馈,最终将所有素材综合成一篇完整、细致的论文。

这种情况下,文章标题最好重新拟定,以免人们混淆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内容上,会议论文需要改动的比例因学科和期刊而不同,多数情况至少要30%。

最后,仔细阅读该期刊有关已发表会议论文的投稿规定(通常可以在作者要求或指南中找到),确保论文满足各项要求。5. 我与本单位其他三名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但其中一人在研究尚未完成之时离职并加入了另外一家机构。我还能把她列为共同作者吗?

你的前同事是否应被列入作者名单,取决于她是否满足以下条件:(1)既然她在研究没完成时就离职了,那在此之后她是否还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所有重要环节(比如说,她是否参与了所有重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2)她是否编辑并同意发表最终版本的文稿?(3)她是否同意被列为共同作者?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则前同事就可以署名。但只要有任意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她就不具备共同作者的资格。这种情况下,务必与前同事之间进行一次清楚有效的沟通,以免日后出现署名权争议等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还希望了解更多类似的问答内容或向我们提问,请访问http://www.editage.cn/insights/1477316880.html。第2章 论文写作中

本章列出了中国作者在英文科研写作中最常见的93个错误,并依严重程度按颜色深浅进行了区分。2.1 语法错误

作者经常会对经过我们编辑润色的稿件向我们提问,从这些提问中可以看出,有些作者对语法概念是非常熟悉的。例如,经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把我的过去时改成现在完成时?”“这个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吗?”“元音前应该用不定冠词an,你为什么把它改成a?”

通常我们很乐意收到这种有语法基础的提问,因为解释起来更容易。不过我们也意识到,大多数作者对语法规则的理解都比较片面,实际运用起来容易遇到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基本语法理解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句型稍微复杂一点或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时,作者就容易陷入困惑。在我们收到的反馈中,就有不少作者为语法问题犯难。黄振鹏:按照英语老师教授的语法进行写作,但审稿人却说有大量词汇和语法错误。尚 好:百分数前面a或an的使用问题。任鑫明:时态应该是论文写作中最让人纠结,但却并不难的一个大痛点。查过很多资料,不一而足。总结就是:实验部分用过去时,其他部分多用现在时,过去时也可以,但必须保持一致。引言部分总结前人进展时尤其需要注意。

本节将着重讲解如何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包含冠词和时态的用法。错误7   (H)混淆a和an

多数人都知道辅音字母开头的单词前要用a,元音字母开头的单词前用an。

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严谨。到底用a还是用an,不光要看单词拼写,还要参考单词发音。

从语法层面看,a和an的意思和用法一样,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不定冠词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语境,使句子读起来更顺畅。例如,an article比a article读起来顺口;同样,你肯定也不会说an book。这里的规律是:以辅音发音开头的单词前用a,以元音发音开头的单词前用an。

所以,“诚实的女人”应该是an honest woman。honest虽以辅音字母h开头,但h不发音,honest的发音是['ɔnist]。类似地,我们通常会说a united team。尽管united以元音字母u开头,但u在这里发的却是辅音[ju]。例1[12]:The idea of forming 反例an European Central Bank was met with skepticism.正例:The idea of forming a European Central Bank was met with skepticism.

European词头发辅音[ju],所以这里要用a。

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单词的发音,可以参考和查阅权威字典。

不定冠词的选择看发音,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缩略语。例2反例:Figure 3 shows the experimental setup with a LCD screen and a camera.正例:Figure 3 shows the experimental setup with an LCD screen and a camera.

缩略语LCD尽管是辅音字母L开头,但整个词的读音是“el-see-dee”,以元音发音打头,所以要用an。

不过,不是所有缩略语都可以像LCD一样用字母拼读法,有些能连读的要用单词拼读法。如果不确定怎么读,最好事先查询确认。例3反例:We used an SCID mouse model of human B lymphoma.正例:We used a SCID mouse model of human B lymphoma.

比如说,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就要用单词拼读法,读作[skid],而不是逐字母拼读,所以以辅音开头,应该用a。例4反例:They studied the nutrient dynamics in the soil of a 18-year-old pine plantation.正例:They studied the nutrient dynamics in the soil of an 18-year-old pine plantation.

我们还发现,有些作者对数字前的冠词如何使用不太清楚,很可能是因为它们通常只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出现,而作者习惯通过单词的拼写来选择冠词。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是阿拉伯数字,不定冠词的选择同样还是依据发音。例如,数字18和eighteen的发音一样,都以[ei]开头,所以前面要用an。例5反例:The rats were fed an Mg-deficient diet.正例:The rats were fed a Mg-deficient diet.

多数作者都错误地认为元素符号是逐字母读的,但化学元素其实是长单词的缩写,在选择冠词时,应该参考该元素的全名。在上述例子中,Mg的读音同magnesium,以辅音开头。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化学式。例如,“a NaCl solution”应该读成“a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而不是“an N-a-C-l solution”。不过同15位素是个例外,它是唯一要逐字母拼读的化学式。例如,“an N isotope”要读成“an N-15 isotope”。小测验用a或an填空:(1)We used ____ Au electrode with a 2-mm diameter.(2)Figure 1 shows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wind parameters as represented on images taken by ____ NASA satellite.(3)Professor Li received ____ university grant for this study.(4)This method involved the use of ____ yttrium garnet crystal.(5)Our report describes the case of ____ 82-year-old woman who sustained fractures after a total hip arthroplasty.答案3.pdf错误8    (H)单数可数名词前省略a或an

在单数可数名词前加不定冠词a/an,或定冠词the,是冠词最基本的用法。能以数目计算的名词,如two pens、fourteen articles,称为可数名词;不能以数目计算的名词,如water、furniture,则是不可数名词。表泛指时用a或an,表特指时用the。

那么如何区分泛指和特指呢?请看以下例句:“She used a ruler to draw straight lines.”用尺子画线,不特指用哪根,指的是任意一根直尺,所以是泛指。再比较一下这个句子:“She used the ruler given by Jane to draw straight lines.”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那根直尺是Jane给的,所以是特指。

在英语中,泛指某单数可数名词时前面加a或an。但由于中文语法中没有对应的用法,所以作者常常会在an/a/the上混淆。例1反例: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using fully automated system.正例: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fully automated system.

标准词典通常会对名词是否可数有所标注。比如下图中system就显示为可数名词。例句中的fully automated system泛指全自动系统,所以应该用a。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