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男人不再“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2:30:43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男人不再“难”

让男人不再“难”试读:

内容提要

然而,等而次之的人,要跟随环境,改革开放了,有人抓住机遇成功,你就应该立刻跟随这个环境,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

为什么想象力可刺激创造潜力

想像力可产生许多深远的影响,例如它可刺激创造的潜力和培养较高层次的思考。根据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的荣誉教授鲁道无阿恩杭的说法,几乎所有的思考——即使是非常理论的、抽象的思考——就本质而言,都需透过想像。他以19世纪的心理学家狄德干勒的思考过程为例,说明这一现象。这位心理学家据称曾透过想像看到“意义”这一观念,他看到的景像是蓝灰色的杓尖的上方有一点黄色(也许是把柄的一部分),而这把杓子正朝一团深色、看起来有点像是塑料的东西往下挖掘。

一些杰出思想家的想像力可能更为实际些,他们凭藉想像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对20世纪思潮影响最大的三位思想家——爱因斯坦、达尔文的笔记可看出,树的意象一直在他心中萦回不去。这一意象,对于他的进化论观念的形成似乎很重要。在一本笔记中(笔记的旁边他囤了一棵树)达尔文写道:“有器官组织的生物,就如同一棵树,他们的繁衍是不规则的……当许多枯叶调零时,许多新叶也随之而生。”同样地,受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的灵感,有一部分是来自当他16岁时,想像自己骑乘在一道光线上的意象。而佛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形成,也有一部分是他想像的结果,他看到的意象是一座从海中浮升上来的岛屿——象征自我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这些意象代表“心理地图”,这些地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引导着这几位大天才的思想进展。心理学家格鲁作称这些想像中的图像为“大范围的意象”,他说,大思想家在一生当中,可能有四或五个这种意象。一个有想像力的人若认真地幻想1小时,可以产生大约六百个具体的意象,但我们一般人在脑中形成的心理地图范围都非常狭窄,但这些小范围的意象对我们个人而言也十分重要,这些意象可以我们如何在世上生活而不致无所适从。例如,我们该如何从家中去到工作的地点,当水管坏了,需要修理时,该转开哪一个旋钮;如何下象棋或国际象棋这一类游戏。

我们脑中的意象多半非常简略,就像中古时期的地图中所画的,是埋伏在已知世界边缘的龙群。美国画家史坦贝格有一幅名画,他画出了纽约人心中的世界,这张画是以纽约的曼哈顿为主体,而世界的其他地区只是零星地散布在画面上。从这张画可以看出,我们的想像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看法。

下面的练习可以使你省察自己的心理地图,有些想像甚至是不自觉的呢!

请就下列每一项目画一草图,不要在意画得是否工整,但请尽量画得详细(在你画完之前,不要找其他的事物作参考):

●一张你家附近的地图(三条街以内的范围)

●一张你家的平面图

●一张象征民主概念的图画

●一张人体内部图

●一张洗衣机内部构造图

画完之后,你可以将想像与事实做一对照;将你的这些画和市区图、地球仪、工程蓝图、解剖图、《透过想像思考》一书中别人所画的“民主图”,以及附有机器内部图解的书籍,互相参照之后,你可从自己的图画中看出你对世界的认知有多少?你的想像力如何?你也可以找朋友做这些练习,然后将彼此的画做一比较。

在前述练习中你所画的图画,基本上是就你心中对事物的想像所勾勒出的几笔速写。许多有创意的思想家,譬如达文西、爱迪生和亨利福特,他们都将想像的事物记入速写簿中。达文西速与簿中的“草图”,现在已是公认的艺术作品,但对他而言,这些草图只是他在设计或以明时,以解决一些想像性问题的工具。

前斯坦福大学设计学教授罗勃麦金恩,建议那些希望自己能成为富有想像思考力的人:要将他们的想像思考记入某种形式的速写日记或思考概念日记中。在谈那些有高度想像智慧的人如何记录下他们的思考时,这位教授建议道:用图像去探索观念和建立观念的思想家会画许多图画;因为观念的探究和形式并非静态的、“一张图画式”的过程。同时,他们画的速度也很快(观念经常在改变,很容易就会变形,甚至消失)。在探索和确立的过程中,这些藉图像思考的人也会运用“多样图像式的惯用语”。麦金恩认为在图画笔记簿中可采用下列这些图像:图表、图解、流程图、图像、字形投影、卡通画、表谱、地图、随手涂鸦、设计图和相片。这种笔记可记在正规的日记本内或是用活页笔记簿,或使用索引卡片,或甚至为了刺激思考而用一长卷包装纸。

透过图像思考的人,也应该考虑利用立体图像思考。生化学家詹姆士华生和法兰西斯克利克,两人利用一具大型的立体模型帮助思考,而发现了去氧核糖酸分子的双螺旋形结构,他们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二人因而荣获1962年的诺贝尔奖。通用汽车公司和太空总署的设计专家们,经常使用厚纸板精心制作汽车公司和太空总署的设计专家们,经常使用厚纸板精心制作汤车和太空舱的实体模型,这种做法为他的节省了好几百万的研究发展费。你也可以在家中自制你的空间思考实验室;你可利用一些便宜的材料,例如泡沫之类的东西,做实体模型或是迷你模型;用吸管、回纹针等做几何图形;再加上一盒零星杂物(绳子、透明胶纸、木块、牙签、粘土、铁丝、碎木片、橡皮筋、锡箔、碎纸等等)。此外,现代科技也对空间思考大有助益。电脑业为从事空间思考的人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譬如电脑辅助设计、绘画软体,互动式影像,以及其他即将上市的新技术。

虽然现在已有各种辅助视觉空间思考的高科技产品问世,但是我们的社会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仍旧过度倚重语文和数理的智慧。达拉威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尤金费固森指出,大学中的工科课程愈来愈多荒谬可笑、而且容易导致损失惨重的毛病。“太空梭的意外事故,就是不重视空间思考的一个例子。很显然地,”挑战者号的O型环,因为设计不良,无法在寒冷的天候中保持弹性,因而使得燃料外泄并导致爆炸,酿成悲剧。这一问题,曾经被有想像力的工程人员发现,但却被那无法想像这一问题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只偏重数理分析和政治权术的主管们否决了。

如果你是个有想像力的人,也许你已体会到这种社会文化性的偏见。你可能在学校中一直觉得不起劲,因为老师们不重视你在这方面的才能。你很少有机会向人诉说你脑中的意象,或将你想像中的意念画出来。做白日梦的人,通常都被当做是懒惰的人或是精神涣散、意志不集中的人。可是,当我们迈向21世纪时,也许就是这些做白日梦的人和其他想像力丰富的思想家会前瞻到开创性的未来。

为什么两性区别是由智慧差异造成

当夫妇们能够了解,由于各人不同的思考方式,曾影响夫妻间的沟通模式、各自对休闲活动的选择,甚至日常生活习惯时,夫妻间在某些方面的冲突,便可迎刃而解了。

在多种智慧讲习会中,我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便是:七种智慧理论如何解释两性间的差异以往,我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常感到犹豫不决,觉得自己仿佛即将闯入争议的蜂窝。但是现在,当我知道两性差异并非刻板不变,而是会随文化演进而改变的事实之后,就双较能坦然地根据研究结果来回答这些问题——两性差异,是由一些两性在智慧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我想要研究如何以多种智慧理论再进一步地解释两性间的争议战,甚至继而平息这场争战。我发觉,当我从七种智慧的角度,观看自己的婚姻生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情时,就比较容易解释那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也因此就比较容易接受)。譬如,每天晚餐后,当我们将盘碗放入洗碗机时必不可免的冲突,现在看来,似乎就比较清楚些了。我是凭“感觉”(身体动作方面的)将盘碗放进洗碗机;换名话说,也就只要我能把碗塞进去,我就觉得大功靠成了。而且,因为我经常在专心思索,所以根本未太在意我所做的事。但是,妻子却是用视觉的和逻辑的方法处理此事,她不懂我为何不能将盘排整齐。(她说:“如果你把盘子放在那儿,就会挡住喷洒洗碗水的管嘴。”)我向她点头,表示我懂,可是我实在并不懂。直到我了解到,那相互冲突的,是我们不同的思考型态,而并非我们的个性时,我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希望本文有助于夫妻间的和睦相处;因为,当夫妇们能够了解,由于各人不同的思考方式,会影响夫妻间的沟通模式、各自对休闲活动的选择,甚至日常生活习惯时,夫妻间在某些方面的冲突,便可迎刃而解了。

25年以来,愈来愈多的科学证据显示,男性与女性的思考方式,的确有基本的差异。目前虽然尚未能确定这些差异是属于生物性的差异,抑或是文化性的差异,还是两种性质兼具的差异,但事实已很明显;的确“有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在七种智慧中都可见到。

譬如,在视觉空间智慧方面,似乎自青少年时期开始,男性在这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而一致;男性比较擅长想像物体的轮流更替,和区分左右方位等等这类需要运用礼堂空间智慧的思考。曾经合著《性别与头脑》一书的两位作者,乔德登史密斯与戴安德西蒙,他们认为“男性较擅于看地图、玩迷宫,和算数字;较擅于想像物体的轮廊,和在平面图示中找出立体物体。他们也擅长辨识方位;他们很有方向感”。不过,最后的研究,使得这一套看法缓和了一些;因为这些研究显示,当置身于不熟悉的环境时,男性和女性会用不同的“方式”分辨方向。男性倾向于运用想像中的座标辨识方向,而女性则多关会依赖某些陆标,而根据研究,利用陆标辨别方向,实际上是最佳的辨识方法。

一般而言,男性在数理逻辑智慧方面占有优势——至少在学习高等数学方面是如此。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的两位学者卡密拉班勃和朱立恩史坦利,共同研究了成千资优高中生在“学习性向测验”中数学部分的成绩;他们发现,得分愈高,受测者就愈可能是个男生。有趣的是,后续的研究却显示,在这同一群数学成绩优异的青少年中,上数学课时,女生比男生更可能得到较镐的分数,并且女生也比男生更可能进大学念数学系。虽然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男生有数学天才,而女生必须非常用功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但是许多新近的研究却显示,在数理逻辑方面,女性事实上正在迎头赶上,并且拉近彼此的差距。

在语文智慧方面,情况正好相反。人类学玛格丽蜜宣称,在她所研究过的每一族群中,女性的语文能力都优于男性。在心理学方面所做的研究变显示,女性幼儿会经常“说”出使她兴奋的事物,而男性幼儿则不尽然如此。不过,史丹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爱丽诺麦克比表示,女童在语文能力方面的优异表现,要到11产以后才会展露。在一项会对美国八年级学生所做的研究中可看出,女生多半依赖语文能力解决有关数字、形状和文字方面的问题,而男生则会运用他们的数理逻辑和视觉空间方面的能力去应付语文性的学科。不仅如此,研究结果也已证实,男性远比女性更易遭遇诸如吃和和无法阅读及写作等语文方面的困难。

但是,实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女性的语文能力较强,而男性则否。研究人员会录下数痊大学教授在开会时的谈话,他们发现,除了一位是例外,其余的男性,发言均较女性为多,并且发言时间亦较女性为长。乔治城大学的心理语言学家黛勃拉坦能在她所著的《你根本不了解!》一书中指出,男性比较喜欢“报告式的谈话”,而女性则在较喜欢在“和谐的气氛中讲话。”男性是为了保有独立感和在公共场合向他人报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而讲话;而女性则将谈话视为建立关系、联络感情的工具,并具比较喜欢与人私下交谈。

这些研究,对于自个人智慧的观点探讨两性差异而言,可能也很重要。目前我们已可由研究证明中看出,在男性方面,个人智慧较偏向于寻求自我认识与自我界定(比较开心认识自我);而女性则较倾向于寻求以人际交往为主的人际关系网络或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提倡女性主义的心理学家南施查德若写道:“女孩子在认识自我方面,从小(从出生到3岁)就深受”同情心“的影响;男孩子则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通常都显示,女性的人际智慧在许多方面都较男性为优,包括对于情绪反应和揣摩心意的敏感度,以及排难解纷的能力。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萝葛利根指出,研究人格发展的学者常忽略了女性这些非常重要的人际能力,她说:“男人到中年才发现亲密、和谐与关爱的重要,这些都是女性从出生就知道的事。”

但是,我们要再度提醒,这并不就表示男性认识自我型的,而女性是人际交往型的。豪尔葛德纳对认识自我智慧所下的定义中,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自我分析内心感受能力;而心理治疗专家莉莉恩鲁宾在她所著的《亲密的陌生人》一书中却指出,男性在接受心理治疗时,感到最难应付的,正就是这些认识自我的心理特征。她说:“每次,当治开始时,我发觉我都得先教一个男人如何监控他的内心状态——如何注意他的思想和情感,如何把它们引入意识层面。”那么,也许自我与人际智慧的某种结合,比较更专属于男性所有;就如同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主管所展现的那些特征——他靠广布人脉(人际交往的)和自我推销(认识自我的),而能在企业内攀登到最高的职位。然而,自我与人际智慧的另一些层面,就更专属于女性所有;例如,婚姻顾问与家庭咨询人员所展现的那些智慧——一方面要能深刻感受到内心的情绪反应(认识自我的),另方面又要能基于这些情感与人建立关系(人际交往的)。

在音乐智慧方面,我们也可见到类似的混合情况。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戴安麦克根尼斯提及,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女性唱歌时间调准确的比率是男性的6倍。在英国音乐学院所做的研究,亦显示出类似的结果;在表现对音乐力度的感受性方面,或在区别一段音乐的间量改变,女性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卡萝纳克斯和多瑞因基木拉两位研究人员对学龄前儿童和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些刺激当然具有音乐性——而女童则较注意讲话声(此点再度证明她们的语文特长)。在音调高低与节奏方面的测试,则并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最后,在身体动作智慧方面,两性并夫明显不同。不过,有些研究显示,女性擅于细致型的运动技能,而男性则擅长粗大型的运动技能。研究人员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青年运动中心,对2~18岁的男女生所做的研究中显示,在测验力量,速度和灵活度时,男生优于女生;但在肌肉的柔韧度方面,则女生较优异。

然而,在英国有一个以3~15岁的儿童及表泊年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计划,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沿着木板上的洞孔快速移动木桩,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做得较好。女生在做小的动作方面所表现的优势,似乎也同样反映了她们在做步骤比较复杂的体能活动时的情况。麦克根尼斯教授的学生曾经观察男性与女性在学习舞步时的情形,他们发现,所有的女性都很快便学会了,但是许多男性却觉得那些动作非常困难。

对于前述的各项研究结果,我们应该谨慎地注释其意义,因为对于这些性别差异究竟是否由于生物性因素,抑或由于文化的制约而形成,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我们见到在数理逻辑智慧方面,男性与女性的差距正在拉近,这一事实表示,社会化的确是造成男女不同的思考模式的重要困素。以往一般人认为“女孩子数学不好”的那种刻板观念,将会消失,而这也许会为女性带来更多展现她们真实能力的机会。

不过,在另一方面看来,有人认为有某些深植于男性与女性基因中的因素,不仅在生殖的功能方面造成的了差异,并且在智慧认知方面亦形成了差异这种说法似乎也很合理。而前述各项研究中的种种差异,似乎也很可能是由于“天生自然”与“文化培养”二者复杂的互动而形成的。

此外,请你务必记住,这些两性差异是“集体”差异,请勿将之运用在个别的况。正如本章一开始时曾提到的,我的语文能力很强,而妻子则是在视觉空间方面及逻辑方面能力较强。这些差异与前述的各项研究结果形成明显的对比。你可能也会发觉,你与你的亲密伴侣之间的差异,也与这些研究结果不符。正如普渡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爱丽丝伊格利所说:“我们必须提醒大众,知道某个人的性别,并不表示你就能预测出此人会是何等样的人。”因此,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研究男性与女性的能力有何差异,而是无论你们的思考方式与其他人有何关联,究竟你和你的伴侣的思考方式有何不同?下面的练习,可以歙我了解你们之间在这一方面的情况。

为什么沟通不良是离婚主因

将你的各种智慧从强到弱依序列出。然后请你的伴侣也在同一调查表上填列出他的各种智慧(你最好能将此表事先复印一份,以免你的伴侣因见到你所列出的结果而受影响)。当你利用头20分钟先谈谈自己的各种智慧,再以20分钟听听你的伴侣与你分享他的各种智慧,而后以剩余的20分钟相到讨论,研究分析彼此思考方式的异同,会如何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你或许也想利用本书在第九章及第十章所列出童年各种智慧调查表,及学习障碍调查表,做相同的练习。

在衡量人际关系时,最重要的尺度,也许就是伴侣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了。在最近所做的一项失败婚姻调查中,70%的女性及59%的男性都提及,沟通不良是他们离婚的主因。虽然在成功的婚姻关系中,双方都须具备相当的人际交往智慧,才能有效地表达,不过,事实上,当夫妻彼此沟通时,七种智慧都得派上用场。《如何使一个人永远爱你》一书的作者崔西卡伯特认为,若要与自己的爱侣有效沟通,每位女性(或男性)都要懂得某些与智慧有关的策略。她所提出的三种沟通管道是:与听觉智慧有关的,以及与身体动作智慧有关的。不过,我们可轻易地将她的这一模式扩充,使之涵盖本书所提出的七种智慧。卡伯特说,夫妻间的冲突,经常是由于一方不能以另一方的“爱的语言”说话。卡伯特认为,基本建立和谐的关系,一个人的言语,必须能与他的另一半的特长互相共鸣。当你想告诉你的另一半,你了解他时,请参考这些已转换为经每一种智慧的术语告诉对方的说法:

音乐的:“我能听懂你的心曲。”

视觉空间的:“我能想像你的心曲。”

身体动作的:“我和你运动一致。”

数理逻辑的:“你说的都算数。”

人际交往的:“我很能认同那一点。”

认识自我的:“你所说的,我全都能心领神会。”

当你学习以你的另一半的或智慧语言或说话时,请注意以下几点。音乐型的语言,强调带有旋律和隐喻的用语,但同时也要包含一些感觉性的资讯,譬如从周遭环境发出的声音和动物发出的声音。视觉空间型的语言则极度诉诸想像,并富于色彩和细致的意象。身体动作型的语言,应包含一些带有质地感以及动作性的字眼(“让我们快刀‘斩’乱麻,把问题摆‘平’”)。数理逻辑型的语言要常提到数字、数量以及原因和逻辑。认识自我型的语言必须极富感性(“那真是一场‘悲哀的’争吵”),而人际交往的语言,则应双较显人际的互动,并且经常提及他人。从下面的练习中,你可与你的另一半练习以两种“智慧的语言”交谈。

请挪出20分钟的时间做此一练习。在开始做之前,请先确定,在你的各种智慧中。哪一种最强?哪一种最弱?并且请你的另一半也列出他最强及最弱的一环。然后,请你用对方最不擅长的那一种智慧语言,与你的另一半谈3分钟。随后,请对方描述自己听你这样谈话的感受(是觉得不想听下去,或觉得很吸引人,或是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接着,再花3分钟时间,用对方最擅长的一种智慧语言与之交谈。同样地,请你的另一半再与你分享他的感受,做完这一部分之后,请你们双方对调,再做一次练习。

在前述的练习里,我们是将语广之外的另6种智慧,混入以语文智慧为主的表达之中。但是,我们也可见到不少包括所有七种智慧在内的沟通方法。拔夫布莱德利、穆瑞及罗伯塔素德夫妇,与金伊士曼等几位家庭教育专家,在其合著的《夫妻之道》一书中写道:“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不胜枚举;他们有的是用交谈的方式,有的是以碰触的方式,或是以彼此阅读对方藏书的方式……有些互相写信,有些以沉默表达,有些人的方法是说笑话,或吹口哨,或拖延,或特别做一餐饭,或透过儿女传话,或藉着大声诵读书的中的某一段以表达心声……”

在这些方法中有几项,尤其是无须藉助语文智慧的那几项,也许对于方沉默寡言,而另一方较健谈的夫妻而言,颇有助于填补他们之间的鸿沟。莉莉恩鲁宾在《新密的陌生人》中述及一位妻子的悲歌——她感到自己已遭沉默的丈夫遗弃了:“我们之间总是这样,我总是那个推动一切事情的人,我老是唠叨个没完,心量使我们之间有点事做,使气氛活泼些,而他多半就还是那个金口不开的德性。所以我就干脆去找朋友或打电话和某个朋友聊会儿天……结果他就向我发作,或是醋劲大发,怪我爱讲电话。”

莉莉恩宾认为:“语言……对大多数的男人而言,都是亲密一词的中心定义;对们而言,无言的行动至少是和语言一样,有时更佳。”有一个已结婚5年的男子谈到他太太:“她告诉我,每次我一吹口哨,她就知道我不太顺心。我只有在这种时候才吹口哨。”另一对夫妻则藉一场即兴式的布偶戏相互沟通:“有时,填充玩具变成我们向对方表达某事的一种比较间接又不太有风险的方式。”其他以7种智慧沟能的方法尚有:

语文的:交换阅读对方的书籍、写便条、写信。

数理逻辑的:创制密码,建立一套人际交往的暗示动作,建立沟通协定。

音乐的:唱歌、交换最爱的乐曲、弹奏乐器。

视觉空间的:画图、寄卡片、用脸部表情示意。

身体动作的:触摸、打手势、按摩。

认识自我的:分享梦境、使用“我觉得……”的方式叙述、心灵感应。

人际交往的:主动倾听、相互呼应映照。

虽然今日的夫妻所享有的休闲时间,比起20年前的夫妻来要少1/3,但是,休闲活动仍在夫妻生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显示,夫妻共同投入轻松有趣的活动,一同欢度快乐时光,非常有助于维系长期的和谐关系。然而,若夫妻二人不同的智慧型态在选择休闲活动时发生冲突,那么往往便会导致婚姻出贫子。有的夫妻,会为利用周末阅读(她在语文方面的选择)或是到郊外健行(他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偏好)而起争执。也有夫妻会为如何消磨一晚而不定主意;他想要到朋友家聚聚(人际交往的),而她却想去看场电影(视觉空间的)。

关系和谐的夫妻,对于这种因个人品味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自有其解决之道。有的夫妻会设法每天或每周调换活动。在一项针对87对已婚15年以上的夫妻所做的调查中,有一位受访者说:“东尼喜欢轻松地度假,而我则喜欢四处走动,因此我们就决定这一年的假期到各处旅行,而下一年的假期就在某地租屋而居,每天欣赏风景。”在那些大名鼎鼎而又能维系持久关系的名流夫妻档之中,保罗纽曼和琼安伍华德是一对在休闲娱乐方面各有所好的夫妇;他喜欢赛车,而她则喜欢看芭蕾舞剧。于是,他便偶尔去看看看芭雷表演,而她则有时会去看赛车。

另一种选择休闲活动的方式,就是寻求一项可使两都能得到满足的活动。譬如,当一个擅长身体动作的人和一个非常具有音乐性的人在一起时,他们或可设法找出一些能够结合这两种智慧的休闲活动,像是跳舞、戴着随身动作的人和一个非常具有音乐性的人在一起时,他们或可设法找出一些能够结合这两种智慧的休闲活动,像是跳舞、戴着随身听健行、伴随音乐做有氧体操,或弹奏乐器。同样地,当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和一个对视觉空间感受性强的人要一同消磨时光时,他们可选择菜同阅读一些有附图插画的书籍,或是做一些其他与文字及图书皆有关系的活动。

你若发现自己的智慧型与另一关的智慧型非常搭配,那么,下一个练习可使你以欣赏的心情,看待对方以他所爱好的方式表现他的特长,并且进而能以更具创意的方式,共度休闲的好时光。

请你拨出一天或关天的时间,参与一些以你的爱侣的特长为主导的休闲活动。由他选择活动的项目、应备的器材、地点,以及整天活动的程度。如果他是个视觉空间感受性很强的人,那也许就表示你们可能要一起作画、看画、看电影、互相分享自己所爱的艺术作品,或是拍照。

在这一天行将结束时,请你们彼此讨论自己的感受——你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以及你还想再做一资助的是什么。然后,为另一天做好计划,届时你们会互换角色,使那一天的活动完全以你的特长为主。

在欢度一段闲时光之后,夫妻仍旧得回家面对日常的家务及琐事,而如何调配这些工作,才是决定夫妻关系优劣的关键。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社会学教授阿利荷施奇尔德说,最快乐的家庭,是那些夫妇共同分担家务的家庭;而那些由主妇承担全部或大部分家务重担的家庭,就是最不快乐的家庭。因此,按夫妻各自的特长分派家事,便十分重要。

下表按照各种智慧列出与之相关的一些家务,可作为夫妻分派家事的参考:

语文方面的:书信、电话。

数理逻辑方面的:支付帐单、报税、处理银行存款帐务。

身体动作方面的:烹调、清洗、整理庭院、照顾宠物。

视觉空间方面的:机具修理、房舍改建、室内布置。

人际交往方面的:采购、应付维修工人、育儿。

认识自我方面的:建立家庭目标。

在许多情况下,也许你们对于某些家事应该由谁分担的问题,并无多大争执,因为,特别是在读完本书之后,究竟谁最适合做哪一件事,已一目了然。譬如,妻子与我目前正在整建装潢我们的住家;我知道自己对视觉空间方面的事不在行,因此也就乐见艺术家型的妻子在这方面挑起重任。同样地,参加我的讲习班的夫妇们也常提到,对于由谁负责处理家中帐单的支付这件事,通常很少会有问题——因为夫妻二人之中,似乎总有一人要比对方在数理逻辑方面高明些。但是,当你们在家事分配表上最后碰到类似“清洗马桶”和“丢垃圾”这样的事情时,那即使是最擅长身体动作的人,大概也不会抢着去做。对于这些事,你们就得好好分派一下了。

无论你们是在对付沟通的问题或是研究如何安排休闲活动的问题,在协调家事分配或是在处理夫妻之间任何其他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对方做事的方式。如何使你的另一半发挥他们独特能力,可说是调和夫妇妻差异的第一步。本书的最后一个练习,便是希望在这方面对你有所助益。

请你选出一个经常使你们在共处时感到困扰的问题,也许它与沟通不良有关,或是因家事分配不录而引发的冲突,也可能是想法上的差异或对工作、休闲的不同观点,也可能是与亲友之间的一些问题,或是其他某种困扰。危害后请利用30分钟的时阐,仔细想想,这一问题是否与你们在智慧型方面的差异相关?请尽量思考二者之间的关联。

譬如,为维持家中整洁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一方是个着重秩序、空间感十分敏锐的人,而另一方却是个讲求舒适第一、身手灵活的人。如果你确定,问题的确是与智慧型的差异有关,那么,就请你们默想5分钟、肯定对方的特长,然后二人轮流赞美对方的特长。最后,请你们确定,这样再尊重对方思考方式的做法,是否确实能改善原先的问题?如果心中有了答案,就请你们花点时间将答案写下,或是彼此互相讨论一番。

有人说,我们想要与另一人结合,为的是使自己更为完整。然而令人觉得反讽的是,对方最教我们受不了的事,却往往就是那些我们自己感到欠缺的特质。我记得,一位长数理的朋友,因为女友具有他所欠缺的认识自我的特长而令他十分倾心。但是,因为他尚未学会接受他自己内心世界,所以也就排拒女友对自我的省思,二人因而断绝交往。你们或许也会想到一些类似的例子。这就是为何我们要设法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智能——甚至包括我们那些较弱且不明显的智能在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当我们所受的人表现出这些特质时,我们才会真正的接受它们。唯有当我们跃过这一道障碍,而能接受我们自己与他人时,我们的智能以及我们的伴侣所拥有的独特才华,才能成为促进夫妻情感的一件美好的礼物。我们要学习如何结合夫妻二人的各种智慧,使它们因这样的结合而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我们不应将另一方的才能视为异类或是危险品,而应学习将之视为二人都能取用的宝藏。正如一位快乐的已婚者所说:“你只有如此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所以能有另一半来填满这些空缺,实在好极了!”

为什么今日无足轻重的智慧随着时日迁移将会炙于可热

多种智慧理论应该成为拓展人生视野的媒介,而不是将我们的眼光只局限在“我们擅长什么”或我认为社会对我们的需求为何的一种手段。因此,请勿将你的赌注放在任何一种智慧上——当你精通此道时,它很可能已能过时了。“阿尔法孩童穿灰颜色。由于他们聪明绝顶,所以他们工作比我们辛苦得多。我真高兴自己是个贝塔,因为我无须如此辛苦工作,我们又比伽玛和德塔好多了。”这是阿道斯赫胥黎所著《美丽新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这部小说对人类的未来作了一番臆测——届时,当胚胎仍在试管中时,每个人就被分派了各自该拥有的智慧。想到有朝一日,我们可能会因为误用多种智慧理论而在无意中制造出一个由“数理人”、“艺术人”、“语文人”及“音乐人”所构成的“美丽新世界”时,真是令人担心!

在这样的世界中,父母师长对孩童自幼即展开各种测试,看看他们有无艺术天份、数理性向、语文能力,或社交长才,而后再一齐努力,以各种复杂的教育骤使他们的某些智能趋于成热。这些孩子随后便迈向他们已被分派好的人生岗位——数理型的孩子趋就会计的职位,语文型的孩子走进编辑的伴置等等——在一个教育健全、以神经心理米的21世纪阶级制度中,每个人都被放入预先设定的位置。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在动用这种温室教学法训练体操选手和音乐家。多么可怕!

如果我还能将多种智慧理论向各位交待清楚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项讯息就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七种智慧,并且也都有能力培养这种智能,使每一种智能均可发挥到一合理的水准。如果你认为“我是个身体动作型的人”,并且就集中全力仅发展这一项智能,而对其他各项智能均弃之不顾,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导致非常危险的后果。这令我想起一个天才儿童的遭遇,这个天才儿童的父母倾囊栽培他在语文和数理方面的才能,而当他40岁时,却被人发现陈尸在朋友家的游泳池内——他是自杀身亡的。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不均衡的人,所以对于人生难免的各种冲击已无力应对。在目前日益专业化的社会中,昔日的文化遗风似已绝迹;那些文化曾造就了许多文艺复兴人以及身心均衡发展、样样都在行的通才,和注意人文修养的饱学之士。因此,多种智慧理论应该成为拓展人生视野的媒介,而不是将我们的眼光只局限在“我们擅长什么”或我认为社会对我们的需求为何的一种手段。

在对多种智慧理论做最后的分析时,我必须澄清,这种7种“个别的”智慧的说法,似乎有些误导。豪尔葛德纳认为这7种分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它们一直是非常复杂地纠结在一起。棋士下棋时,眼睛盯着棋盘,而脑中却在盘算下一步该如何走;他必须同时运用视觉空间与数理逻辑的能力。机械技师在修理汽车化油器时,即要用到视觉空间的智能,也要用到身体动作的智能。即使是像做一餐饭这样简单的事,也要用上好几种智慧;看食谱需要语文智慧,将食谱的份量减半、计算各项食品的用量则需要数理逻辑智慧,度量、混合、倾倒时就得靠身体动作方面的智慧,而设计一道能够适合各人不同喜好的菜单时,则又得具备人际的长才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项活动是仅靠一种智慧就能做成的。这种情况本身即可说明,7种智慧大体上是处于一种松散而彼此均衡的状态。

此外,社会一直在演进,而当社会不断改变时,因应时代潮流所需的主要才能也会随之改变,我曾以一个史前时代的场景为例,说明在数千年前,身体动作方面的智能是多么重要。即使是100年以前,在一般美国家庭中帮忙支撑生活的,也是能挤牛奶、会搭棚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不是那架着眼镜的书虫。智慧的更迭也如时装的变换一般;某些在30年前毫不重要的数理逻辑智能,现在则广受注目,因为电脑的出现使它们派上用场。在1950年代默默无闻的书呆子,现在却在加州硅谷靠制作电脑软体程式而大发利市。

未来,今日一些无足轻重的智慧,随着时日迁移而将会变得炙手可热。当我们继续从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型态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社会时,人际智慧的重要性就会随之提高。同样地,当资讯透过录像带、电脑画面等各种视觉形式而愈来愈广为传布时,视觉、空间智慧便愈形重要,而那些具有高度想像力的专门人才也就更为各方所需。

因此,我们要提出忠告:请勿将你的赌注放在任何一种智慧上——当你精通此道时,它很可能已经“过时”了。反之,你应多留意那些尖端科技,譬如多媒体电脑软体——它将多种智慧巧妙结合起来,你可由这些科技中思索同时培养数种智能的重要。

最后也要提到,也许在未知的某些层面尚有其他智慧。在豪尔葛纳的理论中,的确为那种可能性预留了发挥的空间。精神或道德方面的智慧,也许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样一种智慧。正如曾荣获普立兹奖的哈佛大学精神病学专家较伯柯尔斯所说的,一个人可能十分聪明但却非常邪恶。他写道:“我们还记得,在1933与1934年间,德国有些绝顶聪明、非常杰出的知识分子加入了希特勒的阵营;他们之中有医师、律师、教授,也有哲学家、心理分析专家、心理学家、记者、作者、作家——都是些智商高的人,即使是以7种智慧的标准来看,他们也算是智慧高的……”

我们要承认,在我们的心中,有一种似乎能够导引其他7种智慧的智慧,它要确定其他的智慧是用在为人类谋求共同的福利。我们要善加培养那种智慧,而它是存在于一种如古代或中古时期人们所想像的超人性的、宗教的领域之中。它甚至也可能如那些认为女神盖雅是大地之母的人所说,是存在于大地灵魂的深处。或许,它也可能在我们的内部——但是我们的内心中,而非思想中。无论我们怎么看待、想像它,培养这种超凡的智慧,恐怕才是我们唯一所应做的聪明的事。

为什么男人英雄气短

都市的男人最患雌化和瓷化两种病。

所谓雌化,是指都市的男人越来越少有男子汉本应与生俱有的气概和风骨,而越发女人气。“床头跑”、“妻管炎”等类似称号,都是这种形象的注解。

常听说“阴盛阳衰”,男人们常常英雄气短,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不过,这倒也不能完全怪罪男人,未婚前百般讨好女人的样子已将男人的骨头折碎,消蚀殆尽。社会本该有所分工,偏偏现在的女人一个个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把本来该做的或两个人合做的事一古脑地甩给男人,男人只好下班之后赶紧买菜、取奶、接孩子,外带系上围裙,厨房一通锅碗瓢勺进行曲。更有甚者,新添婴儿,半夜进分嗷嗷待哺,实在女人之本分,偏偏女人翻个身可以呼呼大睡,倒霉的男人只好爬起来冲奶粉,将人造奶送进孩子口中,如此本未倒置,功能紊乱,男人不雌化才怪!

男人的雌化,是以女人的雄化为前提,有相当一部分女人自以为乐,昂昂乎视为女人地位上升的体现。其实,男人的雌化,牺牲的不仅仅是男人,而且连同女人自身。如果极个别男人的雌化,能够推动女人从家庭到社会谋取成功,这倒也值得。大多男人的雌化只是男人走向家庭,而女人并未因此走向社会,仍然围着家庭转,不过是袖手旁观自己的男人如何被自己指挥得笔管条直,一如螺陀围着自己和孩子转而已。男人走向家庭,必然悖离社会。说古时男人志于功名而红袖添香不足取,但红袖不再添香而将男人拉入小小家庭。这样的男人只会营筑香巢,对外面的世界缤纷变化便只会无奈而难有作为。于是,便常见男人从单位偷偷拿回家点儿材料,上班时干点儿私活,给家里做只床头柜、焊个水桶、装个鸟笼之类,小玩艺做是熟透,大东西做不出来。于是,便常听女人指着成功的或赚了大钱的男人骂自己的丈夫:“看看人家!你就会弄点儿鸡零狗碎!”

所谓瓷化,是说都市的男人越发不经磕碰,细瓷茶具一样自以为是却极易碎掉。这样的男人一身细皮嫩肉,白净得犹如剥了皮的蛋,却实在是中看不中用。这样的男人往往是细瓷茶壶嘴的功夫,能说会道,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奥运来了侃奥运,股票来了侃股票,其实他们谁也下不了海,都只是纸上谈兵,而且大多是马后炮,炒报上、电视上的冷饭而已。越来越会耍嘴皮子,使得相声、小品畅销无阻,他们自己也只会哈哈一乐,往往经一点儿风波便败下阵来。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干,别人干事不服务,自己干事没底气。便也常会聚在酒吧里一醉方休,或聚会麻将桌前昏天黑地,要不就云山雾罩唾味星飞溅一通穷聊胡侃,过过嘴瘾。

越来越会使嘴的都市男人,手上的功夫越来越退化。这样的男人偏偏死要抱着细瓷茶具的面子不放,其实壶中已经没有多少茶叶或者水。进餐馆得进高级的,抽烟得抽洋烟,出门愿意耀武扬威伸手打个“的”,也十分愿意附庸风雅买几套精装礼品书放进组合柜里落满灰尘。

这样的男人,本事一般只体现在嘴上吃、喝、喊、吼几声卡拉OK而已。钱总显得入不敷出。囊中羞涩时分,他们不是羞愧,而是大骂分配不均,骂天骂地,骂倒爷,骂大款,就不骂自己为何不争口气,为何说多于做,为何不去和这一切争争高低。骂完之后,睡上一觉,第二天起来,一切照旧,图个嘴上痛快潇洒。

据说,外国都市的许多男人有“三S”的向往:Sex、Sun、Sea、beach,即性、阳光和海滩。那是住厌了大都市而对大自然的一种憧憬。我们这些都市里的男人自觉没有那么硬邦邦的腰包,因此也不去做海边沙滩晒太阳的美梦,即便偶尔去一趟也是花公款。但提起Sex来却往往会眼睛一亮,如梁实秋所讲的“男人的讲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但只是不过谈谈而已,满足一下精神会餐,依然是让嘴巴上过过瘾罢了。

为什么男人多侵犯性行为

女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男人存在就会感到一种恐惧,尤其是惧怕男人的性攻击。

譬如性骚扰,真像是无处不在的“魔鬼”。凡是有男人也女人的地方,女人都有可能遭到“性骚扰”。

有时候“性骚扰”这“魔鬼”躲在男人的眼球玻璃体后边色迷迷地望着女人隆起的胸部;有时候“魔鬼”爬到男人的手上让他们痒痒地去乱摸女人的“禁区”;有时候“魔鬼”会被含在男人的口发出一阵串猥亵下流的“声响”。

男人也会运用“强盗的逻辑”的自己的侵犯行为辩护:“她如果不是那么性感,我能骚扰她吗?”其实,世界上的强盗有几个不是因为别人的钱物太诱人了才拦路打劫的呢?

文化传统给女性造成一个假象,不幸的是这假象反而被女性羡慕甚至崇拜。是什么假象呢?男人是女人的“守护神”!

女人为什么需要男人守护呢?是因为惧怕受侵犯;而侵犯者是谁呢?是男人!这真是一个绝妙至极的“怪圈”!原来守护者和侵犯者都是男人!真不愧是“一手打,一手拉”的治人之道。

由此谁想,女人温顺的天性和被动怯懦的心理,很可能是被男人“训练”出来的。先是把女人吓个半死,然后再“拯救”她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男人的努力,这种治女人的“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于使女人看不清“蒙面的侵犯者”而只顾指望“英雄的守护神”来保护自己了。

胡越有一部长篇小说《人的一半是野兽》。这题目并非耸人听闻,人类一旦失去理智,甚至会比动物还残忍。

弗洛伊德将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位一体的人。其中“本我”正是“动物的我”。是指人的生物本能,如人像动物一样也有吃、喝、求暖、避寒等等本能。

奥地利生物学家K·洛伦滋在《论侵犯性》一书中把人的侵犯性看作是“人类无意识的本能”,并且指出:“侵犯具有自身的释放机制,与性欲和其他人类本能一样,会引起特殊的极其强烈的快感。”

男人的侵犯性的释放形式有多种:

反向释放——自杀;

反向释放——行暴;

群体释放——战争;

宗教释放——残害;

而性欲本能释放,则是性攻击。

看来,男人的“性攻击行为”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因属动物本能),那就只好通过文化修养或社会调节向“无害的侵犯性”转化。当然,要想得到“无害的转化”,还要靠每一个男人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

为什么男人是泥做的

男人和女人,都是上帝一手造出来的,当然没有贵贱之分,但却存在优劣之别。女人是水做的,所以女人才清纯、精细、委委婉婉、柔情似水,而男人是泥做的,粗糙、丑陋,又黑又硬,以至贾宝玉这个少有的男人精品都自己嫌弃起自己来了。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皮肤、毛发都湿漉漉的,所以女人的眼泪也特别多。小刀割了手指要哭,丢了钱包要哭,在车站机场码头送别要哭,看一场悲情电影要哭,被小狗或毛毛虫吓了一吓要哭,跟男朋友分手或发现老公有了外遇就更要放声痛哭,嚎啕大哭了。

而男人,纵然爹死娘嫁人,也只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打发了。男人是泥做的呀,要挤出泪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因为是泥做的,所以男人打从娘肚子里出来,就没继承一点母亲的优点,相反,老子的毛病儿子倒是照单全收,悉数笑纳。男人自己做了最荒唐的事,然后把最荒唐的语言慷慨地赠给女人,比如他可能巧取豪夺了别人的老婆,然后再把这个女人誉为“公共汽车”,广为散布。其实也是用心良苦,“乘客”多了,“司机”便注意不到他了罢。男人珍惜面子,远远胜过珍惜女人。倘若李自成不是让吴三桂大庭广众之下戴了绿帽子,想来三桂也不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当真事到临头,就连项羽这样的英雄也没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气魄。英雄末路,倒逼得佳人只能誓言旦旦地表决心:“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所以男女结合不过是“和稀泥”。婚姻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不必什么事都太计较、太在意。生活芸芸众生、大千世界里,难免会泥沙俱下,倘若生就一副“老子眼里容不得一粒砂子”的性格,只会弄得对方很累,自己也很累,用惩罚对方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抱着“和稀泥”的超脱与达观,把过日子当成一场过家家,才会过得水“泥”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我侬词》,一直被人们用来形容伉俪情深。但是,这首词诞生的背景却鲜为人知,元代大书法家赵孟要纳妾,他的妻子管道升什么也不说,却专门作了这首表达夫妇情深意笃的《我侬词》。水做的女人,要影响泥做的男人,也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假如管道升板起恶婆娘的脸孔,凶霸霸地教训丈夫,无异于是把丈夫拱手相送,还落得个“妒妇”恶名。封建时代的贤妻,是要主动给老公纳妾的呀,然后,还要假装亲热,姐妹相称,一起坐在窗前探讨女红什么的。

看来,辛亥革命成功的裨益,剪了遗老遗少们那滑稽的辫子还是小事,废除了一夫多妻制才确实算得上一场最伟大的革命!现代社会,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固然是一个进步,但是,女性获得多大程度的自由,男人也就获得多大程度的自由。如今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时代,人生路上,到处都是驿站,到处都有梨花温柔陷阱随时恭候。所以,敬告普天下的太太们,千万别粗心大意,以为一张婚书可以一劳永逸,男人不是一样东西,你永远不能保证已经得到他。所以,聪明的女人绝不把老公丢到外面的世界任其自生自灭既然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想想看,泥牛入海会有什么样结局呢?可惜——

为什么男人英气已逝

就这样走回家去吗?我问像影子一样跟在我身后的丈夫。丈夫嗫嚅着:“当然。”我沉沉地叹了一口气。一叹之下,步履蹒跚。二叹之下,索兴坐在那只笨笨的旅行包上,对这次跨山越水的旅行充满了懊悔。我意已决,很晚了,没有夕阳在树梢上摇坠,街上行人渐次稀少,负重之下,我无法和我的先生从这城市的东南走向西北。

先生摸了摸兜,我知道那是银两所剩无多。

都怨那阔别多年的女友,拖拖曳曳又一次推给我们面前一位和她再度辉煌的先生,我出手大气甩过500大钞面不改色心不跳,这边却已忘记了所行盘缠已不多乎,先生在一旁瞪着眼,笨重的皮鞋踩在我的脚面上。

我们已经把所有钱花光。我包里的滚动着几只叮当作响的硬币连一杯冒热气的鲜牛奶也换不来。我更换不来先生脸上当年娶我时的英气。

当年他是靠一枚红灿灿的学士毕业证书和一包话梅两袋五香瓜籽将我粗粗揽入怀中的。

可如今我不要证书不要话梅和瓜籽。此刻我全部的欲望是一辆可以流线般划行的桑塔纳,既便没有,潇洒打一辆的钱也该有。

先生说,你实在走不动我背着你走。

他瘦瘦的麻杆样的腰身倒充满自强自立。英气多多少少回复了一些,可这已是什么时代,这不是劳模胸佩大红花娶小芹姑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男人已经以车代步,即便在地球另一端都可以手持电话和情人谈情说爱全球漫游,可先生居然说得出背我这样退化时代进程的话,我沮丧地看他一眼,目光中充满悲悯和绝望。

夜晚揉着磨起血泡的脚,我心中悲凉如水。

先生安于现状,晨起上班告别时还企图和我来个“俄”式拥吻。我厌倦地拨开他凑向我额角的头。穷且穷了,还来什么酸叽叽的浪漫。

环顾周遭,满头满面春光的成功男人我却从不正眼看他们一眼。我怕我的寒酸惹不起男人的嗤笑,更怕有人将滥情像泥巴一样甩给我时,我心的松动和轻软。那一次会上邂逅了大学毕业后骤然暴富的初恋男友,男友旧情未泯,跳舞时几乎咬往了我的耳垂说看你多少寒酸,你的姿色是舞厅里的皇后,可你的行头却是县城里的农妇,我警觉地兀起耳朵,我怕他的酒气熏脏那只洗得干净的耳垂和我一向干净的心情,舞曲未散我已含羞带怨地离开。男友追至门外,月色中站在高高的石阶上风姿绰绰像一棵伟岸的树。有月光照在那树干上,我却没看清那树的枝桠。

身子回来了。可我的心却持在那树梢上。

多渴望先生是一棵树呵,用擎起的树干为我遮出一片浓荫,让所有企图靠近我的风自觉地避让;让所有淋向我身上的雨退回到云朵上。我的美丽无敌足以抵挡靠近树身的亮色,我的才华无限足以慰藉先生的心房,即便有那么一天那树干被虫蛀,我也会像啄木鸟一样用叮咚做响的叨食去恢复复先生的安康。可眼下,我依然是一株美丽卓绝的小草,柔弱的抵抗是世风的侵蚀,我真怕有一天我的抵抗衰弱,我蛰伏在别一样的风景里,别一样的树干上。

先生对我纤微的感觉一无所察,他依然陶醉在他的世界里。面对同事升职邻人乔迁旧友发迹充耳不闻,面对世界上满目招摇着的环佩叮咚珠光宝气的风景视而不见。除了在床上他几乎淡忘了我是一个周身充满世俗欲望的女人。我不知这是我之大幸还是我之悲哀。

都说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不安全,要我看纯属无病呻吟。没有谁会宁愿守着一池死水无波漪无风无浪既软弱又平庸。这绝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

守着依然枕着学士文凭而高枕无忧蒙头大睡的我的男人,我真想喊一声:起来,站成一株树,我多么渴望你——成功!

为什么男人总要隐藏自己的醋意

女人比男人爱吃醋,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我们发现,有时候男人的醋意比女人更浓。

女人醋气熏天时,大都如山洪爆发,直泄千里。而男人则会遮遮掩掩,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以免吃醋之心破人发觉。可见,“醋”在男人身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男子气概历来深受世人推崇,而爱吃醋的小气鬼总会被人瞧不起。

众所周在,男人太直接地表现醋意是很不受欢迎的;但对女性而言而有信,情况不同了,恰如其分地“吃”一点儿“醋”反而能显出可爱的魅力。

当一个男人“醋”浪涛涛无法控制、但又要顾全男子汉的风度时,便不得以另外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先让这股醋在肚中绕上几道弯儿,再借机发泄。年轻的女士们万万做不到这一点的。

假如您的先生这么说:听说你昨晚聚会陪张三一块儿看电影了,是不是?啊,很好嘛!不过……那种电影我实在是欣赏不了。后来呢?你回家,他没有送送?问得那么不动声色,然后又说道:“他对电影很有研究,你个妨多同他聊聊,一定会获益匪浅。”您就应该明明了,他说这话时的内心分明是非常矛盾的,千万莫要点头称是。您就要注意,他这时正耐着性子同您说话,切不可惹他起急。如果您对应得当,他也不会提张三,有时可能间接地问一声电影院里很挤吗?

过了一段时间,如果你偶尔提起张三,他会明知故问:“他?是谁呀?噢,莫不是那天陪你看电影的那个人?我都忘记了!”

他如此“此地无银三百两。”不就是对您陪张三看电影耿耿于怀的最好证明吗?

为什么男人不敢上视妻子生孩?

女人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是在生下孩子的一刹那间。可是做丈夫的,在这时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无非是因为他是这孩子的“制作人”之一罢了。

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是充分表明她有一种母亲的资格和能力。十月怀胎,是切切实实的感觉,她经历了一个由羞涩到自豪的转变过程。但对男人来说,这都是不曾体验到的。

女人临产时的心情,是紧张和激动交织着兴奋的,那一副神情,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就要做妈妈了,就要抱可爱的小宝宝了。”同时,产妇还能反映出的一种渴望之情,那就是想赶快看看自己的小宝贝是否现梦想中的一样。

至于丈夫,却流露出一种不置可否的目光,他似乎会感到有人在说:“就是这个家伙,看他那副模样,哼!”问题就在这时里,“哼”一两声,起码不像赞许,倒像带有一种轻蔑的味道,实际上人家并没有这个意思,可他总觉得就是这样。正是由于丈夫们大都无力招架这种目光,所以,只能不好意思啦!

无论是什么事物,女性只要自己喜欢,别人看着如何,她是不在乎的。而男人却总会想别人会不会取笑呢?女性以自我为中心,而男人则以自我为离心,所以反映的结果各异。

女人分娩这一天,大部分男人一大早慌张起来,做点什么好呢?责任感和义务感,加之焦虑感一发涌上心头。

他除了不好意思,还能怎么样呢?直到现在,日本一些家族里,当妻子生孩子时,丈夫要躺在床上模仿妻子的痛苦呻吟,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啊!

直到孩子呱呱落地,母子平安,男人才猛然感觉到是天大的喜事,但当他看到带有哭声的孩子时,虽然承认是自己的孩子,可还是不能像女性那样由然地产生一种直接的血肉感情。也许婴儿看起来像猴子一般难看,可满脸堆笑的护士小姐却说:“看,多像爸爸呀!”于是,这位新上任的爸爸,除了更加不好意思,还能如何呢?

为什么男人怕“女强人”

男人之所以怕“女强人”,并且不愿娶她们为妻,究其原因大致三条。

第一,害怕自己不如妻子,显得不像个男子汉。

有一位美丽而能干的美国小姐说,当她在一家银行里工作一帆风顺时,就会引起丈夫的不满。他认为她把他“比下去了”。另一位太太则说,她决定永远不接受可以使她比丈夫收入更多的工作,“因为那意味着他将觉得自己不那么像个男人了。”

为了不伤丈夫的自尊心,许多女士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晋升机会或有前途的职业,以避免丈夫由于在职业地位上不如自己而感到难堪。这是已婚女人的心态,她们必须做出让步,否则可能导致婚姻悲剧。

那么,未婚者的情况又如何呢?在204名男人征婚者同时期内刊登于同一报纸的广告中,仅有8个要求女方“有事业心”。而人寻味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征婚女性中,每13人中仅有1人在广告中介绍了自己的经济情况;而男人中则是每100人中有73人在广告中介绍自己的经济情况。

这个情况间接反映了一个问题:男人不指望妻子的经济能力。因而不需要女强人。

第二,是对家庭劳动的畏惧。

一项有权威的调查结果表明:90%的男大学生赞成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养家和取得成就,妻子则负责养育子女、料理家务。但其有一半的人赞同改良的传统方式,即妻子的道路是工作抚养子女再工作。

一些男人认为,在事业上有成就的女性,必然忽略料理家务和照顾丈夫与儿女。

他们还认为,志注于事业的女性会由于社会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工作压力而失去女性的温柔。

第三,是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关于建立美满婚烟的条件,莫过于“郎才女貌”。女人被认为不需要像男人那样靠“才”谋生,男人除了在传宗接代和满足欲望外,对女子没有其他依赖。有才女子往往被看作女性化的和不正常的,不守本分的。哲学家尼采甚至认为,一个女人若想研究学问,她的性别器官一定有毛病了。

这种偏见在广告中也很常见。譬如,一则推销手表的广告在推崇女士手表的用词是“漂亮”,推崇男士表的用词才是“准确”。

总而言之,在女性解放浪潮的冲击下,男人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既感到聪明能干的新女性是自己的好伙伴,又感到她们对于自己是个威胁,害怕失去男人享有的传统优势。不论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里都是这样。

为什么男人有“阿尼玛情结”

心理学家把“男人女性化”称为“阿尼玛情结”,把“女性男人化”叫做“阿尼玛斯情绪”。“阿尼玛”是女性特质,“阿尼玛斯”是男人特质。

的确,“女性男人化”非但不会给女性带来什么危害,反而会使她们获得更多的益处。也就是说,女人可以按女人特有的生存方式生存,也可以按男人的行为方式存在,并不会给她们带来太多的麻烦与烦恼。而“男人女性化”却使不少男士为此愁眉不展。

一个男人“阿尼玛情结”过多就会像女人。一向自命不凡、以强者自居、歧视女性的男人为此深感不安,陷入苦恼与自卑的折磨中,这一点是极易观察到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譬如,如果你说某某先生“女里女气”的,他一定会感到奇耻大辱,甚至比挖了他家的祖坟还恼火!

其实,现代社会的男女分工越来越明显,除了生育孩子是女性特有的不可被异性取代的分工之外,还有什么工作是只属于女性或只属于男人的呢?现代社会的混淆,必然会带来性别角色的混淆;更何况男人和女人的行为模式一小半来自遗传,一多半来自后天社会的影响呢!有则知名度很高的古希腊“造人”神话,说的是最初的人类是4个眼睛、4只耳朵、4只胳膊、4条腿的圆球体,因神通广大而无法地天,结果触怒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首领宙斯,宙斯一气之下将这个球体劈成了两半。从此,一半在寻找着另一半,并由此产生了爱情。

通过这则“造人”神话,就可以知道男女两性本是同体,当然会是许多相同之处。翻阅一下生物课本,也会发现两性之间更多的是相同、相似和相通之处,否则,男女也就不会主动去结合,人类早已绝种了。

不过无论如何,反映出女性气质的男人的确是男人感到可怕的“病菌”,生怕沾上了就送了性命。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在此,为了帮助缺乏男人气质的男士消除自卑感,不妨看一个反面的例子——男人同性恋者的心理。

据估计,全世界同性恋者已达几千万人,大多数为男人。医学家和神经学家尚未发现同性恋者的生理及神经系统与常人有什么区别,一般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心理变态的反应,而特里甫博士在《同性恋起源》一书里却认为是社会病。

同性恋者大多分布在欧美开放社会,在自由的氛围中,人类更容易接近原始本性。相对而言,东方世界社会保守,道德及文化的约束力要强得多,因而同性恋者较少。下面,请看一位有过异性经验的男同性者的自白:“……与女士一起上床的麻烦是我总被迫扮演一个角色,……与男人做爱使我有机会了解我自己的所有组成部分,不光是那明摆着的进攻型的自我,还有被动的自我,多情的处我,淫猥的自我,爱人的自我,亲昵的自我。跟你说实话吧,我觉得异性很乏味。”

读罢这段文字,就传惊奇地发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话的深刻内涵。男人的整体特质中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部分和女人的特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部分特质是经常处于被压抑或隐藏的状态。如果男女的特质有天渊之别,就不会有同性恋现象,甚至也不会有异性恋现象!

因此,那些惧怕自己有“女人气”的男士没有必要去自渐形秽,只要在心理上还能称得上一个强者的话,仍然是一个合格的男子汉大丈夫!

为什么男人常怀罪孽感

罪孽感是一种伴随男人一生的一种心理负担。——当弟弟妹妹在外受了欺负,自己没有力量为他们出气时;当亲人生病,而自己傻乎乎地感到手足无措时;当客人因为自己的冒失行为或不当的言辞感到不悦时……许多男人如同欠了亲友一笔债,总有一种罪孽感。

——当第一次受情欲的驱使去亲吻女友或接受女友的亲吻时;当第一次受性欲的驱使与女友做爱时,恰如罗素新说:“……男人的性生活比起女人来,更多地受到犯罪感的扭曲和毒害。”生怕因为自己的行为使女友走向堕落,更怕自己喜新厌旧抛弃女友而成为罪人,若自己曾经在感情里掺过假,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骗子……这是男人青年最普遍存的罪孽感。

——结婚后,当自己不能使心爱的妻子获得幸福时;当孩子逃学、打架或偷了别人的东西时;当自己没有能力或条件报答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抚育之思时……总感到是自己的过错,或感到自己应负一定责任……这是典型的成长男人的罪孽感。

——当进入晚年,发觉自己的子孙不如别人的后代有出息;发觉自己没有为后代留下更多的财富时……便会有一种悲壮的罪孽感在折磨着自己。

周围一切过错和不完美,都与男人的罪孽有关。

日本心理学家国分康孝夫妇在男人之谜一书,把男人的罪孽感归因于男人的“自律原则”。

男人是自主意识强、勇于承担责任的,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自律原则”。

不论什么样的选择,都要依靠自己的判断,一旦出了差错,岂有不感到负疚或自责之理?

女性的情况则不同,她们做错了什么往往只感到羞愧,很少怀有罪孽感。这是因为女性更重于“他律原则”,其行为准则是“别人怎样我怎样”。所以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如意还是上当受骗,她们都不会负主要责任,也自然不会产生什么罪孽感,顶多因自己的失误而由然产生羞愧感罢了。

另外,男人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比较重要,往往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失误或失败给亲友带来的危害要大些。而女性时常扮演次要的、被动的角色,起的作用较小,责任也相应小些。这也许是男女差异的根由之一。

为什么男人总把酒当密友

在多数男人都喜欢饮酒,而且在饮酒的男人中,不乏有海量的豪士,真像俗话所讲“三中(种)全会,一斤不醉。”女人也有贪杯中之物的,但无论在量的方面还是在人数方面都大大低于男人。

历史上有许多名士喜饮酒,而且都是男人。竹林七贤,大都嗜洒成性。尤为严重的是阮咸竟能够与猪在一起饮酒,并以此为乐。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也是一位豪饮之士,他写过一首《将进酒》,诗中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贤人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在酒店里,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喝得烂醉如泥的男人。男人酗酒现象已经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的关注,戈尔巴乔夫在前苏联执掌大权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限制酿酒业,并对“酒鬼”进行惩治。

为什么男人特别喜欢饮酒呢?

其一,这和男人的生理结构有一定的关系。酒中所含的酒精对男人的神经有一种特别的刺激作用,使男人在饮酒时能得到一种特殊的快感。许多男人喜欢喝烈性酒,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刺激,这就像许多西方青年喜欢吸毒一样。而女人一般在饮酒中较少获得快感,这是因为女人的生理结构中没有对酒精特别敏感的因素。

其二,这也同男人对酒的认识有关。许多男人把饮酒与男子汉特征联系在一起。能饮酒且海量,往往会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扬。如果一个男人不能饮酒,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认为那是“女人气”。因而大量饮酒便成了男人证实自己具有男子气的一个标志。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男主人公在饮酒时,因不喝白酒而喝果酒,遭到了战友们讥笑。由此看来,男人希望通过用酒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的心理是多么严重。

其三,这也同社会文化有关。自古以来,男人总是与酒联系在一起的。能豪饮的男人始终是被社会所肯定的,大凡历史上成名的人物,大半都是贪杯中物的人。正如李白所说:“古来贤人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男人在这种社会的熏陶下,自然而然也会对酒产生浓厚的兴趣。

男人在饮酒之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男人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在醉酒时,男人会忘掉一切烦恼,而真正达到一种完全忘我的境地。许多不会饮酒的男人在一次饮酒之后,往往会变得贪杯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和酒的刺激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其实,饮酒并不是罪过,适当饮酒,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防止一些疾病的产生,但是如果嗜酒过量,就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酒后驾车而引起交通事故的事情时有所闻,酒后斗殴而致人死命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酒本身并无善恶好坏之分,关键要看饮酒者对酒量的把握程度。

为什么男人坐时爱抖动双脚

都说人要坐有坐相。

譬如:有的人喜欢架起二郎腿;有的人习惯于搁起“4”字形的腿;有的会交叉起脚踝;有的却向前伸直;还有的人会采取双腿并拢或斜放的姿势。无论怎样,一个人静坐的时候,他的腿总是处于极其自由的状态。

从腿的各不相同的姿势上,可以透视出人的不同心态。男人仿佛比女人更习惯利用双腿来传递身态语言的信息。

那么,在所有的有关腿部的身态语言中,大概要以抖动腿的动作最能直接而又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他的心理状态了。可是,他为什么要不停地抖动双腿呢?

从生理学的角度说,处于静止状态的那部分身体中的血液循环会缓慢下来,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时间静坐不动的话,他的双脚就会浮肿。这一点,相信长时间坐火车的人都深有体会。人们为防止这些毛病,使血液循环加快,往往会在无意中活动身体中处于静止的那部分。人们抖动双腿便是一种防止血液循环停滞的行为。

要是从神经解剖角度的意义上来看,如果我们对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不断地给予小小的刺激,那么这种刺激便会通过中枢神经反馈到大脑皮层,缓解神经上的紧张情绪。由此可见,当一个人因某种事情进展不顺利而心中着急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他就会无意识地不断抖动起双腿来。

我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坐在我一侧的一位读者突然不停地抖动起腿来,抖得桌子摇晃,令人极不舒服。于是我只得提醒他,请他别抖腿,以免影响别人。他歉意地点点头,不再抖动。然而,没过5分钟,他又情不自禁地抖起腿来。因此我判断出,他的心理一定处于紧张状态。我注意一看,果然不错。这位读者正在阅读一本描写凶杀的小说,我猜想那小说的情节一定非常紧张。

当然,男人用以掩饰、缓解紧张心理的手段,还有不停地抽烟、喝茶什么的,而女人则常表现为玩弄手绢或衣角等手边的物品。

由此可以推知,如果在与男友约会交谈时,他的双腿经常处在无意识的抖动中,就说明他神经紧张的程度一定很高。那么你应该注意:他究竟为什么要精神紧张,是对你有所不满?还是有所期待?

为什么男人迷恋球赛

男人迷恋各种球类比赛,有的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以足球为例,球迷们酷爱自己的球队,崇拜绿茵场上的叫星,陶醉于精彩的射门中,如痴如狂!

男人之所以迷恋球赛,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各类球赛一般都具有游戏的形式,讲究战术和技巧,趣味浓厚。

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紧张和孤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感。回到生活中去,到体育场里,或在电视机前看场球赛是再好不过的了。无人相识、无人问津,尽情地欣赏球艺,使自己沉缅于最佳之境。

第二,球赛必有输赢,因而具有刺激性。球类比赛之输赢本来并无多大的意义,可一同政治什么的挂上钧,情况就变了,球队也成了国家、民族或地区的象征。一旦得了重大比赛的冠军举国狂欢;如若不幸输球,则沮丧之极,甚至闹事。

另外,生活的道路上碰壁摔跤者甚多,而这些失意者愤懑之情,只有靠球场上的英雄来发泄,这也就难怪他们热衷于球赛了。

第三,许多比赛都发行彩票,搞大抽奖,具有商业性,致使很多投机者关心起球赛来了。

男人迷恋球赛,所以也就常常议论球赛。这一点,有许多女士不能理解。刚从学校毕业就找到职业的小姐们常常感叹:“进入社会才知道男人是那样让人失望,就像我办公室的那位同事,一开口就是球赛啦什么的,对工作方面的问题从不细心研究,没知识、没头脑,还大学毕业呢,简直白痴一个!”

这种看法对男人未免有点冤枉。试想,在办公室里,有谁能整天说“我浑身充满活力”,“我要奋斗”,或者是“别小看人,我已经读了几十本经典著作”等等之类的话呢?要想在微妙的人际关系中处事圆滑些,太幼稚了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谈所论非得拣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会公众话题不可。譬如,谈球赛什么的,谈马拉多纳、范·巴斯腾,谈球场龙虎相争,难解难分,等等。如此闲聊开来,哪能不投机?既可调剂精神,又可开阔眼界,这总比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秘闻述评强吧!

为什么男人对女人“口非心是”?“女人就是不行!头发长,见识短。”“女人真是没用,就这么点儿东西,硬是拿不动。”

……

诸如此类的话,人们常从一些男人的口中听到。

在日本的报刊上,为了一首流行歌曲,男女两性的评论家们曾打了场激烈的笔仗,喧腾一时。

那是一首强调大男子主义的歌曲,一经演唱,立即得到了许多男人听众的共呜。当然,也引起各界女性的普遍反感。于是,一场论战终于爆发。一位女性评论家在发表她的意见时强调:“逞强是男人虚张声势的做法。事实上,男人想在家庭中做霸王的这种幻想,在现代社会中几乎已经无法实现,所以就寄情于这类的歌曲来表达心态。”

此种见识,可谓一针见血。

一般来说,当女性听到男人开口闭口总说“女人算得了什么”时,就会认为对方极其看不起女人,因而心中会涌现出这样一种误解:“如果和这种男人生活在一起,婚后他一定会压迫得我透不过气来的!”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

开口闭口便是“女人算什么”的男子,透视他们的心灵,便可发现他们对女性有着无限的好感。这种人,往往缺乏和女人交往的经验,虽然从他们的内心来说,希望自己能得到女子的青睐,但他们又深怕稍有不慎,便会遭到女子的轻视或抛弃。由于心理上的这种矛盾,所以说出“口非心是”的话来。

寓言中有一则关于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故事。那些总是把轻视女人的话挂在嘴边上的男人,实际上就是怀着一种“葡萄酸”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防卫机制”。

譬如,心中怀着强烈求胜欲的奕者,在下棋前往往要先说番“棋艺不精,望手下留情”之类的自谦话,为自己万一失败而做好心理上的防卫。恋爱中的男人,对恋爱成功没有把握的话,也会表现出这种心理。

反过来说,怀着这种“葡萄酸”心理的男人,一旦能获得女人的青睐,他们就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她们。因为,他们过去对女性的亲近欲在长期的压抑下被解放出来后,所造成的心理缓冲力是相当大的。

为什么男人怕被女人操纵

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上互相帮帮忙是一回事,很多女孩是在自作主张做了一大堆决定,事后看在“男人尊严”的份上才提出来商量,这可真会把男人吓跑。

有人说,女人的脚步轻巧。她们要剥夺男人的自由,阻止男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是在男人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起先她们还只是问问你中午和谁一起吃饭,刚才到哪里去了,后来你就会突然地发现,无论你一哪儿,都有她在身边,甚至有时她还会先告诉你周未怎么消遣法呢!

男人常有被女人监视的感觉,即使是在看书的时候,都感到女人在盯着他,这使他们难以忍受,有时候他们想去打打球也要事先打个腹稿才敢开口,深怕伤害到她。很快的,男人就步入了单独行动、对过去的嗜好失去兴趣的阶段,而完全变得慷慷懒懒——生活就是早上去上班,下班便回到她身边。

女人是不会发现这些的,只要和他在一起,一切就很完美。可是,有一天,他会发现自己被照顾得那么周么反而令他窒息,他想自己去选一条领带几乎都越来越不可能,只会觉得生活简直乏味极了。久而久之,他忍无可忍就会告诉他的女人,她怎么样地拴住了他,可怜女人,她还以为他这样“安分”是因为他喜欢和她在一起呢!

既然这样,一切重新开始吧,应该让他有自我的感觉。

为什么男人无法跨越无聊的误区

人生是值得玩味与回忆的。如果我们有机会将我们曾有过的经历细细的梳理一番,我们可能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产生一种震颤与惊诧:男人的一生,竟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无聊中度过的,这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可怕的事情。

众多的男人一生中的黄金时光可能交给了牌局和酒桌,我们姑且称之为简单的无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几个趣味相投的牌友或酒友早早的便凑成一桌,牌便一圈接一圈地玩下去,酒便一瓶接一瓶的空起来,宝贵的时间一寸接一寸地流走了,生命也在一点点地随着袅袅烟雾消失。当人们最终知道必须放下手中的这张牌和那只酒杯时,可能已经晚上,他遗憾地发现,上帝留给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但是,有时,人需要这种无聊,因为浅薄,因为庸俗,因为要逃避世间的孤独和烦恼,只能制造这种无聊,并不断地适应这种无聊,直到谈化了做人的价值。

还有一种贵族式的无聊,这种无聊必须以金钱和财富做赔嫁。于是,一些有钱的男人便在五光十色的舞厅里缠绵,在灯光昏暗的包厢里缱绻,等这些游戏都做腻了,便去花天酒天,或者整天泡在高尔夫球场和温泉里,兴致好的时候再去洗洗桑拿和牛奶浴。这种无聊看起来挺高贵,但这毕竟是种无聊,只不过被文人们无聊地给它取了好的的名字:休闲。其实男人心里明白,如果他们真的有事做,如果他们还要寻找阿基米德式的支点,他们就不会有时间休闲了,也就不会变着法子无聊了。

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商业性的无聊,它已经无聊到让人厌倦和憎恨的地步。无一例外,精明的商家在为这种无聊推波助澜。当那种自称“塔玛地”的品版面世不久,什么“小俩口”、“泡妞”之类的东西也成了孩子小嘴巴里的“名牌”,至于这妞要泡到什么时候,不得而知,反正商家们推出的游戏机已经游戏了一代人。在这种现代化的无聊中,青春少男在游戏旁一口一个“泡妞”地游戏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人生。

无聊,或许是生活一种需要,但他绝对是生命中的一种痛苦。

男人在掌握度的前提下无聊无可厚非,因为生命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极可能是为无聊准备的,但无聊并不满足,最可怕的是男人终其一生都无聊。

沉湎于色相是一种无聊。有的男人倾其一生,用尽所有的聪明才智去讨女人的欢心,他们不是将围着裙子转看做是生活乐趣就是将争风吃醋看做成功的标志,直到他们玩够了女人也被女人玩够了,直到无聊使他们做鬼也风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狂热地追逐金钱是一种无聊。这种男人的贪欲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拒绝友情也拒绝亲情,拒绝善良同时也拒绝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是心甘情愿地做金钱的奴隶,直到他们守着最后一枚金市,随着最后一丝荧火熄灭,直到他们变成一具不堪重负的行尸走肉。

终日玩弄权术是一种无聊。表面上看起来像绅士总是戴着面具的男人,他们的无聊是以身心樵淬为代价的。为了所谓的权力,他们明争暗斗、居心叵测、故弄玄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挺而走险、狐假虎威。然而,权力是没有顶峰的,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快乐,便只有更加疯狂的挣扎和掠夺,直到他们变成一具会说话的被权力遥控的机器。

无聊的男人很悲哀。

所不同的是,好男人无聊,只是借用无聊排遣内心深处的那缕愁云;而有些男人的无聊,却是依靠无聊发泄自己的不满与兽欲。他们的无聊对自己是灾难,对世界是堆垃圾。

男人无法摆脱无聊,但是他可以修正自己对于无聊的态度。男人如果把无聊当做一首歌,这歌一定很流行;男人如果将无聊当做一柄利刃,这无疑是伤害男人自己的利刃;男人如果将无聊看做一口井,这口井只能是淹没男人自己的井。

男人无法拒绝无聊,但是男人可以选择无聊的方式。痛苦的时候,移情别恋,歇斯底里是一种解脱,去森林里、大海边对着苍天大吼几声,与小花小树喁喁低语也是一种解脱;忧愁的时候,寻花问柳,一掷千金是一种消遣,去公园里散散步,找友人聊聊天,或者静静地躲进小书屋挥毫泼墨也是一种消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选择那些看似无聊,实则高雅,而且韵味十足的为世界和自己所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呢?

记住,一个优秀的男人,不是把无聊写在脸上,而是把无聊埋在心底。

也许所有的男人都感到无聊,但是不是所有的男人的一生都无聊。

无聊是男人天空的一朵云。

为什么男人总在乎恋人的过去

为什么男人总在乎他的恋人的过去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出于一种“处女迷信”,如果自己不是第一个,岂不是有点儿捡他人不要的“破烂”的味道?这关系到男子汉大丈夫的尊严。

其次是基于一种强烈的“个人占有欲”。他不但要占有她的现在和未来,而且还想占有她的过去。一旦这“占有欲”激烈膨胀即使是家人、同事、朋友之间的正常往来也会遭到他的非难。

再次是因为男人都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知道恋人的过去。寻问一下,看看她的所作所为是否循规蹈矩。就边相当大度的男人也会下意识地问个没完,唯恐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带来终生遗憾。有趣的是,在这一点上,女人反而较看得开,她们较为关心的是恋人的现在和将来,所以会处处对男人宽容一些。

碰到秉性多疑的男人,不厌其烦地追问女人过去的隐私。如果女方说出一件,他会继续要求她说出第二件、第三件。面对这种情况,即使过去真的有些什么,女人也只好轻描淡写地一言带过,切不可竹筒倒豆子似的“坦白交待”。女人答话的结果如何,对于某些男人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

有很多男人对女人表示:“没关系,我爱的是现在的你,对你的过去并不在乎。”其实,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男人永远在乎女友的过去。

日本现代著各作家高见顺的小说《生命树》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某酒吧女招待交上了一个男友,此人想方设法了解到她过去曾有一个情人,并被其割破了脸。于是,当此人夜里梦见她与旧情人同床共眠,便粗鲁地摇醒她并质问道:“你一直都在想着他,他身上一定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吸引你!”这个女招待伤心他说:“他只不过割破了我一块脸皮,但是,你比他更残忍!”

许多男人在跟恋爱对象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这样询问:“你跟我来往之前,喜欢过谁?他是干什么的?”“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你们的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这种追问的口气,有时厉害得像是个“辨其扑朔,澄其迷离”的办案刑警,有时却柔和得像慈祥的祖母。这就是男人!这种对女人的过去纠缠不休的习癖,到底是由何而呢?

当双方都陷入情网时,女性对探索男人的过去兴趣不浓,而男人对女人的过去,却兴致勃勃,不问个水落石出,是不会甘心的,为什么男人有这样的心理行为呢?

第一,这表示男人妒火之烈超过女性。有人认为,嫉妒是女性的专利,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许多男人的嫉妒之心更甚于女性。莎士比亚有一部名剧叫《奥赛罗》,其主人公奥赛罗因为猜忌其妻子与其他男人有过来往,竟然活活将其扼死。

第二,男人的独占欲望极强。假如目前她已是他的女朋友,但男人对眼前这种独占犹感不足,就连她的“过去”也想据为已有,即使明知这是不现实的事,也硬要如此,这种欲望如果达到恶胜膨胀,就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女友跟他的家庭、朋友亲近,他就一脸不悦,甚至看她喜欢一只尖嘴狗,他也要拉下脸来。也就是说,只准她关怀他,最好丝毫不关心他以外的任何人。这种近乎变态心理所产生的结果,有时很吓人的。意大利象征主义诗人邓南遮,在他的代表作《死的胜利》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男主角——他为了永远占有女主角,竟然逼她与自己一起殉情。许多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对建立家庭之后生孩子感到很恐惧,他们认为一旦有了孩子,妻子就会把对自己的感情的大部分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是他们不情愿的。许多男人竟然认为孩子是影响夫妻感情的“第三者”。由此可见,男人的占有欲强烈到多么惊人的程度。

第三,许多男人认为,探究女友的过去,是自己的一种权利,所以,他们百般盘问女人的过去而丝毫不觉得自己度量狭小,而不觉得难为情,这样的男人比比皆是。而女性则不同,她们只重视男朋友的现在和将来,对他们的过去,虽然也感兴趣,但总不像男人那样爱刨根问底。她们或许这样想:“就算他过去有过什么风流轶事,把它挂在心上又能怎样呢?还不是白费精神!”女人之所以能有这种宽容心理,主要是因为社会对男人的宽容影响了她们。传统的社会观念对男人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男人可以讨几房太太,男人可以上妓院,男人可以捧旦角,以至于女人对男人的风流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对自己好就心满意足了。现代女人对男人的认识还留有过去的影子,要说有进步,就是要求男人现在和将来相对安分守己一些,而对男人的过去,一般就不去追究了。而传统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却严格到苛刻的程度,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大量男人认为自己有权知道爱人的一切生活经历。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很好的女孩可以嫁给一个过去很坏的男人,而一个男人却不会娶一个过去很坏、而现在却非常好的女人。这就是说,女性的“水性杨花”或不守规矩并没有受到男人的宽容,男人的思想里面藏着这样一个为社会公认的观念:男人所娶的妻子必须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是纯洁的。

在探问女性过去的时候,是轻描淡写地探问几句,还是穷追不舍,这就要看男方的性格了。个性阴险,心胸狭窄的男人,大概要粘粘叨叨,无尽无休,当女方“自白”了一件事,他就立刻追问第二件,作了第二件“自白”,就强迫她作出第三件“自白”,如此一步紧似一步,逼迫不歇。

现在有许多杂志社,经常收到一些女青年提的这样一类问题:“自己失足的过去,是不是该向对方坦白?”坦率他说,坦白的结果很可能是惹出更多麻烦。当然,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婚前彼此坦白,获得谅解后再论及婚嫁。道理虽然如此,但残酷的事实却往往粉碎了许多纯情女孩的美梦!婚前听到女方的坦白,而情感发生动摇的男人并不少见。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当男主角于新婚之夜听到苔丝失身的经过时,当夜就离家出走了。虽然后来良心发现,又回到了苔丝身旁,但苔丝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悲剧已不可避免。因而,有过失身经历的女性,完全可以不告诉对方自己的过去,而不必去经受良心的谴责。试想,一个男人,如果你欺骗了他,他会感到很幸福,而你如果揭穿了事实,则会强夺了他的幸福。相比之下更道德的,应该是前者。

男人如何看待探询女人的过去,这是他们的一种权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男人为隐瞒自己的过去而不讲真话也是女性的一种权利。

为什么有的男人恋爱并非为了结婚?

有人用通信的方式,向3295名独身男子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寻问“恋爱与结婚的关系”中,有20%的人回答:“恋爱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结婚。”也就是说,正在婚恋期的男子,五人中就有一人是把恋爱对象与未婚妻截然分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一,谈起恋爱来,男人都有一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心理,“如果每次恋爱都结婚,那可够人受的”。也就是说“谈恋爱是受欢迎的,结婚嘛,是没有意思的”。这真是一种混帐想法!在他们看来,结婚无非是恋爱的坟墓。希望年轻的姑娘们牢记这一点。

男人们谈恋爱时,大都满怀激情,如果要他停滞不前,岂不味同嚼蜡?因为他们总是喜欢逐鹿中原,好比那些不断追逐新猎物的猎人。

安利·达米拉说过:“谈恋爱时,男人喜欢野营露宿,女人却喜欢住家。”不过,近来恋爱的“行情”瞬息万变,女人之中也不乏“露宿”者。

能同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的确是一件美事,但美则美矣,心头总觉得有点儿失落感,微妙之处就在这里。美国幽默作家詹姆斯·沙巴说:“大多数男子结婚时,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情:如果再等 24个小时,也许能碰上一个更理想的女性。”这显然有点儿夸张,但在那神圣的时刻,脑子里免不了会掠过这样的想法:“以后再也不能与众多的女人来往了”。这是原因之二。

找个中意的女人谈谈恋爱,是为了让生活增添些乐趣,而找个妻子则是为了在严酷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个帮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原因之三。

谈恋爱嘛,长相要漂亮一点,知识要丰富一点,语言要风趣一点,脑子要灵活一点,性子要随和一点,并且还要擅长社交……跟她在一起,会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但如果要同这样的女子结婚,情形就有所不同了,也许她连自己的家门都守不住。作为一个妻子,首先应该健康、贤淑、能干,家庭观念强;其次应是善于理财持家,最好还能生儿子。

这就是男人们的婚恋心理。热恋中的年轻姑娘们,请你们认真地思索、判断一下,他究竟是将你当做何种对象而加以追求的。

为什么男人不“爱”女人

说到男人不“爱”女人,肯定很多人不同意。其实,我这儿所说的不“爱”,指的是男人没有真正地把女人放到与自己对等的地位上去“爱”,男人对女人仅仅是“好”。有人曾在一本书中解释“爱情”的词源本意是:“爱情”这一名词,本意是“圈套”和“钩”的意思,意味着捕获与被捕获。这就是说,男人是情场猎手,女人是情场猎物。

现代最时髦的恋爱方式与传统的恋爱方式相比,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传统的“捕获”需要一番跋山涉水的“追逐”才能得手;而现代时髦的方式省去了“追逐”的情节,女人主动地送上门。过去女人被男人“霸占”大多出于迫不得已,而如今自己找上门被人“占有”,受了委屈连喊冤的勇气也没有,最多的也只有对男人再度产生“依赖感”与“归属感”。

如今的女性也有、个性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被貌似刚强的男人吓一吓、逼一逼就去跳河自杀,倒是满腹占有欲望的男人愤然出击的增多了。如今的中国,情杀案比几十年前要多得多!

1982年,南京发生了一起因失恋而残杀女友案。杀人者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说:“她好比一只茶壶,只能我一个人用,怎么能让别人用呢?我得不到了,宁可打碎!”

男人在热恋中和女人一样希望一种“罗曼蒂克”,但当爱情转化为失恋的痛苦时,男人与其说是惋惜过去的“那份情那份爱”,倒不如说是对失去占有的权利而感到悔恨交加。

譬如,一位失恋男子在接受咨询时说:“……如今想起来,我真他妈是傻瓜一个。当初我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占有她,可我为什么没有那样做呢?”

这一切都说明,从古到今,男人的性爱及婚姻观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唯独在对女人占有欲方面,并没有多少新思想新曙光,他们仍然看重对女人身体的占有。

其实,有很多的男子对“占有女性”的现象理论上也感到是毫无道理的,是数万年男权社会的“余毒”。但一到对待自己的妻子或恋人时、就又完全忘了这一点,仍然出于一种近乎本能的“思维惯性”,照样行使占有的“职责”。

男人总爱吹嘘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而偏偏在对待女人时,心眼儿小得穿不过一根细线。

不少女学者对男人占有欲的抗议停留在这样一种水平上:男人一味要求女人守贞,而自己却根本不顾贞操。男人也应该建立贞操观!

这实在是一种倒退的理论。所谓“贞操”,完全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对性纯洁的神秘化造成的,这并不足为奇。所以,我们抨击男人占有欲时,不应将男女“各打五十大板”。

实际上,对于“贞操”,想开了就没有什么了。如果一个人一生是为了操纵。占有别人或财富,那么他只能是一个神经高度紧张的“控制器”,一生为占有所累,为失去占有所苦,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男人多数是倡导理性的,同时也是拥有理性的,男人完全可叫凭借万能的理性对女人的占有欲根除,至少应控制到“恰到好处”的程度。

为什么男人爱干涉女友的装扮

常有这种现象:女孩子在与男朋友约会之前,为了装扮自己,对着镜子仔细地擦呀锚呀的,或者翻箱倒柜的找衣服,结果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出门。正是“土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事实上,男人多半是很少关心女友的装扮。他的目光只集中在女人的身体,所要求的也是性关系。他愈关心她,就愈不会留意外表。男人关心、干涉女友的装扮,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之一:是女友的装扮太不得体。

女人的打扮得体与否,会给男人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般男人看到别人以赞赏的眼光看与自己同行的女伴,通常都会觉得是一件光彩的事。事实上,每一个男人都介意这件事:我带着这样的一位女友,别人会用什么眼光来看我呢?

假如某人的女友穿着很怪异,让熟人看了一定会视作笑柄。同时对身边的男人而言,也会有所影响——为什么和那样的女人搞在一起、甚至还敢同她一起上街?这样,别人对这个男人的评价也就打了折扣。可想而知,他的威望必然受到损害,而威望之受损,必然也给他的事业带来直接、间接的不利影响。

情况之二:是男人对其女友缺乏自信心。

通常,双方的感情不深,男人才会对女友的装扮表示不满而加以干涉。

如果一个男人对女友的感情没有多大的信心,他就会随时意识到自己的女友有被他人横刀夺走的可能,或是产生女友最终会弃他而去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不希望她打扮得光艳照人,以免吸引起其他男子的注目和爱慕。

另外,还有一些男人认为女人的装扮全都是为了要取得男人的欢心而做的,所以女人越是喜欢打扮,他就越是怀疑这个女子是否“水性扬花”。

这种男人过去多半是曾经尝过失恋的惨痛教训。因为他曾被女人甩掉过,所以,他在与女人的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对她产生不安和怀疑,以致于事事要予以干涉。即使结了婚,他也仍会疑神疑鬼,像条猎犬一样整天嗅着她的踪迹,以防她会有外遇,自己去戴绿帽子。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更会对她的穿着扫扮多加干涉了。

亲爱的女士,你的恋人或丈夫是否总爱干涉你的穿着和化妆?如果是的话,那么你一定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时尚和风气,都有特定的时代精神或文化氛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时代精神是由社会有教养阶层的主导精神支配的;马克思认为,统治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些精辟的见解可谓鞭辟入理,入木三分。不能否认,某种时代精神如果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向,就可能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但也必须明白,并非任何新鲜,时髦和流行都是善的、进步的。许多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创造恰恰是在对时代的叛逆中产生。赶时髦、赶时尚,从社会心理学说,是一种从众心理的结果,人们往往难以摆脱这个心理陷阶。《世说新语》有段故事说,按照旧时习俗,在七月七日这一天都要晒衣。阮咸家贫,看到邻居院中都是纱罗锦绮,一片烂然,他以竿挂了件类似今天短裤的东西晒于庭中,有人看了觉得奇怪,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说“未能免俗,聊复尔!”魏晋时期的一些文人名士,崇尚个性和自由,行为怪诞,独树一帜。这个故事中阮咸对习俗的嘲讽,颇有玩世不恭的味道。能免于俗,不落俗套,不赶潮流,古往今来,人数不会太多。

时代的潮流和风尚也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人生理想。社会学中有个概念叫职业声望体系,也就是人们对各种职业的价值排序。中国封建社会有所谓士、农、工、商的“四民观”,民间也有“上九流”、“下九流”一类的歌谣,表达了人们对各种职业价值的评估。“学而优则仕”,几乎是中国人共同的生活理想,直到今天,其影响仍很强大。我们今天做父母的,未必都想让孩子长大做官,但也少有人愿意让孩子当工人。做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排在“四民”之未的“商”地位上升,这种观念的变化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比较而言,可能更多的父母还是希望孩子上大学,毕业后做干部、做科学家、艺术家、管理人员等。这就造成了人们所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的升学竞争。

包括笔者在内的父母们“未能免俗”,总是希望孩子考重点中学,入名牌大学。这既有对孩子未来的真诚关切,也有类似穿名牌时装、用高档化妆品的从众和虚荣。应该承认,我国的文化传统缺少个人本位、个人独立的意识。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和魏晋时期的个性自由并未成为文化的主流,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较少关注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因而我们可能更难以挣脱赶时尚、随大流的心理习惯。可能只有像鲁迅先生那样的勇士和哲人,才能去自觉发问,从来如此,大家都如此就是对的吗?

我们把孩子驱赶上自己为他们设计的成功道路,他们能如我们所愿获得我们希望的成功吗?即使有的孩子聪明、听话,不负父母的希望,实现了父母预期的成功,他们也会失去人生许多最珍贵的东西。按照现代哲学的看法,自由不仅仅是人的权利和意愿,而且是人的本真存在状态,人是被抛入自由中的存在,自由甚至是无法逃避的。遵从父母的意志或违背父母的意志,也是孩子们的自由选择。在父母的诱导或强制下对父母意愿的服从,虽然也可说是孩子的选择,但却不是个人生活应有的本来状态,用海德格尔的说法,这是孩子向日常生活的“沉沦”,用弗洛姆的说法是“逃避自由”。自由所以可能需要逃避,因为自由带来焦虑、痛苦和责任。走在父母为其设计、铺设的成功道路上,虽然牺牲了自由的权利和欢乐,却也没有了自我选择的焦虑和责任,当然这也失去了自由的经历和经验,失去了人生的本来意义。

上述西方哲学的思辨也可得到生活经验的支持。比如,旧社会实行的包办婚姻扼杀了无数青年男女的爱情,中国文学作品中此类题材的作品至今读起来,仍令人悲从中来、叹息不止。但这种包办婚姻也有可令人接受的一面,这就是青年自己不承担选择的责任。媳妇或丈夫是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选定的,贤也好,不肖也好,自己并不承担“选择”的责任,虽然要承担共同生活的义务。不存在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常有的“后悔”。如果说悔悟,那是父母的事;父母可能也把错误的选择归之为“命定”。于是,人人似乎都很轻松。青年人没有了人生最宝贵的爱情生活,却得到了没有自由选择的焦虑和痛苦的精神补偿。但是,这种牺牲爱情的代价十分过于昂贵?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论下去,是否是动物的生活最为轻松?动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也就没有苦恼和忧虑。如果说动物还有避苦趋乐的选择,所以,鱼儿可能吞食诱饵以至失去生命,它也要承担选择的责任,那么则是无生命的物质最为自在了。而这恰恰表明,生命的本质就是自由。失去自由选择的生活是一种向死亡退却的生活,是一种非人的存在状态。

哲学分析往往过于尖刻,好心的父母怎么是在让孩子过一种非人的生活。但是对孩子自由选择的限制和侵犯,在西方人的观念看来,确实也是犯罪。抽象的哲学分析只能部分地说明生活,现实生活中孩子需要照料、保护和帮助,在他们未成年时期,父母也有责任帮助他们选择生活的目标,设计人生的道路。但帮助不能代替和包力,不能强制和强迫,不能把自己设计的成功程序强加于孩子身上。人不是机器,程序化设计的孩子可能有很高的效率和技能,全他失去了人之为人的自由和创造本质。因而,这不是孩子们自己需要和渴望成功。

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不再具有多少真理性。但职业的选择,对所有青年男女来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他们生活的成败和生活的质量。父母一厢情愿为孩子设计的职业生活,未必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喜欢、爱好是做好任何工作的重要条件,做一件不喜欢做的事,从事一项不爱好的职业工作,至少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即首先要抵制、排除心理上的厌恶和反感,然后还要做工作本身,这当然是十分辛苦的事情。虽然可以磨练意志,却也难望有多大成就。从理论上说,爱好可以培养,职业可以重选择。但为什么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爱好,让他们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呢?时尚、潮流、职业声望,只是一种统计趋势,对别人适宜的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成功的道路只能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开拓。

抽象地说,自由和选择是人的本真存在,现实的自由的选择却总是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每代人只能在既定的历史前提下去创造历史。每个人也只能在自己特定的存在条件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去走自己的成功之路。在这样的意义上,孩子们的成功就是在自己的生存条件下的自由成长,亦即成为他自己。

成为自己,在儒家看来,就是实现自己的天性和秉赋。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后天教育和教化也只是实现人的天命和天道。在存在哲学看来,成为自己则是自由选择自己的本质,“存在先于本质”,人们自己选择了自己,自己创造了自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自由和发展,受到现实经济关系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市场经济使人摆脱了人身依附,但却只有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独立性,只有到共产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才有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个人的自由发展还只是需要倡导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自由、创造和发展仍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成为自己,也只能是在自己的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但这已可以看作是个人生生活的最大成功。

让孩子们走自己的路,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成就,至少需要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附和依靠,让孩子自己去经历成功道路上的坎坷和磨难。自立、自主和自由,需要独立而对选择的焦虑,对自己的约束和威胁,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磨验。在父母的保护下没有属于自己的成功,轻轻松松也不能获得成功。“自古英雄才多磨难”,成功往往与失败成正比,也与克服的困难成正比,经过苦难和奋斗的成功才值得珍惜和自豪。总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职业,选择奋斗的目标,让孩子自己去排除成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他们才获得自己的和成就。这种成功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成就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我,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为什男人秘密越多心理负担越重

走进男人的秘密花园,目的并不在于揭开男人的疮疤,然后加以耻笑;而是期盼两性的关系有建设性的发展。在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中,我发现成长团体的参与和寻求咨询的当事人中,女人占了绝大多数。而男人是问题比较少呢?还是放不下身份,承认自己有所不足?男人可能比女人,更需要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中,去多了解自己内心的世界和需要。“秘密”都是具有“重量”的。心中秘密越多的人,便是心头重担越沉重的人。解除了重担的桎梏,生命才能开展,才能成熟。

发展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与他生理上的成熟以及所处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

成年人的性格便是依据他生理上发展的情形,以及早期所生活的环境及经验而形成的。生理上的缺陷和经验中的创伤,都会是一个人冲突和焦虑的来源。不过,相同的缺陷和经验,却不必然都有相同的结论。同样在孤儿院中成长的2个孩子,一个也许始终想寻找失去的母爱,而且缺乏安全感,而呈现出“骄子型”的特质。另一个可能非常坚强独立,力争上游,而有较成熟的性格发展。

心中的基本焦虑,往往是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的“生命任务”。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8阶段中,强调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未完成,则会产生心理上的危机。当生命进入下一阶段时,这个危机也并不会自动消失,反而影响下一个任务的达成。因此,每一个阶段,对于主要任务而言,便是一个关键期。

举例而言,由0到1岁的阶段,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起信任感。如果婴儿啼哭时,经常无人理睬,他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便会感到不安全,对于负责照顾他的人,会感到不信任。他的这个阶段任务便没有完成。

在“五子棋”盘上的这些男人类型,他们的基本焦虑,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可能都是和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的任务有关。这些未完的工作,有些再经过社会对男人角色的期望而被强化,使得焦虑感更加深。

再以“骄子型”性格为例,他们需求保护、害怕被遗弃的焦虑感,与社会对于男人角色的期望,相去甚远。社会对这类型的男人赋予较低的评价。如此,“骄子”们心中的自卑感就被增强,更觉得自己是个无依无靠,一无是处的人。

从发展上来看焦虑的根源,可以减少耗费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成长的方向与目标。

各种类型的男人,在发展过程中,都带着未完成的“任务”。由于现代的文化与环境,对于其中有些类型,有较大的宽容度,会使得成长目标的追求显得可有可无。这种现象不论是对个人或社会而言,自然都是负面的。个人的成长机会被剥夺;而刻板的角色印象,更难突破。“天子”与“夫子型”的男人,便是属于这种社会接受度比较高的类型。“天子型”的生命形态是主张“我全对,你听我的就好”。他们表现出高度的权力欲和成就动机。这种表现正配合我们的社会对于男人的要求。即使他们太过霸道或不去尊重别人,也不被认为是严重的性格缺陷。“天子型”的男人,在这种“保护伞”之下,往往并不认为自己有改变的必要,因为他们笃信“男子汉、大丈夫,便该如此”。在缺少成长动机的状况下,他们是很难改变的。“天子型”的男人,是男人群中,最硬的石头之一,他们是“全能”的。

另一块大硬石头,是属于“全知”的,就是“夫子型”的男人。他们是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他们也是处于社会“保护伞”下的一群。他们的主张是“我即使不算全对,如果不听我的,你就全错了”。“夫子型”的男人,也许不至于像“天子”们那样,以外显的威势凌驾别人之上,不过,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自有一套逻辑、公式或定理,一套在别人头上,就要他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在我们的社会中,“天子”和“夫子型”的男人,都是颇有女人缘的。就像“奉献的树”和“糜薯小姐”型的女人,很具有男人缘一样。

至于其他类型的男人,则“命”就要比较苦一点了。其中最苦的,大概就是“骄子型”的男人。“骄子”们是需索取向的男人,而且是较被动式的。社会对他们最狠毒的评语就是——“没出息!”男人被加上这种称号,对自尊心的打击可不小。他们原来就具有的自卑感,就像身后长出来的一条尾巴一样,会越长越大,使他们每次想向前跨一步,都要耗费不少精力。许多“骄子”无力甩脱这条尾巴,只好在原地踏步,或者,受尾巴的拖累,不但前进不了,还被拖着往后退。“骄子型”的男人,在这个标榜男人要强悍、具攻击性的社会中,实在是比较吃亏的。他们成长的经验中,本就较少独立的鼓励与滋养,如果再加上“千夫所指”,说他“没出息”,他所面对的内心焦虑和外在环境中的鄙视,便造成了双重的难关,成长的路可就更难走了。“痞子型”的男人,也是需索取向,而且他们是较积极主动的。由于他们也是自我中心的享乐主义者,因此,他们会表现出剥削的心态。社会对于他们的评价也不高,将他们归之为“游手好闲”、“吃软饭”这一类。

社会在对“痞子”们排斥、否定,认为他们“不好”的同时,也受到“痞子”们的敌视。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与他们对立,会攻击他们,他们也必须加以反抗,才能活下去。

在一个不被接纳的环境中,“痞子”们也是自尊心低落的一群,他们想要力争上游,真是谈何容易。

对于“浪子型”的男人,社会的评价是较属于中性的。他们本来就不太喜欢与人有太多的接触,而且他们无求于人,也不被人依赖,是浪漫潇洒的典型。“浪子型”的男人,喜欢与人“保持距离、以策安全”。他们的与世无争,可以被认为是淡泊明志;也可能被认为是逃避责任,缺乏担当或孤僻怪异。

社会对于“浪子”们的压力或评价,不如期望来得高。由于社会总认为被称为“浪子”的,最好都要“回头”,才是正途。在“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话语中,已经有明显的接纳之意,这也是对于男人的“优待”,而社会并不说“浪女回头金不换”的。

生命并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变动的连续过程。人可以在过程中追随别人,也可以去探索新的进行路线。许多人都没有“发现”自己的“秘密花园”里,有一座蕴藏丰富的能源矿场,以至于终生过着“贫穷”的生活。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古德堡博士,认为男人在社会中拥有各种权力,但是却因此摧毁了“认识自己”的能力。男人各种符合社会角色期望的动作,结果都是把自己推得离自己更远。以此来看,男人似乎真的很命苦,但是他们却宁愿继续命苦,也不愿放弃那些既得的权力或者打破刻板的角色规范。因此,他们的命苦,其实也是自找的。

男人要放弃社会文化所分派给他的这个“有利可图”的“好”角色,是很不容易的。有许多男人,也会嚷着要追求自我,要去找到自己,但是他们其实却是将自己包裹得更厚,将自己推得更远;他们打着“找到自我”的时髦幌子,其实是名正言顺地成为一个更自我中心的人。

放弃“好”角色,并不一定会使自己变得命好;但是不放弃,却是必定继续“命苦”下去。然而,放弃了“好”角色,却是转变的契机——他们可以自然地表露感情;可以分享自己的梦幻;可以不必被“成就取向”的价值观推着走;可以不必再硬充自己是全知全能;可以倾吐自己的挫折与失败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自己有机会去发展成一个均衡的人——如此,他们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不必再做一个“命苦”的人。

为什么男人回归自我意味人性复活

如果男人回归了自我,就是说如果男人回归到自己的始初状态,他就可以从情感的敌人变成心灵的朋友,他不会再给女人设置圈套,女人也不会再用圈套来回敬男人。真正成为了完整的人的男人,或者说更具有人性的男人,没有必要通过谎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女人已经成了他讨论协商的伙伴。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女人接受男人已经发生的转变,自身也随之发生转变-更加接近男人,她们从总体上不再疏远男人;男人不再感到自己是天涯沦落人;女人真正地爱上了男人,男人真正地爱上了女人;双方都希望更加接近,更多地相互了解,谋求共同发展;他们愿意共同生长,达到一体状态;女人尊重男人的个人世界,注意防止男人复发已经痊愈的旧病,因此男人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一言以蔽之,男人变成了真正的人,女人不再离弃男人。

仅仅在中国就有1000多万妇女过单身生活,其中有180万在孩子没有父亲的情况下单独养育孩子(占全部家庭总数的17%)。这个事实的存在并不表明我们的理想永远只能停留于乌托邦。不错,目前的现实把理想无情地践踏在脚下,“新男人”以及彻底结束性别大战的浪漫画卷展现在眼前还遥遥无期。但是当今世界的女人已经开始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离开自己的男人,她们已经有能力决定什么时候同意男人亲近自己,什么时候要怀孕生孩子等等,这些事实必将促使男人认识到,要尊重妇女和妇女社会,自己就必须首先成熟起来。

在古希伯来语里,“亚当”原本的意思不是“男人”,而是“人”,而在古希腊语里,“亚当”的意思却是,“放荡不羁,强硬,未婚”。这样看来,亚当回归天堂的道路比他和夏娃估计得要漫长得多。

为什么男人强大这个神话是女人创造的

人们很少听到谈论有关男人和依赖性的话题。就好象已经下了定义,男人不应该有依赖性。而男子汉的概念又已包括了依赖性,男人被认为是提供者,是挣钱养家的人,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者,是全家人都要指望的,而感情方面的要求又是很少的那种强人。妇女和儿童应该依赖他们。男人不应当显露出他们易受伤害的一面,因为它将暗示软弱——一种对于男人来讲十分可悲的性格。假如一个男人显得软弱就等于捅破了一个神话。突然他会被认为是可怕的,不安全的,需要别人保护和需要安慰的人。

女人喜欢男人性格中的两个方面,喜欢男人在自己内心世界中充满自信心,同时在外面世界上充满竞争力。在男人的“世界”里,他做人的方法,他的男子气与女人自己对此的体验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不同。男人是强壮的这句神话是靠女人来使它永恒不灭的。因为假如有一个强壮的男人存在,女人是能够幻想出她是安全的,她是得到了关心和照顾的。女人被男人的开放所吸引。女人们谈论着她是怎样同一个男人相爱的,又是怎样能更加接近他,正是因为他已经暴露出他软弱的一面。由于暴露了他自己只有“给”这个女人些东西。他让她窥探一下男子汉假面具的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她感到她被此人的“内在”的东西所吸引。可能他并非有什么不同,可能他并非容易受到惊吓,可能他并非如此伟大,也可能他能够成为朋友,成为配偶。

一个男人也许认为他必须以男子汉的气魄向一位女子求爱。而当他第一次遇到女人时,他却常常感到有此种压力迫使他去表现自己的自信心和决策能力。他“知道”女人就羡慕这一点,他想赢得爱。但是同时他又渴望有那么一个女人能够和他分担他自己的另一面。也许只有同女人在一起,男人才能暴露出他容易受伤害的感情吧。对于男人来讲彼此之间暴露出有这种性格是极为忌讳的事,因为它是多愁善感和女里女气的标志。一个男人哪怕同其他男人已处在友谊之中,也会对亲切的感情接触产生饥饿感。那么允许一个男人在感情上同另一个男人保持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男人之间可以有感情的交流,只有如父亲与儿子,哥哥与弟弟了。

在家长制的文化背景中,女人和男人都倍受痛苦。在发展适合自己性别的个性之中,人从一出生起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束缚。拿小男孩来说吧,他的长大成人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能立足。显然学会审时度势,学会与握有物质资本的人周旋,与有一定权势的人建立联系是很实惠的。但是要想进入这个大家族稳操胜券,男孩子就必须在精神上付出很高的代价。男孩子必须折断同母亲的那个世界的联系——这是属于他的第一个世界,是家的世界,是女人的世界。男孩子必须认识他的那位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个陌生人的父亲。相比较而言,他更为熟悉他的母亲,熟悉她的感受和她的气息。男孩子必须象他父亲那样走入大千世界。但此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的问题,因为处在幼儿时期的男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年是和母亲相处在一起的,所以他的性格就已经继承了母亲的性格,母样就在他心中,母亲是他的一部分。此后他要完成分离与独立这个心理发展的定型期,开始去体会什么是同母亲的分离,自己的界线在哪里。同一时期他又遇到了性觉醒,这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是对心理上的严重考验。当他正在艰难地理解他与母亲是不同的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辨认父亲,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性别。他象他的父亲而不象他的母亲。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早在两岁时)他开始把自己当成男孩子,象他的父亲一样而不同于母亲,他必须撵走他的母性。他必须开始有不同于她的,而属于自己的思维。男孩子年龄越大,这个动力作用力就越强烈。他是个男孩,他要玩男孩子的玩具;他不要娃娃和碟子,他将来也不要系围裙;他要使用工具和武器,他要扮演“外出工作”而不是在家里;他想要象爸爸那样。为了象爸爸那样他只有转而否认他有象妈妈的方面,并否认她是他的一部分这件事实。他必须象男的那样去办事——他不能哭,他必须争取赢,争取当第一,争取成功。他的自我意识取决于他的成就和优势感。他发展自我的个性是男人的。他的自信心取决于在他所玩的游戏中,在学校的生活中,他是否有竞争力。他受到的鼓励是要去竞争。他受到的鼓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竞争。假如他在游戏中失败了,他就会感到这很可怕,它扰乱了他内心世界,动摇了他的自信心。

母亲在身边为他鼓起勇气。她是他生活经历中的一部分,因而他仍有赖于她的支持和爱护。母亲虽然自己深陷在家族、父母、亲情的大网中,但为了使她的儿子有独立的性格,她主动地配合他而造成了一个裂口。她儿子的性别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她与儿子联络感情的方式。母亲同儿子的联络完全是带有一种她自己下意识的信念和假设,即男孩子和男人是个怎样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在社会上立得住。她感到生个儿子、一个小王子是很骄傲的。同时她又感到愤愤不平,因为他是个男孩,他就有这么好的生活机会,而机会却拒绝她。母亲鼓励她的儿子做个男子汉。在这样做的同时,母亲又无形中纵容了她的儿子在心理上否认她。他是何人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他对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一切之否认,对他多么“象”母亲之否认。在男人的心理上出现了一道裂痕——一半是明摆在表面上的,做事保持一种贴切的男子风度;一半是隐藏在很深的潜意识里,对最初的婴幼儿时期在感情上、身体上和心理上同母亲融为一体的记忆。

在与女人有亲密的关系时,这种男人个性中的隐私就会被触动。当再一次与另外一名妇女有亲近的接触时,这个男人可能就会拆掉一些他原来建立起来的防线。但是这些特殊的防线是男人心理的最主要的特征——他下意识地感到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需要保留它们,为了继续认识自己,他也需要保留它们。这些防线是在他早年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是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男人来说,要拆掉这些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男人恋爱并非为了结婚

有人用通信的方式,向3295名独身男子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寻问“恋爱与结婚的关系”中,有20%的人回答:“恋爱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结婚。”也就是说,正在婚恋期的男子,五人中就有一人是把恋爱对象与未婚妻截然分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一,谈起恋爱来,男人都有一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心理,“如果每次恋爱都结婚,那可够人受的”。也就是说“谈恋爱是受欢迎的,结婚嘛,是没有意思的”。这真是一种混帐想法!在他们看来,结婚无非是恋爱的坟墓。希望年轻的姑娘们牢记这一点。

男人们谈恋爱时,大都满怀激情,如果要他停滞不前,岂不味同嚼蜡?因为他们总是喜欢逐鹿中原,好比那些不断追逐新猎物的猎人。

安利·达米拉说过:“谈恋爱时,男人喜欢野营露宿,女人却喜欢住家。”不过,近来恋爱的“行情”瞬息万变,女人之中也不乏“露宿”者。

能同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的确是一件美事,但美则美矣,心头总觉得有点儿失落感,微妙之处就在这里。美国幽默作家詹姆斯·沙巴说:“大多数男子结婚时,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情:如果再等 24个小时,也许能碰上一个更理想的女性。”这显然有点儿夸张,但在那神圣的时刻,脑子里免不了会掠过这样的想法:“以后再也不能与众多的女人来往了”。这是原因之二。

找个中意的女人谈谈恋爱,是为了让生活增添些乐趣,而找个妻子则是为了在严酷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个帮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原因之三。

谈恋爱嘛,长相要漂亮一点,知识要丰富一点,语言要风趣一点,脑子要灵活一点,性子要随和一点,并且还要擅长社交……跟她在一起,会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但如果要同这样的女子结婚,情形就有所不同了,也许她连自己的家门都守不住。作为一个妻子,首先应该健康、贤淑、能干,家庭观念强;其次应是善于理财持家,最好还能生儿子。

这就是男人们的婚恋心理。热恋中的年轻姑娘们,请你们认真地思索、判断一下,他究竟是将你当做何种对象而加以追求的。

为什么男人习惯充当施害者,女人乐意扮演受害者

假如问:“施害者与受害者哪一方好,你可从中任选其一。”恐怕10人中就有10人要争做施害者。当受害者,光是看那不屑一顾的脸色以及被他人视为废物,就受不了。

但是,在男女的关系上,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多少也有例外,但在夫妻发生争吵,或者闹离婚时,肯定会出现这样的看法:“男方太任性,女方太可怜。”

大体来讲,夫妻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知晓的,因此,上述这种看法就是相当轻率的。但是,这一陈旧的看法却硬是通得过,你说奇怪不奇怪。

恐怕是因为从前的日本男人过于逞威风,凌驾于女性之上,从而留给人们这样一个固定的印象吧。尽管如此,在女性地位提高到如此地步的今天,依然停留在过去那种“男人是施害者,女人是受害者”的观念上,就未免过于简单,过于陈腐了吧。

据说,即便是现在,男女关系的破裂,似乎也多起因于男方的任性及蛮横。但是,女方作为“祸因”的情况,实亦相当不少。

男女之间的差别在于,男方搞女人、赌博、撒酒疯,都是明显表露在外的,因此容易受到非难;而女方往往是地下作业,不易暴露出来,所以很容易唤起舆论的同情。

且更加糟糕的是,在男女关系问题上,男方不仅至今仍对“自己是施害者,女方是受害者”这一陈腐观念习焉不察,还频频地引以为荣。

即使在相亲相爱的情况下,女方心甘情愿地以身相许,中年男子也要不由自主地想到向女方付钱,这无疑可以看作是施害者意识的赤裸裸的表现。

由于平日就是这个德行,所以一旦出了事,男人自然要被视为施害者,于是乎忍气吞声,并自我安慰曰:这倒也好,反正没有办法嘛。由此看来,男人真是老好人。

当然,在这背后,男人也有男人的想法。他们以“男子不分辩”为有度量,认为只因是施害者,才有男子气概,沉浸在女人比自己弱,应该加以保护的优越感中。不过,这对于改变被世人指责为施害者的状况,是没啥用处的。

然而,与此同时,聪明的女性却不失时机地以受害者的面目,不顾男方正在受到责难,去赢得世间大多数人的同情。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男女同权、不过是书本上的空论。

不过,男女关系上,“男人是施害者,女人是受害者”这一日本式的概念,似乎已极大地影响到我们对其他事物的看法。

例如,日本曾发生立教大学的大场助教事件,该事件以大场助教杀死京子女士为假定前提,开始是这样的;大场助教因难以收拾与情妇京子的关系而将她杀死,而受到丈夫罪行谴责的大场夫人和孩子也一起从石廊崎跳崖自杀了。

我也认为这种分析是合理的,并且反复考虑大场助教何等残酷,京子多么可怜,多么不幸,以及大场夫人同孩子一起自杀多么令人遗憾等等,对受害者寄与深切的同情。

可是,就在事件尚未地案、警方正加紧搜索京子遗体的时候,我却从前面提到的新宿那家酒吧的老板娘口中,听到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据她怀疑,杀死京子的不是大场助教,而是他的夫人,因为这位夫人也已自杀了,所以一直发现不了京子的尸体。

听完这番话,就像脊梁上被浇了一盆冷水,为这女人考虑问题的独特性而吃惊。

这的确是女人式的推理。在男女关系上热衷于“男人是施害者,女人是受害者”的男人,是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独特看法的。

我想,当时警方可能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推理,其中可有持此种看法的人呢?或许有过,但是,翻遍当时的报纸,却没有哪一版表述过这种观点,全都是大场助教杀死京子这样的思路。

细想起来,那的确是具有女性特点的看法。由于三角关系,夫人杀死丈夫的情人,即便没有直接去杀,也必出于夫人的谋划,照此思路,夫人也一起自杀这件事情便很好理解了。

在我听到上述看法10天之后,由于发现了京子的遗体,事件获得了答案。结果与酒吧老板娘的推理不同,两位女性均是悲惨的牺牲品。

事到今日,我还喋喋不休地提起这件事情,并非对它有特别的兴趣,只是因为那女性的想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同时,对能够极为自然地说出如此“不寻常”看法(从我们男人完全相反的角度得出看法)的女人之“性”,怀有无法估量的惧怕与憧憬。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日本电影《望乡》首映式。

该片是根据获得过大宅奖的山崎明子女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描写了自九州天草卖到南洋山达根的女子辛雪氏的一生。

开映之前,我抱着欣赏一部杰作的期望,老实说,看过之后,颇有些感到失望。

因为,与高桥洋子演的辛雪直接出场的部分相比,栗原小卷的解说部分占的比重太大,全片显得不够完整紧凑,未能把饱尝辛酸苦难的女人的一生全盘表现出来。加以人物和街道也有些程式化,使人有雷同之感,这也是该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当然,演老太太的田中绢代和演辛雪的高桥洋子的演技相当不错,使我又一次感到日本女演员扮演妓女的角色,依旧很拿手。

咳,有关电影的感想就此收笔吧。今天,我所以想到要写此事,主要还是因为和我一起看电影的那位女评论家的意见实在太有意思了。

这位评论家年近40,对电影界相当了解。我们二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对该影片的感想时,她突然说了这么一句:“不过,也有这种看法,说高桥洋子被那么强健的纹身男子强奸,真来劲哩。”

这句话的意思,我想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很难理解,因此有必要稍加说明;高桥洋子扮演的阿崎姑娘被卖到山达根妓院时,还是个十六七岁(详细年龄不记得了)的处女,刚到妓女院不久,就被全身刺满墨纹的大块头男人奸污了。

当然此事之前,阿崎姑娘曾对鸨母要她接客的命令拼命抵抗过,但最终还是被又打又骂地强行带进那个男人等候的房间里。

这初次被奸污的场面,颇为扣人心弦,老实说,它是该影片最精彩的一个场面,阿崎姑娘的悲剧在这里也达到了极点。

对阿崎这样纯真无知的可爱少女被十分粗野的男人强行奸污,我们男人所感到的,是强烈的愤慨和遗憾,并且连带着对她以后那悲惨的一生产由衷的同情。

最起码,我们不会认为这是值得羡慕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成悲剧。

不,这还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它从一开始就是确定无疑的悲剧。即便对方很雄健,或是美男子,依仗金钱的力量欺凌妇女也是不能容忍的。实际上,我正是怀着这种为正义甘愿献身的心情来看这部电影的。

然而,竟有人说这“真棒”!女人的想法真是太可怕了!

看少女被强奸的镜头感到痛快,这究竟出于哪条神经呢?

一般说来,我们男人深信那种场面是不可多得的悲剧,相信在那种时候,女人是痛苦的,悲愤的,难受的,让人觉得可怜的。

而且,我们还始终认为,买卖这些妇女的人贩子,贪婪地道逼迫妓女们接客的鸨母,靠金钱凌辱妓女以换取自慰的嫖客,是世上的渣滓,是最低级的,不干人事的,不能容忍的混蛋。

实际上,只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被娼妓的悲恋及妓院的故事所吸引,才会为之愤慨、悲伤、感动,并献上自己的同情。

可是,作为同性的女人,本应是她们的同盟者,却说出“被那么魁伟的男人强奸,真来劲”这种话来,这是多么轻率、多么冷酷无情啊!

不,这才真正是女人的观念。对于男人来讲,这种事不关己便淡然待之,实在是缺乏人道主义的。

说真的,当我从那位女评论家口中听到这种意见时,两眼死盯盯地在她脸上看了许久,真不敢相信这话竟会出自这位既美丽又柔和的女人之口。

这的确是惊人的想法!而且,那位女士还提出了如此推测:“因为存在着这种看法,所以,妇女们也许不会把那个场面作为悲剧来看待吧?”

女性们真的未必把那情景看作悲剧吗?难道她们会认为“这女孩子被那么魁伟的男人搂抱,真来劲,我也想当妓女”吗?

当然,我想大多数女人不是会把被人买卖玩弄看成是悲剧的,像那位女评论家所说的,认为那种事情“真来劲”的女人,为数不会太多。但是,少尽管少,生活中有这样的女人,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且,富于理智及其上了年纪的妇女们竟然也坦然地接受了这种看法,这实在让人觉得可怕。

再者,看着那种场面,我这个心肠软的人颇感觉难受,甚至不愿正面去看,担是旁边的年轻姑娘们却一边吃着花生米,一边满不在乎地观看,此情此景不由使我在震惊之余,产生出一种近乎于被抛在一旁的心情。

是所有男人都这样呢?还是我一个人爱随便臆测呢?我总以为:在那种时候,女性会更加伤心、更加痛苦、更加悲哀的。可谁曾想到,看着那被人奸污的场面,她们竟然也会产生快感,甚至嫉妒。这究竟应该怎么解释呢?

对于女人的悲剧,男人拼命给与同情并产生共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也许是男人们一厢情愿地在脑海中绘出悲惨的女主人公,同时又随意地把自己置于正义的一边,以此来实现自我的满足吧?如此考虑下去,只觉得头脑越发混乱起来。

为什么男人“痞子”型外表冷酷而内心脆弱

在真实的世界里,“痞子型”的男子,却仍在矛盾、冲突之中,徘徊于——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之中。

如果说“浪子型”的男人,是善变的,“痞子型”的男人,就是善于不变的。“浪子”们想要不变,却偏偏又会变;“痞子”们想要变,却偏偏又不变。他们倒有相同的基本特质:矛盾。“痞子型”的“矛盾先生”,是行动派的人物,他们像顽皮任性、无拘无束的小孩一样,全身充满浮动不安的因子。这些因子,使他们总对于现状,或已经拥有的,不能满足,而不断地找寻方法和管道,以便可以获得更多(即使是多余的东西)。而一旦被他们“锁定”的目标,他们就会想尽方法,即使不择手段,也要得到满足。在这样的任性索取中,有时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越出常轨,甚至会做出伤害、攻击别人的事情。

基本上而言,“痞子型”的男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尽量满足自己的需要,让自己能够过着没有什么负担,又轻松愉快的生活。任何能使自己快乐满足的方法,他们都会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努力去追求。

他们与“骄子型”男人相同的地方,就是觉得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是别人的责任。而不同的是“骄子”们是扮演弱者,来等待别人提供;“痞子”是扮演强者,去掠夺或剥削,以达到满足。

由于看重享乐,又欲望无穷,“痞子”们会需要许多可以提供这些服务和资源的对象。因此还没有被“利用”到的人,对他们而言,都是“有用”的。所以,他们也会尽量与这些“有用”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备需要时,能“物尽其用”。

在保持良好关系方面,他们也许会在必要时施以“口惠”或是“小恩”;不过,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口惠”、“小恩”,他们都会牢记在心,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将之加倍地索回。假如这些被认为有亏欠于他的人,忽略了报偿,“痞子型”的男人,是很难不加以追讨惩罚,而能释怀的。

对于那些还没有透析“痞子”意图的人而言,也许对他尚存有幻想,而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这些良好的关系不大能持久,一旦他们发现“痞子”们的真正目的,多半会与他保持距离。使得“痞子”先生很少有可以患难与共的真正好朋友。相反,由于他喜欢轻松享乐的生活,他也颇能娱乐别人,因此,酒肉朋友倒是不少。

虽然“痞子型”的男人喜欢享乐,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无法真正得到快乐。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2种不同的力量在拔河。一种力量是不断地想由外在世界中掠夺或征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支配别人的权力。另一种力量则是无可逃避的空虚感,因为他们向别人榨取的越多,自己却并没有因此而更丰富;反而满足的感觉越来越少,而需要的越来越多。在需要别人的程度日渐加深的情况下,他们觉得自己反而是在受别人所支配。这种失去了“主控权”的感觉,在心里产生了空虚和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又加强了他们要向外掠夺更多来保护自己的心态,这2种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力量,变成了他们的焦虑。他们虽然也希望能改变,来逃离这种焦虑,但是很难做到。

在想变却变不了的情况下,“痞子型”的男人,会更放纵自己,去追求更刺激、更能提供快感的方法——烟酒、麻药、性爱、暴力、甚至杀人放火。“痞子型”的男人心里,有一只庞大的野兽——自我中心,牢牢地雄踞着。这只“野兽”不断发号施令,指挥他去“攻城掠地”,到处抢取“战利品”。“痞子”喂养着这只“野兽”,却也被它控制着,难逃出魔掌。而在每一次“掠夺”成功的快感中,“痞子”才能掩盖被控制的焦虑。这种掩盖都只是短暂的,因为“野兽”,不会有永远或较长期的满足,当快感一减退,它又会鼓动作乱,于是,下一次的攻击行动,又得展开。“痞子型”的男人,在束手无策下,往往会过一天算一天,不再做什么长远的打算,因为,未来也不见得有改变的希望。在自暴自弃中,“痞子”终于会不再挣扎,完全听命于“野兽”的驱使,他们也真的变成了一只野兽。

变成了野兽的“痞子”,不再只满足于剥削别人,更视别人与自己是敌对的。在这种敌意之中,“痞子”会感到更孤独,更没有安全感。这些需要未得满足之下,也引发了“痞子”的愤怒。他们认为凡是未使他们满足的,都应该受到惩罚。他们逐渐会变成连酒肉朋友也越来越少,而更孤立。

尽管“痞子型”男人的外表,似乎强悍冷酷,实则内心里由于孤立没有安全感而相当脆弱且情绪化。他们心中有些不满足、难以自我抑制的冲动因子,使他们很不稳定。尤其当事情不如他们的意时,冲动不安的情绪,更使他们显得粗暴狂躁,而可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敌意、疏离、不信任或相互利用,常是他们人际关系的写照。他们努力想要得到多一点的快乐,实际上,得到的快乐却非常少。因此,他们也会不喜欢自己,开始否定自己。“痞子型”的男人,为了使自己更快乐的活着,而尽力向外索取,但是,他们这样“努力”要照顾的“人”(自己),却正是自己所不喜欢、不认同的。这种矛盾的陷阱,使他们有一个想逃避,却又逃避不了的对象,那就是——他们自己。

这种状况,使他们有如洪流中的一叶小舟,不知道还能撑持多久才不会遭致翻覆。他们因此会更专注在外面的世界里,更重视逸乐或个人的嗜好。他们也可能会在更恶化的情况中自杀或疯狂。“痞子型”男人的索求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不算少见。他们身边,通常都至少有一个固定的索求对象(往往是女人),任他们压榨剥削。一般而言,这些“矛盾”先生,是较重实际和物质的。因此金钱可以算是最喜欢得到的。至于感情,对他们而言,倒不是很重要。有时看似重视感情,其实是想以此为手段,来索求其他的东西。

为什么男人根深蒂固的依赖性往往被掩盖

从反面而论,尽管男人必须否认内心仍有母亲的影响,他们却能够继续依靠母亲的支持和关心。一个男孩子有安全感是因为他有了母亲,她照看他,给他穿衣服,为他准备饭菜,把他收拾得干净利索,并鼓励他、爱护他。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期望将来会有另外一位妇女,他的妻子代替母亲来为他做这些事情。正象我们在第一章中所描述的那样,这种事女孩子是无法同他们相提并论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男人和依赖性的真实画面。尽管男人的依赖需要绝大部分被很有涵养地隐藏起来,但事实是男人的依赖需要在不断地得到满足。问题的两方面: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社会原因,在制作伪装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内在的伪装是否认心里有母亲的影响——否认男人对女人最原始的依赖是为了生存。而心理防线又给这种内在的伪装添枝加叶,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住男子汉的自我意识。

外在的伪装是一种思想体系上的伪装,它解释说妇女是依赖的,软弱的,无用的;而男子是独立的,强壮的,自治的。这里就隐瞒了男人对女人在感情上,性欲上和肉体上的持续的依赖性。

男人依赖女人是在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需要。我们不是常常可以听到妇女们说:她们希望先死去,因为只有这样她的丈夫才能知道,离开了她们,他们也活不下去。一个男人不会煎鸡蛋,也不知道家里的东西放在哪,哪一次不都是先问问他的妻子吗。妇女解放运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